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的调查报告(精选18篇)

时间:2023-12-05 作者:雅蕊

通过调查报告,我们可以了解人们的观点和态度,为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如果你正在撰写一份调查报告,以下的范文可能会给你提供一些启发和灵感。

农产品的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一

2015年入秋以来,部分农产品降价滞销现象在多地发生,农民利益受到伤害,“三农”问题再次凸显,为此,笔者深入晋城市域内的4县(市)6个专业村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如告下。

沁水县郑庄镇南大村,是一个苹果专业村,共有324户,9o7口人,耕地3600亩,其中新老果园140o亩,占总面积的38%,有成年苹果树5万余株,平均单株产量40斤,200个经营户可年产苹果200多万斤,去年苹果每斤平均售价2.5元,户均年收入2.5万元。今年平均斤售价2元左右。全村要减收100多万元。其中最大的专业经营户郭虎保种植苹果12亩,总产苹果6万余斤,平均亩产5000斤,虽比去年增产,但收入反比去年下降,至今仍有很多苹果销售不了。

沁水县固县乡安上村,是一个蔬菜专业村,共有304户930人,总耕地2750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500亩,占耕地面积的55%。200多栋蔬菜大棚,生产的小瓜、茄子、青椒、西红柿等售价与去年基本持平,但南瓜、豆角、茄子、红白萝卜、白菜、大葱等大田菜售价均比去年略有下降。

陵川县西河底乡岭东村,是一个玉米专业村。全村150户600余人,耕地1200亩,共种植玉米1000亩。平均亩产达千斤,今年总产100万斤,去年每斤售价1.2元,今年0.8-0.9元,因此全村少收入40万元以上。其中最大的种植户毕五保承包100亩,共产玉米10万斤,虽比去年增产,却比去年减收4万多元。

沁水县胡底乡李家山村,种的谷子比较多。去年共种谷子100多亩,亩产800多斤,总产近10万斤,每斤谷子售价4元左右,小米5-6元。农民很高兴,种植的积极性大增,今年共种谷子200多亩,亩产与去年一样,总产约20万斤,比去年增加了1倍,但每斤只卖2元多一些,价格降了近一半,结果增产不增收。有几户两年都种了10亩谷子,由于价格下降太多,今年的收入基本上只有去年的一半。农民气愤而无奈地说:“米价卖了个谷价,老百姓吃亏太大,是谁坑了农家,谁能给咱补差?”

高平市寺庄镇南峪村,是一个黄梨专业村,全村126户507人,共有耕地1000亩,共种植黄梨和酥梨树3000余棵,梨的总产约30万斤,去年市场梨价每斤约2元,最差的也不下0.8元,今年市场每斤梨价1.5元,差的0.5元,平均每斤降价0.5元,全村损失10多万元,且销路不畅。典型户崔国章有梨树100多棵,产梨1万多斤,因降价比去年少收6千多元。

泽州县周村镇苇町村是周村镇第二大村,包括4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共有1178户3027人,总耕地4800亩,农作物种植多元化,有小麦、玉米、谷子、大豆,油菜、葵花等,2014年底人均纯收入为9130元。2015年小麦每斤收购价为1.1元,和2014年基本持平。玉米收购价为每斤0.7-0.8元,比2014年价格下降0.3-0.4元。谷子每斤2元左右比去年下降一半。高粱每斤下降0.5元,大豆基本持平,油菜籽每斤下降0.5元,生猪价经常波动,最近毛重每斤为8元左右。鸡蛋基本持平。羊价毛重每斤去年售12-13元,今年一斤9元左右。牛肉毛重每斤仍是13-15元。獭兔皮前几年一张70-80元,今年一张最多20元也没有人过问。在周村镇现在种一亩玉米需投资化肥200元,种子150元,犁地60元,种地30元,机收60元,共需400-500元。玉米平均亩产1000斤,每斤售0.8元,毛收入一亩800元,除去成本400元,纯收入还不如养一箱蜂高。

农产品降价滞销并非我市独有,据媒体披露,在其他一些地区乃至全国也普遍发生。可以说今年是多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波动最为剧烈的一年。今年3月,陕西省礼泉县出现近百万斤贡梨滞销;4月浙江温州苍南遭遇大面积番茄滞销;5月安徽长丰遭遇草莓滞销,全县损失超过1.5亿元;同月,福建南安百万斤杨梅滞销。陕西泾阳县的圣女果出现卖难。5月以来,被媒体公开报道的西瓜滞销现象就出现在广西、安徽、江苏、河南、山东、河北、辽宁等多地。陕西周至县竹峪镇兰梅塬村是远近闻名的油桃生产基地,6月中旬,油桃成熟了,却没有客商来收购,果农们无奈之下将滞销的油桃倒进村头的`河道里。还有很多桃子烂在了树上。早熟葡萄,受前期水果价位下降的影响,产地销售价也下降了很多。今年农产品价低卖难导致农户收入下降,严重伤害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也使农民成了市场疲软的最大受害者。

今年农产品的降价滞销,既是全国性普遍现象,又有区域性季节性特点,在有些地区不太明显,在有些地区格外严重。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这种波动也属正常。

这种现象的发生既有客观上的原因,又有主观上的原因,是两种原因交互作用的结果。从客观上看,一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仍受气候条件制约,比如晋城今年风调雨顺,玉米谷子丰收,导致这两种产品因供应过多而降价。又如陕西省周至县竹峪镇兰梅塬村生产的油桃,就因为当地连续多天降雨,导致油桃无法采摘而烂到了地里。二是受经济下行的影响,不少企业经营困难,职工收入减少,购买力相对下降,导致农产品经销商对销售市场缺乏乐观的预期,收购积极性下降,出现压价收购行为。三是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暴跌,导致部分农产品进口过多,冲击了国内市场。

从主观上看,一是政府有关部门未能及时准确发布市场需求信息,农民盲目跟风种植所致。二是农产品种植存在品种单一,质量不高,品牌不响问题,市场竞争力太低。三是农产品经销的中间环节太多,绿色通道不畅,过路费太高,拉高了终端农产品销售的价格,抑制了消费。

前几年晋城围绕煤炭产业做事的人收入和购买力很高,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农产品的销售价格,期望值很高的农民对今年市场向下波动缺乏思想准备,因而反应强烈。

第一,政府有关部门今后要多到生产和销售现场,以及农民中间了解情况,少在办公室听汇报,少通过电脑了解相关信息,要通过多接地气努力掌握市场动向,及时准确发布农产品价格信息,正确引导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努力消除农产品销售中间环节过多的现象,通过降低过路费,减免相关税费,开办公益性农贸市场等措施,为农民自产自销创造更好的条件。

第三,推动保险救助机制建设,引导农民多为农产品投保,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期稳定的保险机制,防止“粮贱伤农”、“菜贵伤民”的现象重演。

第四,提高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促使农民积极主动地了解掌握市场信息,逐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市场不断变化的形势。

农产品的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二

黄河口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俗称毛蟹、清水蟹等,产于东营黄河入海口,是我国著名的淡水蟹。黄河入海口天然的湿地环境和河水中丰富的营养成分,为黄河口大闸蟹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山东省东营市政府因势利导进一步促进了大闸蟹养殖业不断发展。

黄河口大闸蟹经过多年的养殖技术改进和品牌培育,不仅促进了东营市渔业养殖增效和大闸蟹养殖户增收,而且成为了东营市主要特色农产品和城市形象“名片”。近期,为了解黄河口大闸蟹养殖现状,东营市物价局通过分析养殖成本数据、实地走访养殖调查户和流通企业、与海洋渔业局等部门沟通咨询,针对东营市大闸蟹产业发展、成本收益、市场流通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产业发展状况。

(一)养殖面积。

全市大闸蟹养殖面积7.2万亩(其中池塘养殖2万亩,水库养殖5.2万亩),实现产量710吨、产值6100万元,其中:东营区1.2万亩,垦利区5.5万亩,广饶县215亩,利津县130亩,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0.5万亩。生态养殖面积100万亩,含黄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今年东营市投资建设黄河口大闸蟹产业示范区,示范区集大闸蟹标准化养殖区、稻蟹生态种养区、综合配套区、休闲服务区、办公商务区五大板块,占地面积5000亩,其中,开发大闸蟹标准化养殖池塘1000亩,从“水、草、苗、料”四个关键环节入手,进行大闸蟹标准化、精细化养殖;开发稻蟹生态种养区3000余亩,探索“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稻蟹共生,生态种养”的稻田养蟹模式。

(二)育苗情况。

目前,东营市拥有一家省级原种场(垦利县惠鲁水产养殖有限公司)。通过了解,惠鲁公司承担着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优质苗种选育项目,育苗水体立方。为保证培育出高质量的蟹苗,公司从黄河入海口采捕野生亲蟹,通过科学蟹苗培育和严格制度管理,培养出雌蟹2.5两以上,雄蟹3.5两以上优质苗种。孵化培育大眼幼体150公斤、孵化培育大眼幼体115公斤,孵化培育大眼幼体100公斤。

(三)品牌情况。

黄河口大闸蟹已通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荣获“中国十大名蟹”称号,跻身“山东省十大渔业品牌”,品牌价值达16.3亿元,远销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和新疆等地。近几年通过在省内外大中城市举办大闸蟹品牌推介会和美食周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黄河口大闸蟹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目前全市具有一定规模和规范的大闸蟹销售流通企业4家,分别是黄河口大闸蟹公司、玉峰水产公司、景明水产公司、黄河口土特产公司,这几家公司在以实体店为主销售渠道的前提下,积极拓展“互联网+”销售模式,与央视网商城、京东商城等20多家电商合作,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一)近五个调查年度成本收益情况。

通过汇总2012-调查年度黄河口大闸蟹成本调查数据,结合实地走访调查户了解情况,近五个调查年度大闸蟹养殖呈现养殖亩均产量和收益增幅较大、养殖成本逐年提高、出售价格相对平稳。

1、亩均产量增幅较大,收益大幅增加。调查数据显示:2012~2016调查年度养殖户产量分别为45.43公斤/亩、36.75公斤/亩、34公斤/亩、102公斤/亩、102.88公斤/亩,-调查年度之前稳定在40公斤/亩左右,2014-、2015-2016调查年度亩均产量都有大幅提高,增幅在200%以上。2012~2016调查年度养殖户净利润分别为1499.27元/亩、585.12元/亩、939.42元/亩、3904.59元/亩、5570.63元/亩,2013-2014调查年度之前收益维持在1000元/亩左右,2014-2015、2015-2016调查年度收益都有了大幅增加。近两年产量和收益增幅较大主要原因是:由于养殖经验积累,蟹苗放养密度增加,同时随着养殖技术不断改进,成蟹成活率提高。2013-2014调查年度之前蟹苗放养密度在10公斤/亩左右,近两年放养密度提高到了30公斤/亩左右。

2、养殖成本逐年提高。通过对2012~2016调查年度调查数据分析,大闸蟹养殖成本主要包括饲料、蟹苗、人工、水费、土地等,分别占养殖总成本的36%、29%、16%、7%、4%,总成本逐年增加,其中2014-2015、2015-2016调查年度较2013-2014调查年度总成本增加分别为382.71元/亩、559.79元/亩,增幅分别为26.02%、30.2%。蟹苗投放密度增大、蟹苗购买成本增加为总成本增长主因。大闸蟹生长过程中主要喂养小型鱼虾螺、玉米、豆粕、草等饲料,饲料成本从2013-2014调查年度后呈现微下降趋势。同时东营市物价局选定的调查户多为家庭式养殖模式,外雇人员较少,人工成本增长较慢。

3、出池销售价格涨跌交替。因调查价格为养殖户调查年度平均出池价格,与市场价格存在一定差距。2012~2016调查年度平均出池价格分别为61.22元/公斤、50.78元/公斤、70.44元/公斤、56.72元/公斤、74.38元/公斤,受当年养殖环境、市场供需程度和南方洪涝自然灾害等原因的影响,出池价格近几个调查年度呈现涨跌交替的变化,属于价格正常波动,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注:1、大闸蟹调查年度为上年度5月初至下年度5月底。

2、以上数据为选取的垦利区9户大闸蟹养殖调查户平均值。

通过对本调查年度(2015.5-2016.5)垦利区9户大闸蟹养殖户的.调查,大闸蟹养殖总体呈现养殖成本、销售价格和利润同比均高于上一调查年度。本调查年度产值合计7701.25元/亩、同比上涨31.25%,其中:主产品产值7651.25元/亩、同比上涨32.26%,副产品产值50元/亩、同比下降31.63%;总成本2130.62元/亩、同比上涨9.06,其中:生产成本2030.62元/亩、同比上涨9.55%,土地成本100元/亩、同比持平;净利润5570.63元/亩、同比上涨42.67%。成本利润上涨主要原因依然是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改进提高,蟹苗投放密度增加,亩产量大幅提高,利润上涨空间较大。

2015-2016调查年度,母蟹出池平均规格在100克左右的,平均价格为80元/公斤,同规格公蟹平均价格在60元/公斤;母蟹出池规格在125克左右的,平均价格为100元/公斤,同规格公蟹平均价格在80元/公斤。每50公斤主产品平均出池价格较去年上涨31.13%。

20大闸蟹销售价格情况。

全年养殖户大闸蟹销售价格出现两波高潮。第一波高潮在五一前后,因上年八月十五前后规格在2两以下的大闸蟹出池价格在30元/公斤左右、1两左右的大闸蟹出池价格在14元/公斤左右,很难卖得好价格。大多数养殖户采取将规格较小的大闸蟹越冬暂养,来年4、5月份成蟹规格普遍长至3两左右时集中出售。因南方大闸蟹已销售完成,此时属市场短缺期,南方客户订单多,平均出池价在60元/公斤左右,收益远高于当年八月十五时。

