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材说课稿(专业17篇)

时间:2023-12-08 作者:FS文字使者

在教学活动中,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步骤。希望以下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关于教案模板编写的思路和指导。

白杨礼赞教材说课稿(专业17篇)篇一

《白杨礼赞》是省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要求是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初步学会应用这两种表达方式,提高写作能力。这一单元要求是第三册“散文中的记叙和描写”的深化。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现代文除“能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思路”外,还应“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白杨礼赞》这篇散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严厉斥责了一些贱视民众的顽固分子。爱憎分明,感情炽烈,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它那质朴的语言,新颖巧妙的构思,成功地运用象征、比喻、排比等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通过朗读训练,品析语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象征手法。第二课时以讨论和对比阅读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据此,我把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第一,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意境,领会文章所抒发的强烈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象征手法。第三,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蕴深远。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但初中生还是第一次遇到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如上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北高原雄壮的画面,播放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雄姿,配乐朗读,运用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促进学生的理解,使之进入情境。

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白杨礼赞》一文构思巧妙,感情浓郁,要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抒发的赞美之情,光靠读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品析文中反复句从“那”到“这”的变化,品析排比反问句逐层扩展的象征意蕴(可以用替换的方法,换成陈述句加以体会)。还要品析“扑入”、“主宰”等传神的词语。

实施朗读训练。

1、把握基调。

把握基调对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读出文章的内蕴情感,必须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引导学生以作者之心感受热情赞美的感情基调。

2、读出感受。

本文的朗读基调确定以后,还要仔细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并由此获得自己的真切感受。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读,通过有声语言表现出自己的感受来,便会进一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

3、读出节奏。

文章的节奏,包括语句的停顿、语速的快慢和重音的体现等,通过节奏的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在训练中,我先把停顿、语速和重音的一般规律告诉学生,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对某些特殊句式,如三个反复句,一组排比反问句,则先让学生讨论其读法,再去揣摩感受,怎样读才最能够体现出文章的感情。

主要运用录音机、实物展示台、多媒体课件。

首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北高原单调而无边无垠的画面,再接着播放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雄姿。选用富于节奏变化的、雄健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

第二步,配乐朗读,激发兴趣。通过配乐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第三步,课堂提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我所设置的问题是: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用“作者赞美了……的白杨树”的句式说一句话吗?例如,“作者赞美了力争上游的白杨树。”……学生会很快找出并说出很多句子,以此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追问: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学生讨论后可以知道,是从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部气质等方面。

第四步,指导朗读。重点指导第二节,学生自己揣摩3~5节。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活动、独立思考的机会。

然后要求朗读描写白杨树形美的段落。女同学读第一层,要读得清脆、柔美;男同学读第二层,要读得豪爽、有阳刚之气。在哪里分层,同学们自己去商量,怎样才能读出白杨树的美,请大家自己体会。因为这里的层次很清晰,学生完成应该没问题。之后再追问一下划分的依据,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再上升一个层次。

第五步,齐读第7节,揣摩读法。讨论一组排比反问句的读法。先要求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然后去朗读,看效果怎样。再让学生思考,四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让学生明白,这组排比反问句的意思是逐层深入的。

之后再追问: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这里却写了其他内容,是不是离题了。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这里采用了象征手法。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象征,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这是象征的基础。并进一步追问这外形的具体象征意义,形成板书。

第六步,品析语言,深化理解。引导学生品析“扑入”、“主宰”以及反复句出现的“那”、“这”等词的传神之处,以及反复句、排比局、比喻句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之妙。采用“删一删”、“换一换”等方法加以体会。

第七步深情朗读,课堂小结。为了检验全体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所定目标的完成情况,鼓励学生对课文作小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然后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全体学生深情朗读全文。

第八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练习一,以及练习五。

本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统一。设计的原则是:求实、求新、求精。文章。

白杨礼赞教材说课稿(专业17篇)篇二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

三、 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

实施朗读训练。 。

1、 把握基调 。

2、 读出感受 。

3、 读出节奏 。

四、 教学媒体的使用 。

主要运用录音机、实物展示台、多媒体课件。 。

五、 教学程序设计 。

一删”、“换一换”等方法加以体会。 。

第八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练习一,以及练习五。 。

六、 板书设计 。

本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统一。设计的原则是:求实、求新、求精。

白杨礼赞教材说课稿(专业17篇)篇三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底蕴和情感,学习并积累文章的优美语言。

2、领会烘托、对比、先抑后扬、象征等手法表现主题的写法,并灵活运用到课外阅读和写作中。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礼赞”的内涵,领会作者热情讴歌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之思想感情。

2、继承和发扬当年抗日军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把自己锻炼成不怕困难的生活强者。

三、过程与方法:

1、从课内往课外拓展,将“读”“写”“考”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2、上课重点放在思考感悟和动笔训练。

3、先学后教,教为学服务,在学生的难点处适机点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情感与结构,学习象征等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第二段的内容及作用。

五、教学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整体感知,把握线索结构和感情基调等)。

第二教时:合作探究,赏析本文的艺术手法及其妙处。

1、复习旧课,明确主题。

2、究一:品味本文在构思方面的艺术特色。

3、探究二:品味描写景物遣词造句的特色。

4、总结本节课内容要点。

5、布置作业:写两个作文片段,运用本文技法。

第二教时。

一、导入,朗读全文。

二、复习旧课,明确主题。

(一)问题导学,复习旧课。

(二)明确主题: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描写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在形态和内在品格三方面的特点,运用象征手法、先抑后扬等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的赞美,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

三、探究一:品味本文在构思方面的艺术特色。

(一)赏析象征及其表现效果。

1、什么是象征手法?它与比喻有什么区别?

在文艺创作中,象征主义往往是和比喻手法融合在一起的,但二者又有区别:

(1)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状,而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的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而且也都从本质特征上考虑。

(2)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在全篇文章中不占主要地位,它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题材,如果这类喻体在文章中占了主要地位就称为象征体了。这种手法也称为象征手法了,这是。个重要的区别标志。

(3)比喻适用于各类文体,象征一般只适用于抒情作品。

2、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贵族化的楠木又象征什么呢?

(1)白杨树本身特点就是高大挺直,生命力顽强。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折不挠。哪里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显示了不软弱,不动摇的顽强的精神,是树中的伟丈夫。作者用它象征内在品格近似的北方的农民和在敌后广大土地上守卫家乡的哨兵,也象征了在华北平原谱写历史的精神和意志。

(2)作者为什么运用象征,而不直接写抗日军民呢?

“人贵直,文贵曲”。美文运用象征,使文章显得含蓄委婉,让意境更美,给读者留下揣摩玩味的余地,同时,也可以逃过特定环境的政治劫难。

(3)“贵族化的楠木”象征什么?

茅盾同志说: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

(二)赏析先抑后扬的手法,理解其作用。

明确:描述完高原景色,写景色给作者的感受是先“雄壮”后“单调”,为写见到白杨树“惊奇地叫了一声”作衬托,意在突出白杨树蓄势。强调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不平凡,即给西北高原带来无生机和活力,祛除色彩的单调的,给广阔无边的高原增添美感,让人们耳目一新、赏心悦目。

明确:先说长得太挺直的白杨树称不上“树中的美女子”,看似个缺点,而后强调它与西北风抗争的气质像是“树中的伟丈夫”。贬低它外形上缺乏多姿多彩,意在强调高大的白杨树具备的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坚强不屈等气质美,后者才是作者想赞美的部分。可见,白杨树属于内在美胜于外在美的一种树!

