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论文文献(精选18篇)

时间:2023-11-10 作者:温柔雨绩效论文文献(精选18篇)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写作难题,范文可以给我们提供思路和启发。9.范文范本的阅读并不仅限于特定的年级和层次,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研究生,都可以从范文范本中受益。

绩效论文文献(精选18篇)篇一

改革开放前,事业单位与其它组织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上的差距并不明显。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深入,事业单位与其它组织在管理上的距离逐步拉开。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每个事业单位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机构的撤并,经费的压缩,业务的竞争,民营化的浪潮,种种问题和压力使事业单位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对自身的生存、发展和未来高枕无忧了,必须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和生存能力才能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绩效管理可以帮助组织发现员工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并且能够及时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还给予了员工持续改进工作、提高绩效的信心。通过这种管理活动将组织的战略和绩效期望落实到个人,员工则通过与主管的不断沟通和改进绩效的过程,提高了自身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事业单位的管理绩效、信誉和形象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不断得到完善,为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的体制尚未理顺,各种配套措施不到位,使绩效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对绩效考核的认识不够深刻。

在管理过程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对对绩效考核的作用和意义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我们一提到考核,首先想到的大多是奖惩问题,考核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改进人和工作的分配以及提高工作绩效,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因此考核的功能远远超过奖惩的意义,这也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劳动人事管理在考核上的本质差别。

2.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欠科学。

考核指标体系是绩效考核目标和内容的具体化,是对被考核者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科学评估的重要依据。然而现行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欠科学。主要表现在:。

(1)考核指标过于粗放,区分度不高。

通常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将每一类人员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及格3大类,由于考核等级较少,多年的考核结果表明,能被评为“优秀”的人员凤毛麟角,大家都集中在“合格”档次,基本没有人“不合格”,不能有效地体现工作人员的绩效差别。

(2)指标体系的设置与员工岗位职责脱节。

由于对考评指标的选择缺乏科学合理的程序与手段作保证,其中部分指标与职位工作相关性不强,在考核标准的实施中,对不同层级和类别的工作人员,采用相同的考核指标,且每项指标的权重也相同,不能体现不同工作岗位之间的岗位职责以及对任职者的素质、能力的要求,降低了考核结果的信度与效度。

(3)考评指标操作性不强。

指标内涵不明晰或缺乏具体化的考评标准、方法作支持,使得执行过程难度较大、一致性较差,影响了绩效管理信度。

3.绩效考核的反馈渠道不畅通。

从事业单位多年来的做法看,基本上都疏忽了绩效考核的反馈面谈,不能让员工们意识到他们的工作绩效与预期绩效的要求的差距,无法了解不能达到预期绩效的原因,更不用说找到改进绩效的方法。

4.绩效考核的激励效果不明显。

绩效考核的结果本应是与员工的收入与惩罚挂钩,并藉此奖优罚劣,达到促进员工提高绩效的目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领导常不以此决定员工的晋升和奖励,考核结果与员工的收入和惩罚脱节,使得一些从事创造性工作或者在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员工,往往得不到应有的绩效结果。

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首先应该从思想上重视绩效管理,并且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对绩效管理工作的理解和运用,用系统的眼光和思维进行体系设计与组织实施,真正把绩效管理落到实处;同时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适时推动组织的变革前进,把事业单位推进为具有现代意识观念、行为模式以及能力结构的成长型组织,从而更好地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

2.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应转变管理理念、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改进现有的绩效管理体系,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如:我们可以建立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的绩效考核指标,并将原有考核指标据部门和岗位进行细化,业务部门以完成业务为主,同时兼顾部门建设和管理;销售类岗位首要完成业务指标,同时兼顾个人发展,其他岗位围绕中心战略结合职位指责和要求,同时兼顾个人发展,可建立以下指标体系:。

部门负责人:业务完成60%、能力建设(团队、软硬件环境、服务能力)30%、日常管理指标10%;销售类岗位:业务完成75%、综合素质30%;其他岗位员工(含各业务部门非销售类员工、综合管理部员工):计划执行85%、综合素质15%。使指标体系及权重清晰明确,以便于考核的操作和执行。

3.充分发挥完善考核结果的作用。

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薪酬的调整、员工的选拔与职位的变动、员工培训与发展的依据,对于整年绩效不满意的结果,可以采用解雇、换岗、降级甚至终止合同的措施,使其在人员培训、职位变动、改进绩效计划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深入持久地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功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绩效管理目标的全面实现。

4.做好沟通和反馈。

绩效管理的过程就是上级和下级持续不断沟通和反馈的过程,通过上下级的有效沟通和反馈,使员工认识到自己的成就和优点、明确工作中问题的所在、产生的原因、仍需改进的地方。此外有效的双向沟通还可以带给组织成员横向比较和沟通的信息,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和工作环境,使绩效考核真正成为实现组织目标、改进员工绩效和个人持续发展的助推器,真正实现中心有效的绩效管理,提升中心整体的绩效水平。

[1]韩晋.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科技信息,20xx,04.

[2]蒋凌,胡国良.“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模式探析——以xxx集团公司为例.科技和产业,20xx,01.

绩效论文文献(精选18篇)篇二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引入平衡记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和学习发展四个方面,构建起以远景与战略为中心的绩效评价体系,并进一步分析了绩效指标体系价值链,为国内保险公司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新思路。

关键词:平衡记分卡保险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价值链。

平衡记分卡(balancedscorecard,简称bsc)是哈佛大学教授roberts·kaplan和复兴方案咨询公司总裁davidp·norton于1992年提出的一套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在管理会计研究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bsc是一系列财务绩效衡量指标与非财务绩效衡量指标的综合体,包括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和学习发展四方面内容。

平衡记分卡财务方面的指标与传统的财务衡量指标类似,一般包括收入、成本和利润等方面。但是两者又有所不同,由图1可知,平衡记分卡的财务方面指标不是孤立的,它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联系,集中体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实现情况,是企业追求的结果,是另外三个非财务方面的最终目标和衡量标准。非财务指标不是对财务指标的取代,而是对财务指标的补充。如表1所示,客户方面是指企业从客户角度出发评价企业经营效果,主要包括客户满意度、市场份额等内容。将客户方面纳入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制定相应的市场战略和战术,进而产生满意的财务绩效。内部运营方面是指企业从内部业务角度评价企业运营状况。内部业务是形成企业竞争能力的内因,是企业改善经营业绩的重点。顾客满意、实现股东价值都要以内部经营过程为基础。学习发展方面是从企业的学习发展角度评价企业竞争能力的。学习发展是以上三个方面的驱动因素和成功基础,此方面的衡量主要以员工为基础,主要标准有:员工掌握技能的能力和获取战略信息的能力等。平衡记分卡全面考虑了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财务与非财务的平衡。在平衡记分卡中,既包括了财务指标,如营业收入、利润、投资报酬率等指标,又包括了非财务指标,如客户保持率、合格品率、雇员满意度等指标。

结果与动因的平衡。在平衡记分卡中,既包括了结果指标,又包括了动因指标。如客户满意度指标能促使企业扩大销售,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在这里,利润作为一种结果指标,而客户满意度作为它的动因指标。

长期与短期的平衡。在平衡记分卡中,既包括了短期指标,如成本、利润等指标,又包括了长期指标,如客户满意度、雇员满意度、雇员培训次数等指标。

外部与内部的平衡。在平衡记分卡中,既包括了外部评价指标,又包括了内部评价指标。例如,客户满意度指标是通过对客户的调查而得到的,反映了外部人员对企业的整体评价,是外部评价指标。而合格品率、雇员培训次数、雇员满意度等指标则是企业内部对企业的整体评价,是内部评价指标。

客观与主观的平衡。在平衡记分卡中,既包括了客观评价指标,又包括了主观评价指标。如利润、投资报酬率、合格品率、雇员培训次数等指标均是依据数据计算出来的,是一种客观指标。而客户满意度、雇员满意度等指标则是主观判断的结果,是一种主观指标。

运用平衡记分卡构建保险公司绩效评价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已初具规模,并初步形成了以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的竞争新格局。按wto协议约定,5年过渡期后,我国保险市场将完全开放,与外资企业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竞争日益激烈。为提高我国保险业的核心竞争力,除了完善现有的市场体系外,还应加强监管、调整产业政策等外部环境因素,也应在调整产品结构、管理服务水平等内部业绩动因上进一步提高,所以必须运用更加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反馈。

保险业是特殊的行业。保险是一种平均分担经济损失补偿的活动和转移风险的机制,保险产品是在未来给予经济补偿或给付的承诺,是一种典型的无形产品;保险费率的厘订涉及对未来损失分布的正确预测;保险合同的解读需要一定的金融与法律知识,而这些将导致保险消费者的信息劣势。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突出及保险产品无形化的特征,消费者对于保险产品的选择会产生一定的困惑。除了需求动机外,影响消费者投保行为的主要因素是保险公司的形象和服务,这要求保险公司将无形的服务有形化,所以有人认为买保险就是买服务。从上述保险业具有的独特之处来看,单一的财务评价方法侧重评价过去,过于重视短期财务结果,缺乏预测性,不能揭示业绩改善的关键动因,无法反映保险业竞争最重要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顾客和员工满意度等决定性因素。而平衡记分卡不仅包含传统的财务目标,还引入了三个基本非财务目标,突破了传统业绩评价的局限性,能够真实反映出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

本文通过引入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价体系,并结合保险业特点,运用平衡记分卡为国内保险业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由表1可知,保险公司平衡记分卡指标体系是从平衡记分卡最基本的四个方面出发而建立的。首先,根据四个方面的特点建立各自的战略目标,根据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分析其关键成功因素。从关键成功因素出发,分析反映和影响关键成功因素的关键业绩指标。但是这些关键业绩指标都是滞后指标,还要进一步分析影响这些业绩指标实现的因素驱动指标,即领先指标。

保险业是一个信息密集型、注重衡量的行业,其特点是从做出某一决定到取得相应成果之间要有很长一段时间。例如,评估风险和决定费率是保险业务的核心,但是直到理赔提出和解决之后,这些工作的效率才能显现出来。如果平衡记分卡只包括滞后指标,将无法为管理层希望早日获得成功指标提供信息;也不能促使企业把注意力放在未来成功的驱动因素上,也就无法指导员工的工作,更不能实现未来的成功业绩。所以,领先指标和滞后指标的结合对于激励和衡量保险公司业绩是至关重要的。其中财务方面的领先指标空缺,并不代表没有领先指标,而实际上,三个非财务指标整体构成了财务方面的领先指标。

表1的指标体系只是针对一般保险公司而建立的,在对具体的保险公司建立指标时,应根据公司的特点和战略目标建立适合该公司的平衡记分卡业绩评价体系。另外,平衡记分卡中的四个方面及其指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公司战略及其企业特点适当增减。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应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平衡记分卡的内容和指标,这样才能适应实际情况,保证企业沿着既定的战略目标发展。

传统的绩效评价都是以财务分析为主,单一的财务评价体系只为企业提供了有限的财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为了更准确、客观、全面地评价保险公司绩效,本文引入平衡记分卡,结合我国保险业现状及行业特点试建绩效评价体系。平衡记分卡综合了财务评价指标和非财务评价指标,并强调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突破了传统业绩评价的局限性,把传统意义上的绩效评价与组织的长远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避免管理者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而以牺牲长期利益和整体利益为代价。

在西方理论研究方面和实践方面,平衡记分卡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西方企业在战略管理和绩效评价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我国,对平衡记分卡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针对保险公司高风险的特点,平衡记分卡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其绩效进行评价,降低保险公司的风险程度。因此,本文引入平衡记分卡并结合我国国情来探索切实可行,适合我国保险公司发展的绩效评价体系,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绩效论文文献(精选18篇)篇三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完善,国家近年来通过收入额、资产额等指标对企业进行了更加明确的分类,其资产总额与年收入总额不足5亿元的企业归类为中小型企业。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中小型企业非常重视业务人员的工作环境与工作稳定性,将业务人员与企业的发展扩大联系起来,但在我国,业务人员的流动性问题十分严重。究其原因,绩效考核的模糊导致收入不明细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因此,中小型企业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的重要性逐步突显出来。

一、关于中小型企业绩效考核标准的建立原则

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标准对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绩效考核标准应具有更强的操作性,不能只简单的分为工作时间、营业指标、工作态度几个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建设。

1.考核原则的建立

在考核原则方面,企业应遵循突出重点、实事求是、奖惩分明的原则。其中突出重点是指建立考核标准时,应着重考虑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与销售利润,其它指标作为辅助参考;实事求是指的是考核标准的建立需要有真实客观的数据记录,确保每项指标都有所依据;奖惩分明的目的应该是通过不同程度的赏罚来提高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考核条件的确立

考核原则确立以后,则需要建立相关的考核条件保证绩效考核可以顺利实施。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条件:第一,考核信息需要完整准确,考核人员应在审核信息的基础上,做好记录工作,例如,可以通过销售费用、发票、报表等确认销售信息的准确与否。第二,中小型企业应设立单独的考核组织,选择科学的考核方式与综合素质较高的考核人员。第三,将考核标准进行进一步的明确,例如,选定何种尺度进行评价,如何要求业务人员的'销售质量、销售时间与销售数量等。

3.考核标准的界定

考核标准可以分为主观标准与客观标准两大类,其中主观标准可以包括业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开拓意识、协作意识、责任意识与学习意识等;客观标准应包括销售数量、销售所用费用、销售利润、新客户数量、新网点数量等。考核结果需要与员工的薪金直接联系起来,从而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此外,考核标准需要考虑到企业的发展情况以及业务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例如企业是否具有较为完善的营销渠道,业务人员是否主要从事着搜集信息、寻找客户等任务,由于此类工作无法在短时间内表现为工作业绩,因此对于这类业务人员,应将考核标准定位在工作过程中。最后,企业应首先明确业务人员的工作内容,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业务人员,界定考核标准。切忌盲目的跟风与模仿,否则僵化的考核标准,必定使考核工作难以实施,最终导致考核结果不尽如人意,影响业务人员的积极性。

二、绩效考核模式的具体建立方式

1.考核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型企业,销售业绩始终无法快速提升,其原因不在于市场规模太小、营销策略适当,而是由于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没有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这倒是业务人员无法感受到企业的重视与关心,难以提高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这主要包括企业需要关注业务人员的个人特点,明确业务人员的工作人员,最大程度挖掘业务人员的工作潜力,从而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绩效考核模式。

2.在综合考核的基础上实行量化标准

在建立绩效考核模式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例如为业务人员设置销售任务,保证业务人员能够完成企业派发的任务;完善企业营销网络,最大程度的扩大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利用最少的资金获得最多的经济回报;做好资金回笼工作等。因此在建立绩效考核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将上述四个方面设置呈表格,以百分制的方式进行打分,从而确立出较为明确的考核标准。

3.既重视目标考核,又重视过程考核

当前中小型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存在过分重视结果的问题,这种考核方式将销售额作为唯一的指标,容易导致企业忽视网点开发,维护客户等,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产品的价格混乱,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在建立新型绩效考核的过程中,需要既重视目标考核,又重视过程考核,将市场潜力、区域支持程度纳入到考核范围,可以采取结果与过程各占50%的方式进行考核。

4.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

对于业务人员的绩效标准,可以采取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定量考核可以比较直观的反映出业务人员的工作成果,因此应设立具体明确的考核标准,例如销量增长数量、销售额与销售成本比例、顾客增加数量、销售订单数量等。而定性考核的作用主要在于对定量考核无法估计到的内容进行补充,考核人员可以采取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询问业务人员的工作内容,例如询问工作人员提供的服务有哪些,销售失败的原因等,在此期间,考核人员可以提供相应的指导与建议,从而提高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

总结

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对于业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考核指标不科学,考核定位出现偏差,考核角度过于片面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人员的流动性,对中小型企业的稳定发展也产生了消极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绩效考核的标准提出了相关的看法,通过实践发现,改善绩效考核标准,能够改变业务人员的工作方式,增强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工作业绩,实现企业的预期目标。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绩效考核的论文。

