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地理说课稿(优秀8篇)

时间:2023-10-14 作者:书香墨2023年七年级地理说课稿(优秀8篇)

范文是对某一特定主题或要求进行写作的范例,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有帮助。其次,我们需要详细回顾和分析所要总结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和经验。范文范本囊括了各种文体和题材的优秀作品,它们展示了不同作者的独特风格和个人魅力。

七年级地理说课稿篇一

1、运用地图说明某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海陆的分布、

2、说出本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类关系、

通过这一章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全球意识和正确的地理价值观念,增强现代意识,迎接21世纪的'挑战。

1、知识结构

1、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相同点

2、两极地区的自然特征不同点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资源的种类

1、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前景

2、南极条约的主要内容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3、世界各国对南极的考察

我国对南极展开的考察、长城站,中山站、

课文在极地地区的位置进行讲述后,接着提出南极洲将成为南半球空中交通基地的可能性,进一步评价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对人类活动可能发生的影响、暖季是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11月到次年3月)

2、德育内容

世界上第一位深入南极腹地的女科学家

七年级地理说课稿篇二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分三个课时,我讲的是第一课时。课型是新授课。我将按说教材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反馈练习设计这四个环节去说课。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学习地理知识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自然地理知识的入门,对学生形成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了解地理课学习的地理内容有很大作用。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好素材,本节也着力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通过动手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学生眼、手、脑、口的调动,让学生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爱国情操。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通过“海岸观船”视频、“月食”图片、相关诗句;以及教师的设问,师生互动,学生讨论来突出重点)

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通过“海岸观船”视频、“月食”图片来突破难点)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这样的时代下,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教并重,以学为本”的育人观,不仅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说教法及选择依据

重要的是在授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插入相关的图片及视频资料,直观的展示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学情分析(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插入视频资料:20xx年杨利伟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画面

设计意图:联系时事热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及对科学知识探索的热情,由时事引出新课。

【讲授新课】

1、地球的形状

展示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教师设置相关问题: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2.小时侯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

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

4.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5.思考并举证:还有那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登高望远,海岸观船,月食等)

2、地球的大小

设问: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展示图片)

记忆技巧:

周长=赤道周长

3、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师出示教学地球仪

学生观察地球仪(学生自备地球仪)

教师(提问)

1.地球仪与地球的真实面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学生回答,并有其他同学作补充。(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知识要点)

教师我们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型的地球仪?(可布置学生课前调查)

教师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地球仪具有如下共同特点: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等。(为下节课学习经纬线作知识铺垫)

4.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课堂练习】详见多媒体课件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仪的一个重要图示--纬线和经线。

七年级地理说课稿篇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翟老师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在这次课程实施先进经验交流会上和大家交流说课的相关内容。现在,我根据个人说课的体会,以《俄罗斯》第一课时为例,简要汇报如下。《俄罗斯》这节课,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围绕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般来说,这一环节,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很多:

这样导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领略俄罗斯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自主学习把握基础

这个环节,能使学生把握基础知识,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自主学习的活动方式,能够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能力,和利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检查点拨时,对于学生的回答,我适时进行语言激励性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正如课程标准中所述:“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三)合作交流突出重点

这个环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采用分析、交流、讨论的活动方式,解决学习中的重点问题。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深入探究精讲点拨

这个环节,是在学生合作交流后,依然存在疑虑,需要教师及时点拨、启发诱导后再进行深入探究,从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原因、规律和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析图能力和综合分析与归纳能力。

(五)总结再现畅谈收获

这个环节,是在学习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点评,强调重点。

(六)检测反馈拓展提升

为及时检测,当堂达标,我设计了两种题型:选择题和综合题。选择题为各小组必答题,用来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题为抢答题,主要用来检测学生读图分析、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另外,为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迁移能力,我还设计了拓展延伸题。此题为抢答题,学生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这样做,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荣誉感,还能为学习俄罗斯的经济埋下伏笔。

