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的读后感 项羽本纪读后感(模板9篇)

时间:2023-10-07 作者:雅蕊项羽的读后感 项羽本纪读后感(模板9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项羽的读后感篇一

读《史记》项羽本纪篇,钜鹿之战、四面楚歌、垓下之围等,都可看出项羽是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猛将,但是有勇无谋、刚愎自负,最终导致了英雄末路,自刎乌江。

项羽求学无耐心,“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虽不肯学,钜鹿之战却能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大破秦军;战场英勇无比,无惧无畏;但鸿门宴上却又优柔寡断,没能狠下心杀刘邦。

有勇无谋、用人不当、偏听偏信,失去将士谋臣之心;性格残暴又让其失去民心。

性格上的严重缺陷,即使连续多场大胜,却因一场大败,而无力回天,感叹“时不利兮骓不逝”!甚至没有卧薪尝胆、东山再起之心。

读史读古人,除了向古人学习,更重要的是自己从自身上反思。

说项羽身上有性格缺陷,那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

我们身上没有项羽的勇就罢了,但我们都有各自不同的缺陷。

比如,项羽求学无恒心,浅尝辄止,我自己又何尝不是呢?读书不够深入,甚至坚持也没能坚持多久。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

不管求学,还是工作,或者精通一项技能,莫不是在孤独中孜孜以求、试错、反馈、练习、继续尝试,周而复始,经年累月才能有所成,却又往往急功近利、毫无耐心。

比如,听不得别人的忠言逆耳,虽没有项羽的愤而杀人,却也常常听不进良言。

至于谋略、策略,不管学习,还是成长,都可以慢慢学习、成长,关键是即使遇到挫折,也坚持,培养自己坚毅的性格。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以此敬大英雄!

项羽的读后感篇二

项羽,真的是让我又爱又恨。

我爱他大杀四方的英勇,爱他威风凛凛的气魄;我爱他不知天高地厚的桀骜;我爱他扛鼎之力过人的才气;我爱他从一而终的少年模样。

可是我又恨他,

我恨他杀人如麻的残忍;我恨他目中无人的高傲;我恨他不分青红皂白的易怒;我恨他的不识良驹,错信小人。

“提及少年一词,当与乎庸相斥”我是那样爱他的自负,又那样恨他的自负。

可他若不自负,他不会放出“学万人敌”的豪言;不会在江边打了“彼可取而代之”的诳语;他不会在鸿门宴上错过击杀刘邦的绝好机会,更不会放走前来投奔的韩信。

是的,他可以走,他可以东山再起,他可以再争夺这天下直到得到的那天。可他若是真的选择踏上了那条船,他就不再是那个项羽了。他会卷土重来,会一雪前耻,听着那一声声陛下,接受着百官的朝拜,看着被端端正正摆在案前的和氏璧,说“你看,叔父,我做到了。”

然后呢?

他并不擅长笼络人心,也不怎么懂政事,可能一场蝗灾,一次干旱就会使他束手无策。他看到朝堂渐渐变得乌烟瘴气,听着各地的怨声载道,他却无能为力,然后再有人如他当年一般揭竿而起,推翻他的'大楚。

他并不是一个好的君主。

我并不想看到这样的历史,这比想到他自刎更揪心。

我宁愿他永远高傲,永远自负,哪怕最后这自负害得他功败垂成,只要他永远是少年的模样。

至少会有后人称他“人杰鬼雄”,会有人尊他为“西楚霸王”。

他是那个在烈日灼灼下扬言自己“学万人敌”的张狂少年。

他是那个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大将军。

他的死是壮烈而不是惨烈。

我爱他的少年模样。

项羽的读后感篇三

整整两千年,乌江岸边仍回荡着你那威严的声音及你倒下撼天动地的响声,乌江犹如照相机,录下了那永远难以忘怀的一幕,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

