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工艺实践报告7篇(大全)

时间:2023-04-08 作者:储xy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工艺实践报告篇一

下面是本站为你整理的电子工艺实习报告3000字,欢迎参考。

一:实习目的

1·熟悉手工焊接的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

2·基本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安装与焊接。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的生产流程。

3·熟悉印制电路板设计步骤和方法,熟悉手工制作印制电路板的工艺流程,能够根据电路原理图,元器件实物设计并制作印制电路板。

4·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类别,符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能查阅有关的电子器件图书。

5·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子器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普通万用表和数字万用表。

6·了解电子产品的焊接,调试与维修方法。

二:实习要求

1·要求学生熟悉常用的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测试方法。

2·要求学生练习和掌握正确的焊接方法。

3·要求学生练习和掌握电子工艺的基本要求,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的工艺文件,对照电路原理图,能看懂接线图,理解图上的符号及图注并与实物能一一对照。

4·认真阅读有关的工艺图纸以及文件,并据此细心独立的进行安装,连焊,并记录有关的心得,经验和体会。

6·根据工艺文件的指导,独立封装整机外壳,完成一件正式的产品。

三:实习工具及元件实习工具

电烙铁:马蹄形,大功率35瓦镊子起子焊锡松香两节5号电池

元件

电阻:各色电阻共11个

电容的识别和检测:、电容在电路中一般用“c”加数字表示(如c13表示编号为13的电容)。电容是由两片金属膜紧靠,中间用绝缘材料隔开而组成的元件。电容的特性主要是隔直流通交流。

电容容量的大小就是表示能贮存电能的大小,电容对交流信号的阻碍作用称为容抗,它与交流信号的频率和电容量有关。

容抗xc=1/2πfc(f表示交流信号的频率,c表示电容容量)

电话机中常用电容的种类有电解电容、瓷片电容、贴片电容、独石电容、钽电容和涤纶电容等。

2、识别方法:电容的识别方法与电阻的识别方法基本相同,分直标法、色标法和数标法3种。电容的基本单位用法拉(f)表示,其它单位还有:毫法(mf)、微法(uf)、纳法(nf)、皮法(pf)。

其中:1法拉=103毫法=106微法=109纳法=1012皮法

容量大的电容其容量值在电容上直接标明,如10uf/16v

容量小的电容其容量值在电容上用字母表示或数字表示

字母表示法:1m=1000uf1p2=1.2pf1n=1000pf

数字表示法:一般用三位数字表示容量大小,前两位表示有效数字,第三位数字是倍率。

二极管:in4001:1个

二极管的识别与检测方法:二极管的主要特性是单向导电性,也就是在正向电压的作用下,导通电阻很小;而在反向电压作用下导通电阻极大或无穷大。识别方法:二极管的识别很简单,小功率二极管的n极(负极),在二极管外表大多采用一种色圈标出来,有些二极管也用二极管专用符号来表示p极(正极)或n极(负极),也有采用符号标志为“p”、“n”来确定二极管极性的测试注意事项:用数字式万用表去测二极管时,红表笔接二极管的正极,黑表笔接二极管的负极,此时测得的阻值才是二极管的正向导通阻值,这与指针式万用表的表笔接法刚好相反。

三极管:9018h:1个9014c:1个

(a)判定基极。用万用表r×100或r×1k挡测量三极管三个电极中每两个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当用第一根表笔接某一电极,而第二表笔先后接触另外两个电极均测得低阻值时,则第一根表笔所接的那个电极即为基极b。这时,要注意万用表表笔的极性,如果红表笔接的是基极b。黑表笔分别接在其他两极时,测得的阻值都较小,则可判定被测三极管为pnp型管;如果黑表笔接的是基极b,红表笔分别接触其他两极时,测得的阻值较小,则被测三极管为npn型管。

(b)判定集电极c和发射极e。(以pnp为例)将万用表置于r×100或r×1k挡,红表笔基极b,用黑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个管脚时,所测得的两个电阻值会是一个大一些,一个小一些。在阻值小的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所接管脚为集电极;在阻值较大的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所接管脚为发射极。

其他所用元器件有:空心线圈跨接线绝缘导线若干

四:工作原理与内容

工作原理

2·无线电广播发射和接收过程:广播节目的发送是在广播电台进行。广播节目的声波,经过电声器件转换成声频电信号,并由声频放大器放大,振荡器产生高频等幅振荡信号调制器使高频等幅振荡信号被声频信号所调制;已调制的高频振荡信号经放大后送入发射夭线,转换成无线电波辐射出去。无线电广播的接收是由收音机实现的。收音机的`接收夭线收到空中的电波;调谐电路选中所需频率的信号;检波器将高频信号还原成声频信号(即解调);解调后得到的声频信号再经过放大获得足够的推动功率;最后经过电声转换还原出广播内容。

