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民工就业调查报告(汇总16篇)

时间:2023-11-18 作者:翰墨最新农民工就业调查报告(汇总16篇)

调查报告在学术研究、社会调查、市场调研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对问题和现象的深入研究,为改进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调查报告的写作技巧和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写作水平。

最新农民工就业调查报告(汇总16篇)篇一

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今天公布海南农民工就业和收入状况调查报告,报告以-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为依据,对我省农民工就业、收入与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报告显示,我省农民工规模不断扩大,收入不断提高,就业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比重逐年增加。

农民工规模逐年增加。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一支重要力量。

据海南农民工监测调查资料推算,20我省农民工总量为112.3万人,比增加13.3万人,年均增加6.7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68.1万人,年均增加5.5万人;本地农民工44.2万人,年均增加1.2万人。

就业主要集中在省内。

受特殊地理位置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我省农民工就业主要以省内为主,所占比重达90%左右。其中,乡内从业的占48.9%、乡外县内从业的占15.6%、县外省内从业的占27.1%,近几年受本地工资水平不断上升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省外务工人数逐年下降。资料显示:年省外务工的农民工仅占8.4%,比20下降0.2个百分点,有回流趋势。

2015年从事第三产业的比重为74.6%,与2013年相比,减少了1.4个百分点;从事第二产业的比重为25%,与2013年相比,增加了1.9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和建筑业比重分别为8.2%和16.2%,比2013年分别增加0.2和2个百分点。

从从事职业来看,2015年,从事商业、服务业人员占51.7%,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占8.7%,专业技术人员占8.9%,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占3%,其他从业人员占26.8%。

近几年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小城镇加快建设步伐,为外出农民工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在县市地区及建制镇务工的外出农民工所占比重逐年增加,由2013年的24.7%增加至2015年的28.3%,提高了3.6个百分点。

收入水平逐年提高。

近年来,我省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省政府连续多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农民工收入水平增长较快。农民工监测资料显示: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从2013年的2032元提高至2015年的2434元,三年间增加402元,年均增长9.4%;本地农民工人均月收入从2013年的2118元提高至2015年的2477元,三年间增加359元,年均增长8.5%。农民工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农民增收做出积极贡献,据监测资料显示:2015年外出农民工除去必要的生活消费支出,人均寄带回金额为5220元,占务工收入的'比重为20.8%,比2013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

外出农民工中,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农民工比例由2013年的46.9%,降至2015年的28.3%,下降18.6个百分点;月收入2000-3000元的农民工比例由2013年的42.8%,增至2015年的44%,增长1.2个百分点;月收入3000-5000元的农民工比例由2013年的9.4%,增至2015年的24.8%,增长15.4个百分点。本地非农务工农民工中,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农民工比例由2013年的53.1%,降至2015年的34.9%,下降18.2个百分点;月收入2000-3000元的农民工比例由2013年的29.2%,增至2015年的38.5%,增长9.3个百分点;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农民工由2013年的17.7%,增至2015年的26.6%,增长8.9个百分点。

最新农民工就业调查报告(汇总16篇)篇二

前言: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就业工作,需要全面分析当前所面临的形势,既要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又要把握促进就业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一直以来,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就备受关注,它不仅事关着国家的稳定与和平,也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毕竟中国的农民数量有8亿多甚至更多,若是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没有很好的就业,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三汇是达州的一个小镇,人数也是以农民居多,人数在五万多以上。近几年这里很多农民外出打工,留下的是老弱病残:当然也有些人就在村子边附近打打零工,做做苦力活,以维持生计。总体来说,情况不容乐观。一来,一部分农民工南下打工,把自己的儿女交给长辈管理,使自己的上老下小成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二来,那些在村附近打工的人两头忙乎:家里和工地,而且还不一定有稳定的收入。虽说是在工作,可那哪是所谓的就业啊。他们享受不到城市人民上班该享有的福利和待遇,情况好的能顺利的拿上工资,若是碰上倒霉的,拖欠工资那也是常有的事。

