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精选22篇)

时间:2023-12-06 作者:紫衣梦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的过程。针对三年级英语教学的特点和难点,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相关的教案资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精选22篇)篇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周长的认识》。

三维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摸、画、算、测等活动来感知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品质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去了一些好玩的地方,其中有些地方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老师把它拍下来,想不想欣赏一下。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播放课件各种形状的花坛依次出现)。

看到这么漂亮的花花草草,你想说些什么呢?(生可能说不要怎么怎么、插警示牌、围栅栏、篱笆等方法)如果学生提到围栅栏我就顺口引出:哦,也就是给每个花坛的周围安上护栏。根据这个方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可能提出:需要多长的护栏?等问题)。

师:刚才有的同学提出:每个花坛需要多长的护栏,在生活中,我们要想知道每个护栏有多长?必须先知道花坛的什么呢?(生可能说边长、长和宽、一周的长)。

那花坛一周的长,在数学上,我们给他取个什么名字好呢?(周长等)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生活中的新朋友——周长,引出课题:周长的认识。

二、大量感知周长。

1、体验周长的意义。

看到这么漂亮的图片小兔子也来凑热闹,它从一点开始沿着边线,走了一周,你知道小兔走的这一周是长方形花坛的什么吗?(是这长方形花坛的周长)。

依次展现小兔走其它形状的花坛,问:刚才小兔走的这一周是什么?

师:刚才小兔走的周长都一样吗?(不一样)但它走的方法一样吗?(一样)。

它都是怎么走的?(可能会说从一点开始沿的边线走的一周……)。

那你觉的什么叫周长啊?

随机板书:边线一周的长度之和就叫周长。

2、摸一摸感知周长。

那我们身边有周长吗?找一找,像刚才小兔那样摸一摸,同桌俩一边摸一边说你摸的是哪个面的周长。(教师随机指导)。

汇报:谁想跟小朋友说说你刚才摸的是哪个面的周长,怎么摸的?

3、画一画。

汇报:都有谁得到礼物了,展示给大家看看,谁愿意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得到这件礼物的。

4、测一侧,算一算。

看来啊,描一个图形的周长已经难不倒大家了,那你会计算一个图形的周长吗?

怎么算呢?(……)。

下面,我们就来测一测,算一算物体一个面的周长,请组长拿出装在2号信封里的礼物,看看都有什么?(手绢、光盘盒、……)。

小组长先分工汇报:你们小组是怎么分工的?

出示:活动要求。

1、选定物体的一个面。

2、先估一估其周长,在测一测,算一算。

3、组长做好记录,以便交流。

汇报: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小组刚才的合作情况?

三、生活中的周长。

师:刚才我们一起交流了怎样来计算周长,那我们的身上,哪个地方的周长经常用到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个有关李老师腰围的实际问题。

一天,老师在商场里选中的一条裤子,

出示:裤子的半周长36厘米,李老师的腰围是70厘米,这条裤子适合老师吗?

四、小结。

今天的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下,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用今天学过的周长知识,测一测,算一算,我们学校花坛的周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精选22篇)篇二

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2)。

教学目标:

1.在学生掌握体积及容积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会正确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

2.提高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

教学难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以及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挂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复习。

1.我们已经学过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我们已经学过的容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容积和体积单位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二、课堂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15题。

让学生先分别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怎样计算的,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

集体评讲。

2.做练习四的第16、17题。

求“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硬纸板”就是求什么?需要哪些条件?

求“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求它的什么?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分析后逐题解答。

3.做练习四的第18题。

求第1个问题就是求它的什么?需要哪些条件?

求“需要多少泥土”就是求什么?需要哪些条件?

求“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木条”就是求它的什么?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再分析的基础上逐题解答。

三、本节课总结。

四、课堂作业。

做练习四的第19题。

五、指导解答思考题。

学生尝试解答。

六、阅读“你知道吗”内容。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精选22篇)篇三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和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位数除三、四位数的除法。

三、教学重点:

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和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四、教学难点:

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和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五、教学材料:

口算卡片。

六、教学途径: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础。

练习。

基本。

1、判断下面各题的首商是哪一位?

