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业调查报告优选(优质22篇)

时间:2023-12-21 作者:飞雪

调查报告是对一定范围内的情况、问题或现象进行系统性研究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这份调查报告综合了大量的数据和实例,对问题进行了全面而准确的分析和评述。

2023年农业调查报告优选(优质22篇)篇一

根据上级下发的开展第三次农业普查一系列文件精神,我乡狠抓落实,将做好第三次农业普查摆在重要位置,提前谋划部署,遵循“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统筹安排,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现将前期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我乡第一时间召开班子专题会议研究贯彻落实,认真分析了农业普查的重要意义,把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及时组织全体乡、村干部召开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动员大会,对中里乡当前农业普查工作进行了部署,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学习文件,切实把握会议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到农业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了解农业普查主要工作流程,提早熟悉业务环节,提前进入状态,做到心中有数。

为保证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乡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成立了由乡长韦威华任组长,人大主席陆丹丹、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朱长灵任副组长的全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统计办,朱长灵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23个行政村分别成立了农业普查的工作组,明确职责,落实到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农业普查作为一项大型的社会调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好第三次农业普查,资金保证是前提。对此,我乡根据区农普办统筹安排,普查工作经费及时落实,为按时保质开展普查工作提供了重要资金保障。

我乡设立了固定的办公场所,设在乡统计办。配备了办公桌、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和用品,为普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工作条件。

农业普查涉及各部门,覆盖面积大,为得到相关部门重视支持,我乡通过以会代训、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等宣传方式深入村屯开展农业普查宣传活动,强调农业普查重要性,扩大农业普查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广大农户了解普查目的和意义,了解如实提供普查信息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提高农业普查宣传动员工作的效果。

我乡积极配合区统计局认真做好本辖区村民小组数、自然村数、农业人口数、农业用地、行政区划等基础数据的摸底工作,为下一阶段搞好普查小区划分和“两员”选定做准备。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安排,切实做好我乡农业普查的前期各项工作规划落实,按照流程安排,扎扎实实做好有关业务工作,为我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3年农业调查报告优选(优质22篇)篇二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章丘市农业局针对过去技术服务与农民对接不好、实效性不强的实际,坚持边学边改,以改促学,把学习教育活动与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紧密结合起来,广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为民服务意识不强、机关作风不扎实、工作标准不高等问题,党员干部受到教育,广大群众得到实惠,学习教育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1、在学习中凝心聚力,筑牢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章丘市农业局连年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之初,局里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上存有走走过场、应付应付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党委在抓好学习的同时,及时组织大家开展“我是一名党员,我和一般同志的区别在哪里?”的大讨论,要求大家对照党员先进性标准要求,站在农民的角度,实行换位思考,以促进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深入思考农民当前最迫切、长期所需要的是什么。随着学习活动的不断深入,大家越学越感到有差距,越想越觉得对农民欠帐多。大家充分认识到,农业局作为职能部门,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真正带着对农民的浓厚感情开展工作,党员干部先进性要体现在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上,体现在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上,体现在为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贡献上。高级农艺师张绍迎在讨论时说“过去我们的工作不能为农民所接受,主要是不能贴近农民,作为一名党员,又是科技工作者,体现先进性就是要把农业技术和信息送到农民手里,让农民增收致富”。通过学习,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端正了思想,主动联系实际找不足,增强了为农民服务的自觉性。

2、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把先进性体现在为民办实事上。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工作。章丘市农业局坚持“两不误、两促进”,深入组织开展了四项主题实践活动,在为民办实事的实践中践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一是开展“三帮两扶”活动。为了帮助困难农民,全体党员踊跃捐款1.72万元,与党家镇宋家埠村、文祖镇西窑头村的特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根据农户的不同情况,给他们送去了良种牛羊、生资化肥等,变直接送钱为送信息、送技术、选门路,变“输血”为“造血”,把党的温暖带给群众。二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过去在工作上满足于过得去而不求过得硬,许多好技术、好项目因推广实施难度大而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局里针对农民化肥施用不科学的问题,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覆盖明水、相公等10个乡镇40万亩水浇地,被列为省重点农业项目。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划方取样化验,结合作物品种制作施肥明白卡,并与农户建立定期联络制度,确保配方施肥效果。该项目既可保护农业生产环境,又使项目区农民亩均节支75元以上,36.5万人直接受益。三是开展“创安全食品”活动。当前正是春耕备播和经济作物种植陆续展开的关键季节,他们组织专门队伍到各乡镇进行技术指导,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绿色无公害食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实现以质增效增收。围绕已认证的30个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帮助农民组建专业协会,建立产品标准,制定操作规程,进行技术指导。刁镇柴家村在韭菜标准化生产中实行了“联户联保”制度,产品质量有了保障,成为北京市定点放心菜基地。四是启动“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为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组织20名党员和环保科技工作者深入养殖业集中区宣传推广新型户用沼气池,并租车带领部分养殖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和部分设备,加快“十村千户”生态家园示范工程建设。

3、建立健全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把先进性体现在科技兴农上。针对当前基层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出现断档、技术信息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他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科技富农的新途径,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探索出的经验长期坚持下去。一是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组织50名党员科技人才与刁镇、党家等10个乡镇96个村的1010户农民结成了科技帮扶对子,并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固定下来,要求每名技术人员每月深入农户不得少于6次,开展冬小麦氮肥后移延衰高产、配方施肥、生物杀虫技术防治虫害等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示范,并免费提供科技入户工程专用配方肥料,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为农民提供面对面、手把手的贴心服务。二是搭建为民服务绿色通道。依托农村会计集中记帐网络管理系统,建立了为民服务中心,与22个乡镇(街道)服务大厅的为民服务网络系统相连接,设立共产党员服务岗,开通两条为民服务热线,2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轮流值班,为农民提供及时便捷的'科技咨询服务,今年1月12日以来共服务96人次,开通了为民服务的绿色通道。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章丘农业信息网服务功能,将每位农业专家的技术特长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普遍性技术问题及时发布到网上,农民在乡镇服务大厅的触摸屏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和技术,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今年以来发布小麦冻害、施肥技术、中药材种植等技术信息78条。

4、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把先进性体现在作风转变上。章丘市农业局围绕新形势下如何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组织开展了干部群众评议机关和党员作风活动。局党委按照“以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抓住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就事论事,正确引导,切实增强教育效果。广大党员自觉地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树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改起的决心,拿出解决问题、改进作风的具体行动,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具体体现在“五多五少”,即“钻研业务的多了,上班闲聊的少了;爱岗敬业的多了,浅显浮躁的少了;勇于创新的多了,安于现状的少了;用心服务的多了,推诿扯皮的少了”,爱农帮农敬农蔚然成风。2月份,局里一名干部要到基层检查小麦苗情,因办公室没有为其安排好车辆而与主任发生争执。李煜局长在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全局人员开展讨论,使大家认识到发生这种情况的思想根源是为民服务意识淡薄,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弱化。通过这件事,下基层讲条件、等车辆的现象没有了,有的坐公交车,有的骑摩托车和自行车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农民做示范、搞服务,人人争当农民奔康致富的引路人。3月15日,双山镇10多名村民由于小麦不返青心里着急到农业局咨询。由于车不在家,2名高级农艺师立即坐上公交车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发现是由于去冬今春出现的长期低温天气,加上播种较早造成小麦冻害严重。他们在教给农民晚浇返青水、耧苗去干叶等应急措施后,回到局里马上研究治理小麦冻害的补救措施,在信息网上当天发布的同时,印发明白纸到有关乡镇和村户,指导农民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冻害造成的损失,受到群众的广泛赞誉。

2023年农业调查报告优选(优质22篇)篇三

一、农业农村概况。

全市农村有75个镇1262个村。2001年末,全市乡镇人口304.7万,其中农业人口259万,占全市总人口37.86%;耕地面积122704公顷,平均每个农业人口拥有耕地0.05公顷,林地和水域约占全市总面积的一半。

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农业逐步从传统城郊型农业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2002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76亿元,增加值102亿元,农民纯收入6840元,同比增长9.2%,8.9%,6.1%.农产品种植结构逐步向优质高效和生态农业发展。全年花卉种植产值达8.39亿元,增长9.6%,目前花卉苗木已成为农业的新增长点。全年蔬菜总产量34.2万吨,增长4.1%;水果总产量43.1万吨,增长23.3%。生猪出栏量196.5万头,,增长1.8%;牛奶总产量4.74万吨,增长14.3%,水产品总产量34.6万吨,增长3.1%。

二、外向型农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现有外向型农业企业286家,其中,外资出口企业(包括“三资”企业)226家,内资出口企业60家。经营范围涵盖种植、畜牧、水产、加工各个行业。企业大致分为“种养出口”和“加工出口”两种类型。与传统农业企业相比较,这些出口企业的显著特点是:具有较广泛的信息渠道和销售网络,经营方式灵活,生产管理规范,引进的技术和经营的品种新颖独特,是当地农业的亮点。部分企业规模较大、产业化程度较高、辐射面广,代表了我市农业的发展方向和现代化生产管理水平。这些龙头企业在拓展自营业务的同时,还充分利用自身实力和国内外各种销售渠道,为农户提供优良种苗、种畜,技术指导,开展产品加工、销售,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农业生产,缓解了个体农户产品销路不畅和效益低下的问题。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1年,全市20家大型出口企业带动的农户达132800户,带动农户增收额为77282万元。平均每家企业带动农户6640户,平均每户增收5819元。而非出口型龙头企业平均每家企业带动农户5600户,平均每户增收849元.相比之下,外向型农业明显优于非外向型农业。平均每家多带动农户1040户,多增收4970元。农产品出口已成为拉动我市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龙头企业已成为农产品出口的生力军。

在政府扶持下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副产品出口呈逐年稳步攀升趋势。2000年全市农副产品出口总值为80386万美元,比改革开放初期的79年增长16倍,占全市农业产值的1/3。排除突发性因素造成的影响,我市农副产品出口年均递增率为19.5%。2001年,按照国家海关总署和农业部的要求,农产品出口开始采用wto统计口径+水海产品。按新口径统计我市农产品出口为4.33亿美元。

目前农业出口仍以传统初级产品为主,加工产品为辅。2001年,种养业产品出口占全市农产品出口总值的60.75%其中,园艺产品占26.35%;禽畜类产品占20.64%;水海产品占13.77%;深加工农产品占出口总值的39.25%。产品出口到129个国家和地区。从出口市场份额看,亚洲地区占76.4%;美洲9.52%。欧洲7.93%,非洲4.61%;大洋洲仅为2.04%。继日本之后,美国已跃升为我市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第二大伙伴,仅次于香港。

为适应我国加入世贸后的新形势,外向型农业企业正加入主动调整的行列。企业对国际标准由过去的“惧怕―彷徨”转向“主动研究―科技应对”,朝着农业国际化的目标迈进。在出口门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企业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努力改进传统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顺应国际市场需求。99年,欧盟大幅度提高花卉检疫标准,要求每100克介质不能超过20条有害线虫,使我市盆景出口受到严重打击,花都金星园艺公司一度中断了欧洲的盆景出口业务。现在,该企业已找到应对措施,通过高温灭菌法对泥土消毒,并用药物喷洒植株,有效解决了线虫问题,恢复了盆景出口。**菜场也从肥、土、水、病虫害控制等方面入手,用生物技术开路,解决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问题,使蔬菜通过欧盟、美国,尤其是日本的苛刻检查,产品远销欧美、亚洲和大洋洲。荔枝出口过去一直受保鲜条件制约,令果农望洋兴叹,现在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加工设备,采用定温杀虫,低温处理,恒温储运技术,使我市5%的鲜荔枝出口到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和欧洲各国。对于今年即将放开的港澳冰鲜家禽市场,我市一些大型家禽出口企业也提前作好了准备。由于冰鲜市场的放开会影响毛鸡的出口数量,江村、火村等大型家禽出口企业正在向屠宰、分割加工、冷冻、熟食方向发展。

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企业品牌意识也在不断增强。95年,我市农产品注册商标可谓凤毛麟角,种植业仅有“花都菜”一家注册了商标,近两年,各地农产品注册商标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名优农产品商标已达102个,还有大批企业正在筹划注册具有本企业特征和产品特色的商标。

五、主要做法及经验。

在利用外资发展外向型农业,带动地区经济增长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抓好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98年开始,市委市政府作出扶持20个龙头企业和兴办10个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不分所有制,只要有实力、有带动能力,经考评合格,就给予一定的资金、政策扶持。各区、县级市也采取了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资金投入按三个1:1配套,即:市政府投入1,地方政府投入1,企业投入1,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仅99-2000年两年,全市各级投入扶持龙头企业和现代化建设的资金达5.2亿元。加入世贸后,按照wto的有关文件要求,调整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将资金主要投向基础设施、环保配套、科研开发、市场信息等方面。目前我市重点扶持的20家农业龙头企业当中,有13家是农业出口创汇企业,其中4家是外资企业。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农户的养殖技术和产品档次,使农产品出口品种、数量、质量不断提高。

第二,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与产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调节生产,同时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建设了一批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商品基地,促进了区域布局的优化。在产业结构上,重点发展优质谷、蔬菜业、林果业、花卉园艺业、畜牧业、水产业、种子种苗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等七大主导产业,着力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大力培育和树创农业品牌,建立了一批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发展了一批具有特色的观光休闲农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适度调减粮食、糖蔗种植面积,扩大花卉、蔬菜和水产等经济作物的生产规模,使全市农业的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下降到50%,畜牧水产业产值比重上升到49%。

第三,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现代化。重点抓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种子、种苗工程建设,积极引进优新品种,加快优良种苗的繁育,从源头上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79年至今,我市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优良品种,其中花卉2500种,蔬菜2000多种,水果300多种,禽畜品种30多种,食用水产品种58种,林木35种,其他农作物180种。优良种苗的引进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增加了适销对路品种。二是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把科研体制改革与推广农业科技紧密结合起来,使新品种、新技术得到迅速推广;农户的种养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三是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从99年开始,市政府投入2000万元建成了广州农业信息网,为农户和企业提供农业信息,极大地增强了政府的协调服务功能。农业信息网开通运行至今,已发布农业政策法规、农产品供求、价格、科技、市场研究分析等信息近40万条;2001年底开通运行广州农业电子商务网后,更进一步拓展了农产品交易渠道。近期举办的“第二届网上荔枝节”,开发了荔枝生产、购销、消费的综合信息平台,直接为荔枝销售寻求国内外市场,有效地解决了荔枝丰收后可能出现的“果贱伤农”问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95年,我市就成立了无公害蔬菜监测中心,建立了6个市级检测站,形成了全市无公害蔬菜监测网络,实行生产环节到流通环节全过程的检测监控,并逐步建立了蔬菜残留农药抽检制度,每年抽检蔬菜样品5万多个。98年又成立了市农业标准化监测中心,市财政投入上千万元,配置了先进的检测设备,并完善机构充实人员,对全市菜、畜、禽、果、鱼、奶、食用菌七大类上市农产品开展安全卫生质量普查。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先后建立了种子种苗、蔬菜、花卉、饲料、肉类、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环境等各类监测机构。同时建立健全了市动物检疫监督所,进一步完善了动植物检疫监测网络。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走向世界的前景,市政府已将标准化工作纳入我市农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在今后工作中,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仍将是我市农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

第五,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产品竞争优势。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我市农业企业积极参加全国性农业博览会、商品交易会,参加省市、全国性的评比、评奖活动,争取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努力创造名牌产品。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宣传我市农副产品,树立品牌形象。创造品牌效应。迄今为止,已先后有60多种农产品获国家、农业部、省市级名优产品称号,41家企业获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证书,11个农产品获绿色食品合格证书。还有102种名优产品注册了商标。名牌产品的示范效应和知名度有效地带动了地方经济贸易的繁荣。

第六,扩大对外宣传,加强招商引资。省市政府近年来多次举办农业招商会、项目洽谈会和各种形式的展销会、博览会;各级地方政府也利用地理资源优势适时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丰收喜庆活动,扩大农业对外影响,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2000年我市农业对外招商局洽谈会吸引了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客商前来洽谈。签约27项,合同利用外资855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000多万美元。

截至2001年,全市农业利用外资项目累计达253个,合同利用外资4.2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88亿美元。来我市投资农业的国家、地区和国际金融组织已扩大到21个。

在招商方式上,我市主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吸引外资。具体做法是:1、政府搭台,企业唱戏;2、加强对外联络,为基层穿针引线;3、以友荐商,以商引商。;4、发挥宣传媒体作用。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做专题和专版报导,宣传投资政策、投资环境;5、制作农业vcd光碟,投资指南和招商项目册;6、在网上发布招商洽谈信息,吸引海内外客商前来参观、洽谈。通过广泛招商引资,有效地解决了农业发展的资金缺口问题,对开发当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扩大农产品对外贸易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四、存在问题。

我市外向型农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但亦存在着不足和问题。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些问题将更加尖锐地表现出来,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导致我市农产品出口下滑的趋势。目前我市外向型农业面临着以下困难:

1、出口产品价值偏低,深加工产品开发力度不足。出口主要是鲜活、初级产品,产值相对较低。加上全球气候偏暖,产量上升,竞争加大,价格持续走低,影响了创汇收入。今年荔枝获得大丰收,总产量超历史最高水平,但价格却大幅下跌,优质荔枝糯米糍、桂味下降至3元/公斤左右;蔬菜批发价约1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下降18.6%,社会零售价约2.35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下降12%;瘦肉型肉猪7.2元/公斤,同比下降8.6%;白鸡均价6.45元/公斤,同比下降5.14%。牛奶价格也有所下降。上半年,农产品价格整体下降,使农民种养收入减少,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此外,加工产品出口比重偏低,附加值低,也是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

2、技术壁垒越来越高。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修改农产品准入标准,提高技术壁垒,使我市大宗出口产品禽畜、蔬菜、花卉盆景等受到严峻挑战。自从欧洲提高盆景检疫标准后,我市盆景出口大幅下滑;禽畜出口因海外媒体大幅渲染禽畜疾病,造成消费者恐慌,出口数量减少。水产品出口香港,过去凭收货人认可书放行,但2001年5月1日起,香港采用欧盟水产品进口标准,大幅提升技术检测指标,仅抗生素、细菌检测两项,就有95%的产品不合格。最近,蜂蜜产品也因欧盟10倍提升药物残留检测指标而遭遇出口困难的尴尬局面。由于提高农产品准入条件符合消费者愿望,又能有效限制进口,因此,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求助于技术壁垒,在本国农产品丰盛时,提高检测指标,遇到农产品短缺时,才对检测指标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政策。据增城汉华菜场反映,蔬菜出口日本,要通过的检测指标多达43项。这种情况表明:改善生产环境,严格控制种子、土壤、水肥、药物残留等,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

3、保鲜储运技术有待提高。目前我市农产品出口主要依赖亚洲市场,拓展远洋市场的障碍之一是保鲜、包装、储运不过关。据了解,蔬菜出口到欧美等国家,因腐烂造成成本上升的情况较为常见,而且损失比例由收货方自报,增加了出口的难度;荔枝保鲜技术虽有突破,但成本较高,35天的保鲜期对远洋运输仍显仓促,不能解决大批量出口问题。只有进一步降低成本、延长保鲜期,解决保鲜储运和农药残留问题,才能使我市拳头产品有更大的出口创汇空间。

4、出口主体实力不强。农业“三资企业”和私企出口在广东是异军突起,占农产品出口的52.16%,而在广州仅占30.7%,总体实力相对较弱。大多数民营企业不能自己出口的原因是:缺资金、缺外贸人才、缺市场、缺信息,出口量小,没有形成规模,无法“走出去”竞争,因此,只能较多地依赖外贸公司代理出口。

五、设想与建议。

我国加入世贸后,一方面,按照市场互换原理,近160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将对我国农产品提供市场和准入机会;另一方面,主要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经济技术优势,制定苛刻的技术标准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能否抓住这个机会,趋利避害,提高国际市场份额,主要取决于我们的农产品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信息渠道的畅通。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优化品种、品质结构,从源头上控制和确保农产品质量。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在稳定和扶持传统出口产品发展的.同时,加快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积极引进国外新品种、新技术,加快优良种苗的繁育、开发工作,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因地制宜地发展具地方特色的优、稀、特、品种,适应不同国家、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

2、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标准化建设。农产品出口主要实行产地检验与口岸查验相结合的检疫制度,因此,生产基地环保和标准化建设就成为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没有一定的生产规模,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较强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出口质量就没有保证。个体农户因资金技术有限,很难对种养产品实行严格的技术监控和生产设备更新;一些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也未达到环保和标准化建设要求,这是造成农产品出口质量极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政府有必要安排基地标准化建设专项扶持资金,支持企业配备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设备,加强基地标准化建设,通过增强企业竞争力来提高产品竞争力;以基地示范效应带动农户朝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3、尽快建立完善标准化体系。农产品出口屡遭国际市场“红牌”的事实表明,在卫生安全技术方面,我们有不少标准还没有建立起来,已有的标准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不适应国际市场的新形势。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化体系,制定各行业农产品品质标准,加强对生产过程各项指标的监控,尤其是产品上市质量监控,以国际化标准来规范出口企业的生产行为。鼓励企业和农户采用中草药、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残留,实现绿色环保和无公害生产,提高我市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5、政策资金适当向出口企业倾斜。出口企业一般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国际销售网络和产品竞争优势,代表了我市农业的发展方向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在国内农产品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出口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外向带动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对提高农业综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政策资金上适当向出口企业倾斜,是政府对农业发展的导向性指引,它肯定和鼓励农业朝国际化标准迈进,参与国际竞争,同时也为广大分散的个体农户树立了一批以质量效益取胜的先进典型。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设立出口基地专项资金,对出口创汇在200万美元以上的农业企业,在基地环保卫生设施建设、出口技术环节攻关、出口市场开拓、外贸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适当扶持。重点扶持有自营进出口权的龙头企业,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培育,形成梯队出口的强大后劲。利用外向型农业企业的市场效应、科技效应和管理示范效应带动我市农业跨上新台阶。

