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大全(16篇)

时间:2023-11-14 作者:FS文字使者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大全(16篇)

范本的特点是可借鉴性高,能够在写作过程中给予我们启示和指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范文范本集锦,希望能给大家写作的灵感和启示。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大全(16篇)篇一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它在为基础教育带来生机与活力时,也为农村教学带来了挑战,本文从六个方面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学习;学习方法。

21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世界,创新教育势在必行。课堂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特别是一名年轻的农村小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认为小学生年纪小,思维能力尚不发达,处于提高数学素质的起步阶段,他们刚刚接触数学,究竟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喜欢数学,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呢?从事数学教学多年,下面是我的几点认识:

一、利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生活。

小学生比较好奇、喜欢求知,希望被关注,这些都促其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重的学生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其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内发性动机产生,这就保证了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开发小学生的悟性。

一个人的成绩如何,首先看他有多大的悟性,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以往的我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先让学生把一个苹果或蛋糕平均分成2份,引导出“1份可以怎样表示”。在学生无法用整数表示分得的结果时再引出分数。显然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不利于学生形成面对问题、主动搜索、沟通联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多抓口算培养敏捷思维。

口算对思维敏捷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准确迅速的解题是思维灵活的表现。抓口算基本训练,能提高学生应用法则的能力。口算时应注意两点:

其一,不动笔,动笔计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亦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其二,计算时要有速度的要求,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它非常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要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在学习乘法后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从0~9的数字卡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式题,再算出来。看谁编得题多,算得又对又快,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既巩固了新知,又活跃了思维,有了竞争意识。

四、锤炼心理。

对学生的培养,很大一部分是对其心理的培养。比如学习的兴趣,主动的学习情感与探究精神,锻炼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学习毅力;树立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使其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教师要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五、加强反思。

反思是前进的力量,没有反思,教学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上一节课,教师都要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反思,进行总结,找出规律,在不断反思中学习。

6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生的年龄小,但学习往往专心,听课时间短,学习起来也比较马虎,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师要让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

总之,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同时,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让学生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大全(16篇)篇二

摘要: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主要环节,而课堂教学要如何改,改革的着力点在哪里,怎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精彩,这些都是当前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分析我国课改的主要发展历程有利于解放思想、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是小学数学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概述。

从十多年的课改历程中我们发现,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是在发生变化的同时,教师的理念和教学方法还存在滞后性,教学质量相对较差。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小学数学课堂改革中没有抓住改革的着力点,使改革没有成效。小学数学课改应秉承着开放的理念,从而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氛围能更加融洽。总的来说,我国小学整体的课堂教学水平是呈上升趋势的,但是依旧存在低效课堂。有的课堂只顾深度却忽视了适度;有的只管热闹而缺少静思的时间;有的趣味盎然却不够精彩。由此可见,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数学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我国课改的主要历程。

对于我国课堂改革的过程,可以将其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抓“双基”阶段。

20世纪80年代,教育界就开始提倡抓“双基”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纷纷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以及如何开展基础知识教学方面,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可接受性和系统性要实现两种兼顾,以便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二)教改实验阶段。

进行大规模地教育实验,诸如:情感教育、主体教育、成功教育、快乐教育、启发教学实验等。在这一阶段发生了明显的教与学的转变,即由教师的教逐渐向学生的学转变。

(三)新课改阶段。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第二阶段教育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理念,由“知识本位”转变为“人的发展”转变,并十分注重这一变化。

(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受升学率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基本知识的传授,没有重视情感教育的渗透;只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忽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重视解题结果的教学,却忽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所以,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将数学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上,所以就不得不摒弃旧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要及时转变,从而认清当前“应试教育”的不利之处,也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能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在教学中渗入思想品德教育。例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认识到数学教材中那些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内容所具有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强烈。在数学教学中,要坚持贯穿素质教育的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乐观的性格。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小学生书写规范整洁、严格认真的态度,以及自觉检验修正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敢于竞争的精神。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也是最强大的学习动力。小学生只有对事情比较感兴趣才会显得主动、积极。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在“趣”上下工夫。

1.注重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是一节课的起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这一环节中为了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让学生能兴致盎然地进入新知探究的心理状态中。同时,作为创设情境的方法,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妙趣横生的游戏、引人入胜的故事、促人思考的提问等。

2.研究探讨,保持兴趣。

数学教师导入新课之后,要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有个准备过程。同时要将各种研究材料有层次、有目的的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操作。学生在这个环节基础上,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及见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归纳总结,兴趣升华。

为了帮助学生对新知识进一步的理解和更高层次的认识,总结课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本堂课的目标达成以及学生的表现,数学教师可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法来总结学生的表现,同时为了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也要学会善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

(三)“灵活”使用教学方式、手段。

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每一节课都要以此为教学方法和手段。基于这一情况,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不敢“讲”了,甚至有点“谈讲色变”。但是,这样认为是错误的,因为教学方式的使用着力于“有效”二字。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内容需要以讲授为主,有的则要以探究为主,还有的需要将讲授、探究融为一体。总之,要从教学的有效性出发,做到因内容施教。同一节内容,有的知识需要讲解,有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理解,教师就没有“讲”的必要了。建立有效教学实质上就是说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不必跟着新理念盲目的选择教法,而是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根本需求来制定教学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在数学课堂上,通常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提出都采取单刀直入的方式,如对“因数和倍数”的讲授过程中,教师首先会将“因数和倍数”这个课题名写在黑板上,或是将该节课的课题用多媒体来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就对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了足够的了解。教师应该通过提出问题以及课后练习的设计这两个环节,鼓励学生课前自主阅读教材,通过教材阅读、学案练习的完成情况,就能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疑点和学习中的不足,可以和同学在课前就该问题进行讨论,也可以在课堂上听教师释疑。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小学数学课改工作仍面临很多问题,数学教师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使用教学方式、手段,并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建芳.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j].中华少年,2015(23).