3·收音机调频制与调幅制工作原理及过程

4·edt—2901收音机电路原理

am`fm转换开关由q2`q3`r5~r8`c7组成的调频调幅转换电路,电源开关sw3转换至on状态接通电源后,q2导通,q3截止,a/f端口输出高电平,连接到主板a/f端口,一路经r107到u1的15脚,15脚高电平1c内部自动切换为调频波段。

从拉杆天线接收到的调频高频信号经c101到q101放大后由c104`l101`c106等元件组成的带通滤波器,选出fm的调频信号送至u1的12脚,u1的12脚的调频信号由内部选频放大器以及外围的pvc`c109`l103组成选频回路选频放大,由pvc`c110`l104等组成的本振电路,本振信号从7脚输入,与调频选频信号一起送到u1内部混频电路混频得出10.7mhz的调频中频信号从14脚输出。10.7mhz的中频信号经r109送到cf2陶瓷滤波器,滤除10.7mhz宽带以外大部分的杂波后,10.7nhz的中频信号从u1的17脚输入1c内部中频放大`鉴频(cf3决定鉴频曲线)。鉴频后的音频信号从u1的23脚输出。调频本振另一路信号经c111耦合送到显示驱动sc3610第35脚输入1c内部惊醒分频处理后的频率数字准确显示在屏幕上。

按动sw7,q2截止q3导通u1第15脚为低电平u1内部自动切换为调幅波段,将中波`短波转换开关至于mw时,此时磁棒天线感应到的高频调幅中波信号经pvc选频,由波段开关sw1转换送入u1的10脚。中波波段本振电路由t101`pvc等元件组成,u1的5脚的本振信号与10脚的选频信号同时加到内部混频器,混频得出455khz调幅中频信号,455khz中频信号从14脚输出。推动中短波开关选择短波1~8波段,从拉杆天线接收到的短波高频信号经c101到q101放大经c102耦合到中短波开关sw1波段开关转换从u1第10脚输入。短波1~8的短振回路由t102`t103`pvc`c112`c113等元件组成。本振信号经波段开关sw1转换从5脚输入,与10脚的短波高频信号一起送到混频器混频得出455khz的中频信号从4脚输出。14脚输出的调幅中频信号经r106`t104`cf1选频,滤除455khz宽带以外大部分杂波后,送至u1的16脚输入,中频信号在1c内部进行放大`检波,检波后的音频信号由23脚输出。调幅另一本振信号经c114送至显示驱动sc3610第33脚输入其内部进行处理,处理后的频率数字准确显示在屏幕上。

工艺实践报告篇二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粮油加工业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如果仅从企业数和加工能力看我国是世界粮油加工业的大国,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粮油加工业比较,我国粮油加工业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从总体上来说,规模太小,数量过多,经营分散,生产集中度不高,现有面粉厂和米厂大部分是小机组,油脂加工厂日处理能力大都在200t以下,规模小、成本高,产品总体质量水平和档次不够高,结构不够合理,精深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的产品少。目前,我国粮油加工企业科技投入少,研究能力弱,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低,高效增值少,采用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水平较低;产品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标准水平低,不能适应发展国际贸易的需要;粮油加工机械中仍有大部分设备依赖进口,中国粮油加工机械缺少知名品牌。

粮油是人们最重要的食粮,也是食品工业的最基础原料,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为粮油加工业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消费者在关注粮油产品安全、放心的基础上, 将进一步要求能够提供花色品种更多、质量更好、营养更为丰富、更加安全卫生、方便的`粮油食品。要进一步发展以粮油食品为重点的粮油深加工业、开发利用杂粮杂豆和特种油脂、发展粮油加工业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增强粮油工业企业的品牌意识、重视粮油工业的节能、环保工作。

今后人们在关心食品外表质量的同时,将会更加关心米、面、油产品的内在质量,如食品的过氧化值、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农药残留、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的含量等。粮油产品在朝着“安全、优质、营养、方便”的方向发展中“安全”是第一位的,也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因为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着社会安定和国民经济发展。

2、我认识到了在企业管理中,人是有生命的动物,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尊严,这就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设法为劳动者创造一个适合他们需要的劳动环境,使他们安于工作、乐于工作、忠于工作,并能积极主动发挥个人劳动潜力,为企业创造出更有效的生产经营效果。企业必须善于处理好物质奖励、行为激励以及思想教育工作三方面的关系,以保证员工旺盛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努力的学习技术和钻研业务,不断的改进工作,从而达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目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五天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在这次的实践中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工艺实践报告篇三

在前两次的实习中,我们都好像在旅游。而今年年底之前的这一次实习是我们第一次真正的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学习相对来说比较实际的东西——机械工艺实习。我们对这一次实习是比较比较期待的,因为我们要去实习的地方是中国一拖。这是一个以农业装备、工程机械、动力机械、车辆和零部件制造为主要业务的大型综合性机械制造企业集团。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机械设备的生产线和生产过程。这是我们以前没有见过的东西。

