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价值观的调查报告(模板17篇)

时间:2023-11-04 作者:飞雪最热价值观的调查报告(模板17篇)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特定领域或问题展开详尽研究和分析的一种书面表达形式,通过调查报告可以了解问题的背景、原因和解决方法。希望这些调查报告的范文能够激发你的写作灵感,帮助你写出更好的报告。

最热价值观的调查报告(模板17篇)篇一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xx年建国xx周年,中国经历了坎坷而富有成就的xx年。同时,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大学生也发生着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30年,中国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的巨大的变化。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对我们一生走什么路、做什么样的人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我们一定要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改革不断深入的现实下,中国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反映到高校中直接表现为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消极的错误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和思想以及腐朽的思想文化,难免会通过各种渠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和影响。

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拥护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第一,多数在学习上勤奋努力,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以适应竞争、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也有的人内心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渺茫的。他们大多数虽然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但往往又未将其完全付诸实践。在实现人生追求中,一些人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等价交换而不愿付出爱心。

第二,个人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也颇有市场,由于个人主义、利已主义的膨胀,而导致了集体主义观念的淡化。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他们选择个人主义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上。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不关心国家大事,缺乏社会责任感。

第三,重知识轻道德品质。有一些大学生认为只有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因而出现了重视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提高,从而忽视了道德品质的提高。为谋求个人利益而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现象就频频出现了。

第四,艰苦奋斗成了空话,浪费奢侈现象屡见不鲜。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导致一部分学生跟着浪费。出现了一掷千金,挥金如土的现象。

这种种的现实不禁让我们担心当代的大学生的未来。面对这,我们必须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

做一个爱国者。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是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做一个爱国者。一个人是个爱国者,决定了他对国家、人民、集体的态度,决定了他生活的意义。面对全球的激烈竞争和对社会主义的严峻挑战,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对外开放的复杂环境,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做一名爱国者,对每一个青年学生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

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几乎每一个有健全思维的人,在即将走完人生之路时,都要总结一下这辈子的成就和业绩,想想自己为后人留下了什么。

关注社会价值的实现。作为社会的一员,人的价值首先体现在他的'社会价值上,即看他对社会做出了多少贡献。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曾诚恳地说:“一个人的价值,应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而人的社会价值,是“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这就说明了人的社会价值与他对社会的贡献是成正比例关系的。

正确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一个人不能总是奉献,他还需要索取,因为他要生存,这是个人价值的必要性。个人价值是社会对于个人物质和精神的给予满足,这种给予的基础便是一个人的社会价值。

同时,我们要积极探索新时期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们既应强调外部教育也要注重自我教育;为使教育收到良好效果,还应针对青年喜欢参与性、竞争性活动的特点,采取参观访问、形势报告、收看影象、参观改革开放成就展览、征文大赛、讲演比赛、辨论大赛、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方式,教育、启发、引导青年学生;除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通过种种方式,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优化育人环境;此外,还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良好的社会环境影响、熏陶大学生,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追求,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青春!

最热价值观的调查报告(模板17篇)篇二

当代社会上存在的严重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朽现象也给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价值观带来不良影响。少数党员干部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忘记了入党誓言,在金钱美女面前败下阵来,不择手段,以权谋私。

最热价值观的调查报告(模板17篇)篇三

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质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一些人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方面,而在个人道德上出现滑坡,他们在政治上不求上进,不讲职业道德,为谋求个人利益而见利忘义。

最热价值观的调查报告(模板17篇)篇四

价值观是人们所持有的关于如何区分对与错、好与坏、违背意愿或符合意愿的观念,它是决定人们的目标和理想的普遍和抽象的观念。价值观念与人的行为的关系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价值观念决定人们的行为,是所有行为的指南,人的行为因此被赋予意义。本研究旨在把握大学生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最新动态,探讨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机制,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提供参考。

本研究为随机问卷调查,调研内容包括学习观、就业观、友情观、爱情观、消费观、大学生消费分层以及家庭概况等方面。

本次调查对象为上海高校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全日制在校学生。按照分层、多段抽样法抽取样本,力求涵盖不同类型的高校:(1)被抽取的学校样本包括部委属、市属、民办等不同类型高校;(2)确定被调查学校后,从该校一年级到三年级所有班级中随机抽取一个班级;(3)从该班级中系统抽取25名学生做调查;(4)问卷调查采取在调研员指导下的自填法。被调查学校的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政法学院、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上海工商外语职业学院、上海思博职业学院。

共回收问卷432份,有效问卷360份。360个样本中,男生193人(占53.6%),女生166人(占46.1%);独生子女300人(占83.3%),非独生子女57人(占15.8%);出生年份以1987年为最多(占30.3%),其次为1988年(占29.2%);一年级学生137人(占38.1%),二年级学生116人(占32.2%),三年级学生105人(占29.2%)。被调查者父亲的职业类型众数是商业人员(占24.4%),其次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21.0%);被调查者母亲的职业类型众数是服务性人员(占25.2%),其次为办事人员及相关人员(占16.3%),被调查者父、母的职业为农林牧渔劳动者的比例分别为5.5%和4.9%。

调查的相关数据全部采用spssl7.0软件进行处理。

对于努力学习的原因,59.9%的学生选择找工作,20.3%的学生选择提升自身文化修养,12.3%的学生选择兴趣,5.0%的学生选择家庭压力,还有2.5%的学生选择其他。把努力学习的原因分别与性别、年级、生源地三个变量两两进行卡方检验,努力学习的原因只与年级、生源地在0.05显著度水平上统计相关,表现为随着年级增长,找工作、兴趣成为学习主要原因的选率下降,提升自身文化修养成为学习主要原因的选率上升,从大一的15.4%上升到大三的30.5%。把生源地按所属行政级别区分为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城市、县级城市和乡村五种类型,在各类学生中,生源地为直辖市的学生选择找工作的比例最大(占68.0%),选择兴趣、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的在各类学生中所占比率最低;而生源地为乡村的学生选择找工作的在各类学生中所占比重最低,选择兴趣和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的比率最高。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学习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较强的功利性,而且居住在大城市的学生学习的务实性、功利性比居住在中小城市特别是乡村的学生更强烈。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有所减弱,注重通过学习提升综合文化修养。从学习的功利性以及学习目的随年级增长发生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不少学生缺乏人生规划,看起来目的性很强的学习其实有相当程度的盲目性蕴涵其中。关于未来,29.8%的学生对于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奋斗,39.3%的学生有明确的目标,但不知道怎么做,30.9%的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感到迷茫。

当问及如果一些课对你没有吸引力,你会怎么办时,66.6%的学生选择在课堂上做自己的事情,17.8%的学生选择逃课,而只有10.9%的学生选择仍旧认真听课,选择其他的占4.7%。把该选项分别与性别、年级、生源地三个变量两两进行卡方检验,仅与年级在0.05显著度水平上统计相关。这说明不同性别与不同生源地的学生面对不感兴趣的课程时的态度差别不大。再以性别为控制变量,进一步考察该选项与年级的相关关系,发现女生在0.05显著度水平上统计不相关,男生统计相关,表现为随着年级增长,男生选择仍旧认真听课的比率下降。该选项表明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独立性。

调查显示,62.4%的学生选择毕业后就业,17.8%的学生选择考研,8.6%的学生选择出国深造。把毕业后打算分别与性别、年级、生源地三个变量两两进行卡方检验,仅与生源地在0.05显著度水平上统计相关。家住城市的学生毕业后去向选择比较多,而且随着城市行政层级降低,就业选率呈递减趋势,考研与出国深造选率呈递增趋势。比如,家住直辖市的学生就业与考研的选率分别为72.7%和10.8%,而家住县级城市的学生此两项的选率分别为29.7%和32.4%。家住乡村的学生在出国深造和自主创业两个选项上的选率均为零,而就业选率为57.1%,考研选率为28.6%,选择不知道的在各类学生中比重最高,达14.3%。这些数据凸显出生源地为城市与乡村、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学生在就业选择方面的结构性差异。

大学生的择业标准排前三位的依次是发展前景(占32.3%)、工资待遇(占28.4%)和兴趣(占21.4%)。不同性别与年级学生的择业考虑因素选率排序基本一致,而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对于择业考虑因素的选率排序表现出较大差异性,其中生源地为直辖市的学生择业考虑的因素前三位依次是发展前景(占73.0%)、工资待遇(占67.4%)和兴趣爱好(占47.8%);生源地为省会城市的学生择业考虑的因素前三位依次是工资待遇(占70.8%)、发展前景(占62.5%)和社会地位(占37.5%);生源地为地级城市与县级城市的学生择业考虑的因素前三位排序与生源地为直辖市的学生相同,而生源地为乡村的学生择业考虑的因素前三位分别是工资待遇、发展前景和兴趣爱好,而且它们的选率都是42.9%。

调查显示,大学生刚毕业满意月收入的众数组为2000-3000元(占43.3%),其次为3000-5000元(占36.4%)。把刚毕业满意月收入分别与性别、年级、生源地三个变量两两进行卡方检验,均在0.05显著度水平上统计相关。其中,女生刚毕业满意月收入的中位数组为3000-5000元,男生中位数组为2000-3000元;一年级与二年级学生的刚毕业满意月收入的众数组均为2000-3000元,而三年级学生的众数组为3000-5000元。如果以性别为控制变量,女生刚工作时满意月收入与生源地卡方检验统计不相关(a=0.05),男生卡方检验统计相关(a=0.05),表现为生源地为县级城市和乡村的男生刚毕业满意月收入的期望数额高于生源地为大城市的男生。

大学生就业首选类型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外企(占29.2%)、公务员(占5.1%)和国企(占16.1%)。把就业首选类型分别与性别、年级、生源地三个变量两两进行卡方检验,仅与生源地统计相关(a=0.05)。生源地为直辖市的学生就业首选类型前三位依次是外企(占31.6%)、公务员(占28.1%)和国企(占18.2%),而生源地为乡村的学生就业首选类型前三位分别是国企(占28.6%)、公务员(占14.3%)和科教文卫事业单位(占14.3%)。生源地为直辖市的学生选择民营企业与自主创业的分别为6.1%和3.9%,而生源地为乡村的学生此两项选率均为零。这些对比说明,生源地为乡村或中小城市的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冒险精神比生源地为大城市的学生弱,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保守性。将被调查者就业首选类型和父亲的职业做卡方检验,两者统计显著相关(a=0.05)。父亲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公务员和国企作为自己就业的首选类型;父亲是商业人员的学生,就业首选是外企,其次是国企、公务员、民营企业等。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类型受父亲职业类型的影响较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群体的经济自立意识日渐增强。前几年股市火爆,不少大学生投身炒股行列。对于学生炒股现象,15.0%的学生非常支持,49.4%的学生比较支持但仍在观望,1.1%的学生非常反对,34.4%的学生不关心。大多数学生对炒股理财表现出了兴趣,而且支持大学生炒股者中的大多数对炒股持比较理性的态度。把对学生炒股的态度看做一个定序变量分别与年级、生源地进行相关检验,在0.05显著度水平上皆统计不相关。

调查显示,50.3%的学生有打工经历。把是否有打工经历分别与性别、年级、生源地三个变量两两进行卡方检验,其中与性别、年级两个变量统计相关(a=0.05)。有打工经历的女生比例(61.2%)超过男生(41.4%)。随着年级的增长,有打工经历的学生所占比例上升。大学生打工的目的以积累社会经验为主,男、女生选此项的比例分别达到67.5%与63.5%,13.8%的男生选择勤工俭学,18.3%的女生选择赚钱。把打工目的分别与性别、年级、生源地三个变量两两进行卡方检验,它们在0.05显著度水平上都不相关。

关于生活费开支,28.3%的学生没计划,想用就用,50.8%的学生有计划,但做不到,20.8%的学生有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做。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的生活费开支计划性是比较强的。每月生活费,500元以下的占5.3%,500-800元的占45.0%,800-1000元的占35.0%,1000-1500元的占12.2%,1500元以上的占2.5%,平均值为822.5元,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的月生活费在800元左右。伙食费占月生活费的比重在30%以下的占8.5%,30%-50%的占43.1%,50%-70%的占38.1%,70%以上的占10.3%。中位数组为30%-50%组,由此可以估算出学生平均每月伙食费大概在400元左右。

随着社会分层的清晰化,大学生中的消费分层现象日益引起学界重视。调查发现,1.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水平在大学生中居于上层,20.0%的学生认为自己居于中上层,63.1%的学生自认为居于中层,12.2%的学生认为居于中下层,3.3%的学生认为居于下层。把自认为生活水平层次分别与性别、年级、生源地两两进行卡方检验,分别与性别和年级统计相关(a=0.05),表现为女生的生活水平分层认同分布偏向于中高层级,男生的生活水平分层认同偏向于中低层级。以性别为控制变量,对自认为生活水平层次与年级进行卡方检验,男生统计不相关,女生统计相关。女生随着年级增长,自认为生活水平层次有降低趋势。对月生活费额与自认为生活水平层次计算kendallstau-c系数值为-0.214,概率值为0.000,说明月生活费数额与自认为生活水平分层的一致性程度比较高。