四、探究二:本文语言朗朗上口、生动形象,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谈谈它的妙处。

(一)词语运用准确、凝练、生动。

(1)第二自然段怎样描写高原景色的?在遣词造句方面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2)课文第5段具体描写白杨树的树干树枝树皮运用哪些形容词?请找出来加以品赏。

明确:用“笔直”写树干树枝;用“一律向上,紧紧靠拢”丫枝,用“片片向上”写叶子;用“光滑”写树皮的质地,用“银色”“淡青色”写树皮的颜色。用“倔强挺立”和“不折不挠”写白杨树外在形象的同时,也含蓄地赞美它的品格和气质了!

(3)课文第7段用哪些生动凝练的词语高度概括白杨树的内在品格的?请找出来品赏。

明确:“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与挺拔”。这些词语与上文是否重复出现呢?没有,作者有意避开重复运用,值得我们写作上学习。这些简洁凝练带有归纳作用的词语,这些词语蕴含丰富,是对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和外形特征浮想联翩和反复咀嚼感悟得来的结果。它们恰恰与北方抗战军民的优秀品质相吻合。

(二)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对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感染力。

请同学们分别找出来,仔细品味。

四、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要点。

五、布置作业:

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一种事物,给予热情赞美。要求:

1、先写外在特点,再写内在精神,语句表达务必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采用先抑后扬的技巧。

2、写真情实感,支持顺理成章,反对牵强附会。

3、字数不少于600字。

茅盾。

一、复习旧课,明确主题。

二、赏析写法,理解作用。

1、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先抑后扬及其作用。

3、遣词造句及其作用。

三、布置作业,迁移运用。

白杨礼赞教材说课稿(专业17篇)篇四

1、象征的艺术手法;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方法。

2、准确而富有感情的语言。

象征的艺术手法。

1、阅读预习一、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完成预习三、1、3。

1)给下列字注音:

错综毡子外壳昔主宰垠砥恹逸晕圈倔强虬枝婆娑楠木颀。

2)解释下列词语:(四音节合成词要求说出结构)。

2教时。

第一教时。

1、通过复习学过的课文找学生介绍茅盾。

茅盾。

总结:

茅盾,浙江桐乡人,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林家铺子》。

3、找学生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

明确:预习一。

给下列字注音:

毡外壳主宰垠坦荡如砥恹逸晕虬颀。

集体订正。

1、了解象征的手法。

2、分析课文结构。

3、讨论课文第一部分。

提示:

1、本文一共几小节?9节。

2、礼赞是什么意思?找出文中赞美白杨树的句子》。

总结:

1节:点明题旨,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2-4节: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衬托白杨树不平凡。

5-6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赞美白杨树。

7-8节: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9节:通过对比再一次赞美白杨树。

1、分法较多,有道理就行。

2、本文的线索:

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1、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总印象是什么?

明确:“一条大毡子”

2、课文运用了哪些词,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黄土高原的?

总结:黄绿错综--------颜色;无边无垠-----空间;坦荡如砥-------地形。

3、这样的景色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看到白杨树后的感觉有如何?

总结:先是:“雄壮”“伟大”然后:“单调”“恹恹欲睡”。

总结:正反衬托:正,生长环境的伟大。白杨树还是值得赞美。

反,离开白杨树还是单调,

5、总结写作顺序:面点。

通过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从正反方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二教时。

分析课文二、三、四部分;总结全文。

1、明确课文的线索;课文的写作背景。

2、作者有关知识。

集体订正。

分析课文二、三、四部分;总结全文。

1、概括5-6节内容。

明确;写白杨树的外形表现白杨树的不“不平凡”。

2、第5节主要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总结明确:

总:力争上游,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性格:

干:丈把高……。

分:丫枝:向上,靠拢……倔强挺立,

叶:向上……不屈不挠,

皮:光滑,淡清色……力争上游,

总:这……。

3、讨论文中提示:

那些词语表现了“力争上游”?它们和“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性格有联系吗?

总结:词语:向上,靠拢,一束……。

疏导:通过写白杨树的外形来表象白杨树的内在品质。进而赞美白杨树“不平凡”。

1、概括本节内容。

明确:赞美白杨树,揭示其象征意义。

3、从哪些地方分析,北方的抗日军民和白杨树具有相似支出?

总结:不屈不挠,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读8节)。

4、总结该段使用的修辞格,及其作用。

总结:反问和排比。

作用,加深语气,强化感情。发人深醒。

讨论:哪些词语表现出揭示的意思一层比一层深?

“不想到”“一点也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

5、齐读“我赞美……的精神”

明确:直接交代赞美白杨树的原因。

疏导:“不但……尤其”递进关系的复句。强调后面的“精神”。

疏导:对比的写法。

总结:热爱民众,赞美民众。

开篇点题生长环境细描外形,概括特点。

反:单调。

白杨树……实在是……决不是……。

农民楠木。

象白杨树一样的人:(对比)。

哨兵白杨树。

精神和意志赞美。

主题:象征的手法,抓住外形特征借形象,赞美……歌颂……抒发……情。

白杨礼赞教材说课稿(专业17篇)篇五

三、说 学法 。

1、把握基调 。

2、 读出感受 。

3、 读出节奏 。

五、 说教学过程 设计 。

第八步,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完成练习一,以及练习五。 。

六、 板书设计  。

茅盾。

本课板书设计 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统一。设计的原则是:求实、求新、求精。

附录:    说课的几个环节。

白杨礼赞教材说课稿(专业17篇)篇六

《白杨礼赞》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八年级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传统课文,写于1941年3月,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

当时抗日战争正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北方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建立了强大的抗日根据地,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茅盾以这篇散文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在散文中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达方式上还运用了抒情和议论。

课文是托物言志的写作范例,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揭示了白杨树所象征的当时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对白杨树的由衷赞美之情。

全文的思路是:先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引出作者观看的“单调”感;再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拢的特点;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点明它的象征意义;最后将白杨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高声赞美白杨树”。

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全文的思路都很清晰易懂,至于政治背景,学生明了即可,无需多讲,学习本文主要进行散文欣赏,着重赏析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意识。已初步养成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初二学生已对托物言志的写法有所了解。《白杨礼赞》是一篇文情兼美的散文,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有巨大帮助的。语感是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领悟力,是实际运用语言的文字的一种基本能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将采取以读为主的三层次阅读教学。

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文的三维目标是:

1、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初步学会分析带有抒情和议论的散文。

2、学习生字,领悟一些词语的使用。

3、学习象征手法,理解白杨树所象征的革命品质,感受中华儿女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以三层阅读法体会文章中的语言美、意境美。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一节课重难点的突破主要依靠“练读”、“悟读”、“品读”的朗读设计。“练读”是仿照朗读示范对朗读进行有效的练习;“悟读”是边读边领悟、体会;“品读”是对用词、语句、修辞等的品味和鉴赏。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也要体现这一思想。在“读”法上产生变化,由浅入深地训练学生的阅读和感悟能力。

本课教学时数为二个课时。我介绍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图片导入。出示一张苍劲盘结的古松图片和一张妩媚的杨柳图片,从反面引出白杨树的笔直向上,导入到对白杨树另一种美的赞美。这样的导入可以让学生预先了解美的多种形式,为理解文中先抑后扬的手法打下基础,也让学生感悟到直观美与语言美。

