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汇总15篇)

时间:2023-11-05 作者:书香墨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汇总15篇)

调查报告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数据采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查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汇总15篇)篇一

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汇总15篇)篇二

【调查】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非常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汇总15篇)篇三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平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习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一、建环专业。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大,其次则是工作待遇和国际化水平。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汇总15篇)篇四

20xx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三)、20xx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四)、20xx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20xx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20xx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20xx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汇总15篇)篇五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从教育内部分析,就业难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与高校专业设置调整相对滞后、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结构失衡等诸多方面。大学生就业状况已经成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推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

今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张膨胀,大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社会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最近深圳富士康公司发生的连续跳楼事件,在人们为那些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的时候,也更加关注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解决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就业难问题、生活难等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只有真正的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安定,才能能真正把知识变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实力发展。

首先,“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在以前虽然不同程度上也划分过一定阶级、一定人群,但还没有把大学生纳入其列,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生活难等问题的日益加剧、形式的更加严峻,无形中把大学生划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之列,“毕业即失业”的言论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存在的许许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视态度和歧视行为,使大学生弱视群体无法获得平等的就业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公平竞争的资格,也引发了种种社会冲突和矛盾。

其次,之所以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方面许多的大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实际经验,动手能力极差。在具体的工作中胜任不了领导交给的任务,且怨天尤人;另一方面,大学生中也存在错误的就业观念许多大学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始终以“天之骄子”身份自居,姿态过高,对自身和现实缺乏准确的评估,缺乏正确的就业心态。这些都要求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与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发展理念,要认清自身的现状,不能太急功近利,合理地降低就业期望值,要注重自身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要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主动寻找就业之路。

另外,出现这样现状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企业。许多的企业虽面临用工荒的窘态,但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经验歧视和性别等歧视甚是严重,不能提供合理的平台。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缺乏培养人才、留用人才的经营理念,以至于眼睁睁的看着人才流失。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薪酬不合理、所提供的岗位不匹配、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许多企业对毕业生总是挑三拣四,提出一些十分苛刻的就业协议条款,擅自延长试用期,无偿地占有毕业生的劳动成果。国家虽在这一方面加大力度规范、调整,但企业配合不积极。如果说每个企业的薪资都和公务员、事业性单位员工基本工资相持平,并为每位员工依法办理象公务员所享有的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切实做好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这样的话他们就不会再与公务员做对比、追求公务员之路现象就会隐退,从而脚踏实地的为企业服务。

除此之外,大学生最低生活得不到保障,政府机制不够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和生活难的问题。现在无论是对农民还是到国家干部、公务员等不同群体都制定落实了相关保障措施:像公务员他们拥有相对较高的待遇、完善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农民也逐步推行养老保险,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给生活困难户发有低保补贴。而未就业大学生呢?什么都没有,成为一个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对此国家在以人为本的情况下也应当制定未就业大学生相关保障体系,以促进社会均衡、和谐发展、推进社会注意建设。

对于选择创业的大学生,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就业方式。十八大报告提出全民创新,把创新、创业纳入了全民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全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投身于自主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尤其是未就业大学生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随着城市经济的日益崛起,商业竞争日显激烈,许多创业者选择城市创业,却忽视了农村这片创业乐土。其实对于创业者来说,农村创业环境有着不可预测的发展潜力,农村有着市场竞争力小、环境宽松、风险小等优势。党和政府应当积极号召、鼓励有志青年去农村创业,多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农村创业平台。鼓励高校毕业生去农村发展种植、养殖,新型科技产业等,争取利用自身力量带动、形成一个新型的就业群,这样也能更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

另据调查,有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虽然都有着自行创业的激情,但绝大部分都被这样那样的困难所限制。国家、政府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优抚。但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机制还不够完善,在政策上还存在程序复杂化等多方面问题。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国家、政府应当加大创业资金投放,政策优抚等。应从政策上支持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有志创业的青年学生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创业培训、帮助其融资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切实解决创业资金、技术等问题。

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汇总15篇)篇六

昨天(25日),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了xx年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对全国11所普通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7月底,毕业生就业率(“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达62.07%;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调查】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调查】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xx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3000元,为54.12%。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的是与当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调查】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21.62%的学生将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11.18%和51.6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调查】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近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大学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调查】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20%左右。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单个的高校经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明。从所调查的11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校名称有很显著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大学、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盲目求全必然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就业。

