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生体育调查报告(大全5篇)

时间:2024-09-26 作者:紫衣梦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大学生体育调查报告篇一

摘要::体育游戏模式是体育教学发展的需求,不仅能够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准,或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已有游戏进行改编,更有利于体育游戏的开展。

关键词:体育游戏;体育教育;应用研究

便利的体育设施,有趣的游戏安排,以及正确的体育技能应用方式,是体育教学中需要关心的问题。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体育游戏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以下相关内容。

1.体育游戏的选择与设计

通过对97名学生及10名老师的问卷调研发现,教学中体育游戏的选择与教学内容、教学场地等因素有密切关系,通过表1可知:70%的教师在固定场所开展教育教学活动,30%的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不同选择不同的场地开展;表2是大学生对教学过程中体育游戏的爱好类型调查表,从表中可看出,34%的大学生喜欢球类体育游戏,23.4%的大学生选择武术类体育游戏,22.7%的大学生偏向于综合类的.体育游戏,只有14.9%的大学生比较喜欢田径类的体育游戏。

2.体育游戏的设备使用及安全性情况

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体育教师需根据体育游戏的种类不同使用不同的体育器械,以满足教学的要求。为了解其使用状况,特在调查问卷中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显示,51.1%大学生参与体育游戏时使用体育器械频率较高,24.5%的大学生不太频繁使用体育器材,18.1%大学生偶尔使用体育器材,6.3%的大学生从未使用体育器材。在调查中同时发现,大学生通过体育游戏可以较为方便的熟悉使用各类活动场地,对大学生课后自行进行体育运动提供有利的条件。使用体育器材伤害事故一般是由于课前热身运动不足引起,教师的组织不合理,学生参与时在思想上不重视都有可能造成伤害事故,因此,本文调查了大学生在体育中游戏受伤的情况,详见表4:由上表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游戏过程中受伤情况,在回收问卷合格的94人中,没有人因参与体育游戏经常受伤(6次以上),没有受伤(0次)的学生为78人,占总数的83%,说明教师在安排体育游戏时有详细讲解和动作要领的示范,学生对体育游戏内容规则熟悉,动作技巧掌握较好;频繁受伤(3-5次)的同学有2位,占总学生比例的2.1%;偶尔受伤(1-2次)的学生有14位。说明体育游戏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

3.体育游戏效果及教育性成果情况分析

通过这种方式改善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认知过程。运用恰当的方式,能使学生团结互助、掌握身体技巧、增强肌肉锻炼、放松紧张的精神、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心理应激水准,达到体育教育的功效。大学生对体育游戏喜爱程度的调查,其中76%的大学生喜欢体育教育中穿插的体育游戏,17%的大学生的喜爱程度仅为一般,只有7%的学生不喜欢体育游戏,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体育游戏接受程度比较高,体育游戏的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对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游戏时对相关体育技巧掌握情况的调查,其中球类体育游戏中,仅有两人没有掌握相关体育技巧,而田径类体育游戏中,有8人没有掌握相关体育技巧,综合类该数量为5人,值得注意的是在武术类体育游戏中,有12人没有掌握体育技巧,根据访谈学生可知,武术类体育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其动作形式较多,动作要领需要较好的身体协调性。总之,体育游戏在大学生体育教育中占重要地位,教师能根据不同教学要求设计体育游戏内容,充分发挥现有设施的优点。学生选择余地更多,从而发现自身最合适的游戏,达到教学和放松的目标;大学生体育游戏中设施的使用情况较好,但仍有部分器械配备不足,难以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规范学生的动作要点,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3]项江.论体育游戏的游戏性[d]首都体育学院,2008

大学生体育调查报告篇二

问题发现:

我班小j同学是专向为长跑的体育生,高二下学期前一直很有自信,他的口头禅就是“我愣厉害”,每天的训练他是最认真的一个,而且至少有想学好的冲动。但这学期训练不刻苦了,学习也没信心了。

成因分析:

1)最近体考生的就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很多人认为前途不乐观,本人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2)虽然训练非常刻苦,他的成绩在本校也是无人能敌,但他始终没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3)由于训练消耗体力大,导致上课效率不高,文化课的学习也受到很大影响。

解决措施:

