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科学发展观的毛概论文(通用16篇)

时间:2023-11-09 作者:梦幻泡专业科学发展观的毛概论文(通用16篇)

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丰富写作素材,写出更有逻辑性的文章。以下是一些写作专家为大家推荐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思路。

专业科学发展观的毛概论文(通用16篇)篇一

十八大刚刚胜利闭幕,大会修改了党章,在新党章中正式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发展是第一要义,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在这30年里我们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的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在这30年里,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经济的增长速度令世人瞩目。而且我们从一个工业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了现在世界第一的制造大国,到处工厂林立,工业水平也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大中型城市数量日益增多,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把经济增长速度放在第一位,只注重gdp的增长。因为当时国家百废待兴,经济发展十分落后,人民生活水平很低,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需求,因此很少考虑到社会、环境和资源等因素。但我认为这是工业化进程的一个必经阶段,西方发达国家也是这样走过来的。对于一个经济、技术都很落后的国家而言,要做到经济和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是不切实际的,只有首先把经济建设好了,才有能力推动社会的发展,更好的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但是各个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观念还没有转变,因此资源大量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进一步恶化;城乡发展越来越不平衡,“三农”问题严重;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重;社会风气、道德变坏,精神文明建设落后。党中央及时认识到了问题,提出了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更是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这次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之一,是我党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难点在农村,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在城市里也有两三千万居民生活水平较低。怎样才能让城市和农村中生活困难的群众过上小康生活,充分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只是追求gdp的指标,它还应包括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善、文化生活和精神道德水平的提高,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全面发展。

但是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又是摆在我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首先必须纠正一些地方和领域中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福祉的偏颇。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提出科学发展观,并不意味着经济建设不重要了。因为目前我国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因此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财富的增长,始终是发展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没有物质的快速增长,其他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社会目标就很难实现。

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定要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有的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有的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还有的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产值,甚至弄虚作假,贪大求洋,热衷于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因为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和中国新《劳动法》的颁布,我们制造的产品成本上升,在国内外市场上价格优势越来越小,而且现在是信息社会,是科技社会,只有拥有高技术才能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获得更大的利润。而且现在是绿色时代,我们的产品要讲究环保,健康。因此,一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二是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三是以科学技术为依托。

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要着力推进以下几项改革:一是要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等改革,从体制上解决产业结构趋同、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扩张的问题。二是要消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有序推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引导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合理配置,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三是要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推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四是要推进劳动就业和社会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为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创造条件。

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要抓紧建立对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的新的指标体系,不应仅仅考察gdp的增长,还要同时考核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等其他指标,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决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注意在实践中形成新思路,在群众中寻求新办法。

专业科学发展观的毛概论文(通用16篇)篇二

摘要:高校作为社会人才输出的重要阵地,其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契合时代要求,借助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良好契机,统筹兼顾,建设一个更加合理全面的教学模式,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变成培养思想坚定、人格健全大学生的有力工具。本文意在讨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科学发展观下的变化与发展。

高校是职业人才的培养基地,是社会人才的输送基地,是国家未来有效、健康发展的希望所在,因此,高校思想教育建设社会各方关注。就目前情况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局势稳定,但是针对社会多元化稳步发展的现状略有不足,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快革新速度,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同时,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全面建设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从经济、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都开始为思想政治建设服务,为学生建立一个相互协调又相互呼应的学习环境。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多元化、多层次发展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风向标。高校思想教育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将先进的思想成果变成高校思想教育新的内容,成长学校不断进步的有效动力,同时也赋予其新的任务。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的有效动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向是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每个学校都必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统筹兼备,与时俱进,成为最佳的育人办法。在进入新世纪后,社会生活逐渐多元化,西方的文化也随着经济的开放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对我们所信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更有西方文化对我国高校部分大学生造成影响,使高校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怀疑,学生对大学的思想培养方式开始有了新的诉求。在这样的情景下,改进思政培养模式已经迫在眉睫。科学发展观也是在这个时候及时出现,提供新的动力来促进高校教育的前行。科学发展观肩负着促进思想教育体系发展的重任,而高校作为中国发展的人才基地,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高校应该对其思想建设模式推陈出新,借助新的理论知识,不断充实思想教育的内容,同时应该努力将科学发展的重要理念付诸实践,把“以人为本”作为改革的基础,不是简单盲目地去教育学生,而是注重学生的思想发展,针对学生出现的薄弱点,用教育去加强和改造。对于教学内容方面,高校也应该有所改变,注重教学内容的持续发展,要结合社会实际情况,更好地去解释我们的理论建设成果,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政教育。

在高校的教育中,思想教育占据了重要部分,而新的理念的出现,也将为思想教育添加新的内容和意义。那么科学发展观在高校中的应用之一,就是要让学校以学生为主体,制订动态的思想培养计划,随着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种要求和改变,是与学生追求自由、平等的现实情况相一致的,同样是大学思政教育新的内涵。学校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们的实际需求和思想情况,根据成长的需要进行思想的传播。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教育不能成为学生的负担,而要变成学生进步的基石,在思想层面上为学生们筑起进步的阶梯。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将理论有针对性地传授给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实际化和实践化,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展开多样的教育,根据学生们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全面增强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这就要求学校要建设一个以学生为核心的思想培养体系。将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思想建设的有力手段,将思想教育与生活相融合,把学生生活变成高校思政教育的新阵地。培养学生思想的多样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之一。当前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这也就要求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要活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转变观点,在建设思想的同时也要允许学生们的自主思想的存在,并且激发其创造能力和创新思想,重视其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让学生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理念,高校应该整合资源,将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变成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阵地之一,将知识和理论渗透在校园生活中,让学生在一个有着浓郁精神文明建设氛围的校园中学习生活。

(二)建立“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人才的全面发展,其实就是教育思想的全面发展,高校践行科学发展观,除了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之外,还要将“全面发展”列入学生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真正地能够实现灵魂的蜕变。学校应该统筹资源,将学校的各个部门都应用到学生的思想建设中,学校的所有资源都为精神建设服务,高校可以对各种资源进行分类,统筹兼顾,主次分明,分梯次分时段分地点地宣传新时代理论知识建设的成果。高校要建立一个行进在时代前沿,引领着时代潮流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根据理论成果的新内容,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不断的丰富,让学生在教育中知识有所收获,思想有所进步,不断为学生灌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终身奋斗的理念,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来增强学生的爱国信念,让学生有强大的信念来抵制外来文化的诱惑和侵略。同时,高校还可以统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甚至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利用学生组织,在学生的各个生活角落中不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在不断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时,也要对其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利用科学发展观的先进观点,增加教育方针的科学性,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变得更加完整,更具有说服力,是高校改革的最佳方式。

(一)充实理论基础,实现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作为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是走在时代前沿的理论成果,是驱散思想迷雾的强力武器。当前,在社会思潮的不断波动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不断发展,教学理念不断创新,随时随地根据科学发展观来扩充理论知识内容,这样的高校思想教育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立足于实际,着眼于未来,才能在未来社会中保证教育的有效性。高校可以借助科学发展观的良好契机,对原先的教育方针进行改进。首先,在教育上整体把控,统筹协调,维持教学理论的完整性,清楚学生的差异特征,掌握教学思想的连续性和导向性,为学生的思想发展树立一个清晰的指向标,用科学的先进的理论来武装学生的思想发展。其次,高校要对学校的设施进行完善,加大基层网络建设,完善学生班级团支部、学院团总支、学院党支部的建设,加大基层网格建设和辅导员队伍建设,让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新的活力和张力。通过逐层渗透、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处于思想政治教育浓厚的氛围中去。第三,高校应该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完善教学设施,用以满足学生自学的需要,方便学生自由发展,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从而使思想教育体系多样化、科学化,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增加教育实效,满足社会需要。

高校教育应当与时代相接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是高校的意义所在。高校建设要以教育为基础,而高校教育要将德育放在首位,所以高校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努力提升教学实效性,符合社会的需要。在这样的要求下,高校教育应当脱离传统的灌输式的方式,利用学生的自主意愿,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增加师生交流,做到教学相长,让学生对思想教育从抵触变成理解,从而变成一个坚定的党的拥护者。高校教师也应该充分运用高校内资源丰富的优势,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多方位的培养,从而达到与社会接轨的目标,可以通过实例展示,或者组织讨论活动,使得学生们明白自身存在的思想理论方面的不足,进而加以改进,从而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能表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极高的政治素养。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富有精神建设的校园活动,学生们可以亲身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而不是简单地记忆和重复。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着更深的理解,通过他们以后的活动,可以将思政教育实践化,从而使思政教育从传统的空中楼阁变成一个真正对学生有用的学科。

(三)改革教学机制,提高宣传水平。

高校思想教育的目的是教育有道德、有素养,为中国建设奋斗终生的有志之士。为了将目的转化为现实,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们必定要从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社会情况和学生的思想风貌道德动态都要有一定的了解,针对社会上出现的问题制订教育计划。这样的思想培养机制,才能在社会的风吹雨打下屹立不倒。现在的社会建设需要讲究统筹兼顾,高校的思想建设也是这样,统筹学校的实际教育情况和社会发展的切实需要,兼顾学生的思想特点,树立一个相对科学全面的教育机制,取代之前的学习、背诵、考试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高校还要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水平,定时组织教育工作者和辅导员老师进行培训,学习党的最新建设成果和理论,掌握更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去指引学生们建立一个正确的理论方向,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为中国的青年一代筑起一个坚实的思想壁垒。综上所述,作为社会思想教育的先行者,高校内的思想培养和宣传至关重要,这关系到党的传播和发展。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可以依据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进行一些新的变革,比如说,创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育新方式,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高校的思想教育体系要摒除传统的上课模式,开创新的教育机制,完善教育体系改革,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学术教育研究放在同等的地位,才能从容地应对社会中不断风涌的思想变化。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一代的思想政治过硬的科学技术人才,为中国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服务。

[2]苏冰星.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xx(1):10-12.