带兴奋的心情我们坐着火车去一拖,凌晨五点多我们来到了一拖东方大酒店。大家抓紧时间爬上床去休息。等到下午三点多,老师带着我们去接受安全教育,然后放了一些关于工厂历史安全事故,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那些血淋淋的事件给了我们很大的震惊,也让我们对自身在工厂内的安全更加注重和提高警惕。之后老师还对我们进工厂时提了一些行为规范和穿着要求。

第二天我们就正式开始进厂参观实习。当一进厂房内,我们就很惊奇,宽大的厂房是我们以前没有见过的,而且里边又是排满生产设备和装备线。接下来的几天我们都是在这样的地方开始我们的学习,每天都在机器声中穿行。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一边看着一件件零件和一台台机器被生产出来,一边听着老师的讲解,使我们慢慢地解除了对机械工艺加工的神秘感。而我们这次着重就机械工艺加工过程中的工件定位与夹紧进行学习和研究。

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了一个工艺系统。工件加工面的相互位置精度是由工艺系统间的正确位置关系来保证的。因此加工前,应首先确定工件在工艺系统中的正确位置,即是工件的定位。而夹紧是让工件在正确的位置上保持不动。

一是使工件加工面的设计基准与机床保持一正确的位置;

1 .为了保证加工面与其设计基准间的位置公差(同轴度、平行度、垂直度等),工件定位时应使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相对于机床占据一正确的位置。

2 .为了保证加工面与其设计基准间的距离尺寸精度,工件定位时,应使加工面的设计基准相对于刀具有一正确的位置。

表面间距离尺寸精度的获得通常有两种方法:试切法和调整法。

试切法是通过试切——测量加工尺寸——调整刀具位置——试切的反复过程来获得距离尺寸精度的。由于这种方法是在加工过程中,通过多次试切才能获得距离尺寸精度,所以加工前工件相对于刀具的位置可不必确定。

(一)直接找正法定位

直接找正法定位是利用百分表、划针或目测等方法在机床上直接找正工件加工面的设计基准使其获得正确位置的定位方法。这种方法的定位精度和找正的快慢取决于找正工人的水平,一般来说,此法比较费时,多用于单件小批生产或要求位置精度特别高的工件。

(二)划线找正法定位

划线找正法定位是在机床上使用划针按毛坯或半成品上待加工处预先划出的线段找正工件,使其获得正确的位置的定位方法,此法受划线精度和找正精度的限制,定位精度不高。主要用于批量小,毛坯精度低及大型零件等不便于使用夹具进行加工的粗加工。

(三)使用夹具定位

夹具定位即是直接利用夹具上的定位元件使工件获得正确位置的定位方法。由于夹具的定位元件与机床和刀具的相对位置均已预先调整好,故工件定位时不必再逐个调整。此法定位迅速、可靠,定位精度较高,广泛用于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中。

1 .夹紧应不破坏工件的正确定位;

2 .夹紧装置应有足够的刚性;

3 .夹紧时不应破坏工件表面,不应使工件产生超过允许范围的变形;

4 .能用较小的夹紧力获得所需的夹紧效果;

5 .工艺性好,在保证生产率的前提下结构应简单,便于制造、维修和操作。手动夹紧机构应具有自锁性能。

工件夹紧力三要素的确定根据上述的基本要求,正确确定夹紧力三要素(方向、作用点、大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 .夹紧力方向的确定

(1) 夹紧力的方向不应破坏工件定位。

(2)夹紧力方向应指向主要定位表面。

2 .夹紧力作用点的确定

(1)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落在支承范围内。

(2)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落在工件刚性较好的部位。

(3)夹紧力的作用点应靠近工件的加工部位。

这次实习中,涉及到的机器工件很多,而我则着重研究了机械中的曲轴零件,以就下就简单地介绍曲轴及其加工工艺知识。

曲轴是引擎的主要旋转机件,装上连杆后,可承接连杆的上下(往复)运动变成循环(旋转)运动。它也是发动机上的一个重要的机件,其材料是由碳素结构钢或球墨铸铁制成的,有两个重要部位:主轴颈,连杆颈,(还有其他)。主轴颈被安装在缸体上,连杆颈与连杆大头孔连接,连杆小头孔与汽缸活塞连接,是一个典型的曲柄滑块机构。曲轴的润滑主要是指与摇臂间轴瓦的润滑和两头固定点的润滑. 这个一般都是压力润滑的,曲轴中间会有油道和各个轴瓦相通,发动机运转以后靠机油泵提供压力供油进行润滑、降温。发动机工作过程就是,活塞经过混合压缩气的燃爆,推动活塞做直线运动,并通过连杆将力传给曲轴,由曲轴将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曲轴的旋转是发动机的动力源。

1、刚度差

曲轴的长径比较大,又具有4个连颈,刚度较差。为防止变形,在加工过程中应当采取下列:选用有较高刚度的机床、刀具及夹具等,并用中心增强刚性,从而减少变形和振动;采用具有两边传动间传动的刚度高的机床来进行加工,可以减少扭转变弯曲变形和振动;在加工中尽量使切削力的作用互相;合理安排工位顺序以减少加工变形;增设校直工序。

