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能珍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优秀21篇)

时间:2023-12-13 作者:念青松

在写事迹材料时,需要准确、客观地描述事件的经过、参与者的表现以及取得的成果。下面是一些经过认真筛选的事迹材料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灵感。

王能珍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优秀21篇)篇一

每一次采访,都是通向一群会“发光”的平凡人,那里有最真实的感动和力量。

对滕启刚生前事迹的采访,也不例外。

采访之前,拿到了些材料,对滕启刚法官算是有了些初步认识——扎根基层、爱岗敬业。但当走进滕启刚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通过对他同事、家人、案件当事人等进行深入采访交流,当那些平凡的人、平凡的事被一一“拾起”时,照片中那个戴着老花镜、头发稀疏的基层法官形象愈发伟岸,他的事迹令人动容,更让人崇敬。

他的心中有党。

“入党宣誓那天,大冬天的,零下20来度,却一点儿都不觉得冷,真是打心眼里高兴!”

“无论何时,集体利益高于我的个人利益,一切服从组织需要,党叫干啥就干啥。”

“正因为只剩两年多退休,我更要珍惜为党工作的机会,一定要对得起这身衣服。”

……。

采访中被还原的这些话语何其朴实,但背后却深藏着他对党的无限忠诚,带给人莫名的感动。

他的心中有民。

采访中,这种为民情怀在一件件“小事儿”中足见一斑。

一个个小细节,无不让人泪目。一位心中有人民的法官,怎会不是一位好法官!

他的心中有责。

为不负头上的国徽、心中的天平,他肩挑责任,守望正义。

在做书记员和助审员的5年间,“半路出家”的他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在职攻读取得了法律专业大专和本科学历;他的电脑里留有他撰写的总结、论文、心得等文字材料超过50万字;在他的年度总结电子文件夹下,每年都有一个“自查报告”……在守护公平正义的道路上,他从容不得半点马虎。“一个案子,对法官来说是工作,可对当事人来说,也许就是他的人生。”他发自肺腑的话语至今激励并鼓舞着年轻同事。

他的心中有戒。

这就是一名真实的基层法官,是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人物”;可透过一件件、一桩桩回访中的“小事儿”,愈发让人感慨:扎根基层30载,于平凡中坚守便是不凡。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

滕启刚似一面旗帜,如一座灯塔,将始终给后来人以力量。

王能珍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优秀21篇)篇二

“选择了援疆,便是选择了维护边疆和谐稳定的神圣职责。我们会把四师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这句话,是40岁的援疆干部王华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他为援疆所做的点点滴滴已经深深烙印在这片土地上。

8月18日上午,江苏省句容市副市长、镇江市援疆指挥组副组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师长助理王华在参加会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

8月21日,记者从兵团第四师党委宣传部了解到,8月18日12点30分左右,援疆干部王华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常委、四师党委书记、政委张勇共同前往奎屯参加援疆工作座谈会。车辆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和一辆运载砂石料、横穿高速公路的货车碰撞。

兵团第四师党委宣传部部长孟新春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当时王华坐在后排座位,120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后,立即对王华进行抢救,但王华还是于当天下午3点08分离开了。

据了解,该事故导致3人重伤,其中张勇全身多处骨折,司机在重症监护室抢救,而王华则因伤势过重不幸去世。

噩耗传出后,镇江、句容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王华的家属于8月19日赶到了新疆。同日,王华灵柩运回兵团第四师,目前,该事故还在调查当中。

王华是镇江丹阳人,20日,镇江媒体发布了王华去世的讣告:

讣告发出后,立即成为当地网民关注的焦点,许多网民对这起意外感到惋惜,一名网民在当地论坛上说:“他还那么年轻,真是太可惜了。”

当地曾和王华共事过的同事说,王华很容易相处,“为人很好,乐于交朋友”。

王华不仅在当地有很好的口碑,在新疆工作3年也赢得了尊重。孟新春说,王华在新疆主抓援疆资金、援疆项目工作,这次意外让人扼腕叹息,“他这个人很低调,做事很认真,口碑非常好”。

王华2019年来疆工作,今年是第三年,原本年底他就要结束援疆工作返回镇江,可不幸的是意外发生了。孟新春说,到现在包括他在内的同事、朋友及王华的家人都还不愿相信,他就这样走了。

微博上,伊犁当地网民对王华的去世感到深深地惋惜,“他将宝贵的生命献给了新疆的建设事业,值得人尊重!”一名网民说。

“在3年的援疆工作中,我要实实在在做一些事情、干一些工作。”王华曾说,援疆将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而如今,他把最美好回忆留给了这片土地。

记者了解到,王华的追悼会将于明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举行。

王能珍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优秀21篇)篇三

滕启刚已经离世157天,但他的手机一直开启着。

妻子李淑华每天都把丈夫的手机充满电带在身上。“他这个人视工作如生命,现在突然走了,肯定还有没办完的案子。”李淑华念叨着,“我就想,万一有人来电话,我得告诉人家,别再等启刚了。”

滕启刚的手机里存着一张全家人的照片,李淑华每天看了又看。儿子滕海宁在20__年仁川亚运会男子800米决赛中夺得亚军,身披国旗跑向看台,一家三口喜泣相拥。

6月4日一早,滕海宁看到来电显示,心里咯噔一下。母亲话没说完,他觉得天塌了。打车去南京机场的路上,哭成泪人的滕海宁把微信里父亲的语音听了一遍又一遍。“我能感受到他特别累。”滕海宁记得,一次早晨8点给父亲打电话,没接;12点再打,还没接;直到晚上7点父亲才接听电话。“他第一句话就说:‘哎呀,爸爸今天开了一天庭。’听那声音,我知道他已疲惫到极致。”

这种极致疲惫,滕海宁感同身受。20__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他参加800米和1500米比赛,预决赛7天5枪。“看到我最后一百米冲刺的玩命状态,父亲哭了。”回忆往事,滕海宁不禁落泪,“今年5月份,父亲来南京出差。我说您还有两年就退休了,咱不要这么累了吧。他说不行啊,工作哪能离得开!”

在滕海宁看来,父亲过去是“虎爸”,自己14岁离家去田径队,父亲说“男儿当自强”,现在终于领悟,800米最后的无氧冲刺和退休前钉在岗位上的坚守,岂不是心灵相通?!后来听母亲说,“慈父”每年过年因为想儿子会偷偷抹泪。这几年,父亲唯独对一件事着急。“他一直催我早日加入党组织,我去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就要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滕海宁坚定地说。

“后来父亲到行政庭工作,我和他通话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开庭’。”滕海宁说,“法院的叔叔阿姨也总劝他,‘老滕啊,该歇歇啦’,而父亲每次都是同样的回答,‘干活累不死人!’”

滕海宁还记得,父亲生前常说“坚持和责任”。这两个词已成为滕海宁的人生信条,“坚持就是胜利,它让我不断向更高目标冲击;责任就是担当,男子中长跑项目是中国田径弱项,可我为国争光的信念从未动摇”。而对这两个词,千山法院审管办负责人黄茜也深有感触,她会向每个人推荐滕启刚撰写的心得体会《这就是我的忠诚》,因为自己“每读一次就被打动一次”。

滕启刚在文中写道,在刑庭从书记员干起,整理卷宗的习惯保持几十年不改;连续三个春节在千山法庭值班,万家灯火夜,顶烟烧锅炉;为庆祝入党,媳妇特意包了韭菜馅饺子,那是1995年11月的一天,那时候日子还没那么好,吃饺子是很幸福和奢侈的事儿;20__年当“戴帽业务副庭长”,偏要费力把不讨好的工作干好,让不信服的同事信服……5749字的长文里,没有轰轰烈烈大作为,都是片片小事理。但每位读过的人,都会从这些细微的小事中读懂滕启刚的忠诚。

滕启刚病逝后,鞍山中院的黄绘如参与整理滕启刚生前留下的文字资料。“从滕叔电脑里拷贝,有案件分析,有学习体会,有工作总结,总共47万字。”一段段文字让黄绘如无数次落泪,“他是用真情实意去写。”

这种真情实意,千山法院的赵恒起不止一次讲起。那年夏天,还是执业律师的赵恒起代理一件财产纠纷案,倒了两趟公交车才来到千山法庭。在等待立案过程中,他第一次见到了被村民团团围住的滕启刚。用赵恒起的话说,眨眼间,两三个案件调解成功,矛盾烟消云散,那些打官司的村民不见剑拔弩张,而是和谐相处,甚至有人发出爽朗的笑声,最后一拍大腿:“还得是咱们滕法官!”从不理解到惊讶再到感动,那一刻,赵恒起被滕启刚与村民打交道的方式深深震撼,进而迸发出坚定的职业信念,“我要成为滕叔那样的法官”。

千山法院的年轻人都管滕启刚叫“滕叔”。他和年轻人打成一片,爬山比赛,男子第一是“滕叔”,女子第一是他的学生。千山法院院长金峰说:“老滕对年轻人的培养和爱护是发自内心的,他像盯自己孩子一样盯着这些年轻人。”

对此,同事傅兴的体会颇深。一次立案,傅兴没弄明白,滕庭长发了脾气,“你看我还有两年就退休了,这么简单的案子你咋还不行,怎么能让我放心?”傅兴深谙“滕叔”的良苦用心,跟着滕庭长,用心用情办案。滕启刚病逝后,傅兴把师傅的话刻在心里,“一个案子对我们来说是工作,对当事人来说就是人生”。

逝者已往,追思付诸笔端。

“跟他在一起,感觉都是正经事儿,他有使不完的劲,干不完的工作,操不完的心,用不完的激情……”

“他是个亲切的老头,迎面遇到时,我们都喜欢叫他‘滕叔’而不是‘滕庭长’……”

“我有些怕他,因为每次开审委会他总提出各种刁钻的问题,我又很敬他……”

……。

细细品读,字里行间不仅是对作为法官的滕启刚的怀念,更是对滕启刚人格的致敬。

金永伟最难忘那年的冬天,二十岁出头的滕启刚还是民办老师,每天留下班里调皮的孩子给他们补课,然后再挨个送回家。金永伟家最远,俩人聊的时间也最长。“以前哪想过理想,可滕老师总问,你长大想干啥呀?”金永伟回忆,当时正播放电视剧《便衣警察》,当他脱口而出“警察”的同时,理想的火花瞬间被点燃。“滕老师天天鼓励我,少年壮志,只要努力一定行!”说话间,48岁的金永伟身着警服,胸前党徽闪闪,泪水漫过眼窝,一如12岁时的自己,抬起泪眼望去,滕老师的眉毛头发呵气成霜。

采访中,滕启刚的亲人、同事、朋友、学生用深情的讲述,拼接起滕启刚的完整人生——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对需要帮助的人无私慷慨,对同事、朋友掏出心窝,把当负和不当负的责任都担了起来。

“我们讲的都是亲身经历,无需拔高,滕叔在我们心里已无比高大。”千山法院一级法官吕晋锋也是滕启刚一手带出来的“徒弟”,“滕庭长就是这样的人,他对党忠诚,那是党性修养;他一心为民,那是职业操守。但回到原点,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心中有爱的人。”

思念,因爱而生。关于父亲的所有报道,滕海宁都会在朋友圈认真转发,有时附上一句:“爸,挺想您的。”