为了解我所在的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在2013年2月10日到2013年3月1对达州市渠县三汇镇的农民工进行了一次工作生活质量状况的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农民工工作和生活条件普遍较差。他们劳动强度大,生活开销大;文化程度低,社会保障低;工作环境差,生活条件差;文化娱乐少,技能培训少。尽管如此,但多数农民工仍认可目前生存的现状,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范围、方式和内容。

本次调查范围为:全镇包括各乡镇的农民工。

调查采用面访方式:采取街道社区拦截调查和入户调查方式。

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农民工的就业情况,包括生活情况、获取报酬、就业保障、住房、子女教育等情况。

(二)调查样本的抽取。

1、在固定岗位上就业的农民工样本的抽取。

以镇为总体,分两阶段抽取城市农民工进行调查。先抽取在固定岗位上工作的农民工,然后从中选取一定数量农民工进行调查。在抽取农民工时按照该单位农民工从事的主要职业,适当考虑了农民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分布。

在抽取各乡各个社区的农民工样本总量时,考虑到各个村分布得比较广,人口不是很密集。所以每个乡和社区都抽取200人作为调查。

2、自由就业的个体农民工样本的抽取。

以镇总体从街道社区中选取自主就业的农民工,适当考虑农民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分布。各抽取了30到50人调查。

(三)调查的样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各类农民工2356人。

注:此图为三汇镇灌丫口的一个自主创业的农民工。

1、样本分布情况。

按工作岗位分,固定岗位就业农民工683人,自主就业农民工为345人,分别占65.16%和43.84%。按从事的职业分,主要为各类服务员、自己经营副食店、卖菜、打杂等,分别占11.49%、10.22%、9.08%。和17.17%。

按乡镇划分,汇西调查农民工356人,汇北调查农民工275人,汇南调查农民工277人,分别占被调查的农民工数的45.66%、30.52%和23.82%。

在调查的2356名农民工中,男性农民工1553人,女性农民工803人,分别占64.66%和35.34%。从年龄上看,25-35岁的农民工有人373人,35-45岁的农民工有人746,45岁以上的农民工有人1119,分别占被调查的农民工数的35.86%、45.54%和58.17%。

从文化程度上看,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农民工有856人,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人914,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人452,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134人,分别占被调查的农民工数的33.57%、47.04%、26.67%和15.74%。

(一)农民工的求职主要靠亲朋好友。

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从事的职业有各类服务员、生产工人、技术工人、建筑工人、一般职员、办事员、管理人员、居民服务人员、商务服务人员、个体业主、小摊小贩、家政服务人员、市政环卫工人等。

从性别上看,男性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主要有技术工人、生产工人、建筑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占被调查农民工总数的17.65%、16.66%、12.99%和8.94%;女性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依次为各类服务员、生产工人、一般职员及办事员,分别占被调查农民工总数的35.14%、13.27%和10.45%。

(三)农民工工作时间过长。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镇上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29天,平均每天工作8.93小时。从每天工作时间看,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不足8小时的占6.85%,每天正常工作8小时的占53.26%。每天工作9-10小时的占26.28%,每天工作11-12小时的占10.70%。有2.91%的农民工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

从每周工作时间上看,46.90%的农民工每周工作7天,36.71%的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为6天,15.58%的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为5天,只有0.81%的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在4天以下。

从调查中了解到,造成农民工劳动时间过长的原因主要是:私营、个体业主追求高产量,高效益,而工人也为了多挣钱,主动延长工作时间。

注:此图为一个卖菜的老爷爷,卖完了菜回去的场景。

这个老爷爷说,他的儿子在外面打工,留下了他跟他的孙女两人在家,自己种了些地,然后平时会到街上来卖卖菜,自己攒点钱。说实话,在走访调查这些老农民工的时候,看到他们很心酸,感觉他们这么大年纪了,却还要在外面奔波,受累,吃也吃不好。忙忙碌碌的活了这么久,什么时候才可以不那么累呢,生活条件才可以提高一点呢。

