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金色的鱼钩的课后反思 语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实用6篇)

时间:2023-10-09 作者:ZS文王2023年金色的鱼钩的课后反思 语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实用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金色的鱼钩的课后反思篇一

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掌握字词。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了解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指导学生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

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

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四。

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

第二课时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一。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金色的鱼钩的课后反思篇二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终于党、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相关课件。

一、示课题,生疑激趣

1、板书课题、解题。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从审题入手,在交流解答中点出文章中心,达到了从整体入手的目的。)

2、简介时代背景。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3、欣赏课件。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达到激趣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出声读、默读、边读边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己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交流自己喜欢的句、段,谈谈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边读边画,简单记下自己的体会。

金色的鱼钩的课后反思篇三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军过草地时的艰难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前边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长征》一诗,了解了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今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这是一篇有关长征故事的课文。在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情况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你们都理解了吗?

1、什么叫“青稞”?

(大麦的一种,粒大皮薄,主要产在西藏、青海等地。)

2、“作料”的“作”读第几声?什么叫“作料”?

(“作”是多音字,作料的“作”读第二声。“作料”就是烧菜时用的油、盐、酱、醋等调味品。)

3、“回味”是什么意思?

(“回味”是指在回忆中体会曾经经历过的美好事物。课文中老班长这样说,是为了消除“我”的怀疑,使病员安心地喝鱼汤。)

4、“弥漫”两字怎么讲?“夜色弥漫”是什么意思?

(“弥漫”是充满的意思,“夜色弥漫”就是到处充满夜的景色。)

5、什么叫“严峻”?(“严峻”就是严厉、严格的意思。)

6、“敛”字要注意读音和字形。“敛”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收敛”是什么意思?

(“敛”是收拢的意思。课文中的“收敛”指老班长的笑容收起来了,消失了。)

7、“掣”字怎么讲?(“掣”是拽、拉的意思。)

8、什么叫“奄奄一息”?

(“奄奄一息”是呼吸微弱,快断气了的意思。)

9、“瞻”字在字典上怎么讲?什么叫“瞻仰”?

(“瞻”是往上看或向前看,怀着敬意仰起头来看,如瞻仰毛主席、周总理的遗容。)

三、说一说

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课题叫“金色的鱼钩”?

四、默读课文,思考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

2、老班长担负着什么任务?(保护三个小病员过草地。)

3、把刻画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画出来。读后说一说从老班长的外貌,我们可以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

4、看课文第3自然段,什么叫“合不拢眼”?老班长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因为“饥饿威胁着我们”。)为什么用“威胁”?(说明当时困难十分严重,如再找不到吃的,大家就有生命危险。)

5、第4自然段中写老班长“喜出望外”地跑回来,他为什么“喜出望外”?

(正当饥饿威胁着他们的时候,老班长忽然在池塘边发现有一条鱼跳出来。他想,可以钓鱼烧鱼汤给三个小病员吃。喝了鱼汤,他们的生命就能得救,可以走出草地了,所以老班长“喜出望外”。)

从“喜出望外”这个词语中,想想当时老班长的心情。

(老班长正在为找不到吃的而忧虑,忽然发现有鱼,他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这也说明老班长有坚决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高度责任感。)

(老班长牢记教导员的教导,所以坚持自己不吃鱼。老班长又向小梁讲述了目前的困难,说明自己为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必须这样做。这充分体现了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7、为什么小梁端起搪瓷碗,觉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因为他知道这小半条鱼来之不易,而且老班自己没吃。)

(最后一句话是暗示小梁,要他记住,“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鼓舞他们的信心”。这是老班长前一天对小梁说的话。这里的暗示带有命令的意思,所以是严厉的。)

9、读课文,从“以后”到“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指名三人读。分角色朗读其中小梁和老班长的对话,一人读叙述部分。

(从对话朗读中体会老班长确实是小战士的“上级”、“保姆”、和“勤务员”,突出老班长的精神感人之深,为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决心之大。)

(老班长看见大家不吃鱼汤,怕大家身体更加瘦弱,走不出草地,完不成任务,所以心里发愁。看见大家吃完鱼汤,虽然鱼汤很少,但总可以维持生命,可以走出草地,完成上级交给他的任务,所以他心里很高兴。)

老班长的感情变化,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意见。)

12、小梁他们发现老班长昏倒在水塘边时,是怎样抢救的?

13、老班长为什么还坚持不肯喝鱼汤?

(老班长生命垂危,仍然惦念着党交给的任务,坚持不喝鱼汤,而要把鱼汤让给小病员吃,让小病员喝了鱼汤后能走出草地。)

(联系上下文体会小梁当时的感情。)

15、为什么说“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钩鱼给他们吃的,让他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放光芒。小梁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小梁自己永远向者班长学习的决心。最后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小结第4段段意:写小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五、看插图

哪一位是老班长?看看他的表情怎样?他们正在想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总结全文:这篇课文写得具体生动,非常感人,老班长的形象和内心活动都深深印入我们的脑海中。老班长完成任务的高度责任感和舍己为人,忠于党,忠于革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小资料】

红四方面军:

即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931年11月,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四军、第二十五军组成,徐向前任总指挥,张国焘任政治委员。1932年6月,国民党军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2月转移到四川、陕西边界地区,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至1934年,先后粉碎国民党两次大规模的围攻。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

金色的鱼钩的课后反思篇四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2)齐读生字、新词。

(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1)默读课文并思考:

a、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b、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3)讨论。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金色的鱼钩的课后反思篇五

1、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划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正确圈划、理解中心是重点。理解小病号的描写与中心的关系是难点。

一教时(第二教时)

(一)回顾第一教时,总结:

(二)分段阅读,分析人物:

1、默读课文第一大段,完成下列步骤

(1)这段文字从哪些内容作了圈划?

