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古诗教案(汇总20篇)

时间:2023-12-15 作者:FS文字使者

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能够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目标。阅读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的编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拼古诗教案(汇总20篇)篇一

1、认识“客、何”等8个生字。会写“舟、乘”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二、初读感知。

1、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说说自己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三、朗读感悟。

1、听老师范读,说说自己从老师那里听出了什么?

2、自读课文,体会诗中的感情,读出诗的韵味。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诗的体会。

4、展示读课文。

5、背诵这首古诗,看谁先背下来。

四、认读生字,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认的字,学生集体认读。

2、指导书写。

五、拓展练习。

“我”回到了故乡,见到了亲人,会说些什么?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出示图片。他们在干什么?谁送别谁?诗人离开时心情怎么样?

2、这节课,我们学习另一首古诗《赠汪伦》。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悟。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习要认的字。

3、同桌互相读全文。

三、熟读。

1、自己试着按节奏读。

3、有韵味地读一读。读出诗人与朋友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4、请同学读。

6、学生自由背诵。

四、指导书写。

1、自己边读边画出要求会写的字。

2、指名读。你准备如何记住它?

3、练习书写。

拼古诗教案(汇总20篇)篇二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学习诗词的内容,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情景。

:结合诗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两课时。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交流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1.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2.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

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

4.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5.同桌互读,相互欣赏。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背一背你喜欢的词。

3.默写两首古诗。

白鹭飞斜风细雨。

渔歌子桃花流水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不须归。

拼古诗教案(汇总20篇)篇三

1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初步理解古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自学、指导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情意目标:

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懂得珍惜友谊。

识字、写字,积累词汇;提高阅读能力。

让学生在诵读中识字,通过多读,和生字见面记字形;尝试按“理解——交流——发现不懂的词语——指导——加深理解”的流程学习古诗。鉴于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不需要理解的太深,能力古诗的大意就行。

生字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读熟两首古诗,在读中和生字见面,自学生字。

二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卡片,认一认。

踏、客、赠、汪、舟、欲、踏、潭。

2说说自己是怎么记这些字的。

3边读边找诗中的生字,和新朋友打个招呼。

三由生字找出诗句,再理解诗句。

1指名认“客、何”,这个字在哪句诗里面?读出句子。在诗里面指的是谁?贺知章为什么是客?真的是客人吗?从哪里看出来的?(抓“回乡”理解课题,过渡到第一句。

从哪里回来?去干什么了呢?(简单介绍诗人生平)。

现在回到了老家,为什么被村上的孩子们当成了客人呢?(过渡到第二句)理解“乡音无改鬓毛衰”。

2整体感悟第一首诗《回乡偶书》。

读一读,谈感受,想一想诗人回乡的心情。

学习《赠汪伦》。

1认生字“赠”,理解意思。“汪伦”是谁?介绍汪伦和李白的友谊。

2读一读,说说自己理解了什么。

3抓重点字理解诗句。“舟:小船;将欲:将要”“踏:踏拍子”“不及:比不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4再读,体会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演一演,深化理解。

老师和学生合作演一演《回乡偶书》,体会“鬓毛衰”“笑问”等词。学生合作演一演。

五背诵古诗,指导学生读出抑扬顿挫。

六作业:

1熟背古诗两首。

2提高:搜集李白和贺知章的诗,背一背。

少小老大。

《回乡偶书》无改鬓毛衰。

相见不相识。

《赠汪伦》依依惜别之情:深千尺不及清。

拼古诗教案(汇总20篇)篇四

2.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两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谁能读准?(区分“春”“村”的读音)。

板书:春晓村居。

1.把生字卡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运用“利用熟字学生字”的方法自学生字。

2.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字音:翘舌音“诗、首、处”;平舌音“村、醉、散”。

(2)字形:

组合:古(十+口)闻(门+耳)。

居(尸+古)童(立+里)。

偏旁:诗—讠醉—酉忙—忄。

(3)字义(用田字格中的字练习扩词):

古()()()声()()()。

多()()()处()()()。

知()()()忙()()()。

1.范读。

2.自由读(读对、读顺)。

3.自愿读。

4.比赛读(同桌赛、小组赛)。

1.自读《春晓》、《村居》。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就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看课文插图,听配乐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有条件的班级可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开展放风筝活动。

拼古诗教案(汇总20篇)篇五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认识“忄、木、矢、攵、尸”五个新偏旁。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自主积累词语。

3、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象和勃勃生机。

1、认识本课生字和新偏旁。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书写生字。

4、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自己热爱春天的情感。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曲《春江花月夜》的磁带、录音机

情境法、谈话法、讲授法、朗读指导法。

看图学古诗

二 课 时

一、画面导入,揭题简介

1、出示图画:多漂亮的画面呀!谁知道这图上的是什么季节?从哪儿看出来的?

2、老师:春天的早晨多么美丽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诗《春晓》。(板书:春晓)

3、师解题:“晓”就是早晨的意思,“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4、过渡:理解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师:上学期我们都已经把这首诗背下来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1、自读《春晓》。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学生就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三、感悟欣赏

(想象画面,听配乐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读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感受?

2、谁能有感情地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读后评议)

3、师指导朗读。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现在,让我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想象着画面,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吧!