6、加强对农产品深加工的扶持,提高产品附加值。对有潜力走向国际市场的名优特新农产品加强保鲜加工处理,解决大批产品短期集中上市问题。大力发展冷冻加工、脱水处理、生物发酵和真空包装技术,集中力量进行难点技术攻关,改善加工储运条件滞后的局面。把水海产品深加工项目列入“十五”开发计划,增加创汇品种和创汇值。

7、发挥企业、农业信息网和行业协会的市场开拓功能。政府应支持龙头企业在本市、国内和境外建立直销连锁分店和销售网络,拓宽销售渠道。同时,利用信息网络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优势,及时向生产出口企业和农户发布国际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农产品进出口政策信息;此外,行业协会自行解决行业问题和开拓市场的功能不可忽视。行业协会可直接向各级政府部门反映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可对外抗议某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壁垒,传播企业的呼声。政府有必要引导和发展行业协会,利用协会纵横沟通的业务网和行业信息去拓展海外市场,缓解企业自身实力不足的矛盾。

8、建立激励机制。对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招商引资和农产品出口方面成绩突出的农业企业和个人经营者给予政策扶持,在财政、贷款、技术咨询和服务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对在农产品出口创汇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与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9、加强农业外经协调和服务工作。要从提高农产品档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大局出发,安排一定的专项工作经费投入农业外经贸工作,以便农业外经部门能够及时收集企业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情况,会同市外经贸局、工商局、海关、动物检验检疫部门,做出恰当的情况分析预测,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同时方便联络各国商会,开展贸易交流合作,协调指导全市农业外经贸工作的开展。

在为企业服务方面,农业外经部门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对企业咨询的外经贸业务,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明确的口头和书面答复;2、在农业信息网、《农村》上公布申办自营进出口权、多次往返证和欧盟认证的有关条件、程序,协助企业获得出口资格;3、与农业信息中心合作,定期从互联网上摘录国际市场信息、科技动态信息,汇集到广州农业信息网上公布,并做好我市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的网站汇集链接工作;4、研究和逐步建立农产品进出口预警体系,重点对我市农产品进出口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对出口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加强对农产品出口国家和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农产品贸易政策、市场供求情况、检疫制度变化的跟踪研究,预测对我市农产品生产贸易的远近影响,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5、组织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招商会博览会,推介农业,增加合作和贸易机会。

2023年农业调查报告优选(优质22篇)篇四

(基本情况略)xx乡纯属于农业乡镇。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经济发展中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是释放结构能量,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和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保证。几年来,我乡农业结构取得了重要进展,农业结构调整对我乡经济结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如下:

(一)调整农业结构是xx乡发展经济的需要。xx乡是一个农业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一直决定着我乡经济发展的全局。据调查二00三年我乡农村经济总收3655万之中,农业收入占68%以上。我乡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决于农业结构的改变。

(二)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民增收奔小康的关键。通过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我乡二00三年粮经比例为35:65。乡党委、政府积极引进经济作物,如种植甘蔗1200亩,甘桔20xx亩,葡萄500亩,蔬菜5000亩,滇屯502优质稻1500亩,冬季玉米制种6000亩。大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仅20xx年度冬季玉米制种收入600多万元。平均每户收入20xx元,人均500元收入,占人均纯收入(1906元)的三分之一。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三)农业结构调整是二十一世纪农村经济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公文范文对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是我乡经济生活己进入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的阶段,农业结构调整顺应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二是市场供求关系正发生变化,卖方市场已经转向买方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及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大量的传统产业必须相应调整。

(一)农业结构的现状。

农业结构调整从一九九二年至今的十二年,九二年党中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结构开始进入发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满足市场要求为目标的新阶段,市场销路好的农产品和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迅速发展。如我乡的皱皮菜辣的种植在农业结构中起到主导作用,由政府引导产品推向市场,农民收入可观,但未持续几年以失败告终。从九八年起纯属农业乡镇的xx乡,农业结构中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甘蔗两大产业,但由烤烟政策的变化,实行“双控”政策,面积大大缩减,由原来的1500亩降到现在的300亩;甘蔗由于价格低,成本升高,致使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00亩下降到现在的1200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乡农业结构调整是势在必行,积极引进公司,采取“政府+公司+农民”的形式,进行产品结构调整。1998年在试验178亩冬季玉米制种成功后,逐年进行推广种植,到20xx年发展到6000亩,每亩收入1000元左右,纯收入每亩800元,给农民带来实惠,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二)农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市场供给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看,农业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并未根本解决,农业结构与市场消费、农民增收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劳动者素质低,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全局利益。现我乡冬季玉米制种实施五年时间,但农民不遵守合同,没有信任,出现一些违反公司合同的现象。二是农产品质量不完全适应消费多样化的需求,品种单一;三是农民不能有效地进入市场,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迷;四是农产品加工转化滞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收入增幅减缓;五是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一些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六是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我乡20xx年第三产业总收入只470万元,占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3655万元的12。8%,特别向外输出劳动力收入只有3万元。总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农业结构不合理。

笔者通过调查全乡农业结构调整的情况,认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因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也就是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生产结构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调整结构,这龙头企业提供所需的农产品。龙头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需求,这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市场、技术、资金支持,提升农业结构调整的水平,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功能的强弱,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实力的强弱。龙头企业经济实力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就大。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龙头企业要在税收、信贷、出口等方面给以扶持。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不断增强它们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支持能力。应选择一些经济实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以农产品加工、营销为主的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行列,充当龙头企业,发挥它们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和支持作用。要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营类型的龙头企业的发展,防止重复建设,以合理的龙头企业结构带动农业结构的组合和优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利于农业各部门、各产业均衡发展,形成科学的农业区域结构。

(二)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发展订单农业,实行“公司加农户”,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提倡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同农户签定订单,这样可以将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表现为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种、规模等的具体要求,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信息和导向。农民按照订单的约定来安排农产品生产,可以使生产结构更适应市场需求结构,从而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挥比较优势,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加强“合同”和订单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履约率。

(三)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农产品基地生产结构。

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后,要发挥市场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搞好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结构调整,要根据市场和龙头企业需要,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品种结构。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科技在农产品基地的普及和推广。要采用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科技水平,依靠科技带动品种结构、品质结构调整。要加强农产品基地的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搞好储藏、保鲜、运输、供电、通讯等设施建设,以保证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需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要健全市场网络,开辟农产品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销售环境。

(四)运用利益机制调动农户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

积极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公司带农户,重要的是要靠利益纽带去带动。因此,龙头企业要逐步与农户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一是对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要按订单或“合同”收购,合理定价,以质论价,决不要压级压价,限收拒收。

2023年农业调查报告优选(优质22篇)篇五

隆回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农业人口104.1万,占总人口的90.4%。隆回县农业的发展,经历了由集体化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机制、体制等生产关系得到了调整,生产力得到解放,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阶段性的飞速发展,完成了农村由贫穷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迫切要求和相当长时间内的艰巨任务。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近年来,隆回县紧紧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面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农民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主要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特色经济更加明显

近年来,全县因地制宜,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产业特色的区域性生产基地,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了以三阁司等为主的万亩商品鱼生产基地;以七江等乡镇为主的万亩模式化稻田养鱼基地;以六都寨水库等网箱养鱼基地。以县金山牧业公司为龙头的优质肉牛、肉羊生产基地。以320国道及花金公路沿线乡镇为主的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建立了以小沙江为主的无公害金银花生产基地、北山乡镇为主的龙牙百合生产基地、七江乡为主的尾参生产示范片、金石桥为中心的宝庆苡米生产示范基地等中药材基地。以小沙江镇为中心的反季节蔬菜基地,以山界、北山、三阁司为中心的“三辣”基地,以桃洪镇等320国道沿线乡镇为主的大棚蔬菜基地。以中低海拔乡镇为主建立了65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化种植富硒大米基地。南面乡镇以及六都寨镇、司门前镇、金石桥镇、高坪镇为主的工业原料基地和速生丰产林基地;以西洋江镇、六都寨镇、南岳庙乡、横板桥镇、荷香桥镇、石门乡、三阁司乡等乡镇柏木生态益林基地;滩头镇、岩口乡、荷田乡、六都寨镇、高坪镇、司门前镇、大水田乡等乡镇笋林两用林基地。此外还有以周旺镇、岩口乡滩头镇、雨山铺镇、荷香桥镇,荷田乡等乡镇为重点5万亩烤烟基地。

2、产业化经营取得实质性进展,龙头企业和地方名牌产品形成。

近年来,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幅提高,全县涌现了颇具规模和竞争力的银海药业、小沙江药材协会、恒隆生物有限公司、毅鹏金银花保健品有限公司、湖南桃花食品有限公司、隆回县龙牙百合协会、汇隆公司、周旺家私工业园等龙头企业,地方名牌产品如金银花、龙牙百合、桃花三辣食品等逐渐走出隆回,走向全国甚至走出海外。

3、农产品加工产业初具规模,加工流通产值增长较快。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产品种类较多、规模不断扩大的农产品加工体系。粮油、蔬菜、水产品、中药材、烤烟、竹木等大宗农产品产业链头得到不断的扩展和延伸,加工体系不断完善,农业综合效益显著提高。20xx年,农产品加工率达到30%,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到26亿元。

4、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加快。

20xx年全县农产品商品率达70%,比20xx年增长45.2%。20xx年农业产量总产值实现15.59亿元,比上年增长比上年增长6.1%,农民人均纯收入2232元,比上年增长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18元,比上年增长9.99%。

5、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明显增加。

“十一五”期间,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3548.8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047.36万元,省级财政投资571.22万元,市级财政投资106.36万元,县级财政配套244.68万元,银行贷款988万元,群众自筹895.41万元。财政投入极大的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带动了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6、二、三产业迅猛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全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扎实推进。

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在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效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深刻变化。据初步调查统计,到20xx年底,全县农业总人口104.1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70.68万人,其中,从业人员为34.9万人,常年性剩余劳动力资源约18万人,季节性临时剩余6.2万人。其中按从业结构分,从事第一产业的21万人,占从业人员的60.2%;从事二三产业的13.9万人,占39.8%。在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中,行政区域(指县市区)内就近就地转移就业3.75万人,行政区域外劳务输出10.15万人,境外就业人员约200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近120亿元。

近几年来,隆回县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并继续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特色产业不突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还比较低,广大农民还停留在种田为吃饭、喂猪为过年的传统小农经济模式,没有真正形成“公司+基地+农户”订单产业模式。农产品加工水平较低,产业链条不长,产业化的核心环节没有大的突破。

2、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法律服务体系、科学致富技术体系等都不能适应现今的农业发展。市场体系不键全,没有成规模、上档次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3、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我县农田水利建设总体上处于低水平状态,农业基础设施任务十分艰巨。由于县、乡财政困难,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和建设资金匮乏。虽然实施了项目带动、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筹资启动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资金缺口仍较大,工程实施困难。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下降,种粮效益不高,同时动物疫病威胁仍然存在。

4、龙头企业带动弱,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目前而言,全县龙头企业不大不强,辐射和带动力不足,国家级龙头企业没有,省级龙头企业只有1家。龙头企业的作用也有限,农民受益面不广,受益程度不高。多数龙头企业大多处于发展初期,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及产权单一、管理粗放等问题,对农业和农民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不足。

2023年农业调查报告优选(优质22篇)篇六

县农业基点调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及我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以及县、乡、村全体调查员的共同努力,按时、按量准确及时地完成了农业部、厅下达的全年各项调查任务。现将一年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xx年,我们继续在中选的镇六个乡(镇),每个基点乡镇抽查五个村民小组,全县共抽查三十个村民小组开展各项调查工作。全年按照农业部、厅布署的各项调查任务,认真做好调查和汇总上报。主要工作内容:

(1)农作物意向调查、早稻产量预计调查、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预计调查、夏收农作物产量预计调查、全年粮食及主要经济作物产量预计调查、全年粮、油产量预计调查、秋冬播农作物面积预计调查等任务。在开展各项调查的工作中,力求数据准确度,汇报及时。

(2)扎扎实实开展各项调查,认真审核和分析各项调查数据,及时上报各项报表,全年报表上报及时率达100%。因此各项调查报表质量大大提高。例如:8月8日报送的农业基点调查早稻查穗数粒情况表中,我们基点调查统计的'平均亩产为398.73公斤,与统计局的统计年报数亩产399公斤相比,只相差0.07%。

1、加强领导,是搞好农业基点调查工作的关健。

今年以来,我县农业基点调查工作取得成效,这是与领导的重视分不开的。年我县农业基点调查工作继续由一名副职领导兼管,正职领导也经常过问农业基点调查工作开展情况。在人力方面给予了较大的支持,在进行农业基点调查工作期间,尽量不抽或少抽基点调查员参加其他中心工作,从而使我县的农业基点调查工作顺利地完成了全年调查任务。

2、认真定好调查员,确保农业基点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农业基点调查工作能否按时、按质完成部厅下达的全年各项调查任务,与局领导的重视和乡村级调查员的通力合作是分不开的。今年,局领导在多次的农业生产工作会议上,都强调了农业基点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要求中选的乡镇及乡村级调查员一定要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及时准确的搞好各项调查任务,从而使我县的农业基点调查工作能顺利地进行。

3、加强调查人员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通过参加农业部基点培训会议回来以后,我们及时组织基点调查员进行培训,要求每个调查员弄通弄清基点调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基点调查工作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各种数据的准确计算方法和各种报表的填报,从而使基点调查工作准确及时,按质按量完成。

4、对基点调查工作做到早布置、早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完成。

在各项基点调查工作开展之前,根据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调查内容和要求,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每一项基调工作做到早安排、早布置、有计划地去进行,从而使工作主动,完成任务保障性大大提高。

年我县基点工作顺利完成,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更要再接再励,把基点工作搞得更好。主要是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掌握好第一手材料,同时还要不断加强调查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争取把明年的工作搞得更好。

2023年农业调查报告优选(优质22篇)篇七

这是迈入大学校门后的第二个暑假,为了使这个漫长的暑假过得充实,为了对这两年来所学的知识、所培养的能力作一个除期末考试以外的另一个侧面的检验,所以作为一名师范院校的学生的我,在这个暑期中进行了一次家教实践活动。现将该次实践报告的具体情况作如下报告:

实践对象:川师大附属实验学校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较差);。

实践过程:

针对上述情况,我为该生制定了一个“夯实基础—逐步提高—超前学习”分三步走的辅导计划: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

20以内的加减运算我出了几组专题训练让其练习:

例:相同的和:1+4=1+5=1+19=。

2+3=2+4=2+18=。

4+1=3+3=……3+17=。

3+2=4+2=4+16=。

相同的差:(略)。

加减并行:1+2=8+7=。

3-1=……15-7=……。

3-2=15-8=。

……。

通过大概一周(一周五天,每天两小时。下同)的练习后,该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我认为这一阶段的教学没有多少方法和技巧的讲究,关键在于熟练程度,即所谓“熟能生巧”。所以在这两周时间里,我保证每天都有足量的书面习题让其练习,并随时以口算的方式进行考察来加深印象、巩固效果。

而在“拼音”方面,对于“字母的识记”,据我观察,该生属于“场依存型”——借用心理学的一个术语。在课本所列出的声母表、韵母表、整体音节表中,按照顺序让其认读能够基本正确,然而一旦将顺序或单个提取,该生就很容易出现混淆和错误,甚至不能认读。这种情况在识记复韵母时表现得犹为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的方法是:

“逐渐缩小其所依存的‘场’”和“变换依存的‘场’”,我按照“形相近”和“易混淆”的原则对复韵母又作了划分:

在教其在这种方式下反复认读后,又对其进行听写,逐渐开始打乱顺序和单个提取,出现混淆和错误的现象大大的减少了。

上述两者同步进行,耗时看起来长了一些,但我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将后面的教学顺利的进行下去。

第二阶段为“逐步提高”阶段(耗时约三周):

2023年农业调查报告优选(优质22篇)篇八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靠的社会保障。为了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巩固、完善,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有序地流转,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奠定基础,提供详细的资料,我们对人和镇骑龙村、木古村,盘石镇永安村、石楼村的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土地流转及土地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7.9亩,山地及其他904亩。

(一)土地承包“三到户”情况。

土地承包“三到户”是指承包土地地块落实到户、承包合同签定到户、土地经营权证书发放到户。调查显示:

1.土地承包“三到户”的有1411户,占调查总户数的76.3%;耕地面积4395亩,占调查总耕地面积的73.4%,其中:“三到户”不一致的有487户,占手续健全户的34.5%,耕地面积1406亩,占手续健全耕地面积的32%。主要是人和镇木古村,承包合同和土地经营权证书虽发放到户,但部分村民认为合同、证书上的耕地面积与实际耕地面积存在差异。

2.土地到户,合同和证书未到户的有436户,占调查总户数的23.7%,耕地面积702.1亩,占调查总耕地面积的26.6%。主要是盘石镇永安村土地二轮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至今仍未发放到农户手中。

(二)土地流转情况。

从4个村36个社的调查情况反映,土地流转的有398户,占调查总户数的21.5%,流转人数为1391人,占调查总承包人口的23.3%,流转耕地面积503.5亩,占调查总耕地面积的11.07%,其中:流转田402.3亩,地101.2亩。分别按以下三种形式分类,情况如下:

1.按流转的形式划分。

(1)土地转让的有171户,占调查流转户的43%,转让土地人数有599人,转让耕地面积270.5亩,占调查流转面积的53.8%,其中:转让田169.3亩,地101.2亩。主要涉及盘石镇永安村、石楼村全户外出,耕地转让给他人耕种。

(2)土地租赁的有227户,占调查流转户的57%,租赁土地人数有198人,租赁耕地面积233亩,占调查流转面积的46.2%,其中:租赁田233亩。主要涉及人和镇骑龙村、木古村,耕地被长江林场租用为苗圃基地。

2.按经济补偿方式划分。

(1)有偿流转的有228户,占调查流转户的57.3%,流转人数为802人,流转耕地面积237亩,占调查流转面积的45.1%,其中:田235亩,地2亩。如人和镇骑马村、木古村的233亩耕地由长江林场租赁作苗圃基地后,租赁费为一亩田一年1000斤稻谷,按当年市场价计价。

(2)无偿流转的有170户,占调查流转户的42.7%,流转人数为595人,流转耕地面积266.5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52.9%,其中:流转田167.3亩,地99.2亩。土地无偿给他人耕种,并由原承包户承担每年的税费。

3.按流转签订合同的形式划分。

(1)签订书面合同的有227户,占调查流转户的57%,流转人数798人,流转耕地面积233亩,占调查流转面积的46.2%,其中:田233亩。

(2)按口头合同流转的有171户,占调查总户数的43%,流转人数599人,流转耕地面积270.5亩,占调查流转面积的53.8%,其中:田169.3亩,地101.2亩。

(三)土地经营情况。

从调查的4个村36个社看,土地经营较好的有1386户,占调查总户数的75%,承包土地人数4604人,经营较好的耕地面积3938.2亩,占调查土地面积的86.6%,其中:田20xx.7亩,地1845.5亩。在土地流转的398户,503.5亩耕地中,目前经营情况较好的有397户,占流转户的99.7%,耕地489.5亩,占流转耕地的97.2%,其中:田332.2亩,地167.3亩。如人和镇骑龙村,将耕地160亩租赁给长江林场后,加大了对耕地的投入,扩大了规模,实现了林场、农户双赢的局面。种“应付田”、半丢荒、全丢荒的有461户,占调查总户数的25%,承包土地人数1347人,涉及耕地面积608.9亩,占调查土地面积的13.4%,其中田325.7亩,地283.2亩。

1.种“应付田”的情况。

我们将重栽轻管的粗放经营土地现象,叫作种“应付田”。在被调查的农户中,种“应付田”的有269户,790人,占调查总户数的14.5%,面积509.5亩,占调查面积的11.2%,其中:田320.7亩,地188.8亩。分析产生种“应付田”的主要原因有:

(1)因认为种庄稼不划算、效益低的有248户,占种应付田的92.2%,土地面积448.7亩,占种应付田的88%,其中:田280.2亩,地168.5亩。

(2)因有外出打工或本地务工收入而疏于管理的有21户,占种应付田的7.8%,土地面积60.8亩,占种应付田的12%,其中:田40.5亩,地20.3亩。

2.土地半丢荒情况。

出少,因此仅种植大春作物一季。

3.土地全丢荒情况。

土地全丢荒涉及2户,9人,占调查总户数的0.1%,全丢荒土地面积为7.2亩,占调查总面积的0.15%,其中:田5亩,地2.2亩。土地全丢荒的主要原因是农户全家外出打工或经商,承包土地无人耕种,农户不愿丢失土地,而又无人可转包,造成土地全部荒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承包“三到户”的问题。

1.承包手续不健全,使农民承包土地的权利得不到法律的保障。在土地二轮承包过程中,部分村社干部认识不到位,工作上怕麻烦等原因,致使二轮承包合同和土地经营权证书至今仍堆放在乡镇或村委会,没下发到农户手中,严重违反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贯彻落实。如盘石镇永安村,由于第二轮土地承包时涉及到外迁移民,土地经营权证书一直未发放到农户手中。