第二波高潮在中秋节前后一至两周。因今年南方降水较往年增多,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导致大闸蟹减产。同时近几年南方大闸蟹资源有所减少,大量大闸蟹经销商来东营市进行收购,进一步推高了大闸蟹销售价格。2016年价格监测数据显示:9月份第二周各规格大闸蟹价格上涨幅度在6.25-21.43%,其中:2-2.5两的公蟹价格为90元/公斤,与9月初相比上涨12.5%,母蟹价格为170元/公斤,与9月初相比上涨21.43%;2.5-3两的公蟹价格为140元/公斤,与9月初相比上涨7.69%,母蟹价格为240元/公斤,与9月初价格持平;3.5-4两的公蟹价格为170元/公斤,与9月初相比上涨6.25%。9月份第三周各规格大闸蟹价格周环比基本持平,9月份第四周大闸蟹价格大幅回落,相比上周降幅达50%,大闸蟹市场交易量趋于平缓。

大闸蟹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纯种蟹苗价格优势亟待提高。

东营市专业蟹苗培育企业销售的蟹苗质量好、成活率高,但成本过高。垦利区财政以每公斤大眼幼体补助1000元的标准对当地优质苗种进行补贴,补贴后的价格为800元/公斤,仍高出南方地区及野生蟹苗价格。部分养殖户从江苏省射阳县购买大眼幼体,到池边价格约600元/公斤;部分收购野生大眼幼体,价格约100元/公斤左右;部分购买外地扣蟹和当地野生扣蟹,价格在30--36元/公斤。野生大闸蟹蟹苗品种退化、成活率低、发病率高;从外地购买大眼幼体价格比本地纯种蟹苗低25%,对部分养殖户吸引力较大,但对东营市大闸蟹种质纯正性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大闸蟹养殖区配套设施亟待改善。

东营市物价局在垦利区选取的大闸蟹养殖调查户部分养殖池塘为以前建设,养殖池塘普遍老化,池塘面积较小,约5亩左右,标准化较低,水质指标受天气影响较大。因养殖池换水频率低,导致夏季池水氨氮含量较高,大闸蟹成活率及脱壳次数相应降低,成蟹生长速度慢,出池时间长。部分成蟹因规格小,主销售期价格偏低,只能暂养至第二年年初销售。

(三)家庭养殖模式养殖技术亟待改进。

现阶段以家庭模式从事大闸蟹养殖业人员年龄部分50岁以上,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不高,观念落后,接受新技术、新模式较慢等情况。养殖过程中为节约成本仍以投喂玉米、麸皮、豆粕等传统饲料为主,不种草、不投螺,养殖密度高。这种模式养殖出的成蟹部分规格小、色泽差,直接影响养殖收益。

(四)小规模养殖户销售模式亟待多元化。

东营市已拥有四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大闸蟹销售公司,但现有公司和合作社辐射带动能力不够。仅垦利区销售旺季就有50多户在养殖池边销售的店铺,以实体店销售为主,销售形式单一,销售模式不健全,未充分利用互联网销售平台,价格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共享。

促进大闸蟹养殖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本地优质苗种推广。

积极引导育苗企业由工厂育苗向土池育苗方式转变,通过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降低苗种销售价格。加强对苗种培育企业和经销商的监管,防止病苗、药残苗进入养殖环节,确保苗种源头不出现问题。同时积极引导养殖户购买品质好的纯种蟹苗,杜绝购买来源不明的蟹苗,降低养殖风险。

(二)尝试多种方式经营,增加养殖效益。

单纯大闸蟹养殖处于产业链末端,利润相对于其他销售和深加工环节要薄一些。建议养殖户以中秋节前后为主销售期的同时采取错峰销售模式。积极与具有一定规模的销售公司和养殖合作社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网络平台,拓宽销售模式,增加养殖收益。同时不断摸索尝试在自家养殖区旁开办农家乐等养殖销售一条龙经营形式,充分利用微信、qq等互联网信息传播工具,吸引周边自驾游游客。

(三)推广规模标准养殖区,提高成蟹规格品质。

大闸蟹养殖对于水质、生态环境、技术等方面要求较高,建议建设大面积水域养殖区,推广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通过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使大闸蟹养殖在优质苗种采购、水质监测、疾病预防、养殖环境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改良,进而提高成蟹的出池规格和品质。积极探索稻蟹混养模式,引导并示范“一水两用,种养结合”的高效立体生态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收益。

(四)倡导产业健康发展,避免急功近利。

古代诗人曾写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大闸蟹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特别是中秋佳节时市场需求量较大。有些养殖户存在急功近利想法,仅仅注重产量。但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推广大闸蟹养殖,加之消费市场日趋理性,大闸蟹的“身价”也逐渐回归理性。黄河口大闸蟹本身来源于野生原种蟹,如今依靠立体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产出的大闸蟹肉感好、营养高。调查中了解到,中秋节期间野生黄河口母蟹(半斤以上)价格高达2000元/公斤左右。因此找准产品市场价格定位和特色对于促进东营市大闸蟹产业发展尤为重要。

(五)持续品牌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

“酒香不怕巷子深”在21世纪的互联网时代,早就已成了过去式。东营市提出以黄河口大闸蟹品牌培育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品牌渔业”战略,已多次在省内外举办大闸蟹推介会和美食周等活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黄河口大闸蟹的品牌知名度,但真正实现“北有黄河口,南有阳澄湖”的品牌目标仍需持续不断投入大量资源推介。同时东营市应发起围绕黄河口大闸蟹苗种培育、成蟹养殖、水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等多个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优势,统筹协调开展工作,进一步促进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发展。

农产品的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三

1、农产品销售协会组织建设在我县初步展开。

目前,对农产品销售协会组织建设,县委、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各乡镇也已初步引起了主要领导的重视,在大部分乡镇也已展开。乡镇领导对协会组织的作用、意义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建立协会组织的重要性、紧迫性有了一定的认同。大部分乡镇确定一名领导分管该项工作,设立办公室,配备工作人员,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管的良好局面。如xxx乡有一名副乡长分管,有办公室和工作人员;xxx乡在充分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召开了有乡领导、有关站所负责人和销售、生产大户参加的大会,成立了该乡林果销售协会,通过选举,组建了组织工作机构,制订了协会章程,各项工作相比较而言是比较规范的。

我县政府组织销售农产品工作也有了一定进展。xxx5个乡与xx秦来公司签订了5000亩西红柿的种植收购合同,收购价0.26元---0.29元/公斤。xxx乡与xxx金利达公司签定了1万吨土豆的种植收购合同。xxx乡与xx畜牧公司签订了1万吨以上的饲料玉米种植收购合同。

这些虽然相比较我们这个农业大县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但这毕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农副产品销售种类不断增加,销售地域不断拓宽。

目前我县大宗的农产品主要有林果产品、畜产品和一些民族手工艺品。林果产品主要有鲜杏、杏干、葡萄、石榴、巴旦木、核桃等;畜产品主要有活牛羊、家禽、鸽子等;民族手工艺品主要有羊毛毡、民族乐器、蒙古包、针织刺绣品、扫把等。在县乡镇的扶持培育下,有些农产品销售到县外、甚至疆外,在一定程度的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难的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

3、经纪人在我县农产品的销售中充当了主力军作用。

目前,在我县的农产品的销售中,经纪人的作用功不可没,充当了绝对主力。20xx年,我县销售鲜杏2.2万吨、杏干4000余吨和其他果品9700余吨,基本都是农民自己或经纪人外销的。今年除极少量的鲜杏由政府组织销售外销,绝大部分农产品的销售也都是是这样。主要方式是经纪人从农民手中收购,通过自己的渠道外运销售。这种方式在我县比比皆是。如xx乡经纪人毛拉.依明与喀什个体老板xx签定了8000吨土豆的种植收购合同。xx乡经纪人艾尔肯.肉孜与当地农民签订收购合同,将该乡4000张的羊毛毡出售到伊犁霍城县,合同金额20万元。该乡经纪人艾力.艾买提与当地农民签订收购合同,将该乡360吨牛肉出售到上海、广州。xxx镇4村农民经纪人与县教育局签定了加工制作5000把扫把的合同,每把5.4元,合同总金额2.7万元。xxx的石榴、葡萄、红枣在收购后,有的运到xx市,那里有他们约20人销售队伍,在那里分级、包装、销售。如xxx乡的蒙古包制作,由经纪人联系需求信息,反馈到该乡,有人组织农户按标准加工制作,再由经纪人运输到用户。在多年的合作中形成了大家认可的规则,涌现了5个蒙古包制作经纪人,每个经纪人都联系10多个农户。经纪人根据每年的销量,还通过培训不断扩大自己联系的加工农户,使农户和经纪人双方受益,也把蒙古包制作不断作大,从业人数达到近100人,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种重要渠道。在合作当中,逐渐有了分工,如有的负责原料购进,有的负责生产,有的负责运输,有的负责销售。如xxx乡4村2组的农民艾尼玩.吐地看到该组农民都加工羊毛毡子,就利用关系购进羊毛,卖给该组农民,年购进销售羊毛150吨,纯收入约4.5万元。

1、协会的组织、成立、运作不规范。

目前各乡镇对农产品销售协会的组织成立、运作程序基本不了解,大多数乡镇认为开个会,研究成立个领导小组或协会,下发一个红头文件,就认为协会成立了,也无章程。在调研中,听各乡镇介绍成立了25个农产品销售协会,除xxx乡的林果销售协会较规范外,其他都是如此。而且没有一个协会真正把农产品销出去。xxx乡在协会建设和农产品销售方面还是一片空白。

2、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势必会凸显。

一是随着近几年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农副产品的量会逐年增加。我县的林果总面积已达25.6万亩,结果面积达15.4万亩,预计全年果品产量达9.6万吨,而且将以每年1万吨以上的速度递增。尤其是我县的林果产品中以杏、葡萄、石榴居多,成熟期集中,且不耐贮存和运输,造成销售难的问题,有的农户只得将农产品低价销售,畜产品也是如此。

二是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联系不够,生产水平不高,市场销路好、附加值高的农产品量不多。

3、现有协会基本未发挥作用。

大部分乡的协会从其准备、成立都是党委、政府少数几个人在闭门操作,宣传组织不够,覆盖面太小,根本没有对本乡从事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员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摸底,也就不可能将这几方面的人员充分组织联系起来。也不是自下而上的逐级成立的,缺乏群众基础,因而这样的协会只能是形同虚设,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也就很正常了。这当中,也有极个别乡为了应付检查。此外,大部分乡镇也未申请社团登记,属于非法或地下社团。

4、现有的协会很笼统,专业性不强。

有的乡只很笼统的成立农产品销售协会,以为把有关农产品销售的所有事xx可以包罗进去,这样的乡有4个。

5、对现有的农产品销售经纪人的扶持、培育不够。

表现在对经纪人的数量、年销售量、销售种类、销售去向不清。有的乡对此也只能说个大概,也就无从谈及对他们的扶持、培育了。因此,全县的经纪人大部分在自我发展,没有形成应有的合力。

6、农产品加工水平低,外包装也很落后。

1、加大行政推动力度。

针对各乡镇主要领导目前对农产品销售及协会组织建设的态度,必须加大行政推动力度。

一是县委、政府研究建立农产品销售组织工作机构,确保这项工作有人管、有人做。

二是将这项工作纳入农村经济考核体系中,并加大分值比例,尤其是农产品销售及协会组织建设和政府组织销售农产品的力度作为重点,以次来促进乡镇的重视程度。

三是加强督察,作到平时工作有安排、有检查、有落实。

四是各乡镇每年年初制订农产品销售计划,并报农产品销售组织工作机构备案,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农产品销售及协会组织建设和政府组织销售农产品的力度。

五是县乡投入一定量的工作经费。

2、加大宣传、组织、调研、培训工作力度。

一是由县领导牵头,组织各乡镇对目前全县农产品销售及协会组织建设情况、农产品销售经纪人情况做认真、全面、深入的摸底调查,并汇总备案,从而摸清全县农产品销售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是大力开展培训工作。针对目前县乡对协会建设都不是很熟悉这一实际情况,必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认真开展培训工作,培训一支指导协会建设和促进农产品销售的工作队伍,这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也是很有意义的工作。可以派出干部到一些协会建设和作用发挥好的地方去学习取经,也可以请这方面的专家来讲课培训。

三是搜取其他地区、县在这方面的好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广播、电视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

3、认真开展示范工作。

通过深入调查摸底,对一些条件成熟的,可以先摸索着成立协会组织,在学中干、干中学,不断加以完善。如塔什米力克乡的蒙古包制作协会,站敏乡、萨依巴格乡的扫把制作协会,吾库萨克乡的民族乐器制作协会等等,这些行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很有代表性,对农民的增收作用也很明显。可以在这几个方面做为我县协会组织建设的突破口,推动该项工作的全面铺开。阿瓦提乡的石榴、葡萄、红枣协会和塔什米力克乡的林果销售协会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完善,作到规范运行。

4、加大对农产品销售经纪人的扶持、培育力度。

当前,经纪人在我县农产品的销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对他们给予应有的关心和重视。

一是乡村要为他们建立档案。

二是加强对他们的服务,在收购、运输、资金方面提供方便,使他们能够把我县的农产品销售到外地,增加我县农民的收入。

三是加强对他们的组织。使他们加强信息沟通和联系,变自发的、无序的、分散的销售逐步规范化,组织他们形成合力,逐步走上联合,避免各自为战,损害我县农民的利益的现象发生。

5、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增加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的数量。

6、提高我县农产品的加工、贮存、保鲜、包装水平,提高附加值。

7、加强市场信息平台建设,搜集、发布市场信息,促进农产品销售。

农产品的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四

建国前,石家庄市的轻工业行业只有卷烟、酿酒和日用化工等几个手工作坊,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未能形成工业生产体系。

建国后,市政府按照“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对私营工商业实施了一系列的扶植政策。到1953年,相继建起了石家庄酿酒厂、石家庄市植物油总厂(石家庄市油脂化工厂前身)、地方国营风行搪瓷厂(石家庄市搪瓷厂前身)、石家庄卷烟厂等一批国营工业企业,奠定了石家庄市一轻工业的基础。在社会主义改造期间,通过公私合营,又陆续建起了部分陶瓷、玻璃及印刷企业。1958—1959年又相继增添了造纸、灯泡和轻工业机械等行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7%。