四、学习生字“春、知、少、处”。

1、师范写,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扩展活动

师:课下,请大家再搜集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我们在下一节课上交流。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春晓》。

2、全班背诵。

3、教师导言:春天真是一个令人喜爱的季节,不仅我们喜欢春天,古代的诗人也喜欢,他们写下了许多关于春天的优美古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美好景象的古诗。

4、板书课题:村居(学生齐读课题)

5、理解题意:村(农村)居(居住)。

二、认识生字,读准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从诗句中圈出生字。

2、学生汇报,教师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2)去掉拼音,指名认读生字。

(3)练习读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村居 杨柳 春烟 儿童 散学 放纸鸢

(4)引导学生结合挂图,理解以上词语的意思。

(5)分句指名读诗句。

(6)全班齐读古诗。

三、图文结合,读懂古诗

1、学生一边读古诗,一边认真看图想象图中所描写的景物。

2、说说你读懂了哪几行诗句?

3、学生反馈,练习朗读相对应的诗句。

4、指名将各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总结想象,读好古诗

1、学生再读古诗,说说这首诗中哪几行诗句是写景的,哪几行是写人的?

2、指名学生反馈,指导朗读。

五、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1、抽读生字:放、忙、居、村

2、练习口头组词。

3、指导书写。

4、学生逐字仿写。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把本课的两首古诗背给家长听。

1 古诗两首

春晓 村居

春眠/不觉晓, 草长/莺飞/二月天,

处处/闻啼鸟。 拂堤/杨柳/醉春烟。

夜来/风雨声, 儿童/散学/归来早,

花落/知多少。 忙趁/东风/放纸鸢。

拼古诗教案(汇总20篇)篇六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能借助注释和课外收集的资料,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2、从诗句中想开去,通过对南宋历史背景资料的交流,以及陆游其他诗句的映照,深入体会诗人因祖国分裂而悲伤,因人民遭受苦难而悲痛,因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而悲愤以及对收复失地、重新统一祖国无比渴望的思想感情。

3、在体会诗的情感的基础上,反复呤诵诗句并能熟读成诵。

4、通过对陆游多首诗的渗透学习,了解诗人一生的追求与梦想,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构建起诗人鲜明的爱国形象。

1、跨越时空,走进南宋那段历史,并借此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

一课时。

1、公元1210年元月,中国农历年的腊月,在浙江杭州,这个南宋王朝的都城里,到处都弥漫着喜庆的气氛,因为一年中最浓重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朝中的文武百官都忙着喝酒、送礼、看歌舞,但在离杭州不远的山阴的一所房子里,一位85岁的老人躺在床上,病得只剩最后一口气,他看了一眼墙上挂着的宝剑,唤来儿孙,写下了他一生中最后一首诗。(出示《示儿》配图陆游)。

2、读题。

3、引导说说题意。

“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4、这位老人是谁?对陆游你知道些什么?学习书写“宋”“翁”

【陆游资料】。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自大家”。他的诗抒发政治抱负,表现渴望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朱自清称赞其为我国古代最爱国的诗人。

1、自由朗读《示儿》。读的时候,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找生读,相机评价引导)。

2、指名回答,古诗用了短短二十八个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牵挂和叮咛?

1、请同学再读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默读对照注释理解诗意。画出有困难的地方。(交流纠正,相机进行翻译古诗文方法的引导)。

学生说诗意,教师相机点拨。

2.出示南北宋版图对比,帮助理解“北定”。

师作补充:公元1126年,也就是陆游出生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第三年把北宋的两个皇帝,一个是太上皇宋徽宗、一个是当朝皇帝宋钦宗掳去,北宋亡国。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建立南宋。但是南宋小朝廷却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的领土。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中原的老百姓被金人奴役。直到陆游八十五岁逝世时,也没有恢复中原的统治。诗人在临终时提笔写下了《示儿》这首诗。

3.师:对于这首诗你们理解了吗?

诗陆人游在临终之前未了的心事是——不见九州同。

他临终前仍然在期盼的是——北定中原日。

4.师范读。听到老师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1、从这句诗中体会到了陆游此时此刻怎样的心情?

生自由回答。

师:用诗中的词就是——悲。板书:悲。

诗人为什么感到悲伤?(不见九州同)。

2、出示清明上河图。

感受九州统一时的北宋繁荣安定的生活。

3、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范读思考想象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感受被禁并统治的大宋百姓受尽屈辱的生活。体会陆游的悲痛。

再读全诗。

4.出示《题临安邸》,体会诗人的悲愤之情。

师:那遗民日夜盼望的王师呢,那宋朝朝廷的皇帝和大臣们呢?他们都在干什么?有一个叫林升的诗人看到了。

多媒体出示《题临安邸》。

轻声地读一读这首诗,你能看到林升所描绘的那幅景象吗?

中原河山沦陷,遗民泪尽,可在杭州的西湖边朝廷权贵们却还在醉生梦死、花天酒地,早已把中原的老百姓丢到了九霄云外。那么现在,诗人的心情仅仅是悲痛吗?不!是悲愤!

