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儒时代楷模事迹报告会(大全7篇)

时间:2023-10-16 作者:琉璃肖文儒时代楷模事迹报告会(大全7篇)

开题报告是一篇详细介绍研究课题背景、目的、方法和计划的文稿,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必要步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辞职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和帮助。

肖文儒时代楷模事迹报告会篇一

建设海洋强省,山东任重道远,更须策马扬鞭。208月,“连钢创新团队”吹响了二期建设的号角。这一次,“连钢创新团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向真正的智能化,抢占新一轮智慧码头建设制高点。

如何抢占?从省情出发。山东是富氢大省,但缺乏有效利用,氢气作为副产品白白浪费;5g技术,未来自动化行业竞争的新蓝海。跳出传统路子,“连钢创新团队”作出大胆尝试:“氢+5g”,成为二期项目主攻方向。

“联合攻关、集成创新!华为、中国联通、航天科技……‘新朋友’陆续加入,团结一心,誓将自动化码头的上下游供应链条留在民族企业!”他们底气十足。

“工业互联网协议总是间断失效,视频信号时断时续,16毫秒延时的确会对生产造成作业隐患。”徐永宁回忆。

试验,修改;再试验,再修改……年11月,“连钢创新团队”再攀高峰,成功实现在5g网络下岸桥自动抓取和运输集装箱及高清视频数据回传的全场景应用。

“这不再是传统的‘大块头’。”张连钢指向码头上的自动化轨道吊,“我们以自主研发氢燃料电池组为动力,为设备‘瘦身’,降低了设备结构复杂度、设备维保量和维修费用,而且发电效率高。”

短短18个月,11月28日,全球首个5g智慧码头诞生了。“这次,我们推出了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的6项全球首创科技成果。”张连钢脸上洋溢着自豪。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连钢创新团队”赢得了这样的评价:“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作为全球首个5g智慧码头,为世界5g应用奠定了基石!”

站在码头,安静如常。桥吊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一个个集装箱起起落落。远方,“中国智造”旗帜高高飘扬。

肖文儒时代楷模事迹报告会篇二

自动化码头建设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它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多项前沿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被誉为“大国重器”,或者说“贵族码头”。在建设之初,全世界投入运营的全自动化码头整个亚洲一个也没有,对于山东港口青岛港的大胆尝试,业界充满了质疑。

“能建设中国自己的一流全自动化码头,此生不算虚度!”在“连钢创新团队”成立之初张连钢就对自己这样说。“拼命都不一定能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他的整个团队也始终秉持着这种信念执着前行。整个团队就像一团火,不断释放着激情、激扬着斗志,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不怕难的勇气,一门心思扑在项目上,一遍遍地试,一点点地改,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和挫折。他们从不气馁,从未妥协,越挫越勇,向难题挑战,向权威叫板,把国外专家认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在不断实践中登上全球自动化码头建设发展最高峰。

作为团队带头人,张连钢的“拼命”确实到了“忘我”的地步。“不能熬夜、不能劳累”的医嘱统统被抛在了脑后,党员领导干部实干在先,他带领整个团队忘我拼搏、奋勇向前。团队it组负责人李永翠,每天就是一台笔记本电脑陪伴着上下班,为了方便与国外专家技术交流,曾连续一年多的时间经常下半夜起来工作;负责网络系统的徐永宁,在码头数据中心调试的关键时期妻子确诊癌症,在妻子生命最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白天上班,晚上陪床,从没有耽误过工作;堆场组的管廷敬,在最后攻坚决胜阶段,连续一个月顾不上回家,甚至在母亲去世时,都没能赶回去见上最后一面……在自动化码头的建设中,一直在上演着这样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事例,深刻诠释着“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

靠着忘我拼搏奉献、担当时代使命的崇高境界,他们开创了低成本、短周期、高起点、全智能、高效率、更安全、零排放的全自动化码头建设先河,让高高在上的“贵族码头”走下了云端,变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商业化运营的“平民码头”。

肖文儒时代楷模事迹报告会篇三

此前在自动化码头领域,四家欧美工业巨头形成了行业联盟和技术垄断,世界上所有的自动化码头,都是这“四大联盟”联合提供技术,并且,必须是捆绑销售。当年为建好码头,项目组曾到国外考察,但国外同行们拒不提供任何数据和技术规范,甚至连到现场近距离观看都不让。

