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职责(模板8篇)

时间:2023-10-03 作者:FS文字使者最新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职责(模板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职责篇一

20xx年,我局继续按照省、市、县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全力做好挂点村、挂点农户的脱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将20xx年我局精准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xx村位于xx镇的东北角,xx国道穿越全境,与xx镇国道上接壤,总面积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31个村民小组,865户3452人,总劳动力1745人,其中小学生数326人,初中生数126人,高中数68人。耕地面积2312.03亩,人均0.67亩,有效灌溉面积1230亩,旱涝保收面积760亩,果园面积420亩。党员73人,村“两委”干部6人。全村共有148户贫困户,共456人。其中扶贫户91户,303人;扶贫低保户24户,82人;低保户26户,63人;五保户7户,8人。我局共有工作人员6名,在xx镇xx村挂点联系了15户农户,全部属于扶贫开发户。

(一)成立组织机构。成立xx县体育局20xx年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xx局长担任组长,xx、xx副局长任副组长,xx、xx、xx等其他干部任成员。

(二)深入了解致贫原因。经深入了解,发现xx村村民致贫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低文化素质致贫。文化贫困导致人们思想安贫守旧,观念落后,一些贫困户生活标准低,有的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脱贫信心和勇气,有的两眼朝上,依靠国家救济,“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有的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二是年老多病致贫。个别家庭成员年老体弱,或患大病,或患慢性病,或丧失劳动力,而亲戚儿女不能资助和赡养而导致贫穷。虽然通过农村合作医疗和民政救助缓解了部分经济压力,但高额的医疗费用如同无底洞,依然是此类家庭称重的负担。三是劳力缺乏致贫。由于家庭本身缺乏劳动力,家庭单靠传统的种植业为生,产出的农产品又无法外销,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四是其他原因致贫。如由于自身残疾,无法从事劳动生产;天灾人祸使本来富裕的家庭被掏空家底而陷入困境;子女上学经济压力大等。

(三)帮助农户脱贫成效明显。一是深入结对帮扶贫困户,全面了解沟通发展思路,填写好xx市精准扶贫信息表,并录入管理系统。二是制定详细精准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具体帮扶措施,在产业、就业、保障等方面全力提供帮助。三是认真抓好防汛抗灾工作,深入农户家中宣传防汛抗灾知识以及应对措施,查看水库、山塘、水坡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情况变化,做好预警工作。四是做好“一本通”相关工作,组织帮扶干部和农户认真填写好“一本通”,并要求干部、农户要完全一致。五是根据农户不同的特点,经常性的和他们保持联系,询问发展规划和要求,长远打算和近期打算,及时给他们出主意,想办法给予解决。六是与县有关部门、乡镇、村里联系,要求各方面给予我们连挂的农户更多优惠政策。七是全面完成20xx年脱贫户的信息录入。20xx年我局连挂的农户共有3户,加上20xx年的脱贫户,我局共9户贫困户脱贫,剩下6户未脱贫。

(四)完善精准扶贫信息。按照市、县、镇的有关要求,积极上户落实贫困户信息,并及时将贫困户信息录入到扶贫系统内。目前,我局联系的15户贫困户信息已全部在系统内进行了录入,并关联到了我局各干部。

(一)存在的问题

1、贫困户对于精准扶贫的认识还不够;

2、脱贫的具体措施还需进一步精细。

(二)下一步打算

1、加大精准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宣传横幅、公告、广播电视、手机群发短信、微信等手段,广泛宣传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使广大群众深入了解精准扶贫工作,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2、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坚持宜农则农,发动有能力的贫困户发展脐橙、油茶、西瓜、甜玉米等特色优势产业和生猪、鱼养殖业,提高特色产业开发效益。

3、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带动机制。积极引导承包土地向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流转,提高贫困户的组织化水平,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收益。

4、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挂点村搞好道路建设、养护,完善排水、灌溉渠,协助做好村容村貌治理等。

5、鼓励提升就业技能。大力落实“雨露计划”等政策,鼓励贫困户参与“新型农民职业培训”,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创业就业技能。20xx年实现70%贫困户通过培训提升劳动就业能力。20xx年前全部培训完成。