[2]徐纯.寻找课改的着力点,使小学数学教学更精彩[j].新课程(上旬),2016(31):22.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大全(16篇)篇三

小学四年级是学生思维逐渐独立化的重要转型阶段,这个年级段非常关键的是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下面是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的方法做以归纳,希望能对学生的良好成长、家长的科学家庭教育、教师的高效教学等方面有所帮助。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及端正的学习态度。

1、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的内容要认真研究,提出疑问,追本溯源。对每一个概念、知识点都要弄清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内在联系,以及蕴含于推导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问题时,要尽量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要克服那种死守书本、机械呆板、不知变通的学习方法。

2、学以致用,努力践行。在学习过程中,要准确地掌握抽象概念的本质含义,了解从实际事物中具体现象抽象为理论的演变过程;对所学理论知识,要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它的具体实例,使之具体化,尽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应用于实践。

3、厚积薄发,融会贯通。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唯一的来源。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认真研究课本外,还要阅读相关的课外资料,来扩大知识领域。同时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研究,掌握其知识结构。

4、模仿内化,积极创新。模仿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方法,但是决不能机械地模仿,应该在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不拘泥于已有的框框,不囿于现成的模式。

5、复习整理,强化记忆。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必须当天消化,要先复习,后做练习。复习工作必须经常进行,每一单元结束后,应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整理,使之系统化、深刻化。

6、及时。

总结。

科学评价。学习中的总结和评价是学习的继续和提高它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立、解题规律的掌握、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调整和评判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总结听讲、读书和解题中的收获和体会。更深一步是涉及到具体内容的学习方法如:怎样学习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法则、数学定理、数学语言;怎样提高抽象概括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解数学题;怎样克服学习中的差错;怎样获取学习的反馈信息;怎样进行解题过程的评价与总结;怎样准备考试。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将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良好习惯、受益终身。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发展个性的重要方面,因此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以后获得成功的关键。以下十条习惯是每一个合格的学生应该养成的。

1、自觉预习习惯:了解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准备好上课所需的书、本、文具及资料;运用工具书帮助预习;把遇到的不懂之处和难点标记下来。

2、仔细观察习惯:有意识地运用视、听、味、嗅、触等感觉器官来观察事物;观察全面、清楚、找出特点及特征。

3、认真听讲习惯: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听清楚所讲内容;边听边想、理解内容;能记下有关要点。报做卡片,分类编号贴标签。定期收藏旧报刊,养成看报好习惯。积累知识坚持做,小溪也能汇成川。

三、

把握学习中的小窍门。

1、抓住课堂。数学学习重在平日功夫,不适于突击复习。平日学习最重要的是课堂40分钟,听讲要聚精会神,思维紧跟老师。同时要说明一点,许多同学容易忽略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注重题目的解答,其实思想方法远远重要于某道题目的解答。

2、高质量完成作业。所谓高质量是指高正确率和高速度。写作业时,有时同一类型的题重复练习,这时就要有意识的考查速度和准确率,并且在每做完一次时能够对此类题目有更深层的思考,诸如它考查的内容,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规律、技巧等。另外对于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也要认真完成。如果不会决不能轻易放弃,要发扬“钉子”精神,一有空就静心思考,灵感总是突然来到你身边的。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成功会带来自信,而自信对于学习数学十分重要;即使失败,这道题也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勤思考,多提问。首先对于老师给出的概念、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做到刨根问底,这便是理解的最佳途径。其次,学习任何学科都应抱着怀疑的态度,尤其是数学。对于老师的讲解,课本的内容,有疑问应尽管提出,与老师讨论。总之,思考、提问是清除学习隐患的最佳途径。

4、总结比较,理清思绪。

(1)知识点的总结比较。每学完一个单元都应将本章内容做以整理或在脑中过一遍,理顺出它们的关系。对于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分项归纳比较,有时可用联想法将其区分开。

(2)题目的总结比较。同学们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我就有两本题集。一本是错题,一本是精题。对于平时作业,考试出现的错题,有选择地记下来,并用红笔在一侧批注注意事项,考试前只需翻看红笔写的内容即可。我还把见到的一些极其巧妙或难度高的题记下来,也用红笔批注此题所用方法和思想。时间长了,自己就可总结出一些类型的解题规律,也用红笔记下这些规律。最终它们会成为你宝贵的财富,对你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5、认真地做课外练习。课余时间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是十分珍贵的,所以在做课外练习时要准而精,只要每天认真地做三两页,天长日久,你的数学学习就可以做到“积沙成塔”,收获丰硕。学习数学方法固然重要,但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数学学习精神更为重要。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可以学好数学。相信自己,数学会使你智慧的光芒更加耀眼夺目!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大全(16篇)篇四

摘要:

针对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欠缺的问题,通过创设操作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等多样化课堂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的知识,手脑配合,寓教于乐,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严谨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情境教学;课堂教学;小学数学;逻辑思维。

小学数学是整个小学教育课程体系最重要的一环,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建构对数字和图形的认识,为以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面对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缺乏的问题,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知识点,是小学数学教育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可以借助情境教学,针对不同抽象的数学概念,创设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将枯燥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引导学生联想,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并运用教材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因地制宜,量体裁衣,主要有以下注意事项:一是角色互换,从学生实际出发,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二是启发引导,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发散学生思维。三是开放包容,让学生有足够的自我调整、自我修正、自我探索的空间。

1.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自己动手又动脑,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针对几何图形的分解与合成教学,可以创设如下操作情境,首先是以单一几何图形为例,给每个学生一叠纸,让他们通过动手折叠获得正方形、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等不同图形,认真观察这些几何图形的差异性,总结各自特点。然后是以几何图形变换为例,动手将各种图形进行折叠,获取另外一种图形,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各种图形相互变换的规律。最后以复杂图形的等分为例,要求学生用一把剪刀,将复杂图案进行相同结构的等分。通过上述渐进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概念、特征有全面深刻的理解。针对钟表的计时问题,同样可以创设操作情境,首先让学生动手制作钟表,以不同颜色的卡纸指代时针、分针和秒针,制作圆形钟表盘;然后模拟钟表的走时,总结时针、分针和秒针的走时规律;最后对应不同的时针、分针状态判断时间或者对应不同的时刻调整时针和分针的位置。通过自己动手制作钟表盘,迅速准确掌握从钟表读取时间的方法。

