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回家的感觉真好作文初中 回家的感觉真好作文(八篇)

时间:2023-06-01 作者:储xy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回家的感觉真好初中回家的感觉真好篇一

近了,近了,就要到家了……

从嗓子里叫出一声久违的“娘”,娘那蹒跚的步伐展现在了我的面前。迈过岁月的艰辛,用那轻松皮般的手拉着我走进家门。那窝头的气息始终在我的身边不去,娘问我:“想家吗?”我终于忍不住内心的悲痛不禁哭了出来。我何曾不想呢?想您想爹,话还没说完,我已泣不成声了。

爹为了我,为了这个家。他变老了。他含着烟坐着地上,与我唠叨着学业,但他转过身点烟时,我分明看见他泪痕。


回家的感觉真好初中回家的感觉真好篇二

人生是一个让人捉摸不清的路程,会发生许多事情,有些事想一想很可笑,有些事会让你感到无比温暖。

不知不觉,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已经到了中午,烈日炎炎,我们被火辣辣的太阳晒得汗流浃背,恶毒的太阳发出使人难以忍受的热量,我们两人已经口干舌燥,没有心思玩了,满脑子都在想:可乐、冰红茶、果粒橙。可是,迎来的确是越来越狠毒的太阳光,真是太痛苦了。

我们俩人各自往家跑,就要到了,我们唯一可以依赖的家,到了,就要到了。

真凉快!家里没有火辣辣的太阳,有棒冰、有水,有电风扇,简直爽呆了。吹着凉丝丝的电风扇,吃着可口的棒冰,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坐在舒适的沙发上玉皇大帝也不过如此!

俗话说得好:“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这次体验,使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回家的感觉真好初中回家的感觉真好篇三

在小学升初中的时候,学校的“一天半周末”让我很不习惯,虽然只少了半天而已。开学前的军训,足以把我的耐心消磨,说实话,每次家长来看望孩子,其中却没有我的家长时我的心总是酸酸的,羡慕不已。

思念家的痛苦是无法形容的,这一点我有很深的体会。

开学的第一天真是,真是既难受,又悲伤。我坐在座位上眼睁睁地看着爸妈离开,当时真想和他们一起走。。以后几天我数着手指头,一天天算着,总算挨到了星期五。我又是一小时、一分钟、一秒钟地算着——一直到放学。“好!最后一点,放学路上注意安全!”随着班主任的一声令下,全班一哄而散。

此时的我,已经完全不顾其他人了,一个劲的往外冲。转眼到了家门口我使劲地喘气。还没等我拿钥匙开门,妈妈就突然打开门,吓了我一眺。“今天这么早回来啊。”“嘿嘿……我并没有回答她,只是笑了笑。等到我看了看手表,才发现,我从学校到家只花了十来分钟。要知道,从学校到家又好几千米呢!

一回到家就有一种家的温暖涌上心头。家的温暖只有在家时才能感受到。但周末是短暂的,时间竟一晃就过去了。一眨眼,又到了上学的时间了。很奇怪,就在离上学还有两个小时的那一刻,我的心顿时变得十分沉重。此时,父母又不在家,就更加剧了我内心对家的依依不舍。

啊!回家的感觉真好!它是爱的港湾和情感的栖息地……

回家的感觉真好初中回家的感觉真好篇四

那是五岁时一个夏天的夜晚,我和伙伴一起散步回家,因为我们家的方位不同,所以到了分岔路,就分开了。寒冷的风儿,让我不禁打了个寒战,一种恐惧之感油然而生。

这时已是夜深人静了,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天空并不是纯黑色的,而是带点深蓝,延伸的很远,很远。婆娑的树影拉得老长,好像一个个老巫婆向我逼近。伸出手,夜色已淹没了我的十指,昏暗的路灯好似一盏盏鬼火,泛着幽光。恍惚之中,我似乎听到了狰狞的笑声,低声地抽泣;看到了身形偻鞠的老婆婆,面容惨白的女鬼。我想回家,那个温暖的港湾,我突然奔跑起来。

“啊!”随着一声惨叫,我跌倒在地,不等我爬起来,一个熟悉的身影环住了我,是妈妈!我大声地哭了起来。

“傻孩子,别哭了。妈妈带你回家。”妈妈一边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一边柔声说道。

到家了,温馨的气息把我团团围住。回家的感觉,真好!