2.土地经营权证书与农户实际承包土地面积存在差异。农户在承包后,由于新修村、组级公路或新修农田水利设施等村社公益事业毁占了部分承包耕地,而造成农户实际承包土地面积与土地经营权证书上的面积不一致。

(二)土地流转中的问题。

农村土地流转效果较好,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推进农村土地规模化进程,而且对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农村土地流转运作不规范。

农村土地流转方式多种多样,有转让、租赁、转包等多种形式,目前,这些方式既没有按土地流转的规范程序操作,也没有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机构监督实施,导致土地流转运作不规范、无人管理。

2.农村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方式五花八门,有书面的,也有口头的,有的甚至什么也没有,即使签订流转合同,合同也不够规范,有关合同条款标的物不够明确,约束力不强,易引起不必要的合同纠纷。

3.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多:(1)农民固有的“恋地”情结很难消除。有的农民长期在外务工经商,宁愿送人代耕、抛荒或种应付田,也不愿把土地流转给别人,认为土地是自己的命根子,害怕流转后掉了自己的饭碗等;(2)少数农户已在非农产业找到了自己的谋生门路,不愿再承包土地,转移不出去,退还集体因税费原因和土地太分散,集体不愿接受等。

4.不规范流转易引发承包合同纠纷。目前主要有两种情况:(1)承包户长期外出务工,将土地转包给本村社以外的农户耕种,而引起本村社农户不满,产生流转合同纠纷;(2)有的农户全家外迁进城定居,并将房子卖给乡外的农户后,购房方受让该农户的土地进行耕种。购方通过不完全正规渠道又将户口迁移至该村组,引起当地农户意见,认为该农户占有了本村组的耕地资源,让等轮候缺承包土地的本社人口失去了一次机会。同时认为这种整户转让的土地比实际丈量划地的面积多,迁入农户占了便利,存在纠纷的隐患。

(三)土地经营中的问题。

1.土地经营缺乏新颖性,传统农业观念仍然普遍。

我县自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来,通过土地流转出现了一些种养殖业大户,如人和镇的苗圃场,水口乡的大棚蔬菜,莲花乡的早熟桃园等等,形成了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土地经营效益好。但绝大部分农村农业结构调整不明显,传统农业仍占主要地位,对所经营的土地缺乏积极性,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下降,对土地投入少,掠夺性经营较普遍。

2.土地经营缺乏科技手段和未向种田能手集中。

农村中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土地由在家的妇女、老人、儿童种植,由于劳力的缺乏和科学种田知识的欠缺,造成土地粗放经营,而农村信息不灵,也使农民的种植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导致农产品卖难,也不同程度损伤了农民经营土地的积极性。

(四)承包合同管理中的问题。

1.乡镇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名存实忘,由于乡镇农经站并入农业服务中心后,乡镇农经职能弱化,乡镇党委政府没有落实工作经费和指派专人负责,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及土地流转的指导缺乏。

2.县里没有建立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仲裁机构,对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的解决手段缺乏。

3.全县缺乏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样式,不规范的合同因条款不齐易造成伤农事件和合同纠纷。

三、建议。

(一)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贯彻。

《农村土地承包法》是一部关系新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重要法律,认真学习施行这部法律,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各地在宣传的同时,必须结合实际,进一步稳定农村的基本政策,稳定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护和发展农民的根本利益。

(二)建立健全各级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及土地流转管理指导机构。

乡镇应尽快建立健全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和土地流转管理指导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负。

责本乡镇的承包合同的鉴证、《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法》的监督实施以及农村土地纠纷的调解。同时,承包合同管理机构要建立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合同文本,审查鉴证合同内容,妥善保管好各种合同档案和调解协议书。

(三)尽快完善土地二轮承包工作。

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中,大多数乡镇按照要求,早已完成此项工作,但少数地方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着没签土地承包合同和没颁发土地承包经营证书的现象,因此,这些乡镇应尽快完成此项工作,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土地使用权流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土地使用权流转必须在坚持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前提下,严格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严格掌握政策界限,不能放任自流,乡镇政府要加强引导,不得用过硬的行政干预,强迫流转,切实维护效益与公平的原则,确保土地使用权流转规范、有序进行,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五)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申报、登记、鉴证制度。

进行土地流转时转入方和转出方应向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经村委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决定后,报乡镇承包合同管理机构登记。村委会应督促和指导双方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并报乡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部门,土地流转合同应按统一的格式,如果发生合同纠纷,村委会和承包合同管理机构要及时调解。

(六)建立土地流转风险金制度。

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后,业主每年应交纳一定数量的风险保证金,以防范业主因经营困难等原因无法履约的情况发生。如合同到期无纠纷发生,风险保证金如数退回。

(七)建立县级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仲裁机构。

依托县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建立县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仲裁机构,依法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进行调解和仲裁。

(八)积极鼓励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流转,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

各级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应积极鼓励多样化的流转形式,积极引导多元化的流转主体参与,努力探xx县、乡、村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介机构及土地信托服务中心(服务站),加速土地流转,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

(九)为切实搞好全县《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贯彻,积极探索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的经验和办法,建议县里搞一个乡镇的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及土地流转管理的试点。试点内容包括:

1.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使之家喻户晓;

2.建立健全乡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

3.成立乡镇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指导办公室;

4.健全土地二轮承包档案资料;

5.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程序及手续;

6.统一土地经营流转合同文本;

7.探索引导农户搞好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办法;

8.探索加强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办法,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9.探索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机构及土地信托服务中心,加速土地流转,提高农民收入;

10.通过试点出台全县土地流转指导管理办法,推动全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二00三年八月三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农业调查报告优选(优质22篇)篇九

(基本情况略)xx乡纯属于农业乡镇。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农业结构调整对我乡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经济发展中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是释放结构能量,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和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保证。几年来,我乡农业结构取得了重要进展,农业结构调整对我乡经济结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如下:

(一)调整农业结构是xx乡发展经济的需要。xx乡是一个农业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一直决定着我乡经济发展的全局。据调查二00三年我乡农村经济总收3655万之中,农业收入占68%以上。我乡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决于农业结构的改变。

(二)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民增收奔小康的关键。通过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我乡二00三年粮经比例为35:65。乡党委、政府积极引进经济作物,如种植甘蔗1200亩,甘桔20xx亩,葡萄500亩,蔬菜5000亩,滇屯502优质稻1500亩,冬季玉米制种6000亩。大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仅20xx年度冬季玉米制种收入600多万元。平均每户收入20xx元,人均500元收入,占人均纯收入(1906元)的三分之一。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三)农业结构调整是二十一世纪农村经济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公文范文对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是我乡经济生活己进入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的阶段,农业结构调整顺应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二是市场供求关系正发生变化,卖方市场已经转向买方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及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大量的传统产业必须相应调整。

三、农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农业结构的现状。

农业结构调整从一九九二年至今的十二年,九二年党中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结构开始进入发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满足市场要求为目标的新阶段,市场销路好的农产品和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迅速发展。如我乡的皱皮菜辣的种植在农业结构中起到主导作用,由政府引导产品推向市场,农民收入可观,但未持续几年以失败告终。从九八年起纯属农业乡镇的xx乡,农业结构中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甘蔗两大产业,但由烤烟政策的变化,实行“双控”政策,面积大大缩减,由原来的1500亩降到现在的300亩;甘蔗由于价格低,成本升高,致使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00亩下降到现在的1200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乡农业结构调整是势在必行,积极引进公司,采取“政府+公司+农民”的形式,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在试验178亩冬季玉米制种成功后,逐年进行推广种植,到20xx年发展到6000亩,每亩收入1000元左右,纯收入每亩800元,给农民带来实惠,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二)农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市场供给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看,农业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并未根本解决,农业结构与市场消费、农民增收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劳动者素质低,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全局利益。现我乡冬季玉米制种实施五年时间,但农民不遵守合同,没有信任,出现一些违反公司合同的现象。二是农产品质量不完全适应消费多样化的需求,品种单一;三是农民不能有效地进入市场,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迷;四是农产品加工转化滞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收入增幅减缓;五是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一些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六是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我乡20xx年第三产业总收入只470万元,占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3655万元的12。8%,特别向外输出劳动力收入只有3万元。总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农业结构不合理。

笔者通过调查全乡农业结构调整的情况,认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因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也就是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生产结构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调整结构,这龙头企业提供所需的农产品。龙头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需求,这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市场、技术、资金支持,提升农业结构调整的水平,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功能的强弱,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实力的强弱。龙头企业经济实力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就大。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龙头企业要在税收、信贷、出口等方面给以扶持。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不断增强它们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支持能力。应选择一些经济实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以农产品加工、营销为主的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行列,充当龙头企业,发挥它们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和支持作用。要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营类型的龙头企业的发展,防止重复建设,以合理的龙头企业结构带动农业结构的组合和优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利于农业各部门、各产业均衡发展,形成科学的农业区域结构。

(二)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发展订单农业,实行“公司加农户”,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提倡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同农户签定订单,这样可以将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表现为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种、规模等的具体要求,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信息和导向。农民按照订单的约定来安排农产品生产,可以使生产结构更适应市场需求结构,从而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挥比较优势,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加强“合同”和订单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履约率。

(三)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农产品基地生产结构。

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后,要发挥市场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搞好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结构调整,要根据市场和龙头企业需要,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品种结构。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科技在农产品基地的普及和推广。要采用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科技水平,依靠科技带动品种结构、品质结构调整。要加强农产品基地的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搞好储藏、保鲜、运输、供电、通讯等设施建设,以保证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需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要健全市场网络,开辟农产品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销售环境。

(四)运用利益机制调动农户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

积极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公司带农户,重要的是要靠利益纽带去带动。因此,龙头企业要逐步与农户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一是对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要按订单或“合同”收购,合理定价,以质论价,决不要压级压价,限收拒收。

2023年农业调查报告优选(优质22篇)篇十

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会议以后,腾冲县委、政府,及时于20xx年10月23日,召开了腾冲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会议,会议全面传达了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会议精神,原县长王彩春作了题为《全面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伐大力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主题报告。新一界县委、县政府及时安排,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农业投融资体制、产业培植(包括木材精深加工、茶叶、烤烟、晾晒烟、干果、香料、药材、香菇、雪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农业和农村工作政策研究等6个方面分13个专题开展调研后形成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立足于研究解决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具普遍性的问题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今后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并于5月12日与这项工作的责任人签定了目标考核责任书。

一九九八以来,县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县根据腾冲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组织实施“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等工程,改善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提高农民人均资源占有率。五年来,我们克服了自然灾害频繁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协调发展的态势。

一是农村经济总量增加,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20xx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112961万元,比97年增30249万元,增长36.6%;实现农业总产值96473万元;比97年增21685万元,增长3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07元,比97年增457元,增长39.7%。20xx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中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65.3:14.6:20.1,与97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3.3个百分点。

开发力度;干(水)果总面积达到4.14万亩,比97年增195.7%,新植银杏10万亩,培植了北部地区乌梨、白花木瓜等水果产业,扩大南部地区桔子和晚柑种植面积,积极探索柯子等野生水果栽培技术;香料种植面积达到4.2万亩,比97年增40%,形成了以草果、花椒、八角等为主的香料种植格局;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种植面积达到2200亩。

三是畜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培育出一批特色畜禽产品。到20xx年,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3.2万吨,比97年增长67.2%;奶产量71吨,增208.7%,畜牧业产值实现1.42亿元(90不变价),增60%,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3%,比97年提高5个百分点;水产品产量达到2565吨,扩大了稻田养鱼养殖面积。

四是农产品加工业有了新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涉农龙头企业。全县共有粮油加厂(作坊)24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上档次的加工专业大户有17户,开发出一批食用油系列产品,如菜籽油、草果油、八角油、花椒油、红花油茶茶油等。古林实业、云腾快餐、太极果脯、清凉山茶业、高黎贡山生态茶厂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力逐步增强。以蔬菜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有了一定规模,如寸师傅干腌菜、绮罗腌腊制品等。

五是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有一定改善。20xx年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12.5万亩,其中饵丝专用米3万亩,双低油菜面积16万亩,杂交包谷面积14万亩;建成无公害茶叶2.7万亩。

六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有新的拓展。通过发展加工业和旅游业,开展境外劳务输出,逐步把农民引导到二、三产业上来,改变了农民就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

从总体上看,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确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城镇化程度低、农村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产品流通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劳动者素质不高等,仍然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新形势下,腾冲同全国、全省一样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加入世贸组织、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农业生产目标已从主要追求农产品数量向稳定总量、优化品种质量转变,但“资源型、原料型、趋同性”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生产方式已从小农生产向产业化生产转变,但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生产经营格局还未根本改变;增长方式已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逐步转变,但农业综合素质低、总体效益差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资源开发方式已从掠夺型逐步向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转变,但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生态环境仍不容乐观、人口增长对经济和环境的压力继续增大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仍然存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滞后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

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一些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珍稀、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条件总体水平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比较滞后,特别是信息和技术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调整结构的需要。我县经过“八五”和“九五”期间的高稳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农田基础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目前仍有50%的农田属中低产田,这部分农田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现状,特别是坡耕旱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更弱,基本上处于“雨养农业”的状况。另外,我县虽已形成县级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畜牧技术推广中心牵头,乡镇农科站和畜牧兽医站为载体,科技示范户为触点的农业服务体系,但在服务过程中仍于产中指导为主,对产前的市场预测和产后的流通指导较少,无法提供给农民超前市场信息,农户难于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三是农村市场发育不全,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农产品流通渠道仍不顺畅。改革开放以来,我县虽着力建设了一批农村集贸市场,但这些市场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设施简陋,功能落后,无信息服务网络,大部分农产品仍在露天下交易;没有贮藏、冷冻、周转条件,交易完全处于自然成交,同时据调查我县70%左右的农产品无固定的交易场所,均为占道经营或市场外零星交易,已无法适应当前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

2023年农业调查报告优选(优质22篇)篇十一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相关乡镇的不懈努力下,我县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是符合“一年打基础,两年塑造形象,三年出成果”要求,优化资源配置,落实有效措施,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然而,思路不清、主营业务不清、融资难、效率低、管理不善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因此,创新思维、改变方法、提高效率,对于进一步提高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水平尤为重要。

一、园区建设概况和工作成效。

(一)基本情况。

我县自然条件差,山高坡陡,平地少,自然资源先天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传统农业经营规模小,农业生产靠天气。此外,农民老龄化,大量中青年劳动力走出农村,转向非农产业,导致大规模弃土现象日益增多。农业发展潜力不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发展后劲不足,已成为历届县委县政府面前的难题。

近年来,县委和县政府成立了“三个产业同步,农业、农村、农民协调,富民第一”思考,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工业示范园区”目标,以农业示范园区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重大突破,以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基本要求,以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循环发展和绿色生产为路径,以培育市场经营者为核心,以规模、设施、标准化和产业化为标志,因地制宜,在全县范围内完成建设。61122”现代农业示范体系探索“在山上建公园,在山下建社区,把农民变成工人”这样一个发展山区现代农业,统筹城乡的好办法。

目前,6个重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总面积9.15万亩,建成核心区2.33万亩,耕地1.14万亩,林地1.7万亩。天宝和中营作为引领全县发展的两个农业示范园区,取得了初步成效,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陈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被命名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示范和引导,按市级示范园区标准建设了种花苗木、木瓜、茶业等示范园区,已初具规模,有效促进了我县山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在示范园区的带动下,激发了群众投身农业开发建设的积极性。

(2)工作措施和结果。

1.完善园区建设配套机制。一是县成立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明确职责,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总结阶段性工作,安排新的统一攻关任务,重点协调解决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阶段性决策问题。三是每个园区都明确了要重视单位和领导,落实一个县级领导重视,一个部门牵头,一批单位协助落实的措施。

2.构建现代农业示范体系。我们县采用“突出重点,集中投资,突出示范,带动全局”方式,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与城乡发展,统一部署,统筹规划,同步建设。“11135”城市规划体系(创建宜居县、11个重点集镇和35个生态社区)确定了“61122”现代农业示范规划建设体系(即建设6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扶持壮大10个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建立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壮大20个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示范点,积极培育xx专业农民,形成“示范园区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推动,家庭农场支持,专业农民经营”五位一体现代农业示范体系。

3.积极探索园区建设模式。我们县抓住了陕南避灾扶贫移民政策的机遇。生态社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产业示范园区”思路是围绕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移民社区,支持龙头企业积极流转土地,在山上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生态循环产业,根据全区规划和天林路景观综合布局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山下移民社区建设和移民集中安置初步形成“在山上建公园,在山下建社区,就地把农民变成工人”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模式以“仓上镇天宝、城关镇中营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为基础,在这一模式的探索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4、凑加强援助措施。一是凝聚部门力量,倾斜项目和资金,帮助园区建设水、电、路、网、通等基础设施,全力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建设。近两年来,县政府及各部门扶持了40多个园区项目,投资4000多万元;协调贷款1000多万元。二是从土地流转、金融信贷、招商引资、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现代农业园区优惠政策和支持,形成支持企业建设的良好服务管理氛围。三是坚持园区实际建设,做好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工作,通过技能培训培养一批专业农民;通过引导大型工业企业发展产业,培养了一批农业管理人才;通过园区建设,培养了一批农业管理人才。

5.工农一体化促进园区发展。我县坚持以农业为依托发展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扩张为重点,以订单生产为手段,全力打造涉农品牌产品,推动农业产业增产增收,取得成效。积极引导有实力、有能力的业主投资农业产业,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和支持成功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农业产业或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协调和服务功能,村干部带头流转土地,搞规模经营,带动农村发展,形成“工商资本下乡建设,回乡的可以回乡建设,村干部带头建设”发展模式。通过工农一体化,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村土地流转,带动和形成一批主导产业集群,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二.我园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1、发展思路不够清晰。我县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园区业主还没有“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循序渐进的态度,存在长期规划与短期建设衔接不充分、发展思路不清晰、定位不明确、主营业务不明显、规模效益不明显等问题,阻碍了园区的持续高效发展。

2.商业实体很弱。企业是园区的主体,农业基础投入太少,投资效益低,示范带动作用有限,对后续发展能力影响较大。要想在困难山区把示范园区做大做强,单靠园区业主的力量是很难的,必须注意培养新的园区经营者参与园区的建设和运营。

3.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周期长,成效慢。业主在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投入了大量资金,后续建设资金普遍不足。而且项目管理条件和资金难以及时到位,银行贷款困难,利率高,需要抵押贷款等具体问题,使得园区建设失去了自主性和科学性,支撑效果不明显。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4.公园的功能需要改进。农业示范园区应具有高效、生态、特色、观光的特点。目前,我县的示范园区还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强调农业生产,休闲观光功能没有得到体现。最具影响力的天保农业示范园区虽然注重生态观光功能的提升,但仍处于初期规划建设阶段。

5.品牌营销水平低。园区生产水平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园区,市场竞争力不强,影响了园区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同时,园区业主在市场评价上也存在偏差。施工前市场调研不充分,市场支持不足,很难打开产品销售的局面。

6.迫切需要加强科技支持。园区经营者文化水平低,技术人才缺乏,产业工人素质低,尚未形成高水平、高效率的园区建设团队,主要是因为高强度的园区建设和生产工作需要中青年劳动力和高端技术人才的支撑,而当地中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条件艰苦,难以留住高端技术人才。

7.管理机制需要规范。有“只能进出”“重施工轻管理”这种现象,没有经济效益就起不到示范和推广的作用。一方面是农业主管部门对农业园区建设的行政管理和指导,需要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加强项目管理,解决农民与园区缺乏紧密利益联系等诸多困难和问题。

8.实施激励政策的困难。园区建设项目资金落实滞后,建设主体完成项目需要大量资金,影响后期建设;企业投资园区建设较慢,需要发展其他见效快的产业支持园区建设。政府没有相关支持措施;与公园建设相关的具体优惠政策不明确,不利于提高公园建设的积极性。

三、农业园区的发展路径及建议。

近年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已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支撑,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可操作载体。为了进一步规范农业园区建设,提高园区管理水平,促进园区在推进农业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经营中发挥主导作用,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园区发展思路。强大的产业支撑是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发展的动力。业主要结合市县确定的农业主导产业,如木瓜、姜黄、畜牧、茶叶、中草药等。,以方便后期项目资金。第一,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复合模式。园区要立足实际,精心布局,突出重点,明确主导产业,主辅结合,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形成市场前景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产业结构。二是加强产业基地的培育。茶叶、木瓜、中草药等示范园特色明显,产业单一。我们必须努力培育产业基地,提高加工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使园区更大,更强,专业化和精细化。三是提高工业质量水平。在产业发展上,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努力打造生命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的园区产业结构。四是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系。建立园区与农民的.紧密利益联系,共同推动园区产业发展,从园区出让土地,引进大工业户在园区内建立家庭农场;建立专业合作社,农民入股土地,共同发展产业基地;建立农产品加工厂,让农民在田间劳动,让农民能有效受益。

2.培育新的商业实体。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一批能够建设和运营园区的新的商业实体是关键。第一,龙头企业自建园区。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挥自身资金、技术、信息优势,转让土地,按照“龙头企业产业基地中的农民”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二是农民合作社率先兴办园区。由村干部或企业家按照“标准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技术型会员、安全型产品”按照“的要求成立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商业模式,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导成员集中力量发展大型产业,合作社负责组织产品加工和营销。第三,农村社区计划建立公园。抓住陕南扶贫移民搬迁政策机遇,以新农村社区生产要素集聚为基础,以安置移民就业为目的,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围绕新建农村社区规划布局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精心规划、包装、策划建设一批前景好、后劲足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第四,家庭农场经营园区。以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载体和平台,加强招商引资,所有愿意在园区发展产业的涉农经营实体都可以利用园区的规模优势从事生产经营。园区业主应特别注意引进具有商业意识的大型工业企业或企业家,在示范园区内建设家庭农场等产业示范点,提升园区产业效率,实现园区高效运营。

