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语文教学设计课件(模板21篇)

时间:2023-11-02 作者:文轩优质语文教学设计课件(模板21篇)

教学计划应当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个性化设计。这是一份来自一位优秀教师的教学计划范本,相信能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

优质语文教学设计课件(模板21篇)篇一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通过归纳、

总结。

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3、把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一、作者简介。

威廉·亨德里克·房龙(1882—194(4)系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其著作主要是历史和传记,包括《人的故事》(即《宽容》)、《文明的开端》、《奇迹与人》、《圣经的故事》、《发明的故事》、《人类的家园》及《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等,早在20世纪20—30年代,房龙的部分著作即被译成中文出版,影响当时整整一代年代人,房龙的著作,其选题基本上围绕人类生存发展的最本质的问题,其目的是向人类的无知与偏执挑战,普及知识与真理,使之成为人所知的常识,因而具有历史不衰的魅力。

二、诵读课文,概述各部分的故事情节。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明确:

1、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2、一个敢于离开山谷的漫游者回来后即将受到审判。

3、漫游者向大家介绍外面美好的世界,并愿意领大家同去。

4、守旧老人以旧的律法煽动人们杀死了漫游者。

5、无知山谷发生了特大干旱,饥嚎遍野。

6、半数以上的人在饥寒中死去,律法还必须遵守。

7、在失望中爆发了叛乱,人们投奔陌生的世界。

8、人们沿着先驱者开辟的道路找到了绿色牧场,认识到以前的错误。

9、人们建起智慧老人的大厦,立碑纪念先驱者。

10、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

三、细读课文,思考问题。

作者在文中塑造了哪几类形象?他们各自有何特点?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明确:

作者在文中主要塑造了三类形象:

一类是守旧老人,他们尊崇古老的律法,实现着我即法律的训条,任意决定他人的生死,他们欺骗无知的人们,陷害先驱者,因此他们的行为阻碍了人们接受新思想,最终遭到人们的谴责。“守旧老人”则象征着传统的过时的带有偏见的祖宗律法,它处处阻碍着新事物的发展。

另一类就是与守旧老人进行殊死斗争的勇敢的先驱者,他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勇于冲破专制主义的禁锢,冒着死亡的威胁,离开无知山谷,艰苦跋涉,探寻外面的世界。他不顾迫害,又回来告诉人们他自己的发现。面对审判和死亡,他毫不畏惧。历史证明,他是对的,终究得到了人们的尊崇。“先驱者”象征着新的思想、真理和新的事物。

第三类形象就是生活在无知山谷的无知人们,他们愚昧、无知,迷信古人,盲从守旧老人,视先驱者和真理为异端邪说,无形中作了守旧老人的帮凶,用沉重的石块砸死了先躯者。但是真理上不可抗拒的,一场生存危机,迫使人们学了传统秩序,走上了先驱者开辟的道路,终于找到生存的希望和幸福的家园,人们这才悔悟,认识到先驱者是对的,这才懂得尊重智慧。

四、理解文中含蓄,抽象的语句。

结合课后练习二,理解课文中含蓄抽象的语句(参考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

五、自由品读,发表见解。

1、找学生诵读其认为文章中富有哲理的文句,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2、让学生自选角度分析评价本文(可以从语言方面入手,也可以从文章所蕴涵的哲理入手)。

优质语文教学设计课件(模板21篇)篇二

知识目标: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动物活动与天气的关系,特别是了解下雨前动物的活动。

能力目标: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1、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初步了解动物活动与天气的关系,特别是了解下雨前动物的活动。

3、养成细心观察大自然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观看动画。

(出示课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雷电交加的动画情景。)。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设计激发出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2.学生自由地说说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设计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观看动画片,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观看动画片,是学生最喜欢的一个教学环节,学生不仅专心欣赏课本上的故事情节,而且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动画片,生动有趣,一下子就把孩子们吸引住了,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白兔在路上遇到了谁?

【设计意图】边看边思考,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

2.再读课文,思考:小白兔和三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设计意图】再读课文,让孩子们对课文认识得更深刻,而且老师布置的问题循序渐进,有递进的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指名分段读课文。

【设计意图】指名分段朗读,避免了大面积的唱读现象,如果一开始就全班齐读,那孩子们的朗读水平肯定得不到提高。指名读,可以让孩子欣赏完同学的朗读后,再进行点评。经过点评,经过几位同学的朗读,其他同学都能领悟到这篇课文如何读才能更好体现课文中出现的不同角色。

4.指导全班读课文。

三、多种活动,识记生字。

1.指名上黑板认生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孩子们积极性十分高,都争先恐后举手要到讲台上去认生字,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指名当“小老师”领读。

【设计意图】老师带读,孩子们已经失去了兴趣,如果让孩子自己带读,不仅可以检验个别孩子对生字词的掌握,而且孩子们比较感兴趣。

3.以排火车的形式熟读词组。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设计可以检验出每个孩子对生字词的掌握。

优质语文教学设计课件(模板21篇)篇三

知识目标:

1、会读“感激谢”等13个字。

2、会写“他她时送过让”六个字,会区别使用“他她它”。

3、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理解“飞机”“小灯笼”的真正意思。

4、学习用叠词形容景物,感受文字的美。

能力目标:

1、能运用“加一加”“换一换”、同音字等方法识字,能区别形近字及同音字。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词语意思。

情感目标:

能通过语言文字感受汉语言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并由此而升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认准字词,会写字。

教学难点:“飞机”和“小灯笼”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背诵本单元已学的两首关于夏天的古诗导入新课,板书“夏夜多美”。

【设计意图】旧知引入新课,既巩固了已学过的课文,又带出了新课,并能巧妙的提示本单元的内容共同点。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老师的范读永远不会多余,特别是这样一篇很美而且要求表演的文章,教师的范读就给孩子定了一个基调,为孩子读好课文、演好课文打下了基础,树立了标杆。

三、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第二次完整感知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设计意图】在老师范读的感染下,学生肯定有自己来试一试的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去读课文,劲头足,且老师的示范对他们的影响还在,他们这一遍读不仅更熟悉了课文内容,在朗读上肯定也有提升。

四、检查生字自学情况,重点字词加以指导,突破识字难点。

1、部首识字:感谢激。

2、加一加识字:争睁连莲要腰八趴巴爬。

3、同音字识字:跟根及急飞非。

4、反义词识字:笑哭。

5、猜字谜识字:一寸光阴一寸金“时”(指导书写)。

6、巩固所学生字,逐个出示生字,全班抢读。

【设计意图】识字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是重点,只有落实生字教学,学生后续的语文学习才不会磕磕碰碰。但贯穿整个低段的作为重点的识字教学,怎样才会上得有趣、有实效呢?我这个设计做了这几方面的尝试:利用已学识字方法识字,如“加一加识字”,利用部首的表意功能识字;利用同音字区别识字,既学了新字,又区别了容易与之易混淆的同义字,一举两得;教师自编字谜识字,学生印象深,而且老师在这个识字中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学完生字后的抢读环节,教师精心设计的字宝宝灯笼非常有趣,也契合课文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检查生字在句子中的认读情况并指导读句子。

1、“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指导读出公园的静。

2、“水池里,睡莲刚闭上眼睛,就被呜呜的哭声惊醒了。他睁开眼睛一看,是一只蚂蚁趴在一根水草上。”这句里有五个生字,指导读好生字并体会蚂蚁处境的危险。

优质语文教学设计课件(模板21篇)篇四

教学目标:

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北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方法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法、质疑问难。

教师教具、学生学具准备:

cai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北京行政图。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城市的地图吗?