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汇总15篇)篇七

教育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新型的就业观念。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加强就业观教育,转变就业观念,让大学生破除到国企、事业单位端“铁饭碗”的传统就业观念。

教育毕业生要客观的面对现实,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自己,对所学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进行科学定位。组织召开毕业生就业、创业动员大会,举办往届优秀毕业生回校给毕业生做就业、创业报告,谈经验、讲体会,以及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服务西部”计划等活动。以转变毕业生传统的就业思想,帮助其树立“先就业、再创业、再发展”的新型就业理念。

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汇总15篇)篇八

各高校积极与企业联系,倾听企业对学生的意见,采纳他们对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的合理化建议。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到基地参加实训,在实践中成长自我、提高就业能力。把就业与实习结合起来,在实习中实现就业。学校积极和用人单位联系,每年到各地了解往届毕业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状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回访,掌握最新就业动态。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邀请多企业来校园招聘,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平台等。

大学生就业,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兴旺发达。高校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从专业设置、就业指导、校企合作等方面,全方位、多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汇总15篇)篇九

面对现今的社会发展,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与之大学生就业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话题,对于现今的就业趋势也常有这样的报道“就业难,招聘难”;是企业门槛过高?还是大学生要求太过离谱?面对这样的问题,社会上有不少的谬论;每年的毕业生人数是越来越多,但在企业里相对的工作岗位却没有足够的空间,造成就业难的局面,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不了解社会的需求,对自己的高学历有着过高的要求,都自以为是;低的看不上,高的进不去,人数过多,岗位未变“就业难,招聘难”也就造就了这样的形式。

关于近年来日益引起政府、社会与学界广泛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上普遍流行的观点大多建立在一些直觉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而就业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政策领域,需要真实、可信的事实材料和同样可信的客观分析作为基础。为此,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我们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我们就是重点想了解一下本学校的大一、大二、大三的同学们对就业的一些想法。

调查之前我们一直为之做了很多准备,虽然都是些比较轻松的工作,例如:小组开会分工好各自的任务,准备问卷,查找相关的资料等。用什么方法调查我们讨论了很久,最终确定用问卷调查,还找来了有过问卷调查经验的同学给我们讲解,现在虽然很有成就感,可是那天感觉大不相同呀!那天,我们带着准备好的问卷来到了学校门口。

开始的时候有些人以为我们是属于商业行为,所以不愿意接受,可是当我们说明来意,同学们还是接受我们的问卷。但总是有一些同学以没有时间为借口拒绝了我们。我个人觉得,接受问卷不会话费你2分钟的时间,为什么不愿意给我们行个方便呢?这真的让我想事情不能太天真!尤其是进入社会!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首先,问卷的制定要有针对性,问题的设置要便于被访者接受。同时,要采用询问的方式,他答,我记录。然后,问卷时要热情客气,问卷后要表示感谢。最后就是问卷的整理工作,数据要准确,客观做出分析,评估。

虽然调查开始时有点困难,但整个过程还是比较的顺利,我们也受益颇多。经过这次调查,我发现了太多,收获了太多,不仅增加了我的知识积累,更拓宽了我的社会视角,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让我更近一步学会了如何打开与他人沟通的局面,如何与他人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交流。

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汇总15篇)篇十

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x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x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xx、xx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x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x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x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x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x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xx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xx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xx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xx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xx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五)、xx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xx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xx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xx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xx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xx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xx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xx-xx)》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xx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xx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xx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分析。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

第二、学生的实习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

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

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平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

作为xx届的毕业生,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我们需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汇总15篇)篇十一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涉及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大局。多年来,xx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突出做好实名登记、就业推介、创业引领、技能培训、扶贫援助等各项重点工作,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积极创业、充分就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xx区位于xx市东北部,总面积1018平方公里,辖9镇、1街、268个行政村(居),总人口52万。20xx年,全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回生源地报到实名制登记497人,实现就业457人,就业率91.95%;20xx年,实名制登记613人,推介就业547人,就业率89.23%,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具体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完善责任体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其作为就业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写入了各镇(街)年度考核目标责任书,逐级签订,层层落实。健全完善了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责,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分析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与对策,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整体联动的良好机制。