(四)农民工购买保险比重较低。

据调查,农民工没有购买保险的情况居多,没有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分别占被调查农民工总数的73.37%、73.77%、84.65%、67.46%。以上四险由单位购买的比例分别为11.89%、12.61%、8.41%和23.09%,由农民工个人自己购买的比例分别为6.56%、7.23%、2.55%和4.62%,由农民工个人和单位共同购买的比例分别为8.18%、6.39%、4.39%和4.83%。

(四)多数单位能够为农民工提供基本安全防护措施和防暑降温措施。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特殊岗位上就业的农民工中,10.93%的农民工有非常严密的劳动安全防护措施,23.74%的农民工有较为严密的劳动安全防护措施,51.47%的农民工有一些劳动安全防护措施,13.86%的农民工没有劳动安全防护措施。

调查结果还表明,在高温下工作,由单位给农民工采取防暑降温措施的占60.97%,由农民工自己花钱采取防暑降温措施的占19.77%,还有19.26%的农民工未采取任何防暑降温措施。

注:图为调查走访的时候,看到的一些老年人及他们所居住的地方。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工存在思想障碍,致使就业问题难以落到实处。由于受农耕文化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我镇农民小富即安的保守思想比较严重,多数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偶尔有想改变生活的,也都是有想法,没行动,或是眼高手低,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小的看不上,大的挣不下。农村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偏低,急需对其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但是将农民集中起来组织培训困难较大,因为按照职业培训规定,每期培训最少要达到120个有效课时,也就是15天以上,但这部分人员多数是家庭的主要劳力、生活的支柱,不要说花钱培训,就是吃住用全免费的培训,也往往因为怕耽误农活而不愿参加,政府又不设立培训务工补贴,致使培训率相当低。

2、民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体制机制亟待完善。尽管省、市、县各级都出台了农民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但农民工在某一行业、某一地方干,一般都是短期行为,即使常年外出务工的,也很少在一个行业呆很长时间。针对短期务工的农民工,上级的各项优惠政策操作性不强,很难把这些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由于农民工和用人单位双方均缺乏参保积极性,短期务工又具有形式多样、地点不稳定等特点,再加上社会保险跨区域接续措施不完善,致使国家出台的好政策不能真正落实到每个农民工身上。

3、农民工自主创业的政策环境不宽松。融资难、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农民工创业的主要障碍,而针对农民工自主创业的小额贷款发放门槛太高,农民工一方面缺少信用担保体系,没有贷款的资质,另一方面信贷部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都愿意把款贷给大商人、大企业,很少有信贷部门愿意把贷款发放给白手起家的农民。而且银行在贷款时针对农民工信誉不高,还贷能力不强的现状,在贷款给农民工时就先把一年的利息全部扣下,致使农民工款贷的多,到手的少,这样成本也就越高。然而这样的问题已经出现,我们就不能视而不见,最好的办法就是想方针措施解决它。当然我们要对症下药。

四、对策与建议、强化就业服务,让农民工就业有门路,求职有信息。在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另一方面,可以在本地大力开发岗位,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这既促进了家乡的基本建设,又保证了农民工的更好的就业。

(二)、开展大规模的农民工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储备一批技术人才。我们都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了,才能使他们有更多就业的机会。

(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一是建立农民工创业服务机构。依托劳动就业部门,成立返乡创业者指导(服务)中心,为创业者提供项目信息、开业指导、小额贷款、政策咨询等便捷服务,帮助他们办理相关证(执)照。二是要主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市场前景较好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餐饮旅游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农民离开土地向城镇集聚;三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建设农民工创业园,积极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空间。

(四)、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稳定在岗农民工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形势稳定。目前,一些省份已经制定实施困难企业稳定岗位计划,并建立了面向企业的普遍走访和重点联系制度。部署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专项行动,保障农民工求职的合法权益。近年来,农民工权益受损的事情层出不穷,如农民工讨债的事情一直以来都是农民的心头大患。