60年代,除先后新增了合成洗涤、牙膏、罐头、酒精、玻璃、汽水饮料等短线产品和空白行业外,经济调整时期下马的保温瓶、糠醛等产品和行业也相继恢复了生产,老企业的生产规模也进一步扩大。1966年,石家庄市热水瓶厂石英玻璃管的投产,填补了华北地区石英管生产的空白。到1969年,全市一轻工业总产值达4400万元,实现利润445万元,拥有固定资产1736万元。至此,一轻工业已初具规模。

70年代,一轻行业绝大部[来自管理资源吧]分企业摆脱了过去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逐步实现了生产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1973年,筹建了全省最大的现代化日用机械企业—石家庄手表厂。同年,组建了石家庄市第一轻工业局。对全市一轻工业实行专业化管理。70年代,整个行业的'固定资产纯增了3360万元。1979年,实现产值1.08亿元,利润954万元。至此,石家庄市的一轻工业,已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

80年代,全市一轻工业走向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产品产量稳步提高,且新产品不断增加。1984—1990年,全系统进行的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为整个行业新增产值28162万元,利润4707万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采用先进的设备,加速了产品的更新换代。1973年,全市一轻工业产品只有97种,到1990年,已发展为33大类,400多个品种。

农产品的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五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产品质量监管情况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全市现有规模较大的农贸市场x家(粮贸市场不在此列),分属x个建设和管理主体:波月市场占地x平米,共有各类摊位近x个(含固定和零担摊位),主营蔬菜、肉食品、禽类、水产品、干货等农副产品,归属农业局,由波月市场管理处管理;禾青市场占地x平米,有各类摊位x多个,主营蔬菜、肉食品、禽类、干货等农副产品,归属禾青镇,由禾青市场管理所管理;冷江市场、禾青三角坪市场、陶塘市场、株木山市场、桃园市场、集中市场、东站市场、布溪和谐市场、同兴市场、枫树坳市场、铁厂家属区市场等11个市场归属市场服务中心并由其管理,其中冷江市场有各类摊位x多个,是全市最大的综合性农贸市场,主营蔬菜、肉食品、禽类、水产品、冷冻食品、熟食、蛋类、干货等农副产品,承担了市区x%以上农产品的供给,是全市家禽、蔬菜、水产品等的主要集散地;桃园市场经营面积x平米,有各类摊位x来个,划分蔬菜、肉类、水产、家禽、综合类五大功能区;禾青三角坪市场位于金信社区内,室内面积x平米左右,室内摊位x多个,蔬菜销售摊位占用马路成为马路市场;陶塘市场位于北矿,有各类摊位x多个;株木山市场位于南矿,有各类摊位x多个;其它6个市场地处市郊,以蔬菜摊位为主,共可安置零担x担左右,兼营少量肉食、水产品;江南市场刚建成投入使用,由于其权属存在争议,暂由市场服务中心和波月市场管理处共同管理,相关问题正在协商处理。

(一)市场管理不到位。一是市场准入体系建设滞后。市场服务中心、波月市场管理处、禾青市场管理所等部门都没有建立系统的市场准入制度,对哪些农副产品可以进入市场、农副产品进入市场需要哪些检验检测资料和凭证没有详细规定,在实际操作中主要靠其他职能部门把关。二是市场管理没有形成合力。农贸市场农产品的经营监管涉及城管、农业、工商、畜牧、商粮等多个执法部门,这些部门大多各自为政,对日常监管及监管发现的问题与市场管理主体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不能与市场管理主体形成管理合力。三是市场内部管理不很规范。冷江市场、波月市场、桃园市场等较大的市场安排有专人管理,制定了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但精细化管理、零摊零担管理等制度没有完全落实,除冷江市场外其它市场没有设置母猪肉专柜或实行挂牌出售,自产自销区农产品产地不可追溯,占道经营个别存在,郊区棚架市场管理水平与城区市场有明显差距;相关台账资料不齐全,市场服务中心、波月市场管理处、禾青市场管理所等市场管理主体都不能提供多少管理资料,市场内摊主的进货凭证、票据随意放置、丢弃,没有按相关规定建档保存。

(二)农产品质量监管不到位。一是监管存在盲区。农业、工商、畜牧、商粮等部门对城区的农贸市场进行了监管,对一些偏远的、规模小的农贸市场基本上处于放任状态,这些地方成为监管的盲区,如禾青镇没有定点屠宰场,瘦肉精检测、疫病检测、索票索证等监管难到位;郊区市场蔬菜的农药残留检测基本上是空白。二是质量检测能力太弱。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当前只能对蔬菜农药残留、生猪瘦肉精等进行抽检,而且检测的.频次很低、品种很少,不能全覆盖;干货、禽类、水产品、熟食、冷冻食品等其它农副产品质量的鉴定还处于眼看、手摸、鼻闻的原始阶段,农产品质量检测实际上难见成效。

(三)市场硬件设施不完善。禾青市场消防通道本就不宽,还被非法占用搭建遮阳棚,导致消防验收不过关,工商部门不能为其办理营业执照,自20xx年至今一直处于非法经营状态;禾青三角坪市场地处交通要道口,范围狭小,市场周围没有排水沟,环境卫生、交通状况都很差,周边群众意见很大,强烈要求将其搬迁。

(一)强化市场管理。要尽快建立标准化的市场准入体系,列出市场准入的产品目录和相关要求,市场管理主体按照准入制度严格把好准入关口。要规范市场内部管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并落到实处。要建立市场管理联动机制,城管、农业、工商、畜牧、商务、质监等执法部门与市场管理主体之间要及时通报有关信息,根据实际适时成立市场管理办公室并赋予其相应职能。

(二)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要延伸监管触角,着重加强对偏远的、规模小的农贸市场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加大巡查、检测力度,派出专人驻守值班,消除监管盲区。要整合检测资源,加强检测能力建设,加大对蔬菜农药残留、生猪瘦肉精、重金属含量等抽检的品种和频次。

(三)加强市场硬件设施建设。要花大力气抓好禾青市场的消防通道建设,争取早日通过消防验收,办好营业执照;要做好禾青三角坪市场异地改建的可行性调研,或提出原地改造的可行性方案。

农产品的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六

县人民政府、农牧局:

4月17日,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在**西北宾馆举行,会议由省农牧厅主持,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食药局、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省商务机、省卫生厅、以及部分市县农牧局长和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负责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通报了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情况、我省获得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证书企业情况,颁发了获得农业部“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奖牌,与各市州签订了20目标管理责任书、**、**南等5个市、县做了典型发言,最后省农牧厅厅**文斌同志做了重要讲话。

这次会议是为了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精神,是在省委、省政府做出重大安排部署的前提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根据这次会议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就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高度重视,省市为此也做出了重大部署,专门成立了领导机构,要求各级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要深刻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成立领导小组,加强沟通协调、落实属地管理,明确工作责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

2、建立机构,完善制度。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部署,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和省机构编委会《关于乡镇机构设置的'意见》,加大力度、健全机构、配备人员、明确职能,确保底80%的乡镇能够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要求每个县至少抓2个以上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示范点,于每月8日前将各地截止上个月底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进展情况报送省农牧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同时,科学制定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监管机制,努力抓好人员培训和日常监管工作。6月份,省厅将对全省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建设情况开展一次全面的督导检查,并向全省通报。

3、配备人员,保障经费。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省上今年将对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的建立、人员配备、职能发挥、经费保障等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县上要在成立相应领导机构的同时,加强与编办、人事、发改、财政等部门的衔接,认真制定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实施方案,配备人员、落实经费,切实达到有机构、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经费的“五有”标准。

4、推进“三品一标”,加强证后监管。今年农业部提出了开展“三品一标”品牌提升活动,要求各地立足实际,设立“三品一标”品牌产品发展专项资金,建基地、壮龙头、育品牌、拓市场,按照“严格管理、规范程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思路,扎实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和监管工作,8月份,省厅对全省“三品一标”认证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5、加大执法力度,开展专项整治。要紧紧围绕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目标,坚持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标准化生产,继续深入推进专项整治,强化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着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7月底,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和《整治方案》,省厅将对各地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一次督导检查,确保今年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农产品的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七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社会稳定和政府形象,关系到我镇农业产品的生存和发展。为贯彻落实省、市、县农业主管部门相关文件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规,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抓好农产品质量的精神,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初步建立属地管理、权责一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保障我镇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工作目标。

一是着力构建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将区域内规模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纳入监控范围;二是继续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农资打假专项行动,消除风险隐患;三是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全面提升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我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强蔬菜、水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力度,确保省、市、县对我镇农产品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6%以上。

三、工作重点和措施。

(一)成立以镇长刘琴为组长,陈端阳、贺青贞、张文峰、王升(常务)、廖雅妮为副组长,以马武深、刘志、陈昌树、马健、袁爱民及各驻村干部为成员的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陈昌树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对全镇内的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农业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摸底,建立档案,切实开展监管监测工作,探索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管理制度。

(三)加强农业投入品和生产基地环境监管。

1、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围绕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按照“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对生产、经营和使用国家禁用农药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打击。

2、加强农药使用监管和技术指导,严防超范围、超剂量滥用、乱用农药现象发生。落实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台账制度,()完善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档案。加快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系统防治。

3、开展农业产地环境安全监管。积极开展产地环境质量监测,在主要农产品生产区域开展定期定点监测,掌握产地环境质量变化动态,做好农田污染应急预警工作。

(四)大力实施标准化建设。

1、加快地方标准制定(修订)。以制定大宗和特色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为重点,将农业标准集成转化为符合当地生产实际的简明操作手册、生产日历、挂图、明白纸等,让生产者看的`懂、学的会、易操作。

2、加快农业标准推广。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经济组织为主体,以大宗特色农产品生产为切入点,积极推广统一品牌和包装标示、统一农业投入品采购使用、统一组织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等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3、加强“三品一标”产品申报和产品认证登记。要进一步加强“三品一标”认证体系建设,严格“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程序,强化“三品一标”农产品证后监管。充分发挥“三品一标”辐射带动作用,以品牌带动标准化,推进产业化。

1、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完成年度县定监测指标,每月对我镇农产品(蔬菜类、水果类)农残检测不少于10次。协助省、市、县对我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要以蔬菜、水果为重点,全面掌握生产基地各时期蔬菜、水果质量安全状况,并强化重要节假日、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期间的专项和突击检查,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2、加强预警分析突发事件的应对。整合各村(居)委会食品安全成员单位监测资源,强化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培训,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严格信息发布,绝不允许擅自发布不客观、不全面、不准确的信息误导公众。

四、时间安排。

(一)203―4月全年分别在3.15、食品安全宣传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日》期间,采取通过媒体报道、张贴横幅标语、发放宣传册(单)、宣传车下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知识。

(二)年5月30号以前对全镇区域内水果、蔬菜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超市、农贸市场、集市)进行普查、统计,备案存档。

(四)全年在重要的节假日、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期间,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农产品的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八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为了全面掌握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措施,为实现“保增长”夯实基础。近期,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带领市委农办、经济商务局等相关部门的同志深入到部分镇(办事处)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现场察看,听取部分镇(办事处)负责人、企业老板、市直相关部门领导的意见,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当阳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坚持“优先发展工业”的理念,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挑战,围绕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使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势头。截止20xx年底,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21家,从业人员7192人,资产总额24.7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4家,从业人员6413人。20xx年实现加工产值35亿元,上交税金5515.9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加工产值23.4亿元,上交税金3574.6万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形成了一批优势主导产业。经过近年来的调整和发展,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已基本形成了粮食、油料、蔬菜、食品、水果、木材、饮品、饲料、纺织、白酒等十大类农产品加工行业,其中粮食、油料、纺织、白酒、饮料5个行业发展速度较快。20xx年,全市粮食加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263家,创产值7.49亿元,占加工总产值的21.4%。

(二)培育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坚持引进与培育、改造与创新相结合,引进新上或改制发展了“蒙牛乳业”、“亚源乳业”、“新世纪食品”等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竞争能力强、能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部分企业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全市共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个,宜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个。

(三)农产品品牌创建初见成效。全市拥有“蒙牛”牛奶和冰淇淋、“凤凰王”金水柑、“春之源”食用油、“长坂坡”大蒜、“慈化菜”、“仙草”大米、“楚田”大米、“关公坊”系列白酒、“六粮国宴”、“三峡人家”苕酥、“仙人掌”茶等10多个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品牌所占份额达30%以上。清平猪被纳入省级地方标准管理;凤凰山现代生态农业园区被评为国家级“金水柑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两河镇“长坂坡”大蒜种植基地和王店镇柑桔种植基地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四)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日趋活跃。随着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民创业的意见,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搭建创业平台,激发了部分有意投资者的热情,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日趋活跃。

(五)农业产业化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产业化的组织方式不断创新,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强化了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带动发展了一大批与龙头企业关联的板块基地,使基地真正成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车间。仙草米业采用“订单农业”方式,在全市建起28万亩优质稻基地;天阳食品在王店村建立了5000亩的红薯基地;新世纪食品公司继续采取“包种子、包技术、包收购”的方式,通过提高朝藓蓟收购价格来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基地面积。