用知识树来设计板书,既能够体现教学重点,又能够展示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层次清晰,直观形象,富有美感,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寓意着谁能摘取知识树上的智慧果,谁便是一颗智慧星,同时寓意着学生在知识的滋润下就像知识树一样茁壮成长!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运用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今后的地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不吝赐教。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七年级地理说课稿篇四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这一节课一共有:1.天气及其影响。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本节课中一共有:1.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我们的关系。2.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3.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

本节课中有,旨在让学生知道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的诞生。

本节课中有:天气、降水、气温、风力、风向。

需要学生掌握的有:天气的特点、降水概率的意义、风力与风向的表示方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内容,并且结合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学生认知水平以及我县正在大力推行的“杜郎口教学模式”,制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让学生理解天气、降水、气温、风力、风向这五个概念;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理解卫星云图上不同色彩所表示的不同含义;区分天气预报标志符号的含义;区分空气质量等级的划分。

:能用一定的语言文字对天气进行描述;能够判断风力、风向;能看懂天气卫星云图;能模仿进行天气预报的播报。

:让学生感受到天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应该保护好环境,让地球上永远阳光明媚。也就是培养环保意识,树立环保观念。

这一课的教学方法上,我准备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合作共进,讨论分享、自主探究、竞争测评。我还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一定的教学内容,达到直观形象的教学效果,以便于学生更好的把握。

在教学过程方面,我准备按以天三步进行:1。感受天气。2.认识天气3.掌握天气预报4.了解空气质量。通过这四个环节的教学,来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并且设计一定数量的测试题来检测本课的教学效果。具体的教学过程我准备这样安排:

天气这一节课的教学与生活紧密相关,我们就简单地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选择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进行引课。我准备这样导课:“谁能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用语言对天气描述,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让学生自由发言,从多方面说说今天的天气如何。

学生描述了今天的天气之后,再深入一步,继续提问:“大家对今天的天气描述得很好。天气是多种多样的,大家能否对下面图片中的天气也进行生动的描述呢,试试看。”进入正课教学的第一环节:感受天气。

我将利用自己所作的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图片,分别为:阴天、雷电、狂风、暴雨、晴天、浓雾、沙尘暴等,让学生用生动优美的词语进行天气描述。例如晴天,学生可以说:阳光明媚、晴空万里、万里无云、艳阳高照、碧空如洗、阳光充足等等一些词语进行描述。再如雷电,学生可以说:雷电交加、电闪雷鸣、雷霆万钧、雷声大,雨点小、风雷如晦等一些词语进行描述。然后再提问:“天气不一样,每个人的爱好也不一样,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可以更自由的发言,更自由地延伸。例如学生说:“我喜欢晴天,因为晴天可以出去尽情游玩”这些话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学生真实心理的表露,我们应该给予肯定,赞扬学生的这种敢说真话,说实话的精神。而不应该否定。

从上面的问题:“我最喜欢的天气”的发言中教师引导出下面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天气我们喜欢,有的天气我们不喜欢呢?因为这些天气对我们的生活、生产、工作、学习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天气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会有哪些影响呢?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性自学。

探讨:天气的影响”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共同探究的基础上完成《学案》上的学习要求(任务3.4.)

1.完成第一题的e项填空,即,教师可以在学生发言后再次进行补充,例如:20xx年春节我国南方大雪,使得京广线郴州段瘫痪;20xx年夏末秋初,生成于南太平洋水域的台风造成我国南方好几个城市大量积水等。

2.学生讨论总结出天气在哪些方面会对我们有紧密关系,这道题需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能总结出以下内容:材料b说明天气与生活密切相关;材料c说明天气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材料d说明天气与军事活动有密切关系。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有如此密切的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天气呢?