2、形状复杂

连颈和主颈不在同一根轴线上,在连颈加工中易产生衡的现象,应配备能迅速找正连颈的偏心夹具,且应衡块。

3、技术要求高

其技术要求一般根据轴的主要功用和工作条件制定,通常有以下几项:

(一)尺寸精度

起支承作用的轴颈为了确定轴的位置,通常对其尺寸精度要求较高(it5~it7)。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尺寸精度一般要求较低(it6~it9)。

(二)几何形状精度

轴类零件的几何形状精度主要是指轴颈、外锥面、莫氏锥孔等的圆度、圆柱度等,一般应将其公差限制在尺寸公差范围内。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内外圆表面,应在图纸上标注其允许偏差。

(三)相互位置精度

轴类零件的位置精度要求主要是由轴在机械中的位置和功用决定的。通常应保证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对支承轴颈的同轴度要求,否则会影响传动件(齿轮等)的传动精度,并产生噪声。普通精度的轴,其配合轴段对支承轴颈的径向跳动一般为0.01~0.03mm,高精度轴(如主轴)通常为0.001~0.005mm。

(四)表面粗糙度

一般与传动件相配合的轴径表面粗糙度为ra2.5~0.63μm,与轴承相配合的支承轴径的表面粗糙度为ra0.63~0.16μm。

定位基准选择:

1、粗基准的选择

为了保证中心孔钻在主颈毛坯外圆面的轴线位置上,主颈的外圆面为粗基准。同时为了保证所加工的基准轴向尺寸,选用第四主颈两侧扇板面为轴向粗基准。

2、辅助粗基准的选择

在扇板上铣出两个工艺平面即是加工连颈时所用的辅基准。

3、精基准的选择

加工主颈及与其同轴心的轴颈外表面时,以中心孔为准。加工连颈时,用加工的法兰和小头的外圆及连颈1作为精基准基面,这样便于保证技术要求。此外,轴位基准采用第3主颈的两个台阶面,与设计基准一致。

曲轴的加工流程如下:

1、毛坯(小型曲轴为锻造、大型曲轴为球墨铸铁铸造),锻造时是将棒料烧红后通过多道锻模,锻成多拐平面状,在红热状态下最后一道工序将各拐拧转到相应的角度。

4、铣传送搭子

5、车与主轴颈同轴的所有轴颈。采用中心孔定位,驱动采用第三连杆轴颈上的传送搭子。使用成型刀具,加工效率高 ,但刀具寿命低。如图: 6、车连杆轴颈,是在专用车床上,刀架跟随连杆轴颈一边旋转一边进刀,一次同时车两个同角度的连杆轴颈;(试制或非批量生产是在普通车床的卡盘上做一个偏心夹具,把连杆轴颈作为旋转中心)

8、高频淬火,对主轴颈和连杆轴颈进行淬火,提高表面硬度;

9、磨主轴颈,

11、 动平衡去重

动平衡:发动机在稳定工况运转时,如果传给支撑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动平衡。发动机的动平衡包括:惯性力系的平衡性和扭矩的平衡性。静平衡:旋转质量系统在静平衡器上能够随遇平衡,即系统的质心位于旋转轴线上。曲轴工作时,它的各个质点都有离心惯性力。理想的情况是惯性力都能在曲轴内相互平衡,不传递到支承上。但曲轴的质量分布不是均匀的,旋转时离心力系不能平衡,也就是说曲轴的不平衡现象是以主轴颈轴线为中心的质量分布不对称引起的惯性力所致。 曲轴的不平衡,破坏了发动机的平稳运转,产生振动和噪音,加剧磨损,影响发动机的工作和使用寿命。曲轴的平衡去重包括两个部分:不平衡量的检测;不平衡量的修整。不平衡量的单位:f=mrw2,由于mr是物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不随转速的变化而变化,用mr()作为不平衡量的单位。

以上就是我这次实习的总结,由于这次实习只有短短的五天的时间,而且还要看一些别的东西,比如后桥、发动机、齿轮等的加工工艺,与及在实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多少资料可以查询,所以对曲轴及其加工过程的了解就这么多。其实我还是希望能有多一点的时间去更深地研究曲轴及其工艺流程。

不过这一次实习对我们来说收获也不小,因为以前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实习或接触过关于机械方面的东西。这次的实习除了对一些机械零件、它的加工艺流程以及一些机械加工生产线有了一些了解之外,还使我们对课内的理论知识有了一个更深入、更形象的理解。同时在这次实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巨型的齿轮让我们很是激动不已。我们更加深了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我想这也是我们要实习的目的之一吧。总之这次实习给我们增长了很多关于机械加工的直观的认识。我希望还有机会去做这样的实习。

工艺实践报告篇四

1·熟悉手工焊接的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

2·基本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安装与焊接。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的生产流程。

3·熟悉印制电路板设计步骤和方法,熟悉手工制作印制电路板的工艺流程,能够根据电路原理图,元器件实物设计并制作印制电路板。

4·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类别,符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能查阅有关的电子器件图书。