(六)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前景看好。去年下半年以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攀大附强、借船出海”,转变经营策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技改步伐,改变传统的加工方式,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提升产品加工档次,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前景看好。新世纪食品投资1000万元新上一条生产线,可新增产能3000—5000吨,使公司生产规模达到3万吨以上,计划销售收入达到1.2亿以上。翔鹤食品计划分割肉猪18万头,比上年增加4万头,2万头生猪繁育基地即将投产,计划在宜昌、当阳建5家专卖店,开发终端市场。金桥油脂投资1.2亿元,兴建占地200亩、仓储位达8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储。关公酒业万吨原酒生产项目预计8月底建成投产,并开发了“关公典藏”、“关公家宴”、“中国红”等系列瓶装酒,计划实现销售收入1400万元。澳利龙饮料和亚源乳业公司与太子奶集团合作,投资1100万元新上太子奶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亚源乳业在中部六省订货会上签订了6000万元的销售订单,是去年的20倍。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虽然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数量大,规模以上企业逐年有所增加,但总的来看,企业个体规模小,龙头企业少。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4家,占加工企业总数的12.3%;共培育省级和宜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分别占加工企业总数和规模以上企业的5.6%、45.3%,作为龙头企业所应具备的引导生产的导向功能、加工增值的开发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务功能、联结农户的带动功能均不强。同时,因缺乏先进的发展理念,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类同,削弱了全市的整体竞争力,一出现市场不稳定,产品销路不畅,企业就面临着停产的危险。20xx年,油菜籽收购价格从最初的2.8元/斤下降到1.6元/斤,因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造成油料加工企业严重亏损,大部分企业停产。

(二)从事农产品粗加工的多,精深加工的少。虽然我市部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技改步伐,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有所改进,但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偏低,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生产加工能力与水平整体上还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比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少,产品档次低,进入中低端市场的较多,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的需求。有的甚至还停步于传统的手工作坊和简单的机械生产,劳动生产率低下。

(三)精品名牌少,知名度不高。我市虽然培育了“凤凰王”金水柑、“春之源”食用油等几个国家、省级农产品品牌,但因有些地方和企业经营者缺乏商标品牌意识,创牌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自主特色品牌,产品定位不突出,传统产品多,特色品牌少,中低档产品多,名优产品少。

(四)企业与基地的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就是要让农民合理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中的`利润,帮助和带动农民增收。我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虽然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如新世纪食品采取“三包”方式发展朝鲜蓟基地、仙草米业和龙之泉采取“订单农业”方式分别发展优质稻和红薯基地等,涌现出了许多好的典型,但多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不够紧密,缺乏稳定合理的有效机制,基地与企业没有形成稳定的农产品供求关系,多数是农产品合同契约型,服务型、保护型不多,加上双方义务和权利不明确或无规范措施,单方面违约或毁约现象十分普遍。同时,我市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才刚刚起步,龙头企业建立的基地比较分散,并且缺乏有效的中介组织连接,导致企业在短时间内收购足量的原料十分困难。

(五)融资渠道较窄,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大。近几年,我市虽然不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通过建立鑫源投资公司、国信投资担保公司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但总的来看,财政对龙头企业投入和银信部门对龙头企业支持非常有限,企业依靠民间融资和自身积累扩大生产较难。中小型企业申请固定资产贷款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基本不具备贷款条件,加上贷款手续繁琐,需要的时间较长,增加了企业的隐形负担。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信贷紧、融资难,缺乏对科技创新、扩大市场和基地建设的投入,企业生产规模难以扩大,企业档次难以提升,不少企业仍停留在小打小闹的基础上。由于资金的缺乏,农产品加工企业季节性大量收购农产品压力大,大多数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远小于设计生产能力,有的企业甚至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

(六)缺乏发展的优秀人才,制约了企业的创新。企业的管理、科研、营销等各个环节和领域,都需要优秀的人才作保障,而我市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家族式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投资者就是管理者、技术工和销售员,甚至有的企业就是“一个门市部(一间房),一枚公章,一张营业执照,两个职员(夫妻)”,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市场营运水平都非常低,大都是营销策划靠老方法、寻找市场靠拉关系,制约了企业管理创新、工艺创新、科技创新和营销手段的创新。普遍存在企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问题。

(七)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近年来,我市通过抓效能建设,规范行政审批,建立市直单位联系重点企业制度,企业发展的软环境有所改进。但少数部门仍存在重收费、轻服务的现象,不能摆正整体与局部、条条与块块的关系,大局意识淡薄;个别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不主动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拿着条条框框死搬硬套,执行政策不能变通、灵活处理,致使企业蒙受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同时,管理体制亟待理顺,农产品加工企业门类很多,涉及多个部门,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在农产品加工业标准化体系、检测体系、食品安全体系、技术推广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以及信息网络体系的建立有待加强。

三、我市进一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我市进一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路是:继续围绕“建设百亿元农产品加工县市”的目标,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依托优势特色产业和劳动力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加工业优势,加大扶持力度,实施技术改造,促进企业升级,培育加工龙头,开展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做大、做强、做优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为实现“保增长,促发展”奠定基础。主要措施是:

(一)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单是工业问题,也不仅仅是农业问题,而是涉及农业、工业、流通等领域的大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能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能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对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农业来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相对过剩、需求不足这一难题,促进农业结构由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变;有利于提高农产品档次和质量,增强竞争力;有利于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动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有利于提高农业技术装备能力和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因此,全市上下必须牢固树立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就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就是扶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观念,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产业兴市、工业强市”的重要内容,加大扶持力度,确保抓出成效。要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宏观指导,明确领导和组织机构,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形成共同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合力。

(二)要高起点谋划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坚持以“突出特色、做大做强”为原则,按产业分类明确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短期、中期发展目标和任务,科学制定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规划。准确定位产业导向,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一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要立足于利用好资源优势。我市粮油、畜牧、林果、蔬菜和水产品等资源丰富,只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条件,将农产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才能真正收到好的成效。二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要适应市场需求。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必须立足我市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食品工业整体质量和发展水平,为城乡居民提供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质量可靠的食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要结合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要将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我市实施“优先发展工业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合理布局,兴建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功能配套,完善设施,既要防止新的雷同,又要避免分散、低效的发展格局。

(三)要进一步培育壮大“领军型”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是关键。一是大力招商引进龙头。充分利用我市农产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综合优势,把农产品加工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之一,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营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税收贡献大的强势企业,实现优势资源与强势企业的有效对接。要重点选择粮油、水果、蔬菜、生猪、家禽、水产品和食用菌等7个方面的产业优势,逐步完善市、镇农产品加工项目库,完备项目前期工作,增强招商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招商引资的成效。力争在引进培育投资过5亿元、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项目上取得新的突破。二是扶优壮强培育龙头。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要求,对骨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从政策、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实行重点扶持,使之上规模、上水平。对龙头企业新上项目在财政、纳税奖励、提供用地等方面给予配套支持,精心筛选有优势、有特色的龙头企业,争取进入国家、省专项扶持笼子。大力扶持外向型龙头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申报自营出口权,努力改善出口企业的通关环境,帮助其解决报关、商检、退税、货运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努力激活民资兴办龙头。瞄准全市35.64亿元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全民创业的意见》,进一步鼓励民间投资、鼓励全民创业,尽快建设全民创业园,打造全民创业平台。

(四)要切实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自身建设。一是要培育和壮大品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培育品牌、宣传品牌、提升品牌、经营品牌、延伸品牌。帮助企业积极主动地与重点院校、科研机构挂钩,在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品牌注册和名优品牌创建工作。要重视宣传,舍得投入,积极鼓励企业借助农博会、展销会等宣传平台,扩大产品宣传面,提高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积极开展品牌整合,在全市培育发展几个生产规模较大、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产品品牌,鼓励龙头企业对这些品牌进行保护和开发,实现品牌开发和产品开发互利双赢。二是要明确发展方向。要根据国内外食品工业发展和农产品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坚持市场导向,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同调整区域生产布局、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扩大内需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三是要加强科技攻关。注重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在企业建立强有力的科技研发体系,把高科技与农产品加工工艺、农产品加工装备紧密结合,致力于多层次、深层次开发生产。同时,加强技术引进、科技攻关、科技创新,提高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从而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素质。四是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的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尤其要推行标准化生产,注意从源头抓起,生产绿色、环保、无污染、安全的农产品。五是要善于搞好企业内部管理。要抓好内部责任制,加强目标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经济核算。企业要发展深加工,生产终端产品,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五)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一是给予财税政策扶持。对全市重点龙头企业,可在财力和政策允许的权限内给予一定的税费减免。二是在信贷政策上给予扶持。要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当前金融支持市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加强银企合作,适当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龙头企业。要建立和使用好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多争取国家政策性投入和金融机构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特别是在技术更新改造、扶持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重点解决好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原料所需的流动资金。各商业银行要向农产品加工企业倾斜优惠贷款,积极推广林权抵押、经纪人联保、与国信担保公司合作等多种贷款方式,简化抵押、担保手续、降低评估费用、积极扩大授信额度。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充分利用民间融资渠道,利用增资扩股、借款等形式筹集发展资金。三是在投资政策上支持龙头企业。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科技开发资金,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资金都要重点向龙头企业或与龙头企业相关的支柱产业、农产品基地投放。要通过政府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来降低农业生产者的成本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力。

(六)要进一步加快农产品配套基地建设步伐。稳定的农产品配套基地是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必须充分发挥好龙头企业与农民两方面的积极性,大力加强配套基地建设,为龙头企业提供稳定的加工原料。一是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板块。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围绕龙头建基地”的要求,把优势产业与基地建设结合起来,继续推进林果、畜牧、蔬菜和水产板块建设,以满足龙头企业的加工需求。二是切实抓好协调和服务。要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企业、农户、中介组织等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基地建设。要加强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抓好产前、产中、产后的系统服务,高标准建设原料生产基地。三是推动土地流转提高基地集约化程度。当前,分散的土地经营模式不利于基地形成规模,导致原料供应分散,基地化程度低,农产品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的矛盾比较突出。因此,在稳定农户土地承包经营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提高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的程度,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建立稳固可靠的配套基地。

(七)要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一是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龙头企业在与农户签定合同订单中实行最低保护价,在种子、资金、技术等方面向农户提供无偿或低偿等系列化服务,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同时,按照“自愿互利、扶持基地、服务农户”的原则,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帮助改善生产基地的生产条件、发放预付定金、贴息贷款、生产扶持金,内销种苗、饲料,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服务,包销产品,部分利润返还等多种途径,扶持原料基地和农户的生产,这样既可避免农户生产的剧烈波动,又可有效地防止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大起大落。二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联合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成立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经营模式,加强监督管理,使各类中介组织真正成为连接农户与龙头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与纽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龙头企业由面对千家万户,变为面对一个或几个合作经济组织,降低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交易成本。三要探索建立行业协会。积极引导同类加工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商会、协会等组织建立各种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充分发挥其在技术开发、教育培训、价格协调、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功能,切实保障行业内农户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八)要营造宽松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产品加工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经常深入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尽力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及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出谋划策。以效能建设为抓手,逐步完善“一站式”服务,规范政务服务行为,以优良环境来降低企业的外部隐性运营成本。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服务职能,齐心协力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农业、科技部门要加强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协作,承担起培训农民、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等职能,确保农产品绿色、无公害,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质检、商检等职能部门要配备先进的农产品质量、卫生标准检测设备,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检测服务,以减轻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必要的重负,使之轻装上阵,充分发挥竞争优势。工商、国土、税务、交通等部门,要树立重农、扶农的“农本”思想,帮助解决加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税收、土地、用电、用水、交通等方面的困难,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保证农产品加工工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农产品的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九

根据省x晋政办发电年114号“关于在全省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大调查的通知”安排,区xx专门成立了大调查领导组,副区长宁山岗任组长,安新宇副秘书长赵玉良局长任副组长,抽调相关部门的骨干力量组成调查组,从7月11日至7月25日,对全区农产品批发市尝集贸市尝农产品超市、储藏营销单位等农产品流通组织及流通大户、重点乡镇、农村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并深入具有代表性的批发市尝超市等单位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现将我区农产品市场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营销单位。我区肉禽蛋营销单位共有两家,分别是外贸公司榆次肉联厂冷库、榆次区食品公司冷库。经营的品种主要有猪肉、禽肉、羊肉、兔肉和禽蛋等。外贸粮油食品公司肉联厂冷库始建于1972年,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自建厂以来,畜产品全部出口外销,主要经营兔肉和羊肉,兔肉出口日本、美国和欧洲各国,羊肉主要出口中东国家,2003年销售额580万元,实现利润20万元,缴纳各种税费98万元。榆次区食品公司冷库始建于1963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畜产品主要供应本地市场,2003年销售额320万元,实现利润10万元,缴纳各种税费40万元。

2、产品批发市常我区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有两个:榆次区汇隆市场和商贸城市场,主要经营猪肉、禽肉、羊肉和水产,产品主要供应本地市常汇隆市场始建于1993年,商贸城市场始建于2000年,经营方式都以个人租赁为主,年销售额分别为1150万元、2100万元,分别占榆次市场从份额的10%、15%,两个市场的管理从业人员分别为2人和5人。

3、产品集贸市常我区以零售为主的集贸市场主要有金猫市尝菜园街市尝路西市尝校园路市场和经纬厂市场等,市场份额占全区市场的40%。

4、畜产品超市。我区畜产品经营超市有田森超市一部、二部、华联超市、普家乐超市和铁华超市。其中田森超市和铁华超市采取租赁的经营方式,华联超市和普家乐超市采取连锁的经营方式,市场份额占全区市场的20%。

1、果品批发市常我区批发市场主要有北田镇豆腐庄批发市场,年交易总量500万公斤,全部批发到省外,年交易总额350万元,市场辐射相邻35个村,该市场有管理人员1名,从业人员10名。榆次区北田镇北田村果蔬批发市场,正在建设之中,其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现已投资50多万元,交易大棚5个共1440平方米,基础设施及围墙建设已基本完成,预计今年秋季投入使用。其它如榆次汇隆批发市尝晋中富通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也兼营水果批发。

2、品集贸市常城区果品集贸市场,年销售量在1000万公斤,年交易额500万元,市场辐射到平遥等邻近县区,该市场属于自发的果品集贸市场,无专人组织,没有形成正常的管理体系。