3.师:是的,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让我们把课本打开,翻到第45页,同学们试着把课文读一遍,并画出生字。

2.师:读生字的字音,再将生字连成词读一读。(课件出示词语。)。

3.请“小老师”带大家读词语,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4.全体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指导朗读。

1.再读课文。

(1)师:同学们,你们的词语读得可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

(3)师:说说看,他读得怎么样?

(总结:读书要声音响亮、有感情、字音要读得准、注意停顿,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北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2.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师:现在你们最想去哪儿看看?

(1)教学第二自然段。

生:我想去北京的.中心看看。

(点击课件,展示天安门以及天安门广场画面和第二自然段文字。)。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让我们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理解“中央”“庄严”“矗立”等词的意思。

小组选出代表配乐比赛朗读第二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2)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生:我还想去看看北京的马路。

师:好,刚才是老师带领大家去参观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的,这一次,老师让大家自己去看看北京的马路。

课件出示北京马路和立交桥画面以及第三自然段文字。

师: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再读读文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点击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说说从画面看到了什么。

2.读读这一自然段。

3.说说读懂了什么。

4.问问不懂的问题。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自学讨论。

分小组汇报自学的四个要求。

理解“绿树成阴”“川流不息”等词的意思。

分男、女生比赛朗读第三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3)教学第三自然段,拓展知识。

生:我还想去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

集体朗读第四自然段。用“有……还有……”“到处……到处……”说话。

点击课件,播放北京各种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画面,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

自由组合,互相讨论看到了什么,以某个景点为例,续编一个自然段。

当回“小导游”:分小组选代表上讲台演讲续编的内容,教师点击课件,配上相应的图画。“游客”有问题,也可以向“导游”提问。

评出“最佳导游奖”和“最佳小组合作奖”。

四、课外延伸。

师: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把你收集来的关于北京资料告诉大家。

师:此刻,你最想对北京说什么?

总结:北京,首都,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骄傲!

五、集体配乐齐读全文。

优质语文教学设计课件(模板21篇)篇五

1、学生自渎了解巴金与《家》的有关背景资料。

2、了解《家》的故事梗概。

3、了解封建大家庭罪恶,封建制度的黑暗。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巴金与《家》的有关内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封建大家庭罪恶,封建制度的黑暗。

四、重难点。

1、了解《家》的故事梗概。

2、了解封建大家庭罪恶,封建制度的黑暗。

3、封建大家庭罪恶,封建制度的黑暗。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家,可以让你想到什么?

家,在人们的眼中,都是爱的代名词,是避风的港湾,是永恒的栖息地,但无论如何形容,家就是一个能给你幸福温暖的处所,它就是爱。

然而,巴金先生的小说中,“家”却是一个明争暗斗却不见硝烟的战场。

(二)作者简介及作品。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代表作: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其中《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巴金作品多以抒情笔调,描写新知识青年对旧制度、旧文化的强烈憎恨和大胆抗争,充满激情,语言清新流畅。

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1982年获“但丁国际奖”,1983年又被授予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

(三)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本内容。

(四)内容分析。

1.主题概括。

三份爱情的毁灭,三个女性的死亡。

觉新——梅、瑞钰、觉慧——鸣凤。

2.人物赏析:

(1)梅。

原名钱梅芬,觉新兄弟的姨表兄妹。与觉新青梅竹马,相互爱恋,因家长之间的矛盾而被拆散,后出嫁不到一年便守寡,因婆家对她不好,在娘家抑郁而死。

(2)瑞钰。

家长们用抓阄的办法为觉新选定的妻子,善良贤惠,高老太爷死后因无法承担迷信的“血光之灾”的责任被迫到城外待产,最后难产而死。

(3)鸣凤。

(4)觉新。

高家的长房长孙,觉民、觉慧的大哥,是一个长期接受封建教育,深受封建礼教制度的迫害,但又渴望幸福生活,具有“二重人格的人”。他同情新思潮又自甘落伍,不满旧礼教又奉行“作揖主义”,具有复杂而丰富的性格内涵。

(5)觉慧。

受“五四”新思想影响的青年学生代表。封建大家庭“幼稚而大胆的叛徒”,觉新、觉民的弟弟。参加了具体的反封建、反专制的斗争,包括勇敢参与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坚决反对“作揖主义”与“无抵抗主义”,蔑视等级制度与丫头鸣凤相爱,反对包办婚姻支持觉民逃婚,大胆揭穿迷信的捉鬼、血光之灾等邪说,最后义无反顾地从封建大家庭出走。

3.问题“谁是凶手?”

探究:觉慧和觉新在爱情中的表现。

(1)觉新对于梅:

和梅表姐相爱,但是由于双方家长在牌桌上的一些小矛盾就扼杀了这段美好的恋情。觉新很痛苦,但是没有反抗,对于父亲为他安排的与李家的婚事表示顺从,回房蒙头大哭一场,继续与李家小姐瑞钰完婚。

(2)觉新对于瑞钰:

高老太爷去世后,瑞钰产期将至,陈姨太因嫉妒怨恨瑞钰,以“血光之灾”为由要觉新把瑞钰送到城郊外待产,觉新不想,但是没有反抗,照做了;四天之后觉新去看瑞钰听到瑞钰凄惨的叫声,但是没有人敢来为他开门,瑞钰就这样叫着他的名字死去了,他们最终也没有见上一面。

(3)觉慧对于鸣凤:

与鸣凤相爱,又常常处于矛盾当中,下不了最后的决心,在鸣凤被安排嫁给冯乐山做小妾是他还一无所知,在鸣凤想要向他倾诉时他忙于自己的事业,最后鸣凤被逼得投湖自尽了他才后悔地追去,已经晚了。

4.假设:时光可以倒流,觉慧和觉新会怎么做?

5.探究:是什么导致了觉慧和觉新的复杂的性格?

明确:觉新:不满封建家庭的专制,但是他的长房长孙的位置,加上受封建礼教的约束,他养成了委曲求全、懦弱顺从的个性,为维护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的“和平相处”,他凡是采取“不抵抗政策”。家对于他来说是精神炼狱,但是又难以割舍,所以他最终“顺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向封建势力一次次地妥协退让,甚至牺牲自己的爱人。陷在封建传统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觉慧:一个充满朝气的反抗者、家族的叛逆者,他体察到封建家族的虚伪黑暗和腐朽,决心要做自己的主人。但是在抗争的过程中,他也有一些大胆幼稚的行为,到外面寻找新生活。他冲破世俗与鸣凤相爱,又经常处在矛盾中,下不了最后的决心。对于他祖父,觉得他们两个像敌人,但是当他祖父去世之后他又觉得现在的确是太迟了。他们将永远怀着隔膜,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别了。

6.时代背景:

明确:“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划时代的革命运动。它以全新的思想、全新的旗帜唤醒了整整一代中国青年。维护人的尊严,追求人性解放,在“五四”时期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吸引着无数新一代青年。