要学生能从教材43页的第一段的阅读材料中总结出天气的概念以及天气的特点。我准备这样引导,同学们,天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这样密切的关系,那么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天气呢,我们从哪些方面把握天气呢?天气有哪些特征呢?学生在阅读了第一段材料之后应该能回答出两个问题。不需要教师进行过多的补充。

在讲完天气的概念及天气的特征之后,我准备这样过渡:天气的一大特点是天气的多变,今天的天气我们可以感知,哪么明天的天气会怎样呢,我们如何知道明天的天气呢?甚至说如何知道后天的天气呢?生答:“看天气预报。”是的,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次天气预报,大家在看的时候注意思考:天气预报都报了那些方面的内容。或者说,天气预报是从哪些方面进行预报的。

媒体展示。播放天气预报的媒体视频,师生共同观看。

生答:从降水、气温、风力、风向、卫星云图等方面进行播报……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应总结如下: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分为四部分:1.卫星云图分析。2.中国气象分析。3.中国城市天气预报。4海洋天气预报。有时候还会加上城市空气质量预报,林区火险等级预报、自然灾害发生情况预报。刚才大家也看见了屏幕上用不同的图标表示不同的天气。我们把这些图标叫作天气符号。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合作学习教材45到48页内容。要求学生完成《学案》上要求的学习任务(任务6.)

:以小组为单位,给每一小组分配3个城市,让每个小组选出自己最优秀的天气预报播报员进行。播报完成之后,各小组之间派出学生代表,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互相之间的点评。

先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学生对本环节的内容进行课堂快速记忆。然后,用多媒体屏幕出示测试题,让学生分组回答,不会回答的可以请求其他组进行“救援”。通过此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同学们,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城市空气质量预报成为时代的新特征。为了减小城市污染,营造最佳生存环境,进行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对人们的环境意识时刻进行着提醒,显得非常重要。下边请大家合作完成教材48页到49页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完成《学案》上的学习任务(任务7)

这七个问题中前几问教材中均有答案,一目了然。不用过多的探究,关键是后三问结合生活实际,有针对性,有实践性,有指导意义,要求学生先在小组讨论,形成共识,再派出小组发言人,代表本组进行展示陈述。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我个问题:

1.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天气预报,大家知道天气预报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吗?让学生看视频动画。简单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要想了解天气变化,我们还有哪些途径呢?让学生结合生活,谈谈。

孔子说:“日知其所亡。”今天我们学习了天气的有关知识,各组派出一名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总结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体会。

七年级地理说课稿篇五

本节是学习地理知识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自然地理知识的入门,对学生形成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了解地理课学习的地理内容有很大作用。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好素材,本节也着力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通过动手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学生眼、手、脑、口的调动,让学生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爱国情操。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通过“海岸观船”视频、“月食”图片、相关诗句;以及教师的设问,师生互动,学生讨论来突出重点)

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通过“海岸观船”视频、“月食”图片来突破难点)

教学策略(说教法及学法)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这样的时代下,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教并重,以学为本”的育人观,不仅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说教法及选择依据 重要的是在授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插入相关的图片及视频资料,直观的展示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学情分析( 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插入视频资料:20xx年杨利伟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画面

设计意图:联系时事热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及对科学知识探索的热情,由时事引出新课。

【讲授新课】

1、地球的形状

展示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教师设置相关问题: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2.小时侯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

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

4、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5、思考并举证:还有那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登高望远,海岸观船,月食等)

2、地球的大小

设问: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展示图片)

记忆技巧:

最大周长=赤道周长

3、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师 出示教学地球仪

学生 观察地球仪(学生自备地球仪)

教师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的真实面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学生 回答,并有其他同学作补充。(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知识要点)

教师 我们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型的地球仪?(可布置学生课前调查)

教师 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地球仪具有如下共同特点: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等。(为下节课学习经纬线作知识铺垫)

4.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课堂练习】详见多媒体课件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仪的一个重要图示--纬线和经线。

七年级地理说课稿篇六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埃及》,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八章第二节,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四方面的内容:地跨两洲、沙漠广布、发展中的工农业、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各部分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非洲和西亚的知识,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世界区域地理之中,占据了不容忽视的低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读图,使学生认识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理解并分析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

(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概括国家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及读图能力。重点培养学生读国家图并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分析尼罗河对埃及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埃及人民对尼罗河的利用改造,向学生进行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确立为教学重点,因为只有掌握了它的地理位置才能理解和掌握其气候、文化、工农业等方面的内容。尼罗河对埃及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影响既是教学重点,亦为教学难点,这一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另一原因是七年级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他们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较差,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