面对核心技术的封锁,“连钢创新团队”表现出了精益求精的志气和改为天下先的勇气,硬是凭着一股拼劲和钻劲,翻烂了一本本行业书籍、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打响了一场自主创新建设全自动化码头的攻坚战役,他们锐意推行流程再造,对项目组织设计大胆实行“并行协同”,实行规划设计、建设集成和商业运营“三位一体”,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把国外常规设计工时压缩了三分之二,进一步推动了自动化码头系统集成创新,彻底_了自动化码头的核心技术。也因为掌握核心技术,开港作业至今,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根据生产实际几个主要系统累计升级173次,优化功能多项,已经成为一个有灵魂、会思考,可智能决策、系统管理的“最强港口大脑”。

与此同时,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还首创了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世界最轻、自动充电、续航时间无限制的自动导引车,轨道吊“一键锚定”系统等一批世界领先的最新技术,攻坚了一批世界级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如,ecs设备控制系统是码头的“小脑”核心,为了彻底摆脱国外技术垄断掣肘,“连钢创新团队”毅然放弃与国外唯一供货商的合作,自主研发,历经数月封闭攻关、艰难探索,最终成功上线运行,被业内称为“彻底改变了全球自动化码头的行业格局”;在全球率先创出agv自动导引车充电新模式,打破了之前全球通用的铅酸电池方案技术垄断,被业内誉为“自动导引车充电模式重大革命”等等,实现了从“掌握核心技术”到“创造核心科技”。

截至目前,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已受理和授权专利107项,其中发明专利64项,实用新型专利43项;发表论文70篇(核心期刊14篇);软件著作权4项;科技成果15项。获评“全球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杰出成就奖”,“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中国港口协会、中国航海学会等科技进步特等奖等海内外大奖30多项,赢得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

肖文儒时代楷模事迹报告会篇四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面对全球工业4.0给港口发展带来的全新机遇与挑战,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从一张白纸起步,经历1000多个昼夜的突围破壁,建成了全球领先、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自动化码头建设运营领域实现了从“跟跑欧美”到“领跑世界”的嬗变。

作为山东港口全自动化码头的规划、建设和运营者,“连钢创新团队”把新时代海港员工的个人梦融入强港梦、中国梦,展现了新时代工人阶级和科技工作者的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

1.勇争世界一流

20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立项时,诞生于欧洲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已经运营,而亚洲却没有一座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为补齐中国港口短板,刚刚做完肺癌手术的张连钢秉承“为港口争气、为国家争光”的初心,毅然挑起设计建设世界一流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重担。

在码头立项之初,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连钢创新团队”先后奔赴荷兰、德国等国外自动化码头考察。但国外同行并不展示核心技术和关键数据,团队成员只能走马观花地远望,考察交流没有取到“真经”。

当时,国外企业也曾提出规划设计方案,但却开出了天价,并且附带有系统不开放等条款,一旦接受,就会陷入国外企业的掣肘。

“真经”难求,核心技术买不来,成功只能依靠自己!张连钢和团队定下目标:要靠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自动化码头!

怀揣着为国争光的情怀,团队成员千方百计搜集信息,如饥似渴“恶补”相关专业知识,夜以继日地苦干,不到两年累计召开了三千多个专题分析论证会,每个专业都形成了上万字的论证报告。

按照国外惯例,自动化码头的规划设计至少要3年,从项目立项到建设完工则需要8-。张连钢提出,“这个速度等不起”,他带领团队集思广益,大胆探索,对项目组织设计实行“并行协同”,即规划设计、建设集成和商业运营“三位一体”,使每个参与者都全流程承担咨询师、设计者、建设者和经营者等多职责角色,扁平化矩阵式统筹推进全流程工作。

随着信息的汇总和无数次碰撞、讨论,经过反复不断地推倒-重建-再推倒-再重建,码头轮廓一点点成型。仅仅是集装箱卡车出入码头的闸口,团队就前后设计了40多稿布局方案;装卸流程测试案例编写了7000多个,反复测试达十多万次。就这样,团队仅仅用了15个月就拿出了完全符合青岛口岸实际的码头规划设计集成方案,不仅打破了西方技术垄断,而且实现了全面超越。