6、按照市、县、镇的有关要求做好其他有关扶贫工作。

文档为doc格式

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职责篇二

根据《中共xx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和《中共xx 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在全县开展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局严格按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要求,积极开展精准扶贫驻村帮扶的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为切实加强对驻村联户包扶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将包扶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周密筹划,扎实推进。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熊继宏任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由熊继宏、赵桂平、张安均、周子荣、马传礼五人扶贫工作队。工作队负责组织、协调、实施、督办本单位驻村扶贫各项工作。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县联系村领导师利龙、吴立新多次到村入户认亲,多次看望帮扶对象,结对、制定方案、指导扶贫工作。

一是研究制定精准扶贫工作6年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9月23日,由县领导吴立新带领局工作队,在镇党委政府、村两委负责人的陪同下,深入该村组农户调查了解村情民意,与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开展多次座谈了解具体情况,共商制定了精准扶贫工作6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二是做好结对帮扶工作。根据该村贫困户名单,结合我局干部职工实际情况,确立了由局机关20名干部职工与该村62户257贫困人口建立结对帮扶,并建立完善了结对帮扶档案。

(一)工作目标。通过实施驻村帮扶工作,到2020年该村基本消除贫困现象,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农村贫困对象实现“一有、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目标。通过开展“五送、五帮”活动,使贫困村整体达到“五通、五有”目标。

(二)帮扶方式。建立健全局机关帮扶工作机制,确保局机关每名干部帮扶3-5户贫困户,全面开展帮扶活动,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同时,局机关将组织驻村工作队,及时了解掌握帮扶村的动态信息和村民的个人信息,做到精准定位扶贫。

(三)工作任务。严格按照“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帮建农村基层组织、帮建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市场主体带动扶贫产业发展、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促干部作风转变,促群众增收脱贫”的总体要求,具体任务是:

一是制定贫困村6年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

二是培育主导产业,帮助贫困村培育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引进市场主体,发展特色产业,培植产业大户。重点协助抓好全村土地流转130亩规划,帮致富带头人种植玄参、桔梗、金银花等为主的中药材,增加农户收入。

三是指导协助该村加强信息网格化建设,制定完善信息网格化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确保年内全面完成。四是扶贫解困,组织单位全体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原则上把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的贫困户作为优先帮扶对象;五是按照省市县总体部署,组织开展“三万”、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家园、“绿满xx”等活动。

一是制定脱贫计划。了解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分析原因,制定脱贫计划;二是选准发展项目。因户制宜地帮助贫困户选好致富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实现稳定增收,结合全县扶贫“四大工程”,在改善居住环境、就业创业、发展产业等方面帮助贫困户排忧解难。

县局成立了由局支部书记熊继宏任组长,副局长赵桂平任副组长,局属各单位负责人和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一支由熊继宏、赵桂平、张安均、周子荣、马传礼5人扶贫工作队,负责组织、协调、实施、督办本单位驻村帮扶工作。

驻村帮扶工作队要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市、县有关规定,驻村工作队员要做到“三不准”。帮扶工作队原则上每月驻村工作不少于5天,及时为驻村帮扶工作队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工作队员生活和住宿必需品、交通费用、生活补助等按照《xx县党政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执行,每月由单位按实际驻村情况据实核销。

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职责篇三

20xx年6月全县启动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创新机制,认真谋划,精心组织,精准扶贫工作有序开展,现将各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x镇位于x县的东部,海拔3657米,最低海拔1200米,气候属温带气候,降雨量在900至1000毫米之间。全镇辖12个行政村,91个村民小组,全镇幅员面积为468.23平方公里,总户数5834户,22235人。镇境内居住有彝、汉等8种民族,是x县右所片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x县金铁矿业集团位于x镇境内,省道s307公路横穿全境,是x县的东大门。全镇耕地面积22969亩,出产水稻、马铃薯、玉米、荞麦、小麦,种植业以核桃、青(花)椒为主,养殖业以猪、牛、羊、鸡为主,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铜矿、煤矿等。

三是规范程序,识别公开民主。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识别;坚持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坚持严格程序,公开公正的基本工作原则,采取农户申请、村民主评议小组评议的方式进行推选,真正把决定权交给群众。

