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7篇)

时间:2023-11-12 作者:影墨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7篇)

调查报告涉及到多个学科和领域的知识,需要综合运用统计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法和理论,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解读。通过研究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调查能力和写作水平。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7篇)篇一

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社会公德是一种存在于社会中间的道德,就是人们为了维护我们社会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为此,我们近期展开了一次关于养老保险问题的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样本总量为100份,获得有效样本94份,有效问卷率为94.0%。

年龄结构:均为高校学生。

学历结构:本科学生80人,专科学生20人。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大学生对社会公德问题的看法,着重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观念及行为存在的不良现象和产生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改善方案。

(一)某些人头脑中残存着错误的观念,不容忽视的负面教育和腐败之气的侵蚀,造成极其可怕的虚伪人格。

有些国民认为我国目前的主要任务既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么别的就可以放弃了。只要把经济搞上去,其他工作上不去,活着下坡也无妨。基于这种将经济建设与思想、文化、道德建设相对立的思想,形成整个社会较普遍的“谬论”,势必出现恶性循环的阵痛,甚或出现改革的道德代价、文化代价。此谬论夸而大之,心,就必须牺牲文化。而要保持公德水平、良心标准,文化结构,就不能进行改革了。于是,意识精力光用于赚钱,全力以赴创造利润,举国经商,根本不顾及其余;二是公德等意识形态领域少有问津、倡导不利、不予投资。这谬论并非令人发明。

(二)缺乏维护社会公德配套的法律措施。

早在战国时就“有机事必有机心”、“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的论断,一次证明社会发展必然带来道德的坠落,从而拒绝试用现金机械。18世纪西方思想家也曾哀叹“人的道德水平,随着技术的进步反而有所见底。”其实这谬论割裂了改革与桑层建筑及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辩证关系,甚至将改革与其对立起来,我们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改革就其广义而言是政治、经济、问你话、道德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体,而发展生产力则是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或是狭义的改革。谈到改革,绝不能将发展生产力与其他方位的建设和发展相对立。发展生产与道德完善,是有联系的,是互为前提的,而又相矛盾的,然而,改革的结果不是必然道德沦丧,反之改革的结果不是必然道德沦丧,反之改革的结果也不会使道德水平自然而然得以提高。生产发展可推动人类道德趋向完善,而生产发展也会使某些人某种道德观念淡漠。消除这种改革与道德的谬论仅从提高生产力方面进行孤军奋战、单方位出击是难以达到目的的。改革与道德遵循着各自轨迹发展,不采取措施促进道德的进步,使其跟上改革步伐,适应改革需要,就会人为的加剧改革与道德的距离,是谬论加深。另外,改革与道德的相互影响并非径直的、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要通过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才能发挥左右,没有这些中间换届,货中间换届除了偏差,就会造成人为的道德退步。

(一)应完善公德教育一整套制约机制。

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构筑起强国的堤岸。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部门都要将这项事业行之有效的统领起来,曾经有人提出设“道德法庭”,这种提法虽说不够准确和妥善,但起码反映出一种社会伦理、心理上的需求和趋向。政府应该有这样一种只能机构,这样的机构应发挥作用,来调整、规范、监督、检查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淳化民风,净化社会风气。要有一系列措施。比如设置机构、开设学校,制定道德规范,考核评价标准,精神及物质褒奖制度等。

(二)转变公德教育思路。

毋庸置疑,必须加强社会公德教育,他应当充斥于小学课本、中学甚至大学课本,让道德成为道德,而不是空洞的说教。但在加强公德教育的同时,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转变思路,充分意识到这绝不是仅仅的陋习,这个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三)端正态度,下大工夫解决问题。

这事一项繁复浩大的文化改造工程,那就也能更改端正态度,真正。

用心去解决为题。在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市里的今天,清醒认真的然是到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

(四)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

舆论,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武器。对于违反社会公德的人和事,我们应该坚决曝光,利用当今极为发达的信息传播途径,通过报刊、电视、广播和网络到呢个途径,树立正面的典型,批判反面教材,引导人们遵守社会公德。

(五)摆正心态,做好打持久战。

陋习其实是积淀两千多年的文化,这就要我们摆正心态,拿出足够的耐心和恒心。要充分考虑到解决问题的历时性,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五、总结。

经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的感触很深,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必须拥有严于律己的自觉,而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必须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7篇)篇二

学生。

小明设计问卷并分发问卷,小刘统计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小李执笔,小嘿协调成员关系并负责修改报告和定稿。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要求。作为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社会公德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是不可或缺的。学生作为具有较高知识储备和道德修养的特殊群体。学生的社会公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高低,将直接关系到21世纪我国精神文明的面貌和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社会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有较高的期望。学生遵循社会公德对自身发展,对社会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在20xx年11月进行了一次关于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

此次调查在重庆学虎溪校区进行,调查对象为一学生,我们利用自己编制的问卷对100为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男生50份,女生50份,男生女生各占50%。

我们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小组成员对数据结果进行了讨论:吴佳慧设计问卷并分发问卷,刘敏杰统计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梁瑞霞执笔,李茜茜协调成员关系并负责修改报告定稿。

在文明礼貌方面,在被调查人员中81%的学生能做到尊敬师长,尤其是女生,92%的女生都表示遇到老师会主动问好。但在公交车上遇到老弱病残时,只有32%的被调查者会主动让座56%的同学会视情况而定,尤其是男生,占42%的男生选择视情况而定。这说明学生对文明礼貌的认知程度还算高,但要付诸行动却有些困难。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实通感情的桥梁,它映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古语也有云“不学礼,无以立”。作为一名当代学生,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更应该讲文明讲礼貌,让文明的气息洋溢在神州地上,让世界人民领略“礼仪之邦”的魅力。

在爱护公物方面,约52%的同学在爱护公物方面态度仍不坚定,是否爱护公物还要视情况而定。比如,在对“课桌文化”的看法上,48%的同学认为那无所谓。只有29%的同学坚决对“课桌文化”。但是,部分同学还是爱护电话亭和指示灯的,56%的同学即使情绪不好也绝对不会通过砸电话亭,踢安全指示灯来发泄。但是在爱护图书馆的书籍方面存在极问题,竟然多至%的同学存在不爱惜书的行为,比如污损、丢失、折叠书籍,甚至还存在撕页,不归还现象。

这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在爱护公物方面,女生比男生做得要好,66%的女生非常爱惜公物并且认为应当维护好公共设施,而男生在这方面还有些逊色。爱护公物是对社会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当从我做起,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与每一个国民携起手来共同珍惜和爱护社会公共财产,为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保护环境方面,有89%的学生认为在公共场作乱涂鸦是不好的,是在破坏环境,而其中女生占94%,男生占84%,而只有一少部分人认为无所谓,更有极少部分人认为好,能展现自我风采。这说明部分学生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而且在这方面,女生的社会公德一是要高于男生。对于随手乱扔垃圾这一问题,有90%的学生选择我不会样做,但是却只有5%的人会选择把它捡起来。这说明在这方面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有待提高。但是在爱护草坪方面有53%的人会踩上去,认为自己玩耍时最重要的,小草被踩一下无所谓。有7%的人会视自己心情而定,而只有10%的人不会踩上去。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环境,而我们学生是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挑起这个重担,保护环境,就从我们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作出努力。

在遵纪守法方面,部分学生都有较高的守法意识,但仍有不足之处,有待加强。例如:在如何看待考试作弊现象一题中,68%的同学认为应该严惩,其中女生60%,男生76%。认为考试作弊是小错误教训一下就行的同学占总人数的23%,其中女生24%,男生22%。仅有9%的同学认为考试作弊现象很正常,其中女生占8%,男生占10%。从上述数据可知,部分学生认为考试作弊应该严惩,但仍有1/3的同学存在投机取巧,世故圆滑的意识,应当引起关注。当问到见到贵重物品是否交公时,81%的同学认为该主动交公,其中82%的男生,80%的女生,男女生比例接近。除此以外,有10%的同学选择视情况而定,只有9%的同学选择不交。总体而言,在遵纪守法方面,男女学生都有较高的意识,但还存在部分同学的社会公德意识不强,需要在多方面加强学生的法律及纪律意识。

在助人为乐方面,对于在学校举行的爱心募捐活动中,被调查的学生有62%的同学选择“经常参加”,有26%的同学选择“偶尔参加”,只有12%的同学选择“从不参加”。但面对乞讨人群时,有37%的同学选择“同情并给与助”,54%的同学选择“视情况而定”,9%的同学选择“鄙视,觉得肯定是个骗子”。这说明学生总体上来说还是富有爱心的。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学生更应当乐于助人,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精神,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从小事做起,为祖国建设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分析出: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总体情况乐观,积极向上,而且女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要稍强,但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有待加强。

