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反思集(三篇)

时间:2023-08-02 作者:储xy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总结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总结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一

要做到精讲多练。罗嗦冗长的教学节奏,学生学得没劲,教师教起来也累,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备课,合理安排好每一个授课环节是最重要的。数学课在于多练,课讲完了,不通过练习的验证怎么知道学生学得好不好呢?因此要合理利用书上和练习册上的题型,并要做个有心人,将数学中错得多的题目收集起来,考试时作为一种复习资源。

一年级最重要的习惯之一是写好字。我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字写得都不太认真,1~9几个最基本的数字,也没有几个学生肯用心去写。写字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浮躁、马虎、表现在每天的作业上,所以要提高成绩首先要写好字。

最重要的是后进生的转化上。两个班的后进生分为以下几种:

1、单亲家庭无人管

2、全部交给爷爷奶奶等老人照顾

3、父母是做小生意的,无暇顾及

4、自身智商较低。

对于前三种能拔上来的学生,我们尽能力帮助他,学生成绩好与不好与父母也有很大的关系。有人辅导的学生和无人管的学生成绩肯定不一样,所以就要发动无人管的孩子家长管起来。有时候,我会特别生气,有些家长只是在作业本上潇洒的签上大名,根本不管孩子写得对与不对,计算题错一老堆他也签字。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会跟他家长电话联系,提醒他要注意。我认为只有向学生家长重视起来了,孩子才会重视,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辅导下,后进生成绩才会提高。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总结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二

“点”和“线”的概念既简单,又抽象,而一年级的学生却又是以具象思维为主。既要让学生对点和线有直观的认识,又要让点线组合成为抽象画,为此我颇费了一些心思。

首先在学生思维训练方面,为了保护孩子们的想象力不受约定俗成的影响,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禁锢了想象的翅膀,有些班级没有板书引导作画,结果学生作业没有很好的进行点和线的组合,不知道如何去组合,只是简单把点、线陈列到纸上。发现问题后,我及时对课程进行了修正。

在欣赏画作时,积极引导学生想象,不同的点和线的组合成为不同的画,相同的点和线也有不同的组合方式,每一种组合都传递着不同的信息,简单说就是:画都是有生命的,每一幅画都是一个故事。 让学生在点和线的基础知识认识上发散思维,想象力得到发挥后,老师再以板书范画引导,就容易让学生达到教材要求了。

因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学生能根据作业要求点线组合成一幅画,有些就不能,只是简单的对点和线进行陈列,而有些学生把画画成了具象画。

其次,重难点的把握。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认识点和线,我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图片和实物相结合。首先让学生自己涂画一个点,再对点进行变形,让学生认识了,点不仅是一个点,是小的痕迹。点,是千变万化,各种各样。

线,让学生和老师用细电线直接折出想要形状,形象直观。

点和线的结合则通过欣赏画作,大胆想象,老师板书引导作画,学生自主作画的过程,有效的完成了。

最后,教无定法。孩子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但也要有所想,没有基础的想象是不科学的。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合理科学的处理,才是明智之举。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总结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三

1.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认识左右比认识上下、前后要困难一些,有关的研究表明,学生常常在判断物体的位置时将左右颠倒。对此为了让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物体的左右位置,本课我把知识点的切入口是放在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习惯上。如要发言时你要举那只手,生活中你会用右手做哪些事?因为学生已经有了这些生活的习惯动作,所以一旦与左右的认识结合起来就容易为学生所理解,也利于今后的记忆。

2.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时安排了很多生动有趣的活动,如观察、模拟和游戏等,这些活动的目的是适当的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比较、推理与思考,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如对“左右”的认识,安排摆一摆活动,由于桌上摆放着几种学具,学生在说这些学具位置的时候,就可以有多种语言表达方法,而每一种方法的叙述都将促使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

3.教学活动中渗透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例如,最后一个环节,判断小朋友上下楼梯都是靠哪边走的?让生示范懂得都是靠右边走,因为存在着相对性,结果都是靠右走的。我又不忘记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就要养成右侧通行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学到的数学要服务于生活,生活中有很多数学。总之,所有教学环节和活动的设计,都是为了更好的达到拟订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爱上数学。

但也有让我不满意之处:教完本课觉得还有以下的不足,如学生原有的经验不够一致,甚至差别很大。个别“学困生”还需要教师适时点拨、留给他们更长的时间去思考,但课堂上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难免有时会注意不到,所以我在教学时没有很好的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没有把“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真正落实到课堂中来。通过作业反馈,还发现少数学生对于上下楼梯靠右行这一知识点还没把握好。另外本节课在时间安排上还不够合理。

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注意这些问题,争取讲好每一节课。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