优秀医生生平事迹材料(案例17篇)

时间:2023-11-03 作者:雅蕊优秀医生生平事迹材料(案例17篇)

事迹材料的写作还需要注重语言的表达和修辞的运用,要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和生动有趣的描写,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经典的事迹材料范文,它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空间。

优秀医生生平事迹材料(案例17篇)篇一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闻一多先生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傅璇琮先生认为是7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因官至随州刺史,也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唐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间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宗时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二年(781),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之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但他的大部分诗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有字句雷同之感。

年轻时在嵩山读书,玄宗天宝中登进士第。在天宝十四载(755年)他可能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安史之乱就爆发了。756年,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至德三载(758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上元元年(760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离开苏州到洪州待命。

在赴洪州途中,逗留馀干,与大诗人李白相遇,“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李白当时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放还,而自己将远行岭外。其实,刘长卿终于没有到南巴任职。

次年(761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后来数年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元人辛文房的'《唐才子传》卷二这样说:“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忤权门,故两逢迁斥,人悉冤之。”

上元二年(761年)从南巴返回,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刘长卿有诗纪其事:“空庭客至逢摇落,旧邑人稀经乱离。”(《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代宗大历五年(770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兴元元年(784年)和贞元元年(785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时离开随州。

刘长卿曾两次遭到贬谪,旅居各地期间多次遭到战乱,因此他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也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勾当苗税充百官俸禄》),以及《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内容具有时代特征。

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优秀医生生平事迹材料(案例17篇)篇二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二月,在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安禄山率军击败唐范阳、平卢节度使封常清部,攻占东都洛阳的作战。

安禄山于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在范阳(今北京城西南)起兵反唐之后,率军长驱南下,直指东都洛阳。为阻安军攻占洛阳,唐玄宗于十一月十五日派特进毕思琛往洛阳募兵防守。十七日,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赶赴洛阳,开府库,招募新兵,准备迎击安军。封常清昼夜兼程赶至洛阳,10日之内,招募新兵6万人;又下令拆毁洛阳北边黄河之上的河阳桥,以阻止安军从北面进攻洛阳。当得知安军已过黄河,便率所募新兵进屯武牢(即虎牢关,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西),阻击叛军。安禄山率军渡过黄河之后,迅速攻占陈留(今河南开封),随即挥师西向,于十二月初八攻陷荥阳。安禄山留其部将武令殉守荥阳,命田承嗣、安忠志、张孝忠为前锋,进袭洛阳。途中与封常清部战于武牢。封常清所率皆为没有经过训练的新兵,而安军却是训练有素的劲旅,尤其是田承嗣、安忠志所率的前锋部队,多是骁勇善战的骑兵。唐军刚刚列好阵势,就被安军铁骑所冲垮,大败西逃。封常清收集余众拒战于洛阳城东的葵园,又遭惨败。再收兵与叛军战于洛阳上东门内,又败。十二月十二日,安禄山攻馅东都洛阳,叛军自四门入城,纵兵烧杀抢掠。封常清率残部与安军战于都亭驿,再败。退守宣阳门,又败。最后只好率领败兵,自苑西破墙西走,退往陕郡(治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河南尹达奚珣投降叛军,东京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等拒不投降,遭杀害。

点评:安禄山乘中原兵力空虚,迅速发兵南下,并采取步、骑协同作战,以骑兵为主要突击力量,快速猛烈地予唐军以突然打击,从而迅速攻占洛阳。

优秀医生生平事迹材料(案例17篇)篇三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以及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他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其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

泰戈尔不仅是印度的伟大诗人,还是一位天才的作曲家、画家。泰戈尔成长为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完全得力于他父亲从小对他的熏陶和培育。他因为受不了当时学校教育的机械与贫乏,14岁就休学在家,虽然家里人对他感到失望,但诗人自己日后提起这个变动,却颇感欣慰。

泰戈尔的父亲为教育好儿子,就以自己的示范作用来影响儿子。每天早晨,父亲把泰戈尔叫醒,父子俩一起背诵古诗。早点之后,父亲让泰戈尔坐下来,静静地听自己颂唱经文,然后一块儿去散步,散步时讲各种知识。回到屋里,教孩子读英文。晚上,爷俩又一块学习,还以天为书,讲初级天文知识。泰戈尔的求知欲望越来越浓,父亲把家里的藏书展示给孩子,泰戈尔饱览名著,写出了第一部诗剧。

泰戈尔说,童年印象最深的是他父亲对他的教育――潜移默化和身体力行。他父亲为研究印度宗教圣典和西方哲学著作付出了毕生精力。除了潜心研究之外,旅行是他父亲的业余爱好,尤其喜欢前往喜马拉雅山旅游。当面对潺潺奔流的山泉,溪水发源于高山而滋润大地、奔流入海的追求给了他父亲深深的启示。他父亲不再向往隐遁,而开始致力于宗教改革活动,把自己认识的真理带到人类社会中去。

1873年初,父亲亲自主持成人仪式,让当时年仅12岁的泰戈尔和一个哥哥、一个侄子把头发剃光,戴上盒耳环,在三楼进行三天祈祷,冥想人生与宇宙的秘密。当时诵读的《吠陀》(印度最古老的宗教文献和文学作品总集)赞歌,在泰戈尔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优美的韵律和抑扬的音调,使他终生难忘。

由于泰戈尔出身于一个富有的大家庭中,他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家仆看管下度过的`,泰戈尔被关闭在高墙大院之内,不敢越雷池一步。正因为这样,他对围墙外广阔而又神秘的世界越加好奇和憧憬。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第一次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他高兴得无法形容。他们到达的第一站宿营地是桑地尼克坦,那里空旷无涯,广阔的原野,坦露的荒地,还有那错落有致的沟沟壑壑,在蓝天白云之下,像是一幅浓笔重彩的大油画。壮丽的景色深深感染了泰戈尔,他第一次获得了在空旷的大自然里自由遨游的乐趣。他们继续向喜马拉雅山进发,沿途游览了许多地方,还特地参观了阿默尔特萨尔的金庙,和那些虔诚的信徒在一起,吟唱锡克人的颂神曲。抵达喜马拉雅山山麓时已是阳春三月,但山区的春天却是姗姗来迟。他们稍作休息之后,便向海拔7000英尺的德尔豪杰峰攀登。

途中要经过几个宿营地,他们或步行,或骑马,或坐轿。山路两旁,古松参天,春花初绽,云飞雾绕,鸟语声声,皑皑白雪在峰岭熠熠闪烁,山路自下盘旋而上,沟壑万丈,层林迭翠。这一切,对泰戈尔来说都宛如天堂,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一颗好奇和探索的童心完全陶醉在这山区的美景之中了。他们到达德尔豪杰峰后,住在自己早已购置的小屋里。每当太阳从东方的峰岭喷射出万道金光时,泰戈尔和父亲早已在户外散步了,然后回到屋里读一小时英文,读毕就到冰凉的水里沐浴。下午仍是读书,讨论宗教问题,晚上则是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高原美丽迷人的夜色。父子俩在那里整整度过四个月这样的旅游生活。

这次旅游,使泰戈尔和喜马拉雅山结下了不解之缘,留给他许多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他后来称喜马拉雅山是”蛰居在心灵上的情人".成人以后,怀着深深的眷恋,他曾多次攀登喜马拉雅山。19出版的诗集《飞鹤》,就真实地记录了他这些游览活动的感受,被评论家称为出类拔萃的诗,达到了抒情诗的最高水平。以后,泰戈尔和他的父亲又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桑地尼克坦买了一块地,建了一幢住宅和一座花园,他们常去那里游览休假。他还在那里创立了植树节和开犁节,使当地植树造林蔚然成风。泰戈尔的生活已经与桑地尼克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通过在那里的许多实验活动,扩大和增进了对自己所酷爱的大自然的亲近感,饱览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熟悉了普通人民的生活情形,这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优秀医生生平事迹材料(案例17篇)篇四

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国军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1894年9月17日,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这就是黄海大战。战中,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这时,一发炮弹不幸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使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坠身入海,随从抛给他救生圈,他执意不接,爱犬“太阳”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狠了狠心,将爱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碧波,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享年45岁。

优秀医生生平事迹材料(案例17篇)篇五

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

10月4日(农历八月十八日)出生于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今广州海珠区)(龙导尾街)。其父邓焕庄,专营茶叶生意,尝于广州及津、沪、汉、香港、秦皇岛等地开设祥发源茶庄,并始建邓氏家祠。因邓焕庄与妻子郭氏饱受世道黑暗和战乱之苦,殷切盼望邓氏家业昌盛,就给他们的独生子起名为邓永昌;然而家业兴旺谈何容易,离不开时势和国运的大环境,故知情达理的邓焕庄又将其子改名为邓世昌,字正卿。

1860年(清咸丰十年)11岁。

邓世昌从小资质聪颖,勤奋好学,在家乡以优异成绩学完小学学业。邓焕庄觉得,无论将来让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还是从事别的事业,都必须学习洋文,进而学习外国先进科学知识。这在把英语当作“蛮夷之语”的当时来说,是惊世骇俗的。当他携世昌到了上海之后,先让他进了教会学校,师从欧人学习英语、算术。世昌接受新知识能力很强,学业上进步及快,在很短时间内,就能与洋师对话,并能看阅英美原版书籍。洋师对他赞赏有加,十分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学生。

1867年(清同治六年)18岁。

沈葆桢出任福州马尾船政大臣,同时开办前学堂制造班和后学堂驾驶管轮班。学堂开始招生,生源主要为福建本地资质聪颖、粗通文字的16岁以下学生,后由于生源不足,招生一直扩展到广东、香港一带,并将年龄要求放宽到20岁以上。邓世昌得知此消息后立即禀告父亲,要求报考。开明的父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邓世昌回到广州,参加考试,成绩优秀,顺利考取驾驶专业。当时参加报考的学生,家境贫寒之士占大多数,其次是受到外国影响的家庭和商人子弟、外国学堂学生。报名者必须将三代名讳、职业、保举人功名经历填写保结,并要取其父兄及本人的甘结。

1871年(清同治十年)22岁。

驾驶专业学生除学习英语、数学外,还学习航海天文学、航行理论和地理,经五年堂课学习后毕业。邓世昌从军后“第一次”回广州家乡探亲。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24岁。