3、营销大户。我区销售大户有北田镇豆腐庄村陈二棉,异地批发红星和新红星,年销售量500万公斤,年销售额300万元;庄子乡下黄彩赵石爱,异地批发红星、新红星,年销售量300万公斤,年销售额600万元;庄子乡义井王承林异地批发红星、红富士,年销售量60万公斤,年销售额130万元;东赵乡训峪的阎贵虎异地批发梨、苹果,年销售量300万公斤,年销售额500万元。我区红枣营销企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出现较大的营销企业,红枣销售以大户营销为主,红枣销售大户有10多户,较大的营销大户有王连贵、王大跃等,产品主要销往东北、北京、广东等地,销量约100万公斤。

4、营销企业。我区的富通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晋中纳特福果业有限公司、庄子乡榆城坪新顺果脯厂,都是正在兴起的果品种植、加工、销售的新型企业。新顺果脯厂占地1.5亩,年果品加工量20万斤,年销售产值52万元。晋中纳特福果业有限公司年消化果品10.8万斤,年产量7。2万斤,年产值64万元。

5、营销协会。榆次枣业协会,主营枣类产品的储藏加工,有经营场地800平方米,2003年9月开业,年销售量250万斤,年销售额250万元,年利润额110万元。晋中市果业协会也吸纳了不少我区的果品销售经纪人,带动了全区果品销售。

6、果品超市。榆次金虎便利超市,主营枣类品种,年销售量2吨,年销售额1.5万元,年利润额0.6万元。

全区果品年销售量6000万公斤,年销售额7200万元,其中批发市场销售1500万公斤,销售大户销售1170万公斤,占销售总量的45%,剩余55%的果品均是零散批发。

(三)粮食市场。

1、加工营销单位。

(1)粮食加工营销企业。我区有生力面粉厂、东阳、魏岳、郭村、修文、源涡等20多家规模型股份或私营面粉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5000万公斤,超过全区小麦总产量。

(2)油脂加工营销企业。晋北油脂厂、诚信油脂厂等,年加工销售油料15万吨。

(3)酿造营销企业。以怀仁四眼井酿造集团公司和南六堡曲醋厂为重点的酿造群体,食醋年产销量6万余吨,转化粮食1000万公斤。

(4)饲料加工销售企业。鲲鹏饲料集团、亨通饲料公司和强大饲料公司,三大饲料企业年产销饲料达10万吨,转化粮食1亿多公斤。

2、粮食批发市常什贴镇葵花籽交易市场是发展我区支柱产业的一个重点工程,该市场占地8000平方米,总投资80万元,现已建成农副产品储存仓库2400平方米,交易货场2000平方米,此工程主要依托什贴、郭家堡、张庆等供销社,重点解决我区农民农副产品的卖难问题,建成山西最大、可辐射全国近二十个省市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预计全年可收购葵花籽1500万公斤,小杂粮、豆类、玉米等200万公斤,可推销各种农副产品4000万元。

3、粮食营销大户。雷贵友,1998年开始经营粮食业务,有场地300平方米,年粮食销售量1400万公斤,年利润额10万元。

(四)蔬菜市场。

1、蔬菜批发市常。

(1)东阳镇蔬菜批发市场,占地42亩,建筑面积6250平方米,其中交易大棚面积5250平方米,2001年6月开业,年交易量2。5万吨,年交易额4。5亿元,建有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监测站,开通了蔬菜国际互联网站,产品远销河北、河南、山东、北京、天津、武汉等大中城市。榆次汇隆批发市场,属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兼营蔬菜、水果、肉类等,年交易量为一亿余元。蔬菜产品主要销往本区。

2、蔬菜集贸市常主要有金猫市尝路西市尝菜园街市尝校园路市场和经纬厂市常属综合性农产品集贸市场,兼营蔬菜、水果、肉类等。蔬菜产品主要销往本区。

3、蔬菜储藏营销企业。晋中富通绿色农产品开发公司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占地285亩,设有业务洽谈室、农产品检验室、产品包装室及产品装卸车间,交易品种以反季节蔬菜为主,产品销往武汉、上海等大城市,年交易量达1500吨,交易额达300万元。

4、蔬菜营销协会。主要有蔬菜贮藏协会、贮藏研究会、蔬菜营销协会等。蔬菜贮藏协会,发展土窑洞、地下窖、机械恒温库,引进最新保鲜袋贮藏法、气调保鲜法、空气电离子保鲜法等对蔬菜进行贮藏,年贮量8000万公斤,增值3200万元以上。蔬菜流通协会,有会员113人。蔬菜营销协会,有经营场地1667平方米,1998年开业,年销售量500万斤,年销售额200万元,年利润额4万元。东阳镇贮藏协会带头人、东阳镇支部书记杜玉富于1998年10月破土兴建大型恒温库,已投资200万元,建成了25座,一次性保鲜1000吨蔬菜,年纯利润20万元。

5、蔬菜营销经纪人、大户。全区常年从事蔬菜营销的经纪人达到1000多人,其中销菜量200万斤以上的大户达34人,并涌现出了像王二只、孙校、郑贵、王四守、张新卫、赵四清、许月喜等一批年销菜量造千万公斤以上的大户,年销菜量5亿公斤。

(一)农产品市场建设滞后。我区紧邻省城太原,又地处晋中市区,各类农产品有较大的市场需求,80%的农产品需要外销和供应本地市常我区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只有东阳蔬菜批发市尝什贴葵花批发市尝汇隆批发市尝榆次商贸城市场等,集贸市场主要有金猫市尝路西市尝菜园街市尝校园路市尝经纬厂市场等,设施简陋,多属于马路市常这些市场除具备集中交易功能外,储藏保鲜、物流配送、农药残留检测和现代化市场信息等各项服务功能大多数市场不具备。

(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底。我区龙头企业少,经营规模小,规模效益体现不出来,对我区农产品市场的拉到作用不明显。如我区的红枣种植面积30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0万亩,年产量500万公斤,产值2000万元。但全区红枣加工、营销企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数量少、档次低、加工能力小,现在加工企业只有5家,以初加工为主,销售企业没有出现,销售大户也只有10多户。

(三)品牌少,无特色。2001年以来,我区农业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略机构调整以蔬菜、红枣、畜牧业为三大主导产业,以建设蔬菜、红枣、畜牧、加工四大基地为目标,坚定不移地走农业产业化道路。蔬菜、红枣、畜牧产业获得迅猛发展。2003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已达34万亩,蔬菜总产量11.63亿公斤,全年蔬菜销售总收入5.47亿元。红枣从2001年前的4万亩猛增至30万亩,红枣产量500万公斤,产值2000万元。畜牧业按照“稳猪鸡、上牛羊、突出发展奶牛业”的发展思路,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5343吨、9770吨、8117吨,奶牛存栏4288头,畜牧业总产值3.05亿元。可见,我区的农产品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但品牌少、无特色的情况仍很严重。如我区红枣种植面积与太谷县不相上下,但中国红枣之乡的牌子却被太谷县拿走了。我区的蔬菜,2001年就申报注册了“魏榆”牌,但至今牌子叫不响,运作不起来。

(一)打造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联合舰队”。我区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如何进入国内外大市场,是农产品市场建设面临的一个难点。而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完善农村市场机制,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实践证明,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既增强了统一服务的功能,又发挥了家庭经营的潜力,是一种更加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生产、加工、销售联为一体,使各具特色的优势产品形成区域性的主导产业。此举能够在农村与市场间架设桥梁,突破区域界限,扩大农业的产业带和产业群。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现代化流通方式,形成一批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联合舰队”。采用电子商务网络等现代交易手段和流通方式的农产品批发拍卖市场,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在“农户—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基地—批发市唱配送中心—连锁超市”完整通畅链条的引导带动下,建立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产销联合,打造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联合舰队”。

(二)多方筹措资金支持农产品市场建设。我区财政经费比较紧张,无能力为农产品市场建设投入大量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应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与此同时,重视带动、吸引社会资金和银行贷款参与到农产品市场建设中来,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步伐。如我区的山西普家乐商贸有限公司,围绕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目标,努力营造大流通、大商贸、大市场的格局,从2001年7月开始实施普家乐农村连锁经营服务项目,计划在农村发展和建设49个连锁超市,同时建设一个占地60亩大型物流配送中心。2003年经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是我区“五大中心”建设重点工程,晋中市“双百”项目重点工程。目前,配送中心建设已完成工程量60%,我区农村连锁已建成东阳、张庆、永康三个连锁店。三店试营以来,深受农民欢迎,已有跨区3乡10村村民来超市购物,甚至永康店已有太原南郊村民光临,给农民带来极大的方便,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买难卖难问题,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为三农服务。

(三)农产品市场建设要高标准、高起点。今年6月,商务部会同国家标准委组织有关单位起草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开业技术条件》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级划分及评定》两个国家标准,目前正向社会公布并征求社会意见,在年内一旦修改完成后,将按场地环境条件、设施设备条件、综合管理能力和信用管理四个方面,把全国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按照四个等级划分,从高到低依次分为:四a级(aaaa)、三a级(aaa)、双a级(aa)、a级(a)。主要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环境、经营设施设备和经营管理提出了技术标准,比如要求市嘲应设在交通方便之地,应考虑与周围商圈服务的协调性”;交易大厅“宜建单层结构”;市嘲以生鲜肉类交易为主的应与国家认定的定点屠宰点场厂挂钩”等。我区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也应参照国家标准,高起点地建设农产品市常。

(四)新建一个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常目前,我区农产品供应,主要集中在汇隆市场和窑新街及大同街的马路市常这些市场担负着我区85%以上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供应。这些市场多为马路市尝露天市场,已不能适应我区农产品市场需求。有鉴于此,我区拟在榆次东南城市边缘兴建一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该市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北托消费市场,南依生产基地,辐射华北,通向全国的农产品中心市常该市场为我区现有市场的升级版,除具备集中交易功能外,还具有储藏保鲜、加工、物流配送以及农药残留检测和现代化市场信息等各项服务功能。并积极做好实施农产品准入制度的准备工作。在软件上,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先进的交易方式,规范的交易行为,不断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实现“建一个市场,创一流品牌,带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局面。该市场建成后可容纳经营户300余户,面积为90亩。这项工程正在紧张筹备中。

农产品的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十

根据省政府晋政办发电[2004]年114号“关于在全省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大调查的通知”安排,区政府专门成立了大调查领导组,副区长宁山岗任组长,安新宇副秘书长赵玉良局长任副组长,抽调相关部门的骨干力量组成调查组,从7月11日至7月25日,对全区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农产品超市、储藏营销单位等农产品流通组织及流通大户、重点乡镇、农村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并深入具有代表性的批发市场、超市等单位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现将我区农产品市场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营销单位。我区肉禽蛋营销单位共有两家,分别是外贸公司榆次肉联厂冷库、榆次区食品公司冷库。经营的品种主要有猪肉、禽肉、羊肉、兔肉和禽蛋等。外贸粮油食品公司肉联厂冷库始建于1972年,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自建厂以来,畜产品全部出口外销,主要经营兔肉和羊肉,兔肉出口日本、美国和欧洲各国,羊肉主要出口中东国家,2003年销售额580万元,实现利润20万元,缴纳各种税费98万元。榆次区食品公司冷库始建于1963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畜产品主要供应本地市场,2003年销售额320万元,实现利润10万元,缴纳各种税费40万元。

2、产品批发市场。我区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有两个:榆次区汇隆市场和商贸城市场,主要经营猪肉、禽肉、羊肉和水产,产品主要供应本地市场。汇隆市场始建于1993年,商贸城市场始建于2000年,经营方式都以个人租赁为主,年销售额分别为1150万元、2100万元,分别占榆次市场从份额的10%、15%,两个市场的管理从业人员分别为2人和5人。

3、产品集贸市场。我区以零售为主的集贸市场主要有金猫市场、菜园街市场、路西市场、校园路市场和经纬厂市场等,市场份额占全区市场的40%。

4、畜产品超市。我区畜产品经营超市有田森超市一部、二部、华联超市、普家乐超市和铁华超市。其中田森超市和铁华超市采取租赁的经营方式,华联超市和普家乐超市采取连锁的经营方式,市场份额占全区市场的20%。

(二)果品市场。

1、果品批发市场。我区批发市场主要有北田镇豆腐庄批发市场,年交易总量500万公斤,全部批发到省外,年交易总额350万元,市场辐射相邻35个村,该市场有管理人员1名,从业人员10名。榆次区北田镇北田村果蔬批发市场,正在建设之中,其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现已投资50多万元,交易大棚5个共1440平方米,基础设施及围墙建设已基本完成,预计今年秋季投入使用。其它如榆次汇隆批发市场、晋中富通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也兼营水果批发。

2、品集贸市场。城区果品集贸市场,年销售量在1000万公斤,年交易额500万元,市场辐射到平遥等邻近县区,该市场属于自发的果品集贸市场,无专人组织,没有形成正常的管理体系。

3、营销大户。我区销售大户有北田镇豆腐庄村陈二棉,异地批发红星和新红星,年销售量500万公斤,年销售额300万元;庄子乡下黄彩赵石爱,异地批发红星、新红星,年销售量300万公斤,年销售额600万元;庄子乡义井王承林异地批发红星、红富士,年销售量60万公斤,年销售额130万元;东赵乡训峪的阎贵虎异地批发梨、苹果,年销售量300万公斤,年销售额500万元。我区红枣营销企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出现较大的营销企业,红枣销售以大户营销为主,红枣销售大户有10多户,较大的营销大户有王连贵、王大跃等,产品主要销往东北、北京、广东等地,销量约100万公斤。

4、营销企业。我区的富通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晋中纳特福果业有限公司、庄子乡榆城坪新顺果脯厂,都是正在兴起的果品种植、加工、销售的新型企业。新顺果脯厂占地1.5亩,年果品加工量20万斤,年销售产值52万元。晋中纳特福果业有限公司年消化果品10.8万斤,年产量7.2万斤,年产值64万元。

5、营销协会。榆次枣业协会,主营枣类产品的储藏加工,有经营场地800平方米,2003年9月开业,年销售量250万斤,年销售额250万元,年利润额110万元。晋中市果业协会也吸纳了不少我区的果品销售经纪人,带动了全区果品销售。