1)与该生谈话,帮助他正确对待体考生的前景,树立未来幸福人生由现在努力书写的观念。

2)与其教练联系,指导他科学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根据训练成绩,制定近期目标为5月份达到国家二级,力争体育上先有所突破。

3)与任课教师协调,请他们对该生多关心指导,在帮助他树立自信的同时提高学习成绩。并先从其虽然薄弱但本人很有兴趣的某科入手,和该科老师一起指导学习方法,制订学习计划,帮助他先提高该科的成绩,并希望以此来带动其他学科的提升。

大学生体育调查报告篇三

本文主要围绕江苏省各个大学生在体育课中引入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为主题,并根据这个研究主题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其中在设计问卷的过程中坚持科学设计的原则,并广泛征求专家、教授、老师的意见对问卷内容进行反复修改,最后定稿。采用再测法检验问卷调查的信度。在发放问卷的前四周,随机对江苏省10所大学100名学生(男女各5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且对他们的个人信息进行详细登记。在15天之后,再对这100名学生进行第二次调查分析,所得出的结果信度系数为r=0.91。对老师使用的问卷的信度检验也同样采用再测法,所得出的系数为r=0.93。主要分为表面内容的效度、准则实用效度和结构效度检验三个方面。邀请20名与本次拓展训练相关的体育研究工作者对问卷的效度进行评定,评价结果认为具有较高的可效性。

2拓展训练融入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调查分析

对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喜好比例进行调查显示,只有30.9%的学生不喜欢体育运动,而69.10%的大学生都表示喜欢体育运动。有71.2%的大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有很多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是有大部分学生并不喜欢上体育课,这样的现状值得我们进行思考。针对以上的现状,如何让大学体育教学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价值,以真正达到增强学生体质,保持学生身体健康的目的。这就需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去设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其中,因为大学生是体育教学中的主体,也是大学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角,并且也是大学体育教学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要进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便需要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综合思考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去设计合理的大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3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3.1新的教育理念为拓展训练的融入提供理论基础

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就是在学生综合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再教育。从实际上说,将拓展训练教学方式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就是为了实现大学体育新课程的深化改革,是吸纳大学体育教学从传统教学方式向现代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过程。因此,新的教育理念则为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3.2拓展训练内容为大学体育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

大学体育拓展训练主要分为水上训练、野外训练和场地训练三种类型。其中在这三种类型的拓展训练中,除了场地训练需要建设专业的场地之外,水上训练和野外训练则对大学体育教育的硬件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较低。首先,将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大部分项目所需要的场地都是天然存在的,并不需要学校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去建设专业化的场地;其次是将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其所需要的训练器材都可以自己进行制作。针对这种现象能够看出拓展训练是未来大学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满足大学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

3.3当代大学生的素质足以支撑拓展训练项目的开展

大学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是拓展训练项目开展的重要参与者,所以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则是支撑拓展训练项目开展的重要条件,为大学体育教学提供了可行性。因此,在将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时,大学体育老师应该综合分析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能够承受拓展训练项目所带来的重大压力,同时也需要思考拓展训练融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风险性。根据上文中提及的内容,充分说明了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时,需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质提出可行性策略;其次,在当代大学生与传统大学生相比,其生活阅历更加丰富,并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足以支撑拓展训练项目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开展。

3.4当代大学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为拓展训练提供了可行性

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因此,将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时,体育老师具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中,在拓展训练项目的施教者来分析,就算综合素质并没有大学体育教师高,其主要优势在于具较强的专业性和丰富的经验,但是这些体育老师可以通过短时间培训来提高自身的技能。因此,大学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提供了可行性。

4结论

本文主要以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随机从江苏省抽取10所大学调查学生和老师参加拓展训练的情况,并向400名在校大学生和60名教师发放问卷调查。通过对回收问卷的分析,发现有很多学生虽然喜欢体育运动,但是有大部分学生并不喜欢上体育课,所以针对这个问题通过分析拓展训练融入大学体育教学实施的可行性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笔者主要从新的教育理念、拓展训练内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和当代大学教师的素质四个方面展开分析。这有利于提高大学体育的教学水平,同时有利于让学生掌握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方法。