比如在公交车上面对老弱病残时,只有32%的学生会主动让座,部分同学选择视情况而定。在爱护公物方面,面对校园内的课桌文化还有很多同学并不表示强烈对,甚至有部分同学认为这方便自己记东西。图书馆的状况更是糟糕,书籍被破坏的程度很,部分同学只是方便自己阅读,随便折叠书本。在保护坏境方面,学生的意识还是较强,绝部分同学在公共场合乱涂鸦,部分同学不会在公共场合乱扔垃圾,但仍有一部分同学随意践踏草坪。很可观的是部分同学都有较高的遵纪守法意识,都能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都认为要严惩考试作弊行为。对乐于助人方面也有半数的同学经常参加公益活动。上述行为虽然不能在总体上影响学生,但还是存在许多不良影响。因此对于作为21世纪接班人的学生,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势在必行。

造成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失范德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学生处于一个成年与未成年的过渡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和确定,判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控力较差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误导,是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偏差,造成道德观念淡薄,甚至严重影响学生的社会公德行为。另一方面是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学校方面,学校传统的应试教育一味的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而且对社会公德的宣传力度不够,造成学生容易忽略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在家庭方面,父母不拘小节,自身不太注重社会公德,没有起到榜样作用,造成学生从小养成不良习惯,缺乏社会公德意识。在社会方面,社会是一个染缸,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很多人无视社会公德,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给学生在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方面造成冲击。

我们认为要提高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的作用。尤其是学生本身的因素是主观因素,起决定作用。学生应当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受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和误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公德的观念。如: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从小事做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助身边的同学朋友;多阅读有关美德的书籍,提高自身的修养,增强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明确自己的方向,不受外界不良的风气的影响。在客观方面:学校应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加强规章制度的管理,加社会公德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同时提高社会公德意识,而且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创新社会公德教育方式;家庭教育中,父母应以身作则,提高重视度,为小孩树立良好的`榜样;在社会方面,国家应当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系,要严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净化社会风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快社会公德法规划进程,加快社会公德行为的舆论监督。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7篇)篇三

我们在2010年11月——12月,对我校朝阳校区,两个系部展开了“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目前,大学生公德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然而,我们却缺少这方面的具体数据。我们这次的研究成果,希望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以丰富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积极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调查以随机抽样为主,同时对本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面谈。为了了解大学生道德现状,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老生(注:大二学生)50份,新生(注:大一学生)50份,担任学生干部的占30%。报告将基于这些调查数据对大学生的公德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调查对象: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朝阳校区部分在校大学生。

组员及分工:苏义音翟立新李永锋王淑芬胡梦瑶夏吾旦正多日杰才布旦敕丹坚措。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缺乏责任感的”。只有少数的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2、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

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37%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高达56%的人选择“偶尔参加一次”,另外有7%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这样一种结果我们认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

在我们对无偿献血的问题上,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显示,对于无偿献血,只有11%的同学积极参与,有70%的同学持中立态度,还有19%的同学认为影响身体健康不去献血。这也说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

3、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有较高的道德素养。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65%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89%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6%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5%。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有较高的道德素养。

4、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的重要性。

校园的优美环境与完整的公共设施对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无疑有着积极的影响。然而,大学生是否会时时处处维护这种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东西呢?当问及“公共卫生间的水龙头忘了关,正哗哗流水,你恰巧经过,你会怎么办”时,有88%的大学生选择“随手关上”,只有2%的大学生会视若无睹,这个问题,学生的表现还是比较好的。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65%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19%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

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6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并结合与部分学生的座谈,基本可以看出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道德观多元化与复杂化。

社会公德的这五个方面,在日常生活中真正的遵守起来并不困难,对于常年受正规教育的大学生而言,应该是道德的底限。虽然多数大学生能按照公德的要求去行事,但落实到每一项,有很多同学达不到公德要求的。可以想象,完全符合这五个方面的学生的数量会更少一些,也就是说,社会主义道德观虽然依然占据一定的优势,但已非一统天下了,其它的道德观、价值观已经对社会主义道德观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道德观的多元化与复杂化有其家庭背景、学校背景与社会背景。

1、首先是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平参差不齐。

2、是高校教师本身的道德观具有多元化特点。

3、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非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在社会上大量存在。

总之,大学生道德观的多元化、复杂不是某一因素造成的,是学校、社会包括家庭环境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道德“知”“行”脱节道德标准的双重化。

“知”“行”脱节问题早已引起很多教育工作者关注,而本次调查数据则很好的为这个结论提供支持。问及“在食堂打饭,遇到有人插队,会如何反应”时,调查结果中48%选择了“心中抱怨”,27%选择“视而不见”,有超过7成的大学生明知应该通过言行去制止这种不道德行为,可是他们却选择了沉默。换句话,道德对于多数学生而言,仅是停留在“知”的层面,而已无法去“行”了。

道德“知”“行”脱节原因多由以下引起:

1、社会道德环境不佳、学校德育不力、互联网负面信息毒害等。

2、个人心理尚未成熟。大学生刚成年,其心理尚未成熟,知识虽然丰富,可是阅历浅、生活经验太少,对事情的认识容易限于表面。

1、树立良好的公德意识。

2、做好监督、引导作用。

3、国家完善经济市场体系,严惩损害公共利益行为。

(二)加强校园教育。

1、学校积极举办公德素质宣传,进行道德素质演讲。

2、进行公德素质大评比同学生年终考核结合起来,这样更具有约束力。

3、学校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加强规章制度的管理。

4、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创新社会公德教育方式。

(三)加强家庭教育。

1、家庭每位成员积极参加各种公德讲座并予以借鉴。

2、家庭成员互相监督劝导,争取做公德模范家庭。

3、父母应以身作则,提高重视度,为小孩做好榜样。

(四)加强个人学习。

1、不断加强学习,不断丰富头脑,增强修养,树立浩然正气。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牢记宗旨以守德。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7篇)篇四

班级:。

授课老师:。

小组成员:。

一。调查地点:南华大学。

二()。调查时间:12月8日到12月14日。

三。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四。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再网上查一些有关数据。

2.查找书籍、报刊,了解。

3.实地调查访问。

五。调查内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

六。调查问卷:见附录一。

关键词:社会公德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环境保护。

参考书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遵纪守法。

社会公德是一种人人都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大学生的言行和道德修养,对周围的人产生着影响。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的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又好又快的运行轨道,这种“好”字当头的快速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的实践中既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更要依靠道德的力量,提高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的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作为道德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公德与经济交融为一体,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源泉。在这样的大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便备受关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

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与“私德”相对,这里的“公德”是指与国家、组织、集体、民族、社会等有关的道德;而“私德”则指个人品德、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的道德。

助人为乐俗话说:助人为快乐之本,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助人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不因善小而不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为善最乐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积极让座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需要做好。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作为公民来说,我们对于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就是间接或直接地保护了自然环境;我们破坏了居住、生活环境,就会间接或直接地破坏了自然环境。为了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的环境整洁、舒适和干净,保障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每个公民都应当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生活环境,这也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讲究公共卫生,造成优美环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是社会风尚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

遵纪守法。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7篇)篇五

积极方面占主导地位。

从调查问卷反馈的结果来看,应当说大多数人具有比较正确的公德意识,能够在日常行为中遵从社会公德。主要表现在:

在文明礼貌和助人为乐方面。被问及在学校见到老师或者同学,会主动打招呼吗?83.5%的同学能够做出积极正面的回答。以及上课时,你会把手机调成振动吗?高达88.7%的同学一定会调成振动。说明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礼貌待人的重要性。同时73.2%的同学愿意积极参加各种校园公益活动,还有89.7%的同学会主动给有需要的人让座。从这些数字中就能看出,当代的大学生具有很高的文明素养和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在环境保护和爱护公物方面。83.5%的同学不会在景区随意扔垃圾,77.3%的同学对于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行为非常反感。高达75%以上的比率说明,随着近几年国家在环境保护和爱护公物方面的大力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当代大学生的保护环境和爱护公物的意识得到了稳步提高,形成了非常明晰的环保概念和意识。

在诚信方面,当被问及如遇到路人问路,你会如何作答时,87.6%的同学都选择了如实回答;被问及如何看待网络抄袭行为;69.1%的同学都表示坚决反对;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都恪守诚信准则。