回家的感觉真好初中回家的感觉真好篇五

早上给父母打了电话,下午时我还是决定回家去。

天气闷热,途中又遇堵车,本来一个多小时的路程结果用了近三个小时,下了车就看见了母亲的身影,我远远的喊了声 “妈,我回来了”。母亲转过身,我跑了过去挽起母亲的手臂,走进村里,碰见了几位熟悉的乡里乡亲,笑着打了招呼。爱说话的二婶告诉我母亲已来回往站上跑了好几趟,就是母亲总是这样为了等女儿。到家门口父亲也在大门前,他刚从田间回来,看见我乐呵呵的。我兴冲冲的进了院子,看到了院落里有西红柿、黄瓜、豆角菜和缠绕在一起的葡萄藤,好一派田园风光。这时母亲打来了水,父亲摘了几个西红柿,刹那间久违的幸福涌上心头。

离开拥挤喧嚣的都市回到了安静祥和的乡村老家,真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觉。何况还有父母亲的宠爱,回家的感觉真好。

天色已暗了,我执意陪父母亲去村里走走。一边挽着母亲的'手,一边挽着父亲的胳膊,我重回小女孩的时光,无忧无虑,随性而为,这种感觉只有和父母亲一起时才有的。我们走了有一个多小时,父母和我说了村里发生的大事小事,在我听来既熟悉又新鲜。夜幕下,星星点点的灯光,偶尔几声狗叫声,沿路很少人来往了,是啊,静谧的乡村虽说在炎热的夏季,却依然是清爽宁静。

好长一段时间我都失眠,可是在父母家我却睡的很沉很香,往日的忧思和苦闷以及心中的纠结刹那间都消失了,唯有的是踏实。不知有多久没有这么好好的睡觉了。朦胧中听到母亲喊我,原来早饭已经准备好了,我唯有在父母面前才会撒娇说“妈,我还想再睡会儿”。父亲笑着回应,“行,饭在锅里温着”。然后他们告诉我要去听健康知识讲座,提醒我起来吃早餐。

9点多的时候他们回来了,开始给我讲讲座的内容,母亲一句,父亲一言,别说都是很朴素很实用的知识。没想到年已70 的父亲学了那么多的生活健康知识。其实父亲一直是一个很坦然淡定的男人,而今脾气急躁的母亲也温和了许多,和他们在一起,突然间感觉自己豁然了。一直以来为一些人一些事而纠结伤心以至于失眠,看看年老的父母亲对生活的态度,有什么想不开的,有什么放不下的,有什么坎迈不过的,多给父母些付出,多陪陪他们,那样会感到快乐很多,幸福很多。因为父母才是我们的天和地,有父母的家才是最温馨的港湾。

回家的感觉真好初中回家的感觉真好篇六

当我走下列车的时候,亲人们涌了上来,对我嘘寒问暖,我顿时觉得回家的感觉真好!

去年夏令营的几天生活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虽然在家的感觉不具备这么多,但它那温馨的气氛足以让人满足。想想夏令营期间吃的苦、流的汗,再对比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悠闲生活。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在家里,妈妈天天都提醒我些琐碎的小事,我觉得烦,这些小事,在夏令营想起来,感觉妈妈的唠叨便是世上难得的爱,没有是不行的。因为在夏令营这几天我深深地体会到,没有妈妈的提醒我闹了不少笑话。真是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朝难啊!但是,夏令营地哪酸甜苦辣的生活也让我学会了如何独立生活、生存一些本领,成了我人生的一笔财富。这一次短暂的人生经历,让人终身难忘。家像一杯咖啡,一开始总是平淡的,经历一些事后就成了一杯浓香的咖啡,令人回味无穷。

回家的感觉真好初中回家的感觉真好篇七

进入了毕业考试前期的冲刺状态,每天都十分辛苦,力倦神疲。这时候,回家就变得那样美好。这时候的家,就像一杯还在冒气的咖啡,让我全身都充满温暖;这时候的家,就像一颗青柠檬,刺激着我的神经,仿佛那一刻以后我又精神百倍;这时候的家,就像一粒耐嚼的薄荷糖,使我呼吸顺畅,心情愉快。家,它让我忘记了期末的紧张感,变得十分轻松,让我觉得回家的感觉真好。

