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蒋勋说宋词读后感(案例14篇)

时间:2023-10-26 作者:念青松专业蒋勋说宋词读后感(案例14篇)

读后感是一个人内心深处对所读书籍的一种回响和发声,它可以展示个人的思想和感受。为了满足大家对读后感的需求,小编整理了一些值得一读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

专业蒋勋说宋词读后感(案例14篇)篇一

接触蒋勋,是因为爱看《红楼梦》,我常说:“多情人看红楼,看的是‘身世浮沉雨打萍’,跟着哭,跟着笑;无情人看红楼,看的是‘食尽鸟投林’,知进退,明舍得”。然而,蒋勋却把红楼一梦解释得既入情又清隽,这般在出世与入世之间自由切换,实在让人惊叹。从这点上看,他不同于传统意义上那种“静水流深”的学者一样惜字如金地道出哲理,而是把哲学用很人情味的过程表达出来了,就好像安徒生把塑造人性美与批判人性恶的箴言用很梦幻的童话传达给孩子们,蒋勋则擅长用很生活、很心灵的方式来向成人世界表达生命的意义。

蒋勋是个很纯粹的文人,只专注于艺术作品的文学性,比如他评价《红楼梦》,不会把美食、建筑、华服单独拿出来深入研究,若有些许篇幅的描述,也是为了让读者能了解当时的文化以更好地了解作品本身。他更多地是在讲人物的身世、心理、性格及命运;在讲癞头和尚、跛脚道士如何给执迷之人指点迷津;在通过曹雪芹的作品说一切人生的状态都是值得悲悯的。所以看《蒋勋说红楼梦》,让我对作者的素养与境界真是肃然起敬。

基于以上所说的表达方式和他对经典之文学性的尊重,我对他的其余作品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读《蒋勋说宋词》这本书仍然是一次意外。相对于唐诗而言,我是不太喜欢宋词的,珠玉在前,唐诗恢宏大气,李太白一句“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就把古今万千气象都道尽了,再说宋词,“两宋之间,一人而已”,我们就来看周邦彦的`名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种意象的对比,宋词就相对好像更纤弱一些,更耽溺一些;杜甫一生都是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为志,然而李后主则终日关心的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种小情绪、小落寞。也许对于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人来说,比较难理解宋词的美,最在意“家国天下”的年纪,是看不上这些儿女情长的耳边絮语的。所以,最初看这本书的目的,是想瞧瞧蒋勋这位“生命的旁观者”是如何看待宋词的小家子气的,会不会偶尔他也不那么中庸?可是这本书拿起就放不下了。

首先是整本书的格局,蒋勋在谈每一个词人的时候都连带着把他所处的朝代背景、生活际遇交代了一遍,你很少看到一部专门谈诗词曲目的文学作品会把那个年代的历史统统写进去,通常是非常严谨地在讲格律,讲平仄,讲意象。可是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深谋远虑,看到了宋徽宗起兴文化的良苦用心,甚至看到了李后主整个跌宕起伏的人生对其词作的影响。我们在这本书里看到了词这种文学形式在整个宋朝时期的发展演变,对一种文学形式的前世今生有了一种更为全面立体的了解和掌握。

其次是拓宽了对美学的认知。就像我先前讲的自己对宋词的感受,觉得宋朝的词人太过拘泥于生活琐事,没有那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视野和心态。可是蒋勋说,这一种繁华落幕后的自省,是经历过金碧辉煌的盛唐以后,人们转而开始关注自己内在感受的一种变化,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落寞”和细微的观察实质上是一种进步,他称之为“颓废美学”,是指在现实生活里,人向外的征服已经没有任何缺憾了,这个时候,心灵上的空虚感、缺憾感就成为了他们创作的源泉。所以不论是李煜、周邦彦、李清照,在他眼里都是更为内省和细腻的存在,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是更敏感、更准确的。往往空虚过后,人就开始呈现悟道的形式,这是潇洒肆意的李白和报国无门的杜甫所达不到的境界,而宋朝的整个节奏正好都是平静内敛的,这是时代所赋予的气质。

最后是这本书所传达的一种文人的气度与从容,叫人称赞不绝。如果我们说李后主写“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是他作为亡国之君的懦弱和无能的体现,那我们不要忘了,欧阳修、范仲淹这些有名的政客,他们表达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时,也不会觉得羞怯。但今天我们在官场里,是很少有男性会流露出这样的感情,远不及宋朝文人的坦然,这事实上使得文化在部分人群身上产生了一种“特殊性”,它是相对封闭的。我们再看台北故宫博物馆里苏轼的《寒食帖》,写错了就点一点,再改一改,面对人生中的错误非常随意和坦然,所以宋朝给文人的大环境是让人倍感舒适的,没有压迫感。就像程颢的一句“万物静观皆自得”所述,任万物自生,如天观世,说任何生命的美丽都不必去驾驭,自现而自隐,自灭而自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宋朝和宋词又是外放的,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无拘无束。

推荐大家看《蒋勋说宋词》,不仅是看宋词之美,更是蒋勋道出的宋朝之美,看整个宋朝文化对一个人生命态度的影响,除去唐朝的豪放与潇洒,我们也需要更多的内省与沉淀来面对各种际遇,承受各种结果。

专业蒋勋说宋词读后感(案例14篇)篇二

在“红学”“泛滥”的今天,许多人在潮流的推动下再次翻开那极为厚重的《红楼梦》,不少文学家也纷纷发表自己对《红楼梦》的崭新解读,继而出书蹿红。刘心武便是这其中最为成功的一个。与刘心武相比,蒋勋近乎默默无闻,直到这套书的销售量越来越高。

蒋勋在这套书中,从多个角度评析每一回,文章引用与分析相交错,语言深刻与通俗相交叠。

蒋勋在书中强调“回到文本”这个观点。《红楼梦》是一部神奇的书,同一个情节,不同领域的人可以读出不同的东西,没有人知道这究竟是曹雪芹有心栽花,还是无心插柳(毕竟这些人,这些事,都是在他记忆中真实、鲜活地存在过的,他只是让回忆重现),反正,《红楼梦》已成为爱情、美食、亲子、管理等各个领域的指导书籍了。但是,这不是蒋勋认为的读《红楼梦》。但是,从描写中感悟作者的认真,感悟他的生命,这才是真正的读书.许多红学家抓住一个细节就开始穷追不舍地拓展、想象,拼命地把底层的东西挖出来给读者看,告诉我们当年繁杂礼仪、官场黑暗、家族斗争。这没有错。但是,这并不是曹雪芹想让后世收获的东西。蒋勋告诉我们,《红楼梦》呈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执着、眷恋和不舍,呈现了繁华若梦的“空”.

