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免疫学论文(专业24篇)

时间:2023-11-15 作者:琴心月中医免疫学论文(专业24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优秀的写作样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种写作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中医免疫学论文(专业24篇)篇一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医学寄生虫学三部分组成。该课程知识量大,内容繁杂、学起来枯燥乏味、难以记忆,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就该课程授课过程中的体会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发强大的学习动力[1]。能否激发学生学习新开课程的兴趣,上好绪论课尤为重要。微生物个体微小,肉眼直接看不见,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微生物的概念,我们通过展示一张“针尖”不同放大倍数的照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好的认识这种微观的世界。在讲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时,引入小故事“微生物:让我欢喜让我忧”,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对人类不仅有益而且有害的两面性。在医学寄生虫学部分,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一些新形势下的寄生虫病如食源性寄生虫病、机会致病性寄生虫病也在不断的产生,让学生认识到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仍然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并引起学生们的.重视。此外,再巧妙的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激发学生的探求欲。

二、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多媒体软件的开发,多媒体教学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教学的各个领域。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强大的优越性。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可集文、图、像、声于一体,不仅能够展示大量直观的图片,而且还可以通过演示动画、播放录像使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此外,多媒体教学还能够节约大量的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三、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单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容易疲惫、产生厌烦心理。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医学院校的学生明确他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哪,所以课堂只讲理论势必对他们来说太死板,而案例式教学法是非常好的一种教学方式[2]。在医学微生物学各论中,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细菌感染性疾病,如讲结核分枝杆菌这部分内容时,首先给学生展示一个病例,让学生对该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并说出诊断依据是什么;首次抗酸染色结果为什么是阴性等。通过对病例的分析讨论,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将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更好地联系起来。医学免疫学部分,在讲解超敏反应这章内容时,则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授课之前,给学生提一些如:为什么有些人吃鸡蛋、喝牛奶会过敏?为什么输血只能输同一种血型的血液?输入不同血型的血液会发生后果?为什么?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通过启发性提问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而不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答案”。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3]。

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思维能力。

医学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而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对理论课的复习、补充、加强,更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主要手段[4]。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并与临床有着紧密的联系。目前,在高等中医药院校课程设置中该课程设置学时少,实验课学时更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通过合理安排实验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课前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像器皿的洗涤、培养基的制备以及实验物品的消毒灭菌等等。通过此项工作,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实验课上安排一些与临床有着密切联系的实验,如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试验、药敏试验、elisa试验、蠕形螨调查等等,通过这些实验的开展增加了每位学生在实验课上动手的机会,而且为以后临床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课程性质,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授课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由以前被动式的接受学习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转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曾建军.护理专业专科人体解剖学教学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30(27):189.

中医免疫学论文(专业24篇)篇二

1.1中医院校对电子商务发展重视不够。

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以及网络的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电子商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中医在这股春风下,发展自己的特色。比如中医药开始实现生产、质控、销售环节网络一体化,使得众多的中医药养殖户得到发展,同时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更有质量保证的药材;众多中医院开展网上问诊,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中医等,这样的电子商务模式开始大量在中药行业发展模型。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中医的特色:传承性、长久性等使中医发展相对封闭。中国的中医闻名于世,很多疑难杂症都有可能被中医治疗,但是在中医院校中,并没有开设相对应的电子商务专业,或者没有在电子商务发展相对应的专业中开设相对应的课程。

1.2中医院校对培养学生电子商务意识不够。

在近几十年,中医没有良好的发展,也没有改革创新,导致中医没有西医发展的迅速。尤其是在我们的中医院校,学生只是一味学习中医学方面的课程,借助外面的发展来提升自己的思想。河南中医学院意识到该问题,开始在本校的中医专业培养学生的多维思想。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各个方面,如何紧跟社会发展,在教学中结合中医院校的特点向学生渗透电子商务思想,让学生结合新的知识引导中医药的发展,是中医院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重点。

2、中医学院在电子商务课程中教学内容设计思路。

2.1改革教学理念。

建立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在后期的工作中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推动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四个环节,让学生达到上述要求。在学生入校初期,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讲座,让学生对大学五年的学习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知道想学好一个专业,系列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这个工作需要从粗到细,首先“粗”介绍这个专业,从全局的角度,告诉学生整个课程体系是如何建立的,有什么样的课程在我们的教学环节中,什么是前导课程,什么是后续课程,前导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知识结构上的什么帮助,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有一个良好的把握。然后细到每个课程,通过对每个课程的简单介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电子商务的课程介绍就需要在该过程中渗透进去,虽然电子商务已经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通过什么方式,采取何种途径,内部的运行机制是怎么样的,学生并不清楚,也不能运用到学习和工中医院校在电子商务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设计文/王林景李晓康作中去。而本环节就是通过前期的“粗”说,到后期的“细”讲,让学生知道这门课是以后工作中能够用得到的知识;在教学初期,告诉学生该专业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及发展方向;在教学中期,既要向学生讲授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也要通过大量的案例,向学生讲解电子商务对本专业的辅助作用。本环节中,设计电子商务众多的发展以及模式,需要学院引进成套的实验软件,比如德意通电子商务实验室等,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或者让学生“走出去”,众多的中医学院都有自己的附属医院,而医院电子商务发展相对比较好,通过与医院的良好合作,让学生走进医院,去看看医院的变化,看看电子商务是怎么影响他们工作的。而如果这些实现不了,那就需要老师多找素材,多向学生展示;在教学后期,需要老师“走出去”,在寒暑假,走进企业,走进医院,去一些大的综合性院校看一看,跟毕业的学生多交流,以便后续工作的开展。在教学初期及中期,因为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提供保证,一般都能做得到。但是作为整个教学的具体实施环节,并且是一个相对来说长期的环节,就需要教师有一个良好的知识架构,对电子商务在中医方面的发展有良好的掌握,并有自己的见解,才能为学生带来良好的知识架构中的一道有力的砖墙。在这四个环节中,往往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学生入校初期和教学后期。前者是因为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学院、教学办、学科、学生办等共同努力,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该课程学习的目的,对中医院校的学生来说,让他们学习电子商务,如果没有前期的引导,容易使学生对该门课程大意。而后者实施起来困难的原因是,我们未建立教学反馈机制。老师应该能够“走出去”,到企业、医院中去。学生能够“走回来”,加强与学生的联系,知道他们的想法。

2.2改革教学内容。

“因班制宜”教学方法,中医院校有众多的学科,根据不同的学科,让教师有侧重点的讲解电子商务在该专业中的使用。比如:针灸推拿学专业,作为中医的特色专业,在向学生讲授电子商务时,除了说明针灸推拿文化需要借助电子商务进行推广,同时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针灸推拿技能,需要计算机智能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授一些网上针灸推拿的案例,以及让学生实地参观网上诊脉的实验室等;对于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该专业的发展对电子商务要求非常高,不仅需要向学生讲授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甚至需要学生学习一些计算机方面的课程来辅助对电子商务知识的理解,相对来说,该专业要求的电子商务知识比较多,讲的要专业、细致;而对于市场营销(医药贸易方向)专业,就需要大量的营销知识的讲解,加大对电子商务在医药贸易方面案例的讲解。对于中医学院的其他专业,也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讲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中医专业都需要开展,那些和电子商务联系不是非常大的,比如:中医诊断等,只是让学生在校园的生活中感受到电子商务气息即可。

2.3改革教学设施。

提高基础设施的发展,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对社会的发展有自己的认识,而学校就需要向他们提供这样的平台。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加大电子商务的发展,建造一个优异的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工作,不仅方便教职工以及学生的生活,而且在提高学生认识方面有显著地成效。在教学方面,本校着力开展电子商务课程的同时,也在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建立中医远程问诊诊室,使得全校的师生都有机会去接触到电子商务给我们工作带来的便利;建立学生实训基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自己后续的工作;购买各类电子商务软件,投入到教学一线上去,为了学生学习一点点知识,不惜花费更多的资源。

3.中医学院在电子商务课程中教学内容设计上的总结。

在一个任何医院都在借助电子商务大力发展的时代,我们的教学一线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引导学生了解,认识电子商务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中医来说,想要不没落,有一个长期繁荣的发展,更应该借助各种“东风”,而电子商务对中医的发展就是一股强有力的东风。

中医免疫学论文(专业24篇)篇三

1.1研究对象。

贵阳中医学院-级学生5406人,男1763人,女3643人。年龄17-22岁间。

1.2研究工具。

使用樊富民[1]等人修订的大学生人格量表“upi”对入校不同时长的大学生集体使用电脑施测,该问卷由64个问题构成,涵盖了身体健康状况、情绪反映、自我认识等方面,可分类解释也可按总分评价,能较客观地反映大学生的身心状况。

1.3统计分析工具。

所得数据全部在spss19.0软件处理。

2.结果。

不同入学时长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显著(2=-254.87,p=0.00<0.05)。刚入学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好于1学期末(z=-10.19,p=0.00<0.05),也显著好于2学期末(z=-14.58,p=0.00<0.05)和3学期末(z=-4.426,p=0.00<0.05)。1学期末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好于2学期末(z=-3.39,p=0.01<0.0)。1学期末的心理健康状况和3学期末无显著差异(z=-0.77,p=0.4>0.05)。2学期末的心理健康状况和3学期末无显著差异(z=-0.59,p=0.55>0.05)。

3.讨论。

对量表总分的比较可以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性别上比较一致的结论是女生比男生严重[2]。一方面女性的生理周期会对情绪产生影响,女性对自身问题的评价过于悲观;另一方面,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会使男生将自认为明显不符合男生特质的选项直接否定,其结果就是,女生敢于承认软弱或无能,而男生倾向把自己描绘得“无所不能”。比较测验总分,发现不同入学时长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显著,刚入学时最轻,第1、2学期后逐渐加重,到第3学期减轻。入学时的心理问题最轻,和其他时候相比均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提示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和教育不能停留在只监控其入学时的状态,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和效果,最好对在校生进行连续的监测和指导。

中医免疫学论文(专业24篇)篇四

摘要:文章通过对现行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课程结构体系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了新的专业课程教学的整合方案。

进入21世纪,用科技手段辅助医疗诊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使得医学生物工程在医药科学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于中医诊断都依赖于望闻切问的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在中医院校,我们在继承传统诊断方式之余,还需用科学的办法对现有模式进行升级发展学习,医学生物工程这一学科,结合中医的理论,在中医诊疗及教学上找到一条创新之路。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是一门高度综合的交叉学科,是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角度,在多层次上研究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其他生命现象的学科。

这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涉及几乎所有的理工学科和所有的生物学与医学分支,没有哪一个学者、哪一个学校(研究所)可以全部涉足。

因此,中医院校一定要找好自身与生物工程的结合点,不能贪大求全,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和中医理论进行有效结合。

1.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顺序。

课程体系是教学规划的体现,它对学生素养、知识结构、知识储备的深度和广度起决定作用。

现在的大学课程设置仍然采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一“老三段”式的课程体系,在这种课程体系中,学生会感觉到所学课程中似乎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在专业知识的贯通上没有形成清晰体系,甚至在学完所有课程后不知自己能干什么。

改革现行的课程设置体系,必须打破常规,改变“老三段”的格局,加强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

同时有必要开设一门专业介绍课,介绍各个课程对本专业的作用和与本专业的联系,在实验中要能体现和应用到多种课程的知识,尽量消除学生对学习某门课程的无用感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在大一学年对生物工程的全面概述,结合中医药特色,让低年级学生对本专业的现时发展和未来前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亲近感。

2.组建体现特色的核心课程群。

由于医学生物工程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在中医诊疗和医药需求上体现出对诊断和药物分析的两大行为的实现所需的科技手段,这些手段即为中医对医学生物工程的需求。

简单来讲就是使用科技手段分析中医诊断过程中获取信息的方式,如何对这些信息加以精确细化然后通过中医诊疗的逻辑确定数学逻辑模型或者一个算法。

如果依据这一目的为专业侧重点设置核心课程,就可以革新“老三段”的布局课程分法。

按照课程的特点安排数门联系紧密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集中进行教学,以组成一个核心课程群,每个学期以实现一个既定目标为依据,这些课程群可以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为单位部署,在学期期末可以将所学的多个课程的知识综合起来部署一个具体的实验任务以巩固教学效果。