“说实话,读到只会‘狗刨’的父亲下水救人,读到那么多案件当事人的感谢、同事学生的缅怀,我很震惊。”滕海宁说,对父亲的了解,在父亲离开后更深了一层。

“他离开后,我没有一天不想他。”李淑华悄悄拭去眼角的泪花,“现在要让我和启刚说几句话,我想告诉他,儿子说过、你的同事们也说过、还有很多人都说过,要成为你那样的人。”

王能珍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优秀21篇)篇四

有人说,他持正义之剑,扛公正天平。

有人说,他履社会责任,行党员担当。

也有人说,他躬耕基层三十载,是法治道路上的“燃灯者”。

他,就是滕启刚,生前任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他活着的时候,一头汗两腿泥,隐没在人民群众中,不分你我。

他离开之后,“幽默风趣的您,严肃认真的您,积极向上的您,热爱生活的您,为了公正‘斤斤计较’的您,您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滕叔’,永远是追求公平正义的少年!”这样满怀不舍和眷恋的悼文,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燃灯者”:他信仰如天,对党无限忠诚;他公正如水,对法治执着追求;他爱民如土,对人民无比热爱;他初心如虹,对事业无私奉献……这些精神既点燃了他的一生,又在生他养他的土地上播洒出一片光辉。

传承如炬,火尽薪传。8月26日,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作出《关于开展向滕启刚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要求在全省法院系统深入开展向滕启刚同志学习活动。

接过“燃灯者”火种,为“燃灯者”燃灯,砥砺有志者向未来前行,献青春热血而燃灯火,聚囊萤之光而照大亮。

同事说,滕启刚平常只穿旧法官袍,一般从不舍得穿新法官袍。他开玩笑说等他“走”的那天再穿。谁也没想到,那一天来得那么突然。20__年6月4日早上,滕启刚突发脑出血,再也没有醒来。此前半个月,滕启刚还曾一路小跑地和记者打招呼,穿着那件旧法官袍,急着去开庭。滕启刚的生命定格在57岁,而他30年法律人生的深度与宽度却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不近人情”只为公正。

滕启刚的妻子李淑华将那套缝了又缝磨得发白脱线的法官袍摆放在他的遗体旁时,泪水再次夺眶而出。“老滕对法官这份职业的热爱真是一点也不掺假,院里发法服,他回家后站在镜子前要试穿好久,然后精心叠好放好。”李淑华说。

身边人对滕启刚的评价是“有情有义”,但他也有“不近人情”的时候。“家里一个远房亲戚因为抢劫被抓,亲属就找他帮忙说情,但是被他拒绝了。”李淑华回忆说,还有个亲戚的案子赢了,在法院申请执行,他找滕启刚帮忙,但滕启刚没同意,告诉他得按正常程序走。

滕启刚还接到过威胁电话:“我知道你们家住址和车牌号,咱们走着瞧。”“当时我想搬家,但是老滕说不搬,说他是一名党员,正义永远都不惧怕邪恶。”李淑华说,“他经常告诫我,绝不允许收取当事人送来的礼品和财物。”

忠孝难全有悔无怨。

在滕启刚1995年所写的那份已经泛黄的入党申请书中,隽秀刚劲的文字力透纸背,“无论何时,集体利益高于我的个人利益,一切服从组织需要,党叫干啥就干啥。”

20__年8月,滕启刚就任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千山法庭庭长。千山法庭的条件特别简陋,滕启刚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修缮法庭。滕启刚极尽所能节约经费,看他在周末双休日买材料,下班后忙装修,妻子不免有些抱怨:“公家的事情,雇人就完了。”可他却舍不得:“公家的钱也是钱,也得省着花。”虽然满心不愿意,但妻子还是陪他一起给法庭大门刷油漆、安装挡板玻璃。

其实,滕启刚当时是一边办案一边张罗法庭建设的,他80岁的老父亲怪罪一向孝顺的老儿子怎么总也见不着面。后来,老父亲被滕启刚用车拉到了法庭,看到了千山法庭被儿子收拾得整洁利落。那时老父亲已是胃癌晚期,家人为了不让滕启刚工作分心,一直瞒着没让他知道。

忠孝难两全,对于滕启刚来说,有悔,但无怨。“院里调弟弟到千山法庭工作,面临着艰巨任务,这都需要他付出很多的辛苦。如果做不好,肩负的重任就无法继续和完成,就会愧对院领导的期望和信任。”姐姐滕淑彬回忆道,“他和我说过,完成了党的使命觉得很光荣。”

一心向党初心永挚。

作为老党员,滕启刚经常给青年干警上党课、传心得,许多年轻人都清楚记得他激动地讲述自己入党那天的情形,“大冬天的,我往区委大院走,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下来了,零下20来摄氏度啊,却一点儿都不觉得凉。晚上回家,特意让媳妇包了一锅饺子,真是打心眼儿里高兴啊!”

这份高兴伴随了滕启刚20多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格外珍视入党的机会?

也许,从他的原生家庭能找到答案。滕启刚兄弟姐妹5人,他是老小,也是家里唯一的党员。入党当天,他特意给大他10岁的姐姐滕淑彬打了电话,告诉姐姐他圆了入党的夙愿。

“我母亲没读过书,但她一直教育我们几个孩子‘做人要有良心,多为别人着想’,这也成了我们家的家训,启刚在这方面最优秀。”滕淑彬说,这可能就是滕启刚坚持入党的初心吧。

记者在滕启刚生前写下的《这就是我的“忠诚”》一文中看到:“记得刚刚考进法院的时候,那时我才从教育行业转行过来,还不是一名共产党员,那时的我一个心思想入党。心里每天都在问自己,我能不能在法院入党啊?这地方人才济济,我得什么时候能入上党啊?……”

王能珍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优秀21篇)篇五

一次次热烈的掌声响彻全场,一双双真诚的眼睛泛着晶莹泪光。8月9日下午,王能珍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市行政会议中心举行,一个半小时的报告会期间,除了掌声之外,观众席上鸦雀无声,人们在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影像里、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里感受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伟大正能量。

61岁的王能珍是芜湖县湾沚镇桃园村人,1973年4月入党,1972年12月入伍到东海舰队航空兵部队,1976年退伍。今年6月底,王能珍同志得知家乡汛情严峻后,毅然放弃探亲从宁波连夜返乡参与防汛救灾。7月7日,王能珍同志先后20多次潜入水下用沙袋封堵管涌,连续奋战4个多小时后,又发现一处斗门漏水,他在摸探漏洞时不幸被水底漩涡吞噬,英勇牺牲。7月22日,省委决定追授王能珍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日前,中宣部将王能珍同志确定为全国重大先进典型。

武警战士李健雄说,听了报告,他感触颇深。“王能珍有一个最重要的身份就是一个兵,是一名光荣的海军士兵,退伍之后,他依旧怀念部队的生活。身为一名当代的武警战士,我们要认真听党指挥,为人民负责。”李健雄说,在今年的抗洪战斗中,他也积极参加到这场战斗当中,发扬了一名军人的合格作风。“听了他的事迹之后,我也深深的为他感到自豪,我也会积极向他靠拢,向党组织靠拢,为人民奉献一切,包括我的生命。”

来自枞阳县的共产党员荣海鹏说,王能珍的事迹让自己想起了作家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王能珍同志就是这个时代最可爱、最可敬、最值得学习的人,王能珍的`先进事迹彰显了一位优秀军人的风采,体现了一位合格党员的时代要求和伟大形象。

王能珍的事迹将激励着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向他学习,学习他在政治上对党忠诚,学习他在工作上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精神,在思想上学习他不忘初心,不忘一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始之心。

王能珍的事迹引发了义安区西联乡姚汪村民兵营长汪涛深深的共鸣。汪涛告诉记者,他与王能珍一样,当过海军航空兵,退伍后的他在今年的防汛抗洪中坚守一线。“王能珍用生命诠释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了解了他的事迹后,我觉得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与他相比,简直微不足道。”汪涛说,王能珍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都在,他要向王能珍学习,以他为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查丽霞认为,王能珍用生命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在危急关头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他的精神值得大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在校大学生刘敏说,聆听了事迹报告会后才知道,王能珍不仅仅是抗洪抢险的烈士,在日常生活中,他也一直是哪里危险就冲锋在前,一心为民、不求回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大爱,他的高尚品德和奉献精神特别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他要铭记在心,外化于行。

王能珍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优秀21篇)篇六

金永伟曾哭着收到过一份来自滕启刚的礼物。“我家不是穷嘛!我穿的鞋破了个洞,他注意到了,就用自己的工资给我买了一双鞋”,略微停顿后,金永伟强调,“是双小白鞋。隔了这么多年,我都记得那双鞋。”顽皮捣蛋的孩子没有因为斥骂低过头,却在一双鞋前落了泪。

滕启刚没有点石成金的魔法,送不出价值连城的礼物,却能换回这世界上最珍贵的回应,因为他爱学生的表达,就是捧出一颗真心。

刚结婚的时候,金永伟没有房子,滕启刚就让小两口住到自己那儿,度过了最紧张的日子。“谁家有什么事儿,他都管”,金永伟说:“两口子吵架,他都管”。夫妻吵架,都叫来家里,听听这个问问那个,“滕法官”现场调解,效果显著……这样的场景往往没有特指,因为只要是学生有事儿找到他,他都“一把抓”。

付出真心,收获真情。自1987年毕业,金永伟每年过年都会去看望自己的老师,34年从未间断。

也许就是因为滕启刚总能在大家需要他的时候及时出现,失去他时,才会令人如此猝不及防。回忆噩耗传来的那一天,金永伟连续说了几个“不敢相信”。

斯人已去,他留给人们的印记却因这份真情而永恒不灭。

推开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原庭长滕启刚生前办公室的房门,他的那些“老物件”仍在:贴满索引标签的工作笔记、写有“新世纪开创新思维”的自制笔筒、一个镜片已破碎的老花镜、扶手已磨掉皮的座椅,还有放在打印机旁那本标有“眼巴前要用的东西暂存”的文件夹。

同事们依旧每天过来打扫卫生、给花浇水,仿佛滕庭长从未离开。在大家心中,那个不知疲倦、总是充满正能量的“老滕”永远也不会离开。

“近期,我们全院要搬到新院区,到时,我们会最大限度地保留这间办公室的原貌,因为滕启刚是我们法院的一面旗帜!”院长金峰说。

扎根基层法院30年,滕启刚始终保持对审判事业的热爱和忠诚,无论在哪个岗位,他从未提过困难,总是把工作做到极致。“全国优秀直播法官”“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办案标兵”“调解能手”“个人三等功”等30项荣誉,是对他一生坚守法治初心、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好见证。

对待工作,滕启刚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他常说:“一个案子,对我们来说,是工作,可对当事人来说,也许就是他的人生。在守护司法公正的这条生命线上,容不得半点马虎。”

20__年,最高人民法院再审撤销二审有罪判决,改判民营企业家赵明利无罪,一时间轰动全国。而23年前,一审时准确区分经济纠纷和诈骗犯罪,并作出无罪判决的那个法官,正是滕启刚。

20世纪90年代,鞍山民营企业家赵明利与某公司有长期业务往来,因4次提货未付款,涉嫌诈骗罪被提起公诉。作为案件一审的主审法官,滕启刚经过两次开庭审理,并对案件证据仔细梳理,认为赵明利没有诈骗的故意和诈骗行为,构成诈骗罪证据不足,一审作出无罪判决。最终,最高人民法院就二审判决给出的改判理由,与滕启刚的观点基本一致,该案也被业内称为敲响了东北地区“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第一槌。