绩效论文文献(精选18篇)篇四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考核标准和指标不科学。现阶段,电力企业的考核内容的区别不大,对多个部门的考核都是相似的,并没有体现专业性,这样导致考核的针对性和标准性存在一定的问题。绩效考核的目标是明确员工自身实施工作和落实责任的情况。同时,还要对员工的工作信息实施评估,这一工作与其工作产出有一定的关联。另外,有的工作并不是依据结果展现出来的,而是在工作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这就需要员工不断优化自身的考核标准,从而全面展现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如工作日记、事故报告等,这样可以为考核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第二,考核形式不合理。绩效考核的重要因素就是考核形式。不同的情况需要应用不同的考核形式。现阶段,电力企业大力推广和应用的绩效考核形式是“高压”形式,这是一种以往发展和工作应用的形式,在实际考核中很少注重员工的心理需求,具有专制的特点。其中展现在设计考核目标、评估目标以及应用考核结果等工作中。有的企业还应用“末尾淘汰”的形式,提出这种形式可以让员工构成强烈的认知。这种形式主要是设定影响员工绩效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说唯一的影响因素就是员工不敬业。但是,在实际发展中,导致员工考核结果“末位”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管理者并没有深入了解这些因素。第三,考核工作受到上级管理人员因素的影响。在绩效考核时,评估者会受到自身观念的影响,展现出一定的对比心理。如评估者刚刚对一位工作成绩优异、表现非常好的员工进行绩效评估,若是接着对一个绩效一般的员工实施测评,会产生一种落差,从而将这位员工的成绩定为“较差”。除此之外,若是被考核者在以往工作中表现过差,在现阶段有所改变,评估这会与其以往的工作成绩进行对比分析,评为“较好”,虽然员工的改变非常平常,但是依旧可以获取好的成绩。

现阶段,大部分企业管理工作人员对员工的绩效管理工作关注较少,绩效考核的形式过于单一化,以此导致绩效考核获取的信息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只有管理者注重绩效管理工作,才能让考核评价结果有效展现出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对工作效率不高的员工实施监管和引导,优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展现出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作用,以此提升企业绩效管理工作效率[1]。

2.设计合理的考核标准。

绩效考核的标准需要具备个性化和实际性的`特点,从而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员工的岗位特点和职责内容,并且尽量要深入观察、提出方案。同时绩效考核的标准需要从少到多,最后达到全面,不能在发展中过于盲目追求全面,也不要过于注重数量上的多或者是复杂,还要追求考核标准的简单化。绩效管理工作是一项逐渐进行的项目,较多的考核标准会增加考核的工作量,也难以划分各项考核标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合理的考核标准是不能直接全面结合企业绩效管理工作所有问题的,需要从基础进行,确保每一项工作的基础性。另外,还要关注平衡定性标准和量化标准,获取最大效益的量化,不能量化的标准需要更多的细化,从而评估设计合理的、重要的考核标准,促使考核标准量化到部门和个人。同时,考核评估者还要了解指标的获取和评估标准设计方案,可以自主动态改正指标的方案,从而随着企业管理的提升,促使绩效考核工作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依据,达到企业经营设定的目标。

3.全面激发被考核者的积极性。

以往的考核形式过于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工作对比,致使被考核者对于考核内容存在抵触心理,难以激发被考核者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又受到传统考核形式的约束,考核工作中存在很多不公平的问题。要想改变这一背景,最先要改变的就是考场,需要关注每一位员工的自主发展,不能过于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对比,要尊重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激励员工进行自我对比,明确其中的问题,肯定自身获取的成绩。这种评估形式对被考核者而言可以有一定的引导作用[2]。

4.不断优化,有效提升。

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断优化和创新,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绩效考核工作只是绩效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全面的绩效管理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其中包含了绩效目标设计、绩效改进以及绩效评估、实际绩效监管工作。绩效管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员工在管理工作人员的监察和引导下可以顺利进行这项工作,以此提升个人的绩效。考核员工需要对员工的工作实施全面的记录和了解,及时指导员工达到目标绩效,而不是依据降薪增薪等形式来达到员工的监管。因此,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就是企业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绩效考核的信息可以为员工有效提升绩效奠定基础,并不是为奖惩员工提供信息。结合实际发展的研究表明,管理员工在设计绩效方案的过程中,若是可以与员工全面沟通,那工作的实施也会非常顺利,会降低员工的不满情绪,也会为后期的绩效考核工作奠定基础[3]。

优质的绩效管理可以提高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引导企业战略目标和员工职业规划达到需求。因此,电力企业需要结合科学的绩效管理形式,构建满足企业自身发展和需求的绩效管理制度,在引导员工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指导企业向着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方向发展。

作者:潘成南傅馨越单位:国网浙江慈溪市供电公司。

[2]李梦琳.提升电力企业绩效管理的路径选择[j].现代商业,20xx,(35):177.

绩效论文文献(精选18篇)篇五

摘要:当前开放的经济形势下,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增加企业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是众多企业经营的目标。加强企业绩效考核、增强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对于强化企业经营模式、增强企业优势意义重大。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管理能力,必须要企业内部员工入手,留住人才,培养员工工作能力与责任意识。为了培养适应企业工作的人才,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本文从绩效管理的相关理论出发,分析我国在企业绩效考核一块存在的问题,以案例结合我国绩效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为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提供战略性的指导。

绩效考核就是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对企业日常工作中的人进行观察、考评,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系统整体的规范评价。绩效考核期望运用考核的结果来推动企业目标的实现,是从企业经营与管理目标出发的。绩效考核关注员工平时的工作态度与工作能力,以考核内容为依据对考核结果做出评判。绩效管理为实现组织发展目标,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对企业员工的行为能力与工作态度做出分析与评价,努力提升企业员工内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挖掘员工潜能。绩效管理是以绩效考核为基础,绩效管理着眼于员工绩效能力的提升,重视组合员工个人绩效,不断提升企业整体效益。良好的绩效考核与管理能不断促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改善,加大企业管理质量建设,促使有效的考核体制的建立。

当前,我国众多企业已经运用绩效考核制度,众多企业在绩效考核中制定考核模式,具体的考核模式包括工作的分析以及目标的设定等内容,对绩效实现的过程以及结果等内容进行管理。工作定义明确企业员工的工作义务与责任,清晰划分员工的工作范围,对员工在具体时间内该完成的工作内容作出了明确定义,对于目标的设定则是对员工的一种期望产出,期望他们所完成的工作目标以及工作项目。在整个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全体员工需要广泛参与到工作内容中去,对员工的整体参与情况作出评判。当前我国企业,大多数企业并未能将企业绩效考核的作用完全的发挥出来,只是简单的实行绩效考核工作,按绩效考核的标准划分,我国绩效考核的效果远远不及很多西方国家。我国虽然在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方面有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现如今,企业管理者与经营者已经意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性,也在努力尝试制定有效的企业绩效考核方案,期望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

当前我国绩效考核上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对绩效考核认识方面存在不足,对于绩效考核的目的认识不够,企业领导层将考核当做是决定薪酬多少的方式,并未将绩效考核作为改进企业经营、提升企业效益的有效办法。此外,企业经营者认为绩效考核单纯的'只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不对人力资源工作作出具体指导,在整体发展形势下,企业员工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考核的参与度严重不足,导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其它管理部门缺乏沟通与交流。这类做法将绩效考核孤立在外,严重影响考核的质量与水平,不能让员工的工作能力真正得到发挥。除了认识上的一些问题,我国绩效考核问题还存在于考核指标制定的方面,绩效考核必须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绩效考核与企业的战略实施发生脱节,就会严重影响考核的水平与质量,由于绩效指标制定的不科学,企业绩效考核指标缺乏可操作性,对于企业员工缺乏组织与引导作用,使得考核的结果得不到广大员工的认可。企业整体对于考核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时,标准模糊,存在较强的主观性,缺乏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企业经营者过分追求企业的短期经营效益而忽视长期经营效益,这对企业经营与绩效考核标准的制定造成影响。考核过程中偏重于主观因素、忽视对客观因素的分析,这对绩效考核的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绩效考核需要从多途径收集信息,从而评估与反馈员工的工作绩效。绩效考核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的考核模式有直属下级考核、直接上级考核、直接考评等。不同的考核模式,具有不同的考核功效。针对考核对象的工作性质以及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况,可以具体的选择不同的绩效考核模式。但所有的岗位特性都可能从员工工作的程序性、稳定性以及独立性三个方面进行考虑。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是一个多方面的过程,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从员工的工作绩效表现以及评估考核形式出发,考核指标设计必须要不断提升企业组织效率,发挥企业最大效用,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综合考虑企业整体形式,从企业的客观与全面的视角出发,选择良好的考核指标,考核指标的建立要与企业效益关系相关联系,形成统一的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指标应当遵循几项基本原则,首先绩效指标的设计要科学且系统,科学的绩效质变要能够综合、客观的表现事物的特性,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考核指标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反应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实用性即具有可操作性或可行性,指标较为明确且简要,能够反应数据与信息。

某企业在绩效管理与考核上存在一些问题,企业没有明确且可供考量的考核办法。员工的薪酬一般是固定的,与企业员工个人的努力状况与工作积极性没有直接关系。企业员工考核一般通过各部门的部长实现,对于工作只是简单进行考察,但是对与员工没有实现奖惩的权利。此外,企业的奖惩制度没有有效实现,绩效考核没能与企业员工的收益相挂钩,使得考核结果不能正确得到运行。绩效考核体系是由一些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指标体系构成的,这些指标体系是从企业的多个维度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的,这样的指标才能为员工绩效提供较为客观真实的评价。为了实现企业的持续经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与企业内部的各项部门相互联系起来,制定符合员工实际工作状态的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内部员工需求的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的目标是为了不断追求企业的内部持续经营,追求更高的企业经济效益,企业需不断提升对绩效考核与管理的重视度,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3]李锦宏.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贵州:贵州大学,2006.

绩效论文文献(精选18篇)篇六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绩效统计的论文,请参考!

人力资源管理的煤矿企业绩效影响。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推动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中各企业间的竞争由基本的资本竞争升级为优秀人力资源的竞争,企业中人才占比率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断上升。本文将通过分析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煤矿企业绩效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能够提升煤矿企业绩效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关键字: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煤矿企业;企业绩效;影响因素。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人力资源成为了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最重要资源,科学提升和管理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竞争的核心是人才间智力和能力的比拼,能够使企业脱颖而出的主要因素是优秀的人力资源,哪个企业掌握并管理好人才,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就我国传统的煤矿企业而言,如何做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吸纳和培养优秀人才,在日常工作中激励员工从而提升企业绩效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唯有合理分配和利用企业内一切资源,才能进一步优化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绩效,为企业的发展和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1.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为达成企业目标,实现企业绩效最大化,以战略为导向,针对人力资源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开发、合理分配利用、科学配置管理的行为。它始终贯穿于企业人力资源运行的全过程,以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并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2.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其一,人力的战略性。战略人力资源是指在企业的总体人力资源系统中,具有特别或掌握核心知识或能力的,担任企业经营管理环节中重要关键岗位的人力资源,与一般人力资源比较,更具独特性和专业性。其二,人力的系统性。企业为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调动配置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践方式、发展手段等会构成独有的战略系统。在实践过程中更加强调以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吸纳、培养、管理、利用等来实现获取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其三,管理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发展中一项重要管理手段,为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必须在管理战略上与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相契合。同时,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协调好系统中各部分元素,形成协同效应。其四,目标的导向性。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目的在于实现企业的长期或最终目标,因此企业总体发展目标对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导向性,会引导其通过合理构建人力资源体系,科学配置人力资源管理到企业经营管理环节上,实现企业绩效最大化。

1.企业绩效的含义。企业绩效是指一定经营期间的企业经营效益,是某一时期中企业组织内外因素如人力资源、技术水平、市场营销、政策影响、市场环境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经过长时间理论界对企业绩效的研究,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内部资源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最核心的原因是内部资源具有难以模仿性和不可复制性,是支撑企业开拓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无形资源。2.企业绩效的评价标准。用于衡量和评价企业绩效的标准很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发展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经济全球化逐渐成为发展主流,新金融工具的产生和使用使得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变化更快、更加激烈。欧美发达国家的许多企业逐渐发现主要依赖于传统财务指标的绩效衡量方法会在评价企业绩效过程中产生多种问题,并逐渐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为了更好地评价企业绩效和服务企业,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一起展现在财务报告中的“平衡记分卡”评价方式应运而生,从而改进了传统财务报告的撰写方式和内容,更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制定战略规划服务。平衡记分卡从“财务”“企业内部”“创新与学习”以及“顾客”这四个方面来评价企业绩效,能够给企业经营管理者一个从企业内部和外部顾客等角度分别审视企业发展的机会,提供了更加量化清晰的评价标准。

四、煤矿企业应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绩效时存在的问题。

1.煤矿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健全。我国煤矿企业大部分属于国有企业,历经一系列的国有制企业改革,内部制度逐渐完善。目前虽然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逐步完善,但仍处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初级阶段,对于企业内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并没有足够重视。战略人力资源群体对煤矿企业绩效所发挥的作用远远比企业内普通的.人力资源群体要大,他们所掌握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对于煤矿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目前大部分煤矿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并不完善,没有给予核心战略人力资源群体相应优质的制度保障,造成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合理。2.煤矿企业内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培育不足。就我国目前工业发展的大环境而言,煤矿企业基层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基层员工寥寥无几,基本上只有管理层才会引入较高学历水平的人才,对于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造成很大的难度。另外,煤矿企业中还存在严重的人才流失情况,战略人才特别是技术骨干,他们掌握着最核心的煤矿企业生产、研发技术,一旦出现人才流失情况,将对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阻碍。但目前我国煤矿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培育不足,没有通过创新管理手段,为企业基层吸引和注入更多高素质人才,也没有在企业基层开展战略人力资源培养计划,将更多基层员工通过培训学习等形式转化为企业内部强劲的战略人力资源。单纯靠一味地引入外来人才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矿企业内部战略人力资源不足的难题。3.培训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虽然大部分煤矿企业对于企业绩效提升的重视度和投入度较高,但对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却了解不深,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提高;对于煤矿企业的整体发展也不关注,没有对企业形成向心力。长此以往,逐渐形成技术好、热衷为企业付出的员工和技术差、不关心企业发展的员工的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影响企业内部员工的团结,对煤矿企业内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行产生负面影响,阻碍企业绩效的提高。4.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脱节。目前,我国煤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依旧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工作还停留在基础传统的人事管理上,依然采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煤矿企业属于工业行业,受到环保政策和新能源开发使用的影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挑战,企业经营管理者更加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却在管理时忽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造成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脱节。人力资源管理的滞后性会直接导致煤矿企业人才资源短缺,无法符合或者满足市场的需求,最终导致企业核心人力资源优势下降或缺失,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发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煤矿企业绩效提升的对策。

1.转变煤矿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煤矿企业作为第二产业,为提高经营绩效和效率,追求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从基础性管理转移到战略性管理上,争取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煤矿企业想要真正发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作用,首先需要在观念上进行转变提升,明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联系的关系,抛弃以制度作为管理人员基础、以领导权威进行人员管理的陈旧观念,让科学正确的先进观念指导企业经营的实践。2.优化煤矿企业战略人力资源配置。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管理者逐渐意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运行资源中最不可替代、最具核心价值的资源,企业若要发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绩效的作用,必须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来实现。在煤矿企业经营运行中具体实施可以先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属性,设置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岗位,然后通过人员测评和考核,安排相对合适的人员负责相应岗位,最后必须在运行的过程中不断审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不断调整至最适合企业的状态,发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3.完善煤矿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煤矿企业规模庞大,人员众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必须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尤其需要在制度上明确对相关战略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以制度引导企业管理者对人力资源进行调整和优化配置,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在完善煤矿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时,首先需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其次需要包含有企业特色的激励考核制度,营造一个公平、透明、上进的企业氛围,充分调动战略企业人力资源主动性,实现企业绩效最大化。4.不断完善煤矿企业培训和激励体系。真正做好煤矿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很大程度上需要从企业内部培养相应的战略人力资源人才,这时候就必须要制定和完善煤矿企业培训和激励体系。首先,需要从企业实际经营出发,更新管理者对于培训的认识和理念,对于不同岗位的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知识技能培训;其次,可以从第三方机构邀请培训讲师,创新培训的形式,以更丰富多元的形式提高培训效率。同时,在制定激励体系时,需要从战略、制度、技术等层面来进行考量,既要体现公平性,也要体现竞争性;与此同时,建立科学差异性的考核机制,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这些措施归根到底都是从关注员工的个人成长的角度出发,让员工成长真正助力企业发展,实现共同进步。