堂课教育,仅是海军教育的第一步。要成为合格的海军军官,需经练习舰的实习。不久,邓世昌和其他同学一起登上“建威”练船,开始了他们渴望已久的海上远航。这次航习,先后到达厦门、香港、新加坡、槟榔屿,历时四个月。海天荡漾,有时数日不见远山,有时岛屿萦回,纱线交错。练习舰经受各种考验。去时由教员躬督驾驶,各学员逐段眷注航海日记,测量太阳和星座的位置,练习操纵各种仪器。返航时学员们轮流驾驶,教师将航海日记仔细勘对。经过二年舰课实习后毕业。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25岁。

邓世昌在船政学堂攻读五年,自始至终,奋发学习,自强不息,各门功课考核皆列优等。“凡风涛、纱线、天文、地理、测量、电算、行阵诸法,暨中外交涉例文,靡不研究精通”尤其是在随“建威”练船到南洋的实习中,表现出实际驾驶、管理舰船很高的素质和技能,深得外教的好评。加之年龄在同学中偏大,比较稳重和老练。正因如此,沈葆桢很看重他,称赞他是船政学堂中“最伶俐的青年”之一。2月,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输船大副。船政学堂培养的军官开始指挥军舰,这是中国军事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开辟了院校教育的先河。

1875年(光绪元年)26岁。

正值日本侵略军窥台湾、澎湖、基隆诸隘时,任“海东云”炮舰管带,巡守海口,获升千总。

1877年(光绪三年)28岁。

2月,代理“扬武”巡洋舰大副。3月,福州船政局首次派学生去英国和法国留学,根据邓世昌的全面素质和表现,完全可以选入出洋留学之列,只是因为带船人才紧缺,才让他在国内风涛海浪中锤炼。事在人为,邓世昌虽未正式出国学习,但他作为海军良将,素质是出类拔萃的,所以李鸿章等人几次派他出国去接收新舰。邓世昌在出国接舰过程中,抓紧机会,虚心好学,弥补了未在国外深造的缺憾。

1878年(光绪四年)29岁。

因“海东云”吨位较小,火力较弱,2月,沈葆桢调邓世昌任装备五尊前后膛炮的“振威”炮舰管带,并代理“扬武”快船管驾,奉命扼守澎湖、基隆等要塞。后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他在执行守备任务时坚决果断,用兵有方,抑制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

1880年(光绪六年)31岁。

年初,任“飞霆”蚊炮船管带。李鸿章为兴办北洋海军,派马建忠去考察、招收水师人才。马建忠奉命前往福建,听到了各方面对邓世昌的赞誉,并到邓世昌所带的“飞霆”蚊炮船察看,亲眼见到了兵船管理的井然有序,士卒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还多次与邓世昌交谈,对此马建忠给予很高评价。马建忠经考察后,向李鸿章汇报,并推荐邓世昌,说他“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李鸿章也是识才之辈,同年夏天,将邓世昌调至北洋海军,任“镇南”蚊炮船管带。同年底,北洋水师在英国定购的“超勇”、“扬威”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

1881年(光绪七年)32岁。

邓世昌十分珍惜赴英国接舰的机会,因为,他从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服从水师初建时缺少管带的需要,就开始带船,未能到欧洲留学深造。此次到英国接舰,他努力学习加以弥补。他利用各种机会游历英国的著名工业城市,看到了机器大生产的宏伟壮观场面;他游历了英国海军的主要基地、港口,看到了一艘艘各种巨型战舰,领略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是什么模样;他学习研究了英国皇家海军的规章制度和练兵之法,看到了北洋舰队在训练和管理上的巨大差距;他学习研究了英国海军的发展历史,尤其是仔细寻找称霸海洋一个多世纪的秘密。他到了格林尼治,参观了英国皇家海军学院。这座旧日的王宫,如今是世界海军的圣殿。船史陈列室里模型铁舰、三桅帆舰,以至古老的单层甲板木船,浓缩了人类征服海洋和在海洋上进行过鏖战的历史。在回廊的墙上,他看到了英国历代海军将领的油画像,最著名的是曾数次击败拿破仑舰队和一举歼面法兰西联合舰队、赢得特拉法尔加角海战胜利的纳尔逊。他还专程去过伦敦的特拉法尔加广场(俗称鸽子广场),瞻仰了海军名将纳尔逊高大而逼真的雕塑像。他认真考察西方海军情况,悉心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和经验,将这些军事装备和训练方法细心地加以研究,取其长,为己所用。8月17日,“超勇”、“扬威”从英国纽卡斯尔港起航,开始了由英国到中国的漫长航行。这是中国海军首次驾驶军舰航行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经过的沿途各国,始知中国也有海军,均鸣礼炮致敬,这就大大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此次清国水师首次到国外接舰,派出的操舰管带无疑是整个水师中最出类拔萃的。林泰曾操纵“超勇”舰,邓世昌操纵“扬威”舰。“超勇”、“扬威”两舰回国途中经历了惊险曲折。先是在地中海两舰失散,“扬威”因缺煤而在海上漂流了两昼夜,“超勇”获讯后去寻找接济。过苏伊士运河时,“超勇”的螺旋桨又触礁碰坏,经修理才继续航行。至10月15日,两舰终于到达香港,历时61天。之后,驶入江南制造总局,进行坞修。在上海经过整修后,“超勇”、“扬威”于11月22日驶抵天津大沽口。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赏戴花翎,以都司补用,并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此次出洋,他不仅扩大了眼界,由于潜心钻研,增加了学识,“益详练海战术”,而且最大的收获是在思想认识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1882年(光绪八年)33岁。

夏,朝鲜国内乱,正值李鸿章母亲病故,回合肥奔丧、丁忧,署直隶总督张靖达公树声,奏调浙江提督吴长庆率师东渡,命世昌以兵舰运送之。邓世昌驾“扬威”舰鼓轮疾驶,迅速异常,径赴朝鲜仁川海口,较日本兵船先到一日。比日舰载兵而来,我军已自仁川整队,径入朝鲜国都城办理竣事。日兵后至,争门不得入而罢。邓世昌率舰援朝,挫败日本侵朝计划,补升游击,赏给“勃勇巴图鲁”勇号。

1887年(光绪十三年)38岁。

春,李鸿章奏派邓世昌率队赴英、德两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舰”、“靖远舰”、“经远舰”、“来远舰”四艘巡洋舰。已是第二次出国接舰带船的邓世昌,此时已被大家公认是一个“西学湛深”、“精于训练”的海军专家。舰艇远航训练是海军官兵的必修课,特别是到深海大洋中去摔打。邓世昌认为,接舰实际上是不可多得的最好的远航训练,所以在接舰回国途中,积极组织海军将士认真进行海上训练。邓世昌在归途中因劳累过度,发了寒热。但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作为管带,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对全舰的安全负全部责任,要坚守自己的岗位。于是,他撑着虚弱的身体,一步步艰难地走上驾驶台,“扶病监视行船”。不仅如此,他还带领全舰官兵在沿途进行不间断的各种操练,“终日变阵必数次”。操练的内容和科目,完全是实战可能发生的,符合战斗的需要,并且要求正规化:“时或操火险,时或操水险,时或作备攻状,时或作攻敌计,皆悬旗传令。”在邓世昌以身作则的激励下,舰上将士“莫不踊跃奋发,无错杂张皇状”。同年底回国。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兼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此舰相终始。

1888年(光绪十四年)39岁。

台湾后山生番,时出滋扰,官军往剿失利,凶焰益炽。福建提督孙开华统军查办,李鸿章电檄(xi/)世昌,随同北洋提督丁汝昌前往台湾助剿。世昌逐驾“致远”舰赴台湾埤(pi/)南一带。惟时陆军苦战累月,虽迭有擒斩,终有山深篝(gou-)密,难以深入。及世昌驾舰驶至于附海之处,发炮轰攻,乃得水陆并进,痛加剿洗,折毁碉寨,将吕家望、大庄等番社老巢攻克,由是生番悉平。奉旨著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邓世昌17年后“第二次”回广州家乡探亲,这次未能见到他的父亲,因为老人家已在几年前去世了。当时,他接到丧报,但军务在身,不能回家奔丧。这次回到家中,他哭昏在灵前,醒后挥泪写祭文,将未能见父亲一面视为“终身大戚”。

1889(光绪十五年)40岁。

2月20日,李鸿章奏北洋海军新设中军中营副将,请以邓世昌借补,任“致远”舰管带。

1891年(光绪十七年)42岁。

李鸿章来威海检阅北洋海军,这是《北洋海军章程》制定后的首次大检阅。邓世昌平时训练部队,绝对不允许搞花架子。敌舰的距离须临机测定,且在敌我双方高速运动中。以邓世昌训练得力,奏准赏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号。

1892年(光绪十八年)43岁。

邓世昌“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广州家乡探亲。

1894年(光绪二十年)45岁。

邓世昌尝曰:“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优秀医生生平事迹材料(案例17篇)篇六

李瓒:“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

鲍信:“夫略不世出,能总英雄以拨乱反正者,君也。”

凉茂:“曹公忧国家之危败,愍百姓之苦毒,率义兵为天下诛残贼,功高而德广,可谓无二矣。”

孙权:“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孙楚:“太祖承运,神武应期,征讨**,克宁区夏;协建灵符,天命既集,遂廓弘基,奄有魏域。”

陆机:“接皇汉之末绪,值王途之多违,伫重渊以育鳞,抚庆云而遐飞。运神道以载德,乘灵风而扇威。摧群雄而电击,举勍敌其如遗。指八极以远略,必翦焉而后绥。釐三才之缺典,启天地之禁闱。举修网之绝纪,纽大音之解徽。扫云物以贞观,要万途而来归。丕大德以宏覆,援日月而齐辉。济元功于九有,固举世之所推。”

潘安:“魏武赫以霆震,奉义辞以伐叛,彼虽众其焉用,故制胜于庙算。”

刘渊:“大丈夫当为汉高、魏武,呼韩邪何足效哉!”