作者:梁田单位: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大学生体育调查报告篇四

体育特长班是把有一定体育基础的学生组建在同一个班级中,便于教学管理的一种特殊班级。他们在学校中是个个特殊群体,他们活泼、好动、热情,是一群豪爽的、好交朋友的孩子。由于高中追求的升学率,尤其在二类,三类学校,学生没有好的生源,从而追求文化课的升学率比较困难,不现实,所以在这样的学校出现了音、体、美特长生,他们成为学校升学的主力军。但在管理上出现了和普通的文化课班级不同的地方,尤其在体育特长班出现了管理上的误区,学校也在选择班主任上出现了分歧,是教练还是文化课老师当班主任对学生管理有好处,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各有利弊,教练和他们接触较多,在训练时对他们很严厉,学生对他们的话会言听计从,在纪律方面会很好管理;而文化课老师对学生的文化课了解的很透彻,知道他们学习的程度,更知道他们掌握知识的深浅。在这里把我作为体育老师当任特长班班主任的一些管理方法与想法和同行共同学习探讨。

一、体育特长班的常规管理

对于特长班在制定班规时,要结合本地、本班的特点,注意“死”规则与“活”规则的结合运用。所谓“死”规则就是必须让学生遵守的,不能违犯的常规要求,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底线,对于这些规则一旦违犯,在处理上一定要严格,无规矩不成方圆。但对于特长班来说,更要针对他们的实际,对一些规则的运用不能太死板,太教条。这样会抹杀他们的性格,对一些他们不可能达到的要求如果去强求,你但不可能实现,常时间下去你的管理就会失效,当一个班主任对于一个人,一件事处理不及时,处理不彻底时,会对你处理其它同学,其它事情起到负面影响,因此对一些遥不可及的要求最好别定。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怎么样把握这一尺度,这也是我下一个要探讨和同行们交流总结的一个话题。

二、加强体育特长生的思想教育

随着教育教学的深入,学生对环境的熟悉了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就逐渐凸现出来,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打架、抽烟、上网、喝酒、、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等。造成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因为兴趣和爱好,只坚持锻炼,不重视文化成绩。

2、目的不明确,信心不足,不能持之以恒。

3、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

4、家庭的影响。

教师不但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要育人,不良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做人必将造成深远的影响,对体育特长班的思想工作显得尤其重要。我们要做好特长生的工作,首先要注意他们的苗头性、倾向性,防范于未然,教育于萌芽,这就要求教师的管理工作不的不深入基层,落到实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老师及时批评、指正,特别严重的要上报学校,并通知家长,要求家长积极主动配合学校老师的教学管理。

对学生的教育要娓娓道来,倾注爱心。平等的爱,使学生如沐春风;其次,人格上师生平等,心理上才能相容。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更不是承纳辱骂的工具,而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应该是全世界的太阳,站在高处,均匀地照向每一个人。”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他们才能开放自我,实现自尊、自爱、自强、自信。我们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特长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还具有反复性、多变性、复杂性等特点。因此,我们必须一如既往地长期抓这方面的工作。一个人,只有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道德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才能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所以,我们既要教书,也要育人。

三、做为体育教师怎样树立体育特长班班主任的威信

1、在思想品德、思想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班主任老师必须加强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身体力行,身教甚于言传。通过自我的修养,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严的典范;自己做不到的别去要求学生,给学生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2、在专业水平方面,严谨治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学生心中树立他们所期盼和追求的良师益友形象。特长班学生最信服的是你的专业水平,他们只有从心里佩服你,才会接受你,才会听你的。这就对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不但要不断的学习改进本专业知识,还要在其它学科领域去加强自己。这也是特长管理起来难的首要问题,做班主任苦,做特长班班主任更难、更苦、更累。如果试图做特长班和班主任,先要做好自己的思想工作。要有不断学习,不怕吃苦受累的决心,更要有随时受批评的心理准备。

4、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个学生。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就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要求。作为班主任,在工作中,不能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而讽刺、挖苦、侮辱学生。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我们要做问题学生的朋友,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更多的关心,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尊重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你的关心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用他们的眼睛能看到的,他们才会感受到。教育如沐浴春风,润春雨,帮助他们茁壮成长。