六、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以不可再生能源煤矿为主要经营产品的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竞争日渐激烈,所面临的挑战越发增多。为保证煤矿企业能够保持高企业绩效,在市场上稳占一席地位,实行企业内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必经之路,它能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对企业绩效的提高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4]孙鹏.浅谈煤炭企业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中的应用[j].商情,(9):96.。

绩效论文文献(精选18篇)篇七

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建设是企业实现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的重要基础,作为衡量与先进水平差距的重要标尺,对深入开展绩效管理,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供电企业绩效管理尚且不足,本研究首先到供电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进行梳理,并在此技术上从指标群的含义、指标群构建的原则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指标群的分析,最后围绕关键指标分析就如何优化和提高供电企业绩效管理提出具体的建议,供相关供电企业参考和借鉴。

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还停留在定性管理层面上,很能精确、客观的实现员工的绩效考核的目标,关键指标绩效指标体系的引进能够很好地克服这一缺陷,为企业绩效管理从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打下了殷实的基础,已逐渐发展成为衡量企业绩效管理水平的一大重要标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促进了企业深入开展绩效管理、实现不断递进式、跨越式的进步和发展,是现代电工企业绩效管理必然选择的一种方法和思想。

人才、财、物、信息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要素,在此当中,人才发挥着最为核心的作用,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关键要素。对于供电企业而言也不例外,人才也是供电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一大要素。随着当前我国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日益推进,我国的供电企业正逐渐向独立的市场主体经营模式演化。因此,能够拥有一批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具备良好素质的各层级人才是一个供电企业能否在新的、竞争日益剧增的市场环境中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从这个层面来讲,做好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意义深远。作为人力资源的两大核心模块,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更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当前许多企业都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很难保证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因此,引入基于关键指标分析的绩效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毋庸置疑,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势必会为企业培养和储备大量的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然而当前我国供电企业绩效管理方面还存在严重的缺陷,更多的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层面,绩效考核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考证,并不能真实、客观的反应实际情况,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也不利于供电企业的长远发展。其原因在于分析方法还较落后,与当前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供电企业的所有员工并没有完全参与到绩效考核的过程当中,不能很好地发挥出绩效考核的功效。于上级供电企业而言,应该基于现有的政策和体制,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根据电力企业业务和层面的特点设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对不同区域和层面的供电企业的所有关键指标实时进行考核和评估,从而有效的激励电力企业不断提升经营水平,整体上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

1.指标群的基本含义。指标群的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一定的机制,有效实现企业的战略决策向内部管理过程的转化,从而起到检测和考察企业在宏观战略层面的实际执行状况,对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激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指标群体需要基于企业的最终战略目标来确定需要考核和衡量的内容,是对企业战略本身的一种具体、细化和拓展,它并非一成不变,它具有随着企业的战略目标的调整而不断变动的特征。

2.指标群建立原则。根据供电企业本身的特征,供电企业指标群建立需遵循统筹规划、归口管理、分层负责、责任传递、系统保障五大基本原则,这五大原则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了指标群建立的原则体系,在指标群建立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这五大原则进行选择指标。其中,统筹规划原则主要是针对数据层面的要求,要求组织必须将全局各处分散的关键性的数据信息统筹整合在一起,按照经济、安全、综合等一系列职能的需求对数据采取分类管理的模式,构建系统的数据管理模式,保证数据的共享、安全和系统性,有效的挖掘潜藏于数据的信息,充分发挥数据的效力,为企业的绩效考核提供有力的依据;归口管理原则简单就是责任到人,每个人都有其对应的具体负责的模块和数据管理;分层管理是顺应企业管理的基本模式,采取决策——管理——执行层的模式对所有的指标群进行分层,通过完备的指标分类和不同管理层级的划分形成完备的机制体系,重点关注关键指标体系,同时兼顾相应的各类指标的有效实施,最终形成金字塔形的管理模式;责任传递原则通过将层层将责任分解,以传递链的形式推进绩效管理,实现企业战略的目标;系统保障原则是对系统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3.指标群结构。依据供电企业现行的管理模式(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基于如上五大原则进行分层,各层指标具有清晰的层级关系和紧密的逻辑拓扑关系,第一级、第二级和第三级层之间有着相互递进的衍生关系,第一级指标通过分解到各单位和部分二衍生出第二级和第三级指标。其中第一级指标层主要包括关键性的考核指标,和企业的决策直接相关,主要服务于决策层,第二级和第三级指标都是第一级的衍生,主要服务于管理层和执行层的考核。第三级的数据是整个体系中最小的单元,是第一级和第二级指标层的基础和依据,能够有效地体现出企业在微观层面的可操作性,是基础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将考核目标清晰、明确化,保证所有事件相关者都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目标;通过采取合理的标准准确衡量量化考核目标;同时要保证考核目标可实现性,决策层在制定目标过程中一定要切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切忌将目标指定的过高或者过低,科学、规范的制定目标,尽可能避免和被考核者工作设定毫无关联的目标,目标偏低和偏高都会失去考核的根本意义,直接影响到目标的考核结果;另外还要注意一定要对目标设定相应的时间限制,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目标,目标时间的设定也好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

供电企业绩效管理对于供电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基于当前我国供电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几条相关的建议:首先应该注重提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保证全员都能够参与到绩效管理当中,应该基于战略高度来考虑如何做好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而不能将其简单的视为一项常规工作,绩效管理的目标主要在于激励员工而非惩罚,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方向。同时,应该熟悉了解和熟练运用绩效管理相关的一系列准则和原则,准则和原则都是基于企业的战略发展指定的,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原则,在实际的指标层选择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偏差,会直接影响到绩效考核的客观性和实际性。强化对于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反馈和总结,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考核前、考核中和考核后的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同时要不断创新激励体系,构建全面的管理系统。

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对于现阶段绩效管理在供电企业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基于关键指标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电力企业是我国的基础性行业,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基础性作用,具有巨大的贡献。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供电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应采取基于关键指标分析的绩效管理手段,以不断提高其绩效管理的水平来适应新时代、新环境的需求。

[2]谭军武.供电企业中层管理者绩效评价模型及应用[d].长沙:湖南大学,20xx.

绩效论文文献(精选18篇)篇八

就目前来说,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标准,不同学者的界定标准各有不同。胜任力理论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其合理性以及实际使用价值,在国外得到迅速普及,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医疗、教育等各个部门。目前认同较为广泛的是将企业经营管理胜任力分为表面的知识、技能和内在的特质、动机、自我概念等。具体来说,知识是指管理者掌握的信息,技能是指管理者在处理事务时具有的能力,自我概念是指管理者自我的价值观、态度和认知,而特质是指管理者自身的特性,动机则是指管理者实现目标的意愿。总而言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胜任力不仅可以判断其能否胜任某项工作,而且还关系着企业经营管理绩效的高低。

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看,经营管理绩效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的,其不仅体现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以很好地反映企业在市场中占据的份额以及存在的问题,因此目前经营管理绩效理论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收。但和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一样,目前关于经营管理绩效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就目前来看,对经营管理绩效理论的评判标准主要有三种,其分别为: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的评价标准、单一指标和多项指标的评价标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评价标准。这些评价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重叠,目前较为常用的评判方式是通过多项指标从主、客两方面来衡量企业的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

二、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与经营管理绩效的关系。

(一)胜任力的特性。

我们可以从对胜任力界定的不同标准中总结出一些相似点,也可以说是胜任力的特征,其主要有三点:(1)胜任力在不同的任务情境中其表现各不相同,具有一定的动态性;(2)胜任力与经营管理工作绩效有着密切关系,不可反映甚至预测经营管理的工作绩效;(3)可以通过胜任力将经营管理能力强的人员鱼经营管理能力弱的人员区分开来。

(二)经营管理绩效的影响因素。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学者boyatzis提出了高效工作绩效模型,其指出经营管理绩效是由经营管理需求、管理者的胜任力以及企业环境等三部分共同组成的,只有当这三个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时,才会使得经营管理绩效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企业经营管理者本身所具有胜任力的种类较多,但在实际经营管理中一般不需要用到所有的胜任力,其所需要的胜任力要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具体评价,要努力使得能最大程度地将胜任力潜能激发出来,从而有效提升经营管理绩效。笔者认为,影响经营管理绩效的胜任力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指管理者能对自己有正确认识,并通过自我学习和自我调节来实现自身发展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发展,以此来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绩效,因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

2、领导能力。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领导能力是指管理者通过人际交流或自身行为影响来提升整个企业工作人员水平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对企业其它工作人员来说起着领导作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绩效,其在胜任力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任务管理能力。

任务管理能力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者可以通过自身经验来对团队进行指导,以此来完成任务的一种能力。任务管理能力的直接实施对象是任务,而只有保证团队任务的完成,才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绩效。

4、创新管理能力。

创新管理能力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者根据企业发展背景的变化,对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合理改进,使得其更加符合当前企业发展需求的一种能力。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经营管理者创新管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创新能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管理者拥有较强的创新管理能力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5、社会责任能力。

在明确社会责任能力之前,首先必须要将其和经济责任区分开来,其不是以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的。具体来说,社会责任能力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履行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债权人的责任、对职工的责任、对环境保护的责任以及对社会公益责任等的一种能力,一个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必然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能力。

(三)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与经营管理绩效的关系。

企业的经验管理绩效主要可以分为发展绩效、财务绩效、流程绩效以及市场绩效,研究表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领导能力、个人特质、管理能力都可以对经营管理绩效产生影响,而这些都是属于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的范畴。比如人事管理能力对企业的发展绩效和市场绩效都能产生显著影响,因为一旦企业经营管理者具备较强的人事管理能力,其就可以对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更好的组织,从而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社会责任能力也对发展绩效有着促进作用,因为若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能力,就会通过如社会公益等各种行为来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而这在无形之中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提升企业的发展绩效。

(四)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与经营管理绩效关系带来的启示。

1、给选拨和考核企业经营管理者带来的启示前面已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自我管理能力、管理创新能力、任务管理能力等胜任力对企业的经营绩效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进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拨或考核时,可将这些能力纳入衡量范围。比如,在进行企业经营管理者选拨时,可通过对其个人特质、自我学习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等胜任力的考察,来衡量其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对其人际交往能力、影响能力、指导能力等胜任力的考察,来评判其领导能力;通过对其解决问题能力、决策能力、绩效管理能力等胜任力的考察,来评价其任务管理能力。总之,在进行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选拨时,要考察其各方面的胜任力,以此保证其具有足够的资格进行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2、给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带来的启示由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许多胜任力对经营管理绩效都有影响,因此在进行管理者的培训时,要依据不同胜任力的不同特点来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和方案。这样可以使得培训更有针对性,从而大大提升培训效果,使得企业经营管理者有足够的能力进行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从而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经营和管理者的能力变得更加重要,如何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者能否胜任经营管理工作成为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各项研究表明,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与企业经营管理绩效有着直接关系,可通过胜任力评价将表现优秀的经营管理者和表现普通的经营管理者有效地区分开来。在进行企业管理者的选拨和培训时,要将之与胜任力结合起来,保证管理者有足够的能力进行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家胡凯单位:沈阳惠天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绩效论文文献(精选18篇)篇九

对于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我想先向大家介绍下我对绩效管理的认识。绩效管理在一个组织中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指整个组织的绩效;二是指个人的绩效。对于绩效的含义,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最主要的观点有两种:一是从工作结果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解;二是从工作行为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解。因此我们主张应当从综合的角度出发。所谓绩效,就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并且能够被评价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其中工作业绩就是指工作的结果,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是工作的行为。

一、参考文献对绩效管理的理解和认识

2003年陈瑜编写的《dt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研究与设计》中以是以dt公司为研究对象。dt公司是一家由研究所转制形成的高科技上市公司,本文的作者作为dt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同业界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合作,指导并实施了公司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有力地支撑了公司业绩的高速成长。作者所建立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以对dt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为主线,针对dt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中的问题,在对企业现有的职位进行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估并据此建立薪酬体系的基础上,分为部门、干部和员工三个不同的层面分别进行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并对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进行研究,构建了企业的基础激励框架。 本论文的意义在于:通过综合运用绩效考核理论、技术与方法,根据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成功建立了适合于dt公司的绩效考核系统,并对体系的推行和实施进行了研究,为高科技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和借鉴。

2014年杨建奎编写的《国有大型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研究》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社会背景下,企业经营目标已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提升企业价值转变。经营绩效评价,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不仅是激励与约束的重要手段,而且已成为企业实施价值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绩效是企业价值增长的具体体现。从而对影响企业价值的三大策略,即价值源泉、价值动力和价值形象进行了系统剖析,归纳出影响这些策略的驱动因素,进而应用价值战略的思想构建了经营绩效评价模型。同时,在评价模型中嵌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素,使模型更加完善和体现我国国有大型企业的特征。以经营绩效评价模型为基础,以企业价值主体对价值的判断为依据,以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和竞争战略为构成要素,设计了企业价值源泉、价值动力和价值形象三个方面的关键绩效指标,形成了相互支撑、互为因果、经济与财务指标相呼应、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多层次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企业由于所处的行业及环境不同,其成长阶段、发展战略的'差异,应该选择不同的绩效评价方法。使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选择不同的绩效评价方法。绩效评价的重要作用之上就是构建企业的激励机制。通过绩效评价,将企业激励机制与价值战略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物质性与非物质性激励相结合,外在性与内在性激励相统一的有机整体。

2014年,安皓昱《现代企业动态绩效评价系统构建研究》中指出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现代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企业必须成功制订战略并以优于竞争对手的方式实施战略以适应不断变动的经营环境。改革传统的、单一的财务评价方式,将绩效评价与战略管理相结合。绩效管理系统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作用,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提升企业的管理文化,能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

2002年,王淑红,龙立荣《绩效管理综述》指出,绩效管理的源头,绩效管理始于绩效评估,根据deris等人的考证,中国人至少爱公元三十几已经开始应用真实的绩效评估。在西方工业领域将绩效评估引入苏格兰。美国-军方于1813年开始采用绩效评估,美国联邦政府则于1842年开始对政府公务员进行绩效评估。绩效管理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应该与组织的战略和目标相联系,绩效管理能完成很多任务:衡量绩效、帮助制定工资、提升等决定、帮助专业发展、培训、环境塑造、设备更新、选拔和评估。绩效管理的功能:1、提高员工工作动机水平,2、促进组织内部信息流通和企业文化建设,3、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4、提高员工绩效,实现员工和组织的双赢。

2004年,彭克强,蔡运涛《浅论绩效评估系统设计》指出,绩效评估系统设计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整个企业的运作效率,绩效评估系统设计的成功与否,其关键在于设计目标的正确。绩效评估原理的运用与绩效评估系统运作的有效性。

二、各个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国内企业现状,调查对象是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包括国有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国有工业企业开始研究改善和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探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管理体制和方法,企业管理正在向适应市场经济转化,企业的管理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在向市场经济贴近,企业对市场竞争的适应能力开始增强,基础管理工作有所加强。特别是涌现出了一批较早地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自觉跳进市场竞争的海洋,开始实现思想、产品、管理与市场接轨的优势企业,这些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较高,业绩突出。但是,仍有不少企业的管理粗放,纪律松懈,产品质量下降,物质消耗上升,亏损增加。企业管理水平呈两极分化趋势。

三、解决方案及建议

针对国有企业中管理粗放、纪律松散的状况及民营企业中轻考核过程,重绩效,轻对产生绩效的行为的激励与控制。绩效评估的公正公开性不高,绩效管理随意性强德状况,我们可以制定绩效管理考核,以目标和标准评价法为考核评价,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把工资和绩效酬金分开,要使绩效管理在帮助员工取得高绩效的同时也促进组织的发展,还需要解决另一个核心问题:绩效酬金的发放。管理者制定了标准,度量了员工的绩效,并根据每个员工的绩效支付工资,等于是对有些目标进行金钱刺激,也就是用排除法告诉人们,没有这种联系的目标是不重要的。先诊断系统再诊断个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也要注意人与人交流的过程,通过良好的沟通解决问题,要全面的看问题。