调查显示,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选率居前三位的依次是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占33.2%),排遣空虚寂寞(占29.3%)、对爱情的好奇(占15.1%),而以结婚为动机的仅占5.6%。大学生恋爱动机与性别卡方检验在0.05显著度水平上统计不相关。以性别为控制变量,女生的恋爱动机与生源地卡方检验统计相关,男生卡方检验统计不相关。生源地为乡村的女生选择谈恋爱的动机是排遣空虚寂寞的占71.4%,选择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占14.3%,而生源地为直辖市的女生选择谈恋爱是出于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占42.3%,出于排遣空虚寂寞的占26.9%。这说明农村女大学生比城市女大学生对恋爱更倾向于持消极评价的态度。上述数据反映了当前大学生恋爱观的偏差,爱情成为部分学生填补生活无聊寂寞的东西。对爱情好奇和随大流的人也占了相当比例,可见相当数量的大学生还不懂得爱情的真谛,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大学生恋爱观的正确引导,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设计了一组判断对婚前性行为态度的词汇,其中爱情、幸福、浪漫为对婚前性行为的褒义评价,而另类、叛逆、冲动、危险为对婚前性行为的贬义评价,开放、需求为中性评价。在各选项中,男生的选率从高到低居前五位的分别是冲动、开放、需求、爱情、危险,女生的选率从高到低居前五位的分别是冲动、开放、需求、危险、爱情,可见男女生对婚前性行为的价值判断基本一致,冲动选率位居各选项之首,开放、需求紧随其后,男女生选率前五项的差异在爱情与危险的排序。由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大学生对婚前同居行为总体上持非正面评价态度,主要从生理需求的角度予以认可,认为其中有很大的冲动成分,女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较男生审慎。

调查显示,男生认为男性结婚的适宜年龄在28-30岁的占46.1%,在25-27岁的占有36.3%。女生认为男性适宜结婚的年龄在2830岁的占60.1%,在25-27岁的占22.8%。男生认为女性适宜结婚的年龄在23-24岁的占48.6%,在25-27岁的占36.3%,在28-30岁的占2.8%,30岁以上的为零。女生认为女性适宜结婚的年龄在25-27岁的占56.0%,在23-24岁的占24.7%,在28-30岁的占7.8%,30岁以上的占3.0%。以性别为控制变量,男生的年级与男性理想结婚年龄在0.05显著度水平上卡方检验统计相关,表现为随着年级增长,男生认为男性理想结婚年龄不断提高。以性别为控制变量,男生认为女性理想结婚年龄与生源地卡方检验统计不相关,女生认为女性理想结婚年龄与生源地卡方检验统计相关(a=0.05)。生源地为直辖市的女生选择女性理想结婚年龄在23-24岁的占34.0%,生源地为乡村的女生的该项选率是14.3%;生源地为直辖市的女生选择女性理想结婚年龄在25-27岁的占52.0%,生源地为乡村的女生的该项选率为71.4%;生源地为直辖市的女生选择30岁以上的为零,而生源地为乡村的女生选择30岁以上的占14.3%。对于结婚与立业之间的关系,52.2%的学生认为不分先后,顺其自然;39.7%的学生认为应先立业后结婚;8.1%的学生认为应先结婚后立业。结婚与立业之间的关系与性别卡方检验统计不相关(a=0.05)。

友情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对于朋友带给自己最多的是什么,大学生在各选项中,情感交流的选率为28.4%,学习或工作上的陪伴的选率为32.9%,交流信息的选率为20.9%,娱乐消遣的玩伴的选率为15.8%,其他选率为1.9%。朋友带给自己最多的是什么与年级卡方检验统计相关(a=0.05),表现为:一年级阶段,大学生交友多出于学习或者工作上的陪伴目的(占43.8%);二年级阶段,多注重情感交流(占40.0%);三年级阶段,学生对于朋友的效用认识趋于分散,选率前两位分别是娱乐消遣的玩伴(占28.6%)和情感交流(占26.7%)。以性别为控制变量,男女生在一年级阶段都认为朋友带给自己最多的是学习或工作上的陪伴到二年级,男女生都把情感交流看作交友的主要目的;到三年级,男生认为朋友带给自己最多的前三位依次是娱乐消遣的玩伴(占32.6%)、交流信息(占26.1%)、情感交流(占21.7%),女生选择的前三位选项依次是情感交流(占32.6%)、学习或者工作上的陪伴(占25.4%)、娱乐消遣的玩伴(占25.4%)。以性别为控制变量,男生关于朋友带给自己最多的是什么与生源地卡方检验统计相关(a=0.05),女生此两项卡方检验统计不相关(a=0.05)。生源地为大城市的男生更倾向于从朋友那里得到情感交流与彼此成为娱乐消遣的玩伴,而生源地为中小城市或乡村的大学生更倾向于与朋友交流信息和成为学习或工作上的陪伴。

从整体上看,大学生认为室友比班级其他同学更亲密的占62.7%,认为与班级其他同学差不多的占32.2%,认为比班级一般同学更疏远的占5.0%。心情沮丧需要找人排解时,男生选择的前三位依次是自我排解(占87.6%)、找亲密朋友倾诉(占85.5%)、找亲人倾诉(占52.8%),女生选择的前三位也是自我排解(占82.5%)、找亲密朋友倾诉(占79.5%)、找亲人倾诉(占52.4%),有13.0%的男生和15.7%的女生选择找师长。对于大学生自杀现象背后的原因,30.7%的学生认为是情感压力,29.9%的学生认为是就业压力,18.0%的学生认为是人际关系压力,13.0%的学生认为是学习压力,还有0.5%的学生选择其他。大学生自杀的原因与年级卡方检验统计相关(a=0.05),表现为随着年级增长,认为是学习压力和情感压力的减少,认为是就业压力与人际关系压力以及其他原因的选率上升。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社会的道德水平,认为有所下降的占52.6%,认为有所提高的占28.2%,认为不知道的占19.2%。这说明大学生对于社会的道德状况是不满意的。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绝大多数学生会给有需要的人让座,有可能不让座的仅占10.6%。不让座的理由大多是坐在老弱病残孕座位上的人应该让座,担心其他人会笑话的占13.2%,选择他们理所当然的态度让人不舒服的占18.4%。这说明大学生群体的整体道德水准还是比较高的。关于志愿者活动,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学生占13.9%,偶尔参加的学生占65.5%,从未参加的学生占20.6%,可见参加志愿者活动还没有成为学生的经常性行为。参力口志愿者活动情况分别与性别、年级卡方检验统计相关,表现为女生参力口志愿者活动的比率超过男生:随着年级增长,参加过志愿者活动的学生比率不断上升。

一般认为,青年大学生求知欲强,学习热情高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本调查设计了写博客、选秀、学者明星化,同性恋可以结婚等时髦话题考察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态度。对于写博客供人评论,绝大多数学生选择比较赞同和一般,两者选率分别为42.2%和37.2%。写博客供人评论与年级卡方检验统计相关(a=0.05),表现为随着年级增长,学生中持比较赞同和非常赞同态度的比率不断升高。对于选秀活动,绝大多数学生持平常心看待,没有表现出选秀现场的那种狂热情况,持赞成或反对态度的学生比例基本持平。对于学者明星化现象,反对与强烈反对两项的选率合计达35.4%。以性别为控制变量,男生中对学者明星化的态度与生源地卡方检验统计不相关,女生统计相关(a=0.05),表现为生源地为城市的女生比生源地为乡村的女生在学者明星化问题上表现出更为宽容的态度。对于同性恋可以结婚,持赞同态度的占41.9%,持不赞同态度的占34.9%,持无所谓态度的占23.1%。其中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持支持态度,男女生选择支持的比率分别为50.9%和34.4%。随着年级增长,学生对同性恋可以结婚的态度更加开明。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当今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都比较熟悉,并且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在社会文化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多元性特点也日趋明显,户籍、生源地、性别等结构性变量成为分析大学生价值观状况的有效视角。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状况是健康的,如大学生对炒股热、学者明星化、选秀等社会现象都有比较理性的认识,乐于参力口志愿者活动,等等,但其中的问题也不容小视。

对于未来,39.3%的学生有明确的目标但不知道怎么做,30.9%的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感到迷茫,这说明高校人生规划与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较大,但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而且表面上目的性很强的学习其实有相当程度的盲目性蕴涵其中。学校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教育,使学生学会从个人的长远发展角度来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依然受父亲职业影响较大。生源地为城市与乡村、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学生在就业选择方面的结构性差异非常显著。生源地为城市特别是大都市的大学生,在择业时更看重职业发展的前景:而生源地为中小城市和乡村的学生毕业后选择考研的比率较高,在择业时对职业收入比较看重。大学生就业支持网络的结构性差异是造成大学生择业取向差异的决定性原因,希望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这种差异能够逐渐消弭。

大学生的生活费开支计划性较强,超过半数的大学生有打工经历,而且有打工经历的女生比例超过男生,积累社会经验是大学生打工的首要目的。大学生消费分层现象在高校日渐明显,这将对大学生价值观变化产生深远影响,希望有关方面对此予以重视。

谈恋爱成为大学生期待的高校生活中的重要篇章,生源地为城市特别是大都市的大学生对婚恋持更为开放的态度,而生源地为乡村的大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对大学生谈恋爱倾向于消极评价的态度。总体而言,大学生的恋爱观还存有一定的偏差,爱情成为部分学生填补生活中无聊寂寞的东西。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大学生恋爱观的正确引导,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友情是人生的宝贵财富,网络时代开阔了大学生的交友空间,但班级同学特别是室友仍然是大学生交友的主要对象。情感交流是男女学生交友的主要目的,但生源地为城市特别是大都市的学生更看重朋友的玩伴功能,而生源地为中小城市或乡村的学生则较为看重朋友在交流信息方面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在心情沮丧需要排解时,都把自我排解、找亲密朋友倾诉、找亲人倾诉放在优先选择的前三位,选择找师长的比例很低。应着重研究师长在大学生排解心理压力时缺位的原因,以密切师生关系,预防大学生自杀等悲剧事件的发生。

最热价值观的调查报告(模板17篇)篇五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随机调查了100名市民,其中党员所占比例为%。关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了解的占了%,模糊的占了%,有%的人表示自己不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部分的市民认为民主、自由、公正、和谐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偶尔关心国家大事,人经常关心,绝大部分的人都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对于经常关注的电视节目类型,所占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新闻类、综艺娱乐类、从不看电视节目、道德建设类、婚恋交友类、情感类;%的人认为身边的党员对自己没有影响,稍有影响的占了%,只有%的人认为有较大影响。而在年龄层面上18岁以下的中小学生占%,其中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清晰的认知而小学生和部分中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模糊甚至从未听说。在18岁到35岁的青年人占%,但其中绝大多数的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模糊甚至没有概念。其余的35岁以上的中老壮年人绝大多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清晰的概念,而且绝大多数男性对其有着深刻的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党的xx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中办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党的xx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了解模糊不清,有的甚至没听过,超过一半多的市民仅仅是偶尔关注国家大事,大部分的人都是通过网络渠道来获取信息。大部分的市民认为身边的党员对自己影响不大或者没有影响。我认为当代中国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还不够。

首先,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论述材料,深刻领会其内涵及精神实质。“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要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是不行的。我们必须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文的学习,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我们的实践才会有正确的方向。

其次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推动“八荣八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普及和升华。荣辱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它反映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心理感受和价值反思。

生活在和平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时代,人们能够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快速获取大量的信息。“观其言而察其行”。我们不能只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挂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只有在实践的真枪实弹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闪现出它的价值。作为当代中国人,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做到勤俭节约,“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当口只有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让我国国情有长足的发展,我们应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让爱党爱国、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敬业、诚信、友善蔚然成风。让我们国家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热价值观的调查报告(模板17篇)篇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出现了高收入阶层,不爆发者少者以高消费为荣,大肆挥霍,加之少数舆论媒介的渲染和不正确引导,造成社会心态的躁动和失衡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也受次冲击和影响,少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在一些大学生中,讲虚荣,穿名牌,互相攀比,追求高档消费成风,他们把高消费看作是一种排头,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

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极大重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己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

最热价值观的调查报告(模板17篇)篇七

第一个是关于入学动机和特性状态选择中人际关系调查显示的特区当代大学生的以个人价值取向为主的结果。

第二个是关于价值观排序当中家庭安定和幸福被排在10个价值观念中末尾两位,而一种令人兴奋、有刺激的生活以及成熟的爱被排在前两位的结果。

第三个是人际关系调查当中显示出来的特区当代大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的不信任和恐慌。