无论是对待企业家,还是对待普通群众,滕启刚始终秉持一颗公平正义之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滕启刚生前办公桌前,副院长侯俊拿起一柄8倍放大镜,向记者讲述了背后的故事。

王能珍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优秀21篇)篇七

王能珍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更是一部鲜活的党性教材。下面是语文迷网为大家整理提供的王能珍的事迹材料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中华民族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今年七月份,暴雨、洪水、台风席卷全国很多地方。在与汛情抗争的抗洪抢险一线,一批好人涌现了出来。他们的身上展现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意志。20xx年汶川大地震,20xx年舟曲泥石流、玉树地震,20xx年鲁甸地震,面对自然灾害,中国人民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汇聚成抗震救灾的强大力量,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赛跑,尽一切可能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灾后重建的速度更是见证了中国奇迹。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有希望。面对洪水,老党员王能珍先后20多次抱着土袋潜入4米多深水里堵管涌,展现的是一个共产党人“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为民本色。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共产党员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全力保护好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洪水泛滥,当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出现在抗洪前线,人民群众就有了主心骨,就有了定心丸,就不会慌乱。石家庄“爱心救援队”顶着特大暴雨救援群众120多次,展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今年的这场洪水堪比1998年的那场洪水。汛情如此严峻,但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就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抗洪好人群体登上7月“中国好人榜”,这显示了人们对抗洪抢险一线的关注,显示了人们对抗洪好人的崇高敬意。抗洪抢险一线涌现出了可歌可泣的好人,他们在抗洪抢险救灾的过程中展现出了美好的道德品质。一大批解放军、武警战士奋战在抗洪前线,一大批共产党员冲锋在抗洪前线,一大批群众积极参与抗洪防汛。洪水肆虐,他们共同构成了抗洪抢险的铜墙铁壁。抗洪好人群体,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难困苦吓不倒、击不垮英雄的中国人民。进入21世纪,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富裕了很多,精神生活同样富足。抗洪好人展现出的顽强意志,正是抗洪精神、中国精神强大生命力的写照。

汛情尚未结束,抗洪抢险一直在持续。抗洪好人群体出现在“中国好人榜”中,对参与抗洪抢险的人们是一种鼓舞、一种激励。抗洪抢险,你们是坚固堡垒,但你们不是孤军奋战,全国十几亿人民是你们的坚强后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能展现一个民族的精气神,越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意志品质。抗洪好人群体,奋不顾身投入抗洪抢险,以实际行动为各地开展抗洪抢险树立了标杆。各地都应该掀起学习抗洪好人群体的高潮,从他们身上汲取正能量,积极投入到抗洪抢险中,努力取得抗洪抢险的最终完全胜利!

抗洪好人,抗洪精神的生动写照,他们的先进事迹值得人们深入学习。

这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更是一部鲜活的党性教材;这是一场报告会,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面对这么迅猛的洪水,为什么我们可以守得住大堤大坝?为什么我们能让老百姓放心安心?”芜湖广播电视台记者周璨从一张张令人难忘的面孔上找到答案——无数共产党员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冲不垮的堤坝。芜湖市芜湖县湾沚镇桃园村老党员王能珍就是其中一员。

“7月7日,王能珍潜水20余次,1个多小时,相当于我们连续爬楼梯约4个小时。我们按平均1分钟1层楼计算,王能珍相当于连续爬了240层楼!”我们不能忘记,这是一个午饭只吃了半碗、连续劳累多天,身患多种疾病、又上了年纪的老兵啊!

“到底是什么样的意志和决心,让他能奋不顾身地这样做?”家人在整理王能珍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本本翻旧的党章。“那一本本党章背后,深藏的都是王能珍几十年如一日、对党衷心爱戴的赤诚之心啊!”周璨激动不已。

巡堤查险时,王能珍发现濮阳圩一处斗门漏水。他纵身跳入5米多深的洪水中堵管涌,不幸被水底的漩涡吞噬。“濮阳圩在哭,汪溪河在哭,桃园村6000多村民在哭!泪眼朦胧中,我们眼前闪现的,1993年、1998年、1999年大洪水,都是他冲锋在抢险第一线的身影……”桃园村党总支书记梁友文声音哽咽。

有人曾和王能珍开玩笑,说你又不是村干部,管那么多事干嘛?王能珍微微一笑,真诚地说:“我是在党旗前宣过誓的人,不管干什么都要听党的话。党的宗旨是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王能珍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优秀21篇)篇八

王能珍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更是一部鲜活的党性教材。下面是语文迷网为大家整理提供的王能珍的事迹材料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中华民族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今年七月份,暴雨、洪水、台风席卷全国很多地方。在与汛情抗争的抗洪抢险一线,一批好人涌现了出来。他们的身上展现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意志。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舟曲泥石流、玉树地震,2014年鲁甸地震,面对自然灾害,中国人民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汇聚成抗震救灾的强大力量,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赛跑,尽一切可能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灾后重建的速度更是见证了中国奇迹。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有希望。面对洪水,老党员王能珍先后20多次抱着土袋潜入4米多深水里堵管涌,展现的是一个共产党人“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为民本色。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共产党员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全力保护好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洪水泛滥,当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出现在抗洪前线,人民群众就有了主心骨,就有了定心丸,就不会慌乱。石家庄“爱心救援队”顶着特大暴雨救援群众120多次,展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今年的这场洪水堪比1998年的那场洪水。汛情如此严峻,但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就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抗洪好人群体登上7月“中国好人榜”,这显示了人们对抗洪抢险一线的关注,显示了人们对抗洪好人的崇高敬意。抗洪抢险一线涌现出了可歌可泣的好人,他们在抗洪抢险救灾的过程中展现出了美好的道德品质。一大批解放军、武警战士奋战在抗洪前线,一大批共产党员冲锋在抗洪前线,一大批群众积极参与抗洪防汛。洪水肆虐,他们共同构成了抗洪抢险的铜墙铁壁。抗洪好人群体,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难困苦吓不倒、击不垮英雄的中国人民。进入21世纪,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富裕了很多,精神生活同样富足。抗洪好人展现出的顽强意志,正是抗洪精神、中国精神强大生命力的写照。

汛情尚未结束,抗洪抢险一直在持续。抗洪好人群体出现在“中国好人榜”中,对参与抗洪抢险的人们是一种鼓舞、一种激励。抗洪抢险,你们是坚固堡垒,但你们不是孤军奋战,全国十几亿人民是你们的坚强后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能展现一个民族的精气神,越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意志品质。抗洪好人群体,奋不顾身投入抗洪抢险,以实际行动为各地开展抗洪抢险树立了标杆。各地都应该掀起学习抗洪好人群体的高潮,从他们身上汲取正能量,积极投入到抗洪抢险中,努力取得抗洪抢险的最终完全胜利!

抗洪好人,抗洪精神的生动写照,他们的.先进事迹值得人们深入学习。

这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更是一部鲜活的党性教材;这是一场报告会,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面对这么迅猛的洪水,为什么我们可以守得住大堤大坝?为什么我们能让老百姓放心安心?”芜湖广播电视台记者周璨从一张张令人难忘的面孔上找到答案——无数共产党员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冲不垮的堤坝。芜湖市芜湖县湾沚镇桃园村老党员王能珍就是其中一员。

“7月7日,王能珍潜水20余次,1个多小时,相当于我们连续爬楼梯约4个小时。我们按平均1分钟1层楼计算,王能珍相当于连续爬了240层楼!”我们不能忘记,这是一个午饭只吃了半碗、连续劳累多天,身患多种疾病、又上了年纪的老兵啊!

“到底是什么样的意志和决心,让他能奋不顾身地这样做?”家人在整理王能珍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本本翻旧的党章。“那一本本党章背后,深藏的都是王能珍几十年如一日、对党衷心爱戴的赤诚之心啊!”周璨激动不已。

巡堤查险时,王能珍发现濮阳圩一处斗门漏水。他纵身跳入5米多深的洪水中堵管涌,不幸被水底的漩涡吞噬。“濮阳圩在哭,汪溪河在哭,桃园村6000多村民在哭!泪眼朦胧中,我们眼前闪现的,1993年、1998年、1999年大洪水,都是他冲锋在抢险第一线的身影……”桃园村党总支书记梁友文声音哽咽。

王能珍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优秀21篇)篇九

王能珍同志不怕牺牲,敢于奉献,牢记宗旨,克己奉公的优良品质,是全社会各界学习的榜样,当然也是各级人大代表学习的样榜。下面是关于王能珍的先进事迹材料,欢迎阅读参考。

一次次热烈的掌声响彻全场,一双双真诚的眼睛泛着晶莹泪光。8月9日下午,王能珍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市行政会议中心举行,一个半小时的报告会期间,除了掌声之外,观众席上鸦雀无声,人们在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影像里、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里感受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伟大正能量。

61岁的王能珍是芜湖县湾沚镇桃园村人,1973年4月入党,1972年12月入伍到东海舰队航空兵部队,1976年退伍。今年6月底,王能珍同志得知家乡汛情严峻后,毅然放弃探亲从宁波连夜返乡参与防汛救灾。7月7日,王能珍同志先后20多次潜入水下用沙袋封堵管涌,连续奋战4个多小时后,又发现一处斗门漏水,他在摸探漏洞时不幸被水底漩涡吞噬,英勇牺牲。7月22日,省委决定追授王能珍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日前,中宣部将王能珍同志确定为全国重大先进典型。

王能珍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武警战士李健雄说,听了报告,他感触颇深。“王能珍有一个最重要的身份就是一个兵,是一名光荣的海军士兵,退伍之后,他依旧怀念部队的生活。身为一名当代的武警战士,我们要认真听党指挥,为人民负责。”李健雄说,在今年的抗洪战斗中,他也积极参加到这场战斗当中,发扬了一名军人的合格作风。“听了他的事迹之后,我也深深的为他感到自豪,我也会积极向他靠拢,向党组织靠拢,为人民奉献一切,包括我的生命。”

来自枞阳县的共产党员荣海鹏说,王能珍的事迹让自己想起了作家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王能珍同志就是这个时代最可爱、最可敬、最值得学习的人,王能珍的先进事迹彰显了一位优秀军人的风采,体现了一位合格党员的时代要求和伟大形象。

王能珍的事迹将激励着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向他学习,学习他在政治上对党忠诚,学习他在工作上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精神,在思想上学习他不忘初心,不忘一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始之心。

王能珍的事迹引发了义安区西联乡姚汪村民兵营长汪涛深深的共鸣。汪涛告诉记者,他与王能珍一样,当过海军航空兵,退伍后的他在今年的防汛抗洪中坚守一线。“王能珍用生命诠释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了解了他的事迹后,我觉得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与他相比,简直微不足道。”汪涛说,王能珍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都在,他要向王能珍学习,以他为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查丽霞认为,王能珍用生命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在危急关头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他的精神值得大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在校大学生刘敏说,聆听了事迹报告会后才知道,王能珍不仅仅是抗洪抢险的烈士,在日常生活中,他也一直是哪里危险就冲锋在前,一心为民、不求回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大爱,他的高尚品德和奉献精神特别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他要铭记在心,外化于行。

这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更是一部鲜活的党性教材;这是一场报告会,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面对这么迅猛的洪水,为什么我们可以守得住大堤大坝?为什么我们能让老百姓放心安心?”芜湖广播电视台记者周璨从一张张令人难忘的面孔上找到答案——无数共产党员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冲不垮的堤坝。芜湖市芜湖县湾沚镇桃园村老党员王能珍就是其中一员。

“7月7日,王能珍潜水20余次,1个多小时,相当于我们连续爬楼梯约4个小时。我们按平均1分钟1层楼计算,王能珍相当于连续爬了240层楼!”我们不能忘记,这是一个午饭只吃了半碗、连续劳累多天,身患多种疾病、又上了年纪的老兵啊!

