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家门口那条路征文1500字(优质6篇)

时间:2024-01-14 作者:储xy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前台工作心得体会篇一

“小县不大四尚书”。我家就住在汶上县尚书路东段,105国道以东,342国道北侧,向北是孔楼,往南是槚柏。小时候,家里有2辆大解放,爸爸驾驶它们奔驰在南来北往的路上,有时拉些棉纱,有时又装满煤炭,汽车的轮子转呀转,踏遍坎坷成大道,在改革的春风里,无数辛勤汗水浇灌着梦想。那时候,一出门就看到屋山上喷涂的标语,“要致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世事变迁,标语变了,路修好了,脱贫路上的老乡一个也不会少了。

再回首,永难忘那时的青葱岁月。那时候的路窄,沥青路面,坑坑洼洼的不平,太阳一晒,汽车一赶,总是要起褶子的。路两侧是能蓄水的大坑,里面有时种点庄稼,有时长满杂草,总之没有今天整齐划一的绿化带。路上的车辆也少,不像现在每天都有数不清的货车呼啸而过。小学时就知道跑长途不容易,路途颠簸、舟车劳顿之外,还担心遇到饭店讹人的、私设关卡劫道的。初中时,我和小伙伴们沿着尚书路、普陀山路、花园路,一路奔跑,也不觉累,直到中都市场打游戏,想想那时天真无邪,光阴虚度,现在真觉汗颜。高中时骑上了自行车,冬天有时雾霾严重,也竟然在尚书路迷路,走过了学校而不自知。中午上学时,一个重卡疾驰而过,一阵沙雨劈头盖脸打得颇为狼狈。也是在那时,我在尚书路上看到父亲日渐佝偻的背影,才意识到时光没有等我,心里总是莫名的失落。有时独上高楼,自觉望尽天涯路,在花季雨季里消极沉沦;有时满怀希望,不愁前路无知己,十八岁的天空照耀的永是金光大道;有时心态平和泰然,先贤们的事迹激励我成长,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

物换星移,峰回路转,从没想过会离家千里。2004年,我在尚书路家门口坐上了去槐荫区的汽车,从此背井离乡,一恍就是十年。2005年,我被广东发达的公路网震撼,第一次看到那么宽阔平坦的路,那么多心驰神往的小汽车。一梦浮梁,江西的人美水美,路也显得落落大方。黄岛的风夹杂着海的气息,吹皱了一池萍碎,我知道我继承了千百年间老祖宗安土重迁的传统,树高千尺,落叶归根。2013年,有幸通过事业编考试回到汶上,我在辛店下车,竟然又迷路了,我腹诽着,忐忑着,没想到家乡的变化如此之大。我走在家门口略显单薄、瘦弱的尚书路上,我知道有人永远惦念着她。

前台工作心得体会篇二

我家门前有条路。这是条宽阔又平坦的柏油大马路,它是村里的人出门的必经之路,每天路上都车来人往,热闹极了。

可是现在,这条路终于焕然新,从头到脚换了副新模样。现在的路是铺了柏油的大马路,既宽阔又平坦。说它宽阔吧,的确是呀!好几辆汽车都能并行交错驶过。说它平坦吧!点儿也不假,就算你仔仔细细地考察勘测也几乎找不出有高低不平的路面,而且路还变得很长很长,往前看看不到头,往后瞧也见不着尾。如今的柏油马路就像是条巨龙横卧在我家门前。自此,村里的人们出门可方便了,脸上也都洋溢着甜蜜的笑容。

路旁种满了各种绿化的花草树木。高大的香樟树挺立在路旁,颇像个个排着整齐队伍的士兵们共同守护着这条大路。到了夏季,树儿就像是把把撑开的绿色大伞,给通行的路人带来丝丝庇荫和清凉。树旁边还有各种颜色的花草,各色的花争相开放、争奇斗艳,有海棠花、白玉兰、蔷薇花……给大路增添了抹抹别样的色彩。当然,路旁还有盏盏明亮的路灯。每当夜幕降临,路灯都会准时亮起,给夜行的路人留着灯。我总喜欢和小伙伴在晚些时候,在路上欢快地玩耍、奔跑、追逐打闹,欢乐的笑声时常在大马路上回荡。