(二)发挥政策效应。出台了《xx区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方案》,要求人社、财政、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通力合作,从拓宽就业渠道、扩大扶持范围、提高担保贷款额度和社保补贴标准等方面,为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提供优质服务和坚强支持。20xx年以来,累计支出专项见习经费、就业补贴和扶持资金80余万元,提供小额担保贷款100余万元,减免各类税费26万余元,拨款额、覆盖面越来越大,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巨大推动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三)强化就业服务。将全区高校毕业生纳入劳动99ⅲ版系统管理,实现了一点录入,全网共享,定期更新,动态管理,按照五年培训规划,定期组织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和就业技能培训,加大就业推介力度。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安装了大型电子信息发布屏,各镇(街)设立了信息公开栏,定期发布求职、招聘信息。20xx年以来,走访企业50余家,组织座谈20余次,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大中专技校招聘周、周三招聘日等系列主题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区内外用工岗位20xx多个,达成意向800多人。

(四)加强创业引领。深入开展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的认定工作,结合ybc工作开展,依托经济开发区和各镇(街)特色产业园区,选定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20余家企业作为见习基地,全面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对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施创业理念、创业技能培训,以自主创业带动积极就业。目前,已落实高校毕业生创业引领35人,其中,2名高校毕业生创办的企业,固定资产突破了1000万元,解决就业200余人,回馈社会提供见习岗位40余个。

(五)开展扶贫援助。把零就业高校毕业生家庭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逐级落实援助责任,积极实施结对帮扶,确保动态消零。20xx年,根据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规划》有关精神,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25名就业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充实到了区、镇两级基层平台。

(六)多方促进就业。近年来,积极开展公务员、事业编招考工作,先后招录400余名高校毕业生进入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努力响应省、市关于选拔优秀高校毕业生开展三支一扶活动的相关通知精神,结合区情实际,累计提供三支一扶接纳岗位95个,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

随着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岗位供求矛盾仍然存在。我区目前总人口52万,其中,近30万人生活在农村。近年来,随着农村生产方式和技术的革新,一部分农民成为富余劳动力,开始向城镇转移;由于农业产能比较低、农村环境比较差,新达到劳动年龄的一部分农村青年不愿意从事农业劳动,开始向城镇集中;受金融危机影响,通过劳务输出到外地务工的一部分农民又陆续返乡;受企业破产改制和产业结构调整等诸多因素影响,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增多(近期,仅东风毛巾厂、农机二厂等老企业一次性进入失业程序的人员就达600多人)。加之高校毕业生人数居高不下,甚至有愈来愈多之势,我区作为一个革命老区、贫困山区,经济总量较小、基础薄弱,区内厂矿企业就业岗位挖潜有限,机关事业单位编制有限,新增就业难度较大。

(二)能力结构性矛盾比较明显。从当前产业转型趋势看,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比例下降,新上的`能源建材、机械制造、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等项目科技含量和机械化程度较高,体力型劳动者的就业空间越来越小,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空间相对来说大大扩展。但是,部分高校毕业生所学专业、实际能力和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一些高校毕业生校内所学专业与生产实际根本不对接,纯属花拳绣腿,有些高校毕业生校内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能力不足、眼高手低,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综合能力不突出,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厂矿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并存,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现象同时存在。

(三)就业期望与客观实际冲突严重。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走出校门后,自身期望值偏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就业方向的选择上,不愿吃苦受累,追求虚荣面子,一是想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二是想到大型企业从事管理工作,三是缺乏自主创业意识与能力,不能准确自我定位,不愿放下架子从基层做起,从工人做起,因此丧失了在普通工作岗位上就业、成长的机会。另外,不排除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在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方面存在问题,让高校毕业生不能接受。

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汇总15篇)篇十二

20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x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x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20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x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x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x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x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20xx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三)、20xx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四)、20xx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20xx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20xx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20xx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xx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xx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xx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xx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xx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xx-20xx)》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xx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第二、学生的实习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平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作为20xx届的毕业生,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我们需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汇总15篇)篇十三

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也因近几年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大学生自身素质较低、用人公司的高门槛而变得更加突出,日益引起政府、社会与学界广泛关注。

(一)性别因素。

据一项调查显示,男性毕业生毕业后与公司签约的比例为55.71%,而女性毕业生的签约比例为41%。可见,性别因素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但在程度上似乎不及人们想象的严重。