“到底是什么样的意志和决心,让他能奋不顾身地这样做?”家人在整理王能珍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本本翻旧的党章。“那一本本党章背后,深藏的都是王能珍几十年如一日、对党衷心爱戴的赤诚之心啊!”周璨激动不已。

巡堤查险时,王能珍发现濮阳圩一处斗门漏水。他纵身跳入5米多深的洪水中堵管涌,不幸被水底的漩涡吞噬。“濮阳圩在哭,汪溪河在哭,桃园村6000多村民在哭!泪眼朦胧中,我们眼前闪现的,1993年、1998年、1999年大洪水,都是他冲锋在抢险第一线的身影……”桃园村党总支书记梁友文声音哽咽。

有人曾和王能珍开玩笑,说你又不是村干部,管那么多事干嘛?王能珍微微一笑,真诚地说:“我是在党旗前宣过誓的人,不管干什么都要听党的话。党的宗旨是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王能珍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优秀21篇)篇十

中华民族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今年七月份,暴雨、洪水、台风席卷全国很多地方。在与汛情抗争的抗洪抢险一线,一批好人涌现了出来。他们的身上展现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意志。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玉树地震,鲁甸地震,面对自然灾害,中国人民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汇聚成抗震救灾的强大力量,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赛跑,尽一切可能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灾后重建的速度更是见证了中国奇迹。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有希望。面对洪水,老党员王能珍先后20多次抱着土袋潜入4米多深水里堵管涌,展现的是一个共产党人“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为民本色。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共产党员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全力保护好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洪水泛滥,当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出现在抗洪前线,人民群众就有了主心骨,就有了定心丸,就不会慌乱。石家庄“爱心救援队”顶着特大暴雨救援群众120多次,展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今年的这场洪水堪比的那场洪水。汛情如此严峻,但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就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抗洪好人群体登上7月“中国好人榜”,这显示了人们对抗洪抢险一线的关注,显示了人们对抗洪好人的崇高敬意。抗洪抢险一线涌现出了可歌可泣的好人,他们在抗洪抢险救灾的过程中展现出了美好的道德品质。一大批解放军、武警战士奋战在抗洪前线,一大批共产党员冲锋在抗洪前线,一大批群众积极参与抗洪防汛。洪水肆虐,他们共同构成了抗洪抢险的铜墙铁壁。抗洪好人群体,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难困苦吓不倒、击不垮英雄的中国人民。进入21世纪,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富裕了很多,精神生活同样富足。抗洪好人展现出的顽强意志,正是抗洪精神、中国精神强大生命力的写照。

汛情尚未结束,抗洪抢险一直在持续。抗洪好人群体出现在“中国好人榜”中,对参与抗洪抢险的人们是一种鼓舞、一种激励。抗洪抢险,你们是坚固堡垒,但你们不是孤军奋战,全国十几亿人民是你们的坚强后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能展现一个民族的精气神,越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意志品质。抗洪好人群体,奋不顾身投入抗洪抢险,以实际行动为各地开展抗洪抢险树立了标杆。各地都应该掀起学习抗洪好人群体的高潮,从他们身上汲取正能量,积极投入到抗洪抢险中,努力取得抗洪抢险的最终完全胜利!

抗洪好人,抗洪精神的生动写照,他们的.先进事迹值得人们深入学习。

王能珍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优秀21篇)篇十一

这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更是一部鲜活的党性教材;这是一场报告会,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面对这么迅猛的洪水,为什么我们可以守得住大堤大坝?为什么我们能让老百姓放心安心?”芜湖广播电视台记者周璨从一张张令人难忘的面孔上找到答案——无数共产党员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冲不垮的堤坝。芜湖市芜湖县湾沚镇桃园村老党员王能珍就是其中一员。

“7月7日,王能珍潜水20余次,1个多小时,相当于我们连续爬楼梯约4个小时。我们按平均1分钟1层楼计算,王能珍相当于连续爬了240层楼!”我们不能忘记,这是一个午饭只吃了半碗、连续劳累多天,身患多种疾病、又上了年纪的老兵啊!

“到底是什么样的意志和决心,让他能奋不顾身地这样做?”家人在整理王能珍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本本翻旧的党章。“那一本本党章背后,深藏的都是王能珍几十年如一日、对党衷心爱戴的赤诚之心啊!”周璨激动不已。

巡堤查险时,王能珍发现濮阳圩一处斗门漏水。他纵身跳入5米多深的洪水中堵管涌,不幸被水底的漩涡吞噬。“濮阳圩在哭,汪溪河在哭,桃园村6000多村民在哭!泪眼朦胧中,我们眼前闪现的,1993年、、大洪水,都是他冲锋在抢险第一线的身影……”桃园村党总支书记梁友文声音哽咽。

有人曾和王能珍开玩笑,说你又不是村干部,管那么多事干嘛?王能珍微微一笑,真诚地说:“我是在党旗前宣过誓的人,不管干什么都要听党的话。党的宗旨是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王能珍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优秀21篇)篇十二

附件:

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会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会见报告团全体成员并讲话。他强调,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要广泛宣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争科学发展之先、创和谐社会之优,进一步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

杨善洲生前曾任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因病逝世。他60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退休后主动放弃省城舒适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历尽艰辛义务造林20多年,建成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使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洲。2009年4月,他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

习近平指出,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他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的优秀代表。广大党员、干部包括离退休老干部,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争创优秀业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要学习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心灵深处牢牢扎根;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学习他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奋发有为、干事创业,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光添彩;学习他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清正廉洁,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

习近平强调,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贯彻落实好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惠及离退休老干部的政策措施,在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老同志,切实保障老同志安度晚年。

2月25日,习近平同志在会见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包括离退休干部都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我们中组部机关的干部要带头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我们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内容很多,最重要的是要学习他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追求。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共产党员一时按共产党人的觉悟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按共产党人的觉悟办事。杨善洲同志就是一个一辈子按共产党人觉悟办事的共产党员。他用自己一辈子的先进追求,坚守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忠诚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26岁担任县级干部,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始终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带领干部群众发展粮食生产、推广科学种田、开展多种经营、兴修水利设施,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懈奋斗,把深山大沟建成了全国闻名的‚滇西粮仓‛。他退休后,主动放弃到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卷起铺盖一头扎进大亮山,带领大家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有人问他,放着好日子不过,何必自讨苦吃?他说:‚入党时我们都向党宣过誓,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现在任务还没完成,我怎么能歇下来?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杨善洲同志是用全部生命和心血实践入党誓词的共产党人。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干实事、办好事。他担任地、县领导30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顶个草帽、穿双草鞋,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帮路过的赶马人钉过马掌,教工地上的年轻人打过石头。中央领导和省委领导去视察,他正在田里和农民一起劳动,浑身沾满了泥水。老百姓亲切称他为‚草鞋书记‛、‚泥腿书记‛。他常对身边的同志说:我们干工作是为了群众幸福,只要活着就有义务帮群众办事。他经常拿自己的工资接济困难群众,一生没有积蓄,连家里房子漏雨修补的钱都拿不出来。1985年昌宁县遭受水灾,他立即指示停建保山地委办公大楼,把建楼的钱拿来救灾。他在位时没利用职权为家乡办事,退休后回大亮山种树,用自己的奉献兑现给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去世前他还专门交待,一定要把林木的收益分给群众,不能让群众吃亏。杨善洲同志去世后,成千上万的群众含泪为他送行。他是一个通过为群众办实事而与老百姓血肉相连的领导干部。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他认为: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他要求干部很严,要求自己更严,从没吃过一顿免费的饭,从没让子女搭过一次公车,从没用公权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从没给亲友批过一张违背原则的条子。他当地委书记时,按规定家属可以‚农转非‛,但他对组织照顾先人后己,把审批表放进抽屉,一压就是30多年,妻子和女儿至今还是普通农民。一位副乡长去看望他生病的老母亲,见他家生活困难,让乡民政所送去点救济粮。杨善洲知道后,马上叫家人还回去,用以救济那些生活更困难的群众。认识他的人都说,杨善洲对别人很大方,对自己很抠门;手中的权力,‚前门‛开得很大,‚后门‛关得很紧。他是一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艰苦创业,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朴素本色。他担任县、地领导时,常年住在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一张木桌,一张板床,一副草席;穿的总是一身发了白的灰色中山装,夏天草鞋,冬天胶鞋。他长年累月在乡下跑,脸色黧黑,双手粗糙,检查工作时被乡秘书当成农民而挡驾。他上大亮山创办林场,没地方住,就带领大家用树枝、草料搭窝棚;没有树苗和肥料,就自己到街上捡果核、拾畜粪。他把新盖好的砖瓦房让给林场的技术员和职工,自己最后一个从油毛毡棚里搬出来,落下了严重的风湿病和支气管炎。杨善洲同志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了身边所有的人,再苦再累大家都愿意跟着他干。他是一个靠高尚人格和牺牲精神服人的创业带头人。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的事业,献给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献给了共产党人的高尚追求,献给了对群众的无私承诺。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大有益于人民的人。他用一生回答了入党为了什么、当干部干些什么、身后给人民和后代留下什么。

杨善洲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给所有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留下了一面镜子,让我们对照自己应该如何为政、如何干事、如何做人。我们中组部的每一个同志,都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坚定信念、牢记宗旨,无私奉献、创先争优,努力做一个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组工干部。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追忆杨善洲同志的模范事迹,缅怀他的高尚品质,学习他的崇高精神。刚才,5位报告团成员为我们作了一场感人至深的报告,再次把杨善洲同志的光辉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杨善洲同志的亲人表示亲切的慰问,对报告团成员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

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是省委作出的一项决定,也是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具体举措。学习宣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对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深入推进‚两强一堡‛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我省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对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杨善洲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的先进事迹和思想境界十分感人;他是老干部中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并指出要将杨善洲同志作为创先争优的重大典型予以宣传。前一段时间,全省各级党组织紧密结合实际,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杨善洲,创先进、争优秀,有力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央已把杨善洲同志确定为全国重大典型,下一步将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先进典型出在云南,云南的学习活动更要形成声势。我们要以这次报告会为契机,进一步掀起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热潮,努力把杨善洲同志的崇高精神渗透到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深处,贯穿于云南发展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一种精神理念、一种价值追求、一种工作常态,推动全省各项事业在创先争优中不断前进。

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动力之源。杨善洲同志之所以退休后放弃省城的舒适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就是因为他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杨善洲同志把全部精力倾注山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履行了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给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放眼未来,我们要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一过程中,势必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干扰和诱惑,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我们要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就要像杨善洲同志那样,忠诚党的事业,做到干扰面前不分神、诱惑面前不变质,坚定不移信仰共产主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心灵深处牢牢扎根。