2.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情境教育要重视学生的兴趣,需要开设适当的游戏环节,可以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思考,促进他们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实现寓教于乐。教学“相遇问题”时,可以创设如下游戏情境:利用龟兔赛跑的故事,让学生扮演乌龟和兔子,小白兔先到终点,再回头找乌龟。想一想,在路上小白兔可能遇到哪几种情况。有趣的故事场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认真讨论,可能得出以下结论:可能是小白兔没在路上找到乌龟,乌龟跑错路了;另外一种可能是小白兔和乌龟在路上相遇。通过游戏表演方式让学生对相遇几种方式有了初步概念,接着教师引导阅读书本内容,进行总结,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数字组合与规律”时,可以让同学扮演不同的数字,根据数字规律的提示,各自寻找自己的正确站位,形成新的队列;也可以根据不同数字分类方法,开展分组竞赛,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创设生活情境,促使学生运用知识。

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会更无拘无束,思维更活跃。生活情境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以小学数学加法中“遇十进位”的教学为例,可以创设超市购物情境,如儿童玩具要8元,棒棒糖要2元,一支笔要4元,现在总共需要多少钱,这时就需要运用快速凑十法,先要考虑8+2=10,10和4相加就顺理成章地变为14,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巧妙运用凑十方法的计算,会让计算变得迟缓,如果运用自如,学生则会获得成就感,让他们领悟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以“最短路径”的教学为例,可以创设多城市自驾游的情境,从某地出发,经过设定的所有城市,又回到某地,从众多路径中找到最短的旅游路线。这是开放式的情境,需要学生融入其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大胆尝试过程中进行不同知识的探究和交叉,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4.结语。

本文以小学数学教育中多样化情境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学实例分析操作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创设下小学数学各种知识点的课堂教学规律和效果。多样化情境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理论知识通过动手操作、表演讨论、生活运用等实践环节加深印象,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并将数学融入生活以巩固记忆,将知识点真正走进生活,达到数学教育寓教于乐、学以致用的目的。

作者:吴礼云单位: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

参考文献:

[1]杜沫.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杂志,2014,06.

[2]张桂英.论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切入技巧[j].工作研究,2009,15.

[3]陈宝福.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教学情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

[4]王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6.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大全(16篇)篇五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

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有关概念的归为一类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二、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例如:《拼组图形》一课,通过让学生三次动手拼,经历猜测。实践、验证的过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创造了让学生操作,实验的机会;独立思考的机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终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三、参加教育教研活动。

1、改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阅读教育期刊,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积极参与学校网络教学的研究,摸索其特点,为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总之,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

回想半年来自己所作的工作,一种说不出的辛酸不停的回荡在我的心理,使得我在总结自己的得与失时,更多的想到的是自己的付出。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大全(16篇)篇六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技能。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每一个学生既是一片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又是这一资源的拥有者和开发者。我们应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的、被动的教学模式,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使学生的活动变成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典型课例,有效地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能使数学教学更具感染力。

一、注重学生的自学。

1.教师进行角色的换位转变。

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转向现代教学的促进者、学习者、发现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学中应重视学习氛围的营造,注重学生的自主建构,使教学过程由教向学转化,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同时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和学习的主人。

2.关注学生学习情感、兴趣的培养。

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数学情感就是数学对象作用于学生认知心。

理时,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对认知对象的积极关注、思考和研究。同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来源于现实,也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要把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养成教育置于教学的全过程,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习的责任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3.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加强了学生课堂阅读的主动参与性,采用激情导入、鼓励质疑、讨论合作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并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根据学习实践活动进行。

总结。

表达和交流。

4.赏识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

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

问题,再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培养寻求不同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5.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

在课堂上对同学的交流及时地进行点评,提出疑问。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二、注重学生的展示。

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为了督促教师们实践课堂改革,学校针对不同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

1.小班内展示。

通过讨论、互相讲解,合作完成基本问题的掌握。同时重、难点、本组内的疑惑等知识记录在本子上。

2.小班之间交叉。

每个小班都存在各种不同不样的问题,各小班派代表大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此,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小组间的合作能力,同时增加同学们对这一节的兴趣。

3.全班交流。

面对疑惑时,全班提出,学让生运用教师教会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强化训练。教师在此期间,应注重:引导学生有序的语言表达及组织语言的能力;抓准学生发言的疑惑点,进行及时点拨,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针对知识的重难点、关键点进行点拨。让同学们的合作“出成效,有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们也很重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师生交流方式比较单一,个性化的学习难以真正得到落实。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则可以加大实施的力度和深度,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例如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采用图文交互界面和窗口交互操作,可以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进度,进行自我调控,教师也可通过服务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

课堂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又是灵活的,只有从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教学由“教知(教懂)”变为“练能”意味着常态大扭转,我们需要改变思维,学会新的操作,形成新的习惯!让“练能”造就新课堂!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大全(16篇)篇七

(一)小学生的特点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很大的年龄特征,低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对于形象性的知识比较感兴趣,而对于抽象性的知识特别是那些枯燥的知识提不起兴趣。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字兴趣,而数字化技术就是有效手段之一。

(二)数字化技术自身的特点数字化技术极大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延伸了德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并且能为学生提供绚丽多彩的图片,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活泼生动的动画或视频材料,使学生身临其境,这些效果是传统的德育方法无法比拟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字化德育的效用。

(一)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德育趣味、生动化小学生具有好奇、喜新,形象思维占优势,学习目的性、自觉性和注意力稳定性差等特点,因此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结合课堂引入一定的故事情节,诱发学习兴趣。这样的故事情节如果单是语言描述,有时略显枯燥,利用数字化技术将这些故事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学生更感兴趣,更易接受。