大路两旁,旧时的低矮平房几乎都不见了,有的是三层楼的小洋房,有的是两层的小别墅,房是白墙黑瓦,漂亮极了!那里是村民们遮风挡雨的港湾,每天,村民们从家里出门,踏着新的柏油马路走向小镇上,走向田间开始天的工作和劳动。到了日落西山,村民们又带着欢笑从集镇、田间村头满载而归。

前台工作心得体会篇三

我的家门口有一条小路,虽然它并没有名字,但是这是我每天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不到200米长的路连接着小区的两个进出口,是那么的繁忙,但又是那么的不起眼。

春天到了。小路两旁所有的树都被园林工人修剪的整整齐齐,剪下来的枯树枝和烂树叶被环卫工人清扫走了,小路立刻焕然一新。每当我上学走在小路上时,他们好像在向我行礼。

夏天到了。我走在小路上,看见树的`枝条长得很快。没多久,就有手臂粗了。我惊奇地发现树上都挂着塑料袋和一根长长的管子——“为什么要有这些东西呢?难道它们都生病了?"我不断地追问爸爸。爸爸指了指"营养液"这三个大字说:"树木也在长身体,也是在补充营养,就像你吃饭一样。"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秋天到了。我推开阳台的窗户,一阵桂花香扑面而来,一朵朵红彤彤的桂花展现在我的面前。"开花啦,开花啦!"我一边喊一边拉着奶奶来阳台赏花。"这是丹桂,秋天开花,可香啦!"这一个月,我每天上下学走在小路上,都能闻到这令人心旷神怡的桂花香。

冬天到了。每当我走在放学的路上,两边的树木都光秃秃的,可是我一进小区大门,一眼看见了很多金黄色的银杏树叶,随风飘动,好像在向我招手,欢迎我回家。

这就是我上下学必经的小路,又短、又窄、又有趣的一条小路。

2022我家门口那条路主题征文6

我家门口有一条路――南海路,这条路四通八达,两边商铺林立,所售的物品也是应有尽有 ,物美价廉,是我每天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

清晨,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一声尖锐的鸡鸣声打破了四周的宁静。这时,清洁工人已经把路打扫的干干净净了,两边的早点商铺也已经忙碌起来了,不一会儿那热气腾腾的包子就出锅了,那饱满的肚子,雪白的外衣看着就令人垂涎三尺,还有那穿着金黄衣服的油条香味扑鼻……菜贩的叫卖声响彻云霄。

中午,是南海路一天中最拥挤的时候,人们正在购买中午做饭所需要的食物,这时接学生的家长也把孩子接回,行走在这条路上,鸣笛声、叫卖声使南海路成了充满声音的世界。

晚上,夜幕降临,南海路终于回归了一天的平静,路上人烟稀少,只有少数车辆穿行在路上。南海路这位仙女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极为美丽,旁边的大树也摇动着手臂,好像被南海路的美貌所惊艳,而鼓起掌来。

这就是我家门口的路――南海路,让人欢喜让人忧。但是我喜欢它,它伴随着我的每一天,陪伴着我成长。

前台工作心得体会篇四

“故乡的路,带我回家”。每当听到约翰。丹佛这首活泼轻快的美国乡村歌曲,我的思绪便跳荡在故乡门前的那条小路上。

记忆中的我家门口的小路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泥土路,它像一条蚯蚓贴着我家门前的小河由东向西蠕动。它宽不过四五米,长也不过三百多米,贯穿整个村庄。路的北侧连接着我的家园,路南,紧挨着一条清亮的小河,河坎上长着繁密的杂树:杨树、榆树、刺槐、苦楝、银杏。我家门前河坎上的银杏树是我出生那年栽的,那年,我的叔叔刚刚考上大学,他一高兴,说是栽了留个纪念,于是就栽了。从此,只见它初夏时披一身翠绿,夏日里洒遍地金黄。年复一年,伴我成长。村的西头还有一棵年岁久远的银杏树,那可是一棵比我爷还要年岁久远的银杏树。