王导:“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

裴松之:“魏太祖机变无方,略不世出。”

垣荣祖:“昔曹操、曹丕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于天下可不负饮矣!”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李世民:“帝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

王勃:“魏武用兵,仿佛孙吴。临敌制奇,鲜有丧败,故能东禽狡布,北走强袁,破黄巾于寿张,斩眭固于射犬。援戈北指,蹋顿悬颅;拥旆南临,刘琮束手。振威烈而清中夏,挟天子以令诸侯,信超然之雄杰矣。”

魏元忠:“魏武之纲神冠绝,犹依法孙、吴,假有项籍之气,袁绍之基,而皆泯智任情,终以破灭,何况复出其下哉!”

朱敬则:“观曹公明锐权略,神变不穷,兵折而意不衰,在危而听不惑,临事决机,举无遗悔,近古以来,未之有也。”“昔魏太祖兵锋无敌,神机独行,大战五十六,九州静七八,百姓与能,天下慕德,犹且翼戴弱主,尊奖汉室。”

赵蕤:“运筹演谋,鞭挞宇内,北破袁绍,南虏刘琮,东举公孙康,西夷张鲁,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志绩未究,中世而殒。”

张说:“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墟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曼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

张鼎:“君不见汉家失统三灵变,魏武争雄六龙战。荡海吞江制中国,回天运斗应南面。隐隐都城紫陌开,迢迢分野黄星见。流年不驻漳河水,明月俄终邺国宴。文章犹入管弦新,帷座空销狐兔尘。可惜望陵歌舞处,松风四面暮愁人。”

穆修:“惟帝之雄,使天济其勇尚延数年之位,岂强吴、庸蜀之不平!”

司马光:“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豪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

何去非:“曹公逡巡独以其智起而应之,奋盈万之旅,北摧袁绍而定燕、冀;合三县之众,东擒吕布而收济衮;蹙袁术于淮左,彷徨无归,遂以奔死。而曹公智画之出,常若有余,而不少困。彼之所谓势与勇者,一旦溃败,皆不胜支。然后天下始服曹公之为无敌,而以袁、吕为不足恃也。至于彼之任势与力,及夫各挟智勇之不全者,亦皆知曹公之独以智强而未易敌也,故常内惮而共蹙之。”“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公。”

苏洵:“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王安石:“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骐驎埋没几春秋。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洪皓:“长笑袁本初,妄意清君侧。垂头返官渡,奇祸怜幕客。曹公走熙尚,气欲陵韩白。欺取计已成,军容漫辉赫。跨漳筑大城,劳民屈群策,北虽破乌丸,南亦困赤壁。八荒思并吞,二国尽勍敌。四陵寄遗恨,讲武存陈迹。雉堞逐尘飞,浊流深莫测。回首铜雀台,鼓吹喧黾蝈。”

钟惺:“邺则邺城水漳水,定有异人从此起。雄谋韵事与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没岂随人眼底?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群?横流筑台距太行,气与理势相低昂。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为霸大不王?霸王降作儿女鸣,无可奈何中不平。向帐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谓无情。呜呼!古人作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张溥:“孟德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兼草书亚崔张,音乐比桓蔡,围棋埒王郭,复好养性,解方药,周公所谓多材多艺,孟德诚有之。”“汉末名人,文有孔融,武有吕布,孟德实兼其长。”

《三国志通俗演义》:“雄哉魏太祖,天下扫狼烟。动静皆存智,高低善用贤。长驱百万众,亲注《十三篇》。豪杰同时起,谁人敢赠鞭?”

陈祚明:“孟德天分甚高,因缘所至,成此功业。”

黄摩西:“魏武雄才大略,草创英雄中,亦当占上座;虽好用权谋,然从古英雄,岂有全不用权谋而成事者?”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毛泽东:“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后又在词作《浪淘沙·北戴河》称及曹操:“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范文澜:“他是拨乱世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

《剑桥中国秦汉史》:“给予汉王朝的致命一击却留给了中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的曹操。曹操出身微贱,是大诗人、大战略家,也是现实主义的政治思想家;他反对儒家的礼仪和道德束缚。”

优秀医生生平事迹材料(案例17篇)篇七

雷锋,这个熟悉的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雷锋生平事迹。

参加人民解放军。

参军。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初,新一年的征兵工作已经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但鉴于焦化厂的征兵名额有限,且雷锋在工地的表现十分突出,领导也舍不得放他走,就不同意他报名.这可急坏了雷锋,他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人民武装部向余政委讲起自己的经历,表明他参军的志愿和决心.

武装部的余政委和工程兵派来的接兵的领导专门研究了雷锋的入伍问题,认为他是苦孩子出身,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政治素质好,入伍动机明确,虽然身高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身体条件差些,但他在农场开过拖拉机,在工厂开过推土机,多次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和先进工作者.相信他入伍会成长得更快.最后决定批准雷锋入伍.

一九六零年一月八日,雷锋领到了入伍通知书,随新兵一同由辽阳来到驻地营口市.他做为新兵代表在欢迎战友入伍大会上讲话.

后来居上。

新兵训练结束后,雷锋被分到运输连当汽车兵,“服从革命需要,革命需要我去烧木炭,我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做黄继光”.这是雷锋向组织上表明的态度.

雷锋性格开朗,平时很活跃,教唱歌,办墙报,说快板样样都行,上级领导安排他参加战士演出队,他就起早贪黑地背台词,后来考虑到雷锋的湖南口音与大家的普通话不协调,影响演出效果,他就主动提出换下自己,而集中精力为演出做好后勤工作,大家虽没有看到雷锋的表演,但台上的每一个节目都包含着雷锋的辛勤劳动,和他那处处关心集体,一切服从工作需要的精神.

雷锋回到运输连后,便投入到紧张的学习驾驶技术之中去,针对缺少教练车的现状,他带领大家做了一个汽车驾驶台.雷锋废寝忘食地学习技术,被大家一致推举为技术学习小组长.五月份,雷锋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驾驶员,被分到二排四班,交给一台13号车上了建设工地.

钉子精神。

一次义务劳动。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回来,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雷锋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辆小车,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雷锋被一群工人围住了,面对大家他说:”我们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要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也算是有一份光发一份光吧!“这天下午,打听到雷锋名字及部队驻地的市二建公司组织工人敲锣打鼓送来感谢信,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锋做了一件好事,过了个特殊的星期天.

可敬的”傻子“。

一九六零年八月,驻地抚顺发洪水,运输连接到了抗洪抢险命令.雷锋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的手的疼痛又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被记了一次二等功.

望花区召开了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声势很大,雷锋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厂和部队攒的200元钱(存折上203元)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为建设祖国做点贡献,接侍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捐献给了辽阳人民.在我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他为国家建设,为灾区捐献出自已的全部积蓄,却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优秀医生生平事迹材料(案例17篇)篇八

曾三致力于中共党和国家档案事业的开创、建设和发展。他提出了关于中国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基本原则和方针任务的意见,主持制定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档案干部专修班、档案工作刊物和档案科研机构,积极倡导建立各级各类档案馆。在曾三的组织领导下,一个自上而下的全国档案工作组织系统、门类齐全的档案馆网络初具规模,使档案工作在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曾三遭受迫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他坚贞不渝,刚直不阿,与林彪、“_”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曾三的冤案得以彻底平反,恢复工作,当选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十二大”候补代表、中共中央顾部委员会委员和“十三大”特邀代表。曾三坚决贯彻执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领导档案工作的恢复和整顿;为适应中共工作重心转移的需要,及时向中央提出了开放历史档案的意见。在退居二线后,曾三一如既往地关心党务和国家大事,关心党风建设,关心档案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新中国的档案事业、档案工作、档案学理论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优秀医生生平事迹材料(案例17篇)篇九

岑参的作品及其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气势恢宏,想象及其丰富,雄奇瑰丽,奔放热情,满怀报国之情。

岑参生平研究在本世纪内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岑参旧无年谱,《新旧唐书》本传及历代传记类典籍对其生平事迹的记载亦甚疏略,1930年赖义辉撰《岑参年谱》,是为岑参第一个年谱,筚路蓝缕,功不可没。此后不久,闻一多先生《岑嘉州系年考证》、《岑嘉州交游事辑》又相继问世,使得岑参生平研究顿时豁然。此后,李嘉言在其师闻一多的指导下,又撰《岑诗系年》。到五六十年代,新的一批学者又将岑参生平研究推向深入了,曹济平的《岑参生年的推测》、陈铁民《岑嘉州系年商榷》,对三十年代岑参生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检讨。经过十多年的沉寂与冷落,从七十年代后期起,岑参生平研究又重新繁荣起来了,且至今而不衰。此中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有陈铁民、侯宗义合著的《岑参集校注·岑参年谱》、孙映逵《岑参生年考辨》、胡大浚《岑参“西征”诗本事质疑――读岑参诗札记之一》、柴剑虹《岑参边塞诗系年补订》、廖立《岑嘉州编年考补》、孙映逵《岑参游河朔考辨》、孙映逵《岑参“西征”诗及有关边塞地名――与胡大浚先生商榷》、胡大浚《再论岑参“西征”本事――答孙映逵同志》、孙映逵《岑参边塞经历考》、张春山《岑参首次赴安西的时间及其背景》、廖立《唐代户籍制与岑参籍贯》、王刘纯《岑参交游考辨――阎防、杜位与严维》、廖立《岑参评传》、任晓润《岑参生年、籍贯考》、王勋成《岑参去世年月考辨》、廖立《岑参师友考》、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等。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出,本世纪岑参生平研究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

岑参的籍贯关于岑参的籍贯,学界有两说:一谓江陵人,一谓南阳人。闻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证》谓岑参唐江陵(即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其先世本世居南阳棘阳,梁时长宁公善方始徙江陵。诸书称岑为南阳人,盖从其郡望。此后陈铁民等撰《岑参年谱》亦同意闻说之考证。但此后学者中亦有人坚持“南阳”说,如任晓润《岑参生年籍贯考》就认为,岑参的籍贯应是唐代棘阳(今河南南阳)人;廖立《唐代户籍制与岑参籍贯》则从唐代户籍制的考察入手,论证岑参的籍贯当为“南阳”;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也认为,岑参“祖籍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梁时徙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似亦倾向于南阳说。