针对这三个方面的结果,我们将做进一步具体的分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市场经济的效应对学生树立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由此衍生出来的越来越看重个人的价值这从第一部分中的关于入学动机前3位就可以看出来,不管好坏与否这种趋势在本次调查中表现得很明显。同时也显示出大学生开始倾心于注重实用、追求成功的价值观念,这显然与传统的重义轻利、默默奉献的价值观形成冲突。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强化,但又使他们对人生价值出现不稳定的评价标准。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空间空前扩大,加上我国对外开放,各种西方思潮随之而入,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他们热切关注市场经济的进程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独立地观察社会,透视人生,正是在这种崇尚个性、崇尚自主的自我意识催动下,大学生日益表现出思想主体化的特征,渴望成为人生道路上的强者,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急切地想抓住时代提供的这次机遇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便有了注重实用、追求成功的生长沃土。但是,在全社会都改变了过去从上到下一律只讲集体发展,讳言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念的同时,又产生了大学生对人生价值评价的多重标准:有的以对社会的奉献多少和创造力大小为标准,有的以含金量的多少为标准,有的以社会地位的高低和权力大小为标准,有的则以自我完善与自我实现为标准。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向是不少学生伴随着过去人生价值体系的否定性思考,出现了在人生价值目标上的迷失或偏离。西方哲学思潮的输入与传播,对此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自我至上价值观与大学生膨胀了的自我意识,在一种反传统、反主导文化的轨迹上汇合在一起,使他们对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根本道德原则的社会本位价值观日趋淡漠,一些学生的自我观念已开始滑向自我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他们对螺丝钉、老黄牛铺路石所象征的集体主义精神存有逆反心理,从我出发来评判事物,确定言行。所以为了振兴中华和为了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选项也自然而然地排到了最低的位置。

大学生文化是各种文化中最富生气与活力的重要部分,它以学生群体为载体,以其文化的先锋性、对传统的反叛性和张扬的个性,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化品质,不断地给校园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随着社会的转型,作为精英文化一部分的大学生文化正经历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史无前例的冲突,表现出大众化、通俗化的特征,甚至出现了这一次调查中所有的个人价值的倾向:

在文化观念上,学子们已逐步放弃对文化终极关怀的追求,漠视高雅文化,追求随性所欲的应时文化和快餐文化,自觉认同某些庸俗的社会潮流,神圣的生活理想、人生准则以及崇高的'精神追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反叛与亵渎;在文化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务实倾向和媚俗色彩,他们关注的问题越来越现实,追求的目标日趋功利,对个人前途的关注远高于对社会发展的关注。世俗化、功利化的浪潮在动摇和瓦解校园传统文化价值秩序的同时,并未为人们提供一种充分体现尊严和生命价值的令人信仰的价值信仰,使之成为生命意义新的荫庇所,一些青年学生日益陷入空前的文化危机中;在文化规范中,大学生文化逐渐疏离主流思想,回避矛盾冲突,逃避灵魂追问,漠视校园纪律规范、道德规范和生活规范的束缚,出现了文化价值失范的倾向;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上,一些大学生表现出对校园文化传统的蔑视和对文化创新的懒惰,他嘲弄别人的价值,他唯一的信仰就是否定的哲学。他生活在既无过去又无将来的一条窄缝中,文化迷失、精神迷失、道德迷失日甚一日,虚无主义、享受主义、拜金主义的迷雾开始在大学校园中弥漫,甚至出现了一些反社会、反文化的行为,令人触目惊心,这一切构织成了一幅与大学生文化极不协调的精神画卷,使得对大学生社会评价降低,他们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智商没有教养,有青春没有热血,有个性没有品行。大学生正趋于庸俗,而庸俗的人必然是庸俗文化熏陶的结果,大学生文化在时代的喧哗与躁动中,正走向庸俗。

现代社会中,爱情婚姻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不再是一个朦胧而羞涩的话题,被调查者们反映出来的这种渴望成熟爱情的思想在一定层面上也反映了他们都是很重视感情的人是有别于对待家庭的但是不管怎样,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大学生渴望一种理性的思维模式和理性的生活模式。此外还可以看出,对于大学生而言,爱情在其生活中还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本质上而言,如法国剧作家莫里哀所言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教会我们重新做人,也就是说她不仅是浪漫的感情体验,更是一种责任,是有性爱,感情,理想和义务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精神生活现象。如此看来,大学生对成熟的爱的选择似乎与家庭安定形成悖论,这其实正好反映出大学生内心对爱情及其观念强烈的冲突:一方面,他们渴望去爱和被爱,向往神圣成熟的爱情,这种吸引力本身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法则,它的生根发芽成长源于人类最原始的爱的需要。它是个体成熟和社会成熟达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男女之间的相亲相爱,互相倾慕的美好感情;另一方面,大学生们都对他们所渴望的爱情信心不足,他们害怕被骗,更怕受到伤害,他们对于一种安定的幸福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心理学有个名词叫做self-defense(自我防卫),人们往往说一些和自己内心想法相反的话,本来成熟的爱情的落脚点最终会是家庭的安定,但是由于对社会的不信任或者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难以把握,他们选择了放弃,甚至是否定。

会出现这一种迷茫和爱情价值观的激烈冲突,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两个:

「1」爱情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大学生对于爱情充满美好的憧憬,其中大多数具有浓厚的理想色彩,而对于社会现实认识得不够深入,容易把爱情和婚姻视为同一,这样也就在现实生活当中容易碰壁,而该年龄阶段的青年缺乏社会经验,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所以会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心理。

而婚姻除了要考虑爱情以外还有考虑诸如: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等等各种因素。另一方面,现实中的恋人也并非想象中的那般完美,他们都是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又各具优劣的人。这一切都使青年感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并常常由此产生失望、彷徨、烦恼和痛苦。

「2」社会的原因。

离婚率的连年上升,社会诚信度不断下滑,人们思想趋向越来越复杂,对于爱情和婚姻也日趋标准化这一切的一切都对大学生的爱情观有着或多或少的冲击和影响,甚至开始怀疑爱情的真实性。所以他们有些收起了内心纯粹的感情甚至于由于曾经的挫折封闭起自己的心扉,在这样的条件里健康的爱情观念以及自身所追求的目标以及对生活的意义和态度都会发生畸形。

这个结果是一个推论,而表面的结果显示为大学生都不断的吸取新的知识,并出现个人价值的倾向。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大学生的这一种个人主义的倾向是来自于其心理深层的对世界的不信任甚至于恐慌(请注意,这里出现了一个反面的名词:不信任)。

社会是人类的社会,由于有人的参与而带来了人际关系的联系,各种利益关系的复杂化使得人们尤其是我国人们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这一种信任危机不仅仅存在于完全社会人之中,也影响着即将进入社会的当代大学生信任的大敌是极端的完美主义者,除了他们自己,他们不相信别人有完成任务的能力,他们事必躬亲,对别人做的事总能找出错误、找到缺陷从这样的角度来看便迫使大学生不得不在进入社会之前努力汲取知识,这也是和我们调查的结果相符合的。

现在,在组织中,要让每个人能心情愉快地完成任务,我们需要信任。信任总是出现在它的替代物消失之后。德国管理学者莱恩哈德。斯普伦格说,在他看来信任的替代物是权力与金钱。实际上,过去的目标并不包括让每个人心情愉快,而只是完成任务。权力和薪酬可以达到目标,最初权力可以让没有自主意识的人服从,接着薪酬又吸引他们继续这样做。但对于现在接受过良好教育、有着自主意识的人来说,权力和金钱的效果都在褪色这也和第一部分中当代大学生反映出来的个人价值倾向的结果相吻合。

从作这一次的调查开始,我们就在身边的同龄人身上深深地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种种气息:有清新的,有偏激的,也有其他的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认为不应悲观地看待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观的状况。毕竟,他们是渴求发展渴求进步并努力迎合社会的一群,在这一次的调查当中,几乎全部的男生和女生都将一种令人兴奋的、有刺激的生活(有活力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作为价值观排序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男生将这一项选择为第二重要的),从这里可以看到他们朝阳般的气息和生命力,的确社会需要这种生机勃勃的干劲和理想才得以不停的往前发展。这种不甘平庸,积极创造的精神特质也是现代大学生身上非常可贵的品质。

而在着手写这篇报告的时候,我们翻阅了一些资料,许多资料表现出一个令人十分担忧的结果:认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和价值观的状况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危机时刻,但是从这一次的调查来看当代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还是相当理智和清楚自己所处环境的。尽管在这一次的调查中也暴露了一些诸如关于家庭、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冲突,欲求不满等方面的困惑,但对于正处于向现代社会转型期,全社会一时难以确立有共识的新的主导价值观的外部环境而言,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出现浮躁,迷惑甚至一定程度上的无所适从都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而此阶段的一切意识形态都将会成为新的价值观确立的铺垫和反铺垫。

众所皆知,人生价值的特点,首先在于价值关系中的两重性,人既有自身的需要,要求社会和他人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同时又有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以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其次在于价值表现上的能动性,人既是价值的承担者,又是价值的创造者。再次在于价值取向上的社会需要性,符合社会需要并被社会肯定的人生便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我们这一代年轻的知识分子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将对我们有更大的考验,特别是身处经济特区的我们,在第二次创业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更大的挑战,且各种思潮的涌入必然会让我们面临更多的诱惑。所以,更多地引导学生以面向未来的眼光看待现实,超越由现实问题引起的种种困惑,更多地倡导一种必要的牺牲精神,求得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利益的统一,对于这一代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荡涤中健康成长是很有意义的。

在这里,本着建立良好价值观念的目的,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操作性强的建议:

【1】现代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影响很大,故需正确运用网络,建立健康的价值观念:如今的网络,可是说是信息传递速度最快的媒介之一,它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可提高大学生辨别事物是非的能力;可培养并树立自由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意识;还可利用网络上的大学生信息认识大学生、教育大学生。

【2】正视自己,借助内外力量挖掘潜能:一个人的价值观念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受其本身自信心影响,最大限度的挖掘个人内在潜能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我们建议可以借助亲近的人的评价发现自己的潜能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我熟悉的生活圈子,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对你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在家庭主要有父母、亲戚、在外有朋友、同学、老师,因为长期的交往使他们对你有不同程度的印象和评价,大都很中肯、客观,这对了解自我的潜能起到了直接作用;另外一个方法则是借助咨询机构来了解自我潜能和发展计划专业咨询机构一般会设计比较具体的问题,形成一套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再辅之于和专业咨询人士面对面的交谈,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针对调查中大学生轻看家、国的结果,提供系列讲座和咨询,使大学生认识到个人目前追求的一切东西都是与家和国休戚相关的。

最后,在这篇调查报告的结尾,我们展望一下未来大学生价值观发展动向:

【4】由于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所能吸收到的信息日益增多,价值观念将陷入一个更加错综复杂的状态。

【5】由于大学生本身身处大学之中,所以在未来,大学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也将一如既往的重要,其中从现在开始到未来的日子里面需要逐步改变的是:学校过强的共性制约以及过重的功利导向使部分学生个性发展出现偏差;过窄的专业教育以及深度和吸引度不够的思想教育,使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发展受到限制。

【6】价值观念中关于合作和创新的部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同时由于个人价值的地位逐步增加会给合作和思想以及行动的创新带来不小的阻力。

至此,我们这一次的分析报告就告一段落,虽然在这一次的调查分析中我们仅仅是探讨了特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中小小的一个区域,但是,作为这一次调查主体的同龄人,我们已经深深的体会到来自于我们和所有调查主体身体里的青春和朝阳的气息,尽管也会有颓废的时候,但是通过这一次的调查,我们仍然相信:世界的明天会因我们而变得更加美丽!

最热价值观的调查报告(模板17篇)篇八

他们是即将迈向社会的一群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家的希望,他们是时代的象征,他们纯洁善良,热情奔放,他们敢于冒险,勇于探索,他们就是当代的大学生。

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人对社会的责人和贡献。然而,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以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上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其主要表现在: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或接受共产主义理想,但也有人内心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渺茫的。他们大多数虽然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但往往又未将其完全付诸行动。部分大学生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刻苦学习,高唱“六十分万岁”;有的人甚至认为“理想理想,见钱就想”,“前途前途,有利就图”。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家,为集体作出贡献,赞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的核心。但目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也颇有市场。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一当前事,先为自己打算。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缺乏社会责任感。

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质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一些人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方面,而在个人道德上出现滑坡,他们在政治上不求上进,不讲职业道德,为谋求个人利益而见利忘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出现了高收入阶层,不爆发者少者以高消费为荣,大肆挥霍,加之少数舆论媒介的渲染和不正确引导,造成社会心态的躁动和失衡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也受次冲击和影响,少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在一些大学生中,讲虚荣,穿名牌,互相攀比,追求高档消费成风,他们把高消费看作是一种排头,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

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极大重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己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市场经济对广大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有促进的一面,如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对于当代大学生培养自强精神,以及敢于维护群众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不应讳言的是,市场经济对当代大学生也具有负面的消极影响。市场经济自身的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此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人们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加之社会上对“大款”们豪华的高消费生活有意无意的渲染使得人们心里发生不平衡现象,这都使得钱的多少,成为不少大学生衡量人的价值大小的主要尺度。

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商品大潮和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价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一些大学生心目中发生动摇,一些大学生认为共产主义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些人只知道这句话的前半句,岂不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们将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当好东西学习,从而迷失了自我以至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出现了问题。

当代社会上存在的严重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朽现象也给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价值观带来不良影响。少数党员干部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忘记了入党誓言,在金钱美女面前败下阵来,成为不择手段,以权谋私,挥霍国家财产的坏蛋。

当代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弱点,这是造成其人生价值观取向上出现问题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对他们来说,唯一的重要人生竞争就是高考,故当他们跨入高等学府后,不少人就认为从此前途有了保障,可以松一口气,不再刻苦学习,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加之,不少大学生为独生子女,其家庭环境优越,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往往被家长当作小皇帝娇宠,形成自私心里,这使他们不可避免地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出现种种弱点,如只讲索取,不愿奉献,自私自利等。

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就是说有哪些途径和方法呢?