6、果品超市。榆次金虎便利超市,主营枣类品种,年销售量2吨,年销售额1.5万元,年利润额0.6万元。

全区果品年销售量6000万公斤,年销售额7200万元,其中批发市场销售1500万公斤,销售大户销售1170万公斤,占销售总量的45%,剩余55%的果品均是零散批发。

(三)粮食市场。

1、加工营销单位。

(1)粮食加工营销企业。我区有生力面粉厂、东阳、魏岳、郭村、修文、源涡等20多家规模型股份或私营面粉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5000万公斤,超过全区小麦总产量。

(2)油脂加工营销企业。晋北油脂厂、诚信油脂厂等,年加工销售油料15万吨。

(3)酿造营销企业。以怀仁四眼井酿造集团公司和南六堡曲醋厂为重点的酿造群体,食醋年产销量6万余吨,转化粮食1000万公斤。

(4)饲料加工销售企业。鲲鹏饲料集团、亨通饲料公司和强大饲料公司,三大饲料企业年产销饲料达10万吨,转化粮食1亿多公斤。

2、粮食批发市场。什贴镇葵花籽交易市场是发展我区支柱产业的一个重点工程,该市场占地8000平方米,总投资80万元,现已建成农副产品储存仓库2400平方米,交易货场2000平方米,此工程主要依托什贴、郭家堡、张庆等供销社,重点解决我区农民农副产品的卖难问题,建成山西最大、可辐射全国近二十个省市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预计全年可收购葵花籽1500万公斤,小杂粮、豆类、玉米等200万公斤,可推销各种农副产品4000万元。

3、粮食营销大户。雷贵友,1998年开始经营粮食业务,有场地300平方米,年粮食销售量1400万公斤,年利润额10万元。

(四)蔬菜市场。

1、蔬菜批发市场。

(1)东阳镇蔬菜批发市场,占地42亩,建筑面积6250平方米,其中交易大棚面积5250平方米,2001年6月开业,年交易量2.5万吨,年交易额4.5亿元,建有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监测站,开通了蔬菜国际互联网站,产品远销河北、河南、山东、北京、天津、武汉等大中城市。榆次汇隆批发市场,属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兼营蔬菜、水果、肉类等,年交易量为一亿余元。蔬菜产品主要销往本区。

2、蔬菜集贸市场。主要有金猫市场、路西市场、菜园街市场、校园路市场和经纬厂市场。属综合性农产品集贸市场,兼营蔬菜、水果、肉类等。蔬菜产品主要销往本区。

3、蔬菜储藏营销企业。晋中富通绿色农产品开发公司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占地285亩,设有业务洽谈室、农产品检验室、产品包装室及产品装卸车间,交易品种以反季节蔬菜为主,产品销往武汉、上海等大城市,年交易量达1500吨,交易额达300万元。

4、蔬菜营销协会。主要有蔬菜贮藏协会、贮藏研究会、蔬菜营销协会等。蔬菜贮藏协会,发展土窑洞、地下窖、机械恒温库,引进最新保鲜袋贮藏法、气调保鲜法、空气电离子保鲜法等对蔬菜进行贮藏,年贮量8000万公斤,增值3200万元以上。蔬菜流通协会,有会员113人。蔬菜营销协会,有经营场地1667平方米,1998年开业,年销售量500万斤,年销售额200万元,年利润额4万元。东阳镇贮藏协会带头人、东阳镇支部书记杜玉富于1998年10月破土兴建大型恒温库,已投资200万元,建成了25座,一次性保鲜1000吨蔬菜,年纯利润20万元。

5、蔬菜营销经纪人、大户。全区常年从事蔬菜营销的经纪人达到1000多人,其中销菜量200万斤以上的大户达34人,并涌现出了像王二只、孙校、郑贵、王四守、张新卫、赵四清、许月喜等一批年销菜量造千万公斤以上的大户,年销菜量5亿公斤。

(一)农产品市场建设滞后。我区紧邻省城太原,又地处晋中市区,各类农产品有较大的市场需求,80%的农产品需要外销和供应本地市场。我区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只有东阳蔬菜批发市场、什贴葵花批发市场、汇隆批发市场、榆次商贸城市场等,集贸市场主要有金猫市场、路西市场、菜园街市场、校园路市场、经纬厂市场等,设施简陋,多属于马路市场。这些市场除具备集中交易功能外,储藏保鲜、物流配送、农药残留检测和现代化市场信息等各项服务功能大多数市场不具备。

(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底。我区龙头企业少,经营规模小,规模效益体现不出来,对我区农产品市场的拉到作用不明显。如我区的红枣种植面积30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0万亩,年产量500万公斤,产值2000万元。但全区红枣加工、营销企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数量少、档次低、加工能力小,现在加工企业只有5家,以初加工为主,销售企业没有出现,销售大户也只有10多户。

(三)品牌少,无特色。2001年以来,我区农业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略机构调整以蔬菜、红枣、畜牧业为三大主导产业,以建设蔬菜、红枣、畜牧、加工四大基地为目标,坚定不移地走农业产业化道路。蔬菜、红枣、畜牧产业获得迅猛发展。2003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已达34万亩,蔬菜总产量11.63亿公斤,全年蔬菜销售总收入5.47亿元。红枣从2001年前的4万亩猛增至30万亩,红枣产量500万公斤,产值2000万元。畜牧业按照“稳猪鸡、上牛羊、突出发展奶牛业”的发展思路,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5343吨、9770吨、8117吨,奶牛存栏4288头,畜牧业总产值3.05亿元。可见,我区的农产品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但品牌少、无特色的情况仍很严重。如我区红枣种植面积与太谷县不相上下,但中国红枣之乡的牌子却被太谷县拿走了。我区的蔬菜,2001年就申报注册了“魏榆”牌,但至今牌子叫不响,运作不起来。

三、建议与规划。

(二)多方筹措资金支持农产品市场建设。我区财政经费比较紧张,无能力为农产品市场建设投入大量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应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与此同时,重视带动、吸引社会资金和银行贷款参与到农产品市场建设中来,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步伐。如我区的山西普家乐商贸有限公司,围绕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目标,努力营造大流通、大商贸、大市场的格局,从2001年7月开始实施普家乐农村连锁经营服务项目,计划在农村发展和建设49个连锁超市,同时建设一个占地60亩大型物流配送中心。2003年经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是我区“五大中心”建设重点工程,晋中市“双百”项目重点工程。目前,配送中心建设已完成工程量60%,我区农村连锁已建成东阳、张庆、永康三个连锁店。三店试营以来,深受农民欢迎,已有跨区3乡10村村民来超市购物,甚至永康店已有太原南郊村民光临,给农民带来极大的方便,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买难卖难问题,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为三农服务。

(三)农产品市场建设要高标准、高起点。今年6月,商务部会同国家标准委组织有关单位起草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开业技术条件》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级划分及评定》两个国家标准,目前正向社会公布并征求社会意见,在年内一旦修改完成后,将按场地环境条件、设施设备条件、综合管理能力和信用管理四个方面,把全国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按照四个等级划分,从高到低依次分为:四a级(aaaa)、三a级(aaa)、双a级(aa)、a级(a)。主要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环境、经营设施设备和经营管理提出了技术标准,比如要求市场“应设在交通方便之地,应考虑与周围商圈服务的协调性”;交易大厅“宜建单层结构”;市场“以生鲜肉类交易为主的应与国家认定的定点屠宰点场厂挂钩”等。我区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也应参照国家标准,高起点地建设农产品市场。

(四)新建一个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目前,我区农产品供应,主要集中在汇隆市场和窑新街及大同街的马路市场。这些市场担负着我区85%以上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供应。这些市场多为马路市场、露天市场,已不能适应我区农产品市场需求。有鉴于此,我区拟在榆次东南城市边缘兴建一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该市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北托消费市场,南依生产基地,辐射华北,通向全国的农产品中心市场。该市场为我区现有市场的升级版,除具备集中交易功能外,还具有储藏保鲜、加工、物流配送以及农药残留检测和现代化市场信息等各项服务功能。并积极做好实施农产品准入制度的准备工作。在软件上,要建立完善的。

规章制度。

先进的交易方式规范的交易行为不断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实现“建一个市场创一流品牌带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局面。该市场建成后可容纳经营户300余户面积为90亩。这项工程正在紧张筹备中。

农产品的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十一

今年我县小麦平均亩产xx公斤,比去年的每亩xx公斤减少xx公斤,降幅为xx%。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是受天气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先是干旱一定程度影响了小麦生长,后是小麦抽穗扬花期受冻造成出穗不齐,最后是小麦成熟前阴雨天气造成小麦光照不足,籽粒干瘪,容重下降。

二是今年小麦出现枯萎病和倒伏现象严重,使得其质量产量受到严重影响,从调查户看,今年小麦成色和千粒重不如去年。亩产值略增:虽然由于单产有所下降,但今年平均单价高于去年,今年每亩主产品产值为xx元,比去年的xx元增加了xx元,增幅为xx%。成本收益情况:今年小麦平均亩总成本为xx元比去年xx元增加xx元,增幅为xx%。其中:化肥费增加xx元,增幅为xx%;农药费增加xx元,增幅为xx%;机械作业费增加xx元,增幅为xx%;人工成本增加xx元,增幅为xx%。虽今年价格比去年同期有较大上涨,但由于今年产量同去年相比有所下降,导致今年的净利润有所下降,今年小麦亩净利润为xx元,比去年同期的xx元减少xx元,降幅为xx%。

今年平均亩产量为xx公斤,比去年的xx公斤减少xx公斤,降幅为xx%;亩产值为xx元,比去年的xx元,减少xx元,降幅为xx%。今年玉米玉米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虽今年玉米播种期天气较好,直播玉米顺利播种,玉米苗情普遍较好。但进入xx月份后,平均降水量较常年明显偏多,平均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大面积降水加上长时间阴雨寡照,导致玉米授粉不良,给玉米生产造成不利影响。xx月下旬后,开始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此时正值玉米灌浆时期,玉米棒发育不良,导致今年玉米产量有所下降。

成本增长:主要是因为人工成本、排灌费、农药和土地成本增加。人工成本由去年的xx元增加到xx元,增加xx元,增幅为xx%;排灌费由去年的xx元增加到xx元,增加xx元,增幅为xx%;农药费由去年的xx元增加到xx元,增加xx元,增幅为xx%;土地成本由去年的xx元增加到xx元,增加xx元,增幅为xx%。净利润、收益有所减少:今年每亩净利润为xx元,比去年的净利润xx元减少xx元,降幅为xx%。每亩收益为xx元,比去年的xx元减少xx元,降幅为xx%。今年玉米价格虽略高于去年,但产量的减少及总成本的增加是导致净利润及收益减少其主要原因。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

一是对种子补贴范围限制很死,仅限于购买规定的几种品种,而这些种子往往不是最畅销的种子,有些品种农民不愿意种,这就导致这部分农民不能够享受到种子补贴,或者享受的补贴很少,使国家的良种优惠政策打了折扣;二是病虫害、气候因素对农作物产量影响较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部分乡镇水利设施作用发挥有限;三是粮食出售价格和时机对利润收益有所影响。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一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补贴政策,使补贴政策更科学、更合理,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实惠。

二是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政府部门应加强科学管理,注重预防和防治工作,逐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是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从源头抓起。控制农资生产企业利润和出厂价格,控制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差率。减少农资市场流通环节,降低农资销售价格,减少农民投入,增加种植收益;四是注重销售经纪人队伍建设,积极扶持各类专业营销组织,加快营销服务网络建设,疏通流通渠道,着力提高农产品网上营销理念,逐步做到农产品优质优价,增产增收。

农产品的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十二

(一)规模支撑不强。企业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不够、品牌杂而乱、经济效益低,这是农产品开发加工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溧阳市农字头的工业规模企业只有9家,销售额8.7亿元,占整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2.56%。缺乏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带动农户增收的大型龙头企业。

(二)技术支撑不深。只有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才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目前溧阳市农产品的开发仅有原料优势、地理优势,缺乏最关键的技术优势。一是运用现代科技来开发农产品的能力不强,农产品80%为初加工,技术含量不高,原材料浪费多,附加值偏低。二是缺乏自己的农产品研发基地,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三是农业科技、农产品技术推广不够充分。

(三)产业支撑不够。农产品产业链的缺失往往造成加工链的断层。溧阳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够高,多数企业的农产品开发仅停留在清洗、分割、消毒、包装上,加工程度浅、层次少,产品与原料相比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基本没有变化或变化很小,还远不能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技术进行深度加工,从而形成从粗到细的产品链。

(四)环境支撑不力。一是硬环境方面,丘陵山区开发与水土资源的环境保护矛盾突出,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农产品深加工的品牌质量。二是软环境方面,在政策扶持、专项资金投入、市场导向、降低开发风险等方面,推动的力度不够强。三是目前溧阳市还尚无相对集中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企业基本属于就地加工,公共资源利用较低,商务成本较高,信息交流欠畅,区域竞争力不强。

二、农产品开发与加工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一)以科技为支撑,进一步发挥人才效应:(1)组建农产品深度开发的研发中心或实验基地。逐步建立政府牵头、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校为依托、质监局现有检测中心为基础的研发平台,整合科技资源,实行开放式研发,采取课题公开招标、委托攻关、科研单位+实验基地+龙头企业等各种形式,形成产学研、科工贸的一体化,实现农产品深度开发与加工。(2)加大人才引进与培育力度,形成人才资源支撑体系。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学历、高素质的国内外农产品深度加工的科技领军人才来创业,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选拔培养,加大对职工的教育培训力度,每年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新技术发展趋势、产品市场变化趋势及现代深加工企业经营管理的讲座。(3)大力发展农产品经纪人营销队伍,实行“企业+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尽快成立溧阳市农产品协会,将溧阳市农产品推向大型超市、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参照其他地区做法,可在大型超市设立溧阳市农产品专柜,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实行溧阳市农产品总代理。鼓励龙头企业实行企业+基地+农户,贸工农一条龙的运作模式,进一步完善企业与农户、企业与经纪人、基地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带动农民的致富能力。