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读图指导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地图 ,结合议、讲、练等多种形式,创设情景,设疑解疑,引发他们的积极思维和乐于观察实际的学习习惯,共同探索得出有关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地理特征等知识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安排教学,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会”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本节课主要采取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总之,在教学中抓住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的年龄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我把本课确定为新授课型,一个课时,采用了下列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认为死后保存完整的尸体,灵魂就可以做阴间的统治者。于是他们不惜劳民伤财,为自己死后保存尸体而建造陵墓,这些巨大的方锥形的陵墓,最高的竟达146.6米,这些陵墓象征了他们的地位与财富。因为它们的形状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中国一般称之为金字塔,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个神秘的金字塔王国——埃及。设置悬念,增加学生探究学习埃及的动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埃及的地理位置

联系图象,展开教学。从埃及地形图入手,设置四个疑问,引导学生从地图中找出有关埃及的领土、地理位置、交通要道等知识点。

(1) 仔细观察埃及的轮廓,它位于什么大洲?

(2) 苏伊士运河是哪两个大洲的分界线?属不属于埃及?

(3) 埃及主体部分位于什么洲?另一部分呢?叫什么名称?

(4)埃及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如何?

这四个疑问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对零散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学生能理解课文中思考题: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战略意义。引导学生自己从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上来分析回答问题,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对于城市部分只要点到为止即可。

(二)沙漠广布

此知识可采用追问的方式引导启发学生层层深入,探究问题。

从图8-13中我们能够发现,埃及全境90%以上是沙漠,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沙漠之国,沙漠的名称是什么?(撒哈拉沙漠)为什么多沙漠?(与气候有关)什么气候?(大部分属热带沙漠气候,北部地中海沿岸属地中海气候)什么特征?(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总的说埃及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承转)由于埃及境内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因此淡水对埃及有相当大的作用,埃及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与流经的尼罗河密切相关,有人说,“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的文明”,所以讲埃及,就要从尼罗河说起。

阅读课本p78页尼罗河资料,讨论埃及人为什么称尼罗河为“生命之河”? 引出对“尼罗河的赠礼”、埃及主要的经济特征、苏伊士运河等重点内容的讨论、分析,重点点拨,深入理解。采用“看——议——讲”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视给予指导,并最后共同总结:

(1)尼罗河对于埃及农业的影响。古埃及,尼罗河定期泛滥,河水泛滥后,从尼罗河上游会带向下游很多肥沃的土壤,当尼罗河水退去时,这些肥沃的土壤就是对埃及人最大的恩赐。

(2)城市和人口分布上,埃及主要城市分布,就是分布在尼罗河流域两岸,以及红海地中海沿岸,其他的地方,大多数是沙漠,没有水源,无法生存,这也是埃及人一条生命的长廊!

(3)尼罗河的运输作用。古代金字塔的建造,现代石油棉花的运输,游客的流动都依赖尼罗河。

(4)尼罗河的水利作用。尼罗河可以灌溉农田,然后一点最主要建造了一个阿斯旺大水坝。埃及现在的电力,84%都是由这个大坝供应的。(这个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坝工程之一,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它将尼罗河拦腰切断,在高坝内形成了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建造这个大坝,也给埃及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中之一就是阿布辛贝神庙,从底处切割平移到了一个比原来地址高200多米的地方。)

(三)发展中的工农业

(1)读图8—18,找出埃及的长绒棉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 教法探讨:回忆埃及的气候特点和地形特点,让学生明白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的自然条件很适宜棉花喜光耗水的特点。因此,在有尼罗河水灌溉的地方就有棉花的种植。这样,就得出埃及棉花种植区的分布特点。

(2)读图8-18,从中找出埃及矿产资源的分布,特别是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

(四)富有特色的旅游业

埃及之所以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因为它保存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灿烂的古代文化,你能分别列举一些吗?此处教师可补充相关内容,例如象形字、太阳历来历等,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课外知识。

(1)读图8—21,你知道埃及有哪些著名的文物和古迹?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征?培养学生读图看图用图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2)你认为游览埃及的主要景点应选择的最适宜的交通工具是什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从中也体现出了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观念。