生命即将结束,但是还没有盼来国家的统一,是悲伤,是悲痛,是悲愤!这些情感胶着在一起再读:《示儿》。

师过渡:这样的朝廷做不了什么,但是诗人绝望了吗?从哪句诗可以感受到。

1、指导读好三四句。

2.出示陆游诗句,加深对诗人爱国之情的体会。

多媒体出示,并引读:

陆游在20岁的时候就立下了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的志向。(出示: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虽然他直到40多岁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了一名军官,一生并未做过高官,而且屡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挤,但是他(出示:位卑未敢忘忧国),68岁时他退居家乡,在偏僻的山村,年迈的他(出示: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直到82岁,他还高唱(出示: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他在世时没有看到祖国统一,伤心悲愤(出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但他坚信着失地定能收复,祖国定能统一,临终前谆谆嘱咐着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答: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师板书:听不到还要听,盼不到还要盼,这都源于他那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

爱国至死不渝。

3.师:诗人爱国情怀至死不渝,让我们大家一起发出陆游心中的期盼:诵读《示儿》。

清末梁启超对陆游这样写道:

(多媒体出示)有一种厚重的催人泪下的情感,叫爱国,有一位伟大的无法不敬仰的诗人,是陆游。

此时此刻你想对陆游、对自己、对大家说些什么?

同学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祖国。让我们带着对陆游的崇敬之情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吧。

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像陆游一样的爱国主义诗人还有许许多多,有屈原、杜甫、范成大、文天祥……让我们从小立下爱国志,续写新时代的爱国诗篇。

作业:搜集爱国诗篇,制作爱国诗集,或者开朗诵会。

示儿。

南宋悲。

陆游爱。

放翁盼。

拼古诗教案(汇总20篇)篇七

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无论从诗句内容还是在学诗体验上,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另外结合教材图文并茂、诗句韵味优美适于诵读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营造学诗意境,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鼓励学生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1、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

2、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

两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同学们你们会背古诗吗?谁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由背诗活动,营造学诗的氛围,实现自然过渡,相机板书课题。)

2、观察:教师出示准备的课件或是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本文两首诗的特点,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优势,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把观察与说话结合起来,感悟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初步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对话平台

初读

1、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导学生初读诗句,也可以让课前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指读。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识字经验,抓住重点字进行正音和识记,如:“紫”应读“平舌音”、“川”应读“翘舌音”;“瀑”由“三点水”加熟字“暴”组成、“炉”字可以用造句子“冬天我们要生火炉取暖。”的方法记忆等,教育要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识记字的情况。

4、同伴练读诗句,争取背诵。

(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识字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为研读诗句,体会感情打下良好的铺垫。)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炉、烟、流、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进行示范书写。其他的字学生对照课本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取多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及时巩固认字成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自主写字的水平和良好习惯。)

研读

1、自学诗句。借助工具书和图画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交流自学中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

4、边读边想每句诗都写了怎样的景色。

(尊重学习的学习主动权。启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自主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

悟读

1、自由读诗,对照插图,体会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小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图描述画面,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把想像的画面说生动,说具体。

3、启发:如果你是诗人,站在这飞瀑的下面,会有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4、组织学生扮演诗人,借助教师准备的课件或挂图,进行角色换位,体会诗句的含义和情感。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说发现,说理解,说体验,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互补中,感悟诗句,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读书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有趣经历。)

诵读

1、带着自己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感情朗读。如:评读、赛读、加动作读、看画面读等,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朗朗书声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永恒追求。多形式的感情朗读,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了语言积累,从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激发了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对话平台

回顾

1、背诵《望庐山瀑布》,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方法。

(巩固积累,引导方法,为《绝句》的学习做准备。)

自读

1、按上节课的方法,自读学习。学习生字,进行识记,读准字音。

2、交流自学情况。出示卡片认读生字,(鹭、含、岭、泊、吴)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个别字注意扩词练习,加深学生对字意的理解,促进识记。

3、指读诗句。抓住重点的字音,进行指导。如:“翠”读“平舌音”,“泊”读“bo不要发成be的音等。

(挖掘学生识字经验,引导主动识字。加强识字经验的交流,培养学生多渠道识字的良好习惯。)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吴、含、窗、岭、鸣、绝、泊、柳”,引导学生从字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书写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清楚。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窗”注意不要丢掉“囱”字上面的小撇。“含”和“岭”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岭”里面的是“令”。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写字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教学中应突出其主要地位,下大力气,抓实抓好。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感悟

1、出示诗句(不出现插图),默读诗句,利用工具书自学诗句内容。

2、启发思考: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并说出理由。

3、组内交流。有条件的可采用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动笔画简笔画,并说出这样画的理由。交流过程中要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如:“含”“东吴”

(一句一景、色彩多姿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创设情境,变“话”为画,有机地转化学习活动,在学生想画、说画、赏画、评画的过程中,理解了诗句的大意,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但组织过程中要注意“画画”不是活动的主体,只是理解诗意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不能花费过长时间,以免喧宾夺主,偏离重点,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诵读

1、出示插图或学生的优秀画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图文对照,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以及诗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浓的特点。

3、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读背诗句。如:自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读、指画面读等,实现美读成诵的学习目标。

拓展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有条件的可以召开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展示学生课外的古诗积累情况。

拼古诗教案(汇总20篇)篇八

四首诗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都是写景抒情诗。学生可以通过课件上重点词语的解释来理解全诗的意思。要求学生知道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会生字,掌握灵活翻译诗句的能力、自学的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物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学习情境,利用直观的欣赏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就不至于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含义。