5·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子器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普通万用表和数字万用表。

6·了解电子产品的焊接,调试与维修方法。

1·要求学生熟悉常用的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测试方法。

2·要求学生练习和掌握正确的焊接方法。

3·要求学生练习和掌握电子工艺的基本要求,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的工艺文件,对照电路原理图,能看懂接线图,理解图上的符号及图注并与实物能一一对照。

4·认真阅读有关的工艺图纸以及文件,并据此细心独立的进行安装,连焊,并记录有关的心得,经验和体会。

6·根据工艺文件的指导,独立封装整机外壳,完成一件正式的产品。

实习工具

电烙铁:马蹄形,大功率35瓦 镊子 起子 焊锡 松香 两节5号电池

元件

电阻:各色电阻共11个

电容的识别和检测:、电容在电路中一般用“c”加数字表示(如c13表示编号为13的电容)。电容是由两片金属膜紧靠,中间用绝缘材料隔开而组成的元件。电容的特性主要是隔直流通交流。

电容容量的大小就是表示能贮存电能的大小,电容对交流信号的阻碍作用称为容抗,它与交流信号的频率和电容量有关。

容抗xc=1/2πf c (f表示交流信号的频率,c表示电容容量)

电话机中常用电容的种类有电解电容、瓷片电容、贴片电容、独石电容、钽电容和涤纶电容等。

2、识别方法:电容的识别方法与电阻的识别方法基本相同,分直标法、色标法和数标法3种。电容的基本单位用法拉(f)表示,其它单位还有:毫法(mf)、微法(uf)、纳法(nf)、皮法(pf)。

工艺实践报告篇五

在前两次的实习中,我们都好像在旅游。而今年年底之前的这一次实习是我们第一次真正的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学习相对来说比较实际的东西——机械工艺实习。我们对这一次实习是比较比较期待的,因为我们要去实习的地方是中国一拖。这是一个以农业装备、工程机械、动力机械、车辆和零部件制造为主要业务的大型综合性机械制造企业集团。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机械设备的生产线和生产过程。这是我们以前没有见过的东西。

带兴奋的心情我们坐着火车去一拖,凌晨五点多我们来到了一拖东方大酒店。大家抓紧时间爬上床去休息。等到下午三点多,老师带着我们去接受安全教育,然后放了一些关于工厂历史安全事故,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那些血淋淋的事件给了我们很大的震惊,也让我们对自身在工厂内的安全更加注重和提高警惕。之后老师还对我们进工厂时提了一些行为规范和穿着要求。

第二天我们就正式开始进厂参观实习。当一进厂房内,我们就很惊奇,宽大的厂房是我们以前没有见过的,而且里边又是排满生产设备和装备线。接下来的几天我们都是在这样的地方开始我们的学习,每天都在机器声中穿行。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一边看着一件件零件和一台台机器被生产出来,一边听着老师的讲解,使我们慢慢地解除了对机械工艺加工的神秘感。而我们这次着重就机械工艺加工过程中的工件定位与夹紧进行学习和研究。

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了一个工艺系统。工件加工面的相互位置精度是由工艺系统间的正确位置关系来保证的。因此加工前,应首先确定工件在工艺系统中的正确位置,即是工件的定位。而夹紧是让工件在正确的位置上保持不动。

一是使工件加工面的设计基准与机床保持一正确的位置;

1 .为了保证加工面与其设计基准间的位置公差(同轴度、平行度、垂直度等),工件定位时应使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相对于机床占据一正确的位置。

2 .为了保证加工面与其设计基准间的距离尺寸精度,工件定位时,应使加工面的设计基准相对于刀具有一正确的位置。

表面间距离尺寸精度的获得通常有两种方法:试切法和调整法。

试切法是通过试切——测量加工尺寸——调整刀具位置——试切的反复过程来获得距离尺寸精度的。由于这种方法是在加工过程中,通过多次试切才能获得距离尺寸精度,所以加工前工件相对于刀具的位置可不必确定。

(一)直接找正法定位

直接找正法定位是利用百分表、划针或目测等方法在机床上直接找正工件加工面的设计基准使其获得正确位置的定位方法。这种方法的定位精度和找正的快慢取决于找正工人的水平,一般来说,此法比较费时,多用于单件小批生产或要求位置精度特别高的工件。

(二)划线找正法定位

划线找正法定位是在机床上使用划针按毛坯或半成品上待加工处预先划出的线段找正工件,使其获得正确的位置的定位方法,此法受划线精度和找正精度的限制,定位精度不高。主要用于批量小,毛坯精度低及大型零件等不便于使用夹具进行加工的粗加工。

(三)使用夹具定位

夹具定位即是直接利用夹具上的定位元件使工件获得正确位置的定位方法。由于夹具的定位元件与机床和刀具的相对位置均已预先调整好,故工件定位时不必再逐个调整。此法定位迅速、可靠,定位精度较高,广泛用于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中。

1 .夹紧应不破坏工件的正确定位;

2 .夹紧装置应有足够的刚性;