246÷3246÷248÷448÷6。

2、笔算:

792÷6844÷4984÷3895÷5。

全班学生练习,指名板演,亲正时要学生根据计算法则说出计算过程。

3、口算:

84÷2=320÷8=680÷20=60÷6=4000÷2=70×8=。

4、完成书上练习十八的第1题。

学生口算,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又对又快。

1、表格题。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指名回答。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学生口算。

4、小组比赛。

出示表格。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本。

练习。

课堂。

作业。

这个表格是让同学们填什么数?请同学们填表格。

3、笔算: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板演。

4、应用题。

(1)第5题。

请同学们先读题,再找一找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再在书上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第6题,教师单独辅导。

5、聪明题。

请小组讨论这道题目应该怎么思考?再在书上填空。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说一说你们组的意见。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4题,教师批改。

1、指名回答。

2、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板演。

3、学生自己读题,再列式计算。

4、教师辅导。

5、小组讨论,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表意见。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

七、板书设计:

练习十八。

84÷2=42320÷8=40680÷20=340。

60÷6=104000÷2=200070×8=560。

八、课后小结: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精选22篇)篇四

练习目的: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价值,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其中也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练习过程:

一、师出示书店买书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现在书店对小朋友进行书的优惠,每本儿童读物都只卖4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同学都要买些什么书吧。

让学生找出问题,独立解决。

二、师出示森林餐厅的情景图,让学生先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老师板书。

问:是不是平均分的事情?是怎样分的?

那么该如何解决?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汇报不同解决办法。

三、出示丛林探险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所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并说说要解决每个问题所需的数学信息是不是知道。独立解决。

四、观察花店的图,把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列出来。理解题目的要求。

让小组一起用圆片、三角形、正方形来代替花进行扎花。最后一起确定解题策略。

(略)。

五、给班级分组,怎样分比较科学,说说理由。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精选22篇)篇五

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xx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刻。

2.使学生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1.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让学生猜是什么节目,在什么时刻播出。

2.呈现新闻联播片头视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初步揭题。

3.出示电视节目预报表,让学生尝试着说说各自的理解。

1.分组研究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讨论喜欢哪种记时法。

2.比较两种记时法的相同点,初步了解转换方法。

1.学习把24时记时法转换成12时记时法。

2.学习把12时记时法转换成24时记时法。

1.出示直线,指出用这条直线表示时间,要求在直线上表示今天的一些时刻。

2.讨论一天的时间从几时开始。

3.小组讨论关于0时的几个问题。

1.回顾上述学习过程,让学生谈谈收获。

2.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

1.讨论银行营业时间。

2.讨论火车票上的发车时间,以及去火车站的时间。

用手臂表示指定的时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精选22篇)篇六

整理与练习(1)。

教学内容:p23“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6题。

教学目标。

解决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完善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结构。

教学难点: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完善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结构。

课前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征?有什么联系?

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解决有关表面积的实际问题要注意什么?

你是怎样发现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正方体体积公式和她有什么联系?

学生逐题分小组讨论,并在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二、练习与应用。

1.做练习与应用的第1题。

先判断是什么立体图形,并说说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估计哪个立体图形的体积最大,再计算它们的体积。验证自己的判断。

分别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2.做练习与应用的第2题。

3.做练习与应用的第3题。

让学生先说说名数互化的方法,再观察每题是把什么名数改写成什么名数。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评讲。

学生自己解答,求高时可提示用方程去解答。

6.小结。

三、课堂练习。

1.0.23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820立方分米=()立方米。

3200立方厘米=()毫升=()升。

5.14升=()毫升=()立方厘米。

2.用72厘米长的铁丝做一个正方体框架,框架的棱长是多少?所有。

的面贴上纸,要贴多大的面积?所占的空间是多大?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4-6题。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精选22篇)篇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50页。

三维目标:让学生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及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步骤,并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秋高气爽,天气也变凉了,同学们在操场上玩得更开心了,你们看:(出示主题图)你能不能看着这幅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呢?(学生看图提问)。

二、探究学习新知。

师:老师也来提个问题:宣传拦。

前面一共有几盆花?用什么方法来计算?(3х5=15(盆))。

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为什么?(学生口述,师板书算式)。

15÷5=3(组)。

师:谁来说说这些数字在这个算式里是什么名称?