我的故乡郭家园地处如皋的南乡,它处于如皋到南通的南北连接线的中间位置,向北距如皋县城大约30公里,向南往南通城差不多也是30公里。因为这个缘故,在那个非常的年代里,很多“下放”的人都愿意分到我们那儿,那里不单物价相对便宜,距离南通、苏南乃至上海都近,以至于我们那个乡村小镇上云集了许多衣着整洁、南腔北调的异乡客,那时他们被称作“牛鬼蛇神”、“臭老九”,一到周末,他们都会聚集到我的老宅西面的马路上那个小小的汽车停靠站,往南,往北,急急地赶去和家人团聚呢。正是因为他们,让我们封闭的村庄多少知道了一些外面的信息,也正是因为他们,才让我们公社那所“戴帽子”的中学在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的人数要比周边的乡镇明显多出很多。

芦芽初上的早春,我们每天都会到河边看小树抽芽,看小草开花。转眼,南飞的燕子归来,忙着从乡路泥水塘里衔泥筑巢。“三天无雨土飞扬,三天下雨水汪汪”,老家属于高沙土地区,连续阴雨天后,门前的路上经常可以看到车子骑人的景观—那时候,治安基本靠狗,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那时别说汽车,庄户人家有个自行车就很不错了。乡下赶集路过这儿的,“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乡路泥泞,走一步,滑一步,常会有不小心的从路涯上滑下了河。骑自行车的先是把车推着走,不一会,便推不动了,原来叶子板里积满了烂泥,骑车人只得卷起裤脚,把个自行车扛在肩上往前艰难地挪着。这时,我会适时地唱起儿歌:“稀奇稀奇真稀奇,车子将人当马骑。”扛车子的本来就憋了一肚子的火,又被一个小孩嘲笑,心里那个憋屈就别提了。

最遭罪的是冬天雪后初霁消融解冻的时候。夏天在那路上滚了一身泥巴你可以到河里洗洗刷刷,冬天,河里结冰了,你想洗刷,先要撬开河面上的冰冻,河水像长了牙齿一样会咬人。不洗吧,你从这儿走要穿高靴子套鞋,高一脚,低一脚,好不容易从泥泞中拔出这只脚,那只脚又陷了进去。拔上来的这只脚上的烂泥,拿去称称足有三斤半,你不一定迈得开步。窘迫之下,过路的人会骂“作孽”、缺德。

我父亲那时做个队长。每天早上,他拿起喇叭筒站在路上一喊:“些人上工啊!男的挑粪,女的打塘儿锄草……”不一会儿,从沟南沟北三三两两走出挑粪桶、扛钉耙的男男女女。他们在田里劳作一天,晚上收工回到家。太阳西下,炊烟袅袅,晚饭时,有端着个粥晚沿路十八家,你家碗里夹块咸菜,他家碗里夹块黄瓜,从庄东吃到庄西。张长李短,都在这本站https:///条路上飞快地传播着。没有路由器,路如互联网。夏夜乘凉,农人在路上用麦芒燃起蚊香,孩子们追逐搞笑,不一会儿便听着大人摇着蒲扇谈狐说鬼。故事真真假假,真假莫辨,听得孩子一惊一乍似懂非懂迷迷糊糊的。迷糊了便走回去睡,睡醒了又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路上的风景不全是是田园风光,乡居的生活远不是歌曲里的诗行。农村素有“借天不借地”之说,于是,临界植树便成一景。我们这儿水丰土沃,阳光充足,没几年,手指粗的树长成了胳膊粗,胳膊粗的树长成了合抱粗,村子里比邻而居的两家不是兄弟就是房族,却为临界长的一棵树打得头破血流。张家占路起厨房,李家占路盖茅房,一个不服一个,各不相让。那时,我的家里成了父亲调解室。一次,打架的两兄弟刚走,父亲突然恨恨地对着在煤油灯下看书、写作业的兄妹四人说:你们长大后一定要离开这个村庄,不然,你们就跟他们一样”。

第二年,我考上了苏州大学,西边的江平线也改道到了南边。我从家里坐二轮车先到镇南的乡村公路公共汽车招呼站乘车到薛窑,从薛窑乘车到南通港,从南通港再从十一圩摆渡上岸到了苏南,再换乘长途汽车开上两个小时才到苏州。早上从家里出发,到苏州能赶上学校里的晚饭。我那时还觉得蛮快呢。

后来,在我的带动下,我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也先后考上大学。那时,出门的机会少,母亲性子里要强,每次有子女考上,她总是这样:先是欢天喜地,接着忙东忙西地收拾行装,然后又总是坚持由她一路送我们到苏州、南京、长沙……等到回到家门前的那条小路,她又嚎啕大哭:”养了四个小鸟,大了翅膀硬了全飞走了……”。