“五四”运动就像一场梦一样,迷住了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的心,但随着这个梦逐渐地褪却其梦幻色彩,其矛盾性就逐渐显现出来。

7.作者的生活背景:长期的封建大家庭的生活。

明确:李家是当地的殷富,数代都是书香人家。巴金等五个兄弟姐妹从小生活在五进三重的李公馆里。然而,随着父母亲的离世,他的家族开始了内部分化。在其后的分家过程中,家族内部的倾轧丑态毕露,巴金看到了人情世态和诗礼传家背后的龌龊。1920年,巴金的祖父也因病死去,遗产的争夺由此引发,巴金在这些事情上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善恶,这给了《家》丰富的创作素材。

作者身处五四运动之中,自然沾染了浓重的时代气息,对旧社会既愤怒又留念,对封建人物既痛恨又同情,对新出路既渴盼又迷惘,作者本身就处于这样一个痛苦、矛盾、挣扎的过程中,所以《家》中的人物,尤其是与作者最为相似的觉慧,不可避免的宣泄出作者的矛盾与痛苦。

8.小结:

巴金在谈到《家》的创作时曾经说过,他要为青年写作,他写这部长篇小说的目的是“我要控诉”,“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控诉”、“宣告一个不合理制度的死刑”、“我要写这种家庭怎样必然走上奔溃的道路,走到他自己亲手掘成的墓穴”。作品通过一系列美好生命的毁灭,控诉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和腐朽、罪恶,描写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和反抗。

《家》中的觉慧和觉新是时代的产物,时代的矛盾性造成了人物性格的矛盾,人物的悲剧命运也是时代不可避免的,是无法被拯救的,的出路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接受新思想的影响,自己拯救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

优质语文教学设计课件(模板21篇)篇六

(一)抓住贯穿课文的思想感情线索,领会课文的深刻寓意,认识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民族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具备了无穷无尽的创造力,《难老泉》教案教案。

(二)了解课文组织材料方面的特色,了解课文引用史料传说的作用。

(三)学习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阅读分析课文。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本文是怎样熔景物、传说、古迹、新貌于一炉写景抒情的?

分析:本文的特点是,熔景物、传说、古迹、新貌于一炉,写景抒情。文章开头两段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山西的新旧变化,突出了今日山西的青春活力。接着以“难老泉”为核心,以“难忘”精神为中心,既介绍了晋词的名胜古迹,又引用了有关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以及名人诗文,多方面表现“难老”这一特点。让读者感受到,这里有不老的清泉,不老的江山,更有不老的人民,不老的精神。正是有这种精神,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文化才会像“难老泉”一样“永远是活泼泼的,青春常在的。”源远流长。

分析:本文没有从晋祠或难老泉起笔。文章宕开笔墨,从山西写起,由山西而太原,由太原而晋祠,由晋祠而“晋祠三绝”,由“三绝”而难老泉。前后内容由远而近、由大到小,并有着鲜明的内在联系,看似散漫的笔墨,始终紧扣着“难老”二字。开头写历史的新陈代谢,使山西“难老”,太原“难老”,一派“繁荣、“欢乐”景象,实际是为下文抒写对“难老泉”的观感张本。写晋祠“三绝”,“宋塑侍女”似乎仍在“呼唤”“说笑”,青春常在,“古柏齐年”历经三千多年仍生机勃发,更是“难老”,这些记叙描写,继续为“难老泉”铺垫。而“难老泉”自身,则长流不绝,“千年万年”造福一方;人民又借助水力“再创造”,“一手是工,一手是农”,取得令人“兴奋”的业绩,使难老泉更焕发青春。文章就是这样以“难老泉”为核心,以“难老”精神为中心组合材料,熔景物、传说、古迹、新貌于一炉,做到了形散而神聚。

分析:答:本文穿插的古史资料,主要有郦道元《水经注》关于晋祠的记载,《山海经》关于晋水出源的说明等;穿插的传说主要有“桐叶封弟”,“饮马抽鞭,柳氏坐瓮”、“张郎分水”等。前者表现晋祠景物的历史真实性,后者赋予晋祠景物以神话浪漫色彩。二者相结合,说明晋祠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有古老而丰富的文化传统,也说明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劳动、斗争,是他们用血汗和智慧,换来了绿水常青,江山不老,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难老泉》教案教案》。去掉这些材料,就将失去“难老”这一中心的深刻意义。

分析:三篇文章都运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但《雨》文、《长》文在描写时更显出浓墨重彩的特点。《难》文较多地使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如说难老泉“从地质考察,据说有两万万年或者三万万年呢。据文字记载,‘难老泉’是晋水的主要源头,古时候的晋国因晋水而得名”,“晋祠背后的山叫悬瓮山”,“泉水从一丈深的石岩里涌出来,真有点像从瓮里涌出的样子。水的流量不小,一秒钟一点八吨。流水永远不停,雨涝不增,天旱不减。水微温,通常是18摄氏度。泉水澄清碧绿,像泻玉泼翠一般。”这些文字,运用引资料、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难老泉的地质年代、地理位置、流量水温以及常流不息的特点。《难》文写难老泉,也引用了一些诗句,如引用李白诗句“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写翠娥”,引用范仲淹诗句“千家灌禾稻,满月江南田”等。这些引用,既用以描绘形象画面,也用以表现难老泉的水质特点和灌溉农田的贡献,兼有描写和说明的作用。

(五)本文是怎样紧扣题目的“难老”二字展开描写的?

分析:课文标题是“难老泉”。“难老”为“题眼”。全文自始至终紧扣“难老”二字:写山西,写太原,都突出了他们的欣欣向荣,虽古老却又充满青春活力。记述晋祠诸多景观,也时刻不忘交待其历史之悠久而青春常在:“宋塑侍女”,站在那里将近一千年了,走近她们跟前,“仿佛听见她们说笑的声音”,不仅面容“不老”,连性格也还是跟年轻人一样,还是爱说爱笑!“古柏齐年”也透露出极强的生命力。至于课文描述的主体“难老泉”则更是多侧面地揭示了它的“难老”。先是由泉名而想象“那喷涌的水源,那长流的碧波,永远是活泼泼的,青春常在的。”接着介绍它的历史,“倒是很老的”,但时至今日,其流量仍然“一秒钟一点八吨”,“雨涝不增,天旱不减”,而且“澄清碧绿”,“泻玉泼翠”,似乎依然豆蔻年华,楚楚动人。它“一边支应新建的热电厂的用水,一边浇灌一千顷稻田”,“无限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正是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给它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青春更加焕发。文章结尾,“五个年头过去了”,“记忆还是新的”,仍以“难老”收笔。

作者游晋祠,特别钟情于“难老泉”,行文时时紧扣“难老”,唯恐一般介绍不够,又旁征博引古代文史资料、民间传说奇闻,用来加深印象,可见不是一般地赏景拾情,而是别有深意。作者是要借此来赞颂我们的人民,他们具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他们创造了美丽的传说,创造了美好的文化,他们正在创造祖国的今天与未来。这种深情不是显露于文字表面,但细心的读者却一定能发现!