这是我们以前就学过的除法横式的写法,今天我们要来学习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导写除法竖式。(1)。

除法竖式的写法与加、减法的竖式不一样。“)”是竖式的除号。被除数写在里面。除数写在外面,表示把总数进行平均分,把15每5个分一份。那么分得的结果就写在横线的上面,这条横线和加减法竖式的横线一样也相当于等号的意思。

(2)指导怎么进行竖式计算。

3…注意: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5)15…被除数。

15…5和3的乘积。

0…被除数减去除数和商的乘积(分的结果)。

师:用除数5乘商3得15,这个15写在。

被除数的下面,表示分掉的数,用被除数。

减去分掉的数15,正好分完,得0。

追问:商写在什么地方?被除数下面的15。

是怎么得到的?它表示什么?

(3)练一练:

4)88)72。

三、发展性练习。

判断下面各题,错的改正。

89。

6)487)63。

48——。

———0。

思考性练习。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

9)2()8)()2。

()()。

————————。

00。

四、小结:今天你觉得你学的最好的是什么?

教学后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精选22篇)篇八

整理与练习(3)。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中再次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和棱的特点。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3.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教学重点: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课前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第11题。

可以先出示一个长方体框架,让学生观察它的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框架时,应该怎样选料。

做好后组织相应的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介绍自己选料时的思考过程。

二、练习与应用第12题。

出示学生在课前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和交流。

三、评价与反思。

先让学生阅读表中的评价项目,然后回忆学习每部分内容时的表现,对自己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

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四、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13题及思考题。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精选22篇)篇九

三维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同时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2、联系实际,初步渗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老师想请同学们一起到云南去旅游。(出示例图)。

昆明的旅游景点是石林、大理的旅游景点是三塔、丽江的旅游景点是玉龙雪山。

1、你还观察到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师:大理到丽江有多远,我们可以通过画线段图来理解。

3、3、学生估算大理到丽江,汇报估算的方法。

4、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在小组中讨论。

517十位退1后能减4吗?怎么办?

—348百位退1给十位,这时十位上是几?

169十位上的6是怎样算出来的?

5、“做一做”

6、学生讨论计算的方法和注意点,教师小结后揭示课题。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六的第1题,把小蜜蜂和相应的花连起来。

2、用数学:第2题。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道题,订正时说计算过程。

3、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两个问题,集体订正。

三、全课小结。

教学后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精选22篇)篇十

教学内容:

第45页、46页的例4、例5,做一做的3题,练习十一的习题。

三维目标:

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知名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简单的基本的估量方法。

教学具准备:

1米长的彩带纸或细棉绳每人一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

1、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1分米表示的长度,并用手比划出来。

3、揭示估算的意义,板书课题:估计。

二、学习估计的知识。

(一)教学例4。

1、读题,理解题意。

2、想一想:你画出的线段应是什么样的?

3、各小组派代表演示。

4、对比交流,找出不足,讨论:怎么画会更准确一些?

5、再次派代表修改。

6、每人尝试画在练习本上,画完后用尺量一量,看自己估计的长度准不准确。

(二)教学例5。

1、理解题意。

2、小组讨论解决,说出自己估计的方法。

(三)小结估计的方法。

三、做一做。

第1题:(1)先估计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简单说一说你是怎么估计出来的。并按估计的长短依次写上序号。

(2)量一量,再算出每个图形的准确周长。

(3)比较,你估计的准吗?不准的原因在哪儿?

第2题:比一比,估一估,再说出来。

第3题:小组实践。

四、应用实践,解决问题。

练习十一的习题。

教学后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精选22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能根据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正确进行三位数加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与验算的习惯。

4、经历用万以内的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会正确的进行笔算和验算。

教学难点:

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题;能结合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笔算346+93657+329。

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二)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去过湿地吗?

出示图片,介绍湿地情况。再出示信息: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信息呢?

2、交流问题。

学生交流,教师出示相应问题。

预设1: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

预设2:该湿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动物多多少种?

预设3:该湿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动物少多少种?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

(三)新课展开。

1、探究计算方法。

(1)完整出示例3。

师:这道题,同学们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板书算式:445+298。

(2)估算结果并交流。

师:这道题的结果大概是什么?同学们能估算吗?

(3)尝试计算并交流。

师:这道题到底等于多少?同学们能自己想办法计算出来吗?请大家试一试。

全班交流方法:

列竖式计算。

(4)与估算结果相比较。

2、探究验算方法。

(1)自主探索验算方法。

师:这道题算的对不对?同学们会验算吗?