(二)以服务为根本,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2.建立农产品深度开发专项基金。引导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开发与加工。降低率先深度开发与加工企业的投资和开发成本,对深度开发与加工的企业进行重点资金扶持,改变目前上级项目资金天女散花的状况,重点向深度开发与加工的企业倾斜,建议建立300万元的专项基金,并逐年有所增长。

3.通力打造天目湖系列品牌农产品。参照天目湖牌白茶的做法,协会运作,将溧阳市各类农产品加工品均冠名为天目湖系列,企业可以有各自独立的注册商标,保留其个性化特征,如此既宣传了天目湖、宣传了溧阳、宣传了溧阳的农副产品,又提高了溧阳农副特产品的总体知名度,做到溧阳天目湖系列农产品和企业个性化产品兼而得之。严格把握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对当地符合标准的农产品要优先考虑进入超市,让当地市民享受自己的成果。

4.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建设,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农产品深度开发与加工的关键,而标准化生产又是食品安全的前提。制定必要的奖励政策,引导企业按标准生产,对通过各种认证、获得各层次名优产品称号,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并要保护天目湖系列来之不易的农产品名优牌子,建立相应班子,有序开展定期检测,强化长效管理制度。

5.引导农副产品企业走商标发展之路。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运用商标监管职能,实施全市农副产品商标战略,促进实现传统农业向品牌农业转化,积极深入农村,宣传商标法律法规,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媒体的影响力量,组织专题讲座,宣传农副产品实施商标战略的重大意义,增强广大农民的商标意识;同时积极支持农副产品商标注册,引导农民走“品牌兴农、品牌富农”之路,对已形成规模没有注册的,要上门服务帮助注册,对已注册的,要积极引导其争创省著名商标和市知名商标。

6.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优化企业投资环境。利用媒体,营造氛围,由协会牵头对全市天目湖系列产品在销地实行捆绑式广告宣传。在做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着力创造好软环境、服务部门要简化手续、提高效能、指导不指责、帮忙不添乱,服务不刁难。

参考文献[2]《溧阳统计年鉴》(20xx年版),溧阳市统计局编辑。

[3]王金凤,《宁安市订单农业的实践与思考》,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xx年第2期。

农产品的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十三

多年来,围绕当地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化,涌现出一批以加工为主的小企业,为全乡农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了农村工业化进程,成为全乡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目前全乡有从事加工的各类经济组织1个,从业人员74人,其中水泥制品加工厂4家,榨油厂2家,豆腐房11家,碾米房4家,按经济类型分为100%私营经济。按加工品种可分为农产品加工、水泥制品加工、砖制品加工三大类。这些小企业围绕服务农业、农村、不同行业农民的目标,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主要特点:。

首先,它促进了农业向种植加工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的发展。它可以转化各种农产品资源,造福农民,激励农民种粮,促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促进种植业协调发展。

二是推动经济发展从传统农业向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第三,龙头企业发挥“龙头鹅”的作用。

实践证明,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行业的载体,是市场的驱动力,是龙头企业对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可以带动农民实行订单农业,改造本土农产品资源回报农民。

四是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双赢效应。农产品加工业惠及众多农民,有效解决了农产品购销难的历史难题。

虽然我乡的加工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客观上也存在着制约其各方面发展的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值得深思、研究、探索和解决。

第一,整个行业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稳定,农业支柱产业转化为工业产值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水泥制品和砖制品大多在自己的村子里卖,没有品牌。

二是产品结构优化不明显。市场销售面窄、企业效益差、产品附加值低、工业产值增长缓慢的客观现实。

第三,资源和加工之间存在矛盾。农产品加工业一方面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卖农产品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融资难。金融业流动性贷款的门槛越来越窄、越来越难、越来越高,是制约部分加工企业实现增产增效的主要“瓶颈”。

第三,下一步。

1、坚定不移、稳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量数据和不争的事实表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加快产业突破和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是农业和工业并重的基础。

2.加快加工业战略调整。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挖掘产业潜力。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现有企业建设多个加工基地,通过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建设,形成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二是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要有远见,不要停留在传统的农产品简单加工上,企业要想向前滚动,必须努力升级产品。第三,实施质量战略,积极支持企业依靠质量进入市场,依靠名牌提高效率,各有关部门要大力积极协调和支持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研发。

3.引入支持和激励机制。对于各级财政支持,扶贫资金应给予加工业。

4.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向金融部门推荐好的加工项目,争取金融支持。信用社等涉农贷款主要金融部门要对发展前景好、生产经营效益好的加工业给予贷款支持。

5.加强领导。研究相关问题,点面结合,上下衔接,全面推进加工业大发展。

农产品的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十四

关系到日常生活水平、市场购买力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消费者,大部分人都不能接受飞速上涨的物价,都更希望政府或相关部门能够从实际出发,抑制物价上涨。“民以食为天”,日常生活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希望吃到绿色、健康、无污染、廉价的农产品是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愿望。

为了了解了hx农产品大概的市场价格行情。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由于没有对不同时间段的农产品价格的调查,所以本文主要对不同销售渠道的价格差异的对比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价格调控的几点建议。

调查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和过程。

1.调查研究方法。此次调查研究方法为走访调查法。

2.调查研究内容。此次调查研究内容主要分为:粮食类、蔬菜类。

3.调查对象。此次调查对象为:食堂、sn超市、xl超市。

4.调查过程。此次调查时间为20xx年6月8日,主要环节为:

(1)实地走访;

(2)统计和分析调查表;

1.调查结果。

单位:元/斤。

2.调查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食堂价格与超市价格每一个类别都有差异(当然这其中也有由于调查的原因,数据的对比性存在一定的缺陷),基本上食堂的都比超市的要高一点(可能是价格更新时间较慢)。而xl超市又比sn超市要稍低一点,不过两个超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价格有很多都会在整数的基础上降低0.02元,所以可以看到有许多尾数是0.48、0.98的。时鲜蔬菜的价格集中在2~5元一斤左右。

3.原因。

(1)所处环境不同。

食堂在采购各种农产品时,一般量大,且对质量有一定要求,但是可能是通过固定渠道购进,存在各方面的因素,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超市特别是一些大型的超级市场处于垄断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由于经营管理水平等的不同,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一定的差异,导致价格与食堂相比有所不同。并且超市是通过电子设备进行称重计价,所以有条件降价0.02元,以此吸引顾客。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像青椒、茄子价格最近有一定的上涨幅度,如土豆,6月1日xl超市为1.48元一斤,而6月8日为1.98元一斤。而食堂的价格可能是更早以前的。

(1)季节及气候的影响。

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虽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大量反季节的农产品出现在市场上,但总的来说,农产品的生产还是要受到季节周期的影响,而天气因素是当前科技水平还无法控制的,极端天气的出现会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影响供给量,从而影响价格。

(2)贮存、运输成本的影响。

由于大部分的农产品容易发霉、变质、不易贮存,如水产品类的农产品,如果没有相配套的良好的设备,在运输途中就会变质。现代化的贮存设施会延长农产品的新鲜度,但也会增加农产品的成本,所以农产品的贮存、运输成本会对农产品的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3)相关替代品价格的影响。

相关替代品的价格会影响农产品的需求量,从而影响农产品的价格。

(4)国家政策的影响。

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三农”的扶持力度,提出并推行了各种有效的扶持措施,如农业科技发展政策、农业种植补贴等,这些政策在直接或间接上对农产品价格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保护了种粮农民的利益,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的生产增长,提高了产量,从而稳定了价格。再如最新的20xx年“中央一号”中提出了要“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切实保证农民收益”,政府的政策能调整农产品的价格,对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一,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切实改善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继续在重点地区、对重要粮食产品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提高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第二,强化农产品市场调控的物质基础,提高应对市场波动的调控能力。将粮食、猪肉等重要农产品储备体系作为宏观调控的关键手段,加大支持力度,优化储备结构和区域布局,完善储备吞吐调节机制,采取投资、补贴支持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建立以企业为载体的重要农产品商业储备体系。同时,要强化政府保障食品供给的责任,加强食品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第三,建立健全重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密切跟踪国内外市场形势和变化趋势,完善农产品供求和价格信息发布制度,增强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正确引导和稳定全社会对农产品的价格预期,是目前最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第四,建立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的进出口战略机制,灵活运用进出口手段,完善进出口调节机制,促进国内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求的基本平衡。第五,加强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让农民真正分享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好处。要加快推进大中城市和集中产区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加强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积极发展农产品期货新品种,加强农产品市场风险管理。

第六,对受涨价影响较大的城镇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要通过提供财政补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方式,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

农产品的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十五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食品质量水平不容乐观,有毒有害食品时有暴露,猪瘦肉精、毒豆芽、毒奶粉等问题食品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链中的重要一环。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分工规定,在从农场负责人到餐桌的安全监管链中,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即种植和养殖环节)的监管,并承担源头把关责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依据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该法明确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过程是从农田到市场;明确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统一监管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控制和监管的监管体系和执法依据。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和农业执法局全面开展了《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贯彻工作,履行监管职责,依法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主体进行监管,加强了对农产品的日常监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效提高农产品安全监管水平,有效规范农产品生产行为。

根据近年来进行的常规监测和监督取样,我县农产品质量总体安全可靠。蔬菜监测合格率稳步提高,生猪养殖瘦肉精检出率连续三年为零。目前,大多数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术有所提高,农业投入品使用日益规范,有机磷、克伦特罗等违禁药物的经营和使用得到有效控制,农药残留超标情况逐年改善。近年来,该县未发生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1)完善监管网络,落实监管责任。

近年来,县农产品监管中心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加快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在原有23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基础上,增设农产品质量监督站,明确农产品安全监督员,建立多层次监管网络。

在责任落实方面,根据我局各分局、站的职能,明确了责任的范围、内容和追究。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每年由局领导与各分局、站和街道乡镇农业厅、办负责人签订责任书,落实监管任务。

(2)加强检查和监控,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为抓手,明确监测任务,积极配合上级业务部门,做好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为提高监测覆盖面和及时性,江甸眉山设立了两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配备快速检测和自检设备,加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同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明确工作目标和思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逐步推进建设。

(3)加强行政执法,强化源头监管。

农业行政执法是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组织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添加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等一系列农业专项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同时,加强夏秋季等农药、兽药等投入品使用高峰期的日常监督管理。通过专项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引导农药、化肥等农资门店建立连锁经营模式,实行标准化经营,严厉打击剧毒禁用农药和假冒伪劣农资的销售和经营,确保农产品生产源头安全。

加强对农业生产环节的监管,统一发放农业生产记录并发放给经营单位,规范农业经营记录,利用现场监管和技术培训加强监管和指导,不断规范生产行为。

(4)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和安全。

近年来,县农林局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有机、绿色食品“三产品”认证,开展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指导,推进诱虫剂、杀虫灯、防虫网等病虫害综合防治。初步构建了一套涉及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的安全标准体系,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减少农业残留等措施具体化、标准化、简单化,让农民有标准可循,通过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市场主体,发挥其作为农业标准化推广有效载体的作用。目前,已建立9个县级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和2个市级农业标准化基地,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工程3.29万亩,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五)加强宣传,提高安全意识。

利用互联网、报纸等媒体和农业技术下乡等方式,加强宣传,多层次、多形式开展《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贯彻活动,组织开展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为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效果,向农产品消费者和生产者印制和发放蔬菜种植生产基础知识、畜禽水产养殖基础知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汇编等技术和宣传资料,实现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同步宣传。根据产业基地的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重点开展科学培育和安全用药培训,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一)职责分工不明确。

农业食品的生产和消费要经过一个完整的链条,包括生产(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烹饪等环节,从农田到餐桌。这些环节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造成食品污染和不安全的农产品。实践中,行政机关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进行分工,即按照一个监管环节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模式。这种规定虽然简单明了,但往往在管理体系中形成部门职能交叉的模糊地带,最容易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二)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不完善。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定义并不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包括哪些类型的标准和级别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它们之间的适用原则并不统一。在农药残留的国家标准中,有很多农产品没有相应的检测标准,比如常用的杀菌剂腐霉利,经常检测药物残留。而叶菜类蔬菜在国家标准中没有相应的残留标准,只有茄科蔬菜、黄瓜、韭菜的残留标准,标准值之间差距较大。很多情况下,叶类蔬菜参照茄科蔬菜检测结果合格,参照韭菜超标,给监管工作带来混乱。

(三)零售生产经营实体管理困难。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业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违法行为有具体规定,但对家庭零售生产的违法行为缺乏约束机制。我们县很大一部分农产品的主要生产者是种植和养殖的散户。而且外国人租用土地耕种的比例越来越大,人员流动大,导致质量安全隐患。另外,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实际上是零售生产者,根本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的要求。他们登记的目的不是为了生产需要,而是为了征收补偿和银行抵押贷款。农产品零售生产者比较多,比较弱。难以依法监督、处罚和执行。需要从法律法规方面制定相应的规则。

(4)监管和技术支持不足。

农产品安全监管任务大而广,但我国农产品安全监管部门人员少,有限的监管力量难以应对日益繁重的监管任务。而乡镇农产品安全监管站只是加了个标签,明确了职能,没有增加人员编制,很多监管职责没有落实到位。

农产品安全监管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基层管理仍然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农产品质量检验与实际要求差距较大。目前常用的监管手段是采样监测,包括快速检测、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目前,我县主要从事快速定性检测,但实验结果误差较大,可能导致误判,损害被测者利益,难以全面评估农产品安全性。然而,定量检测耗时长、成本高且时效性差。由于农产品流通迅速,检测结果出来时,农产品已经销售,可能已经造成危害,所以检测结果只能作为事后警示或问责的依据。

此外,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只能查封、扣押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不能采取其他处理措施。很多农产品都是新鲜的产品,比如蔬菜,不及时处理就会腐烂。养猪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执法实践中很难操作,上述经济损失或资金由谁来承担。