(二)了解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41年3月,当时抗日战争正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因为写作时间早,学生阅读理解的难度加大,了解写作背景,有利于理解文章主题和托物言志的写法。时代背景在注释中有介绍,让学生自主完成这个环节的学习。

(三)播放课文录音。

让学生通过听录音来进一步了解白杨树的.美,初步感受语言的美。

习惯上的教学,总是在学生沉浸在美感享受中时,教师提问问题或者提出要求,会打乱学生的思绪,得不偿失。所以听录音的过程,老师要和学生一起欣赏,并漫步巡堂。

(四)出示图片。

听完录音之后,教师出示一张白杨树的图片,再给学生以直观理解:感情朗读。

学生轻声读课文,并回想录音的朗读特点,思考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同时体会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心理学认为,人发展某种能力具有关键期,朗读能力的发展期就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重视朗读,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的培养。)老师提示朗读要求:感情基调、轻重缓急、停顿。

在这一过程之后,进行小组合作研讨,教师以提示的方法帮学习小组理清本文的抒情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五)请学生找出能表现白杨树之美的相关语句,并反复诵读。

学习小组合作研讨下列问题:

1、作者给文章取标题为“礼赞”,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呢?

2、白杨树象征了什么?(有什么象征意义?)。

这两个题目,目的是引导出学生领悟“白杨树不平凡”,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那些能表现白杨树美或不平凡的语句来么复诵读,体会作者赞美的情感。

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诵读会发现白杨树的美主要集中在景象之美——第二段,形神之美——第五段,象征之美——第七段。一些能具体表现白杨树美的语句、词语也就随之被发现。

新课程标程标准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作为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教学中就是体现这一点。

白杨礼赞教材说课稿(专业17篇)篇七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分析白杨树的外形特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正直、朴质、团结、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学会运用象征手法。

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在西北地区,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树木,房前、屋后、河畔、路旁,随处可见它的身影,它有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有顽强的生命力,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茅盾的《白杨礼赞》,一起去欣赏白杨树的英姿,一起去领略他笔下白杨树的风采。

二、题目解读。

1、了解作者。

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2、释题。

礼赞的含义:“礼”,尊敬崇敬,“赞”,赞扬,题目的意思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

三、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了解内容,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礼赞的句子。

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明确: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说明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

四、合作探究。

1、作者极力的赞美白杨树,是因为它不平凡。这篇课文作者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如果不是,那作者到底是在礼赞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明确:如“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树本无所谓力争上游,可见是在写人。)。

又如“难道你就觉得他只是树?……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2、齐读第七段,赏析。

这里连用了四个反问句组成了一组排比句,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后面三个“难道”,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进一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补充课文的背景。《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这篇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的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4、学习象征手法。

像课文这样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就是象征。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例如本文作者把对北方军民的赞美之情寄托在对白杨的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上。通过白杨树这一艺术形象,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5、讨论:作者借白杨树歌颂北方的抗日军民及其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呢?找出描写白杨树外部形态的句子,大声朗读,用其中的关键词句来解决这个问题。

小结:这一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们透过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从而产生崇敬、赞美之情。

6、白杨树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预设:正直、朴质、团结、力争上游等都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我们赋予某些事物象征意义,你都知道哪些,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请仿照课文的写法,选取你熟悉的某个事物,赋予它一定的象征意义,完成一次片段写作。

五、小结。

本节课我们从白杨树的外部形态、内在气质两方面“礼赞”了白杨树,下节课我们将从生长环境、写作手法方面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六、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

白杨礼赞教材说课稿(专业17篇)篇八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初中语文三年级的一篇教读课文,矛盾所写的.抒情散文《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具体编排在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从编者的意图来看,本单元意在引导学生体会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散文叙事、记人、写景、状物等灵活多变的写法,进一步提高欣赏、写作的能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阅读、欣赏散文应着眼于散文所蕴含的情感,借鉴散文所运用的语言。《白杨礼赞》的语言很有特点,大气磅礴,一气呵成,尤其是反问、排比运用得极为成功,值得反复诵读,这样,才能更切实地感受到散文的艺术魅力。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语言感悟能力较差。《白杨礼赞》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对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通过朗读,品析语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象征手法。第二课时以讨论和对比阅读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的把握以及教学的设想,我把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第一,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意境,领会文章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第三,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蕴深远。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通过朗读理解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考虑到初中生在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是重点也是难点。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据此,我准备采用朗读式、讨论式作为主要教学方式。

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根据目标和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灵活多样的朗读,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把他们的主体意识培养起来,把他们健康的个性发展起来。当然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合格的教师不会把学生当作某种驯服的自然力来驱使,而是当作主体来看待。教学中我还会引导他们领悟和掌握学习的方法,鼓励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照这个思路上课开始,我便直接板书课题,对“礼”、“赞”进行释义,并简要地介绍作品的写作背景。然后,我会对学生说:“白杨礼赞”犹如一首结构谨严,渲染得力,旋律激昂的抒情音乐小品。一般音乐作品总有一个主旋律贯穿其中,它有时略有变换,复沓重现,昭示着深化着主题。那么,《白杨礼赞》的主旋律是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课文朗读录音,在头脑中展开联想想象,用心去感悟,听出“白杨礼赞”的主旋律来。

接下来,我便播放以钢琴曲为音乐背景的配乐朗读录音。列宁曾这样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知识、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配乐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促进了学生的理解,使之进入情境。这样,我便能顺利地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旋律,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了作者热情赞美的感情基调。。

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后,我还会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从而进一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我设置问题是: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用“作者赞美了……的白杨树”的句式说一句话吗?(以此引导学生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追问: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通过启发、点拨、讨论后,让学生明确作者是从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部气质等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

1,学生自己揣摩3~5节。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活动、独立思考的机会。然后要求朗读描写白杨树形美的段落。女同学读第一层,要读得清脆、柔美;男同学读第二层,要读得豪爽、有阳刚之气。在哪里分层,同学们自己去商量,怎样才能读出白杨树的美,请大家自己体会。因为这里的层次很清晰,学生完成应该没问题。之后再追问一下划分的依据,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再上升一个层次。

写了其他内容,是不是离题了。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这里采用了象征手法。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象征,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这是象征的基础。并进一步追问这外形的具体象征意义,形成板书。

3,引导学生品析“扑入”、“主宰”以及反复句出现的“那”、“这”等词的传神之处,以及反复句、排比局、比喻句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之妙。采用“删一删”、“换一换”等方法加以体会。

4、深情朗读,课堂小结。为了检验全体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所定目标的完成情况,鼓励学生对课文作小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然后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全体学生深情朗读全文。

第八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练习一,以及练习五。

板书设计:

环境。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外形。

性格。

本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统一。设计的原则是:求实、求新、求精。

白杨礼赞教材说课稿(专业17篇)篇九

《白杨礼赞》是省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要求是了解散文中抒情与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初步学会应用这两种表达方式,提高写作能力。这一单元要求是第三册“散文中的记叙与描写”的深化。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现代文除“能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与作用,理解思想内容与文章思路”外,还应“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白杨礼赞》这篇散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严厉斥责了一些贱视民众的顽固分子。爱憎分明,感情炽烈,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它那质朴的语言,新颖巧妙的构思,成功地运用象征、比喻、排比等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通过朗读训练,品析语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象征手法。第二课时以讨论与对比阅读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与议论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据此,我把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第一,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意境,领会文章所抒发的强烈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象征手法。第三,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与意志。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蕴深远。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但是初中生还是第一次遇到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与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如上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北高原雄壮的画面,播放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雄姿,配乐朗读,运用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促进学生的理解,使之进入情境。