(2)交流方法。

预设1:再重新用原来的竖式计算一遍,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预设2:可以交换445、298的位置,再算一遍。

预设3:利用原来的竖式,把相同数位上的数从下往上再加一遍。

(3)归纳验算方法。

师:大家想出这么多的验算方法,你们真棒!今后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可要养成及时验算的好习惯哦。

3、练一练。

我是小医生,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63+979395+475。

4、小结提炼笔算方法。

问题1、今天我们做的加法题有什么共同点?

连续进位。

问题2、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算出得数的呢?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问题3、为了保证计算正确,你有什么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开始加起,进位的小数字不能漏写,做完以后要及时验算。

(四)练习拓展。

先想一想是否有进位,再计算并验算。

67+93165+78409+394。

总结回顾。

回顾本节课收获。

回顾新课导入时,学生提出的问题,请有兴趣的同学课后研究一下,下一节课继续研究。

作业布置。

作业:第38页做一做,4题。

板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精选22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能够正确地观察日历,回答问题。

2、复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复习有关搭配的知识,能够按照题意进行正确搭配。

4、能够根据已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复习加强巩固,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在以前的复习中,我们都复习了哪些知识?

本学期我们学的内容除了刚才说到的,你认为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应该再复习整理?

我们一起来整理回顾这些内容,看谁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最棒!最棒的同学我们可是有奖励的!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赛一赛好吗?

二、巩固探究。

1、回顾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同学们,你还记得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出示第16题:一年365天,合几个星期零几天?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92页第18题的图片及文字。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你是怎样设计住房方案的?

3、复习“搭配中的学问”

出示第20题:我们刚才解决了住宿问题。现在我们在一起来解决穿衣的问题好不好?

这是我们学过的搭配中的学问。你能不能自己试着解决呢?

如果解决得好、搭配得棒,我们将评选它为“出色设计师”。

自己解决,评选“出色设计师”。

4、回顾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19题,指名读题,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体回顾:

在这一学期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精选22篇)篇十三

练习目标:通过各个方式的练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过程:

一、个人加减。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其实不管是不是有余数,只要是平均分我们就用除法来解决。

现在老师有12个羽毛球,我要分。

给5个同学,那么先请同学们想想能不能刚好分完,如果不能,那么每人能分到几个,还剩几个?(解决第1题)生做完后老师实际分分,验证学生的答案。

先请学生读第2题,然后让学生用。

圆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写出算式,并把结填在书上。最后说说为什么选择那种装法。

先读第3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在独立做,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第4题,也可以留在课后独立做。

师出示:35÷8=4---3。

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5里面有4个8还多3个。也就是4×8+3就能得到35。

也就是说除数×商再加余数就能得到被除数。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验算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结果。学生用这种方法来完成第5题。学生先试着做,老师提示这道题目是平均分的。帮助学生理解彩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正5边形的周长,一部分是剩余的。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精选22篇)篇十四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西北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精选22篇)篇十五

1、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一般乘法,都学习了哪些计算方法?生认真思考,互相交流。

2、出示练习题,学生做集体订正。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乘法。

1、继续以14×12例,

生:12看成10+2,14×110=140,14×2=28,140+28=168。

2、肯定并表扬学生的计算。

3、请学生在黑板上演示乘法的竖式计算,生板演。

4、肯定该生的板演。

6、老师请生讲述自己的思想,为什么少了一个0。

生:用个位2去乘14,得数的末尾与乘数个位数对齐,再用12的十位上的1去乘14得140。

7、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三、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精选22篇)篇十六

1、借助“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进一步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通过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认真倾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评价、友好合作,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机会,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我校地处市中心,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家庭环境较好,购物的生活经验较多。因此,很适宜在本节课里开展由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购物”游戏活动。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里?(轻松自然的谈话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新课

1、创设情境。

师:我们的老朋友智慧老人、淘气、笑笑、还有机灵狗也趁休息的时间出去旅游了,想知道他们去哪里旅游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情境图)

2、学生观察情境图,开展数学游戏。

师:你们瞧,他们到了哪里?在干什么?