缺失方面有待提高。

虽然现阶段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社会公德水平是很高的,主流是积极进步的,但是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很多地方值得深思,并不断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主要体现在:

责任感和正义感的缺失。在调查中,当被问及如果发现有人作弊通过六级考试,你会如何?时,仅有17.5%的同学选择立即举报,33.0%的同学选择装作不知道还有49.5%的同学选择了会告诉其他人,但是不会举报。还有在被问及在公共场所遇到小偷,如何做时,仅有10.3%的同学选择了奋不顾身去抓小偷。这一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都选择了明哲保身的做法,缺乏主人翁意识,并没有极强的责任感和正义感。众所周知,责任感和正义感是一个人应有的优秀道德品质,但是调查数据显示的结果令人十分担忧,一群没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青年人如何能够承担起国家的未来和命运。

公共责任意识不强,在问卷中,当被问及你会打扫宿舍的公共区域吗?仅有62.9%的同学做出了肯定的回答,相比于其他社会公德问题,平均低出15个百分点。我们认为公共意识是现代公德意识的前提和出发点,是对自我意识的升华,同时又是对自身以外事物的肯定。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能够将外界与个人联系在一起,才是真正做到了实现自身的价值。而相当一部分同学,并不能认识到公共意识的重要性。

法制观念不强,这一点在问卷中表现得极为明显。当被问到在无人看守的十字路口,会闯红灯吗?仅有37.1%的同学回答一定不会,4.1%的同学回答一定会,而58.8%的同学回答没有车辆通过就会。这一数据暴露了,当代大学生法制观念的模糊和法律意识的淡漠。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体人民的奋斗目标。遵纪守法是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底线。当代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群体中的高知识阶层,理应有更加过硬的法律道德意识,但是依然出现为一己方便而不遵守法律的现象。

当代大学生本应该是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但却依然表现出与实际知识水平不相称的道德水准,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这不禁使我想起司马迁在《资治通鉴》中曾提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造成当今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趋势。社会多元化导致大学生对于社会公德的认识有向碎片化发展的倾向。尤其是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更是对广大正在由青年人向成年人转变的大学生产生了侵蚀和动摇。同时我们注意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融入大学生生活中,大量的负面信息一切向钱看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底线,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预设。

家庭教育观念陈旧。

在中国家庭中,家长大都抱着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思想,寄希望于孩子能通过上大学,找好工作来光宗耀祖。很少甚至没有家长把真正提高孩子自身的道德修养才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另一方面生活上父母的大包大揽,使得大多数学生成了只会学习的工具,缺乏道德养成的机会。再由于独生子女政策,使父母给予孩子太多的爱,造成大学生思想的不够成熟,最终可能酿成大祸。马卡连柯曾说过: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爱不够,子女会感到痛苦。但过多的溺爱虽然是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学校教育模式的不完善。

学校本应是有意识、有目的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战场,可是当今中国的高校将学生的成绩当作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道德素质教育。如清华投毒案、马xx事件,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反映了中国高校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上存在的缺失。

当代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缺失,虽然不是主流,但确确实实地存在着。让人痛心疾首。但在历史变革时期,我们既要认真对待,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要放平心态,客观地看待事实。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积极开展社会公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防止社会公德教育在大学生中断档。

应在大学课堂中加入社会公德认识与实践的课程,使同学们首先在校园中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如协助宿舍管理员共同清理宿舍楼,杜绝在公共场所搂搂抱抱等不雅行为;然后再到社会上参加实践活动,如义务献血,帮助环卫工人。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达到社会公德教育的目的。

发挥家庭作用,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悖的情况。这种现象使广大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困惑。如,面对暴力行为,学校教育要求学生要勇于与恶势力斗争,而家庭教育则要求孩子知难而退,明哲保身,这样的结果是无论大学生怎样做,都不能得到整个社会的共同认可。而对于青年人来说,得到社会各层的认可是十分重要的激励,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对广大学生灌输正确的社会公德思想,也要对广大家长们输入正确的理念,带动整个社会公德意识的提高。

优化社会环境,为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滑坡,与当下社会存在着大量不正之风有密切的关系。现象,网络上抨击社会的言论,没有道德底线的娱乐节目和八卦新闻,都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极为不好的影响。作为媒体人和娱乐人,应该树立先进的典型,传递正能量。如近几年央视的《感动中国》节目就对全国人民,特别是大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笔者认为应该多多弘扬先进感人的事件,而不是去大肆宣传负面消息,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媒体应有的作用,将社会风气向积极健康的方面引导。

健全奖惩机制,真正做到奖罚分明,扶正压邪。

对于那些严重践踏社会公德的同学必须有相应的惩罚机制,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打击校园存在的不正之风,以帮助、教育同学为目的,加强他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自律能力。对社会公德方面表现突出的更要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鼓励,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行为。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7篇)篇六

2、文明交通问题。

文明交通问题也是吉林市民认为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或行人闯红灯、行人斜穿马路或翻越交通护栏等是反应犹为严重的问题。

3、文明礼貌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礼貌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以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文明礼貌问题主要表现为:遇事围观、起哄,夏天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等。

从总体上看,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随地吐痰。市民最讨厌的不良行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乱扔杂物;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

在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许多群众自发地、积极地向我们反映他们所遇到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是当被问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时,回答结果并不不尽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则仅有5%的市民会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会随大流,有人出面时也出面,没人出面就不出头;33%的人因为怕打击报复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认为制止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是有关部门的事,与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数吉林人还是属于“理论上的长子,行动上的矮子”,光说不做。按照调查项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在保证自身利益情况下会出面制止;第二类是能够为了维护社会公德,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类是不顾个人利益,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做斗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数人属于第一类,因此,吉林市的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违背社会公德现象时有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

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对于违法行为来讲,我们有明确的制度来管理、制裁违法分子,但对于违反公德行为,仅仅局限于舆论谴责,对于部分不文明行为并无规定认定那些行为不文明;还有一些有规定的行为,诸如禁止随地吐痰,但处罚力度远远不够,遂使这些不文明行为得不到根治;相反对于乱搭乱建这样的处罚措施过于严厉,使得这些不文明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不利于有关部门地查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7篇)篇七

xx月xx日xx月xx日。

调查类型:

xx。

社会公德作为维护社会关系秩序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这5个方面。我们小组就这5个方面做了问卷调查并作出以下报告:

本次社会公德问卷调查我们第五小组共发放问卷105份,回收103份,有效问卷103份,回收率为98.1%。其中男士52份,占50.5%,女士51份,占49.5%。通过对回收问卷的统计、分析、计算,我们对数字进行处理并进行以下书面说明。

在文明礼貌方面,被接受调查的民众中,认为文明礼貌在现实生活中重要的占99.02%,其中98.1%的民众认为自己平时做到对别人讲文明,有礼貌。但是当问及您平时会不会说脏话和粗话时,8.74%的民众表示会说,33%的民众表示不会说,58.3%的民众表示偶尔会说。另外就平时见到师长会不会主动问好方面,81.6%的民众都表示会主动问好。在文明礼貌方面相对做的不好的就是脏话和粗话方面,其他方面也还带进一步的提高!

在助人为乐方面,被调查人群中,79.6%的民众都有过助人为乐的经历,只有少部分民众表示没有过助人为乐的经历。在公交车上,68%的民众表示愿意为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让座,还有29.1%的民众会看情况而决定为不为别人让座,只有2.9%的民众表示不愿为弱势群体让座。在当问及马路上有人学要帮助,你会不会伸出援手时,只有31.1%的民众表示会伸出援手,6.8%的民众表示这种情况是不会伸出援手,看情况来定的民众占63.1%,就这个问题,当继续追问如果您决定不上前帮忙时的理由时,大多数的民众都表示怕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世界太复杂,好心办坏事的事件太多了。结果表明,在助人为乐方面,最严重的主要是当今的诚信问题缺失,导致许多人需要帮助,但没人敢去帮。要解决这类问题还得从诚信方面做起。