以大一第一学年为例,以完成对人体各种体征和特点及生病时的状态的了解为学习的目的,可以集中开设临床医学概论、生理学、分子生物学、中医学基础、组织胚胎学等医学相关课程,首先让学生知道我们用科学手段收集的是什么事物。

然后在第二学年结合这些需要学习采集的手段,如果是通过电子设备采集,那么可以开设以模拟与电子信息转换和计算机处理为主的专业课程群,这样既加强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减少了不必要的交叉重叠,使课程设置更加精练,在有限的课时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拓展课程空间。

3.构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设计实验的'课程内容,让实验的内容更具实践性。

这些实验问题的来源应尽可能由科研成果向本科实验教学内容转化,以实现实验项目和内容的更新。

如:c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单片机等电子相关类的实验,则可以以医学的信息采集为数据模型,提出一个个的问题作为实验目的,如采集脉搏信号,采集穴位信号,分析简单穴位信号的c语言算法,等等,以此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并且可以根据学科发展,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使教学和学科发展与社会产业需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与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认知性实验项目,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

医学生物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习可以不用到大四才开始,因为在这一阶段,学生基本上都忙着找工作,实习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完全可以在完成一个核心课程群的学习后就进行针对性的实习。

这种模式既巩固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增强了将所学融入实际应用的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做了充分的准备。

5.展望。

随着大学教育的发展,中医药院校开设非传统(传统专业指中医、中药等)专业变成一种必然的趋势,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中医药研究的重要手段也必然成为医学院校的重要专业之一。

生物工程这一专业的多学科交叉性使得在与中医的结合下拥有许多侧重方向,在教学设置上如果能把握学科侧重点,合理地设置好核心的教学课程,有效地将教学、研究、产业融为一体,必能为中医的发展插上科学的翅膀,让祖国医学取得更高的医学成就。

参考文献:

[1]余勤,刘文洪,郭莹项,海何洁.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医教育ecm,.07,30(4).

中医免疫学论文(专业24篇)篇五

在中医院校,《微生物与免疫学》是一门西医基础课程,必修考查,不易引起学生重视。但随着近年来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新病原微生物的出现,《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日益受到重视。本门课程与中医有密切的联系,如“正气与免疫功能”、“脾虚与免疫”;温病的发病原因与病原微生物,如“春温与脑膜炎球菌”、“夏温与乙脑病毒”、“湿温与伤寒、副伤寒杆菌”、“疫疹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烂喉痧与猩红热”、“霍乱与霍乱弧菌”等,已经成为中西医结合的桥梁纽带之一。学好本门课程对于中医院校学生吸收现代医学成果、继承发扬传统医学具有重要意义,而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可以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1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启发式教学可以使课堂变得双向互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消毒与灭菌”,先让学生回忆“非典时期”的常见现象:带口罩、喷药、通风、空气过滤器等,然后引出消毒灭菌的目的和意义,使生活与理论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另外,启发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利用有限的实验课时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中药抗微生物实验,同样的操作而结果不同,引出影响中药抗微生物效果的因素。那么,如何使结果具有可重复性?让学生自己思考,寻找答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免疫学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深奥,利用启发式教学,可以由浅入深,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当介绍免疫的定义时,比较抽象,学生一般会望文生义。为了打破惯性思维,从现实中接种疫苗和过敏现象切入,通过讨论思考,使学生掌握免疫的利弊,对免疫的概念有全面的理解。

2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微生物与免疫学》内容丰富,学科发展十分迅速,在有限的课时内形象生动地将前沿内容介绍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和学的水平,多媒体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建立电子化教案和讲稿。有利于提高备课的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在教学中随时根据实际需要增、减和更新授课内容,把教师从重复的教案抄写中解放出来,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改革和科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建立丰富多彩的资料库。通过互联网寻找国内外丰富多彩的数码资料,利用数码相机从其它教材、杂志、生活中收集生动的图片,使生活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结合传统的板书教学,对章节内容提纲挈领板书,结合幻灯片讲解,使学生能够整体把握重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3合理调整授课内容顺序。

在中医院校,《微生物与免疫学》课时少,为了使内容由浅入深,传统的教学顺序是先讲授微生物学概论,然后插入免疫学基础,但结果并不理想。由于大多数学生对考查科目没有有效的预习和复习,往往在学完免疫学基础后忘记了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而且,有些学生还将免疫误解为是由于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所以,我们吸收了西医院校的教学顺序,即先讲授免疫学部分后讲微生物学部分,使复杂的内容条理化,使初学者易于理解错综复杂的抽象概念,易于理清思路、提纲挈领地进行学习,学生对免疫学知识的理解度和总体优秀率有明显的提高。当然,先讲授免疫学,对于学生而言入门较为困难,但只要在授课时不断强化免疫学的相关内容,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移情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教育学中的移情(empathy)是指教师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眼光审视教学;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体会他们的所思所行,体察他们的各种需求和感情;根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及时妥善地调整改进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内在动力,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微生物与免疫学》所讲授的内容大多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把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放大、具体化。如把经典的实验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产生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艰辛和智慧;利用课间时间,交流教与学的心得,及时了解学生听课的体会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感情回馈。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心理和角色是不同的,但在理智和情感上是平等的个体,教师通过移情,可以拉近师生的心理差距,形成良性互动,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水平和质量。

5运用行之有效的考查方法。

考查是督促学生掌握所学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反映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评,实施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针对不同的专业和层次设计不同的考查方法,重点考察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目前的考查方式是:理论闭卷考试成绩占70%,实验部分占20%,平时的作业和课堂发言占10%。

当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考查方式,只要能够客观评价一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运用。

6结语。

以上是我们对《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方法的一些心得。实践证明,上述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特别是在中医院校,学生的西医课程基础较薄弱,学生对教学效果普遍反映良好,而且很多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相关的问题愿意回头请教,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中医免疫学论文(专业24篇)篇六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提问方式,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提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同时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对学生掌握、巩固所学的知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张翠芳崔秀华作者单位:山东德州学院医学系刊名:企业家天地(下旬刊)英文刊名:worldofentrepreneurs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

中医免疫学论文(专业24篇)篇七

一、对钳工实习训练方案科学制定。

要想促使钳工实习教学质量得到提升,首先就需要对实习训练方案科学制定,保证其有明确的目标,采取科学的方法。教师要科学调查研究,对教材深入钻研,对教学目的进行明确,结合学生特点,合理安排实习训练内容,将现有设备条件充分利用起来,且对实习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合理预测,采取相应的措施。具体来讲,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有这些方面的内容需要重视:

1.对钳工实习训练课题精心选择。

要充分考虑钳工实习训练的内容,科学选择训练课题,保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以便将学生钳工实习训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给充分激发出来,通过课题学习,将自己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给找出来,积极努力,促使钳工实习训练的实效性得到显著提升。

2.对钳工实习训练目标明确制定。

在教学中,根据相应的课程要求,通过钳工实习训练,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发挥其特长,掌握一项技术。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的差异,制定不同的钳工实习训练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钳工操作技能任务,符合相应的考核要求。

二、创设情境,将实训车间精细化管理制度引进来。

在安排布置钳工实训车间的过程中,需要有机融合企业生产管理和设备安放、功能区划分、质量标准等方面的内容,将企业整理、整顿、清洁、安全管理方式运用过来,更加高效和科学地管理钳工实训车间。要整齐堆码上架钳工实训中用到的原材料,在陈列区合理摆放工件成品;明确标识各类工量具和小型电动工具;编号钳工实训车间的学生,对其工作岗位合理安排,在上岗实训中,需要依据胸卡进入;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安全规范以及严格的质量标准等粘贴于实训区域内,以便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来感染学生,帮助其养成职业素养,激发其努力学习的积极性。

三、丰富实习训练方法。

1.启发引导法。

在实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多样化的形式运用过来,提供机会来让学生独立思考,将自己的意见充分发表出来,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将加工工艺讲解给学生,然后学生简单模仿,这样学生的个性及创造力就遭到了扼杀。因此,就需要积极革新,在实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结合零件形状及精度要求的差异来对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合理选择。如凹凸体锉配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能同时锯下凸块两角,如果同时锯下会出现什么后果?学生结合这个问题,开展思考,对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培养与提升。

2.对比训练法。

研究发现,在现阶段的钳工实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容易出现动作不够规范或者操作姿势不够标准等问题,影响到技能水平的提升。针对这个问题,就需要运用对比训练法,通过对比正确加工出来的产品和错误方法加工出来的产品,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加工,从思想上重视动作规范的.意义。以锯削技能训练为例,部分学生有较快的锯削速度,但是却没有规范的操作姿势,影响到锯削尺寸,出现了较大的歪斜状况,存在严重的锯条磨损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示范正常速度锯削的工件,让学生判断和对比哪一种方法能够锯得更深、更直,哪一种方法能够精确控制锯削尺寸,减小锯条磨损程度等;通过这样的对比,就可以加深学生印象,提升学生认识。

四、将教师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在钳工技能训练过程中,学生只有进行大量的操作练习,才能对操作技能技巧熟练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巡回指导工作,以便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开展操作练习工作。通过巡回指导,将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给找出来,引导其有效解决。在巡回指导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技能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对学生不正确的加工工艺和错误的操作姿势有效纠正之后,还需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能够不畏艰难,吃苦耐劳,提升个人职业素养水平。教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需要勤于观察,以便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操作安全得到保证;对学生操作每一个环节经常观察,对其错误的动作和姿势及时纠正。

综上所述,传统的钳工实习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积极创新和改革。在具体钳工实习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特点与教材要求,对实习过程合理把握,将实习训练方案科学制定出来,将多样化的实习训练方法运用过来,有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难题,纠正错误动作,提升实习教学质量。

中医免疫学论文(专业24篇)篇八

摘要: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我院的一门主要的基础医学主干课程,也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理论与实验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理论课的教学已经比较成熟,实验课的教学更应重视,在课时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只能根据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特点,突出教学重点,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本文在此谈实验课教学体会。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以下简称微免学)是我院的一门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它是一门与临床医学和感染性疾病密切联系的基础学科[1]。

同时微免学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让学生掌握微免学的基本知识,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医疗实践和科研当中去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毕竟医学教育是要培养医学专业人才,应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信息,更好的掌握将来从事临床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2]。所以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实验课是提高动手能力的最好途径,在近几年中,我们一直在优化实验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在此浅谈几点体会。

1实验课内容选取上。

实验课在内容的选取上,应遵循既锻炼基本技能,又能突出学科特点、实践性强的、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应用广泛的实验。

如革兰染色法,因在微生物的理论课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细菌很小,肉眼看不到,并且由于细胞壁的不同,用革兰染色法把细菌分为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两大类。这样染色分类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染色后便于观察,二,从分类学上来说,把不同的细菌根据染色结果的不同分成两大类;三、从临床用药上来说,知道属于哪类细菌后可以针对性的用药,防治药物滥用。通过观察革兰染色结果让学生也学会了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显微镜是以后临床工作的基本工具,所以必须熟练使用。综上,革兰染色是首选的实验内容。

微生物实验离不了养细菌培养,细菌培养肯定用到消毒灭菌的设备,在消毒灭菌的方法中,最常用也是最彻底的方法就是高压蒸汽灭菌法,所以这个方法应该让学生会熟练操作,我们在理论课中就要给学生讲,但是毕竟没有实物,所以要带学生去实验室看高压蒸汽灭菌锅,还要从最普通的高压蒸汽灭菌锅讲起,要让同学们知道这个设备的实用性和危险性,一定要告知他们首先保证锅内有适量的水,没水不可能有蒸汽的,还要让学生知道放进该设备灭菌的东西不同材质的该怎么包装,放气的阀门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关,消毒灭菌完后一定要先放气,等压强、温度都降下来之后才能打开盖子,取出里面的东西;倘若在压强降下来之前打开盖子,后果不堪设想,会打伤人,可能会伤的很严重。知道了普通灭菌锅的用法,那么目前比较自动话的就更容易用了。