专业科学发展观的毛概论文(通用16篇)篇三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其对于我国企业的管理具有指导性意义。文章从推进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科学发展观引领食品企业管理创新途径、顺应时代发展企业管理创新的重点3个方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指导性意义,以期为企业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也是推进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将管理的主体放在人身上,要顾及人员知识、技术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全面发展的需求,培养人员的能力,力求管理效率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模式。企业管理中的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将人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力求满足员工发展的各种需求,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以及科技发展趋势的高效率、人性化的管理理论。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是生存发展的动力。在现代日新月异的科技的发展潮流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满足人的自我实现、尊重需要、社会需要等多方面的需要,激发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贯彻好企业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尽可能肯定人的一些创造性想法,让人员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设立一种科学并且行之有效的选拔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转化成企业生存发展乃至竞争的源动力。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是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现如今的经济发展潮流中,知识是经济发展的最基本资源。知识更新的落后也就意味着生产效率的降低,这势必会大大的降低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必须率先引进国际上领先的知识技术,培养和尊重知识型员工,利用知识指导行动,才能避免落后被动的局面[1,2]。

2.1以市场为导向,采取有效方法解决企业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发展潮流不断变更,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竞争压力,企业的运行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市场管理便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首先企业忽视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企业注重产品的包装和宣传,但很多时候缺乏对消费者的需求调查,导致企业的产品并不一定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其次企业缺乏市场的管理意识,企业营销市场的管理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营,但许多中小型企业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使得企业迟滞不前,难以得到发展。再者有些企业缺乏市场管理目标,缺乏市场管理目标,必然会导致市场管理的盲目性,进而导致产品滞销等一系列问题,致使企业陷入困境。在企业的营销管理中,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应对这些问题。首先企业应当加强对市场的需求调查,企业应当采取市场调研等一系列相应的办法调查消费者最真实的需要情况,尊重消费者的需求,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赢得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掌握好市场变更的主流方向。其次应改善企业的市场营销手段,落后的营销手段将被市场淘汰,先进的、领先的营销手段能够更好的突出产品的实用价值,促进消费者对于产品的理解,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再者企业应当明确市场管理目标,企业应当了解市场环境,设立适当的市场管理目标,营销人员也要设立适当的营销额度,以促进工作积极性进而使企业达到预期的目标[3]。

2.2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力开展“绿色gdp”时代企业管理创新建设。

“绿色gdp”的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被经济学家提出,也称可持续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目前“绿色gdp”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到企业的管理中,因此环境问题层出不穷。首先,自然资源有限,但是人的需求无限。时代在发展,企业的数量在增加,有限的资源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自然资源消耗量急剧增大,人的生存发展受到了威胁。其次,自然环境破坏严重。近年来土地沙漠化的面积不断扩大、水污染污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森林面积不断减小,这些现象对人类来说是一种预警,人的生存发展受到了威胁。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应力求减少资源的消耗量,减少污染的排放量,向着“零排放”的目标前进,实现绿色生产经营,企业乃至社会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4]。

2.3加强技术创新管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世界经贸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如何保持国际上的技术领先地位是困扰着我国企业的一大难题。因此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企业管理存在着缺乏技术创新精神、创新人才短缺、资金管理不善、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创新管理。针对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存在的问题,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以下措施。首先,企业领导必须要塑造企业精神。企业领导要不断学习创新知识,践行技术创新精神,起带头作用;企业要塑造一个民主、自由、平等的有利于创新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激发员工的潜能;企业要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贯彻企业的价值观,使员工向着共同的目的前进。其次,企业要注重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员工素质。企业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来求职,壮大企业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培训,通过聘请高素质专业人才进行集中授课,或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交流以提高员工素质,并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再者,企业应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企业应该配备法律方面专业人才,避免侵犯知识产权带来的高额赔偿,建立数据库系统,避免重复开发造成资源浪费。最后,应当加强资金管理。保证企业资金储备充足,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健全财务管理机构,加大对关键性技术的资金投入,确保企业资金流动正常[5]。

2.4加强财务管理,培养高素质财务人员。

目前,企业内外部竞争日益激烈,资金的流动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因此,专业高效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以及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保障。但是目前许多企业财务管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首先,企业财务管理缺乏明确的管理目标。部分企业注重企业盈利而没有建立明确的管理目标,使得财务管理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效果。其次,财务管理手段落后。在信息化十分普及的今天,还有一些企业没真正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使得财务管理的准确性降低,财务管理水平下降。再者,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不足。有些企业在投资时过于看重经济效益,缺乏安全评估,而忽略了其中的风险,盲目投资必然留下一定隐患。最后,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一些企业中的财务人员的原专业并不是财务专业,并且,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些管理专员的能力水平也难以适应。这就造成了财务管理中的专业性、系统性的不足,致使财务管理容易出现纰漏。为了改善企业财务管理状况,企业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企业应当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观念。企业应当将科学的管理观念落实到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氛围,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各事项规范化、标准化。其次应该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现状,整合财务数据,设置奖惩机制以及监督机制,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再者企业应当完善创新财务管理手段。应该详细分析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水平,采用适合企业经营体系的财务管理系统,并不断完善和升级,同时引进国际上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和软件,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企业还应该做好财务管理风险的预防措施,且做好财务风险预案,进而有效的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最后企业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引进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定期做好财务知识培训,扩大财务人员的知识层面,设置考核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6]。

2.5以积极态度对待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在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回报员工的辛勤工作,定期发放员工工资、补贴,做好企业餐补、员工体检、法定节假日、五险一金、医疗保障等员工福利,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也应该投身公益事业,帮扶弱势群体、帮助困难学生、帮助孤寡老人、支扶贫困山区,加大对公益事业的投入,以积极的态度回馈社会[7]。

3.1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精细化管理。

信息化时代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样信息化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也有重要的影响,企业应当将信息化运用于企业管理中,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首先,应当优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从实际情况出发,统筹整合信息化组织工作,有针对性的实施集成化管理策略,加强管理工作的宣传,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的构建与完善。其次,升级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子系统功能。企业应该通过更加高效准确的措施对子系统进行升级,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监控系统,确保信息化管理的准确性。再者,企业应该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软件研发。企业应该对企业运行进行深度的分析建设一套适合企业体系的企业管理软件体系,确保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出其独特的优势[8]。

3.2培养全球化思维方式,推进跨国企业文化管理战略。

企业应当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大胆创新,借鉴外国企业成功的经验,学习外国企业的文化并作进一步比较,发现企业文化之间的差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以整合运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巩固自己在竞争中的地位,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9]。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企业应当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市场的导向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财务管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社会,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战略,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健康、高速发展。

[3]包洋帆。论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全国商情,20xx(33):3-4.

[6]邱建飞。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的企业财务管理[j]。财会学习,20xx(02):74.

专业科学发展观的毛概论文(通用16篇)篇四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投资和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行业的安全风险堪忧,各类安全事故不断,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虽然目前各级政府加强了建筑安全的管理力度,但仍然缺乏长效机制,管理漏洞不断,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同时,除了发挥政府部门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能外,还应充分发挥勘察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主动性,并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把人的安全始终放在首位,多位一体建立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1.1自然方面的风险宏观方面主要有恶劣的天气情况、恶劣的现场条件、未曾预料到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未曾预料到的一些不利地理条件、工程项目建设可能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等。微观方面主要是指施工现场条件特别恶劣,处于陡坡、隧道、潮湿或雷雨多发区,如无相应的防护措施,极可能发生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或是施工区域持续高温、多有凶猛动物、毒蚊虫等,易使员工受到袭击或伤害。

1.2社会方面的风险主要指政治方面的各种事件和原因所带来的风险,例如战争、政策多变、动乱等因素带来的风险。这方面的风险也往往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导致一些建筑企业血本无归。

1.3经济方面的风险主要是指在经济领域中各种导致建筑企业经营遭受损失的风险。如汇率波动、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建材和人工费的涨落以及房地产市场的销售行情等等。

1.4组织与管理方面的风险主要是指由于项目有关各方关系不协调以及其他不确定性而引起的风险;或是在总体方案确定、投资决策、设计施工队伍的选择等方面,决策出现失误对工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或是管理人员管理能力不强、经验不足、合同条款不清楚导致企业损失;或是生产指挥不当、操作人员观察不够,导致机械设备损坏伤害现场人员等等。

1.5法律条文与实施方面的风险这方面,或是建筑行业法律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相关法律的内容的频繁变化导致建筑企业无所适从,或是对相关法律未能全面、正确理解,工程中可能有触犯法律带来损失的行为等等。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那么再好再快的发展都失去了意义。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正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使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高度和谐统一。当前我国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在这个过程中,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实现自我价值,用科学发展的行动实现将来的幸福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于拉动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受制于行业特点、社会发展水平、管理乏力、工人素质、文化观念、监管不够等因素的影响,建筑业从业人员素质整体较低,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根据住建部的统计,20xx年前三季度,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384起、死亡478人,比20xx年同期事故起数增加20起、死亡人数增加25人,同比分别上升5.49%和5.52%。20xx年前三季度,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按照类型划分,高处坠落事故213起,占总数的55.47%;坍塌事故59起,占总数的15.36%;物体打击事故50起,占总数的13.02%;起重伤害事故31起,占总数的8.07%;机具伤害、触电、车辆伤害、中毒和窒息等其他事故31起,占总数的8.07%。有效解决工程建设过程的安全问题,是摆在各个建设参与主体面前的一项艰巨课题。

由此可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筑安全风险管理非常重要。必须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高度重视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加大重大环节的安全检查力度,确保较好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筑安全风险管理迫在眉睫,具有极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的征途中,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始终摆在第一位。在工程建设领域,安全事故具有不确定性,一旦发生损失非常严重,而且往往带来人员的伤亡和负面的社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改善建筑安全管理现状,将建筑安全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对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根据我国的现状,结合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建筑安全风险管理应该是全员参与,全过程介入,全方位控制,集中各方面的力量消除安全风险的影响。因此,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核心是以人为本,方法是全员参与、贯穿全程和全面管控。从全员参与的角度来看,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各参建单位、社会公众都参与到建筑安全风险管理当中,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从贯穿全程的角度来看,需要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使用阶段都对建筑安全风险管理常抓不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从全面管控的`角度来看,需要做到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相统一,形成对建筑安全风险的全方位防控措施,随时做好应对预案。只有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渐建立长效机制,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之路。