细节处的想象可以日后慢慢添补,但首先,我们要跟着故事情节走,读懂曹雪芹伏笔千里的草蛇灰线,读懂曹雪芹写在热闹处的落寞。“回到文本”,只有读懂文本,我们才有能力更好地去拓展、想象,了解这部百科全书的百科知识。

既然蒋勋的评论是多角度的,那书中也自然少不了红楼中人的处事对现在的启发。在分析探春当家一节中,蒋勋为我们展现了王熙凤、探春、宝钗这三个人所代表的三种不同的管理方式,他们所用的方法及结果对现代的管理人员依然有启示。

蒋勋改变了我一味追求80回后真正结局的执念――其实,认真读懂前80回,更重要。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是小说最后的结局。但每个人物以及读者的情都刻在了白雪之下,每一颗心,都在各种情感的磨砺下,领悟了“空”.

专业蒋勋说宋词读后感(案例14篇)篇三

今天上午饿着肚子读完了这本书,《蒋勋说宋词》,感觉写的还不错,吃完午饭就着刚读完书的热乎劲匆忙赶来写这篇读后感。

蒋勋老师是台湾人,确切的说是成长在台湾的大陆人,故乡是大陆,生长在台湾,这样的背景也就注定了这部书在写到南宋时用以自比的感情。

这部书一边讲历史一边讲宋词,讲到宋词就离不开政治,更离不开艺术、离不开美学,现在的宋词是跟琴棋书画联系在一起,是一种艺术品,虽然宋词都是人写的,但是用浑然天成,巧夺天工来形容也不为过,因为许多句子已经成为千古不朽的名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不可复制,只要世界上还有人说汉语,他们就不会消失。许多宋词的千古绝句,都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才能写出来的,李后主、苏轼、李清照…………我就不堆砌诗句了,他们的人生都是大起大落,如果平平淡淡的一生过下来,也写不出那些个感人的诗句。只有在国破家亡、人生遭遇重大转折的时候才能发出那样的肺腑之情。相比之下,我们平日里的考试失利、朋友争吵都是鸡毛蒜皮,少年强说愁罢了。

每次读中国的历史,读到极盛或极衰的时候我就想哭,读完这部史书,更加感受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和历史气息,从盛唐的张扬,到北宋的内敛秀气,再到南宋的小确幸,时代在变,民族性格在变,历史在变,历史的洪流都是不可逆转的,每一个坐在上面的人都被推着走,似乎决定着这一切的就是上帝,就是命运。蒋勋写到南宋,多次提到了他年少时喜欢苏轼和辛弃疾的诗句,不喜欢柳永,教材中也非常推崇那种收回故土的思想,许多辛弃疾有名的边塞诗篇都蕴含着一种独特的情感,读了之后的人就有一种奋不顾身想上战场奋勇杀敌的情感,或是在边塞守卫国土的一种自豪感,台湾人在学,我们也在学,不过我们学来的诗篇,用来代入的场景不一样,台湾人用南宋来自比,代入两岸关系,想反攻大陆,大陆人代入的往往是近一两百年的屈辱近代史,心中想的是光耀中华,恢复万邦来朝的保持了千年之久的国际地位,两岸人民格局的不同就此显现。蒋勋年轻时正值“反攻大陆”闹得火热之时,大家以一种“南宋”人的心态来看待自己,年迈后,时代变了,渐渐地发现反攻大陆不过是泡影,就像南宋想夺回汴梁一样,面对强大的对手,无能为力,久而久之在这种环境下,文化中的小确幸出现了,偏安一隅的思想开始占据主流,作者也渐渐反思,发现也爱上了柳永、姜夔的诗句,想来也是有点意思。

从一个时代的兴衰,一个朝代的兴替,到一件事物的始末,一个人生的波折,都存在三个境界,这也是我发现的这部书的精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总结出人生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从这里开始,人生开始感受到了一种颓废,繁华下落,开始沉静下来领悟,随之而来的可能是眷恋和珍惜。

第二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这里,人生多了一份执着,一份痴情,也多了一份漫长的痛苦。很多人在这份痛苦中就倒下了,并没有过渡到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一种释然,寻来寻去,不过如此,曾经的不过是乱花弥眼,浅草没蹄,要寻找的不就在眼前么,执着只是经历,难成结果。

蒋勋说宋词随笔【第二篇】:读《蒋勋说宋词》有感。

读书之前,我问了自己几个问题,读完之后,再总结了一遍所有问题,略有所感,于是写之成为心得收获。

宋词是什么。

什么是宋词?查阅书籍总结成一句话那就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而关于宋词的产生,就总体而言,大致如学者所说:“勾萌于隋,发育于唐,敷舒于五代,茂盛于北宋,煊灿于南宋,剪伐于金,散漫于元,摇落于明,灌溉于清初,收获于乾嘉之际”。

谈到宋词,大家也都不陌生,都会吟唱几句,诗词文学也早已深入大街小巷,从“诗经”到“唐诗”,再到“宋词”,几多变革,从乡间俚语,到文以载道,文学意境似乎越发高不可攀,宋词在唐诗辉煌时茂盛也不无道理。在讲究格律的诗歌到达顶峰时,诗歌制约了普通大众对情感的表达需求时,而宋词,是这个时期文学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文学进程中的偶然迸发。

为什么读宋词。

有人说带有目的性的读词是理性,缺乏了因喜爱而读词本身的感性。试想一杯茶,几首词,置身于水岸修禊,去品味宋词的韵味,去体会古人的精致,去触摸生活的细腻,如此这般也是莫大幸福。所以,读词,是我发现生活美的方式。

曾听过一个有趣的例子:当你看到夕阳余晖…你的脑海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啊,这么多鸟,真好看,真是太好看了!”。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亦或是其他文学,都是古人知识智慧的凝结,古人吟诗作对、竹林集会、曲水流觞,或饮酒兴之所至击节高歌,或长亭折柳送友、叮咚一曲琵琶,种种之事,今人想来,无一不是令人作羡的真性情。而我们在一次次的传承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独留诗词之美装饰生活。所以,读词,是我体会生活美的方式。