在爱护公物方面,就看到有人破坏公物你会不会去阻止时,34%的民众表示会上前阻止,在这方面,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一些退休人员更为主动一些。看情况再决定的民众占了51.5%,他们表示当时情况下能阻止尽量阻止,不在能力范围就算了。还有14.6%的民众表示这种情况自己不会去阻止。当碰倒标语牌时,绝大多数的民众表示会把它捡起来放好,面对生活中的公共财产物品,73.8%的民众表示会好好珍惜,23.3%的民众表示有时会珍惜,低于2.9%的民众不会珍惜公共物品。根据调查结果,说明在爱护公物方面还在存在很多的不足,民众的公共财产意识不强,还将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在保护环境方面,只有22.3%的民众认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强,75.7%的民众表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只是一般,甚至还有1.9%的人表示自己基本没有任何环境保护意识。在公共场合,还有6.8%的民众表示会乱扔垃圾,偶尔会会乱扔的民众也还高达38.8%,只有54.4%的民众在公共场合是不会乱扔垃圾的。民众针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做得怎么样的问题,普遍都认为不好,其中,69.9%的民众认为做得一般,24.3%民众表示做得很差。在垃圾处理问题上,68%的民众表示都是直接就倾倒了,会分类在处理的民众只占1/3。就当今我国的保护环境问题,已经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保护环境是必要且重要的。对于我们每个人也是一样。也许微不足道,但是每个人的努力会汇成全人类的努力,凭借着等同于征服自然的信心,来还自然环境一份清白。

在遵纪守法方面,调查显示,仅有41.7%民众做到从来不闯红灯,绝大多数民众都会不同程度的闯红灯。在提到道德对公民的制约作用时,只有33%的民众认为道德规范对民众的制约作用很大,绝大多数的民众都表示道德本身的作用应该是很大的,但是在当今谁会,它的`作用不大,甚至还有0.97%的民众认为道德对公民没有作用。在公共场合,61.2%的民众表示不会插队,6.8%的民众有时会插队,4.9%的民众经常插队,27.2%的民众表示会偶尔插队。在生活中,完全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民众仅占17.5%,绝大部分民众表示不完全做到,甚至还有0.97%的民众表示自己完全没做到。就遵纪守法方面而言,从调查数据上来看,我们这方面确实存在许多的问题。

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们对当今的社会公德意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当今民众大部分都不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对社会公德的五个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部分民众都还不能够意识到加强社会公德的重要性。特别是面对一些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时,能够主动指出并制止的为数甚少,大多数民众仅能做到自律,而在社会责任感方面有待提高,在实际行动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在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礼即公德,《论语》中孔子告诉世人不学礼,无以立简简单单几个字,足以说明公德的重要性。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社会公德问题,拥有一颗公德心,亲身力行成为社会公德的实践者。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社会公德教育与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今社会物质财富正在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生活,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贫乏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当然,目前虽然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甚至令人担忧的现象,但是,社会公德总体上是好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民的精神财富也能像物质财富一样不断丰富。

总之,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公德是整个民族的艰巨工程。单独依靠一个教师、一所学校亦或是某个地区是无法完成历史重托和社会所赋予的重任的。这需要全体民众共同投身于社会公德的建设中去,更需要政府发挥其巨大的引导作用,这既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继续创造这笔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7篇)篇八

系别:

专业:

姓名:

学号:

吉林市民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

1、环境与卫生问题。

2、文明交通问题。

文明交通问题也是吉林市民认为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或行人闯红灯、行人斜穿马路或翻越交通护栏等是反应犹为严重的问题。

3、文明礼貌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礼貌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以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文明礼貌问题主要表现为:遇事围观、起哄,夏天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排序。

从总体上看,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随地吐痰。市民最讨厌的不良行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乱扔杂物;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

三、公德实践与公德认识的比较。

在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许多群众自发地、积极地向我们反映他们所遇到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是当被问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时,回答结果并不不尽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则仅有5%的市民会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会随大流,有人出面时也出面,没人出面就不出头;33%的人因为怕打击报复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认为制止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是有关部门的事,与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数吉林人还是属于“理论上的长子,行动上的矮子”,光说不做。按照调查项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在保证自身利益情况下会出面制止;第二类是能够为了维护社会公德,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类是不顾个人利益,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做斗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数人属于第一类,因此,吉林市的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违背社会公德现象时有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管理。

1、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对于违法行为来讲,我们有明确的制度来管理、制裁违法分子,但对于违反公德行为,仅仅局限于舆论谴责,对于部分不文明行为并无规定认定那些行为不文明;还有一些有规定的行为,诸如禁止随地吐痰,但处罚力度远远不够,遂使这些不文明行为得不到根治;相反对于乱搭乱建这样的处罚措施过于严厉,使得这些不文明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不利于有关部门地查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2、管理措施执行不力。对于有处罚措施的,一些职能部门并不积极履行职责,对于罚款低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行政不作为,使管理措施成为空中楼阁。

3、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或设计时为使用者考虑的不周全。

(二)个人修养。

1、公德意识不够。有的违背社会公德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文明的,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膀爷在大街上随意走动,许多膀爷本来觉得光不光膀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是不文明的。

2、对公对私标准不一样。“室内天堂室外垃圾场”就是这一点的典型写照。许多人将自己的家布置得富丽堂皇,犹如天堂;楼道里却被他们堆满杂物,犹如垃圾场。

3、公德行为不能自觉化。有人监管时能遵守公德,无人看守时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觉的、习惯性的公德行为。

(三)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偏斜。社会的道德观不正确,金钱观过于严重,人们优点自私自利,使得社会公德淡化。

(四)舆论导向不正确、舆论压力不够。

(五)教育的失败。现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限于书面口头教育,缺乏道德实践教育,所以现在在学校那样的场所,公德执行情况也不好,校园里也充满了不文明行为。甚至有些教师、家长本身就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自身就有许多不道德行为。还有些家长把违反社会公德、占小便宜的错误思想当作人生哲理教给下一代。

五、提高公德水平的对策。

社会公德,是为社会的全体公民所公认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共同形成的,用以维持公共生活、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准则。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社会公德作为全社会统一的道德规范,其意义更为重要,作用更加广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尊重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

研究表明:道德观念的形成遵循以下的阶段性原则,第一阶段是道德的他律阶段。以完善的制度和规则,甚至是法律法规的形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置或惩罚,是公民社会公德观念形成的基础环节和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是道德的自律阶段。这个时期,人们逐步形成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正确的评价能力,道德行为不再像第一阶段那样是外在约束的结果,而是自觉自愿的行为。促使人们从道德的他律阶段向道德的自律阶段转化的主要方法是道德教育,在社会公德教育中,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很重要。

对青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教育青年尊重人、关心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只有相互。

尊重、关心和照顾,才能避免造成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建立一种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关系,使社会生活正常进行。尤其要教育青年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保护儿童,尊重妇女,尊敬老人、军烈属和荣誉军人,关心帮助鳏寡孤独和残疾人。

(二)在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上,要教育青年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环境。社会公共秩序的好坏,对整个社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社会的公共秩序良好,人们就能解除后顾之忧,整个社会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就会呈现出井然有序的局面。反之,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就不能正常进行。因此,青年人不仅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对于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要敢于制止,敢于斗争。

(三)在个人修养上,要教育青年讲究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既是尊重他人的良好表现,又是维护人们社会交往中友好和睦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就是要求青年讲究文明礼貌,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准则。

(四)在家庭关系上,要教育青年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的基本单位,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家庭道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对青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时,必须教育青年正确对待家庭关系。

综上所述,提高社会公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制度和规则,使公德建设逐步走向法制化。当出现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时,轻则有规则可循,重则有法可依。

(二)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导向作用。毫无疑问,媒体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监督和导向作用。同时,每个个体也是公众舆论的构成者,是舆论方向的形成者。

(三)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只是空洞的口号,要掌握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形成过程中的规律规则,遵循这些规则,采用复杂多样、灵活多变、易于为老百姓所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社会公德的教育。

(四)提高个人修养。只有在微观上提高每个社会成员的社会公德素质水平,才可能在宏观上改善整个社会的社会公德面貌。

--精选公文范文--------------------------大学生大学生调查对象:xxx部分在校大学生组员及分工:组长:个别访谈:文献收集:个人体会:幻灯......

第1篇: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1、环境与卫生问题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卫生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任凭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在汽车站牌、广......