转眼之间,几十年过去了。终于轮到我们的下一代漂洋过海,四处打拼了。他们或在南京或在上海,无论他们在哪里都没有了往日出行的艰难。飞机、高铁、高速公路……应有尽有。而自从我学会驾驶迷上自驾后,短短的四、五年间,我差不多开了10万公里,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如果把人生当作一次旅行,那么,只要活着,我们就总在旅途上。人在旅途,怎能没有乡愁?向外路千条万条,回家的路只有一条。在我看来,人生的一大乐趣就在于:年轻时搏杀疆场,年老时回到故乡。

前台工作心得体会篇五

今年暑假回老家,发现家乡正在大规模地进行修路。好多路段已经被挖开,待爸爸的车开往家中,才发现,我们家门口那条路也要被修了。

听到这个消息,全家人都很开心!你看那条路,一边种着一排整齐的白杨,另一边是一条挖出来的一条小沟渠。泥土路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尘土,风儿一吹,尘土随着风上天,与树叶相碰发出沙沙的声音。泥土中包裹着一颗颗小石子,走在路上,脚时常被凸出来的石子磕到。

虽然这条路看起来并不那么美好,可小时候,这条路也着实给了我一段美好的回成奎安怎么死的忆。午时,大人们早早的午休。我们这些孩子就成了这村里的“小霸王”!我们每个人从家里“偷”些东西,然后较大的哥哥姐姐们就把它们变成美味的佳肴。我曾将这些小时候的“荒唐事”讲给我的一位老师,她都十分惊讶,他们小时候做过的事,我们竟也做过!真是低估了我们的童年。

就在我们回城市的前一天,挖掘机终于开进了我们村。挖掘机将门前的那条路挖开,原来在表面久经烈阳曝晒,狂风暴雨吹打的泥土是又黄又干枯,有的地方也已是裂痕斑斑。挖出来的新泥土与黄泥土和小石子混合在一起,像极了我们世界上的三种人。黑泥土就像黑种人是新兴的力量,黄泥土是我们,务实。白色的小石子是白种人,自由。挖掘机一点一点的前进着,发出轰隆隆的声音,电脑学习网引得村里的人都出来看。

很可惜,我们不能在老家里久待,不能见证门口那条陪伴我童年的路改变的过程。不过我相信,在这些叔叔们的努力下,下一次回来时,一定可以看见一条崭新的公路。也许在修路的过程中,会破坏一些对自己重要的东西,包括物件和那些美好的回忆。可村长说的对,我们不能一辈子这样,要为后辈们想想!要为未来想想!

我家门口那条路,谢谢你,带给我美好的回忆和未来!

前台工作心得体会篇六

今年,在腊月里过小年的时候,远在兰州居住的奶奶就给我们打电话让我们早点开车回家过年。一说回家,就想到了自己小时候在村子里居住时许许多多的回忆,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条崎岖不平的山路。

奶奶居住的那个村子在大山深处,通往村里的是一条崎岖不平、蜿蜒起伏的山路。站在山坡上,看着四周郁郁葱葱的大山,一年四季的景色在面前不断变换,春天山花烂漫,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漫山红叶,冬天雪景怡人。漫步在乡间小路上,吮吸着泥土的气息,花草树木的清香,细细倾听泉水轻轻流淌的声音,间或传来几声鸡鸣狗叫声,路上的野兔、野鸡看到人们之后四下逃窜,让人仿佛觉得来到了陶渊明笔下所描绘的田园生活。放学后和玩伴们在土坡上跑上跑下,在林荫中捉迷藏,在山坡上找野鸡蛋,制作简易轴承板车从高处滑下,童年的生活充满了快乐和喜悦。

那时候时常会看见长辈们脸上挂满了愁容,话语间也会发出沉重的叹息,当时我还年幼,对这些事情还不是很理解。有一天,邻家大伯来找我爸爸唠嗑,“今年家里的收成虽好,可是咱这离市里太远了,加上一路上颠簸晃荡,自家产的好果子磕磕碰碰,也卖不上好价钱了。”听大伯说完,爸爸的脸上也露出了愁容,“可不是咋的,山里的景色虽好,但由于山路难走,外面的人也不愿到这来。咱们只能靠种地卖菜卖粮,种下的粮呀菜呀勉强填饱肚子,遇上下雨、下雪天东西都卖不出去,连孩子们的学费都让人够发愁的了”。听到这,我也想到自己上学的场景,要步行7、8里地去附近村的中心学校上课,冬天了天黑的早,路上黑漆漆的,山里静悄悄的,还挺让人害怕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那更是常有的事。尽管每年村里也对山路进行平整、维护,但仍难以改变现状,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都萦绕在全村人的心头,这条路也就成了全村人的一块心病。