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造福群众。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委领导20多年,退休后植树造林20多年,他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殚精竭虑地为群众办事。我们每个共产党人要像杨善洲同志那样,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公仆本色,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深怀爱民之心,坚持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践行群众路线,真正‚身‛入基层,‚心‛入百姓,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主动回应群众新期待,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要常兴安民之举,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注重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注重做好群众工作,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云南边疆和谐稳定。

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献身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需要我们每个党员干部满怀激情,勇担责任,恪尽职守。杨善洲同志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他一生鞠躬尽瘁,至死不渝地带领群众谋发展,他的形象如苍松屹立、青山不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我国未来5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省委八届十次全委会,确立了‚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目标。我们要把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像杨善洲同志那样,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以心无旁骛的执着、百折不挠的坚毅、奋发有为的干劲,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确保我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不仅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还要有无私奉献的高尚境界和优秀品德。杨善洲同志无论什么时候都把无私奉献作为行为准则,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他在任期间,为了贫困山区通电通路、早日脱贫致富,呕心沥血,日夜操劳,忘我工作,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汗水;他对群众真情付出、不计回报,常常替困难群众买粮食、购种子、送衣被,先后为灾区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捐款数十万元。退休后,植树造林5万多亩,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达3亿多元,他将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却不要一分钱。我们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以他为榜样,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自觉抵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坚持把实现远大目标和做好本职工作统一起来,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干事。

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一大优良传统,是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杨善洲同志一辈子节衣缩食、生活简朴,两袖清风,清正廉洁,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任何私利。他身居在简陋的住所,工作在寂寞的深山,始终无怨无悔,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人格力量鼓舞和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感召和引领着人们为建设美好家园而不懈奋斗。我们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始终坚持‚两个务必‛,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进一步营造崇尚节俭、朴素文明的社会风尚。

同志们,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为广大党员干部树起了一座丰碑,是激励我们顽强拼搏、创先争优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大力弘扬杨善洲同志的崇高品质,自觉践行‚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的要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在推进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中建功立业,多作贡献!

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

——记保山市人大代表、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上)。

云南日报记者程三娟。

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

‚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后,当他们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此,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0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共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

这就是一位老地委书记帮家乡办的实事。

‚没钱买苗木,只好去街上捡果核‛。

在杨善洲最早种树的山坡上,我们看到了一些造型优美的大树,很像巨型盆景。‚盆景要是能长这么大就好了。‛我和当地宣传部的同志开玩笑说。‚算你说对了,这些树还真是盆景移栽过来的。‛他们应道。啊?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要把大亮山变成林海,需要大量的树苗,可没有资金去哪弄树苗呢?杨善洲可谓绞尽了脑汁。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天和林工们带上工具,到处寻找树苗。树苗太缺了,以至于他不得不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也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这些原来摆放在家里的雪松、白梅、银杏,从此在山上尽情地汲取雨露和养分,自由自在地生长,如今这些庭院花木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成为装点大亮山的一抹别致的色彩。

最让人震撼的还不是这些巨型盆景,而是20年前杨善洲从街上捡回来的果核,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大片繁茂的树林。

‚当时没钱买苗木,怎么办呢,只好去街上捡果核。‛拄着拐杖站在大亮山上最初种树的地方,杨善洲指着一大片林子说。在资金极其短缺的创业之初,捡果核育苗栽种成为杨善洲破解苗木困局的主要途径。每次回到城里,他就到马路上捡别人随意扔掉的果核,然后放到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便用马驮到山上。

原地委书记到大街上捡别人扔掉的果核,这在当时成为轰动保山地区的新闻。可是杨善洲不在乎,林场资金紧,省一个是一个。‚可你是地委书记啊,在大街上捡别人吃剩的果核,大家会怎么想?‛有人开导他。‚那是他们的事,不花钱就能弄到种子,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他说。

一次在街上捡果核时,杨善洲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小伙子的自行车上,小伙子大发雷霆,冲着老人破口大骂。旁边有人赶紧过来把小伙子拉到一边,告诉他那位老人就是原来的地委书记。小伙子顿时傻了,他怎么都不会想到这个毫不起眼的在他看来甚至有些卑微的老人会当过那么大的官。杨善洲却丝毫不理会旁边发生的一切,依然低着头自顾自地捡他的果核。每年的端阳花市是保山的传统节日,也是果核最多的季节。每每这个时候,杨善洲就会发动全场林工,一起到街上去捡果核。如今一个个小小的果核,都已在岁月轮回中演变成为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果树。

大亮山林场带给当地群众的好处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显现和显著起来。

创办林场之初,省林业厅、财政厅给大亮山林场拨付了100多万元,对杨善洲造林之举给予支持。当时,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慎重考虑后,杨善洲用这笔钱在大亮山修了一条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起了5公里长的高压线,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并挤出7万元为附近的四平寨通了电。通路、通电为植树造林奠定了基础,也大大推动了当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我们来到了距离大亮山林场20多公里的陡坡村大柳水自然村,杨善洲就出生在这里。‚新中国成立前,因为饮水太困难,这里的村民婚丧嫁娶,用水都要纳入人情簿子。‛老书记说。可是,走家串户后,我实在难以相信这个地方曾经饮水困难到那种程度,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各家各户都通了自来水管,拧开开关就有清泉汩汩流出。

大亮山林场采取的是‚国社合作‛营运模式,即由村社集体为单位出林地,由国家进行植树造林,产生的经济利润按一定比例双方分成。‚这些年,大亮山林场都只是进行抚育型间伐,带给当地老百姓的经济效益不是很明显。2006年到2008年,林场共支付给村集体4万多元的分红。‛董继军说。2006年,林场建起了一所木材加工厂,加工抚育间伐的林材。到2008年3年间,林场共支付给当地村民间伐林木、加工林材的劳务费超过了36万元。

不久前,施甸县政府用大亮山林场做抵押,贷款1.7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1亿元已经支付到位。

发端于大亮山林场的植树造林热情还波及到了更广的范围:‚这些年,感觉整个施甸县的植树造林热情都在上涨。‛穿行在林海中,县委宣传部的同志感慨地说。我们从林业部门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1988年施甸县的森林覆盖率为17.1%,2009年提高到了44.8%。

在担任大亮山林场义务承包人的20年间,杨善洲接受的唯一报酬是:每月70元的伙食补助,1996年,随着物价上涨,林场将补助标准提高到了100元。2009年底,保山市委、市政府为杨善洲颁发特别贡献奖,并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今年5月,杨善洲将其中的10万元捐给了保山一中,6万元捐给了林场和附近的村子搞建设。

‚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杨善洲说,‚实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给国家,但这不是说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穷尽一生书写为民情。

——记保山市人大代表、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下)。

本报记者程三娟。

‚每次下乡,他都把锄头带在身边‛。

1965年的一天,一个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的中年人出现在施甸县某人民公社,打听公社领导在哪里。接待的同志一看来了个老农,而领导正准备接待县委书记,就随口打发说领导不在。来人一听没作声,转身就去村子里面转悠了。过了约定好的时间,公社领导仍然没见到县委书记,仔细一打听才知道是接待员把县委书记当成老农给打发走了。这位县委书记就是杨善洲。

1980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到保山考察。总书记提前抵达,地委的同志迅速到板桥公社去通知地委书记杨善洲,到了公社才发现,他正在田里头和农民一起插秧,裤腿挽到了膝盖上,猫着腰只顾忙碌,听到工作人员的喊声,他才回过神来,赶紧拔腿往回跑。‚杨书记是换了衣服才去见胡耀邦总书记的,可他和农民一起插秧的事还是传到了总书记的耳朵里。总书记感叹说像杨善洲这么朴实的地委书记还真不多见。‛祝正光说。

在杨善洲眼中,人民的事马虎不得。1988年,当时驻板桥汉庄的地委工作组接到板桥镇宗家山村杨春兰老人的申诉。老人去卖猪,半路上被人截住,一口咬定是老人偷了他的猪,并扯着老人来到了地委工作组要求主持公道。工作组负责处理此事的人轻信了对方的话,责令杨春兰立即将猪送还给对方,并罚款80元。老人含冤叫屈告到了工作组。杨善洲得知此事后,马上责成工作组与地委信访办公室的干部进行调查核实,并要求将处理结果报告他本人。经过认真核查,事情很快真相大白,原来杨春兰所卖的猪是别人偷了转卖给他的,他自己毫不知情。‚我们处理的任何小事都可能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马虎行事,不能伤了群众的心。‛事后,工作组专门派人当面向杨春兰道歉,并赔还所收的罚款。

‚老书记12岁失去父亲,陪着母亲艰难度日,从小就深深地体味到身为一个农民的诸多难处。因此他处处从农民的角度去理解农民,从农民的角度去思考怎样‘为民’,并从农民的角度去思考怎样‘为官’,这使他与父老乡亲始终保持着一种水乳交融的紧密联系。‛在杨善洲身边工作过8年的保山日报记者苏加祥这样解读这位‚农民式‛的地委书记。

‚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理解我?我真的没钱‛。

我们来到了施甸县大柳水自然村杨善洲的老家。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较之于周围的院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最先看到的是他的老伴。在丈夫为了事业和理想顾不了家60多年的岁月里,这位叫张玉珍的老人默默地担起了家庭的全部责任。

杨老家现已是四世同堂,他的大女儿、孙子、重孙和老伴一起生活。2008年,孙子攒够钱新建盖了房子,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平凡而融洽。但是,在杨善洲常年顾不得回家的岁月里,这家人曾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1975年夏天,家里的房子因年久失修,每逢下雨便到处漏雨,全家老小实在无法在屋里居住。张玉珍没办法,专程跑去找杨善洲,叫他无论如何想办法拿点钱给家里修房子。杨善洲听了,久久无语,掏出身上仅有的30元钱交给妻子说:‚你先拿这30元钱回去,买几个瓦盆接一下漏雨,暂时艰苦一下。‛张玉珍接过30元钱,含着泪水回到了老家……她告诉孩子们:你们的父亲确实没办法,他很穷,我们以后再也不能去给他添麻烦了,家里的日子我们先凑合着过吧。

1995年,杨善洲已经退休并回到大亮山种树。出于杨善洲进城给林场办事住宿方便的考虑,全家想方设法借了5万多元钱在施甸县城的附近买了一块地,勉强盖起了一间房子。房子是盖起来了,但这5万元的债怎么还?张玉珍专门找到杨善洲:能不能凑点钱还还账?杨善洲东拼西凑拿出了9600元,‚你一辈子就攒了这么点钱?‛老伴问。杨善洲摆了摆手:‚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理解我?我真的没钱!‛看着老伴无奈的神色,张玉珍只好又一次含着泪水回到老家,把刚刚盖起还没来得及住的房子卖了。

‚不行!我没这个权力‛。

1986年,姚关乡的一位副乡长在杨善洲家看到老书记的老伴和女儿们正在吃包谷饭,得知老书记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只好用包谷掺在饭里时,这位副乡长流泪了,当即让乡民政给老书记家里拉去了两袋救济粮。杨善洲知道后,批评了他:‚好多人家连包谷饭都吃不上呢,接济要接济比我们更困难的家庭。‛他叫家里人将送来的粮食退了回去。这一类的故事至今仍在当地群众中广为流传。