大学生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7篇)篇九

社会的变化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改变,人们需要快速的去适应现代化发展的社会,所以一些涉及社会公德的问题现在层出不穷,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我们社会前进的脚步。社会公德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一大问题。

公德的培养是一项事关重大的事业,因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这项事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就明确指出国民公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国家也提出了“八荣八耻”,明确区分破坏社会公德的行为和高尚的社会公德行为。公德的培养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与每个社会成员息息相关。公德的教育是其他道德教育的基础,因而全社会都有责任将社会公德建设好。

如今大连市长海县已经被当作旅游胜地重点建设,我们海岛人民就更应该加强对自身的要求,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构建和谐美丽新长海,从而使外来旅游者感受到我们的淳朴民风,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到长海县观光旅游,为长海县的经济腾飞做出贡献。因此,我利用暑假长达40天的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假期的时间比较充裕,我会充分利用时间,拓宽调查渠道,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准确的资料,以此来确保调查结果的精准。

(一)调研范围。

我把长海县的大长山岛镇作为主要的研究区域,并且侧重对人口密集的社区进行调查。当然一些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也是重点调查地点。

(二)调查对象。

根据研究课题,我把调查对象归纳为上班族、学生以及老年居民。通过对调查对象的层次划分,有助于更好的梳理调查现象和结果之间的联系,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并解决问题。

(一)调查方式和方法。

此次调研,我主要采用的调查方法有:抽样调查法与问卷法相结合,访谈法,观察法等。这次市民社会公德的调查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法,首先对样本进行分配。计划所调查的样本数为100,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老年居民,学生,上班族)进行分层抽样。其次对样本进行布点,以社区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包括:塔山社区、东山社区、中山社区等,主要采用街头拦截式方法进行问卷发放,为了调查的顺利进行,为接受调查者赠送小礼物(一支笔)。

在调查中期,采取观察法对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进行观察,以此获得作直观的资料;分别从不同层次的调查对象中选取一人作为访谈对象,获得大量意见观点。

(二)分析研究方法。

1.审核问卷。

检查回收的问卷是否齐全,有无重复、遗漏,剔除空白问卷,统计有效问卷数量。

2.分组整理。

对经过审核的问卷分别归入适当的类,根据调查问卷中的问题进行预先分组分类。

3.统计分析。

对于分组整理的信息,计算相应的频数与百分比,在此基础上分析。

(一)经费预算:交通费用50元,问卷印刷费20元,礼物费用100元。

(二)进度安排:7月20日至22日查阅资料,设置问卷;7月23日至26日发放问卷并回收;7月27日至31日对问卷惊醒整理分类、统计分析。8月1日至8月10日分析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此次调查活动共回收有效问卷100份,经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长海县地区人民社会公德现状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和趋势:

(一)大多数被访者认为,改善目前社会公德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舆论监督、制定和宣传各类文明公约、实行严厉的罚款制度。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社会上有75%的市民认为加强舆论监督、制定和宣传各类文明公约、实行严厉的罚款制度这种办法是最有效的,而只有13%的市民认为要加强管理监督队伍来维护社会公德问题。(注:蓝色部分为强舆论监督、制定和宣传各类文明公约、实行严厉的罚款制度;红色部分为加强管理监督队伍;黄色部分为加强教育宣传;青色部分为其他观点)。

(二)多数被访者认为目前存在违反社会公德现象的原因是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比较差。

人们自身社会意识的薄弱引发了一系列违法的行为。下图充分反映了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其中公德意识波若占整体被访者的31%,舆论监督、管理制度、管理措施也占很大比例,分别是18%,29%,22%。可以发现个人公德意识直接影响社会的文明。

(三)多数被访者认为目前违反社会公德现象严重的是:不遵守公共秩序。

不遵守公共秩序包括不文明乘车,随地吐痰、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大声喧哗等等。违反社会公德的主要现象是不遵守公共秩序,这一项占32.1%;不遵守规章制度占22.3%;不遵守礼仪规范占21.3%没有社会公德意识占24.4%。

社会公德古人将其归纳为忠、孝、仁、义、礼。智、信,这种公德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孕育延伸,如今他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作为社会公民,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别人,如果每个人都树立高尚的公德意识,那么我们的社会便会少了那些不文明的现象,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和谐美好。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在权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社会真的发展成了传统意义上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么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社会啊,生活在那样的社会里人们才会真正地幸福起来。

但是生活中仍然时时可见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例如,公共设施被破坏,拦路抢劫时路人却视而不见,酒驾导致无辜路人丧生,旅游景点建筑上被乱写乱画,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等。面对这一切,我们热切呼唤良好社会公德的回归和重建。

今天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公德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同时时代发展的进程给予了它新的内涵,这个新内涵就是要求每个公民都承担起公民义务和责任,每个公民从自身做起,首先塑造自己的个人品德,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讲公德树新风的新风尚。当然政府也应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并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我相信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社会公德一定会重新绽放光彩。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7篇)篇十

摘 要:本次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30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现状。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公德意识的若干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公德教育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但是自古以来,一直是私德繁荣,公德匮乏。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公德在当今社会已然成为人的立身之本、社会和谐发展之基、治国安邦之道。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社会公德更要与文化氛围,环境状况结合在一起。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社会公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我国的面貌和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大纲》:“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学科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这样的评价和预估是科学明智的。那么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究竟如何呢?我们做了相关调查,以期在了解到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情况下,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为大学生公德建设献计献策,最终促进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公德意识进步和发展。

各文献中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定义略有不同,这里采用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这一定义。针对各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17个问题,面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生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91份,其中291份有效。

(一)积极方面占主导地位

从调查问卷反馈的结果来看,应当说大多数人具有比较正确的公德意识,能够在日常行为中遵从社会公德。主要表现在:

1.在文明礼貌和助人为乐方面。被问及“在学校见到老师或者同学,会主动打招呼吗?”83.5%的同学能够做出积极正面的回答。以及“上课时,你会把手机调成振动吗?”高达88.7%的同学一定会调成振动。说明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礼貌待人的重要性。同时73.2%的同学愿意积极参加各种校园公益活动,还有89.7%的同学会主动给有需要的人让座。从这些数字中就能看出,当代的大学生具有很高的文明素养和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2.在环境保护和爱护公物方面。83.5%的同学不会在景区随意扔垃圾,77.3%的同学对于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行为非常反感。高达75%以上的比率说明,随着近几年国家在环境保护和爱护公物方面的大力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当代大学生的保护环境和爱护公物的'意识得到了稳步提高,形成了非常明晰的环保概念和意识。

3.在面对网络言论方面。72.1%的同学都会“非常谨慎”地在网络上发表言论,74.2%的同学能够不受网络上一些抨击社会的言论的影响。在被问及“如何看待人肉搜索这种行为”时,72.2%的同学表示反对,对于网络上的不文明用词85.6%的同学都表示非常反感。这些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网络世界的一些偏激言论和不健康内容时能够保持基本的公德认识,不受影响和蛊惑,坚持自我认识事物的标准。

4.在诚信方面,当被问及“如遇到路人问路,你会如何作答时”,87.6%的同学都选择了“如实回答”;被问及“如何看待网络抄袭行为”;69.1%的同学都表示坚决反对;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都恪守诚信准则。

虽然现阶段,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社会公德水平是很高的,主流是积极进步的,但是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很多地方值得深思,并不断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主要体现在:

1.责任感和正义感的缺失。在调查中,当被问及“如果发现有人作弊通过四、六级考试,你会如何?”时,仅有17.5%的同学选择“立即举报”,33.0%的同学选择“装作不知道”还有49.5%的同学选择了“会告诉其他人,但是不会举报”。还有在被问及“在公共场所遇到小偷,如何做”时,仅有10.3%的同学选择了“奋不顾身去抓小偷”。这一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都选择了明哲保身的做法,缺乏主人翁意识,并没有极强的责任感和正义感。众所周知,责任感和正义感是一个人应有的优秀道德品质,但是调查数据显示的结果令人十分担忧,一群没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青年人如何能够承担起国家的未来和命运。

2.公共责任意识不强,在问卷中,当被问及“你会打扫宿舍的公共区域吗?”仅有62.9%的同学做出了肯定的回答,相比于其他社会公德问题,平均低出15个百分点。我们认为公共意识是现代公德意识的前提和出发点,是对自我意识的升华,同时又是对自身以外事物的肯定。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能够将外界与个人联系在一起,才是真正做到了实现自身的价值。而相当一部分同学,并不能认识到公共意识的重要性。

3.法制观念不强,这一点在问卷中表现得极为明显。当被问到“在无人看守的十字路口,会闯红灯吗?”仅有37.1%的同学回答“一定不会”,4.1%的同学回答“一定会”,而58.8%的同学回答“没有车辆通过就会”。这一数据暴露了,当代大学生法制观念的模糊和法律意识的淡漠。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体人民的奋斗目标。遵纪守法是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底线。当代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群体中的高知识阶层,理应有更加过硬的法律道德意识,但是依然出现为一己方便而不遵守法律的现象。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7篇)篇十一

系别:

专业:

姓名:

学号:

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

1、环境与卫生问题。

2、文明交通问题。

文明交通问题也是吉林市民认为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或行人闯红灯、行人斜穿马路或翻越交通护栏等是反应犹为严重的问题。