第二,要认真进行思想改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除认真学习外,最重要的是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而这个改造最主要的在“内因”。我们分析一些高级领导干部犯错误,甚至犯罪的过程,不难看出,许多人以前都是贫苦出身,从小接受党的教育,也曾做出一些对人民有益的成绩,可为什么最后又一步步滑向错误的深渊呢?就是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忘乎所以了。要想认真地自我改造,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标准,不断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必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还要勇于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改造的目的。

第三,要善于区分观念的正确与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由于我国有着几千年封建制度的历史,因此封建残余思想将长期存在,再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西方的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也乘虚而入,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和诱惑。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打着“经济效益”、“创收”的旗号给“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披上合理的外衣。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多少人为此走入歧途,甚至走向地狱。面对灯红酒绿的歌舞厅、夜总会,有的领导干部经常泡在里面,还美其名曰“工作应酬”。对诸如此类的观念和说法,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区分,对错误的东西必须要坚决抵制,否则,你原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慢慢会被这些所谓的“新观念”所替代。

第四,领导干部要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每个党员都应该履行的,但作为领导干部责任更大,其作用也更明显,工作做好了,可以造福一方,工作有失误,也可危害一片。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十分珍惜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真正实践江泽民领导提出的“三个代表”。这给大学生们做个表率,让他们也感受到“公仆”的重任。

综上所述,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甚至要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象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最热价值观的调查报告(模板17篇)篇九

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商品大潮和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价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一些大学生心目中发生动摇,一些大学生认为共产主义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些人只知道这句话的前半句,岂不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们将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当好东西学习,从而迷失了自我以至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出现了问题。

最热价值观的调查报告(模板17篇)篇十

在本次调查后推出了《20xx年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富有针对性地重点对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和就业压力等内在动因进行了考察。其中主要发现包括:

1、中国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三因素模型。

发展因素、保健因素和声望地位因素三大要素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其中属于发展因素的“个人发展与晋升空间大”成为大多数大学生择业的首要标准。著名人力资源专家张建国表示,大学毕业生正处于在初次就业时期,未来发展、物质利益等多方面的需要同时支配着大学生的求职行为,对于促成大学生与企业匹配的机构,需要从多层面解释和把握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

2、大学生就业预期偏高。

大学生就业预期普遍偏高,体现在期望薪金上尤其突出。调查反应出,大学生期望薪金主要集中2000—3000元,硕士、mba和博士则主要集中在5000以上的薪金档位,同时,他们愿意接受的最低月薪中位数为1800元。而对照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去年12月发布的《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的数据,专科毕业生起薪为1333元,本科毕业生为1549元,硕士、博士分别为2674元和2917元。显然,大学生薪酬愿景仍实际情况存在相当的差距。

人才研究中心专家指出,这种情况也印证了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史密斯。霍尔伯特(smithherbert)的论断:由于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资质高于平均水平,从而导致整体收入预期水平的偏高。张建国谈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尚未能对自身收入形成一种理性的预期。”

另一方面,张建国还认为,大学生每年接受大学教育的直接方面的直接成本(包括学费、食宿费用等)约10000元,四年就达40000元。这样,大学生只有寻找到高收入工作,才能弥补这高昂的大学成本以保持净预期收益不变。因此,大学教育成本高昂也是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两大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

本次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压力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实际的问题,如求职竞争激烈、家庭需要、爱情与好工作难以兼顾等,张建国认为,这些问题通过训练或者咨询是难以解决的。但针对另一类由主观原因引起的压力,如自我认识不清、缺乏求职技巧和经验、认为自己专业不对口不利于就业等,张建国则表示,这些问题能够通过专业的训练或者深入的分析得到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接近一半(49.3%)的大学生自我认识不清,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在报告中指出,“从治本的角度来说,或者我们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制度。而如果从治标的角度来看,学校和院系的相关部门应该更多的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弄清楚未来工作的方向。”

4、实习锻炼有助于就业。

报告显示,近八成大学生毕业之际选择就业;而招聘网站是大学生获取招聘信息的第一渠道。但是否有过兼职、实习经验,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不小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在校期间没有兼职经历或兼职时间短的学生对自身的认识相对更模糊,更缺乏求职技巧和经验;而有过一定兼职或者实习经历的大学生的获取渠道相对更为丰富,就业压力相对较小。

张建国认为,这个结论体现出大学生在求职上的积极性以及准备的充分性,也为改善大学生就业压力提供了借鉴依据——兼职或实习就是一个很好的为未来工作的先期准备,在兼职过程中积累的工作经验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正式求职带来多方面的帮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热价值观的调查报告(模板17篇)篇十一

本文目录。

人们通常所使用的价值观概念,是价值观念的简称,常常是特指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或者,更确切地说,价值观是指在对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是或非、有意义或无意义、值得接纳或不值得接纳判断时所依据的一系列最基本的准则或尺度。价值观具有一般观念的共性,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又与一般观念不同,具有时代性、群体性、稳定性、凝聚性和规范性等特点。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是青年中文化知识水平最高的一部分,思维活跃,思想丰富,将成为日后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价值观对未来个人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与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研究在校大学生价值观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借鉴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将在校大学生价值观所涵盖的基本内容具体化为政治观、择业观、恋爱家庭观、道德观、消费观、法制观、友谊观和金钱观共8个观念,设计编制了价值取向调查问卷,对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515份,收回有效问卷494份,其中男生274人,女生220人。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主流是好的,符合社会主导的价值观,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调查反映出大学生有明确的政治态度和较高的政治热情,对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态度是肯定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是积极的。80.13%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作仍然需要党的领导”;对“一个人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检点自己的作风”这一观点持肯定态度的,达到调查总数的74.33%。但对有些问题认识不清,如有8.71%的学生认为“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与经济无关”,7.81%的学生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实行民主集中制没有什么关系”。

在择业方式上,74.55%的大学生期望通过“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方式就业,18.75%的学生希望到“人才市场招聘”,还有2.90%的学生选择“亲朋好友介绍推荐”,仅有3.79%的学生仍然希望通过“国家统一分配”就业。从择业标准与择业类型上考察,当代大学生择业视野更加开阔,职业兴趣与经济收入对择业方向具有重要影响。62.28%的学生在“你愿意到哪种企业工作”的问题上,选择了“只要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哪工作无所谓”。另外,60.04%的大学生认为“跳槽是为了寻找一个更理想的职业和单位”,说明大学生的择业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在择业信心考察中,47.32%的学生对毕业后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仅有13.62%的学生“没有信心,感到茫然”。

的学生表示“理解但不赞同”,仅有9.87%的学生“理解并表示赞同”。对未婚同居现象,除21.30%的学生表示“不理解不赞同”外,高达78.70%的大学生认为“可以理解”,甚至18.26%的学生“理解并赞同”。这表明我国性知识的教育虽然较为普及,但性道德教育还有很大欠缺。

在道德认识方面,54.24%的大学生认为“先进人物之所以先进就在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矛盾时,个人服从集体”。从道德标准而言,大学生对社会道德危机表现出忧虑,有50.00%的学生认为“在现代社会,好人比能人更可贵”,31.70%的学生认为“现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很难说清”。在道德行为方面,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社会生活的现实,恪守社会道德规范,70.79%的大学生认同“义利不能兼顾时,应该舍利取义”。

在消费方式上,仅有6.47%的大学生认为“一个人的消费可以显示他的地位和大度”,70.09%的学生崇尚“一个人应该能挣会花”,虽然会花的内容千差万别,但应自力更生、量力而行,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对“朋友聚会用餐,应该各自付账”有23.44%的认同率,则表明当代大学生正在逐步摆脱传统理念,走向实际。调查中,对“在保持基本生活费的情况下,如果你的手头还有余钱,你的选择”问题答案是:34.68%的学生用于“文化教育”投资,21.17%的学生选择“休闲娱乐”,19.14%的学生选择“股票投资”,另有15.99%的学生“储蓄”起来,仅有9.01%的学生选择“购物享受”。

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理论、观点、原则、方法是认可的。64.73%的学生同意“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这一观点,81.51%的学生认为“许多人违法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执法不严”。但令人惊讶的是有76.56%的大学生同意“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最好用私了的办法解决”。这一数据与他们在调查中表现出的较强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是相悖的。一方面他们认同法制原则,渴望法制平等,崇尚法制的严肃,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法律制度的不信任或不信赖。如何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是摆在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调查中有76.56%的大学生认为“人与人之间主要是责任关系而非利益关系”,当问到“有朋友邀请你参加其结婚庆典,可是任何一位来宾你都不认识”时,83.26%的人选择了“愿意去认识他们”,而仅有16.74%的人会“借故拒绝”。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青年学生对人际交往有正确的认识,认为人与人之间必须依靠真情而不是靠金钱和权势维系感情,同时也愿意不断结识新的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有着积极、坦诚的友谊观。37.05%的学生在交友态度上较为拘谨,不愿意主动结交陌生人,在人际交往上显得保守。还有20.89%的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认为金钱、利益高于友谊。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有58.26%的大学生能正确面对金钱,认为金钱同世间万物一样具有二重性,金钱有它的重要性,但钱在人生选择中处在次要位置。仅有12.28%的学生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当问到“挣钱越多越好吗”,有37.78%的学生同意此观点,同时有37.33%的学生否定了此观点;58·48%的学生认为“人们上班工作的目的”并不光是为了挣钱,还有对事业和理想的追求,仅有20.09%的学生认为“人们上班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

经过以上对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在结构上比较单一,以“无私忘我”、“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共产主义”为根本。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生由公费上学改为自费上学,大学毕业由国家统一分配改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些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无疑促使大学生对自我发展进行更多思考,客观上推进了大学生价值取向个体化的发展进程。大学生虽能认识到个人只有依靠社会、集体而存在,个人离开了社会和集体就不能发展,但他们更加关注个人在社会、集体中的价值和认可度,更加注重自我价值和个性的张扬。他们不但强调社会价值,也注重自我价值;不但注意吸收西方价值观中的精华,而且注意吸收传统价值观中的精华,开始在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传统价值与西方价值的对立统一中,建构现代价值观。

今天的大学生对“空头政治”、形式主义、禁欲主义已不屑一顾。他们渴望成才,企盼致富;他们关心事业,关心时事,关心经济政策,关心“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他们讲实效重现实,其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实用色彩,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但是,这种实用性有时带有一定的庸俗性,有的大学生过分看重“关系”、享受、金钱、地位和眼前,他们欣赏高尚但并不想拥有高尚,赞誉英雄模范但并不想成为英雄模范,少了一点人应有的理想和精神。近年来,校园文化所呈现出的商业化趋向也充分体现了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的功利性,如许多大学文学社团冷冷清清,做文学梦的青年越来越少;大学社团的发展更看重经济因素,拉赞助、寻求投资已成为大学社团最时髦的活动。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处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剧烈变化的年代,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对抗,使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和多样性。尤其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加速了全球信息网络化革命,也带来了各种意识形态的碰撞。各种思想跨国界交流,不同的政治立场、文化观念、道德标准和生活方式在网络上自由碰撞,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明显影响。这种多元化的文化意识形态注定了大学生价值取向更具多样化。

价值观起着行为导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只有抓住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这一根本,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对人生理想与目标的探索,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同并接受社会主导价值观,因此,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多元价值观并存已成为普遍的现象。问题的关键已不在于人们是否认同价值观的多元存在,而是人们的价值观如何选择,应该倡导、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为主导价值观。“任何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地位,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定,都必然要把能代表本阶级根本利益的价值观作为社会主导价值观加以倡导”。我国一贯倡导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这一价值观是稳固我国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的精神支柱。高校应旗帜鲜明地坚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

(1)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高校的“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中都包含着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将哲理与情趣融于一体,积极进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要使价值观教育成为大学生欢迎、喜爱并切实从中受益的教学,尽量避免空洞的说教。

(2)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校园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它具有明确的目的,通过特定环境的熏陶和渗透形成这一环境中人们共同的价值标准、信念追求、社会心理和行为规范。“大学的办学理念主要体现了大学的价值观,其校风、学风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大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克服教育过程中的功利化、实用化倾向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完善的制度、健康的集体活动来营造一种健康、活泼、有序的文化氛围,体现校园文化的时代特色。

(3)以社会实践为途径。“教育是一种导向,但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导向”。实践是价值观形成的基本途径。一方面,在校内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勤工助学活动等;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到校外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文化科技“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通过调查研究和为社会服务,全面了解社会,感受现实,使自己的价值认识与现实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

在校大学生价值取向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值得关注的问题。从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实际出发,笔者认为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应坚持“三个导向”,即文化价值导向、利益原则导向和理想信念导向。

(1)文化价值导向。文化价值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征的本质,是凝聚全民族的精神力量,文化价值与国家主权密切相关,失去特质的国家将丧失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文化价值导向,首先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时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青年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觉维护国家的独立和统一。

(2)利益原则导向。对于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个体化倾向,如不能加以正确引导,就可能导致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的泛滥。对大学生价值取向进行引导,使大学生认识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保护集体利益,个人也受益其中;维护个人合法利益,集体利益也会得到巩固和张扬。同时,在利益冲突时,能够自觉遵循“长远利益高于眼前利益,全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准则。