朱自祥一颗悬着的心落了地。杨善洲又说:‚你家6口人,光是咖啡这一项收入就是人均300多元,再加上其他经济收入,已提前达到了小康水平啦!好啊,你这个典型应该快快推广。‛就在那一年,全国咖啡生产会议现场会在芒宽新光大队召开。从此,咖啡种植在芒宽得以迅速发展。

‚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都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要多为老百姓办实事。‛这位84岁的老党员说。

杨善洲,男,1927年1月出生,云南省施甸县姚关镇陡坡行政村大柳水自然村人。1934年至1949年,在家务农;1950年,参加乡农会和武装队,任小队长;1951年,在施甸区摆马乡政府工作;在施甸区委工作,任土改小组长,同年10月调保山县董官乡、打渔乡搞‚复查‛工作,任副队长,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1月至7月,在施甸区委搞‚复查‛工作,任队长;1953年8月至1955年,在施甸区委工作,任区委副书记;1955年至1957年,在施甸区委工作,任区委书记;1957年至1958年,在中央第七期党校学习;1958年至1963年,在保山县委工作,任县委副书记;1963年至1965年在施甸县委工作,任县委书记;1965年至1966年,在大理、保山搞‚四清‛工作,任党委书记、团长;1966年3月至1977年,在保山地委工作,任地委副书记;1977年至1988年,在保山地委工作,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6月至2008年11月,退休后回家乡施甸县大亮山义务造林,创建林场;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享年84岁。

一、义务植树绿荒山晚年做出新贡献。

1988年4月,60岁的杨善洲同志光荣退休。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代表是省委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并说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

大亮山位于保山市施甸县城东南约50公里,海拔在1800—2619米。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地农民缺衣少粮,就开始大规模的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山光水枯,荒凉空旷,山石裸露,山间溪流逐年减少乃至枯竭,当地农民饮水大多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马驮,周边十几个村也陷入‚一人种三亩,三亩吃不饱‛的贫困境地。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村民只有进一步开荒耕种面积,导致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和记木数都不长。‛然而,杨善洲创办林场的设想和决心没有被动摇。他请地、县林业部门的领导和科技人员到大亮山上作多次调查研究。他们带着帐篷,风餐露宿,徒步24天,队姚关、旧城、酒房等地进行了调查。经过调研,更坚定了杨善洲改变大亮山面貌、‚种树扶贫‛的决心,并将场址选在施甸县的旧城、酒房、姚关3个乡结合部的大亮山。

当时大亮山周围的山林陡已经承包到户了,怎么办林场呢?杨善洲在深思熟虑之后,创造性地提出‚国社合作‛建场的方案。在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大支持后,县政府召开了有关乡村干部和部分农户代表参加的会议,把绿化造林与发展农业生产的辩证关系,以及林场的性质、范围、办法、利益分配讲清楚,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赞同,然后才开始筹备建场的有关事项。

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大家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不期而至,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林场成立大亮山造林指挥部,杨善洲亲自担任指挥长。成立当晚,他们在用树枝围起的简易帐篷里,围着火塘召开了第一次造林会议,把林场职工分宣传动员、整墒、育苗三个小组,要求抢在5、6月份雨季来临前育下能种万亩以上的树苗。

杨善洲一方面又带着人在大亮山区一个山头一个山头调查,进一步摸清了大亮山的低,盘算种什么树、怎样种。他在山上转了12天,把能造林的地方都走遍了。回来后,他确定了当年要种1万亩松树林,育20亩苗圃,以后平均每年种一万亩以上松树林。

种树需要大量的树苗,可没有资金,杨善洲绞尽脑汁。他每天和职工们带上工具,到处寻找树苗。他把原来摆放在家里的几十盆雪松、白梅、银杏盆景也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每年的端阳花市是保山的传统节日,也是果核最多的季节,杨善洲就发动全场职工一起到街上去捡果核。

1990年林场修公路,为了省钱,杨善洲找来仪器,找了几个小工,自己测量自己干,硬是修通了一条长14公里的山路,每公里路花费不到1万元。

林场没有资金扩大种植面积,无法发放林场工人工资,他不顾年老体弱,多次到省、市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共为林场争取到300多万元资金支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杨善洲同志到大亮山林场要发展壮大,必须顺应市场经济的大潮,改变传统单一的经营方式,进行多种经营。建场之初,杨善洲主要以种植华山松为主,在党的十四大后,他感到仅仅种植华山松不能在近期内产生效益,林场要以林养林,要提高经济效益。于是,他们从广东、福建等地引种龙眼树苗,开辟了龙眼水果基地。施甸县的立体气候十分突出,高海拔地区常年云遮雾罩,是种植茶叶的好地方。酒房乡供销社茶厂生产的袋装黑山银峰茶,1994年曾荣获省农业厅优质产品称号,供不应求。他们从中得到启示,也建立了茶叶生产基地,还专门投资建了一个粗茶叶加工厂;另一方面,杨善洲号召林场职工开拓新的生产经营领域,他和林场职工的努力下,大亮山林场没有几年时间,就红火起来了,家业扩大、经济效益也逐步显现出来。

为了搞好多种经营,他们办起了茶叶基地,又建起茶叶精制厂,茶树也长得有半人高了,但正在这时,发生了一场鼠患,一只只肥大的老鼠几夜之间就把三分之二的茶树啃死了,人们辛勤多年的茶园毁于一夜。面对这挫折,有的人畏缩了,但杨善洲却没有被困难压垮。他鼓励大家,茶园毁了可以重新种植,人的精神垮了,事业就真正完了。他要职工振奋精神,重新与大自然搏斗。初建林场的3年,他们好不容易种活了将近3万亩华山松,有近400亩松树被一种叫紫荆泽兰的毒草侵扰死了,杨善洲又鼓励职工不要泄气,振奋精神重新再干。在他的鼓舞下,林场职工始终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

杨善洲虽然是大亮山林场的义务承包人,但他并没有从林场拿钱。最初的几年里,林场只给他补贴70元伙食费,后来调到了100元。不仅不要钱,杨善洲还经常要给林场贴钱。林场在山下办了一个水里基地,招了一些监时工,磁上林场经济困难的时候,杨善洲就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来用于发工资。

23年来,他带领林场职工人工造林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左右,修建林区公路26公里,架设高压线路15公里,每年无偿为村民提供林柴,为6个自然村修通了公路,为8个自然村架通了生产生活用电,为4个行政村1万多人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村民人均产粮由原来的100公斤提高到450公斤,监近周边4个贫困村100多户贫困户开始脱贫致富。大亮山林场最显著的社会效益是解决了当地群众的人畜饮水难题。

大亮山的生态修复,使一些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得到保存。现在,林场珍稀动物有黑熊、豹子、猕猴、凤头鸟、野鸡等,植物有桫椤、银杉、楠木、白杏、雪松等,山石裸露的现象消失,风调雨顺,周边居民修枝打杈就能解决烧柴问题,通过合理采收干巴菌等山珍实现增收。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保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但由于大亮山的植被非常好,涵养的水源多,水量充裕,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在干旱期间仍然充足。

2009年4月,杨善洲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

二、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

杨善洲30岁担任县级领导,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他在地方党委部门工作的40多年间,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平民干部本色,带草帽,空草鞋,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为‚草帽书记‛。有一次,杨善洲下乡,到乡政府打听乡领导在不在。乡秘书看他的模样,以为是农民,便打发说领导不在,杨善洲不急不恼,自己进村转悠了解情况,最后才叫来乡干部,安排具体工作。在当地委书记期间,他走遍了全市的村社。龙陵县木城乡地处中缅边境,不通公路,他绕道潞西,花四天时间到达木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他在报场镇种了半亩粳稻实验田,用‚三岔九垄‛式插秧,亩产量提高三四百斤,广泛推广后,现在当地群众还采用‚三岔九垄‛式插秧。他还实施了‚坡地改梯田‛、‚条田‛改造,还种了茶叶、包谷等实验田,效果很好,被群众称为‚粮书记‛。1980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到保山考察,因提前抵达,地委的同志迅速到板桥公社通知他,到了公社才发现,他正在田里头和农民一起劳动。听到工作人员的喊声,他才回过神来,赶紧拔腿往回跑。耀邦同志听说后,感叹说像杨善洲这么朴实的地委书记还真不多见。

1975年夏天,家里的房子因年久失修,每逢下雨便到处漏雨,全家老小实在无法居住,妻子张玉珍专程跑去找杨善洲拿点钱给家里修房子,杨善洲掏出身上仅有的30元钱交给妻子,说:‚你先拿这30元钱回去,买几个瓦盆接一下漏,暂时艰苦一下。‛张玉珍接过30元钱,含着泪水回到了老家……。1995年,杨善洲退休回到大亮山种树。出于对杨善洲进城给林场办事住宿方便考虑,全家想方设法借了5万多元钱在施甸县城的附近买了一块地盖起了一间房子,妻子张玉珍找杨善洲凑钱还账,杨善洲东拼西凑拿出了9600元。‚你一辈子就攒了这么点钱?‛老伴问。杨善洲摆了摆手:‚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理解我?我真的没钱!‛张玉珍只好又一次含着泪水回去,把刚盖起来还没住的房子卖了。

1986年,姚关乡的一位副乡长在杨善洲家看到老书记的老伴和女儿们正在吃包谷饭,得知老书记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只好用包谷掺在饭里时,这位副乡长流泪了,当即让乡民政给老书记家里拉去了两袋救济粮。杨善洲知道后,批评了他:‚好多人家连包谷饭都吃不上呢,接济要接济比我们更困难的家庭。‛他叫家里人将送来的粮食退了回去。

1988年,当时驻板桥汉庄的地委工作组接到板桥镇宗家山村杨春兰老人的申诉。老人去卖猪,半路上被人截住,一口咬定是老人偷了他的猪,并扯着老人来到了地委工作组要求主持公道。工作组负责处理此事的人听信了对方的话,责令杨春兰老人立即将猪还给对方,并罚款80元。老人含冤叫屈告到了工作组。杨善洲得知此事后,马上责成工作组与地委信访办公室的干部进行调查核实,他说:‚我们处理的任何小事都可能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马虎行事,不能伤了群众的心。‛后经调查核实,原来杨春兰所卖的猪是别人偷了转卖给他的,他自己毫不知情,工作组还了他一个清白。

三、艰苦奋斗严要求淡泊名利讲奉献杨善洲虽然是大亮山林场的主要创办人,但他从不从林场领取报酬。林场场长自洪学曾跟杨善洲谈过很多次,自学洪说:‚老书记,多的钱咱们林场拿不出来,一月补助你500元林场还是有的‛,但杨善洲一句话就把自洪学顶了回去:‚我上山来是种树的,要那么多钱干什么?‛保山地区经济协作办公室得知杨善洲的情况后对他说:‚老书记,你来做我们的顾问吧,一个月我们给你1000块钱‛。杨善洲谢绝了,他说:‚我现在是林场的顾问,没有时间给你们做顾问‛。

办了保证树苗茁壮成长,他像照顾孩子一样照看着种下去的树苗。有一次发生山火,大家好不容易把他从火场劝回。到凌晨3时,大家回到住地后,他还坐在值班室里。

大亮山上,杨善洲的全部家当是一张床、一张学生用的书桌、两个小坐凳、一个火盆,火盆上架着锅针,锅针上是一把熏满火烟的烧水壶,旁边是用来煮药的两个小罗锅,四个小碗摆放在桌上,火塘边的墙疙嗒摆放着雨伞、蓑衣、马灯、手锤、砍刀、板锄、镐、钉耙、油纸帽,床头挂着水准仪、黄布帽、草帽、手套、袖套、围腰,床脚下一双黄胶鞋、一双翻皮皮鞋、一双拖鞋,墙壁上两张用旧的洗脸毛巾。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3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移交林场时,他不沾林场一点好处,不带林场一根草,留下的是可观的绿色存款,留下的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留下的是精神财富。

