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员干警先进事迹材料大全(18篇)

时间:2023-12-01 作者:JQ文豪

通过事迹材料,我们可以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误教训,提高自身的认知和能力。事迹材料是一种记录个人或团体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所做事情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事迹材料了吧。如何撰写一篇完美的事迹材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细心构思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关于事迹材料的范例,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撰写事迹材料的要点。

全国党员干警先进事迹材料大全(18篇)篇一

女儿兰欣怡也是一肚子委屈。小时候,父亲每周带她去学电子琴,一路上有说有笑,那是多么幸福的时光。而最近几年,同在一个屋檐下,却常常连面也见不上。但她忘不了20xx年高考前,父亲只要有时间,就亲自下厨为她炖鸡汤,送到在绵阳读书的她面前时,常常是深夜了。有天晚上,父亲送来半只鸡,女儿为难地说:“爸爸,我吃不完。”他抚摸着女儿的头:“欣儿,多吃点啊,马上高考了。”女儿的姨妈在一旁打趣:“平时没空关心孩子,今天一口气就要给她全补上?”他不说话,默默地转身走出去。兰欣怡说,那一刻父亲清瘦的背影,叫她心疼。

他仿佛是个感情极其坚韧的人,但终究是凡俗的肉身,谁能没有儿女情长?谁又不愿与家人相守歆享天伦之乐呢?他从未向家里人袒露自己心里的歉疚,但偶然的一次,陈邦清却看见了他的眼泪。

20xx年,兰甲正因高血压引发癫痫被紧急送到医院救治,当天兰辉正在检查矿井安全,晚上11点多了才满腿是泥地赶到医院。父亲已经昏迷不醒,他轻手轻脚在病床前坐下,在父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声:“老汉儿,对不起。”眼泪流了下来,悄无声息。

直到兰辉去世以后,许多老百姓自发去兰甲正家里看望他,老人才知道,原来兰辉帮助了这么多人,还资助了6个学生。“他走了我才晓得,我真不该埋怨他啊。”

处理完后事,回南京上学前,女儿给兰辉发了最后一条短信:“爸爸,您要在天上看着我,看到女儿像你希望的那样,快乐地生活……无论我在哪里,我都会热爱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做一个负责任、敢担当,无愧于家乡的北川人。”

厚德为人,清廉为官。

“三年前的今夜入住新县城,整理旧物,从老城带出的是小偷不要的书籍和相片,这也是我最珍视的……我相信,在当时要书不要命的情况下,这些书会影响我一辈子。”

——兰辉微博。

我们去探望兰甲正,82岁的老人穿着已经破了洞的老汗衫,指着墙上的照片说:“兰辉的照片是他走之后挂上的,中间这个是他妈妈,右边这个是他大嫂。现在他们终于在一起了。”

兰甲正清晰地记得兰辉小时候的模样,“他是四个孩子里最聪明勤奋的,从小就爱看书,也喜欢跳舞唱歌,山里的羌歌羌舞他都会。那时候我们老两口都在茶厂上班,他放学回来,就在外面的石头板凳上做作业。大人下班回来,就帮着捡柴、做饭。”

兰辉走了以后,来看望兰甲正的百姓都告诉他,兰辉是个好人,到山里去检查工作,生怕给他们添麻烦,不吃饭不说,有时还帮着干活。

父亲说兰辉是穷人家的孩子,没有忘本。然而,一个人的为人之道,一个干部的为官之道,哪里是出身贫富这么简单?刘勇更愿意相信,兰辉为人为官的种种品格,源自他的文化积淀和选择。

刘勇还记得,1985年他和兰辉一起考上川北教育学院中文系。那一年招收的40名绵阳学生里,兰辉的考试成绩是第一名。“我和兰辉是室友,他睡上铺,我睡下铺,我们喜欢一起读书、一起散步。”

西南的春季,沾衣欲湿杏花雨。兰辉、刘勇和几个同学一起,漫步在遂宁昭化古城的古刹里。雨滴落在兰辉卷曲的头发上,袅然生出些诗意。他们聊萨特、聊米兰·昆德拉……兰辉说他喜欢杜甫的诗,欣赏孟子的思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从川北教育学院毕业,兰辉被分配到北川擂鼓中学。他所任班主任的班级有50多个学生,孩子们的家都住得离学校很远,最远的有四五十公里。但就是这样,他仍然把每个孩子都家访到了。有一次去特别远的楠竹家访,周日晚上,学生、老师们都回学校了,他才带着家访的学生,拄着竹棒狼狈地走回来,全身敷满了泥巴。从那时起,他就一直在资助贫困生,虽然他自己也一贫如洗。

他也曾有过离开北川、调往绵阳的机会。刘勇劝他,到绵阳来吧,机会更多,空间更大。但他犹豫再三还是拒绝了。

他是个抛却了小格局的人。1993年,他在给同事王玉梁的信中写道:“对利益的得与失,希望能保持一种‘静’的心境。不以得而狂喜,不以失而忧悲。埋头做工作,按团县委、乡党政的要求去做。黄金无论埋多久,终究是黄金。”

他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他一生不抽烟、不喝酒,在通口镇当镇长时却为一位老大爷递过来的叶子烟破了戒。他知道,那不只是一杆烟,那里面是沉甸甸的情感。

他是个满腔热血的人。1996年,他在长途客车上与歹徒搏斗,被打得昏倒在地。妻子心疼地嗔怪,他却执拗地说:“这种事我得管,下次遇到还管!”

……。

正是这点点滴滴,雕刻出了北川老百姓口中的“兰县长”。

化作一朵浪花,融入家乡的堰塞湖。

“这里就是港湾,夕阳挽起潮起潮落的浪花,听风再奏思念曲,随湔江水流曲山城。”

——兰辉微博。

时间回到20xx年5月23日下午。

5点18分,兰辉被送到北川县人民医院,已没有了生命的迹象。

5点20分,医院宣布兰辉临床死亡。

天气预报里那场暴雨终于下了起来,仿佛整个北川都在哭泣。

人们常常假设,如果在人生的某个当口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人生的结局或许会是另一番景致。

妻子说:“如果那天早上我拦住他,让他在家好好休息,就不会这样。”

女儿说:“爸爸4月份在厦门出差时,说想顺道来看我,我担心他身体,让他赶紧回家做手术。如果他来了,就不会这样。”

刘勇说:“那时候我们都劝他来绵阳工作的,如果他来了,就不会这样。”

……。

可是,人生从来都没有如果,只有那么多承诺还没来得及兑现。

妻子说:“你答应过晚上陪我跳坝坝舞,还没跳你怎么就走了?”

父亲说:“你答应过带我去看唐家山堰塞湖,还没去你怎么就走了?”

女儿说:“你答应过忙完工作带妈妈和我去旅行,还没去你怎么就走了?”

……。

他唯一不曾食言的,就是北川的老百姓。

送别兰辉那天,自发来与他告别的群众挤满了两条街。

人群中,有人想起,在他去世前两天的深夜,就像感知到了某种遥远的召唤,他在常常流连的百度北川吧重新整理了自己曾经写给母亲的所有诗歌,其中一首,他一次又一次地转发:

《清明记忆》。

回曲山城。

今天是团聚的日子。

回小城的路上。

呼唤又响起在耳边。

那是母亲催在昏黄街灯下捉迷藏的我们回家。

……。

亲人们呐我不止今天才看望你们。

我时时都在探望。

在半山腰杏花梨花深处的那块巨石上。

在所有北川人都称着望乡台的巨石上。

今天是清明的时节。

今天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

3

页,当前第。

3

1

2

3

全国党员干警先进事迹材料大全(18篇)篇二

中国共产党员人数逐渐增多,其中不乏有很多优秀共产党员,他们的事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本文为大家介绍优秀共产党员先进。

事迹材料。

为祖国争气为民族加油——追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孙波。

20xx年12月8日13时40分,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中哈原油管道扩建和运行相关事宜政府间协议签署。

仿佛是为等待这一刻的到来,22分钟后,北京,在昏迷18天后,为此呕心沥血、国内外多方奔走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中亚地区协调组组长孙波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这一天,北京气温零下9摄氏度,是20xx年来同期最寒冷的一天。但来自中亚的天然气,点燃着一簇簇蓝色火苗,在全国23个省区市5亿人中传递着温暖。

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追授孙波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孙波,男,汉族,辽宁大连人,1960年2月生。1983年7月华东石油学院采油工程专业毕业分配到辽河石油勘探局工作,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中石油驻中亚地区企业协调组组长,中石油中亚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中石油哈萨克斯坦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20xx年11月21日凌晨,孙波突发脑溢血昏迷,12月8日医治无效逝世,年仅52岁。

从1996年出征硝烟未尽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直至生命尽头,20xx年征程,孙波先后转战伊拉克、委内瑞拉、苏丹、中亚,将生命刻度中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的海外油气事业。

中石油海外创业初期,孙波毅然领命,担任伊拉克绿洲石油公司副经理,为20xx年后中石油中东突进,挺进战后伊拉克市场奠定基础。

1997年,孙波调任中油国际(委内瑞拉)公司副总裁兼陆湖项目总经理。他凭借在辽河油田十几年的开发技术积累,使被外国人视为“鸡肋”的边际油田原油产量飙升10倍,令世界同行刮目相看。

20xx年,他调任苏丹,掌管中油国际(尼罗)公司。在西方石油公司多年无所斩获陆续撤离后,他率领海外将士攻克了黑格里油田“暴性水淹”难题,使黑格里油田快速上产,高峰期年产量超过1500万吨,占当时中石油海外产量的60%。

如今,这一项目已成为中非合作典范。20xx年,苏丹总统巴希尔向孙波颁发功勋奖章,表彰他和大尼罗公司为苏丹石油工业和经济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

20xx年,孙波从甲方转换为乙方,负责中石油工程建设业务。以国际化思维方式,积极开拓国际高端市场,工程建设公司海外收入从2亿多美元提高到5亿多美元,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总承包商打下坚实基础。

20xx年,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启动,孙波临危受命,28个月组织建成我国首条引进海外天然气资源的战略通道。

20xx年,中石油提出建设中亚油气合作示范区的战略部署,重担再次落在孙波身上。目前该合作区产量已占中石油海外油气作业产量近三分之一。

作为我国石油事业最早期的开拓者,中石油海外征程中,哪里最关键、哪里最需要、哪里最艰难,孙波就出现在哪里。

“中石油倾心培育的五大海外油气合作区,孙波曾担任其中四个的项目负责人,经历过从投资业务到工程技术服务业务的角色转换。在中石油众多海外将士中,有如此丰富职业经历者,凤毛麟角。他的离去,是我国石油事业的巨大损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周吉平说。

20xx年,中石油海外油气权益产量突破5000万吨,相当于大庆油田高峰期产量。20xx年,海外作业产量再次突破1亿吨,权益产量达5242万吨,这其中饱含着孙波的心血、汗水乃至生命。

智慧加拼命,28个月创造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奇迹。

中亚的戈壁大漠,铭刻着孙波的壮志豪情。

“很少有人能将工作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直接挂上钩,中亚管道建设就提供了一个弥足珍贵的机会。”孙波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20xx年7月,中国和土库曼斯坦能源合作启动。两国领导人承诺,中亚天然气管道必须在20xx年底建成。

国家承诺的背后,是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的战略考量和对清洁天然气资源的迫切需求。这条管道影响全球能源布局,涉及多国利益关切,能否如期建成,世人瞩目。

工期只有28个月,而国际同类型管道建设最快用时6年。

建设不难,难在各国利益诉求如何寻求一致,各国审批程序、法律商务条款如何协调。中亚天然气管道是中国建设的第一条跨国输气管道,毫无经验可循。

20xx年底建成,只有创造奇迹!

孙波毅然领命。他代表全体建设者表示,中亚管道项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头拱地也要完成任务!”

“当时中石油党组只给他一句话,就是必须在20xx年年底建成,此外就是一切开绿灯的支持。他做的,是把一切设想和外部条件转化成可行。”中亚管道公司总会计师张少峰说。

时间,成为最稀缺的资源。按期完成,必须“智慧加拼命”。

按照一般程序,所有商业谈判和法律框架协调完成后,管道建设才能启动,这意味着首批管材最快要20xx年2月才能到场,按期通气根本不可能。怎么办?孙波带领管道建设者,提前详勘、提前初设、提前动迁设备、提前采购72万吨钢材……赢得宝贵时间。

2

页,当前第。

1

1

2

全国党员干警先进事迹材料大全(18篇)篇三

中国共产党员人数逐渐增多,其中不乏有很多优秀共产党员,他们的事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本文为大家介绍优秀共产党员先进。

事迹材料。

新时代复合型产业工人。

——记辽宁省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齿轮压缩机车间副主任徐强。

热爱学习,刻苦钻研,是青年工人岗位成才的杰出典范。

徐强自1993年8月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把齿轮加工岗位确定为自己人生和事业的起点,设定了做一名优秀的复合型技术工人的目标,时时处处创先争优,表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影响力。他几乎把所有时间、精力都用在自学外语和专业知识、细心研读齿轮加工工艺文件、研究加工工艺流程上,不仅熟练掌握了操纵数控机床的关键知识和技能,而且能直接用英语同外国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几年前,公司从德国购买了一台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数控立式成形磨齿机,他作为操作者被派往德国验收、培训。通过认真学习、仔细钻研、反复练习,培训不到10天就掌握了机床的关键性能和操作方法,而以往德国培训一名磨齿机操作者通常需要3至6个月,令外国专家甚为惊叹。同时,他还凭借自己掌握的设备及相关知识,多次对德国专家的错误提出异议和纠正方法,赢得了德国专家的敬重,为公司节约了十几万元费用。回国后,他不仅将这台进口设备的全部功能挖掘了出来,而且纠正了。