上图是来自网页的截图,从这些话当中可以体会内心朴实善良的农民工,他们心里那种对子女的期望,和对自己的责备的心情。

五、分析和总结。

通过此次调查,我发现,农民工的就业情况和生活状况,知道了他们工作享受的待遇很不好,社会保障也不健全,业余生活比较单调,社会关系也比较差。此外,他们的文化素质也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当遭遇到侵权的时候也很难用法律武器以自卫。对于这些问题,我认为首先要提高他们的素质,增加他们的法律知识,其次政府也应当为这些农民工营造一些良好的就业环境,来定制一些相应的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另外,也要对农民工进行一些培训活动,提高农民工的技术水平,还要让他们在工作之余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此次调查让我也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他们的不容易。所以我想我们大学生应当更应该好好努力。去创造更好的未来。

最新农民工就业调查报告(汇总16篇)篇三

农民工问题是我近几年来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在寒假做了一回农民工,并通过寒假时间,对农民工这一问题作了一些调查,因这次是和那些各年龄的劳动者密切的交谈,因此结果较实际。我的家在农村,这几年每年暑假回去,发现家乡的人越来越少了,据了解大部份都有进城打工了,因此造成人们所说的农村就剩下“703861”这种现象。不过笔者看现在甚至“38”这一人群也所剩不多了。经常是很多户人家就剩下老人带着些刚学走路的小孩了。通过对那些外出打工的人群的交谈,发现一普通的问题就是,大部份的农民工从进城的第一天起,就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始打工的,农民能吃苦,肯出力,勤奋进取,任劳任怨且廉价。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各个行业,各条战线,都有农民工在劳动。现在的矿山,建筑工地,真正第一线工作的80%—90%是农民工。举凡城市里最累、最苦、最脏、最险的工作大多是农民工在默默地干。农民工的巨大贡献,有目共睹,然而现实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农民这个特殊的群体,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农民的贡献是在工作环境很不正常,各方面条件很不利的情况现做出来的。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实行城乡分治的管理制度。这种一国两策的格局,至今并没有根本改革,虽然农民进城了,在城里的二三产业工作了,但农民的户籍仍是农业户口,农民的身份没有变,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出去赚钱,捎回养家糊口。然而许多农民外出打工了,但过年回来家里仍是连过年的钱也很难拿出。咎其原因,据几个农民工说他们虽然是每天都在辛苦地劳动,但是工资却很低,即便是省着点花也攒不到什么钱,加之许多权益得不到保障,因此也就只能是混混自已的嘴巴。通过对农村熟悉的了解,我还发现个极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很多家长期在外打工,其子女读书问题很难解决,虽然政府出台了很多措施,但却很难落实。所以很难让农民工的小孩进城里学习,也就只好扔在乡下随他们发展了,这就造成大批人没念完初中就回家了。这样下去,农民问题将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滚越严重了。

“农民工”是个新概念,是中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的家业劳动力转到工厂成为工人。通常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同步的。八十年代中期,经济体制改革扩展到城市,城里的二三产业大步发展,二三产业需要劳动力,于是“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的农民工大量涌现。据农业部、劳动社会保障部有关部门估计,二00二年离土离乡的农民工约为九千四百六十万。近几年国有企业改革,结构优化,大约已有三千万人下岗。据有关调查表明,有些企业把城镇户籍的职工精简了,因工作还需要,找农民工来替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这些企业不仅在搞“减员增效”,而且也在搞“换员增效”。这种趋势还在发展。农民工已经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主力军。农民工进城打工,有利于沟通城乡关系,调整城乡社会结构,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矛盾,增加农民收入。我国人多地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农民工进城打工,使他们有了出路,也得到一定的收入,然而我们许多不健全的体制或是以前的不够重视,使之出现如今困拢的农民工问题。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我想农民工问题要从根本上治。农民工问题表面看是要解决保护粗心工的合法权益,消除在就业方面的不合理限制,给予农民工应有的国民待遇等问题,其实质上是我们国家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工人阶级队伍,构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阶层结构,是建设一个城乡一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维持目前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的问题。