岑参的生卒年岑参的生卒年史无明文,长期以来亦无确考,本世纪学界颇多异说:

1、赖义辉《岑参年谱》考证岑参当生于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卒于大历四年(公元769年)。

2、闻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证》则不同意赖说,通过详细考证认为,岑参生于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卒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享年五十六岁;后来陈铁民《岑嘉州系年商榷》也同意此说。

3、曹济平《岑参生年的推测》也认为,赖说的错误较明显,但闻一多先生的证说亦有不足之处,他认为,岑参生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更为确切。任晓润《岑参生年、籍贯考》也持此说。

4、刘开扬《略谈岑参和他的诗》以为岑参生年最少应该比闻氏所定的后一年,即公元716年,至公元770年死去时为五十五岁。

5、孙映逵《岑参生年考辨》通过对岑参及第授官之年的考证,认为岑参应生于公元717年(开元五年)。

对于岑参的卒年、月,学界有三说:一为闻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证》所考的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正月说;一为赖义辉《岑参年谱》提出的大历四年说,郭沫若《李白与杜甫》则认为,闻一多的考虑还欠周到,经过他的推测,岑参应当死于大历四年十二月下旬。一为王勋成《岑参去世年月考辨》所云,疑参于大历十月左右即病逝于东归途中之船上,其地可能在嘉、戎一带,而非成都之旅舍。

岑参游河朔的时间关于岑参游河朔的时间,闻一多在其《岑嘉州系年考证》中有较详细的考证,他认为,岑参于开元二十九年游河朔,春自长安至邯郸,历井陉,抵冀州。八月由匡城经铁丘,至滑州,遂归颍阳。陈铁民等《岑参年谱》则不同意闻说,认为岑参于开元二十七年游河朔。春自长安经古邺城至邯郸,复由邯郸抵贝丘。暮春自贝丘至冀州。四月由冀州抵定州。后到井陉。冬抵黎阳、新乡。

岑参“西征”本事及其他边塞经历《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是岑参两首著名的边塞诗,对于此两诗的背景,闻一多认为是“天宝十三载冬破播仙之作”,此说为李嘉言《岑诗系年》、马茂元《唐诗选》、林庚、冯沅君《中国历代诗歌选》及其他一些选注本所沿用,影响较大。

陈铁民《岑嘉州系年商榷》提出此两诗与《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章》同指一事,似不妥当,然未作辨析。胡大浚《岑参“西征”诗本事质疑》从边疆历史地理的实际出发,对上述两家说法细加考察,认为闻一多将两诗系于天宝十三载封常清摄御史大夫之后固然是正确的,但把它同《凯歌六章》并列为征播仙之作,则显然不妥。胡文认为,常清之破播仙,当在天宝十三年冬末至次年初春,岑参乃作《凯歌六章》以颂之;而《轮台歌》、《走马川》所叙西征事,当在十三载九月,或十四载九月常清返京之前。在胡文发表后不久,孙映逵撰《岑参“西征”诗本事及有关边塞地名》与胡文商榷,孙文认为西征与破播仙是一役,闻说是确当的,岑诗中的“西征”即是征讨入寇吐蕃(而不是征回纥),同时也是征讨吐蕃支持下的叛镇播仙;而且三诗所写地理位置亦合,在行军路线和地点上也无矛盾。胡大浚《再论“西征”本事――答孙映逵同志》再次强调“西征”与“破播仙”并非一役,且就二诗诗意的理解提出了一些与孙文不同的看法。

此外,孙映逵《岑参边塞经历考》一文将岑参两次赴西北边塞的经历作了考证,其中与闻一多《考证》、李嘉言《系年》及陈铁民等《年谱》多有不同。

岑参的隐居问题岑参一生曾有几次隐居,对于其《感旧赋序》中所说的“十五隐于嵩阳”一句所指,闻一多认为,此乃指开元十七年(岑参十五岁)移居河南府登封县(太室别业)事,嵩阳乃是太室。陈铁民《岑嘉州系年商榷》则认为此句主要应指作者十五岁至二十岁左右隐于少室的一段经历。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则认为,当指其十五岁至二十岁隐于太室、少室两山事,不一定专指一处。另外,陈铁民此文还认为,岑参至晚于开元二十九年时已隐居终南,但这种隐居,乃是一面隐居,一面不断寻求出仕的道路。

岑参的交游此类文章首推闻一多的《岑嘉州交游事辑》,后来诸年谱也都涉及到一些。八十年代后又产生了几篇考述岑参交游的论文,如王刘纯的《岑参交游考辨》、廖立的《岑参师友考》等。

二、岑参诗歌研究。

岑参边塞诗综合研究岑参的诗歌成就主要在边塞诗方面,故自本世纪初以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就相当多。

1927年,徐嘉瑞发表了《岑参》,此系本世纪第一篇专门探讨岑参诗歌的论文。文章认为,“岑参所表现的人物事实,都是最伟大的、最雄壮的、最愉快的”,“岑参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他终生不会说儿女沾巾的话,越是危险越是痛苦的时候,他越发得意”,“他感受到大沙漠雄壮的印象,由恐怖到了同情,这伟大的沙漠即是他的诗境”,“沙漠的伟大生命,即是这一个’宏壮的诗人‘的生命了”。1935年又产生了两篇专论,,一篇是孙仲周的《边塞诗人岑参》,另一篇是叶鼎彝的《唐代民族诗人――岑参》。其中叶文对杜确在《岑嘉州集序》中将岑参比估吴均何逊的说法不满,认为“岑参的诗实在另有他自己的一种特殊风格,不得属于任何一种家派。”他同意徐嘉瑞在《岑参》一文中对岑参诗风的评价,也认为“他诗中所表现的人物和事实,都是最伟大的,最雄壮的,最愉快的',好像万马奔驰,金鼓齐奏,十分震动人的耳鼓。”但是,他对岑参诗歌艺术和内容的分析,则远比徐文细致,他说:“岑参的诗,就形式方面而论,他是长于七言古诗的,这并不是说他其他的诗体做不好,实在是因为他那种热烈豪壮的情绪,不用那苍苍莽莽的一气呵成的七言古诗,是表达不出来的。”在谈到岑参诗歌的内容时,他又说:“他是用全付的精力来描写战争的。但是,他所写战争不是杜甫的兵车行和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等诗,专门诅咒战争的残酷,而是歌颂战争的伟大的。”“除了歌颂战争而外,还充分表现出许多异国的情调,所取的题材,如大雪,大热,大风,大将,名马,雄壮的音乐,雄壮的舞蹈。他所取这些题材,都是取战争为背景,风格境界都是一致的,他是取动不取静,取雄放而不取澹远。”“总之,他的诗境是动的,是阳刚的,是sublime的!”

本世纪上半叶出版的一些文学史、诗歌史及一些唐诗论著中也有关于岑参诗歌的论述,如,胡适《白话文学史》认为,“岑参的诗往往有尝试的态度。如《走马川行》每三句一转韵,是一种创体。《敦煌太守后庭歌》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并对古人把岑参比作吴均、何逊不以为然:“他们只赏识他的律诗”,“律诗固不足称道;然即以他的律诗来说,也远非吴均、何逊所能比”,如他诗中的一些白话句子“岂是吴均、何逊做得出来的吗”?郑宾于《中国文学流变史》(中册)云:“岑参诗辞意清切,回拔孤秀,悲壮豪慨,新奇挺拔。”“岑参诗句之新,不特记边塞异域为然,即如歌咏内地风物,也较其他诗人有不同的笔力。”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也认为“岑参是开、天时代最富于异国情调的诗人”,“他一边具有高适的慷慨壮烈的风格,一边却较之更为深刻隽削,富于奇趣新情。”。苏雪林《唐诗概论》则认为“岑参在同时一群诗人中可以说更能充分表现男性的一个”,“他有一种热烈豪迈的性格和瑰奇雄怪的思想,最爱欣赏宇宙间的’壮美‘,以及人间一切可惊、可怖、可喜、可乐的事物。而环境恰恰又成全了他。”

优秀医生生平事迹材料(案例17篇)篇十

冰心是世纪同龄人,一生都伴随着世纪风云变幻,一直跟上时代的脚步,坚持写作了七十五年。她是新文学运动的元老。她的写作历程,显示了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新时期文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伟大轨迹。她开创了多种“冰心体”的文学样式,进行了文学现代化的扎扎实实的实践。她的译作如的《先知》《沙与沫》,印度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园丁集》及戏剧集多种,都是公认的文学翻译精品,1995年曾因此经黎巴嫩共和国总统签署授予国家级雪松勋章。她的文学影响超越国界,作品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得到海内外读者的赞赏。

优秀医生生平事迹材料(案例17篇)篇十一

在去美国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上,冰心与吴文藻相识。冰心在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攻读文学学位,吴文藻在达特茅斯学院攻读社会学,他们从相互的通信中,逐渐加深了解。1925年夏天,冰心和吴文藻到康耐尔大学补习法语。1926年冰心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而吴文藻则继续留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学成归国的吴文藻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司徒雷登主持了他们的婚礼。

冰心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也是比较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尤其是在建国以后,她总是以爱祖国、人民、关心儿童且投入非常多的一些社会活动中去。一生有很多的代表作,算的上是一位奇女子。直到在她99岁的时候在北京病逝!