说明书。

中的个别错误,并总结出比说明书还要详细的加工操作方法。回访的德国专家钦佩地说:“能够开发出磨齿机全部功能的操作者不多,但徐(强)做到了,徐(强)的技术令人惊讶!”此后,每次其他企业到德国订购这种设备,德国专家都要把客户领到沈鼓来,请他演示操作过程。外国企业甚至想以月薪3万元聘用他,专门为他们销售的产品作技术指导,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因为他离不开热爱的工作岗位。

勇于创新,善于攻坚,是国内齿轮加工技术的优秀专家。

作为一名新时代复合型产业工人,他深信“技能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坚持苦练本领,逐步成为本岗位的技术专家,充分运用自身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日常积累的操作经验为企业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齿轮加工难题。有一次,客户要求生产一个大型齿轮,设计精度为5级,难度相当大。他深知只要稍有疏忽就会使齿轮报废,不但造成2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给企业信誉造成重创。他大胆闯关,迎难而上,凭着多年练就的技术本领和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优质高效地完成了这台高难度产品的生产。检验结果证明,他加工的齿轮居然达到4级精度,创下国内大型齿轮加工精度的全国之最。同行们惊叹地将这一纪录称为“徐强精度”,他也因此成为国内齿轮加工技术的权威代言,仅此一项成果每年为企业创造价值4000多万元。“艺高人胆大”,这句话在徐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凭着高超的加工技术,他一次次演绎让报废产品起死回生的奇迹。一次,正在磨削一个重点产品的人字齿大齿轮左旋齿时,电网突然发生“晃电”现象,造成机床报警停台,砂轮“挖刀”,将齿轮工作面局部严重磨伤,职能部门认定该齿轮只能报废处理。他非常不甘心,决定“死马当活马医”,连夜进行试磨修复。经过连续30小时20多个磨削循环的加工,终于演绎奇迹,把这部大齿轮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为企业避免了15.6万元经济损失。多年来,他加工的齿轮从未出现过质量差错,加工废品率为零,大家都称他为“齿轮王”。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战斗在生产一线的党员模范。

他高度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争创一流,如同一面鲜红的党旗,飘扬在企业生产一线,引领带动着身边的同志团结拼搏、勇往直前。h408压缩机是沈鼓承制的一台国家级重点产品,其变速箱大齿轮单件重达6.5吨,磨齿加工极其困难。面对挑战,他坚持自己啃下这块硬骨头,加班加点、精益求精地赶制产品,有一次竟然困得站在机床上睡着了。经过7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独自完成了这个高难度的齿轮加工任务。他不仅全身心投入生产大干的热潮,还充分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影响和带动团队共同进步,实现了“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效应。自20xx年担任齿轮加工组组长后,他认真履行组长职责,关心爱护组员,团结组员并肩战斗、打成一片;积极运用企业文化影响和规范组员言行,不断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执行力;从协作意识、相互尊重、社会公德等细节入手,全面构建团结和谐文明的团队氛围。几年来,“徐强班组”在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组等大量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研制中屡立战功,成了省市级知名品牌。

尽职尽责,建言献策,是人大代表的学习榜样。

精湛的技能、突出的业绩、可贵的精神,使徐强在广大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威信,也得到了上级部门、领导的赞誉和好评。20xx年,他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并连续四年当选大会主席团成员。作为来自基层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他认真履行职责,广泛联系群众,在促进装备制造发展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建言献策,提出的《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力量的建议》、《关于加快推进重大装备国产化进程的建议》等多项方案,均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与答复。

全国党员干警先进事迹材料大全(18篇)篇四

大才乡前沟村属绝对贫困村,推选出群众信任、能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党支部书记,是全村群众关注的大事。在201x年村“两委”换届工作中,马宝祥高票当选党支部书记。“既然前沟村的党员群众相信我,让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我就要把群众的事情办好,把村里的事情办好,决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这是马宝祥当选为大才乡前沟村党支部书记时的郑重承诺。

当选村干部后,马宝祥开始把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改变村貌、发展经济、增加老百姓收入上来。他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带领村“两委”班子,认真学习新时期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征订了《农民文摘》、《中国农村工作通讯》等刊物,加强农业科技知识的学习,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上任后的马宝祥,自垫8000元资金,对前沟村“两委”办公室进行扩建改造,重新修建了围墙,改善了村“两委”办公条件。他坚持从制度入手,规范村“两委”运行,建立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每周一、三、五留守一名村干部,方便群众办事。为尽快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他积极从有关部门争取面粉40吨,解决了缺粮户的生活困难。当他看到村上还有很多农户依旧居住在20世纪80年代的土坯房屋中时,他又及时向乡党委、政府反映,积极主动向民政部门争取到危房改造项目50户,使困难村民的居住条件得以极大改善。

全国党员干警先进事迹材料大全(18篇)篇五

201x年4月14日,从格尔木赶往西宁途中的马宝祥从收音机中听到玉树发生7?1级地震的消息后,第一反应就是要到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在征得青海省红十字会同意后,他立即召集儿子、女婿、弟弟、妹夫等7位亲友组成了一支应急救援队,带着矿泉水、方便面等价值5000多元的救灾物资,于14日晚上8时许从西宁出发,连夜驱车赶路驰援震区,于15日早晨8点多赶到灾区,顾不上休息和吃饭,他便及时与灾区红十字会取得联系,申请到了搭建帐篷的任务,立即组织救援队投入到紧张的搭建工作当中。随后,他带领亲朋好友争分夺秒,紧张施工,目的就是争取早点让灾民住进帐篷。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终于在16日凌晨1点完成了24顶帐篷的搭建任务。满身疲惫的他们用方便面、矿泉水充饥后便和衣而睡,准备投入第二天紧张的救援任务。16日早上6点左右,强烈的余震将他们从睡梦中惊醒,他们按照灾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当地红十字会的统一安排,再次投入到了分发运送救灾物资、清理废墟寻找失踪人员等工作中。16日至17日,装卸运送救灾帐篷500顶、棉被1000床、大衣1000件,并将这些急需物资及时发放到了群众手中。白天他们认真负责地做好分发运送救灾物资、清理废墟找失踪人员等工作,晚上又顾不上休整,连夜为附近临时居住的老人和孩子们送去棉被、送衣物200多件。为方便救灾工作,他将自己的两台运输车辆无偿提供给灾区红十字会作为工作用车,他本人担任“临时司机”驾车奔波于各救灾点。他说:“我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出一点力,尽可能多为灾区群众做点事。”

全国党员干警先进事迹材料大全(18篇)篇六

15岁那年,马宝祥和许多农村孩子一样走上了搞副业的道路。1993年他购买了一辆货车开始跑运输,常年奔波在青藏、川藏公路上。经过几年的打拼,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运输车辆也从当初的一辆增加到三辆,收入逐年增加,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1998年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遍了神州大地,青海迎来了新发展机遇,也给马宝祥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这年他又开始了自己艰苦的路桥建设生涯,在施工过程中他严把质量、重视安全,良好的信誉使他得到了更多的工程。“质量重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这样的施工理念多次受到有关单位的赞扬。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马宝祥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吃水不忘挖井人,富了不忘众乡亲。他努力打拼奋斗,决心要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智慧,换取收获,回报社会。1996年以来,他在汽车运输、路桥施工中为乡亲们提供2000多个就业机会,增加了乡亲们的经济收入,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马宝祥深深懂得,要想摆脱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加强教育事业,让孩子们上得起学。201x年,他为大才乡小学捐款6000元,201x年捐款6600元,201x年捐款8000元,201x年捐款1.24万元。201x年11月,他捐款1.3万元,成立了“宝祥”奖学基金。201x年7月,马宝祥拿出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奖励的1.2万元奖金,为大才乡中心学校购买3000元的教学设备,其余9000元全部捐赠给了“宝祥”奖学基金。在他的影响下,前沟村好几个个体老板也加入了捐资助学的行列。他坚信“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世界必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他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先后获得湟中县人民政府尊师重教先进个人、捐资助学先进人士、大才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全国党员干警先进事迹材料大全(18篇)篇七

张桂梅是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她将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终身使命,踏实地、无私地践行着。在收看完张桂梅的先进事迹后,我们被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深深感动。

她用柔弱的身躯支撑起400多个贫困家庭的希望,用微薄的工资资助着学校里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多年来捐赠资金达70余万元。张老师这种为了孩子而忘我牺牲的职业操守让人肃然起敬,她的精神将激励我在今后更加努力工作!

张桂梅同志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贫困山区女孩的期许,用自己的赤诚之心、乐观向上的作风,一门心思扑在教育事业上,用真爱点亮了贫困女孩的希望之光,无私奉献的张老师、张校长、张妈妈,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像张桂梅这样的先进典型,就生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使命担当,我们将用心学习,努力践行,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张桂梅事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使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她的事迹感人至深,令人肃然起敬。甚至有同志在看了张桂梅事迹后,眼含泪花,情不自禁哽咽起来。大家一致认为,在当前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如火如荼中,一定坚持把张桂梅同志事迹带入工作中去,促进各项工作开展,把张桂梅同志作为一面镜子,认真开展问题查找、认真检视,一条一条拟定出问题清单,落实整改措施,认真对照边学边改,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为大关同全国全面建成小康尽责尽力。

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用自己的一片真情点燃了无数贫困家庭的希望,用自己的赤诚爱心托起了无数孤儿和困难学子的人生梦想,用自己真情挚爱,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大爱无私、大爱无声;以勇者无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续写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和信仰。

全国党员干警先进事迹材料大全(18篇)篇八

中国共产党员人数逐渐增多,其中不乏有很多优秀共产党员,他们的事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本文为大家介绍优秀共产党员先进。

事迹材料。

无私助学、倾情奉献的乡村教师。

——记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六元小学离休教师蒋国珍。

蒋国珍参过军、打过仗,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机关工作过,后又到学校任教。1957年,由于历史原因,他被错划为右派,直到1979年才得以平反。重新回到教学岗位后,他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的工作中。然而,仅靠自己的满腔热情,蒋国珍觉得仍难以完全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感情。他决心寻找一种新的途径,向学生播撒更多的关爱。1983年,蒋国珍因病提前离休。离休回家后的第二天,他就来到离家不远的罗坊镇下山桥中学(20xx年并入罗坊中学),与校方联系,最初是对初二年级每学期期终考试成绩前50名者,分等级每人分别给予5元、10元、20元的奖励。对一些家境贫困、面临辍学的学生,他开始十几元、几十元地代交学费,让他们继续上学。后来发展到奖励全校的前50名,最后又扩展到奖励全校各年级的前60名,奖励有现金、书籍,也有作业本以及生活用品等。这别具一格的奖励,令学生们感动不已。

1995年,65岁的蒋国珍向党组织递交了。

入党申请书。

1997年,蒋国珍在鲜红的党旗前宣誓后,激动万分他说:“入了党,我就是党的人了,今后我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的事业,在有生之年竭尽所能帮助别人”如今在新余市电信公司工作的一位同志,1988年当他考取省邮电学校时,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过度悲痛导致左眼失明,家里一贫如洗就在他迫于无奈,准备放弃求学时,蒋国珍主动给他写了一封信,让他在极度痛苦中见到了曙光“那天我去了蒋老师家,当时正是中午,他特意煮了面条给我吃,还从身上掏出30元钱,叫我先去买日常用品,打起精神,准备上学当我回到学校的时候,蒋老师的汇款单也同时‘追了过来”之后的4年,蒋国珍每个月都按时寄钱给这位同学1994年家住松岭村的一位学生,因没钱买饭票在教室发愁,蒋国珍打着赤脚,手拿一根扁担、两个蛇皮袋,一身汗水走到这位学生课桌边,拿出一张写有“李××交来大米21公斤”字样的收条放在桌上霎时间,这位学生热泪盈眶,哽咽无语这位学生的哥哥考上大专,家里无钱供读蒋国珍知道后,带着钱找上了门1994年、1995年两年,这位学生和妹妹相继考取大学,贫困的李家既喜又愁这时,蒋国珍又来到李家,当即送上1900元钱前后几年时间,蒋国珍共资助李家3兄妹近9000元罗坊镇大路村的一位村民,女儿20xx年考上大学却交不起学费,蒋国珍主动与他联系,承担起他女儿大学3年2万余元的学杂费翻开蒋国珍那本发黄的笔记本,我们可以看到一连串的学生名字和数据:皮××,3350元;廖××,4800元......30年的风雨岁月,蒋国珍捐助了无数困难学子,有心人粗略计算了一下,资助的资金已逾20万元,超过了他工资的总额,这其中还有他开荒种地的辛苦钱不仅是贫困学生,凡是有困难的人都是他的资助对象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蒋国珍时刻关注着抗震救灾的消息,并先后两次为地震灾区捐款20xx年5月23日,他又捐出3000元“特殊党费”,这是他5月份的全部工资加上平时的一点积攒捐款后,老人身上只留了几元钱。

江西是方志敏烈士的故乡,蒋国珍时常温读方志敏的《清贫》,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有人不理解他的行为,他却坦言:“把一分一毫节省下来,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感到幸福快乐。”蒋国珍在衣食住行上一年花费不超过400元,他觉得只要孩子们能上得起学,苦点累点没什么。每个到过蒋国珍家的人,都惊讶于眼前的现实:两间旧土房,一张老床,一床破旧棉被,一张旧书桌,一口锈锅,一排残缺的土陶罐;每个见过蒋国珍的人都不会忘记他的形象:穿一身旧粗布衣服,打着赤脚或穿一双解放鞋,年复一年忙碌在乡间小道上。罗坊镇的干部介绍,蒋国珍的收入在当地算是比较高的。每月2300余元离休工资,还四处开荒种植红薯、黄豆、花生、芝麻等农产品,20xx年仅芝麻就卖了700多元。他把这些辛勤劳动所得,全部用于资助学生。“我资助他人从来没指望回报。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是我的人生信条。”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蒋国珍凭着常人难以置信的节俭,几十年如一日关爱学子,情系教育,精神难能可贵,品格堪称高尚。蒋国珍的这些举动,似是“不近人情”。有些人说他是个“傻瓜”、“精神不正常”。对于这样的风言风语,蒋国珍往往付之一笑。在他曾经给一位被资助学生的回信中,人们可以清晰地探寻到他的心灵轨迹:“快乐与他人共享,快乐会加倍;替别人分担痛苦,痛苦会减半。唯有为他人吃苦才是甜。”是啊,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杨善洲同志说过:“如果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职业病就是’自找苦吃'。”把为他人吃苦当作甜,苦又何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蒋国珍心里是甜蜜的、幸福的、快乐的。