我利用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让他们在情境中发挥想像,练习说话,体会诗人去感自然的美和他的内心情感。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直、疑、坐、晚、于、对、孤独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进而理解诗句的意思。

(2)、培养学生灵活翻译诗句的能力、自学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古诗背诵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对字、词的分析理解把握全诗的内容;

(3)、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悟出意境并背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望庐山瀑布》和《山行》这两首诗都是通过写景来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教学中,我的教学力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采用教——扶——放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课件上重点词语的解释来理解全诗的意思。通过朗读示范来读好古诗,掌握停顿,还可以了解一些与本诗有关的相关信息。并总结出学习方法。通过按按按媒体对学习进行检测和巩固。

《 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山行》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通过对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的描写,勾画出了一幅绚烂的山林秋色图。教学的过程中,我在识字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理解诗句,从中体会到诗人那不同一般的情感,让学生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感受到这是一首秋的赞歌。在当前的古诗教学中,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我以观察图片入手,先让学生背诵写春天的古诗,引出课题,学习关于秋天的古诗,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接着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秋天景色,远处的高山,漂浮的白云,半山腰的几户人家,火红的枫叶和欣赏风景的诗人等等,(引导学生说时,注意向古诗靠拢,特别是古诗所描绘的几个画面,意境,要让学生充分感受,领悟,充分表达。)

在教学《山行》时,学习“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话,首先理解句子的意思。他们分析出了秋天的霜叶更加的美丽红艳。所以比二月花更家的吸引人。让作者流连忘返。就势出示按点题:

这句话运用( )写作手法?1、比喻 2、对比、3、夸张

让学生思考运用对比的方法,说明诗人热情地赞美秋天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赞美了秋天枫树的生命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旺盛。充满了活力。学生在讨论思考、交流聆听、检测反馈中,真正的感受到了诗句语言的魅力。

接着读古诗,将古诗读通读顺。并联想回忆刚才的插图画面来说说你理解了哪句古诗的意思。(由于有前面观察的铺垫,学生理解的透彻,老师适当点拨个别重点词句。因此理解诗句这一环节学生掌握的较好,逐渐进入诗词意境。)

最后在老师引导下入情入境地有感情读古诗,由于在自说自悟的基础上,这节课教学任务完成的较圆满。

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物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在学习的拓展环节中,让他们在积累并背诵诗人的其他诗句。帮助他们更多的感受到祖国的文化的源远流长。

讲《江雪》一诗,让学生在了解了柳宗元的生平以及一些主要的事迹后,对于他的孤寂的心情能够有所体会。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以互文构建广阔的“对话场”。

有人说,“诗不是锁在文句之内,而是进出历史、空间里的一种交谈”。这话指出,想要与诗交谈必须先得做到能够“进出历史、空间”。学生相应的知识、经验的储备成为他们能否与诗对话,走进诗歌意境的关键。因而,教师应该根据古诗文本,去唤起或开掘学生隐藏着的文字文本或经验文本,构建广阔的“对话场”,在交流碰撞、相互作用中加深诗意的理解。

2、以想象催动心灵的对话。

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主要元素,体悟诗意绝对不能回避意象。意象就是饱含着诗人思想情感色彩的形象,透过这些形象营造的情境进入诗人的心灵世界,就是由“象”而得“意”的过程,这一切必须借助想象。想象是学生与诗人、与文本对话的桥梁。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联系经验,寻言明象。语言背后形象的唤起,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催化。在读诗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加以扩展,想象连缀成画面,便能获得深刻的形象感染。

(2)创设情境,连类万象。所谓情境实质上就是一个富有形象感,充满感情色彩的场景或氛围。在情境的催化下,想象被激活了,枯燥的文字转化成了丰富的形象,丰富的形象又生发出更为多彩的画面,使静态的阅读注入了动态的生成,使隐含的诗歌意境逐渐显现,逐渐展示出它的美丽与动人。

拼古诗教案(汇总20篇)篇九

课型:新授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读懂诗句。

2、体会诗人在江上行船的所见、所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

读懂诗句的大概意思,并能体会诗句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幻灯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背诵几首古诗,朗读几句诗人李白写的诗句,说说自己学习古诗有什么感受。

2、导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喜爱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一次,他来到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的天门山,面对眼前的景物,产生了奇特的感受。他把这种感受写下来,这就是本课的第一首古诗。

3、出示诗题。

4、读题,试讲诗题,并说明自己是怎样知道诗题意思的。

二、自读自悟诗句的大概意思。

1、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要求把字音读准,练习有节奏的朗读。

2、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默读思考,整体感知诗句的大概意思。

(1)重点理解“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

(2)默读,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有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3)小组交流。

3、出示诗句,再请几个小组代表读一读,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随机指点。

三、感情朗读。

1、指导朗读。

2、读过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再想一想,你的这种感受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四、练习朗读并熟读成诵。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2、指名背诵。

五、布置作业。

1、熟练的背诵《望天门山》。

2、把诗句默写在课文插图上。

3、课下自学李白的诗。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天门开。

碧水回。

青山出。

孤帆来。

教后记:教学这首诗,通过让学生看图片,学生真正理解了诗句,感受到了李白诗的豪放。

《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了解《题西林壁》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弄懂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内容。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题西林壁》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总结。

教具准备: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背诵第一首古诗:《望天门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诗,板书:题西林壁。

1、用自己的话说题目的意思。介绍作者:苏轼。

2、出示投影片,读初《题西林壁》。

指名朗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指导学生借助注释逐句理解。

(1)同桌互相解释词句的意思。

(2)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着重指导以下词语:

岭,指连绵起伏的山岭。

峰,巍然耸立的险峰。

远近高低,讲诗人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

2、指名学生讲解全诗大意。(庐山从正面看,是一道连绵起伏的山。

岭;从侧面看,是一道巍然耸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会呈现出不同的形象。不认识庐山的真实面貌,那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原因是什么呢?