(一)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难老泉》是一篇游记散文,阅读时可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

(同学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然后按思考题讨论,教师根据同学发言归纳。)。

课文按照游踪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带着浓挚的怀想”踏进山西及其省会太原。

第二部分(3~15段)写访晋祠和难老泉的观感。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又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3~4段),写难老泉的名字和历史。

第二层(5~9段),写晋祠的来历和晋祠三绝。

第三层(10~11段),写有关难老泉的传说和情况。

第四层(12~15段),写“不系舟”,张郎分水的传说和今天人们对晋水的利用情况。

第三部分(16~17段),总结全文,突出“最难忘的还是‘难老泉’”。

(同学们只要把大的部分分对即可,对每部分所概括的段意不要求与教师说的完全相同。)。

优质语文教学设计课件(模板21篇)篇七

1、了解话剧有关知识。

2、通过鉴赏语言,熟悉剧情,揣摩主要人物周、鲁的内心情感,感知、评价“相逢”部分的戏剧冲突。

3、理解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立足剧本,鉴赏语言;走近人物,体会情感;

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把握作品的时代意义。

一课时。

上节课,我们在激烈的的戏剧冲突中认识了一个善良美丽而又不屈的灵魂,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部20世纪30年代名噪一时的话剧名作《雷雨》,这部戏是戏剧大师曹禺的成名之作,为世界文学长廊留下一位不朽的人物形象——周朴园,这又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雷雨》。

二、作者简介源: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雷雨》《日出》成就,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剧作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三、

戏剧知识再介绍。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西方戏剧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由古代的歌舞、伎艺演变而来。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舞台艺术。按结构规模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语言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按题材和年代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现代剧、历史剧等。

四、《雷雨》故事情节。

雷雨反映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个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其妻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鲁四凤。出于嫉妒,繁漪通知鲁四凤的母亲鲁侍萍把她领走。鲁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引诱,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做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四凤知道他们之间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鲁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鲁四凤不幸也送命……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了。

五、互动探究。

1、把握戏剧冲突。

明确:周鲁两家的冲突。

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

第一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的经过(相遇述旧怨)。

第二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的态度(相认生新恨)。

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的冲突。

2、学生表演。

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几位同学对课文节选部分中的第一场的表演吧,有请他们(掌声响起)。

明确:对学生的表演作出评价,鼓励并指正。

六、作业布置。

用自己的话来分析周朴园的人物形象。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试讲,我觉得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课堂环节比较紧凑,有效地抓住了教学目标,通过动作与朗读、表演、想象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雷雨》中矛盾冲突。本堂课也存在不足:

1、对学生的关注力不够,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教学环节虽完整,却不能够与学生更好的联系在一起;

3、学生讨论的环节较少,思考的时间相对来说留的时间也比较少。

通过本次授课,我也认识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许多不足,在今后一定踏实钻研教学内容,同时也提升自身能力。

优质语文教学设计课件(模板21篇)篇八

1、读通课文。

2、读准攒、撩、揩、抿等生字,理解炊烟袅袅、田埂等词语,认清蜿蜒的字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尝试背诵有关段落。

4、初步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教学难点:感受文章的美和山里孩子的勤劳朴实美,抓住美来理解课文。

1、猜谜导入。

(2)揭题。

(板书:背篼)后理解。从字形上看,你认为背篼是什么做的?

(竹、藤、柳条等做成,可以背在背上运送东西的篼。)见过背篼吗?请同学板画。

(3)齐读课题。

(4)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整体感知。

(1)大声读课文,想办法把文章读通顺、读正确。能干的尝试读流利。

(2)反馈。

(选择性朗读,特别是课文第7自然段。)。

重点读准炊烟袅袅、揩去、积攒。

机动板书:揩、攒、撩、蜿蜒等。

大家都很会读书。你愿意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吗?我这里有配音乐的朗读,还有图,请你边听边看,想象一下描绘的画面。

(3)教师配音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4)谈谈听后的感想。

3、围绕美,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1)导入:

美丽的夕阳下,这个勤劳的孩子回来了。

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说一说、找一找,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美?

随机点拨(板书):晚霞美山风、小溪、鸟炊烟。

(2)句子比较,体会感情。

这里有这么一段话(出示小黑板):山风吹着他蓬乱的`头发,小溪发出轻轻的流淌声,鸟儿在树枝上叫着。

谁来读一读?再请你自己读读第2自然段,两者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好好读读,体会一下或同桌交流一下,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拟人手法表现欢快、喜爱之情。)。

反馈。个别说。你能用实践来证明吗?很会思考,一起来试试。齐读。

(3)理解炊烟袅袅。

(4)感情朗读。

a、大家都很善于发现美,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自由读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交流随机指导。

b、一个人就这么有感情,四人小组的力量就更大了。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感情朗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朗读方式,如:分角色读、表演读鼓励创新。

c、交流。

d、有感情地齐读。取长补短,结合想象,配乐朗读。

4、小结。用你明亮的双眼发现更多的美。

5、作业。

(1)、尝试背诵。

(2)划下你喜欢的句子,尝试背诵。

(3)反馈。

(4)《作业本》第4、6题。

板书:

4、背篼(图)。

生字晚霞美山风、小溪、鸟炊烟。

优质语文教学设计课件(模板21篇)篇九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揭示课题,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欣赏短片,看完短片后告诉老师,短片为我们所呈现的是哪一个季节?看完之后你又怎样的感受?或者谈一谈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你想到了哪些关于秋天的词语)。

2、秋天是个非常美丽的季节,秋高气爽,秋水长天,让人们感觉非常的舒服;同时,她也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实累累,秋桂飘香,让人们体味到收获后的喜庆。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他也非常喜欢秋天,下面我们将要走进课本,看看在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到底是怎样的.。

二、整理感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请教一下字典老师,并且想一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象和丰收景象)。

2、出示生字。

a、更红更娇更甜更好(这两个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内容的?)。

b、脚印儿稻穗儿蝉声儿牛儿羊儿红着脸儿(指导读好儿化音)。

c、明丽酿造烦恼羊肠小路照耀珍藏柔韧井井有条(理解“羊肠小路”“柔韧”“井井有条”的意思)。

3、请同学们带着这些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走进诗歌中,想一想划一划,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4、(指名读诗歌)解决刚刚提出的问题。

5、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那么作者又看到些什么?

三、语言对比,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看到这么美丽的秋景,老师也诗性大发,想在这里吟诵几句。

秋天到了,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我们看到金黄的稻穗……。

你们觉得老师创作的怎样?