读宋词的收获。

认真是一种态度。

唐朝诗人贾岛关于“僧敲月下门”锤炼字词的趣事广为流传。而宋词同样也具备了对字词的一种认真,李后主“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是几多琢磨的哀愁,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细细雕琢的感伤。一位位词人,一首首词曲,造就了宋词的浩瀚灿烂,精致温婉。是的,他们偏爱宋词,是他们令原来属于贩夫走卒的歌声,忽然变成士大夫用来疏解生命的某一种情怀的工具。是他们对诗词的认真丰富我们的文化,是他们,让我们认识到认真造就精致,精致造就非凡。

文学是一种积累。

词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回首名篇诗词的背后,几乎每一篇都是厚积薄发的产物。许多经典的诗词,都是古人在经历了人生百态后的有感而发,而那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词曲早已埋没沧海。辛弃疾一首《丑奴儿》是辛弃疾对国破家亡的哀伤,也是对漫长生命的青春的眷恋与白发渐多的领悟。经历沧桑,了解生命的状况之后,却只用平白的语言说一句“天凉好个秋”。积累数十载,回到人最基本的生命认知,却让人回味无穷。我想,经典的造就,终究是积累的偶然迸发。

挫折是一种力量。

君可见,李后主前半生的醉生梦死,后半生的亡国之痛。如果李后主没有经历亡国,就不会有后期的这些作品。说不定仍会继续写自己的靡靡之音,那样就不会有我们认识的李后主了,仔细一想,难道是亡国换来了历史上的几首千古绝唱?大概宋太祖也没料到,他抓来的玩物,会对本朝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和他自己相比,李后主似乎是一个天真烂漫,不知世事的孩子一样。与此同时当一个人与历史对话的时候,他已经不是活在当下了。四十三岁的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被人陷害而锒铛入狱,从与欧阳修把酒言欢,到监狱里被狱卒同情。这是对他巨大的考验,承受一次次的侮辱,消除了掉他的骄娇二气,是他,写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他,建立北宋另一份开阔的力量,另外一种豁达的力量。

感知是一种生活。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晏殊对生命的眷恋感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柳永对追求锲而不舍的感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辛弃疾对几经磨难的豁然领悟的感知。王国维的三境界,是对我们生活的感知总结,一境界对人生的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二境界对人生的目标,求之不得之后形容消瘦而却继续追逐无怨无悔。三境界对生活立志追逐的积累后,不经意间的收获。

蒋勋说宋词随笔【第三篇】:《蒋勋说宋词》读书笔记。

只因为平时喜欢几句宋词名句,就在众多图书中,选择了这一本。没想到一开卷就爱不释手,既放不下手,又不忍迅速看完,因为“养料”太多,得慢慢去消化。所以花了一个多月才品读完。

真的是一本好书,值得“为伊消得人憔悴”。蒋勋是台湾美学大家、文化教父,书可能是讲座稿整理而成的,非常口语化,有点罗嗦,但也体现他的细腻。就象听《百家讲坛》一样,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为我们娓娓道来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词,对宋词进行一次通俗化的全面解读。为了把这“安静、圆满的果实”讲解透视,蒋勋从唐后主李煜讲起,讲为什么在唐诗的顶峰中,如何产生宋词,宋词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的历史意义,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词的脉络,分别讲述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最后以姜夔收尾。

蒋勋说:在宋词中,你会觉得有一种饱满与安静,它酝酿了另外一颗新的种子,与花的骚动性的美非常不同。骚动是因为它正在开花,开花自然要吸引别人注意,而果实不见得有那么多吸引力,但自有一种圆满。宋词是一种简练,一种淡雅,一种不夸张的情绪。阅读蒋勋,你会发现宋词的颓废、平实和自然,发现现实的美,其实人生是一场美的沉思。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平安无事,必定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免不了风风雨雨,冷冷热热。对于困难和挫折,人们有不同的态度,有的退缩,有的回避,有的逆流而上,有的战而胜之。

人生问题也是古代哲人难以回避的。孔子以现实的、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他总结自己的一生,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庄子很感叹大树的长寿和蜉蝣的短命,认为:“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词人也经常涉及人生态度问题。对此,他们作出各种各样的解答。苏轼屡言人生短暂,人生如梦。最经典的是《念奴娇·送钱穆父》的下片: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对自己的束缚。

读了这首词,我认为,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不论受到什么委屈,都不要对人生失去希望,而应该调整心态,怀抱一种飘然自适的性情,在“逆旅”中做一个坚定的、自觉的“行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不能缩在乌龟壳里过局天促地的生活,而应该走向广阔的世界,呼吸自由的空气,在世间寻找人生的情趣,焕发出浪漫的青春。这是人性的觉醒,欲望的复苏。这种理念,将有力地推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而成为促使人自身最佳发展的原动力。

蒋勋说宋词随笔【第四篇】:《蒋勋说宋词》读后感。

曾有朋友说起移民,国外的空气多好、景色多美、制度多么公正。我向往之,只是舍不得失掉中国文化,想想我的小孩,如曾遇到的abc朋友一般,只记得历任美国总统的名字,不晓得中国浩瀚五千年的历史;只写得几个中国字,不懂得吟诗读词,就觉得很遗憾,遗憾到再不动移民的念头。

这大抵是蒋勋颇有争议的两本书,网评批评不断,说他的学问浅,经常随意按字面解释,典故也常常讲错,仿佛没甚可读。带着这样瑕疵的遗憾,这本书仍给我很大的惊喜。

蒋勋是一个很多情的人,所以他带着他的情绪来看唐诗宋词,细细去体会作者的孤独,天真,迷茫,突然就会觉得诗词都活跃了起来,不再是小学课上读诗释义的刻板了。

这两本书,把唐诗、宋词放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理解,唐诗的浩瀚灿烂,宋词的精致温婉,其实都是有所因的。文学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是承载着历史的烙印和特点而已,诗词并不仅仅是文字,而是那一个时代人的报复梦想,喜怒哀乐,所以才真正的感人和精彩。