全国党员干警先进事迹材料大全(18篇)篇九

中国共产党员人数逐渐增多,其中不乏有很多优秀共产党员,他们的事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本文为大家介绍优秀共产党员先进。

事迹材料。

(20xx年6月)。

冯理达,女,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1920xx年11月出生,1947年参加工作,1973年3月入伍,1975年12月入党,专业技术2级。20xx年2月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她是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和新中国第一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的长女,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系,赴前苏联留学并获医学副博士学位。

生前曾任全国政协第八届和第七、九、十届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先后兼任全国中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顾问、全军中医学会副会长等职。

半个多世纪以来,她继承先辈遗志,不懈奋斗,历经磨难,矢志不渝,用爱党、爱国、爱军、爱民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一心追随党、一生热爱党、一贯忠于党、一切献给党的信仰之歌。

和其他中央、军委领导同志先后作出重要批示,高度赞扬她是优秀的党内专家学者,杰出的白衣战士,爱国知识分子的榜样,科教文卫战线共产党员的楷模,其事迹令人感动,精神值得弘扬。

一、始终践行“把一生献给党”的铮铮誓言。

冯理达向往光明、追求真理,受父母爱国主义思想影响,自幼怀有强烈的报国之志,在民族危亡之时,积极投身民族解放事业,逐步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她对党忠诚、理想信念坚定,新中国成立后,新旧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比,使她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1949年到1975年的20xx年里,她几乎每年都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

“文革”期间,她被污蔑为“双料特务”,受到冲击和排挤,但却从未动摇对党的执著信仰,年过半百,终了夙愿。有人问她这么大岁数入党图什么?她说:“我亲身经历了两种社会制度,所以我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走向光明,只要我活着,就要入党,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为了兑现这个誓言,她数十年如一日,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刻苦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先后撰写了10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和体会文章,还用毛笔恭录十四大以来历次党章全文。

党的xx大召开后,82岁高龄的她仍以饱满的政治热情,仔细研读胡的报告,8次通读新党章,在学习中不断加深对党的深厚感情。她视党为亲人,把组织当成家,无论多么繁忙,只要在外工作时间超过一周,都以书信形式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32年从未改变。她自觉践行党员先进性要求,模范履行党员义务,先后15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或优秀党支部书记,弥留之际还特别嘱咐儿子为自己代交1万元党费。

她把毕生精力和智慧献给了国家和军队医疗卫生事业,直到去世前一个月还在忘我工作,实践了她“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入党誓言。“热爱祖国忠于党丹心一片,坚定信念践于行堪称楷模”,追悼会上的这幅挽联,高度浓缩了她一生对党无限忠诚的信仰之歌。

二、始终将报效祖国作为人生的追求。

冯理达把报效祖国当作自己生命的全部意义,在几十年岁月里,满怀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全力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她坚决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关心支持祖国和平统一事业,作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积极参加中国统促会举办的各种会议和活动,广泛联系爱国民主人士和医学界人士,努力推动海峡两岸民间交流沟通。

20xx年中国台湾退役军人协会组团访问大陆,她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大力宣传祖国建设大好形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政策。一位中国台湾退役军官动情地说:“谢谢您让我们更加了解今天的大陆,相信两岸一定会统一,因为炎黄子孙的血脉永远是相通的!”她特别关心到大陆求学的中国台湾学生,不仅传授医学知识,还传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启发他们关心祖国、热爱祖国,为加深两岸同胞相互了解、促进两岸民间关系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冯理达把岗位作为倾力报国的平台,她常说:我愿做中国劳苦大众的“牛”,为党的事业拉车不止。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工作期间,她数次带队赴传染病疫情地区和地震灾区调查研究,指导防疫治疗工作,为广大农民送医送药。

到海军总医院工作后,在没有资金、设备和资料的情况下,她自力更生创建了免疫室,坚持每天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病情,以精湛医术和热忱服务赢得了患者的信赖。无论何时何地,冯理达总是心系祖国、无怨无悔。

1992年她应邀到美国进行学术交流,美一家研究机构提出高薪挽留,1999年她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很多亲友和父亲老部下请她到国外安度晚年,都被她婉言谢绝,她说:“我的根在中国,我的事业在中国!”

三、始终坚持面向部队服务官兵的方向。

冯理达说,我是一名军医,我的职业就是为官兵服务,为人民服务。她经常深入驻京部队,为官兵上健康知识辅导课,引导大家在日常战备训练中科学预防伤病,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

她组织力量研究抗疲劳、抗严寒、抗饥饿等方面的课题,为增强官兵体质、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贡献。退居二线后,她一如既往地关心官兵健康、支持部队建设,到训练一线为官兵进行恢复性治疗,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非典”期间,她主动向院领导请战,积极向官兵和群众宣传预防知识,加班加点收集整理出5套4447条疫情资料,为抗击疫情作出了贡献。她把病人当作亲人,把患者当作朋友,积极主动地为他们排忧解难。

一天深夜,驻京某仓库的一名19岁的战士,因头疼被紧急送到海军总医院。凌晨3时,冯理达紧急赶到医院参加脑外科会诊,经诊断为先天性脑血管畸形。那时医院没有呼吸机,病人由于肝水肿压迫呼吸中枢,只能靠人捏着氧气皮球给病人供氧,24小时不能间断。接连5天,冯理达一直守护在这名小战士的病床边,直到脱离生命危险。出院的那天,小战士用一个庄严的军礼表达对冯理达的感激之情。

一次,飞行员王志虎因患严重痢疾住进了传染病科,由于他经常大小便失禁,弄得床上和房间里到处都是粪便。冯理达主动要求负责这个病人。一天晚上11点,冯理达走进病房,一股恶臭迎面扑来,病人身上、床上、地上到处都是粪便。她二话没说,走上前去把病人抱了起来,用手把他身上的脏物和床单清理干净,打来热水为病人擦拭身体,并为病人清洗换下来的脏衣服,等收拾完已经是凌晨两点了。看着冯理达额角流出的汗水,小王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四、始终弘扬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冯理达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免疫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取得开创性成果,先后主编学术专著8部260万字,发表论文60余篇。

她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免疫学学科建设思想,建立了免疫宏观学与微观学、老年免疫学、免疫康复学和部队免疫学等基础理论,并由一般性研究发展到全方位、多层次研究,探索出一条防病治病新途径。

她把免疫学研究与临床治疗结合起来,运用电学、力学、电动力学等学科知识,对细胞、分子进行传统医学和免疫学研究,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其中“人体科学对免疫功能的研究”、“肿瘤细胞的免疫研究”和“免疫功能的研究”3项课题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她创造性地以物理学理论为指导,进行机体免疫研究,受到钱学森等知名专家好评。她积极倡导健康健美长寿理念,提出大量新观点和新疗法,历时近20xx年,撰写了《健康健美长寿学》专著6部,深受各界群众和广大官兵欢迎。

她倾心弘扬中华传统医学,先后到28个国家和地区讲学,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免疫学专家,赢得了国际广泛赞誉。1991年,她被国务院、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早期归国定居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入选英国剑桥大学名人传记中心20世纪和21世纪世界500名人、世界20xx名杰出科学家。

五、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和道德风范。

几十年来,冯理达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的初衷矢志不移。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和的20xx年里,她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关注弱势群体、普及健康教育等问题提出议案155项、书面发言53份。在她的倡议下,北京市拨款120万元为抗癌乐园解决了活动场所。

从医院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她不顾年事已高,经常深入部队和社会各界,热心宣讲科学健康知识和健康理念。她先后为社会各界群众作讲座1000余场次,从未收取任何报酬。

她一直保持着节俭朴素的作风,直到80岁时,除了参加公务活动外经常骑自行车上下班,平时穿的基本是军装,一条毛裤穿了20多年,病逝前还穿在身上。她始终把老百姓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积极扶贫帮困。

张家口地区发生地震,第二天她就给该市民政局寄去1000元;农村女孩王惠患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她把王惠安排在自己身边吃住2个多月,康复后又送其到计算机学校学习;免疫中心工作人员李群患子宫瘤交不起住院费用,她拿出3000元为其交齐,并资助李群的儿子上大学;她还为北京市石景山区红十字绍家坡康复医院的孤残儿童募捐2.3万元,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爱心奶奶”。

20xx年11月23日是冯理达的生日,她的儿子罗悠真拉着她到商店购买生日礼物,她却让儿子购买了4000支圆珠笔,当天就寄给了西北贫困地区的希望小学。她把国外讲学的酬劳和受赠物品,捐献给医院和灾区人民,价值达300多万元,去世后工资卡里仅剩85.46元。

20xx年2月16日,冯理达遗体告别仪式一结束,儿子就将她生前坐的专车上交医院,他说:“妈妈一生奉献,我们不能给她脸上抹黑!”

全国党员干警先进事迹材料大全(18篇)篇十

2019年6月19日,根河林业局副局长于海俊同志,在扑救森林雷电火灾过程中,不幸因公牺牲。

于海俊同志是林区党员干部队伍的标杆楷模,他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忠诚、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

于海俊同志虽然牺牲了,但他许党报国、为民造福的精神风范永远镌刻在兴安大地。今日,本报刊登于海俊同志先进事迹长篇通讯,追记这位兴安之子为绿色事业执着奋斗的人生轨迹;弘扬于海俊同志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践行宗旨、崇尚实干的公仆情怀,严以律己、清廉淡泊的高尚情操;掀起向于海俊同志学习的高潮,汇聚起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美丽林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磅礴力量。

本报首席记者赵佳佳通讯员李英。

“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优秀品格的追求者、捍卫者;

他恪尽职守、事不避难,是林区林业重大工程建设的探索者、实践者;

他冲锋在前、率先垂范,是林区生态保护建设的指挥员、战斗员;

他勤奋刻苦、精益求精,是大兴安岭人精神的诠释者、代言人。”

——这是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党委关于追授于海俊同志优秀共产党员决定中的一段话。

2019年6月19日晚23时30分,根河林业局副局长于海俊同志,在扑救森林雷电火灾过程中,不幸因公牺牲,享年56岁。

是什么样的绿色情怀,让他身先士卒、不惜牺牲生命守护这片林海?

沿着于海俊同志走过的路,本报记者踏上征程、寻找答案……。

冲锋在前、事不避难,用血肉之躯鏖战火魔。

6月下旬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各地普遍高温干旱,持续少雨且雷电频发,雷电火烽烟四起。

19日下午15时07分,根河林业局护林防火管理处再次接到航空护林局火情报告——上央格气林场47沟附近有烟点。

烟点即是火情,火光就是命令。

15时15分,林业局副局长于海俊带领60名专业扑火队员紧急奔赴起火点。一路急驰,赶到火场时,时针已指向18时。由于火场内偃松倒木较多、腐殖层厚,山火已发展成树冠火,加速蔓延。根据火场形势,于海俊制定了“一点突破,两翼推进”的扑火作战方案,全力组织扑救。

20时20分,经过全体指战员2个多小时的奋力扑救,火场胜利实现合围,外围明火被扑灭。

20时38分,根据多年扑火经验和对火场植被分布特点的分析,于海俊没有休息,而是继续带领队伍从北往南逐段排查余火,布置火场倒木清理工作、开设隔离带,防止火场死灰复燃。此时,距离从根河林业局出发已过去将近五个半小时,这位年近花甲的火场指挥员却未曾休息片刻。

21时左右,正带领队伍在前方清理余火的护林防火管理处副主任郑晓强,突然听到对讲机内电报员孙宝民的呼喊,“快来人!砸到人了!”