总之,影响建筑安全生产的因素有很多,只有通过建立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的管理,才能有效控制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是一项涉及面广、要求高、较为复杂的工作,需要各级人员积极参与,协调配合的工作。只有全方位、多角度控制建筑安全风险,形成保证生命财产安全的长效机制,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之路。

专业科学发展观的毛概论文(通用16篇)篇五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全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是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指南。

胡锦涛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所做的题为《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重要讲话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又一次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发展观是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党的执政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发展和进步水平。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引导和推动着发展的实践朝着一定的方向前进。因此,发展观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全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发展观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使各方面的发展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既考虑当代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要,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一句话就是以人为本,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的内涵、发展的定义、发展的本质所做的进一步深入和创新,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吸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的内涵、创新发展的观念、开拓发展的思路、破解发展的难题提出的重要理论,其内容本身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升华基础上的重要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是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指南。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对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妥善应对我国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党和政府机关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这些关于中国发展的战略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品格,科学发展观站在时代的高峰上日益显现出他伟大的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一战略决策,并逐步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注意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人口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五”计划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是,各地在实践上大都把经济的增长,特别是gdp的增长作为发展的核心尺度,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重视不够。经济发展不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能力弱,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区域差距扩大,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也在发展中显现出来。显然,这是与发展理念的偏差有很大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但又不拘泥个别问题而论,主要是带有指导意义的方法论,是理论结合实际,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面对的社会利益主体更多,领域更加广阔,利益关系也更复杂。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全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局面亟待改变,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面对这些问题更要注重统筹兼顾,做到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发展是贯穿科学发展观的主题,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发展首先是要抓住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问题。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发展观,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符合中国国情,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的科学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对全球发展、全人类进步体现出的负责任的态度。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必将对全世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重要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这个“人”主要指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本”主要是指国家全部生活的主旨。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充分实现,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要实现“以人为本”理念的主要手段。在经济领域重大发展的前提下,才可能在这一经济基础上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道德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妥善处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具体权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使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充分地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各种权益越来越得到充分的保障。

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社会主义的性质。马克思说,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我们从事的是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应当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的中心就是满足人民的这些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享受的需要。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还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是为了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而且还是辩证思维的集中体现。可持续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主体是指现实的人,客体是指自然和社会环境。在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底下,人类受自然的控制和奴役,客体成为主客体关系的重心,人们对自然界只能是盲目崇拜与屈从。近代以来,特别是在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们又错误地认为自己是自然的征服者,走上了另外一个极端。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尊重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客观规律,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总结历史经验与解决现实问题的辩证统一。科学发展观是在汲取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包括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同时,它又着眼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着力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科学发展观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同时,充分考虑到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统一。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要在今后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就必须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发展速度。抓住战略机遇期,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以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代价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跨越式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可持续的基础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目标和方法。全面、协调是空间的结构优化,可持续是时间上的动态平衡。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还要求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乃至政治、文化发展的可持续。只有不断地塑造我国发展的可持续能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问题,关键要做到统筹兼顾,正确地处理各种复杂矛盾。这就需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方法,它是全面性和重点性的统一、目标和手段的统一、现实性和长远性的统一、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它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发展问题上的运用和反映。学习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掌握它体现出来的这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专业科学发展观的毛概论文(通用16篇)篇六

摘要:本文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创立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丰富的科学内涵,深刻把握其理论贡献使我们能够坚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的信念,肩负起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责任。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时代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战略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思想保证。这些重大理论和一系列战略思想,是我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日趋成熟。

(一)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发展要逐步消灭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使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的限制,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不可能完全解决后来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问题,但它为后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基本理论,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新的成就。

(二)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逐步加深,大国关系深刻变动,世界力量对比继续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就要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世界的大局中来思考,发挥比较优势,把握有利条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取得发展的主动权。科学发展观正是在对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基础上提出来的。

(三)认真总结我国的发展经验。

历时半个多世纪的建设,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我国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起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但是在发展中我们也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概括地讲,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问题就是发展不够全面,不够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这就迫使我们调整传统的发展观念、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念。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首次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精辟概括。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中,进一步完善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文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表述主题鲜明、言简意赅、层次分明、内涵丰富、逻辑严密,集中反映了当代发展理论的精华所在。

(一)第一要义是发展。

我们所说的发展不只是经济增长的数量,更重要的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坚持“好”字优先。

(二)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是构成社会、国家的基本元素,只有当人的生存权等基本权利得到了保证,人才能有所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我们之所以要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因为:一方面,经过长期发展,我们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条件,可以在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有更大作为;另一方面,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不适应等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只有更加自觉地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化解对我国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更好地推动我国的发展进程,确保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

(四)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只有坚持统筹兼顾,我们才能真正处理好我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的改革发展稳定问题,真正把全体人民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形成广泛共识、集聚强大力量。坚持统筹兼顾,就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一)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发展的价值取向上高度一致。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强调,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以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前提和基础,并进而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把代表和满足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在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根本价值取向上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高度统一的,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上是相互契合的。科学发展观就其本身内容而言,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世界等方方面面,这些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丰富发展了其内容。

(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深化了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认识。

2005年2月,胡锦涛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建设要求作出了深刻的论述,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的实践,我们正在使社会主义固有的本质规定得到具体实施和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论和新实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高度。

(三)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在新世纪,我们党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党领导全体人民努力构建,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说到底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质上是通过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实现政通人和的执政理念,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课题。

2005年1月,胡锦涛同志第一次提出并且阐明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崭新课题。要求我们严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严治党,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根本,全面推进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及时转变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我们党要与时俱进,就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建设,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五)提出了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思想,积极推进和谐世界的建设。

我们党顺应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界潮流,站在时代的前列,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坚持发展”和“维护和平”这两个方面都有自己的显著特色。中国21世纪和平发展道路的选择,要求我国全体人民及时把握难得的发展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科学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宝贵经验,站在21世纪新的起点上,整合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创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概括,体现了高举旗帜、坚持道路与理论体系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有利于我们今后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

[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5]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专业科学发展观的毛概论文(通用16篇)篇七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30年正是中国高速发展的30年,无论是经济体系、对外贸易,还是科技创新、国防力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巨变都得益于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始终以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总结反思苏联共产主义的失败教训,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处在新世纪复杂局面下的国家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它对于我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提供了保障,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之路。

【正文】。

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标志着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初步创立。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正式的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相一致,使发展的结果与发展的目标相统一。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标志我国坚定走科学发展的决心,同时也对我国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面临着许多机遇,加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基本国情的存在,导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科学发展观正是在全面认识了新形势新任务,科学地分析新机遇新挑战这一背景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立足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近三十年来改革开放实践的基础,吸取国外发展经验、借鉴国外发展理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来的。

2003年8月28日至9月1日在江西考察工作时,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2003年10月14日在党的第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中岛战略思想。2012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更是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这一论述,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亮点和历史贡献,也是党的十八的灵魂所在,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主义应为:“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的一种经济形态。”其核心内容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也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同志也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要做到科学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发展,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发展。要求我们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要实现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平衡与和谐,防止片面性和单一性,防止出现因发展不平衡而制约发展的局面。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手段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不断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要解决目前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经济发展仍是根本手段。

4、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系统总结了十七大以来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就要从全局的高度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把它作为指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和具有前瞻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重大战略思想,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持之以恒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开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广阔空间。

三、坚持科学发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认真领会这一论述的深刻内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切实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现在,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二大贸易国。“蛟龙”下海、“神八”飞天、“辽宁舰”启航,我国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标志着我国的科技水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国际地位随之进一步提高,同时这也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一大飞跃。

今后的五年,我们要按照十八大的部署,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秉着“实干兴邦”的理念,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而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为奋斗,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托起13亿中国人的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专业科学发展观的毛概论文(通用16篇)篇八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指导方针。百色市地处广西省西部,是广西西部的重点发展区域。20xx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了地级百色市。由于百色市的区域优势,百色市生态渔业产业发展十分迅猛。为充分发挥百色市的区域优势,继续坚持完善和发展优势产业--生态渔业,以优势产业带动弱势产业,力争促成百色特色现代化生态渔业产业化发展格局。本文从百色市的渔业发展现状出发,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特征,对用科学发展观引领百色特色现代生态渔业产业化发展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百色市;区域特征;渔业现状;产业化发展。

百色市地处广西省西部,具有十分特殊的地理位置:东与南宁市相接,西邻云南,南接越南,北交贵州。百色市是广西最大的地級市,其总面积为3.63万km2,百色市总人口398万,共辖12个县(区、市)。百色市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百色市特殊的地理位置,百色市拥有雨热同季、降雨充沛、夏长冬短的环境特征。丰富的水热条件直接为各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百色市拥有丰富的河流资源。百色市拥有大水面800km2,其大中小河流共计149条,是广西内陆养殖水域面积最大的市。大型水库4座,百色水利枢纽、天生桥水库、澄碧河水库、龙滩水库。百色市丰富的大水面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其现代生态渔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百色市渔业现状。

渔业资源优势,据调查,百色市现共有鱼类91种,分别隶属66属17科7目。浮游植物83种,底栖动物18种,其中大多数的水生动植物为鱼类的天然饵料。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约有40种,鲤科有草鱼、鲢、鳙、鲤、鲮、鲫、鳊等;贝类有国家2级保护动物佛耳丽蚌,自治区重点保护品种背瘤丽蚌、多瘤丽蚌等;爬行类有国家1级重点保护品种,鼋(银鱼),国家2级保护品种,花鳗鲡,云南闭壳龟、三线闭壳龟(金钱龟、红边龟)、大鲵(娃娃鱼)、山瑞鳖(山瑞、沙鳖)、水獭等;丰富的水域资源为百色市渔业的快速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发展空间。当前百色市现代生态渔业产业化发展道路集中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大力发展大水面渔业生产。