(二)利用数字化技术,将数学德育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还可利用学校的数字青少年宫在校园网上建立班级网页,一方面发挥集体协作精神,另一方面增强集体意识。在这班级网页上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如有学习园地、知识窗等,数学教师或其他各科教师可将本学科相关的德育材料上传至班级网,既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本领,将德育渗透于无形。同时,建立聊天室,在聊天室内,学生可针对数学问题提出困惑,学生之间可互相切磋讨论,发扬互帮互助精神。教师亦可参与其中,增加师生之间的关系。

三、结语。

总之,数字化德育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扬长避短,注重创新,真正发挥数字化德育的功能,培养出服务于21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大全(16篇)篇八

摘要:为了促使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发挥它本身的优势,转变教学方式,推动教育的发展,实现教育的变革,文章首先分析了当今教育技术的研究现状,再次提出教育技术的正确定位,姓“教”而不是姓“技”,并对教育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反思,提出反对“工具理性”,提倡“以人为本”。

关键词:教育技术;工具理性;以人为本;教育变革。

教育技术的初衷是针对学生、利用技术、促进教学、实现最优化,只不过在这条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宽。由于教育技术本身没有强大的理论基础支撑,所以,在一开始,我国的教育技术就在跟随国外学者研究的步伐,不断摸索探究,直到今天,对于教育技术,学者们仍然有很多困惑,甚至有部分学者仍旧纠结于教育技术名称的变化。在这样的境况下,难免会走很多的弯路。既然教育技术所处的是教育领域,面对的是广大的学生群体,就应该在“教”的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如何教、如何使用每一种技术,怎样发挥每个媒体的优势,受众体学生的接收情况、适应情况又是怎样等,都需要每一个研究教育技术的人去考虑,而不是一味地追逐热潮,热衷于现代新的技术,急切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不考虑应用效果。其实,有很多所谓过时的技术(如ppt),还没有发挥其真正的教学价值,就被当今的“互联网+”的潮流淹没。不可否认的是,新技术确实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功能,更有利于教学,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教师和学生需不需要,能不能主动接受,符合教学规律与否,能不能在教学中引起强烈反响,是不是实现了人与技术的和谐发展等。技术的更新一代比一代快,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应该从教育技术的本质出发,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的,将技术为人所用。

二、反对“工具理性”,提倡“以人为本”

“工具理性”强调手段及其目的的协调,它是一种只限于对工具而非目的`领域的理性,它只追求工具的效率,它的价值由对人和自然的操纵与控制的效率来衡量,而对目的的合理性并不在乎[2]。也就是说,人们把技术当作一种实体工具,一种为达到目的而实施的手段,只注重使用与否,对于如何使用、怎样使用所达到的目的具有合理性从来不予考虑。这是一种错误的判断。在这种错误的判断下,把技术直接应用到教育当中,不会体现技术应有的价值,对教育也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何为技术?它是一种物质与非物质的结合体,既包含了机器、技术硬件等物质,也包含了组织方法与技巧等非物质。我们只有在深刻理解技术的内涵的前提下,才能够把握每一种技术的特性与价值,准确地分析出它们在课堂中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从而在真正意义上促进教育教学的开展。技术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传递信息的速度、效率、安全上,它还改变着人类的思想、生活环境,最终影响着人类的行为方式。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推动着教育的变革和世界的发展。可想而知,处理好人与技术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乔布斯之问”是我们所有人的疑问,究其根本,在于大多数教师还没有弄清教育技术的本质,停留在“工具理性”阶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矛盾冲突。在这样的境况下,教师盲目跟从,学生被迫接受,这无疑是一个死循环。在教育领域应更多关注如何使用技术,而不是使用了什么技术,关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这两者根据最终预期达到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技术,采用合理的方式,更快更有效地实现自己的目的。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育领域使用技术,才能实现技术本身的价值。“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人的主体地位,注重主体在技术活动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一项新技术的产生势必会被考虑是否可以应用到教学当中,并开始尝试实践,但是由于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未考虑教师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教师在领导的监督下滥用技术,比如,教师将书本内容搬到ppt上,通过手控翻页ppt为学生讲解内容,使得学生一知半解,没有发挥ppt本身所拥有的优势。这样失败的教学案例主要是因为没有站在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上选择合适的技术,使得人被技术所控制、束缚,使得人被动去接受技术、适应技术。而需要注意的是,技术是为人所用的,技术的使用与否取决于人,人会借助技术满足自己的需要,让技术去适应人,人与技术的关系要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所以,我们需要在使用技术时本着“为人为本”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技术为人所用,满足人们的需求,达到预期的效果,体现技术的价值。

三、结语。

教育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不可否认,大多数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在教育者的教学理念中仍存在着这样的观点:不使用任何新技术,传统教学用具仍然可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仍然可以教出高成绩的学生。所以,技术的优势没有那么显而易见,被很多传统的思想所隐蔽。在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首先,我们应该转变教师的观念,让他们感受到技术的魅力所在。目前,追求高成绩注重结果的问题尤为严重,家长、教师、学生对于过程性的学习没有过多的要求和期望,学生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但是,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教育教学的目的不再是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和家长需要更新自己的观念,借助技术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天地。其次,需要更多的学者去引导、帮助教师和学生学会运用技术,一起走进充满技术的课堂,掌握数字化的学习方式。最后,新的技术需要资金支持,需要专业人员去实地操作演示,但我国很多学校的实施设备、资金状况是无法实现的。笔者认为,技术的支持或多或少会促进教学的开展,只是需要我们的学者去摸索它特有的性质,结合教学规律,慢慢探索、研究,或许一个小小的突破就会在这一领域掀起巨大波澜。

参考文献:

[1]南国农.80年代以后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0(12):3-6.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大全(16篇)篇九