小结并承转到第四个部分的学习,正是埃及众多的历史遗迹和灿烂的古代文化,使埃及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大量的寻幽访古的游客。 (过渡语)埃及古代文明里不开尼罗河水的滋润,把尼罗河称为埃及人民的母亲河实不为过。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古代埃及人,它也是现代埃及经济发展的浇灌者。

3、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课下办一期有关“金字塔之国”的手抄报,向家人和朋友介绍埃及。

4、总结梳理 ,归纳方法。

有两条河对于埃及特别重要:苏伊士运河、尼罗河。首先这两条河的位置一定要落实到图上。通过苏伊士运河我们可以了解到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通过尼罗河可以想到埃及的历史文明和现代经济的发展。因此,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就能很好地掌握本节知识,也将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同时强化了记忆。

五 、板书设计:

一、地理位置——地跨两洲

1、亚洲与非洲、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

2、民族、宗教、语言、首都开罗

二、沙漠广布

1、沙漠之国——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2、尼罗河

三、文明古国

1、历史遗迹: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2、古代文化:象形文字、天文历法

四、发展中的工农业。

1、工业成为经济中的主要部门

2、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3、长绒棉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我利用纲目式板书,直观系统及时地体现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六、布置作业:

最后布置作业,课后完成填充图册埃及的内容,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完成成长资源上的习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老师给予指点和评价,谢谢大家。

七年级地理说课稿篇七

教材地位和作用

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他在经济、科技、军事等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家特点十分突出。因此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美国具有极强的学习、研究价值。本节内容是围绕美国作为世界经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来展开的,这一主线把美国的多个内容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和框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读图使学生了解美国的位置、领土组成,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2.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3.了解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条件、分布及主要特点,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4.知道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

5.了解美国经济对世界资源与环境造成的影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大量地图、数字、图表、资料综合的来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了解有色人种在美国社会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充分认识种族歧视与贫富悬殊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的矛盾,使学生感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通过学生了解美国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等事例,使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美国的繁荣和发达,树立全球意识、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美国的位置范围、领土组成、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构成;

2.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美国是世界资源消耗大国。

教学难点:1.理解农业地区专业化,学会分析影响农业带的主要因素。

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的突破:1、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

2、利用图表等资料,说明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的构成。

3、使用美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4、利用数字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美国是一个距离学生遥远但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又能经常接触到的国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媒体资源来实现课标要求的“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

讨论对比、举例分析、提问设疑、激情引趣。

给学生的思考留下了余地,指导学生读图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出示]一张森林图片。

[设疑]如果这片森林是整个世界,那这棵最强大的树会是哪个国家?(美国)

[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一同了解美国。

活动一

我眼中的美国社会

形式:展示、讲解和角色扮演

内容:

1.美国的人种构成特点;

[播放]来自美国的照片,看看在美国的普遍居民中,都有哪些肤色的人?(学生对人种的识别能力强,都愿意参与回答)

[出示]“美国的人种构成饼状图”,看看在美国什么种族的人口最多?(直观了解美国人种构成比例)

2.华人在美国的发展历史中的贡献;

[提问]你所熟悉的美国名人中,哪些人是其他国家或大洲移民的后裔?(考查学生的知识面)

[展示]唐人街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考查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情况)

[展示]下面阅读材料,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阅读材料1:20xx年4月7日,白人警察里奇在街头射杀黑人青年托马斯,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陷入动荡,上百人受伤,这是自1960年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以来最为严重的种族骚乱事件。托马斯是1995年以来辛辛那提市警方打死的第15名黑人嫌疑犯。在此期间,他们没有杀害过任何白人。

阅读材料2:美国最新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非洲裔、拉美裔和亚裔美国人等少数民族经常在公共场所遭到不公平待遇,超过33%的是黑人,曾因肤色在找工作时被拒绝或得不到升迁机会。20%的拉美裔和亚裔人曾在工作场所受到歧视。50%的黑人男子和25%的黑人女子,曾因黑人身份受到警察的歧视。

让同学扮演不同角色根据课本p81活动2中的文字描述并结合自己了解的有关情况设置情景,表演不同人种在美国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体会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进行情感教育)

[提问]这些对话反映了美国社会存在着一个什么问题?对此谈谈你自己的感想?