针对农民工问题,我们国家也逐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去年实施的关于解决农民工工资历拖欠问题,这一措施见效颇明显,为许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能高高兴兴地领到工资历回家过,解决了原来那种辛辛苦苦地工作,到头来却领不到一分钱的现象。另外,现在很多地方都有在开展的“再就业培训”,它为许多农民工能学到一技之长,能使他们成为有一定素质的打工仔。再看由于各地政府近年重视了解决了部分农民工的在家乡的就业问题和国家对农村的改革,是很多的农民不用离开家乡就能有较高的收入,使很多要外出打工的农民留了下来,导致了沿海城市的民工荒。如果还不城市还不重视农民工的权益而随着国家对农村的重视与加大投资,将使民工荒的问题持续,并导致其经济增长受到限制。

除这些外,我想我有些自己的建议:第一,现行的户籍制度,是把公民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民业户口两类,实际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既不科学,也不合理。许多问题由此发出来,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要统筹城乡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就是涉及到人口流动,迁徙等全局性问题,必须由国家审度势,做出决策,在全国实行,才能解决。第二,农民工问题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逐渐形成的,已有十多年历史,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这不仅涉及到上亿农民工的切身利益,且关系到用工单位、用工城市有关部门和城市居民的利益,改革的难度很大。要制定一套解决这个问题的总体规划,出台若干政策和措施分步骤解决农民工问题。可选若干城市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在全国实施。在城市财富积累日益丰厚的同时,科学发展观作为国家在新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确立了全面、协调、和谐发展与突出社会公平的取向。换言之,是社会与政治环境发生了向前发展的变化,而农民工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也在觉醒。因此,农民工即使现在的境况较以往要好,其遭遇的不公待遇仍然会全面地充分地被暴露出来,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因此,农民工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农民工问题的严重化并不意味着农民工境遇不如以前,恰恰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

最新农民工就业调查报告(汇总16篇)篇四

一)的方式,旨在了解这一问题。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调查了农民工的职业类型及职业稳定状况、就业培训、公平的就业机会和就业服务的获得、就业获得方式(自己应聘、亲友或熟人介绍、中介组织介绍等)、就业流动的特点(兼业式的农闲时节打工还是钟摆式的常年在外打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等。工资状况调查包括工资水平、欠薪现象、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劳动时间(日工作小时和月工作天数)、劳动强度、节假日加班工资获得状况等。主要采用调查问卷(见附表一)的方式进行,调查日志(见附表一)和调查结果如下:

在学校学到的技术,业绩还算不错,月收入在4000—5000之间。她很满意他的工作,工作条件好,工资待遇也不错。

王云飞,男,30,职高,群众,未婚,家庭成员3人。毕业之后,一直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后来在亲戚的帮助下,进了会宁县邮政公司。经过短期的培训之后,主要负责前台的业务介绍工作。月薪在800—1500。虽然工作环境优越,工作时间也不长,但是工资低,让王先生很郁闷。

杨志龙,男,23,大专,已婚,家庭成员5人(无子)。他的情况和以上的不同,大专毕业后,就结婚了。但那一年恰逢金融危机,一时间就没有找到工作,在家闲待了一年,后来和同学一起经营了一个杂货部。但由于经营不当,被迫关门了。刚刚找到了一份在兰州当保安的工作,还没有上班。听说工资在1500—3000之间,但是杨先生对这份工作相当的不满意。没有工作经验,并且有一定的危险。

张亚丽,女,23,初中,群众,未婚,家庭成员5人。张小姐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初中毕业后,在自己的努力下,开了一家连锁超市。每天白天照顾生意,晚上到附近的一个电子工业学校学习商务管理。经过自己的奋斗,她的超市生意很好,也有自己的雇员。每个月的收入在5000—6000左右。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农民工的就业和工资待遇有所好转,接受就业服务和培训的人数增长迅速,不少地区在工作中也创造了好的经验,但与上亿农民工的需求相比,还只是点上的突破,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农民工反映强烈的主要有三大问题。