再如细菌的培养实验,在理论课中已经学习的细菌的生长以所需的条件、培养基的制备、消毒灭菌等,在实验课中,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制备不同状态培养基,如,固体、液体、半固体,调ph值,消毒灭菌,倒平皿等,然后接种细菌。在这些操作中,不但让学生学会了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也让学生掌握的无菌操作以及不同状态培养基中接种细菌的注意事项。

另外免疫学中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即elisa实验,此技术在目前的临床和科研中都应用广泛,比如乙型肝炎五项的测定,其他的一些抗原抗体的检测等,都可以用此技术。虽然理论课中学习了其原理即抗原抗体在体内外可发生特异性结合,也说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但是还是要实际操作才能牢固掌握,在实验中,肯定有学生实验失败的,让他们根据理论课中的知识,自己找到实验失败的原因,时间允许的话,让他们再做一次,可以加深印象,更能掌握规范的操作步骤。比如用双抗夹心法检测一抗原,抗体已经包被在固相支持物上,加进去待测样品反应后,再加标记的抗体反应,然后一定要反复洗涤,倘若没洗彻底,那么无论有无抗原,加显色剂后最终都会有显色反应,出现假阳性,即检测失败,所以此实验的关键步骤不但是抗原抗体的结合,洗涤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意识到微免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在临床和科研中应用的广泛性。在实验课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立操作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且将实验成绩纳入学科总评成绩中。通过全方位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临床科研工作打基础。

2时间的安排上。

在实验课的时间安排上更要注意:实验课是理论课的复习巩固,是把理论课中讲到的理论应用在实际操作中,在本校,一般是一周一次课,那么实验课一般安排在相关的理论课下一次课,这样学生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记忆比较深刻,做实验的时候思路就会比较清晰,相隔太远,难免遗忘,实验课上再把基本理论在复习一遍,会占用宝贵的实验操作时间。所以,实验课时间的安排也相当重要。

如革兰染色实验,应安排在学习完细菌的形态结构之后。因在理论课中学习了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成分的区别与联系,且了解革兰染色的意义和重要性,学生肯定很想知道到底怎么操作,所以通过让学生在实验课中亲自操作染色过程,加深印象,以便应用在临床的病原菌的检测中。

细菌的人工培养实验,应安排在学习过细菌的生理、消毒灭菌之后,在理论课中学习了培养基的配置,及消毒灭菌的方法,操作起来就会心中有数;而elisa实验和血型鉴定实验,应该安排在学习完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之后,因这两个实验应用的原理都是理论课中的抗原抗体的结合。这样,通过实验课的亲自操作,让学生既能把学过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也掌握了熟练的实验技能,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就会游刃有余。

3教学方式的选取上。

实验教学也可以用多媒体教学的模式,制作一些实际操作过程的图片或动画给学生看,更直观的让学生学习规范操作过程。老师也可以边讲边给学生示范操作要领,如想液体培养基中接种细菌,试管要倾斜45度,一方面为了方便接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污染;又如想半固体中接种细菌验证细菌的动力,在倾斜45度的基础上,接种针一定要原路返回,以免影响结果观察。又如,在示范革兰染色的步骤时,一定要给学生讲到冲洗染料时要小心,水流要小、要缓,防止水流过大,冲击力过大,把细菌冲洗掉,导致实验失败等。

4实验报告的书写。

在每次实验结束后,要要求学生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写的内容包括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结果等,实事求是的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另外,在实验课中,经常会观看示教片,也要求学生画出图形,这样一方面通过调节显微镜,熟悉一般的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注意事项以及油镜的使用,并且更直观的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加深同学们对某些微生物及其特殊结构的印象。

5教师对实验报告的分析。

课后老师批改实验报告后,在新的实验课前,老师应该把上次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的书写中的问题归纳性的提出来,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分析讲评,使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尤其是要分析实验失败原因,并且强调一下正确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让同学们知道,同样的实验步骤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原因就是实验中关键步骤的细节没把握好,稍不注意就会出问题,让学生从本科就要树立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事实求实的实验作风。

总之,教师应该在精选实验内容,把握好实验课时间的编排,并把现代化教学方式应用到实验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加速实验教学改革和发展进程,提高医学院校实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贾文祥.医学微生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

中医免疫学论文(专业24篇)篇九

论文摘要:广播电视大学类院校的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缺少了许多扩展性和前沿性的内容,课程内容枯燥乏味、空洞,学生课后自学困难,难以掌握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难以发挥物理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对物理教材内容选取和教学活动上提出了必要的措施。

论文关键词:广播电视大学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广播电视大学类院校的大学物理课程所选物理知识必须要有体系,概念、规律间的逻辑体系就是教材中的知识体系,它虽然不是完整的物理知识结构,但却是物理知识结构中的核心部分,是进一步理解完整知识结构的前提和基础。学习概念、规律间的逻辑体系,就是要弄清各个基本概念和规律在一个整体中以何种方式结合起来的,并在基本知识体系中占据什么地位,它们怎样决定着知识整体的功能。

一、广播电视大学类院校的大学物理内容选择。

(一)根据专业特点选取教学板块。

由于物理学习领域相当广泛,内容十分丰富,而且许多领域在一定意义上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因而学习中若删去某些领域或略去一部分内容,不会影响整个学习内容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学习。这与数学学习内容不同,数学的学习内容一般是不容人为地做较大取舍的。所以大学物理授课内容可以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有选择地讲授,如机电系各专业可以选择力学、电学作为讲解内容;生物工程类的专业重点介绍热学、热力学、液体、流体等部分内容。

(二)根据专业特点制定不同的课程标准。

选择了物理教学板块后,还要在板块里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侧重,克服学科本位,删除难、繁、偏、旧内容。如有的内容从物理角度来说很重要,但从专业角度来说却是不实用、相关性不强的内容,为了避免专业上需要的可能没教,物理课上教的可能不太需要状况的出现,所以有必要根据专业需要再制定一个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制定时,可请专业课教师提建议,让他们从所教专业的角度指出哪些物理知识点是他们专业迫切需要的知识,在他们建议下制定课程计划,制定后还请他们修改。同时大学物理基础课教师最好能参与专业方面的实验和实践,了解专业的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状况,了解学生毕业后所要从事的工作领域和专业方向。在制定课程计划时还要注意的是既要考虑专业需要,又要考虑学科需要;既要考虑物理知识的“实用、够用、管用”,又要考虑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二、电大类院校大学物理教学对策。

(一)大学物理教学与中学物理的衔接。

大学物理在力学部分的重点应放在教会学生用微积分和向量来解决物理学问题上,让学生学习如何用向量和微积分的概念和方法来研究、处理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利用微积分的方法来推导出他们早已熟悉的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定律。这样,不仅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使学生清楚了解到大学物理力学课程中的新任务,也使他们对力学分析研究方法有全新更深的理解。用矢量表达物理概念和规律,既简洁,又表示了大小及方向,但开始学生不太习惯,要使学生逐步适应。

中学物理以研究简单特殊基本运动为主,用初等数学描述分析物理问题;大学物理以研究复杂一般运动为主,抽象性加深,用高等数学微积分思想方法与矢量代数描述分析物理问题。大学物理虽然上了一个层次,但是我们要将比较复杂的问题最终转化为我们学习过的比较简单的问题,这个转化是极其重要而且关键的.,教师一定要反复强调,使其在学生头脑中不断强化。例如我们求非匀强电场中的两点的电势差,虽然是用微积分来算,但无限分割的含义就是在分割的小范围内认为是匀强电场,根据匀强电场与电势差的关系求出这个小范围的电势差,然后求出两点间的电势差,微积分思想就是这个思想的体现。再如矢量,研究物理矢量时,还是将矢量在坐标系通过分解成我们比较熟悉的标量来解决的。

(二)关注物理学与专业交叉的前沿动态。

讲每个基本概念时可以争取涉及一些现代物理知识的应用或介绍一些前沿的知识,使教学内容能点燃学生学习物理学的激情。如讲磁场时,可以讲霍尔效应测磁场,磁性材料在信息存储方面的应用,巨磁阻效应在硬读取硬盘信息上的应用等等。还可以通过网上查询资料、下载科技视频,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以科技快餐的方式充实到课程内容中,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可以在网上下载的《激光及其应用》这段视频,在五分钟不到的时间里,通过动画形式演示了激光的原理,以视频的形式展现激光的特性,以及激光在照排印刷、激光手术治疗、激光准直、激光机械切割等方面应用的内容。要选择一些与大学物理内容自然连接,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能激发学习兴趣的主干过程和主要结论,突出其中蕴含的物理学新思想、新方法,突出介绍成果的现实意义和科研意义。在教学“度”的把握方面,应以介绍和渗透为主,注重的是思想、方法的熏陶而非繁杂公式的推导和超出学生数学水平的结论介绍。

(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展开教学。

目前有大部分学生不参加物理学科的高考,使得大学物理教学面临着学生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严重现象,这种现象在电大类院校尤其普遍。因此在上大学物理内容时,教师需要给学生补充相关的中学物理内容。刚入学的学生,高等数学知识还不具备,即便学完了微积分,在物理上建立数学模型还是有一定困难,所以理解微积分思想,熟练运用微积分方法来分析物理对象应用要贯穿在物理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三、结语。

选取与专业联系紧密,有结构的知识体系,作为教学内容,同时把物理学内容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结合。科学合理取舍内容、安排教学,争取在少学时的情况下保证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发挥大学物理的基础作用,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郝会颖,《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8(06)。

2.张金平,《高职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探讨》[j],《新西部》(下半月),2009(05)。

3.廖旭,《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7(01)。

中医免疫学论文(专业24篇)篇十

(6)采用案例教学,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

2教学方法改革。

2.1改进教学方法。

首先,根据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学生的认知状态认真备课,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具有承前启后作用或能体现教学重难点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适时提问,鼓励学生认真思考、相互讨论,让学生大胆发言;接着,教师对答案加以补充或纠正。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部分章节由教师事先布置,提出重难点,然后由学生上台讲授。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充分利用教学仿真软件和多媒体等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

我们从专业的软件公司引进一套制药工程教学仿真软件,结合我们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学习完一章内容后,使用多媒体播放仿真软件中的相关内容,形象生动地将工艺原理以及设备的结构特点动态展现出来,实现教学仿真软件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在工艺学教学过程中形成理论知识与形象感受的交叉互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非常满意的教学效果。

2.3以综合实验为载体,与科研实践相结合。

开展研究性实践教学是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要求。我国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仅靠课堂理论教学是培养不出来的,必须借助实践教学并且需要强化实践教学。实验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每个小组按实验教师的.整体实验设计写出各小组的实验方案,获得教师同意后,各小组成员共同协作完成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实验操作可分为课时内实验和课时外实验。在课时内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某些错误操作,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课时外实验由学生根据事先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由实验室助教跟踪实验过程,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

2.4生产与教学相结合,努力做好工学交替。

采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使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都有机会到生物制药相关企业去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期间,除了有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进行指导外,专业教师也跟踪指导、现场授课。经过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锻炼,能够真正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缩短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过渡期。通过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可以增加学生对行业和社会的认识、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最终实现培养目标。

2.5考核方式。

教学考核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期末总评成绩中,笔试成绩50分,平时成绩50分。平时成绩包括实验内容调研与汇报、课后文献综述与专题报告、课堂问题讨论等内容,课程设计单独计算学分。通过完善考核体系,使得综合成绩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避免学生“平时不来听课、期末搞突击却能得高分”的现象发生。学生在课上课下的学习效果均反映在总评成绩中,从而保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通过上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平时成绩平均达到95分,期末成绩平均达到90分。在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调查,结果采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达98%以上。

4结语。

通过加强生物制药工艺学的教学改革,克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的弊端,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使学生加强了对知识的掌握和对制药生产技能的学习兴趣。本次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制药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借鉴。

中医免疫学论文(专业24篇)篇十一

中医临床其他课程的是以中医内科学为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临床专业课。把中医内科学这门课程学习好,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诊疗疾病的判断力和思维能力。所以,应用加强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本文针对中医内科学的课堂理论和授课经验,对教学方法进行总结,介绍如下。