李清照有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很多人眼里,项羽是一个忠肝义胆的豪杰。他叱咤风云的雄姿,所向披靡的战绩,在秦汉交替之际掀起了澎湃的浪潮。乌江自刎―长达四年的双雄之战结束了。

一个曾经称霸天下的英雄就这样化为一缕青烟,一道灰飞烟灭的,还有他的地位,名望以及财富。他心爱的女人,也用利剑抹向粉颈,远处传来乌骓马痛苦的嘶鸣。一代霸王,面对江东,仰天长啸。我看到了,英雄末路,长眠江东,英魂却永铭世人心中。人生行至末路,仍有八百骑兵誓死相随,跃马横枪仍抵不过敌众我寡,血染征袍。

乌江旁,你已被敌军层层包围,空气中飘荡着象征繁盛的楚歌,悠远婉转。四处横尸遍野,他懊恼曾经刚愎自用,悔恨楚国的大好局势葬送在自己手中。怀着深深自责,他把刀架在脖子上,刹那间,血染红了乌江河畔,倒映着半边天空。背后是重新来过,身前是战士白骨森森。他未退却,将头颅赠与“故人”。此刻,残阳如血,楚歌依旧哀婉缠绵,一个巨人就这样倒下了。守仁义,争骨气,复来不一定成功,但英雄自去是气魄犹存。纵观今朝,不从心者不守义者,屈名而苟活求生者,都不曾有此霸王之气魄。

项羽毕竟是一个悲剧式英雄。他的悲剧,不仅是历史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如果说巨鹿之战是项羽胜利的顶峰,而垓下之围就是项羽悲剧的收场。

鸿门宴上,项羽因为妇人之仁,放走刘邦,自以为小小刘邦不足挂齿,万万没想到,放虎归山后的隐患,桃花飞尽,万里江山早已成空。如果他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度过乌江,便可卷土重来,不至于血染乌江,大丈夫能屈能伸,说的就是要学会变通。古今中外有太多的例子:如越王勾践,因亡国而流落异国,受了屈辱,他忍住了,回国之后,每日卧薪尝胆,最后灭了吴国,成了中原霸主。

而项羽何尝不可?一棵松树,为什么暴风雨来临时枝条也不断呢?因为树枝富有弹性,韧性,它能屈能伸,一当树枝上的雪积到一定厚度时,枝条变会向下倾斜,雪就会滑下来,这时它又反弹上来了。说明了一时屈服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下来,寻找机会重头再来。

一棵树都可以做到的事,难道“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做不到吗?可叹项羽,随着波涛声被大汉帝国埋葬,但这并不是一时偶然。因为他的性格早已注定结局。优柔寡断,从来不是成大事者的风骨;刚愎自用,从来不是成君主者的品格;妇人之仁,从来不是成帝业者的智慧。

一位气盖山河的英雄就这样长眠了,霸主终究败给了君主,一把悠悠寒剑,结束了一副铮铮风骨,只剩乌江千年吟咏: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的读后感篇四

当代最伟大的战士,最强大帝国的君皇,同时也是最骄傲的勇士,已永久长眠了。他的佩剑,那把令汉军闻风丧胆的剑静静地插在他身旁的土地上,剑刃如流波般闪着光。

没有天地异象,没有鬼泣神惊,他默默离去。阳光倾洒在他的脸上,为他那苍白的脸庞增了几分光辉,他以最骄傲的方式最光荣的与最激烈的战场告别,他求仁得仁,再无遗憾。

惊才艳艳、勇冠三军、野心滔天、傲骨铮铮,这些词,都无法概括他西楚霸王项羽。如此人物,以往的历史中不曾有,未来也不会再出现了。

他具有诗人般的才情与孩子般的天真,纵然他身为最强大的战士,威严、强大、无敌于世,但从本质上讲,他还是当初那个骄傲的青年。

但是,最终他败了。历史永远是为胜利者而书写的,不会有人记得是诸侯背叛使情势逆转,不会有人记得是汉军背信弃义乘机偷袭,更不会有人记得面对如此境况项王仍“所当者破”!他们记得的只会是并仅仅是项羽败亡垓下这一个现实罢了。

如果他胜了,史书中一定会这样评价:“王以盖世武力夺天下,顺者,昌;逆者,亡!百战而无一败,天下有不从者,屠其城、掠其财、杀无赦!战旗指处,望尘远遁。有犯西楚天威者,虽远,必诛!”