(3)理想信念导向。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世俗化倾向,容易使大学生陷入物欲的陷阱,迷失方向,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的正确导向是十分必要的。要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明确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人不仅是一种物质的存在,还应该具有一种精神;人不仅要求得到物质的满足,还应该有全面的自由的发展;人不仅是为己的,还应该对社会有所贡献。

“价值观教育要建立在对大学生价值观特点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我国正处在以经济全球化为大背景的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不断变化更新。在这种情况下要增强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教育工作者就必须通过调查研究具体地动态地把握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发展变化的特点。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教育者并不真正了解今天的大学生,只是凭自己的主观经验和一些表面现象来进行教育,这也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工作处于被动,无法收到实效的原因所在。另外,高校教育者应具有开放的视野和现代化的价值观,坚持与时俱进,按照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特点,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确立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使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具有时代特点。一方面要以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另一方面要重视教育的手段和方法的更新,充分发挥现代化媒体的作用,以现代化的工作手段和沟通手段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不断开拓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领域。

返回目录。

1、中国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三因素模型。

2、大学生就业预期偏高。

3、两大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

4、实习锻炼有助于就业。

返回目录。

关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

他们是即将迈向社会的一群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家的希望,他们是时代的象征,他们纯洁善良,热情奔放,他们敢于冒险,勇于探索,他们就是当代的大学生。

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人对社会的责人和贡献。然而,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以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上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其主要表现在:

(一)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或接受共产主义理想,但也有人内心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渺茫的。他们大多数虽然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但往往又未将其完全付诸行动。部分大学生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刻苦学习,高唱“六十分万岁”;有的人甚至认为“理想理想,见钱就想”,“前途前途,有利就图”。

(二)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家,为集体作出贡献,赞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的核心。但目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也颇有市场。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一当前事,先为自己打算。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缺乏社会责任感。

(三)重才能轻道德品质。

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质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一些人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方面,而在个人道德上出现滑坡,他们在政治上不求上进,不讲职业道德,为谋求个人利益而见利忘义。

(四)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出现了高收入阶层,不爆发者少者以高消费为荣,大肆挥霍,加之少数舆论媒介的渲染和不正确引导,造成社会心态的躁动和失衡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也受次冲击和影响,少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在一些大学生中,讲虚荣,穿名牌,互相攀比,追求高档消费成风,他们把高消费看作是一种排头,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

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极大重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己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消极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市场经济对广大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有促进的一面,如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对于当代大学生培养自强精神,以及敢于维护群众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

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商品大潮和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价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一些大学生心目中发生动摇,一些大学生认为共产主义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些人只知道这句话的前半句,岂不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们将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当好东西学习,从而迷失了自我以至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出现了问题。

(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

当代社会上存在的严重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朽现象也给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价值观带来不良影响。少数党员干部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忘记了入党誓言,在金钱美女面前败下阵来,成为不择手段,以权谋私,挥霍国家财产腐败分子。

(四)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

当代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弱点,这是造成其人生价值观取向上出现问题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对他们来说,唯一的重要人生竞争就是高考,故当他们跨入高等学府后,不少人就认为从此前途有了保障,可以松一口气,不再刻苦学习,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加之,不少大学生为独生子女,其家庭环境优越,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往往被家长当作小皇帝娇宠,形成自私心里,这使他们不可避免地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出现种种弱点,如只讲索取,不愿奉献,自私自利等。

返回目录。

价值观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信念和标准。判断一个社会怎样,不仅要根据它的经济的发展,更主要的是要看它造就出什么样的人。因此,研究当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特点及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对于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大学生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需要与客观事物所能满足这种需要的关系之间产生的观念,也就是当代大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评价、取舍的思想观点。在新的社会转型时期,研究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学生。

自我总结。

相结合的方法;以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社会态度,个人态度和行为方式三个方面。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善于捕捉和接受新生事物,报纸、广播、电视特别是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他们关注国际形式走向,关心国内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同时也关心下岗困难职工、贫困失学儿童等。大多数对人生价值观的标准基本相同,对社会还是很有责任心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希望为偏远贫困地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是务实的,在这次调查中,许多大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而把努力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锻炼各种驾驭生活的能力,了解社会放在第一位。课余时间很多学生通过书籍或网络开拓知识面,涉猎广泛。他们渴望求知,多学些本领,多掌握几种技能,适应竞争,适应社会,已为大学生普遍认同。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是进取的、向上的。他们崇尚“人间自有真情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他们富于同情心、责任感和正义感。对现实社会充满信心,并拥有自己的美好的理想。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人生理想的不明确和个人主义现象。在世界不断变化和多样化的冲击下,不少大学生个人主义现象有所抬头,表现在:只顾自己利益,处处为自己着想,并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愿意关心和帮助他人,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狭隘的个人主义现象严重。

拜金主义兴起和急功近利的表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个别大学生开始接受并认为金钱至上的观点,出现拜金主义现象。他们渴望金钱,以含金量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有些大学生过于看重和追求名利。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在我国当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构建当代科学价值观的理论基础,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人们价值取向的实践标准。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学会历史地、全面地认识社会,正确地把握社会的本质和主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摆正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地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联系在一起。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他们克服过于看重金钱和名利的追求,从而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取向。

尊重大学生自我发展意识。正确的自我发展意识有利于学生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有利于大学生发展自己的长处,更能增强他们对社会的适应性。对此应予鼓励和引导,使他们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是他们懂得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分不开的,帮他们克服过于看重个人的发展而忽视社会发展的价值观。给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实践,蕴藏着丰富的精神营养,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虽然这一次的调查分析中我们仅仅是探讨了本校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中小小的一个区域,但是,作为这一次调查主体的同龄人,我们已经深深的体会到来自于我们和所有调查主体身体里的青春和朝阳的气息,尽管也会有颓废的时候,但是通过这一次的调查,我们仍然坚信:世界的明天会因为我们而变得更加美丽。

最热价值观的调查报告(模板17篇)篇十二

内容摘要:本文依据6月淮阴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淮阴师范学院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描述了淮阴师范学院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倾向与影响因素,提出了大学生应树立的正确职业价值观,并对高校的价值观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这所带来的就业压力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都会受到一定动机的支配,而择业的动机一般都是由价值观决定的。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他们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学生的择业行为带有一定的选择性和指向性,对学生的择业决策起着指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职业价值观也影响到学生在某个具体工作中的态度,影响着他们以什么样的姿态投入到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在日趋激烈的就业压力中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我国高校价值观教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改变不再是某个高校的个案问题,而已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价值观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人生方向,通过对大学生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引导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适应就业形势,满足社会需要,以促进毕业生及时、充分、顺利就业,对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说来,本文将要集中研究以下两个问题:

第二,阐明大学生应树立的正确职业价值观,并对高校的价值观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是以淮阴师范学院全体在校大学生为调查总体,采用多阶段随机抽。

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具体做法是:先在淮阴师范学院的所有系科中随机抽取5。

个系,在所抽中的`每个系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最后在每个抽中的班级里,按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0名学生,总共抽取了100人。这100人就构成本次调查的样本。

2、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收集资料。问卷由三部分共20个问题构成,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主要询问了被调查者的性别、专业属性、专业兴趣、家乡、理想月收入、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第二部分为择业态度,主要调查了职业的社会地位、劳动强度、工资待遇、地理位置等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第三部分为择业方向与理想,主要调查了择业者理想中的单位性质,以及大学生对自主创业和未来就业形势的看法。所有问卷均由笔者本人发放与回收,实际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实际调查样本的构成情况见表1。

表1调查样本的构成情况。单位:人(%)。

3、资料整理与分析。

全部问卷的数据经检查核实后编码,并录入电脑,利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

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的类型主要是变量的描述统计和双变量的交互分类统计。

最热价值观的调查报告(模板17篇)篇十三

本文目录。

第一个是关于入学动机和特性状态选择中人际关系调查显示的特区当代大学生的以个人价值取向为主的结果。

第二个是关于价值观排序当中“家庭安定”和“幸福”被排在10个价值观念中末尾两位,而“一种令人兴奋、有刺激的生活”以及“成熟的爱”被排在前两位的结果。

第三个是人际关系调查当中显示出来的特区当代大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的不信任和恐慌。

针对这三个方面的结果,我们将做进一步具体的分析:

【1】以个人价值取向为主。

「1」社会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市场经济的效应对学生树立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由此衍生出来的越来越看重个人的价值——这从第一部分中的关于入学动机前3位就可以看出来,不管好坏与否这种趋势在本次调查中表现得很明显。同时也显示出大学生开始倾心于“注重实用、追求成功”的价值观念,这显然与传统的“重义轻利、默默奉献”的价值观形成冲突。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强化,但又使他们对人生价值出现不稳定的评价标准。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空间空前扩大,加上我国对外开放,各种西方思潮随之而入,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他们热切关注市场经济的进程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独立地观察社会,透视人生,正是在这种崇尚个性、崇尚自主的自我意识催动下,大学生日益表现出思想主体化的特征,渴望成为人生道路上的强者,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急切地想抓住时代提供的这次机遇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便有了“注重实用、追求成功”的生长沃土。但是,在全社会都改变了过去从上到下一律只讲集体发展,讳言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念的同时,又产生了大学生对人生价值评价的多重标准:有的以对社会的奉献多少和创造力大小为标准,有的以“含金量”的多少为标准,有的以社会地位的高低和权力大小为标准,有的则以自我完善与自我实现为标准……。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向是不少学生伴随着过去人生价值体系的否定性思考,出现了在人生价值目标上的迷失或偏离。西方哲学思潮的输入与传播,对此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自我至上价值观与大学生膨胀了的自我意识,在一种反传统、反主导文化的轨迹上汇合在一起,使他们对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根本道德原则的社会本位价值观日趋淡漠,一些学生的自我观念已开始滑向自我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他们对“螺丝钉”、“老黄牛”“铺路石”所象征的集体主义精神存有逆反心理,从“我”出发来评判事物,确定言行。所以“为了振兴中华”和“为了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选项也自然而然地排到了最低的位置。

「2」文化原因。

大学生文化是各种文化中最富生气与活力的重要部分,它以学生群体为载体,以其文化的先锋性、对传统的反叛性和张扬的个性,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化品质,不断地给校园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随着社会的转型,作为精英文化一部分的大学生文化正经历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史无前例的冲突,表现出大众化、通俗化的特征,甚至出现了这一次调查中所有的个人价值的倾向:

在文化观念上,学子们已逐步放弃对文化终极关怀的追求,漠视高雅文化,追求随性所欲的应时文化和快餐文化,自觉认同某些庸俗的社会潮流,神圣的生活理想、人生准则以及崇高的精神追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反叛与亵渎;在文化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务实倾向和媚俗色彩,他们关注的问题越来越现实,追求的目标日趋功利,对个人前途的关注远高于对社会发展的关注。世俗化、功利化的浪潮在动摇和瓦解校园传统文化价值秩序的同时,并未为人们提供一种充分体现尊严和生命价值的令人信仰的价值信仰,使之成为生命意义新的荫庇所,一些青年学生日益陷入空前的文化危机中;在文化规范中,大学生文化逐渐疏离主流思想,回避矛盾冲突,逃避灵魂追问,漠视校园纪律规范、道德规范和生活规范的束缚,出现了文化价值失范的倾向;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上,一些大学生表现出对校园文化传统的蔑视和对文化创新的懒惰,“他嘲弄别人的价值,他唯一的信仰就是否定的哲学。他生活在既无过去又无将来的一条窄缝中”,文化迷失、精神迷失、道德迷失日甚一日,虚无主义、享受主义、拜金主义的迷雾开始在大学校园中弥漫,甚至出现了一些反社会、反文化的行为,令人触目惊心,这一切构织成了一幅与大学生文化极不协调的精神画卷,使得对大学生社会评价降低,“他们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智商没有教养,有青春没有热血,有个性没有品行。”大学生正趋于庸俗,而庸俗的人必然是庸俗文化熏陶的结果,大学生文化在时代的喧哗与躁动中,正走向庸俗。

【2】对于爱情的茫然。

现代社会中,爱情婚姻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不再是一个朦胧而羞涩的话题,被调查者们反映出来的这种渴望成熟爱情的思想在一定层面上也反映了他们都是很重视感情的人——是有别于对待家庭的——但是不管怎样,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大学生渴望一种理性的思维模式和理性的生活模式。此外还可以看出,对于大学生而言,爱情在其生活中还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本质上而言,如法国剧作家莫里哀所言“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教会我们重新做人”,也就是说她不仅是浪漫的感情体验,更是一种责任,是有性爱,感情,理想和义务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精神生活现象。如此看来,大学生对“成熟的爱”的选择似乎与“家庭安定”形成悖论,这其实正好反映出大学生内心对爱情及其观念强烈的冲突:一方面,他们渴望去爱和被爱,向往神圣成熟的爱情,这种吸引力本身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法则,它的生根发芽成长源于人类最原始的爱的需要。它是个体成熟和社会成熟达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男女之间的相亲相爱,互相倾慕的美好感情;另一方面,大学生们都对他们所渴望的爱情信心不足,他们害怕被骗,更怕受到伤害,他们对于一种安定的幸福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心理学有个名词叫做“self-defense”(自我防卫),人们往往说一些和自己内心想法相反的话,本来“成熟的爱情”的落脚点最终会是“家庭的安定”,但是由于对社会的不信任或者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难以把握,他们选择了放弃,甚至是否定。