1表图教学法。

表图教学法可以简单明了的把重点知识表达出来,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思维能力,快速的掌握知识点,有效的增强了学习效果。中医内科学的病症比较多,内容相对比较抽象,而且会涉及很多方面,教材内容条理性不强,易导致学习出现思维混乱的情况,从而降低了学习成果。而应用表图教学方法,可以把各个病症的病因、病情发展过程、症型以及代表方以表图的方式表达出来,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疾病,达到理解知识點的效果。

2指导学生总结规律。

多数学生认为中医内科学中的内容比较难记,但是在临床实践时,只有掌握好知识点,操作起来方可得心应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研究和分析中医内科学中比较有优势的记忆方法,其中通过联想来加强记忆的方法,称为联想记忆法比较常见。比较相近、相反以及相似的事物之间比较容易联想[1]。应用联想记忆法,一定要注意前、后章节之间的联系,指导患者从不同方面总结规律。比如:肺胀痰浊壅肺证、痰湿蕴肺证、喘证痰浊阻肺证,这三种疾病症状类似,均有着痰多、咳嗽等临床症状,但是症状表现的程度不同,痰湿蕴肺证主要症状就是咳嗽,可以应用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进行调理,肺胀的主要症状是气喘、咳嗽咳痰以及胸部膨满,可以应用三子养亲汤或者苏子降气汤,喘证的主要症状就是气喘,可以应用汤和三子养亲汤。在对学生授课过程中,讲述病症时,可以与其他相似的病症一同讲述,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和记忆。

3互动教学法。

学生在学习期间很少有临床实践的机会,在对中医内科学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不知从何时进行学生,明显动力和学习兴趣不足,而在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的.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进而加强教学效果。

为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达到监督的效果,教师可以在授课前10min对上节课堂重点知识进行提问,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师生互动,有助于加强学生主动学习。在授课时,因为中医内科学与很多内容都存在一定关系,比如一个处方可以应用于多个病症,很多病症的治疗方法、临床表现均有着相似的地方,教师在授课时,会对一些联系性较多的内容进行提问,从而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比如:肺胀痰浊壅肺证的治疗方法中有三子养亲汤,教师会对学生提问,之前学过的病症中还有哪些病症可以应用三子养亲汤。讲到喘证时,可以提问学生关于哮喘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主要临床症状等。有助于学生掌握哮症和喘证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老师讲解完之后,预留10min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针对性提问,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探讨和研究,回答问题时,教师也可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总而言之:反复的进行提问,加强学生的记忆,有利于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让学生全神贯注的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动力和兴趣。

4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法。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讲述给学生,特别是遇到的一些危重、疑难的病例[2],让学生明白医生这个职业的神圣性和专业性,一定要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5举例教育法。

为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同时把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到临床中,教师可以讲解完一个病症之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相似的病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探讨。教师提出相应的要求,让学生判断出疾病的病名,同时说出相关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以及处方[3],采取提问的方式或者学生主动回答的方式,之后让其他同学进行讨论,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6多媒体教学法。

因为课本的内容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应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像和声音能把患者的临床表现情况展现出来,比如:讲解哮病的时候,可以把哮病的发作时的情况以视频的方法播放出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哮病的临床表现,有助于加深学习。

7学生试诊。

在授课时,让学生到病房对患者进行试诊,从而做出相应的判断、辩证和具体治疗方案[4],之后让学生在旁,观察教师如何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从而改善自身不足之处,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8总结。

学习知识是讲究方法和技巧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应该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更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常学辉,王振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之我见[j]。光明中医,,25(5):897。

[2]张淑香。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质量[j]。光明中医,,26(9):1937—1938。

中医免疫学论文(专业24篇)篇十二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些似乎并未引起大学生的重视,究其原因,一是教学内容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没有将宏观形势教育与微观形势教育相结合;二是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大学生十分关心国际国内形势,但单纯说教式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很难让他们接受。因此,调整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成为解决形势与政策教育有效性的当务之急。

一、优化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激发爱国热情和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因此,在课程内容上要把握方向,始终坚持不游离经济建设的中心,不游离改革发展的大局,不游离稳定工作,不游离学生健康成长的轨迹,为提高学生政治素质服务。

(一)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关心时事政治,思维活跃,有着他们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强调内容上的针对性。只有抓住了学生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大学生“青年文化”结合处入手,选择大学生始终关注的具有时效性的“焦点”问题,用符合大学生文化特征的演绎方式满足大学生“青年群体”的需求,寻找到学生思想需求与教学内容的联结点。

(二)将宏观形势教育与微观形势教育相结合。

宏观形势指的是国内外形势,微观形势指的是市情、校情。

大学生既需要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也需要正确把握身边发生的事情。从学生关注的社会重大问题开展教学,穿插市情、校情介绍。正确认识小范围与大环境形势,实事求是地考虑自身与国家,自身与社会,自身与世界的相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三)将政策宣传与热点关注相结合。

热点问题教育是形势与政策课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兴奋点。在热点问题的'选择上,要特别注重抓住学生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反应最强烈,感兴趣的话题。在教学中还应将这些热点问题与基本理论、基本形势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对有正面效应的热点问题进行热处理,对可能产生负面效应的热点问题进行冷处理,使同学们能够冷静理智、合法有序地处理生活中面临的各方面问题。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一门针对性、效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落实其教育的实效性,关键在于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以课堂为依托开展专题教育。

结合实际,请学院各级党政领导或党委负责人,一批理论水平高、形势与政策敏感的教师组成形势与政策巡回报告团,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用专题方式可以对专门的问题进行“聚焦”,一次课主要探讨一个问题,分析现象,说清原委,透视本质,道明真谛,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三)大力倡导参与式教学。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从其性质而言,要求学生参与性较高,教师应多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自主研究和上台发表自己的观点,活跃课堂气氛。如把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次课堂教学中前5—10分钟由其中一组学生进行一周新闻热点扫描或热点解析,课前拟定正反议题,看录像短片畅谈观点,抓重大节日、纪念日、事件发生时机开座谈会、研讨会等。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

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但能否在课堂上灵活驾驭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按照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思路着力推进本课程的改革。在对每一个专题讲座内容进行设计的时候,不仅要制作大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而且还应该针对文、理科学生,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差异,进行了针对性的教学,这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最主要的是使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得以平衡。

(五)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

通过课外教育弥补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课时不足,实现多模式教学有效方式。一是针对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课程特点,充分认识开展网络教育的重要性,积极运用网络技术,丰富教育资源,拓展教育空间。创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体网站和栏目,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设置动静结合的频道和栏目,设立专家网络邮箱,适时引导学生在线交流,开展在线答疑,满足学生对知识广延性,开放性的需求;二是可以通过校园内的报栏、橱窗、黑板报、宣传园地、广播等进行宣传,另外,以学生公寓电视教育为渠道,加强学生收视电视新闻环节的管理,以丰富和加深学生感性认识,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效果。

中医免疫学论文(专业24篇)篇十三

论文摘要: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现代教学手段,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但不能过会推崇,不当使用也有不可低估的负作用。教学主管部门和教师应该着眼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有选择地、规范使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近些年来教育领域中教学手段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重要标志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近些来年许多学校都采用了这种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直观、灵活等特点,通过实践已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结合我院及本人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多媒体教学确实有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但也有传统教学所没有的负面影响,具体来讲其利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多媒体教学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的作用。

1.1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起“黑板十粉笔”的传统教学,多媒体课件的精美图片、形象生动和不断变换的画面、内容丰富且声情并茂的声像资料等,都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兴奋、愉悦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1.2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制作多媒体课件,一般都要求在课前把所有的授课内容做成一张张幻灯片,上课时不但能按顺序播放,而且还可以通过“超级链接”随时看到其他的幻灯片或其他的文件,甚至可以链接到网上,十分方便快捷。这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而且大大地扩展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综合能力。

1.3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局。

首先,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是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手段的更新,更重要是教学理念的转化,由过去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提供理想的环境。其次,增强了自信,充实了自己,使教师跟上时代步伐,成为积极、向上的新型教育者。在接触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提高了自身运用计算机的水平和能力,还培养了刻苦研究精神与谦虚谨慎的作风。另外,教学中的多媒体程序具有极长的存储时间,可以长期保存和使用,这样,教师的备课效率可大大提高,可以利用更多的备课时间去不断学习,研究新的科学知识,探索、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完成自我“充电”,达到丰富自我的目的。

1.4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教师博采众长和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

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可复制性,教师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其他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再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修改和补充,形成自己风格的多媒体课件。对于设计好的课件可以反复使用,特别是平台软件,可以大大节约教师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实验的成本。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功能,以无限的教育资源载体,发挥出更大的教学效果。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不仅有本校专业教师编写的电子课件,而且有各兄弟院校专家编出的教学资源,如果把这些教学课件引进来,大家看一看,学一学,通过比较借鉴,采众家之长,可以极大地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2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负面影响。

2.1过分推崇和过度运用多媒体教学。

有些教师过度追求多媒体教学,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与教学效果的优化等同起来,为体现教学的现代化,在一堂课中尽可能多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把多媒体当做万能的教学手段,误以为多媒体用的越多,课堂气氛就越好,教学效率就越好。从表面上看,学生的兴趣似乎很浓,但实际上是在看热闹,不少学生没有真正把注意力放在听讲和理解教材上,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生上课时眼睛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产生疲倦,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密度强、传递速度快,学生抓不住重点,记忆不深刻,很难将新学的知识点当堂消化。对教学思路的感知不充分,对所学知识就理解不透。

2.2教师主导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课堂中使用的课件大多有程序化的特点,教师在授课时,完全按照既定的程序讲授知识,几乎成了多媒体课件的“放映员”,而不能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反应来调整教学内容。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无法有效控制,教师的讲课技巧难以得到充分展现。同时,有些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不够精良,质量差,没有达到制作课件的基本要求。具体表现是只有文字,没有图像、图形、动画、视频和声音,这种课件实际上就是一种电子文稿,只是用屏幕来代替黑板,缺乏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有的教师没有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的技术技能。

2.3弱化了师生的交流和互动。

教师在上课时,把多媒体技术作为演示工具,把太多注意力放在单纯事物的演示和知识的呈现上,过多运用强烈的色彩、图片和动画,使学生被这种综合刺激所吸引,而忽视了教学内容。有的教师老是坐着讲课,只顾看电脑屏幕,学生只见老师的头顶,不见老师的面孔,讲课师生缺乏眼神、表情等互相交流,互动性不够。有的教师讲课速度过快,不断地往下放,切换过快,学生看不清,弄不懂,思维跟不上,无法记笔记。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缺乏师生之间知识链的传递,更缺乏师生之间情感互动的交流,教育已由“人灌式”变为“机灌式”,使课堂气氛显得拘谨,缺少情感的互动。

再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只是一种辅助,不管运用何种教学手段,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教学,是为了促使学生自主有效学习。所以,判断一堂课上教学手段运用得好坏,其标准不是看它是属于现代的还是传统的,而应该是看它帮助学生学习的效果。效果好则好,效果差则不好。只要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即使是最传统的教学手段,也是好的,值得提倡。相反,如果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就是运用了现代教学技术中最先进的设备,那也是一种无用的摆设,甚至是一种浪费,给人的感觉也是华而不实、哗众取宠。我们应该理性分析和看待多媒体化的现代教学手段,合理利用并不断改进,使多媒体教学工作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因此,本人提出几个小小的建议。

3.1对于教师而言,应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课件设计要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出发点。而教学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在进行课件设计时,要从利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出发,促使其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教学内容,切忌限制学生思维,使之被动跟着课件走。

(2)有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显然的,但并不是说多媒体可以替代其他一切教学媒体,其他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是多媒体所无法完全取代的,如板书演算过程,实物操练等方法在教学中的功能是不可忽视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它们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效果。在教学中,应根据各章节内容的不同特点,决定多媒体的使用情况,有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需要教师富于理性且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讲解,学生跟着教师的分析思路走,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这种课程可减少多媒体的应用。

(3)确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为了克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师生互动不足的问题,应建立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使师生互动发生了新变化,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特点,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的魅力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式”的信息交流,教学活动中的互动信息是呈双向反馈特征,师生各自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和传达给对方,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来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让学生能准确把握教师的教学思路,使教师和学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互动性”使教师的教学过程不仅是教书,而是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3.2对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而言,应做好相应的监管。