不过,没有如果,他就是败了。那么多唾手可得的胜利就被他一次一次放走。单提那鸿门一宴上的“把酒言欢”,就是他骄傲的后果。

——骄傲的人必因骄傲而亡。

他输了,这是他第一次输,同时也是最后一次。他太骄傲了,骄傲到不愿站起。他有盖世武力;他有绝世名骑;他明明可以东山再起!他却骄傲放弃。他于乌江自刎。嘴角甚至挂着几分笑意——这个风华绝代的男子,绝不愿因战败被人追的狼狈逃窜。这个世上,只会有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霸王,而不会有一败涂地的项羽。

他走了,一个时代为之划上了句号。

诚既勇兮又以武,

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

魂魄毅兮为鬼雄。

项羽的读后感篇五

中华民族的汗青源远流长,翻开司马迁著述的《史记》,它颤动着我的心灵。项羽是中国古往今来第一将。他并不是智勇双全,光看巨鹿大战,彭城大战,足以显示这位霸王的韬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若何怎样,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诗就是项羽的绝句了。

他的一生真的是充满了传奇色彩。只不外他走上了驭人之路,而他应该是被驾驭的人。他的失败就是过于幼稚。而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反观刘邦,此人甚为阴险,能忍人所不克不及之忍。从一个无赖到一代帝王。这一路上他基本用的满是假面目。到打败项羽后,方见此人真面目。

狡兔死,走狗烹。韩信就是这个倒霉鬼,他笑项羽妇人之仁,可他又何尝不是呢。死在妇人之手。如果韩信当年独立,可能三国就不是曹刘孙来主演了。我各人还是比力喜欢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若何怎样,虞兮虞兮奈若何!

此中《项羽本纪》更令我对项羽有了很深的感触。

项羽,字子羽,出生在一个世代将门的贵族家庭,他不愿念书,不学习击剑,更不愿学识字,只学能指挥千军万马的兵书,这为他能成为统帅,完成他灭秦的夙愿成了坚固的基础。年仅二十四岁,拥有如此的雄心壮志,如此远大的抱负,岂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没有理想没有抱负的人往往不克不及乐成。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共鸣。

他的叱咤风云又重情重义,既神勇无比又敦睦士兵。笨狼旅行记读后感

秦二世二年,一个眼色,立刻拔剑杀死了殷通。混战中,以一杀百。他的坚定,他的骁勇不得不使我震惊。“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为所为起大事”他出色的体如今司马迁眼中也失掉了充实的肯定。这位灼烁磊落的千古义士令我颤动。

项羽的读后感篇六

小时候,跟妈妈坐在电视机前看《西楚霸王》。每当看到项羽时,我就特别兴奋。看到他杀死无数的秦兵,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顿生敬佩之情,相反,我却很痛恨刘邦,虽然最后是他获得了胜利。他没项羽的勇猛也同有项羽的智谋,可他却当上了皇帝。

长大后,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做皇帝靠的不是勇猛而是仁心。懂得善待他人。项羽纵有万夫莫挡之勇,可他不是一介武夫。怎可为国家带来兴盛,怎可让百姓得到安宁,相反,这一切刘邦都能做到。

项羽曾在污水大破秦军,并招降章邯,他因怕秦降卒不服,便将降卒20万全部坑杀。如此凶残成性的人,怎会怜惜生命,怎会爱民如子,“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项羽大失民心。这也注定他渌上皇帝。