瑕不掩瑜,在这个中国文化渐渐不敌炒股买房的时代,读到一本通俗具体又感人的诗词书籍已很难得,多少次在地铁上看到美的诗句,被它迷得晕头转向,赞叹不已。

文化的流传和保存,在于它存在于大众的生活中,而不是束之高阁的高深。

蒋勋说宋词随笔【第五篇】:《蒋勋说宋词》——恰如其分的美。

2012年,《蒋勋说宋词》这本书我买过,我知道说宋词这本书在出来后,褒贬不一,很多人指出了里面的一些硬伤。文学的确需要严谨性,但尽信书不如无书,谁能确信,以往的道理就是真呢?我们都是一直在探究路上的人,太过固守既有的内容,才是一种不进步的可怕。

当然,这不是为蒋勋洗白。我是觉得,看东西有两面,可收纳可剔除。

前提,是你也认同他说的一部分。

这次的《蒋勋说宋词》是修订版,在原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整改,但原味还是没有变,他从李煜让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的融合开始说起,他所了解的并不偏颇,在词的音韵上,他解读了变化,在结构的韵律感上,他也言及了那种跌宕起伏的气势。

一个前半生醉生梦死的帝王,一个后半生潦倒又感受亡国之痛的李后主,他的情感是经过一层层洗礼的,所以,他可以令原来属于贩夫走卒的歌声,变成士大夫用来疏解什么的某一种情怀的工具。

对《玉楼春》的解读,他的解说会更为感性,就像“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蹋马蹄清夜月”时,李煜爱美的偏执,他沉溺于享受,忽略了国祚,他能跳到词帝的境界,很多是他的天真,在“沈腰潘鬓销磨”尤为体现,在“教坊犹奏别离歌”中彰显,蒋勋有很大一部分的感受来源于王国维,就像“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李煜确实生错了时代,他的词风会有那么大的反转,也是因为政治,即便是命运的错置,他也给宋朝的词,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泪”“醉”“红”“胭脂”这些是他对李煜诗词的解刨,从繁华到幻灭,从帝王到阶下囚,这些两极化的转变,改变了人,也改变了词韵。

《相见欢》的离愁,《乌夜啼》的悲哀,《望江南》的倒叙,都是他对李煜深层次的分析,从《清平乐》里看唐诗规矩被打破,从《蝶恋花》里看语意双关的暗藏,从《长相思》里去品味现代流行歌曲里的创作渊源。

因为我个人是很喜欢李煜的,所以曾经单薄的体会,加之蒋先生对李后主作品的理解,会理解李煜在美学上的极致,甚至是一刹那的生命感伤。

词长于抒情,也是视觉性非常高的文学形式,从风花雪月到五代词总集里的《花间集》,从文人的从容,谈到了包容之美,他篇篇都绕着美学去行走,把深情寄予万物,把感伤和喜悦都融合在这份宁静中。

他看到柳永的颓废,苏轼的融合,甚至是两级的文学品格,他们没有略过秦观,没有跨过周邦彦,甚至是典型才女李清照。其实一本书要说完一本宋词是难的,他能不太泛泛的引用已经是很难得的,窥视文学之美,也是一种解读。

因为这仅仅是解读的一部分,也是恰如其分的一部分。

他的朗诵有慵懒的靡靡之音,但他的特色是能唤醒美的复苏。我还是认同他的文学之感的。

专业蒋勋说宋词读后感(案例14篇)篇四

蒋勋老师是台湾人,确切的说是成长在台湾的大陆人,故乡是大陆,生长在台湾,这样的背景也就注定了这部书在写到南宋时用以自比的感情。

这部书一边讲历史一边讲宋词,讲到宋词就离不开政治,更离不开艺术、离不开美学,现在的宋词是跟琴棋书画联系在一起,是一种艺术品,虽然宋词都是人写的,但是用浑然天成,巧夺天工来形容也不为过,因为许多句子已经成为千古不朽的名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不可复制,只要世界上还有人说汉语,他们就不会消失。许多宋词的千古绝句,都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才能写出来的,李后主、苏轼、李清照……我就不堆砌诗句了,他们的人生都是大起大落,如果平平淡淡的一生过下来,也写不出那些个感人的诗句。只有在国破家亡、人生遭遇重大转折的时候才能发出那样的肺腑之情。相比之下,我们平日里的考试失利、朋友争吵都是鸡毛蒜皮,少年强说愁罢了。

每次读中国的历史,读到极盛或极衰的时候我就想哭,读完这部史书,更加感受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和历史气息,从盛唐的张扬,到北宋的内敛秀气,再到南宋的小确幸,时代在变,民族性格在变,历史在变,历史的洪流都是不可逆转的,每一个坐在上面的人都被推着走,似乎决定着这一切的就是上帝,就是命运。蒋勋写到南宋,多次提到了他年少时喜欢苏轼和辛弃疾的诗句,不喜欢柳永,教材中也非常推崇那种收回故土的思想,许多辛弃疾有名的边塞诗篇都蕴含着一种独特的情感,读了之后的人就有一种奋不顾身想上战场奋勇杀敌的情感,或是在边塞守卫国土的一种自豪感,台湾人在学,我们也在学,不过我们学来的诗篇,用来代入的场景不一样,台湾人用南宋来自比,代入两岸关系,大陆人代入的往往是近一两百年的屈辱近代史,心中想的是光耀中华,恢复万邦来朝的保持了千年之久的国际地位,两岸人民格局的不同就此显现。蒋勋年轻时正值****闹得火热之时,大家以一种“南宋”人的心态来看待自己,年迈后,时代变了,渐渐地发现不过是泡影,就像南宋想夺回汴梁一样,面对强大的对手,无能为力,久而久之在这种环境下,文化中的小确幸出现了,偏安一隅的思想开始占据主流,作者也渐渐反思,发现也爱上了柳永、姜夔的诗句,想来也是有点意思。

从一个时代的兴衰,一个朝代的兴替,到一件事物的始末,一个人生的波折,都存在三个境界,这也是我发现的这部书的精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总结出人生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从这里开始,人生开始感受到了一种颓废,繁华下落,开始沉静下来领悟,随之而来的可能是眷恋和珍惜。

第二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这里,人生多了一份执着,一份痴情,也多了一份漫长的痛苦。很多人在这份痛苦中就倒下了,并没有过渡到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一种释然,寻来寻去,不过如此,曾经的不过是乱花弥眼,浅草没蹄,要寻找的不就在眼前么,执着只是经历,难成结果。