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白杨礼赞》一文构思巧妙,感情浓郁,要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抒发的赞美之情,光靠读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品析文中反复句从“那”到“这”的变化,品析排比句、反问句逐层扩展的象征意蕴(可以用替换的方法,换成陈述句加以体会)。还要品析“扑入”、“主宰”等传神的词语。

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朗读训练。

1、把握基调

把握基调对理解作者的思想与感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读出文章的内蕴情感,必须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引导学生以作者之心感受热情赞美的感情基调。

2、读出感受

本文的朗读基调确定以后,还要仔细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并由此获得自己的真切感受。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读,通过有声语言表现出自己的感受来,便会进一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

3、读出节奏

文章的节奏,包括语句的停顿、语速的快慢与重音的体现等,通过节奏的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在训练中,我先把停顿、语速和重音的一般规律告诉学生,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对某些特殊句式,如三个反复句,一组排比反问句,则先让学生讨论其读法,再去揣摩感受,怎样读才最能够体现出文章的感情。

首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北高原单调而无边无垠的画面,再接着播放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雄姿。选用富于节奏变化的、雄健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

第二步,配乐朗读,激发兴趣。通过配乐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第三步,课堂提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我所设置的问题是: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用“作者赞美了……的白杨树”的句式说一句话吗?例如,“作者赞美了力争上游的白杨树。”……学生会很快找出并说出很多句子,以此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追问: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学生讨论后可以知道,是从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部气质等方面。

第四步,指导朗读。重点指导第二节,学生自己揣摩3~5节。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活动、独立思考的机会。

然后要求朗读描写白杨树外形美的段落。女同学读第一层,要读得清脆、柔美;男同学读第二层,要读得豪爽、有阳刚之气。在哪里分层,同学们自己去商量,怎样才能读出白杨树的美,请大家自己体会。因为这里的层次很清晰,学生完成应该没问题。之后再追问一下划分的依据,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再上升一个层次。

第五步,齐读第7节,揣摩读法。讨论一组排比反问句的读法。先要求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然后去朗读,看效果怎样。再让学生思考,四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让学生明白,这组排比反问句的意思是逐层深入的。之后再追问: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这里却写了其他内容,是不是离题了。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这里采用了象征手法。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象征,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那是象征的基础。并进一步追问这外形的具体象征意义,形成板书。

第六步,品析语言,深化理解。引导学生品析“扑入”、“主宰”以及反复句出现的“那”、“这”等词的传神之处,以及反复句、排比句、比喻句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之妙。采用“删一删”、“换一换”等方法加以体会。

第七步,深情朗读,课堂小结。为了检验全体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所定目标的完成情况,鼓励学生对课文作小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然后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全体学生深情朗读全文。

第八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练习一,以及练习五。

白杨礼赞

茅盾

(雄壮、伟大)生长环境农民(质朴、严肃、坚强)

(力争上游)外部形象白杨树———(象征)———人哨兵(傲然挺立)

(倔强挺立)内部气质(托物)(言志)精神和意志(团结、上进)

本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统一。设计的原则是:求实、求新、求精。

(我的说课内容可能有许多不妥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白杨礼赞教材说课稿(专业17篇)篇十

今天我说的课是《白杨礼赞》、它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第四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白杨礼赞》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写于1941年3月、当时抗日战争正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北方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建立了强大的抗日根据地、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茅盾以这篇散文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在散文中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达方式上还运用了抒情和议论。

初二的第四册教材已经涉及到了议论文的教学、同时以编入了小说、诗歌、散文等教学单元。第六单元的学习目标就是散文中的抒情和议论、从编者的意图来看、出于以下几种考虑:

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散文阅读、在了解散文中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提高阅读散文的能力和写作记叙文的能力。

2、结合第二篇《醉翁亭记》、第三篇(写作训练)《在那颗星子下》引导学生体验美好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感受山水之美、感受师生之间纯真的情感。

3、教材注意到整册的特点、在学习枯燥的议论文的同时欣赏优美而富有感染力的散文、学习语言、熏陶情感。

在教学在要把握好这几意图。马卡连柯说:“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不能做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开发智力、熏陶情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班级中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较差。初一的一年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初二在此基础上增加阅读量、并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从初一开始教师已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增广学生的阅读面。《白杨礼赞》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有巨大帮助的。语感是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领悟力、是实际运用语言的文字的一种基本能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将采取以读为主的三层次阅读教学。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语文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它与数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例子、从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用途;其次这个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将这一个例子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们还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荃”、“言”和“荃”对我们也非常重要。

“练读”、“悟读”、“品读”是我上这一节课的指导思想。“练读”是仿照朗读示范对朗读进行有效的练习“悟读”是边读边领悟、体会;“品读”是对用词、语句、修辞等的品味和鉴赏。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也要体现这一思想。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听和朗读从整体上感知、用课文中的词句说说作者赞美了什么样的白杨树、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所讲来整理板书白杨树从内到外、由表及里的“三美”、即景象之美、形神之美、象征之美。再接下来则让学生找表现“三美”的句段加以三层次练读、悟读、品读、感悟句式美、用词美、语段层次美、情感美和意境美、训练语言、培养情感都落到了实处。“练读”、“悟读”、“品读”实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精读、而且这是精读的深入、它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要求在“读”法上产生了一些变化、由浅入深地训练学生的阅读和感悟能力。《白杨礼赞》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法指导要注重以下几点:

1、用普通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方法;

2、诵读时注意课文的用词、修辞方法的运用、语言的锤练;

3、要指导学生切实感受白杨树的美。

1、教学目标:

a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初步学会分析带有抒情和议论的散文。

b学习生字、领悟一些词语的使用。

c学习该文的象征手法、理解白杨树所象征的革命品质、感受中华儿女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其中a和b是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结合、c是情感目标的培养、三个目标的确立从总体上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思想。)

2、教学重点:

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3、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以三层阅读法体会文章中的语言美、意境美。

本课教学时数为二个课时。

(一)导入

刘国显在《开讲艺术》中说:“它起着从旧知到新知的诱导作用、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导入的好坏显得致关重要。

本节课的导语这样设计:

以图片导入。出示一张苍劲盘结的古松图片和一张妩媚的杨柳图片从反面引出白杨树的笔直向上、导入到对白杨树另一种美的赞美。这样的导入可以让学生预先了解美的多种形式、为理解文中先抑后扬的手法打下基础、同是也在学生心中种下了直观美与语言表达美相结合的种子。

(二)顺着导入的情绪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通过听录音来进一步了解白杨树的美、初步感受语言的美。

习惯上教学时总是喜欢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但是当学生沉浸在美感享受中时、以提问方法或教师介绍的方法插入作者和时代背景、会大大打乱学生的思绪、得不偿失。另外学生对茅盾的了解已经较多、时代背景在注释中也有介绍、所以这节课就直接进入了听录音的过程。

(三)听完录音之后、教师出示一张白杨树的图片、再给学生以直观刺激。

接下来学生轻声读课文、并回想录音的朗读特点、思考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同时体会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们的学生最薄弱的也是这一点。是顺其自然呢、还是改变这种情况?心理学认为、人发展某种能力具有关键期、朗读能力的发展期就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所以我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重视朗读、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的培养。)