项羽性格急燥,心胸狭谥,不懂得知人善用。刘邦对项羽的评价,“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没错,如果项羽听了范增的话,或许就不会要在乌江自刎了。

当日,项羽受汉军追杀,直到乌江。乌江河岸的百姓希望项羽为王,带领他们打天下。但是,项羽拒绝了,他一心认为是天就要灭亡他,而不是他自己的过失。直到死项羽都还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他放弃了一个让他东山再起的机会。

其实,当时的项羽失去了心爱的女人和打拼多的兄弟,他等于一无所有了。奋斗了大半生的心血就这样付诸东流,悲伤与绝望交加,一代英雄就此折腰。

“生活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对项羽一生的评价,他最终还是一个威猛的勇士。只因创汇具备帝王的气度。他的失败的注定的,并不在于他是否过没过江东,就算他过了江东,他不改他的性格,想要成功那也徒然。

沉且,刘邦有爱民之心,他当皇帝顺应民心,项羽不应为了一己私欲而让百姓陷入战乱之中,那样他就是千古罪人了。或许自刎是他唯一的出路。

唐王李世民当皇帝的时候,也是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兄弟。当一个新王进开始的时候,一定会有人要牺牲。但是,后来的唐朝在李世怕统治之下,越来越繁荣昌盛。他的功绩足以盖过他的过失。同样,项羽自刎奠定了汉朝的统治基础,所以他的死是必然的,也是值得的。

悲剧的力量在于,它能让人看破一切。“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项羽是中国历史以来的悲剧英雄,他的事迹将给后人还来深刻的影响。

项羽自刎虽是一瞬之间,但决定他一生的命运的却不是这个。他在战争是一个强者,但在政治,为人处事上却是一个弱者。这才是他失败的真正原因。

或许有人不认同,但是你是否想过。项羽不肯过江东,真正原因。凭他的能力杀死刘邦坐上皇帝。并不会太难。但是那时的百姓却不会达高兴。

人人皆有恻隐之心。项羽也不例处,当他亲眼目睹百姓受占乱的困苦的时候,他动摇了。他明白他做皇帝并不会人百姓带来幸福,反而会给百姓带来灾难。更何沉,当时大局己定,他也没有合理的理由起义。他承受到的只是百姓的唾骂,并不是百姓的拥戴。这与他的初衷正好相反。

过不过乌江都非项羽本意。自刎也许就是最好的结局。乔治萧伯纳的名言曰: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我以为,二者项羽都俱备了。

项羽的读后感篇七

项羽,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项羽,他从不掩饰自己,他敢于在秦王朝最强大时宣称:“彼将取而代也。”如此的气魄!如此的风流!

项羽,他是一血性男儿。他剑杀殷通,夺了军权!他矫杀宋义,夺了领导权!他刺杀怀王,夺了君权!

项羽有勇但少谋。他在政治上太幼稚,只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他有的是青年人的朝气,却缺乏一个政客的圆熟。他平生战胜了无数英雄,最后却败给了刘邦!

在这个乱世中,除了他,没人会被这样铭记。

和其他本纪不同,项羽本纪第七记录的是一个"在权不在位"的人,可见太史公也是给了这位乱世枭雄很大面子的,没把他降到世家当中去。

一个寻常的开头,记载的是他的出身,战国旧贵族。然后是他不学无术的少年时代。但是金麟岂是池中物啊,项羽见到了那个比他早几十年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并不屑地说:"彼可取而代也。"不过,当西楚霸王火烧咸阳城的时候,嬴政已经成为历史。