听到呼喊,郑晓强赶紧回头,带着身边的扑火队员顺着喊声往回跑。跑到跟前看到,一根过火的站杆意外被风刮倒,砸中了正经过这里的于海俊。站杆长约10米,胸径约为32厘米。郑晓强立即组织队员将站杆锯断后挪开,于海俊的一只眼镜镜片破碎,人处于休克状态,可他的手仍然紧紧地攥着gps定位仪。

郑晓强赶紧联系指挥部,呼叫120急救车赶往距离火场最近的公路切入点。同时,他和现场的几十名队员立即着手,把于海俊往山下转移。可是身边又没有担架,几名队员就砍来了碗口粗的树枝,拆下风力灭火机的背带,十几分钟后一个简易担架做好了,几个人把于海俊抬上担架往山下送。下山没有路,遍地是一人多高的偃松和灌丛,还有多条小河,就算任何装备都不带,走起来都特别艰难。此时天已黑透,浓烟弥漫,四周方向难辨,更何况抬着担架。20几个人在前面用砍刀开路,15个人轮番替换抬运担架,扑火队员杜铁成、朱小利摔倒爬起,一路坚持不跟其它人轮换。

路上,于海俊渐渐苏醒过来。

“老郑,我这是怎么了?”于海俊的声音虽然微弱,但守在身边的郑晓强却听得很清楚。“于局长,你没啥,就是被站杆刮倒了,破了点皮,马上到山下了,送你到医院包扎一下就行。”郑晓强说。

于海俊没有说什么,可郑晓强心里明白,挪起压在于海俊身上的站杆时,郑晓强已经发现,于海俊的左腿骨折了,头部有伤,可能还有内出血的情况。

走着走着,于海俊突然说:“给我点水喝”。郑晓强不敢直接给他灌水,就把毛巾沾上水,慢慢擦拭他的嘴角。继续走了几百米,于海俊突然喊疼,“弟兄们停下来歇会儿吧,让我喘口气”。与时间赛跑,所有队员不能停下脚步。郑晓强告诉于海俊:“脚下有小河还有倒木,担架没有地方放,再坚持一会儿就到车上了……”于海俊“嗯”了一声没再继续说话。

大约半小时后,郑晓强等人终于将于海俊送到了山下扑火队车队的位置。此时,司机已经将一辆防火运兵车后排腾空,等待放置担架。但距离火场附近的简易公路还有十几公里的山路,120急救车无法开进来,只能用扑火的运兵车把担架送到简易公路入口。运兵车争分夺秒开往山下,途中于海俊再度陷入昏迷。经过一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将于海俊送上了120急救车。

急救车呼啸走远,扑火队员们沉默着返回火场继续扑火战斗,他们默念着敬爱的于局长会安然无恙,他们期盼着尊敬的于老兄会平安归来。

返回火场下车时,队员们发现了于海俊留在车上没吃完的半包饼干和半瓶水,那是当天下午上山时所有扑火队员统一配发的给养……但,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这两样最最普通的火场给养成为于海俊留给大家最后的纪念。

他32年最美的韶华,停留在透过北寒温带明亮针叶林,温暧兴安大地的阳光里……。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得知于海俊牺牲的噩耗,根河护林防火管理处一中队快速扑队员范纪东却哭得像个孩子,“我们痛失一位好领导、好战友、好大哥,送他下山的路上,我在心里一直默默为他祈祷,大家还清晰地记得他和我们一起风餐露宿、摸爬滚打,摔倒扶起开玩笑的样子……”

回忆如断了线的珠子,凌乱的散落、跳跃,一桩桩、一件件重现在战友们的眼前。

2012年5月22日,汗马自然保护区内发生雷电火,这是于海俊到根河林业局工作后首次带队援外扑火。原始森林山高林密、蚊虫叮咬、给养运送不及时,队员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精神疲倦。于海俊凭借多年森林调查的经验,教队员们用铁饭盒焖米饭,区分山、峰、岭,认识各类树种和植物……他渊博的林学知识、与普通职工同甘共苦的品质,让大家对他肃然起敬。

2017年5月2日,毕拉河林业局北大河林场发生森林火灾,于海俊带队援外扑火。队员们经过紧张的扑救,等到休整时,一个个全躺在了火场外围,累得不想动弹。于海俊发起了脾气,他大声吼道:“所有参战人员马上转移到河边宿营!”河边距离火场远,又费体力,夜晚宿营,风大且冷。大家都不理解,可是从来没有看到过于副局长发这么大的脾气,只得不情愿地转移到河边宿营。到了后半夜,起风了,风向突变,林火飞窜。第二天一早队员们重返火场时,发现原本想要宿营的地方早已被大火“吞噬”。队员们这才明白,于海俊为什么要发这么大的火了。大家都说,要不是听了于局长的话,麻烦可就大了。于海俊听了,憨厚地一笑。

2018年6月22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乌玛林业局伊木河林场发生森林火灾,23日凌晨,于海俊率领队伍乘坐直升机穿过原始森林直奔火场参与扑救。23日下午14时左右,队员们休整时,大家发现于海俊左脚的鞋怎么也脱不下来。原来,凌晨飞机抵达运兵现场时,大家为腾出乘座空间合力移动机仓里的飞机吊桶时,一个铁块掉落下来,重重地砸在于海俊的脚面上。怕大家担心,怕影响队伍的士气,于海俊一直没吭声。整整十几个小时,于海俊硬是咬着牙,强忍疼痛爬山、过河,带头指挥扑火作战。此时他的脚已经肿得如馒头大,皮肤泛着深紫色,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滴落。大伙心疼他们的局长,都说:“下山吧,您放心,火场有我们呢!”于海俊却笑着说:“没事,我要和兄弟们在一起”。

入党三十多年来,于海俊始终牢记入党誓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在入党申请书中这样写道,“在我童年时代,常听大人们讲那些共产党员先烈的英雄事迹,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深深激励着我。我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不是要寻求政治上的刺激,而是要为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是这样说的,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于海俊分管根河林业局天保工程、资源管理、森林经营、调查设计、湿地及动植物保护、政务服务等项工作,他满脑子都是工作。一次,他在防火管理处值班,由于过度劳累趴在办公桌上就睡着了。我去找他签字,看他劳累的样子实在心疼,不忍心把他叫醒又担心他趴在那里着凉。”根河林业局党委组织部部长刘顺起说于海俊,泪眼婆娑。事发当天上午,于副局长先后参加了林业局组织的节能宣传周和森林调查设计技能比武活动,还配合上级三个工作组在根河局开展业务工作。当听到发生火灾后,尽管不在他分管的战区内,他还是第一时间主动请缨,上了扑火一线。

“防火有界,扑火无界,无论是哪个局着火、谁分管的战区着火,我们就是一个目标,一条心,全力守护好这片大森林。”这是于海俊生前常常和扑火队员们说的话。多年来,于海俊凭借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林业工作经验,守护着这片绿色林海的生态安全。

据统计,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海俊在根河林业局工作期间,他带领扑火队参加扑救火灾12场(次),其中援外扑火5场(次),本局扑火7场(次),圆满完成了每一次扑火任务,他用生命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信念坚定、恪尽职守,奉献林海三十二载。

胸怀林海,三十二载不忘初心忠诚坦荡可昭日月;林业才俊,五十六年牢记使命担当作为正气乾坤。——这是一位采访过于海俊同志的老林区新闻工作者写下的一副挽联。

时间倒流到于海俊同志牺牲的前一天。6月18日,根河林业局党委召开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研讨会。上午会议结束前,于海俊将撰写的心得体会郑重地交给党组织。他在心得体会材料里这样写到:“作为林业人,必须把改善林业局生态环境质量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坚决担起建设美丽根河的历史使命,坚持最重的担子自己先挑、最硬的骨头自己先啃。”

这是于海俊同志交给党的最后一份思想汇报。翻开于海俊同志的档案,清晰记录着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履职的一生。

于海俊,男,汉族,中共党员,内蒙古翁牛特旗人,大学学历,1963年11月出生,198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在内蒙古林学院毕业后,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建设,来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工作,先后担任森林调查规划院规划设计室副主任、副书记、主任,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副院长、林业工程正高级工程师,2011年1月调任根河林业局任副局长。

从1987年到2019年,32个春秋,于海俊先后7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次被评为“劳动模范”,1次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筑牢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的殷切嘱托,把根牢牢扎在了大兴安岭这片沃土,从而根深叶茂、下自成蹊。

熟悉于海俊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专家型的领导干部,这得益于他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恪尽职守、勤勉敬业。国家启动一期“天保”工程的时候,于海俊带领规划院全体设计人员承担了国家林业局、林管局下达的各项工程规划设计任务。要知道,这项工程是包括天然林资源管理、富余人员分流、转产项目设计及科研于一体的跨世纪工程,是关系到林区人民子孙后代如何生存的宏伟工程。

当时,于海俊作为规划院副总工程师、规划设计室主任,深知国家实施“天保工程”的重大战略意义,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他带领全体设计人员投入到紧张的工程设计中。从图里河、甘河两个试点林业局的规划到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方案,从各林业局森林分类到公益林、商品林建设规划无不凝聚着他辛勤的汗水。实施一期“天保工程”时,根本就没有什么具体模式可供参考,于海俊作为设计项目负责人,在设计过程中,他充分结合林区实际,大胆采用损益分析、敏感分析、有无项目分析,造林模型技术经济理论,推广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科技项目,使之运用到具体设计中,应用到工程建设实施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他和他的团队准确核定了各林业局公益林、商品林的建设规模,为上级决策和工程建设单位施工提供了详实的基础依据。

于海俊刻苦钻研、业务精湛。2009年,他被聘为全国森林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62)委员。他先后参与编制了4项国家林业行业标准;创造性提出“补植补造”概念及森林经营措施,成功纳入《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林培育实施方案》和检查验收办法中。他主持设计的《吉南工程造林总体设计》《阿尔山林业局苏河人工速生丰产林基地总体设计》等成果,多次在国家、自治区和管理局获奖。

多年来,于海俊负责并参加的林业工程规划设计、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生态环境工程设计和测绘项目共有100余项,其中完成了“天保工程”设计32项,8个项目获评全国和省部级优秀科技成果奖,主编或参编完成论文、著作10余篇(部),他还先后获得过“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近20项荣誉。

在规划院工作期间,每到春夏两季,于海俊和规划设计室的同事们就深入各个林业局生态功能区内,背着七、八十斤重的帐篷、给养和工具,爬高山、穿密林、趟河道、走沼泽,测绘、设计。在滴水成冰的寒冬季节里,他带领森林外业调查大队深入北部原始林区,住荒山野岭,喝冰刨水,吃冻白菜,出色地完成了北部原始林区防火工程基础设施勘察设计任务。

于海俊常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所追求,我的追求是让青山常绿,家园更美。”。

——他主持推动构建起根河局“以林业局、林场森林资源管理为责任主体,生态保护建设监测中心和森林资源监督机构为两翼”的森林资源监管“一体两翼”新格局,走出了生态保护建设良性发展的新路子,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转化为了推动林业、林区发展的具体行动。

——他推动根河林业局确立了科学合理的管护方式和管护建设目标,建立健全了森林管护机构和林业局、林场、管护站(区)和管护责任人四级管护责任体系,落实了管护主体和职责,积极推行森林管护内部购买服务,制定了各类森林管护内部购买服务合同文本。

——他积极推动阳坡造林,严格落实造林各项技术规程,要求“造一片、成活一片、保证一片”,与干部职工同吃、同劳动,让万亩荒山荒地披上绿装。

——他深入开展根河林业局毁林开垦专项整治行动、清理违规建设家庭生态林场等生态保护建设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成效。

——他落实科学化管理,在根河林业局转型发展中,积极顺应从以木材生产为主模式向以生态建设保护为主模式转变,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主持废除、完善、制定了林业局各项规章管理制度百余个(部)。

……。

一个个具体的举措,一项项突出的成果、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每时每刻,于海俊都为之心心念念。

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大爱铸就绿色丰碑。

在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追授于海俊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的决定中,这样写道“要学习于海俊同志严以律己、清廉淡泊的高尚情操。他干净干事、克己奉公,多次承担国家林业局和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重大项目,无一例违反党风廉政规定的举报和负面反映,从没有在项目建设中为亲朋好友打招呼,更没有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

“这是我第一次到我哥工作的地方……”赶来参加于海俊追悼会的弟弟于海瑞泪流满面。

第一次走进哥哥的办公室,十几平方米的屋子除了书籍、文件和奖状外,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哥哥生前戴的手套都磨出了窟窿,办公椅的扶手也磨破了一个大洞,一个掉了碴的白瓷杯子还在办公桌上,静静地等待着他的主人归来。

“真不知道这些年他是怎么过的,我们都以为他是当局长的人,生活过得肯定挺好。”哥哥的突然离世,使于海瑞一直难以接受。

“我哥哥从来不做违背原则的事儿。他常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时刻听党指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他和孩子们在一起说的最多的就是好好干,靠自己走出来的路最踏实。”

于海瑞的女儿回忆起伯父,泣不成声。“伯父太喜欢他的事业了,每次回到家里都把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召集在一起,教我们如何量树高、如何做好森林防火,告诉我们路边的植物是什么种类,告诉我们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于海俊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桥头镇代家窝铺村,是一个普通农民家的孩子。早些年,于海俊的父亲一个人在生产队挣工分,母亲生病在家,日子过得很困难。为了供他上大学,弟弟、妹妹们只好相继辍学在家务农种地,原想等于海俊事业有成,多少也能“沾点光”,可是他却一头扎进了大森林,弟弟妹妹,侄女外甥、包括自己的儿子,没有一个人沾了他的“光”。

从相识、相恋到结婚生子,在与于海俊共处30多年的时光中,妻子刘文庆听到最多的话是“在忙”,丈夫于海俊留给他最后一句话也是“我忙着呢”。

19日下午15时,刘文庆像往常一样,给丈夫打电话。电话一端的于海俊说,“我忙着呢,着火了,马上上山,不聊了……”就匆匆挂断了电话。

妻子刘文庆深深懂得丈夫对事业的挚爱,也更理解于海俊严于律己的生活。根河林业局距离管理局所在地牙克石市200多公里,在到根河林业局工作后的八年半时间里,于海俊有限的数次回家探亲,全部都是乘座绿皮火车往来,单程需要漫长9个小时时间,妻子去根河看望于海俊也是乘座火车去。至今,刘文庆珍藏着两人往来于根河和牙克石的所有火车票,她一直想等到于海俊退休之后,把这些火车票编成一本纪念册,编成一本对情感时光的追忆,来纪念他们聚少离多,又相互支持、挂念的岁月。

“我和海俊还没过够,如果有下辈子,我一定还要嫁给他。海俊的一生,把一切都给了工作,都给了林区,我们值!”

刘文庆语气坚定地说,“我们一家人都是共产党员,我们能够理解海俊所做的一切。海俊走了,我的天塌了,但相信我儿子一定能把我们家的这片天撑起来!”