在这一过程之后教师以提问并提示的方法帮学生理清本文的抒情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四)请学生找出能表现白杨树之美的相关语句、并反复诵读。教师可以如此引导:(教师提问)作者给文章取标题为“礼赞”、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呢?从而引导出学生回答“因为白杨树美或不平凡”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那些能表现白杨树美或不平凡的语句来么复诵读、体会作者赞美的情感。

这一点其实就是本课教学思路中的“练读”。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诵读会发现白杨树的美主要集中在景象之美——第二段、形神之美——第五段、象征之美——第七段。一些能具体表现白杨树美的语句、词语也就随之被发现、自然而然地就转到了下一个环节“悟读”。

教师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布置以下作业:

(五)课外作业

1、完成练习一表格的填空、了解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是本文写作上的显著特点。

2、在第二、五、七等几段中分别找到能具体表现白杨树美的词句、思考为什么这样写。

(一)结合上一课时布置的作业做好练读与悟读的过渡。

1、请学生分别朗读能体现景象美、形神美和象征美的语段、教师板书“三美”。

2、进一步要求学生根据作业诵读能表现“三美”的词、句、简述作者用词或句的好处。

(二)教师指导、点拨这些词句的读法、正音、正气、正情、让学生进一步领悟这些词句的`表达作用。

以下列问题引导、师生共同探究。

1、第二段作者描绘黄高原体现了它的什么特点?(雄伟)

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描绘?(色彩、幅员、地势)用到了哪些词语?(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3、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词语你认为比较好?好在哪里?(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教师根据学生的看法而提示点拨)

4、作者表现黄土高原雄伟的目的是什么?(为白杨树的出现设计好背景、最终赞扬它的不平凡)

分析完景象之美后请学生朗读该段、加深理解。第五段也可以提相类似的一些问题来帮学生悟读。

5第五段中用到了哪些词语来描绘白杨树?最能体现它精神特点的是哪个词?(力争上游)

6、这一段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白杨树的“力争上游”?(枝、干、叶、皮)

7、结合写作背景深入分析此段中另外一些词句的表达作用。(学生畅所欲言、读与思相结合、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充分体现。)

分析完白杨树的形神之美后请学生朗读该段、并自然过渡到对象征之美的感悟和理解。

9、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四个排比句所体现的层次之美象征意义。

以上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应建立在学生悟读的基础上、这不是普通的问、而是提示性的、探究式的。教师在指导学生练读之后、与学生一起悟读、与学生在平等的原则上共同领悟、探究。巴班斯基曾说过:“如果没有学生积极的、自觉的学习任何教也不会产生预期的教养效果。”所以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只是他们的一个大朋友。有些问题学生可以在悟读的环节中自行解决、有些则需要教师提示、共同探究之后才能解决。也中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根据学生的领悟整理板书。(见附1板书设计)

(四)由悟读到品读

在练读、悟读的基础上学生仔细品味这篇散文的语段层次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学生低吟浅诵、沉浸在对文学的品味和鉴赏之中。一节课很自然地结束了。品读不仅仅是课内“品”、更多的应是在课外“品”、这是课内到课外的自然延伸。

(五)作业布置

1、发下一张讲议、完成第七段的一些练习(这一作业起到课外巩固的作用、见附2。)

2、课外阅读茅盾的《风景谈》。(这一作业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的阅读面得到拓展、同时进行比较阅读、更进一步了解托物言志的散文。)

白杨礼赞教材说课稿(专业17篇)篇十一

地位作用:

《白杨礼赞》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可以说是进行学生人文熏陶的基础,在本单元学习结束时,学生对“借物抒情”这种表现手法要能做到灵活运用。

教学内容:

《白杨礼赞》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写于1941年3月,当时抗日战争正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北方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建立了强大的抗日根据地,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茅盾以这篇散文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在散文中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达方式上还运用了抒情和议论。

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

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课文等。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

本文的设计,遵循以下几个思想原则:

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

通过精心设计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以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受和把握。

“美文需要美教”,通过朗读、赏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主动感知,探索求真,展现自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将教学目标界定为以下三条:

自习生字,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准确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学习该文的象征手法,理解白杨树所象征的革命品质,感受中华儿女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第1、2条作为能力训练目标,第3条作为德育训练目标。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蕴深远。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但初中生还是第一次遇到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诵读法。

对于初中生来说,怎样把实际与作品内容结合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采用诵读法,主要有录音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

发现点拔教学法。

对于形象思维,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形象,并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内涵。

练习法。

练习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采用仿说练习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生对白杨树也不了解,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制作cai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一个优美的画面,轻松活泼的学习散文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

诵读品味法。

这一篇散文语言优美,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品味、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学习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

由于教材规定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所以要充分利用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练习,再进一步的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妥善处理教学过程,完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

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收集有关茅盾的介绍和白杨树的图片。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四大块组成:

第一块:导入新课。出示白杨树的图片,简要说一说画中白杨树的特点,并适当展开联想,说说应用哪些词形容白杨树比较适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之上,自然地就过渡到茅盾先生在课文第五段对白杨树外形描写的学习,感受白杨树的形态美,并指导朗读。

第二块:整体诵读。

1、录音范读。根据录音的朗读特点,思考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同时体会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

2、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理出形象,并思考:作者对白杨树还做了哪些描写?然后分析问题,小组讨论。

第三块:问题点拨。

1、要求学生将第七段中四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能否调换位置,并比较、朗读、感受白杨树的内在美。并归纳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师要介绍什么是象征,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这是象征的基础。并进一步追问这外形的具体象征意义。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层次美和象征美。

2.请学生用上节课所学《海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文章开头对黄土高原的描写以及最后对贵族化的楠木的描写有何作用?并体会白杨树的生活的环境美。

3.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这里却写了其他内容,是不是离题了。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第四块:品读赏析。再次自由朗读课文,采用“删一删”、“换一换等方法加以体会。用词美:

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句式美:难道a;难道b;难道c;难道d。段式美:

抑;扬。情感美:浅;深。象征美:物;人;神。

第五块:拓展延伸。

结合课文,仿写抒情句:

2.让那些人们去赞美的牡丹,去鄙视这的莲花我要高声赞美莲花!

(三)课外作业:

选择课文中喜欢的语段熟读并背诵。

课外阅读茅盾的《风景谈》。

就生活中的某种植物,学用象征手法学写一段话。

学“现的理生发”语清的现文段学本学”章层生节习既的次容课积没特之易的极有色美接内性限。受容,制发情的较让,现感路多学又的之子,生没,美。有根有可、重些据止以意点问自是境放题己。疑之在学的教问美学生切师,生可身只也做的能体作可到品较会适以一味难去当是学精把感的心一彩握悟点得的,拔;语教从,可在句师而让以老和不加学是师对必深生内的全强对真容点文求正的拨主学成把之旨生为握下的面认阅也,理面识读可同解俱。的以时上到主是鼓,体词励品而。句学味是充的生这以分揣去篇点调摩“散及动。

白杨礼赞教材说课稿(专业17篇)篇十二

《白杨礼赞》是省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要求是了解散文中抒情与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初步学会应用这两种表达方式,提高写作能力。这一单元要求是第三册“散文中的记叙与描写”的深化。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现代文除“能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与作用,理解思想内容与文章思路”外,还应“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白杨礼赞》这篇散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严厉斥责了一些贱视民众的顽固分子。爱憎分明,感情炽烈,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它那质朴的语言,新颖巧妙的构思,成功地运用象征、比喻、排比等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通过朗读训练,品析语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象征手法。第二课时以讨论与对比阅读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与议论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据此,我把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第一,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意境,领会文章所抒发的强烈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象征手法。第三,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与意志。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蕴深远。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但是初中生还是第一次遇到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与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如上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北高原雄壮的画面,播放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雄姿,配乐朗读,运用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促进学生的理解,使之进入情境。