(一)公共信息渠道不畅,适合需要的公益性服务和培训项目少。

据抽样调查,85%的农民外出务工是靠亲友获得信息,而从公众信息渠道获得就业信息的却很少。一些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虽然开始对农民工免费服务,但岗位类型、服务模式又往往不适应农民工的需要。

(二)市场中介行为不规范,初次求职农民极易上当。

一些非法职业中介机构和一些未经批准擅自扩大经营范围、非法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信息咨询公司,利用农民工求职心切和缺乏辨别能力,以虚假信息骗取农民工钱财。这一情况不仅损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严重挫伤了他们对职业介绍服务的信任。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的农民工通过中介机构的广告来获得工作。但是,根据很多农民工朋友反映,中介机构贴在墙上的广告几年来就没变化过。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民营企业私自延长工时或是降低工资,这些变化并没有在广告上体现,致使许多农民工上当受骗,对工作的满意度也大幅下降。正是政府部门对于中介机构的疏于监管,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才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必须对农民工的择业服务机制进行整改,才能有效解决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

(三)培训项目与生产和服务实际脱节,不能满足就业需要。

真正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培训和技能鉴定往往收费很高,农民工难以承受;有些培训机构只追求参加人数,不关心培训质量和就业效果……从全国情况看,虽然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人数增加很快,但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并没有明显改善,企业急需技术工人的突出矛盾并未缓解。

此外,(1)工资低、工资增长缓慢;(2)被随意要求加班加点,不给或少给加班费;(3)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利;(4)恶意拖欠、克扣、拒发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严重。在上述问题中,农民工欠薪问题是社会的热点,也是学者研究的重点,对此,许多学者不无忧虑地指出,“对农民工来说,最为重要的还不是工资多少的问题,而是能否最后拿到自己的辛苦钱的问题”。

四、分析总结。

1.找工作难度分析。

从性别角度分析,在下半期的调查中,女性被调查者的情况有所好转,上半期中有50%的女性被调查者认为找工作困难了,下半期中只有30%的女性被调查者认为找工作困难了。从年龄角度来分析,各个年龄段的被调查者认为找工作难度基本不变的比例均有上升。

2.对现在工作的满意程度的分析。

从年龄角度分析,农民工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有显著变化,下半期调查的不满意程度相对于上半期明显增加。年龄越大,对工作满意程度越低。从文化程度角度分析,满意程度基本不变,农民工学历越低,对现有工作越不满意,大专以上农民工对现有工作的满意度最高。

3.2009年以来工作时间变化的分析。

从性别的角度分析,相对于上半年,认为工作时间变多的男性调查者比例增大,认为工作时间基本不变的女性比例大幅增加;从年龄的角度分析,30岁以下的被调查者中,多数人认为工作时间基本不变,而3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多数人认为工作时间变长;从学历的角度分析,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农民工中,多数人认为工作时间变多,中专及以上学历的农民工,多数人认为工作时间基本不变。低学历的农民工从事技术含量偏低的体力劳动的可能性更大,在金融危机下,失去工作的风险更大,因此他们选择增加工作时间作为企业继续雇佣其的交换条件。

4.对目前最担心的问题的分析。

从年龄角度分析,最明显的一个现象是相对于上半年的调查,各个年龄段对于拿不到工资的担心均有大幅上升。从文化程度的角度,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最担心的是失业找不到工作;不同学历的被调查在前后两期的对比中,对于拿不到工资的担心均显著上升。

目前,城市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就业服务网络已比较完善,而乡镇的就业服务工作却还十分薄弱。更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公共就业服务的项目和模式主要是根据本地城镇居民设计的,不适合农民工的需要,使他们“敬而远之”。