3、文明礼貌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礼貌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以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文明礼貌问题主要表现为:遇事围观、起哄,夏天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排序。

从总体上看,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随地吐痰。市民最讨厌的不良行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乱扔杂物;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

三、公德实践与公德认识的比较。

在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许多群众自发地、积极地向我们反映他们所遇到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是当被问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时,回答结果并不不尽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则仅有5%的市民会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会随大流,有人出面时也出面,没人出面就不出头;33%的人因为怕打击报复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认为制止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是有关部门的事,与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数吉林人还是属于“理论上的长子,行动上的矮子”,光说不做。按照调查项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在保证自身利益情况下会出面制止;第二类是能够为了维护社会公德,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类是不顾个人利益,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做斗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数人属于第一类,因此,吉林市的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违背社会公德现象时有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管理。

1、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对于违法行为来讲,我们有明确的制度来管理、制裁违法分子,但对于违反公德行为,仅仅局限于舆论谴责,对于部分不文明行为并无规定认定那些行为不文明;还有一些有规定的行为,诸如禁止随地吐痰,但处罚力度远远不够,遂使这些不文明行为得不到根治;相反对于乱搭乱建这样的处罚措施过于严厉,使得这些不文明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不利于有关部门地查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2、管理措施执行不力。对于有处罚措施的,一些职能部门并不积极履行职责,对于罚款低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行政不作为,使管理措施成为空中楼阁。

3、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或设计时为使用者考虑的不周全。

(二)个人修养。

1、公德意识不够。有的违背社会公德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文明的,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膀爷在大街上随意走动,许多膀爷本来觉得光不光膀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是不文明的。

2、对公对私标准不一样。“室内天堂室外垃圾场”就是这一点的典型写照。许多人将自己的家布置得富丽堂皇,犹如天堂;楼道里却被他们堆满杂物,犹如垃圾场。

3、公德行为不能自觉化。有人监管时能遵守公德,无人看守时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觉的、习惯性的公德行为。

(三)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偏斜。社会的道德观不正确,金钱观过于严重,人们优点自私自利,使得社会公德淡化。

(四)舆论导向不正确、舆论压力不够。

(五)教育的失败。现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限于书面口头教育,缺乏道德实践教育,所以现在在学校那样的场所,公德执行情况也不好,校园里也充满了不文明行为。甚至有些教师、家长本身就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自身就有许多不道德行为。还有些家长把违反社会公德、占小便宜的错误思想当作人生哲理教给下一代。

五、提高公德水平的对策。

社会公德,是为社会的全体公民所公认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共同形成的,用以维持公共生活、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准则。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社会公德作为全社会统一的道德规范,其意义更为重要,作用更加广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尊重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

研究表明:道德观念的形成遵循以下的阶段性原则,第一阶段是道德的他律阶段。以完善的制度和规则,甚至是法律法规的形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置或惩罚,是公民社会公德观念形成的基础环节和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是道德的自律阶段。这个时期,人们逐步形成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正确的评价能力,道德行为不再像第一阶段那样是外在约束的结果,而是自觉自愿的行为。促使人们从道德的他律阶段向道德的自律阶段转化的主要方法是道德教育,在社会公德教育中,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很重要。

对青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教育青年尊重人、关心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只有相互。

尊重、关心和照顾,才能避免造成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建立一种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关系,使社会生活正常进行。尤其要教育青年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保护儿童,尊重妇女,尊敬老人、军烈属和荣誉军人,关心帮助鳏寡孤独和残疾人。

(二)在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上,要教育青年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环境。社会公共秩序的好坏,对整个社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社会的公共秩序良好,人们就能解除后顾之忧,整个社会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就会呈现出井然有序的局面。反之,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就不能正常进行。因此,青年人不仅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对于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要敢于制止,敢于斗争。

(三)在个人修养上,要教育青年讲究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既是尊重他人的良好表现,又是维护人们社会交往中友好和睦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就是要求青年讲究文明礼貌,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准则。

(四)在家庭关系上,要教育青年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的基本单位,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家庭道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对青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时,必须教育青年正确对待家庭关系。

综上所述,提高社会公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制度和规则,使公德建设逐步走向法制化。当出现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时,轻则有规则可循,重则有法可依。

(二)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导向作用。毫无疑问,媒体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监督和导向作用。同时,每个个体也是公众舆论的构成者,是舆论方向的形成者。

(三)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只是空洞的口号,要掌握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形成过程中的规律规则,遵循这些规则,采用复杂多样、灵活多变、易于为老百姓所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社会公德的教育。

(四)提高个人修养。只有在微观上提高每个社会成员的社会公德素质水平,才可能在宏观上改善整个社会的社会公德面貌。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7篇)篇十二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是社会生活中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基本条件。

社会公德的内容是对公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出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新公民,和谐社会的主人公,其社会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我在201*年12月12日进行了一次关于科尔沁左翼后旗(简称科左后旗)甘旗卡镇公民的社会道德的调查。

科左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东南部,东部和南部分别与辽宁、吉林两省毗邻,属东北经济规划区。总土地面积11570平方公里,辖16个苏木镇(场),262个嘎查村,总人口40.2万人,其中蒙古族占73%,聚集着蒙、汉、回、满等19个民族。这里人杰地灵,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素有“马王之乡”、“黄牛之乡”、“沙稻之乡”、“民歌之乡”、“旅游之乡”的美誉。

此次调查在科左后旗甘旗卡镇进行,调查对象为科左后旗甘旗卡镇的全体公民,我利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请见附表)对公民进行了随机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0份。

通过问卷设计,调查实践,数据统计,我顺利完成了“关于科尔沁左翼后旗甘旗卡镇公民社会公德”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公民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主干群体,70%左右的被调查的公民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20%左右的公民表现为良好;仅有不到10%的公民公德意识薄弱。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相关。

在我国现代社会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为:1.文明礼貌,2.助人为乐,3.爱护公物,4.保护环境,5.遵纪守法。为此针对这五项内容进行调查。

1.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举止文明以礼相待。自觉杜绝说脏话、随便猜疑、欺骗他人等恶习。这是处世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在讲文明礼貌方面,在被调查的人员中100%的公民认为文明礼貌十分重要。95%的公民表示做到了尊老爱幼,81%的公民能够礼貌接待陌生人,84%的公民会主动向老弱妇幼和残疾人让座,并且觉的理所应当。但是在对待自己父母亲人方面,62%的公民表示曾经对父母不礼貌,如大声呵斥等。另外,70%的人在生活中不自觉的使用不文明用语或者做出不文明行为。94%的公民认为几乎每天都能在外出期间或工作间听见不文明用语或者看见不文明现象。

由此可见,公民对文明礼貌的普遍认知程度比较高,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付诸行动。文明礼貌反应一个人的基本道德素养,也体现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

2.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之一。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在助人为乐方面,78%的公民自愿参加过爱心捐募活动。65%的公民会对陌生人伸出援助之手。54%的公民有见义勇为的想法,96%的,公民在面对不法行为时选择量力进行制止,只有3%的公民会选择“路过打酱油”。

由此可见,公民对帮助他人,见义勇为持支持态度。

3.爱护公物。

爱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极其重要的'内容。尤其在公共场合更要注意这一点。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根据调查数据,观察发现,公民对于公共设施的爱护也比较好。

在爱护公物方面,65%的公民对爱护公物态度不够坚定,认为应该视情况而定。83%的公民表示有过损坏公物的经历(如踩踏墙壁,踩踏草坪等),94%的公民表示在看见有人损害公物会加以制止。

由此可见,公民对爱护公物的意识应该有所提高。社会公物是社会共有的财富,应该加以珍惜与爱护。这既是对社会劳动成果的尊重,也是对社会财富的节约,有利于资源的使用。

4.保护环境。

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的环境整洁、舒适和干净,保障社会为了成员的身体健康,每个公民都应当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生活环境,这也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讲究公共卫生,造成优美环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是社会风尚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如此表明公民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还是很爱护的。

在保护环境方面,86%的公民认为爱护公共卫生极其重要。53%的公民参加过环境保护的行动。75%的公民表示对城镇一些破环环境的行为(如随意丢弃垃圾)表示厌恶。但是对于已在地下的垃圾只有13%的人选择拾起放入垃圾箱。同时在草坪玩耍时,36%的人表示无所谓,60%的人选择视心情而定。

由此可见,公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强,有很高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明,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5.遵纪守法。

法律是对公民行为的必要约束及规范,是对道德的补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的有关规定。遵纪守法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由此表明公民在遵纪守法着方面的状况并不理想。公民对自己的纪律要求比较低;在遵纪守法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遵纪守法方面,79%的公民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识。只有极少数的公民对于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正如我们的调查,对于“在公共场所插队行为的态度”有一半以上的公民表示会马上制止,三分之一左右的公民会在心里抱怨,仅有5%左右的公民会在心里谩骂和15%的公民对此视而不见。

由此可见,公民对纪律意识应该加强,遵守法律法规,履行作为公民的义务。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自觉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纪观念。

当前,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是存在着一定的不文明行为,少部分公民存在着道德问题。究其源头,其原因有二。

(一)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等重视不够。在当今的商品经济时代,整个社会都存在着社会道德问题,道德修养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人们对社会公德意识标杆开始下降,严重的影响了公民的人生价值的趋向与追求。

(二)公民自身的主观因素,现在的公民大都为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家长的溺爱,成长的环境往往一帆风顺,由此造成了他们缺乏一定的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人生价值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偏差。

那么科左后旗甘旗卡镇的公民应当如何遵守社会公德问题?引导社会公德意识的加强?