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百色市大水面渔业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突破,其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养殖空间增大。当前大水面渔业生产淘汰了传统的小网箱养殖,普遍改为大网箱养殖,极大地扩展了养殖空间,使得单位养殖产量得到了提升(由原来是单产160kg提升至235kg);全面推广使用了生态网箱套养技术。生态网箱套养技术原理为在原有的大网箱中增加小网箱,内层养殖投饵品种,外层养殖鳙生态鱼;因为不同鱼类的食性不同,饵料、食物残渣、鱼类排泄物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也减轻了水体污染问题,有利于渔业生态平衡;企业牵头引导,促进移民增收。当前,百色市共有81家专业水产合作社,其全都采用了统一经营、采购、销售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有效地降低了原水产养殖单位的养殖成本和风险。龙头企业在渔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企业在资金、技术、鱼苗等方面给予了养殖户充足的支持,带动了大批养殖户发展网箱养殖。

1.2改造低产鱼塘,优化产业结构。

对低产鱼塘进行标准化改造,提高养殖单产,带动池塘养殖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积极推广先进龟鳖养殖、鲟鱼网箱养殖、流水养殖、娃娃鱼养殖技术等,实现了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政府鼓励养殖户对低产鱼塘进行了标准化改造,使之面向高产、高效、优质的方向良性发展。

1.3大力推动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打造休闲渔业基地。

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续田东十里莲塘、德保百粤山庄等6个基地先后获得了“农业部休闲渔业示范创建基地”和“广西十大休闲渔业基地”等荣誉称号。依托渔业养殖基地,以食、钓、赏、购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延伸产业链条。广泛开展垂钓活动,继续鼓励和引导垂钓业发展。引入商家到库区一带为休闲观赏渔业提供渔具、饲料、饵料、水族器材等配套服务,打造集旅游、休闲、娱乐、餐饮、观赏为一体的时尚文化活动,充分展现百色市的渔俗文化、渔乡风情和渔业生产方式。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追求是发展,核心内涵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科学发展观与百色特色现代渔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就是要求百色市建立以人为本的渔业发展观,即是要以每一个养殖单位和养殖人员为本,以帮助养殖人员增收为目标制定发展策略。全面和协调发展就是要求百色市渔业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以现代生态渔业产业化发展为基础,推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即是要在生态渔业产业化发展中协调处理好各种产业需求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重视产业链条和发展环境保护,以实现生态渔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3用科学发展观引领百色特色现代生态渔业产业化发展的策略。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百色特色现代生态渔业产业化发展,应当立足长远,优化渔业产业化发展布局,提高生态渔业科技含量,创新和优化生态渔业发展模式,打造百色特色现代化生态渔业产业,进而提高百色生态渔业产业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3.1构建生态渔业产业化发展体系。

百色市各渔业养殖单位应当按照“统一规划、突出特色、确保质量、有序开发”的基本要求,构建其发展需求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生态渔业产业化发展体系。针对不同水域、地域规划相应的生态渔业发展重点区域,促使各养殖水域形成高、中、低端产业相结合的养殖格局,凸显生态渔业发展特色。

3.2打造品牌。

3.3大力发展休闲渔业。

发展休闲渔业即是对科学发展观中“全面发展观和协调发展观”的响应。百色市生态渔业应当依托于渔业养殖基地,抓住“食、钓、赏、购”的重点,大力发展休闲渔业,以休闲渔业促进生态渔业产业化发展。各生态渔业养殖单位单位可联合组织休闲垂钓活动,配备相应的钓饵、钓具以及各种水族器材,促进垂钓业的快速发展。生态渔业养殖单位可“因地制宜”,提供集旅游、娱乐、休闲、餐饮于一体的生态渔业服务,充分展现百色市特色渔俗文化、渔乡风情。

3.4推广生态养殖技术,促进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龙头企业应当发挥好带动作用,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提供给养殖户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切实促进百色生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大水面推广应用生态养殖技术,将不投饵网箱养殖与投饵网箱养殖科学搭配,实现养殖与增殖相结合、生态渔业产业化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的发展格局;在各个养殖单位中深入开展技术培训、技术示范等工作,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

3.4.1生态农田建设。

强化生态农田建设是发展稻田生态种养的重要前提,强化生态农田建设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选择优质水田。应当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灌溉方便的水田作为养殖地;增宽增厚田埂。应在春耕前开挖鱼沟的下层硬土,对田埂进行增宽、增厚和加固;挖掘鱼沟或鱼坑。在稻田田埂周围1m处挖掘“十字”或“井字”鱼沟,鱼沟深度与宽度宜为0.4m;在稻田田角或中心挖掘鱼坑为鱼提供休息场所,鱼坑深度宜为1m,面积宜为1m2;在进出水口设置栅栏,防止鱼逃跑;科学消毒与施肥。

3.4.2鱼种的放养与管理。

投放鱼苗:根据百色市特有的水产資源和环境,投放鲤鱼、鲫鱼、草鱼等鱼苗,鱼苗投放的数量需要根据稻田的大小而定。一般而言,稻田可投放200~800尾/667m2鱼苗。鱼苗投放前应做消毒处理(在3%~5%的盐水中处理5~10min);投饵:稻田中的水草、浮游生物、昆虫等是鱼类天然的饵料。为此,养殖单位可视情况增减鱼饵,常年可用的鱼饵有嫩叶、米糠、菜叶等。调整种稻栽培技术:选择抗伏倒力强的水稻作为栽培品种,施以有机肥(少施或者不施化肥,避免对鱼产生危害),稻田防虫可使用诱虫灯,尽量避免喷洒农药。

3.4.3全面规划,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部门应当围绕着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将稻田生态养殖作为重点发展产业,提供给单位资金、技术以及政策上的支持,制定稻田生态种养长期发展战略,在百色市范围内形成统一的稻田生态种养产业化体系;将稻田生态种养规划面积落实到乡镇村组或合作社,逐年、逐步加强稻田生态种养建设,努力将稻田生态种养发展成为百色市优秀的水产养殖模式。

4结语。

生态渔业是百色市的特色产业之一。百色市现代生态渔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优化和调整渔业结构,转变发展模式,最终打造百色特色生态渔业产业。

参考文献。

[1]李健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现代渔业建设[j].中国水产,20xx(12):6-9.

专业科学发展观的毛概论文(通用16篇)篇九

摘要: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后文简称《正处》)的讲话,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发展观思想,总体上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强调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关系,力促经济领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民主和集中的关系和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探求政治领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强调“双百”方针,推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统筹兼顾,追求社会领域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这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重点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应该如何进行,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他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思想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他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如何发展的思想,其中就有可以归属于科学发展范畴的思想。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的《正处》的重要讲话,就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发展观思想,归纳起来看,笔者认为透过这篇讲话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认识和把握其中蕴含的科学发展观思想。

一、强调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关系,力促经济领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农、轻、重关系是经济关系中的首要关系,《正处》论及到了这三者的关系。毛泽东指出:“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这表明,毛泽东已经初步探索出一条有别于苏联模式的发展道路,即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发展道路。这对于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和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如果我们的农业能够有更大的发展,使轻工业相应地有更多的发展,这对于整个国民经济会有好处。农业和轻工业发展了,重工业有了市场,有了资金,它就会更快地发展。”[1]241毛泽东科学阐释了农、轻、重三者的辩证关系,充分认识到农业和轻工业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既要发展重工业,又不能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使三者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并旨在通过多发展些农业和轻工业的办法,加快重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逐步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民主和集中的关系与科学发展。

毛泽东在政权组织形式上特别强调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讲话中指出:“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有集中。这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1]209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在毛泽东的观念中,民主集中制是民主与集中的有机统一体,只强调民主不强调集中或者只强调集中不强调民主都是不可取的。面对共同的目标,要使各方面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然后对其中符合实际要求的东西,通过集中形成统一的意志,作为共同的行动准则。在利益关系上说,民主集中制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它要求统筹兼顾,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统一。在维护个人合理利益的基础上,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如果把民主与集中割裂开来,只讲集中,不讲民主,就必然出现个人独断专行,官僚主义滋长;反之,如果只讲民主,不讲集中,又会出现极端民主化以及无政府状态。因此从发展的角度看,民主集中制本身就是民主和集中两个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集合体,而这种集合体恰恰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所在。

(二)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与科学发展。

毛泽东在文中指出:“为什么要让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民主党派同工人阶级政党长期共存呢?这是因为凡属一切确实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它们采取长期共存的方针。”[1]235毛泽东的这段话充分表明只要民主党派致力于从事社会主义建设,能够得到人民信任,对民主党派就应该采取长期共存的方针。该方针反映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是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这种关系是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的党派关系,是为民、务实科学发展的生动体现。

毛泽东在文中也指出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应该互相监督的关系,特别提到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各党派互相监督的事实,也早已存在,就是各党派互相提意见,作批评。所谓互相监督,当然不是单方面的,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大家知道,主要监督共产党的是劳动人民和党员群众。但是有了民主党派,对我们更为有益。”[1]235毛泽东明确指出共产党需要民主党派的监督,这样党的工作才会做得更好,才会更加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毛泽东关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毛泽东提出的各党派互相监督的理论就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的体现,就是要通过民主集中制和各党派互相监督来实现政治领域内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三、强调“双百”方针,推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全面协调发展。

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简称“双百”方针)旨在社会文化领域内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持思想文化领域内的蓬勃生机与活力,让一切创造性的思想和艺术源泉充分展现,让人的精神得以全面解放、获得自由,并以此来构建和谐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战略与策略方针。毛泽东在文中强调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发展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1]229可见,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意在鼓励文化创新,鼓励多种艺术形式共同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主张用政治手段干预艺术的发展,尊重艺术发展的规律,让艺术创新有轻松的发展氛围。由此不难看出毛泽东强调的“双百”方针是实现思想文化领域内各种思想意识、各种艺术形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和策略思想,这实际上就是他的科学发展观思想在思想文化发展上的反映与体现。