结合投影思考回答。

结合这句话体会它蕴含着一个什么道理呢?(讨论发言)。

(现实生活也是复杂的,如果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那也旧象身在庐山之中一样,看不清事物的本质,不可能全面的认识事物。

3、指导朗读。

4、学习生字。

(1)说说写“缘”字要注意什么。

(2)书写生字。

三、作业。

1、背诵《题西林壁》。

2、预习《三峡之秋》。

板书设计:横。

拼古诗教案(汇总20篇)篇十

1.认识“首、踪、迹”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采”等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字词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重点:识字、写字,背诵两首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的大意。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板书:古诗二首。

2.教学“首”。

(1)量词,一首歌,一首诗等。

(2)古诗二首指的是哪两首?画出来,读一读。

3.(课件出示荷塘图片)看到那么美的荷塘,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来到池边,看见发生在荷花池里的关于一个小娃的有趣的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揭示诗题)。

4.板书课题:池上。

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

1.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自由读《池上》,画出生字宝宝,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教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首、踪、萍”等字的读法。(“首”为翘舌音,“踪”为平舌音、后鼻音,“萍”为后鼻音)。

(3)课件出示生字词,采用抽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掌握本课生字。

2.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首”“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笔画。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字易写错的部分。

首:下半部分是“自”,共九画,第三笔是长横,第四笔是短撇。

采:上半部分的笔顺是“撇、点、点、撇”,爪字头的撇是横撇。

3.生字宝宝告诉老师,它们想和你们一块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都躲到诗句里去了,看大家能不能准确地找到并叫出它们的名字。(齐读古诗)。

三、诵读古诗,了解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领读,全班齐读古诗,读通读顺。

2.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图上画了一片荷塘,荷塘上开着几朵粉红的荷花,有一个小朋友撑着小船,到荷塘中采莲蓬。)。

3.教师解读古诗。

(1)课件出示词语的意思。

撑:撑船,划船。小艇:轻小的船。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解:知道,懂得。浮萍一道开: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2)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课件出示每句诗的翻译,让学生找出相应的诗句。

(4)指定一名学生读诗句翻译,另一名学生朗读诗句。

4.集体讨论: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故事中的“小娃”可爱吗?你从哪里看出他的可爱?(“偷”,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

5.指导朗读、背诵古诗,读出小娃的天真无邪、顽皮可爱。

第二课时。

一、看图揭题,学习《小池》。

1.出示课文插图,问: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合作读课文。检查字音,纠正读错了的字音。

3.指名两人一组朗读并汇报。

三、学习生字,巩固词语。

1.出示带音节生字认读,去掉音节认读。

2.认读课后“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3.指导书写生字。

“树”用“加一加”的方法:木对=树。

“爱”为上中下结构;“角”字中两横不能碰两边。

“尖”字上方“小”变成部件后竖钩变成竖。

四、图文对照,理解感悟。

(一)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都看见了什么。

2.引导学生边看画面边读,说说诗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诗中找出来。(泉眼、树荫、小荷和蜻蜓。)。

(二)理解诗意。

1.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2.交流自学。理解“泉眼、晴柔”的意思,教师引导理解“惜”“爱”的意思。

(泉眼:涌出泉水的那个口子;晴:晴天;柔:柔和。)。

3.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5.简单讲述诗意。(联系生活理解)。

6.全班齐读全诗,说说此诗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哪些词可以体现出来?

7.各种方式诵读古诗。(齐读、比赛读、合作读)。

五、课堂小结。

1.教师请学生欣赏荷花池的美景图片。

2.全体学生朗读古诗。

学习古诗的时候,我先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领悟图画内容,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在生字教学中,抓住字词,扎实训练,夯实基础。然后让学生自由质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学习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和生成。

抓住“读”的根本,结合古诗意境美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感悟。然后让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激发阅读兴趣。

拼古诗教案(汇总20篇)篇十一

1、指导学生学习8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大致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梅花的顽强品质和夜雪的美。

认识8个汉字,会写6个生字。

感受梅花的顽强品质,体会夜雪可感不可见的美。

生字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梅花》。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感受梅花的顽强品质,体会夜雪可感不可见的美。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它们在什么季节开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梅花》。

二、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教师巡视并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并纠正读音。

3、师范读,学生跟着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4、以组为单位,学生练习朗读。小组内互相讨论,提出疑难问题并尝试解答。

5、师生共同交流,理解重点词语。

6、学生互相提问,先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7、反复练习朗读,想像梅花在严寒中傲然怒放的画面。

8、在读、议、背中感受梅花耐寒、清香、洁白的特点。

9、师。

小结:这首诗通过写梅花不畏严寒,冒雪开放,赞扬了梅花坚强的品格。

三、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生字。

1、了解了梅花的品格,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识字朋友吧!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进行认读。