3.拓展有效融资渠道。第一,加强项目资金投入。政府整合项目,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农业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园区项目的包装、申报、争取资金,支持业主建设园区。二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加大投入,积极吸引国内外资本、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投资园区建设,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第三,加强生产要素的资本转化。引导广大农民以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以及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第四,加大金融贷款支持力度。要建立金融信贷服务体系,增加银行对园区的信贷供应,解决园区可持续发展的资金短缺。通过采取政策支持、项目支持、信贷支持、财政补贴、招商引资等多种措施,逐步形成多方融资、多轮带动的新格局。

4.努力提升休闲功能。农业示范园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休闲的重要空间载体。将其升级为休闲,是将农业生产、农业生活和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建设集科普、生产、销售、加工、观赏、娱乐和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农业园区,成为休闲农业的新农业形式。旅游功能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升:一是主题提升。结合园区实际情况,建设集观赏、品尝、购物、娱乐为一体的观光农业园,强化示范园区的景观印象和观光功能。二是空间提升。建设和辐射区域建设要统筹考虑。例如,周围的村庄可以考虑扩展休闲活动,如民宿、餐馆和农舍,并沿着道路、河流和山脉扩展休闲和度假景观。三是活动升级。设计各种休闲观光、度假体验、科普教育活动和各种主题文化活动,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和传统节日,设计乡村节日。第四,景观升级。通过造景手法,强化示范园区的观赏效果和景观特色,创造自然与文化相结合的观光空间。

5、特别重视科技服务的支持。第一,建立专业的技术团队。政府组建专家组,围绕园区发展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筛选出一批先进适用的集成、组装、配套技术,提供操作难度低、劳动强度低、生产成本低的技术标准和法规;建立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结合人才振兴规划,发展公益性岗位,实行指定服务,建设“科技人员到点,良种良法到场,技术要收”基于。第二,积极应用新技术。鼓励园区业主引进和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生态化、机械化、设施化、标准化、废物资源化等先进适用技术,扩大钢架大棚、喷(低)灌、温湿度控制设施和计算机监控等应用,加快设施栽培技术推广,加快农产品仓储和冷链运输发展,提高园区科技含量。同时,通过合作和技术投入,鼓励各类农业科研机构参与园区建设。第三,加强人才培养。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机制,以大型工业企业为重点,以技术示范为主要手段,积极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加强地方技术骨干队伍培训。第四,做好市场调研。进一步开展市场需求调查,根据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引进什么样的人才,研发新产品,有针对性地发展园区产业。

6.促进品牌效益的提升。第一,保证产品质量。严格农产品质量监管,对农产品和农业环境进行随机抽样检查,确保生产的农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标准,积极帮助园区业主申报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认证。二是培育农业拳头品牌。充分利用我们的县“裸皮木瓜”品牌和“xxxx春燕”茶叶品牌,安康“硒”品牌,着力打造一批拳头品牌产品,加强品牌策划和包装,走“商标注册、包装销售和上市管理”方式。第三,做好营销推广。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将农产品直接配送到超市等终端市场,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把握特色品牌的动态管理和信息发布,抓住机遇,做好网络宣传和营销。通过有效的营销和推广,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品牌,通过循环发展形成一批有特色的园区品牌。

7.规范经营管理机制。在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运营管理应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第一,规范土地流转。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在此基础上,释放土地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土地向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集中,解决现代农业园区的土地利用问题。第二,规范项目管理。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向业主农业、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点倾斜绑定。第三,规范市场管理。一方面,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管理园区;一方面,要加强市场准入机制,鼓励园区与市场融合,参与市场竞争,规范农产品入市管理。

8.加强激励政策的支持。第一,对于农业园区建设的业主来说,在生产、经营、销售等方面降低了相关税费,降低了成本;也可以对其开发其他商业项目给予相应支持,鼓励其通过其他商业项目获取资金或收益,以此来回馈园区建设。第二,政府制定园区建设激励措施,筹集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奖励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做出贡献的企业、乡镇和大型能人。第三,在土地使用、建设资金筹集、减税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以提高业主兴建公园的积极性。

2023年农业调查报告优选(优质22篇)篇十二

信息,它是一种资源,它是一门科学,它是一个产业。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中,如果我们抓住了信息化这个关键,就意味着抓住了带动农业现代化的龙头。

一、统计报表工作。

全年的统计报表任务圆满完成。每周二上报晋中市市场与经济信息科的农产品市场行情调查表40多期,每个数据都经过市场实际调查,做到准确、及时。今年蔬菜价格基本平稳,猪肉、羊肉、牛奶价格与往年持平。

二、基点调查工作。

此项工作从3月份开始,每月18日向全市5个乡镇7个村收回报表,统计汇总后连同当前农业生产形势分析25日前以电子表格形式网上传输上报。汇总数据200余个,农情分析报告9份。

xx市3月份农情分析。

进入春季以来,我市农资部门备肥情况:尿素3000吨、碳氨5000吨、磷肥3000吨、复合肥4000吨、硝酸磷肥20xx吨。农药:6吨、农膜:60吨。玉米种子20万公斤。为我市春播春管准备了充足的物资。近日,我市农业局与工商、质检部门共同打击农用物资市场上假冒伪劣农药、种子、化肥等的销售,保护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xx市6月份农情分析。

1、农业生产长势良好。今春以来,连续不断的降雨为我市小麦生长、秋作物播种都带来了很好的墒情,小麦预计比去年增产37。秋作物播种比较适时,苗情好,预计增产30。

2、畜牧业滑坡。进入3月份以来,猪肉价格一直偏低,养殖户由于成本高,赔本养殖,每头猪赔本50-80元。仔猪价格低,但养殖户并不看好养殖,价格恢复需要较长时间。

3、沼气建设继续发展。由于政府的支持,我市新建沼气20xx立方,正筹备开工修建的有200余户。

上半年农村经济收入稳定,但生产支出较往年上涨,农民人均出收入上半年下滑。

xx市8月份农情信息分析。

1、大秋作物预计增产。今年由于风调雨顺,我市玉米、高粱、谷子长势良好,预计增产20。

2、畜牧业恢复性增长。近期随着猪肉市场价格高涨,养殖业又呈恢复性增长趋势。

3、蔬菜面积减少。由于近郊城市建设用地,外出务工人员收入稳增,蔬菜种植面积减少。但是蔬菜价格还比较稳定。

4、沼气发展进长迅速。

xx市9月农情分析。

秋粮丰收。我市秋粮面积26万亩,秋粮播种底墒好,中期生长雨水充足,产量增加。

小麦播种底墒好。今年雨水充足,利于小麦下种,我市丘陵小麦播种基本结束。

我市沼气建设进展迅速,到9月底,全市共建成朝气池900余座。

xx市10月份农情分析。

1、回茬冬小麦播种推迟。今年由于大豆收割较晚,冬小麦播种推迟了半个月。往年大部分在国庆节前后冬小麦播种基本结束,但今年大部分回茬小麦播期推迟到10月15日左右.

2、农民家庭收入情况:由于今年上半年养殖业一直处于低迷,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收入。农民收入主要还是靠打工。总体来说,今年大秋产量提高,玉米价格高,农民的收入还是略有提高。

三、市场信息工作。

(一)健全信息服务网络,加强队伍建设。

目前我市10个乡镇基本达到了“六个一”标准,即有1-2名专职或兼职人员;一台微机;一条上网线;一处信息公务栏;一套服务制度,并注册应用了“一站通”。

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今年重点在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中介组织及村干部中发展。要求每个乡镇首先发展3-5名,全市发展了64名农村信息员队伍,并登记注册。尤其是我市义安镇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服务内容不仅涉及到农业技术、信息、农机等信息,而且涉及到房屋租赁、劳动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空车搭载、广告代理等内容,服务群众,广泛接受信息,全方位服务。

(二)“‘三电合一’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实施情况。

从20xx-20xx年,我市将发展10400户农户通过电脑互联网、电视机顶盒、电话自动语音系统了解信息。目前,我市9万农户,电脑拥有数量为3000台,其中能上网的占80,但大都为拨号上网,而且拥有者大都为龙头企业、村干部、农村网吧、专业户等;电视拥有者7万户,接入闭路占30;电话用户占40。20xx年11月24日我市组织了农资经营户、种养大户、龙头企业、营销大等50余名信息员进行了培训,使他们对农业信息做到“会收集、会分析、会发布”。今年在20xx年发展的3000户上网查询信息的基础上,我站继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关、宋古、绵山等乡镇进行宣传,大都数农户学会了自主通过电视接受转换器查询农业信息,逐步尝试到了科技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使5000农户了解到可以通过拨打1600110电话查询有关农业知识和法律、医疗等信息。

(三)信息报送情况。

今年我站将我市的农业发展动态、重点工作的进展总结及重大农情等30余条信息及时地发布在晋商农网上,尤其是今年一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沼气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由于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乡镇倾注了很大的精力和资金投入,我市沼气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截止目前,我市农村户用沼气达1500余个。为了使这项工作在短时间内卓有成效,我站负责编写十天一期的沼气简报,主要宣传全市沼气的建设动态、经验、注意事项和沼气建设的技术管理等情况,共出沼气简报12期,为我市沼气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存在的问题:

1、信息网络支离破碎,农民不能及时得到信息。今年由于客观原因《信息快报》没能及时地送到乡镇、村民一级,原本逐步完善的信息网络未能更加完善,信息服务工作下不到农民手中。

2、信息获取的渠道窄。由于经费,工作能力等原因,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网络报刊,不能深入市场,更不能走出去,这样造成信息陈旧、落后、无效。

3、“三电合一”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进展缓慢。由于农民资金有限,对信息资源的投资不足,使机顶盒、电脑上网两项工作的推广进展缓慢。

今后打算:

1、继续加大对龙头企业、大户的信息服务工作,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2、坚持以销促产的原则,重点对我市的优势农产品进行网络及跑市场的方式进行宣传,争取1—2项农产品能打开外面的市场,进一步扩大种植生产面积、规模,逐步把我市农业做强做大。

2023年农业调查报告优选(优质22篇)篇十三

为了助推我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及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发展,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安排,xx月中旬,区人大调研组分别到区农委、xx、xx、xx以及xx柠檬、xx豆瓣厂、xx食品有限公司、xx生态园露营基地、xx农业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xx农民新村和柠檬、花椒、草莓、花卉苗木、~鳅、观赏鱼等种养殖基地,通过实地查看和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业主意见和相关单位情况汇报,对我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及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近年来,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安排部署,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以实施“百村百园”和“三线四项”重点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着力推动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多举措促进农村居民快速增收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xx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67.82亿元,同比增长4.8%;农业增加值达到47.15亿元,同比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82元,同比增长11.5%.获得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xx市现代农业建设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全国、全市一系列涉农工作会议和重大活动多次在我区召开,有力的提升了xx农业综合影响力。

(一)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渐成规模。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集聚资源,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投入,集中力量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进国家级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和拓展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综合整治,提档升级土地面积1万余亩,核心区内实施了道路、天然气、自来水、高规格节水灌溉、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韦灌路产业大道、琼江大桥已建成通车,新增人行道路灯100余盏,实施道路景观绿化1万余平米,建成蔬菜博览园和现代农业展览馆,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内现代化生产设施设备不断完善,机械化率达到76%。

二是产业集群优势逐步显现。围绕绿色蔬菜、生态畜禽、优质粮油、观光农业四大产业,以罐坝、渔溅、郭坡、中渡四个村为主的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已基本建成,全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已经基本形成。xx年,核心区内新发展龙头企业34家,新增收入158154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就业达7000余户。核心区内,太安镇发展有龙头企业10余家,发展有机蔬菜基地15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万余亩、渔业基地4000亩、苗木基地1500亩和1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

三是产品营销体系提档升级。农村电商有序推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推动“互联网+”工程,大力培育xx电子商务协会及汇达集团等本土企业建设涉农电商平台,以“潼惠网”、“三块石”为基础,搭建xx农产品网上交易市场。目前,朴真、润优、农龙、汇达柠檬、健能等近20家农业企业在京东、阿里巴巴、一亩田、易田、西部电商等知名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由各农业企业授权在各电商平台上销售的网店、微店也在逐日增加,农产品交易额突破6亿元,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特色效益农业异彩纷呈。

一是发挥品牌效应,农旅融合度逐步提高。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树立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理念,突出特色抓农业、围绕农业抓旅游,积极打造崇龛油菜花、太安蔬菜博览园、农业展览馆等农业产区,开发阳台盆栽蔬菜,建设农民新村,创建“xx农家”,促进“产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民房变客房”,大力开展菜博会、菜花节、玫瑰花节、桑椹节、梨花节、柚子节等农业节会,创建无公害农产品179个、绿色食品65个、有机食品42个,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加快,农旅融合理念不断深化。如xx镇,目前发展有大小规模和接待能力各类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点60多个,从业人员6000余人,年接待游客60万余人次,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50%.

二是发挥规模效应,农业带动力显著增强。在核心区内着力打造了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绿色、有机、生态、循环”产业集群,引进了帝安、汇达、岩泉豆瓣等柠檬、蔬菜、水果冷藏、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模式和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产业链条,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成效明显,基本建成中国西部绿色菜都,成为xx主城“大菜园”.目前,全区农业专业大户有3000个,注册家庭农场27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910个,区级以上龙头企业139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4个。全区粮食播种面积90万亩,产量39.05万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6.83万亩,总产4.68万吨,其中油菜面积28.3万亩,总产3.4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00万亩,产量200万吨;特色经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产量40.9万吨,其中柠檬种植面积13万亩;蔬菜、油菜、柠檬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市第一。渔牧业生产也呈平稳增长态势,生猪年出栏达到100万头,家禽饲养量达到1142万只;生态渔业养殖面积达到20万亩,水产品产量3.8万吨。

三是发挥项目优势,农业多样化特色鲜明。全区实施了“百村百园”工程,围绕蔬菜、粮油、水产、经果、中药材等,培育主导产业,助推“百村百园”工程村产业发展,目前已建成89个专业村和标准园。从我们调研的太安、柏梓、寿桥等镇情况,特色效益农业也各具特色,效果显著。柏梓镇,以“五线”建设为抓手,以“蔬菜、柠檬为主导产业,花卉、苗木共同发展”的产业布局,引进种植大户115户,发展林果经济3.4万亩、苗林花卉亩,种植蔬菜3.5万亩。寿桥镇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11个,发展专业种养殖大户12户,微商电商3户;无公害蔬菜基地种植面积累计达1300余亩,部分蔬菜远销香港、韩国等地,年产值800余万元;新栽植撑绿竹1000亩,产值340余万元;观赏鱼养殖基地规模达到350亩,年产值达700余万元,已发展成西南地区最大的观赏鱼养殖基地。

(三)政府服务务实有效。

一是认真指导土地规范有序流转。职能部门认真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对流转面积大、涉及农户多的流转项目协助做好资质、经营能力等审查,逐步建立风险预防、控制和处置机制。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近60万亩。寿桥镇革新农业发展体制,加快规模化发展步伐,采用折资入股、转包、互换、代耕等形式,累计流转土地9880亩,规模经营耕地面积7412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80.4%和60.8%.

二是注重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开展新型农民职业培训60期,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2人;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868人,培训农民7070人;开展送科技下乡、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农机安全宣传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同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核查力度。

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惠农政策。积极宣传种粮直补政策,圆满完成种粮直补审核、汇总、兑付各项工作,全区共计兑付种粮直补资金5931.2万元、良种补贴资金1041万元。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监督落实;做好了农机购置补贴,全年推广补贴农机具5882台,下达国家补贴资金700余万元。

四积极探索开展农业保险工作。建立了优质粮油、蔬菜、玉米、高粱、生猪等农业生产保险,水稻保险达到7.2万亩,玉米、高粱保险达到4.3万亩,蔬菜植保保险完成0.5万亩,蔬菜价格保险达到1.2万亩,生猪保险达到33.6万头。

现代农业示区带建设及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还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保障乏力,制约现代农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一是融资困难,缺乏资金保障。农业投入周期相对长、风险又大,加之没有实业抵押融资困难,资金短缺已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硬伤”.在太安龙鳅农业调研中反映,目前企业流转土地1000余亩,投入资金1000余万,除享受30万元的特色效益农业切块补助资金支持外,金融机构基本未融到资。二是用地困难,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适度规模经营,流转的农村土地多为基本农田,缺乏农业产业配套设施用地,土地经营面的狭小与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三是缺乏现代农业技术人才,人才支撑乏力。农业企业的发展和工业、商业一样,人才是关键要素之一,现在的年轻一代,愿意投身农业的不多,大学生农业专业毕业的愿意在最基层的也非常少。在家的农村劳动力普遍文化素质低、不懂现代农业技术,加之基层农技干部的缺失,对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很大影响。如帝安农业2000多亩的用地规模,日常能用的工人也仅20-30人,根本无法满足正常的.用工需求。

(二)一些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把控难,部分农业企业经营效益较低。由于农产品现代市场营销体系不够完善,对未来市场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测和研判,加之现阶段我区农产品基本上以初级产品的状态进入消费领域,附加值低,竞争力差,容易导致供求失衡,市场把控难,部分农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核心区内不少农业企业存在拖欠租金和工资的现象。

(三)农村面源污染问题,亟需解决。一是种植过程中的污染不断发生。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大部分农膜就地丢弃或焚烧,造成大气环境和土壤污染,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养殖业污染较为严重。近年来,我区畜禽、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部分养殖场虽建有沼气池和简易污水粪便沉淀池,但实际处理能力远远达不到排放要求,畜禽粪便直接排入河道、土壤等,对周边环境及水库、次级河流导致污染.三是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问题仍然突出。镇街垃圾收运设施缺乏,废弃蔬菜随意堆放,任意倾倒,生活垃圾随处乱倒、乱堆放、填埋或焚烧,多数场镇污水管网建设滞后,污水收集处理率低,直接影响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程。

(四)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产业发展不够平衡。一是政府对涉农项目、资金统筹力度还不够,在实施中部门各行其事、各自为阵现象依然存在,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布局,有的涉农项目、资金未能充分发挥效益;二是镇街间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不够平衡,南北差距较大。

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抓住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机遇,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以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及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农村农民全面迈入小康社会。

(一)科学布局产业项目,突出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发展。要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意见》中的“六大产业片”的布局,坚持农旅融合理念,科学规划布局农业产业及项目,兼顾全区均衡发展,因地制宜,狠抓市场前景广阔、带动力强、具有特色效益优势的产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树立农旅融合发展理念,注重生态安全与环境保护,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坚持适度规模经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大力推进农旅融合,促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立足农业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培育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带,引导农业向多样化、精品化发展,突出特色、品牌和效益,逐步形成集农业生产、农耕体验、文化娱乐、科普教育、生态环保、产品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进一步加强农民新村建设规划,加大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镇街村污水垃圾处理和农村清洁能源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村生态环境,为农民增收致富创建平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强化科技支撑,努力提高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着力办好农业职业教育,扎实做好农民科技知识培训工作,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带头人,努力打造一批懂技术、善管理、能经营的现代农业经营者,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二是要进一步增强科技意识、现代物流“互联网+”意识、品牌意识,大力推广先进种养殖技术,坚持“标准化生产,科技化种植,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努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产品,积极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推进产品农业向功能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四)狠抓保障体系建设,提升特色效益农业竞争力。一是抓好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积极培育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多元经营主体共同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高生产效益。二是完善监管服务体系。加强引导,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镇(街)、村两级监管服务机制,形成完善的区、镇(街)、村“三级联动”的监督管理服务体系。三是加强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农产品销售经纪人和中介组织,建立“互联网+”农村电商平台,搭建农产品网上交易市场,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农产品营销网络,畅通农产品交易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销售风险。四是继续推进农产品保险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拓宽农产品品种及项目保险的范围和领域,有效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

(五)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一是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机制。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正确处理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涉及的多方利益关系,积极指导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做到职责明确,手续完备,合同规范,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二是组建土地流转中介组织,通过土地信息收集、资产评估、政策咨询、信用担保等服务,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三是积极引导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居民新村建设步伐,节约土地资源,积极引导家庭农场或股份制合作企业适度规模流转土地,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从而让土地集中、联营,在更大范围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努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六)建立和完善农业投融资机制,保障农业产业发展资金需求。一是加大设施投入,按照先建后补的原则,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向有条件、有基础的地方投入,以设施项目撬动集中连片发展、发挥规模效应。二是着力提高对农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水平,组建工作队伍,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搭建银企平台,切实帮助企业的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建立融资担保公司,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创新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方便业主、保障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信贷融资模式,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及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七)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严格控制农产品市场准入。不断完善农产品快速检测标准体系,提高检测精准度,对于不达标的产品一律不予进入市场。二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经快速检测达标的产品,要求张贴产家标识,并登记,以便于查找和售后跟踪管理。三是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监管。在产品准入、流通、甚至售后各环节严把质量关,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加大执法力度,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依法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严格依法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严把质量关,确保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