他的勇武是他最大的特点,以一人之力收伏了一个县,这是难以想象的而他破釜沉舟的那一战,更是名垂青史的以少胜多战役。

但他的杀伐之气太重了,疑心也太重了,让他身边的人都感到了那种威压。就连他的亚父范增都被他所猜忌,乃有兵败垓下之事。是因为他的盟友都不在了。

而且他优柔寡断,在鸿门宴上没有下定决心,全然不是那个以必死之心在巨鹿,彭城威震三军的果断指挥官。这无疑是一个人性的悖论。

帐中,与虞姬相对而饮,处在极度烦恼而又极度兴奋的状态中,学书“足以记姓名”的他竟吟出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样的豪迈诗句。虞姬则和唱说:“汉兵以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姬,她留恋人生,留恋与项羽相处的日日夜夜,她不愿离开他,她要和他冲出去。但是,汉军重重包围,项羽身边只有八百人,她如跟随,岂不是累赘吗?那样,不但自己逃不出去,很可能会连累项羽,全军覆没。为了项羽能够死里逃生,为了项羽将来东山再起,她只有一死。

英雄也是人,英雄也有着爱与恨,更何况项羽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当虞姬拔剑倒地时,不流泪的盖世英雄,万感交汇,抱住他心爱的虞,放声痛哭。

太史公说,项羽的失败,是因为他只是霸王,而非帝王。他以为自己的武力可以纵横天下,却不知道打败他的不是天意,而是人心。

我对这个悲剧人物更多的却是反思。他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也是反暴秦的第一领袖,但是他却走上了这样的道路。他的对手刘邦只是个有些无赖的人,他们的差距在哪里呢我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最后,我在他们对同一件事的反应上找到了。

刘邦少年时也曾经看到秦始皇的车驾,但是他却说:"嗟乎!大丈夫应如此也!"

也许这就是他们的不同吧。项羽的锋芒让他自负,找不到正确的路。刘邦的理想却指引他汇聚四方谋臣武士,建立了那个延续四百年的汉王朝。

项羽的读后感篇八

“西汉文章两司马,南阳经济一卧龙”和“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后世对于司马迁和《史记》的评价。而项羽又是史记十二本纪中唯一一个没有统一中国而被列入帝王行列的人物。

项羽本纪从项羽二十四岁跟随叔父起兵到最后自刎乌江,历史跨度八年。期间不乏被广为流传的“破釜沉舟”、“鸿门宴”、“霸王别姬”的历史典故。

刘邦和项羽争天下,最后楚汉相争并于汉。历史在这里没有用最通常的评价标准:“成王败寇”去评价项羽,而把他和刘邦都评为英雄。刘邦更偏向枭雄,而项羽则更是本色的英雄。从看见秦始皇巡游时的那一句“彼可取而代之”,项羽便展开了他敢爱敢恨的一生。

因为不忍看到士卒忍饥受冻而主帅却置酒高会,他奋起杀帅夺印,带领楚军破釜沉舟九战破秦军于钜鹿城下;因为看不惯天下黎民饱受征战之苦,他竟然在两军阵前要求刘邦出来与自己单挑来决一雌雄;因为一个红颜知己他甚至犹豫不决,打算放弃突围的机会;因为自己没能把当年跟自己一起起兵的八千士卒带回去而只把跟随自己的乌骓马交给了亭长,自己却宁可自刎于滔滔乌江前。项羽的一生活的更像一个生活中的人,而不是历史书卷上的人。

以古观今,虽然已历千年,但是人们谈起项羽却还是唏嘘感叹。为什么,因为虽然时间的变迁能改变我们生活的世界,但是却改变不了人性与人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在早已被淹没的历史中探寻真相的原因。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项羽虽然失了天下,但却得到了后世人的肯定。而我们今人活在当下,有的人为了金钱忙忙碌碌,有的人为了名利尔虞我诈,有的人为了美色朝秦暮楚,有的人为了一时安逸玩物丧志。试问有多少人能够像项王一样活出自己最最真实的一面,即使历经沧海桑田,如今回首仍然让人感觉到如此的鲜活如此的呼之欲出。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放下书本,拾起心情,却又感觉是如此的感慨良多。每天都要把自己藏在面具与外衣之下,在很多人的价值观的压迫下生活。虽然能得到上级的肯定,得到朋友的羡慕,却在这日复一日的庸庸碌碌中失去了自我。到头来也许我们的墓志铭上会有华丽的语句来形容我们短暂的一生,但是这是否就是我们想要的呢?人人生而不同,但是很多人都走上了同样的路,重复了同样的事,人的个性在社会的砂轮不断的砥砺下变的暗淡。