3 .夹紧时不应破坏工件表面,不应使工件产生超过允许范围的变形;

4 .能用较小的夹紧力获得所需的夹紧效果;

5 .工艺性好,在保证生产率的前提下结构应简单,便于制造、维修和操作。手动夹紧机构应具有自锁性能。

工件夹紧力三要素的确定根据上述的基本要求,正确确定夹紧力三要素(方向、作用点、大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 .夹紧力方向的确定

(1) 夹紧力的方向不应破坏工件定位。

(2)夹紧力方向应指向主要定位表面。

2 .夹紧力作用点的确定

(1)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落在支承范围内。

(2)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落在工件刚性较好的部位。

(3)夹紧力的作用点应靠近工件的加工部位。

这次实习中,涉及到的机器工件很多,而我则着重研究了机械中的曲轴零件,以就下就简单地介绍曲轴及其加工工艺知识。

曲轴是引擎的主要旋转机件,装上连杆后,可承接连杆的上下(往复)运动变成循环(旋转)运动。它也是发动机上的一个重要的机件,其材料是由碳素结构钢或球墨铸铁制成的,有两个重要部位:主轴颈,连杆颈,(还有其他)。主轴颈被安装在缸体上,连杆颈与连杆大头孔连接,连杆小头孔与汽缸活塞连接,是一个典型的曲柄滑块机构。曲轴的润滑主要是指与摇臂间轴瓦的润滑和两头固定点的润滑. 这个一般都是压力润滑的,曲轴中间会有油道和各个轴瓦相通,发动机运转以后靠机油泵提供压力供油进行润滑、降温。发动机工作过程就是,活塞经过混合压缩气的燃爆,推动活塞做直线运动,并通过连杆将力传给曲轴,由曲轴将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曲轴的旋转是发动机的动力源。

1、刚度差

曲轴的长径比较大,又具有4个连颈,刚度较差。为防止变形,在加工过程中应当采取下列:选用有较高刚度的机床、刀具及夹具等,并用中心增强刚性,从而减少变形和振动;采用具有两边传动间传动的刚度高的机床来进行加工,可以减少扭转变弯曲变形和振动;在加工中尽量使切削力的作用互相;合理安排工位顺序以减少加工变形;增设校直工序。

2、形状复杂

连颈和主颈不在同一根轴线上,在连颈加工中易产生衡的现象,应配备能迅速找正连颈的偏心夹具,且应衡块。

3、技术要求高

其技术要求一般根据轴的主要功用和工作条件制定,通常有以下几项:

(一)尺寸精度

起支承作用的轴颈为了确定轴的位置,通常对其尺寸精度要求较高(it5~it7)。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尺寸精度一般要求较低(it6~it9)。

(二)几何形状精度

轴类零件的几何形状精度主要是指轴颈、外锥面、莫氏锥孔等的圆度、圆柱度等,一般应将其公差限制在尺寸公差范围内。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内外圆表面,应在图纸上标注其允许偏差。

(三)相互位置精度

轴类零件的位置精度要求主要是由轴在机械中的位置和功用决定的。通常应保证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对支承轴颈的同轴度要求,否则会影响传动件(齿轮等)的传动精度,并产生噪声。普通精度的轴,其配合轴段对支承轴颈的径向跳动一般为0.01~0.03mm,高精度轴(如主轴)通常为0.001~0.005mm。

(四)表面粗糙度

一般与传动件相配合的轴径表面粗糙度为ra2.5~0.63μm,与轴承相配合的支承轴径的表面粗糙度为ra0.63~0.16μm。

定位基准选择:

1、粗基准的选择

为了保证中心孔钻在主颈毛坯外圆面的轴线位置上,主颈的外圆面为粗基准。同时为了保证所加工的基准轴向尺寸,选用第四主颈两侧扇板面为轴向粗基准。

2、辅助粗基准的选择

在扇板上铣出两个工艺平面即是加工连颈时所用的辅基准。

3、精基准的选择

加工主颈及与其同轴心的轴颈外表面时,以中心孔为准。加工连颈时,用加工的法兰和小头的外圆及连颈1作为精基准基面,这样便于保证技术要求。此外,轴位基准采用第3主颈的两个台阶面,与设计基准一致。

曲轴的加工流程如下:

1、毛坯(小型曲轴为锻造、大型曲轴为球墨铸铁铸造),锻造时是将棒料烧红后通过多道锻模,锻成多拐平面状,在红热状态下最后一道工序将各拐拧转到相应的角度。

4、铣传送搭子

5、车与主轴颈同轴的所有轴颈。采用中心孔定位,驱动采用第三连杆轴颈上的传送搭子。使用成型刀具,加工效率高 ,但刀具寿命低。如图: 6、车连杆轴颈,是在专用车床上,刀架跟随连杆轴颈一边旋转一边进刀,一次同时车两个同角度的连杆轴颈;(试制或非批量生产是在普通车床的卡盘上做一个偏心夹具,把连杆轴颈作为旋转中心)