(1)重视和支持多媒体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搞好多媒体教学的关键。这就要求学校领导要加大多媒体教学硬件、软件的投人。多媒体电化教学除了包括幻灯机、录像机、投影机、录音机、录音带、教学片、电影片、幻灯片等辅助教学外,还必须建设校园网络,建设专用多媒体教室等,这些基本设施如果不完善,对教学手段改革和教学效果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2)重视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建设。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这样才能制作出有特色水平的教学课件。这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可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关于多媒体制作技术方面的培训。同时,还可以系统地组织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比赛,以促进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规范多媒体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目前,有的学校多媒体教学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教学秩序比较混乱,多媒教学没有统一的规范,有的完全依教师的个人喜好,不管是什么课程,教师愿意用就用,不愿意用就还是用传统教学方式,这样一方面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以规范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使用。比如,组织研讨哪些课程应合理采用多媒体教学,并根据研讨结果制定多媒体教学管理办法,规范多媒体教学申请和审批程序。

(4)加强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任何教学手段的利弊最终都要经过实践检验才能得出正确的评价,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产物,到底什么课程适合这种教学方式,多大程度上需要利用这种教学方式,什么课程什么知识采用这种方式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这些都需要师生共同实践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学管理部门采取多种渠道组织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并形成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以适时掌握不同教学手段的教学效果并采取有利的管理措施。

多媒体教学既有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也有传统教学所没有的负面影响,只有做到多媒体与教学科学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并且避免或消除它的消极作用。总之,迅猛发展的多媒体技术给教学带来了许多优势,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客观规律,正确看待其利弊,努力做到扬长避短,不断探索优化教学过程的新措施,总结出最有效的使用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中医免疫学论文(专业24篇)篇十四

我们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积淀的成果,其中蕴含大量的哲学思想,尤其是中医理论中的哲学思想,如“五行学说”中,“五味”对“五谷”膳食结构起决定性作用,成为人们的择食关键。“医食同源”巧妙地将饮食与用药结合在一起,既可以填饱肚子又可以防治疾病,堪称中国一绝。中医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就像一个挖不完的金库,值得我们深究。

1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所体现的中医哲学思想。

1.1阴阳学说。

其中《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而调之,以平为期”。可见调理阴阳是饮食中重要的一部分。中医认为,任何事物包括人的生理病理机能都可以分为阴、阳两种属性,阴是指具有滋养,濡润、抑制、凝聚等作用的物质及其机能属性;阳是指具有温煦、兴奋、推动、气化等作用的物质及其机能属性。[1]在中医阴阳学说的指导下形成了因人、因时、因地择食的饮食观。

1.1.1因人择食。

阴阳学说将人的体质分为偏阳质、偏阴质、阴阳平和质三种类型;将食物划分为温热、寒凉和平性三种类型。“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灵枢·经水》)告诉我们:饮食因先辨其体质再决定吃什么食物调理。偏阳者应少食温热性食物,而宜食寒凉和平性食物,否则将会导致阳亢及伤阴;偏阴者应少食寒凉食物,而食平性和温热性食物,否则就会导致阴盛阳衰。阳虚者宜多食温补之品;阴虚者宜多食甘润生津的食物。

1.1.2因时择食。

“朝食三片姜,胜过人参汤”、“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体现了阴阳学说中“因时制宜”的观点。日出、春夏属阳,日落、秋冬属阴,人体饮食需与外界环境相适应,所以春夏、早上宜食温热食物,如生姜;秋冬、下午宜食寒凉、滋润食物,如萝卜。

1.1.3因地择食。

自然环境的不同使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呈现出复杂的'地域差异,阴阳学说中“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我国南方属阳,北方属阴,南北的气候差异决定了南米北面的饮食结构,各地人们的口味也因气候差异而有所不同,四川、湖南一带湿气重,因而喜食辣;北方气候干燥,容易出汗,喜食润燥食物。由此说明,饮食与地理位置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1.2五行学说。

在中医五行学说把自然界的事物分为木、火、土、金、水五个方面,从而构成不同级别的系统结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自然就被纳入到这一结构模式中,如把食物分为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谷(麦、菽、稷、麻、黍),五畜(羊、鸡、牛、犬、彘),五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花蕾、茴香子),五果(枣、李、杏、栗、桃)等。五行学说中,木、火、土、金、水的属性在五味中分别是酸、苦、甘、辛、咸;在人体五脏中是肝、心、脾、肺、肾;在季节中则是春、夏、长夏、秋、冬。各五行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食物五味与人体五脏来说,“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灵柩·五味》)同样,五脏与五季之间也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春季属木属肝,夏季属火属心,秋季属金属肺,冬季属水属肾。由五脏与五味,五脏与五季的关系可以得出五季与五味也有着密切联系,这些关系对饮食的宜食、宜忌有很大的影响,饮食只有在不违背阴阳五行生克规律的前提下,才能维持着机体的动态平衡,从而维持身体健康。

1.3病因学说。

晋·傅玄《口铭》:“病从口入”。“饮食病因”在中医思想里面占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为饮食失宜(饮食不洁、饮食不节、饮食偏嗜),饮食失宜直接影响脾胃消化、运输功能,导致营养失衡,引起其他疾病。

很多疾病都是由饮食不卫生造成的,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意在告诉人们不宜食变质、腐败、不洁的食物,注意饮食卫生。

《灵枢·小针解》:“饮食不节,而疾生于肠胃”,饮食不节包括“食量无节”和“饮食无时”。饮食过少或过多均不利于身体健康,过少使人饥饿,水谷精微不足而营养不良;过多则使饮食积滞于胃肠,引起消化不良。饮食无时是指没有按时规律的饮食,饮食应按四季,早中晚规律进食。

饮食偏嗜即为嗜食偏寒、偏热、偏酸、偏苦、偏甘、偏辛或偏咸之物,以及嗜酒等。长期饮食偏嗜会导致机体脏腑阴阳失调。

2中医哲学思想指导下的饮食养生。

2.1未病先防:调理脾胃。

未病先防是通过饮食养生来维持机体平衡,而饮食养生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人以水谷为生,故脾胃为养生之本”(清·徐文弼《寿世传真》),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有容纳和助消化的功能,即“主受纳腐熟水谷”,食物中的精微物质都由脾胃吸收,化生气血x液输至全身,营养脏腑经络及维持其活动。脾胃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保障,脾胃功能一旦受损,人体脏腑机能将会随之受损。因此,饮食养生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传统中医饮食养生观强调必须以脾胃为本,[2]重视保护和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

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并认为:“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中医认为养脾胃的关键在于饮食,五味偏嗜、过硬、过烫、过多或不规律饮食均会影响脾胃健康。因此,饮食只有以温、软、素、淡、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注意饮食卫生,不偏嗜,寒温适宜,阴阳五味调和,方能达到饮食养生的目的。

2.2调理阴阳寒温适宜。

饮食养生应以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为依据来调理人体阴阳,使人体维持和恢复阴阳相对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状态。调理阴阳包括补益阴阳之偏衰和祛除偏盛之邪气,即损其有余、补其不足。[3]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可按照阴阳学说划分属性:如食物、人类、四季、地势的阴阳属性。因此饮食宜三因制宜、寒温适宜。《饮膳正要》:“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正是体现“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以调理阴阳的目的。总之,调理阴阳、寒温适宜是中医哲学思想指导下的重要饮食养生方法。

2.3谨和五味。

食物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其属性在人体五脏中分别与肝、心、脾、肺、肾相对应,五脏之间相互资生又制约着,因此,五味对人体脏腑的生理,病理有着重要的影响。《黄帝内经》中指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五味调和,脏腑得益,人体自然健康;五味偏嗜或不遵宜忌,将导致脏腑阴阳失衡,脏气功能紊乱,进而生成疾病。例如:过食酸,会使肝气偏盛,从而伤害脾脏,使脾气衰竭;过食咸,则使骨质受到损伤,引起心气抑郁或者肌肉萎缩;过食甜,可引起心烦胸闷,面色发黑,或使肾气失衡;过食苦,可使脾气受损而不濡润,胃气损伤而胀满;过食辛,会使筋脉损伤而松弛无力,精神消沉。因此,饮食应“谨和五味”,而不宜偏嗜五味,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综上所述可知,传统饮食在中医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以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通过整体观和辨证进食方法,坚持“审因施食”,“三因制宜”,“辩证用膳”的平衡膳食观,遵循“阴平阳秘”的健康观,“健脾调胃,去除诱因,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养生观;使机体维持动态平衡,以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几千年的实践证明在中医哲学思想指导下的中国传统饮食方法是最科学的饮食方法。

参考文献:

[1][3]张登本,中医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22)。

[2]周俭、白克江,《脾胃论》养生特点及其贡献[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3月第二期(77)。

中医免疫学论文(专业24篇)篇十五

中医是我国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自古以来在祖国范围内得到世世代代的传承和发展。中医丰富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阅读中医论文注册、参加学术研讨会等是必要的环节,今天我把我的中医论文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

第一段:对中医理论的认知。

中医论文是中医学专业人员通过研究中医理论,制定的对中医的教育、诊断、治疗和结构的基本规则的书面表述。中医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石,也是中西医学对比中最为贵重、最为独特的财富之一。经典中医理论观念独特,精神深沉,要领简洁,格调高尚,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学习中医论文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的理论,有助于加深对中医理论的认识。

第二段:论文研究的重要性。

中医论文的研究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目前中西医学的发展和融合致使传统中医理论愈加显现出其特有的珍贵和独特价值,尤其是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优势明显。中医论文能够为我们揭示中医理论的精髓,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医学的专业性和严谨性。通过论文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一个中医学的术语和概念,使得中医治疗理论和实践相得益彰,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最优化。

第三段:对中医理论的贡献认识。

中医从古至今广泛而深入的学科研究及其理论分析,为人们的生命健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医的理论贡献,包括中医的体质理论、疾病病因病机理论、病证辨析理论、治则治法和方药运用的理论等方面。中医论文展示了这套体系的基本理论,赋予了中医学研究和实践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论立足点。学习中医论文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中医的学科背景,拓宽和深化中医学的认识层面。

第四段:掌握中医术语的重要性。

中医术语是学习和理解中医理论的必要前提。习惯理解和应用中医术语在中医文化交流和日常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医论文中能够有效的对术语的解释和解读,使我们的中医术语系统更加完整,更加规范,更加易于理解和传递。通过阅读中医论文,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掌握中医术语,丰富自己的中医词汇表,使得中医学有更加准确的表述和传递。

第五段:对论文探究的认识。

中医论文是培养中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教材和教学资源。阅读和理解中医论文能够加深对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的了解,为中医实践以及中西医融合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法。同时中医论文研究能够磨练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思维广度。因此,学生应该时刻保持对中医论文的探究研究之心。

结论:

中医论文的研究,不仅是学习中医的必要环节,更是学生转化中医文化的必要之路。要详尽研究中医理论,不断提升自己的中医水平和能力,以便更加准确的诊断疾病,更加有效的治疗疾病,带给病人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我们也应该尝试将自己所学进行传承和发扬光大,让中医的特有魅力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追捧。

中医免疫学论文(专业24篇)篇十六

睡眠,通常认为是由于身体内部的需要,使感觉活动和运动性活动暂时停止,给予适当刺激就能使其立即觉醒的状态。良好的睡眠是产生和储备能量的过程,就像车子开一段时间后需要进入加油站充电加油一样,良好的睡眠可以修复我们疲乏的细胞,产生新的能量,造就更强的免疫力。

1睡眠时间和时限。

1.1时间:我国古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已逐渐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对四时的起居时间作了相应的论述。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明谢肇撰的《五杂俎》卷十三事部一里说:“读书不可过子时,盖人当是时,诸血归心,一不得睡,则血耗而生病矣。”晋葛洪在《抱朴子极言》也说:“寝息失时,伤也。”

清代著名养生学家、文学家曹庭栋著的《老老恒言昼卧》曰:“每日时至午,阳气渐消,少息以养阳。时至子,阳气渐长,熟睡所以养阴”。《灵枢大惑论》也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在中医来看,睡眠其实就是一种人体阴阳交替的现象,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与“合阳”的时候,睡好子午觉,就有利于人体养阴和养阳。