[承转]吸引许多这么多人去移民的国家的自然状况如何呢?(自然过渡)

活动二

美国领土、地形等自然特点

形式:读图自由讲解

内容:

1.读图说明美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特点;

[展示]世界政区图。

[提问]观察地图,说说美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临国位置。(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教育)

2.读图说明美国领土的构成及特点;

[播放]视频简介美国国旗(吸引学生注意)

[出示]美国领土地图。

[提问]除了本土外,美国海外的两个州分别位于什么位置?属什么温度带?(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3读图说明美国地形分布及特点。

[展示]美国的地形图。

[引导]从图上找出阿巴拉契亚山脉、落基山脉、科迪勒拉山系、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和五大湖。(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提问]美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哪种地形面积最大?

4.读图说明美国的气候及特点;

[展示]美国的气候图。

[引导]美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三面环海,对气候影响非常大。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有哪些气候类型?最主要的是哪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承转]美国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另外它还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

活动三

美国的农业

形式:指图提问、讨论

内容:

1.美国的现代化农业;

[播放]反映美国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视频;

[介绍]美国从事农业人口,不到全国总人口的3%,却耕种了世界10%的耕地。在美国,一个农业劳动力可以养活76个人,比世界每个劳动力供养5人的平均水平要高出10多倍。

[提问]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真切体会美国发达的农业)

2.美国主要的农业带的名称、位置;组织同学们合作、探究,认识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因素。

[展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图。

[提问]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主要形成哪些农业带(区)?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乳畜带: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城市和人口密集。

玉米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

小麦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多山地,降水少,有大片的半干旱草原和高山冰雪溶水。

棉花带: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纬度低,夏季气候湿热。

活动四

美国的工业

形式:展示实物、图片和材料,读图介绍

内容:

1.谈谈我们身边的美国产品;

[提问]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产品是美国生产的?请列举一些产品或品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读图了解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中心;

[展示]“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

[引导]请同学们在图上指出下列工业城市,并说明各城市著名工业门类。底特律、纽约、休斯顿、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培养读图能力)

[总结]东北部是美国开发最早,污染最严重的工业区,主要是传统工业部门。后来逐步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转移,这两个地区逐步发展成为以新兴工业门类为主的工业区。

3.利用资料认识高新技术产业在美国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

[承转]近几年,美国的经济平稳发展,主要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

阅读材料,说说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1)美国经济增长中的27%归功于高新技术产业。

(2)xxxx—xxxx年,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新增就业机会105.6万个。

(3)预计到20xx年;因特网收入将超过3500万美元。

(4)美国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来自于信息产业。

[承转]美国发达的经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的基础之上的,因此,美国也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活动五

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形式:分组讨论

内容:

[出示]提供美国进口资源的数量资料。让学生感受美国对世界资源的大量消耗。

[展示]美国电力公司视频。让学生感受美国企业对世界环境的破坏的态度

[强调]美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这为美国发展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美国并不满足于消耗本国资源,要从其他国家大量进口,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以大量掠夺、消耗世界资源为代价,发展本国经济。

[小结]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需要珍惜;环境遭到破坏是很难恢复的,美国有责任和义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世界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也是每一个地球人的责任。(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

[总结]各小组派代表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知识拓展]就美国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注意的地方,写一篇感想。

七年级地理说课稿篇八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我的说课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构思和设想。

1、按照课标要求,初中地理教材中区域地理“1—5—5—5”(即一个大洲,五个地区,五个国家以及我国的五个地区)的安排,俄罗斯是5个国家中的一个。

2、俄罗斯地跨亚欧两大洲,是通向世界的桥梁,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今后的学习具有良好的铺垫作用。本节第一课时课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特征。这延续了区域地理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认识区域的方法和步骤,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1、知识与技能:

地跨亚欧两大洲的欧洲国家。

2、过程和方法:

(1)分析俄罗斯地形地势的特征。

(2)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在不同地区产生差异的原因理信息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贝加尔湖文化的内涵,帮助学生了解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产物,是协调人地关系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树立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重点: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认识俄罗斯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特点。