二是城乡分割、地区分治和财政分灶吃饭,以及部门间职能交叉、协调沟通不够,成为影响市场管理和工作效率的体制性障碍。目前我国实行各级财政分灶吃饭的体制,一些劳动力主要流入地的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对由当地财政出资,为外地农民工提供免费就业服务有不同看法,认为地方财政支出应主要用于解决本地人的问题。涉及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工作的部门虽然较多,但责任不够明确。在劳动力市场管理方面,立法滞后,缺乏统一的管理规则和制度,部门间也缺乏协调机制。体制性问题使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和培训工作难以形成合力。

三是企业和社会对农民工的歧视,阻碍相关政策的落实。

尽管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少人思想中存在的对农民工的歧视观念还根深蒂固,严重影响了各项涉及农民工的劳动法规的执行。

五、通过调查,提出建议。

训、维权等各项工作,加强与劳动力输入地的协作,大力发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劳动力输入地各城市要将农民工流动就业纳入就业工作整体计划,在安排劳动力市场建设和职业培训体系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广大农民工的需求。

三是强化公益服务与规范市场服务相结合,推动供求信息的沟通和对接,大力发展适合农民工需要的就业服务。劳动力流出地的劳务输出服务,要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和各类服务机构的作用,政府制定规则,引导资助,并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和相关信息;劳动力流入地的职业介绍服务,要大力发展免费的公共服务,提供供求直接见面的平台;引导推动营利性职业中介机构精细服务,强化信用,提高质量;对民办中介机构,建立信用体系,统一市场管理,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堵住不法分子骗钱的门路。四是制定和实施以项目为龙头的农民工国家培训计划,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针对不同农民工群体对培训的需求,设立几大国家项目:一是设立面向几亿农户的电视(远程)培训国家项目,为准备外出的农民提供进城务工常识引导性培训、就业热门行业基本技能培训等课程,使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免费获得基础培训;二是继续搞好“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国家项目,强化培训与劳务输出结合,鼓励农民参加15至90天的短期实用技术培训;三是设立面向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和贫困地区青年的技术工人培训国家项目,强化技术工人订单培训,帮其实现稳定就业;四是设立面向农民工集中行业的农民工岗位培训国家项目,首先选择建筑、煤炭等行业先行,根据不同岗位和技能层次的要求,强制组织多种形式的在岗培训,使职工达到必要的国家职业标准。

最新农民工就业调查报告(汇总16篇)篇五

摘要: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对农民工在收入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农民工的欠薪、讨薪问题予以了特别关注。在调查的基础上,我们从从业情况、工资状况、讨薪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分析研究,认为至少在xxxx地区的农民工遭受欠薪和被迫讨薪问题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但是在其他应享有的基本待遇上仍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普遍忍受着没有福利和保险、没有休假、长期超时工作以及没有加班补贴的待遇。我们希望对农民工问题不只是关注,而是更多地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来改善农民工的现状。

关键词:农民工、工资报酬、欠薪问题。

一、调查背景和调查方式。

二、调查的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分别针对农民工、企业(用人单位)、政府部门设计了三种问卷,主要从从业情况、工资状况、讨薪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民工的从业情况。

1、农民工大多是通过劳动市场找到工作单位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亲友、同乡介绍工作的。

2、从事的职业主要有建筑工人、工厂临时工、餐厅服务员、家政服务人员、城市环卫工人等。而且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大多工作条件比较差、工作强度大,有些甚至工作环境极为恶劣,是城市居民所不愿从事的工作。没有休息日、工作超时、没有加班补贴更是家常便饭,比比皆是。

3、对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合同情况的调查发现,由于政府部门加大了建筑行业、加工制造业等农民工相对比较集中的企业的监督管理,现在签订劳动合同、临时雇佣合同的比例大大提高了。但还是有不签合同的情况,往往出现在打短工、由熟人介绍工作、以及在无照经营的个体经营加工户打工的农民工身上。有的是因为不知道有订合同这回事,有的是根本不把签合同当回事,还有的则是因为老板根本不理会这种要求。而且,即使有签订合同,也往往是企业指定的,存在大量不合理、不合法的霸王条款,明显不利于保护农民工权益。

