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继续教育论文(优秀5篇)

时间:2023-10-10 作者:纸韵高中化学继续教育论文(优秀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化学继续教育论文篇一

一、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性提高的办法

1.创设和谐氛围,重视学生主动性激发

2.选择合适的方法,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发挥

3.进行悬念设置,重视学生求知欲望激发

4.重视化学实验探索性的突出,进行探索氛围的营造

5.重视化学实验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6.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我国的教学模式也在逐步的进行改革,现代化信息技术也运用到了教学中去.老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时候,应该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若是能够将其和化学实验结合在一起,能够改变以往化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说过于的抽象不够直观,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意识和老师的教学效果,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完善.所以,老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时候,应该将化学实验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技术结合在一起,真正的做到图文并茂,将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利用进去,这样能够更好地强化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教学有效性也会有明显提升.比如说在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时候,有些实验本身的危险性比较强,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为了避免发生实验事故,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实验的演示和播放,这样不但能够降低实验过程中的危险性,还能够避免因为实验比较危险老师讲解不够细致的情况。

二、结语

高中化学继续教育论文篇二

xx省从xx年开始实施高中的新课程改革,其目的也就是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的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从初中化学到高中化学无论从教学容量还是教学难度上讲,都是一次巨大的飞跃,所以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学习化学很轻松也很有兴趣,但一上高中以后由于容量太多、难度太大,都渐渐的对化学失去了兴趣。而此次新课程改革降低了高一化学的难度,其教材的宗旨是内容广泛但都点到为止,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高中阶段保持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有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呢?为此,就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以及他们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本人进行了一次调查。

1问卷调查

1.1问卷内容设计此次调查主要以问卷形式进行,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代表性,问卷是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主要精神进行设计的,有选择题和判断题两种形式。内容分为二部分:一是调查学生对学习化学的目的意义作用的认识;二是调查学生学习化学的具体情况,包括学习的方法、手段等。

1.2调查对象

由于本人着重研究的是高一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我只分析了高一学生统计数据(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表见附录一和附录二)。共发出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82份,占被调查学生的94%。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高一学生在化学学习上存在一些问题,但相对以前旧课程的学习而言也有很多明显进步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在学习化学的兴趣上有较大差异

很感兴趣

感兴趣

兴趣一般

不感兴趣

理科

20%

53.6%

21.7%

4.7%

文科

4.3%

31.9%

51%

12.8%

但调查表明,只有8.5%的理科学生和4.3%的文科学生经常做到“课前预习”,11.1%的理科学生和6.4%的文科学生经常做到“课后复习”(见表2);只有51.5%的理科学生和23.4%的文科学生对老师批改过的作业能做到“认真订正错误,及时弄清原因”;只有16.2%的理科学生和6.4%的文科学生会及时整理复习听课笔记,而有51.1%的理科学生和72.3%的文科学生的学生是在临近期中或期末考试时才整理复习笔记。

表2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情况

经常

偶尔

从不

课前

预习

理科

8.5%

60.9%

25.1%

文科

4.3%

44.7%

51%

课后

复习

理科

11.1%

67.7%

10.6%

文科

6.4%

66%

27.7%

2.3比较注重实践能力、科学素养的培养

21世纪的理想人格应是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统一,科学理性与价值关怀的统一。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要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调查表明,经过这一年新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做实验的兴趣大大提高,有84.7%的理科学生比较喜欢或很喜欢做实验,在文科生中这一比例也高达61.7%;有70.6%的理科学生和63.8%的文科学生在实验课外的时间比较想进入实验室做自己想做的实验;而习惯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去思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学生的理科学生占65.5%,文科学生占55.3%。

2.4在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师,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了知识的深化以及学习的深入。调查表明,70.2%的理科学生和85.1%的文科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教师讲授为主,直到学生听懂为止,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教师不必讲得太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让学生讨论(见表3);在课堂讨论问题时,大多数的学生没有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见表4),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在讨论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表3学生希望的课堂教学形式

应该以教师讲为主,直到听懂为止

教师不必讲得太细,应多让学生讨论

理科

70.2%

19.8%

文科

85.1%

14.9%

表4学生课堂主动性的发挥情况

经常

偶尔

没有

课堂主动提问题的习惯

理科

6.8%

54%

34.9%

文科

4.3%

27.7%

68.0%

3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的现状3.1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高中化学继续教育论文篇三