每天,我一回到家?,面对我的是一张张笑脸。我知道。那是发自内心的笑,这里面包含着爸爸妈妈对我的'关怀。“杨菲,今天在学校还好吧!上课怎样?”妈妈关心地问道。我满脸笑容的回答:“还不错!”每天回家妈妈都会这样不厌其烦的问道。有人认为自己的妈妈很唠叨。不,这不是唠叨。从这一点的问候我知道妈妈对我的爱是看不见底的。妈妈对我是十分关心的,她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陪在我的身边。我的一声回答是对她莫大的安慰。这时,爸爸帮我端饭,拿筷子、汤勺。我对爸爸说:“爸爸,这些我自己会做。”可爸爸每回总是笑着回答:“我怕你累着!”看着爸爸我也笑了。和爸爸每天在讲台上站几个小时讲课比起来我这一点累算什么。有时候爸爸还要煮饭,看见我晚回家,又要到小区门口等我,爸爸对我的爱是无法言表的。有这样的家,我深切的感受到回家的感觉真好。

我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但这爱并不是一种溺爱,这只是爸爸妈妈对我学业忙的理解。每逢周六周日我要洗碗拖地,和爸爸妈妈去爬山,放松自己,贴近大自然,寻找一些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这是我的家庭作业。

回家的感觉真好初中回家的感觉真好篇八

;

于光远先生其实并不姓于,他的本名是郁锺正,一九一五年生于上海。

郁家在晚清,为上海城的大家族。

二○○二年是于光远的米寿之年。这一年的清明前夕,我与吉林卫视《回家》剧组几位新朋友见面,从此开始长达十五年的“回家”拍摄之旅。年底,我约请于光远重回上海,拍摄他的故乡往事。十年前于光远就开始坐上轮椅,此次他坐在轮椅上,重回故乡,走进儿时住过的顾家弄。

面对镜头,于光远说:“今天,我坐着轮椅走天下,但是上海是我总也走不出去的一个城市。因为那里曾经有我的家,我的少年时光。”从他那里,知道了郁家由盛及衰的故事。

跟随他,我们一同走进他儿时居住的顾家弄。时过境迁,顾家弄早已不是当年模样,弄堂的名称也改为“俞家弄”。

我在顾家弄生活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是在顾家弄出生的。我满月的时候都还在顾家弄,之后,父母就商量着要到北京了。这是我在顾家弄的第一段时光,我无法回忆起更多的东西,脑海里几乎没有任何的印象。在我四岁的时候又再一次地回到了顾家弄,这是第二段时光,我在这里度过了小学时期。那个时候因为人小,所以会觉得四周的空间很大,对于周遭的事物,也都抱了很大的兴趣。那个时候我就爱看街上的人们是怎么样做豆腐的,每天在上学和放学之间去看。在我十二岁的时候,我就离开上海到北京了。几次反复来回,我还回到上海上高中,后来考到清华大学物理系之后就不怎么回来了。

顾家弄给我的印象是很模糊的。尽管我出生在那里,但是最初的时候我并不喜欢那个地方。与北京的开阔相比,这里显得很狭窄。这里是一个黑屋子,我不喜欢。后来就觉得习惯了,学习上海话,在这里生活,和孩子们一起上学,还学打牌。

可以说我的一生有一半是在上海,而另外的一半是在北京。我接触的是两个城市的迥然不同的文化,并且受到它们很深的影响。但是这两个城市给我的感觉是不能放在一起相比的,它们是两个环境。

不仅是顾家弄,整个上海给人的感觉都是一种狭窄,让人有一种狭缝感,上海受资本主义的影响比较大,整个城市显出的是一种现代感。而北京则是一种开阔的景象,毕竟是有着千年历史沉淀的城市,透露出的是古都的另一种风韵。

郁家家谱,于光远一直带在身边。他说,十多年中,从来没有过想读它的愿望。它只是一本书而已。但是,忽然有一天,他翻开家谱,发现自己的名字,发现关于郁家的故事,我才知道我的命运和家族和这个城市,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

在老上海的史料中,曾经记载过郁家十一代两百年辉煌与败落的历史。靠沙船业起家的郁家,当年的辉煌家业,曾在那个时代几乎垄断了半个上海滩。

一八五三年上海小刀会的突然起义,使得从不过问国事的郁家被迫夹杂在清政府与小刀会之间。

上海小刀会盛行的时候,要求每个人为他们的小刀会会员发薪水。当时郁家一方面和小刀会合作,每个月按时发几两银子的薪水给他们,但是另一方面,也偷偷帮助清政府。郁家做的是一个两面派的角色。小刀会的突然起义,攻破了城墙。所以后来清政府就要治郁家的罪,罚他们花了二十万两银子来修补这座已经数百年历史的城墙。