专业蒋勋说宋词读后感(案例14篇)篇五

只因为平时喜欢几句宋词名句,就在众多图书中,选择了这一本。没想到一开卷就爱不释手,既放不下手,又不忍迅速看完,因为“养料”太多,得慢慢去消化。所以花了一个多月才品读完。

真的是一本好书,值得“为伊消得人憔悴”。蒋勋是台湾美学大家、文化教父,书可能是讲座稿整理而成的,非常口语化,有点罗嗦,但也体现他的细腻。就象听《百家讲坛》一样,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为我们娓娓道来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词,对宋词进行一次通俗化的全面解读。为了把这“安静、圆满的果实”讲解透视,蒋勋从唐后主李煜讲起,讲为什么在唐诗的顶峰中,如何产生宋词,宋词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的历史意义,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词的脉络,分别讲述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最后以姜夔收尾。

蒋勋说:在宋词中,你会觉得有一种饱满与安静,它酝酿了另外一颗新的种子,与花的骚动性的美非常不同。骚动是因为它正在开花,开花自然要吸引别人注意,而果实不见得有那么多吸引力,但自有一种圆满。宋词是一种简练,一种淡雅,一种不夸张的情绪。阅读蒋勋,你会发现宋词的颓废、平实和自然,发现现实的美,其实人生是一场美的沉思。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平安无事,必定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免不了风风雨雨,冷冷热热。对于困难和挫折,人们有不同的态度,有的退缩,有的回避,有的逆流而上,有的战而胜之。

人生问题也是古代哲人难以回避的。孔子以现实的、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他总结自己的一生,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庄子很感叹大树的长寿和蜉蝣的短命,认为:“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词人也经常涉及人生态度问题。对此,他们作出各种各样的解答。苏轼屡言人生短暂,人生如梦。最经典的是《念奴娇·送钱穆父》的下片: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时代使苏轼成为一个令人仰望的大文豪,可是在政治上他却不是一个成功者。有人可能会说,这些都是颓废的人生观、没落的情趣。其实不然。比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苏轼追求个人生活的志向确实比较一般。但是,苏轼以此谆谆劝慰朋友:人生就像逆水行舟,我同你一样逆流而上。这些言辞,虽然不是青年时期的意气风发,然而也还是积极进取,难能可贵。人生短暂,万事匆促,这是不争的事实。荣辱得失本来就是相对的,过于执着,就会走向对自己的束缚。

读了这首词,我认为,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不论受到什么委屈,都不要对人生失去希望,而应该调整心态,怀抱一种飘然自适的性情,在“逆旅”中做一个坚定的、自觉的“行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不能缩在乌龟壳里过局天促地的生活,而应该走向广阔的世界,呼吸自由的空气,在世间寻找人生的情趣,焕发出浪漫的青春。这是人性的觉醒,欲望的复苏。这种理念,将有力地推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而成为促使人自身最佳发展的原动力。

专业蒋勋说宋词读后感(案例14篇)篇六

只因为平时喜欢几句宋词名句,就在众多图书中,选择了这一本。没想到一开卷就爱不释手,既放不下手,又不忍迅速看完,因为“养料”太多,得慢慢去消化。所以花了一个多月才品读完。

真的是一本好书,值得“为伊消得人憔悴”。蒋勋是台湾美学大家、文化教父,书可能是讲座稿整理而成的,非常口语化,有点罗嗦,但也体现他的细腻。就象听《百家讲坛》一样,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为我们娓娓道来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词,对宋词进行一次通俗化的全面解读。为了把这“安静、圆满的果实”讲解透视,蒋勋从唐后主李煜讲起,讲为什么在唐诗的顶峰中,如何产生宋词,宋词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的历史意义,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词的脉络,分别讲述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最后以姜夔收尾。

蒋勋说:在宋词中,你会觉得有一种饱满与安静,它酝酿了另外一颗新的种子,与花的骚动性的美非常不同。骚动是因为它正在开花,开花自然要吸引别人注意,而果实不见得有那么多吸引力,但自有一种圆满。宋词是一种简练,一种淡雅,一种不夸张的情绪。阅读蒋勋,你会发现宋词的颓废、平实和自然,发现现实的美,其实人生是一场美的沉思。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平安无事,必定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免不了风风雨雨,冷冷热热。对于困难和挫折,人们有不同的态度,有的退缩,有的回避,有的逆流而上,有的战而胜之。

人生问题也是古代哲人难以回避的。孔子以现实的、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他总结自己的一生,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庄子很感叹大树的长寿和蜉蝣的短命,认为:“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词人也经常涉及人生态度问题。对此,他们作出各种各样的解答。苏轼屡言人生短暂,人生如梦。最经典的是《念奴娇·送钱穆父》的下片: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时代使苏轼成为一个令人仰望的大文豪,可是在政治上他却不是一个成功者。有人可能会说,这些都是颓废的人生观、没落的情趣。其实不然。比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苏轼追求个人生活的志向确实比较一般。但是,苏轼以此谆谆劝慰朋友:人生就像逆水行舟,我同你一样逆流而上。这些言辞,虽然不是青年时期的意气风发,然而也还是积极进取,难能可贵。人生短暂,万事匆促,这是不争的事实。荣辱得失本来就是相对的,过于执着,就会走向对自己的束缚。

读了这首词,我认为,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不论受到什么委屈,都不要对人生失去希望,而应该调整心态,怀抱一种飘然自适的性情,在“逆旅”中做一个坚定的、自觉的“行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不能缩在乌龟壳里过局天促地的生活,而应该走向广阔的世界,呼吸自由的空气,在世间寻找人生的情趣,焕发出浪漫的青春。这是人性的觉醒,欲望的复苏。这种理念,将有力地推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而成为促使人自身最佳发展的原动力。

蒋勋不仅仅讲词,还讲作者的经历,历史背景,所处环境,深入剖析作者的创作意景,以及作者与作者的比较,结合美学、书法、陶瓷等不同形态的艺术侃侃而谈,丝丝入扣,到点到位,让你赏心悦目,品尝阅读的快乐!有空你不妨读一读,对人生进行一场美的沉思。

专业蒋勋说宋词读后感(案例14篇)篇七

本书分为六部分:《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魏晋文学、陶渊明。《诗经》是从稳定的农业社会中产生的稳定情感,它是含蓄的、节制的,它自身带有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朴实与天真,自由抒发所思所想;《楚辞》是从南方发展起来的,情感比较强烈,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早的代表,提供了与《诗经》完全不同的、铺张华丽的审美范本。汉乐府是来自田陌市井的歌声,既有《诗经》的质朴,又有《楚辞》的不羁,蒸腾着盛世的蓬勃生命力。