四、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统筹兼顾,追求社会领域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矛盾?毛泽东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期的观察。1956年国内出现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农民闹事,国外发生波匈事件,更引起他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

从1957年年初起,他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断的思考,提出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在文中,毛泽东首次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进行系统的理论概括,深入地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社会矛盾的性质和国家政治生活主题发生深刻变化的经验,同时借鉴和吸收了一年多来国际共运的经验,详细地阐述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方法。他做出明确论断: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1]214;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对于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同时在一定条件下两类矛盾可以相互转化。他强调:在旧的矛盾解决后,“又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又需要人们去解决”[1]215。由于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我国主要存在的社会矛盾,毛泽东着重论述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和“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这一公式要求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时,必须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总之,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就是要通过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达到人民内部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以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真正成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成为看重人、尊重人的发展,成为使每一个人都置身于团结、和谐、融洽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中的科学发展。

毛泽东在文中第七部分专门讲到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问题,他在文中说:“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无论粮食问题,灾荒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问题,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其他各项问题,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能条件,同各方面的人协商,做出各种适当的安排。”[1]228毛泽东强调统筹兼顾,就是要求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要搞小圈子主义,不要只代表少数人的利益,这是党的根本宗旨。毛泽东在文中重点讲到了统筹兼顾的问题,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人口众多,各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很高,成绩很大,但是处于过渡时期,困难和问题也很多,这就需要结合客观实际,统筹各方面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在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用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由此可见,毛泽东关于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论述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从毛泽东的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指导党和国家的全局工作,解决国内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一切问题的总方针。他所阐明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方法,涉及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发展观思想,为科学发展观理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的理论来源,正如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毛泽东这篇讲话所蕴含的科学发展观思想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正确解决和处理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类矛盾问题、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专业科学发展观的毛概论文(通用16篇)篇十

论文摘要:在当前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迅猛发展的同时,在质量监控体系、分配方案、创新能力和管理者素质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足。究其主观原因,管理队伍的战略决策能力、服务创新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还不能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不断强化管理,盘活资源,增强市场意识,推进文化内涵建设,才能增强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竞争力、生产力、生命力和凝聚力。

论文关键词: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科学发展。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经过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完善高效的教学管理体系,灵活多样的联合办学模式,充满活力的独特办学团队和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远程教育和自学考试于一体的立体化继续教育体系,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终身教育培训网络覆盖城乡,办学实力显著增强,为国家尤其是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可靠的人才和知识支撑。

看到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迅猛发展,作为继续教育工作者竟然感到诸多不安。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在发展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一套相对科学的评价体系和监控方法来规范合作办学机构(单位)的办学行为。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校内外合作办学机构(单位)分布广泛,办学形式复杂多样,办学条件良莠不齐,加上利益驱动,对办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处理认识不够到位,往往为了办学规模、追求效益牺牲了教学质量。尽管各高校加强了对考风考纪的规范与整改乃至整个教学过程的管理与评估,但难以形成有效的监控机制。对长年招生业绩不佳的合作办学机构(单位)清理力度不彻底,对校内外办学机构(单位)招生、收费、教学管理和监督,以及各类办学协议合同依然不够规范。

(二)缺乏一套相对合理、更加灵活、更具市场吸引力的分配方案。

继续教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招生形势日益严峻,很多高校的分配比例(特别是非学历教育培训分配方式)与国内办学机构相比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在实际办学中难以调动各办学机构(单位)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尤其是某些有一定市场前景但目前需要扶持的教育项目,当前的校院分配比例很难有效拓展办学空间。

(三)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办学自主品牌项目。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办学的成本意识和经营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开拓创新的魄力和能力尚待增强;学历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还存在结构性矛盾,专业数量偏多,与市场的实际需求和成人的学习特点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各高校非学历教育培训的整体办学思路已经明确,但缺乏有效的项目策划和市场开拓能力;合作项目和合作机会犹存,但缺乏高端自主品牌,学校增值空间不大。

(四)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风气不够浓厚。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业务差异较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管理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未能形成有效合力;部分管理人员做事不讲效率,不计成本,贪图享受,讲究排场。有些管理人员以个人为中心,拉帮结派,不愿沟通,对真正干事的人员进行无端猜疑和攻击,破坏和影响同事之间的团结和工作积极性。有些管理人员大局意识淡薄,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比较武断,缺乏一定的客观分析研判能力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政策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以上问题的产生和存在,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办丽的因素,从客观上讲,继续教育面临的整个彤势都与过去完全不同,办学面临的挑战、矛盾、环境和问题自然不同。从主观上讲,管理队伍在助推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想认识上,在驾驭全局的能力和水平上,在办学管理的作风、方式和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管理的重要工作就是决策。有的管理成员大局意识和政治敏感性还不够强,政策理论水平尚存差距,面对复杂问题、矛盾比较集中的问题和涉及普通高校继续教育长远利益的问题,缺乏一定的凋研、成熟的思考和客观的研判,决策上往往缺乏客观性、系统性、连续性和稳定性,难以做到未雨绸缪,无形之中造成管理上的低效率和高成本。

部分管理成员还没有转变观念,没有将手中掌握的资源真正用来服务各办学机构(单位),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官本位思想。对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事财务、招生考试、办学站点设置等敏感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畏难情绪,在工作中过于求稳,过多地考虑个人因素,缺乏开拓创新的激情和攻坚克难的勇气。在对待有些事情上缺乏透明度和公信度,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不强,对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长远持续发展缺乏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有时管理成员陷于具体事务,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还不够;管理成员集中学习、静下心来思考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和未来发展还比较欠缺。有时同于长期工作在学校部门,喜欢用经验和习惯办事,工作方式过于简单,缺乏一定的市场敏锐性和战略经营意识,难以形成“跳出继续教育思考继续教育”的工作思维。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不同的声音,在以开放的意识和态度、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凝聚教职员工的力量和智慧方面,做得还不够。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和深化继续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模式和发展模式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继续教育是一种贴近市场、贴近现实的特殊教育形式。管理者必须紧紧地把握市场的脉搏,以“顺应市场谋发展”的理念和战略,进一步思考“办什么样的继续教育和怎样办继续教育”这一根本性问题。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要进一步探索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办学机制,不断增强高校通过继续教育服务社会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吸引力。在维护学校品牌、遵循继续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融合行业企业,坚持市场细分,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和发展模式,适时调整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的专业课程设置,科学制订和修订教学培训计划,教学管理过程凸显继续教育的特色和成人的学习特点,充分适应目前各类教育对象的教育需求及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着力把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建设成为融继续教育项目策划、课程设计、市场拓展、教学培训、政策咨询、理论研究、人力资源(教师库、学员信息)推介于一体的教育品牌。

3、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依然把艰苦创业当作是当前继续教育各项工作的第一主题。继续教育的发展规律要求继续教育管理者需要企业家的勇气和教育家的智慧。既要有加快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更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管理中一定要树立主动出击的意识,以敏锐的市场眼光,及时地捕捉市场机遇,培育现有市场,抢占新兴市场,开拓潜在市场,扩大我们的办学领域。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以条件定发展向以需求定发展,稳步发展学历教育,多元化开拓市场项目,把非学历教育培训作为学院办学新的增长点,创新办学思路,盘活学校现有资源,把学校教育和其他教育办活、办实、办好。

4、坚持“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的办学原则,加强规范管理,注重内涵建设,确保把办学质量看做是推动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科学发展的生命线。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职能部门承担学校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自学考试、非学历继续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办学形式复杂多样,办学单位分布广泛,办学条件参差不齐,亟须建立和健全规范、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各项办学制度,不断加强办学环节的监控与管理,面对数量和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矛盾时,坚持既要做大规模,也要规范管理,注重内涵建设,实现继续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决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为了一时利益牺牲学校品牌。

1、强化管理,塑造品牌,提高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竞争力。品牌是现代继续教育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无形资产,也是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积极推进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品牌建设,是增强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竞争实力、全面推进新一轮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一要创新思路,精心培育具有市场前景、高校特色、增值价值的继续教育核心品牌。强化“大教育、大培训”理念,深入分析外在需求,认真挖掘内在优势,突出学校的学科、人才等综合优势,突出行业企业特点,突出社会市场需求,打造能充分体现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核心价值、与地方经济社会紧密相关,层次高、专业强、受欢迎的一流精品项目品牌。二要树立“管理增效益,质量塑品牌”的理念,以良好的信誉维护高校品牌。以严肃考风考纪为突破口,不断完善教学过程管理制度和相关操作规程,不断强化各种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和维护好高校品牌。创新机制体制,制定和完善奖惩制度,不断增强学校内部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推动品牌项目走向市场。三要多渠道加强宣传,扩大继续教育品牌效应。充分利用学校校友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增强社会各界对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关注。发挥网络、报刊等媒体的力量,及时传播学校招生、培训、新闻动态等重要信息,提高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在各行各业的影响力,全面推动学校的新发展。

2、盘活资源,加强合作,提升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生产力。进一步融合普通高校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继续走好网络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融合、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院校相沟通等办学新路子,开展多样化、多层次、多方位的办学形式,拓展办学空间,加速继续教育的新发展。全面加强和推进与社会的合作、与政府的互动、与行业协会的互惠沟通,必须“联合起来,走共同经营发展之路”,实现社会、政府、社团、学校四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不仅要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也要与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合作,广泛联系政府、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通过人才培养、培训,不断开拓服务领域和合作空间。努力争取国际合作项目,推动与国外知名大学的项目合作,提升国际交流的规模和层次。积极发展与继续教育内部同行的相互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求得共同发展。加强与校内外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共同开拓办学空间和建立办学新品牌,做大教育培训市场。

3、增强市场意识,走特色经营之路,保持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生命力。特色就是生产力,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生命力。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特色就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和深化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模式和发展模式,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科学判断和预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发展变化的动态和趋势。各种办学形式都要立足行业和学生实际,在专业的合理设置上下工夫,在课程的综合设计上多努力。继续推进网络精品课程建设,认真实施名师巡礼计划,推行精品教材编写,形成一批颇具特色、深涵效益、富有潜力的学科专业群体。