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按照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以学生为本,创新教学形式,从其本质来讲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识基础,依据教材内容,在学生认可的、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内,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发现问题,并在质疑问题中进行思考,最终实现学生有所获得,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以便让学生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学有所得。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识水平,面向全体学生改进教学方法方式,以便让全体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二、新时代良好教学氛围的构建。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小学生正襟危坐,“师动生不动”。时至今日,学生有其自身的个性特点、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爱好探究,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情绪的波动和认真学习时间短暂,对于此种情形的出现,笔者觉得要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这些特点,与学生进行情感、情绪上的互动,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动向,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高质。笔者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时,笔者用多媒体投影一个多边形,然后逐渐用黑色把多边形的“大部分”挡住,这时只露出一个有三个角的三角形,然后让学生根据剩余部分说明三角形的定义。于是,学生的好奇心来了,开始先是窃窃私语,随后开始大声讨论:用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句话是否正确呢?笔者随后利用多媒体随意地用三个线段组成图形,但不见得是三角形。于是,多媒体显示出:看一个图形是否是三角形,要把握了两个要素:首先,是三条线段;其次,要看能否围成封闭图形,笔者重复了这句话。然后,告诉学生三角形有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型之分。随后,在多媒体的大屏幕上分别予以显示有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型。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参与其中,而且气氛活跃,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加深了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特征的认识,从而使课堂成为新时代的优质高效课堂。

三、数学课堂的学法指导。

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建构知识,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由于学生对数格子缺乏适当的方法,所以大多数学生对数格子存在误区,数不清楚,致使学生不能准确计算的数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鉴于这种问题的出现,笔者不失时机地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学习方法的点拨、指导:同学们,请你们想一下能否把我们学过的图形和现在的三角形一并结合起来考虑,也就是说,将三角形细化成多个原先学过的图形,然后用已知的图形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呢?笔者的提示,学生好像猛然明白了什么,情绪一下就被调动起来,学生之间开始了互动交流和相互切磋。不一会,学生就发现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组成的,也有的学生提出而且还可以把三角形从中画一条线就可以分成两部分,分别是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如果把这两部分再旋转180°的话,是不是就会成为平行四边形呢。经过如此三番的提示、引导和学生的努力探究,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很快发现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同时也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创新思维。

四、新时代数学课堂的引导探究。

新时代的小学数学课堂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和谐互动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从而实现课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动脑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在教学《可能性》这节课时,笔者从学生感兴趣的摸球游戏作为课堂导入的开始:在一个纸袋内装有一红二白3个乒乓球,先后让5名学生分别从中随意的取出一个球,并且连续摸3次。随后,教师在黑板上进行了分析:学生摸球结果无外乎3种可能,一是全是红球,二是两白一红,三是全是白球。学生认可了笔者的分析,随后笔者又提出问题:你认为上述哪3种情况出现的几率最大?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欲望和激情,此时,同学们互动交流的氛围起来了,学生积极交流的课堂气氛活跃,并在交流中逐步进行探究,最终让学生在交流创新中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以上教学氛围的创建,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快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大全(16篇)篇十

一、“实”与“活”语文教学思想的提出。

“实”与“活”的教学思想深深扎根于基础教育实践。所谓“实”,则体现了基础教育基础性的根本要求,语文教学的“实”是指教学体现务实的态度,扎实的教风,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从而使语文课程目标落到实处。所谓“活”,则体现基础教育发展性的时代趋势,语文教学的“活”是指教学要目中有“人”,教学理念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从而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在不断地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实”与“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的统一,既不能孤立地追求“实”,也不能片面地追求“活”。应当说,语文学科追求“实”与“活”的教学思想,形成“实”与“活”的教学特色,有着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与较为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首先,“实”与“活”的教学思想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与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特点。第一,基础教育的价值追求“实”与“活”的统一。今天,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价值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因此,人的生动发展和人的整体和谐的发展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有尊严的人,他不但需要获得知识、能力、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应该是主动的、生动的。所以,无论是主体教育的研究,还是新基础教育的研究,都一致认识到,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是“活”的教育,是促进每一个“具体人”的发展的教育。

第二,语文课程改革要求“实”与“活”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理念,都要求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既要把语文的教学目标扎扎实实地落到学生身上去,又要实现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特别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特点”的论断进一步说明,语文教学是掌握“语文”这一工具的过程,也是人的思想、精神丰富、完善、提升的过程,两个过程是统一在一起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对于语文来讲是浑然一体的,既不能无视人的存在,抽象地进行语言训练,也不能泛化对人文性的认识,搞与工具性对立的语文教学。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努力实现目标、内容、方式的“实”与“活”的统一。

其次,“实”与“活”的语文教学追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我们在听课和语文研究中,发现存在必须纠正的教学现状:一是新理念与教学实践脱节。比如,语文教学实践反映出一些教师搞枯燥的、题海战术式的语文训练,教学方式陈旧、僵化,教学上不敢求“活”,认为“活”会降低教学质量。这样的语文教学束缚了师生的'发展。二是教学改革搞形而上学,作“表面文章”。教学价值的追求抛开学生实质性的发展,无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要求,追求形式、方法上的花样翻新和表面的热闹。前者并非真正的“实”,后者也并非真正的“活”。这种把“实”与“活”对立起来,或是将“实”与“活”简单化、形式化的教学实践必然导致低效的教学。因此,我们也努力通过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深化课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正因为“实”与“活”的语文教学思想有着明确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针对性,所以,学校语文教师很快形成了共识,并用以自觉指导语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二、“实”与“活”语文教学的构建。

北京小学在语文学科的建设过程中,在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前提下,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从北京小学的培养目标与学生实际出发,围绕“实”与“活”的教学思想,从学科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实践到教学评价,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整体性的探索。

(一)研究四个“实”,实现学生实质性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大全(16篇)篇十一