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白杨礼赞》一文构思巧妙,感情浓郁,要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抒发的赞美之情,光靠读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品析文中反复句从“那”到“这”的变化,品析排比句、反问句逐层扩展的象征意蕴(可以用替换的方法,换成陈述句加以体会)。还要品析“扑入”、“主宰”等传神的词语。

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 实施朗读训练。

1、把握基调

把握基调对理解作者的思想与感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读出文章的内蕴情感,必须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引导学生以作者之心感受热情赞美的感情基调。

2、 读出感受

本文的朗读基调确定以后,还要仔细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并由此获得自己的真切感受。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读,通过有声语言表现出自己的感受来,便会进一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

3、 读出节奏

文章的节奏,包括语句的停顿、语速的快慢与重音的体现等,通过节奏的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在训练中,我先把停顿、语速和重音的一般规律告诉学生,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对某些特殊句式,如三个反复句,一组排比反问句,则先让学生讨论其读法,再去揣摩感受,怎样读才最能够体现出文章的感情。

首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北高原单调而无边无垠的画面,再接着播放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雄姿。选用富于节奏变化的、雄健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

第二步,配乐朗读,激发兴趣。通过配乐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第三步,课堂提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我所设置的问题是: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用“作者赞美了……的白杨树”的句式说一句话吗?例如,“作者赞美了力争上游的白杨树。”……学生会很快找出并说出很多句子,以此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追问: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学生讨论后可以知道,是从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部气质等方面。

第四步,指导朗读。重点指导第二节,学生自己揣摩3~5节。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活动、独立思考的机会。

然后要求朗读描写白杨树外形美的段落。女同学读第一层,要读得清脆、柔美;男同学读第二层,要读得豪爽、有阳刚之气。在哪里分层,同学们自己去商量,怎样才能读出白杨树的美,请大家自己体会。因为这里的层次很清晰,学生完成应该没问题。之后再追问一下划分的依据,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再上升一个层次。

第五步,齐读第7节,揣摩读法。讨论一组排比反问句的读法。先要求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然后去朗读,看效果怎样。再让学生思考,四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让学生明白,这组排比反问句的意思是逐层深入的。之后再追问: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这里却写了其他内容,是不是离题了。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这里采用了象征手法。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象征,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那是象征的基础。并进一步追问这外形的具体象征意义,形成板书。

第六步,品析语言,深化理解。引导学生品析“扑入”、“主宰”以及反复句出现的“那”、“这”等词的传神之处,以及反复句、排比句、比喻句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之妙。采用“删一删”、“换一换”等方法加以体会。

第七步,深情朗读,课堂小结。为了检验全体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所定目标的完成情况,鼓励学生对课文作小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然后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全体学生深情朗读全文。

第八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练习一,以及练习五。

白杨礼赞

茅盾

(雄壮、伟大) 生长环境 农民(质朴、严肃、坚强)

(力争上游) 外部形象 白杨树———(象征)———人 哨兵 (傲然挺立 )

(倔强挺立) 内部气质 (托物) (言志) 精神和意志(团结、上进)

本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统一。设计的原则是:求实、求新、求精。

(我的说课内容可能有许多不妥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白杨礼赞教材说课稿(专业17篇)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xx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白杨礼赞》。下面我将从三个维度,六个层次展开本次说课。

《白杨礼赞》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借赞美“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揭示了白杨树所象征的当时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对白杨树由衷的赞美之情。

孔子施教,各因其材。了解学情,可以帮助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本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感知,欣赏能力,能够自主梳理课文情节。但本篇文章,距今时代久远,要深入了解课文内涵比较困难。

针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我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设计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

2.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由白杨树体会中华儿女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其中教学重点是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是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了解本文由景及树,由树及人的思路。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语句品析法、示范朗读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和交流讨论进行学习。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理清文章结构,为第二课时夯实基础。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语文课程应该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上课伊始,我会利用“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节目,引导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感人事迹。我们中华儿女向来无私无畏,由此导入《白杨礼赞》。本环节的设计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2.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首先,我将利用多媒体播重点段落的朗读录音,指导学生体会句子的语气和语调,边读边勾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

其次,我将组织学生两两一组阅读自己勾画的句子,体会文章内容,之后请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并谈一谈自己对这些句子或者词语的感受,以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3.品词悟情,探究主旨。

我会引导学生再次走进课文,通过朗读来领悟明确答案。

在此基础上,我将顺势提出第二个问题,文章是怎样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将组织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我也将巡视其中做适时的点拨指导,并必将就此展开讨论,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如我会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四个反问句的意思,反复朗读,体会语气,体会作者由浅入深的强烈情感;引导学生分析“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含义,进而明确作者由树到人,再到精神意志,一步步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描写手法。

此时我会播放《抗日战争》中有关军民互助的影视片段,之后让学生以xx礼赞为题,说一段话,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让白杨树般坚强不屈的的精神永驻学生心中。

我会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情感多方面来谈一谈本节课自己的收获,并布置如下作业,请你运用象征手法,以礼赞不平凡之人为题写一篇小短文,300字左右。

最后说一说我的板书,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与黑板板书相结合的形式,多媒体展示重点句子以及视频,黑板板书设计如下。这样的板书简介明了,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

尊敬的各位评委,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您的聆听。

白杨礼赞教材说课稿(专业17篇)篇十四

1.地位作用:

《白杨礼赞》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咏物抒怀”,是一组描写大自然动植物的文章。与第二单元“道德修养”、第五单元“人生体验”、第六单元“精彩演讲”共同组成了人文色彩浓郁的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本单元可以说是进行学生人文熏陶的基础。《白杨礼赞》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写于1941年3月,当时抗日战争正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北方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建立了强大的抗日根据地,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茅盾以这篇散文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在散文中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达方式上还运用了抒情和议论。

2.教学目标《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根据课文的地位和课标的要求,我为本文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相关文学常识。学习运用象征手法。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领悟这篇散文的意境,感知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理解白杨树所象征的革命品质,感受中华儿女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但初中生还是第一次遇到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

2、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课文等。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

三、设计意图:

本文的设计,遵循以下几个思想原则:

1、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

2、通过精心设计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以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受和把握。

3、“美文需要美教”,通过朗读、赏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主动感知,探索求真,展现自我。

三、教学方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诵读法。

对于初中生来说,怎样把实际与作品内容结合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采用诵读法,主要有视频范读和学生朗读等形式。

2、发现点拔教学法。

对于形象思维,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形象,并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内涵。

3、练习法。

练习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采用仿说练习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生对白杨树也不了解,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制作cai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一个优美的画面,轻松活泼的学习散文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五、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

1、诵读品味法。

这一篇散文语言优美,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2、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品味、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学习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

六、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3、收集有关茅盾的介绍和白杨树的图片。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四大块组成:

第一块:导入新课。出示白杨树的图片,简要说一说画中白杨树的特点,并适当展开联想,说说应用哪些词形容白杨树比较适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之上,自然地就过渡到茅盾先生在课文第五段对白杨树外形描写的学习,感受白杨树的形态美,并指导朗读。

第二块:整体诵读。1、录音范读。根据录音的朗读特点,思考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同时体会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2、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理出形象,并思考:作者对白杨树还做了哪些描写?然后分析问题,小组讨论。

第三块:问题点拨。1、要求学生将第七段中四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能否调换位置,并比较、朗读、感受白杨树的内在美。并归纳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师要介绍什么是象征,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这是象征的基础。并进一步追问这外形的具体象征意义。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层次美和象征美。

2、请学生用上节课所学《海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文章开头对黄土高原的描写以及最后对贵族化的楠木的描写有何作用?并体会白杨树的生活的环境美。

3、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这里却写了其他内容,是不是离题了。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第四块:品读赏析。再次自由朗读课文,采用“删一删”、“换一换”等方法加以体会。用词美: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句式美:难道a;难道b;难道c;难道d。段式美:抑;扬。情感美:浅;深。象征美:物;人;神。

第五块:拓展延伸。

结合课文,仿写抒情句:

1、当你在茫茫的竹林(深林,雪原,高原?)走过,难道??难道??难道??难道??