针对国有企业的产品质量下降,物质消耗上升,亏损增加问题。应该注重培养人才,集中创新,采纳好的方案针对企业绩效发展。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防止管理水平两极分化。

针对民营企业中绩效评估目的单一的问题,企业可以调整管理模式,形成多种考核,更加全面的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

通过对这些书的阅读我明白了,绩效管理对企业的管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能推动公司的发展和管理水平,我们要制定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统,这样才能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绩效考核文献综述。

绩效论文文献(精选18篇)篇十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世界各国企业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在这种环境下各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而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研究如何做好绩效管理,不仅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也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能力。一项对中国企业绩效管理现状的调查显示90%的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能让世界500强这样的大象起舞的绩效管理,在很多企业成了放不下、咬不动的鸡肋呢?本文从绩效管理的构成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绩效是指人们为达成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最终效果和效率。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实施、检查、调整来促成目标的达成。因此,绩效管理就是通过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激励四个环节,持续改善组织和个人的绩效,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整管理过程。

ramlall[1]提出确定绩效管理体系为组织创造竞争性优势的有效性所需确保的几个方面:用及时有效的工作分析来制定职位描述;定期更新职位描述以反映变化着的经济环境;在绩效计划阶段中让每个员工都充分意识到其在组织中的角色;在整个组织中开发出一致且持续的绩效测量方法;绩效评价的过程与体系是公平、准确及可靠的。在绩效管理中,一个关键战略是理解每个员工在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通过明确组织中每一个体的目标与其实际发挥的作用,人们便很容易确定所存在的缺陷并制定出改正措施,从而使得每个员工得以充分发挥潜力并为组织创造更大价值。

三.绩效管理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把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

在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观念比较落后,只是简单地把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而忽视了绩效管理的其他环节。管理者要想提高员工绩效,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绩效计划和绩效辅导上,仅仅关注绩效考核而忽视绩效计划和绩效辅导无异于本末倒置。在绩效计划和辅导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建设绩效导向型的组织文化,有意识地建立支持组织业绩、鼓励创新与适应变化的组织文化;要在组织中提倡“按绩分配”、“唯绩是举”,只有在以绩效为导向的组织文化中,绩效管理才能真正焕发出活力。

绩效考核不是迫使员工更好或更努力工作的棍棒,也不是只在绩效低下时才使用的惩罚工具,而是一种激励型的管理工具,是为了奖励先进、帮助后进,让每一个员工和企业一同成长的途径。在考核前要,向员工解释绩效考核的目的和必要性、合理性。硕士论文,企业。在设计、确定考核指标时,要和员工一起对有关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考核指标进行商讨。设定明确清晰的便于衡量的绩效目标。“如果你无法衡量你想衡量的东西,那么你就不能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

【4】。首先,应用平衡计分卡的组织必须有清晰的战略目标;其次,组织必须有较好的信息系统支持,以便对考核指标跟踪和衡量;第三,平衡计分卡理念是在西方绩效考核成熟、成功的企业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很难想象一个刚刚实施绩效管理、没有建立绩效文化的组织能够成功地使用这样复杂的绩效衡量工具。

360度考核在组织中是采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考核方法,它克服了传统考核方法仅由上级考核下级而造成的绩效信息收集渠道一、主观性强的缺点。通常,360度考核的结果只应用于员工开发、绩效改进等方面。但是,不少事业单位把360度考核的结果与员工的薪酬相联系,这促使考核者在考核本部门或其他部门的同事时“留一手”或“使绊子”,造成同事之间不合作甚至互相拆台,导致360度评估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大打折扣。企业在选择考核方法时要综合分析,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特色的考核方法。

3.绩效反馈。

【5】。4.创新绩效激励体系,应用绩效结果激励机制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相互联结、相互促进。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能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规避员工道德风险的重要手段。创新绩效激励体系要在企业内部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健康向上的文化,要很好地设计能配合实现企业战略的关键业绩评价指标,开展战略性业绩评价与激励。战略性激励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是一套涵盖共同价值观形成、制度建设、岗位设计与晋升、责权利有机结合等重要内容的综合性激励方案,它注重团队激励,有助于实现责任与权利的协调统一,从而引导企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硕士论文,企业。硕士论文,企业。

四.小结。

以绩效为纲,企业才能做大做强。硕士论文,企业。硕士论文,企业。能够保持长久生命力的世界优秀企业,都把绩效管理作为企业回报率最高的一项投资:可以让企业活力无限,可以让员工士气高涨。硕士论文,企业。对摸索前进中的中国企业,眼下绩效管理还是一座等待发掘的金矿,只有正确的运用绩效管理,企业才能真正的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3]kingperformancemeasurement:beyondthebalancedscorecard.[j].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4.

绩效论文文献(精选18篇)篇十一

权力是对有价值资源的控制公权力的行使就是占有和支配公共资源。政府通常通过税收或提供垄断性服务的方式获得公共资源来服务社会大众,即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会公众与政府的委托代理一旦确立,政府就掌握了国家资源进行国家事务管理,而社会公众的控制力和约束力是不足的,故社会公众希望政府的政策制定、权力行使、资源的利用能公开透明化,避免滥用权力和资源,规避政府人员作为理性经济人所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能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政府为了能够更好地成为服务型政府,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懈怠地履行社会公众的受托责任,不仅要对公共资源的合法合规性负责,而且还要对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负责。总之,公共受托责任是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内生性动因,政府绩效审计也因公共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传统的公共管理体制不断暴露其冗长的组织结构所带来的政府效率低下、公共预算总额盲目扩大带来的经济财政危机等引起公众强烈不满的问题,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念不断变化、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民众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掀起了政府改革运动,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这场改革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目标管理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增加顾客导向理念来改善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从注重机构、过程和程序转为注重项目、绩效和责任,来创造一个高效、负责的新型政府。在新公共管理背景下,政府绩效审计是对政府绩效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的一种有效工具。同时这种背景也为政府绩效审计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发展动力。

(一)以水利工程项目。

绩效审计目标为指导首先要厘清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的思路,明确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的定位,确定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的目标,以目标为导向来确定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的内容、范围、方式和方法。

(二)针对不同水利工程项目。

绩效审计目标设计评价指标水利工程按目的或服务对象可分为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力发电工程、航道和港口工程、供水和排水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环境水利工程等。因此在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评价时,不能设计一个通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而是要根据不同目的或不同服务对象“量体裁衣”地设计针对性的评价指标。

(三)选择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评价的尺子,具有指导性和根本性的作用。在水利工程项目已经存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相关主管机关制定的标准,可以直接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中,但要注意归纳并注意更新修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水利部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作为评价定性和定量指标的标准。对于在水利工程项目中存在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标准,要与水利工程项目的人员进行沟通改进并能得到项目人员的认可。对于在水利工程项目中缺少某些可以应用的评价标准,听取在相关领域有深造诣的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再同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商讨,由它通过法定程序制定。

(四)灵活运用审计技术与方法。

跟踪审计和绩效审计的结合,加大了绩效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从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理论角度反映建设程序各个关键环节的逻辑关系,从管理角度对绩效进行描述,使得绩效审计所要获得的审计证据远远要多于传统财务收支审计所要获得的审计证据。除采用传统财务收支审计技术和方法外,要针对不同关键环节的内容和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从而提高审计证据的准确性和适当性,能更好进行绩效评价。如在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绩效审计过程中,利用财务收支审计的分析程序,可以发现资金管理的问题;利用穿行测试可以发现水利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采用调查问卷法获得社会公众对水利工程项目的满意度;利用环境保护专家的工作评价水利工程项目对自然灾害、人文和自然景观的影响;采用结果导向分析评价水利工程项目的效果,采用问题导向分析水利工程项目问题产生的原因。实践是检验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找到水利工程项目各个环节不同内容和问题的最适合的方法。

(五)将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有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目标,其中经济性评价可以量化,而政治、社会、环境评价难以量化,只能通过定性衡量,如水利工程移民对移民工作的满意度,水利工程对古迹和自然景观的影响等。对于经济性指标,要从不用角度、不同层次设置定量指标,使定量评价结果更加准确,更具有证明力和说服力,如从资金到位率、资金利用率、资金有效率、结余资金率、资金挪用率、资金损失浪费率来评价资金在筹集、使用、监督管理方面整体效益。而对定性评价指标,要有较强的原则性,全面完整评价,提高定性评价的科学性。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一味地追求量化使评价体系简便化,也不能一味追求定性指标使评价体系更加准确而忽视量化带来的简便。

(一)传统审计观念制约。

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成熟,传统审计观念根深蒂固,无法发挥起促进作用的能动性。审计人员在对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还没有跳出传统审计的圈子或是不自觉地将重点转向财政收支审计,没有从整体宏观的角度,长远发展的角度对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进行深入的探讨,停留在概念和框架上。

(二)审计管理体制制约。

水利工程项目的开展涉及到我国多个政府部门的审批和监督。水利部门负责水利工程项目的立项、审批;财务部门负责水利工程项目资金的拨付;水利部门的建设与管理部门监督指导水利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以及工程质量和安全等;审计各级机关负责对不同级别的水利工程项目进行财务决算审计;有关主管部门负责水利工程项目的日常运营管理。因此在这种多重领导监督体制下,各个部门可能会出现不协调的现象,造成监管不当和失控。而且审计机关与其他政府部门共同受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领导,千丝万缕的利益纽带使得难以克服的审计超然独立性问题。

(三)审计资源制约。

绩效审计与传统的财务审计相比,审计范围更广、审计内容更多、审计程序更复杂、所消耗的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所需的资料有很多是从外部获得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存在滞后性,对其评价需要长时间的数据收集和调查。审计资源受到限制会使审计范围缩小,获取的审计证据变少,审计结论不准确,审计风险加大,给审计人员对水利工程绩效审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压力。

(四)审计人员素质制约。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使得水利工程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加上我国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使得民生水利工程项目比重加大,尤其是农田水利工程,只有基层审计人员才能了解其具体情况。从审计专业知识结构来看,开展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审计人员除精通财务、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水利工程技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这与开展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的人员数量和质量要求存在不匹配,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

由于我国绩效审计起步较晚,在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工作经验不足、案例研究与总结的成果不多,政府绩效审计未形成一套通用的评价体系,更不用说基于行业、类别细分的水利工程项目。虽然国外有大量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但是由于每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评价指标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而且对于不同的审计项目审计方法和技术也有所区别。

(一)树立正确审计观念。

为了更好的开展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必须树立正确的审计观念。审计机关和人员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绩效审计,从事前、事中、事后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评价,不仅要评价水利工程项目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而且要评价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发挥绩效审计“免疫系统”的作用。

(二)强化审计独立性,进行体制转变。

在我国行政型国家审计管理体制下,审计机关难以独立实施监督。通过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腐倡廉,但是监督成本高且监督层次较低。只有从根本上改革审计管理体制才能解决审计独立性问题。美国立法模式使国家审计独立于行政部门行使审计监督权、法国司法型模式使国家审计独立于行政与立法部门行使审计监督权、德国和日本独立型模式使国家审计独立于立法、司法和行政部门行使审计监督权,其中美国立法模式的独立性是最强的。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立法型审计模式,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领导和监督审计署,审计署只对全国人大负责,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审计署对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实行直线管理。审计署经费实行单独的财政预算,确保审计机关在经济上的独立性。

(三)合理配置人员与整合审计资源。

分工和专业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资源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在审计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在中央到地方的政府审计部门下设立专门的绩效审计部门,再分设不同项目的审计小组,与不同领域的`专业审计人员进行匹配。可以通过设立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组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另外加强对现有审计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加强审计内部人员之间、审计人员与外部人员、审计人员与水利工程项目的人员进行有效沟通,达到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优化审计人员结构。

具体包括:一是引进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水利工程技术、环境保护等专业人才进行综合培训,使其专业知识与审计知识相结合。二是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增加与水利工程有关科目的专业知识,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作用。三是目前审计成员中没有水利工程方面的专家,在保持审计独立性的前提下,可以利用水利工程专家的成果,发挥各专业人员的集体智慧。

(五)创新审计方法与技术。

任何审计都离不开数据的支持,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也无例外。可以借鉴欧美国家的绩效审计技术和方法,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采用了统计抽样,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等方法。传统的审计检查监督方法与数学评价法、经济分析法、技术论证法等相结合。通过审计信息化建设,实现水利工程数据资源共享,审计人员能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意见,更好的为水利工程绩效审计服务。在运用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各种审计技术和方法的优缺点,鼓励采用不同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在不影响审计质量和审计结论的情况下,对于不同审计方法和技术都能解决同一问题的,选择审计成本最低的那种。