四是广泛宣传,培训到位。贫困户识别期间,我镇举办各级培训班4期共112人次,进村入户开展识别工作20余次,极大地推动了我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顺利开展;五是加强督查,确保实效。为确保识别对象不错位、不缺位,镇领导、驻村工作组成员深入贫困村督查指导共23次,对贫困户名单及相关档案进行抽样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纠正,确保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通过以上工作,根据x县扶贫移民局所定的规模进行了总量控制,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贫困村识别标准,识别出了11个贫困村。按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的标准顺利识别出贫困农户788户,贫困人口数3274人。省上下达任务,县扶贫移民局要求将20xx年我镇享受彝家新寨的23户贫困户107人,在系统中进行删除处理,最后录入系统贫困户数为765户,3152人。

通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识别出的贫困村和贫困户,我镇结合各村实际及区域特点,扎实认真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一)制定扶贫计划,落实扶贫措施。

积极和“挂、包、帮”单位衔接,我镇和帮扶单位共同为各贫困村、贫困户制定了帮扶计划,明确挂钩帮扶责任人,确定帮扶具体目标、任务,做好了帮扶台账、帮扶措施和脱贫计划等工作。

(二)积极争取项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在“挂、包、帮”部门和各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共同协调安全饮水资金82.3万元,惠及8个村23个村民小组。协调投入通村通组修路资金610.6万元,惠及10各村26个村民小组。投111万资金修建桥梁8座,惠及5个村。对3个贫困村开展彝家新寨建设。投入资金100万元用于1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县电力公司对10个贫困村实施了农网改造。

(三)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助农增收。

一是大力发展核桃产业。通过上级部门的扶持和指导,截止20xx年年底,全镇共种植核桃65885亩,改良嫁接36800亩,受益挂果核桃逐年增多。

二是大力发展青(花)椒产业。我镇二半山的贫困村特别适合种青(花)椒种植,截止20xx年度,全镇共种植青(花)椒15240亩,受益面积逐年增多。

三是在3个贫困村发展特色烤烟,共有种植面积700亩,共2100担,可创造经济效益270多万元。

四是大力发展养殖业,在我镇二半山以上贫困村开养殖业,在上级部门扶持下,近两年投入50万元用于购买种猪、种羊发展畜牧业。

一是进一步贯彻省、州、县扶贫政策,争取上级扶贫资金,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的`投入,为经济增收创造条件。

二是继续扶持产业建设,增强种植业、养殖业的技术支持,开发农产品深加工,为农产品的产、供、销提供保障。

三是加大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种植、养殖、务工等技能技术的培训。

四是以雅砻江沿江经济开发为契机,加大农业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贫困村经济发展,助农增收。

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职责篇四

xx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市、县委主要领导的讲话精神,在各相关单位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实施“集团帮扶,整村推进”,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摘帽为目标,团结和带领全村广大人民群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安口镇吴坪村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围绕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和省、市、县精准扶贫会议精神,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举措,制定最强有力的措施,实行挂图作战,下大力打好这张扶贫“精准牌”。

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要求,我们严格执行识别标准,把最贫困的户纳入帮扶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计划。分社逐户建立了基本情况数据库,并按照“规划到社、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总体思路,精心编制了吴坪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确立了贫困户主导产业,填写发放了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有卡、有簿、有册、有档”,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化管理。

并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对扶贫对象逐户确立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帮扶人员。具体采取扶贫项目拉动、合作社捆绑发展、就近务工等扶贫模式,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推进精准扶贫。切实把村民组织起来,把致富能手培育起来,把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合理利用起来,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群众带动起来,把医疗体系完善起来,把发展环境优化起来,把村社两级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贫困户的经济和产业健康发展起来。

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抓好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对接工作,强化各双联单位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组织引导他们共同担负起扶贫攻坚任务,动员更多的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拓展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帮扶模式。同时加强扶贫项目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统筹安排整合资金。集中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扶贫重点倾斜,激发群众发展活力,着力解决资金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

一、加强领导。为了抓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我们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重点要求要把全村贫困人口核实好,在核实贫困人口工作中,要把民政部门的低保人口衔接起来,通过认真相对比较,做好贫困农户的识别工作。

1、根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认真按照贫困农户建档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做好贫困农户的统计工作。

2、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和初选出本村贫困农户名单。并且通过村级公示初选贫困农户名单。