2、难点:探究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及成因,以及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

(一)教法选择。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解决“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

1、学案导学法:通过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去读书、思考,以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方式由浅到深的突破重点与难点。

2、演示法:通过学生自制教具(俄罗斯地形图)演示,使学生直观的认识俄罗斯地形区。

3、归纳总结法:学生做完一个知识点,教师及时总结,并强调获取知识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二)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法。

复习回顾,自主看书,完成自主学习测试,勾画重难点。

2、合作探究法。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1、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通过平时和学生的接触,我发现好多学生都是军事迷,因此,我选用一段俄罗斯阅兵式的视频,作为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利的带领学生走进俄罗斯。

趁热打铁:提问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小朋友乘坐火车到莫斯科观看阅兵式,你能指出他们经过的地形区,跨越河流吗?这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了。

2、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学案的引导,完成自主学习内容。自主学习部分多是基础知识,通过读书,看图,学生能够在10分钟之内完成,正确率达到近90%。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采用了竞赛的学习方法,给前10名速度快、正确率高的学生给予加操行分的奖励。自主学习完成后,学生两两互相批阅,查漏补缺,指出对方的不足之处,并且要求批阅者签名。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肯定,也是二次学习的过程,批阅之后的签名,又是一种责任心的体现。

3、学生展示交流学生成果、突破教学重点。

为了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设计了以下“学生展示环节”。

(1)请看学生指图讲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

(2)拼图游戏。

俄罗斯四大地形区的自西向东呈块砖分布,各地形区间有河流、山脉作为分界线,学生很容易制作出各地形区的轮廓图,掌握地形区、河流的分布状况,再根据不同海拔范围,给自己制作的地形图填充颜色,一幅简单的俄罗斯分层设色地形图就完成了。学生根据分层设色地图的读图方法,总结出俄罗斯地形、地势、河流的特征,突破了教学重点。这样做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也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更重要的使学生从知识的根源入手,一步一步的区思考、理解、获取所需的信息。

在突破教学重点的同时,我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作为俄罗斯最具有地理特征的贝加尔湖,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他的美丽传说孕育了著名的芭蕾舞剧《天鹅湖》。通过材料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产物,阐述了自然要素中的文化内涵是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部分,渗透德育目标。通过地理位置、地形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了俄罗斯是一个国土辽阔的国家。体现俄罗斯的.第一个特点“大”。

为了缓解的课堂气氛,引出下文,我学生讲了一个“脑筋急转弯”。一个俄罗斯的大嫂围着3米长的围巾,在没有船的情况下要过4米宽的河流,请问她是怎么过去的?——(划过去的)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体会到俄罗斯的又一特点——“冷”从而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

4、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为了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以及该气候在不同区域降水和气温差异的原因,我采用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探究一:

通过读雅库茨克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图,读出最热月、最冷月气温的数据、气温在0度以下的月份,以及年降水量得数据,分析出俄罗斯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学生对4个数据的分析,如能正确得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教师给予即时鼓励,如果回答不全面教师耐心的给予引导、鼓励。

探究二:

学生虽然对影响气候分布的因素有所了解,但是要用在实践的分析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加上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在初中教材中出现较少,学生理解难度大。因此,根据距海远近及纬度高低等因素,我在图7。46中找到三个点(莫斯科、贝加尔湖、雅库茨克)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填出相应的数据,最后,根据数据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温带大陆性气候在不同区域受纬度、地形 、海陆等因素的影响,气候的特征存在差异,较好地突破了难点。

探究三:

不仅仅是一个探究活动,更是一种评价手段,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学习,感受、分析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因果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两有用地理的思想”即学对习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5、在小结的过程中,我回到了导课时抛出的问题:指出“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小朋友经过的地形区,跨越的河流?”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使整节课首尾呼应,水到渠成。

6、课堂练习,从基础练习、读图判读、最后到分析论述、层层深入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多能照顾到位,而且为学生的发展留下了空间。教师充分把握学生的“脉搏”,较好的把握教学进度。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我的板书图文结合、简单明了、突出重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