项羽的一生可能比我们很多人都短暂,但是他活的是如此的本色。虽然他会因为久攻不下而把别人的父亲妻子架在油锅上要挟;虽然他会因为一个官职,把已经刻好了的官印拿在手上反复把玩却不舍得给;虽然他会因为一句“沐猴而冠”而暴跳如雷;虽然他会为了一个歌姬而愁肠百转。但是谁又能说他不是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毫无顾忌的展现了出来呢,比起那些在乎“众口铄金”而畏首畏尾,首鼠两端,总把自己藏在迷彩下的人项羽的这些缺点反而更让他显得亲切与真实。

往事越千年,在品读《项羽本纪》的时候或许才真正能体会李清照发出的“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感慨。在大浪淘沙,泥沙俱下后,细心去捡拾,会发现原来项羽带给我们的率真与不羁是如此的珍贵,如同一颗夜明珠在冥迷的夜中照亮了前进的路。

项羽的读后感篇九

回望涛涛历史长河,多少风流人物,他们都曾拥有过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嬴政统一六国、成就霸业;刘备家境贫寒却能建立蜀国、三分天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以弱克强,战胜了强大的吴国……可我笑过嬴政焚书坑儒、荒淫无道,笑过刘备优柔寡断、缺乏霸气,也笑过勾践为了卷土而来不惜低三下四得了江山,失了尊严的平庸。但,有一个人,伫立在乌江边,用死换来了最后的尊严。他就是你——项羽。

你少有大志,望着那不可一世的秦始皇的车队,你没有畏怯于车队中成百上千的士兵,而是仰天长笑:“吾可取而代之”。时间的指针转动了几年,你起兵抗秦,在这几年你遇见了你宿命中的对手——刘邦。他视你为眼中钉,小心防备你的一举一动,而你却不以为然。当谋士范增设好鸿门宴想除掉刘邦时,你反而在宴会上举杯痛饮,一再没有下达那本来可以使你夺得天下的指令,最终刘邦跑了。你为此被刘邦的计谋弄得越发疲倦,望着手下一个个离去的背影,你深知你的`宿命即将来临。

那天,乌江前,天边残阳似血,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你望着你的士兵,多半战死在沙场上血流成河、骨堆如山,面对吴江亭长,你的尊严让你无法渡江。你展示出内心深处的柔软慈悲,你不愿让马雅落入敌军之手,你更不愿杀他,你将马雅送予亭长,带着仅剩的二十八人,持短刀迎向五十汉军。这是何等从容的气度!你在敌军所向披靡,身中数箭,但仍无人敢上前与你对峙,战火中你望向了曾经离你而去的故友吕马童,你大笑曰:“刘邦用千两黄金来悬赏我项上人头,今天我送你个人情。”你拿起了随你身经百战的剑,笑着自刎了。

乌江水洗过千年的尘埃,也传咏着那不屈的英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项羽,我想告诉你,你永远是历史长河中仅存的真金!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京瓷哲学序言如何诞生 京瓷哲学读后感(优秀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

    最新孤独的读后感(通用7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

    神笔马良的读后感感悟(实用7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感悟,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我们写心得感悟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感悟怎么写才

    最新古诗锄禾的读后感悟(通用10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感悟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我们写心得感悟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

    匆匆读后感(优质6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

    红楼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模板7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

    党史教育本书读后感(汇总6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

    桑树下的心愿王一梅读后感(大全5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

    最新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优秀7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

    理想国正义读后感论文 理想国读后感(优秀10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