一直以来,儿子于东越都是从妈妈口中了解的爸爸,童年时,他对每天早出晚归爸爸的印象就是严肃。长大后,他逐渐理解了自己可亲可敬的爸爸。在于东越心中,爸爸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

林海同悲,兴安呜咽。于海俊牺牲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党委副书记、政府主席布小林,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林少春,自治区党委常委、党委秘书长、直属机关工委书记张韶春,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李秉荣等先后作出重要批示或致电向家属转达慰问。6月22日晚,李秉荣副主席专程看望并慰问了于海俊同志的家属。

国家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黄明,副部长付建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副局长李树铭等领导同志分别致电对于海俊同志家属表示慰问。各级机关部委、有关单位和部门负责人等在治丧期间以不同形式对于海俊同志因公牺牲表示沉痛哀悼和慰问。

于海俊因公牺牲后,管理局党委、管理局高度重视,管理局党委书记陈佰山,党委副书记、局长闫宏光分别提出了向于海俊同志学习的明确要求。管理局党委书记陈佰山,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曲成信在6月22日晚专程看望并慰问了于海俊同志的家属。陈佰山说,于海俊同志牺牲后,国家应急管理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位领导都作出重要指示,表达了党组织的关怀。于海俊同志的牺牲是林区事业的一大损失,他是一名党的好干部,为推动林区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是林区党员干部的楷模,我们将号召林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他的先进事迹,化悲痛为力量,为林区的生态保护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于海俊的离去,让林区职工和社会各界无不为之悲恸,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新社、腾讯、新浪等媒体及各大网络社交平台先后报道了于海俊同志的先进事迹,上千万网友阅读转发,数万网友留言悼念。

追悼会当天,根河地区道路两旁,站满了前来送别于海俊的职工群众。熟悉的,陌生的,都来送这位优秀共产党员最后一程。

6月30日,自治区党委决定,追授于海俊同志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

6月23日,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决定,追授于海俊同志“自治区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决定中写到,于海俊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展现了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是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先锋,是信念坚定、许党报国、为民造福的杰出楷模,是新时代自治区直属机关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光辉典范。

林海有幸留忠魂,风木同悲别海俊。于海俊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事迹已深深镌刻在共和国七十年的林业发展历程上,深深镌刻在10.67万平方公里的兴安大地上,深深镌刻在每一名默默奉献于祖国绿色事业的广大务林人心中。于海俊同志留给后人的精神风范,必将光耀林海,激励一代又一代务林人为筑牢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接续奋斗。

全国党员干警先进事迹材料大全(18篇)篇十一

地动山摇时,中流砾柱立。9月,全州普降大雨,楚雄州内大姚、武定、牟定、元谋部分乡镇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房屋受损,农田被毁,受灾群众失去了就地生存的条件。按照州委、州政府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要求和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的工作目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下,受灾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有着天灾人祸难预料,党和政府是靠山的坚强信念,纷纷走出难舍难分的深山,来到了平田乡卧添梁子安家落户,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新康村。在这里有一位为大到基础设施建,小到村民菜地用水,村民家庭纠纷琐事而操劳,靠自学考试取得云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大专文凭的年轻人,他就是平田乡新康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袁××。

出生于1972年的袁××,说来也有不平凡的经历。在乡机关工作过,当过教师,当过支部书记,干过个体老板。由于组织信任,群众拥护,年7月,新康村党支部成立,他当选为支部书记。年4月,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同年,当选为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能服从党组织的安排,挑起了新康村保稳定,调结构,谋发展的重担,开始了新的征程。

俗话说:居家过日子,家户怕搬,旺火怕翻。是啊,搬迁人家起房建屋、子女入学、邻里相处、民风民俗等,尤其是克服困难、走出困境、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都需要群众从思想上有一个大的转变,来适应新的环境。袁××当选为总支书记、主任后,一心想着群众。面对来自各方不同民族,总想着为了新康的发展,如何向党和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首先,他按各村组的党员分布数、组建了党小组。村两委换届后,建立了9个党支部、85个党员。他经常到各党支部组织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利用电教设备播放党员电教片,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为契机,不断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他常说:“搞搬迁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来自各方的群众思想散,我们共产党员是党组织发挥战斗作用的基础,我们党员思想不能散,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引导群众,发动群众。”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经常深入群众,与村民交心谈心,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哪家有几口人,生产生活状况如何,他都能说得一清二楚。朴实的工作作风,得当的工作方法,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在村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康村通过几年的努力,特别是2004年从村容村貌、农业生产、教育、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许多党员、干部群众从内心信得过他,行动上信服他、工作业绩上尊重他。党员干部感慨地说:有这样的领头雁,新康人民奔小康大有希望。

转摘于。

新康村,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州长夜礼斌同志命名的,顾名思义,是新世纪的小康村之意,上级领导的愿望和重托,当地干部群众的鞭策和鼓舞,身为村委会主任的袁自清,更是一种工作压力。为了变压力为动力,他狠抓了科技培训,来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掌握发家致富的本领。他自费外出考察,积极奔走,寻找发展项目,引进优良品种示范种植,率先作产业结构调整示范、承包、租赁土地种植优质冬枣、石榴、葡萄等30余亩。并于年10月与元谋县果润园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争取公司支持,成立了元谋县果业协会新康分会,首批种植石榴160亩,并意向性达成了相关合作协议,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由于8个村组的村民及协会成员原居住地交通不便,消息闭塞,文化落后,借助事物不尽相同,思想观念、认识不同,生活习俗各异,群众工作难做。但是袁自青同志是一个有事业心的人,首先,他深入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用活用好现行政策。其次,他在村委会无办公金费、无经济来源的情况下,毅然垫付车费、住宿费等领着群众代表、协会会员代表到呈贡、永仁官房、大田、富民等地参观考察,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种植观念,启发大家的致富思路,提高大家的认识,说服和培养村民、会员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美德。他常说:“人要有一种精神,我们搞搬迁,本来就困难,我们虽无垫本、无资金,但我们要有不畏艰苦、生产自救的决心、勇气和志气,把这种自信、自强不息的精神魄力变为吸引力,吸引社会各界来关注和支持我们,否则就会养成一种等、靠、耍的惰行。”在他的说服教育下,许多村民、会员除了种好自己的田地外,还外出做工、经商挣钱,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改变了原来腊月、正月过年,二月三月清闲,四月五月种田的习惯。

他更是抓住全省实施“云岭先锋”工程的契机带领全总支、各支部全体党员以五好五带头为目标以三培养为抓手认真开展“两职联动、岗位争优”活动,认真实践“协会、公司、经纪人”的发展模式与元谋县果润园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公司担保、政府贴息、农民贷款、协会运作”的合作模式为新康争取发放贴息贷款69万元赊贷苗款20万元发展协会会员户180户“两职联动、岗位争优”上岗党员59人结对帮扶79对带动种植户250户;规模种植石榴700亩小枣200亩葡萄50亩;养牛、养猪、养羊大户20余户。为农民争取完成退耕还林指标6943亩。2004年全村除种植经济林果外还种植玉米1000亩、花生700亩、大豆500亩;年种植小春绿肥1500亩豌豆500亩。200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70600元实现了搬迁来时零的突破,许多农户杀了年猪。袁书记还积极组织劳务输出远到外省、近到本县群众利用劳务收入补助家中生产生活费用使群众的生活有了较大改善。

辛勤的耕耘就会育丰硕的回报,在他多方奔走、协调,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新康村委会20争取铺路资金47万元,农网改造资金33万元,人畜饮水后续资金40万元,小坝塘资金50万元,设施农业资金140万元,大春生产补助16万元,其他闲散资金10余万元,铺筑砂砾石道路35公里,全村委会实施了电网改造,全村委会8个村民小组全部架通饮上了自来水,新增小坝塘19个,铺设滴灌950亩,6个村民小组架通了程控电话,4个村开通了小灵通,全村五分之一的农户安装上了电话,村委会建起了电教室和图书阅览室、球场等。

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村里的新老干部、群众看着这些变化,都佩服地说:“袁书记有能力,是我们新康人民致富的领头雁。”

全国党员干警先进事迹材料大全(18篇)篇十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党中央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学习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恰如其时,更能充分发挥革命老前辈先锋模范引领作用。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要以“真学、善学、实学”为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要“真学”以提升素质。张富清同志桌上有一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在书的第110页的一段文字旁,他写下:“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勇于担当。”我们党员干部要学习张富清同志扎实学习的精神,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摆在首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严格按照党中央的部署要求,抓好自身教育,作出表率。要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同应对化解各种风险挑战、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防止“两张皮”,进一步修身正心,以“严”促“实”。

要“善学”以掌控根本。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张富清、黄群、宋月才、姜开斌等人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人生价值观,自觉树榜样、立标杆、作表率,带头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反对拉帮结派的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地搞两面派、做两面人,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汲取以全局谋划事业、提高履责能力的革命智慧。

要“实学”以学有所成。张富清同志在日记中写道:当时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工作任务重,作为一个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绝不能向组织提要求,干好工作,就是对亲人最好的报答。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通过学习的解决实际问题,干好工作。因此,必须坚持学以致用,强化学习成果转化。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使工作不僵化、不停滞,为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

孔子曰:“下学而上达”。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毕生追求的最高境界。要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揭开了一位革命老兵尘封半个多世纪的赫赫功名。在张富清人生旅程中,风华正茂之时,他捍卫忠诚,用血肉之躯在枪林弹雨中挥洒青春;功成身退之时,他选择付出,投身西部边陲山区奉献一腔热血;老骥伏枥之时,他箪食瓢饮,用最简朴的生活,最崇高的品质,成为无数党员干部的“精神丰碑”。

“我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多少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张富清哽咽着说出了将自己所有战功尘封64年的心里话。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他主动请缨,始终冲锋前阵,无惧生死,突击任务中炸碉堡、负重伤……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当突击队员是,他只淡淡一笑:“我入党时宣过誓,为党为人民我可以牺牲一切。”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让张富清敢于直面生死、英勇杀敌,也造就了时代丰碑“人民功臣”。

张富清的一生注定是默默奉献的一生,时逢部队转业,他本可以选择去条件更好、待遇更优的地方,但他却主动投身湖北恩施边远山区,下基层、搞生产、修公路,住柴房、睡草席,吃萝卜、咽青菜。心中装的是老百姓的温饱冷暖,却顾不上自己家的柴米油盐,在湖北恩施多年,张富清在多个岗位上工作过,却从未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福利,为家人开后门、亮绿灯。因为“我是国家干部,我要把我的位置站正。如果我给我的家属行方便,这不就是以权谋私吗?这是对党不廉洁,对人民不廉洁,我坚决不能做!”多年来,张富清舍小家顾大家,“不给组织添麻烦”潜移默化的成了家风。

如今,已经95岁高龄的张富清和老伴还生活在建于上世纪80年代潮湿老旧的老房子里,最简单的陈设,最清淡的饮食,最朴实的生活。71年党龄的张富清经历得了战争岁月的洗礼,耐得住功成身退的清寂,依旧守着那一份老党员淳朴作风,守着入党时的那份炽热初心,他“心中富足、两袖清廉”,激励着我们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廉洁自律,张富清同志终将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们值得学习的“榜样力量”!

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近日来已经形成了一股忘我奉献之风,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积极弘扬张富清同志这种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这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中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形成了一种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张富清老人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是充满奉献力量的、是凝聚党员使命意义的:荣获西北野战军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团一等功一次,两次荣获“战斗英雄”称号……这样赫赫战功的英雄却默默无闻64年,没有对任何人吐露过自己的功勋。他说:“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我有什么资格张扬呢?”东汉有一名将叫冯异,人称“大树将军”,因为每到众将军在一起夸耀自己功绩的时候,他总是坐在一旁的大树下默默无语,从不参与讨论。张富清老人就是新时期的“大树将军”,甚至比“大树将军”更低调、更朴实,因为他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为了实践自己“让穷苦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初心。为了这份初心,他可以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上出生入死;为了这份初心,他可以默默无闻地在平凡的岗位上耕耘几十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这就是一名真正的、纯粹的共产党员所展现出来的初心力量。

自古人们追求的无非就是名利,名利的诱惑是巨大的,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首先要学会淡泊名利。淡漠名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不提那种“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的变态心理,单单一个“青史留名”就让无数风云人物为之向往。人生百年,功名利禄难以绕开。有些人把功成名就当成人生的奋斗目标,为出人头地无所不用其极;有些人则看中功名、权利所带来的利益,幻想着福泽绵长、后辈兴旺。只有共产党人,才能把“所有的人平等地享受社会经济权利”的共产主义当成毕生的追求,“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俗话说“一瓶子水不响,半瓶子水乱晃”,一些人刚刚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漫天宣扬,生怕别人不知道,生怕组织埋没了他的功劳,甚至把取得的一点成绩当成向组织伸手的资本,要权、要名、要利。唯有真正经历过生死考验的英雄,才能把生死置之度外,不为名利所诱惑,不为功名所束缚,才能将荣誉看得如此云淡风轻。在张富清老英雄这些人民功臣的眼中,共产党员的初心、党的事业、人民的幸福比任何的名利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一段时间的坚守,人人都可以做到,但是将奉献精神贯穿一生时间着实不易,这也是一名优秀共产党人一生的不懈追求。名利面前、大是大非面前,张富清老英雄用他的言行,为我们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初心本色。他是当今时代。每一个共产党员行为的标尺、对照自身的一面镜子,对照出了我们的差距与不足;他可以说是我们实现伟大中国梦途中,每个共产党人前行的旗帜,这面旗帜鲜活、让目标更加明朗,让奋斗更加充满意义,追梦路上,砥砺前行,奋勇向前。

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

在张富清身上,集中体现了“奉献精神”。奉献是张富清的灵魂,张富清是奉献精神的使者。新时代,我们要学习张富清奉献精神。

学习张富清一辈子坚守初心的奉献精神。革命战争年代,勇敢冲锋;和平时期,不怕偏远。初心在心,始终如一,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永远是奉献、奉献、再奉献。深藏功名,坚守奉献,这就是新时代我们奔跑者应该具备的精神,奔跑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精神是奔跑的营养,奔跑有奉献,奔跑有力量,有速度。新时代,我们都在奔跑,我们应该用奉献精神去奔跑,奔跑出一个辉煌的成绩。

学习张富清不改本色的奉献精神。不论是在战场,还是在地方,张富清始终保持着一个英雄的本色,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没有任何个人的名利,甚至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这种本色很淳朴,很洁白,没有任何私欲,没有任何功利。这样的英雄本色最伟大,最可贵。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英雄本色,才能创造中华民族伟大成就的色彩斑斓。我们从张富清身上看到了生活中的无数“活雷锋”,看到了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这些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是中华民族力量的源泉,是中华民族追梦的强大能量。

全国党员干警先进事迹材料大全(18篇)篇十三

中国共产党员人数逐渐增多,其中不乏有很多优秀共产党员,他们的事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本文为大家介绍优秀共产党员先进。