绩效论文文献(精选18篇)篇十二

白云山麓湖管理处员工绩效考核的探讨——姚辉【摘要】本文将对麓湖管理处绩效考核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旨在找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确保麓湖管理处的稳定快速发展。【关键词】麓湖管理处绩效考核、公益性服务、科学考核、公平公开、工资改革麓湖管理处员工绩效考核现状(一)、麓湖管理处现状1、人员现状麓湖管理处人员多,结构复杂。目前在职人员117人,其中既有工作多年的老职工,也有新近招聘的大学生。而退休职工比重较大,离退休人员多达192人。2、财政现状麓湖管理处属于财政补贴单位,经济收入较少,主要靠财政补贴,2014年随着烧烤场的关闭及两个园中园向市民游客免费开放,经济来源进一步减少,收入仅相当于支出的30%,单位大部分资金来自于财政补贴,因此目前基本处于靠财政吃饭的局面(二)、员工绩效考核现状目前麓湖管理处仅年终有一次针对全处的绩效考核,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科学的绩效考核。平时也没有一个合理的、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和标准。而职工的工资收入分配主要是以其资历、职称、职位和工作年限而定,职工的工资收入分配尤其是同等职级的职工的工资收入分配差距不大,干好干坏一个样,平均主义、“大饭锅”现象还相当严重,这种分配方式不利于形成良性的竞争,更不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二、麓湖管理处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麓湖管理处虽在逐步重视绩效考核工作,但在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1、考核指标、标准的设计不科学     在绩效考核工作中,考核指标及考核标准的设定都应根据具体的岗位说明书来制定,指标的不合理及模糊的考核标准都不能反应员工的实际工作绩效,从而影响考核的结果。(1) 考核指标的设置不合理    确定什么样的绩效考核指标是绩效考核中一个重要的、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当前麓湖管理处绩效考核指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员工的基本职业素质,另一方面是具体岗位的工作的完成情况。考核指标中的定性指标远远多于定量指标,基本职业素质采用的全部是定性指标,而不同岗位的考核指标也有很多很难量化。采用过多的定性指标,很难避免考核组织者的主观性,丧失了考核的有效性。其次, 指标的联动性、互补性不强。在指标设置方面强行将指标孤立开来, 否认了指体系之间的必然联系, 极易造成为完成某一项指标, 而放弃了其他相关指标。    另外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不仅仅是考核员工和单位过去的成绩,更主要的是要发挥其绩效导向的功能,这反映在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及考核指标权重的分配上,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对员工岗位工作有一个明确的分析,在指标权重的分配上就出现了避重就轻的现象。(2)考核标准模糊    考核标准应该建立在工作分析基础之上,确保绩效考核有具体统一的标准,以确保考核工作公平、公正。麓湖管理处员工业绩考核标准模糊,评分标准没有明确的等级、细则划分。例如:员工职业素质考核中的“工作态度”,什么样的工作态度 “好”、什么样的工作态度“一般”,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无法正确评价员工的实际工作绩效。2、考核周期设置不合理    工作绩效评价周期是指员工接受工作业绩考核的间隔时间长短。考核的频率也关系到考核是否合理,能否反映真实的情况。麓湖管理处平时不做考核,等到年底才进行,而这时对被考核者平时的工作已不可能有清楚的记录和印象,只能凭借主观感觉进行考核。3、绩效考核工作培训宣传不到位    员工认识不到绩效考核的重要意义, 这就使得考核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甚至一些员工认为单位实施绩效考核就是为了降低自己的工资标准,所以对于绩效考核很排斥。 缺少员工的积极参与, 考核工作就难以公平公正的反映员工的工作成果, 个人目标与单位目标逐渐分离, 致使考核工作失去效力。     考核实施前的培训不到位,麓湖管理处之前不重视绩效考核培训,只是在考核前考核小组开个简短的会议就结束了培训,使得考核者无法深刻理解考核的重要作用,甚至不清楚考核的程序及相关工具表单的应用,成为考核的“外行”。大大降低了考核的效果。4、没有绩效考核反馈    麓湖管理处考核结果直接存档,没有公布,也没有将结果反馈给员工。考核结果的优劣员工并不知道,员工既不清楚自己的具体表现和领导对自己工作的满意程度,也不明白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单位对自己的角色期望,因而找不准努力的方向。另外,也没有有效地与员工进行沟通和指导。5、考核结果运用单一    作为公益性服务的麓湖管理处用人标准不断变化,而员工对单位的认同感不是很关注,所以绩效考核结果使员工工作绩效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完全脱离。致使员工不能对自己的绩效有充分的了解,工作绩效持续不高,对工作产生厌倦,直接影响单位整体效益的提高。没有将考核结果运用到人力资源的其他职能模块中,绩效考核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二)、麓湖管理处结合绩效工资改革实行绩效考核的实际困难1、员工对绩效考核认识错误麓湖管理处很多员工认为,考核是作为一种对员工的控制手段而存在的,直接目的就是给员工挑毛病,借以惩罚员工,同时也多少展示一下上司的权威。“这么不努力工作,不扣发你工资才怪……”、“你表现得太糟糕了,还是另谋高就吧……”。在这种错误认识下,绩效考核的管理人员容易在考核工作中违背本应遵循的原则,甚至会错误地执行考核结果。员工则会惧怕考核,逃避和拒绝考核,从而给单位带来不应有的管理矛盾,最终会影响麓湖管理处全处的士气和战略发展。2、利益保障问题麓湖管理处人员多,退休职工比重较大,情况复杂,绩效考核制对退休人员的权益如何保障,在推行绩效工资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将国家政策执行到位,保障离退休人员的权益。一旦离退休人员权益受损,势必会影响单位的稳定及公众形象。另外在绩效工资改革过程中如果经费问题不能及时给予解决,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景区工作的正常开展,不利于单位持续稳定的发展随着2014年工资改革的推进,考核要和收入、饭碗挂钩。不再是年底的应付差事。人事制度改革也随之而来,如何在麓湖管理处旧有人员中推行新制度;如何应对部分人因为改革触动了自身利益而抵制绩效工资改革;如何调整员工岗位保证公益最大化。都有着重重困难。政策变化太快,职工适应能力不了,势必会影响职工情绪稳定。同时如果在绩效考核执行中出现不公平现象,不仅削弱职工工作干劲,还会影响单位的和-谐稳定。3、员工对考核的公平性存在疑虑在当前职工话语赋权的法制体系滞后的情形下,特别是实现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制度软环境疲沓的语境下,最终判别这个“绩”与“效”的权力恐所最终又会落到少数领导者手中。因此多数员工对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和公开性心存疑虑。另外绩效考核一方面鼓励职工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会破坏职工之间的信任和团队精神。职工之间会封锁信息,保守经验,甚至可能会造成工作上的恶性竞争。从而影响健康和-谐的工作氛围。三、麓湖管理处绩效考核存在问题的分析(一)、考核模式滥用导致考核体系流于形式绩效考核有多种模式,但都应该为内容服务。不同的单位和部门应建立不同模式的绩效考核体系,照搬硬套,追求形式,忽视实效,就容易导致考核体系流于形式,失去考核的实际意义,达不到考核的最终目的。(二)、考核定位模糊导致考核目标缺失考核定位是绩效考核的核心问题,其实质就是通过绩效考核要解决什么问题,确定绩效考核的管理目标。而麓湖管理处在绩效考核上缺乏明确的目的,为了考核而考核,甚至仅仅是为了年终评先进,导致考核目的定位狭窄,失去应有的意义。(三)、考核体系疏漏导致考核角度片面麓湖管理处片面强调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却忽视了与之相关联的其他体系。如职位分析、职位评价、素质测评等。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应该建立在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上。在推行绩效考核时,只关注单个员工的业绩,而忽视团队的考核。这样一方面会错误地引导员工培养“独狼意识”,容易牺牲同事利益,破坏组织内部的协调关系;另一方面会产生“木桶效应”,由于存在“短木板”,而降低整个“业绩桶”的承重力或使用寿命。(四)、考核成本过高导致考核推行难度大考核成本包括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成本、考核计时成本、考核材料耗费成本等。如果将当前麓湖管理处的考核程序复杂化,繁琐的'考核内容势必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带来考核成本升高。虽说复杂的考核比简单考核更有说服力,但过高的考核成本常常导致绩效考核半途而废。(五)、考核结果乏力导致考核失效麓湖管理处当前的绩效考核结果应用性很差,有的考核结果甚至与其他体系毫无关联,最终导致员工对考核不信任,使考核仅仅成为书面化的“走过场” 考核方法不能因人而异,就容易导致考核结果不准确、不合理。综上看来,麓湖管理处当前的绩效考核标准模糊、时效性差、操作难度大、实用性不强。四、针对麓湖管理处绩效考核问题的对策针对上述所说的麓湖管理处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可按照归纳整合、完整统一、抓住关键、有效激励、注重结果、关注过程的原则,对各项工作的数量与质量、行为与结果、态度和责任以及对组织目标的相对价值进行有组织地、实事求是地、科学合理地考核评价,科学构建麓湖员工履职行为坐标,使个人的主观努力和客观效果在绩效考核中得到有机的统一,形成合理、完善、操作性强的绩效管理体系。(一)、宏观策略1、进行工作分析要发挥考绩对整个管理系统的信息反馈作用,必须开展有效的工作分析,即明确岗位职责及岗位员工对素质要求,确定哪些是完成工作必须的绩效要素。只有明确了岗位职责,才能有针对性的对麓湖管理处内部的各个工作团队及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进行考核,判断其行为与单位所要求的职责规范之间的拟合程度,并以此作为绩效的衡量标准与考核依据。考核的全过程中一定要有管理层和员工的密切配合,在合作中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2、建立绩效考核体系要使考核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必须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计划、实施、考核、考核结果的反馈及考核结果的处理和应用。首先要更新观忥,认识到业绩不是考出来的,而是通过一个科学的体系管理出来的;其次,要明确绩效管理的目标;然后就要贯彻执行;最后总结考核。3、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结合企业的个体情况,制定操作性强的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指标体系。要注意指标过多,计算就会变得繁琐,一些重要的指标会被淹没而难于显示其重要影响。4、选择绩效评价工具每一种评价工具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例如,等级排序法能避免居中趋势,但在所有员工的绩效确实都高的情况下,这种方法会引起员工的不良感受。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绩效考核理论推崇与特定的工作行为联系在一起是绩效考核工具,但麓湖管理处更适合较为简单的工作绩效考核方法。5、完善工作绩效标准古人云:“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应确保向所有的考核者等考核对象提供明确的工作绩效标准。完善麓湖管理处的工作绩效评价系统,把员工能力与成果的定性考察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建立客观而明确的管理标准,定量考核,用数据说话,以理服人。改变过去员工考核中定性成分过大,评价模糊,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的不足。6、使用明确的绩效要素最好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对绩效考核要素加以界定。比如,“杰出”——在所有各方面的绩效都十分突出,并且明显比其他人的绩效优异;“很好”——工作绩效的大多数方面明显超出职位的要求,工作绩效一贯是高质量的;“好”——称职的可信赖的工作绩效水平,达到了工作绩效标准的要求。这样就会使考核者容易对评价结果进行理解。避免使用诸如“忠诚”、“无私”等抽象的要素名称,除非它们能够用可观察的行为来证实。7、减少考核者的主观性 选用较为客观的考核者来进行工作绩效考核,是使评价客观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训练考核者正确地使用考核工具,指导他们在判断时如何使用绩效考核标准;尽量使用一个以上的考核者各自独立完成对同一个对象的绩效考核。8、注重绩效考核反馈使考核者与被考核员工能有频繁的日常接触;及时将考核结论酌情告知员工; 在适当的时候,对工作绩效较差的员工提供正确的指导。9、建立申诉等审查制度本着对员工、对麓湖管理处负责的态度,建立正式的申诉渠道和上级人事部门对绩效考核结果审查的制定。如果发生裁员或辞退事件,应整理有关的工作绩效考核书面材料,对裁员或辞退的原因做出解释,并妥善处理相关事宜。(二)、具体应对策略1、明确绩效管理思路 做到“五个结合”一是全面纳入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所有工作事项可归纳整合为岗位工作要项和关键工作事项,并以此作为评价内容,将各项事务、各个环节都纳入绩效考核,同时,突出考核与组织目标关联密切的事项,突出上级工作重点事项与项目。二是考核数量与考核质量相结合。各项工作的考核指标综合考虑各种事务的必要劳动时间、工作质量、业务技术含量、难易程度、与目标的关联度等相关因素,充分体现不同工作事项的不同要求和对组织的不同绩效。三是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使目标考核的结果对绩效考核产生直接的影响,并最终影响到被考核者的个人收益。四是关注难度与注重成效相结合。把难度与成效作为绩效修正的两个方面。既要考虑到事项的实际难度,更要注重事项的工作成效,充分发挥其杠杆和导向作用。五是相对固定与及时修正相结合。班组根据日常工作归纳确定工作事项,内容及分值确定后原则上不再改变。临时性、突发性事项可以先测定分值,按件或按次进行修正。考核中还可以结合被考核人在工作中的表现修正绩效分值。2、关注难度、适时修正,形成公正客观的评价机制 由于抽象劳动较多,每一个事项的执行难度和成效存在差异,单纯以评定的绩效分值作为考核的最终依据,难免会造成事项执行难度和成效的实际状况与预期状况产生偏差。因此对评定分值进行难度和成效的绩效修正是必不可少的。可将难度和成效修正归纳为若干种情形,每种情形设为一个级别,赋予相应的固定分值区间。一是修正情形。修正主要可以兼顾优质服务、争先创优、深度管理、创新成果等与目标密切关联的情形,同时考虑经个人努力或求助他人解决的、经领导沟通协调解决的、经系统外部门沟通协调解决的和需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解决的等多种情形,对应不同的级别,设定相应的修正分值,使绩效分值接近事务处理的实际状况。二是修正提起。绩效修正根据提起修正的主体不同分为三种形式:依职权提起的修正、依申请提起的修正、第三方提起的修正。3、鼓励达标、强化运用,形成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 
为了提高大家对组织目标的关注度,在奖励设置上,可以将上级组织的目标考核奖直接用于个人绩效考核奖,使目标考核的结果对绩效考核产生直接的影响,并最终影响到被考核者的个人收益,从而实现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统一。对绩效结果,可以用于以下方面:一是用于人力资源调配。二是用于年度考核。三是用于组织教育培训。同时,考核小组应定期对绩效考核实施情况及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形成《绩效分析报告》,报送相关领导审阅,形成档案,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也可以进行嘉奖、记功、绩效告诫、通报批评、典型强化、能力提高等奖惩措施,并注重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举;同时,考核人应加强与被考核人的绩效沟通,定期帮助被考核人分析工作中的问题、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实现个人绩效和组织目标的持续改进。事实证明只有通过持续有效的沟通,树立“双赢”的理忥,使麓湖管理处真正产生改进绩效的长久驱动力。(三)、结合绩效工资改革,推进麓湖管理处绩效考核1、坚持公开、透明的绩效评定在绩效考核的执行过程中,坚持公开、透明,既有领导决策,又要保证普通职工的民-主参与。麓湖管理处人员众多,情况复杂,在相关细则出台以后,首先要加大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反应麓湖管理处实际困难,及时寻找政策支持;然后在职工中广泛征求意见,发挥群众智慧,坚持客观、公正,公开、透明原则,努力制定相应的辅助执行措施,特别是对基层职工,具体执行细则必须做到细化,能囊括基层职工绩效考核的方方面面并做到“一碗水端平”才能保证在政策执行中少出问题,少出差错,才能让职工心服口服,才能稳定民心。2、绩效考核坚持社会效益至上麓湖作为面向社会开放的公益性公园,应当以社会效益为根本。在推行绩效考核工作中,必须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应过分强调“绩效考核”的唯一性,也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更不能以创收作标准,或者用短期业绩和显性业绩代替长期业绩和隐性业绩,而忽视社会效益的长期性及其可能存在的非显性化。应该以社会效益作为核定麓湖管理处职工绩效的基本依据3、加大在职工中的宣传力度相关政工人员做好解释工作,安抚职工情绪。在国家绩效工资改革实施细则下达以后,召开职工大会,及时传达国家及上级的惠民政策,做好政策的传声筒;薪酬管理部门设咨询处,充分发挥解惑答疑的作用,将政策的合理之处,科学之处解释给职工;时刻关注职工思想动态,以维稳为大局,稳定职工情绪,维护麓湖管理处的稳定。 4、注重制度设计配套性在重视绩效考核的正面作用的同时,又要关注绩效考核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防止出现对绩优者的奖励有方,对绩劣者的约束欠缺现象,防止激励力度造成一些制造虚假业绩的行为,应加强对业绩的准确评估和有效监督。麓湖管理处绩效考核要关注改革效能,为了降低改革成本和阻力,要注意单位内部不同身份人员和不同部门之间绩效工资水平关系,尤其是关注退休人员和接近退休人员的权益。绩效考核要与即将推行的绩效工资改革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相衔接,否则难以巩固麓湖管理处绩效考核的成效,也难以发挥绩效考核的制度创新效应。五、小结综上所述,麓湖管理处实行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有助于建立公正、科学、规范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于充分调动麓湖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麓湖管理处应该将当前绩效考核与明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有机结合,在考核中应坚持社会效益至上,统筹兼顾;完善监督机制,增强单位凝聚力;既要保证效益,又要合理公平。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绩效考核论文摘要。

绩效论文文献(精选18篇)篇十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要完善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教师法》规定“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因此,探讨高职院校绩效考核原则与方法,对提高绩效考核实质效果,增强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一、高职院校绩效考核概念与内涵

1.全员绩效考核概念。绩效考核(performanceappraisal),又称绩效考评,是指按照预先制定的考核标准和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定被考核人对岗位职责的履行程度,以确定其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的过程。高职院校全员绩效考核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指导下,根据高职院校各岗位应承担的工作职责,设计一套全员评价的指标体系,由考核主体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考核标准,对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科学诊断与定性、定量评定,并将评定结果反馈给被考核对象,进而采取措施提升其绩效的价值判断的过程。

2.高职院校全员绩效考核内涵。在高职院校开展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技术性最强、最复杂、最重要的一环。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高职院校全体工作人员及其工作状况进行评价;二是对全体人员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判断或贡献程度进行评价。高职院校全员绩效考核要符合高职教育特点,遵循高职教师工作性质和特点及职业发展规律,建立系统、全面、科学的指标体系,创立公正、公平、科学、合理的竞争氛围。

二、高职院校全员绩效考核程序性原则

1.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公正原则就是在绩效考核时,站在公正的立场,以事实为依据,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全体人员进行全面的考核,对全院所有单位或人员都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公平原则就是在考核过程中,客观地评价每一位考核者,避免或减少主观因素和感情-色彩,防止用感情和偏见来代替政策。公开原则就是绩效考核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结果都要对被考核者公开,并做到考核过程的公开、透明。在考评过程中,既要接受管理部门的监督,更要接受群众的监督,防止暗箱操作。

2.客观、全面、奖惩结合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从可以验证的资料获得考核依据,进而保证考核过程与结果公平、公正。全面性原则是指要从多方面收集被考核客体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全面而综合地考核每位管理人员与教师。奖惩结合原则是指把考核结果作为全员浮动薪酬和其他奖惩措施的主要依据,让绩效好的教职员工得到适当的回报,激发全员的工作积极性。