在对用人单位进行的访谈中,有四分之一的单位承认在进行人员招聘时有性别倾向,但仅有个别单位偏向于招收男生,四分之三的单位在招聘人员时没有明确的性别倾向。但是会考虑到工作的性质、岗位要求来招收不同的性别。

(二)地区因素。

东部地区高校的签约比例为62.43%,中部地区高校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7.88%,西部地区高校的签约比例为41.73%,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的就业状况呈梯状分布,表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

(三)专业因素。

从调查来看,所属专业与就业情况有很大关系。不同专业总体就业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农学(78.38%)、管理学(58.02%)和工学(55.44%),而医学(31.01%)、教育学(33.33%)和法学(37.85%)则相对较低。

大学生就业难是中国近年所面临的社会整体就业状况的一部分,其形成原因也是非常复杂的。与大学生自身,以及学校教育、政策支持、家庭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直接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他们的心理与能力素质等能否适应当前的就业环境和就业需求,将直接影响其能否正常就业。然而,现实中无论是个人期待与就业环境之间,还是个人能力与就业市场之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层,而且这种断层已构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

1、个人期待与就业环境之间的差距。

当代大学生就业期待与就业环境之间差距的深层根源主要与大学生的人群特征有关。作为一个享有高等教育经历的特殊群体,大学生所拥有的知识、能力以及教育回报的要求决定了他们都具备较高的人生期待和较完整的职业规划。而这些就致使他们在择业时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较高的职业期待。而作为一个年轻而富有活力的群体,大学生又大多拥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其职业期待普遍高于就业环境的实际水平。

在对用人单位进行的访谈中,有四分之三的单位认为大学生存在期望过高的情形,主要。

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2、个人能力与就业市场之间的差距。

大学生的能力素质特别是专业技能是大学生成功进入职业市场的重要保证。但有调查显示,个人能力还不能成为大学生不足的根本。但仍存在以下缺点:

1、就业能力与一般意义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所需的社会实践能力、求职技巧等。有调查显示,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20%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如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时,在求职过程中的难题分别出现在专业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外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一般来说,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于就业能力的恐惧感可能更高。例如:农村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可能较差一些。

对用人单位的调查表明,将专业能力放在首位的用人单位占36%,将自我表达能力放在首位的用人单位占39%,将人际交往能力放在首位的用人单位占11%,将环境适应能力放在首位的用人单位占18%。从用人单位对各种能力的要求的普遍性来看,要求最多的是环境适应能力,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然后依次是自我表达能力、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

(3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有4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通常认为人脉关系的形成往往依托于家庭关系背景,其实它的另外一部分可能要来源于大学生自己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因此,积极合理地拓展自己的社会关系,不断累积自己的社会资本也是个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1、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

专业课程的设置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发展思路和教学资源的分配格局,直接决定着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最终影响大学生的竞争力。也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当前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制约因素。

2、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

社会适应能力和其他工作能力是一项基本的就业能力。长期以来,对于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养问题,学校教育往往采取一种鼓励校内活动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校外活动的做法。

3、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

就业服务是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包括就业信息的传递、求职技巧的指导以及在就业协议达成过程中桥梁作用的发挥等方面的工作。然而,在现实的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学校就业服务体系的积极作用并未得到有效发挥。

4、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

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政策等方面的影响,东西部高校以及名牌高校与一般院校之间就业率的差异,则说明教育资源的配置也在就业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

(三)政策供给与政策支持方面的原因。

1、政策需求与政策供给之间存在偏差,政策宣传与政策执行的力度有待加强。

一些相关促进就业的政策和措施没有深入下去,仍停留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上。在就业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层面仍须加大力度。

2、学生对政府政策的预期仍比较低。

除政策供给与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政策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外,学生对政策的有效性也并不。

乐观。

(四)家庭、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家庭与社会环境是大学生就业重要的外部环境,它从整体和局部两个层面影响着大学生就业。

1、整体层面:直接影响较小。

2、具体层面:单方面影响较大。

(一)学生:进一步更新观念,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并维持大学生身份认同。

更新学生观念,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首要环节。

1、更新观念。观念的更新既包括就业观念的转变,也包括对自身身份的认同。

(1)转变择业观念。

(2)维持必要的大学生身份认同。

2、努力提升个人能力。

(1)注重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专业强,基础厚,理论深,技能精,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共同构成大学生能力素质提升的主要途径。