会出现这一种迷茫和爱情价值观的激烈冲突,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两个:

「1」爱情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大学生对于爱情充满美好的憧憬,其中大多数具有浓厚的理想色彩,而对于社会现实认识得不够深入,容易把爱情和婚姻视为同一,这样也就在现实生活当中容易碰壁,而该年龄阶段的青年缺乏社会经验,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所以会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心理。

而婚姻除了要考虑爱情以外还有考虑诸如: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等等各种因素。另一方面,现实中的恋人也并非想象中的那般完美,他们都是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又各具优劣的人。这一切都使青年感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并常常由此产生失望、彷徨、烦恼和痛苦。

「2」社会的原因。

离婚率的连年上升,社会诚信度不断下滑,人们思想趋向越来越复杂,对于爱情和婚姻也日趋标准化……这一切的一切都对大学生的爱情观有着或多或少的冲击和影响,甚至开始怀疑爱情的真实性。所以他们有些收起了内心纯粹的感情甚至于由于曾经的挫折封闭起自己的心扉,在这样的条件里健康的爱情观念以及自身所追求的目标以及对生活的意义和态度都会发生畸形。

【3】特区当代大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的不信任和恐慌。

这个结果是一个推论,而表面的结果显示为大学生都不断的吸取新的知识,并出现个人价值的倾向。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大学生的这一种个人主义的倾向是来自于其心理深层的对世界的不信任甚至于恐慌(请注意,这里出现了一个反面的名词:“不信任”)。

社会是人类的社会,由于有人的参与而带来了人际关系的联系,各种利益关系的复杂化使得人们尤其是我国人们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这一种信任危机不仅仅存在于完全社会人之中,也影响着即将进入社会的当代大学生——信任的大敌是极端的完美主义者,除了他们自己,他们不相信别人有完成任务的能力,他们事必躬亲,对别人做的事总能找出错误、找到缺陷——从这样的角度来看便迫使大学生不得不在进入社会之前努力汲取知识,这也是和我们调查的结果相符合的。

现在,在组织中,要让每个人能心情愉快地完成任务,我们需要信任。“信任总是出现在它的替代物消失之后。”德国管理学者莱恩哈德.斯普伦格说,在他看来信任的替代物是权力与金钱。实际上,过去的目标并不包括“让每个人心情愉快”,而只是完成任务。权力和薪酬可以达到目标,最初权力可以让没有自主意识的人服从,接着薪酬又吸引他们继续这样做。但对于现在接受过良好教育、有着自主意识的人来说,权力和金钱的效果都在褪色——这也和第一部分中当代大学生反映出来的个人价值倾向的结果相吻合。

六.建议和展望。

从作这一次的调查开始,我们就在身边的同龄人身上深深地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种种气息:有清新的,有偏激的,也有其他的……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认为不应悲观地看待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观的状况。毕竟,他们是渴求发展渴求进步并努力迎合社会的一群,在这一次的调查当中,几乎全部的男生和女生都将“一种令人兴奋的、有刺激的生活(有活力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作为价值观排序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男生将这一项选择为第二重要的),从这里可以看到他们朝阳般的气息和生命力,的确社会需要这种生机勃勃的干劲和理想才得以不停的往前发展。这种不甘平庸,积极创造的精神特质也是现代大学生身上非常可贵的品质。

而在着手写这篇报告的时候,我们翻阅了一些资料,许多资料表现出一个令人十分担忧的结果:认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和价值观的状况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危机时刻,但是从这一次的调查来看当代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还是相当理智和清楚自己所处环境的。尽管在这一次的调查中也暴露了一些诸如关于家庭、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冲突,欲求不满等方面的困惑,但对于正处于向现代社会转型期,全社会一时难以确立有共识的新的主导价值观的外部环境而言,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出现浮躁,迷惑甚至一定程度上的无所适从都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而此阶段的一切意识形态都将会成为新的价值观确立的“铺垫”和“反铺垫”。

众所皆知,人生价值的特点,首先在于价值关系中的两重性,人既有自身的需要,要求社会和他人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同时又有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以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其次在于价值表现上的能动性,人既是价值的承担者,又是价值的创造者。再次在于价值取向上的社会需要性,符合社会需要并被社会肯定的人生便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我们这一代年轻的知识分子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将对我们有更大的考验,特别是身处经济特区的我们,在第二次创业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更大的挑战,且各种思潮的涌入必然会让我们面临更多的诱惑。所以,更多地引导学生以面向未来的眼光看待现实,超越由现实问题引起的种种困惑,更多地倡导一种“必要的牺牲”精神,求得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利益的统一,对于这一代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荡涤中健康成长是很有意义的。

在这里,本着建立良好价值观念的目的,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操作性强的建议:

【1】现代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影响很大,故需正确运用网络,建立健康的价值观念:如今的网络,可是说是信息传递速度最快的媒介之一,它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可提高大学生辨别事物是非的能力;可培养并树立自由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意识;还可利用网络上的大学生信息认识大学生、教育大学生。

【2】正视自己,借助内外力量挖掘潜能:一个人的价值观念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受其本身自信心影响,最大限度的挖掘个人内在潜能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我们建议可以借助亲近的人的评价发现自己的潜能——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我熟悉的生活圈子,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对你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在家庭主要有父母、亲戚、在外有朋友、同学、老师,因为长期的交往使他们对你有不同程度的印象和评价,大都很中肯、客观,这对了解自我的潜能起到了直接作用;另外一个方法则是借助咨询机构来了解自我潜能和发展计划——专业咨询机构一般会设计比较具体的问题,形成一套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再辅之于和专业咨询人士面对面的交谈,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针对调查中大学生轻看家、国的结果,提供系列讲座和咨询,使大学生认识到个人目前追求的一切东西都是与家和国休戚相关的。

最后,在这篇。

的结尾,我们展望一下未来大学生价值观发展动向:

【1】由于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所能吸收到的信息日益增多,价值观念将陷入一个更加错综复杂的状态。

【2】由于大学生本身身处大学之中,所以在未来,大学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也将一如既往的重要,其中从现在开始到未来的日子里面需要逐步改变的是:学校过强的共性制约以及过重的功利导向使部分学生个性发展出现偏差;过窄的专业教育以及深度和吸引度不够的思想教育,使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发展受到限制。

【3】价值观念中关于合作和创新的部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同时由于个人价值的地位逐步增加会给合作和思想以及行动的创新带来不小的阻力。

至此,我们这一次的分析报告就告一段落,虽然在这一次的调查分析中我们仅仅是探讨了特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中小小的一个区域,但是,作为这一次调查主体的同龄人,我们已经深深的体会到来自于我们和所有调查主体身体里的青春和朝阳的气息,尽管也会有颓废的时候,但是通过这一次的调查,我们仍然相信:世界的明天会因我们而变得更加美丽!

返回目录。

第一个是关于入学动机和特性状态选择中人际关系调查显示的特区当代大学生的以个人价值取向为主的结果。

第二个是关于价值观排序当中“家庭安定”和“幸福”被排在10个价值观念中末尾两位,而“一种令人兴奋、有刺激的生活”以及“成熟的爱”被排在前两位的结果。

第三个是人际关系调查当中显示出来的特区当代大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的不信任和恐慌。

针对这三个方面的结果,我们将做进一步具体的分析:

「1」社会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市场经济的效应对学生树立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由此衍生出来的越来越看重个人的价值——这从第一部分中的关于入学动机前3位就可以看出来,不管好坏与否这种趋势在本次调查中表现得很明显。同时也显示出大学生开始倾心于“注重实用、追求成功”的价值观念,这显然与传统的“重义轻利、默默奉献”的价值观形成冲突。

「2」文化原因。

大学生文化是各种文化中最富生气与活力的重要部分,它以学生群体为载体,以其文化的先锋性、对传统的反叛性和张扬的个性,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化品质,不断地给校园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随着社会的转型,作为精英文化一部分的大学生文化正经历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史无前例的冲突,表现出大众化、通俗化的特征,甚至出现了这一次调查中所有的个人价值的倾向:

在文化观念上,学子们已逐步放弃对文化终极关怀的追求,漠视高雅文化,追求随性所欲的应时文化和快餐文化,自觉认同某些庸俗的社会潮流,神圣的生活理想、人生准则以及崇高的精神追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反叛与亵渎;在文化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务实倾向和媚俗色彩,他们关注的问题越来越现实,追求的目标日趋功利,对个人前途的关注远高于对社会发展的关注。世俗化、功利化的浪潮在动摇和瓦解校园传统文化价值秩序的同时,并未为人们提供一种充分体现尊严和生命价值的令人信仰的价值信仰,使之成为生命意义新的荫庇所,一些青年学生日益陷入空前的文化危机中;在文化规范中,大学生文化逐渐疏离主流思想,回避矛盾冲突,逃避灵魂追问,漠视校园纪律规范、道德规范和生活规范的束缚,出现了文化价值失范的倾向;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上,一些大学生表现出对校园文化传统的蔑视和对文化创新的懒惰,“他嘲弄别人的价值,他唯一的信仰就是否定的哲学。他生活在既无过去又无将来的一条窄缝中”,文化迷失、精神迷失、道德迷失日甚一日,虚无主义、享受主义、拜金主义的迷雾开始在大学校园中弥漫,甚至出现了一些反社会、反文化的行为,令人触目惊心,这一切构织成了一幅与大学生文化极不协调的精神画卷,使得对大学生社会评价降低,“他们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智商没有教养,有青春没有热血,有个性没有品行。”大学生正趋于庸俗,而庸俗的人必然是庸俗文化熏陶的结果,大学生文化在时代的喧哗与躁动中,正走向庸俗。

返回目录。

关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

他们是即将迈向社会的一群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家的希望,他们是时代的象征,他们纯洁善良,热情奔放,他们敢于冒险,勇于探索,他们就是当代的大学生。

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人对社会的责人和贡献。然而,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以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上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其主要表现在:

(一)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或接受共产主义理想,但也有人内心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渺茫的。他们大多数虽然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但往往又未将其完全付诸行动。部分大学生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刻苦学习,高唱“六十分万岁”;有的人甚至认为“理想理想,见钱就想”,“前途前途,有利就图”。

(二)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家,为集体作出贡献,赞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的核心。但目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也颇有市场。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一当前事,先为自己打算。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缺乏社会责任感。

(三)重才能轻道德品质。

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质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一些人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方面,而在个人道德上出现滑坡,他们在政治上不求上进,不讲职业道德,为谋求个人利益而见利忘义。

(四)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出现了高收入阶层,不爆发者少者以高消费为荣,大肆挥霍,加之少数舆论媒介的渲染和不正确引导,造成社会心态的躁动和失衡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也受次冲击和影响,少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在一些大学生中,讲虚荣,穿名牌,互相攀比,追求高档消费成风,他们把高消费看作是一种排头,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

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极大重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己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消极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市场经济对广大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有促进的一面,如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对于当代大学生培养自强精神,以及敢于维护群众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

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商品大潮和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价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一些大学生心目中发生动摇,一些大学生认为共产主义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些人只知道这句话的前半句,岂不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们将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当好东西学习,从而迷失了自我以至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出现了问题。

(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

当代社会上存在的严重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朽现象也给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价值观带来不良影响。少数党员干部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忘记了入党誓言,在金钱美女面前败下阵来,成为不择手段,以权谋私,挥霍国家财产腐败分子。

(四)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

当代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弱点,这是造成其人生价值观取向上出现问题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对他们来说,唯一的重要人生竞争就是高考,故当他们跨入高等学府后,不少人就认为从此前途有了保障,可以松一口气,不再刻苦学习,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加之,不少大学生为独生子女,其家庭环境优越,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往往被家长当作小皇帝娇宠,形成自私心里,这使他们不可避免地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出现种种弱点,如只讲索取,不愿奉献,自私自利等。

返回目录。

价值观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信念和标准。判断一个社会怎样,不仅要根据它的经济的发展,更主要的是要看它造就出什么样的人。因此,研究当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特点及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对于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大学生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需要与客观事物所能满足这种需要的关系之间产生的观念,也就是当代大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评价、取舍的思想观点。在新的社会转型时期,研究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学生。

自我总结。

相结合的方法;以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社会态度,个人态度和行为方式三个方面。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善于捕捉和接受新生事物,报纸、广播、电视特别是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他们关注国际形式走向,关心国内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同时也关心下岗困难职工、贫困失学儿童等。大多数对人生价值观的标准基本相同,对社会还是很有责任心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希望为偏远贫困地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是务实的,在这次调查中,许多大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而把努力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锻炼各种驾驭生活的能力,了解社会放在第一位。课余时间很多学生通过书籍或网络开拓知识面,涉猎广泛。他们渴望求知,多学些本领,多掌握几种技能,适应竞争,适应社会,已为大学生普遍认同。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是进取的、向上的。他们崇尚“人间自有真情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他们富于同情心、责任感和正义感。对现实社会充满信心,并拥有自己的美好的理想。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人生理想的不明确和个人主义现象。在世界不断变化和多样化的冲击下,不少大学生个人主义现象有所抬头,表现在:只顾自己利益,处处为自己着想,并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愿意关心和帮助他人,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狭隘的个人主义现象严重。