4、推进文化内涵建设,增强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凝聚力。人是推进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科学发展最主要的因素。办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要大气,有大视野才能有大行动、大发展。高品位、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校园文化氛围建设,提升普通高校办公环境、网站建设、内部刊物的文化内涵。通过培育和凝练“勤于思考、敢于创业、善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管理文化,构建和发展“以个人的贡献助推集体的发展,以集体的发展提升个人的价值”这一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和尊重每个员工的首创精神,以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把管理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普通学校继续教育的发展中来。通过轮岗换岗、学习培训、奖惩考核等形式,积极营造“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良好工作氛围,让想干事的员工有机会,能干事的员工有平台,干成事的员工有地位。

专业科学发展观的毛概论文(通用16篇)篇十一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其对于我国企业的管理具有指导性意义。文章从推进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科学发展观引领食品企业管理创新途径、顺应时代发展企业管理创新的重点3个方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指导性意义,以期为企业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企业管理;以人为本;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

1推进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也是推进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将管理的主体放在人身上,要顾及人员知识、技术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全面发展的需求,培养人员的能力,力求管理效率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模式。企业管理中的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将人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力求满足员工发展的各种需求,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以及科技发展趋势的高效率、人性化的管理理论。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是生存发展的动力。在现代日新月异的科技的发展潮流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满足人的自我实现、尊重需要、社会需要等多方面的需要,激发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贯彻好企业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尽可能肯定人的一些创造性想法,让人员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设立一种科学并且行之有效的选拔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转化成企业生存发展乃至竞争的源动力。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是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现如今的经济发展潮流中,知识是经济发展的最基本资源。知识更新的落后也就意味着生产效率的降低,这势必会大大的降低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必须率先引进国际上领先的知识技术,培养和尊重知识型员工,利用知识指导行动,才能避免落后被动的局面[1,2]。

2.1以市场为导向,采取有效方法解决企业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发展潮流不断变更,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竞争压力,企业的运行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市场管理便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首先企业忽视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企业注重产品的包装和宣传,但很多时候缺乏对消费者的需求调查,导致企业的产品并不一定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其次企业缺乏市场的管理意识,企业营销市场的管理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营,但许多中小型企业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使得企业迟滞不前,难以得到发展。再者有些企业缺乏市场管理目标,缺乏市场管理目标,必然会导致市场管理的盲目性,进而导致产品滞销等一系列问题,致使企业陷入困境。在企业的营销管理中,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应对这些问题。首先企业应当加强对市场的需求调查,企业应当采取市场调研等一系列相应的办法调查消费者最真实的需要情况,尊重消费者的需求,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赢得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掌握好市场变更的主流方向。其次应改善企业的市场营销手段,落后的营销手段将被市场淘汰,先进的、领先的营销手段能够更好的突出产品的实用价值,促进消费者对于产品的理解,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再者企业应当明确市场管理目标,企业应当了解市场环境,设立适当的市场管理目标,营销人员也要设立适当的营销额度,以促进工作积极性进而使企业达到预期的目标[3]。

2.2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力开展“绿色gdp”时代企业管理创新建设。

“绿色gdp”的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被经济学家提出,也称可持续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目前“绿色gdp”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到企业的管理中,因此环境问题层出不穷。首先,自然资源有限,但是人的需求无限。时代在发展,企业的数量在增加,有限的资源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自然资源消耗量急剧增大,人的生存发展受到了威胁。其次,自然环境破坏严重。近年来土地沙漠化的面积不断扩大、水污染污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森林面积不断减小,这些现象对人类来说是一种预警,人的生存发展受到了威胁。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应力求减少资源的消耗量,减少污染的排放量,向着“零排放”的目标前进,实现绿色生产经营,企业乃至社会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4]。

2.3加强技术创新管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世界经贸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如何保持国际上的技术领先地位是困扰着我国企业的一大难题。因此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企业管理存在着缺乏技术创新精神、创新人才短缺、资金管理不善、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创新管理。针对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存在的问题,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以下措施。首先,企业领导必须要塑造企业精神。企业领导要不断学习创新知识,践行技术创新精神,起带头作用;企业要塑造一个民主、自由、平等的有利于创新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激发员工的潜能;企业要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贯彻企业的价值观,使员工向着共同的目的前进。其次,企业要注重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员工素质。企业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来求职,壮大企业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培训,通过聘请高素质专业人才进行集中授课,或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交流以提高员工素质,并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再者,企业应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企业应该配备法律方面专业人才,避免侵犯知识产权带来的高额赔偿,建立数据库系统,避免重复开发造成资源浪费。最后,应当加强资金管理。保证企业资金储备充足,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健全财务管理机构,加大对关键性技术的资金投入,确保企业资金流动正常[5]。

2.4加强财务管理,培养高素质财务人员。

目前,企业内外部竞争日益激烈,资金的流动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因此,专业高效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以及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保障。但是目前许多企业财务管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首先,企业财务管理缺乏明确的管理目标。部分企业注重企业盈利而没有建立明确的管理目标,使得财务管理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效果。其次,财务管理手段落后。在信息化十分普及的今天,还有一些企业没真正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使得财务管理的准确性降低,财务管理水平下降。再者,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不足。有些企业在投资时过于看重经济效益,缺乏安全评估,而忽略了其中的风险,盲目投资必然留下一定隐患。最后,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一些企业中的财务人员的原专业并不是财务专业,并且,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些管理专员的能力水平也难以适应。这就造成了财务管理中的专业性、系统性的不足,致使财务管理容易出现纰漏。为了改善企业财务管理状况,企业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企业应当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观念。企业应当将科学的管理观念落实到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氛围,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各事项规范化、标准化。其次应该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现状,整合财务数据,设置奖惩机制以及监督机制,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再者企业应当完善创新财务管理手段。应该详细分析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水平,采用适合企业经营体系的财务管理系统,并不断完善和升级,同时引进国际上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和软件,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企业还应该做好财务管理风险的预防措施,且做好财务风险预案,进而有效的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最后企业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引进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定期做好财务知识培训,扩大财务人员的知识层面,设置考核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6]。

2.5以积极态度对待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在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回报员工的辛勤工作,定期发放员工工资、补贴,做好企业餐补、员工体检、法定节假日、五险一金、医疗保障等员工福利,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也应该投身公益事业,帮扶弱势群体、帮助困难学生、帮助孤寡老人、支扶贫困山区,加大对公益事业的投入,以积极的态度回馈社会[7]。

3顺应时代发展企业管理创新的重点。

3.1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精细化管理。

信息化时代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样信息化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也有重要的影响,企业应当将信息化运用于企业管理中,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首先,应当优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从实际情况出发,统筹整合信息化组织工作,有针对性的实施集成化管理策略,加强管理工作的宣传,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的构建与完善。其次,升级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子系统功能。企业应该通过更加高效准确的措施对子系统进行升级,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监控系统,确保信息化管理的准确性。再者,企业应该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软件研发。企业应该对企业运行进行深度的分析建设一套适合企业体系的企业管理软件体系,确保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出其独特的优势[8]。

3.2培养全球化思维方式,推进跨国企业文化管理战略。

企业应当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大胆创新,借鉴外国企业成功的经验,学习外国企业的文化并作进一步比较,发现企业文化之间的差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以整合运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巩固自己在竞争中的地位,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9]。

4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企业应当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市场的导向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财务管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社会,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战略,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健康、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3]包洋帆.论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全国商情,20xx(33):3-4.

[6]邱建飞.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的企业财务管理[j].财会学习,20xx(02):74.

专业科学发展观的毛概论文(通用16篇)篇十二

随着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功能配套能力不够强;二是规划建设水平不够高;三是人才支撑能力不够强;四是行政服务水平不够优。针对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面临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确定发展新定位,主动转变思路,谋求抢占先机,继续为**市的大发展提供新的支撑,做出新的贡献。

第一,加快提升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对开发区科学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标准和要求。加快修订和完善产业规划,明确未来几年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在原有三大支柱产业基础上,加快完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启动一批科技平台和创新项目建设,努力推动区域总部建设工作。加快转变规划和土地利用工作理念,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来调整规划和指导土地利用工作。

第二,不断提高硬环境承载能力。以突出开发区的城区功能、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为目标,兼顾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效益,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为企业营造高效率、低成本的商务和生活环境。

第三,切实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土地使用要由注重确定开发项目为主逐步过渡到注重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以促进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在保证企业正常用地要求的基础上,坚决避免多占或滥占土地现象,使进区企业达到用地指标上的最小化,实现配置资源与效益产出的最佳组合。从大量建设单层厂房逐步过渡到多层厂房,降低开发区的运行成本。在进区项目的选择上,改变“饥不择食”和“良莠不分”的做法,立足好大高外,严把项目进区关,着力引进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对企业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实施跟踪监控,并定期进行清理。

第四,着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推进合芜蚌自住创新试验区建设各项政策的落实,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切实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增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能力,加大高级人才、紧缺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为企业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全力打造一流服务环境。进一步深化企业服务工作,加强协调,积极沟通,主动服务、超前服务,深入、全面了解企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行政服务需求,及时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潜在的问题。加快投资服务中心建设,从项目接洽、落地到建设、投产,强化部门之间各项工作的无缝隙对接,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

专业科学发展观的毛概论文(通用16篇)篇十三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从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方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在立足于学习、研究有关如何发展的问题上,着眼于运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实现发展这一根本目标。是坚持以认识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认识这一方法论的具体应用。