3、做好精准扶贫“四法”工作

按照省委、市的要求,增强减贫脱贫的内生力量;创新城乡互动发展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拉动力量;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支撑力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保障力量;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领导力量”的要求,以改革统揽、开发扶贫、拔掉穷根为总攻方向,以“五个机制撬动五个力量”为总攻路线,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总攻目标,以“往前冲”的精神、“敢探路”的勇气、“一起上”的格局、“认真抓”的劲头为总攻要求来贯彻落实省委、市、县的要求。

探索构建“十子”机制,推进精准扶贫。具体是瞄靶子,建识别机制。梳辫子,建分类机制。结对子,建驻村机制。理路子,建规划机制。想法子,建帮扶机制。甩膀子,建动力机制。强班子,建引领机制。凑份子,建联动机制。造册子,建管理机制。

围绕目标具体、措施具体、进度具体、责任具体“四个具体”。

要在产业链上发展,依靠市场激发内生动力上突破。通过产业链生成和发展要素的主动链接,链动农户、合作社、企业、基地核心要素和科技、教育培训、融资、特色品牌4个保障性要素,有效整合产业扶贫的资源和力量,促进农民尤其贫困农民持续增收,实现稳定脱贫。

要整合资金和项目,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进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创建工作,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亮化农村环境。要结合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着眼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承受力,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制定和完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做到“规划到村、辐射到户、带动到人”。

实施好当前的项目,同时要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的投入,做到项目到村到户,资金到村到户,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四法”工作。

 

 

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职责篇五

狠抓部门参与。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实打实的落实项目和资金,解决群众急需解决问题。供电所筹措资金27万元,为所包的三合、万古垸两村安装变压器增容。环保站筹措资金2万元,直接帮助小道村困难群众发展网箱养鳝,提高困难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狠抓社会帮扶。深入开展村企对接活动,发挥企业多、老板多的优势,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投身精准扶贫工作。新发公司出资5万元,帮助对口村新建村困难群众和贫困大学生。万龙公司出资2万元给八步村修路,解决群众出行难。裕民公司在何场村投资建厂,帮助群众就业,提高群众收入。

狠抓考核结账。镇机关干部、包村单位和各村民委员会签订了脱贫工作责任状,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以及村委会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的方式,健全和完善“限期脱贫”责任机制,确保扶贫攻坚工作抓紧抓准到位,出台实施意见和帮扶方案,层层签订责任状,狠抓责任落实。

半年来,我镇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少数市垂管单位不受镇委镇政府调遣,对包村工作软拖硬抗,不愿接受;二是少数单位干部职工以本职工作事多为由,结对帮扶工作积极性低,消极应付;三是帮扶责任人手上缺少信息和资源,帮扶好像无从下手。我们建议一是加大乡镇党委政府对市垂管部门的监管权重,提高乡镇党委政府的支配能力;二是扶贫开发应以扶持生产、解决就业为主,各种救助手段为辅,因此应加强农业、工业、服务业等行业的信息汇总和发布,使结对帮扶人心中有数,以便及时指导贫困对象;三是扶贫开发办公室应吸纳熟悉各行各业的人参与,兼听多谋,集思广益,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办法与措施来指导扶贫开发工作。

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职责篇六

20xx年上半年,马关县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目标,坚持以整县推进、整村推进、产业开发、易地搬迁、社会帮扶、小额信贷等扶贫项目为重点,整合力量、整合资源,完善措施、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了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层次和水平。为进一步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理清思路,确保20xx年各项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圆满完成,现将上半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如下:

20xx年,我县启动实施的扶贫开发项目包括整县推进试点、兴边富民转移支付整村推进项目、易地搬迁等,项目获批准下达后,我县层层分解任务,抓紧编制规划,及时启动实施项目,确保了各项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的稳步推进。半年来,全县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0772.71万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1190.09万元,部门整合6962.81万元,***扶资金182.69万元,其他资金378.03万元,群众自筹2059.09万元。分项目完成情况如下:

(一)“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项目。

20xx,在上级扶贫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在县委、县政府的积极争取下,我县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省三个、全州唯一一个“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计划投入资金6940.2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000万元,整合资金3750.96万元,群众自筹2189.32万元,在砚(山)河(口)公路马关县境内的双龙岭至客田47公里一线周围集中连片的区域实施连片开发项目,项目涉及马白镇、仁和镇、木厂镇的12个行政村123个自然村7223户30152名贫困群众,建设内容包括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能源、科技推广及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项目自20xx年12月启动实施以来,我县认真按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及时做好项目规划、群众宣传发动等相关基础工作,派驻工作队进村入户开展工作,广泛动员群众抢抓项目建设的有利时机组织实施项目,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展。