拜金主义兴起和急功近利的表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个别大学生开始接受并认为金钱至上的观点,出现拜金主义现象。他们渴望金钱,以含金量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有些大学生过于看重和追求名利。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在我国当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构建当代科学价值观的理论基础,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人们价值取向的实践标准。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学会历史地、全面地认识社会,正确地把握社会的本质和主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摆正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地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联系在一起。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他们克服过于看重金钱和名利的追求,从而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取向。

尊重大学生自我发展意识。正确的自我发展意识有利于学生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有利于大学生发展自己的长处,更能增强他们对社会的适应性。对此应予鼓励和引导,使他们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是他们懂得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分不开的,帮他们克服过于看重个人的发展而忽视社会发展的价值观。给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实践,蕴藏着丰富的精神营养,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虽然这一次的调查分析中我们仅仅是探讨了本校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中小小的一个区域,但是,作为这一次调查主体的同龄人,我们已经深深的体会到来自于我们和所有调查主体身体里的青春和朝阳的气息,尽管也会有颓废的时候,但是通过这一次的调查,我们仍然坚信:世界的明天会因为我们而变得更加美丽。

最热价值观的调查报告(模板17篇)篇十四

人们通常所使用的价值观概念,是价值观念的简称,常常是特指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或者,更确切地说,价值观是指在对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是或非、有意义或无意义、值得接纳或不值得接纳判断时所依据的一系列最基本的准则或尺度。价值观具有一般观念的共性,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又与一般观念不同,具有时代性、群体性、稳定性、凝聚性和规范性等特点。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是青年中文化知识水平最高的一部分,思维活跃,思想丰富,将成为日后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价值观对未来个人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与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研究在校大学生价值观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借鉴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将在校大学生价值观所涵盖的基本内容具体化为政治观、择业观、恋爱家庭观、道德观、消费观、法制观、友谊观和金钱观共8个观念,设计编制了价值取向调查问卷,对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515份,收回有效问卷494份,其中男生274人,女生220人。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主流是好的,符合社会主导的价值观,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政治观。

调查反映出大学生有明确的政治态度和较高的政治热情,对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态度是肯定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是积极的。80.13%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作仍然需要党的领导”;对“一个人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检点自己的作风”这一观点持肯定态度的,达到调查总数的74.33%。但对有些问题认识不清,如有8.71%的学生认为“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与经济无关”,7.81%的学生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实行民主集中制没有什么关系”。

2.择业观。

在择业方式上,74.55%的大学生期望通过“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方式就业,18.75%的学生希望到“人才市场招聘”,还有2.90%的学生选择“亲朋好友介绍推荐”,仅有3.79%的学生仍然希望通过“国家统一分配”就业。从择业标准与择业类型上考察,当代大学生择业视野更加开阔,职业兴趣与经济收入对择业方向具有重要影响。62.28%的学生在“你愿意到哪种企业工作”的问题上,选择了“只要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哪工作无所谓”。另外,60.04%的大学生认为“跳槽是为了寻找一个更理想的职业和单位”,说明大学生的择业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在择业信心考察中,47.32%的学生对毕业后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仅有13.62%的学生“没有信心,感到茫然”。

3.恋爱家庭观。

的学生表示“理解但不赞同”,仅有9.87%的学生“理解并表示赞同”。对未婚同居现象,除21.30%的学生表示“不理解不赞同”外,高达78.70%的大学生认为“可以理解”,甚至18.26%的学生“理解并赞同”。这表明我国性知识的教育虽然较为普及,但性道德教育还有很大欠缺。

4.道德观。

在道德认识方面,54.24%的大学生认为“先进人物之所以先进就在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矛盾时,个人服从集体”。从道德标准而言,大学生对社会道德危机表现出忧虑,有50.00%的学生认为“在现代社会,好人比能人更可贵”,31.70%的学生认为“现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很难说清”。在道德行为方面,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社会生活的现实,恪守社会道德规范,70.79%的大学生认同“义利不能兼顾时,应该舍利取义”。

5.消费观。

在消费方式上,仅有6.47%的大学生认为“一个人的消费可以显示他的地位和大度”,70.09%的学生崇尚“一个人应该能挣会花”,虽然会花的内容千差万别,但应自力更生、量力而行,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对“朋友聚会用餐,应该各自付账”有23.44%的认同率,则表明当代大学生正在逐步摆脱传统理念,走向实际。调查中,对“在保持基本生活费的情况下,如果你的手头还有余钱,你的选择”问题答案是:34.68%的学生用于“文化教育”投资,21.17%的学生选择“休闲娱乐”,19.14%的学生选择“股票投资”,另有15.99%的学生“储蓄”起来,仅有9.01%的学生选择“购物享受”。

6.法制观。

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理论、观点、原则、方法是认可的。64.73%的学生同意“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这一观点,81.51%的学生认为“许多人违法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执法不严”。但令人惊讶的是有76.56%的大学生同意“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最好用私了的办法解决”。这一数据与他们在调查中表现出的较强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是相悖的。一方面他们认同法制原则,渴望法制平等,崇尚法制的严肃,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法律制度的不信任或不信赖。如何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是摆在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7.友谊观。

调查中有76.56%的大学生认为“人与人之间主要是责任关系而非利益关系”,当问到“有朋友邀请你参加其结婚庆典,可是任何一位来宾你都不认识”时,83.26%的人选择了“愿意去认识他们”,而仅有16.74%的人会“借故拒绝”。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青年学生对人际交往有正确的认识,认为人与人之间必须依靠真情而不是靠金钱和权势维系感情,同时也愿意不断结识新的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有着积极、坦诚的友谊观。37.05%的学生在交友态度上较为拘谨,不愿意主动结交陌生人,在人际交往上显得保守。还有20.89%的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认为金钱、利益高于友谊。

最热价值观的调查报告(模板17篇)篇十五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个是关于入学动机和特性状态选择中人际关系调查显示的特区当代大学生的以个人价值取向为主的结果。

第二个是关于价值观排序当中“家庭安定”和“幸福”被排在10个价值观念中末尾两位,而“一种令人兴奋、有刺激的生活”以及“成熟的爱”被排在前两位的结果。

第三个是人际关系调查当中显示出来的特区当代大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的不信任和恐慌。

针对这三个方面的结果,我们将做进一步具体的分析:

「1」社会原因。

「2」文化原因。

大学生文化是各种文化中最富生气与活力的重要部分,它以学生群体为载体,以其文化的先锋性、对传统的反叛性和张扬的个性,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化品质,不断地给校园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随着社会的转型,作为精英文化一部分的大学生文化正经历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史无前例的冲突,表现出大众化、通俗化的特征,甚至出现了这一次调查中所有的个人价值的倾向:

最热价值观的调查报告(模板17篇)篇十六

第一个是关于入学动机和特性状态选择中人际关系调查显示的特区当代大学生的以个人价值取向为主的结果。

第二个是关于价值观排序当中“家庭安定”和“幸福”被排在10个价值观念中末尾两位,而“一种令人兴奋、有刺激的生活”以及“成熟的爱”被排在前两位的结果。

第三个是人际关系调查当中显示出来的特区当代大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的不信任和恐慌。

针对这三个方面的结果,我们将做进一步具体的分析:

「1」社会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市场经济的效应对学生树立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由此衍生出来的越来越看重个人的价值——这从第一部分中的关于入学动机前3位就可以看出来,不管好坏与否这种趋势在本次调查中表现得很明显。同时也显示出大学生开始倾心于“注重实用、追求成功”的价值观念,这显然与传统的“重义轻利、默默奉献”的价值观形成冲突。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强化,但又使他们对人生价值出现不稳定的评价标准。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空间空前扩大,加上我国对外开放,各种西方思潮随之而入,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他们热切关注市场经济的进程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独立地观察社会,透视人生,正是在这种崇尚个性、崇尚自主的自我意识催动下,大学生日益表现出思想主体化的特征,渴望成为人生道路上的强者,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急切地想抓住时代提供的这次机遇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便有了“注重实用、追求成功”的生长沃土。但是,在全社会都改变了过去从上到下一律只讲集体发展,讳言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念的同时,又产生了大学生对人生价值评价的多重标准:有的以对社会的奉献多少和创造力大小为标准,有的以“含金量”的多少为标准,有的以社会地位的高低和权力大小为标准,有的则以自我完善与自我实现为标准……。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向是不少学生伴随着过去人生价值体系的否定性思考,出现了在人生价值目标上的迷失或偏离。西方哲学思潮的输入与传播,对此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自我至上价值观与大学生膨胀了的自我意识,在一种反传统、反主导文化的轨迹上汇合在一起,使他们对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根本道德原则的社会本位价值观日趋淡漠,一些学生的自我观念已开始滑向自我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他们对“螺丝钉”、“老黄牛”“铺路石”所象征的集体主义精神存有逆反心理,从“我”出发来评判事物,确定言行。所以“为了振兴中华”和“为了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选项也自然而然地排到了最低的位置。

「2」文化原因。

大学生文化是各种文化中最富生气与活力的重要部分,它以学生群体为载体,以其文化的先锋性、对传统的反叛性和张扬的个性,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化品质,不断地给校园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随着社会的转型,作为精英文化一部分的大学生文化正经历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史无前例的冲突,表现出大众化、通俗化的特征,甚至出现了这一次调查中所有的个人价值的倾向:

在文化观念上,学子们已逐步放弃对文化终极关怀的追求,漠视高雅文化,追求随性所欲的应时文化和快餐文化,自觉认同某些庸俗的社会潮流,神圣的生活理想、人生准则以及崇高的精神追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反叛与亵渎;在文化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务实倾向和媚俗色彩,他们关注的问题越来越现实,追求的目标日趋功利,对个人前途的关注远高于对社会发展的关注。世俗化、功利化的浪潮在动摇和瓦解校园传统文化价值秩序的同时,并未为人们提供一种充分体现尊严和生命价值的令人信仰的价值信仰,使之成为生命意义新的荫庇所,一些青年学生日益陷入空前的文化危机中;在文化规范中,大学生文化逐渐疏离主流思想,回避矛盾冲突,逃避灵魂追问,漠视校园纪律规范、道德规范和生活规范的束缚,出现了文化价值失范的倾向;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上,一些大学生表现出对校园文化传统的蔑视和对文化创新的懒惰,“他嘲弄别人的价值,他唯一的信仰就是否定的哲学。他生活在既无过去又无将来的一条窄缝中”,文化迷失、精神迷失、道德迷失日甚一日,虚无主义、享受主义、拜金主义的迷雾开始在大学校园中弥漫,甚至出现了一些反社会、反文化的行为,令人触目惊心,这一切构织成了一幅与大学生文化极不协调的精神画卷,使得对大学生社会评价降低,“他们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智商没有教养,有青春没有热血,有个性没有品行。”大学生正趋于庸俗,而庸俗的人必然是庸俗文化熏陶的结果,大学生文化在时代的喧哗与躁动中,正走向庸俗。

现代社会中,爱情婚姻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不再是一个朦胧而羞涩的话题,被调查者们反映出来的这种渴望成熟爱情的思想在一定层面上也反映了他们都是很重视感情的人——是有别于对待家庭的——但是不管怎样,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大学生渴望一种理性的思维模式和理性的生活模式。此外还可以看出,对于大学生而言,爱情在其生活中还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本质上而言,如法国剧作家莫里哀所言“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教会我们重新做人”,也就是说她不仅是浪漫的感情体验,更是一种责任,是有性爱,感情,理想和义务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精神生活现象。如此看来,大学生对“成熟的爱”的选择似乎与“家庭安定”形成悖论,这其实正好反映出大学生内心对爱情及其观念强烈的冲突:一方面,他们渴望去爱和被爱,向往神圣成熟的爱情,这种吸引力本身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法则,它的生根发芽成长源于人类最原始的爱的需要。它是个体成熟和社会成熟达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男女之间的相亲相爱,互相倾慕的美好感情;另一方面,大学生们都对他们所渴望的爱情信心不足,他们害怕被骗,更怕受到伤害,他们对于一种安定的幸福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心理学有个名词叫做“self—defense”(自我防卫),人们往往说一些和自己内心想法相反的话,本来“成熟的爱情”的落脚点最终会是“家庭的安定”,但是由于对社会的不信任或者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难以把握,他们选择了放弃,甚至是否定。

会出现这一种迷茫和爱情价值观的激烈冲突,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两个:

「1」爱情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大学生对于爱情充满美好的憧憬,其中大多数具有浓厚的理想色彩,而对于社会现实认识得不够深入,容易把爱情和婚姻视为同一,这样也就在现实生活当中容易碰壁,而该年龄阶段的青年缺乏社会经验,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所以会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心理。

而婚姻除了要考虑爱情以外还有考虑诸如: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等等各种因素。另一方面,现实中的恋人也并非想象中的那般完美,他们都是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又各具优劣的人。这一切都使青年感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并常常由此产生失望、彷徨、烦恼和痛苦。