2、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诗歌,谈谈你的感受。

3、小结: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情趣,饱含深情,我们就是通过这么美丽的语言理会到的文章的美,秋天的美。

四、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朗读。

2、我们知道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富有生命的。我们来看看在这一段中,你认为哪个字使得整段内容充满生命力。

3、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高粱------这些能让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俗话说“桂子花香,十里飘香”,这一切能不让空气更甜吗?因此这两个字就概括了秋天的与众不同。

五、学习生字词,描红。

文档为doc格式。

优质语文教学设计课件(模板21篇)篇十

教学内容:

教学本文要指导学生观察彩色图,看读图上画的是各民族的孩子们欢聚在天安门前,天安门前飘扬着五星红旗,在学词学句中,除了要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和汉字的笔画、笔顺外,还要教会学生认识五个生字、五个词语和新出现的三个部首名称,朗读短文。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5个生字、5个词语,认识3个偏旁部首。

2.仔细看图,看懂图意,认识天安门和五星红旗,知道我们的国家叫中国。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短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5个生字和5个词语,重点读准“是”和“星”的字音,读通并理解短文的句子。

难点:在生字教学中,“我”和“爱”的字形结构、笔画笔顺学生较难把握;在学句中,这是第一次学习由汉字组成的句子,如何使学生懂得句子的概念是个难点。

根据“看图学词学句”的特点,教学本文时,首先应由图入手,以图助读。在看清图意的基础上再图文结合,读通句子,在朗读时先要复习难读易混的音节,然后再由读通纯拼音句子到读通汉字注拼音的句子。通过朗读理解句子,并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结合句子理解词语,在学习词语中学习生字,认记新出现的部首名称。

教学用具:

准备一面国旗(或五星红旗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可布置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认真地看一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二视读训练。

1.认读词语:北j9ng天1n门中gu$人h$ngq0。

2.认读句子:w%sh@中gu$人。

w%4i五x9ngh$ngq0。

w%4i北j9ng天1n门。

三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布置你们收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升旗仪式,大家一定仔细看了,你们看到的升旗仪式是在什么地方举行的?升起的是怎样的旗?今天我们学的新课文是:(读拼音)“k4nt_xu6c0xu6j)”。第1课就是讲的这个内容。

四指导看图。

看书上的彩色图(第54、55页)。

1.图上画的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

2.在天安门广场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3.天安门前飘扬的是什么旗?为什么叫“五星红旗”?(可以将国旗或国旗图片拿给学生看,特别要看五颗金色的五角星)。

五初读短文。

1.轻声练读短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语意。

2.指名练读纯拼音的句子。

3.联系在电视里看到的升旗仪式讲讲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小结: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每天早晨,我们的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六学习字词句。

出示带拼音的词:五星红旗。

1.通过个别读、集体读、读准音。

2.理解意思:五星红旗是在红旗上面有五颗金黄色的五角星,一颗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一点的五角星象征着各族人民,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五星红旗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并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3.分析“星”的字形:上下结构,上面是“曰”字头,下面是“生”字底。(指导书写)。

小结:每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望着五星红旗,因为我们爱五星红旗,爱我们的祖国。5.出示带拼音的句子:我爱五星红旗。

(1)指名读句,读准音,注意自然停顿。

(2)揭示句的概念:这是一个句子,是由“我”“爱”“五星红旗”三个词组成的。

(3)学习新词:我、爱。

(4)分析字形:学习“爫”字头。“爱”是上下结构,“爪”字头,中间是秃宝盖(冖),下面是“友”、“我”是独体字(指导书写)。

(5)指导用“我”“爱”说话。

(6)齐读句子,注意停顿。

七巩固字词。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3.齐读课文。

八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唱笔顺。

2.复习“日”字头和“爪”字头两个部首。

3.读短文。

1.出示带拼音的句子:“我们是中国人”。

2.齐读句子。

3.理解句子意思: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国家土地辽阔,物产丰富,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上有越来越高的地位。如在第25届奥运会上我国金牌总数居世界第四位,在第13届亚运会上,我国金牌总数居第一位。我们每个小学生都是中国人民中的一员,生活在我们的国家里应该感到自豪、骄傲。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5.分析生字字形。

(1)“是”,上下结构,想一想,上面和哪个字的上面部分一样?说说部首名称,指导下面部分的书写。

(2)学习部首“大口框”,“国”是全包围结构,外面是大口框,里面是“玉”(书空笔顺,书写两遍)。6.学习“句号”。“。”是句号,表示一句话的意思完整了。看看课文里有几个表示意思完整的句子?为什么?(因为有两个句号)。

小结:课文里有两句话,告诉我们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我爱五星红旗。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先读注拼音的两个句子。

2.再齐读全文。读后说说全文有几个词语、几个句子。

3.练习说话。用“是”说话。

(谁)是(谁)。(谁)是(什么)。

(什么)是(什么)。(谁)是(干什么的)。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抄写句子。

3.填空:(1)我是()。

(2)()爱()。

优质语文教学设计课件(模板21篇)篇十一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从而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

3、能正确完成课后第二题填空。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6、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第五段青蛙妈妈对小青蛙说的话。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教软件(《回声》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提问:有哪位同学知道什么是回声?有一个小青蛙却不知道,我们一起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吧!二、教师泛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同时要求学生把不认识的生字、词画出来。

三、学生分组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四、出示多媒体课件,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五、引导细读,边读边议1.学习第一自然段。

a、自由读思考:这段话有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b、示图,用导读的方法回答思考题:

第一句告诉我们:小河上……第二句:半圆的……和水里的……连起来,好像一个……c、指导感情朗读: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谁能把这美的感觉说出来?过渡:就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请同学们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完后用一、两句话告诉老师。

2.学习二、三自然段。

a、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b、启发小组合作读书,思考:

小青蛙是怎么弄明白这是回声的?妈妈不但告诉了小青蛙这是回声,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谁来说说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从青蛙妈妈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教师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填空。)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一颗石子,()河里,河水被激起()。波纹(),又一圈圈地()回来。

(抓住课文的主要线索,突出重点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合作讨论,完成填空等活动,初步了解了回声现象。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水平。)c、教师运用多媒体或图片等,进一步解释声波,加深学生对回声现象的理解。

d、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件或图片,同桌或与周围的同学互相讲解。

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如下方式进行提示:

(1)声音的()碰到桥洞的(),要()回来。这样,小青蛙就能听到()啦。这返回来的声音就是()。

(2)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小青蛙为什么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吗?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优质语文教学设计课件(模板21篇)篇十二

认知:

1.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爱自己的祖国。

2.知道我国的国名、首都、国庆节。

情感:

1.产生自己是中国人的自豪感。

2.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分析:

热爱祖国教育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居“五爱”教育第一位。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对小学生进行热爱祖国教育。这是道德启蒙教育中最基本的教育内容之一。本课提出要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教育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坚持不懈,反复进行,由浅入深,不断加深。在启蒙教育阶段不可要求过高,本课按课程标准要求,只进行最低层次、最浅层次的教育,即:“,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法建议:

本课教学应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以“爱”贯穿全课,要采用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特点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1.给学生丰富的感性材料。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插图和照片,教师还可提供相应的挂图、幻灯、录像,使学生通过生动的直观形象材料,产生对祖国的爱,产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采用一些艺术形式,如唱歌、朗诵诗歌等,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感染,引导学生用歌声和诗歌朗诵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本课教学的知识点较多,但在教学中要认真落实,使学生切实记住。

本课内容丰富,插图、照片也不少。在教学中要组织安排好,使教学层次分明,结构紧凑。

第十一课。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爱自己的祖国。

2.知道我国的国名、首都、国庆节。

情感:

1.产生自己是中国人的自豪感。

2.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大中国》这首歌吗?会唱吗?下面咱们就来一起唱一遍。

1.放音频:《大中国》下载。

同学跟音乐唱。

提问:你知道这首歌是唱什么的吗?

师:中国是我们的家,我们都是中国人。

板书:

2.看书。(“听一听”中的图片)。

提问:这些都是中国人吗?那他们为什么长得都不太一样呢?

小结: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数最多。虽然民族不一样,但我们都是中国人,是一家人。

二、学一学(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出示图片。(“课文”中的图片,先不出示民族图。)。

1.说一说:图上画的是哪的景色?你知道关于长城的情况吗?