5、开诚布公,有责任心。把学生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既严格要求,又实事求是。在工作中不但要我们老师要真诚待生,实践诺言,而且,也要教育学生树立诚信,充满自信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信是口碑的奠基石,师生相互信任是教学的坚强后盾。

总之在树立威信时,要仁行为春,威行为秋,用仁爱贯穿始终。仁爱充分显示了人性的尊贵性,尊重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最佳渠道,只有充分尊重了学生人格,老师才能树立正确的威严性。

四、怎样管理好体育特长班的体育后进生

办体育特长班的目的是向高等体育院校输送体育人才,体育成绩优劣直接影响到升学。尽管体育特长班的学生经过择优录取,但来源于不同的学校,体育成绩仍然参差不齐。成绩好的学生能够很好地配合老师的教学,顺利完成教学计划,掌握各项技术和任务。反之,则效果差,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体育后进生的主要原因有:

1、思想原因:在思想上没认真重视。用一些生动的事例,有目的地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认识,并和体育专业课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积极因素,让他们自觉地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训练中去。

2、基本技术原因:由于生源不一样,有的初级中学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体育课尚不能正常开展,何况是行之有效的体育基础训练。这部分学生素质差,技术底子薄。

因此,老师在基础教育教学中,针对性应强,照顾面应广。教师必须对后进生优先安排辅导。因为后进生掌握动作慢,完成技术动作不易达到要求。所以,教师不能横家指责,要有耐心、细致地加以讲解辅导。当他们有一点进步时,要予以真实、有效的和切合实际的鼓励,让他们看到自己通过努力所得到的进步与收获,不断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成绩,树立信心,刻苦锻炼,逐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其实班级管理难主要就是后进生的问题多,只要抓好后进生的管理,班级的管理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总之,体育特长班的教学管理与普通班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科活动的不同性质,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努力创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真诚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树立人格榜样、学习榜样,使学生在自觉、文明、勤奋、创新的氛围中得到熏陶。“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使他们以既能文又能武的崭新面貌迎接时代的挑战,做好社会的接棒人。

大学生体育调查报告篇五

目前体育行政部门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使用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协调作用,社会体育指导员获得提供指导服务的渠道主要是通过体育行政部门推荐,约占31.5%,以及有关单位组织的聘请,约占28.2%,但仍有一些社会体育指导员不知指导去向,需要通过朋友介绍或靠自己寻找指导场所(表1),这将影响到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稳定以及作用的发挥。由于我国社会体育组织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中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因此,人们只能过多地依赖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的信息获得提供指导的机会。目前我国城乡居民以及基层群众体育组织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较大,单纯依赖体育行政部门难以有效地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源进行配置。

2.2服务方式

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以无偿志愿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方式为主(表2)。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中,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变革,大众在获得利益需求满足的同时,也面临许多新困难、新问题。在协助政府解决社会问题、满足大众需求、维护稳定发展方面能够发挥积极有效作用的方式之一是志愿服务。日本、美国和德国都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方式,这是社会民间自主、自助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满足人们健身娱乐需求的重要途径。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社会调整时期,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活动标志着一种不同于政府和市场的社会领域的发展,展示了在国家能力限度和市场不足之外社会自治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同时,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出一种新的公共精神,在关注人们公共体育需求和担负起公共责任的同时,人们也获得了精神道德的升华、社会价值的实现以及自身的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率并不高,社会体育指导员平均每周指导1~2次的人最多,约占44.3%,但仍有22.3%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并不进行实际指导工作,这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浪费。在不参与指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中,体育系统的管理人员所占的比例最高,约为45.3%。在所有职业人群中,离退休人员和无职业人群的指导率最高,均为100。一方面这可能与离退休人员和无职业人群有充裕的时间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他们希望通过指导别人的同时也能自己进行锻炼有关。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指导服务的动机中,为了获得报酬者只占总体的5.3%,这也是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能够坚持从事无偿志愿服务的内在动力。