2.不拼命肯定干不好

创新就是九死一生。面对自动化码头这个陌生的技术领域,“连钢创新团队”迎难而上,拿出靠上、拼上、豁上的信心和勇气,全身心扑在项目上。

白天跑现场爬设备、开会研讨攻关难题,晚上聚在一起修改方案、查源代码,从一缕缕游丝般的光明中寻觅成功的希望,从一次次失败的痛苦煎熬中探求胜利的曙光。

团队每个人都将自己对工作的热忱和负责发挥到了极致:流程操作组对100多个流程反复修改十几稿,有时因为一个细节的调整,所有的数据都要重新核算;it组勇担软件开发重担,构建了基于企业云架构的码头双活数据中心;设备组反复研究、比对、分析,确定最佳设备规格;土建组只有一个人,却以一当十。

还有些人,把这项工作当作事业和生命扛在了肩头。张连钢作为团队主心骨,身先士卒,带着病躯始终坚守在工作一线;被称为拼命三娘的女汉子李永翠,刚进项目组时女儿只有5岁,因为长时间扑在项目上,无暇照顾女儿,年幼的女儿一听到“自动化”三个字就会生气地捂住耳朵;负责网络系统的徐永宁,在码头数据中心调试的关键时期妻子确诊癌症,在妻子生命最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晚上陪床,白天照常上班,从没有耽误过工作;堆场组的管廷敬,在最后攻坚决胜阶段始终坚守岗位,甚至在母亲去世时,都没能赶回去见上最后一面。

“连钢创新团队”把自己的家当做小家,把国家、港口和码头当做大家;把对家庭的亲情当做小爱,把对事业的热忱当做大爱。正是这种“忘我拼搏奉献、担当时代使命”的崇高境界和“拼命都不一定能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的奋斗精神,激励团队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3.敢为天下之先

面对国外成熟经验在青岛港的“水土不服”,“连钢创新团队”敢于挑战国外权威,大胆地走自主攻关、自主创新的路,凭着一股不畏艰、不怕难的劲头,创新自动化码头建设模式。

以码头堆场建设为例,堆场混凝土梁面平整度,业内允许误差控制在15毫米以内,但为了能让自动化设备在抓取集装箱时,定位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团队硬是把这个标准控制到了正负2.5毫米的极限,相当于一枚硬币的厚度,因此创造了一项新的行业标准。

针对自动导引车的供电模式,团队大胆采用先进的钛锂电池替代铅酸电池,设计制造了不用换电池的导引车,作业过程中自动完成充电,续航里程无限制,不但节能环保,而且减重十几吨,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并节省换电站建设成本过亿元。

此外,团队还全球首创轨道吊“一键锚定”系统,解决了大型机械防瞬间大风的全球性难题;全球首创“氢+5g”智慧码头建设,等等。

“连钢创新团队”仅用3年半时间完成国外码头8-10年的研发建设任务,不仅实现当年投产、当年达产、当年盈利,还创出了多个全球“首创”技术,攻坚了一批世界级的原创性科研成果,赢得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

创新成就未来,创新赢得尊重。,“连钢创新团队”应邀参加在伦敦举行的全球自动化码头峰会。从前,像这样的交流从来不邀请亚洲港口,现在,中国不仅参加了,还以主报告人的身份登场,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飞跃!

“连钢创新团队”传承了青岛港人一直以来的拼命创新精神,是精神催化生产力转变成果的创新典范,这是几十年港口模式的颠覆性变革,是工业互联网时代国际一流海洋港口面貌的展示。

4.群策群力挑战极限

面对一道道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一项项苛刻的限制条件,“连钢创新团队”不但没有被吓退,反而激发了凝聚力、战斗力,整个团队就像一团火,不断释放着激情、激扬着斗志。

一幅码头总平面布局图,团队对9种方案、16种派生形式以及8个要素,进行反复综合比较,得出最优方案;堆场设计,通过对16个因素进行多次综合平衡优化后,确定最终选择;自动化流程的测试案例多达7000多个,在17套环境中进行了十几万次测试……这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团队成员们一次次群策群力、一次次挑战极限。

在设备制造最吃紧的时候,设备监造组的同志兵分四路进驻制造基地,一呆就是半年。一支手电筒、一把游标卡尺、一个笔记本电脑是他们工作上的“三件套”;方便面、榨菜、老干妈是他们生活上的“三件套”。白天顶着酷暑钻大梁、爬高空,晚上回到办公室,对照图纸研究第二天的监造重点,每天都要忙到夜里10点以后。

