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商末尾有的除法教学反思 乘数末尾有的乘法教学反思(模板5篇)

时间:2023-09-26 作者:琴心月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商末尾有的除法教学反思 乘数末尾有的乘法教学反思(模板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商末尾有的除法教学反思篇一

生:每桶牛奶25千克,今天挤了30桶。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

师:知道应该怎么想吗?

生:用每桶的千克数×桶数=总千克数。

师: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计算。

生计算。

师: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25×3=75,25×30=750。

生:

2 5× 3 00 07 57 5 0

师:很好,我们还可以这样算:

2 5× 3 07 5 0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呢?

生:老师讲的这一种。

师:知道怎么简算吗?请你说一说是怎么简算的。

生:先把0放在一旁,不参加计算,最后把0添上去。

师:好,下面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做想想做做的第一题。

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的第一题。

[反思]从教学流程上来讲,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而且,这个内容也不是太复杂的,只要认真听一下,相信每个同学都能很快的掌握的。可是,学生作业时,仍然发现了一些问题:

(1)不简便运算,仍然用比较复杂的方法计算。

(2)验算时,出现了错误:

3 0× 6 41 8 0 4

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一种情况是学生在自己独立计算时,是用的比较复杂的方法,而在教师讲解简便方法时,没有用心去听,或者,当时听了,可又很快的忘记了。这正如m·希尔伯曼所说:“你可以很快地告诉学生他们需要知道的,但他们会更快地忘记你告诉他们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学生比较喜欢自己的发现,虽然,方法有点儿笨,但,那是他自己所发现的。因而,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尽可能的让学生去自己探索、发现。简便方法,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在学生没有得到认同之前,他不会主动的接收,只能在老师的“强迫”之下接受:教师让学生用简便方法重做。那么,应该怎么样让学生认同自己的观点呢?这里应该,让这名学生和其他学生来一次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在事实面前,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运用简便方法的优点,从而,让学生从内心里认同,这样学生才会在行动中接受并加以运用。第二种情况的出现,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乘数末尾的0,强调不够,或者,没有突出“只有末尾的0”才能把它先放在一旁,不参加计算,在计算结束时,再把它添上去。在教学中,我还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学生在验算时,是这样算的:

3 0× 6 41 9 2 0

我认为这样做不太妥当,认为应该这样计算

3 0× 6 41 21 81 9 2 0

其实学生的方法应该是正确的,而且也是很简便的,相反,我的方法反而繁琐了。这也是自己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认为:乘法竖式计算时,下面的乘数是两位数时,一定要分别用各位上的数和上面的乘数各位上的数相乘,再把积相加。由此可见,我们在备课时,还应该更充分些,应该把所有的情况,弄清楚,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如苞丁解牛,游刃有余。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商末尾有的除法教学反思篇二

今天是一节练习课,如何让练习课上得扎实、有趣一直是我头疼的问题,正在为此事而发愁时,教研员夹着听课笔记出现在我们办公室,问我接下来是否有课,我笑着摇摇头,然后捧起批改好的家庭作业迅速溜进教室准备上课,他紧跟着走进我的教室。晕,我中奖了,被听课!

我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先是3分钟的口算练习,然后正式上课。

在这个过程中,我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校对、交流,最后全班汇报,在这个过程中,我选择了几个重点问题来交流,也是在昨天作业中发现的问题,积末尾的0与乘数中的0的关系,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摆法,计算过程中的注意点等,学生们交流的都很踊跃。

先自主读题、提问:题目中给了我们哪些信息,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用到什么信息,提醒要会在众多信息中选择合适信息解决相关问题,然后独立完成并交流。

在提其他问题环节中,我让学生自己提问并选择同伴来解决,学生们兴趣盎然,都指望着自己的“黄金搭档”能顺利过关。

主要引导学生根据积末尾0的个数确定两个乘数,让学生说出填的方法,再放宽条件,如果没有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个条件的限制,你还能想到其他填法吗?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学生们的思维闸门迅速打开,想出了很多种不同的填法,看来我们给学生的路越宽,学生的创意才会无限,牵着他的鼻子就会限制他的思维。

课后教研员说:“今天这节课学生学得很扎实,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来说都不错,但是如果能将课本中的练习进行整合,不这样逐条完成,可能会更好。”

我知道我还需在练习的新意上下功夫,今天对自己说的话是:练习扎实很重要,但趣味横生才是锦上添花。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商末尾有的除法教学反思篇三

末尾有0的乘法解答起来简单、有趣,根据0的个数的不同而进行不断的变化,特别是在第3、5题中,学生乐于去尝试发现其中的规律,思路也比较活跃、开阔。联想十分到位,迁移能力较好。经过以前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及归纳等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堂中有个别同学的总结十分到位。

乐于学是数学学习中比较难调动起来的,在枯燥的计算中更是如此。因此,在反复的计算中要翻些花样,上出新意,上活,让学生喜欢,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本来就课堂的.效果来看,本节课的内容应该比较容易接受,估计应该比上一节课要好,但从作业的反馈上来看,计算的正确率着实令人担忧,数位的对齐,0的个数,个别学生仍比较混淆。

1、第一个乘数末尾有0,第二个乘数末尾没有0.举例:250×43、400×25这种情况比较特殊,有的学生喜欢把400放在25上面,没有真正搞清楚简便算法。

2、第一个乘数末尾没有0,第二个乘数末尾有0.举例:41×200

3、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举例:900×70、90×170

通过示范,学生更加清晰了每种竖式的列法。希望家作的正确率能有所提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商末尾有的除法教学反思篇四

本节课要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和三位数乘以一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这为学习本节课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比较容易,但是在课后的练习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首先是乘法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问题,如290×20,206×40,不能熟练的将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有的学生没有按照简便的算法计算,把0也参与运算,这可能与我上课时没有重点强调笔算的`书写格式有关。另一种情况是,计算后在末尾添上0的个数不正确,如160×60,只在末尾添上一个0,原因可能是计算160×60时,末尾有2个0,但是这两个0在同一列上,而在以前的加法中,0加0得0,就顺手移下一个0,这与上课时没有重点提醒有关,需要在课后的练习中加以提醒。

本课的一个难点在于理解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课中很多学生的解释是,因为末尾有2个0,所以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0,再没有多余的理由,认为这是自然而非常明白的,于是我问道:你能来验证这一结果是正确的吗?让学生充分的进行交流,通过多种方法如采用最基本的乘法步骤进行计算,初步培养学生的猜疑和探究精神。

从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的较好,但是有些学生还是采用数位对齐的方法进行计算,有待我课后个别辅导。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商末尾有的除法教学反思篇五

2、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所以让那些掌握较好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对于其他同学来讲,能起到示范作用,使他们在别人的帮助下慢慢的学会。

3、自主探索:具体计算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对于学生多种不同的算法,只要他们讲得出理由,都应加以肯定。不要求学生掌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重点放在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上,让学生搞清在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4、巩固练习设计的最优化: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习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习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习的优化。同时根据学生在练习中所出现的问题,拿出来让学生集体议一议,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以巩固学生对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智慧的缺少,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还有在学习新知的时候,没有进一步让学生归纳总结。我想了有了失败,才会去找原因,才会去思索,才会不断去实践,这样在实践反思中不段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