2.3指导场所

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场所主要是晨晚练活动点,约占57.5%,其次是体育活动站,约占20.2%,在经营性健身娱乐场所服务的最少,约占2.7%。依据“市场经济下我国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与运行机制”课题组对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城市化水平地区体育俱乐部(包括经营性体育健身娱乐场所)技术人员调查结果认为,体育俱乐部聘请的技术人员中,以专业教练员居首,其次才是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爱好者等。就全国而言,社会体育指导员在被聘请的技术人员中所占比例并不高,其原因:一是体育俱乐部专业性很强,专业教练员更能符合岗位要求;二是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数量和质量上还远远不能满足俱乐部的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将被认可。经营性体育场所将是我国未来健身活动的发展方向,有偿服务势在必行,但是有偿服务带来群众体育健身成本的增加,应在切实提高体育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才能在经费方面取得群众理解,而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水准与服务质量还存在较大的不足。

2.4激励和约束机制

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励机制中,不以物质激励方式为主,而以各种精神激励为主,这是由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以志愿服务方式的特点所决定的。我国绝大多数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凭着热情与兴趣进行义务服务,尤其需要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以不断地巩固这支队伍。调查结果显示:在各种精神激励的方式中,体育行政部门的表彰是最多的一种激励方式,约占68.3%。

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形成,我国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激励仅限于政府部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社会认可度还不高,激励机制中的社会激励和社会保障机制还未形成,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物质激励仍不够重视。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约束机制还在建立中。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约束机制可分为外部约束和内部约束,外部约束以监督为核心,内部约束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核心。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奖优力度不够,而罚劣几乎没有。调查中发现,98%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没有受过任何处罚。在不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规章制度中,《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虽然明确要求“在社会各种场所、各个组织中开展社会体育指导活动,必须由获得技术等级称号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担任指导人员”,但我国很多的体育活动点、晨晚练点、体育辅导站中的社会体育指导者,以兼职和离退休人员的比例较大,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所占比例很低。在一些经营性体育健身娱乐场所中,很多没有资格证书的健身指导员因错误指导致使练习出错,严重的甚至发生伤害事故。

在影响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指导服务的主要因素中,“感觉缺乏动力”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表3),这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使用中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不健全有着密切的关系。

3完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使用方式的思考

3.1建立完善的组织网络系统

通过建立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省、市、地、县、社区亦可成立相应协会),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登记、注册进行管理;向各基层群众体育组织推荐和派遣社会体育指导员;负责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有关的信息资料指导;负责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业务进行管理。

加快基层群众体育组织的建立,提高我国有组织的体育人口的数量,有效地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稳定的指导服务渠道。

各体育行政机构和社会体育组织应掌握各领域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情况,体育行政机构和社会体育组织、社会体育组织与社会体育组织之间要密切配合,加强信息交流,及时为社会提供所需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同时还要加强与卫生部、人事部、教育部、劳动部等部门的密切合作,完善培训制度、拓宽服务领域,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社会认可度,更有效地向社会推荐社会体育指导员。

3.2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网络系统

对服务需求对象进行调查。将需要服务的对象如体育俱乐部、活动点、指导站、社区体育中心、体育协会等组织以及个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要求如级别、年龄、项目、性别等建立档案。

对提供服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源进行调查。由于目前存在着一些社会体育指导员在获得等级资格后既不进行体育指导活动,又不到相关的体育行政部门进行定期注册的问题,应加强对现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注册与重新确认工作;并做好新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登记和统计工作,定期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资格进行重新认定,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信息库”。

进行需求与资源配置。将服务需求对象与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源通过配置,建立档案,并及时提供给双方。

3.3提倡和鼓励业余志愿服务

理顺组织体系。成立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者协会,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实行分级管理,做到指导服务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

建立表彰制度。对优秀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表彰和奖励,给予他们崇高的社会地位和政治荣誉,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在乘车、观看体育比赛、游览公园等方面给予一定的照顾或优惠,在群众中树立典范的作用。

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者回报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也是普通人,如果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为社会做过奉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理应得到社会的回报,每年可将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记录进行汇总,作为回报依据。

实行无偿服务和低偿服务相结合,增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活动的生命力。

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活动发展基金。基金来源一般包括给予一定的资助,社会福利基金的资助,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私人的募捐等。基金的使用范围一般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给予的补助或津贴,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的公益性体育场所基础设施资助,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评选、表彰活动的资助等。

3.4加快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使所有想将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职业和关心体育事业的人,都了解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使试点工作在起步时就纳人规范化的轨道。

加强研究和交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在各院校,尤其是高等体育院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