2睡眠环境。

明高濂撰的养生专著《遵生八笺》中的《起居安上卷》说:“所寝之室,名安乐窝,冬暖夏凉,遇有睡思则就卧。”生命的三分之一都要在这“安乐窝”中度过,所以应该注意它的美化。《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道林养性第二曰:“居处不得绮糜华丽,令人贪婪无言,乃祸害之源,但令素雅洁净,无风雨暑湿为佳。”

宋代养生家温革在《琐碎录》中说:“卧处不可当风,恐患头风,背受风嗽,肩受风则臂疼,善调摄者,虽盛暑不当风及坐卧露下”。风为百病之长,最容易侵袭人体而致病,出现头痛、耳聋、面瘫、瘾疹、肩背冷痛等。所以卧处有风,应该急避开,尤其是体虚年老之人。《琐碎录》还说过:“卧处不可以首近火,恐伤脑。”如果在卧具边安放火炉之类的东西,日久便会引动火气,妨碍睡眠,而且由于近火,温度可能过高,睡着后容易掀被,反而容易着凉。

北宋张君房攥写的道家典籍《云笈七签》云:“夜寝燃,令人心神不安。”南宋真德秀《真西山卫生歌》也曰:“默寝暗眠神晏如。”中医学也有“神安则寐”之论,就寝即灭灯,则目不外眩,神守其舍也。日光为阳气之精华,故日间人的阳气得以增强,处于优势,体内的生理活动亦处于升、动的状态,神志清醒,不易入睡。若夜间燃灯而卧,灯光虽然不及日光纯盛,亦为阳热之源,可扰动体内阳气不得安伏于营阴,阻碍人体进入睡眠的状态。[3]此即宋末元初人李鹏飞撰养生学著作《三元参赞延寿书》中所说的“灯烛而卧,神魂不安”。另外,齐梁时代著名医家陶弘景在《养生延命录》里也说过:“凡卧讫头边勿安灯,令人六神不安。”

3睡眠姿势。

在《希夷睡诀》中提倡右侧卧时屈右足,屈右臂,以手承头,伸左足,以手置于股间。[4]佛门称此式是“吉祥卧”。《道藏混元经》曰:“仰面伸足睡,恐失精,故宜侧曲。”《道藏》中《修真十书卫生歌》云:“卧不厌觉贵舒”此即“睡不厌屈,觉不厌伸。”孔子在《论语》中也说:“寝不尸”。《千金要方养性道林养性》说:“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老老恒言安寝》也指出:“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气”。

4睡眠情态。

心神是睡眠的主宰者,神静则寐,神动则醒。大怒大喜深思则阴阳不和,神不守舍,很难入睡。唐代李群玉《火炉前坐》:“孤灯照不寐,风雨满西林。多少关心事,书灰到深夜。”这就反映了作者因思虑而不眠的睡前情态。

古人认为寤则神栖于目,寐则神栖于心,心静无欲则能入睡,心情烦躁,杂念纷纭,常常难以入睡。[6]古人并详细介绍了睡心的方法,战国早期庄子所著的《南华经》记载睡心有“操纵”二法:“操者,如贯想头顶,默数鼻息,返观丹田之类,使心有所著,乃不纷驰,庶可获寐;纵者,任其心游思于杳渺无肤之区,亦可渐入朦胧之境。最忌者,心欲求寐,则寐愈难。盖醒与寐交界关头,渐非臆想所及,惟忘乎寐,则心之或操或纵,皆通睡之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客观条件尽量睡好觉,让身体在睡眠外生命三分之二的时间里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吴清忠.人体使用手册[m],广州:花城出版社,:1.

[2]蒲昭和.古人推崇的睡眠养生法.保健医苑[j].37。

[4]明道藏[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478。

中医免疫学论文(专业24篇)篇十七

主证:经常出现胃里如同火灼一样的烧灼感,口干唇红,五心烦热,手足心热,知饥不食,或嘈杂似饥,舌质红,苔干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养胃阴,酸甘敛阴。

方剂:芍药甘草汤加味。

2、脾胃湿热。

主证:在脘中同样有火灼一样的烧心感觉,而且胃脘痞闷不舒,口干起黏,或吞酸嗳腐,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化湿热。

方剂:越鞠左金丸化裁。

3、热物所伤。

主证:有明显的饮食灼伤史,自觉吃过某种热物质后即觉食管及胃脘部有烧灼样烫热感,因而惧怕饮食,特别是热的食品,服后加重,苔或白或黄,脉弦数。

治法:能够清咽利膈,对于清热解毒也有一定的作用。

方剂:银花甘草汤加味。

治疗烧心的食疗方。

1、赤小豆薏米粥。

将红小豆和薏米加清水,用文火炖煮30分钟后取100ml汁液,再炖30分钟后倒出荆下的100ml汁液。将2次的汁液搅匀。温饮或凉饮。

主治胃中灼热烧心感轻度者。

2、金针菜冬瓜汤。

要选用干金针菜20g.切段,用开水浸泡20分钟后与50g冬瓜一起放入沸汤,片刻即好,加盐、味梢。点几滴香油。

主治轻度胃中灼热烧心感。

3、素炒苦瓜。

选用新鲜苦瓜200g,切丝备好。先用开水浸泡片以去苦味。再人油锅烧炒至九成熟,出锅。勾芡浇汁。

主治胃热胃中火灼感、心中烦热者。主治轻度胃中灼热烧心感。

除了可以食疗以外,对于烧心的现象,我们日常生活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饮食应定时适量。

不宜吃得过饱和常吃零食。吃得过饱使得胃内压力过高,常吃零食则使胃液不停地产生,均易导致胃液反流。吃饭时应细嚼。减少食物对食管粘膜的刺激,保护食管粘膜。

2、少喝碳酸类饮料。

打开瓶盖就冒气泡的饮料进入胃内照样会生泡,使胃内压力迅速升高和气体增多,常致隔气和胃液反流,因此,应少喝起泡饮料。

3、少食油炸类等难以消化的食品。

难以消化的食物易在胃内长时间滞留,刺激胃液分泌增加,使胃内压力处于较高的水平,易致胃液反流,应少食这类食品,如油炸类、脂肪类、高纤维类食物。

4、睡前不进食。

睡前吃东西会刺激胃分泌胃液。,而睡觉后胃液易于反流。常致烧心。故睡前半小时不应进食,尤其不宜饱餐。

5、少吃甜食。

吃甜食过多。易刺激胃液大景分泌,常致烧心,应少吃为宜。

中医免疫学论文(专业24篇)篇十八

[摘要]2015年,全世界都知道了一个中国名字:“屠呦呦”,中国医学的骄傲!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医学已成为医学主导,传统的中医文化也逐渐的被国人所淡忘。而2015年诺贝尔科学奖项的颁发,是世界人民对屠呦呦的肯定,更是对中国医学的肯定。作为国人的我们,保持中医特色,方能弘扬中医优势!

[关键词]历史悠久;艾灸;拔罐;针刺。

中医其意义远大于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和火药四大发明。古有华佗、扁鹊、李时珍等历代医药学家文明古今,他们对医学的研究与贡献奠定了中国医学坚实的基础。中医学是中国的原创性医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论中医之优、之精,可谓数不胜数......

1、中医是中华千年文化的主要载体。

我们古籍中,三分之一以上是医籍。中医学时中国哲学、人文科学、社会学、田文轩、地理学、农学等学科之集大成者,是东方科学的代表。中医药学是根据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五运六气学说,按照阴阳五行所揭示的生命运动的规律,以经络学说、脏腑学说为基础,运用望闻问切四诊的诊断,借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和自然界万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使之恢复到和谐平衡状态,从而保障人们健康的医学。

2、中医是完整的'、系统的、成熟的理论医学。

曾有不少“学术人士”指出:中医是经验医学,不如西医科学。然后,经过多方调查研究表明:中国是理论医学,而且是成熟的、系统的、完整的理论医学。中医理论可以解决各种临床问题,她运用阴阳五行的准确含义,能够完整的解释中医的各科学说;能够通过脏腑、经络、气血等理论道明中医药学的原则。

3、拥有悠久的历史。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基本的中医理论,已经采用“四诊”;西汉时期,开始运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东汉时期出现了著名医药学家张仲景,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壳手术和麻醉闻名天下,还创立了“五禽戏”;唐朝以后,中医学理论和医学著作更是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和西亚等过;两宋时期,设立翰林医学院,同一了针灸学,出版了《图经》;元代以后,中医开始没落,清末以后,由于西方列强侵略,大量西医学说涌入,中医发展受到了严重冲击,许多青年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人们开始使用西医体系,中国学陷入存废两难的尴尬境地。

4、治疗方法多样化。

4.1针刺法。

针刺法就是用毫针刺激人体的一定的穴位,以激发经络之气,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找准与治疗部位相对应的穴位,然后将毫针刺入皮肉,慢慢调节捻动,针刺之后有酸麻胀的感觉,主要治疗青春痘及肥胖等,运用广泛。

4.2艾灸。

艾灸是在人体某种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这种温热刺激食物治疗方法,是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演这个、瘢痕、浮肿、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洗手。同时又能使汗腺分泌增加,利于产物的排泄。如今艾灸在临床医学上应用广泛,如:艾灸治疗妇科疾病;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于强直性脊髓炎的辅助治疗等。

4.3拔罐法。

拔罐法有叫“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运用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是之吸着于皮肤,排出体内郁血的疗法。古代医学家长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此法来吸血排脓,后又扩大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先也常用于养身、驱寒、减肥。

[总结]中医学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历代自燃特征和历史发展的文化产物,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精神和文化精华,凝聚着中华儿女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千千万万中华儿女都应该保持中医特色,弘扬中医文化。

[参考文献]。

[1]贾谦,中医的优势;

[2]周晓彤,针灸入门感言。

中医免疫学论文(专业24篇)篇十九

一以中医思维认识新生的血管及血管的新生。

1.从经络系统,认识新生的血管。

祖国医学的古代典籍中没有“血管”一词的明确的记载,然而有内经中有“血脉”一词。

《离合真邪论》中以“地有经水”类比“人有经脉”,以“温,寒,热,风”四种自然天气下的经水的状态类比邪气客于脉中,出现的“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等的病理现象。

又有“夫邪去络入于经也,舍于血脉之中”之说。

表明血脉与经络关系密切。

1.1经络系统与血管形态和功能。

《灵枢血络论》曰:“血脉者,盛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对于血脉的描述与血管的解剖极为吻合。

《灵枢经脉篇》:“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明确指出经脉与络脉在走行上的区别。

《灵枢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其描述与现代血管的形态特征高度相似。

《灵枢诀气》:“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又有《灵枢本藏》指出:“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表明血管的部分功能应隶属于经络系统,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有指出“经主气,络主血。”明确了经脉与络脉功能上的区别,表明络脉系统与血管功能具有同一性。

中医免疫学论文(专业24篇)篇二十

摘要: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来源、采制、性味、功效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各专业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本文就中药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做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中药学;教学问题;教学对策。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及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各类从业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中药学的兴趣。中药学是一门涵盖内容广泛,衔接众多课程的一门学科。学生初次接触中药学,觉得专业术语晦涩难懂,药物数量众多,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多,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感觉困难,难以入门,久而久之,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

2.教学内容繁琐,教学方法单一。中药学这门课程需要讲授中药的各种知识,与中药炮制学、方剂学等课程以及临床知识紧密联系,因此学习内容多。但在整个教学计划中,课时安排量不多,导致教师教学任务重,成天忙于应付教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只注重传授课本知识,采取单一的“灌注式”的教学模式。

3.学生缺乏实践。长期以来,中药学教学就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教学计划中,理论课时多,实践安排少;另外,实践条件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实践学习,导致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之间相脱节。

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相应的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改善中药学的教学,提高中药学教学质量。