后来,由于父亲工作变动,我们离开村子搬到了阳泉市矿区的一栋楼房中。“在想什么了,惠儿?”爸爸关切地问我。“哦,没什么”,我回过神来,对爸爸说,“那我们赶紧走吧,路不好走,我们慢着点开车。”当我们再次开车回村时,让我感到特别惊讶的是,这还是以前的那一条路吗?那条崎岖不平的山路早已硬化成混凝土水泥路,而且为双向车道,行走起来再也没有往日的颠簸起伏了,从兰州市区出发仅仅用了四十分钟就回村了。停在家门口,远远眺去,这条盘山公路就像一条蜿蜒起伏的玉带盘旋在群山之中。不仅如此,村里的养殖基地也建起来了,肉驴养殖、蛋鸡养殖场内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蔬菜大棚也建起来十来个,棚内各色有机蔬菜长势喜人,草莓、圣女果色泽艳丽、形态优美,令人垂涎欲滴。村里的人们纷纷办起了农家乐饭店,农家风味的饭菜吸引市里的游客纷至沓来。中午,看着奶奶精心准备的一桌子丰盛的饭菜,听爸爸和奶奶聊天,才知道这是村里被列入精准扶贫以后才发生的变化,村村通工程、危房改造、项目帮扶、成立合作社、发展生态旅游等一系列惠民举措让这个小山村迸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看到家家户户新建的房子,人们忙碌的身影,脸上洋溢的笑容,我终于深刻理解到“要想富、先修路”的真正意义了,可以说一条路承载着太多太多的希望与梦想了。就是这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不仅让城里人欣赏到了乡村美丽的田园风光,还让山里人的视野更加开阔,给山里人拓宽了致富渠道。

从一条乡村道路发生的变化,进而引发整个村子发生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深切感受到改革开放就是中国的一条发展之路、跨越之路和腾飞之路。经过建国七十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的高速公路、铁路大动脉、航空航天技术、互联网信息高速路四通八达,经济、民生和各项社会事业突飞猛进,让世人为之瞩目,国家变得更富更强了,人民也越来越自信了、更有尊严了。而今,两个一百年、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一系列战略举措,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也给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尽情施展自己才华的大舞台。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在自己的学习、工作和事业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吧。

前台工作心得体会篇七

我这家门口的那条土洼路,不起眼也不受人待见。可是我却特别喜欢它,14年来,它比谁的陪伴都来的长久,珍藏了属于我儿时的脚印。

那时我就是一个野生野长的丫头,那时候爷爷带着我穿梭在大街小巷,每逢下过雨,门前的土洼路的土就格外温润,我便光着脚在土里玩,捏小人,爷爷怕我扎到脚,我又闹,索性给我“绑”回去。

别忘了我是个野丫头,他哪能困住我爬窗户,身高不够椅子来垫,就这样一次、二次、三次……反正我是数不清了。

又是一次下雨,这次爷爷竟跟我一起玩泥巴、捏小人,把泥巴抹对方脸,这种你追我打的日子少了,那时候真觉得他就是个小孩。

后来我去了乡镇,那没有村上的空气新鲜,也没有家门口的土洼路,我那颗放野的心也逐渐收了。

过了阵子,村委会一直打电话给父亲让爷爷同意修了门前的土连路,爷爷不肯我也不肯,因为那珍藏了我与爷爷的回忆。

后来爷爷病倒了,我马不停息地回家看他,他那个老头,一直念叨着路没修吧,还不停地安慰我:“爷爷没事,咱还去捏小人。”随着一声声的念叨,他也走了,父亲同意了修门前的土洼路。

我时常望着家门前的水泥路望的出神。我怀念,我热爱收着儿时回忆的土洼路,眼泪就像儿时的雨“下”的那么大。

要是我再硬气一点就好了,土洼路就还在,要是我再勇气一点把爱说出口就不会这么遗憾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