小结:万里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像一条腾飞的巨龙,所以有人说我们中华民族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

2.提问:为什么说中国是我们的祖国?

小结:我们都是中国人,生活在中国这快土地上。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再往上一辈一辈的人都生长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个国家里,所以,中国就是我们的祖国。

板书:中国是我的祖国。

3.学生四人一组说说:我国还有哪些美丽的地方,美丽的景色。

请同学到前边一边举着自己找的图片,一边给大家讲解。

老师也拿出准备好的图片:黄山、长江、黄河、桂林山水等向同学做简要介绍。

小结: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不仅有许多名胜古迹,还有许多美丽的自然风光。

师:同学们,看完这些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4.请同学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贴图。(“课文”中各族小朋友手拉手图)。

1.提问;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师:他们和我们一样,都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中国,觉得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幸福快乐。让我们一起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2.放音频:《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同学边唱边表演。

小结:我们和全国各民族的小朋友一样,生活得非常幸福快乐,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我们都爱自己的祖国。

板书:我爱我的祖国。

3.读儿歌:

中国是我的祖国。

我爱我的祖国。

过渡语: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是怎么诞生的吗?

三、听一听(使学生知道我国的国名及国庆节)。

放视频:《开国大典》下载。

1.说一说:

你们知道是谁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吗?

在宣布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说我们的新中国叫什么名字?(我们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是哪一天成立的?

教师:新中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一天。

2.小组交流:

国庆节是哪一天?为什么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师: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因此,我国将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3.出示投影片。(“听一听”中的图2)。

提问:这一天就是10月1日国庆节,天安门广场是什么情景?人们在干什么?

小结:每年10月1日国庆节时,全国各民族人民都通过各种形式来庆祝祖国的生日,表达高兴的心情和对祖国的热爱。天安门前更是鲜花盛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到处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的场面。

四、看一看(使学生了解首都北京)。

出示课件。(场景一:中国版图)下载。

1.说一说:红色五角星的位置是哪?

2.小结:红色五角星的位置是北京,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3.说一说:你们还知道北京有哪些著名建筑吗?

4.同学边说老师边出画片。(北京西客站、亚运村、中华世纪坛等。)。

5.小结:北京首都除了有刚才我们看到的新华门、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还有闻名于世的故宫;具有现代气息的北京西客站和亚运村;繁华的王府井和西单文化广场;还有数不清的高速公路、立交桥、高楼大厦、公园。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全国人民都热爱北京。

五、说一说。

看书(“说一说”中的填空)。

1.同学在书上填写。

2.同学读。

小结:

我国的国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我国的国庆节是10月1日。

过渡语:让我们用一首美丽的小诗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吧!

六、诗歌总结。

1.读诗歌:

我爱鲜花,

我爱白鸽,

我爱万里长城,

我爱长江黄河,

我爱我的祖国。

2.总结:让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让我们都来用行动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探究活动一。

一、找找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画片,办一期“可爱的祖国”展览。

二、举办一次“我骄傲,”的主题竞赛活动。

活动形式:

同学自愿组合成三个小组,由三位同学组成评委会,现场抢答。

题目:

1.你知道祖国的“世界之最”吗?(说对一个加10分,说得越多越好)。

2.说说你知道的为国争光的中国人?(说对一个加10分,说得越多越好)。

3.你会唱赞美祖国的歌曲吗?(会唱一首加10分,唱的越多越好)。

4.你知道我国的风景名胜都有哪些吗?(说对一个加10分,说得越多越好)。

5.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你能说出几个吗?(说对一个加10分,说得越多越好)。

6.你知道“中国”这个名称的来历吗?

7.为什么说我们是中国人?

三、办一期“祖国的世界之最”展览。

优质语文教学设计课件(模板21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6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中的牧童机灵可爱、天真可爱的形象。体会牧童的愉悦心情,想象捕蝉时的反应机敏,感受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优质语文教学设计课件(模板21篇)篇十四

作业题目:

您在“个人研修计划”已经选定了一节课,作为本次研修的教学实践内容。请您针对这一节课,完成教学设计方案初稿和教学课件初稿,将这一节课的初步成果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提交。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包括一份这堂课的“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初稿和一份与之对应的教学课件初稿。

作业要求:

5.请至少查看一位同伴提交的“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在其作品的下方给出您的合理评价和建议。您的同伴会综合考虑这些评价和建议,后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进一步修订。

温馨提醒:此项不作为考核内容,旨在与同伴分享交流培训成果。

优质语文教学设计课件(模板21篇)篇十五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兴趣。

三、课时安排一节课。

四、教学方法师生互动。

五、教具准备投影器。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看书,思考。

切入主题。

上一堂课已经要求大家去准备了,那现在由各个小组推选一个人起来谈谈你们讨论的结果。

根据自己找出的资料,各自谈谈了他们最想知道的和最有兴趣的,并且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们一个空间去选择自己的喜欢的东西。

进一步引进内容由拉瓦锡得出的结论是: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其中氧气占1/5;后来陆续发现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

观看空气成分示意图。

那你们想不想来亲眼看一下上面的结论是否正确?齐声叫好,期待实验。

初次接触实验,增强兴趣。

教师介绍实验仪器,操作实验并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变化。

细心观看,跟着老师的操作思考。

让学生初识仪器,有利于以后做实验,增强学生的有意识认知。

提问:实验现象有什么变化?学生举手发言。

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听课。

观察实验现象。

让学生亲眼去观察,以利于学生从实验中去解答的自己所产生的疑问。

学生自由发言。

给学生一片天地,让他们有自己的空间。

看图思考,记笔记。

通过生动的图片讲解,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1、氧气用途:潜水、医疗;炼钢、气焊;化工生产;宇宙航行。

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用途,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通过讨论,由小组推选一个人回答关注环境保护环境养成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投影图片,形成对比。

解释图片。

回忆自己身边的环境与图片中哪个比较相近。

形成对比,容易引起注意。

放映《后天》电影片段。

通过片段,让学生懂得如果环境遭到破坏,受害的始终是我们人类。

缓解压力3.课后作业:学生自行分组,设计研究方案,采取调查、采访、实验、统计等方法,共同研究本社区的空气情况,并完成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优质语文教学设计课件(模板21篇)篇十六

小学体育篮球教学课件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球水平。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小学体育篮球教学课件模板,请参考!