半年来共累计投入项目建设资金6917.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540万元,整合资金4762.34万元,群众自筹1171.74万元,上海对口帮扶资金65.49万元,信贷资金378.03万元,累计调供水泥2945.7吨,红砖1200万块,筒瓦69.9万匹,彩瓦31万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完成中低产农田改造7000亩,通村公路5条12.17千米,沟渠2.193千米,架设引水管1.4千米,墙体改造387间40920平方米,屋顶改造550间4.37万平方米,墙体粉刷7.8万平方米,改造厩舍584间、厨房128间、厕所508间。产业发展方面:举办农村实用科技培训52期10926人;生猪养殖14980头,养牛7431头;种植核桃、柑桔等经济林果1.09万亩,烤烟8000亩,建设优质高产玉米种植示范基地400亩,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2000亩,培训输出劳务人员1089人。社会事业方面:新增广播电视网络用190户,改造农村校舍危房3间2840平方米,建成农村科技文化活动室19间3170平方米,卫生公厕7间。生态能源方面:建设沼气池1200口,封山育林3840亩。社会保障方面,困难群众享受农村低保3.7945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3.2524万人。规划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以上。

(二)“兴边富民”财政转移支付整村推进项目。

今年2月省、州先期下达我县的20xx年度“兴边富民”专项转移支付整村推进项目共27个,项目涉及7个乡镇12个村委会27个村小组,计划总投资4457.6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350万元,部门整合1012.5万元,群众自筹2095.11万元。项目建设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涵盖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生态保护、基层组织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项目自今年2月启动实施以来,截止6月底,共累计完成投资1500.92万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509.89万元,部门整合资金357.03万元,群众自筹634万元。完成村内道路硬化56320平方米,改造危房264间、厩舍307间、厨房59间、卫生厕所191间,架设引水管道6.7千米,建成沼气池451口,种植经济作物26亩,经济林果2318亩,养猪985头,封山育林3255亩,节柴改灶268户,举办科技培训20期2726人次。项目实施注重点面结合,抓点示范,将马白镇阿黑村确定为20xx年新农村典型示范村进行规划建设,项目已于6月初全面启动。

(三)上海对口帮扶项目。

今年4月初,上海松江区专职副书记居洁同志率松江区党政代表团到我县考察指导对口帮扶工作,并与我县签订了20xx年对口帮扶协议,明确20xx年投入帮扶资金450万元,在小坝子镇金竹棚村委会集中实施窝里冲、新堡寨等10个整村推进项目,10个村均是国务院扶贫办认定的“三个确保”贫困村。截止6月底,共累计投入资金278.75万元,其中:***扶资金117.2万元,群众自筹171.55万元。完成村内道路硬化4275平方米,新建或改造危房73间,建成沼气池23口,卫生公厕5间。其余项目正紧张有序建设中。

(四)易地搬迁项目。

20xx年度上级批准我县实施的易地扶贫开发项目有仁和木腊和小坝子牛棚新寨2个村,计划投入省级财政资金250万元,转移安置农户107户500人,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安居工程、基本农田、人畜饮水工程、道路建设、通电工程、产业发展、生态能源建设、科技文化活动室、科技培训等。项目下达后,我县严格按照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和易地扶贫开发项目管理的有关要求做好建设管理工作。截止6月底,累计完成投资212万元,其中:省财政资金120.2万元,群众自筹91.8万元。架设引水管道3700米,完成村内道路硬化900米2700平方,新建安居房7户560平方米,安装10kv输电线路800米,50kva变压器1台,举办农村实用科技培训7期700人。

(五)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项目。

》、《互助资金操作规程》、《财务管理

办法

》等

制度

,同时,在每个项目乡镇财政所设立1个互助资金专户,对互助资金进行单独核算、记账管理和资金回收工作,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半年来,全县6个试点村共发展入互会员305户,综合入互率达55%,互助资金总额达106.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00万元,群众自筹入互资金6.1万元。已累计发放互助资金98.02万元,占互助资金总额的92.4%。共扶持农户231户,受益人口达到2377人,发展生猪养殖2000余头,养牛100余头,家禽7200只;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1000余亩,有效地加快了试点村脱贫发展步伐。