孩子们都很爱玩耍,也非常喜欢玩游戏,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要适当地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游戏不仅能让孩子们增加学习兴趣,还能调动起孩子们积极参与,积极地去亲自做这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并且又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通过这些游戏证明了适当的游戏教育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在课堂中适当地安排一些游戏教学,那么会对学生有一定的效果的。例如,在小学一年级课本的数学上册数字“6”的读与写的时候,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已经准备好想用游戏来学习这课程了:安排六名学生玩一个围绕五张椅子转圈的游戏,安排其他学生唱歌,当歌曲结束时,让他们去抢座位,看看谁先抢到座位。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们对数字有了一些了解,“6比5多1”还知道了“5比6少1”,通过游戏既能复习以前学过的关于“5”的课程,又能从中启发学生对学习新课的爱好,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在数学教学中,加、减法计算是在一年级数学教学里最主要的内容,数学计算不仅单调而且枯燥,它要进行反复练习跟计算,也可以在反复练习中采用一些“找朋友”“送信”“摘桃子”等方式学习。这样的课堂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爱好了,我们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从游戏中学到了充足的知识,又能让学生有紧迫感,还培养了学生努力进取的精神。在游戏中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计算熟练的时机,并且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团队的精神。

二、创造生活情境,使学生了解数学。

生活中时时都会用到数学。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这门课程,就应该从学生感兴趣与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学习机会,让他们从实际生活当中去创造学习数学的机会,去了解数学,感觉到数学时时就在他们的身边,让他们从中感觉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所以,我们要把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中出发,去创造有趣而且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会在生活环境中去体验跟思考,从中知道了学习数学的价值性,这样就会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学好数学。

三、创设故事情境,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低年级的学生也非常喜欢童话故事,我们可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把数学中的问题来描绘出来,这样能够引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所以我们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把书上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编一个小故事,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跟氛围,从而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小学一年级“加法跟减法”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用编故事的方法出题:在一片大森林里,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这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就邀请了她的好朋友来家里做客,小熊带了3桶蜂蜜,一会小猴子带来8个桃子,小象子带来20个苹果。小猪是最后来给小熊过生日的,小猪不但没送小兔子礼物,而且还偷偷吃了3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小兔子知道后非常不开心,那么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算一算小兔子一共收到水果礼物?小猪偷吃后又剩几个水果?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游戏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很快就算出来结果。教师还激励学生用编故事的方法去学习算术,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就会很浓厚。

四、创造活动环境,培养想象力。

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的知识、思想跟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与实践中去掌握、去理解,而不是单一地听教师讲解。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亲自到问题情境中去,在做、听、说、看、想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上册“认识物体”这一课时,教师要按学生的各项特征,来组织学生交流合作,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动手搭建积木,在游戏中感觉到物体形状的不同,并且要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对一些物体的分类要明确,并且要学会观察物体,让后拿出正方体、球跟圆柱体等图形,来认识这些图形的形状,鼓励学生亲自去去摸一摸体会一下这些物体的特征,最后在游戏结束是跟同学们说说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特点,形成形状不同物体的表现。让学生们通过各种游戏来学习数学,让学生们知道观察跟分类的过程,使学生对不同物体加深了解。比如,当学生们学到一年级数学课本上册的一道教学题时,教师按照平时学生值日分组,每一小组按照身高排成一组,然后让学生说自己前面有几位同学,后面有几位同学,这一组共有几个人,说完后填写在表格中,然后再组织学生去分析一下每一位学生说的三个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去讨论,然后给教师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去做、去理解数学题,学生就会越来越对学习数学充满兴趣。

五、总结。

总之,通过以上这些让我们看到,只有我们在课堂上抓住教学中的机会,适当地去创造情境,就调动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进取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快乐中去感受学习数学的神秘感,使学生的上进心得到加强。对教学环境良好、合理的创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数学技能知识很好掌握,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改变,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跟综合能力不断加强。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大全(16篇)篇十二

摘要:本文从教学内容选择生活化是小学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窗口”,教师要有效把握住这一“窗口”,就必须从理论、备课、生活、创新四个方面准备,同时从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实施机制等方面谈了一些体会。

关键词:窗口生活化实施机制。

小学数学从编排结构与情景设计上都匠心独具,体现出新课程理念,那么怎样在教学中落实这一理念呢?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生活化是其必由途径。下面谈谈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些体会。

数学教学内容选择生活化是小学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窗口”,教师要有效把握住这一“窗口”,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一是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准备。没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想理论基础,就不知道从何下手,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并能站在其前沿,方能跟随课改潮流,使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新课程告诉我们以教材为凭借,而不是就教材教教材,为数学教学生活化打开了“窗口”。二是备课中要体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因为备课就是为了上课,如果在备课这一环节没有充分准备,就难以把握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度,也不利于上课时的选材与发挥。至少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内容应心中有数,或是相关内容有可供选择的探讨例子。三是为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生活准备。这是要求教师注意观察生活、研究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以数学的眼光洞察生活,体会数学的功能与妙趣,从而为生活中的数学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心里做准备。使自己在教学中从容地选择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内容,有利于自己厚积薄发,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适合学生心理与年龄特征的内容。四是挑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要符合时代生活特征,具有创新的思维特征,更能激发学生创新心理需求。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

这主要是强调教学方法与生活化教学内容保持协调一致。要使教学方法生活化就必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置身其中,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带来的乐趣,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中彰显自己的创新思维,让学习的动机更加明确,动力更加充沛。如教学“测量长度”,我先让他们怎样知道自己的身高,需要使用哪些工具。随后我让他们选出一人,再分组讨论怎样给他(她)量,并试着给量一量,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再量一量。在教学二年级数学下册(6)克和千克时,从学生每天吃的蛋奶引入,再让他们动手称一称,从而让他们在感知中体会克和千克的关系。认知身边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学生易于理解,印象深刻。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