四、领导关怀树楷模群众爱戴学善洲。

杨善洲退休23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情系大山、开荒种树、一心为民、无么奉献的先进事迹和高尚情操,受到全国各地干部群众的敬仰。

2010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指出,杨善洲同志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的先进事迹和思想境界十分感人。他是老干部中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要把杨善洲同志作为创先争优的重大典型予以宣传。杨善洲同志病重期间,李源潮委托云南省委组织部领导到医院慰问。杨善洲逝世后,李源潮又委托云南省委组织部在追悼会上敬献花圈。

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贾治邦近日指出,要把杨善洲同志作为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重大典型予以学习宣传,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增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

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对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也多次做出重要批示。10月份再次指出,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白恩培要求,有关部门要精心安排,结合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

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委托省委党委、省委组织部部长辛桂梓到保山市人民医院看望杨善洲。辛桂梓向杨善洲转达了李源潮的慰问,并当面读了李源潮的批示,转交了中央组织部给杨善洲的慰问金。辛桂梓还转达了省委书记白恩培对杨善洲的亲切问候。辛桂梓说,杨善洲同志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李源潮同志的慰问和批示既是对杨善洲同志的肯定,也是对全省党员干部的激励和鞭策。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李源潮同志重要批示精神,按照白恩培同志的要求,结合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学习杨善洲同志的活动。他强调,要学习杨善洲同志恪守信念、清正谦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的优秀品质,始终坚守共产党员人的精神家园,保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自觉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发扬奉献精神,公而忘私,淡泊名利地位,努力做桥头堡建设合格的领导者和推动者。

近来,国家林业局、云南省委、保山市委等领导机关相继发出了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经保山市委、市政府批准,施甸县将大亮山林场正式更名为‚善洲林场‛,并决定在善洲林场修建杨善洲纪念碑和雕像。全国林业系统、全省各族群众掀起了缅怀杨善洲,学习杨善洲的热潮。

王能珍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优秀21篇)篇十三

刘永生一直扎根基层院系学生工作,对工作始终充满激情。他连续参加军训,每年都比学生晒得还黑,数不清的奖状无声地记录了他的汗水;每年校运会,他自始至终在赛场上为学生加油呐喊,创下了女生团体6连冠的骄人成绩。他要求自己每学期要和所带每名学生至少交流一次,14年下来已经数不清分享过多少学生的精彩故事或化解过多少学生的烦恼。他执行周日晚点名制度从不间断,每个周日晚上都和学生在交流和活动中度过。常有人问他14年如一日对工作充满激情的秘诀,他说:“和学生在一起,就是和青春在一起,和快乐在一起”。

刘永生还追求创新。如他指导级学生实施团支部和行政班级分离设置,激发了基层团支部的活力,在全国高校团建会议上作交流。他开始在数学系举行的“女大学生之星”评选活动,现已成为全校女生教育的品牌。他率先提出要加强男生教育并进行了探索。

刘永生同志14年来始终与学生同行,处处散发着激情与睿智,以思想引领学生,真正做到了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在辅导员这一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王能珍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优秀21篇)篇十四

从一个普通农民工成长为一名拥有43项创新施工方法的知识型新型工人,成长为新时期产业工人创新报国的杰出代表。

几天内,农民工巨晓林的名字响遍大江南北,一篇篇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事迹报道激励和鼓舞着铁路一线职工。

巨晓林是怎样在平凡的岗位中完成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华丽转身”?

从巨晓林的事迹中,笔者得到了这样的结论——他是“岗位成才”的完美缩影——勤学苦干、敢于坚持、爱岗敬业、奋发进取。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产业机构深度改革的时代大舞台上,无论身份高低,不管岗位轻重,只要勤学苦干、敢于坚持、爱岗敬业、奋发进取,都可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达到理想的彼岸。

“看看别人的故事,想想自己的事情;学习他人的思想,鼓足自己的精神;活用人家的智慧,开发自己的头脑。”这是巨晓林对待学习的态度之一。

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巨晓林白天在施工中跟着师傅学,晚上放下饭碗又撵着师傅问。这二十三年如一日的求知之路,他走得无比坚定。恰恰也正是有了一个坚守了二十三年的执着信念,他才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岗位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平台。每一个岗位,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也有它闪光的处所。巨晓林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扑下身子干!”,巨晓林之所以能革新工艺工法43项,破解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成倍的提高劳动效率,一方面取决于他善于学习和刻苦钻研业务知识的结果,另一方面在于他埋头苦干,少说多做,多干实事,敢于面对困难、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精神。

当前,随着铁路每小时350公里动车组的开行,铁路已跨入高铁时代,新设备、新技术大量运用对我们铁路各个系统、岗位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适应铁路发展形势,不被岗位所淘汰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巨晓林的行为为我们揭示了答案。只有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人一事抓起,立足自身岗位,克服好高婺远思想,养成苦干、实干、拼命干的作风,脚踏实地的把该做的工作干好。必须从自身做起,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不因自己文化程度高低而畏学、厌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永不满足的求学精神,在看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练就过硬的技能,才能为促进企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个人要干成事业,必须还要有坚定的信念。信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方向,方向几乎可以决定事业的成功与否。新时期铁路职工要实现岗位成才,即要有对待工作脚踏实地实干精神,还要存有仰望星空的鸿鹄之志。心怀梦想、立志报国是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理想具有高度,学习具有深度,工作具有实际,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在岗位中成才,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王能珍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优秀21篇)篇十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作为一名普通的检察干警,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把人生中最火热的青春献给钟爱的检察事业,所做的每一件事虽平凡又普通,却处处折射出一名检察干警的奉献与无私。

王能珍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优秀21篇)篇十六

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杜富国的伤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向他表达慰问。国防部评价说:杜富国同志面对危险、舍己救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____________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颁奖词。

你退后,让我来!

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

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

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

杜富国人物事迹。

杜富国,1991年出生,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兴隆镇太平村人,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中士。

他已获得的荣誉包括:

月24日,被授一等功奖章和证书。12月18日,被授予“云岭楷模”荣誉称号。12月20日,被评为陆军首届“四有”____________革命军人标兵。在18年12月里,陆军党委召开常委会,作出关于开展向献身强军备战的排雷英雄杜富国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此外,他还入选了感动中国候选人物。

他是于6月15日主动申请从原单位加入到临时组建的扫雷部队的。2018年他才27岁,当年才刚结婚。

2018年10月11日下午,他们扫雷大队四队在云南某雷场进行扫雷作业,作业组长杜富国带战士艾岩在一个爆炸物密集的阵地雷场搜排时,发现一个少部分露于地表的弹体,初步判断是一颗当量大、危险性高的加重手榴弹,且下面可能埋着一个雷窝。杜富国马上向分队长报告。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命令艾岩:“你退后,让我来!”正当他按照作业规程,小心翼翼清除弹体周围的浮土时,突然弹体发生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一侧。飞来的弹片伴随着强烈的冲击波,把杜富国的防护服炸成了棉花状,也把他炸成了一个血人,他因此失去了双手和双眼。而正是由于杜富国这舍生忘死的刹那一挡,两三米之外的艾岩仅受了皮外伤。

发生爆炸后,杜富国当场昏迷休克、伤情十分严重。经过军地双方医护人员近3个小时的共同努力,杜富国术后伤情才得到有效控制,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但他却永远地失去了双手和双眼,而同组战友则在他的保护下安然无恙。

王能珍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优秀21篇)篇十七

他奋斗一辈子,掏心扒肺让老百姓的日子富起来,自己却两手空空而去,而把价值几个亿的森林送给了大山里的群众。

照片上的他,温暖地笑着,目光慈祥又明亮。

他,就是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一辈子的赤子之心,把生命最后的霞光,化为家乡大亮山上永恒的春天。

1988年3月,杨善洲退休了。一头牛,卸了架,该休息了。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他选择了另一种活法。这是一次还债,也是最后的报恩。

从不为家人办事、不为家乡办事的杨善洲,对家乡的人说:“退休后,我会给家乡办一两件事的!”

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按规定到昆明安家休养的厚意,说服了家人希望他回家团聚的愿望,留下一句滚烫的话:“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说过的话就要兑现,我要回大亮山种树去!”

也有人问过杨善洲,作为一个儿子、丈夫、父亲,你对家人有愧疚吗?他点点头,低声地说出两句话:“自古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啊!”那一刻,他眼里有泪。

这个秉性忠厚质朴的山里人,何曾没有一腔儿女之情?!

杨善洲这一辈子,是带着他的家人和他一起担当起一种胸怀,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他心疼家人,但是,看着更多的还在艰难中的群众,他别无选择。

一辈子天高地阔的豪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树苗儿一片片扩展,一年年长高,长成了林子,汇成了5.6万亩的林海,林海招来了云,蓄住了水,昔日干涸的大亮山在水的滋养下“活”起来了。

多少年,喝水靠马驮人挑,婚丧嫁娶送礼要送两担水的山里人,第一次在家门口喝上了甘甜的水。有了水,农民种起了蔬菜、蘑菇、茶叶……拉到集市上换回了钱。

多少年,山里人出门没有路,如今,林场的一条大路串通了村村寨寨,山里跑起了大大小小的运输车。

多少年,山里人没有电,如今,林场的电拉到了七岭八坡,夜晚的大亮山如同掉下一片星星。

多少年,荒芜的大亮山吓跑了所有山里的野生动物,如今,这里又出现了野猪、野鸡、狗熊,还有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灰叶猴。

大亮山成了聚宝盆。

杨善洲笑了。这时他才感觉自己老了。老了,就要做老了的。

王能珍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优秀21篇)篇十八

“达康书记”在同事眼里是霸王,“廖书记”在同事眼里是亲人。用李达康曾经的同事易学习的话来说,就是“他当县长时县长是一把手,他当县委书记时书记是一把手”。其行事霸道的作风在圈中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也因此和很多同事都搞不好关系。而我们的“廖书记”则不然,对其他干部像亲人般春风拂面。在同事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挺身而出,大事小事一力承当,及时为同事排忧解难,受到同事的一致好评。

正因为“廖书记”时刻心系群众、真心实意为百姓谋福祉;担当尽责,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用生命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要求,才能实力“抢镜”,成为继“达康书记”之后的又一偶像,为当前的党员干部树立新的“标杆”,为现实生活汇聚强大正能量。

王能珍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优秀21篇)篇十九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拉开序幕大埔县银江镇副镇长林开樊同志明知普查苦、普查难还是肩负起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组长这个重担他发扬攻坚不畏难的精神欣然接受任务,负责全镇经普工作的组织实施。他深深感到摸清家底责任重大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这项工作中。

镇经普办成立之初,林开樊同志深感重任在肩,第一次经济普查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谁先行一步谁就会占有一定优势。于是他在没有接到上级安排任务前,从网上下载了大量普查材料进行反复学习,并且把他认为必须掌握的业务要点分发给其他同志学习。在他的带动下,镇经普办形成了学普查、钻普查、议普查的良好氛围,为开展经济普查奠定了坚实的业务基础。