在对学生个别提问的基础上,老师归纳:

课文对老班长的外貌、心情、动作、神态作了圈划。

(2)就圈划内容提问,并体会其作用。

朗读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提问:人物外貌的描写对表达课文中心有什么作用?

体会描写老班长心情的句子,提问:人物心情的描写与课文中心有什么联系?

圈划出描写老班长动作的词语,提问:圈划词语从哪些角度揭示了老班长的品质?

在个别回答或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小结:

对老班长的外貌、心情、动作等描写,突出了老班长的有极强的责任心、舍己为人的精神。圈划词语也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老班长的这一品质。

2、默读课文第二大段,注意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法,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1)圈划出表现小病号“我”的心情的词语。

(2)就这些词语从不同角度提问。

(3)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4)小结:课文对小病号的描写,特别是写出了“我”在知道事情真相前后的心情变化,突出了“我”的感激之情。

圈划词语突出了老班长品质的感人,写小病号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和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

3、默读课文第三段,找出描写老班长竭尽全力全力不让病号挨饿的神情、语言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1)圈划描写老班长神情、语言的句子。

(2)提问:这些词语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意义?与课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3)小结:这些对老班长神情、语言的描写,将老班长的形象刻划得淋漓尽致,充分表达出他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的品质。

4、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

“这枚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与“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是否矛盾?为什么?与课题有什么关系?(可分组进行讨论)

5、总结:不矛盾。因为“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记录了老班长舍己为人最终献出生命的光辉事迹,这枚鱼钩虽普通却闪烁出老班长崇高品质的灿烂光芒,因此它“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揭示了文章中心,有其深刻的含义。

6、讨论学习《金色的鱼钩》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扬同学间团结友爱的精神。

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

老班长的思想品德

金色的鱼钩的课后反思篇六

1.在学习英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什么样的人能够称之为英雄?我发现学生对于英雄的认识仅局限于仅有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才是英雄的层面。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缺憾,我想在《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能有更深、更广的理解。

2.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必须的距离,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我设置了特定的问题情境,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1.本篇课文资料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资料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必须的障碍。基于这样的研究,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资料,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经过不一样形式的朗读把自我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同时我设置了一条主线贯穿于全文:理解任务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做鱼钩)发现秘密永远离去,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资料,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本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找出文中的几种描述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述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本事。

经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文

(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述方法?

2.你明白这描述的是谁吗?

3.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1位英雄,他以往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日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金色鱼钩。)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资料

2、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能够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3、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难题就是缺少食物。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让学生交流对于到处的理解。

(2)(大屏幕出示: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__。)让学生补充并谈谈对合不拢眼的认识。

2.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最终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做鱼钩、钓鱼。)

4.(指着大屏幕出示资料)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述方法?

5.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方法描述的语句吗?

6.发现秘密后老班长是怎样做的?

(1)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团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境描述的语句。(大屏幕出示: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3)你能经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境吗?(指导学生朗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一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3)学生交流,教师相应追问:你觉得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吗?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这部分的语句运用了哪种描述方法?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描述方法的语句吗?

2.(大屏幕出示: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让学生补充。

3.此刻我们重新回到课始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4.总结: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此刻完美的今日,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放音乐,师朗诵毛泽东诗词《长征》。)

对于这样长篇的课文如何进行教学,一向是我的一大困惑。初次尝试用这种步步设疑的方法进行教学,感觉到达了我预设的效果。下头是我针对本课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起到引的作用

有些教师总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问的太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发展的空间,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比如《金色的鱼钩》这样长篇的课文,教师就应捋好一根线,层层设疑给学生引好路,这样学生才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脉络深刻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二、问题的设计要紧扣主题,才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

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背离主题,所有的问题都应为主题服务。背离文章的问题只能让学生走弯路,越走越远而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课文资料也造成了必须的障碍,所以我们应在问题的设计上把好关,这样才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思:一向以来,上每一堂课我都要求是全员参与,并且也在尽力地去做好它。一般在课上,只要学生愿意回答问题的,我都会给予满足,一些不太愿意的有时也会硬逼着他来回答,我坚信只要多叫几次,他也会慢慢融入到这个团体中来的。但今日的这堂课让我发现其实我做得还很不够。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三年级学期教学计划语文(精选5篇)

    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并在面对变化和不确定性时进行调整和修正。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计划书范文,方便大

    2023年感谢老师辛勤付出的话(通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稿(精选9篇)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总结书

    2023年工程项目疫情防控总结(精选8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

    2023年仓库半年度工作总结(模板5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格式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模板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最火文言文辞职报告(实用7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这里我整理了一些

    2023年幼儿园小班足球游戏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

    高中毕业生登记表补办 高中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模板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

    美化教室活动方案 美化教室策划书(汇总5篇)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管理中,方案都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发展目标。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