(八)综合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助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一是强化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充分运用电视、报刊、网络等载体,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普及生态环保知识,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业主的环保意识;二是采取措施,加强综合防治。建立安全用药制度,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加强废弃农膜、化肥、农药包装袋的回收利用,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加大投入,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开展农村环境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三是完善机制,加大监管力度。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区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的监测防控体系,构建和完善农业环境安全评估体系、化肥农药投入监测体系、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养殖业环评监测体系等,力求面源污染防治有章可循;四是依法监管,有力防控面源污染。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农村面源污染的监管,对养殖环保设施建设、污水处理运行、企业排污情况等进行认真督促检查,严格执法,有力防控农村面源污染,助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2023年农业调查报告优选(优质22篇)篇十四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是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镇立足有机农业镇的发展实际,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为主线,按照“支部+合作社”的工作思路,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因地制宜,找到了农村工作与党建工作的最佳结合点,走出了一条支部围绕有机农业转、党员创业示范带、群众致富跟着干的发展新路子。

一、***镇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为加快有机农业发展,镇党委、政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引进农业发展公司,使资本进山、项目进山,以公司加快土地流转,建设有机农产品基地,带动农民主动参与,目前,全镇已引进以山东***公司、山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农业公司22家,形成以有机中药材、有机蔬菜、有机果品、有机杂粮为代表的4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2家,有机农产品认证(转换)品种24个。依托农业发展企业,以示范村为带动,采取多种形式,以发展有机中药材、有机蔬菜、有机果品、有机杂粮等特色有机农产品为主,共流转土地3万余亩。全镇形成了以**优质越夏蔬菜、***有机韭菜(草莓)、有机黄桃、南邢有机黑木耳、***及周边优质林果、***金银花和元宝枫、***公司有机小杂粮等为代表的有机蔬菜、有机中药材、有机果品、有机杂粮四大特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有机农业产业实力凸显。

二、几点做法。

(1)支部引领,积极探索致富新路子。为加快推进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并由支部书记担任理事长,党员带头加入合作社,建立“支部+合作社”专业化生产体系。支部带领合作社,闯市场、跑销路,有的放矢开展培训,因地制宜组织生产、销售产品,实现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走出了一条基层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新路子。

(2)合作社带动,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坚持党组织引导,以市场为导向,合作社为龙头,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技术引导、产品销售、技能培训、信息服务等为社员和农户搭建产业服务平台。合作社集提供信息、技术、销售服务于一体,架起了农户走向市场的桥梁,既为群众提供了优质服务,又增加了集体收入,达到了民富与村强“双赢”的效果。这样的发展方式,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对于党支部来说,既树立了威信,也凝聚起了民心。

(3)基地示范,带动有机农业规模化经营。合作社通过整合有机农业生产要素,按照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联系帮扶等措施,把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成为示范点,以此带动规模化经营。***村韭菜和草莓已获北京爱科塞尔有机食品认证公司有机认证,参加有机食品生产的100户农民已在工商部门注册为个体经营户,实现了由传统农民向参与市场经营法人的转变,20余个产品获质检部门颁发的销售条码。该村已被定为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整建制有机农业示范村、中华民族经济对外合作促进会安全食品创新园区。***村建立了有机黑木耳种植基地,目前在本村和周边村发展农户200户,黑木耳种植达到200多亩,每亩纯利在1万元以上,极大带动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4)党员带头,发挥典型带动致富的作用。建立健全党员联系帮带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并结合各自职责进行设岗定责。在模式运作起始阶段,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加入合作社;在产品走向市场的时候,带领群众分析、研究、闯荡市场。通过支部委员联系党小组,党小组长联系党员,党员联系农户的形式向群众介绍经验、传授技术、提供信息,并从选择致富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培养党员发展等方面制定联系帮带目标,发挥党员在合作社的典型带动作用,使合作社更好地服务于农民。

(5)互推互促,实现党建与经济双赢。“支部+合作社”模式将党组织的引领、政策引导优势与合作社的技术、信息、市场优势有机结合,党支部与合作社各司其责,相互促进,最终转化为发展优势,有效解决了农民组织程度差、信息渠道不畅通、抵御风险能力弱、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等难题,引领农民群众发家致富。通过党支部与合作社的互推互促,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提高了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能力,实现了党建与经济的双赢。

三、几点启示。

综观全镇推行“支部+合作社”工作模式的生动实践,我们深深感到,农民合作社虽然是一个小载体,但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就能做成一篇发展大文章,为我们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和成功经验。

1、支部必须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支部+合作社”的模式中,支部是核心。没有支部的正确指导,模式就会失去方向;没有支部的坚强领导,模式就会偏离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轨道。发挥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才能保证在农村工作中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方针政策,才能有效团结一大批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能人,才能按照党章吸收一大批农村致富标兵加入党的组织,从而提高支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增强支部领导和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能力。只有发挥好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才能增强党支部的先进性,为“支部+合作社”模式的良好运作提供可靠保障。

2、协会必须发挥桥梁中介功能。实践证明,在农村,建立以自愿、互利为基础,以“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管理民主”为原则的合作社组织,将有利于形成符合广大农民实际特点和需要的运行机制,使合作社成为广大会员的利益共同体,增强合作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合作社组织一头连接支部,一头连接农户,一头联系市场,一头联系广大农户。直接或间接担当着“龙头”和“中介”角色。发挥好这种桥梁纽带功能,有利于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巨大变化。建立合作社组织,是新形势下农村工作中团结群众、致富群众的一个重要纽带。

3、党员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支部+合作社”的模式找到了农村基层党建与经济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在模式运作起始阶段,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加入合作社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产品走向市场的时候,带领群众分析、研究、闯荡市场又成为模式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这些工作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模式运作的成败。

四、思考与建议。

探索开展“支部+合作社”工作模式是新形势下农村党的建设的崭新实践。要推动“支部+合作社”工作模式健康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建组织、促规范、定职能、抓作用”四措同步,着力探索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使合作社党支部自身建设有章可循,支部工作正常运转,党员作用有效发挥。

1、建机制,在规范组织运行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加强党对合作社组织的领导,不断探索完善合作社党建工作运行的有效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内外结合、共同推进的整体合力。要围绕抓政策宣传、抓学习培训、抓能人带动、抓人才培养、抓指导服务等环节,积极探索产业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努力把合作社党组织打造成带领群众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坚持“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结合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抓好产业党组织示范点培育工作,做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2、抓服务,在强化职能定位上做文章。在发挥合作社党组织共性职能的基础上,坚持做到“三个合拍”,找准个性化职能定位,即坚持与生产经营相合拍,把党组织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开展致富能手与党员“双向培养”工作,使产业党员成为经济与政治上的“双优”人才;坚持与产业的有效运行相合拍,从生产服务、投资融资、资源整合等方面,探索开展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等活动;坚持与有机农业的长足发展相合拍,重点抓好组织培训、典型培育、经验推广等工作,推动党建与有机农业发展的互促双赢。

3、带队伍,在党员教育管理上求突破。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是加强党建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合作社党组织与村级党组织设施共用、任务共担、培训共抓、活动共搞的思路,努力整合二者的优势资源,形成共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机制。要以党组织为主体,以专业合作社为平台,按照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以优带劣、以富带贫、以勤带懒的思路,引导党员主动参与党员承诺制、设岗定责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有机农业产业链上的先锋模范作用。

4、促增收,在引领群众致富上显成效。要以加强党建为抓手,立足优势,整合发展资源,加快有机农业生产向农产品深加工和流通业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延伸促农增收的产业链。要以完善合作社党组织功能为抓手,坚持“指导不包办、参与不干预、建议不决策”的原则,注重加强对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扶持,在龙头企业、市场、合作社、农户之间搭建桥梁纽带,形成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利益联结体,强化生产合作,拓展市场份额,实现党群共富、利益共享。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农业调查报告优选(优质22篇)篇十五

如何尽快地更多地将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转变生产方式,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内在素质,是我国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大课题。近年来,xx市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积极推进“化”农民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劳动力转移。“化”农民应立足于“富”农民。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经济地位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镇化进程。张家港市“化”农民是从兴办工业开始的。在农村兴办工业的过程中,张家港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注重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在耕地适当向种田大户集中、进一步提高机械耕作水平的基础上,实施品牌经营、市场营销和资本运营三大战略,变农产品为工业品,变农民为农业工人,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量农业向效益农业的转变。全市形成了一批特色龙头企业,打造出一批“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著名商标”。龙头企业拉长了农业产业链,带动种植、养殖业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改善人居条件,完善服务体系,优化自然生态。一是优化镇村布局,引导居民适当集中。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实行新建与改造并举的方针,加快建造居民新型住宅区和撤并自然村庄的规划与建设。凡不承包责任田,从事二、三产业的村民,以及在集镇规划区内的村民,逐步引导其住进镇区新建的公寓区。二是加强社区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把城市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到农村,集聚服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每个镇都建有中心社区,每个行政村都建有村级社区,形成了市、镇、村、企业四级社区一体联动的“1890(一拨就灵)社区服务网”。医疗保健、种养殖培训等十大系列、60多个服务项目,基本满足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三是维护自然生态,美化生活环境。全市每年投入10亿元用于环境设施建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80%、60%以上。实施饮用水改造、气化普及、改水改厕等工程,建立起农产品、肉类检测网络,保障城乡居民都能“喝上清洁的水,呼吸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物”。大搞绿化,努力营造良好的绿色居住环境,近两年全市城乡新增绿地超过建县40年来的.总和。

普及教育,增强法制意识,提高道德修养。一是着力发展教育事业。张家港市1996年实现了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均达100%,初升高比例多年来都在95%以上,高等教育正在逐步普及。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二是着力增强法制意识。从完善基层民主、健全规章制度、吸引群众参与入手,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制观念和自治能力。依托社区、企业、学校等载体,运用各种形式开展法制教育,并把法制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渗透到社区管理的各项制度中。同时,广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增强群众的民主观念和维权意识。三是着力提高道德修养。常年开展“五爱、四有、三德、三礼”教育。

改变陈规陋习,规范举止行为,丰富文化生活。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一系列创建活动与农家的生活用水、垃圾处理、厕所卫生等生活细节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来促进农民文明行为的养成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通过“人人动手,洁美家园”、“改陋习,树新风”等活动,整治环境,美化家园,并把是否改变陈规陋习、规范文明行为、追求科学生活方式等与家庭的荣誉和经济利益挂钩,实现“人造环境、环境育人”的良性互动。同时,投入数亿元新建和改造了市博物馆、图书馆、大戏院、广电中心、电影广场等文化体育设施,每个镇都建立健全了文化服务中心,大大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化”农民应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农民谋利益。只有时刻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并加以引导,农民才会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促进派、主力军。张家港市坚持从创新城乡管理体制入手,着力解决束缚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建立了一系列造福农民、保护农民的制度:实行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投入方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gdp二次分配机制;建立城乡公平税负制度,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农业税,农民每年因此减负数千万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突破了城乡二元的户籍管理制度,建立了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制度,让农民成为可以自由流动的“社会人”;率先在农村实现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五保合一”。

“化”农民离不开中心城市的辐射、引导、接纳和熏陶。经过三次行政区划调整,张家港市形成了较为科学的“一城四片区”市域城镇布局。中心城区规划面积由16。8平方公里扩展到80平方公里,形成了核心商贸区、暨阳湖生态园区、城东物流集散区等七大功能区。城市核心的做大做强,对全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金港、锦丰、塘桥、乐余四大片区的划分,使农村有限的资源趋于集中,片区中心镇通过规划扩张和功能提升,显现出较强的区域带动力。与之相辅相成的“两区两园”的产业布局,更使社会经济空间结构趋向科学合理,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化”农民应坚持城乡统筹、全面进步、科学发展。“化”农民不是单纯的农民进城和人口转移,也不是单纯的城镇规模扩张,它既是一个城乡地域之间各种要素的交融和优化组合的渐进过程,又是一个城乡空间、人口、社会、经济、生态复合演化的结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张家港市努力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中富民强市,突出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努力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中增强动力,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和全体市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在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中提升素质,逐步完善以经济为中心、以卫生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涵、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人民为宗旨的“五句话”创建思路,推动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

2023年农业调查报告优选(优质22篇)篇十六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县立足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

1、农业结构逐步优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是积极推进了林业产业化。各乡镇抢抓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和岳纸集团原料基地扩建机遇,按照“稳杉稳杂,扩竹扩松”的结构调整思路,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全县马尾松和楠竹面积已分别发展到34万亩和36万亩。面积达1200亩的连山苗木基地每年可向本县和周边县市供应优质林业种苗500万株。二是着力优化了种植业品质结构和发展了订单农业。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达16万亩,其中订单面积达1万亩;优质油茶和油菜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亩,全部由贤胜油业公司订单收购;西瓜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礼品瓜订单达0。5万亩;蚕桑面积发展到xx亩,蚕茧全部由县种子公司订单收购;烤烟生产面积发展到3000亩,全部由县烟草公司订单收购。三是大力扶持了畜牧业生产大户。以外销型“三元杂交”瘦肉型猪、山羊和肉牛生产为主的畜牧业继续向大户方向发展,全县年饲养牲猪100头、山羊50头、肉牛10头以上的大户分别达到300、400和30余户。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竹木、草食牲畜、蚕桑、柑桔、花卉苗木、药材、优质稻、无公害蔬菜、烤烟、茶叶、辣椒等11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农产品生产基地多达110万亩,其中14。5万亩优质粮油、水果蔬菜基地已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我县还成为国家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商品羊生产基地县及全国21个楠竹生产示范县、湖南省12个楠竹产业化生产基地县之一。

2、生产技术逐渐成熟,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广大群众积累了不少生产工艺和生产经验。明末清初,洒溪乡就有群众开始利用楠竹造纸,根雕等工艺水平也令人赞叹不已。上世纪90年代,畜牧技术人员在积累群众养羊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林间草地商品羊生产技术研究,形成了本品种选育、吊脚楼式羊舍建筑设计、适度规模生产等一整套饲养配套技术,先后获联合国(tips)中国国家分部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和国家及省级大奖。与此同时,农产品结构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已形成食用油、茶叶、粮油、果品、竹木精深加工等系列产品,产品综合优质率达40%以上,并拥有了一批市场看好的拳头产品。贤胜油业公司生产的贤胜牌植物油获xx年湖南省第xx届国际农博会最畅销产品奖和湖南省第xx届西部农博会金奖,并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论证,产品畅销韩国、日本等国际市场;县园艺场生产的脐橙获国家农业部检测中心优质证书,并申请“神脐”牌注册商标,产品出口俄罗斯等国。

3、运行机制逐步完善,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通过积极探索与本地实际和市场相适应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公司+农户”、“基地带农户”、“市场连农户”、“科技引农户”等模式,我县相继成立了西瓜、蚕桑、紫株、灵芝、粮油、山羊、脐橙、楠竹、无公害蔬菜等9大专业合作组织,拥有会员4872户1。57万人,大大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每年可助农增收1。12亿元。县山羊协会参与组织了全县90%以上的商品羊产销,交易网点覆盖湘、黔、桂等省20多个县市。县脐橙协会则将交易拓展到中俄边贸市场,每年可向俄罗斯等国出口120吨以上的优质“神脐”,其在广东、上海、香港及东北地区的销售额也日渐扩大。县西瓜协会、蚕桑专业合作社还被纳入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的示范组织扶持项目。

4、加工体系逐渐完备,经营效益明显提高。目前,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共有124个,拥有固定资产总额1。87亿元,从业人员5132人。其中,市级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3家,纳入湖南省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重点扶持规划建设项目的企业有3家,贤胜油业公司还晋升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9亿元,占工业产值的16。1%,比上年增长18%。实现年销售收入1。78亿元,增加值0。46亿元,实现利润771万元,上缴税金1032万元。

5、市场体系逐步健全,销售网络不断拓展。通过大力开发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行订单农业、会展农业及直供直销、连锁配送、网上交易等新型营销方式,培育农民经纪人、营销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市场主体,全县农产品销售网络向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县已形成各类农副产品市场26个,年产品交易额达10。5亿元。其中,马鞍商品羊交易市场已形成集山羊品改、养殖、加工、流通为一体的产销格局,年交易商品羊10万只,交易额达0。26亿元。同时,全县农作物订单面积达到2。3万亩,其中主要经济作物订单比例在36%以上,养殖业订单比例达到40%。

1、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一是多数企业设备简陋,生产手段落后,产品多以“原字号”出售,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低,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有限资源,而且对县财政和农民增收的贡献很小;二是企业与农户联系松散,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有机整体,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三是技术和营销人才严重匮乏,科研人员更是寥寥无几;四是企业布局分散,产业关联度不高,生产链条较短,缺乏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这种不大不强的局面,既影响了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和市场竞争能力,也滞缓了我县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进程。

2、原材料需求矛盾突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受到较大制约。我县农产品品种结构单一,创新技术落后,农产品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加工业发展需要的优质专用原料。同时,原材料生产分散、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与加工业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加上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作坊式生产的水平上,加工粗放,原材料浪费严重,尤其是林产品加工企业“小而散”,相互之间存在掠夺资源甚至“内耗”现象。

3、投入严重不足,发展后劲乏力。县乡财政相当困难,投入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资金十分有限。加上农业属于弱质产业,生产和收益周期较长,金融部门和民间资本很少涉足,许多经营大户和企业经常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贤胜油业公司正在进行的年产1万吨植物油生产线扩建工程,因资金缺乏而进展缓慢。据调查,我县现有的12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平均资产仅150万元,总资产在500万元以上的只有3家,年产值过3000万元的只有2家,农产品加工和销售能力十分有限,制约了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对农业的辐射和带动能力明显不足。

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够高。目前,全县仅组建了9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小,稳定性差,且参与到组织中的农户只占总数的5。2%,大多数农民仍游离于合作组织之外。由于没有健全的科工贸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以及防疫检疫、技术标准、环境保护在内的服务组织,加上已建立的农民专业组织自身也存在法律不健全、规章制度不规范、工作程序、服务范围和合作程度等不完善的情况,难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的要求。

5、农业产业化缺乏长远规划和合理指导,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一些乡镇和部门只看到局部效益、眼前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忽视整体效益、长远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重复建设了一些特色、优势雷同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推广了一些可能加速水土流失的生产经营方式,造成加工企业的恶性行业竞争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并引发了一些工农矛盾。如长城纸业、恒达纸业等企业一度因污染问题而被迫停产。一些地方热衷上项目,重生产、轻销售、更轻服务,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销售市场没有保证。同时,农产品加工业在宏观管理方面存在着“婆婆过多”的现象,更缺乏部门间的必要协调,导致信息不畅,生产、加工、销售脱节,不仅造成了重复引进与建设,还形成了加工企业优质原料缺乏,而一般性农产品原料却大量积压,外销不畅,内销不旺,影响了农业持续发展。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国家“中部崛起”和湘西地区开发机遇,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主线,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着眼点,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实现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加工转变、传统作坊式加工向现代高新技术转变、资源消耗向高效利用转变,农产品加工业原料生产基地化和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优质化、安全化、产加销一体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第一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一是要加快基地建设。继续做大做强烤烟、蚕桑、“神脐”、辣椒、茶叶、优质瓜果蔬菜、优质稻等七大无公害生产基地。同时借我县申报“广木”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之机,大力发展竹木加工原材料供应基地,逐步形成“一乡一品”、“几乡一品”的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化、集约化水平。二是要发展和壮大龙头企业。坚持“做优、做大、做强”的原则,大力扶持贤胜油业、恒达纸业、金裕竹业等一批前景看好的龙头企业,再努力打造1—2家畜禽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使之既能带动基地发展,又能拉长产业链条,并在开拓市场、加工增值、打响品牌、技术创新等方面形成更大的优势,以辐射和带动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整体发展。三是要努力发展服务体系。根据基地、农户的需要,加强技术、信息、流通设施建设,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帮助农民增加收益和分担风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工贸一体化。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运销服务等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沟通生产与市场的联系,降低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风险。

第二积极培育市场体系,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一是继续扩大大中城市市场。目前国内农产品销售主要流向大中城市,我们仍然要把城市作为农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通过各类农博会、展销会和推行网上交易,积极扩大我县无公害的、高附加值的优质农产品在大中城市的市场占有率。二是积极开拓农村市场。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将更多的的农村人口转入小城镇居住,并使商品性消费成为他们的主要消费趋向,拉动农产品内需。三是大力开拓国外市场。要借我国入世和我县一些企业品牌打入欧美市场等有利条件,根据国外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变化和质量标准,有针对性地组织生产、加工、包装、储运和销售,不断开辟、巩固。

2023年农业调查报告优选(优质22篇)篇十七

近年来,市县立足区位优势,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根据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建设以规模农业、精品农业为特色的农业特色县”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特色资源为基础,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为目标,围绕特色抓产业,围绕产业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带农户,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1.葡萄成为农民增收重要产业。xx县是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是广西葡萄之乡,到20xx年底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12.5万亩,总产量18万吨,产值达12亿元,创建了馨荣现代农业千亩示范园、溶江镇葡萄基地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葡萄种植示范基地。兴安葡萄在全区优质鲜食葡萄评比15个金奖,兴安葡萄荣获10个。“十二五”期间,xx县将大力发展山地葡萄,计划在稳定现有葡萄的基础上,往山地发展3万亩欧亚系列葡萄品种,其中早熟品种维多利亚、夏黑,晚熟品种温克、红玫瑰等,到2015年全县葡萄种植总面积预计可超过15万亩。

2.柑桔产业得到恢复性发展。

兴安柑桔产业曾受黄龙病的危害,几近崩溃,在县委、政府重振柑桔产业的政策扶持下,“十一五”期间以南丰蜜柑为主共扩(改)种柑桔6万亩,到20xx年柑桔种植面积发展到10.6万亩的规模,并有2个柑桔专业合作社的柑桔生产基地取得了出口注册登记果园资格。