优秀医生生平事迹材料(案例17篇)篇十二

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他从兄属学,九岁属文。十五岁山居嵩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奠定学业基础。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

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岁。

优秀医生生平事迹材料(案例17篇)篇十三

蔡伦约东汉永平四年(公元61年)生,建光元年(公元120xx年)卒。

汉章帝刘炟(公元56~88年)即位后,常到各郡县挑选幼童入宫。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蔡伦被选入洛阳宫内为太监,当时他约15岁。他读书识字,成绩优异,于建初元年(公元76年)任小黄门(宦官中职务较低者)。此后作黄门侍郎,掌管宫内外公事传达及引导诸王朝见、安排就座等事。

正宫窦太后无子,指使蔡伦诬陷章帝妃宋贵人“挟邪媚道”,通令她自杀。宋贵人所生太子刘庆被贬为清河王。窦后又指使人投“飞书”(匿名信)诬陷章帝妃梁贵人,强夺其子刘肇为养子并立为太子。章帝于公元88年卒,10岁的刘肇登基,为和帝,由窦太后听政。蔡伦因功被提拔为中常侍,随侍幼帝左右,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秩俸二千石,地位与九卿等同。

永平九年(公元97年),窦太后卒,和帝亲政。永元十四年(公元120xx年)和帝立邓绥为皇后,蔡伦立即投靠邓皇后。邓绥喜欢舞文弄墨,蔡伦为投其所好,甘心屈尊兼任尚方令,主管宫内御用器物和宫廷御用手工作坊。

在此期间,他总结西汉以来造纸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利用树皮、碎布(麻布)、麻头、鱼网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于元兴元年(公元120xx年)奏报朝廷,受到和帝称赞,造纸术也因此而得到推广。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同年,和帝卒,邓后所生百日婴儿即位,不到二年又卒。邓后再立13岁皇侄刘祜(公元94~120xx年)嗣位,为安帝。刘祜是清河王刘庆之子,但由于他即位初期仍由邓太后把持朝政,蔡伦继续受到重用,被封为“龙亭侯”(封地在今陕西洋县),从此进入贵族行列。

约于元初五至六年(公元118~120xx年)蔡伦又被提升为长乐太仆,相当于大千秋,成为邓太后的首席近侍官,受到满朝文武的奉承。正当他权位处于顶峰之际,建光元年(公元120xx年)邓太后卒,安帝亲政。蔡伦因为当初受窦后指使参与迫害安帝皇祖母宋贵人致死、剥夺皇父刘庆的皇位继承权而被审讯查办。蔡伦自知死罪难免,于是自尽而亡。

蔡伦一生在内廷为官,先后侍奉4个幼帝,投靠两个皇后,节节上升,身居列侯,位尊九卿,却以惨死告终。但他在兼管尚方时,推动了手工业工艺的发展,被称为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因而留名后世,得到史学家的首肯。

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主管尚方期间,曾“监作秘划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近代考古发掘的实物也证明确实如此。尚方令本来是少府属官,主管刀剑等各种宫廷御用器具的制造,与中常侍高位根本不相称,但蔡伦尽力讨好,凡是帝、后喜欢的器物,都在尚方精制。邓后喜欢文史和纸墨,曾令各州郡岁贡纸墨。蔡伦也正因此而成为促进东汉造纸术发展的关键人物。由于职务上的关系,蔡伦得以有观察、接触生产实践的条件。每有空闲,他就闭门谢客,亲自到作坊进行技术调查,学习和总结工匠们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再加上他自己的聪颖创新,对发展当时的金属冶炼、铸造、锻造及机械制造工艺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如当时的钢刀制造以炒铁为料,经多次锻打而百炼成钢。当时所制造的器物在质量、性能及外观上确实是精工制造,堪为后世仿效。

但是,蔡伦对工艺技术最突出的贡献还是在造纸方面,大致可从三个角度来评述。第一:组织并推广了高级麻纸的生产和精工细作,促进了造纸术的发展。第二:促进皮纸生产在东汉创始并发展兴旺。第三:因受命于邓太后监典内廷所藏经传的校订和抄写工作而形成了大规模用纸高潮,使纸本书籍成为传播文化的最有力工具。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大大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

造剑显奇能。

蔡伦任中常侍后时常陪伴在和帝左右,和帝甚是依赖蔡先生。年幼的和帝总是贪玩而不顾学习,蔡伦以光武帝的故事告诉和帝,为君王者必须心系天下,并常常教导和帝治国之道,自此以后和帝除了日常学习以外常在御花园习剑。永元四年和帝十五岁的一天和帝在御花园练习剑法,一剑击在了一块大石之上,不巧天子剑就此折断,身边的人吓的全部跪倒在地,和帝大怒,下旨惩罚造剑之人,这时蔡伦进言和帝,自请督造天子剑,和帝转怒为喜,加蔡伦为尚书令。由此蔡伦开始了督造皇家用器物的使命。

蔡伦做事极为认真,为了督造上好的天子剑和其他御用之物,他先是在皇家藏书馆遍览工艺书籍,然后又到皇家作坊查看制作流程。他打听到民间有一位铸剑技艺高超的老工匠,于是就到民间向有经验的老工匠请教上乘铸剑方法,为了掌握关键技术蔡伦甚至亲身学习,时值盛夏炎热难当,于是蔡伦赤上身而学习铸剑,不断流淌的汗水甚至浸湿了蔡伦的裤子。蔡伦好学的精神感动了老工匠,于是亲自传授蔡伦自己的独门淬火技巧,蔡伦从中得知要铸造一把上乘之剑淬火的过程十分重要。老工匠又教蔡伦在淬火时用蚕丝来试剑的锋利度从而掌控淬火的进程,聪明的蔡伦第一次见到蚕丝还由此用,这使蔡伦重新认识了蚕丝。经过反复的学习和实践后蔡伦终于在皇家御器坊督造出了一把锋利的天子剑,他将此神器献给和帝,和帝大喜,想升蔡伦的官,而蔡伦推辞不受,认为这是自己分内之事,和帝对蔡伦极为赞赏。而后蔡伦又用这种方法督造了杯盏等皇家御用器物,全都非常坚固耐用,从此蔡伦制作皇家器物的方法流传后世。

说到这就有人烦了,他不是造纸的吗,怎么做剑了?请少安毋躁,且看下面故事。

永元九年的夏天各地闹起了蝗灾,多个地方颗粒无收,灾情十分严重。年轻和帝刚刚亲政立志要效仿先帝,于是经常通宵达旦的批阅奏章处理国家大事,蔡伦一直伺候左右。当时的奏章都是用竹简所造,本来就十分笨重,灾害时竹简更是堆积如山,和帝的辛苦劳累蔡伦看在眼里,于是有一个念头在蔡伦心中萌发了出来,为什么奏章不用轻便的纸而用笨重的竹简呢?各地蝗灾终于平息了下来,和帝却因此累倒了,虽然经过御医调理恢复了,但经过这次事情后蔡伦决心去探索纸的秘密。

触物生意,终于造出便宜、轻便而洁白的纸:

当时可供书写的东西有竹简、缣帛、赫蹏纸和麻纸。竹简,制造简单、成本便宜,但是太笨重;缣帛,制造工艺多、耗费人工,成本太高,无法普及;赫蹏纸,它属于缣帛生产的附属品,虽便宜但数量有限;麻纸,原料为麻,工艺简单较为粗糙,一直都是医生包裹中药而用。于是蔡伦就想制造一种书写材料能有竹简的成本,缣帛的洁白,赫蹏的轻便,麻纸的原料。蔡伦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皇家织造坊的工匠们,众人像看怪物一样看着蔡伦,都认为他是痴人说梦!但蔡伦还是心有不甘,于是蔡伦就利用休息的时间走访民间。永元十五年(公元120xx年)京师洛阳一连下了半月的大雨,大雨刚过蔡伦就去民间探访,这一次他来到了洛阳城外的洛河附近的侯式镇向当地的工匠讨教一些技艺,而在路过洛河边的时候有好几棵大树腐烂倒地,书上还缠绕着一些破渔网,而在这些破书上,蔡伦惊奇的发现了一层赫蹏很相似的东西。蔡伦拿着这种东西向当地的村民求教。当地的村民告诉他,这三年来京师年年下大雨导致洛河水位上升,河边的一些树全部浸泡在河水里腐烂,过了几个月书上就会自然形成这种东西。难道这是树皮形成的东西?蔡伦忽然意识到这也许就是他苦苦寻找了数年的东西!

于是蔡伦就在洛河边搭建了一个临时的作坊用树皮开始了他的实验,为了模似树皮腐烂的方式,蔡伦在洛河边上修了一个小池子引入洛河之水,将树皮投入池中浸泡;为了模似树皮日晒雨淋的方式,他有将树皮放在太阳地下暴晒,经过这两道工序后树皮变脆弱,然后用石臼将树皮捣成浆,经过蔡伦欣喜万分,然而它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因为蔡伦发现这种纸里面有一些细小的杂质存在,用手在纸上抚摸有明显凹凸感,如何去掉这种杂质呢?他忽然想起了制剑时淬火的工艺,蒸煮!于是蔡伦在造纸的流程中首创了蒸煮的方法,这一次所造出的纸让蔡伦欣喜若狂,这种纸不但成本低,而且洁白,轻硬,原料普遍。看着自己多年的追寻终于有了成果,蔡伦激动万分。激动之余蔡伦又想,麻的材料也很普遍,自己的造纸工艺能否改良粗糙的麻纸呢?有一天蔡伦经过河边,看到妇女洗蚕丝和抽蚕丝的“漂絮”过程。他发现,好的蚕丝拿走后,盛夏的破乱蚕丝,会在席上形成薄薄的一层,而这一层晒干后,可用来糊窗户、包东西,也可以用来写字,这给了蔡伦很大的启示。于是蔡伦又开始找来了破麻衣和破渔网进行实验,最后发现用麻所做的纸虽然不如用树皮的洁白,有些微黄,但是比起原来的麻纸几乎是天壤之别!于是蔡伦将自己的造纸工艺流程记录成册。

蔡伦将自己制造出的纸进献给了和帝,和帝提笔慢书,看着自己的书写材料竟然是树皮造出来的,和帝觉得非常新奇,于是在蔡伦的带领下参观了洛河边上的造纸坊,当得知蔡伦是因为看到自己日夜阅读竹简而造纸时,和帝十分感动,于是下令全国推广。

正当蔡伦准备将造纸术向全国推广的时候,一个噩耗传来,由于过度操劳国事,年仅二十七岁的和帝死了。和帝无子,所以邓太后开始垂帘听政,由于邓太后对蔡伦的纸也十分喜欢,安帝元初元年(元年120xx年)邓太后下旨封蔡伦为龙亭侯,邑三百户。多年的政治生涯已经让蔡伦十分疲惫,于是他继承先帝遗志开始推广造纸术,他向自己的家乡传授了全部的造纸术,由于纸的成本低廉,开始逐步推广开来。

随着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交流,造纸术由中国传到欧洲,很快便在全世界流传开来,大大加快了人类的文明进程。造纸术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也正因此,蔡伦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蔡伦的成功,与他平时勤于思考,善于观察,敢于尝试是分不开的。