8、高频淬火,对主轴颈和连杆轴颈进行淬火,提高表面硬度;

9、磨主轴颈,

11、 动平衡去重

动平衡:发动机在稳定工况运转时,如果传给支撑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动平衡。发动机的动平衡包括:惯性力系的平衡性和扭矩的平衡性。静平衡:旋转质量系统在静平衡器上能够随遇平衡,即系统的质心位于旋转轴线上。曲轴工作时,它的各个质点都有离心惯性力。理想的情况是惯性力都能在曲轴内相互平衡,不传递到支承上。但曲轴的质量分布不是均匀的,旋转时离心力系不能平衡,也就是说曲轴的不平衡现象是以主轴颈轴线为中心的质量分布不对称引起的惯性力所致。 曲轴的不平衡,破坏了发动机的平稳运转,产生振动和噪音,加剧磨损,影响发动机的工作和使用寿命。曲轴的平衡去重包括两个部分:不平衡量的检测;不平衡量的修整。不平衡量的单位:f=mrw2,由于mr是物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不随转速的变化而变化,用mr()作为不平衡量的单位。

以上就是我这次实习的总结,由于这次实习只有短短的五天的时间,而且还要看一些别的东西,比如后桥、发动机、齿轮等的加工工艺,与及在实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多少资料可以查询,所以对曲轴及其加工过程的了解就这么多。其实我还是希望能有多一点的时间去更深地研究曲轴及其工艺流程。

不过这一次实习对我们来说收获也不小,因为以前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实习或接触过关于机械方面的东西。这次的实习除了对一些机械零件、它的加工艺流程以及一些机械加工生产线有了一些了解之外,还使我们对课内的理论知识有了一个更深入、更形象的理解。同时在这次实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巨型的齿轮让我们很是激动不已。我们更加深了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我想这也是我们要实习的目的之一吧。总之这次实习给我们增长了很多关于机械加工的直观的认识。我希望还有机会去做这样的实习。

工艺实践报告篇六

1.了解电话机的基本知识,通过具体的电路图,初步掌握焊接技术,简单电路元器件装配,对故障的诊断和排除以及对电话机原理工作的一般原理。2.熟悉电子装焊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掌握焊接技术并装焊一台电话机。3.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学习安全操作要领,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养好良好的工作习惯,培养正确的劳动观与人生观,也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1.元器件的识别

对于此次电话机装配中所用到的所有元器件,如色环电阻、二极管、稳压管、三极管、瓷片电容、涤纶电容、电解电容、变压器、单片机及其他各种所用到的器件都应该能很好的识别。

2.元器件的插装

元器件在焊接前,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插装,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我们电话机组装成败与否。对于器件的插装,要求我们能在正确识别元器件的基础上,认真,小心,对照元器件清单表,不漏插,不错插。

3.元器件的焊接

在进行元器件的焊接前,要求我们首先掌握正确的焊接工艺,这就需要我们在掌握焊接理论的前提下,进行大量的焊接练习。焊接时,要做到快、准、稳。

4.电话机的测试

在完成了电话机的焊接以后,我们并不能急着进行整机的装配,还要先对其进行测试,以便确定我们的电话机是否符合要求,对于发现的问题,要认真的寻找原因,并加以改正。

5.整机装配

装好电话机剩下的零件,接受检验。

元件认知电话是通信中实现声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用户设备。由送话器、受话器和发送、接收信号的部件等组成。发话时,由送话器把话音转变成电信号,沿线路发送到对方;受话时,由受话器把接收的电信号还原成话音。电话机一般分为磁石式、共电式和自动式三类。磁石式电话机,用磁石式手摇发电机作振铃信号源并配有通话电源。它对线路和交换设备的要求低,通话距离较远,机动灵活,使用方便可不经过交换机直接通话。因此它适用于野战条件下和无交流电地区的电话通信。共电式电话机,由交换设备集中供给通话和振铃信号电源。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用户间通话由人工转接。自动式电话机,是在共电式电话机上,加装拨号盘或按键盘等部件组成的。它通过拨号或按键发送选号信息,控制交换机进行自动接续。使用简便,不需要人工转接,但自动交换设备较复杂。

电话机的功能由五大功能部件完成:送受话器,叉簧,拨号,振铃,电话回路。送话器是一个装着碳粒的小盒子,小盒子的后面有一个固定电极,前面有个振动膜,当对着送话器讲话时,振动莫随声音的大小变化做幅度不等的振动,使碳粒时而压紧(电阻减小),时而放松(电阻增大),从而使两个电极之间的电流也跟着变化,使得声音大小的变化转变成为适合在电路上进行传输的电信号的强弱的变化。

受话器的主体是一个绕有线圈的永久磁铁,对方传来的话音电流通过线圈产生一个磁场,吸引磁铁前面的薄铁片产生振动,发出声音,振动的大小决定电流的大小,进而还原成不同的声音信号。

工艺实践报告篇七

1熟悉手工焊接的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

2基本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安装与焊接。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的生产流程。