3.反馈、沟通、面谈原则。反馈原则就是将考核结果向被考核者进行说明与解释,肯定成绩和进步,使被考核者了解学院评价目的与期望,根据要求来不断提高绩效,做得好的方面就再接再厉;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给他们指明今后的努力方向。沟通原则是实现考核目标的催化剂,通过有效沟通,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工作业绩与存在的不足,也了解学院对个人工作绩效的期望,明确预期目标与实绩间的差距,有利于配合学院更好地完善绩效计划,提高自己对组织的贡献水平。面谈原则就是根据考核结果,由绩效考核小组成员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谈话,及时把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通过面谈及时与被考核者沟通,听取他们的自我评价与意见,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成绩和缺点,并且完善考核方案。

4.经常性、动态性、发展性原则。经常性原则就是要设立绩效考核组织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全员绩效考核工作,科学合理地选择考核周期,并及时进行检查和抽查,将绩效考核作为日常工作来抓。动态性原则就是在绩效考核时,不能仅注重静态考核,而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被考核者,要善于发现被考核者的亮点与闪光点,尤其是注重被考核者的发展趋势与行为的变化。在考核的方式上也要与时俱进,善于运用科学手段与先进设备掌控、捕获动态信息。发展性原则是指绩效评价的立足点应放在激励全员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学院内涵发展上来。明确个人的绩效与学院整体服务能力与水平提升的关联性,才能促进教师与学院的共同发展。

5.广泛参与、可接受性、可操作性原则。广泛参与原则是指在制订绩效考核方案时,广泛听取被考核者的建议,并将方案征求意见稿向全体教职工公开;在绩效考核的具体执行过程中,让被考核对象的直接领导参与,必要时也可以让本人参与;考核结果向被考核者所在部门及本人反馈,并赋予被考核者申诉的权利。可接受性原则是指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必须获得广大教职员工的理解、支持,考核的主要指标能被大众所接受,这样才能实施推行,否则事与愿违。因此,绩效考核方案必须经教代会(工代会)通过,才具有执行的效力。可操作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充分考虑自身的客观条件和发展目标,制定适合学院自身发展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合理确定关键指标与权重,定量性指标设计要合理,在评价中方便应用、便于操作。

三、高职院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1.科学性、系统性、可测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要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绩效考核,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时,必须做到科学、严谨、全面、合理,能够客观地反映高职院校各类岗位的本质特征,并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原则是指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时,应能系统、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及各部门的工作绩效,既能反映被考核者工作的直接效果,又能反映管理与教学质量等间接效果,以保证综合测评的全面性与可信度。可测性原则是指教师是个动态性群体,其素质和能力是不断变化的。考核指标内涵界定要明确、易于理解,所需数据便于收集整理、成本不太高,操作相对简单、具有相对稳定性。

2.独立性、层次性、可比性原则。独立性原则是指绩效考核指标之间要具有相互独立性,避免主要考核指标之间有交叉,描述性语义互相包含。层次性原则是指将各个考核要素分配在不同层次中,各个考核要素的排列方式要符合逻辑,结构和功能方面要有等级秩序,具有种属关系,这样有利于指标权重的确定,并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最能恰当地反映目标工作特点和完成程度的内容,并尽可能避免显现和重叠关系。可比性原则是指各项指标参数的内涵和外延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用以判断各指标相对值的各个标准值是不变的,以一致性和客观性原则为依据和基础。横向比较要符合岗位的可比性,按照共同点设计考核指标体系;纵向比较要按专业分不同职称等级,各项指标、参数的内涵和外延保持稳定,总标准值不变,但要分不同层次。

3.可控制性、趋势性、适用性原则。可控制性原则是指全员绩效考核指标应是管理人员和教师都能够控制的因素,尽最大努力避免主观因素、不可控因素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一切绩效考核过程由考核主体所控制。趋势性原则是指绩效考核指标应该依据学院不同发展时期的战略性目标来调整,要从发展的眼光来预测趋势性变化,使绩效程序与指标达到最优化。适用性原则是指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要保证在具体考核过程中适用,数据资料容易获得、可统计量化,尽量避免套用不同行业、不同类的单位所采取的指标群,使指标适合高职院校的实际。

四、高职院校全员绩效考核常用方法

1.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多-维度决策方法,能将一个复杂的问题表达为一个有秩序的、递阶层次的结构模型,即将各类考核指标层次化;对一级评价指标进行权重性比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配各级指标的权重;计算二、三级指标的权重,得到相对于总目标的分层、优先排序。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系统性、简洁性和实用性,可以更好地降低加权设计中的不确定因素等优点,缺点在于操作更为复杂,成本较高。

2.360°反馈法。360°反馈法(360-degreefeedback)是1982年由美国通用公司杰克·韦尔奇所发明。360°考核也被称之为全方位考核,是指通过收集与被考核人有密切工作关系的来自不同层面的人员的信息,全方位地评介被考核者的工作行为与结果的过程。绩效考核主体不仅是被评价者的上级领导,也包括与服务对象密切接触的人(如本系部、同专业的老师与学生等),同时也包括自我评价。当然,不同考核指标所处观测点位置不同,具有不同的视角优势,而权重分值也不相同。

3.平衡记分卡。平衡记分卡(简称bsc)源自哈佛大学robertkaplan教授与诺朗顿研究院的执行长davidnorton于20世纪90年代所从事的一种绩效评价体系。它作为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管理绩效评价工具,也被称为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的基石。确定平衡记分卡的指标体系是记分卡编制过程的重点,而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则是编制记分卡的难点,涉及将专家定性的群决策转变为定量决策。

4.关键绩效指标法。关键绩效指标(简称kpi)是现代企业最常用的一种业绩考评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各岗位工作绩效的特征,抓住影响工作绩效的几个关键性指标,以此为基础来开展绩效考核。kpi提炼了若干个最能代表战略实施的“二八原理”,将组织战略目标转化为组织的内部行为,通过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全体员工持续改进。关键绩效指标法体现了量化和抓主要矛盾的管理思想,因此,高职院校在设计绩效考核时标体系时,对关键指标所占的权重要相对高一点。

5.目标管理法。目标管理(简称mbo)由美国管理专家彼得·得鲁克最先提出。目标管理法现被企业广泛采用,是一种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应用较多、成熟的绩效管理模式。对高职学院来说,就是围绕学院发展总规划或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及全体教职员工,激励被考核者为达目的而努力工作,通过实现个人和本部门完成目标任务,从而推动学院整体目标的实现。

6.重要事件法。重要事件法是指考核主体通过收集被考核人的“重要事件”,也就是对工作绩效有重要影响的事件,进行数据的科学处理,及时、准确地考核,进行加分或减分处理。在高职院校全员绩效考核时,应掌握和发现一些有突出贡献的事例进行加分,以体现对贡献者的特别奖励;对违纪方面的重要影响事件进行处罚,以警示被考核者遵循规章制度。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全员绩效考核 论文。

绩效论文文献(精选18篇)篇十四

应认真执行。考核得分纳入绩效考核中。

2、各部门下序考核上序的考核表在25日前交人力资源部,为强化上序考核下序的

考核职能,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考核,使各部门的日常工作不断提升, 建议凡对上

序部门提出整改建议的员工或部门在绩效考核中给予加分。

3、各部门应健全部门内部考核制度,并在25日前对部门员工进行考核,形成考

核记录。

4、公司全体办公自动化设备(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的采购、

日常维护、认领制落实等职责划归公司信息中心。

5、公司已发文件的公文存档职责划归企划部,各部门发文同时应到企划部备档,

不备档的文件在公司日常管理过程中不具备管理效力。

6、为强化部门自我建设和提升的能力,建议原专项考核细则中:部门提升项:即

内部管理制度制定有编制计划、通过审核并实施项做为加分项。原考核分值分配

到部门内培项中。

7、绩效考核中,减分和加分项分开统计,不做相互抵消。员工绩效考核成绩将作

为员工日常调岗、工资晋级、评优评先等人事管理的主要参考依据。

企划部:

1、对各部门绩效考核专项细则进行重新整理,统一考核项目和扣分标准,修改

有争议的条款,特别是问题较多的行政后勤部、产品开发部、经营部三部门的专

项细则要认真研究,《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改版后交绩效考核领导小组批准执行。

2、建立公司文件月检查记录。

3、建立公司制度执行情况月抽察记录。

财务部:

1、建立财务与销售、生产、供应等部门之间往来帐和差旅费的`对帐日(25日前),

定期对帐和督促员工票据核消,并有记录。

2、制定《成本核算考核制度》,对各部门在成本核算过程中的活动进行考核,对

严重违反《成本核算考核制度》的员工,要给予责任人一定经济处罚。

3、建立财务部《财务档案与档案室管理规定》,规范财务档案及档案室的管理。

人务资源部:

1、对公司各部门的内培工作建立日常巡查记录。

2、对公司新录用和离职员工(与erp系统有关岗位)的名单报信息中心,便于

信息中心对新员工进行erp系统的培训和权限设置。

3、对公司管理目标与部门月目标指标的检查在25日前完成。

行政后勤部:

1、建立交通安全培训、事故分析、事故处理月记录。

2、制定公司《档案室管理规定》,规范公司全体公司档案室的管理。

3、对各部门的办公用品进行月统计、分析(数量和金额);对特殊办公用品要

制定最低库存,并按临界库存数备贷。

信息中心:

1、建立网络安全性投诉记录。

2、对公司所有办公自动化设备建立认领制制度,并随时进行更新。

3、对公司所有办公自动化设备建立月巡检记录。

4、公司服务器定期维护需停机时,提前在公司中发通知。

5、制定公司《信息化数据和机房管理规定》,规范公司信息化系统中信息和

机房的管理。

质量管理部:

1、制定公司《危险源识别清单》,建立危险源防护记录和《应急预案》。

2、对特殊过程(焊接)的过程监控要设计具体、详细的监控内容,保证焊接过

程和状态受控。

3、建立月《质量分析会制度》,每月一次质量分析会,如遇到重大质量问题时,

也应召开质量分析会。

4、提高质量数据分析和改进措施职能,对产品实现过程中较大的或具有特性的质

量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并与相关部门沟通制定方法并落实。

生产部:

1、建立工具库库存产品临界库存表,按临界库存表储备工具、低值易耗品等物资。

2、对机加、结构两车间的月低值易耗品作统计表(数量和金额),并做比较分析。

3、对设备小修建立维修台帐,并统计维修成本。

技术部:

1、技术部应制定主导产品的检验大纲,如初冷器、焦炉炉门旋转达驱动装置、

圆盘给料机等。

2、编制主导产品外观质量标准。

3、制定补料手续审核流程,建立补料记录台帐,并统计补料原因。

4、制定技术部《技术资料与技术档案室管理规定》,规范技术资料(图纸和电

子图纸)和档案室的管理,特别是电子图纸应定期备份。

5、与信息中心沟通,解决erp系统中,技术工艺方案无法传送到生产车间的问题,

让技术的工艺方案切实为车间生产服务。

经营部:

1、建立月销售额、销售完成率、回款额、回款完成率、陈欠款额、陈欠款完成

率报表。

2、制定《顾客满意率调查制度》,依据制度对顾客进行多种形式的满意度调查,

形成月调查记录表,统计顾客满意率。

3、建立员工差旅费登记台帐,及时督促员工票据核消,并统计员工差旅费数额。

产品开发部:

1、将产品市场推广的部门职责纳入绩效考核专项细则中。

2、建立月销售计划、销售额、销售完成率、回款额、回款完成率的统计表。

3、销售员要有月《工作总结》。

4、建立员工差旅费登记台帐,及时督促员工票据核消,并统计员工差旅费数额。

5、制定圆盘承包细则,申请领导批准并发布。

生产车间(结构车间和机加车间):

1、对安全、质量、设备管理都建立独立的管理记录本,对安全、质量、设备事故

建立台帐,对产值、安全事故率、质量合格率、设备完好率进行月统计。

2、对车间全体工人建立日常动态考核记录,考核记录应包括工作技能、劳动态度、

出勤率、任务完成率、质量合格率、设备完好率、形为规范、合理化建议等内容。

工人日常考核记录今后作为工人工资普级的主要参考依据。

以上整改意见请各部门在5月份完成或完善,完成效果作为5月份专项考核的

重点内容。

绩效考核小组

2014.5.10。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绩效考核论文总结。

绩效论文文献(精选18篇)篇十五

摘要:为了促进审计工作的稳定运行,我们要进行审计环境的优化,确保其审计系统的健全,以满足审计工作的发展需要,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审计整体环境的分析,通过对其内部环节的有效分析,促进其审计工作的稳定发展。确保其审计模式的有效构建,促进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的实现,确保其审计理念的确立,确保其审计目的的深化,确保其审计法制建设的健全,促进其审计职能的健全,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审计环境影响方案设计管理优化研究总结。

一、关于审计环境因素的分析。

1.所谓的审计环境就是通过对影响审计工作的一系列的因素的总结,它的内部构成因素是比较复杂的,涉及到一系列的内外因素,包括其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比如其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及其法律因素等,我们通过对其环境因素的分析,促进其审计外在环境及其审计内在环境环节的深化,满足实际审计工作的稳定发展。

政治因素是审计环境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国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法规,比如政府各个审计部门都是国家上层建筑建设的重要组成环节,审计工作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对其政治环境的深化应用,促进其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促进其审计环境的健全。所谓的经济因素是国家在某一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其运作机制的分析,比如社会整体运作的宏观环境,企业的经营运作模式等,其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其审计工作的深化。

2.文化因素也是审计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一种影响实际审计工作的各种文化环节的统称,比如思想意识观念、社会风俗习惯、价值取向及其文化传统等。在实际生活中,文化因素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仅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特质,也是一种微观经济管理的意识形态的体现。所谓的审计客观环境指的是审计单位内部的经济运作环节,比如其管理体制、内部的控制制度及其相关审计环节,这与社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所谓的审计主体环境指的是在审计系统中各个审计人员所处的环境,比如其审计人员的工作环境及其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情况。审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对审计人员的自身综合能力的应用,这是确保审计工作稳定运行的基本条件,影响这审计环节的质量效率。所谓的控制环境就是通过对政策环节、管理环节等的应用,满足其实际工作的目的,该控制环节是其他控制环节的稳定运行的前提,它对审计人员的自身工作理念意识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其特定政策的深化应用,满足实际审计工作的需要。

所谓的人际环境就是审计单位内部各个人员之间的融洽程度,审计系统的健全,离不开对人际环境的有效应用,以促进其工作氛围的融洽,促进其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升,确保其内部人际关系的实现,确保其审计工作的稳定发展。

二、审计环境之下的审计工作的开展。

1.审计环境的发展衍生了审计目标,审计目标的制定受到诸多因素的控制,比如经济社会的需求因素,其审计环节的运作情况。审计能力情况对于经济社会的审计工作是有巨大影响的,审计能力影响了审计工作的稳定运行。它是一个重要的审计环节,为了促进其审计系统的健全,我们要进行其审计能力的提升,确保其审计目标的不断深化。

审计环境的变化,影响着审计需求、供给的情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id健全,其各种类型的公司体制产生,比如其股份有限公司等,确保其企业的经营权及其所有权的有效分离,确保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环节的优化,确保其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的稳定运行。为了满足实际审计工作的需要,相关政府部门要进行其相关审计法律法规的健全,确保其公司的财务报告系统的健全,确保其审计环节的优化,确保其审计系统的健全,促进其审计独立性的实现,确保其审计环境的稳定开展,为了满足实际审计工作的需要,我们也要进行审计实践工作的深化,实现对其审计环境的有效深化,确保其审计独立性的提升。

2.市场经济的发展,其经济业务活动程序也越来越麻烦,为此我们要进行其单位内部控制环节的优化,以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违规违法的行为越来越隐蔽,犯罪的手段越来越高明,如果公司治理机制和法律法规不完善,就会加大审计风险。

三、审计环境的优化方案。

为了促进审计工作的稳定运行,我们要进行其审计模式的深化,确保其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的实现,确保其审计管理体系的健全,促进其内部系统的有效协调,确保其审计管理体制的健全,满足我国的审计模式的深化需要。促进其立法型的审计模式的深化,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进行其审计院环节的优化,确保其审计主体独立性的实现。更新审计理念,科学定位审计目标,理念是行动的指南,审计理念决定了审计行为。因此,要不断解放思想,进行审计理念的创新,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准确定位审计目标,将审计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为了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我们也要进行审计法律建设环节的深化,确保其审计技术模式的深化,确保其审计质量水平的提升,确保其审计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认真推进审计结果的运用和整改,强化审计工作效果。

四、结语。

为了促进审计工作系统的健全,我们要进行其审计环境的优化,确保该系统的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确保其审计工作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明辉.高级审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邵华清.国家审计环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

[3]谢诗芬.论信息化时代的审计环境[j].审计与经济研究,(1).