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藤纸、鱼卵纸……蔡伦造纸的原料广泛,以烂鱼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

公元二世纪纸在中国就有了广泛的作用,不到几百年时间中国人就向亚洲其他一些地区出口纸。在很长的时期里,他们对造纸技术保密。但是751年有些中国造纸工人被阿拉伯人俘虏,不久撒马尔罕和巴格达都有了造纸业。造纸技术逐渐传遍了整个阿拉伯世界。12世纪欧洲人从阿拉伯人那里学到造纸技术。纸的使用逐渐广泛起来,古腾堡发明现代印刷术后,纸在西方取代了羊皮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今天纸的使用非常普遍是不言而喻的。很难想象出没有纸世界会是个什么模样。在蔡伦以前的中国,书籍大多是用竹子做的,这样的书显然极其笨重。有些书是用丝绸做的,代价昂贵,得不到普及。在西方,纸未引进以前的大多数书是用牛皮纸和羊皮纸制成的,这两种纸就是经过特殊加工的羊皮和小牛皮;纸取代了希腊人、罗马人和埃及人喜欢用的纸莎草纸。牛羊皮纸和纸莎草纸都是稀罕之物,而且造价昂贵。

当然中东农业和书写实际上比中国起步早些,但是仅仅这一点还不能说明为什么中国文化一直落后于西方文化。关键的原因是在蔡伦之前中国没有方便的书写材料。西方世界有纸莎草纸,虽然这种材料有其缺陷,但是却比用木头或竹子做的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缺乏适当的书写材料是中国文化进步的一种极大的障碍。中。

国学。

者需要用车随行带上在我们看来是可怜的几本书。可想而知,用此依据来掌管政务,是何等的艰难。

但是蔡伦对纸的发明,完全改变了这种状况。由于有了适当的书写材料,中国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几百年内就赶上了西方。(当然西方的政治分裂是其中一个因素,但就整个发展来看却是微不足道的。中国在第四世纪虽然不如西方那么统一,但却在文化方面取得了迅速的进步。)在随后的几百年中,西方发展得比较慢,而中国却出现了诸如指南针、火药和刻板印刷术等重大发明。由于纸比羊皮纸便宜又容易大量生产,所以整个形势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西方国家开始使用纸以后,就堪与中国平起平坐,甚至成功地缩小了文化上的差距。但是马可·波罗的著作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在十三世纪,中国也远比欧洲繁荣昌盛。

那么中国为什么最后又落在西方后头呢?人们说出各种不同的复杂的文化上的原因。但是也许一种单纯的技术上的原因就能说明这个问题。在15世纪的欧洲,一个名叫约翰·古腾堡的天才发明了一种可以大规模印刷书的技术,因而欧洲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中国却没有古腾堡,因而中国人仍使用刻字印刷术,其文化相对说来就发展得慢些。

如果有人同意上述分析,那么他就得同意这样的结论:蔡伦和古腾堡是历史上中心人物之二。实际上把蔡伦排得远远高于大多数其他发明家还有另一个原因。大多数发明是其时代的产物,即使实际上不曾有那些发明者,那些发明也会出现。但是就纸而言,显然不存在这种情况。欧洲人在蔡伦以后一千年才开始造纸,而且其中的唯一原因是当时他们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会了造纸技术。就造纸而论,其他一些亚洲国家甚至在看到中国造的纸以后自己也不知道怎样才能造出纸来。显然发明一种造纸技术是相当难的,它决不会出现在发达程度一般的国家里,而且需要有天赋的个人做出杰出的贡献。蔡伦就是个这样的人,他使用的造纸技术基本上沿用至今(不包括1820xx年前后实行的机械化)。

优秀医生生平事迹材料(案例17篇)篇十四

巩启:巩多难而贫且贱,学与众违,而言行少合于世,公卿大臣之门,无可藉以进,而亦不敢辄有意于求闻。阁下致位于天子而归,始独得望舄履于门下。阁下以旧相之重,元老之尊,而猥自抑损,加礼于草茅之中,孤茕之际。然去门下以来,九岁于此,初不敢为书以进,比至近岁,岁不过得以一书之问荐于左右,以伺侍御者之作止。又辄拜教之辱,是以滋不敢有意以干省察,以烦贶施,而自以得不韪之诛,顾未尝一日而忘拜赐也。

伏以阁下朴厚清明谠直之行,乐善好义远大之心,施于朝廷而博见于天下,锐于强力而不懈于耄期。当今内自京师,外至岩野,宿师硕士,杰立相望,必将惫精疲思,写之册书,磊磊明明,宣布万世,固非浅陋小生所能道说而有益毫发也。巩年齿益长,血气益衰,疾病人事,不得以休,然用心于载籍之文,以求古人之绪言余旨,以自乐于环堵之内,而不乱于贫贱之中,虽不足希盛德之万一,亦庶几不负其意。非自以谓能也,怀区区之心于数千里,因尺书之好,而惟所以报大君子之谊,不知所以裁,而恐欲知其趋,故辄及之也。春暄不审尊用如何,伏惟以时善保尊重,不胜鄙劣之望。不宣。巩再拜。

【答范资政书】。

巩启:王寺丞至,蒙赐手书及绢等。伏以阁下贤德之盛,而所施为在于天下。巩虽不熟于门,然于阁下之事,或可以知。

若巩之鄙,窃伏草茅,阁下于羁旅之中,一见而已。令巩有所自得者,尚未可以致阁下之知。况巩学不足以明先圣之意,识古今之变,材不足以任中人之事,行不足以无愧悔于心。而流落寄寓,无田畴屋庐匹夫之业,有奉养嫁送百事之役,非可责思虑之精,诏道德之进也。是皆无以致阁下之知者。而拜别期年之间,相去数千里之远,不意阁下犹记其人,而不为年辈爵德之间,有以存之。此盖阁下乐得天下之英材,异于世俗之常见。而如巩者,亦不欲弃之,故以及此,幸甚幸甚。

夫古之人,以王公之势而下贫贱之士者,盖惟其常。而今之布衣之交,及其穷达毫发之殊,然相弃者有之。则士之愚且贱,无积素之义,而为当世有大贤德大名位君子先之以礼,是岂不于衰薄之中,为有激于天下哉!则其感服,固宜如何?仰望门下,不任区区之至。

【谢杜相公书】。

伏念昔者,方巩之得祸罚于河滨,去其家四千里之远。南向而望,迅河大淮,埭堰湖江,天下之险,为其阻厄。而以孤独之身,抱不测之疾,茕茕路隅,无攀缘之亲、一见之旧,以为之托。又无至行,上之可以感人利势,下之可以动俗。惟先人之医药,与凡丧之所急,不知所以为赖,而旅榇之重大,惧无以归者。明公独于此时,闵闵勤勤,营救护视,亲屈车骑,临于河上。使其方先人之病,得一意于左右,而医药之有与谋。至其既孤,无外事之夺其哀,而毫发之私,无有不如其欲;莫大之丧,得以卒致而南。其为存全之恩,过越之义如此。

窃惟明公相天下之道,吟颂推说者穷万世,非如曲士汲汲一节之善。而位之极,年之高,天子不敢烦以政,岂乡闾新学危苦之情、丛细之事,宜以彻于视听而蒙省察!然明公存先人之故,而所以尽于巩之德如此。盖明公虽不可起而寄天下之政,而爱育天下之人材,不忍一夫失其所之道,出于自然,推而行之,不以进退。而巩独幸遭明公于此时也。在丧之日,不敢以世俗浅意越礼进谢。丧除,又惟大恩之不可名,空言之不足陈,徘徊迄今,一书之未进。顾其惭生于心,无须臾废也。伏惟明公终赐亮察。夫明公存天下之义而无有所私,则巩之所以报于明公者,亦惟天下之义而已。誓心则然,未敢谓能也。

【寄欧阳舍人书】。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幸甚,不宣。巩再拜。

【与王介甫第一书】。

巩启: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间以王回、王向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心也。其重之如此。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至此论人事甚众,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竟何如也。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有同者矣。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勿用造语及摸拟前人,请相度示及。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巩再拜。

【与王介甫第二书】。

巩顿首介甫足下:比辱书,以谓时时小有案举,而谤议已纷然矣。足下无怪其如此也。夫我之得行其志而有为于世,则必先之以教化,而待之以久,然后乃可以为治,此不易之道也。盖先之以教化,则人不知其所以然,而至于迁善而远罪,虽有不肖,不能违也。待之以久,则人之功罪善恶之实自见,虽有幽隐,不能掩也。故有渐磨陶冶之易,而无按致操切之难;有恺悌忠笃之纯,而无偏听摘抉之苛。己之用力也简,而人之从化也博。虽有不从而俟之以刑者,固少矣。古之人有行此者,人皆悦而恐不得归之。其政已熄而人皆思,而恨不得见之,而岂至于谤且怒哉!