3熟悉印制电路板设计步骤和方法,熟悉手工制作印制电路板的工艺流程,能够根据电路原理图,元器件实物设计并制作印制电路板。

4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类别,符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能查阅有关的电子器件图书。

5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子器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普通万用表和数字万用表。

6了解电子产品的焊接,调试与维修方法。

二:实习要求

1要求学生熟悉常用的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测试方法。

2要求学生练习和掌握正确的焊接方法。

3要求学生练习和掌握电子工艺的基本要求,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的工艺文件,对照电路原理图,能看懂接线图,理解图上的符号及图注并与实物能一一对照。

4认真阅读有关的工艺图纸以及文件,并据此细心独立的进行安装,连焊,并记录有关的心得,经验和体会。

6根据工艺文件的指导,独立封装整机外壳,完成一件正式的产品。

三、实习内容:

1 掌握焊接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练习焊接

3 分发与清点元件。

4 了解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分类;

5 了解收音机元器件的类别、型号、使用范围和方法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元器件。

6 掌握如何使用工具测试元器件

7 组装、焊接与调试收音机,检测充电器的性能。

8 将焊接产品交给老师评分,收拾桌面,打扫卫生。

四、对焊接实习的感受:

在两周的实习过程中最挑战我动手能力的一项训练就是焊接。焊接是金属加工的基本方法之一。其基本操作“五步法”:准备施焊,加热焊件,熔化焊料,移开焊锡,移开烙铁(又“三步法”)。看似容易,实则需要长时间练习才能掌握。刚开始的焊点只能用“丑不忍睹”这四个字来形容,但焊接考核逼迫我们用仅仅一天的时间完成考核目标,可以说是必须要有质的飞跃。于是我耐下心思,戒骄戒躁,慢慢来。

在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我拿着烙铁的手不抖了,送焊锡的手基本能掌握用量了,焊接技术日趋成熟。当我终于能用最短时间完成一个合格焊点时,对焊接的恐惧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自己动手能力的信心。在这一过程当中深深的感觉到,看似简单的,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在对焊接实习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以前我不知道的东西,比如,像实习前我只知道有电烙铁,不知道它还有好多种类,有单用式、两用式、调温式、恒温式、直热式、感应式、内热式和外热式,种类这么多。

还有就是在挂锡以前不能用松香去擦拭电烙铁,这样会加快它的腐蚀并且减少空气污染,等等。但是我也遇到了很多不明白的地方,1.为什么要对焊接物进行挂锡,是为了防止氧化吗,只要我将被焊接元件的表面清洗干净不就可以了吗,不明白;2.待电烙铁加热完全后,到底是先涂助焊剂还是先挂锡,我采用后者,有人采用前者。都焊出来了,但我在焊接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焊不化的状况,而采用后者不是加快它的腐蚀并且减少空气污染吗,不明白。

五、多用充电器的组装与检测实习的感受

以前经常使用充电器,但是我对他的内部结构却知道的很少,虽然也有机会将其拆卸研究,但其中的原理并不知晓,更别提组装制作一个充电器了。刚开始应为焊接技术的不过关,我焊接的电路板有很多的错误,这对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是,经过我的认真学习和反复练习之后,我逐渐掌握了焊接技术。最终在我的艰辛工作和老师的细致指导下完成了充电器的组装。经过检测,虽然电路板的焊接工艺不是太好,但是其性能良好。这无疑给我以后的专业课的学习增添了无比巨大的信心。

六、晶体管超外差式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实习的感受

经过充电器的焊接与组装,我对焊接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让我信心百倍的投入到收音机的组装制作实习过程中。这个实习是我最感兴趣的实习,同时实习过程中也有诸多不足。这一次,我焊点的焊接工艺有了很大的进步,这让我欣喜若狂。我按着老师的要求的步骤,一步一步的开始焊接,并且在下一步焊接之前检验前一步焊接的质量。在焊接的三天之中,我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就像同学和老师请教,左中在独立工作和部分协作中,我的收音机就顺利地焊接完成了。而且经过调试和检测,收音机的性能良好。可以说我达到了我实习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是谦虚和合作。有许多同学不跟着老师的步骤,自己想当然做,结果他们百分之九十焊接组装的都很失败,究其原因,不谦虚是根本。所以无论干什么事,认真谦虚的精神是不可或缺的。还有,在焊接连接a电路板和b电路板的导线时,如果一个人操作,很不方便,必须有两个人合作才能快速完成。所以说在现代社会没有合作是不行的。

七、总结

总的来说,我对这门课是热情高涨的。第一,我从小就对这种小制作很感兴趣,那时不懂焊接,却喜欢把东西给拆来装去,但这样一来,这东西就给废了。现在电工电子实习课正是学习如何把东西“装回去”。每次完成一个步骤,我都有一种成就感。第二,电工电子实习,是以学生自己动手,掌握一定操作技能并亲手设计、制作、组装与调试为特色的。它将基本技能训练,基本工艺知识和创新启蒙有机结合,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高技能人才,仅会操作鼠标是不够的,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