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职责篇七

做到对象精准。狠抓走访调查、民主评议及公开公示,确保识别对象精准。我们要求各包村单位干部职工和镇机关干部以及村“两委”干部一起进村组、入农户、察实情,摸清村与农户的现状与致贫原因,然后一起“回头看”,挤出水分,查漏补缺,找准对象。对因规模分解、标准把握不合理,没有严格执行“民主评议”和“两公示一公告”制度造成的对象识别不准问题,及时加以整改,清理原来错误识别进来的贫困户,同时把真正的贫困户纳进来。通过整改,我镇确立了金剅、夏新、新垸、益星、易桥5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65户,3500人。

做到措施精准。因村施策、因户施法,确保扶贫攻坚措施的针对性、准确性及实效性。通过全体帮扶干部职工的深入走访调查,摸清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庭现状,致贫原因。全镇1065户3500人的贫困户,其中因残致病172户,563人,因病致贫737户,2417人,因学致贫40户,162人,因灾致贫18户,60人,其它因素致贫98户,298人。根据每个贫困户致贫原因不同,需求不同,驻村工作组同帮扶责任人确立不同的扶贫思路,制定了对应的帮扶规划和帮扶措施,有的已初见成效。2020年底已脱贫802人。新垸村是位于我镇东南面偏远角落的落后村,有6个小组,286户1559人,耕地面积1573亩,贫穷原因是因为村级基础设施差,种植农作物单一,市统计局和团市委开展驻村工作以来,一是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已疏挖中心沟沟渠长3000米,架设中心沟三相四线电线3000米,还准备硬化组级公路7000米,铺设生产路碎石7530米;二是积极倡导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他们组织农户外出考察,与潜江小龙虾协会、汉川小龙虾深加工协会达成产销对接协议,同时开展养虾技术培训,目前,已发展稻田养虾200多亩,带动一般农户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户。稻田养虾风险小,投入少,收入大,贫困户一般只要养殖1年,就可脱贫,我镇像新垸这样有针对性地出实招、见实效进行扶贫开发的村还有易桥、金剅等村。

做到强基固本。实施全域土地整理。争取上级支持,完成了杨步垸2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了千秋垸土地整理,基本实现了土地整理全域化,彻底改善了群众生产条件,从根本上助推困难群众脱贫。积极探索整组搬迁。结合增减挂钩、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加快汪洲社区、许湾社区、小道居民点建设,实现偏远、落后村组搬迁,辅以就业帮扶,直接帮助困难群众脱贫。

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职责篇八

  围绕“按照“便民修道路,富民输劳务,发展引项目,落实抓干部”的工作思路,以“突出项目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突破点和切入口,加大基础设施、结构调整、基层组织等方面建设力度,取得扎实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二)抓政策落实,完善社会保障。我们高度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惠农政策的落实,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镇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富民惠民政策;二是全面落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是不断健全民政救助,及时安排发放救灾救济款物,加强低保规范化建设,扎实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四开展广泛的支持和扶助活动,让受灾群众、农村贫困人口、计划生育贫困户、贫困党员等普遍感受到党的恩情、政府的温暖,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三)抓基层组织,增强发展能力。建立了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度,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工,分解了任务,使责任落实到个人、落实到每个环节。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健全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完善了村组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先后有两名优秀村支部书记考录为乡镇事业干部,村级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提升。

  1、与整村推进相结合,实施一批项目。我们将抓住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政策机遇,加快融入对接,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工程、通组水泥路建设等一批项目。

  2、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建好一批村庄。围绕全市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加强村庄的环境整治,增强群众的卫生意识,引导农民转变落后的生活方式,达到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美化优化的目的。

  3、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培养一批能人。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全镇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紧紧围绕服务群众这个重点,扎实推进“双培双带”工作,充分发挥能人带动和示范作用,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基层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镇村经济更加发展壮大。

  1、建议给予政策支持。建议上级在贫困乡村扶贫项目资金安排上考虑边远贫困乡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等方面的特殊情况给予制定特殊扶持政策,增加项目资金和物资预算投入,以便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产生的实效。如项目的前期调研评估、后期管理服务资金上没有列入项目预算,导致一些项目没有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