今为吏于此,欲遵古人之治,守不易之道,先之以教化,而待之以久,诚有所不得为也。以吾之无所于归,而不得不有负冒于此,则姑汲汲乎于其厚者,徐徐乎于其薄者,其亦庶几乎其可也。顾反不然,不先之以教化,而遽欲责善于人;不待之以久,而遽欲人之功罪善恶之必见。故按致操切之法用,而怨忿违倍之情生;偏听摘抉之势行,而谮诉告讦之害集。己之用力也愈烦,而人之违己也愈甚。况今之士非有素厉之行,而为吏者又非素择之材也。一日卒然除去,遂欲齐之以法,岂非左右者之误而不为无害也哉?则谤怒之来,诚有以召之。故曰足下无怪其如此也。

虽然,致此者岂有他哉,思之不审而已矣。顾吾之职而急于奉法,则志在于去恶,务于达人言而广视听,以谓为治者当如此。故事至于已察,曾不思夫志于去恶者,俟之之道已尽矣,则为恶者不得不去也。务于达人言而广视听者,己之治乱得失,则吾将于此而观之,人之短长之私,则吾无所任意于此也。故曰思之不审而已矣。

足下于今最能取于人以为善,而比闻有相晓者,足下皆不受之,必其理未有以夺足下之见也。巩比懒作书,既离南康,相见尚远,故因书及此,足下以为如何?不宣。巩顿首。

【与王介甫第三书】。

巩启:八月中,承太夫人大祥,于邮中寓书奉慰。十月梅厚秀才行,又寓书,不审皆到否?昨日忽被来问,良慰积日之思。

深父殂背,痛毒同之,前书已具道矣。示及志铭,反复不能去手。所云“令深父而有合乎彼,则不能同乎此矣”,是道也,过千岁以来,至于吾徒,其智始能及之,欲相与守之。然今天下同志者,不过三数人尔,则于深父之殁,尤为可痛。而介甫于此,独能发明其志,读之满足人心,可谓能言人之所不能言者矣。顾犹见使商榷所未安,观介甫此作,大抵哀斯人之不寿,不得成其材,使或可以泽今,或可以觉后,是介甫之意也。而其首则云:“深父书足以致其言”,是乃称深父以未成之材而著书,与夫本意违矣,愿更详之。《孟子》之书,韩愈以谓非轲自作,理恐当然。则所云“幸能著书者”,亦惟更详之也。如何?幸复见谕。所云“读《礼》,因欲有所论著”,顷尝为介甫言,亦有此意,顾不能自强,又无所考质,故莫能就。今介甫既意及于此,愿遂成之,就令未可为书,亦可因得商榷矣。相别数年,巩在此全纯愚以静俟,庶无大悔。顾苟禄以弃时日,为可怅惜,未知何日得相从讲学,以勖其所未及,尽其所可乐于衰莫之岁乎?此日夜所??往来于心也。

示谕溲血,比良已否?即日不审寝食如何?上奏当称前某官,十数日前,见刘琮言已报去,承见问,故更此及之尔。今介甫果以何时此来乎?不惜见谕。

子进弟奄丧,已易三时矣,悲苦何可以堪!二侄年可教者,近已随老亲到此。二尤小者,六舍弟尚且留在怀仁,视此痛割,何可以言?承介甫有女弟之悲,亦已屡更时序,窃计哀戚何以自胜,余惟强食自爱,不惜时以一二字见及。不宣。巩启上。

【答李沿书】。

巩顿首李君足下:辱示书及所为文,意向甚大。且曰“足下以文章名天下,师其职也”,顾巩也何以任此!足下无乃盈其礼而不情乎?不然,不宜若是云也。

足下自称有悯时病俗之心,信如是,是足下之有志乎道而予之所爱且畏者也。末曰“其发愤而为词章,则自谓浅俗而不明,不若其始思之锐也”,乃欲以是质于予。夫足下之书,始所云者欲至乎道也,而所质者则辞也,无乃务其浅,忘其深,当急者反徐之欤!夫道之大归非他,欲其得诸心、充诸身,扩而被之国家天下而已,非汲汲乎辞也。其所以不已乎辞者,非得已也。孟子曰:“予岂好辨哉?予不得已也。”此其所以为孟子也。今足下其自谓已得诸心、充诸身欤?扩而被之国家天下而有不得已欤?不然,何遽急于辞也?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足下其得无己病乎?虽然,足下之有志乎道,而予之所爱且畏者不疑也。姑思其本而勉充之,则予将后足下,其奚师之敢!不宣。巩再拜。

【谢章学士书】。

巩启:巩不佞,以身得察于下执事,明公过恩,召而见之,所以矜嗟奖宠、开慰拊循之者甚备,虽至亲笃友之爱,不隆于此已。又收其弟兄之不肖,不谋宾客,任而举之。明公之所以畜幸巩者,可谓厚矣。巩窃自惟,求所以堪明公之意者,未知所出也。

巩愚无知,不适于世用,不能收身于世俗之外,力耕于大山长谷之中,以共饣?粥之养,鱼菽之祭,以其余日考先王之遗文,窃六艺之微旨,以求其志意之所存,而足其自乐于己者。顾反去士君子之林,而夷于皂隶之间,舍自肆之安,而践乎迫制之地,欲比于古之为贫而仕者,可谓妄矣。固有志者之所叹嗟,天下之所贱,而至亲笃友之所弃而违之也。复安敢自通于大人之门,望知于侍御者之侧乎!明公怀使者之印,为福于东南。以地计其广狭,则数十百城之人,待明公之畜养,以材计其多寡,则文武之士以百千数,待明公之推察。而收拊之,任而举之者,乃独在于巩与巩之少弟。此巩之所以自惟,求堪明公之意者,而未知所出也。

抑巩闻之,广听博观,不遗污贱厄辱之士者,此所以无弃士也;兼收并采,不遗偏材一曲之人者,此所以无弃材也。故明公之意傥在于此,而古之士出污贱厄辱之中,能成功名以报知己者,亦不可胜数。彼皆豪杰之人,故有以自致也。若巩之鄙,则安敢望此乎?故忧不能堪明公之意,误左右之知者,此巩之所大惧也。竭固陋之分,庶几不愧于偏材一曲之人者,此巩之所可至也。敢献其情而以为进谢之资,惟明公之垂察焉。

问题补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陈公神道碑铭。

优秀医生生平事迹材料(案例17篇)篇十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同志生平。

各位亲友、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同志。***同志于***年***月***日***时***分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岁。

***年***月转业到地方,先后在***科技领导小组、***科委工作;

***年1月调至***委***工作。***年***月离岗,***年***月退休。

地方,先后在科技部门和组织部门工作,他爱岗敬业,积极发扬部队优良作风,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坚决服从领导安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事事处处争当表率,在干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同志胸怀坦荡,为人正直,艰苦朴素,作风质朴,团结同志,家庭和睦。他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那颗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的赤子之心,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为人正派、襟怀坦荡的高尚情操,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同志安息吧!

她看到谁手头有活,就连忙跑去帮着做。有个长年瘫痪在床的老人,经常把大便便在裤子里。秋实要他换下裤子,可老人说啥也不肯。她硬是帮老人把裤子换下来,擦净了身子,再把拉了粪便的裤子洗干净,在火上渐渐烘干。老人感动得将脑袋蒙在了被子里,哭了。还不到20岁的秋实哄着他说“俺不是你闺女吗?”光荣院的老人们都亲切地夸秋实是个“好闺女”。

1973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秋实从转诊回来的病人那里听到了沈阳医大几位名医的名字。虽然素不相识,但对医疗知识的渴求和为患者解除病痛的急切,使她大胆地给医大的名家写信,一封杳无音讯,再去一封,又再写一封……一连数封从大山里发出的来信,终于打动了沈阳医大的专家们,他们破例接纳了只有中专文化的这个山村医生来省里进修。李秋实非常珍惜这得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发愤学习和工作。别人嫌累嫌脏嫌麻烦的事她抢着去做,别人管5张床,她负责11张床,每遇上有耳鼻喉等疑难杂症的手术,她都抢着去做助手。她格外珍惜在大医院里的煅炼实践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有一次,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李秋实主刀做了一例气管切开手术。娴熟的技术、专业的手法令这所全国闻名的大医院的专家和教授不禁感到很惊讶。从此,她在医大里如鱼得水,许多著名的专家和教授都乐于悉心辅导她,李秋实的医疗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按规定,只有进修一年才有资格加评优,李秋实只进修半年就被评为医大的优秀进修生。刻苦钻研的秋实,也从一个普通的卫校毕业生,成为耳鼻喉专业的副主任医师和桓仁地区耳鼻喉诊治的技术权威。

王志成最引以为荣的是秋实走后,总有人对他说:“你媳妇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当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医生,光有副热心肠不行,还必须有高超过硬的医术。为此,她曾先后三次到中国医科大学进修学习,虚心地向医学权威请教。每次在京进修期间,她的身边总时常跟着一群操东北乡村口音的患者。她像个“义务导诊员”一样,一会儿领这个上耳鼻喉科,一会儿就将那个送进病房,替这些离开她就辨不清医院方向的老乡一次次求那些教授诊病。桓仁人干脆当她是“桓仁驻京办事处”的“负责人”,谁进京看病什么的,准能想到她。在大市场卖鱼的有个叫邱淑珍的大娘,在喉咙里面长了一块息肉,难受得说不出话来。到县医院来看,一时难以治好。医院的人告诉邱大娘:“你快去医大,李院长在那进修呢”。邱大娘到北京后,在李秋实的精心安排下得到了及时医治。

老人生虱子的衬衣她下班拿回家烫洗;

吴大爷有病,从小失去双亲的她以女儿般的情怀跑前跑后,有时甚至把丈夫从家里叫来护理老人。那天早晨,李秋实上班给吴大爷带了一饭盒饺子,却发现老人已经去世了。她又大包大揽地包办了吴大爷的丧事。

1985年,15岁的兰岩松成了孤儿。他的母亲因煤气中毒去世了。妈妈在世时,娘俩就没少受到李秋实阿姨的接济和照料,几件衣服、三五元钱或一袋玉米面。失去母亲后,他在李姨那里得到了很多母亲般的关爱。没了娘的兰岩松不肯再去念书,整天在外面疯跑。一天晚上,跑累了也跑饿了的他回到家时,一进门就看见李姨坐在炕上,正捧着那口漏锅掉泪呢。李秋实见兰岩松回来了,塞给他50元钱,给他留下好吃的,又再三叮嘱他千万别在外面惹祸,这才往家走。

***,男,汉族,19**年**月**日生,籍贯**省**县,19**年**月参加工作,19**年*月参加公安工作,19**年*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初中文化,*级警*,生前任***公安分局刑警大队***。

自20**年*月初公安部开展“全国命案攻坚会战”以来,***同志按照市局、分局总体安排部署,结合各中队实际情况,精心组织,综合施策,成功破获了数起疑难命案,取得了突出的会战成果。此间,他连续数昼夜加班加点工作,始终未能较好地休息。*月*日凌晨*时许,在接到一起命案现场的报告后,他立即亲自赶赴现场组织开展实地探查及痕检等工作。约30分钟后,因长期工作积劳成疾,突然昏迷倒地,被同志们迅速送往**省**医院入院治疗,后于*月*日转至***入院治疗,诊断为“**脑出血”。此间,他的病情一度加重,逐渐处于深度昏迷状态,院方曾先后几次下达《病危通知书》。*月*日下午*时许,***同志病情突然恶化,经抢救无效离世,享年**岁。