(2)重视校内活动和校外社会活动。作为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社团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培养学生的兴趣、技能和才能,充当学生与社会交往渠道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在校内活动之外,校外活动特别是社会兼职已被学生视为锻炼自身能力的一个较为理想的途径。因此,在不影响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的基础上,大胆地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校外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学校:合理定位,就业为本。

1、使专业和课程设置更趋合理。

(1)根据社会需求和国家长期发展目标,适当进行专业设置的调整。、

(2)部分学校可考虑与职业技术教育接轨。利用高等教育现有的资源和师资,大力培养具有一定技术技能的优秀人才。

2、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在积极引导、充分发展校内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向社会学习,实现教学、实践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实现能力的提升。

3、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学校也应不断地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首先,做好就业信息的提供和传递工作。其次,完善求职技巧的指导工作。第三,充当好就业协议达成过程中的桥梁作用。

(三)政府:政策引导,合理调控。

1、完善就业市场,建立信息网络。

首先,放松对就业市场的管制,促进大学生自主流动;其次,加强管制,对于大学生就业市场上的不规范的行为予以坚决惩处。第三,着力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信息系统。

2、建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网络监测、预警系统。

政府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做好大学生毕业的就业监管工作。同时,政府可建立相应的信息发布平台,详细地公布各专业乃至每个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督促学校、社会对学生负责。

3、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适时制定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政策。

(四)社会:打造公平、公正、宽松的就业环境。

1、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消除对应届大学生的偏见,消除人际关系等在求职过程中的不利影响。倡导整个社会提高对大学生的认可和尊重。

2、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的功能是通过较为广泛的社会传播渠道和积极的舆论引导,客观真实地记录大学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促进大学生平稳就业。舆论界在就业指导以及就业相关信息方面所做的工作可以看作这种努力的一部分。

大学生对自我能力的评价、对求职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的反应,以及对就业问题解决方法的思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求诸己”的传统心理,从自身寻找问题的原因,不怨天尤人,而将在大学期间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和调整个人心态、降低择业标准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求职过程中的一些挫折,可以丰富人生经验并使自己更成熟,找工作的过程还可以使个人生活态度变得比较积极。因此,大学生应该更好地完善自己,去适应社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汇总15篇)篇十四

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更多的大学生由于找不到工作而苦恼。大学生就业困难有多方面的原因,从多的因素都让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大学生,限于人力物力的不足,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并全部回收,对大学生的求职和就业情做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和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尤其因20xx年应届毕业大学生的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13万人而显得更为突出了。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公布的大学生求职和就业调查报告中,有关20xx届本科毕业生的求职结果,调查显示,截止到5月底,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大学生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学生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比例为27.25%。

单位用人数量,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用人需求相对较多一些,学生也愿意去,而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虽然也有一部份用人需求量,但数量小,且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去,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少数现象。从院校类别看,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特别是省外的重点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较高,部门高校次之,地方院校较差。从学历看,用人单位对学历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历低的毕业生需求。从专业看,一些紧缺专业如计算机深层开发运用方面的高科技人才供不应求,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而一些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近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就业率连年下降。

业形势是正常的,竟争是必然的。

大部分的农籍大学生认为来自农村,对就业有一定的阻力。在城市的就业农村大学生会受到相对的不公平,有些单位要求本地户口。农村大学生就业比城市大学生更处于不利和境地。但农藉大学生也没有就此的对自己的就业悲观失望,他们也认识到自己在自己身上的优点,其中有86%的人认为农藉大学生能吃苦,踏实,认真,还有80%认为农藉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强,更能在就业困难的形势下走下去,找到出路。

用人单位、毕业生薪金有很大的分歧。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聘任要求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造成了大学毕业生中存在很多就业困难户。从市场上了解到的在薪资方面的消息,用人单位能接受的硕士生月薪在3000-5000元之间,本科生的月薪在1000-20xx元之间。但这与大学毕业生所期望的薪金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所测在校大学生接受调查时,有76%希望月薪在20xx元以上。但对于20xx元以上的月薪,不少用人单位明确表示,那么高的薪水完全能招到有经验的专业人才。

个人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就业能力与一般意义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所需的社会实践能力、求职技巧等。此次问卷调查显示,高达46%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最困扰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38%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2%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0%的在校生表示在校做兼职、家教或担任学生干部职务等是增加自身今后求职成功的最佳途径。而已踏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则认为,在校生应该多进行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那才是提高自己求职成功的最佳途径。这是在校大学生对社会实践存在的误区。