1.增强学生学习中药学的兴趣。

中药学是一门涵盖内容广泛,衔接众多课程的一门学科。与《中医学基础》、《方剂学》、《中药炮制学》等均有密切联系。学生开始接触中药学时,设法引导学生对中药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初学中药学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首先要引导他们善于运用中医理论作指导,在充分理解中医理论的基础上记忆中药学的内容,这样既省时又记得牢。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讲述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对于难点和重点,应反复讲授,并且运用联想、对比、分类和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以加深记忆,使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在课堂上,适当穿插有关中药的典故,民间传说、神话等,活跃课堂气氛,以增加学生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讲白头翁,传说唐代诗人杜甫困守京华之际,生活异常艰辛,往往是:“残杯不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一日早晨,杜甫喝下一碗两天前的剩粥,不久便呕吐不止,腹部剧痛难耐。但他蜗居茅屋,身无分文,根本无钱求医问药。这时,一位白发老翁刚好路过他家门前,见此情景,十分同情杜甫,询问完病情后说道:“你稍待片刻,待老夫采药来为你治疗。”过不多久,白发老翁采摘了一把长着白色柔毛的野草,将其煎汤让杜甫服下。杜甫服完之后,病痛慢慢消除了,数日后痊愈。因“自怜白头无人问,怜人乃为白头翁”,杜甫就将此草起名为“白头翁”,以表达对那位白发老翁的感激之情。白头翁虽是野草,但药用价值却很高,历代本草专著多有记述。中医认为,白头翁有清热解毒、凉血、明目、消赘的功效。学生侧耳倾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而且还记忆深刻。

2.改革教学内容。

中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中药学基本理论和中药的功效及实际应用,是中医药临床实践的基础。在中药教学中,教学内容必须参照教学大纲的目的精心地在教材中选择、增删、重新组合,着重讲解每一章节中的代表药,介绍i临床常用药。如解表药,发散风寒药,主要针对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白芷、细辛的性味、功效、应用重点讲解,其余只针对主要治疗作用简单介绍。这样即能达到,精简内容,突出重点,避免重复。并且将中药按照掌握、熟悉、了解的程度来划分,使学生明确记忆对象,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材中有些比较浅显、易读易懂的章节,安排学生自学,如消食药、驱虫药、涌吐药、截疟药等章节内容。教师可指定阅读参考书,指出学习要点,提供学习思路,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和分析问题。逐渐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的潜能。而且在讲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进新知识,充实新内容,能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中药理论联系到起来,比如,贯众性味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脾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主要用于虫积腹痛,吐血衄血,崩漏下血,风热感冒,温热斑疹,痄腮喉痹。现代药理研究,贯众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兴奋子宫、驱虫作用。这样可以更为全面的掌握中药的应用。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改变单一的“灌注式”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3.1对比式教学方法。

中药学章节多,药物多,不通过对比,学生很难找到重点,也难以记忆。同章节药物往往是同中有异,通过同章节药物之间的对比,可执简驭繁,事半功倍。比如消食药,这一章中所介绍的药物均有消食的作用,同中有异的是,山楂善于消肉食积滞,并能活血化瘀;神曲健脾;麦芽和谷芽消面食,且麦芽兼能回乳消胀;莱菔子降气化痰作用强;鸡内金有固精止遗,化坚消石的功效。这样通过列表对比,把相似或相反的`内容作比较,学生可以一目了然,清楚记忆。

3.2解决学习问题学习法。

解决学习问题学习方法是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方法,通常包括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评估学生的成果等几个环节,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讲授中药时,尽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如,在日常生活中,生姜熬汤加红糖可以治疗风寒感冒轻症。在中药学中,生姜属于发散风寒药,既可温中止呕,又可清热止呕;既可用于胃寒呕吐,也可用于胃热呕吐,因为方便易得且具有良好的疗效,故被称为“呕家圣药”。因为学生对生姜非常熟悉,对自己在生活中了解的中药也非常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在介绍完生姜后,提出问题“请在教科书中找出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药物,比较其药用价值和应用价值。”这样就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意识到中药的实用性。

3.3直观教学方法。

中药种类及内容繁多,且相互间性味、功效不易区别,而且语言描述比较抽象,学生感到很深奥,不易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教材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方法,把中药标本或者中药挂图带人课堂,按照中药的形态、分类、性味、功效、应用进行启发性讲解,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内容形象、具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中药学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还需结合多媒体、录像等现代教学手段。例如黄连的“鸡爪连”、川乌与附子的药用关系、白术的“如意”云头等利用图片展示,会印象深刻。多媒体教学还可大大节省教学时间。将授课内容展示于屏幕,只需花少量时间进行板书讲解补充。由于授课内容图文并茂,内容直观学生容易理解教师只需精讲点拨将节约下来的时问用于教学内容的复习和深化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践表明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是目前中药学教学方式的最佳选择。

4.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习中药学,目的是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应用于实践中。因此,在教学中,可多增加实践课时,让学生多次观看中药标本,此外,安排学生到中药植物园、药房等地方实习,让学生多接触中药,让其辨认中药植物的种类、形态,并与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相联系,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中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是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中药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芳,高职教育中如何提高中药学课堂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5。

[2]楚胜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中药学的兴趣[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7。

[3]姜醒,苑光军,李明杰中药学教学改革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6。

中医免疫学论文(专业24篇)篇二十一

藏象学说是和一定的社会思潮与社会发展现状相关联的,在此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在各个发展时期医学家发展完善基础上形成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二十世纪尤其是建国后通过与西医融会贯通,对藏象学说的也更加深入,同时也将其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形成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临床治疗;藏象学说;脏腑辫证。

藏象学说在中医临床治疗中最为丰富宝贵的治疗方法就是将脏腑学说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脏腑辫证作为最常用、最实用的辫证方法,是祖国医学各种辫证方法中比较具体的辫证方法,辫治疾病,最终要落实到损及何脏腑,这样才可将病因病机阐述得更为透彻,更能明确地指导治疗;这样在用药时才能有鲜明的针对性。

调畅气化以治肝病。由于张锡纯强调肝主气化,肝病多关系气化,因此治疗肝病必须调畅气化。调畅气化的关健是个“通”字,肝虚补之以通,肝实泻之以通,疥则活之以通,疾则化之以通。万变之中,无非疏通气化,气化一通则诸病皆除,如肝虚助人生发之气,黄茂振奋肝气,补益肝气;肝郁以柴胡升举。不任升举,代之以茵陈、生麦芽条畅;若肝郁、肝火,则或培中宫,或位金平木,皆以条畅气化为务。

敛肝救脱。脱证系指阴阳相离,其气脱越,生命垂危的病理反映。张氏主张以山芡肉浓煎顿服以敛肝救脱,并立有既济汤,来复汤等方,皆重用山芙主将。山芙肉“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湿滑脱”故善救脱。可见,张氏在救治脱证方面独具一格,在肝胆学说上开阔了视野,拓宽了境界。

肝胆同治。施氏观察111例慢性肝炎患者,超声影像学检查提示胆囊增大者23例,胆囊壁增厚、毛糙者37例,胆囊区回声增强、出现光团者8例,胆囊s型扭曲11例,胆囊姜缩17例。根据肝胆同治、疏肝利胆原则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改善的同时,超声波检查所见胆囊病变亦相应好转。严氏等发现35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合并胆囊异常者占64.02%,治疗结果显示肝胆兼治组较单纯治肝组疗效为佳。

蒲辅周认为凡病之发生、转归莫不与脾胃有关。提出:察病先察脾胃强弱,治病先顾脾胃盛衰,如果脾胃生气受找,则损怯难复,所以治疗外感、杂病,处处要注意保护胃气。谆告:胃气的存亡是病者生死的关键,而在治疗中,能否保住胃气,是衡量一个医生优劣的标准。施今墨治内伤病,在崇尚东垣学说,重视脾胃气机升降的基础上,自拟治脾胃十法,即温、清、补、消、通、泻、涩、降、和、生等。以上十法,临证时,当结合有关具体情况,可“数法并合”。务求辫证准确,方药无误,才能奏效。董德愚对脾胃学说深有研究,且多有阐发,治病以调理脾胃为主,以量老先生为代表应用脾胃学说自成一家。董氏执简驭繁,便于掌握,将脾胃病治疗分为益气、养阴、升举、温中、清热、理气、祛湿、攻下、消导、固涩十法。根据临床具体证候,每法又分为数法,或数法合用。十法以益气为首,针对脾胃气虚,首先当以益气为法,主以四君子汤。益气之为用,非止一端,及脾为生化之源,五脏之本,故益气亦可生血,益气亦生精,益气亦可固脱。益气之法,化栽活用,层出不穷。而后升举法,养阴法针对脾胃阴虚、以养阴为法,针对脾阳不足、以温中为法等十法。至于肝脾不和、心脾两亏、脾肾两虚、脾病及肺、肝气犯胃等脏腑相关病机,或调他脏以治脾,或治脾以调他脏,或两者并调,皆贵在审证求因,治病求本,标本先后,轻重缓急,均应胸有成竹,有条不紊,方可收到预期效果。

因“心本于肾”,故心血管系统中的肺心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常出现肾阳衰、肾气不足,肾阴虚或肾阴阳两虚等病理现象,可用温肾命,或滋肾阴,以及阴阳双补等治法。北京西苑医院综述肺心病治疗中指出:肾命虚型是常见的类型,而温补肾命等法,是治疗肺心病水肿、哮喘的常用方法。

运用肾命相火理论,在妇科许多疾病中,都可用益肾的方法治疗。有学者提出:月经不调、闭经、子宫功能性出血、带下、不孕、先天流产等疾病都与肾命有密切关系,而用滋补肾命的治法取得疗效。上海有人报导用地黄丸为主,治疗无排卵性功血100例,全部病例均获控制周期,有72.8%出现排卵,有23.2%怀孕。绝经期综合症,有人用温肾清上汤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从50年代开始已用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当时以补气养血为主;60年代始从脾肾论治,至70年代摸索出以补肾为中心治疗疗效最佳。脾肾二者关系密切,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需借肾中阳气的温煦;肾藏精气又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与化生。脾与肾是后天与先天相互资助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在补肾为主治疗再障的同时,绝不能忽视脾的作用。若脾失健运,即使投以补药,药效也很难发挥效用,因为药物必须由脾来转达,补脾药既可使脾气健运,以增加药物的利用率,又可侠患者的食欲增加,精血生化有源。所以,补肾应兼顾健脾,投补脾药以多少为度,唐容川的“血家属虚劳门,未有不议补者也。当补脾者十分之三四,当补肾者十之五六”的论述仍有实用价值。

此外,近年对老年性痴呆(sdat)的治疗,根据其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的病因病机,而分别从心、从肾、从肝等论治,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以心为本,五脏相关治疗冠心病,邓铁涛教授认为,冠心病其病位在心,但与他脏相关密切,治一脏可以调四脏,调四脏可以治一脏,此即张景岳五脏之气互为相使之意;邓教授治疗心衰的两个中药制剂-暖心胶囊、养心胶囊,就是在“以心为本,五脏相关”的理论指导下研制的,广东省中医院内科六病区运用邓教授上述方药,以理脾法治疗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初步取得良好疗效,并成为治疗常规。

[1]吴华强,藏象学说研究进展述评[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05。

中医免疫学论文(专业24篇)篇二十二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自然界相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阴阳双方是对立消长、互根互用,还能相互转化,这些作用维持着自然界的正常变化,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只有阴阳双方维持着动态平衡状态,才能使人的精神活动正常,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所以阴阳与睡眠息息相关,渗透到中医理论的各个方面。

人体阴阳消长的变化,决定了睡眠和觉醒的生理活动。

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有其节律,人体阴阳消长与其相应,也有明显的节律。

天地阴阳的盛衰消长,致使一天有昼夜晨昏的节律变化。

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人体的阳气,随气有消长出入的日节律运动。

平旦时人体的阳气随自然界阴气生发而由里出外,阳气渐长,人起床活动,中午时分人体阳气盛于外部,黄昏则阳气渐消,入夜则阳气潜藏于内,人上床休息。

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

阴主静,阳主动;阳气衰,阴气盛,则睡眠;阳气盛,阴气衰,则产生觉醒。

这种阴阳盛衰主导睡眠和觉醒的机制,是由于人体阳气入里出表的运动来决定的。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阴阳调和,血脉通利,故昼精而夜寐,夜晚有充足高质量的睡眠,体力和精力得以恢复,白天精力充沛,思维敏捷。