一是要选准内容,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这种方法。必须要选贴近学生生活的、有丰富感知力的内容,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把他们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因地制宜,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准教学内容。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时,考虑到本地山区学生的居住环境,秋季学生喜爱捡拾核桃、板栗等果实的活动,导入时问学生;“星期天你在家附近的树下捡了多少颗核桃(或板栗)?”学生都很兴奋地告诉我他们各自的成果,然后我接着问:“同桌两人一共捡到多少核桃(或板栗)?”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计算起来。之后我让部分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板演,有两位同学在计算中忘记加进“1”,一位不知进“1”怎么办,我让他们根据以前所学展开小组讨论,问题得到了解决,这时我再与他们一道归纳小结。数学是身边的学问,教师在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时,应注意所设计的数学问题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有利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只有综合了这些因素,才能有效激活数学课堂教学,使数学教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二是要把握好恰当的契机进行切入,这与每个教师的教学艺术有关。如果在教学时运用学生身边的悬念,巧妙的问题设置可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当然使用多媒体技术、远教ip等都能作为很好的凭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三是教学设计要富有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常教常新教学相长。四是要有灵活的教学机制。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提倡他们仔细观察事物(生活),大胆质疑、动手验证,合作分享。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宜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留给他们展示自我、创新自我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在创造中成长,并形成主动与人合作、共同分享成功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分享成功时共享欢乐时光。

五、数学教学生活化中要注意的事项。

一要避免教学过程形式化。不能为数学教学生活化而生搬硬套。二要避免教学准备不充分、仓促上阵。易造成教学目标不明、效果不显,挫伤学生学习热情。三要避免教学环节戏剧化。不能人为地一折又一折,波澜起伏,高潮迭起。而应根据教情学情恰当引导、适时深入,自然形成高潮。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与反思。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以生活化的情景为基础的,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任何背离这一原则的做法,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大全(16篇)篇十三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那么教师如何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亲近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呢?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样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根据知识特点的不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一课时,教材给学生提供的超市买玩具的情景是学生一般都经历过的,容易从中提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便于调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必要的反思,从而选择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关注了知识过程的呈现,探究性的学习、合作性的研究更多地出现了,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计算,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这些设计使数学学习摆脱了机械乏味技能训练,让学习的过程充满探索和思考,对知识的应用也变得灵活。

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设立了相应的情景教学环境,学生不仅能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而且获得了学习中的乐趣和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机会。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摒弃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思想,更加注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评价方法的转变。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要求评价注重过程,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有“尽力则行”的要求和评价,既承认个人的局限又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别人,因为努力是每一个愿意做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而某种结果却不是我们努了力就可以得到的。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淡化“区分”,突出“转变”,追求每个学生在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上的进步和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从而发挥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正如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专家斯塔弗宾所言:“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运用这些方法,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的现状和进步。

四、师生关系的转变。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注重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大全(16篇)篇十四

在小学阶段,数学一直是教学难点,由于数学的内容较为抽象、复杂,小学生的理解力又比较有限,因此数学成为了许多学生成绩中的薄弱科目,想掌握好数学这门学科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提高成绩是大家的最终目的。那么,如何优化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成为了我们的研究重点。

小学数学的主体内容已经不简简单单是数字、算数这么简单,当代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已经增添了许多有难度的内容,比如代数的初步知识、几何的初步知识、简易方程、量的计量、圆周率、扇形、轴对称图形等等,难度较大,涉及的范围较广。如何让小学生接受好这些知识,对于教师教学是一个挑战。因此,我们必须优化教学策略,来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分数。除此之外,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有着深远影响。

1.数学教师自身的素养有待提高。在很多小学,数学老师都年纪较大,他们所采取的教学模式还是从前那套死板老旧的方式方法,已然不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式。

2.小学生的理解力薄弱以及学习压力重。小学阶段,正处于思维能力的养成阶段,理解力也在逐步开发,对于较难的课业接受能力不高,因此如何能很好地消化复杂的数学内容,是一个学习难点。此外,当代小学生的课业压力越来越大,虽然每天都在宣称减负,但实质却并非如此。因此,我们现阶段的教育,普遍所存在的问题是填鸭式教育。追赶进度、拼成绩,普遍现状是讲完一课,也不管学生是否消化吸收,就马上投入下一课,这也是数学课堂中存在的一大教学问题。

3.数学课缺乏创新。不可否认,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较为枯燥,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存在很多难点,一些内容还很抽象,如果我们在教学当中不采取一些新颖的模式,吸引人的策略,那么学生就很难引起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产生了对数学的兴趣,才能从根本上想学、爱学。因此,不断地创新应该作为教学的改革重点,来开展长期的教学计划。

1.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曾经说过:要教学生学问,首先必须从教学生学会发问开始。只有优化教学,培养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才能树立他们自主提问的能力,才能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学问。

2.归根结底,现阶段我们最终的一个目的是提高成绩。只有我们在教学中优化了教学策略,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用对方法,才能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进而提高成绩。

3.优化了教学策略,才能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思维方式,不仅仅对于掌握好数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形成好的思维能力、思考方式都有意义。

1.首先,要从提高我们老师的自身素养做起。组织老师们多去一些教学先进地区调研、学习,尤其是年纪较大的老师们,更要跟上当前的教育形式,改革自身不足,摒弃掉老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大胆创新。如果从业者自身不改革,将会直接影响对学生的教学质量,只有不断学习、尝试新方法,才能寻找到最佳的教学模式,才能做好在课堂中的把控者。

2.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课堂氛围。在一个紧张的学习环境中,人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都会下降,我们不妨把课堂变得轻松一点,让学生来做课堂的主人。俗话说,老师提问十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发问一个。我们可以把以前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传统教学模式转换一个新的形式,老师讲完所学公式、内容之后,让学生自主提问,老师来做回答。只要发现问题,才能加深记忆。这种变革不仅对于加深知识有一定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也能起到不错效果。

3.创造具体的学习情境。有研究调查称,小学生的具象思维远远好于抽象思维,这也就是为什么1+1对于他们来说很复杂,而1个苹果加1个苹果就很简单。因此,我们在教学当中,可以把较为抽象的内容具象化,这对于小学生的理解、学习都会变得轻松不少。

综上所述,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因此我们要正视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改,加以匡扶,采取高效的模式来展开教学。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大全(16篇)篇十五

一、集体备课制度的指导思想。

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是指教师在课堂讲授之前,由本备课组集体研究、讨论教师讲课内容,帮助教师提高备课质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制度。