1)公民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加强个人自律,坚决抵制不良风气的误导。

2)公民应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注重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公民自己以身做则,大力提倡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约束和制止不文明的行为。

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存在着着紧密的联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的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这是和谐社会公民的义务,希望广大科左后旗甘旗卡镇的公民携起手来,为维护社会公德而一起努力!

1.关于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范文两篇。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7篇)篇十三

1、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对于违法行为来讲,我们有明确的制度来管理、制裁违法分子,但对于违反公德行为,仅仅局限于舆论谴责,对于部分不文明行为并无规定认定那些行为不文明;还有一些有规定的行为,诸如禁止随地吐痰,但处罚力度远远不够,遂使这些不文明行为得不到根治;相反对于乱搭乱建这样的处罚措施过于严厉,使得这些不文明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不利于有关部门地查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2、管理措施执行不力。对于有处罚措施的,一些职能部门并不积极履行职责,对于罚款低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行政不作为,使管理措施成为空中楼阁。

3、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或设计时为使用者考虑的不周全。

(二)个人修养。

1、公德意识不够。有的违背社会公德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文明的,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膀爷在大街上随意走动,许多膀爷本来觉得光不光膀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是不文明的。

2、对公对私标准不一样。“室内天堂室外垃圾场”就是这一点的典型写照。许多人将自己的家布置得富丽堂皇,犹如天堂;楼道里却被他们堆满杂物,犹如垃圾场。

3、公德行为不能自觉化。有人监管时能遵守公德,无人看守时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觉的、习惯性的公德行为。

(三)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偏斜。社会的道德观不正确,金钱观过于严重,人们优点自私自利,使得社会公德淡化。

(四)舆论导向不正确、舆论压力不够。

(五)教育的失败。现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限于书面口头教育,缺乏道德实践教育,所以现在在学校那样的场所,公德执行情况也不好,校园里也充满了不文明行为。甚至有些教师、家长本身就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自身就有许多不道德行为。还有些家长把违反社会公德、占小便宜的错误思想当作人生哲理教给下一代。

五、提高公德水平的对策。

社会公德,是为社会的全体公民所公认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共同形成的,用以维持公共生活、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准则。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社会公德作为全社会统一的道德规范,其意义更为重要,作用更加广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尊重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7篇)篇十四

1.在公交车上你会主动为老幼病残让座吗?是90%否0%有时会10%看情况0%。

2.面对乞讨者,你的态度。给他10%有时给30%不会给10%看情况50%。

3.你随地吐痰吗?偶尔35%从不35%经常30%。

4.你插队吗?偶尔10%从不80%经常10%。

5.你会为了走近道而踩踏草坪吗?偶尔10%从不90%经常。

6.看到地上有垃圾,你会捡起来吗?捡起来50%想捡起来但没捡30%视而不见20%。

7.见到有义卖的,你会肯定买40%偶尔买50%从来不买10%。

8.你会经常献血吗?经常20%从来不献40%偶尔40%。

9.在公共厕所看到有浪费手纸的人,你会视而不见80%加以阻止20%。

道德会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和涵养,经过我的调查现在社会公民道德的整体意识还是不错的,但是也有一些人有待提高。

1.助人为乐。

2.爱护公物。

优美的社会环境与完整的公共设施对我们的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然而人们会注重爱护我们的社会公物吗?有10%的人偶尔为了走近路而踩踏草坪,高达90%的人不会为走近路而踩踏草坪。这个数据体现了我们现在居民良好的素质。草绿绿的,看着让人心情舒畅,怎么忍心踩上去呢?偶尔踩草坪的人,还是在踩之前看看这可爱的小草,也许你就不忍心踩了。现在前海一线所有的公共厕所里面都配备了免费手纸,供游客使用,可是浪费免费手纸的人层出不穷,用它擦鞋的,偷偷塞到口袋里的,肆无忌惮扯着玩的......如果你在公共厕所看到有浪费手纸的.,有高达80%的人选择视而不见,仅有20%的人选择加以阻止,看到这个数据十分吃惊,怪不得这些浪费纸张的人能逍遥快活,其实阻止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干这个事的人,我希望浪费手纸的人能不再浪费手纸。在这件事情上体现出一种道德的“知”“行”脱节。知道有人浪费公物,却很少有人去管,很多的人选择了沉默,对于我们而言只是停留在“知”的层面而没有达到“行”的层面。在认为知行脱节是由社会道德环境不佳、互联网负面信息毒害和人们对事情的认识容易限于表面而产生的。我希望大家能克服这种知行脱节,做到知道必行。

3.保护环境。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我们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人们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在随地吐痰这一问题中,有35%的人偶尔随地吐痰.30%的人经常随地吐痰,35%的人从不随地吐痰。有些人会觉得吐口痰没什么,吐到手纸里太麻烦,随地一吐多好,可这不知不觉的使我们的空气变得充满细菌,城市的脸上也布满着雀斑,这样我们所居住的环境会变得多糟糕。所以我们还是不要随地吐痰,难道你们想看到城市被细菌、“雀斑”所笼罩?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0%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30%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20%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人们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

1.树立良好的公德意识。

2.做好监督、引导作用。

3.国家完善经济市场体系,严惩损害公共利益行为。

(二)加强家庭教育。

1.家庭每位成员积极参加各种公德讲座并予以借鉴。

2.家庭成员互相监督劝导,争取做公德模范家庭。

3.父母应以身作则,提高重视度,为小孩做好榜样。

(三)加强个人学习。

1.不断加强学习,不断丰富头脑,增强修养,树立浩然正气。

加强公德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这个民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文明进步。所以我们要提高我们的社会公德,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7篇)篇十五

20xx年11月21日。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

大学生。

调查人:

小明设计问卷并分发问卷,小刘统计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小李执笔,小嘿协调成员关系并负责修改报告和定稿。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要求。作为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社会公德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是不可或缺的。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知识储备和道德修养的特殊群体。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高低,将直接关系到21世纪我国精神文明的面貌和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社会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有较高的期望。大学生遵循社会公德对自身发展,对社会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在2009年11月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

此次调查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进行,调查对象为大一学生,我们利用自己编制的问卷对100为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男生50份,女生50份,男生女生各占50%。

我们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小组成员对数据结果进行了讨论:吴佳慧设计问卷并分发问卷,刘敏杰统计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梁瑞霞执笔,李茜茜协调成员关系并负责修改报告定稿。

在文明礼貌方面,在被调查人员中81%的大学生能做到尊敬师长,尤其是女生,92%的女生都表示遇到老师会主动问好。但在公交车上遇到老弱病残时,只有32%的被调查者会主动让座56%的同学会视情况而定,尤其是男生,占42%的男生选择视情况而定。这说明大学生对文明礼貌的认知程度还算高,但要付诸行动却有些困难。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它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古语也有云“不学礼,无以立”。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更应该讲文明讲礼貌,让文明的气息洋溢在神州大地上,让世界人民领略“礼仪之邦”的魅力。

在爱护公物方面,约52%的同学在爱护公物方面态度仍不坚定,是否爱护公物还要视情况而定。比如,在对“课桌文化”的看法上,48%的同学认为那无所谓。只有29%的同学坚决反对“课桌文化”。但是,大部分同学还是爱护电话亭和指示灯的,56%的同学即使情绪不好也绝对不会通过砸电话亭,踢安全指示灯来发泄。但是在爱护图书馆的书籍方面存在极大问题,竟然多至64%的同学存在不爱惜书的行为,比如污损、丢失、折叠书籍,甚至还存在撕页,不归还现象。