事迹材料。

名副其实的“院长爸爸”

——记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砟子镇育林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朱玉林。

朱玉林在当地率先创业致富,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积极创办孤儿院,为党和政府排忧解难,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创业致富。

不忘共产党员的历史使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他出生于临江市苇沙河镇大松树村,只上过3年小学。1981年,他来到砟子镇八宝村创业,成为村里第一个运输专业户。作为一位普通的农民企业家,他拥有着上亿的资产,却从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江源区委、区政府的帮助下,他投资1100万元建立了亚洲规模最大、层次最高、供养时间最长的私立孤儿院。1984年,朱玉林受一位身患绝症的邻居所托,第一次收养4个孤儿。之后,从垃圾堆边、煤堆里、涵洞下、铁路旁……他陆续收养了11名孤儿。从此,收养孤儿成了他的事业,在这条慈善道路上一走就是20xx年。孤儿院成立之后,他确定了“孤有所养,养有所育,育有所成,成有所用”的办院宗旨,孤儿已从建院之初的44名孩子增加到417名,他成了名副其实的“院长爸爸”。在他的引导、教育和影响下,很多孤儿成了对社会有用之人,他们怀着感恩的心用各自的方式回报“爸爸”、回报社会。这些年,从育林孤儿院考上大学的孩子已经有93人,其中,北大3名,清华2名,并有11人取得了研究生学历,2人分别留学日本和俄罗斯;有8人考上了公务员,17人走进了军营,84名孤儿已在孤儿院福利集团就业。每当提起这些孩子时,他都会很自豪地说:“孩子就是我最大的财富。”目前,孤儿院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成了集生活、学习、娱乐为一体的白山地区社会孤儿收养基地。在占地6.6万平方米的育林孤儿院,供电、供暖、闭路电视等设施一应俱全,还专门为学生演练节目建设了多功能大厅,以及微机室、图书室、试验室、医务室、理发室、浴室等,满足了孩子们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需要。为了让这些不幸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朱玉林又创建了育林学校,开设9年义务教育,聘请优秀教师按照国家统一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管理。孩子们在这里接受小学和中学教育,学杂费、生活费全免,甚至他们上大学、结婚的费用都由朱玉林负担。每年孩子开学时,他都要拿出200余万元来支付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费,即使在资金周转不开时,也从没有耽误过,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形象。

发挥共产党员的引领作用,积极带领群众致富。

担任村党委书记后,他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针对本村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带领班子成员和党员骨干反复研究适合本村发展的特色产业,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为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他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引导组织农民大力发展食用菌、五味子等种植产业以及鸡、猪等养殖产业,还经常邀请省、市专家到村里培训指导。在他的带领下,育林新村累计发展五味子400余亩、林下参300余亩、食用菌10万袋,蛋鸡存栏量达10万只,猪出栏率达500头。此外,他还积极探索以土地入股方式联合兴建企业,使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30余万元。

牢记共产党员的服务宗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

作为一名党员和村党委书记,他时刻提醒自己要为育林新村的群众多做事,做实事。多年来,累计投资4500余万元,把育林新村建设成为小康示范村,在新村规划区内修建了17栋二层高标准住宅楼,修建了3.6公里长、8米宽的双向四车道的水泥路,还在道路两侧安装了路灯以及监控设施,在白山市率先实现了农村信息化管理。他自己出资对村里2500多米的河道进行修缮,建成了一条6米宽、2米高的河渠,降低了雨季时的安全隐患,还对村内有线电视线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修缮和维护。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他始终坚持贴近民心察民情,心系群众解民生。为使村里的困难村民能过上一个祥和的春节,他自己拿出5000斤大米、5000斤白面慰问了50户困难村民。春耕期间,他又主动把化肥、种子送到这些农户家中。每年的重阳节,他都把80岁以上的老人请到孤儿院,让他们观看孩子们表演节目,并安排食堂做些可口的饭菜招待老人,还自己拿钱给每位老人发放500元慰问金。当知道部分村民的孩子因家离学校远,上学不方便,他就安排这些孩子在孤儿院免费住宿、就餐。朱玉林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以及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全国党员干警先进事迹材料大全(18篇)篇十四

中国共产党员人数逐渐增多,其中不乏有很多优秀共产党员,他们的事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本文为大家介绍优秀共产党员先进。

事迹材料。

歼—15从空中俯冲急下,瞬间降速至0,稳稳停在航母“辽宁舰”上——11月24日,中国首批舰载机全部完成航母起降训练,圆了几代航空人让战机从陆地跨向海洋的梦想。

一天之后,辽宁舰返航。罗阳,这位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中航工业沈飞公司董事长,突发心梗,以身殉职,年仅51岁。

才见虹霓君已逝,英雄谢幕海天间。“辽宁舰”成为他一生战斗的最后阵地,歼—15成为他航空报国的最后见证。

正当壮年的生命,默默坚守的足迹,慷慨献身的悲壮——半个月来,无数人为他落泪,被他感动。他所蕴含的正能量,在现实和虚拟空间被反复传递。他所承载的精神,与航母、舰载机一起,激发着人们的爱国之情。

追梦——。

“我的任务完成了,我很欣慰”

绽放的瞬间,轰然倒下。如果可以重新选择,罗阳还会选择干航空吗?

“当然会”、“一定会”——他的家人、朋友、同事,无不这样回答。

他们是了解他的。

他出生于军人家庭,长在部队大院。“报国”、“忠诚”、“奉献”,他早早融入这样的文化。1978年高考,他本可以报考名气更大的院校,但最终在志愿栏里填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名字。

“不是唱高调。学航空、干航空,谁不想亲手造出飞机,谁没有一个航空梦?”他的校友、歼—15常务副总设计师王永庆说。

1982年,罗阳毕业分配到中航工业沈阳所第九设计室。没过多久,赶上歼8ⅱ研制,他被吸收到设计团队,从事座舱盖研发。钻到地下室里,他一干就是好几个月。设计出图后,要到沈飞跟产。那时没有汽车,自行车也凑不齐,他和同事们每天早晨列队跑步十几里路到沈飞。他对原沈阳所所长刘春义说,“我真幸运,刚来就能参与这么重要的任务。”

梦想让他坚守。

干航空,最怕的不是辛苦、不是清贫,是没事干。航空工业曾有过近20xx年的低谷期,几年等不来一个新型号,没有几项新任务。为了给员工发工资,军工企业去生产洗衣机、塑钢窗、蒸锅、菜刀。那段日子,很多人离开了。罗阳工作的沈阳所,77、78级的大学毕业生流失了2/3还多。

他留了下来。拿着每月几十元的工资,默默积蓄着力量。工作任务吃不饱,他千方百计去找国外资料来翻译。英文、俄文的大部头,他一点点攻下来。有人打趣,“你何必这么辛苦。”他回答:“我笨,笨鸟先飞就靠这个呀。”还有人劝他跳槽,他则回到北航攻读硕士学位,继续充电。

那几年,他常和大学同学、现任沈飞副总经理祁建新互相打气,“一个国家经济强大了,必须有强大的国防来保卫经济发展的成果,咱们肯定会有用武之地”。

梦想更让他投入。

经历长长的等待,当担子忽然压上来时,不难想象他有多兴奋。

他如饥似渴地投入到型号任务中。20xx年,他调至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数个重点型号同时研制,他一天比一天忙。刘春义住在他家后排楼上,看到他回家越来越晚,问他是不是把自己逼得太狠、压力太大。他说,“研制新装备乐趣无穷,任务再多也开心。”

20xx年间,他在沈飞担任了多个重点型号的研制现场总指挥,他和班子成员一道,带领沈飞实现了歼击机从二代机到四代机的跨越,年营业收入从20亿元增加到120亿元。

每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中国梦。罗阳不止一次讲述过他的梦想,那是一代航空人共同的报国梦想——让中国航空工业和世界最强者的差距,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力争未来能够“并驾齐驱”。

罗阳参加工作时,中国和国外顶尖航空制造企业的差距,曾让出国考察的同事灰心得直想哭。现在,中国则在不断创造奇迹,一步步缩短差距。

生前最后一次与家人通话,他说:“我的任务完成了,我很欣慰”。

苦干——。

“他是在以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

“罗阳,你太累了。”11月25日,分别17天后,妻子王希利终于在抢救室见到了丈夫,只是他的心脏早已停止了跳动。

罗阳真的太累了。

这是他最后的行程——11月17日22时,参加完珠海航展的他返回沈阳,没来得及回家看看,就连夜赶到舰载机所在基地。在那里,他把应急保障团队成员召集来,对舰载机进行又一轮细致检查,直至18日凌晨3时。早上,同事们起床,发现他已在岸边观察天气。

11月18日早上8时许,罗阳上舰。他把行李扔到床上,坐都没坐一下,转身便上了塔台。这一天,他对相关环节全面监测,几乎不曾停下脚步。同事劝他:“别着急,反正白天黑夜都在舰上,慢慢看。”他摇头:“我上舰晚,不了解的东西太多了,必须抓紧。”

他是拼了命在干。

罗阳不是只会工作。他是排球健将,爱下围棋,喜欢音乐;他有个和睦的家庭,年轻时工作任务没那么重,每到周末他常带着家人出去游玩。他更知身体重要。在沈飞,他确定了员工每年体检一次的计划,重要岗位员工一年体检两次。

但这些年,现实真的不允许。

——搞航空太难了,不下功夫苦干,只能是一无所获。

舰载机项目启动时,国内完全是空白。获取国外现成的技术,想都别想,即使是资料也搞不到。造出来、飞起来、落得下,成千上万个环节,都是未知领域,都要绞尽脑汁去钻研。

许多行业,搞不出精品,可以降低标准搞个普通的。航空不行,要么是满分,要么就是零分。作为总指挥的他必须“接招”。调集资源、组织攻关、寻求兄弟单位帮助,不知调了多少次、试了多少次,终于拿下这项核心工艺!那段日子,他吃住在厂部,常常就站在员工身后。

一个歼—15累不垮罗阳,这只是近年罗阳作为研制现场总指挥多个重点型号中的一个。

——任务太紧迫,不抓紧时间、倾力投入,就会拖后腿。

从接到舰载机任务那天起,他一直奋战在研制现场、试验一线。工作节奏最初是“711”,每周干7天,每天干11个小时;在最后冲刺的1个月,他也冲到极限,变成“720”,几乎每天工作达到20个小时。

人们形容罗阳“是在以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想必感到了疲惫。但他挂在嘴边的,还是航空人爱说的那句——“既做航空人,就知责任重;既做新装备,就得多辛苦”。

实干——。

“我们是做事,不是作秀”

起飞,如箭直刺长空;着舰,如鹰稳稳抓板。歼—15首批次应用演练,次次成功!外媒纷纷表示惊叹。舰载机的损耗率,即使在应用成熟的国家,仍高达10%以上。

如此完美表现并非幸运之神眷顾。其背后是罗阳和他的团队经年累月的默默实干。

实干,意味着脚踏实地,不做表面文章,不来半点虚头。

“我们是做事,不是作秀。”海军驻沈阳地区副总军事代表李忠东,对罗阳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句话。

一次,沈飞承担的型号任务,在既定的下线日期前3天,发现一处小问题。怎么办?有人提出,战机下线并不会去飞,只是举行一个仪式,不管有没有问题,都要拉回厂里做后续调校,届时再修不迟。罗阳不同意,他批评了提这种建议的人,亲自去向军代表说明情况,表示如果要追究责任,愿意自己全权承担。紧急修理后,战机推迟4天圆满下线。

实干,意味着精益求精,不存一丝侥幸心理。

沈飞员工都知道罗阳对质量要求严。有一年,交付空军的飞机出现漏油现象,经检查是胶圈的问题。消息反馈到沈飞,他立刻组织人员寻找原因,最后发现是由于胶圈生产沿用老标准,未达到新工艺要求。及时转换标准后,不论军方还是员工,都以为事情可以画个句号。他却说,要藉此给所有员工“上一堂质量把关课”。一天下午,沈飞厂区,领导班子所有成员和1万多员工,手持剪刀一起动手,剪掉了剩余的两万多个老胶圈。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平日不擅引经据典的他,却常对员工讲起这句古话。今年9月,车间里某个工装架焊点开裂,差一点砸到旁边组装的飞机。他立刻要求对工装质量全面体检。部门负责人本以为,修好开裂的工装架,再把这个车间里的其他工装检查一遍就可以了。哪知道,他要检查的是所有车间的所有工装。1万多个工装,查一遍近一个月。工期这么紧,停下来做这件事值不值?他说:“值。因为我们要为国家负责。”

他让人在车间挂起横幅——“一手托着国家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

舰载机,10大类、280多项关键技术,3万多零件,做到万无一失,靠的正是经年累月形成的对质量自觉地高标准追求。

实干不是蛮干。在合作伙伴、沈阳所党委书记褚晓文眼中,罗阳对新事物敏感,务实而讲究方法。他埋头赶路,也抬头探路。

歼—15的研制速度,出乎很多人预料。设计周期,比过去缩减了6个月。制造周期,比过去缩减了4个月。入列运行,国外预测至少要1年多,歼—15仅用两个月。

“没有新机快速试制中心,歼—15不会这么快。”褚晓文说。罗阳,正是顶着压力、拍板建试制中心的人之一。

过去研制新机型,是“隔墙扔砖头”,每个流程都是墙,要一堵一堵按顺序过。有没有可能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研制模式?歼—15项目一启动,他就和沈阳所领导商讨,提出设计制造一体化的构想。新模式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三维仿真手段,使制造提前参与到设计研发中来,并行推进,能够大大缩短研制周期。方案提出后,首先迎来的不是掌声,而是质疑——会不会打乱仗、无法衔接,看了几十年平面图的工人能不能看懂三维图?如何说服大家?最好的方法就是尽快解决所有担心的问题。