从经济角度讲,家教也许是一份不错的兼职工作,但对大学生的能力方面并没有多大的培养和提高。提倡大学生到生产一线和一些正规企业进行兼职、实践,那样对大学生今后的求职和个人发展都有很大益处。

在调查结果中64%的人认为企业对大学的招聘要求过高,少数人则认为太过于柯刻,认为这对大学生的成功择业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就业能力,不是能想靠改变外界来获得工作。企业的要求是在升高,是也是对人才的需求在质上面的要求。

调查中大学生大部分认为目前的高校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轨,以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在选择单位与职业过程存在困难。从目前情况看,高校专业结构设置落后于市场发展。99年扩招使大学生数量急增,但扩招专业相对集中,高等教育大众化,但专业相对集中、促使某些专业人才供大于求,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存在一定困难。

其次,高校老师的上课时间和课时有限,学生大多是在仪器设备调试好、试剂配齐的情况下按指导老师的要求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有的学生甚至只需看老师示范,根本不必动手,这使得学生缺乏对生产实践的基本思路和操作程序的认识,教学和生产实践脱节。

课程设置不合理。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好大一部分的大学生认为当前。

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对自己在大学的学习不满意,觉得没有学到多少对以后就业有用的知识,专门课的教学不尽人意。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是越来越不容乐观。大学生要在大学里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

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无足措的一个重要原因。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其次是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的'岗位性等特性。第三是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这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进行知识结构调整。第四是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和社会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两个不同环境,其运行规则大大的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往往使“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大学生的就业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工作经历和生活经验,企业认为大学生在工作中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因此企业在招大学生时更趋向于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得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在不影响专业对口学习的情况下,大胆走向社会参与与自己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当然也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的和尽快适应社会的人效途径。

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校求学期间,不能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心理质的情况。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改,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大学生应该注意锻炼自己的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觉着、冷静应对所有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

正确的择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

学生、学校、政府和家庭、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四维。要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也须从这四方面入手。首先转变择业观念。大学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都表现出高度的理性,但由于自身及其他方面一些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不少不切实际的地方,而这些观念确实与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形成了较大的差距。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树立与市场经济想适应的现代就业观。

常重要的实现就业途径,因为能否胜任还得靠实力说话。

其次,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不少人选择大城市、“铁饭碗”,还有外企,很少人选择西部和基层。这就使就业成了过“独木桥”。大学生在这时应该改变一下就业观念,面对现实,就能较快的找到能够以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第三,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我国高等教育现在正向“大众教育”转变,一些大学生缺乏危机意识,“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造成了供求脱节,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大学生只有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才有可能实现就业。

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汇总15篇)篇十五

【调查】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之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xx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之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3000元,为54.12%。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幼儿园大班培训心得体会(模板18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在接受培训后,对所学知识和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重要反思。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化对培训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值得我们认真对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

    专业美食鉴赏课心得体会(汇总14篇)

    利用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不断总结改进自己的行为和做事方法,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果。这些心得体会都是作者自己对一段经历的真实感悟和思考,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

    优秀个人自学心得体会党员(汇总20篇)

    党员心得体会是一个学习、思考的过程,通过写作可以将平时的思考和实践经验转化为文字,加深理解。以下是一些党员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党建工作的

    热门教育改革的心得(案例22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绪,梳理重点,加深对于经验的领悟。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

    优质中国年味心得体会大全(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示例文本九】通过参加竞赛,我克服了自己的压力和紧张情绪,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并提升了自信心。

    优秀理解孩子心得体会(通用17篇)

    心得体会是一个人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对过去的回顾和展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孩子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和奇思妙想。

    专业结婚申请书部队(模板15篇)

    转专业申请书的撰写过程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定位和目标,做出明智的决策。下面是一些成功的转专业申请书样本,希望能为你撰写申请书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尊敬的`党组织:我

    热门电力防火心得体会(案例20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和反思,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个人的能力和素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的心得体会写作范文,供大家参考和指导。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优质搭积木活动总结(汇总20篇)

    活动总结中的反思和总结能够指导我们未来的行动和策略。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资料。通过搭积木的活动,培养小朋友的动手

    最优对香篆文化的心得体会篇大全(17篇)

    心得体会可以成为我们成长的里程碑,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前行。在这里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香篆文化是中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