2、让那些人们去赞美的牡丹,去鄙视。

这的莲花我要高声赞美莲花!

课外作业:

1、选择课文中喜欢的语段熟读并背诵。

2、课外阅读茅盾的《风景谈》。

3、就生活中的某种植物,学用象征手法学写一段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白杨礼赞教材说课稿(专业17篇)篇十五

1、地位作用:《白杨礼赞》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咏物抒怀”,是一组描写大自然动植物的__。与第二单元“道德修养”、第五单元“人生体验”、第六单元“精彩演讲”共同组成了人文色彩浓郁的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本单元可以说是进行学生人文熏陶的基础,在本单元学习结束时,学生对“借物抒情”这种表现手法要能做到灵活运用。苏教版语文课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人文性强,语文工具性的强调相对较少,所以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应灵活一些,也不可忽视语文的工具性。

2、教学内容:《白杨礼赞》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写于1941年3?月,当时抗日战争正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北方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建立了强大的抗日根据地,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茅盾以这篇散文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在散文中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达方式上还运用了抒情和议论。

1、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

2、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课文等。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

__的设计,遵循以下几个思想原则:

1、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

2、通过精心设计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以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受和把握。

3、“美文需要美教”,通过朗读、赏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主动感知,探索求真,展现自我。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将教学目标界定为以下三条:

1、自习生字,品味__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2、准确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将教学目标界定为以下三条:

1、自习生字,品味__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2、准确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3、学习该文的象征手法,理解白杨树所象征的革命品质,感受中华儿女的奋发向上的精神。第1、2条作为能力训练目标,第3条作为德育训练目标。

这篇__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蕴深远。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并由此入手理解__的思想内容。但初中生还是第一次遇到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诵读法对于初中生来说,怎样把实际与作品内容结合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采用诵读法,主要有录音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

2、发现点拔教学法对于形象思维,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形象,并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内涵。

3、练习法练习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采用仿说练习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生对白杨树也不了解,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制作cai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一个优美的画面,轻松活泼的学习散文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诵读品味法这一篇散文语言优美,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__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创造性学习法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品味、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学习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由于教材规定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所以要充分利用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练习,再进一步的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妥善处理教学过程,完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3、收集有关茅盾的介绍和白杨树的'图片。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四大块组成:

第一块:导入新课。出示白杨树的图片,简要说一说画中白杨树的特点,并适当展开联想,说说应用哪些词形容白杨树比较适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之上,自然地就过渡到茅盾先生在课文第五段对白杨树外形描写的学习,感受白杨树的形态美,并指导朗读。第二块:整体诵读。

1、录音范读。根据录音的朗读特点,思考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同时体会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

2、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理出形象,并思考:作者对白杨树还做了哪些描写?然后分析问题,小组讨论。第三块:问题点拨。

1、要求学生将第七段中四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能否调换位置,并比较、朗读、感受白杨树的内在美。并归纳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师要介绍什么是象征,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__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这是象征的基础。并进一步追问这外形的具体象征意义。让学生体会__的层次美和象征美。

2、请学生用上节课所学《海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__开头对黄土高原的描写以及最后对贵族化的楠木的描写有何作用?并体会白杨树的生活的环境美。

3、__的题目是《白杨礼赞》,这里却写了其他内容,是不是离题了。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第四块:品读赏析。再次自由朗读课文,采用“删一删”、“换一换”等方法加以体会。用词美: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句式美:难道a;难道b;难道c;难道d。段式美:抑;扬。情感美:浅;深。象征美:物;人;神。第五块:拓展延伸。结合课文,仿写抒情句:

1、当你在茫茫的竹林(深林,雪原,高原…)走过,难道……难道……难道……难道……。

2、让那些人们去赞美的牡丹,去鄙视这的莲花我要高声赞美莲花!

(三)课外作业:

1、选择课文中喜欢的语段熟读并背诵。

2、课外阅读茅盾的《风景谈》。

3、就生活中的某种植物,学用象征手法学写一段话。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有些问题学生可能较难把握,教师不必强求学生面面俱到,而是以点及面,理清学生容易接受的路子。重点放在学生的品味精彩的语句和对全文主旨的理解上,品味这篇散文的语段层次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做到一学一得。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同时鼓励学生去“发现”__的特色。发现的,可以是疑问,也可以是心得;可以是内容的把握也可以是词句的揣摩。“发现”既没有限制,又没有止境。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拔,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感悟,从而加深对主旨的认识。

范文一、教材的处理《白杨礼赞》是省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要求是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初步学会应用这两种表达方......

白杨礼赞教材说课稿(专业17篇)篇十六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您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鲁迅的《白杨礼赞》,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设计意图、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1、地位作用。

《白杨礼赞》是部编语文教材八上第四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体现了散文的多种样式,或叙事或描写或抒情或表达人生思考或描绘风土人情。但均是作者内心独特的感受。本单元的要求是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应用这两种表达方式,提高写作能力。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现代文除“能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思路”外,还应“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教学内容。

《白杨礼赞》是矛盾散文的代表作,这篇散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严厉斥责了一些贱视民众的顽固分子。爱憎分明,感情炽烈,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它那质朴的语言,新颖巧妙的构思,成功地运用象征、比喻、排比等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1、学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意识。已初步养成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2、《白杨礼赞》是一篇文情兼美的散文,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有巨大帮助的。语感是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领悟力,是实际运用语言的文字的一种基本能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将采取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

本文的设计,遵循以下几个思想原则:

1、力求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

2、通过精心设计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以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受和把握。

3、“美文需要美教”,通过朗读、赏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主动感知,探索求真,展现自我。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通过朗读,让学生自主品析语言,了解文章写作背景,把握文章内容。第二课时,通过朗读训练,品析语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象征手法。第三课时以讨论和对比阅读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二课时。

我把第二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第一,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意境,领会文章所抒发的强烈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第三,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蕴深远。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但初中生还是第一次遇到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如上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北高原雄壮的画面,播放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雄姿,配乐朗读,运用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促进学生的理解,使之进入情境。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白杨礼赞》一文构思巧妙,感情浓郁,要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抒发的赞美之情,光靠读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品析文中反复句从“那”到“这”的变化,品析排比反问句逐层扩展的象征意蕴(可以用替换的方法,换成陈述句加以体会)。还要品析“扑入”、“主宰”等传神的词语。