科学研究也提供了人体的阴阳日节律的相关论证,以内分泌来说,即表现出阴阳日节律的变化,如人体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肾素、醛固酮、促性腺激素、睾酮等等白天分泌增加,夜间分泌降低;而甲状旁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血管升压素等夜间分泌增加,白天分泌下降。

现代睡眠学认为,睡眠与觉醒系统作用下,要使睡眠得以发生,力量相对较强的觉醒系统的活动应首先减弱,力量相对较弱的睡眠系统充分发挥作用,以致进入睡眠。

觉醒系统活动过强,或睡眠系统力量不足,则不能发生睡眠。

觉醒系统活动增加,睡眠系统用作减弱,人就觉醒了。

这种理论,与阴阳睡眠学说如出一辙,觉醒系统比类为阳,睡眠系统比类为阴,阴阳相互矛盾,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共同来完成睡眠与觉醒的生理活动,这与阴阳理论异曲同工。

可以说阴阳失调是睡眠障碍发病的重要病机。

总之,阴阳学说解释了中医睡眠的生理与病理,指导着中医对失眠的诊断、治疗和调养健康。

2以神主学说论失眠。

现代许多研究显示,失眠不单是睡眠生理紊乱,同时还伴有心理紊乱过程。

神主睡眠说也认为,睡眠和觉醒由神的活动来主宰,神安则人能进入睡眠,神不安则人不能入睡,张景岳说:“盖初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灵枢•邪客》:“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而《素问•灵兰秘典论》又指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神明,统摄协调五脏,主持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神在人体具有重要的地位,神充则身体强健,神衰则身体虚弱,神的活动,更反映了心主神明的功能,统领五脏六腑。

可想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才能保证正常的睡眠和觉醒。

《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因此,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异常,即可出现精神、意识、思维的异常,而出现失眠、神志不安、健忘、精神萎靡等临床表现。

3以气血盛衰论失眠。

气血的衰少或运行不畅,都会致使脏腑组织功能失调而发生病变。

《灵枢•营卫生会》中就曾指出老年人“昼不精,夜不瞑”是因为“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藏之气相搏,其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景岳全书•不寐》中又说到“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以致终夜不寐,及忽寐忽醒,而为神魂不安等证。”其中不只虚证有之,若血分有热,不仅扰乱心神,还使魂魄不宁。

如《温热论》中提到“营分受热,则血液受劫、心神不安,夜甚无寐。”事实上气与血密不可分,气属阳,血属阴,气能生血、气能行血、而血为气之母。

气不得血,则血无依附,气布以血为根;血不得气,则血不得流通,血行以气为帅。

俾使气血充和,阴阳协调,则人康健。

故无论气病还是血病,最终都会形成气血失和,阴阳失调,神失其常,使人体整体生理功能紊乱,产生包括睡眠障碍在内的各种疾病。

4讨论。

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关于失眠的`理论,所涉及的都是中医的基本原理与认识思维,同时紧密结合了生理与病理,这些理论相当程度的受到了中医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比如天人相应等理论,说明了除了人体生理病理之外,人体对外环境的应对方式与疾病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然而目前这些有关失眠理论体系的研究,还处于与整理提高的阶段,尚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去思考。

千百年来,中医解决了失眠中的许多问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还有更多新的科学手段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如何在新的社会文化与科学中,为失眠的理论与临床创造有利的条件,给予失眠的研究有新的生机,我们中医药工作者,应注意随时吸取现代科学发展的结果,尤其是结合现代临床科研方法与传统理论,累积更多的临床资料,将理论与临床妥善结合,定会带给学科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艳骄.中医睡眠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中医免疫学论文(专业24篇)篇二十三

中医理论既包括抽象的基础理论、独到的诊疗技术,同时现代医学的知识也应包含于其中。

传统中医理论研究和应用在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中医理论和内容应该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注重临床的应用。

中医中药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经过临床实践,证实了中国的中医中药无论是在治病上、在防病上,还是在养生上,都是确凿有效可行的。

在西医未传入中国之前,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用中医中药来治疗疾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中医理论的形成经历了春秋战国、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朝代,追溯其渊源,相当遥远。

中医理论是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研究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全面的健康科学的活动。

中药的现代化,因为传统医学的理论和思维去理解的偏差,中医中药的特点和优势的概念的局限性过程中不能完全实现。

抛开或偏离中医理论,不仅猛烈地冲击中医的基础地位,也使得它很难得到适当的中医临床的发挥,对传统中药在国内医药市场竞争产生严重影响。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

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

中医理论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再到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论》,以及诸多学派、各家学说盛行于金元时期直至晚清,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

从一个或多个简单、粗糙理论,发展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包括如:阴阳,气血,五行,八纲,六经等。

在医学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也进入了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

对一些列中医理论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编辑,出版和翻译了大量的珍贵古典医书,如《中药药理学》、《中医方法学》、《中医时间医学》、《中医心理学》等,使中医理论研究获得较大进展。

诸多学者在利用多种方法解释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医学理论,表现出当代中医理论新的风格。

在诊断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就,如脉诊和舌诊,脉诊仪或电脑绘图脉搏,研究脉冲机制等。

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是导致两种医学走向不同发展道路的基础和关键,二者无论在理论或实践各环节均存在显著差异。

由于它们对疾病的认识角度和诊断治疗方法的不同,导致两种医学在临床实践中始终难于沟通与融洽。

中医理论是从人对自身乃至宇宙万物的生命及其能量流动的深刻体验出发的,中医治病的原理就是调整人身的能量动态使之归于平衡的常态,中医的一切理论都是围绕这种能量状态的消长变化展开的,理法方药莫不如此。

西医是随着解剖学与化学的发展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由于起点远离了直接的生命体验,导致了其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机械主义倾向。

中、西医是完全不同的学术体系。

中、西医学在基本概念、理论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的、全面的、深刻的,二者不能混淆,也不能简单地判定其是非优劣。

其根本分歧在于:它们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哲学基础上产生的医学,物质实体是西方哲学最核心的范畴;相反,中医不重物质实体,而重关联实在。

医学的发展以适应人们抵御疾病和保持健康的需求为前提,传统的中医理论创新,以解决中医临床的实际问题为目标。

目前,中医药研究的基本理论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抛弃了传统的中药和综合知识、方法,人体机能和病理外观被机械化隔离。

无论怎样,未来医学的发展应该是建立在结合中国和西方医学的真正意义上的,有中西医相互学习和有益互补,发挥各自的优势。

临床研究,传统中医对一些常见的疾病,甚至一些重大疾病,都有较为满意的效果。

例如心血管疾病、病毒感染、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功能紊乱等,中医疗法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医结合传统的方法,治疗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

研究证明,中医疗法在治愈疾病的同时,使许多患者免除了手术的痛苦,并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此外,在治疗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脑血管意外等,发挥中医中药优势,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

在药剂方面,近年来逐渐由片剂、水剂、糖浆、冲剂、注射剂、栓剂等取代了传统的“丸、丹、膏、散、汤”。

特别是近年来各种抗感染中药静脉注射的使用和中药大型输液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中医、中药的治疗效果。

中医理论在经络和针麻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功效享誉海内外。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络在中医学的重要性正如《扁鹊心书》所说:“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究阴阳之传变。

”在国际上,针灸在引起医学界极大兴趣,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认为,针灸已被证实在减轻手术后疼痛、怀孕期反胃、化疗所产生的反胃和呕吐、牙齿疼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非常低。

参考文献。

[3]任德全.中医理论的学科特点及其现代化、数字化[j].世界科学技术一中药现代化2002,4(1):1-5.

中医免疫学论文(专业24篇)篇二十四

论文摘要:病原生物学具有内容繁杂、比较枯燥、难以记忆且容易前后混淆的特点,而且病原生物通常肉眼看不见。对于刚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很大难度。本文结合病原生物学这门课程探讨“多媒体”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及其效果。

1、让黑板“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有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但是枯燥的教学内容和陈旧的教学手段已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过去我们总提倡寓教娱乐,但具体谈怎样去做还没有现成的模式。而“多媒体”教学充分改善了教学气氛,它利用电脑的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手段让黑板“动”起来,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位心理学家说过“兴趣是激发灵感的动力”,学生们的兴趣可充分带动学生们的思维“活”起来。比如在讲授寄生虫中的蛔虫和晓虫的形态、生活史时,我们利用电脑制作了一组动画:首先画面上采用渐变式缓慢出现了成虫的形态,并在不同部位配上不同颜色及相应的解说,从而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寄生虫的形态特征;然后,在每一种寄生虫的.生活史中,以人体为中心,从虫卵、幼虫到成虫的每一个演变过程中以环形排列在周围,再闪动出现每一个发育阶段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地印象,这样不但使学生记住了蛔虫和烧虫的形态和生活史,同时还能将两者进行区别。

2、让微观世界“大”起来。

在微生物和寄生虫实验中,观察细菌等微生物时,显微镜的使用频率最高。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有许多学生根本找不到细菌等微生物,更谈不上观察了;而且时常损坏仪器和玻片标本,在经济和教学上都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首先我们把玻片标本制成幻灯片,利用投影仪投到屏幕上,这样真真切切的细菌形态就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便可加以讲解,加深记忆。微生物放大了,学生与它们的距离近了,这样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了。

3、让知识的函概且“广”起来。

病原生物学的内容较多,而授课时数很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把主要的知识讲出来,而不能把一些延伸的知识讲述给学生,这样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而应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使知识涵盖量“广”起来。在讲授细菌、病毒各论的知识和常见的人体寄生虫时,就可以将各种微生物和人体寄生虫制成标本片和精美的动画,学习时将它们投射到投影仪上,并配以恰当的解说词,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加深了学生对各种微生物和常见人体寄生虫的辨别和记忆,较好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4、让教师彻底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

素质教育是当前又一在教育界谈论的热门话题。然而仅1一2篇文章和媒体的宣传不够的。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把抽象教学转换成直观教学。但并不是说“多媒体”就是素质教育的形式,它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可以尝试的手段,而且就目前来讲是比较可行的手段。“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等特点,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创设教学情境,展现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丰富的教学信息,从而创造立体化的教学空间。使深奥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也能有更多的精力投人到教学内容的充实和更新中。

5、让师生关系“融洽”起来。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的教学是:教师通过课堂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活动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差,教师讲课情绪不高,师生关系很紧张。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通过大屏幕增添一些新奇有趣的知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感染了教师,师生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当然,一个新生事物在实践当中被应用是需要过程的,一墩而就的事是没有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仅仅是刚刚开始,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但可以肯定的是,通过“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减缓教学的难度和认知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范文推荐

    商业智能心得体会报告(精选21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积累经验和教训的一种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决策。在参加英语演讲比赛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语言的力量和自信的重要性,心得体会是对这段经历的一个总

    外科医师述职报告(汇总22篇)

    在写述职报告时,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工作情况,不夸大不缩小。通过阅读这些述职报告范文,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中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的差异。各位领导同仁:大家好!以来

    情绪心理健康教案大学生(热门18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制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也需要不断的反思和调整。以下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经验分享和教学案例,可以供教师们参考和学习。

    酒店辞职信文档(精选16篇)

    辞职信是离职人员就职之前向上司提出的书面请求,表示自己不再担任当前工作职务的意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辞职信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一些启示。

    改革起步心得体会总结(专业20篇)

    在写心得体会时,要着重突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感悟,而不仅仅是描述事情的发生和结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无论是关于学习的心得,工作的心得

    英雄气魄心得体会(实用22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它记录了我们成长的点滴和收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英雄,作为社会中的一种特殊角色

    读校园安全心得体会(实用21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获得的经验的结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在写作心得体会时,可以参考以下范文,以获得一些写作技巧和思路。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是社会

    国情普查心得体会(实用19篇)

    心得体会不仅可以在工作和学习中进行,也可以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和智慧。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

    工作计划的目标范文(21篇)

    通过撰写工作计划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成长和进步,为自己树立更高的目标。下面是一些实际应用的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为你提供一些实用的写作参考。

    领导员工生日会上的讲话稿(专业16篇)

    讲话稿的撰写可以借鉴一些成功演讲者的经验和技巧,以便更好地提升演讲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几篇优秀讲话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各位领导及全体同事:您们好!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