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实践总结,是谋求长远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尽管我们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取得了斐然的成就,但是在我们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不科学、不符合发展、影响和制约我们进步的理念和行为。从全国大范围来看,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以付出环境、能源和生态的高昂代价,走高能耗、高投入、粗放式、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还尚未完全突破,而且在某些地方,在不正确的政绩观的诱导下,还有盲目上演的苗头;从发展理念看,全局和长远的发展眼光认识不足,急功近利,盲目冒进,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现象还大量存在;当前,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也日益凸显,社会管理的压力增大,维护稳定、实现和谐还任重道远。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都只有通过科学发展观来得到有效解决。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的目的不仅仅是就学习讲学习而不讲解决实际问题、就学习谈不足而不谈谋划发展举措,其核心目标是提高主观认识,集中精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解决问题,是在求索的过程中发现病情、诊断病因的前提下开出药方、驱除病情,是用实质性举措来革旧出新的攻坚过程,是以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认识来抓落实、抓深化、看效果、看收获的过程。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科学发展观不是华而不实的“花架子”,不是哄人骗人的“花拳绣腿”,更不是口若悬河、纸上谈兵。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党员干部受教育”,但不是需要唱工好的干部,而是需要真学实干的“练家子”。只喊学而不动手改、不敢触及矛盾的根本甚至主动漠视、回避、掩盖矛盾,这样的学习实践无异于因循守旧,遵规蹈矩的守旧主义,与求一时相安无事,图一时“盛世”安详,本分地做晨钟暮鼓的“和尚”并无差别。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要敢于在矛盾的要害处下、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症结位置上寻求突破口。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改革每深入一步,触动的是更深层次、更多领域、更多社会群体的利益,若不能有效地对这些潜在的矛盾和深层次的问题加以解决,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流于形式的秀场,而是养虎为患,遗患长远的严重问题。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拖延和掩盖不仅不会使问题消失,而且还使矛盾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积累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性质激化。不在、不敢于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只在表面上动小手术,无疑于讳疾忌医,最终必将为此而付出更大的代价。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以学习指导实践,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眼下,在金融危机寒潮的影响下,促就业、扩内需、保发展等一系列难题使我们在原有面临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基础上雪上加霜,只有下大力度解决矛盾,将其从阴暗的角落中晾晒在阳光之下,对其进行恰当合理的分析、整改,消除其阻碍发展的负面影响,使之成为一种促进发展的积极因素,才能实现将科学认识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以科学发展理念指导实际工作的初衷。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才能使科学发展观从书面、口头上落在实处,使学习调研、分析检查的问题不至于成为形式主义代名词,使落实整改从“方案”变为行动。无论从大的国家改革还是小的单位改革,在每一次改革风暴后,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领域中总有一些角落死灰复燃,究其原因就是当时也摸清了病灶要害,做出了手术方案,拿起了手术刀,然而就是在一环一环、一步一步的“救治”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漠视了矛盾主体的存在,忽略了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真”功夫,致使“落实”一词在时间的流逝中转移出了人们的注意力,被淡化出人们的视野,只是停留在口头和纸面上。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才能跳出隔靴搔痒、就活动搞活动的误区;才能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真正做到着眼于利泽长远;才能求得一剂使之不再旧病复发的良方根治形式主义这颗“毒瘤”,为今后发展构建服务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才能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一种发展理念植根于我们的头脑中,在实际工作中使科学发展观成为真正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是学习实践的关键所在。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发展成果不是写出来的,也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只有真抓实干,才能创造实绩、结出硕果。不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科学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才能使学习成果得以巩固和发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了制度创新,出台科学决策,建立完善规制,从而形成有力于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增强科学发展观的执行力,促进学习实践活动的深远影响。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才能打破因眼前短期的既得利益而迟迟犹豫不决、患得患失的僵局;才能打破因既得利益群体的顽固阻隔而兴叹不已窘境;才能真正树立起政府“吃螃蟹”、做舵手、经世济民的信心;才能让人民看到政府功立千秋,不求名利,甘为孺子牛的平常心。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在触动影响和制约发展的关键环节上,我们宁愿听今天改革之痛带来的“骂声”,不听明天群众疾贫疾苦的“哭声”。

总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坚持“学”字当头,重在实践,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

专业科学发展观的毛概论文(通用16篇)篇十四

近年来,市交通部门机动车维修行业管理工作围绕“转变管理部门的管理理念,提升维修企业的服务理念,引导消费者的消费理念”的总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汽车维修行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目标,以打造“江苏快修”品牌和构建维修救援网络为重点,维修消费的安全度、企业的诚信度和消费者的满意度不断得到了提升,机动车维修管理工作连续六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目前,全市机动车总数178。5万辆,其中汽车23。8万辆;机动车维修业户1828家,其中:一类企业113家(市区58家,4s店36家),二类企业168家(市区64家,4s店5家,3s店2家),三类维修业户608家,摩托车维修企业939家。全市4s店54家,国内主要品牌汽车在**均建立了4s店;连锁快修店7家。20xx年全市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9137名,维修总量538。87万辆次(市区212。2万辆次),维修总产值71886。6万元(市区30335万元)。目前,我市已形成了一个跨行业、跨部门,多种经营形式并存,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一类维修企业为骨干,二类维修企业为基础,三类维修企业为补充机动车维修市场。

一是行业结构性短缺或结构性过剩。目前我市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相对失衡,一是特约维修趋于饱和,二是一、二、三类企业比例失调,三是一些很方便的快修店发展滞后。

二是企业规模小缺乏竞争力。目前,我市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缺乏资金和相应的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粗放,浪费大,效率低,企业品牌知名度较差,市场占有率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连锁布局和服务,缺乏社区服务网络,更没有国际知名汽车服务连锁企业的介入,缺乏应有的技术标准、物流配送、人员培训等配套措施。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

三是金融危机对维修行业发展的影响。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逐步显现,汽车保有量的增速明显放缓,单车维修产值呈下降趋势,传统经营模式包括4s店经营模式的缺陷已经逐渐显现。

一是引导汽车4s店兼并重组、资源共享。汽车4s店是以汽车厂家的连销式品牌专项经营为主体,以整车销售(sale)、配件供应(sparepart)、维修服务(service)和信息反馈(survey)的“四位一体”为特色的综合性汽车营销模式。4s店的出现,对改变汽车维修服务理念,提升维修行业形象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但4s店的一般固定资产投资要在1000至1500万元,流动资金要求在1000万元。随着国内汽车销售进入了微利时代,经销商已开始无法承担4s店高昂的投资费用,特别是一些品牌知名度不太高的4s店出现了业务“吃不饱”、人员显空闲的现象。实施兼并重组,可以充分发挥各自品牌优势,促进维修技术工人互相学习,共同掌握不同品牌汽车的技术特点、维修要领,在各个不同品牌的维修工间灵活调度使用,提高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是推动企业合作共赢、做大做强。目前4s店在市区已趋于饱和,而县区4s店相对较少。由于受到销售规模和资金的制约,县区要建4s店有一定难度,但是县区对某些品牌关注的消费群体并不少。因此,实施市区知名品牌企业与县区信誉好、有实力的企业实行合作,一方面有利于县区企业得到市区4s店的技术支持、质量支持、配件支持,按照4s店管理模式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达到4s店的服务标准,提供规范服务;有利于修理企业掌握质量保证期后的客户群,得到更多的客户信息,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有利于4s店解决销售份额、配件库存、流动资金的释放;有利于品牌向周边辐射。实施市区知名品牌企业与县区信誉好、有实力的企业实行合作,可以实现汽车销售、维修服务双赢。

一是做到扶持本地大型维修企业,做精做强快修连锁业,研究制订有利于它们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快修连锁品牌的政策。

二是大型汽车维修企业具有先进、可靠的技术服务,可以为快修店提供技术支撑,让用户修得安心、称心。

三是大型汽车维修企业具有较强的经济基础,可以忍受暂时的经营亏损,也有实力进行广告宣传,用优质、价廉、方便、快捷的维修服务,以良好的社会信誉,形成自身的服务品牌。四是引进国内外著名品牌的汽车维修连锁服务企业登陆**,引导中小型维修业户向品牌连锁(加盟)集约化方向发展,鼓励其吸纳三类维修业户从事连锁经营,从而实现专业化、集约化、连锁化、规模化、网络化经营,促进汽车维修行业均衡、协调一致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本地区行业结构情况,及时发布相关预警信息,提醒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科学引导行业发展。

一要严把市场准入关,针对我市一类企业偏多、单车维修产值逐年下降及4s店趋于饱和的情况,提醒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从严控制一类企业准入,稳步发展二类企业,引导新申请的三类业户对照开业条件,从专项维修、快修入手,走汽车快修连锁发展之路,在城市中心区域范围内重点鼓励发展汽车快修连锁业户。

二要扶持优势品牌、建立诚信市场。结合每年度的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工作促进优胜劣汰,积极引导维修企业从数量的扩张调整为质量的提高,促进我市维修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服务品牌影响。利用媒体、网络、灯箱、户外广告牌等多渠道地开展宣传和品牌推广工作,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与新闻媒体、相关部门的合作,主动沟通、加强互动和积极协调,认真宣传救援网络建设运行情况,正确引导救援和被救援,充分发挥维修救援网络的作用,使维修救援网络真正贴近社会、服务民众。

二是贯彻服务规范,实现服务五个统一。为保证救援网络朝着健康、有序、发展的原则,省运管局制定了《江苏省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服务规范》,统一服务电话,统一工作规范,统一收费标准和响应时间,统一救援标识及统一工作台帐“五统一”是江苏省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建设的要求,按照救援服务“五统一”的要求,全面规范救援服务,提升机动车维修行业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是加强动态管理,确保高效运转。加强对救援服务中心和维修救援企业的监督检查,要抽查救援服务中心和入网企业救援服务电话的接通率、服务质量和收费行为,建立救援企业进入和退出机制,完善激励和惩戒机制;紧密结合维修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完善救援企业考核机制,加强动态管理,切实提升救援网络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专业科学发展观的毛概论文(通用16篇)篇十五

科学发展观对各部门的工作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档案馆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实施科学发展观,就是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落实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档案工作的开展,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快速发展。