在多年公安工作中,***同志始终以勤勉的工作态度,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的务实精神,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紧密围绕分局各项中心工作,多次立功受奖,以出色的工作成绩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面对历次获得的鲜花和荣誉,他不居功自傲,始终如一地在公安机关基层领导岗位上努力践行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廉洁自律,恪尽职守,以自身实际行动投身各项公安工作并取得了突出成绩。他的主要事迹是:

一、坚定信念注重学习时刻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自19**年*月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同志在思想上始终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各项工作。工作中他忠实履行职责,模范遵守并执行各项法律、法规,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已,时刻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融汇贯通于公安工作之中。在工作实践中,***同志深深感到作为一名公安民警,必须注重和强化理论学习,把提高理论水平作为一项永久性课题。基于这种认识,他在认真参加分局组织的各项集中学习的同时,注意努力搞好自学,不断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和文化素质,按照上级安排部署深入、系统、全面地学习领会全国、全省会议精神。学习中,他首先从自身做起,带头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自身言行。同时,他还广泛阅览报刊上发表的理论文章,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三个代表”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在学习中,他曾写下了长达10万余字的心得体会,并深深感悟到学习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真正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公安工作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解决自身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保持自己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不变,真正做一名让党放心、人民满意、政治合格的人民警察。通过不断学习,他认识明确,旗帜鲜明,态度积极,立场坚定,不论政治素质还是公安业务技能都日益精湛,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出色地完成了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积极参加分局各项政治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他还主动坚持自学,不断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用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指导工作实践。他时时处处都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踏踏实实地工作,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自觉地工作着,时刻为塑造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而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二、打黑除恶攻坚克难亲力亲为率先垂范冲锋在一线。

在多年公安工作中,***同志按照上级公安机关和分局的安排部署,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先后通读了《宪法》、《刑法》、《刑诉法》、《民法通则》、《预审学》、《犯罪心理学》等近百部法律专业书籍,并不断用所学的法律知识指导执法实践,真正做到了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现实斗争服务、为基层服务,他刻苦学习的精神为刑警大队的年轻同志做出了好榜样。自20**年**月担任刑警大队**队长以来,他注意充分发挥刑警尖刀作用,与大队班子成员一道,带领广大侦察员在命案攻坚、打黑除恶等工作方面取得了显着成绩。据统计,仅20**年**月以来,***同志即带领各中队相继破获了“***系列纵火案”(省厅督办案件)、“***抢车杀人案”(20**年被评为十大典型案件)、“***无头女尸案”、“***故意杀人案”、“***故意杀人案”、“***故意杀人案”(省厅督办案件)等有极具社会影响的案件,抓获省级督捕逃犯***、市级督捕逃犯***等数百名上网逃犯,打掉了以***、***为首的多个涉黑恶团伙,协助***市警方侦破了***等**名犯罪嫌疑人抢劫杀人案件(公安部督办案件)。出色的工作成绩,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三、刚直不阿为警清廉塑造人民警察光辉形象。

老父亲过**岁大寿时,他的弟弟曾想找个饭店举办个仪式好好庆祝一下,他知道后坚决反对,并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身为领导干部,不能铺张浪费,要注意自己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在他的一在坚持下,最终只在家中摆了简单的宴席庆祝了一下。他的爱人原是***厂的职工,现已下岗多年,儿子不久前刚刚考入***学校,平日里年迈的老父亲同他们一起生活。面对孩子高额的学费和家庭成员的开销,***同志平时所承受的沉重经济负担是可想而知的,可他始终坚持为警清廉,两袖清风,同志们在清点遗物时,发现他的抽屉里有许多未核销的票据,银行存单上存款甚至不足千元。

虽然生活上简朴,可一涉及到工作,他的“豪爽”作风却常令人佩服不已:20**年**月末,***同志获悉杀人犯罪嫌疑人***在作案后潜逃至***省***市的线索后,考虑到当时大队经费不足,便以个人名义向好友借了***万元作为办案经费,并选派精干警力当天赶赴***,最终在***县将***抓获归案。案子虽然破了,可直到他牺牲,借的钱也没能全部还清。20**年**月,刑警大队***中队进行等级评定期间,因办公条件不达标准,他带头主动将自己的办公室腾出来,做为“痕迹物证检验室”,成了刑警大队一连4个多月没有办公室的“一把手”,中午实在困乏,他就蜷在车里打个盹。每当谈起他这种敬业乐业的精神,同志们都非常钦佩。

获得的每一项荣誉,都闪现着他智慧的光芒。他常说:“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人民的血,活着就是为了人民。干咱警察这行就不能怕流血牺牲。”***同志以卓着的成绩,非凡的战果,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弥足珍贵的荣誉:参加公安工作***年来,先后***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荣立个人三等功***次,受嘉奖***次。在他担任刑警大队大队长后,每年全大队的破案数量都达到***起,连续**年荣立集体*等功,先后**次获集体嘉奖。

本站[]。

吴斌是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的快客司机,跑杭州—无锡线路。5月29日中午,他驾驶浙a19115大型客车从无锡返回杭州,车上载有24名乘客。11时40分左右,车行驶至锡宜高速公路宜兴方向阳山路段时,一块大铁片突然从天而降,击碎挡风玻璃后,砸向吴斌的腹部和手臂。

监控画面记录下了当时突发的一幕,时间共1分16秒:被击中时的一瞬间,吴斌本能地用右手捂了一下腹部,看上去很痛苦,但他没有紧急刹车或猛打方向盘,而是强忍疼痛让车缓缓减速,稳稳地停下车,打起双闪灯,拉好手刹,最后他解开安全带挣扎着站起来,打开车门,疏散旅客。他回头还对受到惊吓的乘客说:“别乱跑,注意安全。”做完这一切,吴斌瘫坐在了座位上。

66岁的孙先生当时就坐在吴斌驾驶的大客车上。他说,车刚开出半小时,跑在高速上,行驶在最里侧的快车道上。“当时,突然听到驾驶室传来一声巨响,坐在前排的乘客,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孙先生说,紧接着大客车稳稳地停了下来,随后,车门也打开了。“看吴师傅时,身上都是血,斜倒在座位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看上去十分痛苦。”

同在车上的乘客周先生说,大家看到,车的挡风玻璃上有一个洞。有人把吴斌的衣服解开后,发现他满身是血,胃部还有一个三角形的洞。

参与抢救的医生发现,这块从天而降、数斤重的铁片,在击碎挡。

风玻璃后直接刺入了吴斌的腹部,导致其整个肝脏破裂、多根肋骨折断。抢救输血达1万多毫升。

“面对突如其来的致命打击,在那么痛苦的情况下,吴斌还坚持把车停好,值得敬佩。”乘客韩先生说,若不是吴斌的敬业,很可能就是车毁人亡。

韩先生事发时坐在车子的倒数第三排。他回忆说,吴斌的最后一句话是:“给我打110和120,你们不要乱走。”说完,他无力地倒在了座位上。

24名乘客无一受伤,而年仅48岁的吴斌,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6月1日不幸去世。

为表彰杭州司机吴斌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昨(6月2日)晚,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发布公告,授予吴斌同志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荣誉称号。浙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坤明作出批示:吴斌同志在危急时刻用生命履行了职责,为我们树立了坚守岗位、舍己为人的光辉榜样。向“平民英雄”致敬。

杨善洲同志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同志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离休。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

2014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

2014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14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14年5月5日,杨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10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10万元将捐赠给大亮山林场。

杨善洲同志于2014年10月10日15时8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3岁。

优秀医生生平事迹材料(案例17篇)篇十六

冰心是从五四时期开始写作的,先是作为女学生联合会宣传股之一员,些写宣传文章,发表宣传文章,这时奔腾澎湃的中国青年爱国运动,文化革新运动这些时代思潮,把她卷进了狭小的家庭和学校的门槛,使她慢慢地看出了她周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在他们的日常生活里,处处都有使人窒息的社会问题。她开始写了一些问题小说,用“冰心”的笔名发表了。后来写得滑了一手,就一直写作下去,理科的功课拉下了很多,她就索性转了系,改了文科。

她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她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她对社会的关心。她坚持不懈的、兢兢业业的、勤奋努力的高尚品质,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在祖国的文学宝库中永远保留着冰心老人留下的深深的足迹,她给我们留下的真谛是永远无法抹煞的事实。

冰心小说集:。

《超人》、《斯人独憔悴》、《空巢》、《女侦探》、《**。

优秀医生生平事迹材料(案例17篇)篇十七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祐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高宗朝,赠太师,谥文忠。《宋史》、《东都事略》有传。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东坡乐府》三卷。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相关范文推荐

    优秀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13篇)

    通过社会实践,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力,为未来的发展做好规划。下面是一些成功社会实践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又到暑假了,一转瞬,大二生活已经停止了

    最优部队外学总结心得体会(通用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梳理和整理,从而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我近期参与了一次社区志愿者活动,通过与居民互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帮助他

    最新家长诵读心得体会及收获(模板22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头绪,梳理自己的思路,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如果你还在苦恼写心得体会的问题,不妨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作为父母,我们

    优秀集装箱运输实务的心得体会(案例16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彩心得体会,或许可以给你一些灵感。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快速、

    实用开业活动策划大全(19篇)

    活动策划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策划人员的经验和专业能力。这些活动策划范文涵盖了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活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近几年,随着国内百货流通业的急剧快速发

    精选书店兼职心得体会(案例15篇)

    总结是一种对自我进行反思和审视的方式,它不仅可以概括经验,还能够发现错误和改进之处。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提高。

    最热部队新岗位心得体会(案例14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更好地反思并改进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引出个人对新岗位的

    精选人民保险服务人民心得体会(通用19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掘自身潜在的优点和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和参考。读完《毛泽东选集》第

    2023年青春的梦想高中范文(18篇)

    青春是一个人形成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时期,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青春是一个充满创造力和思考的时期,以下是一些青春摄影作品的欣赏。

    精选车辆抵押协议书的格式(案例16篇)

    合同协议是一种法律文件,用于规定双方在特定事项上的权利和义务。通过研究优秀的合同协议范文,可以学习到合同条款的精确和逻辑。汽车抵押贷款是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汽车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