说干就干。他组织人员迅速出台了几十份顶层文件,确定了一体化的实施规则。“他一定是对这种新模式研究了好久。流程、责权归属、考核、过渡办法、应急方式,所有可能引起混乱的环节,他都想到了。”

英雄——。

干惊天动地事,做默默奉献人。

罗阳倒下,神州巨恸。

11月29日,罗阳追悼会。辽宁回龙岗公墓,上万人自发前来,胸前别上小白花。网络上,天南地北的人们设起灵堂,燃起蜡烛,为他送行。

“英雄一路走好”——人们称他为英雄。

在他活着的时候,恐怕不会想到别人喊自己英雄。他内向,面对褒奖的第一反应常常是不好意思。

20xx年,罗阳当选中航工业优秀党员。集团要拍部事迹片,却找不到罗阳开会之外的影像素材。摄像多次去找他都被婉拒。最后,企业文化部部长把他堵在办公室,“就差你一个,你怎么就不能配合说两句呢?”罗阳实话实说:“我离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还有差距。让我出来讲,我不好意思。”

他不喜张扬,对日常应酬能推就推。

11月25日12时48分,罗阳的生命画上了句号。大家想要为他换上一套像样的衣服,翻遍他的行李,找不到一件西装。秘书说:“罗总本来就打算穿平时的夹克参加庆功宴的。”

因为选择航空就是选择无声奉献。

这个心比天高的行业注定要低调,躲避外人的关注、躲避闪光灯。有功勋卓著的老科学家,去世时其所研制型号尚未解密,连参加他追悼会的人都以为他只是个普通工程师!罗阳所做的贡献,所承受的压力,他的家人也是在他去世后才知晓。

选择航空就是选择国家利益至上。

型号就是集结号。不论要奔赴哪里,西南深山还是西北荒漠;不论家中有什么困难,孩子嗷嗷待哺还是老人身患重病,任务来时,只有一个字——“上”。罗阳在沈飞组织重点型号会战,相关人员都是不分昼夜地奋战一线,年近七十的老专家、刚刚入行的“80后”,听不到一丝怨言。

罗阳当然是英雄。前20xx年研发设计飞机,后20xx年制造生产飞机,罗阳的一生奔跑在航空报国的跑道上,取得一项项历史性突破。就在歼—15入列飞行前,罗阳作为研制总指挥,曾创造了4天之内实现两个重点型号成功首飞的奇迹!

罗阳当然是英雄。当人们沉浸在歼—15完美表现的兴奋中,他倒在工作岗位上。他的猝然离世,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让更多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去思索什么是人生的价值,思索付出和回报的意义。

罗阳又是众多苦干实干的航空人中普通一员,是用生命践行航空报国理念的代表。

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奉献。不一样的事迹,一样的传承。不变的,是航空人守护家园、强军强国的赤子情怀和不老忠诚。

让我们向罗阳致敬!向无数为中国国防事业做出贡献的无名英雄致敬!向他所代表的“敬业诚信、创新超越、报效国家”的精神致敬!

罗阳已逝,在他身后——。

长空万里,高高飘扬着我们对和平的希冀;。

复兴路上,中国梦引领一代代人奋发前行!

全国党员干警先进事迹材料大全(18篇)篇十五

“作为林业人,必须把改善林业局生态环境质量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坚决担起建设美丽根河的历史使命,坚持最重的担子自己先挑、最硬的骨头自己先啃。”这是今年6月,于海俊给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局根河林业局的一份报告中的话。

6月19日,当地突发森林雷电火灾。作为根河林业局副局长,他身先士卒冲进火海。山火扑灭了,56岁的于海俊却因公殉职。

从1987年毕业到2019年,在林区的32个春秋里,于海俊先后7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次被评为劳动模范。

来到大兴安岭林管局工作后,于海俊的第一站是森林调查规划院。在这里,他先后担任森林调查规划院规划设计室副主任、副书记、主任,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副院长、林业工程正高级工程师。国家启动一期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时候,没有模式可参考,于海俊带领规划院全体设计人员承担了各项工程规划设计任务。2009年,于海俊被聘为全国森林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先后参与编制了4项国家林业行业标准,创造性提出“补植补造”概念及森林经营措施,并纳入编制《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林培育实施方案》和检查验收办法中,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1年调任根河林业局副局长后,于海俊运用理论成果更好地推动实践。通过他的努力,根河林业局构建起“以林业局林场森林资源管理为责任主体、以生态保护建设监测中心和森林资源监督机构为两翼”的森林资源监管新格局,走出了生态保护建设良性发展的新路子。

于海俊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所追求,我的追求是让青山常绿,家园更美”。据统计,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海俊在根河林业局工作期间,带领扑火队参加扑救火灾12场(次),其中援外扑火5场(次)。

全国党员干警先进事迹材料大全(18篇)篇十六

中国共产党员人数逐渐增多,其中不乏有很多优秀共产党员,他们的事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本文为大家介绍优秀共产党员先进。

事迹材料。

永不松套的老黄牛。

我是党员,活着就要为群众办事,群众的满意是我最大的满足。——王坤友。

王坤友四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农村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带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20xx年8月,61岁的王坤友被确诊为肝癌晚期,但仍然顽强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任劳任怨。王坤友是新时期安徽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的优秀代表,是沈浩式的基层干部,是全省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的重大先进典型,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永不松套的老黄牛”。

为了党组织的嘱托,他数次临危受命。

说到王坤友,无为人称他是“永不松套的老黄牛”。从1965年参加工作,他就一直奋战在农村基层。1991年夏天,长江流域发生大洪水。时任副乡长的王坤友在圩堤上带领群众奋战了三天三夜,终于体力不支,一头栽倒在水里,幸亏抢救及时,才夺回了一条命。为不辜负党组织的信任,他三次受命于危难之际,使一个荒洞和两个村庄旧貌换新颜。他对党的事业始终充满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边与死神抗争,一边时刻牵挂着那片村庄和那里的群众。

1992年冬天,采石工人在无为县蜀山镇泊山放炮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天然溶洞--泊山洞,镇政府研究后决定开发。面对泊山洞管委会主任这个职务,镇领导找到了王坤友。“当时山洞就是个炸开的洞口,山上荒草丛生,啥也没有,我不是不知道难,但我觉得组织找到你,就是信任你。”王坤友说。临时搭起来的简易工棚,王坤友一住就是6个月,还因此落下了关节炎的毛病。

20xx年,泊山洞开发成为国家3a级景区,王坤友在管委会主任的位置上干了8年。就在此时,蜀山镇党委又找到王坤友,让他到建成村去当村支书。王坤友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组织的希望就是命令。”

当年农历正月十六,就在朋友和家人的反对声中,王坤友背起铺盖来到了建成村。当时许多村民都不信他是来干事的,一名村民还把他带来的铺盖扔出去,赶王坤友走。

他挨家挨户跑,了解情况,交心谈心;化解债务、平整荒地、铺路修渠......选准突破口,王坤友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村民们发现,这个外村来的村支书是干实事的。

就在建成村工作步入正轨的时候,王坤友又面临一个新的抉择。20xx年,他老家所在的新安村村务工作出现极大困难,镇党委希望他能再接下这个摊子。王坤友二话没说,背上铺盖又来到了新安村......

面对新安村当时100多万元的债务,王坤友没有畏惧,他吃住都在办公室,与村“两委”一帮人想法子、搞建设,在新安村的头三年时间,王坤友带领大伙儿把债务清了、造了水闸,还把新安村建成了示范村。几年来,新安村没有出现一起上访和刑事案件。

为了群众的幸福生活,他任劳任怨。

20xx年,王坤友接下建成村这个“烫手的山芋”,当时村“两委”就剩一名会计留守,一摊子债务不说,多年的农业税收不上来,还有145亩的抛荒地。

经过深入走访,王坤友得知村里的“糊涂债务”最让群众窝心。为了还群众一本“明白账”,他每天拎个大竹篮,里面装着一沓沓陈年旧账,一家一家地走、一笔一笔地算,110万元的村级债务终于被他理清楚了。在他的努力下,当年就化解了30多万元债务。

20xx年,新安村村民程某夫妇因故去世,留下了一双子女。“乖乖,以后我就是你们的爷爷。”王坤友主动为孩子们申请了低保,还到学校为孩子们争取减免了学费,孩子的衣服、被子他都给“包了”,每年逢年过节都要先去看看孩子们。

20xx年夏天,为了帮助村民建设沼气池,王坤友想办法从外地运来8车猪粪。虽然没有让村民出钱,但是有些村民嫌脏怕臭,不愿意建沼气池。“这是好事,是为了大伙儿方便省钱啊。”王坤友一边做村民工作,一边带着村干部把9万斤猪粪挑到了各家的沼气池。

“村里的事儿,只要你用心去办,就一定能办成。”从解决困难户住房到照顾五保户生活,王坤友把满腔热血都倾注在他惦记的工作中、他挂念的村民身上。

为了公家的事情,他能省则省。

王坤友生活简朴,勤俭节约,从不讲究吃喝穿戴。他总是一个人吃住在村,一间屋子既是办公室,又是卧室,也是上级来人的接待餐厅。为了节省村里的开支,每次上级来村里检查,王坤友就用煤气灶自己做菜招待客人。儿子说他把村里账务搞得明白,家庭理财却不行,没有存款,只有负债。细心的人会看到,在新安村村部旁,王坤友低矮的房檐下一麻袋空饮料瓶靠在墙上。这位村书记清贫到捡饮料瓶来积蓄。

为公家省钱,作为“一把手”的王坤友身体力行。1995年下半年,王坤友一行三人到南京为泊山洞买灯光器材,找到一家十几元一晚的旅社,三个人挤一个房间。“洗澡的地方都没有,洗脚水都难打。”参加这趟采购的同志回忆道。20xx年5月,王坤友到新安村任职,起初仍住在泊山洞。从泊山洞到新安村10华里的路,他都是步行。有人劝他坐公交车,几块钱就能到,又能报销,但是王坤友却说不。王坤友抱着一个想法:“村里本来就很穷,能省则省。”

不论在什么地方工作,他都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讲党性、讲原则。泊山洞景区建成后,一次王坤友的儿子带着6个同学到景区去玩,景区管理员没让他们买票就放他们进了景区。王坤友知道后,狠狠批评了管理员,然后自己出钱补上了门票,并在管理处的会议上公开作了检讨。

为了心中那份愧疚,他默默流泪。

“活着不在乎长短,而在于活着的价值。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只要我还活着,就要为群众办事。”20xx年,王坤友被评为感动巢湖人物时说的这番话,让无数人动容。

20xx年,王坤友的女儿王平准备结婚,却为婚房犯了愁。这时候,王坤友告诉女儿,“没事,婚房我来解决。”原来,他将自己的办公室隔成了两间,里面一间作为女儿结婚的婚房,但是新婚结束后就要退出来。就在女儿新婚前一天,王坤友把女儿拉到跟前说:“孩子,爸对不起你,不能给你解决房子。”那天,王平第一次看到父亲的眼里噙着泪水。

20xx年3月的一天,王坤友正为建成村一摊子事犯愁,妻子又因乳腺癌动手术。王坤友上午匆匆赶到合肥见了妻子一面:“月梅,等你病好了,我一定好好陪陪你......”第二天一早,王坤友就坐车回到了村里。然而,直到妻子去世,王坤友都没能兑现自己的承诺。

“对于妻子和女儿,我心中有愧,我没有尽到一名丈夫和父亲的责任,然而一个村子几千名老百姓需要帮助啊。”王坤友说。

王坤友就像一个不停转动的陀螺,生命不息,工作不止。即便是在被四家医院确诊为肝癌晚期后,村里的大事小事,他依然都装在心里,整天忙个不停。王坤友说:“时间越是有限,越是要为村里的老老少少做一点事。”

王坤友对很多东西不看重,但有的东西,他却很看重。在他新安村村委会的宿舍里,感动巢湖人物的水晶奖杯被放置在他书桌的正中间。“父亲有一个纸箱,里面放满了这些年来各级政府发给他的奖状和证书,他觉得这既是人生价值,也是鞭策,希望能激励后辈们。”女儿王军霞说。他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奉献了自己,还要激励教育更多的人。

全国党员干警先进事迹材料大全(18篇)篇十七

中共中央关于授予周永开、张桂梅同志和追授于海俊、李夏、卢永根、张小娟、加思来提·麻合苏提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涌现出一大批秉持理想信念、保持崇高境界、坚守初心使命、敢于担当作为的共产党员,他们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保卫着人民,他们用的生命和青春为祖国践行,他们无私奉献,面对危险从容不迫,无所畏惧,用青春和热情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也正是有他们这种精神感染着我们当代共产党人,激励着我们奋力前行,我们会永远记住他们,于海俊同志就是这么一位优秀共产党员。

于海俊是内蒙古翁牛特旗人,1963年11月出生,198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参加工作,是内蒙古自治区原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根河林业局副局长、林业工程正高级工程师。在大兴安岭林区默默坚守32年。他精通业务、勤勉务实,参与编制多项国家级林业行业标准,参与完成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等项目100余项,2019年6月19日,在扑救上央格气林场山火时不幸壮烈牺牲,年仅55岁,中共中央授予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于海俊离开了我们,他的精神长存,他给我们新时代共产党人留下的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他敢于斗争、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我们要把坚定的信心、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当代共产党员党员要克服重重困难,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尽职尽责、恪守忠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砥砺前行。

全国党员干警先进事迹材料大全(18篇)篇十八

中国共产党员人数逐渐增多,其中不乏有很多优秀共产党员,他们的事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本文为大家介绍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了解优秀党员的光辉事迹。

歼—15从空中俯冲急下,瞬间降速至0,稳稳停在航母“辽宁舰”上——11月24日,中国首批舰载机全部完成航母起降训练,圆了几代航空人让战机从陆地跨向海洋的梦想。

一天之后,辽宁舰返航。罗阳,这位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中航工业沈飞公司董事长,突发心梗,以身殉职,年仅51岁。

才见虹霓君已逝,英雄谢幕海天间。“辽宁舰”成为他一生战斗的最后阵地,歼—15成为他航空报国的最后见证。

正当壮年的生命,默默坚守的足迹,慷慨献身的悲壮——半个月来,无数人为他落泪,被他感动。他所蕴含的正能量,在现实和虚拟空间被反复传递。他所承载的精神,与航母、舰载机一起,激发着人们的爱国之情。

追梦——。

“我的任务完成了,我很欣慰”

绽放的瞬间,轰然倒下。如果可以重新选择,罗阳还会选择干航空吗?