到了测试阶段,设备需要48小时不停运转,他们也是48小时连轴转。流程优化组的同志不断完善系统功能,拿着秒表盯在现场,对流程作业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测算,一秒钟一秒钟地细抠,不断提升作业效率,一开港便创下了桥吊单机效率26.1自然箱/小时的全球自动化码头开港最高纪录。随后,又6次刷新纪录,创出了桥吊单机作业效率47.6自然箱/小时的世界最高纪录。

5月11日,由“连钢创新团队”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的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期开业,不仅实现了“五大突破”、“十大创新”,创出了全球自动化码头开港最高效率,而且让高高在上的“贵族码头”走下云端,成为可复制、可推广、可商业化运营的“中国方案”。11月28日,二期工程开港运营,将工期又缩减一半,再次创造了自动化码头建设的“中国速度”。

码头开业以来,“连钢创新团队”先后受邀参加全球自动化码头峰会、世界港口大会等国际盛会,分享自动化码头建设经验;接待来自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专家及社会各界人士4余人次,各类媒体报道20余万条,成为展现中国智慧的靓丽名片。

“连钢创新团队”体现出广大科技工作者矢志报国、勇于创新的家国情怀,体现出新时代国有企业员工勇挑重担、奉献社会的责任担当,体现出新时代劳动者执着专注、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自主创新生力军。

肖文儒时代楷模事迹报告会篇五

“‘连钢创新团队’的工匠精神、拼搏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也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力量。”在看完“连钢创新团队”的故事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电子学院副院长、半导体量子点量子芯片研究方向带头人郭国平给记者发来了这样一段文字。

12月30日,本报报道了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的自主创新故事,他们面对全球工业4.0给港口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从一张白纸起步,经历十几万次的流程测试,终于建成了全球领先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实现了从跟跑欧美到领跑世界的蝶变。报道刊发后,在全社会特别是制造行业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同样是每天与技术创新打交道的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宁波海天驱动有限公司运控部总监陈钢深知创新不易。“我也是从基层车间里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我知道张连钢他们多年如一日在一个岗位上坚持创新是很不容易的。他们的行为也印证了一个道理:只要胸怀理想、心有家国、执着专注,就能持续不断地超越自己,甚至超越世界。”

“‘连钢创新团队’一连串的全球首创表明,中国智慧和中国创造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法宝’。”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朱恒银说,任何时候,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都是中国人不该忘记的初心、使命和担当。朱恒银研制的国产装备,在深部勘探中创造了我国小口径绳索取心钻探最深纪录,对推动我国深部找矿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他认为,科技创新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自信”才有底气,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进入中车青岛四方公司,主要工作是高速动车组的焊接工作,那时正好是动车组高速发展时期,从‘和谐号’到‘复兴号’再到‘600公里高速磁悬浮’,我参与和见证了中国高铁的持续创新和蓬勃发展。”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焊工高级技师张合礼说,“‘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成功还得靠自己!’这句话也是我们高铁人常说的一句话,只有自主创新才能赢得未来,赢得世界。”

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吴毅告诉记者,在“连钢创新团队”身上,他看到的是那股子勇担当、敢拼命、求创新、善钻研、争一流的进取精神。“展望‘十四五’,永钢铆定了更远大的发展航向,我们将把‘连钢创新团队’那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矢志报国的家国情怀、奉献社会的责任担当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坚持产业报国,勇担时代责任。”吴毅说。

而在年轻人眼里,“连钢创新团队”带给他们的思考是该如何传承这种时代精神,担负起新发展时代的新使命。

“古人讲‘惟精惟一’,一个团队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艺术,就是创新。但现在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喜欢追求新事物,不愿意把心思定下来,更不要说好几年很专注地去干一件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级学生董亚文对记者说,“连钢创新团队”的故事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这本书其实没必要写得太复杂,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胜过平庸地做一万件事。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她也要做一个有工匠精神的人,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宣传部干部、90后宣讲员胡晓岚则表示,要用实际行动为“连钢创新团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鼓与呼:“我在接下来的宣讲中,会把这个团队作为案例,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让年轻人从中吸取营养和力量,不断奋进,书写中国华章。”

“‘连钢创新团队’生动诠释了新发展格局下的工匠精神内涵,即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青岛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彭建国总结说,当前,青岛正在全力打造“工匠之城”和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需要培养更多像“连钢创新团队”一样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为我们国家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肖文儒时代楷模事迹报告会篇六

16台蓝色自动化桥吊矗立在茫茫雾海中,娴熟地伸开臂膀,抓起自动化导引车上的集装箱。

黄海之滨,胶州湾畔,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创造了世界集装箱码头行业一个又一个奇迹。创造青岛港奇迹的,正是“连钢创新团队”。

拉开国内建设全自动化码头序幕

“25.9”“26.0”“26.1”……

屏幕上的数字不断跳动,20时20分,数字定格在“26.1”!