对普查中统计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他首先自已积极参加县普办的培训会,认真学习业务知识,然后分批、分阶段多次组织开展全镇业务培训会,他还不定期召开业务知识答疑会,解决大家普查中的业务问题。特别是对工作中的难题,不上推、不下压,自己想办法,带领大家排除困难,高标准解决好。

二、认真负责,作风扎实。

他对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率先垂范。他几乎每天早来晚走,为的就是安排好当天和下一天的工作。每天的经普工作使他精疲力竭,但他仍坚持在经普第一线指挥,无论填表、录入、审核、改错,还是查找遗漏单位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他的敬业精神为其他同志所折服,也深深影响和带动了经普工作的其他人员。比如在银江镇明德普查小区,经普查员反复宣传,该小区内的其它个体经营户和单位都按时上交了报表。唯有一家餐厅对经济普查工作一直不买帐、不配合,甚至对普查人员有过分言语。尽管这样,我们的普查员还是胸怀大局,向他们宣传普查政策及相关政策,也表态让餐厅老板相信我们的`一言一行,对报表的各项内容保证进行保密,耐心宣讲了普查员的权力和义务。但是该餐厅老板还是不予填表,对普查员非常冷淡。在这种情况下,林开樊同志多次给餐厅老板打电话,最后找到餐厅老板,亲自把普查报表放在了餐厅,但该餐厅至今也没有完成填表任务。在这之前,不管是送达通知,还是签承诺书,林开樊同志找餐厅老板不下30次,用电话联系近10次,始终没有和他们发生纠纷。但是,在对待该餐厅的经济普查工作上,林开樊同志坚持了原则,坚持了党性,尽到了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

三、精心组织,协调各方。

经济普查是一项涉及全社会、覆盖各方面的工作。林开樊同志深知,仅靠自己一个人强不算强,只有大家强才是真正强。于是,他加强组织协调,坚持以身作则,充分调动全镇普查人员的积极性。在经普的不同阶段,抽调企业办,经管站的干部充实镇经普办。针对经普清查摸底阶段时间紧、任务重、普查单位数量多、涉及面广的实际,根据工作进度,他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安排工作,每一项工作都实行专人负责制。一项项工作丝丝相扣,紧密联结,这种合理分工,保证了普查工作高效运转。

林开樊同志就是这样一位在普查工作中,既做指导员又当战斗员,带领全镇普查员圆满完成了普查任务。

王能珍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优秀21篇)篇二十

巨晓林,个头不高,粗糙黝黑的脸庞,浓浓的陕西口音,使人感到他从里到外透着一种朴实、真诚、坚毅的品格。

就是这样一位普通农民工坚守“农民工也要学技术”的信念,25年如一日,刻苦学习、勤奋工作,革新施工方法仅记录在案的就有84项,创造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并撰写了国内首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技术教科书,成为掌握世界一流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技能的高级技师,实现了从一名农民工到知识型新型工人的跨越。

师傅的鼓励就是他前进的动力。

1987年,随着北同浦、大秦铁路工程的紧张施工,一群铁路电气化人在铁道沿线扎下了根。24岁的巨晓林,被招收到北同浦铁路线上一个不起眼的工地上当上了合同制农民工。

工作之初,面对铁路电气化接触网各种型号的零配件,高中文化的他心中一片茫然。师傅鼓励他说:“当工人就要学好技术。只要下苦功,没有成不了的事儿!”巨晓林牢记了这句话。三年时间里,他白天撵着师傅学,晚上捧着书本学。

巨晓林无论走到哪儿身上总带着三件东西:图纸、书、笔记本。平时,他的床头总放着三个工具:字典、尺和绘图笔。

随着专业知识的积累,巨晓林产生了改进施工方法的想法。为了充分利用宝贵的线路封闭时间加快接触网软横跨的展放速度,并确保线路行车安全,他尝试着在对每组软横跨展放后的相应段位处挂上几个“s”形钩,以解决对下部固定绳在现场临时悬挂的固定,结果一举成功,既加快了悬挂速度,又保证了线路行车安全。这一方法一直被沿用至今。

看着自己琢磨出来的新方法在施工中发挥出实实在在的效果,巨晓林品尝到了发明创新的甜头,他学习钻研的劲头更足了。

承力索落锚处角钢受力后时常出现下滑、锚柱倾斜现象,这是接触网施工中最令人头疼的事。经历了一次意外后,巨晓林萌发了一个发明革新的想法。两个月后,巨晓林新的施工方法设计出来了。现场一试,凭着两根铁管、一个滑轮组、几副钢丝绳套子和一组手扳葫芦的力学配合使用,仅用两个小时,一组承锚角钢、导线坠砣和拉线锚柱就全部调整垂直过来。从此以后,研发革新施工方法,满足施工作业需要,当一个创新知识型工人,成了巨晓林孜孜追求的目标。

铁路电气化发展为他提供了舞台。

随着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的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这为巨晓林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无论在施工中遇到什么困难,巨晓林都想方设法予以解决。时间长了,经验也就越积越多,仅施工中各种系绳扣的方法,他就掌握了20多种。

在首次引进德国技术修建的哈大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中,他大胆革新软横跨安装工艺,解决了下部固定绳临时固定的难题,一小时安装四组软横跨,提高工效两倍以上,就连德国技术督导都竖起大拇指,对着巨晓林说:“ok,中国工人了不起!”

在迁曹铁路菱角山站接触网施工中,他研究出了利用等腰三角形原理测量定位的“正线任意取点平移法”,用他研制的办法,在迁曹线还没铺钢轨的情况下,就可以展开接触网下部施工,提前挖坑立杆109根,抢回工期19天,有力地推进了施工进度。

经过20余年技术技能的探索积累,他记了70多本26万余字的笔记,熟练掌握了工程测量、机械制图、接触网软横跨计算预配与安装、接触网导线架设与调整等全套技术,具备指导本工种高级工技能操作的能力,成为出类拔萃的能工巧匠。

巨晓林开始向职业生涯又一个高峰冲击他萌生了编写一部工具书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钟爱的铁路电气化事业和身边工友的想法。公司奖给他一台电脑为他专门配备了科研助手、技术资料书柜拨付技术革新专项经费。历时3年他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全方位总结整理了自己的施工操作经验、工艺诀窍终于写出10万字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书稿。公司组织有关专家对巨晓林的书稿进行了科学论证和精心修改并付梓成书成为国内第一本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工实用技能培训教材。

把个人的理想融入电气化铁路事业。

巨晓林说:“我最大的梦想是修建更多的电气化铁路,让人们出行更舒适便捷。”把个人的理想抱负融入祖国的电气化铁路事业,这正是巨晓林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不竭动力。

巨晓林早就盼着这一天了!春天,他赴北京工业大学参加了“高铁技术骨干培训班”。通过50多天的强化学习培训,他掌握了高速接触网施工的技术质量标准和作业指导书的精细化操作指南。

巨晓林和他的工友们在京沪高铁牵引供电系统施工中经历了世界一流精细化技术技能的升级,以及脱胎换骨般高铁质量责任意识的提升。他被聘任为职工业校的“工人导师”,并继续在工程实践中开展技术创新,研究革新了h型钢柱脚扣防脱落方法,探索发展了高速铁路接触网导线精调一次到位的工艺工法。

3月1日,巨晓林发布的“提高京沪高铁数据测量一次合格率”革新成果,获得全国工程建设qc成果发布会一等奖。在巨晓林和他万余名工友手中,无愧于世界一流称号的京沪高铁牵引供电系统工程顺利建成并投入运营,在世界高速电气化铁路发展史上筑起了一座新的丰碑。

巨晓林怀揣着农民工也能有作为的理想和追求,完成了由普通农民工到知识型新型工人的转变。一个农民工的成长,一个农民工能赢得社会的尊严,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离不开企业所拥有的良好文化环境和适宜各类人才成长的雨露阳光,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巨晓林的事迹,印证了一个道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肯努力,人人都可以成才”。

多年来,巨晓林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术诀窍和技能经验传授给工友和徒弟,被一批批后来走上技术、管理岗位的大学生敬为“技术导师”。他带出的近百名徒弟遍布在20多个工程项目部,有21人成了工长、7人成了工程队长、6人成了“能工巧匠”、5人走上了项目总工或项目经理领导岗位,成为他心中的骄傲。

王能珍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优秀21篇)篇二十一

当前,我们党正在带领人民决胜全面小康,致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努力奋斗。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学习弘扬廖俊波同志等先进典型事迹,满腔热情地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担当尽责、苦干实干、无私奉献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一流业绩。

廖俊波同志生前曾担任福建省政和县县委书记,2015年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2017年3月18日晚,廖俊波同志在赶往武夷新区主持召开会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年仅48岁。廖俊波同志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始终牢记党的嘱托,对事业无比热爱,对工作孜孜以求,对群众充满感情。他干工作有股子拼命精神,几十年如一日,舍小家、为大家,家人想和他吃顿年夜饭都不容易。任政和县县委书记期间,面对政和县贫困落后的状况,他立下誓言、迎难而上,以“背石头上山”的劲头带领干部群众开拓进取、苦干实干,该县连续3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累计减贫3万多人。他严以自律、廉以自守,从不以公权谋取私利,对家人要求严格,在干部群众中形象好、口碑好。

廖俊波同志是新时期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是用生命践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的好干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学习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质,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学习他心系群众、为民造福的公仆情怀,把群众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真心实意为百姓谋福祉;学习他担当尽责、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学习他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坚守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廖俊波同志等先进典型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学习宣传,引导党员、干部对标先进,见贤思齐,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敢担当、敢负责、敢作为,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当先锋、作表率。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志愿者公益项目策划书(实用17篇)

    项目策划应该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确保所有成员能够明确任务和责任。在这里分享一些项目策划的新思路和方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有一种世界,没有喧闹,只

    六年级状物蜡烛(优秀20篇)

    优秀作文是一篇能够引人入胜,内容充实,结构完整的文章。这些优秀的作文范文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每一篇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夜深了,我正在做作业。突然,灯

    音乐老师空白简历表格(热门18篇)

    完善的个人简历可以突出个人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个人简历模板,希望能够给大家在编写个人简历时提供一些帮助

    学校毕业典礼主持稿学校毕业典礼主标题(通用20篇)

    毕业典礼是给学生们一个难忘的回忆,让他们永远记得自己曾经走过的学校时光。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毕业典礼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县妇联三八妇女节活动方案策划(精选20篇)

    在制定策划方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方案的全面性和可行性。这些策划方案范文所涉及的项目或活动能够涵盖各个领域和行业。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

    暑假我做主(专业15篇)

    作文是一种语言艺术,需要通过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形象进行文字描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这些范文涵盖了各个领域的优秀作品,包括散文、

    小学生理想国读后感(通用20篇)

    读后感是小学生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对书中内容进行思考和总结的一种表达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读后感的经典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读完《理想国》一

    托班教案拔萝卜(模板15篇)

    教案模板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内容,能够帮助教师系统地设计教学过程。请大家参考下面的教案模板,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和

    超市员工实习总结(通用17篇)

    实习总结是实习期间对自己的工作表现和学习经验进行总结的一份重要文件,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习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

    神奇教室三年级想象(精选15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具有创新思维和独特观点的文学创作,它能够展现作者的个性和思考深度。这些优秀作文范文通过真实的情感和独特的写作风格,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