(五)市场准入制度不完善,质量问题难以追溯。

初级农产品的市场准入种类很少。除了猪肉等个体农产品外,许多初级农产品都是在没有原产地证书或质量检验的情况下进入市场的。农贸市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水平仍较低,市场准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来自河南和湖北的农产品涌入我国各地,对农产品市场造成了冲击,使得对所售农产品来源的监测更加困难。目前,我县虽然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平台,但还不能真正付诸实施。一些生产者对农产品质量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薄弱,标准化措施不能有效实施。特别是那些由散户生产的农产品,品牌意识低,生产规模小,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消费者很难追踪质量,维护自己应有的权益。

1、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标准。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核心,需要统一、权威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首先,要根据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标准的层次和类型,扩大标准的适用范围;其次,根据农产品标准的特点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实际,确定起草和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主体,统一农产品的定义和检测标准;第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使这些标准能够被广大农业生产者广泛知晓和广泛采用。

2.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有效的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应建立在明确、合理、科学的责任分工基础上。事实上,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农产品安全监管也是由多个部门共同完成的。由此可见,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多头管理,而在于部门之间是否有合理明确的分工。然而,目前中国的问题在于分工不明确,这往往导致争吵。食品安全管理的漏洞和脱节反复说明了这一点。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层面,必须理顺管理体制,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真正实现“国家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共同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真正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3.创新监管执法联合执法手段。

在法律法规上,要明确快速检测可以作为执法依据,最大限度地防止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流入市场,保障公众消费安全。农业监管部门和农业执法部门针对市场监管,共同发现一个问题,处理一个问题,根据检查结果,及时、快速地防止问题农产品流入销售渠道。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之日起五日内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检;复审不成的,复审费用由申请人承担。

4.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责任追溯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责任追溯制度,应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的处罚上限,以发挥更大的威慑作用,更好地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行为。

我国农业还不发达,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规模小、分散性强,责任难以追究。除了对农产品造成的损害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外,还需要规定一些法定的免责情形。可以更好地确定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责任,督促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农产品生产经营中积极记录和收集农业信息,避免承担法律责任,从而保证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真正防止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农产品的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十六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并不是一个农业强国,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地区,许多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经济不发达,农业还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模式上,在这些地区推行新的农业耕作方式,发展高效农业,进行绿色农业改革,还有许多路要走。

乡位于沅水河边,在中方县来说,地处偏远,大多数农民还是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但也有一部分种植户在施用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进行一些生物防治,注重农业环保,重视农产品品质,绿色高效农业初现端倪。当然,绿色农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仅只施用用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进行生物防治,生产出来的产品就能达到绿色标准。基于此,我们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了这次调查活动,以期能给的绿色农业一些有益的帮助。

金秋十月,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的所有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对实行绿色食品生产的种植户舒大和的香椿种植基地、谢玉剑的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他们探讨了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的施用问题,讨论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进行生物防治的问题,以及生物农药与农产品品质的关系问题。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种植的作物,不施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灌溉用水也是地下饮用水,没有外来污染源,不存在农药、化肥残留和污染问题,施用的是生物肥料和经过腐熟、检测过的农家肥料,病虫害的防治采用生物综合防治,作物长势喜人,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来组织生产实践,产品品质得到了保证。

通过这次实地考察,我们发现,要生产出高品质的农产品,既要看农作物生长的环境,也要看在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是否科学合理,施用的农药、化肥是否符合标准。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要因地制宜,选择自然条件优越,远离污染,适宜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地块,生产管理严格按绿色产品的标准进行。在生产过程中,严格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施用量,少用甚至不施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多施用生物肥料和农家肥料。由于生物肥料和农家肥料的养分比较均衡,效用持久,可以充分保证绿色农产品营养元素的转化,这样,就可以提高绿色农产品的营养成分,提高绿色农产品的品质。当然,化学农药的残留也是影响绿色农产品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生产过程中,施用生物农药,进行生物综合防治,可以有效控制绿色农产品的化学农药残留量,保证产品的品质。因此,施用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进行生物综合防治,是生产绿色农产品的必然选择。

发展绿色农业和效益农业,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趋势,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式的农业经营模式,必将会被历史的潮流所淘汰;发展绿色农业和效益农业,是国家的希望,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的建议是:

1、深入街头巷尾,进行广泛的宣传,转变农民的观念,使广大农户明白生物农药与绿色农产品的关系,让绿色农产品,绿色农业的观念深入到广大农民的心中,让他们体会到生产绿色农产品,进行绿色农业生产的种种利益,激发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2、定期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让广大农户掌握生物农药、生物肥料施用技术和生物综合防治技术,掌握生产绿色农产品,进行绿色农业生产的基本技能。

3、树立绿色农产品生产示范户,让广大农户学有榜样;招商引资,扩大绿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建立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基地,提高绿色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打造的绿色品牌,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农产品的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十七

(一)规模支撑不强。企业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不够、品牌杂而乱、经济效益低,这是农产品开发加工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溧阳市农字头的工业规模企业只有9家,销售额8.7亿元,占整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2.56%。缺乏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带动农户增收的大型龙头企业。

(二)技术支撑不深。只有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才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目前溧阳市农产品的开发仅有原料优势、地理优势,缺乏最关键的技术优势。一是运用现代科技来开发农产品的能力不强,农产品80%为初加工,技术含量不高,原材料浪费多,附加值偏低。二是缺乏自己的农产品研发基地,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三是农业科技、农产品技术推广不够充分。

(三)产业支撑不够。农产品产业链的缺失往往造成加工链的断层。溧阳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够高,多数企业的农产品开发仅停留在清洗、分割、消毒、包装上,加工程度浅、层次少,产品与原料相比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基本没有变化或变化很小,还远不能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技术进行深度加工,从而形成从粗到细的产品链。

(四)环境支撑不力。一是硬环境方面,丘陵山区开发与水土资源的环境保护矛盾突出,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农产品深加工的品牌质量。二是软环境方面,在政策扶持、专项资金投入、市场导向、降低开发风险等方面,推动的力度不够强。三是目前溧阳市还尚无相对集中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企业基本属于就地加工,公共资源利用较低,商务成本较高,信息交流欠畅,区域竞争力不强。

(一)以科技为支撑,进一步发挥人才效应:(1)组建农产品深度开发的研发中心或实验基地。逐步建立政府牵头、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校为依托、质监局现有检测中心为基础的研发平台,整合科技资源,实行开放式研发,采取课题公开招标、委托攻关、科研单位+实验基地+龙头企业等各种形式,形成产学研、科工贸的一体化,实现农产品深度开发与加工。(2)加大人才引进与培育力度,形成人才资源支撑体系。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学历、高素质的国内外农产品深度加工的科技领军人才来创业,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选拔培养,加大对职工的教育培训力度,每年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新技术发展趋势、产品市场变化趋势及现代深加工企业经营管理的讲座。(3)大力发展农产品经纪人营销队伍,实行“企业+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尽快成立溧阳市农产品协会,将溧阳市农产品推向大型超市、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参照其他地区做法,可在大型超市设立溧阳市农产品专柜,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实行溧阳市农产品总代理。鼓励龙头企业实行企业+基地+农户,贸工农一条龙的运作模式,进一步完善企业与农户、企业与经纪人、基地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带动农民的致富能力。

(二)以服务为根本,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2.建立农产品深度开发专项基金。引导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开发与加工。降低率先深度开发与加工企业的投资和开发成本,对深度开发与加工的企业进行重点资金扶持,改变目前上级项目资金天女散花的状况,重点向深度开发与加工的企业倾斜,建议建立300万元的专项基金,并逐年有所增长。

3.通力打造天目湖系列品牌农产品。参照天目湖牌白茶的做法,协会运作,将溧阳市各类农产品加工品均冠名为天目湖系列,企业可以有各自独立的注册商标,保留其个性化特征,如此既宣传了天目湖、宣传了溧阳、宣传了溧阳的农副产品,又提高了溧阳农副特产品的总体知名度,做到溧阳天目湖系列农产品和企业个性化产品兼而得之。严格把握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对当地符合标准的农产品要优先考虑进入超市,让当地市民享受自己的成果。

4.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建设,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农产品深度开发与加工的关键,而标准化生产又是食品安全的前提。制定必要的奖励政策,引导企业按标准生产,对通过各种认证、获得各层次名优产品称号,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并要保护天目湖系列来之不易的农产品名优牌子,建立相应班子,有序开展定期检测,强化长效管理制度。

5.引导农副产品企业走商标发展之路。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运用商标监管职能,实施全市农副产品商标战略,促进实现传统农业向品牌农业转化,积极深入农村,宣传商标法律法规,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媒体的影响力量,组织专题讲座,宣传农副产品实施商标战略的重大意义,增强广大农民的商标意识;同时积极支持农副产品商标注册,引导农民走“品牌兴农、品牌富农”之路,对已形成规模没有注册的,要上门服务帮助注册,对已注册的,要积极引导其争创省著名商标和市知名商标。

6.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优化企业投资环境。利用媒体,营造氛围,由协会牵头对全市天目湖系列产品在销地实行捆绑式广告宣传。在做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着力创造好软环境、服务部门要简化手续、提高效能、指导不指责、帮忙不添乱,服务不刁难。

参考文献[2]《溧阳统计年鉴》(20xx年版),溧阳市统计局编辑。

农产品的调查报告(精选18篇)篇十八

1.自1992年立项以来,广州市白云山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一直本着“永久性、设施全、功能多、标准高”的原则进行硬件设施及规范的管理、周到的服务等软件建设,1995年开业以来,交易品种由单一的蔬菜扩展到粮油、禽蛋、水果、茶叶、土特产等共约100多个品种,农副产品日成交量由300余吨扩大到900余吨,市场1997年成交额达5.4亿元,辐射范围达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河北、北京、山东、辽宁、内蒙等多个省、市、自治区,已成为广州地区稳定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成为广州市人民生活离不开的菜蓝子、米袋子。

1.了解白云农批市场的现状。

2.了解农产品的产地,价格,及运输方式。

3.分析白云农批市场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1.了解白云农批市场的现状,对市场现状进行实地的考察。

3.对白云农批市场的农产品进行采样调查,对其产地,价格,物流运输等。

粮食区:粮食市场主要经营南方品种较多,大米主要产地是广东。

较多,当然也有湖北,安徽,东北大米等;面粉主要产地是北方;玉米主要产地是广东。

大米广东2.05斤面粉东北2.50斤食油类:主要经营各地油料有鲁花,金龙鱼,吉祥结等,也有一些现榨花生油作坊但是规模不大。

蔬菜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人民的消费需要,蔬菜品种也越来越多,价格稳定。蔬菜类是本市场最大的一类。货源来自省内周边地区及全国各大蔬菜生产基地。

下表是调查的一部分内容。

土特产区:随着人们消费层次的不断提高,市场根据需求对各种土特产的供给量也逐年上涨,供选择种类繁多。

水果:作用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减少脂肪的摄入;清肠通便;美容护肤;养生保健。

物流运输:

大米粮油类的主要运输工具为大中型货车/集装车,也有部分通过水路运输,因为这类货物容易储存,对运输交通工具和运输时限没有特别要求。

生鲜类产品进行运输的时候,最好悬着冷藏车或者拥有制冷设备的运输工具进行运输,以保证生鲜产品的新鲜程度。而一般的水果的保险手段,还需要通过纸箱和保鲜膜等包装工具进行包装,以减少生鲜的损耗程度。

蔬菜瓜果类作物因为容易腐烂变质,不易保存。故需要长途运输一般选择铁路运输,甚至少部分价值较高的果蔬通过航空运输。

短途运输。

则采用公路运输,中途为了保证果蔬新鲜会喷洒冰块或清水(有些蔬果不适用此方法),有极少一部分采用冷藏车运输。

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全国统一规划。目前,我国尚无全国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整体上看,我国批发市场布局不尽合理,部分地区市场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严重和部分地区网点不足、“有场无市”的现象并存。

二是缺少准入、退出机制。由于缺少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准入、退出机制,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恶性竞争事件频发,不仅给竞争双方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农产品的稳定供应产生不利影响,从市场波及上下游农产品经销商、消费者、生产者等多环节。同时,也带来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有些房地产开发商以建设市场的名义圈地,经营几年、甚至根本不经营就转营其他。

建议:建立完善的制度,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营造市场的规范性,定期检查市场卫生情况,如有违反者,罚款,款项用来管理市场的卫生情况,互相监督,举报者得到相应的回报。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教学计划(通用17篇)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有目标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要想写好教学计划,有必要了解一些成功的范例,下面是一些可以参考的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系

    三年级昆虫记的读书心得(模板15篇)

    读书心得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思辨和创新能力,通过整理思路和书中观点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批判作者的观点。以下是一些知名作家的读书心得,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思考。

    向日葵中班美术教案范文(14篇)

    中班教案是中班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只有科学合理地编写教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指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花开的时光(精选22篇)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写作能力,写好作文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的过程。这里有一些优秀作家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展现了独特的思考和文学才华。那年,在火车上,

    父亲节家长开放活动总结(优秀14篇)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成功因素和失败原因的剖析,为未来的活动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活动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了解

    座谈会学习心得体会(实用15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从而对未来有更好的规划和期许。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在认真观看学习各位专家老

    物业培训后的心得范文(21篇)

    通过写培训心得,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下面是一些从培训中收获的宝贵经验和心得,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和思考。随着物业一站式管理工作在“老百姓”生

    度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热门20篇)

    范文范本是我们写作的好帮手,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掌握一种文体的要领。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写作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建立并逐步完善定

    小学教师职评述职报告(热门12篇)

    述职报告可以促使我们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效果,以便更好地改进和提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出色的述职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一周年心得感悟(热门23篇)

    心得体会可以是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反思,也可以是对某一事件的理解。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过程的回顾和总结,让我更加清楚了自己的长处和进步。我会继续保持自己的优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