[4]李金华.审计最终是为了解决发现的问题[ol].中国新闻网,0821.

绩效论文文献(精选18篇)篇十六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 绩效考核的作用

姓    名:        陈勇

准考证号:   014510300390

系    部:    经济管理系

专    业:   工商企业管理

班    级:09级自考工商企业管理

指导教师:      汪德琪

撰写时间: 2012  年  5  月

目 录

绩效考核的作用

摘要 随着现在企业的发展,人力资源已是企业的重中之重,人才是企业的核心。怎么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绩效考核优势就是吸引和保留人才的一项活动。对其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方面的情况,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和反馈,以便形成客观、公正的人事决策的过程。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管理手段,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有效地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运用得当,员工的工作热情高,企业凝聚力强,市场竞争力强;反之,则会造成员工满意度低、人才流失、企业效益下降等。有效管理人力资源成为每个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

关键词   绩效考核 作用 现状 存在问题

前言

绩效考核是指考评主体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评定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员工的发展情况,并且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绩效考核是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的,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承担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成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绩效考核的核心是促进企业获利能力的提高及综合实力的增强,其实质是做到人尽其才,使人力资源作用发挥到极致。绩效考核为企业管理做出一个可靠的依据,这个依据直接影响员工岗位变动,薪酬分配,人员任用,干部评价,职业生涯发展和人员调配等提供客观依据。绩效考核是对员工的能力的一个测评,使员工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企业可以帮助员工解决他的不足之处。绩效考核不足之处会使员工的攀比使员工之间出现矛盾。解决好考核中的不足才能是企业更好的发展。

一、我国企业绩效考核的现状

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起步比较晚,虽然最近些年一些企业发展度非常迅速,但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却未能跟得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尤其是企业不注重员工的绩效考核制度,缺少对员工的监督和激励措施,使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第一类企业绩效考核制度已经和国际接轨,而且已经走向规范化。这类企业由于在长期的实践摸索中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绩效考核制度,他们已经将绩效考核的作用发挥出来了,在我国,只有像海尔这样的少数国际化企业可以归结到此类型。这类企业严格的来说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

第二类企业的绩效考核正在走向规范化、体系化。我国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力求引入绩效考核制度来提高企业绩效,完善企业管理。但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包括目标不明确,标准不科学,考核方法不当,没有沟通和反馈和结果利用不当等。此种情况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存在,因此它成为本文论述的重点。

二、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现代企业制度中,员工的绩效考核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对上述现状进行分析后我们会发现在我国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存在以下严重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某公司是一家拥有400多名员工的生产型企业。近几年来,因受原料采购价格上涨、国内同类生产企业增加、海外市场竞争格局改变等种种因素影响,使该企业面临着重新调整企业发展战略、进行产品工艺和技术改造、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多种问题。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越来越意识到,提升现有人员的素质使之与公司发展战略及目标相匹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更好的实现工作目标,已越来越重要。

为此,该企业从2002年开始在全公司推行绩效考核工作。该企业的绩效考核,采用直属主管考核,二级主管评定的模式,将考核结果与员工月奖金、年终奖挂钩。考核过程为直属主管按照预先规定的考核指标给下属打分,交二级主管评定后,最后送财务部做为计算考核工资的依据。

该企业在实施绩效考核过程中,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如下:

(一)绩效考核定位存在模糊与偏差

问题表现:“考核就是发奖金”。该企业自推行绩效考核后,对员工而言,考核就是由部门主管决定自己每月能拿多少奖金,对管理人员而言,考核就是每个月给员工打打分,分分资金,明知道这样的考核有问题,却不知道怎样去改进。

分析: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绩效考核定位不清楚,对考核缺乏明确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核而考核。所谓考核定位,其实质就是通过考核要解决什么问题。考核定位是考核的核心问题。对于考核的定位,简单点说,是指用系统的方法、原理,评定、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详细点说,绩效考核是完成战略性目标的一种结构性方法,是衡量组织成员是否完成目标的手段。作为绩效管理的一部分,绩效考核本身首先是一种绩效控制的手段,其核心的管理目标是通过了解和检验员工的绩效以及组织的绩效,并通过结果的反馈实现员工绩效提升和企业管理的改善。同时它也是对员工业绩的评定与认可,因此它具有激励功能,使员工体验到成就感、自豪感。该企业仅把考核定位于确定利益分配的依据和工具,但在员工心目中却形成了一种负面的形象,造成对考核的误解,使考核失去了意义。

(二)绩效目标不明确

问题表现:直属部门考核结果好,但公司经营效益不好。以2004年工厂考核为例,工厂2004年全年产量为一万六千吨,远高于去年同期产量,因此2004年工人的奖金明显高于往年。但公司方面,由于2004年原辅材料采购价格大幅上涨,总体经营效益不升反降。

分析: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企业没有实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将企业经营所立的目标分解为各个部门的目标,同时确保各个分项活动的产出绩效目标能整合成整体目标的达成,做到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的推行方向,把公司目标与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连结在一起。目标管理规划好,会帮助员工针对工作目标持续改善,创造企业与员工的双赢。而该企业在制定员工的绩效考核标准时,只按照本部门的想法,只是向内看,关心的是今年应该完成哪几项目标,而没有向上看,去关注公司的经营绩效,导致部门考核与公司经营脱离。

(三)绩效考核标准设计不科学 、方法单一

问题表现:考核标准欠缺、评价指标过于单一。如市场销售人员的考核指标仅限于当季销售售总额、回款率,而没有毛利、客户流失率等同样较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对经理级以下职能人员的评价指标则更为简单,仅通过对工作纪律、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做一简单描述,便设定了五个评分等级。

分析:这一问题出现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绩效指标的分解工具。绩效考核的对象是员工的绩效表现,因此其考核指标的提炼应该以员工的具体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为依据,而该企业却以员工的综合表现为考核对象,从而将考核指标演变成一些总括性的、抽象性的内容,偏离了考核的初衷。该企业的考核指标也很单一,难以对考核者进行全方位的考核,经常引致不全面、非客观公正的判断,使考核者很难对考核结果感到信服。

(四)绩效考核结果没有沟通,结果没有合适利用

问题表现:由于该企业缺乏良好的沟通和民-主的企业文化,每次考核后,员工都不知道部门主管对自己哪些方面工作感到满意和肯定,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而部门主管也无意于在考核后同考核就考核结果进行沟通。员工只能从当月考核工资的变化中,间接的推断出当月的考核结果。

分析:这一问题出现是因为缺乏日常有效的绩效指导与反馈。绩效考核过程应该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绩效考核的结果也应该以恰当的形式反馈给员工,并就此进行充分的沟通,制订改进计划。如果不重视和员工进行及时、细致、有效的沟通,员工对绩效考核体系的管理思想和行为导向不明晰,各人仅凭各人想当然的了解警备地看待该体系对自己的影响,常常产生各种曲解和敌意,并对所实施的绩效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客观公正性表现出强烈的'怀疑,对体系的认识产生心理上和操作上的扭曲。

三、绩效考核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企业的发展和成长最终是以企业的绩效来体现的。该企业实施绩效考核后,企业销售额增加了,产品的成本有所降低,产品利润空间得到明显提升。绩效考核的实施,尤其是对关键考核指标的强化和考核结果的落实,提高了考核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加强了员工对工作目标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而管理人员通过给员工考核,在发现员工优点和不足的同时,也间接提升了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可以说,绩效考核实施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成为该企业完成目标的动力。

四、企业实施绩效考核应关注的问题思考

(一)明确企业的真正需求

谈到企业的需求,很多人会认为就是赢利和发展,这是没有错误的。但问题是企业必须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方法。很多企业的需求不是谈利润和赢利,而是谈客户满意度、员工行为的有效率、管理者管理行为的有效率等,因为这些指标是可以衡量的,也是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资源的配置所能实现的。利润做为企业需求的最终结果,没有哪一个员工可以单独的实现它,必须是每个员工做好自己的工作,并通过所有员工的工作总成果来实现利润。因此,企业在开展绩效考核之前必须明确自己的需要。这就需要对企业的战略、员工的行为标准等,都要给出明确的界定,没有这样的界定,绩效考核就没有依据。在确定企业的需求时,就算不能细致可行的执行方案,但对于企业希望建立什么样的市场竞争优势、需要引导什么样的员工行为、需要发展什么样的企业文化等等问题还是要给出一个答案的,从而对为什么要实施绩效考核给出一个答案。如果弄不清楚以上的问题,绩效考核最好还是先不要开展。

(二)目标责任应得到一致认可

企业要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核心问题是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通过目标责任体系分解到各部门并与对应的责任人挂钩 。对工作目标的分解,最好组织相关责任人多次研讨,分析可能性,直到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对目标责任达成一致,从而避免执行产生阻力,提升目标达成的效率。

(三)以岗位为中心,建立适合的评价标准

指标设定的科学、全面、有效性,直接关系到绩效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因此指标设定,是完成目标责任成功的关键因素。指标确定除应考虑真正适合企业实际外,还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通过努力在适度的时间内可以实现的,并有时间要求;指标是具体的、数量化的、行为化的、具有可行性;指标应是可衡量的,不论与过去比,与预期比,与特定的参照物比,都有可操作性、现实的、可证明的、可观察的;不能量化的,描述细化、具体、可操作;经过同意制定,说服力强。

(四)重视考核结果的反馈

要达到最终的良好的考评沟通,必须在平时就不断进行沟通,沟通本身就是管理,而且是更高境界的管理。能否及时而妥善地进行考核结果的反馈面谈,不仅关系到员工个人的改进,而且直接影响到整个考评工作的成效。考核者对考评结果要做到全面分析,对未达标的工作部分要加以分析,找出原因并加以修正。对考核成果要充分进行利用,考核者要及时与被考核者进行沟通,对被考核者的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最好能以事例补充说明,让被考核者感到得到真诚的认可。对被考核者不足,要明确提出,问清原由,听取对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如有道理尽可能采纳。如继续任用,则应提出具体的建议要求及改进工作的途径,以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即使不再任用,也要明确提出,使责任人充分理解,使之心服口服。 切忌对考核结果置之一边,任由被考核者猜测引起负面影响。

(五)和利益紧密挂钩

绩效考核与利益紧密挂钩包含两个内涵:一是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结果必须要有相应的个人利益兑现,不管是个人奖金还是职位的变动;二是绩效考核的方式要和利益的分配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如果采取团队式的考核方法,而员工的薪酬却是个人职能化的薪酬方式就会导致薪酬模式和绩效考核模式缺乏一致性和匹配性,无法实现考核激励的效果。同样,如果企业的考核需求侧重于个人的具体工作业绩,但在薪酬设计上却让技能工资的比重占的很大,这样最终的实施效果也必然会大打折扣。

(六)做好时时改进的准备

绩效考核的目的无非是激励员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当在绩效考核中发现问题的时候必须要及时地对影响绩效的环节进行改进,包括作业方法和工作流程,同时也包括绩效考核的指标。绩效考核最忌讳的就是在考核当中发现问题了,通过奖惩措施对员工也进行处理了,但就是最关键的一环没有做,那就是方法改进,从而导致对于同类问题,企业考核了许多遍、处理了许多人,但就是不见问题的减少和结果的改进,其原因无非就是没有从流程、制度和作业方法上予以改进。

五、对该企业实施绩效考核的建议及措施

(一)对考核者和被考核者进行绩效管理培训,认识考核实质,明确考核的定位和目标

绩效考核作为一种监控手段,几乎是和企业相伴而生的。目前国内较多企业在绩效考核上的失败,除了有操作过程中诸如绩效标难以衡量、 绩效指标设置不合理以及管理者缺乏相关的训练等原因外,可能存在一个更为根本性的原因就是企业对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通过培训,不仅使受训者对绩效管理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非常了解,而且对实施绩效考核系统的意义认识清楚,熟悉考核标准,掌握考核方法,使绩效考核思想深入员工心中,消除和澄清对绩效考核的错误及模糊认识。从而明确绩效考核的定位和目的,以避免在今后的考核中,由于存在观忥上的错误认识,而使考核工作受阻,难以持续进行。

(二)成立人力资源部,确保绩效考核有效实施

人力资源部是绩效管理制度的组织制定者,同时也是绩效管理实施的组织者。企业要有效地实施绩效考核,就必须有一个相对统一、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作为大家共同遵循的规则,否则会导致考核无序化。而绩效考核的实施也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时间安排,如什么时候制定绩效目标,绩效目标是否符合smart原则;什么时候启动考核,什么时候进行初核和复核;考核结果有没有向员工反馈;什么时候上报考核结果等,都需要有人去组织。人力资源部同时还是绩效考核制度实施的咨询者和培训者。人力资源部通过参与并指导考核目标和指标的设计、评价方法的选择、绩效管理制度的拟订等工作,掌握了绩效管理的理忥和操作技巧,这样在各管理者和员工实施绩效考核过程中,人力资源可以就绩效考核方方面面的问题提供咨询和答疑,并加大对管理者和员工的培训、宣传和引导。

总结

绩效考核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而且能营造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组织氛围,充分的发挥团队精神。薪酬不仅仅是劳动的报酬也是在一个团队中个人价值的认可,为了避免员工成长之后的跳槽离职现象,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绩效考核这一重要手段,从关注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入手,科学规划企业的前景,让员工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对自己本身可以得到发展。从精神与物质发面让员工得到满足。进而让员工对企业有归宿感。使员工自我价值可以得到实现。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才能发挥员工的潜力,使企业可以更好的发展。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毕业论文绩效考核。

绩效论文文献(精选18篇)篇十七

在2016年9月发布的2015年审计署绩效报告中指出在接下来的审计工作计划中要把保障百姓的基本民生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重点关注低收入群体的社会救助是否真正地得到了改善。社保基金审计主要针对对于社保基金的筹集、支出、运营等相关环节,主要方式为传统的审计方式,虽然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在不断地深入,但是实际工作过程中还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审计方法使用不准确,缺乏完整的评价体系,信息不对称等。为解决在当下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和现阶段基金运营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将构建有效的社保基金绩效审计体系以及对于如何应对审计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1、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当前缺乏完整的评价标准。

社保基金审计标准的缺乏,实践中必然会导致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审计责任以及审计评价等可遵循规则的不统一。社保基金审计需要一套严格的标准来保障其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需要有健全严明的执行程序和衡量标准,其在审计过程中还需要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的配合,由于社保基金审计缺乏标准,使得在实践中无法建立如民间审计那样具有完整性、层次性、具体性的审计体系。社保基金的运营是非盈利性质的,涉及到公共领域基础设施、基本保障等多方面的公共效益,应当使用多种成本效益指标作为分析政府非营利性公共服务的指标准则。同时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时,由于社保基金作为公共服务而导致其具有社会效益难以进行量化的特点,往往会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基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进行分析,这也导致我国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未能形成完整一致的标准。

2、客体舞弊与监管机制的缺失给审计带来风险。

我国人口众多规模庞大、各个地方情况的不同、社保基金的项目众多导致我国社保基金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对于社保基金运营机构的管理容易发生问题,这就导致在进行社保基金的运营时容易增加舞弊发生的可能性。当存在舞弊发生的压力与动机时,舞弊人员会考虑机构的整体环境,是否对舞弊提供宽容的环境,现阶段我国某些机构内部可能会处于不适当的价值观或者道德标准的环境下,这样的环境会给予舞弊人员宽容的态度,变相为舞弊的滋生提供了温和的发现环境。近几年发生过的社保基金运营机构向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发放养老金以及隐瞒人员死亡信息、收入不入账、农民工等部分人群保障政策未落实等问题都可以看出社保基金运营机构在执行相关制度与基金管理等方面都不够严格。究其原因无非是由于在某些部门违规违纪的行为依旧存在与我国对于社保基金管理运营相关监察不够严格。