一、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本课从学生的兴趣着手,让学生感受篮球运动的乐趣,喜爱篮球运动。在篮球运动中健身,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活泼好动,对事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却充满好奇,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有一定的运动能力;五年级男生喜爱上体育课,尤其喜爱上球类项目的课,但大部分女生对球类特别是对抗性较强的篮球运动却羞于出手或是心存顾虑,虽然五年级学生对运球有一定的学习和练习,但在手型动作上还存在较大的问题,结合以上两点考虑我决定采用降低难度、情景教学和音乐教学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改变对篮球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参与目标: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及认识,了解篮球的起源与发展等知识,培养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

2.技能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球水平。

3.身体目标: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速度、灵敏、肌肉力量等素质。

4.心理和社会适应: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创新、合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团队精神、表现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球类项目,主要发展学生跑、跳、投。

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耐力等素质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强呼吸、循环、消化等系统的机能,以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运球在小学低中段已多次出现,但由于学生练习强度和密度以及兴趣的原因掌握的程度却并不是很理想,特别是手型和球感上。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手腕控球。

2.难点:全身协调发力控制球的方向。

六、教法与学法。

本课教法:通过配乐来提高学生运球的积极性,掌握节奏,体验手感,通过降低难度来吸引学生参与,消除部分女生对篮球的恐惧感。

本课学法:小组合作法,利用音乐节奏学习运球,降低难度。

七、本课教学构思:

1.引起兴趣:通过行进间寻找答案,了解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以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

2.满足运动欲望:通过跑动和球操的形式来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起到热身的作用。

3.发展运动水平:通过节奏练习原地运球和相互抢断等练习,发展学生的运动水平和篮球技巧。

4.身心恢复:通过“有口难言”等游戏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

5.小结评优:通过讲评和小组评优等形式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八、教学特色。

(1)利用音乐节奏练习运球,提高学生兴趣。

(2)队型变化多样合理。

(3)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场地:根据课的内容统一设计布置场地。器材:篮球40个,录音机1台。

练习密度预测:32~35%,平均心率:115次/分。

优质语文教学设计课件(模板21篇)篇十七

作业题目:

您在“个人研修计划”已经选定了一节课,作为本次研修的教学实践内容。

请您针对这一节课,完成教学设计方案初稿和教学课件初稿,将这一节课的初步成果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提交。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包括一份这堂课的“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初稿和一份与之对应的教学课件初稿。

作业要求:

2.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教学设计和课件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请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注:由。

于资源包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5.请至少查看一位同伴提交的“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在其作品的下方。

给出您的合理评价和建议。您的同伴会综合考虑这些评价和建议,后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进一步修订。

温馨提醒:此项不作为考核内容,旨在与同伴分享交流培训成果。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纵向结构,即“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应用提高———交流评价”的基本教学模式。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2第五单元“空间与图形”的《相交与平行》。在学生初步认识直线以后,本单元教学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能相交,也可能不相交。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直是特殊位置的相交。

教材按上述的线索,组织教学内容,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作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先教学平行,再教学垂直。以理解这两种位置关系为重点,平面内两直线的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位置关系在数学学科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画垂线、平行线和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基础。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各种方法画出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直线,并通过这些活动,体会平行线和垂线的一些特性。对于理解掌握初中几何知识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平行与相交的现象无处不在,但由于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少,学生只对与本节有密切关系的“角”“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熟练的掌握,但对平行与相交的现象还只是有初步模糊的认识,尤其是对于一些几何术语可能理解不透,如:“同一平面”“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互相垂直”等。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时忽略了直线可以延长导致分类标准乱。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位置关系。能正确判断互相平行、互相垂直,正确理解相交现象,尤其是看似不相交,实际相交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活动中,培养观察、操作、想象等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体会到数学的应用和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同一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六、教学难点:

相关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明确“互相”的含义和“位置”的意思。

师:在课堂上,我是老师,你们是学生,我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师生关系),你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同学关系),**和**在一个座位上,他们两个是什么关系?(同桌关系),我们叫他们互为同桌,也就是互相叫做同桌。单独一个人能叫互相吗?“互相”一般指两个人的关系,一个人不能叫互相。同桌关系与什么有关?(与两个人所坐的位置有关)。

二、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谁能说一说直线有什么特点?

(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不可以测量)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一起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回顾直线的特点,为研究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做准备。〕。

三、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一)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把它想象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1、学生想象2、小组交流)。

2、师:每个组都有这样的白纸,现在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把你们刚才交流的结果画下来。注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开始吧。(学生试画,教师巡视)。

(二)观察分类,初步感知相交、平行两种位置关系。

1、展示各种情况。师:画完了吗?

师:谁愿意上来把你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

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学生补充)。

2、:分类研究直线的位置关系。

(1)我们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先给每组的两条直线编号。

b:学生汇报分类情况。

预案:

a.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b.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c.分为四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当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交叉”一词时,教师随即解释:也就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在数学上我们把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适当时机板书:相交)。

优质语文教学设计课件(模板21篇)篇十八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学生:放一次风筝。

2.读题引入:有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大的快乐,让我们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好吗?(出示课题,读题)。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是否读出高兴的语气,听后仿读,读好课文。

2.充分朗读,体会感情。

a、读通第2自然段,创造比读的氛围,在读、听、仿读、赛读中读通课文。

b、移情悟情: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些什么?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并相机理解憧憬。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向往等)读好课文。

3.想象入境: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干什么?

4.朗读展示:谁想放的,请他来读读课文。鼓励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多人次读)。

5.说读结合,入境入情。

a、大家是怎么放风筝的?出示填空。

b、再读,注意填进去的字,把怎么放的告诉同桌。

c、风筝越飞越高,你们在快活地喊叫着什么,叫给大家听听。

6.感情朗读:带着高兴、喜悦的心情读课文。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书写生字和词语。

1.自读课文第4节,把喜欢读的语句多读几遍(可以采用赛读、评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读)。

2.仔细品读,体味心情。

a、反复诵读第1.2句,在读、评中体会“我们”高兴的心情,指导学生带着这种感情读好。

b、引读过渡,设置情境:(师引)忽然吹来一阵风,线(生读)正当大家玩得高兴,风筝却被风吹走了,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呀?做些什么呀?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相机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体验到的着急、担心、期望的心情读好感情变化部分。

3.抓住情感积淀,学好“找风筝”。

a、设置情景:自己心爱的风筝飞走了,赶紧去找一找吧,你想到什么地方去找?

b、细读体味:请学生朗读课文,问问:“你”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吗?心情怎样?并指导读好课文,在读文体会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些词来评点促读,如“四处寻找、半个下午、垂头丧气……”等读出失望的心情,“说不定、继续寻找”等读出希望找到的心情,在此中间,还可用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垂头丧气”。

2.同学们,你们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有没有像这一群小朋友一样的体会,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

1.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可以是几句话)(上面两个作业可以任选其一)。

3.有时间把同学写的交流一下。

优质语文教学设计课件(模板21篇)篇十九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第二课时(《舟过安仁》)。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第三课时(《清平乐·村居》)。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重点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l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解意。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语: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人。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4.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

(营造民主课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争议之处,还可以展开讨论)。

(四)精读、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学生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

4.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读,成诵。

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优质语文教学设计课件(模板21篇)篇二十

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2.学习写驳论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3.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教学步骤】。

一、解题导入新课。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从广义上来看,这又是一篇杂文,杂文短小精悍、写法灵活。鲁迅的杂文有“投枪”“匕首”之喻,由此也可窥见鲁迅杂文风格之一斑。

本文收入《且介亭杂文》,属鲁迅后期杂文。

二、研习课文。

(一)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

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因为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

(二)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

1.诵读第1~5段,讨论探究:

(1)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明确: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

这是驳论的一种方式,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这是驳论证。它欲擒故纵,先“抬”后“贬”,好像抖包袱,吊起读者的胃口,达到讽刺的效果。

(2)第5段有一段加点的文字,国民党检察官曾删掉这段文字,这说明什么?