2、小组合作,进行认读、识记生字。

3、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申的生字,说一说怎样写才能端正、美观。

(2)学生试写,教师重点提示:

独、梅、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书写时要注意避让。

寒:要注意端正。下面两点要写在竖中线上,撇和捺要舒展,起出宝盖头,三条横线间距要均匀。

四、作业。

拼古诗教案(汇总20篇)篇十二

目标: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认识4个生字。

能力:背诵四首古诗。

情感: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想象诗中描绘的优美诗境。

重点:朗读背诵四首古诗。

难点:想象诗中描绘的自然美景。

教法:读中领悟。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挂图、课件、资料。

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读熟诗句:

1、读准字音。

2、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3、让学生体会怎样才是读诗,为下一步诵诗奠定基础。

三、读懂诗意:

1、让学生自己对照时候的注释,想一想每句诗的大概意思,在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

2、小组学习,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3、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点拨后,要求学生把各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体会诗境: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2、在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并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语言描绘出来。

一、组织教学。

二、朗读抒情:

1、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用自己的朗读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出来。

2、配乐朗读,在朗读中加深体会,获得审美感受。

3、在朗读中自然成熟。

三、欣赏解读: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从诗的感情、意境、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理解。

四、拓展诵读。

五、积累内化:

1、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背诵四首古诗。

2、阅读其他描绘自然风光的古诗。

板书:

晚日。

晚春江情寄友人远山晚景绮丽。

春草怀恋家乡。

望乡。

拼古诗教案(汇总20篇)篇十三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

流一下吗?(渗透环境教育)。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生字连词背诵。

方法:请学生把生字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本子上或黑板上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

方法:(1)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2)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六、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书写生字。

七、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

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推荐相关的古诗:《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景物思乡之情忆。

人物追忆童年思念亲人。

拼古诗教案(汇总20篇)篇十四

1.识字写字。

2.朗读、背诵古诗。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本课的十三个认读字和六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

3.学习古诗《春晓》,感悟意境,练习背诵。

生字卡片,词卡,录音机,磁带。

(一)激发兴趣,谈话引入。

1.学习了前面的几篇课文,同学们觉得春天怎么样?

2.古时候的人们也很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很多的诗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两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看一看书,谁能读准确?

板书:春晓.村居(区分“春、村”的读音)。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画出本课的生字。同桌之间互相认读。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3.交流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1)加笔画、加偏旁组字。

自一首十一古古一居亡一忙因一烟口一知。

(2)换笔画,换部分组字。

读一诗对一树一村睡一眠闪一问一间一闻屋一居。

醒一醉亲一童外一处岁一多放一散。

4.读词语巩固读音。

两首古诗冬眠到处见闻乡村居住烟花童话散步。

(三)正确流利的读古诗。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能背的可以背给同学听。

3.自愿到前面读或背,让大家欣赏。

(四)重点理解《春晓》,感悟意境,:

1.许多同学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春晓》这首诗了;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唐代诗人:孟浩然)。

2.再谈谈这首诗,说说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根据学生质疑。

可适当引导:

(1)晓:是天刚亮的时候。“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2)眠:就是睡觉的意思。

(3)闻:就是听的意思。

(4)啼:就是叫的意思。

3.请学生们看着课文中的图画,听老师范读古诗,听听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字音拖长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2)教师描述,引领大家读。

教师: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觉天就亮了,为什么?

学生:春眠不觉晓。

教师:刚一醒,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叫声,声音真好听。

学生:处处闻啼鸟。

教师: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又被风吹落了多少,被雨打落了多少。

学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自由练习背诵。

(4)学做小诗人,到前面朗诵,教师为学生配上音乐。

(5)集体背诵。

(四)板书设计。

春晓村居。

(五)课堂作业设计。

1.找朋友。

诗chu村san。

首sh6u醉zui。

处shi散cui。

2.读一读,说一说。

诗诗人。

闻见闻。

古古往今来。

1.学习古诗《村居》,练习背诵。

2.指导写字。

3.学习积累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

实物展台,生字卡片。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抽读生字卡,复习生字读音。

2.背诵《春晓》。

3.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谁已经背下来了,可以背给大家听。

(二)理解古诗。感恬·意境。

1.谁告诉大家这首《村居》是谁写的?(唐代诗人:高鼎)。

2.这首诗写的是春天里的什么景象呀?(春天里,同学们放学后,一起放风筝的景象)。

3.古人管风筝叫什么?(纸鸢)。

4.颂读古诗,练习背诵。

(1)自己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跟读《春晓》有什么不一样?(停顿不一样,这首诗是在每行的第四个字后面稍作停顿)。

(2)同桌互相听读,鼓励学生边读边表演。

(3)上台背诵,展示。

(三)指导写字。

1.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要写好哪几个字?读一读。

古声多处知忙。

2.学生描字,说一说哪个字最难写?教师具体指导。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写时要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写成一左一右。

处—强调是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捺要拉长包住上面的笔画。

3.其余的字学生自己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利用实物展台评说。

古—横要写长稍鼓一些。

声:要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土”。

知:右边的口要写得稍低一些。

忙;强调“心笔顺:

(四)课后延伸。

1.以小组为单位,亲手做个风筝放一放。

2.也可以将现成的风筝拿来和大家一起放一放。

3.课外读背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与大家交流。

推荐:徐俯《春游湖》朱熹《春日》。

苏轼《春宵》韩愈《晚春》。

(五)板书设计。

春晓村居。

{六)课堂作业设计。

1.练习写好本课生字。

2.填空,再读一读。

(1)()()闻啼鸟。(3)花落()()少。

(2)夜来风雨()。(4)()趁东风放纸鸢。

拼古诗教案(汇总20篇)篇十五

1、能根据诗句,进行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2课时。

1、听老师读古诗。

2、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1、让学生自己找出不理解的字或词。

2、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1、用自己的话说说“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

2、练习背诵,默写课文。

3、听老师读古诗。

4、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4、让学生自己找出不理解的字或词。

5、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6、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1、用自己的话说说“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的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拼古诗教案(汇总20篇)篇十六

本课选编了唐(送孟浩然广陵)李白和(出赛)。王昌龄;宋(泊船瓜洲)各安石和(秋夜交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各两首古诗。诗人在古诗中表达了朋友之间的离别之情,思乡之情以及忧民的爱国之情。

1认真看注解,正确理解每首诗的意思。

2观察插图,想象诗中的意境。

3体会诗人在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在诵读中较准确地把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5练习背诵课文。

1启发学生认真看注解,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2根据诗句意思。结合观察插图,想象诗中的意境。

3诵读时能较准确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体会诗人在古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检查朗读古诗:

1请四句同学分别读古诗,大家评议。

2齐读四首古诗。

二看注解,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边看注解,边理解诗句的意思。

2投影出示,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1)读句子,写出带点字的意思。

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遗民泪尽胡尖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指名读字义,全班齐计字义。

3分组讨论,理解诗句的意思。

每人讲一讲古诗的意思,互相补充。

4质疑。

对着注解,后,仍不理解的字,词。句提出。

5指名讲解每首古诗的意思。

三看插图,想象诗中的意境。

1提问:

(1)每幅插图中年描绘的情景,体现了哪些诗句的内容。

(2)观察每幅插图后,你有什么感受?

明确:

(1)第一幅: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第二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第三幅:秦时明月汉时关。

第四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要点:

一感情深厚。难舍难分。

二热爱故乡,思念故乡。

三希望过和平的生活,反对战争。

四希望收集失地,热爱祖国。

板书:孤帆。

送孟浩然之广陵。

惟见。

又绿。

泊船瓜洲。

何时.......还。

飞将在。

出塞不教。

秋夜将晓出篱门泪尽。

迎凉有感南望。

2读句子,练习能正确地读出古诗中的意境。

四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1齐读四首古诗。

2思考;

(1)画出每首诗中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句子。

(2)每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全班讨论。

板书:

(惜别之情)。

(思乡之情)。

(爱国之情)。

(忧国忧民,爱国之情)。

板书:孤帆。

送孟浩然之广陵(惜别之情)。

惟见。

又绿。

泊船瓜洲。

何时......还(思乡之情)。

飞将在。

出塞不教(爱国之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泪尽(忧国忧民)。

迎凉有感南望(爱国之情)。

拼古诗教案(汇总20篇)篇十七

《游山西村》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村的风光习俗,展现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美好图画。赞扬了农民的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3、理解关键词的意思,反复诵读。

4、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重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师准备(包括媒体):准备教学挂图,让学生课上易于观察,读懂诗中蕴含的道理。

学生准备:做好预习:

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采用“古诗接龙”的`方式,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的诗。

二、学习《题西林壁》。

1、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观察角度有哪些变化?你认为诗人所见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可先让学生找出“横”“侧”“远”“近”“高”“低”这几个表示地点转换的字,然后再想象景色的变化。

2、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3、结合学过的《画杨桃》一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包含了什么道理?小组交流汇报。

三、变换角色、交流认识。

1、扮演苏轼,可问其他同学“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受?”

2、做一次采访者,可问苏轼“为什么写这首诗?”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同学和身边的事物呢?结合生活实际回答。

四、学习《游山西村》。

1、陆游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看到“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感受到农人纯朴、田家盛情,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2、你是通过那个字感受到农人田家的盛情的?由此你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五、用优美的语言具体描绘想象到的情景。

1、美酒加盛情让人沉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柳荫深深,鲜花簇簇让人迷恋;前行的路就在这美景之中。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陆游眼中的景色。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举例子说一说。

作业布置。

必做【同步达标】:

选做【创造实践】:

自己出一期手抄报。主题是:走进诗歌。

拼古诗教案(汇总20篇)篇十八

教学目标。

1、教学《静夜思》,学会生字,理解“疑、举、思”等字的意思。

2、背诵并默写《梅花》一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在古诗的学习中体会《静夜思》一诗中体现出来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简短谈话,引入课题。

1、齐读课题。

2、释题。

3、介绍诗人生平。

二、自由读《静夜思》。

1、学生字。

2、听课文录音,体会古诗朗读特点。

3、读通诗句。

三、指导朗读。

1、学生试读,评议。

2、听课文录音,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3、跟录音读课文。

4、试读、评议。

四、讲解诗句。

1、读古诗。圈出不懂的字。

2、学生试解。

3、教师补充更正。第一句:明:明亮。床前明亮的`月光。第二句:疑:好象。好象是撒在地上的一片霜。第三句:举:抬。抬头望见了明亮的月光。第四句:思:思念。低下头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

4、连起来说说《静夜思》的意思。

五、背诵全诗,体会感情。

1、诗人李白看到明亮的月光,为什么感觉像撒在地上的霜?