1、集体备课要理论联系实际,有现实感和创新性,以澄清教师的种种困惑为目的。

2、为了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主讲教师的不足,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因此,集体备课的`程序是:“个人―集体―再个人”。每位教师教学各有所长,个人研究成果各有所专,集体备课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

1.讲授的理论框架、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应突出的重点、新意,应解决的难点。

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3.教学方法,讲课艺术,逻辑结构。

4、寻找现行教材与现数教材的最佳结合点。

三、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统一教学目的,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五备”:备大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重点研究本学科教与学的改革与创新。

四、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

1、学期初根据教学计划,确定单元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

2、个人钻研教学内容(义务和现数两套教材,及符合新课标精神的优秀教学资源)、手段、方法、学生,提出问题或设想。在每单元教学的三天前,中心发言人填写好“单元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备课组长组织集体备课会,共同研讨、集思广益。

3.各备课执笔人根据备课组的意见,按照统一的格式,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力求规范、科学。然后分发到各位教师手中。

4.在进入课堂实施教学之前,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并记录在教案后面。

5、集体备课流程图: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大全(16篇)篇十六

摘要:小学作为数学教学的基础阶段,对于学生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师能够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欠缺,因而,在学生教学中要切实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和实用化。生活化和实用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能够提供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程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供论理论联系的能力,在数学应用和生活中提供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实用化;途径。

一、创设实用化的数学情境,从生活化情境中引出数学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来创设一定的数学情境,从生活化的情境中引出数学问题。把学生的生活与数学情境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首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能够激发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强大的数学学习动力。其次,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也能够把抽象的、枯燥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生动化和形象化,从而能够增强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感知程度,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和探索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还要注意数学情境的趣味性、实用性和探索性。趣味性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效率,而实用性则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数学理论结合实际生活问题的保证。探索性就是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主观能动性去解决问题,探索问题。例如,在教授小学数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候,教师可以先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自己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使用的问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这样创设情境:如果学校组织一次春游活动,一班有48名学生,二班有53名学生,三班有42名学生,四班有37名学生,五班有45名学生,六班有45名学生;每一辆校车有90个座位,那么,如果一到六班每一个学生都要参加这次春游,哪个班与哪个班安排在同一辆校车比较理想,一共需要几辆校车呢?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使数学问题更加生活化和实用化,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活跃思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积极组织生活和的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新课程标准》明确的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知识,组织多样化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设计、组织、安排好教学课堂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数学现象,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和实用化。

(一)以数学教学实践操作实现教学的生活化和实用化。

以数学教学实践操作的方式来实现小学生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和实用化主要就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数学知识的特点和实践操作活动的可行性的因素,让学生针对一个数学问题进行实际的操作与实践,把抽闲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真实可感的生活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把数学理论上升到应用的层次。例如,在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下教师书桌的长和宽,然后计算出面积,求出一张书桌需要耗费的木材是多上平方米。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操作,可以增强学生对与数学几何问题的认识,增加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记忆程度,深化理论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数学教学探索实验实现教学的生活化和实用化。

以数学交探索实验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和实用化就指在数学教学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对于一些不能够进行实践和操作的数学问题,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也可以充分的使用实验器材,让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实验,通过不断的探究来掌握数学知识、数学规律和性质。例如,在小学六年级关于圆锥体积的教学内容中,由于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与圆球等其他规则的图形不同,为了增强学生的感知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橡皮泥制作一个标准的圆柱体,测量出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计算出圆柱体的体积;然后,把圆柱体进行加工,削成一个底面积与圆柱体相同,高也与之相同的圆锥体,从而发现出圆柱体体积与圆锥体体积的内在关系。从而不断的探究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此外,还可以把圆柱体削成等高但是底面积不等的圆锥,或者是削成底面积相等但是高不相等的圆锥体,反复试验看结论是否成立。通过这样的实验探究性教学就能够提高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调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很好的实现了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与实用化。

三、结论。

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小学生数学教学要实现生活化和实用化,引导小学生积极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且充分调动自己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和实际数学应用中不断的提供数学能力。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创设,从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把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数学问题与数学教学相结合,促进数学教学的实用化和生活化,在生活中与实用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为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2]娜仁花,浅谈怎样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生活化[j].读写算.20xx(43).[3]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相关范文推荐

    新产品推广方案(实用14篇)

    计划书是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对某项任务、工作或项目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的书面材料,它能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下面是一份经过实践验证的计划书范文,

    汽修实训体会(专业16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导自己的行动和决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作为一名学习汽修专业的学生,每当到了

    省科协十四五规划(精选17篇)

    通过制定规划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目标、提高效率和规避风险。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一些规划计划的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

    公司工作总结完整版(专业17篇)

    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查漏补缺,进一步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这个月我主要参与了新产品的研发和测试工作。通过严格的测试流程和质量评估,我保证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小学数学二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汇总16篇)

    班主任工作总结有助于促进学校与家庭、社会各界的良好沟通和合作。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在一学期内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的重要文件。在学期末临近的时候,班主任

    企业培训的心得体会和收获(模板19篇)

    写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从而更好地解决和改进。培训心得体会范文3:如何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昨天听了一场成功企业家的讲座,

    三八讲话稿(优秀19篇)

    讲话稿的开头应该具有吸引人的力量,能够激发听众的兴趣和求知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演讲和表达能力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越来越重要,因此写好讲话稿非常关键。

    房地产销售部年度工作计划大全(15篇)

    销售工作计划是销售工作的基础和指南,有助于我们有效地开展销售活动。销售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可以通过销售数据、客户反馈等方式进行监测和评估。一个好的房地产营销方案必

    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策划方案范文(24篇)

    一个好的策划方案可以为我们提供明确的指导,使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少走弯路。深入研究和了解不同行业的策划方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多样化的需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财务经理年度工作总结报告(通用19篇)

    财务工作总结不仅仅是对财务状况进行简单的描述,更需要对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随着财务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总结的范围和意义也变得更加重要。下面是一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