3、审计人员缺乏足够的独立性与专业胜任能力。

我国政府审计机关现阶段实行的是双重领导机制,法律规定这种领导方式本意是使审计机关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但从实际审计工作中看来审计机关缺乏实质性的独立。因此在实际审计工作进行中,审计机关在体现其作为政府机构监督者时往往会受到政府机关的干预,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能够完全体现出来,这就导致在政府审计工作中会由于政府机关的干预而使得审计结果未能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反映。审计机关审计人员都是通过审计公务员考试进入的,在报考时仅仅进行简单的专业为会计或者审计的要求,并不会再进行详细的分类。当代审计是多元化的,因此通过审计公务员开始进来的审计人员都拥有会计与审计知识,但面对社保基金审计这种具有专业性的工作时,可能会表现的能力与相关的专业知识不足。在进行这种专业性较强的审计工作时,审计人员往往表现的审计专业胜任能力不足,从而使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很大影响,也影响审计工作完成的效率和效果。

4、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工作获取数据难度较大。

我国社保基金的整个运作流程涉及收缴、管理、投资运营、支付等诸多环节,而处理这些环节的财务数据是非常复杂的,这导致社保基金业务的数据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及其归集、汇总等处理流程都需要通过数字信息化的方式来完成,除此之外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工作,还要求针对社保基金业务原始数据通过现代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加工与整理,并且进行更加充分的处理分析。这种使用现代数字化方式处理加工数据的方法是一种审计环境的客观改变。而这种改变为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取证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并且在审计工作中存在一定不可量化的问题,在审计中只能进行定量来分析,其双重作用的综合影响会导致审计工作的结论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甚至与事实产生一定的偏差,而这种影响会对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增加工作的风险性。

1、制定详细的审计标准为绩效审计提供依据。

审计工作应当建立在一定的审计价值评价标准之上,审计评价标准是进行审计工作的基础。而我国审计评价标准没有针对社保基金审计这种具有特殊性的审计工作制定特定的审计评价标准,因此,我国社保基金评价标准还需要完善。在此对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提出一些意见:一是经济性评价标准。社保基金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应通过维护成本最低来达到经济性。二是效率性评价标准。参保者在把资金交给社保机构的过程中会考虑资金的安全或者是否能够增值保值。因此如何提高社保基金的投入与产出的效率性是非常关键的。三是效果性评价标准。社保基金管理机构相关工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工作人员进行工作的积极主动性、社保基金预计收缴金额与实际收缴金额是否一致这些目标的实现来进行评判社保基金管理的效果。四是公平性评价标准。具体来讲则是:参保对象的保险待遇是否公平,社会保险对象接受基金是否公平,保险公司与部门对保费的要求标准应当是一致的。五是公正公开评价标准。社保基金工作的开展应当是面向公众,是公开透明的。

2、加快速度推动社会保障工作法制化建设。

从国内外开展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实践工作来看,可取的经验应当是具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与运营管理体系。刚开展审计工作有了相应的法律体系作为依据,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法律地位才可以得到有效的明确与保障,当明确好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法律地位时,才能有效推动我国养老保险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建立完善的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法律体系,明确参保单位与相应参保人的职责与权力,使社会保险制度及其社保基金管理、运营和监督过程都纳入到法治化和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3、发挥社会审计的辅助功能进而加强审计独立性与专业胜任能力。

当前我国社保基金管理、运营部门工作内容复杂多样,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对于社保基金的调整,当前社保基金绩效审计也变得复杂,因此在过去基础上使用的传统审计人才无法较快适应审计工作的调整。假如在社保审计工作中能够引入社会审计来参与工作,社会审计作为一个相对于政府审计更加相对独立的组织,具有更高的独立性。在我国由于社会审计行业存在的竞争压力,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社会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我国社保的工作量十分庞大,有效的政府审计人员来完成如此繁重的任务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是否可以考虑将社会审计引入社保审计工作中来,这样做不仅可以较大程度的利用社会审计中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来辅助完成审计工作,能更加公平客观的对待政府社保工作,节约了审计资源与成本。

4、推进全面科学社保基金联网审计现代化建设。

当前的社保基金审计采用的方法主要还是依赖于手工查账、检察业务,这种审计方法不能够提高审计绩效,也未能降低审计成本。在计算机审计为主流的大环境下,部分地区已经完成社保联网管理,审计机关应尽快推进建设联网审计,加强社保联网审计规范化,统一各地联网审计的操作流程、审计程序、软件要求等各个环节要求,进一步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政府应当在系统建立的同时出台相关联网审计标准与指南,明确相关要求,促进联网审计发展的规范化。在硬件方面,统一联网审计单位的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标准,配备全国统一的硬件设备;在软件方面,使用统一技术支持的联网审计软件标准完善联网审计软件研发与技术支持高管理制度等。

绩效论文文献(精选18篇)篇十八

绩效考核,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它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它是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进行管理沟通的一项重要活动。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直接影响到薪酬调整、奖金发放及职务升降等诸多员工的切身利益,其最终目的是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和未来的成就感,最终达到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双赢”。

但是它同时也是一柄“双刃剑”,用得好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热情,挖掘员工的潜力;反之,则会挫伤员工,给企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例如由于评估标准不明确、评估过程不诚实等原因而导致的评估失败和由于反馈渠道不通畅而导致的绩效增进失效等等。本文结合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系统阐述了企业中绩效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与改善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一、绩效考核的正确管理思想没有被成功的植入企业

开展绩效考核工作,首要回答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开展绩效考核工作,这个问题不加以明确,势必使绩效考核陷于盲目。

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核心问题是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要实现战略目标,人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如何使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都有使命感,进而发挥创造力,使公司具有运行活力,进而对人力资源进行整合,使优者得其位,劣者有压力并形成向上动力,使企业目标在优化的人力资源作用下得以顺利实现等问题,是公司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所要解决的最本质的问题。

企业在实施绩效考核之前,做宣传及培训是有必要的,但是这些培训和宣传如果没有能够突出绩效考核的真正用意,如果培训的重点只停留在考核手段及技术上,不能让员工很好的理解绩效考核,那么绩效考核是很难达到目标的。

绩效管理思想只被公司很少一份中高层管理人员所掌握,没有在基层得到很好的推广,在执行过程中必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且有些部门认为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与企业内部的其他部门无关。

同时,在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上,追求一步到位型的指标设计,没有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部分考核在实际操作中都很难起到良好的考核效果。

二、考核指标主次不分,设计不够合理

绩效考核是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对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定,以满足组织内部人员选择、配置与培养以及组织变革与发展的需要。毋庸置疑,绩效考核是一项工作,而且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对绩效考核的方案设计与制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常情况下,我们习惯于从完成组织使命、组织发展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制定考核方案,而且方案中包罗万象,生怕漏项掉项,结果是将一些非量化指标人为地进行“量化”,这些模棱两可的“量化”指标导致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均无所适从,最后导致考核一阵风之后不了了之。

笔者认为,企业绩效考核方案好比国家制定法律,先要制定宪法,对国家大事进行总体上的规范,然后再制定单行法或部门法。对于企业而言,在设计、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时,先不要急于求大求全,而要从最基本的入手,为员工制作一份“行为标签”,首先明确告诉员工应该做哪些事,怎样做才正确。

联想集团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联想每年都举行公司战略制订会议和分解会议,这个会议不是一般的纸上谈兵了事,而是从高层到事业部,从事业部到具体的运营部门,从部门主管到员工的沟通和教育会议。会议的结果,就是公司的战略目标深入到每位员工,使他们明白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要把公司的各项目标任务以及工作的重点和措施让职工明白,同时让职工明确岗位职责和岗位规范,按照规范来履行岗位职责,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当然,这个行为标签将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而不断注入新的内涵。也就是说,绩效考核方案如同制定国家法律体系一样,先把必须遵循、遵守的规则确定下来,把便于量化考核的界定下来,制作一部企业的“宪法”,在此基础上,当遇到问题时,再行制定“专门法”或者是“单行法”,最终让绩效考核让大家都乐于接受。

三、组织执行力度不够

2003年初,两位美国的管理学家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在《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一书中提出:企业经营失败往往不是因为采取了错误的战略,而是由于好的战略没有被准确地执行,执行不力才是企业经营失败的真正原因。

企业的战略和计划固然重要,但是只有执行才能使其发挥出潜在的效用。一个缺乏执行力的企业必将使其制定出的战略最终成为一纸空文,绩效考核也是如此,再好的考核制度不能很好地执行也是白费精力。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变成现实要有一个过程,这个具体的过程就是执行,而执行力是将战略设想变成现实的能力。企业的执行力的强弱由三个关键因素决定,即战略、人员和运营流程。绩效考核的有效执行也需要有人员的配合及对执行方法的选择和过程的控制。

四、绩效考核结果与奖惩不对等

对于企业而言,绩效管理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公正科学的绩效考核可以优化自身的组织结构,提升整体业绩,对于员工来说,绩效管理营造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通过绩效考核,使员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及时对自身的发展方向进行修正,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业绩。

但目前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把绩效考核当成是为了完成企业或上级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因此,在考核过程中,工作态度不认真,考核形式单一化,草草走过场了事,之后将绩效考核结果束之高阁。从总体上看,绩效考核结果几乎不会对被考核者最终的报酬和未来职位的升迁产生任何影响。奖罚的力度与绩效考核结果不相符,对于绩效显著的员工不能给予相应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而对绩效差的员工惩罚力度不够,这样必然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从而失去了绩效考核的目的。

在对待考核结果上,一方面要保证公正、公平,另一方面还要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员工不同的气质差异,采取个别沟通的方式,把绩效结果反馈到被考核者,并帮助他们分析、查找结果好坏的原因,从而激发起被考核者重新崛起的希望,树立搞好工作的信心,帮助他们和企业一道成长和进步。

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中国本土企业的实际情况,笔者对企业员工的效绩考核问题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第一、让绩效考核思想深入全员工心中,消除和澄清对绩效考核的错误及模糊认识。

绩效考核要以尊重员工的价值创造为主旨,它虽是按行政职能结构形成的一种纵向延伸的考核体系,但它也应是一种双向的交互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工作沟通。通过沟通,考核者把工作要项、目标以及工作价值观传递给被考核者,双方达成共识与承诺。而且借助纵向延伸的考评体系,在公司中要形成的价值创造的传导和放大机制。

绩效考核不能为考核而考核,考核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考核不能激发员工发展并整合为公司成长,那我们考核的结果可想而知。企业主管若只想运用绩效考核来控制员工,往往会令员工惊讶、反感和对抗。因此,尤其要提升担当考核者的主管们的现代经理人意识和素质能力,真正使他们在公司管理的各个层次发挥牵引力。强化企业经理人的管理能力开发,是企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主题。

第二、进行工作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

为了保证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标准,进行有效的工作分析,确认每个人的绩效考核指标,成为确立员工考核标准的必要环节。因此,应通过用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加强与各主管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在公司中为每位员工作出工作职位说明书,让员工对自己工作的流程与职责有十分明确的认识,也使员工从心理意识上进入状态,接受考核。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责要求,不同的工作职位说明书,考核指标也理所当然有所不同。

当然,在对考核指标的把握上宜遵循:贵精不贵多,5个左右即可满足;贵明确不贵模糊,缺啥考啥;贵敏感不贵迟钝,能被有效量化;贵关键不贵空范,要抓住关键绩效指标。

第三、让价值评价体系成为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体系的中介。

企业管理的关键是要在管理中形成管理回路,形成公司成长的正向反馈机制,这也是比尔。盖茨为我们描述的企业成长机制。价值评价作用的有效性,或者说价值评价要真正能在公司的价值创造中发挥牵引和激发作用,必须要解决好价值分配杠杆作用的发挥,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价值分配不仅仅包括物质的分配,也包括挑战性工作岗位的分配、职位的晋升等等。从现在的物质分配来看,主要有工资、奖金、福利津贴以及远期收入。在工资方面,要充分让个人的工作能力、绩效在工资的组成结构占有合理的位置,并成为个人工资提高的主要因素。

当然,更重要也是更主要的还是要加强工作本身的激励,要不断创造有挑战性的工作岗位并将之赋给有创造、进取的高绩效员工,给他们创造更大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考核评价要真正成为企业组织内部成员价值分配的客观、合理依据。

第四、形成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绩效考核工作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一个方面,它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公司的整体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架构的建立和机制的完善,同时绩效考核也要成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公司必须从整体战略的眼光来构筑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大厦,让绩效考核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它环节(如培训开发、管理沟通、岗位轮换晋升等等)相互联结、相互促进。公司建立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良性机制,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只会被无情地淘汰出局。

第五、对考核流程的过程要加强监督指导。

前文有提到,绩效考核有时会变成一部分管理者“人情”的工具,引用一句明言:“任何事情失去监督就会产生腐-败!”尤其在考核实行初期,人力资源部门要对职能部门的考核起到指导、支持、监督的作用,在绩效考核的各关键环节中,人力资源部门要对考核方法和指标的设定起指导作用,对考核的信息进行审核,对考核的结果要监督。这样才能使考核形成正面的pdca循环,帮助员工发现不足,提出改进意见,最终提升工作业绩的作用。

综述:任何最佳的管理措施和办法,都是权变的、历史的。组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水平,管理的制度也不尽相同。再好的管理制度,首先是合适的。绩效考核的准确性是一种管理的追求,但过于严格的要求往往会增加管理成本,有些情况下甚至无法实现。笔者建议企业可以从绩效考核制度的科学性、绩效考核制度的可操作性和绩效考核实施过程的控制等三个方面来提升企业绩效考核效果,提高绩效考核满意度。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酒店绩效考核论文。

相关范文推荐

    体检中心护士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模板22篇)

    转正工作总结是对员工工作表现的一次回顾和总结,可以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接下来是一些值得借鉴的转正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为确保农民健康体检工

    十佳中学生演讲稿三分钟(通用19篇)

    中学生演讲稿是中学生在学校活动或比赛等场合上演讲时所准备的一篇演讲稿,它旨在表达中学生对某个话题或主题的观点和见解。中学生演讲稿的写作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

    勤俭节约演讲稿高中袁隆平范文(18篇)

    演讲稿范文可以通过对相关领域的文献和经典演讲文本的研究,提炼出合适的思路和表达方式。演讲稿是通过言辞和表达方式,传递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工具。如何写一篇精彩的演讲

    感恩高中的演讲稿(优秀21篇)

    感恩可以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激,学会体谅和感谢别人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感恩总结范文:感恩工作的机会和平台,让我能够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

    学生会组织部工作计划书范文(14篇)

    学生会工作计划是学生会在一学年内为全体学生服务、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重要工作计划之一。它旨在帮助学生会成员明确学生会的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具体行

    家长会上园长发言稿(实用17篇)

    家长会是家校合作的重要机制,学校和家长通过家长会的互动,能够更好地协作解决学生在学校遇到的问题。以下是家长会中提供的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资讯,供大家参考。

    带队领导讲话内容(优质23篇)

    演讲稿应该具备逻辑严谨、有条不紊的结构,以方便演讲者进行表达和听众的理解。将范文中的一些好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运用到自己的演讲稿中,可以提高演讲的质量和效果。

    森林消防安全班会教案(通用18篇)

    编写安全教案需要综合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以及不同场景的安全问题。学习安全教案是为了提高我们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以下是一些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中专生自我鉴定书(模板20篇)

    阅读范文范本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思维的灵活性。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范文范本,挖掘它们中蕴含的写作奥秘和精髓。自踏进中专的校门,回首过去的四年

    活动策划方案可行性分析(汇总17篇)

    策划方案是指对某个项目或事件的目标、过程和实施方法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的文档。制定策划方案时,我们应该做到立足实际、灵活应变,下面是一些范文供参考。怎么写才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