(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森林食品店里食品的名称及相应的价格,并说说笑笑、机灵狗想买什么。)

师:哦,笑笑、淘气他们玩累了,也饿了,想买东西吃。哪位同学自愿来当这个森林食品店里的服务员,为他们来服务呢?请另一个同学来扮演顾客,买东西。

(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

师:下面,我要请我们班上的每个同学都来参加这个游戏。同桌两个人,一人扮演顾客,另外一人扮演服务员。听清游戏规则:每人都有5分的基础分;“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一分;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自己失误的指控是错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加1分,“顾客”扣1分;在事先规定到第一家商店“森林食品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荣获“优秀服务员”或“精明顾客”的荣誉称号;在第二家商店“纪念品商店”里,同桌两人可交换角色,重新按游戏规则计分、评比。

(课堂总结,评选“优秀服务员”或“精明顾客”,并让获奖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本节课我把较为生硬的问题情境设计成学生之间互动的数学游戏,把课堂变成商店,把学生变成顾客或售货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相当高。学生在游戏中既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能根据教材的内容重新组织数学活动,采取儿童喜欢的游戏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在熟悉的购物活动中复习小数的加减法、比较小数的大小,不但达到了知识领域的教学目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但整节课仅有一个数学活动,略显单调和乏味,另外,活动的规则也过于繁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精选22篇)篇十七

三维目标:

1、通过万以内笔算加减法的法则的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的正确率。

2.复习运用计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万以内笔算加减法的法则的复习。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32页例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订正。

师:笔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小结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八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几题进行验算。小结验算的方法。

三、解决问题:教学第32页例2。

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后提出数学问题。

上层和下层共有几本?上层比下层多几本?

上层和中层共有几本?上层比中层少几本?

上、中、下共有几本?下层比中层少几本?

2、对提出的数学问题先估算,再笔算。讲评订正。

四、练习八的第2题。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讲评:你是怎样想的?

3、师:还剩下这些鸡蛋对吗?怎样验证?学生进行验算。

4、订正: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五、全课小结。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精选22篇)篇十八

1.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计算,理解竖式乘法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依据新教材特点,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写出算式并交流,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算法。

3、通过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共同寻找、自主探究、体验,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与方法,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精选22篇)篇十九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单元内容结构如下:

具体内容安排:

例1。

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引入毫米,发现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与1毫米厚度的实物作比照,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例2。

课桌的长度时引入分米,发现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例3。

在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例4。

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例5。

单位换算。

例6。

否同时过桥的问题,认识质量单位吨,同时明确吨与千克的关系。通过讨论1吨有多重,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例7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三)单元课时安排。

7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精选22篇)篇二十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本单元分三段编排。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具体安排如下页表。

在编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

标题具体内容及要求。

主题图校园场景图。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

四边形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

平行四边形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以及与其他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并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周长利用实物和一些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估计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三、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

四边形的认识:1课时。

平行四边形:1课时。

周长:1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1课时。

周长的练习课:1课时。

估计:1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精选22篇)篇二十一

1、 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2、 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3、 使学生能够应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4、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1、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2、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3、 能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口算乘法中的进位口算

2、 口算除法中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

3、 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7课时

:第1~2周

小树有多少棵

p2~p3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挂图、数字卡片。

一、 情境引入:

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喜欢)要有美丽的环境,就需要花草树木。

二、 探索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

引出:20×3=

4、讨论算法。

20+20+20=60 2×3=6,20×3=60

5、将学生的方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学生说说20×3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互相交流20×3的计算方法:2×3=6所以20×3=60

6、教师再提哦出问题: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自己完成,最后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

三、 拓展应用:

1、 3×2 5 × 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做完后在全班交流自己发现的计算规律,说法可以不一致,只要意思正确,教师都给予肯定。

2、完成p2第3题,做完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3、完成练一练第1~3题

(1) 1~2 学生独立完成。

第一题先认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再解答。

第二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第三题前两问可让学生先讨论怎样算,然后再做。最后一问有开放性,学生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解答。

四、数学游戏

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游戏的规则,并演示几次,让学生明白玩法后,再互相进行游戏。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学得怎样?

p4~p5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挂图、幻灯、小黑板。

一、 情境导入:

暑假里,有三个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

出示挂图:同学门自己观察这幅图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二、 探索新知:

1、描述情境图,并根据图提出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精选22篇)篇二十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本第52、53页内容及相关的练习。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能正确地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互换。

3、能计算经过的时间。

4、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24时计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的进行互换。

计算经过的时间。

多媒体、学具钟、小黑板。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9时的钟面)。

师:这是几时?这个时刻老师可能在做什么?