1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一切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搞好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促进其他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保持历史信息的真实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全面有效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更科学地评价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业绩和管理水平,为其他管理工作提供信息依据。众所周知,档案记录了组织的发展史,通过档案信息可以得知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通过研读相关档案信息,可以了解组织的发展历史,以及所取得的业绩,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组织发展提供重要资料。也就是说,通过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为组织提供优质信息资源,可以让管理者依据信息总结经验,在实际工作中扬长避短,为今后的建设发展提供导向。并且还可以为社会、组织提供有效的公共信息,更好地为组织的决策提供重要信息支撑。档案管理工作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与组织的其他工作相协调,对于组织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档案管理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对过往的信息进行记录与管理,由于人们对以往信息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其重要作用缺乏足够认识,因此档案管理工作在组织当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组织整个管理工作中通过被冷落,不被关心,处于边缘化的处境。由于在组织管理工作中得不到重视,也使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产生了对自身工作缺乏重视的问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一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忽视,工作开展得不及时,对于应该对哪些档案归档,哪些档案不需要归档,这些管理行为缺少相应制度的规范,因此便出现了组织各部门对于信息载体不能及时交接、流转,失挡、错档、误档、错档等现象时有发生;二是缺乏新理念的指引,部分管理者不注重学习,对于新介质的档案不能采取合理的管理方法,在档案管理的形式上、思想上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更没有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致使在管理中错误百出,甚至由于档案管理的错误影响到管理高层的决策的正确性。

3.1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模式。

档案管理工作范围是相当广泛的,需要对各行业的重要信息进行搜集与整理,这些信息对于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今人们对档案信息需求越来越高,档案管理人员需要认识到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新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使档案管理从传统的封闭状态向开放状态转变。贯彻科学发展观,并将其贯穿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从而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有效化。在此基础上,树立现代化档案管理意识,使档案管理实现网络信息化、网络化、社会化。在档案管理中,要运用新的理念,采取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档案管理高效模式。当前时代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社会,只有创新才能促进管理工作的发展,提高档案管理的智能化和开放水平。此外,档案管理人员要切实强化发展意识,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档案管理的新途径、新技能、新方法,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进一步拓展档案发展的领域与空间。

3.2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档案管理的重要目的就是为社会及个人提供有效信息,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性,为推动社会发展提供信息保障。这也说明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工作,所以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是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重要体现,需要档案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密切协作,使档案管理工作为社会各部门及相关人员提供服务信息。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与途径,档案管理工作中特别要注重贯彻这一理念,把人的管理作为档案管理的出发点与立足点,最重要的是把档案管理的目标定位在满足人的需要上,以这个为核心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体现出档案管理工作的人性化特点,推动档案管理事业的不断发展。

3.3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对档案信息的要求不断提高,所以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到理念上创新、技术上进步,充分利用信息环境给档案管理带来的更广阔的空间,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协调与持续发展。所谓档案管理工作的协调发展,就是要求无论在管理理念与管理技术等方面都要有全面进步,而不要出现只局限于某一方面发展的不均衡。目前档案管理中出现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档案管理中实现了现代化的硬件建设,出现了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但是现代化的技术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一些还处于沉睡状态。主要原因是档案管理部门与领导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还缺乏关注,档案管理理念还处于传统状态,跟不上当前技术的发展需求与档案现代化要求。另外档案管理的观念与技术没有及时跟进,思想意识与技术离现代化的操作要求还存在差距。档案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要有科学而长远的规划,才能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稳定与持续发展。所以在对档案管理进行规划时,要根据科学的管理理论,进行档案工作的短期与长期规划,不但要有短期目标,还需要有长期目标,着眼于长期目标的实现做好工作,实现短期目标,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4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服务能力。

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有效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服务能力。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重视人的发展,档案管理者要掌握信息管理基础理论,树立科学的市场经济观念,提高价值观念、法制观念与大局观念,进一步拓展档案服务领域,加快档案信息市场化的进程,加速档案管理社会化步伐。二是学习新技术管理手段。通过运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档案的检索水平,促进档案信息系统的网络连接,掌握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技能,促使档案管理系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三是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能力,档案信息源于社会活动,又通过档案信息进行规范管理,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进一步拓展档案服务范围,为社会提供有效的信息。四是要改变传统的服务状态,由传统的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式。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不断推进档案的主动式服务进程,根据社会与部门的信息需求,主动推送档案服务信息,提高服务质量。

4结语。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可以有效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要充分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更快速地实现档案管理的学科化、现代化,推动档案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专业科学发展观的毛概论文(通用16篇)篇十六

农村信用社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落实和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农村信用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的是发展的科学性,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把与时俱进与求真务实态度很好地结合起来,明确支持方向,突出支持重点,把握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发展的质量、速度、效益的统一,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要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农村信用社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企业,资产规模固然重要,而人才则是比资产规模更重要的资源。目前,农村信用社已经拥有了一支庞大的员工队伍,但是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已成为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障碍。为此,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快人事、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员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公平竞争、注重绩效,建立健全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和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不拘一格发现和选聘提拔对业务发展能起重要作用的优秀人才,并委以重任,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和施展才能营造良好的环境;三是建立完善的培训和考核体系,通过对从业人员特别是业务骨干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学科的知识培训,强制充电,以实现员工队伍知识结构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四是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常言道:“树有根而坚固茂盛,水因有源而长久不息。”企业文化就是“根”、“源”。连续几年雄踞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坦言成功的奥秘在于:“沃尔玛的企业文化,是其所有战略成功实施的土壤,没有这些,沃尔玛的奇迹就不可能发生。”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以塑农信精神、扬职业道德,树良好形象为重点,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增强农信社发展信心和动力,促进农村信用社稳步、健康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治理结构,目的就是加强和改善对“三农”的金融服务。搞好支农服务,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三农”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快落实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将一定比例新增存款投放当地的政策。就是要加大支农资金投放力度、拓宽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顺应时代要求,遵循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加强“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战略部署。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农信社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我省实际情况看,能否做好支农服务工作与农村信用社自身生存和发展休戚相关。从我县信用社的实际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连续几年本金收回率、利息收回率均在97%以上,这说明农民群体就是很好的金融资源。可以说,如果脱离了农村、农业、农民,农村信用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失去赖以生存和壮大的土壤。同时,也应该看到,只有经济发展了,特别是农村经济能保持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势头,农村信用社才能保持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势头。

我们既要从政治层面认识服务“三农”的重要性,又要从经济、金融层面认识到服务“三农”是农村信用社立身之本、强身之道。要主动适应新的形势,抓住新的契机,进一步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与联保贷款,在确保农户生产生活贷款需求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现代农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县域经济等对贷款的需求,创新信贷服务方式和担保机制,强化支农服务功能,发挥农村金融对“三农”更加积极、更加重要的支持作用。当然,也要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严禁违规发放贷款,注意防范金融风险。农村信用社要采取有效措施,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支农信贷资金投放力度,确保不误农时、农事,切实发挥好农村金融的经济杠杆功能,把现代农村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双赢”。

坚持求真务实的发展观,大兴办实事、求实效的风气。应充分估量自己的实力,辩证看待自己的优、劣势,要理解优势和劣势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要扬长避短,科学发展。农村信用社当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资产质量差,历史包袱重,机构人员多、素质差;基础管理薄弱,以贷收息、换据贷款、冒名贷款还都有不同程度不同的存在,案件防控压力大,干部职工惯性思维严重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农村诚信体系不健全、守信意识差,信用环境不宽松,信贷高投入、低产出、效益差,风险防范难度大。宏观上整个农村金融市场面临重新洗牌,农法行业务下伸,邮政储蓄银行业务快速壮大、农业银行重新确立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村镇银行批准设立,为农信社的长远发展增加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对手。信用社要生存、要发展,必须以规范为前提,只求发展的数量,不讲发展的质量就会成为“泡沫经济”。

无矩不成方圆,就是要求我们要遵章守制,切记不能闯红灯,踏红线,打擦边球。这里所说的规范不仅要规范人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要规范人的行为,包括经营行为,操作行为等。农信社在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规范”二字为其保驾护航,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信用社员工务必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各项操作流程办理业务,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行为不检点,放任自流,害人害己害事业。我们要把规范管理作为一种习惯和企业文化,根植于每位员工的大脑,一是建立健全员工工作岗位职责和操作规范、行为规范和服务规范,做到业务操作有章可循,违章处罚有章可依;二是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三是强化制度对员工的行为约束和规范,严格要求,严格奖惩,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做到每项安排都要精心、每个步骤都江堰市要规范、每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做到程序严密、责任明晰、避免失误、堵塞漏洞、防范风险。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大一新生军训发言稿大全(20篇)

    发言稿是在公开场合进行演讲时所使用的一种书面稿件,它帮助演讲者更好地组织语言和表达思想。发言稿的撰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不要过于照搬范文,要注重个人

    专业开学第一天的安全教育班会大全(17篇)

    范文范本可以指导我们如何选取合适的写作素材和展开结构。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教学目的:“安全第一”、“安全无小事”,为了

    优秀社区阵地建设情况汇报范文(20篇)

    通过情况汇报,可以清晰地了解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同时还能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出合理的规划和安排。以下是一些企业管理者对情况汇报的看法和建议,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2023年党课实践报告感悟范文(20篇)

    实践报告是对某一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帮助我们深入分析自己在实践中的表现和经验。下面是一些实践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对同学们写作实践报告时有所

    2023年假期放羊劳动体会范文(19篇)

    假期是同学们放松心情、休息身体的时光。然而,今年的假期我却选择了参加劳动。通过这段劳动经历,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劳动的意义与重要性。以下,我将通过总结回顾我这段假期

    优秀小老鼠看大海读后感(模板13篇)

    读后感是在阅读过程中收获的思想和情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所读的作品。以下是一些经典作品的读者读后感摘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今天,我读完了“

    最优食品销售合作协议(模板21篇)

    合作可以提高团队的效率和生产力,也可以加强人际关系和团队凝聚力。通过下面这些合作的案例和经验分享,我们可以探索合作的种种可能性和改进空间。供需双方本着平等互利、

    2023年校长学党史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

    心得体会是一个反思和总结过去的机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总结过去的经历,我意识到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有所成长和进步。我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锻炼

    精选同事家拜访心得体会(通用19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一件事情上的体会和感悟的总结和概括,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提升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和借鉴。

    专业体验生活的心得(模板17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2.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启示。生活是一本厚重而真实的书籍,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