《古诗十九首》诞生于文人阶层兴起的年代,上承《诗经》,下启魏晋,以文人忧思观照民间,促使文人诗成为后世传世诗歌中的主要部分,建立起了格律美的规范。魏晋南北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战争最多、人民最苦的时代,但那个时代也释放出了生命的各种可能性,不仅有孤独和虚无,还有真挚、纯粹的自我追求,这也可能是魏晋文学至今还有这么高的地位的原因;陶渊明的诗文中有一种“出走”的气质,但不是永远的出走,而是将出走作为回来时更好的基础,远离被奴役的状态,从现实的山水回到内心的田园,实现内化的自我完成。

本书中,作者选取了每个阶段他认为最具有代表性的.五、六首诗进行解读,他不是选用一般人讲诗时做注解的方式,而是以审美的目光来分析,比之于严肃文学的解读,这种讲解要容易接受得多。在讲解《诗经》的时候,作者以一个审美者的角度,向读者讲述什么是美,诗经为什么美,美在哪里,又有哪些地方是不美的,除了对诗歌本身进行解读之外,他还会找出后人对诗歌的评价。比如讲解《氓》中,作者在讲解的过程中,除了讲述历史背景之外,还结合自身的故事来做比较。

《氓》这首诗里的女子常被解释为弃妇,但是作者就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一个人受伤的时候她不是一整个过程都受伤,他们的爱情也有过甜蜜的时候,受伤的是一个时刻,诗歌反映的是那个时刻的心情,而不是一个角色。所以《氓》里虽然以女子的角度在吐露自己内心的伤感,但是如果以弃妇幽怨的视角去读这首诗,这首诗就狭窄了,如果把它当作是女子一生的倾诉,那就变成了一个美丽而哀婉的故事。正如作者所说,好的文学里没有好人与坏人,有的只是生命的不同状态。作者提到有朋友夫妻俩吵架了来找他诉苦,说对方怎么怎么不好,其实这都是很常见的情感,诉苦的过程中朋友还会清算自己为对方做了多少事情,指责对方什么都没做。《氓》里面写到女子每天勤勤勉勉做了很多事情,其实这首诗跟今天我们的想法是没有什么两样的,这种情感直到今天还在发生。这也正说明任何好的文学作品都来自于生活,都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在作者对诗歌的拆解下,更容易的体会了诗歌之美,同时通过对音乐,电影,舞蹈,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的延展欣赏,领悟到诗歌更深层次的含义,使人通俗易懂。

专业蒋勋说宋词读后感(案例14篇)篇八

很久很久以前,有人在文学的土壤上播下了一粒种子——一粒诗的种子。后来,经过一千多年地汲取营养,努力成长,终于开花。

这朵花,叫唐诗!唐代是诗的盛世,也是诗作成就的巅峰。

去年暑假,我读了《蒋勋说宋词》,今年暑假,我看了《蒋勋说唐诗》。让我触摸到了安静的王维、狂傲的李白、朴实的杜甫和正直的白居易等,而我偏爱李白,颇与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志同道合呢。

吾爱李,爱他的大胆创作,爱他的孤独。李诗中无不透露着他那种骄傲的孤独。

李白,他大胆创作。如《蜀道难》开头三字:噫吁嚱!据说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啊啊啊!我见过用一个啊,用两个啊,就是没见过连用三个啊的。我想李清照连用六七个叠词,该是李白三个的延续吧,李白好一个开创先锋。

李白,我认为他也很孤独。很少人能理解他的老庄思想,多时,他的伙伴只有大自然,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样的千古绝句就是他孤独的最好例证。

萍随风,飘零。

片片飞,张张落。

不知何时,根定风止。

随与水瓢泊,早忘是何年。

淡看春夏秋季,眼观长茂凋之。

无尽无穷甚了期,不知归日是何年。

初尝写诗,才发现千难万难,押韵、平仄、字数、内容形式,而我不及诗人的一星半点儿,更别说如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了。突然间明白了,李白骄傲的孤独是因为他的登峰造极无人能企及,而自己给自己营造的孤独是多么片面、多么狭隘,这种孤独只有把自己逼近死胡同。

花开终有花落时,在唐朝,这朵花曾娇艳无比地绽放过,可最终凋谢了。我们能做的,只有仰慕古人的光辉,去欣赏、去模仿。我想,再过几百年,也许又会开出那充满智慧的花瓣吧!

专业蒋勋说宋词读后感(案例14篇)篇九

每一个中国人与唐诗宋词有一种不解之缘,唐诗宋词就像长江黄河里的一滴水滋润着祖国大地,滋润着炎黄子孙,它们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里自由的飞翔,它们在祖国的每个角落里自由的飞翔,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生生不息的情结与眷恋。

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孕育了一些诗人、词人,他们的诗词照亮了中国文学的殿堂,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这就是唐诗宋词。

从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接触唐诗宋词,虽然那时知识非常薄弱的我,无法理解其中的`韵味、道理,但是我每一页读起来都是那么的认真与专注,记得小时候我每一首会背的诗是唐代大诗人骆宾王的《鹅》,这首诗给我的感觉是那么的舒畅,琅琅上口,读的时候往往会情不自禁的唱起来。

我们都知道唐代出名的是唐诗,那么宋代呢?顾名思议,不就是宋词吗?

唐代分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说起初唐,大家都知道初唐四杰。他们一扫萎靡的宫廷诗风,描写了真实生活。盛唐诗人流派较多,有田园派的孟浩然、有边塞派的王之涣……谈起盛唐人们都会想起诗仙李白,他创作了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体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豪侠的气概,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扬奋发的典型音调。但中唐最为代表的诗人是李贺,他是一个很富有创造性的诗人,在中唐诗坛乃至整个诗歌史上,都可以说是异军突起,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最后要说起的诗人是晚唐的“小李杜”,以别盛唐的大李杜,为晚唐诗坛雄长的杜牧,豪爽悲慨、风骨豪迈,李商隐归于沉郁寓深倚思自成一体,我们中国都知道,中国有一个丝绸之路,那么中国古典文化的璀璨明珠——唐诗,则可以称为唐诗之路。

唐诗宋词给我们祖国文化历史增加了辉煌而又灿烂的一页,我们从小就受唐诗宋词的熏陶,感受它的精神与恢弘的气派,体现不尽的意境与回味。它使人懂得做人的道理,理解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想象那月照唐朝雨落宋朝该是怎样的意境啊!