“当然会”、“一定会”——他的家人、朋友、同事,无不这样回答。

他们是了解他的。

他出生于军人家庭,长在部队大院。“报国”、“忠诚”、“奉献”,他早早融入这样的文化。1978年高考,他本可以报考名气更大的院校,但最终在志愿栏里填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名字。

“不是唱高调。学航空、干航空,谁不想亲手造出飞机,谁没有一个航空梦?”他的校友、歼—15常务副总设计师王永庆说。

1982年,罗阳毕业分配到中航工业沈阳所第九设计室。没过多久,赶上歼8ⅱ研制,他被吸收到设计团队,从事座舱盖研发。钻到地下室里,他一干就是好几个月。设计出图后,要到沈飞跟产。那时没有汽车,自行车也凑不齐,他和同事们每天早晨列队跑步十几里路到沈飞。他对原沈阳所所长刘春义说,“我真幸运,刚来就能参与这么重要的任务。”

梦想让他坚守。

干航空,最怕的不是辛苦、不是清贫,是没事干。航空工业曾有过近的低谷期,几年等不来一个新型号,没有几项新任务。为了给员工发工资,军工企业去生产洗衣机、塑钢窗、蒸锅、菜刀。那段日子,很多人离开了。罗阳工作的沈阳所,77、78级的大学毕业生流失了2/3还多。

他留了下来。拿着每月几十元的工资,默默积蓄着力量。工作任务吃不饱,他千方百计去找国外资料来翻译。英文、俄文的大部头,他一点点攻下来。有人打趣,“你何必这么辛苦。”他回答:“我笨,笨鸟先飞就靠这个呀。”还有人劝他跳槽,他则回到北航攻读硕士学位,继续充电。

那几年,他常和大学同学、现任沈飞副总经理祁建新互相打气,“一个国家经济强大了,必须有强大的国防来保卫经济发展的成果,咱们肯定会有用武之地”。

梦想更让他投入。

经历长长的等待,当担子忽然压上来时,不难想象他有多兴奋。

他如饥似渴地投入到型号任务中。,他调至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数个重点型号同时研制,他一天比一天忙。刘春义住在他家后排楼上,看到他回家越来越晚,问他是不是把自己逼得太狠、压力太大。他说,“研制新装备乐趣无穷,任务再多也开心。”

10年间,他在沈飞担任了多个重点型号的研制现场总指挥,他和班子成员一道,带领沈飞实现了歼击机从二代机到四代机的跨越,年营业收入从20亿元增加到120亿元。

每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中国梦。罗阳不止一次讲述过他的梦想,那是一代航空人共同的报国梦想——让中国航空工业和世界最强者的差距,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力争未来能够“并驾齐驱”。

罗阳参加工作时,中国和国外顶尖航空制造企业的差距,曾让出国考察的同事灰心得直想哭。现在,中国则在不断创造奇迹,一步步缩短差距。

生前最后一次与家人通话,他说:“我的任务完成了,我很欣慰”。

苦干——。

“他是在以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

“罗阳,你太累了。”11月25日,分别17天后,妻子王希利终于在抢救室见到了丈夫,只是他的心脏早已停止了跳动。

罗阳真的太累了。

这是他最后的行程——11月17日22时,参加完珠海航展的他返回沈阳,没来得及回家看看,就连夜赶到舰载机所在基地。在那里,他把应急保障团队成员召集来,对舰载机进行又一轮细致检查,直至18日凌晨3时。早上,同事们起床,发现他已在岸边观察天气。

11月18日早上8时许,罗阳上舰。他把行李扔到床上,坐都没坐一下,转身便上了塔台。这一天,他对相关环节全面监测,几乎不曾停下脚步。同事劝他:“别着急,反正白天黑夜都在舰上,慢慢看。”他摇头:“我上舰晚,不了解的东西太多了,必须抓紧。”

他是拼了命在干。

罗阳不是只会工作。他是排球健将,爱下围棋,喜欢音乐;他有个和睦的家庭,年轻时工作任务没那么重,每到周末他常带着家人出去游玩。他更知身体重要。在沈飞,他确定了员工每年体检一次的计划,重要岗位员工一年体检两次。

但这些年,现实真的不允许。

——搞航空太难了,不下功夫苦干,只能是一无所获。

舰载机项目启动时,国内完全是空白。获取国外现成的技术,想都别想,即使是资料也搞不到。造出来、飞起来、落得下,成千上万个环节,都是未知领域,都要绞尽脑汁去钻研。

许多行业,搞不出精品,可以降低标准搞个普通的。航空不行,要么是满分,要么就是零分。作为总指挥的他必须“接招”。调集资源、组织攻关、寻求兄弟单位帮助,不知调了多少次、试了多少次,终于拿下这项核心工艺!那段日子,他吃住在厂部,常常就站在员工身后。

一个歼—15累不垮罗阳,这只是近年罗阳作为研制现场总指挥多个重点型号中的一个。

——任务太紧迫,不抓紧时间、倾力投入,就会拖后腿。

从接到舰载机任务那天起,他一直奋战在研制现场、试验一线。工作节奏最初是“711”,每周干7天,每天干11个小时;在最后冲刺的1个月,他也冲到极限,变成“720”,几乎每天工作达到20个小时。

人们形容罗阳“是在以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想必感到了疲惫。但他挂在嘴边的,还是航空人爱说的那句——“既做航空人,就知责任重;既做新装备,就得多辛苦”。

实干——。

“我们是做事,不是作秀”

起飞,如箭直刺长空;着舰,如鹰稳稳抓板。歼—15首批次应用演练,次次成功!外媒纷纷表示惊叹。舰载机的损耗率,即使在应用成熟的国家,仍高达10%以上。

如此完美表现并非幸运之神眷顾。其背后是罗阳和他的团队经年累月的默默实干。

实干,意味着脚踏实地,不做表面文章,不来半点虚头。

“我们是做事,不是作秀。”海军驻沈阳地区副总军事代表李忠东,对罗阳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句话。

一次,沈飞承担的型号任务,在既定的下线日期前3天,发现一处小问题。怎么办?有人提出,战机下线并不会去飞,只是举行一个仪式,不管有没有问题,都要拉回厂里做后续调校,届时再修不迟。罗阳不同意,他批评了提这种建议的人,亲自去向军代表说明情况,表示如果要追究责任,愿意自己全权承担。紧急修理后,战机推迟4天圆满下线。

实干,意味着精益求精,不存一丝侥幸心理。

沈飞员工都知道罗阳对质量要求严。有一年,交付空军的飞机出现漏油现象,经检查是胶圈的问题。消息反馈到沈飞,他立刻组织人员寻找原因,最后发现是由于胶圈生产沿用老标准,未达到新工艺要求。及时转换标准后,不论军方还是员工,都以为事情可以画个句号。他却说,要藉此给所有员工“上一堂质量把关课”。一天下午,沈飞厂区,领导班子所有成员和1万多员工,手持剪刀一起动手,剪掉了剩余的两万多个老胶圈。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平日不擅引经据典的他,却常对员工讲起这句古话。今年9月,车间里某个工装架焊点开裂,差一点砸到旁边组装的飞机。他立刻要求对工装质量全面体检。部门负责人本以为,修好开裂的工装架,再把这个车间里的其他工装检查一遍就可以了。哪知道,他要检查的是所有车间的所有工装。1万多个工装,查一遍近一个月。工期这么紧,停下来做这件事值不值?他说:“值。因为我们要为国家负责。”

他让人在车间挂起横幅——“一手托着国家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

舰载机,10大类、280多项关键技术,3万多零件,做到万无一失,靠的正是经年累月形成的对质量自觉地高标准追求。

实干不是蛮干。在合作伙伴、沈阳所党委书记褚晓文眼中,罗阳对新事物敏感,务实而讲究方法。他埋头赶路,也抬头探路。

歼—15的研制速度,出乎很多人预料。设计周期,比过去缩减了6个月。制造周期,比过去缩减了4个月。入列运行,国外预测至少要1年多,歼—15仅用两个月。

“没有新机快速试制中心,歼—15不会这么快。”褚晓文说。罗阳,正是顶着压力、拍板建试制中心的人之一。

过去研制新机型,是“隔墙扔砖头”,每个流程都是墙,要一堵一堵按顺序过。有没有可能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研制模式?歼—15项目一启动,他就和沈阳所领导商讨,提出设计制造一体化的构想。新模式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三维仿真手段,使制造提前参与到设计研发中来,并行推进,能够大大缩短研制周期。方案提出后,首先迎来的不是掌声,而是质疑——会不会打乱仗、无法衔接,看了几十年平面图的工人能不能看懂三维图?如何说服大家?最好的方法就是尽快解决所有担心的问题。

说干就干。他组织人员迅速出台了几十份顶层文件,确定了一体化的实施规则。“他一定是对这种新模式研究了好久。流程、责权归属、考核、过渡办法、应急方式,所有可能引起混乱的环节,他都想到了。”

英雄——。

干惊天动地事,做默默奉献人。

罗阳倒下,神州巨恸。

11月29日,罗阳追悼会。辽宁回龙岗公墓,上万人自发前来,胸前别上小白花。网络上,天南地北的人们设起灵堂,燃起蜡烛,为他送行。

“英雄一路走好”——人们称他为英雄。

在他活着的时候,恐怕不会想到别人喊自己英雄。他内向,面对褒奖的第一反应常常是不好意思。

罗阳当选中航工业优秀党员。集团要拍部事迹片却找不到罗阳开会之外的影像素材。摄像多次去找他都被婉拒。最后企业文化部部长把他堵在办公室“就差你一个你怎么就不能配合说两句呢?”罗阳实话实说:“我离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还有差距。让我出来讲我不好意思。”

他不喜张扬,对日常应酬能推就推。

11月25日12时48分,罗阳的生命画上了句号。大家想要为他换上一套像样的衣服,翻遍他的行李,找不到一件西装。秘书说:“罗总本来就打算穿平时的夹克参加庆功宴的。”

因为选择航空就是选择无声奉献。

这个心比天高的行业注定要低调,躲避外人的关注、躲避闪光灯。有功勋卓著的老科学家,去世时其所研制型号尚未解密,连参加他追悼会的人都以为他只是个普通工程师!罗阳所做的贡献,所承受的压力,他的家人也是在他去世后才知晓。

选择航空就是选择国家利益至上。

型号就是集结号。不论要奔赴哪里,西南深山还是西北荒漠;不论家中有什么困难,孩子嗷嗷待哺还是老人身患重病,任务来时,只有一个字——“上”。罗阳在沈飞组织重点型号会战,相关人员都是不分昼夜地奋战一线,年近七十的老专家、刚刚入行的“80后”,听不到一丝怨言。

罗阳当然是英雄。前研发设计飞机,后10年制造生产飞机,罗阳的一生奔跑在航空报国的跑道上,取得一项项历史性突破。就在歼—15入列飞行前,罗阳作为研制总指挥,曾创造了4天之内实现两个重点型号成功首飞的奇迹!

罗阳当然是英雄。当人们沉浸在歼—15完美表现的兴奋中,他倒在工作岗位上。他的猝然离世,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让更多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去思索什么是人生的价值,思索付出和回报的意义。

罗阳又是众多苦干实干的航空人中普通一员,是用生命践行航空报国理念的代表。

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奉献。不一样的事迹,一样的传承。不变的,是航空人守护家园、强军强国的赤子情怀和不老忠诚。

让我们向罗阳致敬!向无数为中国国防事业做出贡献的无名英雄致敬!向他所代表的“敬业诚信、创新超越、报效国家”的精神致敬!

罗阳已逝,在他身后——。

长空万里,高高飘扬着我们对和平的希冀;。

复兴路上,中国梦引领一代代人奋发前行!

相关范文推荐

    文明进校园活动方案大全(16篇)

    在校园活动中,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领导才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综合素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校园活动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遵守交通安

    严格落实三个规定心得体会(实用15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随后,我们将分享一些写作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全国两会召开前夕

    销售年终总结和来年计划(精选18篇)

    年终总结是对整年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的过程,可以发现问题并提升自我。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年终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回首20__年的

    我的爱好打篮球大全(16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记录生活点滴和历史变迁的工具,通过文字的记述可以使得一切变得鲜活起来。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范文,通过阅读和学习,我们或许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小学科学老师演讲稿(热门22篇)

    演讲稿可以以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确保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能够清晰、有条理地传达信息。这些演讲稿范文包括了不同主题和风格,可以让我们从中借鉴和学习。。尊敬的各位领导

    临床心理学论文(实用22篇)

    范文范本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精彩的表达,可以启发我们的思维,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范本是经过精选和编辑的,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和创作能力。20xx年临床

    小学四年级花果山(实用14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具有高水平写作技巧和独特创意的文学作品,它能够展现出作者深厚的思想和才华。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选段,希望能够给大家展示一些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

    小学音乐教师期中工作总结(精选16篇)

    在教师工作总结中,我们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通过阅读教师工作总结范文,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挑战和成就。忙碌又充实的教育教学工作接近尾声了,

    抵押房产合同(精选20篇)

    合同协议的签订可以有效保护合同参与方的合法权益,降低风险和纠纷的发生。在样本中可以看到一些常见的合同协议格式和结构,对于初学者来说很有帮助。抵押权人(甲方):抵

    开展母亲节活动总结(热门19篇)

    活动总结是团队协作的重要环节,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活动总结模板,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写作有所帮助。我园从5月2—5月13日在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