目前已形成10.6万亩的种植规模,年产量11万多吨,年总产值达4.5亿元。有连片100亩以上示范基地6个,其中两个柑桔专业合作社的柑桔生产基地取得了出口注册登记果园资格:兴安镇半冲柑桔专业合作社柑桔园和界首镇兴田村祉福田柑桔园。未来五年内,xx县将以湘江流域为重点,发展种植柑桔12万亩。

亩,完成毛竹低产林改造20万亩。

4.兴安是全国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生猪规模不断扩大,20xx年生猪饲养量80万头,千头猪场发展到56家。未来五年内,力争建成万头标准化商品猪场3-5个,5000头以上肉猪场8-10个。

5.食用菌、甜玉米两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食用菌种植面积已达到600万平方米,实现了由原来家庭作坊式的季节性零星生产转变成反季节规模性经营生产,形成了食用菌科研、产销一体的产业化生产链,并率先在全区开创从单一食用向食药两用高端方向发展的新局面;甜玉米从20xx年开始发展到现在10.7万亩的规模,并形成了“甜玉米种植+肉牛养殖+食用菌栽培+甜玉米、菇、牛肉深加工”的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在这方面,广西桂果食品有限公司作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龙头”作用极其明显。

6.秋马铃薯成为钱粮双增新渠道。

兴安秋马铃薯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快。20xx年xx县试种436亩秋马铃薯,获得成功后,20xx年迅速扩大到10730亩,20xx年全县已落实示范点15个,示范面积15000亩,总种植面积约3万亩,主要在兴安镇的五里徘和崔家的高泽和上塘。示范片经专家测产平均亩产达到615.9公斤,比预计产量高出65.9公斤发展速度很快。兴安作为全区4个马铃薯重点示xx县之一,以葡萄间种、柑桔间种和水稻+秋马铃薯三种种植方式的已成为兴安秋冬粮食生产的亮点。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

全县的1100多家农业产业化企业主要分为农产品加工和大型养殖两大类。

1.农产品加工方面。一是竹制品加工,全县有竹制品加工企业上百家,主要加工竹签、竹衣架、竹筷、竹针、竹席、竹碳、竹笋等产品,产品远销日本、新加坡、东南亚、美国等地,重点企业有威宇竹木制品公司、全义竹木业公司、白竹竹木工艺厂,并计划在溶江生态产业园布局竹木加工业,促成其产业聚集。20xx年xx县竹制品加工行业总产值达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4.5亿元,并保持30%的增长速度和解决了2.5万人的就业问题。全县力争“十二五”末实现竹制品加工企业总产值10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以上。二是农副产品加工,主要包括果蔬加工和米酒酿造。果蔬加工以三大食品罐头加工企业(桂果食品、皇冠食品、日盛食品)为龙头,各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利用当地农业种植优势,主要生产加工甜玉米、桔子、白果、马蹄、荔枝、龙眼、菠萝、葡萄等;米酒酿造集中在溶江产业园,主要以溶江三花酒业、三花宏兴为龙头。20xx年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近20亿元,其中规模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5.2亿元。

2.大型养殖方面。主要有千头母猪场万头肉猪场的桂林荣发畜牧公司和存栏近500头牛的广西桂牛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同时依托参皇公司、桂柳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养鸡、养鸭,带动农户形成规模养禽的产业格局。20xx年1月,广西桂牛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桂林荣发畜牧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荣誉称号。养殖范围包括生猪、肉牛、能繁母猪等多个产业,标志着全县禽畜标准化养殖水平又上一个新台阶。

到目前为止,全县有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66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其中:1.莱茵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成为全区首家在中小板成功上市的民营企业;2.桂林日盛食品有限公司为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广西桂果食品有限公司是“xx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自治区第一批农产品加工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是自治区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桂牛公司20xx年被评为“广西水产畜牧行业重点龙头企业”,20xx年被评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目前是广西大学的“教学实习基地”和中国农业大学的“重点合作基地”。

20xx年全县24家规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28.3698亿元,实交税金3.58亿元,企业净利润达2.8亿元。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同时也带动了农民增产增收,一方面,企业共安置农村劳动力7537人,农民工从企业得到的收入总额达8000万元;另一方面,企业共建有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54个,面积达66000亩,与农户签定农产品生产销售合同13000份,金额达6020万元,实际履行订单成交额达6520万元,占92%。以上两方面农民收入14020万元,全县农民因企业直接带动人均增收409元。此外,企业直接带动农户45750户发展生产,真正发挥了企业在农业产业化当中的“龙头”作用。

(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

xx县到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共88家,有工商登记注册成员1440人,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的各行各业,其中以葡萄、柑桔、食用菌等种植业为主,有50家。20xx年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量达4.5万吨,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产值达14677万元。目前已成功打造“兴田冰糖橙”、“漓江果蔬”、“南源禾花鱼”、“宏旺食用菌”、“漠川三木药材”等品牌,通过品牌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幅射帮助作用进一步加强,如兴田村冰糖橙协会,带动周边群众改造老果园,建设高标准果园示范园2000多亩;宏旺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注册“宏旺”牌商标,包装销售云耳等食用菌,价格好,销路畅,带动6000多户群众发展食用菌,走上了致富路。

20xx年12月9日在xx市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三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上,xx县广西桂果食品有限公司、桂林日盛食品有限公司、溶江三花酒有限公司、兴安鸿达食品有限公司、宏旺食用菌合作社、湘漓唐水生禾花鱼合作社以及农业局和林业局参加了交易会展,成交额突破百万大关。

xx县农业产业化工作之所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一是成立了xx县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xx县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若干意见》,二是每年年初组织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以及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召开农业产业化专题会议,落实订单农业生产。如今年桂果、日盛、皇冠等企业发展了以甜玉米为主的订单农业生产,与农户签订13000多份甜玉米订单合同,面积达6万多亩,实现产值3500万元。

(二)加快土地流转,促进产业发展。20xx年县政府下发了《xx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办法》,据不完全统计,全县20xx年以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土地总面积33.82万亩,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6.45万亩,占家庭承包土地面积的16.26%,从而涌现了大批规模种养基地。

(三)出台奖励政策,扶持规模基地。20xx年出台了《xx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原料生产示范基地扶持办法》,从财政拨出200万元用于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办原料基地。今年已下发《xx县规模农业开发经营奖励办法》,由县财政拿出500万元对符合产业规划、示范带动效果明显的规模种养基地给予奖励扶持,进一步增强了投资者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信心。

(四)切实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按照中央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总体要求,及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到企业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各企业的经营情况,与企业共同解决生产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一些龙头企业扩张生产规模,提升生产水平,例如:桂果公司在崔家乡长冲村新厂区的果蔬生产线新厂房建设已顺利竣工,年生产能力为30000吨;云峰公司在县工业集中区c区投资500万元的兴桂分公司也已投产,年生产能力为2000吨。桂林荣发公司千头母猪场和万头肉猪场续建工程正在加紧实施。桂牛公司拟投资1500万元建设秸秆养牛和10万头肉牛分割加工项目也已进入实施阶段。

(五)加大科技投入。今年县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的1.38%,通过农口单位自身业务开展和技术培训,请外向型甜玉米产业技术开发和聘请罗汉果专家大院、葡萄专家大院的首席专家的技术传授,强化了创新科技服务,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20xx年5月19日县农业局在在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北京代表处的帮助下,引进cabi在全球开办“植物诊所”的经验,并借鉴医院诊断与开方的模式,在溶江镇开办全区第一个“植物诊所”试点,让兴安成为全国第二个植物智慧项目的合作伙伴,为农民提供及时、针对性强、专业化的病虫害诊断及防治处方服务。

20xx年4月12-13日,全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与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会在xx县召开,农业部种植业司胡元坤副司长,农业厅张明沛厅长对xx县近年来开展的土壤有机质提升工作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4月27日,国家农业部农机化司副司长刘恒新为组长的国家农业部督导组在兴安督查春耕生产时对兴安春耕工作也予以充分肯定;7月22日,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徐世宏站长带领自治区、xx市测产验收专家组来到兴安,对早稻高产创建及超级稻示范片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经测算该示范片干谷平均亩产达到615.9公斤,超过了目标产量65.9公斤/亩,鉴定圆满完成项目建设工作;8月2-3日全区农民增收现场会在灌阳、兴安两县召开,陈章良副主席对兴安依托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更是赞口不绝。

(六)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缓解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难题。一是建议增加财政性资金支出,加大对优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农业、高新农业、订单农业、循环农业的扶持力度,每年都以贷款贴息的方式扶持企业。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同时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水利专项资金要与农业产业化企业结合起来,形成各级各部门共抓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局面。二是制定相关的优惠金融政策。根据企业前三年的经营情况和资产状况以及市场发展前景给予信誉贷款,适当降低抵押贷款门坎和实行三个以上企业联保贷款。对符合贷款条件的重点龙头企业,优先列为贷款对象,加大投放力度,特别要满足企业在农产品收购旺季对资金的季节性需求。三是鼓励农产品龙头企业和民间组织组建形式多样的农业贷款担保机构,探索建立银行、企业、农户风险共担机制。

(七)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是继续努力打造宽松和谐的投资环境。要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特别是要及时抓住当前的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难得机遇,多引资、多招商、多承接项目,在招商引资政策方面特别是税收、企业融资、劳动用工、企业周边社会稳定工作等方面充分给予政策支持,做到更优惠、更宽松、更和谐,力求达到以商招商、以商带商、以商引商的效果,努力促进兴安农业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加大对科技培训的投入力度,发挥科学技术在农业增收中的作用,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二、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xx县农业产业化尽管发展很快,但和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产规模不大,农产品的加工能力还不够强,制约了订单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产增收。订单农业履行困难,在订单合同履行方面既存在公司拒收产品的个别现象,也存在农民朋友把农产品高价走鲜货,造成企业收不够原料的情况。

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数量少、履盖面不广,幅射带动作用不大。有很多合作社都是几个核心成员在操纵合作社的活动,没有发挥民主管理,一般社员没有参与合作社的经济活动,从而大大的降低了合作社的凝聚力。

三是招工困难。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且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在企业大生产时期,用工缺口很大,需远赴湖南、贺州等地招工,增加了企业负担,影响了企业的平稳生产。

四是部分农产品产供销各环节有脱节现象,流通服务体系不健全,如今年的葡萄出现了“卖难”的苗头,产品质量下降,农民效益增少。

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调查报告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调查报告

五是缺乏品牌意识,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没有建立,影响到农产品的销售和农民增收。

六是生态保护与建设机制有待完善。环保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生态保护统一协调推进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重经济发展、轻生态保护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干部绩效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环境保护投资机制尚未形成,社会公众环保意识有待增强,消费方式需进一步转变,参与生态建设的渠道需进一步拓宽。

七是科技支撑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尚未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科技运行机制,计划经济的影响依然存在。农业科技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高层次科研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技术储备不足,高新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相对滞后。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研经费少而分散,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三、生态循环农业是xx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第八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循环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它不单纯地着眼于当年的产量,当年的经济效益,而是追求一个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在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把人类梦想的“青山、绿水、蓝天、生产出来的都是绿色食品”变为现实。生态循环农业具有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持续性的特点。

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国情地域辽阔,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持续性――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由此可见,生态循环农业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较少废弃物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

由此可见,生态循环农业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兴安农业发展走生态循环之路,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四、兴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规划总体目标及任务

规划总体目标:

通过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建设,全面普及应用节约型农业新技术,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畜禽粪便,明显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建立以农产品、畜禽产品、林产品、水产水禽产品生产加工为主导的生态循环农业经济体系,构建具有兴安特色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建立较为完善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和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农业农村废弃物基本得到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全面提高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农产品质量与效益显著提高#fromhttp://end#;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方向,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展农业发展领域,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规划发展任务:

1、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广应用节约型农业技术,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解决农业生产面源污染,实现清洁生产;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生态家园;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率。

2、拓展延伸农业功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物质产业,开发利用新燃料、新饲料、新肥料、新材料;全面普及农村沼气建设,大力发展以沼气管理和垃圾、污水集中收集处理为主要内容的乡村物业服务;发展乡村旅游、传承乡村文化、增加城乡就业。

3、促进资源持续利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发展冬种绿肥、秸秆还田等增施有机肥,提升土壤有机质,保护和改善耕地质量;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加大石漠化治理力度;加强物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强化外来有害入侵生物的监测预警和防治。

4、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强循环农业实用技术研究,积极开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源作物培育、土壤污染修复、节约型农业等技术研究;总结和提升不同经济条件、生态类型的循环农业实用技术和模式,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循环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发展循环农业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五、兴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规划重点

1、以优质稻生产加工为主导的循环农业经济链

2、以水果生产为主、“养殖―沼气―种果”三位一体循环农业经济链。积极探索“猪―沼―果”发展新模式,主攻发展适用于大中型养殖场的沼气规模化大循环,建设集中的养殖基地和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用管道将沼气和沼液分别输送到农户家庭和果园。

3、以蔬菜生产加工为主导的循环农业经济链。

利用“十二五”菜篮子工程的年度实施,不断纵深发展全县蔬菜生产,主攻方向是加强特色蔬菜良种繁育和推广,大力发展优质特色蔬菜;强化特色蔬菜产后处理,积极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重点培育名牌产品,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4、以食用菌为重点的“稻―灯―鱼―菇”循环农业经济链。

即在水稻收割后,利用稻草做食用菌的培养基,通过食用菌二次发酵,收菇后菇下脚料还田,可培肥土壤,减少化肥用量。此外,在稻田中安装频振式诱虫灯诱杀害虫,可以减少农药用量;被诱杀的害虫可喂鱼,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兴安发展食用菌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原材料资源优势,又有稻田养鱼基础,湘漓唐水生禾花鱼合作社在20xx年xx市举办的第三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上推出的“兴安秦堤禾花鱼”,就是这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代表。“十二五”期主要在食用菌加工、销售环节求突破,抢占市场,实现农民增收。

5、以玉米生产加工为主导的循环农业经济链。

玉米的主要转化途径是加工成饲料,另有少量甜玉米供应市场鲜食。目前广西桂果食品有限公司是兴安甜玉米种植“订单农业”的龙头加工企业,其欲纵深发展的基地(玉米、洋藓)―加工罐头―产生下脚料―养牛―牛粪种蘑菇―加工蘑菇罐头―蘑菇基料(肥料)种植甜玉米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就是其典型的代表。

6、以农作物秸秆为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农业经济链。

大桂林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年产量在30亿公斤以上,目前综合利用率只有30%左右,利用空间很大。同时,农作物秸秆乱堆放,影响村容村貌。因此,抓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有利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一是农作物秸秆通过青贮、氨化或科学加工与调剂,压成块状或颗粒饲料,用来饲养牛、羊等牲畜,发展畜牧业;二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食用菌,废弃料生产有机肥;三是农作物秸秆通过农业机械粉碎后,直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

同时,在兴安投资落户,正做开工前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凯迪兴安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1×30mw机组工程,即是以农作物秸秆为生产原料的生物质发电项目,规划年消耗燃料量为24.64万吨,日消耗燃料量约722.70吨。该项目计划设建xx县、xx县麻市、xx县新圩、xx县中锋、xx县三街5个生产原料收储站。本项目建成后预计未来**年内,仅以农作物秸秆为主的生物质燃料的供应,大桂林区域年需农作物秸秆34.89万吨,林木生物质资源生态原料21.92万吨。这无形中也为这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以农业生态旅游为主导的循环农业经济链。

xx县是“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中国最美小城”、广西十佳休闲目的地。近年来吸引中央、区内外媒体来兴拍摄,在中央电视台cctv1早间6:55和cctv4国际频道7:45黄金时段,连续播出兴安旅游形象宣传片,比如有:电影《远山在呼唤》;央视cctv-4《中国古镇》走遍中国20xx年第296期--兴安镇:寻找陡军,cctv-4桂林兴安清凉一夏:远方的家,地理中国:千古一渠;广西卫视的《美在广西》魅力兴安红色之旅、广西公共频道的水荡兴安,综合频道的红旗漫卷八桂第13集突破湘江;以及湖南株洲《湘东地理》第2期山水兴安等等陆继播出,极大地提高了兴安的旅游知名度。据旅游部门统计20xx年预计全县接待旅游人数493.8万人次,同比增长22.6%,实现旅游总收入33.7亿元,同比增长29.6%。

为推广生态旅游业的发展,xx县委托资质单位也陆继编制完成了《xx县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湘江战役遗址公园概念性规划》、《湘江源旅游规划》、《漓江源生态旅游规划》、《马头山、七甲、屯川旅游规划》,协助完成《漓江上游古镇及生态农业旅游概念规划》、《xx市一山五库旅游发展规划》等等。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特色农业发展生态旅游业,积极拓宽农业功能和领域,已初步探索出一条特色农业与农业旅游相结合、地方传统文化与农业旅游相结合、新农村建设与农业旅游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十二五”期间的主攻方向是:整合部门力量,重点建设好农业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以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基础,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漓江、湘江流域生态优势为依托,在编制规划项目的指引下开发或挖掘农业景点、农耕文化资源,确定开发重点和发展项目;建设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辐射带动周边农业旅游产业开发。

8、建立以畜禽产品加工和粪便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为重点的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强“公司+养殖小区+农户”、“公司+农户”等发展模式,加快发展以畜禽为主导产品、粪便综合利用的循环农业经济链。在循环农业示范村(屯),逐步推广畜禽粪便集中处理、统一建池、统一供气模式,既节省能源,又利于清洁卫生,有效改变村屯内畜禽到处养、污水到处流、粪便到处排的.状况。特别是中、大型养殖场兴建大型沼气池,为村屯统一供气,或利用沼气发电,沼液通过管网为果园施肥,既节省了煤电等传统能源,又可以发展其它附属产业,如酿酒、供暖等;沼渣、沼液是无污染、无公害的有机肥,可用于粮食生产、种果、种菜等。

9、建立以林产品为主导的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建立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林产品为主导的循环农业经济体系,主要发展以森林景观为资源的循环农业经济链。配合市委、市人民政府工作,基本形成以猫儿山、资源、龙胜为三角黄金带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发展以竹木生产加工为主导的循环农业经济链和以木材下脚料为原料的循环农业经济链。充分发挥兴安作为全国毛竹生产基地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提高竹木资源利用率;发展以松脂生产加工为主导的循环农业经济链;发展以“三木药材”(杜仲、黄柏、厚朴)生产加工销售为重点的循环农业经济链。

10、建立以水产与水禽结合的立体生态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重点发展稻田养殖基地、水禽养殖,促使规模迅速扩大,为发展水禽与水产结合的立体养殖创造有利条件。

六、兴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值得借鉴的企业模板

为加强全县生态循环农业的纵深发展,xx县20xx年计划重点推出广西桂果食品有限公司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提出了“新建10万头优质肉牛生产基地,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项目。项目建设主要内容有两块:一是由企业与农户共同建立10万头优质肉牛生产基地。由企业提供养牛饲料(用罐头食品下脚料加工牛饲料),交给农户分散养殖;二是企业新建优质肉牛加工生产线,对屠宰的牛肉加工成冷却肉销售。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可以达到如下成效。

一是首先通过订单扶持,带动农户大面积种植甜玉米,为企业提供充足原料,延长了农产品加工的产业链,增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甜玉米等农产品基地建设,为企业罐头加工提供了优质、价廉、稳定的加工原料,利于罐头生产规模扩大和生产成本降低。

二是利用桂果实业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玉米下脚料和鲜秸杆供应桂牛农牧,作为肉牛养殖的原料供应。目前该公司仅罐头加工后所剩下废弃的下脚料就有20万吨,即使不扩大原料生产基地,将下脚料加工成工牛饲料,即可满足饲养1万头肉牛的养殖需要,产生产值近8000万元,利润1600万元。桂果公司自20xx年始与农民签订“订单养殖肉牛”,发展了一批肉牛养殖专业户。据调查现全县规模肉牛养殖专业户只有546户,养殖肉牛6000多头。公司回收牛仔500余头,回收架子牛1800多头,养殖遍及养殖的母牛、肉牛、牛仔平均每头获利都在3000元以上,户均获利万元以上。通过近年来的宣传发动,农户眼见为实,农民养殖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据统计有500余户农民有规模养殖肉牛的意向,要求与公司签订肉牛养殖合同。

如果这些罐头食品加工后的下脚料不加以利用,任其废弃,不仅浪费了宝贵资源(据畜牧部门鉴定,每年废弃的玉米蕊、玉米包叶、菠萝皮、洋蓟渣等下脚料营养十分丰富,是上等的牛饲料),而且堆成垃圾,易糗易繁殖细菌,对厂区及周边村庄产生严重的环境破坏,而将这些罐头产品的下脚料,加工成牛饲料,可以饲养近万头肉牛,实现变废为宝,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目前兴安的农民养殖肉牛之所以发展缓慢。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农民在冬季枯草季节没有饲料给肉牛吃,而喂玉米及精饲料生产成本又太高。第二个原因是没有龙头企业长期收购肉牛进行屠宰加工,活牛市场销售价格波动较大,肉牛价格低时会挫伤农民养牛的积极性。第三个原因是缺乏资金投入。农民养殖肉牛,饲料特别是冬季枯草季节,更需要有稳定的饲料来源,而桂果公司罐头生产规模扩大后有充足的下脚料加工成牛饲料,确保冬季枯草季节饲料供应;三是肉牛养殖规模扩大后,又能产生大量的牛粪,为蘑茹种植和甜玉米种植提供了更多的有机肥。蘑菇生产后的菇肥,又可以为甜玉米等种植提供更多的优质肥料。