专业蒋勋说宋词读后感(案例14篇)篇十

泱泱大国,悠悠五千年,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如浩瀚的星空,而唐诗宋词便是那片星空里最夺目的一颗,只一眼,便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的确,畅游在唐诗宋词的世界里,我领悟到不同的精彩,博大的智慧和无语伦比的快乐。在那里,有短小精湛令人回味无穷的唐诗,清丽婉约意味久远的宋词,在那里,我与名人大师共赏大好山河,与大家词人同论兴荣衰败,在那里,我领悟到了精神世界不同的美感。

美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杜甫的引领下,我登上了五岳之首的巅峰,俯视大地,一种自豪之情悠然而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年迈中年的壮志豪情令人感叹不已,钦佩之余,也激励着我不断的努力上进;在我迷惘的时候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如同强劲有力的双翼,带领我穿过层层迷雾,达到胜利的彼岸。

美哉!当“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句随着高山流水萦绕在我的耳畔;当面对“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之景浅吟“暗香浮动月黄昏”时;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随着缕缕清风吹向我的眼前;浓浓的古代文学气息使我陶醉在青山秀水当中,深深地领会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风情。

美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写不尽的落寞;“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是诉不尽的哀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道不完的思念;“过尽千帆皆不是,余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这是画不完的相思……这春水流不尽的愁思,牵动着我的情绪,同作者低起高伏。

《唐诗宋词》使我受益匪浅。它似阳光,令我豁然开朗;它似和风,拨散我心中的愁云;它似月光,使我的心房清凉。细细咀嚼你会发现诗词中每字每句都透露着情感与哲理的魅力,使人沉迷其中,九死不悔啊!

美哉唐诗,美哉宋词,美哉古韵!

专业蒋勋说宋词读后感(案例14篇)篇十一

《蒋勋说唐诗》作者为蒋勋。早在高一时,语文老师便推荐过此书。然而快高三了,我才翻开此书。

除了第一讲概述唐朝及其文化,第二讲赏析了《春江花月夜》外,其余几讲都是围绕某一位诗人展开。当然,《春江花月夜》似乎也是围绕着张若虚展开的。不过第二章主要讲的还是本诗的内容。

“春江花月夜”连用五个意象。在诗中也可以看出,五个意象之间,各有一个隐藏的“逗号”,不能将其中的任何两个或多个意象连起来。这便是尊重五个主题的独立性。有次也可以看出其实唐诗,也是在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生命个体也包括了有生命活动的,比如“花”,也有没有实际生命活动的,例如“春”。

在《春江花月夜》里有这句诗“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是对历史的追问。蒋勋作者觉得这是哲学上的追问,忽然把人从现象中拉开抽离,去面对苍茫的宇宙。这便是对遥远时间的追溯,甚至可以说是质问。这跟现在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问题,也极为相似早在春秋战国,屈原的《天问》在呐喊地问一个又一个自然现象。古人在由衷地,发出科学,或者说是哲学问题。

唐诗,也很开放,似乎没有多拘束。我很想问,白居易究竟有没有看见过杨贵妃从温泉里出来的样子,或者说在《长恨歌》里的“温泉水滑洗凝脂”是不是他的想象。此后,就很少出现如此的描写了。这也是对唐代美学的一种反应吧。

所以读唐诗,可以看到唐朝的许多许多。

不过在此也不得不说,依我愚见,古诗中题材过少,以爱情,亲情,思乡,边塞,被贬官之后的所见所感为多。精神生活在唐朝,也没那么充实啊。

专业蒋勋说宋词读后感(案例14篇)篇十二

打开书页就可看到单在诗人王维一人的身上便兼具两种气质。取过进士,晋过高官的他有“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的意气风发;以及后来晚年隐居山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宁静从容。

诗人李白一生以游侠精神仗剑天涯,写下大量诗篇,以他的天马行空让人学会放下一些事。心情郁闷不得志时不妨读读他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苦短,不过匆匆数十载,更要放开怀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为什么要把时光浪费在不美好的事情上呢?既然时间有了紧迫性,人生虽有不如意事八九,就好好享受生命中的美好,苦中一点甜吧。

而诗人杜甫与白居易诗中饱含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感召人们能够拾起一片心。即便到了现代社会,我们生活的周围仍有弱势群体的存在。《石壕吏》、《兵车行》、《卖炭翁》等诗篇描绘出的战乱困苦、民不聊生至今读来揪心。“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大爱情怀在千古之下,仍提醒我们,在自身温饱的状态下也不要忘了这世界上仍有许多人还挣扎在贫困线上。无论到了什么时候,人都应该有同情心、同理心,此时就更该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勤俭节约不忘本,惜一饭一蔬。

到了晚唐的李商隐,诗作哀艳浓丽,却是往内收的,集中式的关注自身。“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句句只以自身出发抒写私情,而他这样私人化的生命经验却能让读者觉得字字句句也在写自己,曾几何时,我们都许在面对一地风景时感慨或怅然若失,失意于时光流逝或努力地为生活寻找一点小快乐,谁都有过自己与自己对话的片刻,也就特别容易引起共鸣。

唐诗发展渐变的过程就像是人的一生,从少壮到中年到迟暮,从慷慨激昂到忧国忧民再到惋惜哀伤。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百姓生活、衣食住行,唐诗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生经验。最终,唐诗中所有的情感都汇聚一处就是人情,体会边塞田园的碰撞,兼收并蓄的包容,李杜之间的惺惺相惜以及“微注小窗明”的点点欣喜。

虽然我们处在一个诗歌失落了的时代,但诗情画意却也烙印在国人心中,在现代社会高楼林立水泥砖瓦的包围之下,读一读唐诗就如放飞心里的风筝,在朗朗上口、合辙押韵的吟诵中寻到一种心灵的依归。最后,就像作者在书中说的,读完这本书,就走出去忘掉,让诗魂融入血液。有一日,不拘你在哪里,祖国或异乡,看到那样的情景,便不自觉的明白了什么是“江天一色无纤尘”,什么是“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拥有这一晚春江花月夜。