「2」社会的原因。

离婚率的连年上升,社会诚信度不断下滑,人们思想趋向越来越复杂,对于爱情和婚姻也日趋标准化……这一切的一切都对大学生的爱情观有着或多或少的冲击和影响,甚至开始怀疑爱情的真实性。所以他们有些收起了内心纯粹的感情甚至于由于曾经的挫折封闭起自己的心扉,在这样的条件里健康的爱情观念以及自身所追求的目标以及对生活的意义和态度都会发生畸形。

这个结果是一个推论,而表面的结果显示为大学生都不断的吸取新的知识,并出现个人价值的倾向。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大学生的这一种个人主义的倾向是来自于其心理深层的对世界的不信任甚至于恐慌(请注意,这里出现了一个反面的名词:“不信任”)。

社会是人类的社会,由于有人的参与而带来了人际关系的联系,各种利益关系的复杂化使得人们尤其是我国人们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这一种信任危机不仅仅存在于完全社会人之中,也影响着即将进入社会的当代大学生——信任的大敌是极端的完美主义者,除了他们自己,他们不相信别人有完成任务的能力,他们事必躬亲,对别人做的事总能找出错误、找到缺陷——从这样的角度来看便迫使大学生不得不在进入社会之前努力汲取知识,这也是和我们调查的结果相符合的。

现在,在组织中,要让每个人能心情愉快地完成任务,我们需要信任。“信任总是出现在它的替代物消失之后。”德国管理学者莱恩哈德。斯普伦格说,在他看来信任的替代物是权力与金钱。实际上,过去的目标并不包括“让每个人心情愉快”,而只是完成任务。权力和薪酬可以达到目标,最初权力可以让没有自主意识的人服从,接着薪酬又吸引他们继续这样做。但对于现在接受过良好教育、有着自主意识的人来说,权力和金钱的效果都在褪色——这也和第一部分中当代大学生反映出来的个人价值倾向的结果相吻合。

从作这一次的调查开始,我们就在身边的同龄人身上深深地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种种气息:有清新的,有偏激的,也有其他的……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认为不应悲观地看待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观的状况。毕竟,他们是渴求发展渴求进步并努力迎合社会的一群,在这一次的调查当中,几乎全部的男生和女生都将“一种令人兴奋的、有刺激的生活(有活力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作为价值观排序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男生将这一项选择为第二重要的),从这里可以看到他们朝阳般的气息和生命力,的确社会需要这种生机勃勃的干劲和理想才得以不停的往前发展。这种不甘平庸,积极创造的精神特质也是现代大学生身上非常可贵的品质。

而在着手写这篇报告的时候,我们翻阅了一些资料,许多资料表现出一个令人十分担忧的结果:认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和价值观的状况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危机时刻,但是从这一次的调查来看当代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还是相当理智和清楚自己所处环境的。尽管在这一次的调查中也暴露了一些诸如关于家庭、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冲突,欲求不满等方面的困惑,但对于正处于向现代社会转型期,全社会一时难以确立有共识的新的主导价值观的外部环境而言,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出现浮躁,迷惑甚至一定程度上的无所适从都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而此阶段的一切意识形态都将会成为新的价值观确立的“铺垫”和“反铺垫”。

众所皆知,人生价值的特点,首先在于价值关系中的两重性,人既有自身的需要,要求社会和他人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同时又有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以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其次在于价值表现上的能动性,人既是价值的承担者,又是价值的创造者。再次在于价值取向上的社会需要性,符合社会需要并被社会肯定的人生便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我们这一代年轻的知识分子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将对我们有更大的考验,特别是身处经济特区的我们,在第二次创业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更大的挑战,且各种思潮的涌入必然会让我们面临更多的诱惑。所以,更多地引导学生以面向未来的眼光看待现实,超越由现实问题引起的种种困惑,更多地倡导一种“必要的牺牲”精神,求得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利益的统一,对于这一代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荡涤中健康成长是很有意义的。

在这里,本着建立良好价值观念的目的,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操作性强的建议:

【1】现代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影响很大,故需正确运用网络,建立健康的价值观念:如今的网络,可是说是信息传递速度最快的媒介之一,它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可提高大学生辨别事物是非的`能力;可培养并树立自由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意识;还可利用网络上的大学生信息认识大学生、教育大学生。

【2】正视自己,借助内外力量挖掘潜能:一个人的价值观念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受其本身自信心影响,最大限度的挖掘个人内在潜能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我们建议可以借助亲近的人的评价发现自己的潜能——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我熟悉的生活圈子,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对你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在家庭主要有父母、亲戚、在外有朋友、同学、老师,因为长期的交往使他们对你有不同程度的印象和评价,大都很中肯、客观,这对了解自我的潜能起到了直接作用;另外一个方法则是借助咨询机构来了解自我潜能和发展计划——专业咨询机构一般会设计比较具体的问题,形成一套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再辅之于和专业咨询人士面对面的交谈,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针对调查中大学生轻看家、国的结果,提供系列讲座和咨询,使大学生认识到个人目前追求的一切东西都是与家和国休戚相关的。

最后,在这篇调查报告的结尾,我们展望一下未来大学生价值观发展动向:

【1】由于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所能吸收到的信息日益增多,价值观念将陷入一个更加错综复杂的状态。

【2】由于大学生本身身处大学之中,所以在未来,大学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也将一如既往的重要,其中从现在开始到未来的日子里面需要逐步改变的是:学校过强的共性制约以及过重的功利导向使部分学生个性发展出现偏差;过窄的专业教育以及深度和吸引度不够的思想教育,使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发展受到限制。

【3】价值观念中关于合作和创新的部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同时由于个人价值的地位逐步增加会给合作和思想以及行动的创新带来不小的阻力。

至此,我们这一次的分析报告就告一段落,虽然在这一次的调查分析中我们仅仅是探讨了特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中小小的一个区域,但是,作为这一次调查主体的同龄人,我们已经深深的体会到来自于我们和所有调查主体身体里的青春和朝阳的气息,尽管也会有颓废的时候,但是通过这一次的调查,我们仍然相信:世界的明天会因我们而变得更加美丽!

最热价值观的调查报告(模板17篇)篇十七

引导语:关于调查报告,它的主要功能是揭露和批判,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范本,欢迎阅读与参考!

第一个是关于入学动机和特性状态选择中人际关系调查显示的特区当代大学生的以个人价值取向为主的结果。

第二个是关于价值观排序当中“家庭安定”和“幸福”被排在10个价值观念中末尾两位,而“一种令人兴奋、有刺激的生活”以及“成熟的爱”被排在前两位的结果。

第三个是人际关系调查当中显示出来的特区当代大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的不信任和恐慌。

针对这三个方面的结果,我们将做进一步具体的分析:

「1」社会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市场经济的效应对学生树立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由此衍生出来的越来越看重个人的价值——这从第一部分中的关于入学动机前3位就可以看出来,不管好坏与否这种趋势在本次调查中表现得很明显。同时也显示出大学生开始倾心于“注重实用、追求成功”的价值观念,这显然与传统的“重义轻利、默默奉献”的价值观形成冲突。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强化,但又使他们对人生价值出现不稳定的评价标准。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空间空前扩大,加上我国对外开放,各种西方思潮随之而入,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他们热切关注市场经济的进程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独立地观察社会,透视人生,正是在这种崇尚个性、崇尚自主的自我意识催动下,大学生日益表现出思想主体化的特征,渴望成为人生道路上的强者,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急切地想抓住时代提供的这次机遇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便有了“注重实用、追求成功”的生长沃土。但是,在全社会都改变了过去从上到下一律只讲集体发展,讳言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念的同时,又产生了大学生对人生价值评价的多重标准:有的以对社会的奉献多少和创造力大小为标准,有的以“含金量”的多少为标准,有的以社会地位的高低和权力大小为标准,有的则以自我完善与自我实现为标准……。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向是不少学生伴随着过去人生价值体系的否定性思考,出现了在人生价值目标上的迷失或偏离。西方哲学思潮的输入与传播,对此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自我至上价值观与大学生膨胀了的自我意识,在一种反传统、反主导文化的轨迹上汇合在一起,使他们对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根本道德原则的社会本位价值观日趋淡漠,一些学生的自我观念已开始滑向自我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他们对“螺丝钉”、“老黄牛”“铺路石”所象征的集体主义精神存有逆反心理,从“我”出发来评判事物,确定言行。所以“为了振兴中华”和“为了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选项也自然而然地排到了最低的位置。

「2」文化原因

大学生文化是各种文化中最富生气与活力的重要部分,它以学生群体为载体,以其文化的先锋性、对传统的反叛性和张扬的个性,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化品质,不断地给校园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随着社会的转型,作为精英文化一部分的大学生文化正经历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史无前例的冲突,表现出大众化、通俗化的特征,甚至出现了这一次调查中所有的个人价值的倾向:

在文化观念上,学子们已逐步放弃对文化终极关怀的追求,漠视高雅文化,追求随性所欲的应时文化和快餐文化,自觉认同某些庸俗的社会潮流,神圣的生活理想、人生准则以及崇高的精神追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反叛与亵渎;在文化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务实倾向和媚俗色彩,他们关注的问题越来越现实,追求的目标日趋功利,对个人前途的关注远高于对社会发展的关注。世俗化、功利化的浪潮在动摇和瓦解校园传统文化价值秩序的同时,并未为人们提供一种充分体现尊严和生命价值的令人信仰的价值信仰,使之成为生命意义新的荫庇所,一些青年学生日益陷入空前的文化危机中;在文化规范中,大学生文化逐渐疏离主流思想,回避矛盾冲突,逃避灵魂追问,漠视校园纪律规范、道德规范和生活规范的束缚,出现了文化价值失范的倾向;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上,一些大学生表现出对校园文化传统的蔑视和对文化创新的懒惰,“他嘲弄别人的价值,他唯一的信仰就是否定的哲学。他生活在既无过去又无将来的一条窄缝中”,文化迷失、精神迷失、道德迷失日甚一日,虚无主义、享受主义、拜金主义的迷雾开始在大学校园中弥漫,甚至出现了一些反社会、反文化的行为,令人触目惊心,这一切构织成了一幅与大学生文化极不协调的精神画卷,使得对大学生社会评价降低,“他们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智商没有教养,有青春没有热血,有个性没有品行。”大学生正趋于庸俗,而庸俗的人必然是庸俗文化熏陶的结果,大学生文化在时代的喧哗与躁动中,正走向庸俗。

现代社会中,爱情婚姻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不再是一个朦胧而羞涩的话题,被调查者们反映出来的这种渴望成熟爱情的思想在一定层面上也反映了他们都是很重视感情的人——是有别于对待家庭的——但是不管怎样,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大学生渴望一种理性的思维模式和理性的生活模式。此外还可以看出,对于大学生而言,爱情在其生活中还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本质上而言,如法国剧作家莫里哀所言“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教会我们重新做人”,也就是说她不仅是浪漫的感情体验,更是一种责任,是有性爱,感情,理想和义务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精神生活现象。如此看来,大学生对“成熟的爱”的选择似乎与“家庭安定”形成悖论,这其实正好反映出大学生内心对爱情及其观念强烈的冲突:一方面,他们渴望去爱和被爱,向往神圣成熟的爱情,这种吸引力本身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法则,它的生根发芽成长源于人类最原始的爱的需要。它是个体成熟和社会成熟达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男女之间的相亲相爱,互相倾慕的美好感情;另一方面,大学生们都对他们所渴望的爱情信心不足,他们害怕被骗,更怕受到伤害,他们对于一种安定的幸福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心理学有个名词叫做“self-defense”(自我防卫),人们往往说一些和自己内心想法相反的话,本来“成熟的爱情”的落脚点最终会是“家庭的安定”,但是由于对社会的不信任或者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难以把握,他们选择了放弃,甚至是否定。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钢琴老师教学心得大全(14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领域或某个时期所获得的见解和思考的总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在钢琴教学方

    热门工作证明申请原因大全(24篇)

    3.范文范本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以及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2.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我们将不定期更新和发布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

    最热工会宣传心得体会总结(案例17篇)

    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短板并进行改进。这是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作者通过真实的经历和深入的思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感悟。

    最优农村改造心得体会大全(23篇)

    在总结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从中汲取智慧并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这里有一些精心挑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阅读与学习。改造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

    最热更换负责人申请书范文(15篇)

    继续教育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和素质,增加职业竞争力。这些申请书范文涵盖了各个领域和职位,适用于不同的申请者。尊敬的领导,您好。我叫刘丹阳,水利水电工程专

    最热纪检监察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通用20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参加培训活动后的学习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归纳的文章。通过阅读这些培训心得范文,可以扩大自己的视野,了解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趋势。在xx届中纪委

    热门教师减压培训心得(汇总15篇)

    通过写培训心得,可以巩固和深化对培训内容的理解,提高培训效果。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经典的培训心得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启发。职场培训是每个职场人士

    精选个人投资与公司合作协议书(通用19篇)

    投资也需要适度,不能把全部的资金都投入到一个项目中,要进行分散投资,降低风险。这些范文中的案例和经验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选择和管理自己的投资项目。投资人:身份证号

    实用药师证挂靠协议书大全(17篇)

    合同协议的解除需要按照协议本身的规定或者法律的规定进行,保障各方在解除合同时的权益和义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合同协议范本,供大家参考。乙方:安徽省金正建

    最优音乐社团个人总结(案例17篇)

    写个人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优化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成功的个人总结案例,从中学习如何更好地总结和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