三是通过养牛产生的牛粪生产成高效有机肥料,是种植蘑菇、玉米、洋藓等经济农作物的绝好肥料,供应大规模种植优质蘑菇基地,促进企业罐头原料基地产品产量的提高,确保原料的品质。同时每年蘑菇基地种植后生产菌渣达到32万kg,转化有机肥96万kg,供给周边5000农户的果林、田地使用。

上述几个环节互相依存、互相促进,这样“种、养、加工”紧密结合,“公司+基地+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占。基地(玉米、洋藓)―加工罐头―产生下脚料―养牛―牛粪种蘑菇―加工蘑菇罐头―蘑菇基料(肥料)种植甜玉米的完整产业链模式,环环相扣,互为整体,相得益彰,完全实现了“种、养、加”的立体循环,走出了一条生态循环农业的新路子,这种变废为宝的循环链条环环相扣,首尾相接,不仅为企业和农户产生了最大经济效益,而且实现了种、养、加工过程对环境基本无污染,有效地保护了环境,社会效益明显,是高效农业的一个成功典范,是生态循环经济的优秀标杆。

七、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会议精神的伟大实践,更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农民的社会工程。因此,省(区)、市、县、乡各级人民政府应把这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得力干部和技术人员常抓不懈,每年对此项工作定任务、定项目、定责任、定奖惩,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因此,县、乡(镇)两级政府及县直各式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做好“三农”工作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不仅做到思想上有位置、工作上有安排,关键是要做到“行动上”有“效果”,身体力行地投身到服务的实践活动中,为兴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引导多种经济主体的参与。

建议在每年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各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向上级对口部门及时反映利于有利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积极引求上级部门在资金使用安排的倾斜;银行切实落实好国家生态循环农业信贷优惠政策,对符合信贷条件从事循环农业建设的企业或个人,在贷款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政策,提倡生态富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大力引导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议政府每年从排污费中提取1%设立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基金,用于生态循环农业滚动发展,基金存续期限为2015―2018年。

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专项资金,充分利用国债、国家专项引导资金、国外政府贷款及各种环境保护专项基金,大力筹措资金,拓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融资渠道。

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调查报告各类报告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示范、引导和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按照本规划所策划的项目,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包装,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社会参与、多方投入的循环农业投入机制。建立促进技术进步、人才培养、产业体系建设、新技术示范建设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奖励资金,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成多元化投资新局面。

强化财政转移支付,逐步建全生态农业补偿机制,调动生态农业建设区域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不断提高管理经验,根据本县的资源、地理优势,引进资金、技术、人才,挖掘潜力,研发高端产品,积极开拓市场,逐步打造自己的品牌,不断发展壮大企业。一是要树立质量意识。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加强产品的质量管理,以提高产品质量来提升企业诚信度、知名度。二是要树立品牌意识。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培育、提升和保护品牌,积极注册、申报国家驰名商标、省部级名牌产品,申报农产品原产地认证,对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省部级名牌产品的企业要给予一定奖励,对冒牌侵权行为要严厉打击。三是鼓励支持企业参加有关的农展会、博览会、交易会、推介会等经贸活动以及名优农产品评选,塑造产品品牌。四是组建联营式的集团公司,走“小企业、大舰队、集团化”的道路。如联合几十家竹席加工企业,组建联合公司,生产某品牌竹席,确保质量和品质,打统一品牌和包装,做出品牌,做出效益。

(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规模化、专业化的道路

要根据各地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努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方面要把原有的特色农产品做强做大,做专业化;另一方面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注重引进、开发一些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使之专业化、规模化,成为农民创收新的增长点。

(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桂林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为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旅游食品等,增强农产品的销售。

(六)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确保农业产业化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的优势服务。根据xx县葡萄今年有“滞销”的苗头,县政府应统筹规划,下决心,花力气建设一个集聚、幅射功能较强的“农产品交易中心”,解决农民葡萄等农产品卖难的困难。

(七)增加科技投入,以科技推动兴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各级农业、畜牧主管部门及科技普及部门,要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种植、养殖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推广成功种植户、养殖户的经验,让科学种植、科学养殖技术,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法宝。在做好科技普及宣传的同时,各级专业主管部门更应做好种植、养殖等服务工作的跟踪服务工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主动到企业、到田头、到养殖场等地做好服务工作。

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和大中院校合作,逐步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产业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和协助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快成果转化,争取在新品种、新原料、新工艺、新设备等方面取得突破。积极扶持民营研发机构和企业的研发活动,加速循环先进技术向产业化、市场化转化。

同时,根据各县(区)自然资源、产业特点、种养习惯等,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以发展外向、特色、绿色、精品农业为重点,大力开展进循环农业试点示范工作,探索发展循环农业的有效模式,形成一批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在资源优势明显、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先期启动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稳步推进循环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八)整合支农资金的各项资源,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撑,国家扶持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在积极争取国家扶持资金基础上,还要多渠道、多种方式筹集项目建设资金。

一是国家级、省市级人民政府,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额的生态循环农业资金,有偿无息借给实施生态循环农业的项目业主,流动发展,使用3年后定期收回,再支持其它好项目使用。

二是对市场前景广阔、科技含量高、资金投入时间短,效益显著的生态循环农业建设项目,开展农民投工、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原料入股和设备入股等形式筹集资金。

二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发达国家及国际环保机构环保资金的支持,吸引国内外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到循环农业建设领域直接投资。

四是争取金融机构对循环农业建设的信贷支持。

(九)扶持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全盘。

2023年农业调查报告优选(优质22篇)篇十八

近年来,我县立足县域资源优势,重点实施生态特色农业“四百一菌”优势产业发展工程(即百万亩用材林、百万亩油料植物、百万亩林下水域经济、百万亩优质果产业,“一菌”即食用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为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以来,我县以发展“三特”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三特”水果、烤烟、食用菌、中草药等产业,初步形成了“三特”水果、食用菌两大优质特色产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粮食总产量6.6万吨。实施超级稻高产示范项目,平均亩产656.5公斤,比面上平均亩产增89.5公斤。特色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去冬今春种植核桃2.6万亩,全县核桃面积达20万亩;种植毛竹5000亩,种植“三特”水果3万亩,全县**珍珠李面积达8.6万亩。今年种植甘蔗3400亩、蔬菜12.5万亩、烟叶2600亩、蚕桑1.15万亩、食用菌万棒,中草药2.5万亩。科学规范养鱼2.6万亩,养殖示范基地10个,生猪出栏1.53万头、鸡出栏638万羽。

(二)产业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围绕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培育和引进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的龙头企业。目前全县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2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按照“立足产业、分批建设、突出重点、强化辅导、整合资源”的原则,加快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全面提升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质量、竞争力和带动能力。目前全县农民合作组织达98家,农户覆盖率达23%以上,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在全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群体达4家以上,家庭农场14家。

(三)特色品牌效应不断提升。“中国油桐之乡”、“中国山鸡之乡”、“中国金花茶之乡”、“中国**珍珠李之乡”等金字招牌越来越亮,“**珍珠李”、“**油桃”、“都隆香米”、“尧山茶”等特优产品的名气越来越响。同时抓好示范区、优势产业带、特色产业带和已认定基地的产品申报工作,不断提升特色品牌效应。目前,共开展“三品一标”基地认证3个,无公害大米认定面积24990亩、无公害杨梅基地认定面积21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860亩。正在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家,申报绿色食品认证2家。

(四)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以来我县实施各级科技项目14个,总投资规模1000多万元,建设**珍珠李产业(核心)示范区,推进**万亩核桃核心示范区建设,力争建成自治区级向阳和市级**、**特色农业示范区,建成县级“高仁龙”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各乡镇创建1个以上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带动全县“三特”产业提质增效。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加大农业产业技术培训、指导、跟踪服务及帮扶力度,抓好“三特”农业种植管护工作。加强农技队伍建设,每年按专业对乡镇农技人员集中培训15天以上,每年至少有20%的基层农技人员参加系统技术培训1个月以上。加快培育现代新型农民,全县培育种植能手500人,养殖能手50人,农村加工能手200人,农机手150人。深入开展“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培养发展农业科技示范户,每个科技示范户每年带动农户20户以上,目前全县农业科技示范户达到2000户。

(五)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实施“五小”(小水池、小塘坝、小堰闸、小泵站、小渠道)工程,全年水库除险加固完工4座、新开工建设2座,全县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资金全部落实。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达30万亩,化肥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目前全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21.3%。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建立,动物防疫开展面达100%。

二、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虽然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现代农业产业化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总体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特色农业产业化程度还不够高。**特色农业品牌多,但优势特色产业的规模还不大,如**油桃、黑山羊等特色产业规模不大,总量较少,特色农业“有品牌、无规模”的现状仍未根本改变,特色农业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化。此外,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等,仍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因素。

(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目前全县虽成立注册了7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仍然相对较少,同时有一部分协会是与农户之间没有利益关系的、松散型的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缺乏资金、技术,特别是缺乏能管理、善经营的人才,导致真正能够完成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为农民提供服务的实体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很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健全和完善。

(三)龙头企业带动增收的能力不强。我县龙头企业与外地企业相比,规模和实力都相对较弱,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农户增收能力不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较弱。同时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不高,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还较低,只能进行简单的.初加工,精深加工的不多,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产品加工深度不够,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质量档次不高,加工转化和增值不高,难以真正形成规模,产业竞争力不强。

(四)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开发难度大。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涉及千家万户,矛盾很多,流转困难。一是土地承包时,土地肥瘦不一,要大搭小、好搭差,使大块的土地被分割成条条块块,形成插花地,要流转这类土地,涉及的农户多,且农户的思想认识不一致,有的农户担心土地流转后难还原,不愿进行土地流转,工作难开展。二是受我县山区特点制约,除少数乡镇有成片大面积耕地外,多数都是缓坡耕地,地块面积小,灌溉条件差,机耕条件差,需进行改造,受让方开发成本增加。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应以现代特色农业为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健全完善现代农业组织经营、科技服务支撑、质量安全保障、电商销售等体系建设,确保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一)构建现代农业组织经营体系,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加快建立以农民新型合作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的现代农业组织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开发生产高精产品、特色产品,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一是大力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纵向拓展和横向联合,大力推动合作社一体化经营,着力推进发展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资金互助合作等合作组织,着力提高农民合作组织的农户覆盖面、土地覆盖面和产业覆盖面,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立足区域优势和产业基础,规划好一个农产品加工区域,重点培育壮大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加快产业集聚,重点发展优质粮油、茶叶、特色蔬菜、畜禽等加工产业,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强化质量意识和品牌建设,努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三是突出农产品品牌效应。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以及名牌农产品为重点,加快“三品一标”品牌认证,形成一批知名度高、质量安全过硬的农产品品牌。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示范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加快开展haccp、iso900、iso9001等体系认证和良好农业规范(gap)等质量认证。

(二)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提高科技贡献份额。一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广农作物重大有害生物防治、畜禽防疫、节水栽培技术等成熟技术。继续实施**珍珠李产业(核心)示范区项目,**万亩核桃核心示范区建设,无公害大米示范基地建设。在自治区级向阳和市级**、**特色农业示范区,建成县级“高仁龙”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各乡镇创建1个以上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带动全县“三特”产业提质增效,切实提升示范区的现代元素。二是加强农技队伍建设。大力改革农技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人员知识更新速度不快,难以适应现代高效农业对农技推广工作需求的现状。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建立起工作高定位、人员高素质、装备高标准的与现代高效农业建设相适应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每年按专业对乡镇农技人员集中培训15天以上,不断提高广大基层农技人员的知识水平。三是培育现代新型农民。着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全面培养农村生产型人才,积极培养农村经营型人才,加快培养技能服务型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科学、会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三)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一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以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现代农业发展为重点,加快配套农业标准的制定,尽快形成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适应、生产技术规程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衔接、检测方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配套的农业标准体系。围绕我县产业规模较大、组织化程度较高的重点产业和产品,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为主体,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创建活动,建设4个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点,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标准化生产要求、体现**特色、行之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模式。在示范点推行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用药登记制度、休药期制度等,保证农产品质量全过程可追溯。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形成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为支撑,乡镇、生产基地、市场为补充的四级农检网络体系。加强检测队伍素质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提高检测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扎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构建农产品电商销售体系,互联网助力产品销售。近年来,县农业部门相继建立了县“12316”服务热线、县农业信息网等服务“三农”的信息网络平台,通过整合全县涉农信息资源,形成了以农产品市场销售、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为主要服务功能的农业综合信息网络系统。时下最火热的销售渠道,介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电子商务业态,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与消费。初,****珍珠李产业合作社在淘宝、阿里巴巴等网站开通电子商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农产品电子商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正在有效地缓解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因此,在今后拓展销售市场的过程中,要努力突破传统农业地域性强、季节性强带来的空间与时间上的制约,认真解决好资源、质量、包装、销售、网络和成本等问题,细分市场,找准定位,突破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瓶颈,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快捷、直接、低成本的营销优势,搭建网络平台,整合市场需求,加快农产品价值的顺利实现与提升。

(五)抓好现代农业“五大工程”,壮大农业综合实力。一是抓好高效特色种植业工程。继续重点实施生态特色农业“四百一菌”优势产业发展工程,做大做强特色种植业。积极实施粮油高产创建工程,大力推进生产基地建设。二是抓好畜牧水产养殖业工程。加快推进六画山鸡、黑山羊、生猪规模化养殖,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大力发展六画山鸡生态养殖业,打造产业集群基地。三是抓好林业经济开发工程。大力发展核桃、油桃、油茶等种植;实施生态林业体系工程,做强做大木材加工业。四是抓好新一轮开发扶贫工程。创新开发扶贫思路,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加快发展“八大”扶贫产业,不断提高扶贫对象收入水平。五是抓好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工程。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示范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示范区生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同时稳妥推进土地流转,积极引导示范区内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托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不断提高示范区规模经营水平。

2023年农业调查报告优选(优质22篇)篇十九

近年来,xx乡镇发展特色农业一直名列全市镇乡的前茅,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首肯。该镇发挥自身优势,创建特色农业,发展蔬菜基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色农业已初具规模。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近几年一直稳定在25000亩左右。今年以来共生产蔬菜15300多吨,其中出口蔬菜8000多吨,供应国内市场蔬菜7300多吨,总产值达1200多万元,为外贸企业提供了广泛的原料,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新鲜蔬菜,也使广大菜农增加了收入,从而全镇上下看到了农业希望,于是干部群众搞农业干劲足了,发展规模农业的气氛浓了,抓标准促基地建设的办法多了,镇村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强了,群众自觉接受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明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经济物质基础,该镇在稳定和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做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该镇现有农业龙头企业5家:盈康公司、xx乡蔬菜公司、洪飞油厂、博洋食品公司、翻身腌渍厂。蔬菜公司是一家主要经营出口蔬菜的营销企业,也是xx乡镇出口蔬菜种植的主要支撑企业,蔬菜面积常年稳定在20000亩左右。年销售各类蔬菜60000多吨,产值8000万元。洪飞油厂是一家总投资800万元的股份制企业,主要从事油菜籽加工。博洋食品公司和翻身腌渍厂都是盐渍为主的股份制企业,主要盐渍黄瓜、蒿菜等,年产量20xx多吨,产值150万元,种植面积1500多亩。南通盈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20xx万元。这是一个涵及绿色食品种养殖、速冻保鲜和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占地面积550亩,今年技改投入1500万元,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农业龙头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极大地推动和发展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对特种经济专业村的创建和提升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目前xx乡镇特种经济村有9个,占全市20个特种经济村的45%,总耕地面积为25697亩。xx乡镇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趋势呈现以下方面特点:一是龙头企业单体规模不断壮大,新增和扩建的龙头企业单体规模均在500万元以上;二是龙头企业科技含量有所提升,原有的盐渍和简单包装上升到保鲜速冻脱水领域;三是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增强,仅蔬菜公司就带动5000多农户,种植面积为20000多亩,新增的企业预计又将带动20xx多农户。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已经成为xx乡镇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渠道。

该镇紧紧围绕“建设一个农业园区,发展一种主导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建设目标,重点在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创新投资机制上作文章。建设农业示范园区,要求每村至少有一个面积为200亩以上的农业园区,今年xx乡镇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建4个高标准的示范园区:即东清河村循环经济示范园、xx乡镇村500亩设施栽培园区、农民休闲乐园、农业机械化示范园。

农业园区建设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在园区投入量上要有突破。年初市下达xx乡镇农业园区投入任务2300万元,该镇确保3000万元力争3800万元。二是在园区的科技含量上要有突破。围绕提升园区档次,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力度,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在机制创新上要有突破。采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园区,加工企业带动园区,乡镇干部领办园区等多种形式,不断创新园区运作机制。

通过农民合作化程度的提高来建立完善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相联结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民众多的小舢板建成的联合舰队逐步走向市场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近年来,xx乡镇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3个:xx乡镇蔬菜协会、东清河村雪菜协会、建丰村扣蟹养殖协会。这些经济合作组织,经过一段时间运作,其作用得到初步显现:一是架起了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把分散的家庭经营农户组织起来,共同联合闯市场,避免了分散家庭经营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发展。专业组织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购销服务和技术服务,促进了专业生产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加快了新技术的推广。面对广大分散经营农户对技术和服务的需求,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等形式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四是培育了一批能人。为一些敢想敢闯敢干的农民经济人搭建了展示自身的平台。

该镇的专业经济组织起步较早,在发展农业产业化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还很不规范,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广大农户对专业合作经济作用的重要地位、作用认识不足,因而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户的向心力不够;二是缺乏经费,合作经济组织基本没有经费,没有固定活动场所和工作人员,服务能力差;三是运作机制不规范,没有建立切实有效“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规章制度,因而存在着好则合,不好则散,有利则合,遇风险就散的问题。

针对以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问题,xx乡镇采取的主要对策:一是帮助健全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机制。在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原则下,要求组织形式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管理方式民主化,行为方式规范化。通过建立内部管理制约机制,保证在出现经营矛盾时有章可行,有法可依。二是切实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的领导。此项工作作为政府重要工作抓,积极引导合作经济组织向健康方面发展。三是制定鼓励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优惠政策。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作为扶持资金,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其健康发展。

该镇为创建特种经济专业村,切实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1、组织发动优先。广泛抓好宣传发动,形成强烈的创建氛围,在基地落实和品种落实等关键环节,镇村干部组织专门力量,做好一家一户工作,帮助群众转变观念,积极投身创建。

2、基础设施优先。凡是建设特种经济专业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安排,路桥农田水利绿化电力等设施早落实,早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去年投入的8.4公里农路、200多条泯沟横河疏浚,都在农业园区和专业村中。

3、科学技术培训优先。镇政府成立了农技培训领导组,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对特种经济专业村,农技部门优先把品种特性、种植方法、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传授给农民,让农民早明白,早落实。

4、统一实行标准化质量管理。xx乡镇根据不同蔬菜各个阶段的不同技术要求,实行统一管理,坚持六个统一,即统一种植模式、统一供应种子、统一配方平衡施肥,统一防病治虫,统一采收标准,统一收购销售,建立科学体系,确保产品质量。

5、制定保护价。实行风险基金制,确保农民收入,通过与企业签订协议和提取风险基金办法,制定保护价措施,增强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稳定农民收入。

从调查情况看,xx乡镇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了很大成效,农民收入有了大幅提高,拓展了农民增收的空间。在调查中,我们也听到、看到了一些制约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创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矛盾和问题:

一、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民增收难。20xx年与1997年相比,该镇农民人均收入增加1276元,年均增加182.28元,平均增长率4.6%。这里指出的是,农民收入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靠打工和非农经营收入而增加的。目前该镇还有30%的农户主要靠农业收入。他们没有非农经营收入。所以,近几年的纯农户的收入几乎没有增加,有的甚至是下降。

二、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土地流失多。农民土地权益受到侵害。近二年来,该镇在建设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沿江公路中征用农民土地共960亩。大约有1000多农民失去土地了,有个别村组人均耕地不足0.4亩。这些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务农无地、就业无门、低保无份”三无农民。为此,农村中因土地征用补偿、安置纠纷上访不断,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村级债务严重。由于历史原因,村级组织本来负债较多,加至近几年上级大搞农村公益性项目建设,以至造成老债未清,又添新债,村级负债总额居高不下。该镇13个行政村,目前村级债务帐面总72.8万元,未入帐债务额27.2万元,帐外隐性债务128万元,合计债务228万元。沉重债务,影响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行。

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严重不足,义务教育质量下降,造成农民的文化层次低,认识新技术能力弱,影响农村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落后,公共卫生体系缺失,农民缺医少药,看不起病的现象非常严重。政府投资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于报销门槛高,报销比例低,为此,农民因病返贫,无钱看病的现象比较突出。

上述问题严重制约农村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建议:

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到突出位置。重点围绕农民的增收工程为目标,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大力推进项目农业建设,以项目引资金,以项目促调整,以项目创效益,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二、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绝不能随意收回承包地。加强对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要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明确界定政府土地征用权和征用范围。完善土地征用程度和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改进分配方法,妥善处理失地农民问题,并为他们提供社会保障。

三、兴办公益事业,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教育农村基层领导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稳定推进农村社会公益事业。按照“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办法,坚决杜绝新债务。

四、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切实保护农民学习,受教育权利,切实保护农民卫生保健权利。政府要下大力气投巨资,解决目前农村中农民子女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要尽快化解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农村的和谐,就谈不上整个社会和谐。构造农村和谐社会,各级党组织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只有这样才算把握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2023年农业调查报告优选(优质22篇)篇二十