歌诀记忆法就是针对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利用音韵编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利记易诵。如从细口瓶中向试管中倾倒液体的操作歌诀:“掌向标签三指握,两口相对视线落。”“三指握”是指持试管时用拇指、食指、中指握紧试管;“视线落”是指倾倒液体时要观察试管内的液体量,以防倾倒过多。再如氨氧化法制硝酸可编如下歌诀:“加热催化氨氧化、一氨化氮水加热;一氧化氮再氧化,二氧化氮呈棕色;二氧化氮溶于水,要制硝酸就出来”。

像元素符号、化合价、溶解性表等都可以编成歌诀来进行记忆。歌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确实可以用来帮助记忆,使你轻松愉快地巩固学习成果。

2.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如地壳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可谐北方音为“养闺女”。再如,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锰、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的新的锡铅统共一百斤。”

3.会意记忆法

会意记忆法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自我理解和再加工处理,然后去巧记。如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因此可会意记作,“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再如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会意成“一分为二”(分解反应)“合二为一”(化合反应)、“取而代之”(置换反应)、“相互交换”(复分解反应)。

形象比喻记忆法就是借助于形象生动的比喻,把那些难记的概念形象化,用直观形象去记忆。如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这个问题是比较抽象的,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理解的。

高中化学继续教育论文篇四

预习阶段:概括起来就是“读、划、写、记”。读,就是课前预读;划,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写,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确定听课重点;记,把重要的概念、性质、用途记在脑子里。

听课阶段:课堂听讲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在课堂上要做到边听、边想、边记。听:上课听讲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全神贯注,才能提高听课效率。想:要积极开动脑筋,注意听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解题的规范要求,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不是只记结论。记:动脑的同时也要及时进行记忆,并注意反复巩固。

和其他学科一样,听化学课应全神贯注,做到眼到、心到、耳到和手到。眼到,重点是在教师指导下,分清主次现象,无论好看有趣与否,都能迅速捕捉转瞬即逝的物质变化现象。耳到、心到,重点是开动思维器官,认真听并思考教师从现象到结论的分析归纳过程或演绎推理过程,以及操作装置的原理等,改变只记结论的不正确学习方法。手到,主要是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技能。至于笔记,要学会记要点、记提纲,不要因记笔记而影响看、听和想。这“四到”最关键的是“心到”,即集中精神,开动脑筋,紧紧跟随老师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思考互动。

复习阶段:复习是对知识的巩固、提高和迁移的过程。复习时最好先回忆,根据听课笔记,回忆当天学习了哪些内容,进行了哪些实验等。根据回忆,不会或不明确的地方多复习,理解了,没有问题的少复习,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可以查漏补缺。

完成作业:化学学科的课后作业解题步骤与其他学科相似,认真读题,回忆相关知识,制订出解题方案,解题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完整性,并注意检查。一道题目做完以后,要结合自己的做题思路一下,从中悟出规律性的东西,学会举一反三,反之就是做再多练习题,也达不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高中化学继续教育论文篇五

第一,计算中的守恒思想: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结合,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或浓缩溶液(溶质难挥发)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利用质量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质量守恒法”。化学计算中的物质微粒的守恒思想是迅速解答计算题的利器,理解了“质量守恒法”、“原子守恒法”、“电子守恒”及“电荷守恒”、“物料守恒”,举一反三soeasy。

第二,化学计算中的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在化学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解题方法。

1.原理:化学变化中某些物质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某些物理量的变化进行有关计算的一种方法。差量法的实质是借助教学中的“等比定理”,把有增减量变化的反应式列成比例式,即a︰b=c︰d=(a-c)︰(b—d)。

2.解题: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式,然后求解。

3.类型题: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密度差、压强差、关于溶解度的溶解或析出晶体的计算、有关气体的化学平衡计算、天平平衡的计算。

4.注意: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均可能找到一个或多个有关量的差值,因此运用此法解题时,必须仔细分析题意,理清思路,选好有关物理量的差量。

第三,“建立模型”法在化学平衡中的应用: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学化学重要的一个基本理论知识,它指导着后面章节中的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学习。也是高考中重点考查的内容,经常和其它知识综合在一起考察。由于化学平衡内容抽象,对于学生来说一直是一个难点,然而,对于一些抽象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建立具体的思维模型,会使问题简单、明了化,这种方法称为“建立模型法”。

第四,化学反应速率中的“控制变量”法:

化学世界里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都是错综复杂的,并且被研究的对象也不是孤立的,总是与其他事物和现象相互联系,因此要想精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特性,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单靠自然条件下整体研究对象时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研究对象施加人为的影响,造成特定的便于观察的条件,这就是控制变量的思想。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