这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在爱护公物方面,女生比男生做得要好,66%的女生非常爱惜公物并且认为应当维护好公共设施,而男生在这方面还有些逊色。爱护公物是对社会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当从我做起,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与每一个国民携起手来共同珍惜和爱护社会公共财产,为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保护环境方面,有89%的大学生认为在公共场作乱涂鸦是不好的,是在破坏环境,而其中女生占94%,男生占84%,而只有一少部分人认为无所谓,更有极少部分人认为好,能展现自我风采。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而且在这方面,女生的社会公德一是要高于男生。对于随手乱扔垃圾这一问题,有90%的大学生选择我不会样做,但是却只有5%的人会选择把它捡起来。这说明在这方面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有待提高。但是在爱护草坪方面有53%的人会踩上去,认为自己玩耍时最重要的,小草被踩一下无所谓。有7%的人会视自己心情而定,而只有10%的人不会踩上去。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环境,而我们——大学生是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挑起这个重担,保护环境,就从我们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作出努力。

在遵纪守法方面,大部分大学生都有较高的守法意识,但仍有不足之处,有待加强。例如:在如何看待考试作弊现象一题中,68%的同学认为应该严惩,其中女生60%,男生76%。认为考试作弊是小错误教训一下就行的同学占总人数的23%,其中女生24%,男生22%。仅有9%的同学认为考试作弊现象很正常,其中女生占8%,男生占10%。从上述数据可知,大部分学生认为考试作弊应该严惩,但仍有1/3的同学存在投机取巧,世故圆滑的意识,应当引起关注。当问到见到贵重物品是否交公时,81%的同学认为该主动交公,其中82%的男生,80%的女生,男女生比例接近。除此以外,有10%的同学选择视情况而定,只有9%的同学选择不交。总体而言,在遵纪守法方面,男女学生都有较高的意识,但还存在部分同学的社会公德意识不强,需要在多方面加强大学生的法律及纪律意识。

在助人为乐方面,对于在学校举行的爱心募捐活动中,被调查的大学生有62%的同学选择“经常参加”,有26%的同学选择“偶尔参加”,只有12%的同学选择“从不参加”。但面对乞讨人群时,有37%的同学选择“同情并给与帮助”,54%的同学选择“视情况而定”,9%的同学选择“鄙视,觉得肯定是个骗子”。这说明大学生总体上来说还是富有爱心的。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学生更应当乐于助人,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精神,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从小事做起,为祖国建设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分析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总体情况乐观,积极向上,而且女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要稍强,但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有待加强。

比如在公交车上面对老弱病残时,只有32%的大学生会主动让座,大部分同学选择视情况而定。在爱护公物方面,面对校园内的课桌文化还有很多同学并不表示强烈反对,甚至有部分同学认为这方便自己记东西。图书馆的状况更是糟糕,书籍被破坏的程度很大,大部分同学只是方便自己阅读,随便折叠书本。在保护坏境方面,大学生的意识还是较强,绝大部分同学反在公共场合乱涂鸦,大部分同学不会在公共场合乱扔垃圾,但仍有一部分同学随意践踏草坪。很可观的是大部分同学都有较高的遵纪守法意识,都能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都认为要严惩考试作弊行为。对乐于助人方面也有半数的同学经常参加公益活动。上述行为虽然不能在总体上影响学生,但还是存在许多不良影响。因此对于作为21世纪接班人的大学生,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势在必行。

造成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失范德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大学生处于一个成年与未成年的过渡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和确定,判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控力较差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误导,是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偏差,造成道德观念淡薄,甚至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行为。另一方面是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学校方面,学校传统的应试教育一味的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而且对社会公德的宣传力度不够,造成学生容易忽略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在家庭方面,父母不拘小节,自身不太注重社会公德,没有起到榜样作用,造成大学生从小养成不良习惯,缺乏社会公德意识。在社会方面,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很多人无视社会公德,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给大学生在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方面造成冲击。

我们认为要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的作用。尤其是大学生本身的因素是主观因素,起决定作用。大学生应当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受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和误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公德的观念。如: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从小事做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帮助身边的同学朋友;多阅读有关美德的书籍,提高自身的修养,增强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明确自己的方向,不受外界不良的风气的影响。在客观方面:学校应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加强规章制度的管理,加大社会公德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同时提高社会公德意识,而且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创新社会公德教育方式;家庭教育中,父母应以身作则,提高重视度,为小孩树立良好的榜样;在社会方面,国家应当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系,要严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净化社会风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快社会公德法规划进程,加快社会公德行为的舆论监督。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7篇)篇十六

社会公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公德是指: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它包括务必社会、务必国家个性提倡和实行的道德要求,甚至还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使之得以重视和推行。狭义的社会公德是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一般指影响着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礼貌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尽管存在各种不同阶级的划分,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分工,但处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里的全体社会成员,为了彼此的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起码比活秩序,郡务必遵守为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简单生活规则。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就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礼貌、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个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状况。

调查显示,此刻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这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潜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潜力强,有社会职责感。”这就证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忙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忙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用心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忙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取“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取“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取“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职责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就应给予用心的鼓励与引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理解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好处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用心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礼貌礼貌。

礼貌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此刻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4.54%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用心让座,48.47%的人会视状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礼貌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职责。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取“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立刻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此刻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能够选取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职责感的大学生都就应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2003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的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仅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在那里,期望我们所有太原理工大现代科技学院的全体学生一齐遵守社会公德。

文档为doc格式。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7篇)篇十七

在学习了《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内容后,同学们非常渴望了社会公德的现状,在史华红老师的积极倡导下,我组进行了校内调查实践活动。

了解我校社会公德水平的基本现状,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20xx年11月17~22日。

xx。

在校学生。

敬业队全体成员。

访谈、口头提问调查。

在校内随机找同学进行访谈。

1.在路上碰到老师是否问好?

2.在公交车上是否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

3.在同学有困难是否积极主动帮助?

1.是否会随手丢垃圾?

2.碰到垃圾是否主动捡起?

3.是否践踏草坪随地吐痰?

1.是否熟知校纪校规?

2.是否有过打架斗殴行为?

3.是否有过考试作弊行为?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0%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90%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0%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有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

调查总结: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社会公德状况良好,基本符合一名当代合格大学生的标准,但仍有许多方面的不足,针对一些问题,我们应该继续大力倡导社会公德意识,时刻谨记社会公德的标准,并按这种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优点,弥补不足,让自己变的更完美更好的做一名社会公德形象大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工程挖掘机租赁协议书(实用21篇)

    租赁可以帮助我们减轻负担和降低风险,特别是对于那些暂时需要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人来说。3.下面是一些关于租赁的范文案例,供大家参考、学习和借鉴。乙方(出租方):__

    普通话演讲稿分钟(精选17篇)

    演讲稿范文可以通过语言的艺术表达来激励和感染听众,达到传递信息和情感的目的。以下是一些历届演讲比赛获奖者的演讲稿范文,它们独特的观点和精彩的语言令人印象深刻。

    高一军训后心得体会(精选22篇)

    军训心得体会是通过写作,将个人在军事训练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行整理和总结的一种方式。军训心得体会是宝贵的财富,以下是一些写得特别出色的范文,让我们一起来分

    公司部门年终总结结束语(通用18篇)

    年终总结是对一年来的工作和成果进行总结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我们审视过去、规划未来。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年终总结样本,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

    生物学教师工作心得体会(模板16篇)

    持之以恒是我在工作中的一大心得,只有持之以恒,我们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果。下面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职场人士总结的工作心得,值得大家借鉴。教师是路标,学生毫

    端午节领导致辞问候(优质17篇)

    致辞的结构可以分为开场白、主体内容和结束语,每个部分都需要有吸引力和逻辑性。面对致辞这一特殊的文体要求,我们可以从一些优秀致辞中学习到各种表达的技巧和手法。

    七下语文教学计划进度表(模板19篇)

    一份好的教学计划需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此提高学习效果。这些教学计划范文涵盖了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可适用于各类教学空间和教育环境。

    室内设计工作总结报告(热门20篇)

    在撰写月工作总结时,我们应该客观地梳理这个月的工作内容和进展。范文中的内容包括了工作目标的设定和完成情况的分析,工作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个人成长和进步等方面。

    展会个人工作总结大全(18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工作内容、工作成果和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一个重要的反思和梳理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审视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工作效

    货物抵押贷款合同(热门20篇)

    一份有效的合同协议应该清晰明确、合乎法律规定,并经过各方认真审慎考虑后签署生效。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合同协议写作要素,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甲方(贷款人):,身份证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