广陈镇位于平湖市的东北部,地处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长三角开放区,地理条件优越,经济发达。1999年政府机构进行精简,新广陈镇由原来的广陈和前港合并成立,合并后面积54.9平方公里,人口4万多。

广陈镇历来是我市的农业大镇,其主要特点是:

一是农业产业比重大。广陈镇拥有从农人员3.95万,耕地5.64万亩。04年广陈镇农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农业总产值达1.48亿元,占整个广陈经济总值的73.2%,同比增长15.3%,增幅高出全市平均的3.1个百分点。

二是新兴产业发展快。广陈镇近年来发展了以桤木、香樟、兰花为主的花卉苗木业,总面积达20xx亩;以番茄、黄瓜、茄子、葡萄、李树为主的蔬菜水果业,常年蔬菜面积3860亩,果树708亩;以养殖南美白对虾、太湖白鱼为主的水产养殖业,面积达4000多亩;此外还有蘑菇面积31万平方尺,红菱1000亩。

三是工业发展相对弱。广陈镇的乡镇工业企业主要经营针织、服装为主,由于起步晚,行业经营分散等原因,除了悦莱春毛衫制衣有限公司、春竹毛衫时装有限公司等少数大规模企业外,其他的规模都普遍小,而且总体数量少,所以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外出比例相对比较高。

四是发展种养业优势明显。在广成镇现有各类种养业规模大户400多户,主要经营蔬菜、水产、水果、畜禽等特色产业。种养业的收入一向是广陈镇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且收入颇丰。04年广陈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918元,而其中光养殖业一项的收入就达到人均近3000元,在整个农业收入中达到了40%以上。

近年来,广陈镇乘借“三农”东风,整合当地资源,大力发展两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以花卉苗木、果蔬、双低油菜、水产、畜牧等为特色的区域主导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有悦莱春、高新、民主三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占地5000亩;一个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占地1345亩;水产养殖面积4035亩,其中名特优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800亩;规模猪场43个,规模禽场61个;四个无公害稻米、无公害水产、双低油菜、生猪繁殖基地正在申报立项中。总结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金达3800万元。

二是做好“新三资”文章,广泛吸纳国内外资金的多元化投入,积极引导外资及民间工商资本投资建立农业生产基地。几年来,先后引进新三资800多万元,兴办各类农业“新三资”企业,建立各种绿色产业基地近千亩。例如:平湖兰卉园艺有限公司,它座落在广陈高新村,占地63亩,是台商方进才、李正辉于20xx年5月共同投资创建的独资农业企业,常年以种植世界级名花——大花蕙兰为主,主要销往上海、苏州等大中城市。经过几年的发展,大花蕙兰已在广陈“生根开花”,成了平湖花卉产业的一枝独秀。去年大花蕙兰销售了1.5万盆,每盆平均价格150元,销售收入达225万元。

三是鼓励农户联合建基地。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鼓励有条件的农户以资金、土地、技术、市场等为纽带联合建基地,目前镇上的民主蔬菜基地就是其中的一个。民主蔬菜基地是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占地1035亩,常年以种植茄子、黄瓜、丝瓜、番茄等茄果类蔬菜为主,主要销往平湖、嘉兴、上海等农贸市场。规模经营农户200多户,他们凭借着交通便利、技术经验丰富的优势,种植蔬菜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如果按照每户3亩蔬菜田计算,每年每户纯收入可达4万元以上。

四是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发展效益农业的有效载体。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的程度,增强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产业化进程,广陈镇分别在20xx年与20xx年组建了“广陈果蔬生产专业合作社”、“广陈食用菌生产专业合作社”、“广陈水产生产专业合作社”、“广陈花卉苗木生产专业合作社”等四个专业化合作社。合作社在承接农业订单,制定种植模式和组织农产品流通等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规范管理,发挥其服务功能,提高合作经营和组织能力。广陈镇水产专业合作社长期与上海、苏州、杭州等地的农产品市场建立合作关系,年收购订单水产1200多吨。今年上半年,水产合作社又与海宁、嘉善水产公司订立诚信合同,销售南美白对虾18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

五是争创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争取市场入场券。要真正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必须要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广陈镇充分认识到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重要性,积极鼓励农业企业扩大规模,做大做强,全力打造龙头企业。位于高新村的上海威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占地面积80亩,总投资达500万元,主要从事肉猪养殖、苗猪培育,是广陈镇最大的规模养猪场。养猪按照高科技要求,在猪场内搭建了小床、隔木门,实行环保式养殖。这家养猪场每年可出售商品猪一万头以上,创利100万元。它不光解决了本村不少散户的就业问题,还带动周边农户养猪致富。今年在镇政府的扶持下,已申报市级龙头企业。市场的竞争就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广陈镇围绕优势产业,做足产品包装,打响市场品牌。现有各类农产品注册商标4个,蔬菜有“广新”,水产有“广渔”,水果有“妙农缘”,苗木有“福你家”。

训,受训人员361人。通过为农民传授林业、果树、蔬菜、养殖等方面的知识,大大提高了广大种养户科学种养的水平,有力地促进了特色农业的效益增长。

七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力度,切实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长效管理。广陈镇农技站协助各村做好具有一定规模的由分散农户组成的基地管理工作,通过示范种植、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良种良法推广来规范基地的生产管理,并建立了完备的田间生产档案。今年年初严格按照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生产基地建设标准要求,引进了省定点食品安全检测系统,定期对基地各类农产品进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今年上半年共上传72个批次,瓜果蔬菜合格率达到99%以上。

广陈镇的特色化、产业化农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相对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特色产业区域比较凌乱分散,给统一运作统一管理带来一定难度,规模效益不凸现。

二、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产业链短缺,流通渠道相对单一。

2023年农业调查报告优选(优质22篇)篇二十一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平江县畜牧水产局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着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平江县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县畜牧水产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平江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议。

(一)养殖业产业蓬勃发展,提高了养殖业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保持了养殖业经济的良性发展。紧紧围绕生猪、草食动物、家禽、淡水渔业等养殖产业,初步形成了以伍市、浯口、安定、三阳、童市、瓮江、向家、虹桥等14个乡镇为主的生猪产业基地;以虹桥、童市、三墩、大坪、加义、长寿、木金、福寿山、南江、板江、余坪、岑川、大洲等13个乡镇为主的草食动物基地;以伍市、向家、浯口、虹桥、余坪、长寿、大洲、梅仙、城关、三阳、三市、安定等乡镇为主的家禽养殖基地;以向家、瓮江、福寿山、长寿、黄金、南江、安定等乡镇为主的淡水渔业养殖基地。xx年共出栏牲猪103万多头,为全国牲猪调出大县。肉牛4。38万头,羊28。5万只,为全省草食动物基地县。家禽出笼408。5万羽,禽蛋产量11950吨,水产品产量7200吨。常年存栏3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达209户。实现养殖业总产值22亿多元,有效保障了供给,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了农村经济。

(二)养殖业合作组织规范快速发展,提高了养殖业生产的组织化经营水平。近年来,平江县以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休闲农庄建设为重点,立足“生态、绿色、特色”优势,强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快养殖业发展方式转变。截止xx年底,农民专业合作社57个、协会7家,家庭农场1个,休闲农庄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小户生产与大市场连接的桥梁,挑起了养殖业主导产业的发展重任。xx年3月我县成立注册了我省第一家家庭农场——小燕家庭农场,养殖、种植和林业相结合,消除养殖污染,发展生态养殖、种植,创新生态、绿色、健康生产之路。休闲渔业发展势头好,涌现一批集休闲、垂钓、餐饮于一体的生态农庄,如三阳天水堂农庄,精养水面180亩,垂钓者络绎不绝,效益可观。

平江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强劲发展,起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作用。一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改变了一家一户零散的生产经营方式,增强了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合作意识,成为农民和市场的联系纽带,不仅有效解决了畜禽水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畜禽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如引进正大集团等战略投资者,有效解决了家禽产品的销售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推动养殖业产业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把农民组织起来,围绕主导产业从事产、加、销等经营活动,有效促进当地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促进养殖业向区域化、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三是加速品牌化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科技示范、组织培训等多种方式,致力推广新型实用技术,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意识和品牌意识。如丰益土山鸡、毛毛鱼、金峰宝等平江品牌已经深入人心。

(三)科技服务力度不断增强,提高了养殖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一是农技推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在各乡镇建立了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加大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大力实施“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组织单位技术骨干,成立了专家服务组,指导全县养殖业生产发展规划的制定,养殖业新技术、培训、推广,农业项目库的建设。二是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稳步提升。加大了监管机构、检测机构和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力度,加强了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xx年2月,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大楼正式启用。xx年成为全省11个、岳阳地区一个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

一是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不优,影响现代养殖业发展。受自然环境、农户意识和资金投入等因素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缓慢,流转不稳定,农村小规模养殖和分散的经营模式很难形成规模效益,严重影响规模养殖业的发展。

二是养殖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养殖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水平相对较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畜禽水产品精品偏少,农户和部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偏弱等问题突出;农产品加工产值较低,大多数产业还停留在卖原料的阶段,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是农民合作组织实力不强,影响农业综合效益。大多数合作社规模不大,稳定性较差,服务功能作用发挥不佳;合作社自身积累和各级的扶持资金少,资金缺乏,工作经费不足,培训、指导工作跟不上发展的形势;合作社管理者和业务人员素质不高,缺少懂管理、会经营的人才,导致合作社管理松散,社员的合法利益难以保证。

四是现代养殖业发展资金不足,扶持力度有待加强。随着养殖业开发大户和畜禽水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增加,农民从事养殖业产业开发的热情也很高,但由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数低,存在生产发展和自主创业资金不足、贷款困难的问题,同时,由于经费短缺,养殖业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大多数科技人员得不到较好的学习培训机会,技术知识得不到新的补充,开展综合服务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无法完全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养殖业服务的需求。

(一)以集约化生产为目标,加快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一是变散户经营为规模经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型畜禽养殖经营格局,已不适应现代生产要素的需求,不利于养殖业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的形成。因此,要积极鼓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养殖能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转让、转包、出租等形式,承包更多的流转土地,实施规模生产和经营。要加大政策宣传和扶持力度,促进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二是要加强劳务输出,促进土地流转。通过与外地及劳动就业部门联系,帮助劳动力进行就业培训,积极向外地输出剩余劳动力。三是要抓好养殖业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做好主导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善、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提升工作,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实现养殖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整合、聚集、转化。

(二)以专业化管理为手段,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一是要突出创建养殖品牌。强化品牌意识,开展品牌宣传,重视扶持培育,把畜禽水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来抓,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畜禽水产品品牌。二是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要体现差异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将地方特色优势发挥好、保护好、宣传好、包装好。三是要推进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行标准化养殖和标准化管理,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无公害畜禽水产品、绿色食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要加快畜禽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拉长产业链。通过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和农户,积极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参与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

(三)以组织化经营为路径,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组织。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进一步健全完善扶持政策,加快企业上档升级、兼并整合,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积极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如大力扶持县畜禽良种场、裕中源农牧有限公司、远洋特种养殖、犇腾牛业等龙头企业。二是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办、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大培训力度,规范内部管理,健全运行机制,落实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养殖业组织化程度。如丰益合作社,发展规模特色养殖,培育了平江丰益土山鸡品牌。

(四)以社会化服务为保障,构建全方位的农业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稳定县乡两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网络,深化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与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力争在生物技术、培育良种、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深度加工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二是加强畜禽水产品安全监管。指导养殖大户推进养殖业标准化建设,认真开展专项整治,强化监测检验,加强执法监管,搞好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三是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不断提高财政支农投入的总量和比重。加大涉农资金项目的整合力度,倾斜投入养殖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养殖业产业升级,在项目安排上向养殖大户多、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做得好的乡镇和加工企业倾斜。四是加大涉农信贷投入。发挥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支农主力军作用,拓宽信贷服务领域,提高信贷投放效率,努力满足农民和涉农企业信贷需求。确保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五是要激活外来资金。要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好外来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内部信用合作;采取各种奖补措施,引导、鼓励农民投资现代养殖业。

2023年农业调查报告优选(优质22篇)篇二十二

近年来,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农产品开始出现低水平、结构性剩余,外销量不断扩大,尤其是随着我国wto的加入,农业标准化问题显得日益重要和突出。然而,我区大多数农民还没有学会采用标准化从事农业生产,甚至不懂“标准化”为何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提高认识、明确重点的基础上,尽快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抓紧进行农业标准化的普及和推广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成为当前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农业标准化不仅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显着标志,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必然趋势。所谓农业标准化,用一句概括的话讲,就是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均建立起科学先进、切实可行的标准,通过规范操作与严格监督,使其得到全面有效的实施,从而确保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提高农产品的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综合性技术基础工作,它的核心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现行农业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国际通用标准及国别或地区标准。制定和实施各类农业标准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市场准入”问题,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市场化。因此,执行什么样的标准,要由市场来决定。你的产品要想进入或打入哪类市场,那么你就要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执行与该市场要求相对应的标准。

当前,由于部分农民盲目追求产量的最大化,在生产过程中不注意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致使一些农产品不同程度地受到农药、亚销酸盐等有害物质的污染,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普遍抱有疑惧心理,购买热情下降。在出口创汇方面,由于一些农产品不符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标准,屡屡引发贸易纠纷,有的不得不减少出口甚至被迫退出国际市场。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农业标准化工作滞后,没有跟上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步伐。可以说,在目前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显得十分突出、十分重要。

一是适应“入世”竞争的需要。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提供给人们广阔贸易空间的同时,也给贸易带来了磨擦,这种磨擦,主要表现为技术、标准即产品质量之争。去年日本、韩国对我们的大葱、禽肉等农产品实行进口设限,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可以说,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我们不按标准化组织生产,就难以开拓国际市场。因此,我们只有按照国际标准的要求生产出大量质量过硬、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加快我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是抢占国内外市场的需要。随着农业部启动的“新世纪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全国各地都纷纷制定和出台了一些加强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对策措施,农业标准化工作已经在全国全面铺开。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已经建立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其他地方也将陆续建立并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北京、天津,已经与河北省联合签署了“京津冀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协作网”,达成了“华北护菜协议”,其目的之一,就是要限制农药残留超标的外地蔬菜进入本地市场。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我们不痛下决心推行农业标准化,产品质量无保证,不但不能开拓和占领新市场,而且还会从已经占领的市场中被挤出来的危险,其后果不堪设想。

三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需要。过去我国农产品长期处在短缺状态,解决温饱是农业面临的最大最重要的问题。过去我们抓农业,追求的第一目标是高产,不太考虑产品品质的好坏,因为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吃饱饭的问题。现在温饱问题解决了,农产品的品质营养、安全卫生则成为人们关注和追求的新目标,人们甚至希望多花点钱,也要买到安全、优质的农产品。也就是说,广大消费者已对农产品安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要适应这种要求,实现吃好这个目标,就必须推行农业标准化。

四是确保人类健康的需要。现在我们的农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的问题,有的因长期食用低劣农产品造成积累中毒,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许多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抱有疑惧心理,感到吃什么都不放心。20xx年10月份,国家质检总局与农业部联合,从全国23个大中城市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抽查了10大类181种蔬菜,其中有86种蔬菜农药残留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限量,超标率占47。5%,有9种蔬菜含有3种以上农药残留超标。也就是说,我们吃的蔬菜中,有近一半是农药残留超标的。这种状况不改变,直接威胁到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从维护我们人类健康的角度讲,也必须推行农业标准化。

可以说,实施农业标准化,实质上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场革命,绝不是锦上添花之作,而是关系到我区蔬菜、畜禽、果品等优势产业能否生存、能否发展的关键措施。面对这种新形势,我们只有以实现农业标准化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我区的农业标准化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亟需解决。一是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还不够强。推行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全社会所认识,许多农民群众对农业标准化还不了解,按照标准化生产还没有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二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缺乏有效的组织和配套措施。在制订的标准中,产中技术规范多,产前、产后和系列标准少,与国际标准接轨不够。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配套措施,还存在着标准传递渠道不畅,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三是检测体系建设不完善。受重视程度、地方财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检测体系建设还非常薄弱,一些必要的设备、仪器、人员还没有全部到位。四是市场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区农产品市场还没有建立起“市场准入”、“分区销售”等市场约束机制,优质农产品与劣质农产品混区经营,“优质优价”政策难以体现,严重挫伤了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五是农资市场有待于进一步规范。近年来,尽管我区加大了对农资市场的清理整顿力度,但农资市场秩序仍不能令人满意,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并没有从农资市场上彻底清理出去。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行业管理标准和处罚标准,使处罚有理无据,难以操作,也是影响清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一,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体系。这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标准就谈不上标准化。前段,我们制定了一些地方标准,但很不全面,标准的覆盖面很窄,远远不能适应标准化生产的需要。下一步,要在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参照有关国际标准,进一步制定出从生产环境、生活过程到产品品质、加工包装等环节的一系列标准,使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标准化管理的轨道,从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全程标准指标体系。

第二,尽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是确保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要抓早字,争主动,尽快建立健全这一体系。同时,要引导扶持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尽快建立质量检测点,努力在我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服务便捷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在检测体系建设中,要遵循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从长计议,建就建好的,上就上一流的,切不可应付了事,报有临时观念。要在搞好检测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对质检人员的培训,严格检验制度,对农产品实行全程监控,确保网络的有效运转。

第三,进一步搞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农业标准化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靠示范引导,通过示范带动促进面上工作平衡开展。各乡镇都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自己的标准化示范基地,在基地内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强监测管理,建立生产技术档案。通过示范基地建设,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达到宣传推广农业标准化的目的。同时,要新规划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标准要求组织生产,使示范园内的每一个产品都达到无公害产品或绿色食品的标准,把示范园真正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样板园。要注意发挥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农户的优势,积极帮助他们建立标准化种养基地,确保农产品质量符合进口国的标准。各级农业技术人员,要在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

第四,逐步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为激励农民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充分体现农产品优质优价政策,今后要在主要农贸市场逐步设立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对进入市场销售的农产品进行快速抽检,合格的允许进入市场指定的优质优价农产品专营区销售,并逐步建立无公害农产品专营市场,树立无公害产品的市场品牌。要通过建立无公害食品配货中心,在超市设立专营区、专营柜等方式,逐步实行按质分摊位挂牌销售,调动广大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

第五,积极组织好优质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工作。要按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办法,积极组织好各类名牌农产品的开发、申报和认证工作,使的农产品进入由国家和省认证的名牌农产品范围。同时,要抓好已经认证名牌产品的跟踪质量管理,以保证名牌产品的信誉和权益,对未经认可擅自使用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志的要依法查处,严厉打击。

第六,加大对农资市场的清理整顿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要加强对种苗、肥料特别是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管理,坚持不懈地加大对农资市场的清理整顿力度,适时公布禁用和淘汰的农资品种,对查处的假冒伪劣农药和其它违禁农资,要依法处理并予以曝光,对违反规定在蔬菜、畜禽等生产领域使用高毒、高残留物质的,一经发现,要严厉查处,决不姑息。同时,加大对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力度,为农业标准化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七,大力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有赖于全体生产者、经营者、服务者、消费者和组织管理者的共同参与。农业、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要按照“各负其责,层层培训”的要求,多形式、多渠道搞好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要把出口标准化知识纳入绿色证书工程以及基层干部培训的范围。通过培训,使乡村两级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尽快掌握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技术和操作规程,提高运用标准化知识的能力。各级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我区农业生产面临的形势和实施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加大标准化的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对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注标准化、自觉实施标准化的良好氛围。

相关范文推荐

    高温中暑事故应急预案(模板18篇)

    应急预案的执行应当配备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和必要的应急设备。下面是一些公司或组织发布的应急预案范文,它们总结了实践经验和形成的规范化流程。2.1盛夏期间做好防暑降

    幼儿园小班保育员工作计划范文(16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以适应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和变化。以下是一份经过多位幼儿教育专家审核的幼儿园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迎接新生的工作就要展

    教育分会工作总结(精选18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一个月内工作表现的总结和概括,它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的工作,并提出改进的方向和目标。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月工作总结样本,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

    就业单位报告(优质17篇)

    单位的目标通常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员工满意度等方面。下面是一些单位管理的成功案例分析,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启示。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______________

    县委书记在经济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汇总23篇)

    演讲稿是一种将个人观点与事实依据相结合,通过演说来影响听众态度和行为的文体,它要求语言准确、语气得体。演讲稿范文的阅读和借鉴可以为大家提供更多的创作思路和写作素

    路灯保障工作总结大全(21篇)

    月工作总结是我们对工作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手段,也是持续进步的关键一环。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值得一读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最新绿博会安监局工作总结(专业16篇)

    每个人的月工作总结都是独特的,它不仅是一份成绩单,更是我们对自己的一份负责和认真的态度。通过参考下面这些范文,相信大家可以写出一份优秀的月工作总结。

    年终总结述职报告样本(汇总22篇)

    年终总结是对公司/组织工作情况的梳理和总结,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在以下的年终总结范文中,你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思路。将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科

    以环境污染为话题的英语(精选16篇)

    英语作为一门全球通用的语言,学好它可以为我们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是一些关于英语口语和会话的范文,供大家学习和模仿。没有狂暴的风沙,就没有壮观的沙

    大学生实习求职简历自我评价(热门15篇)

    自我评价是一个深入思考自我,反思和总结自己在某个方面的经验和体验的过程。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自我评价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本人在校热爱祖国,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