2、静夜是深夜,为什么深夜诗人还没睡?

3、诗人这样想念、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该怎么读出思乡之情呢?

4、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读。

5、背诵全诗歌。

六、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教学(梅花)学会诗中的5个生字,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读背全诗3体会梅花的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二、听课文录音。

三、理解诗义。

1、学习12两句。

2、正确朗读两句。说说带点字的意思:数凌。

3、说说两句的诗意“墙角边有几枝梅花,因为正毛着严寒独自开放”

4、学习34句。

5、正确读。

6、理解带点字“遥为。

暗”。

7、试说两句的诗的意思“远远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清香飘来。”

四、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五、指导背诵。

拼古诗教案(汇总20篇)篇十九

教学目的:

1.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泊船瓜洲》,并会默写。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歌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诗人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提起母亲,一提起家乡,我们倍感亲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吟诵母亲和家乡的`诗句。

二、整体感知,重点品析。

(一)一读,初读全诗,了解诗意。

1.出示诗题,简介作者。

通过预习,你知道《泊船瓜洲》的作者是谁吗?

(1)这道诗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

(2)简介王安石的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宋代人,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21岁中进士,当过十多年地方官,后来两次担任宰相推行变法改革,是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再读全诗,读清字音,标画出生字。

3.指名读诗,纠正字音。

4.引导学生了解全诗的大意。

(1)知诗人:宋,王安石。

(2)解诗题:分析“泊”的含义。

(3)感知诗意:诗人船泊瓜洲,离钟山近在咫尺,却回不去,于是感叹吟诗,写他在月光下眺望江南,怀念家乡金陵。

5.小结学习方法:初读知诗意。

(二)二读,细读全诗,理解诗句。

1.诗人泊船瓜洲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他是怎样描写的?请读全诗,用“——”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画出寓有深情的词语。

2.抓住质疑处,运用多种方法解疑。

3.理解本诗的特色。

前两行看是写眼前景象,但在诗中却饱含深情。所乘之船就在瓜洲停靠,却不能回金陵去,可见诗人怀念家乡的感情是十分浓厚的。

4.小结学习方法:细读品诗句。

(三)三读,精读全诗,想象意境。

2.学生扮演诗人,讲述想象到的情景。

3.小结学习方法:精读想诗境。

(四)四读,品读全诗,领悟诗情。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诗情。

3.小结学习方法:品读悟诗情。

(五)五读,熟读全诗,练习背诵。

1.反复练习吟诵,注意音调、停顿,读出节奏韵味。

2.当堂练习背诵,并练习默写全诗。

3.小结学习方法:熟读能背诵。

三、总结全诗,扩展训练。

四、作业。

1.总结古诗五读法。

2.预习《游子吟》。

拼古诗教案(汇总20篇)篇二十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件。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目标达成。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特点仔细看图,使学生从图象中认识到这是“一位古代穷苦老农”。

通过启发谈话,唤起学生的回忆,再现其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展开联想,深切感受在烈日暴晒下在地里锄禾的古代穷苦农民的艰辛。接着,要求学生表情朗读前二行诗句,让学生那激动的情感有以声传情,一吐为快的机会。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朗读。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描红、临写。

相关范文推荐

    有趣的纸教案(模板19篇)

    教案模板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来指导教学的一种工具,具有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特点。通过学习教案模板范文,教师能够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1.指导幼儿在

    私人汽车抵押合同(精选18篇)

    汽车的种类繁多,包括轿车、货车、SUV等,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特点。最后,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汽车图片欣赏,让我们一起领略汽车的美丽和魅力。

    消防安全整改的承诺书(优质19篇)

    范文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找到提升的方向和方法。来看看下面这些精选的范文范本吧,或许会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教师节歌颂老师演讲稿教师节演讲稿(优秀22篇)

    演讲稿是教师在特定场合用口头形式向学生或他人传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优秀的教师演讲稿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如何写一篇引人

    纪念心得体会(热门19篇)

    经常性地写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不断思考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下面是一份总结心得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好事多多,喜庆连连,亚运会的召开,20周年

    小羊和狼的教案中班(实用16篇)

    中班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到幼儿发展规律和教材要求,并具有操作性。以下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中班教案示例,供大家参考借鉴。首先以提问"小朋友还记得昨天讲的小羊和狼的故

    大学生感恩节的演讲稿(通用16篇)

    大学生演讲稿的撰写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自己的思路和观点,有助于提高逻辑思维和组织能力。希望以下这些范文对于你们写作一篇完美的大学生演讲稿有所帮助。各位评委、老师、同

    小班数学教案分一分(优秀13篇)

    通过制定小班教案,可以使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小班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课堂教学过程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初一我的绘画之路(汇总15篇)

    优秀作文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引起共鸣,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你正在追求卓越的作文水平,以下的优秀作文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和指导。我的绘画之路,将会一直激励着我

    写给老人的一封信初中写给老人的一封信(热门13篇)

    优秀作文需要具备清晰的结构和层次感,使得文章的逻辑关系和内容安排合理有序。通过学习优秀作文范文,我们可以不断吸收新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方式。尊敬的离退休老同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