专业蒋勋说宋词读后感(案例14篇)篇十三

唐诗的文学成就之高是毋庸置疑的。蒋勋是美学大师,诗、书、画俱全,文学作品也颇佳。《蒋勋说唐诗》,这样一本书的读后感,我很难说出专业的见解,只能是信口雌黄。

在我所接触到的诗歌解读的书籍中,蒋勋是我最推崇的。他从多种角度解读了唐诗的魅力,把唐诗的璀璨光芒投射到读者的眼前。我只能把书中关注到的点呈现出来。

首先是蒋勋对文学的独到见解(如果他是引用了别人的话,请恕我见识少。)“那些积累了很长时间,和我们的身体、呼吸已经有了共识与默契的语言和文字才叫文学。”文学是有生命的。他不但同于文字记载。只有真正的文学才能够代代的流传。在我10岁那年,家里造房子的时候,借住在村里一户人家。在他家发现了一副扑克牌,每一张扑克牌上都有一首不同的诗,每天晚上妈妈陪我背扑克牌上的古诗打发时间,近两个月的时间,房子盖好,我把五十四张扑克牌上的古诗也背完了。当时就是无意识的,喜欢这些有节奏感的语言,没有带任何功利的把它背了下来。后来对我的语文学习有了很大的帮助。“诗如果不能跟生命对话,就真的味同嚼蜡。”“文学世界最迷人的地方是每一个生命都有不同的自我完成的方式。”“我想文学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是一种状态的再现,不一定非要把事情讲清楚,讲的太清楚就是论文了。”

第二是蒋勋慧眼选诗。他把浓墨重彩留给了《春江花月夜》,留给了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

记得读中师的时候就背过《春江花月夜》,觉得这不像一首古人写的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是每当月圆之夜,都在人们心底浮现的诗句,让人的心沉静下来。人不由自主的思考:“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当我们在一定的情境当中,很多储存在我们心里的零散、模糊的诗句,在生命的某些经验中会忽然活过来,因为情感从来都是相通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第三,蒋勋充分解读了唐诗的丰富。1唐诗的开阔。“何处春江无月明”是空间的跨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时间上的跨越。“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心理上的跨越。

2唐诗的浪漫与洒脱。“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儿女情长;“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的不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

3唐诗的哲理。“抽刀断水水更流”。

4唐诗的深情。杜甫对李白的友情,“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家国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乡遇知音的惺惺相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生命的眷恋。

唐诗是美的。“愿逐月华流照君。”但愿化成一片小小的月光,流转到你的身上,相隔千里万里,中间唯一可以连贯的东西是月光。当你身边有人离开的时候,可以给他写上这句诗,表达你对他的牵挂。让我们偶尔远离及时通讯工具,留一点距离,留一点空间,留一点时间给唐诗,去感受那个迷人的世界。

专业蒋勋说宋词读后感(案例14篇)篇十四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数不清的文人雅客留下了流传至今的文字。早在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便写下了长篇抒情诗《离骚》,后来又出现了《论语》、《史记》等巨著。到了唐、宋、元、明、清时期,诗词歌赋、小说更是各具风采。

爱诗之人,必定从小背诵《唐诗三百首》,而爱词之人,当然少不了有一本《宋词三百首》。小学时,老师很少提到宋词,上了中学,我渐渐对宋词有了了解并喜欢上这种文学体裁。

著名词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都是我经常在朋友、家人面前提起的对象。这个暑假,我还特意买了一本朱祖谋的《宋词三百首》回家欣赏。

宋词,它不用像唐诗,每一行的字都一样多,但却有一定的词律格式;它也不用有一个能概括全文的恰当名字,只要有词牌名就足够了,这样反而让人忍不住想去看看词的内容;它更不用像小说,要有人物、环境和情节,完全是作者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很好地抒发了写词时的感情,读起来仿佛是身临其境。

正是因为宋词的传神、飘逸,才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春天,一个美丽的季节,我想,人们看着窗外的美景,一定会吟上一句:“绿柳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等到夏天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到乡村去度假,晚上,若是在小路上散步,一定会有和辛弃疾一样的感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不知不觉,秋风已将树叶吹黄了,词人秦观正是在这时写下了《浣溪沙》中的名句:“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秋天,还有一个家人团聚的节日,那就是中秋节,或许,一个几乎不会中文的外国人,也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千古绝句。一个人难免会有遇到挫折的时候,这时,他就像陆游笔下的梅花:“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如果想让自己重新振作,那就大声背一遍岳飞的《满江红》吧:“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里面的语句可以让任何一个人鼓起勇气。

宋词就是这样,它不但可以描写各种景色,而且能抒发各时的心情,可谓是“文学大家之绝唱”。我很喜欢这本《宋词三百首》,而且会把它推荐给更多的人,相信它一定能陪伴我成长。

相关范文推荐

    优质模拟驾驶的心得体会(案例15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深度思考的产物,通过总结自己的经历和教训,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接下来,小编将分享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实用劳务公司承诺书(通用14篇)

    劳务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劳务合作范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劳务合作的相关知识。劳务

    最热被子心得体会(模板18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反思和思考的过程,通过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感悟,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我。在这里,小编整理了一些获奖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

    专业法院年度考核表个人总结范文(13篇)

    总结范文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个人、团队或组织的工作和活动进行总结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发现问题、改进和创新。阅读以下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总结的方法和技巧,

    专业党员个人自我批评(汇总13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对于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示例文本,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时的灵感和参考。接下来是一份范文范本的集合,希望对大家的写作和学习有所帮助。

    实用银行支部共建协议书版(通用16篇)

    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将闲置资金引导到经济活动中,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流动性的提高。银行与数字货币的结合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以下是一些相关报道和分析。

    优秀民主评议意见整改措施报告(通用14篇)

    整改措施是指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后采取的改正和改进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它对于提升工作效率和解决存在的难题具有重要意义。可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制定出一套适合的整改措施了

    精选三年级题目(汇总17篇)

    优秀的作文不仅需要有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还需要用生动的语言和精准的表达来展示出来。总结一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专业党的十八以来大的心得体会(汇总16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下面是一份总结心得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在过去的十八年里,中国共产党引领着中国社会的发展

    热门捐赠活动心得体会范文(17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接下来,小编将分享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帮助。近日,本校举行了一场军训服捐赠活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