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朗读训练。

1、把握基调。

把握基调对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读出文章的内蕴情感,必须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引导学生以作者之心感受热情赞美的感情基调。

2、读出感受。

本文的朗读基调确定以后,还要仔细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并由此获得自己的真切感受。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读,通过有声语言表现出自己的感受来,便会进一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

3、读出节奏。

文章的节奏,包括语句的停顿、语速的快慢和重音的体现等,通过节奏的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在训练中,我先把停顿、语速和重音的一般规律告诉学生,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对某些特殊句式,如三个反复句,一组排比反问句,则先让学生讨论其读法,再去揣摩感受,怎样读才最能够体现出文章的感情。

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

1、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北高原单调而无边无垠的画面,再接着播放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雄姿。选用富于节奏变化的、雄健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

2、第二步,配乐朗读,激发兴趣。通过配乐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3、第三步,课堂提问。我所设置的问题是: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用“作者赞美了……的白杨树”的句式说一句话吗?例如,“作者赞美了力争上游的白杨树。”……学生会很快找出并说出很多句子,以此了解白杨树的特点感受美。在此基础上追问: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学生讨论后可以知道,是从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部气质等方面。

4、第四步,指导朗读。重点指导第二节,学生自己揣摩3~5节。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活动、独立思考的机会。然后要求朗读描写白杨树形美的段落。女同学读第一层,要读得清脆、柔美;男同学读第二层,要读得豪爽、有阳刚之气。在哪里分层,同学们自己去商量,怎样才能读出白杨树的美,请大家自己体会。因为这里的层次很清晰,学生完成应该没问题。之后再追问一下划分的依据,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再上升一个层次。

5、第五步,齐读第7节,揣摩读法。讨论一组排比反问句的读法。先要求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然后去朗读,看效果怎样。再让学生思考,四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让学生明白,这组排比反问句的意思是逐层深入的。之后再追问: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这里却写了其他内容,是不是离题了。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这里采用了象征手法。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象征,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这是象征的基础。并进一步追问这外形的具体象征意义,形成板书。

6、第六步,感受对比,深化理解。本文写的是白杨树,写楠木有什么作用?表明态度作者怎样的态度?学生小组讨论,班内交流,理解写楠木是为了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表明作者对贱视民众的人的愤慨鄙弃,深化文章主题。

7、第七步深情朗读,课堂小结。为了检验全体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所定目标的完成情况,鼓励学生对课文作小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然后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全体学生深情朗读全文。

8、第八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文字。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诵读品析法、合作探究法,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本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统一。设计的原则是:求实、求精。简单而又突出本课重点。

白杨礼赞教材说课稿(专业17篇)篇十七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朱自清先生的《白杨礼赞》,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

《白杨礼赞》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咏物抒怀中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咏物抒怀”,是一组描写大自然动植物的文章。本单元可以说是进行学生人文熏陶的基础,在散文中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达方式上还运用了抒情和议论。在本单元学习结束时,学生对“借物抒情”这种表现手法要能做到灵活运用。

第二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将教学目标界定为以下三条:

1、自习生字,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2、准确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3、学习该文的象征手法,理解白杨树所象征的革命品质,感受中华儿女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蕴深远。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但初中生还是第一次遇到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1、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二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

2、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课文等。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诵读法。

对于初中生来说,怎样把实际与作品内容结合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采用诵读法,主要有录音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

2、发现点拔教学法。

对于形象思维,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形象,并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内涵。

3、练习法。

练习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采用仿说练习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生对白杨树也不了解,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制作cai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一个优美的画面,轻松活泼的学习散文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

诵读品味法。

这一篇散文语言优美,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品味、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学习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

由于教材规定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所以要充分利用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练习,再进一步的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妥善处理教学过程,完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3、收集有关茅盾的介绍和白杨树的图片。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四大块组成:

第一块:导入新课。出示白杨树的图片,简要说一说画中白杨树的特点,并适当展开联想,说说应用哪些词形容白杨树比较适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之上,自然地就过渡到茅盾先生在课文第五段对白杨树外形描写的学习,感受白杨树的形态美,并指导朗读。

第二块:整体诵读。1、录音范读。根据录音的朗读特点,思考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同时体会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2、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理出形象,并思考:作者对白杨树还做了哪些描写?然后分析问题,小组讨论。

第三块:问题点拨。1、要求学生将第七段中四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能否调换位置,并比较、朗读、感受白杨树的内在美。并归纳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师要介绍什么是象征,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这是象征的基础。并进一步追问这外形的具体象征意义。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层次美和象征美。

2、请学生用上节课所学《海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文章开头对黄土高原的描写以及最后对贵族化的楠木的描写有何作用?并体会白杨树的生活的环境美。

3、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这里却写了其他内容,是不是离题了。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第四块:品读赏析。再次自由朗读课文,采用“删一删”、“换一换等方法加以体会。用词美: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句式美:难道a;难道b;难道c;难道d。段式美:抑;扬。情感美:浅;深。象征美:物;人;神。

第五块:拓展延伸。

结合课文,仿写抒情句:

1、当你在茫茫的竹林(深林,雪原,高原…)走过,难道……难道……难道……难道……。

2、让那些人们去赞美的牡丹,去鄙视这的莲花我要高声赞美莲花!(三)课外作业:

1、选择课文中喜欢的语段熟读并背诵。

2、就生活中的某种植物,学用象征手法学写一段话。

象征。

树人。

北方农民哨兵。

上进的精神。

相关范文推荐

    品味沧凉初二大全(13篇)

    优秀作文是对一个主题或一个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后的成果,其中融入了作者独特的见解和感悟。以下是一些高分作文的写作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生活,就像一顿丰盛

    初三网课学生发言稿(通用17篇)

    在发言过程中,发言稿可以作为参考和提醒,从而避免遗漏重要的内容。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发言稿范文,这些范文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流畅,可以帮助你提高写作发言稿的能力。

    大开眼界五年级(专业23篇)

    优秀作文能够给人以启发和思考,传达出作者的独特思想和情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这些范文内容丰富,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高中记春节的一件事(优质19篇)

    春节是中国人最具特色的民俗节日之一,也是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场合。以下是一些春节传统习俗的介绍,希望能让大家更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春节即将来临了,各家都开始忙

    中秋游桃园(通用20篇)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精准的语言表达和生动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技巧。

    员工从公司离职的申请书(模板19篇)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工作,我们需要对公司的运营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接下来是一些公司创新和科技应用的成功案例,或许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尊敬的公司领导:您好!首先

    感受温暖初二(汇总15篇)

    优秀作文不同于普通作文,它能够用独特的视角和语言风格展现作者的个性和思维方式。以下是一些备受认可和赞赏的优秀作文,相信它们能够激发你的写作热情。雨下的不算小,雨

    大学地球一小时活动策划书(汇总17篇)

    活动策划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某项活动的设计、组织、执行和评估等方面进行计划和安排的过程。掌握活动策划的核心要点,可以让我们更加得心应手地进行策划工作。

    学生军训教官的发言稿范文(23篇)

    发言稿的表达要力求简练明了、条理清晰,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或晦涩难懂的词语,以确保得到广大听众的理解和认同。那么,以下是一些备受瞩目的发言稿,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

    时间在流逝中学生(精选22篇)

    优秀的作文不仅仅是语言表达准确,更需要思想深刻、观点独特。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这些作文内容丰富、观点独特,值得一读。我一直很喜欢那句话:留不住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