有人欢呼雀跃,有人热泪盈眶,紧紧相拥。

桥吊单机效率达到每小时26.1自然箱,创世界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商业运营首船作业最高效率——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诞生了。

“开局很难!”“连钢创新团队”带头人、山东港口集团高级别专家张连钢娓娓道来,中国在世界前十大集装箱港口中占据七席,却没有一座自动化码头。

如何紧跟步伐,转型升级?25人组成的“连钢创新团队”率先拉开国内建设全自动化码头的序幕,张连钢受命担任组长。

中国有能力搞自动化码头?外界一片质疑。立项后,张连钢率团队出国“取经”,无奈国外同行“连捂带盖”,“连钢创新团队”四处碰壁,收获甚微。

返程路上,张连钢闷了一路,立志要建设中国自己的全自动化码头!

徐永宁,码头数据中心建设调试的顶梁柱。项目关键期,妻子却罹患癌症。天尚未亮,他送妻子去医院化疗;白天,他一头扎进调试工作;晚上,他奔赴医院陪床。一米八的汉子,满眼血丝,瘦骨嶙峋,硬是没耽误半点工作。

“她还是走了。”徐永宁拭干眼泪,全身心扑在项目上。

5月11日,一期投产成功。那天,徐永宁望着屏幕上的数字,偷偷背过身子,哭得像个孩子。

“每一个脱颖而出的楷模,一定是把个人奋斗融入滚滚的时代洪流,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山东港口青岛港党委副书记王新泽说。

不断刷新自动化码头作业的世界纪录

3月13日,英国伦敦,全球自动化码头峰会现场。

navis码头系统总裁斯科特走上颁奖台:“获得‘自动化码头最佳效率奖’的是——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

“ecs设备控制系统相当于指挥设备高效运转的小脑。但这项技术被一家外国公司垄断。”张连钢说,“我们做了一个决定——摆脱掣肘,与设备制造方上海振华联手攻关!”

ecs研发路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对ecs研发进行阶段评估后,发现功能达不到需求。”项目组成员杨杰敏叹了口气,“码头几十亿元的投资,可能就转不起来。”

“采用非常规手段,彻底打破原来的思路!”杨杰敏带领攻关小组重新上阵,在上海长兴岛闭关3个多月。208月26日,曙光终于到来:6辆自动导引车组成车队,在模拟仿真平台和码头现场同步开展系统实测,全部流畅运转。

“我们一直在完善码头系统功能和作业流程,提升作业效率。”团队成员李波介绍,为压缩桥吊作业循环时间,在抓放货箱两个环节,他们又细分出十几个环节,“要一秒一秒地细抠。”

创新为核,一张张耀眼的成绩单来说话。

——月3日,在“以星芝加哥”轮作业中,“连钢创新团队”一举创出单机效率每小时39.6自然箱的新纪录,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单机效率全面超越人工码头。

——12月17日,第六次刷新世界纪录,在“德翔普南”轮作业中,桥吊单机作业效率达到每小时47.6自然箱,超越今年4月份创造的每小时44.6自然箱的成绩。

肖文儒时代楷模事迹报告会篇七

5月11日,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开港运营,在“中远法国”轮作业中,桥吊单机效率达26.1自然箱/小时。国外自动化码头的桥吊单机效率要达到25自然箱/小时,至少要开港1年以上。

此后,连钢创新团队不断完善码头系统功能和作业流程,提升作业效率。月3日,在“以星芝加哥”轮作业中,他们一举创出单机效率39.6自然箱/小时的新纪录,标志着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单机效率全面超越人工码头。

今年12月17日,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在“德翔普南”轮作业中,创出桥吊单机作业效率47.6自然箱/小时,第六次刷新自动化码头桥吊单机效率世界纪录。

在二期工程建设中,连钢创新团队没有简单复制,而是不断突破自我。他们自主研发氢燃料电池组为自动化轨道吊提供动力,不仅减轻设备自重约10吨,降低了设备机构复杂度、设备维保量和维修费用,提高了发电效率,而且实现零排放。

“全自动化码头不是西方人‘专属’,他们能做到的,中国人也一样能做到,而且做得更好!”张连钢说。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