明确:“求神拜佛”恐怕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时自欺和欺人的最后一招。鲁迅是个现实感很强的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和严重后果,这自然触到了国民党的痛处,并且,让他们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所以,检察官惟恐去之而不及。

从加点文字也可以看到鲁迅的境况,但鲁迅却不惮于在枪林弹雨中为民众奔走呼号,其无私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

2.品读第6~9段,讨论探究:

(1)“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明确:“中国的脊梁”是指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来自下层或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但由于中国长期的专制奴役统治,“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值,至多不过是奴隶”(《灯下漫笔》),许多事情自然无权知道真相。另外,近代以来的许多社会变革多缺乏对广大民众的宣传发动,这样一来,对于为他们的自由尊严而牺牲的先驱者,他们多半表现出“看客”的心态,不能知道在某种程度上演化成不愿知道了。对于这一点,文中虽然没有提到,但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不能说没有这个因素。

(2)“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明确:“状元宰相”是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鲁迅曾评述御用文人“他的帮法,是在血案中而没有血迹,也没有血腥气”,他们的功能就是为世道搽上“自欺欺人的脂粉”。“地底下”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因为它来自民众,故称“地底下”,在当时,这股力量指中国共产党。他说:“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这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以为同志,是自引以为荣的。”(《答托洛斯基派的信》)把“状元宰相”、“地底下”相对比,可看出鲁迅的“立人”精神和民本思想。

(三)欣赏品味。

1.揣摩第1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明确:不能。“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同时“总”又写出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因为,夸来夸去只能夸这一样,且惟恐别人不知,这也暗接“只求国联”的必然性:“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仰人鼻息之状跃然纸上;“一味”则是深陷而不能自拔,沉迷于其中的滋味因而也不愿自拔。这三个副词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意味。

2.揣摩下列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就是诬蔑。

明确:“总”写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并间接讴歌“中国的脊梁”屡挫屡战的精神。“简直”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

(四)课堂训练。

1.作者用什么方法反驳对方的错误论调?

明确:用了驳论证的方法,即指出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观点,然后正面立论:“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2.“中国的脊梁”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明确:当时国民党到处散布悲观论调,广大民众也因“中国的脊梁”的总被摧残、被抹杀而看不到光明。鲁迅反复赞扬“中国的脊梁”,可以鼓舞斗志,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力。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驳论文的一种写作方法,理解了鲁迅关于“中国人自信力”的阐述,“中国的脊梁”在当时的社会曾大大鼓舞国人的士气,在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鲁迅杂文的语言技巧和讽刺手法的运用也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四、布置作业。

优质语文教学设计课件(模板21篇)篇二十一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描写雪景的句子,感受语言美;

2.勾画描写江南雪和北方雪的语句,能准确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明确作者情感倾向;

3.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重点:

把握江南雪和北方雪的特点,明确作者情感倾向,领悟本文表达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品味。

教学准备:

1.要求学生预习,扫除阅读障碍;

2.搜集关于《野草》及《雪》的写作背景等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及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朗读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看到我手中的这根粉笔,你会想到什么?

生自由表达。

师:本来就是一根普通的粉笔,经过大家的联想和想象,它竟然有了这么多丰富的内涵,已经不再是一根普通的粉笔了。其实,在一些文学作品中,经过作者的艺术处理,某些自然景物也会超脱固有形象,表现出更多的意味。当然,同样一种事物在不同的人看来,被赋予的.意义可能大不相同,比如刚刚我们对粉笔的认识。再比如自然界中的“雪”,在被贬的柳宗元笔下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传达出幽冷孤寂的心态,而在盛唐岑参笔下则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现的则是积极乐观的心态。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雪》一文,探讨一下作为文学战线上的革命斗士——鲁迅借助“雪”表达了什么意思。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配乐)。

要求学生听准字词读音;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找出描写南方雪和北方雪的段落。

2.检查听读效果。

(1)投影出示生字词。

处子磬口脂粉奁目光灼灼。

指名读音。

(2)明确写南方雪和北方雪的段落。

三、研读课文。

1.赏读“江南的雪”

(1)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重点品味“滋润美艳”“青春的气息”“处子的皮肤”“闹”等词句,从而为体会江南雪的特点做好铺垫)。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小结。

(2)指导朗读。(语气温婉)。

自由练读。

指名读,评读。

(3)设问:江南雪有什么特点?

学生结合词句品评,明确江南雪的特点。

(投影)江南的雪滋润美艳。

2.赏读“朔方的雪”

(1)要求勾画出描写“朔方的雪”的词语。

(2)交流,明确。

(投影)如粉如沙。

朔方的雪蓬勃纷飞。

升腾闪烁。

(3)指导朗读。(语气异常刚劲、果决)。

学生练读。

指名读,点评。

齐读。(定要读出气势)。

(4)你觉得作者更喜欢哪个地方的雪呢?请用“尽管,但是”来表达。

学生口语交流。

(引导学生把握描写雪罗汉时的情感变化。关注转折连词“但是”所起的作用)。

启发:了解艺术形象的寓意可以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

(投影出示:《雪》写作背景)。

学生讨论明确课文主旨。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喜欢,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生华)。

板书:江南的雪——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朔方的雪——充满斗争精神。

4.结合全文,理解关键性句子。

(投影出示)“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学生在把握全文主旨的基础上,讨论交流,突破此句。

(赞美坚守自我、完全献身、坚强奋斗的精神。学生把握语句意向即可)。

四、总结全文。

1.文章主旨。

2.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五、布置作业。

1.阅读《野草》中的《秋夜》。感受自然景物描写中写实与象征的不同。

2.搜集写“雪”的诗句,品评诗人透露的思想感情。

(设计目的:课堂上教师渗透阅读方法的目的,正是为了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能活学活用。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的阅读引向课外,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积累生活体验。这样,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落实了课标精神。)。

相关范文推荐

    最热国际文化展活动心得大全(19篇)

    心得体会是通过对某一事物、经历或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形成的个人体验和领悟的文字表达,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化对事物的理解,提升自我认知。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心得

    实用员工辞职申请书工厂(汇总19篇)

    辞职申请书的撰写需要尊重公司和个人的利益,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以下是精选的辞职申请书范文,希望它们能够给你一些思路和启示。申请书。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尊

    专业安置帮教工作总结(通用15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的一种检验,也可以让领导和同事更全面地了解我们的工作情况。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

    实用创建节水城市心得体会大全(19篇)

    通过总结心得,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最后,希望以下这些心得体会范文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指导。随着全球水资源的不断减少和

    优秀农业种植土地承包合同范文(16篇)

    优秀范文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优秀的写作示范,让我们了解如何组织结构和表达思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发包方:

    最优变更抚养协议书有效(案例20篇)

    合同协议的签订需要双方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进行,确保合法合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合同协议的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甲方:(男方基本信息)身份证号:电话:住所:乙

    专业外科主任护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汇总17篇)

    技术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自我检查和审视,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阅读这些技术工作总结范文,可以了解到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技术工作特点和挑战。

    优质仓库每月的工作月总结报告(模板18篇)

    报告范文是一种以事实为基础,对特定主题或问题进行全面探讨和说明的书面材料。在撰写自己的报告范文时,我们可以借鉴这些优秀范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20____年已经过

    最优无烟单位工作总结汇报(模板18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工作目标的达成情况、工作方法的优化以及团队协作的评估的一种方式。请大家阅读以下月工作总结范文,从中汲取写作的经验和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优秀个人三年工作总结(模板18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工作习惯,它能够记录下我们的成长和进步,也能够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