从此,郁家开始衰败。

回到上海,正好赶上于光远的母校大同中学的九十周年校庆。

大同中学的学生可谓人才辈出。参观大同中学校史馆里,于光远一下子看到了查全性的名字。他说,正是查全性在“文革”结束后,于一九七七年第一个提出要恢复高考,从而改变许多年轻人的命运。受益者中,当然包括我本人。

大同中学校友中,还有丁石孙、钱其琛、钱正英……

重返校园礼堂,于光远以校友身份发言,感慨无限:

七十年前,我那时候十七岁,是大同中学的在校学生,参加了二十周年的纪念庆祝活动。现在七十年后,我坐着轮椅回到我们的学校,真是感慨万千。

大同中学,大同是什么字呢,当时我们的校名用的是外文,用的是世界语的校名。我们是有理想的,世界大同,我们中国要前进,世界要前进,我们社会要前进。前进就要思考,就要想问题,要创造,自由是创造的前提,创造万岁。

说得真好。

“自由是创造的前提。”渴望自由者,永远与童心同在。

随心所欲的笔下挥洒

于光远是经济学家,但我真正开始对他产生兴趣,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读他发表在《随笔》上的一组短章。

于光远的短章,虽然不是以文字优美精致取胜,但活泼、简洁,闪烁着思想的火花,体现着写作者心态的自由和精神的独立。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当时散文创作所需要的一种新鲜空气和别致风格。多年来,谈到散文,文学界所强调的常常是注重起承转合、讲究画龙点睛的所谓气韵、技巧和意境。但是,我却认为,散文不是狭隘意义上的美文,散文更不是单一品种的抒情散文,如一些既定模式的風花雪月秋愁春喜的感叹。散文有着广阔的天地。人感受的一切,人思考的一切,人欲表达的一切,都是散文本来应有的内容。感情、学问、事件、思考……一切都是散文的内容。散文的形式应是丰富多样的,过去的观念已大大束缚着散文的自由。至于把杂文与散文截然分开,把日记、手记、人物特写、书评等等形式与散文隔离开来的习惯,也使散文变得窄小而单薄。

一九九二年,华侨出版社编辑邵勉力来找我约稿,她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校友。我建议出版一套散文丛书。相比散文,我更愿意用“随笔”这一名称。这便是第二年问世的“金蔷薇随笔文丛”。这套文丛,分两辑出版,一共二十本。在总序中我曾这样写道:“随笔的天地是无限的。文学家固然是作者主体,但每个领域,都会有杰出的作者。他们的随意创作,会与文学家一起,丰富随笔园地。艺术家、哲学家、经济学家、记者、自然科学家……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姿态,渐渐走入随笔创作的行列。”写这段话时,我眼前闪动的便有于光远的身影。

过去,在人们眼中,于光远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一位著名哲学家,一位活跃的社会活动家,而在读了他的一系列随笔文章后,我觉得,他完全有资格戴上“散文家”的桂冠。

我仍记得第一次走进史家胡同于家客厅的情景,于光远让我领略了他的健谈,他的跳跃、流畅不息的思路。我谈了我编辑这套丛书的设想,计划安排的作者有汪曾祺、王蒙、林斤澜、冯骥才、刘心武、王安忆等作家,有画家吴冠中,有他的老朋友李锐,有研究官僚政治的学者孙越生,同时也想请他出山。当听到我说要给他编一本散文集出版时,他瞪大了眼睛,头往后一仰,笑了起来。“我又不是作家,我哪能和他们排在一起?”我反复阐述我对这套丛书的构想和对随笔的看法,他最终被我说服了,同意编一本,这就是后来他的第一本散文集《古稀手记》。

他这样写到笑:

笑有多种多样。有些笑,我不喜欢,也不会。有些笑,我不得已而为之。此处说的笑,指的是看清楚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自然而然发出的笑。它是智慧的表现。面对貌似强大而必将退出历史舞台的东西,上面这种作为智慧表现的笑,又是真理必将取得胜利的信念的显露。它当然是一种力量。这样的笑也会给自己带来欢乐,排除烦恼。而欢笑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医学早已确认。(《笑是智慧 笑是力量 笑是健康》)

于光远历来强调精神的自由,他对自由有这样的理解:

“我的劳动是自由生命的体现。因此是生活的乐趣。”马克思这句话表明他追求的是自由的创造的生活。罗曼·罗兰说:“唯有创造才是快乐,但是没有自由又怎能创造呢?”一个人的内心活动,更是他人无法干预而本质上为完全自由的领域。但也还有人不敢享用这个自由。克服内心活动范围的自由禁锢,是首先可以做到和应该做到的。( 《自由是创造的前提》)

他这种对精神自由的强调,也在写作中充分表现出来。读他的散文,你可以感受到他心态的自由。他没有通常散文写作中的起承转合,也没有什么渲染铺垫,技术性的因素对于他似乎是不必考虑的。他重视的是意识和思路的流动,一切顺其自然,把心中所思所想讲述出来即是。但是,由于他的思路十分活跃流畅,性情中也常有他人少有的顽皮、风趣,这便使得他的文章于顺其自然之中产生奇妙。他写孙女非非的成长记,他写自己的吃喝玩乐,他写经济现象的方方面面……在他那里,似乎没有什么不可以写,也似乎没有什么不可以用漫不经心的笔调来写。

在这里我认为必须申明,我虽记不得《百家姓》中有没有“资”这个姓,但是我确实知道中国有姓“资”的家族。我就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的一位所长姓“资”。她姓资同我姓郁完全是相同的原因。如果我的父系祖先姓“资”,那么不由我选择,也只有姓资。我也就无法因为自己是地地道道的社会主义者而拒绝“资”这个姓了。

一篇绝对精彩无比的短文。举重若轻,洒脱自如。这样的文章,即便放在众多文学家的作品中也毫不逊色。

于光远所说的“资”,当然是指资中筠先生。资中筠的妹妹资华筠,是著名舞蹈家,文章也写得漂亮。我在《北京晚报》负责音乐舞蹈报道时,曾多次观看她的演出,也拜读她的妙文。

童心与乐观同在

二○○五年是于光远九十大寿,我提前一年请于光远的秘书胡冀燕女士,帮忙为他编选一本《于光远自述》,列入“大象人物自述文丛”,在他生日之际出版。自述最后部分,特意附录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所写的贺年信,截至二○○四年,他一共写了十八封贺年信。十八封信,其实,贯穿他将近二十年的人生轨迹。如今再看,不能不佩服他的精力旺盛。

于光远为这本书写了一篇自序,其中这段对一生的概括,写得妙而有趣:

我这一生,大致上从初生儿、婴儿,到儿童、少年、小学、初中,再到半工半读、为家庭承担责任,然后又不顾家庭参加革命,走上了曲曲折折的道路。人生有时顺利,有时挨整,成为一个“老运动员”。几十年的故事真是不少。有趣事、有险事、有得意事、有倒霉事、有滑稽事、有糊涂事,还有自幼我这样的人才能做出来的事……我的一生的确是丰富多彩、热热闹闹的。(《于光远自述》自序)

我的眼中,于光远一直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智慧的人,一个似乎一刻也没有让大脑休息的思考者。他对许多事情,有前瞻性的预测。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说到汽车问题,他说,如果开始有了私家车,停车就是一个大问题。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场,如果没有怎么办?他的预测,很快真的就成了大大小小城市最头痛的问题。他的敏感性,由此可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们一起有过两次愉快的旅行。

一九九六年七月十五日,我们一行人去大连参加《大连日报》举办的笔会。同行者有丁聪沈峻夫妇、于光远孟苏夫妇、邵燕祥、陈祖芬刘梦溪夫妇等。飞机已经飞到大连机场上空,却因大雨无法降落又飞回北京。从上午一直等到下午,差不多六七个小时,难耐的等待让人沮丧、疲倦、焦虑到了极点,丁聪和于光远两个老人却毫无倦意,依然谈笑风生。终于又起飞了。快到大连时,空中奇景出现了。飞机侧面不远处浮现出一个完整的大彩虹。大雨过后,天空格外清澈,彩虹色彩也尤为鲜亮。飞机正好处在彩虹中间,上圈与下圈,都那么清晰浓烈。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宿舍检讨书 学生宿舍万能检讨书字精选(3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

    2023年宿舍检讨书字(三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宿舍检

    最新宿舍 检讨书大全(三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

    最新教师教学心得总结 教师总结心得体会(10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总结(模板10篇)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

    2023年回家的感觉 作文六篇(模板)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

    2023年回家的感觉作文字左右 回家的感觉优秀(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

    小学观察日记(通用四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

    2023年小学观察日记万能评语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

    2023年教师学期总结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总结(七篇)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