生1:我猜老师可能在上课。

生2:我猜老师可能在批改作业。

……。

师:大家都猜得不错,那为什么有些小同学会猜得不一样呢?

生:有的说的是上午的9时,有的说的是晚上9时了!

师:一天中有几个9时?

怎样表示才能把两个9时分清楚,不造成误会呢?

教师板书:上午9时晚上9时。

师:为了把一天的时间记录得清楚明白,广播、电视、邮电、交通等部门采用了另外一种记录一天时间的方法,就是24时计时法。

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二、质疑探究、学习24时计时法。

师:看着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是24时计时法?

生2:24时计时法有什么用?

生3: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师: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1、体会一天有24小时。

师:一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学生各持己见)。

师:你们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吗?0点的钟声是什么时候敲响的?

师:对,晚上12时,既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从晚上12时到晚上12时是一天。

教师拨钟面演示,学生边观察边数:晚上12时……。

师:现在几时?

生:中午12时。

师:时针走了几圈?

12小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圈:晚上12时中午12时12小时。

接着演示板书:

第二圈:中午12时晚上12时。

师:一日有几个小时?

1日(天)=24小时。

师:一天有24小时,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就是24时计时法。

2、体会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师:24时计时法是怎样的记录一天的时间呢?

多媒体出示钟面:晚上12时记为0时……下午1时记为13时,……晚上12时记为24时。

3、小练(用小黑板出示):

把下面的时间进行分类。

(1)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

(2)比较两种记时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相同点:凌晨、上午、中午时数相同。

不同点:下午、晚上的时数不相同。

互换方法:下午、晚上的时数加12就是对应的24时计时法的时数。

24时的时数减12就是对应的普通计时法的时数。

4、应用。

(1)把下面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

凌晨3:40()中午12:00()。

下午1:00()晚上7:30()。

(2)把下面的时刻用普通计时法表示。

1:20()12:00()。

14:00()16:30()。

三、求经过时间。

出示例题:从上午8时到11时,经过了()小时(课多媒体演示)。

四、口答(多媒体演示)。

1、选择填空。

小赵去看一场电影,电影从15时放到()。

(1)9时(2)17时。

(3)9小时(4)17小时。

2、从6时到12时经过()小时。

3、一个展览馆每天8:00开馆,17:00闭馆,每天开放()小时。

4、许老师今天上午7时进学校,到下午4时离校,许老师今天在学校多少时间?(课多媒体演示)(比较解法)。

五、聪明题。

2、爸爸21:00上夜班,工作8小时,第二天几时下班?

六、总结交流。

1、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你还有疑问吗?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上午9时晚上9时。

24时计时法:9时21时。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教师期末个人工作总结大全(15篇)

    教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工作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未来工作的规划和定位。教师工作总结可以为自身的教育教学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范文,一

    年终总结用的诗句(汇总18篇)

    通过年终总结,我们可以梳理和整理自己的思绪,理清工作和生活的重点,为下一年制定目标。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高质量的年终总结样本,希望可以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四年级寒假春节(精选13篇)

    春节也是一年中辞旧迎新的时刻,人们会进行年货采购、打扫房屋等准备工作。以下是一些写得不错的春节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借鉴。昨天我还在想,31日是除

    项目质量策划书范文(18篇)

    每年有12个质量月,涵盖了各个方面的质量管理和改进工作。请大家欣赏以下企业质量月活动的成果展示,感受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价值。第3条,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执行隐蔽工程

    安全月活动及方案(汇总21篇)

    活动方案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规划和安排的一系列活动步骤。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份完善的活动方案范文,那么不妨看看以下精选的活动方案案例。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

    三个决议读后感(专业19篇)

    阅读后的感悟是读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写读后感可以更好地记录和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选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品味和学习。你们好!前些天,我

    员工个人培训心得体会大全(16篇)

    通过撰写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灵感。

    讲故事比赛活动方案(实用14篇)

    活动方案还需要考虑到时间安排、人员分工、场地布置等方面的因素,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活动方案是解决特定问题或达成特定目标而制定的详细计划,它为实施活动提供了指导

    中班健康教案洗洗手(汇总20篇)

    中班教案是教师的指导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参考依据,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样本,希望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幼教教师论文(专业19篇)

    范文范本是掌握写作技巧和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丰富表达和提升文字功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