(二)民工的工资状况。

1、农民工工作报酬的计酬方式主要为计件制和计时制,计时制有按小时和按日两种。

2、农民工的平均月工资按工作的强度、技术要求、个人能力等有较大差别,从800元到3000元不等。但是一般都没有奖金、公积金、社会福利、医疗保险。

3、薪资的发放有三种情况:打短工的一般是在完工以后一次性发放,不过可以预支一些作为生活费;建筑行业一般分为两部分,每月发放一部分生活费,年末或工程结束时再发放另一部分;工厂以及服务业一般按月发放,但会扣留一定的保证金。

1、出现工资拖欠的比例不高,而且多为无照经营的个体经营加工户、黑工头等不正规的雇主。工厂、工地往往会因为资金没有到位而出现短时间拖欠工资,但都能很快补发。

2、老板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原因,主要有技术上的和道德上的两方面:技术上的原因有上家汇款迟延导致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企业经营不善导致资金周转困难等;道德上的原因比较复杂,有的是工头卷款逃跑、有的是老板无视农民工的权利而肆意侵害其利益。

3、农民工在遇到长时间老板拖欠工资时,所采取的手段五花八门,包括直接向老板抗议、请工会之类的组织进行调解、向新闻媒体曝光、找政府部门投诉、求助于司法、仲裁等,其中,比较极端的有“跳楼秀”、绑架老板、报复包工头等,但一般很少会有人选择这种方式。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民工选择向政府部门投诉,因为一旦发生拖欠,向老板抗议或进行调解很少有实际效果,申请仲裁和诉诸于司法对农民工来说都成本太高,要上媒体又需要事情具有一定的新闻性,而找政府部门不但成本较低且成功几率也比较高。

4、各地方政府都有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并设有监察大队(纠察大队)专门处理这类案件,以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基本权益,减少侵害的发生。从调查来看,各地政府部门都能比较及时有效地处理问题,一经调查认定,坚决追讨回欠款,案件成功解决的几率在98%以上,而且对违规单位有处罚、教育等手段。为了减少事件的发生政府还有日常的巡查,主动进行监察工作,平时也经常展开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三、调查得出的结论。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各地离乡务工3个月以上的农民有近1.4亿人。他们承担了城市中大部分城市人不愿干的累活、脏活,却只拿着微薄的工资,过着艰难的生活,而且还时常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农民工的工资报酬相比与他们工作的强度是很低,这仅仅是农民工收入问题的一个方面,但有时就连这微薄的工资农民工也难以得到兑现!

通过对四个地方的实地调查,我们发现,由于政府近年来的大力整治与监管,农民工遭受欠薪和被迫讨薪问题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遇到欠薪的主要是没有合同规范以及雇主为不法经营或经营混乱的农民工。但是,农民工在其他应享有的基本待遇上仍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即使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了劳动合同,也对其中明显不合理、不合法、差别对待的霸王条款无可奈何。他们已经普遍习惯了没有社会保险、医疗保险,没有休息日和假期,长期的超时工作却没有加班补贴的不公平待遇。如今背井离乡的农民工已成为城市最大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存现状,与他们做出的贡献形成巨大反差。如果放任这种不公正持续下去,致使农民工不满情绪上升,是大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

农民工之所以会受到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从其自身的来讲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农民工缺乏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受到侵害也不会维护自己利益,使侵害他们权利的人和准备侵害他们利益的人有恃无恐、趁虚而入;第二、农民工缺乏能够维护自己权力的组织,农民工在维护自身权益的过程中身单力薄,处于劣势地位。

由于经济状况、地理条件等原因,农民工大都文化程度不高,缺乏一定的专业技术,法律意识普遍淡薄。而且,由于来城市打工的农民来自五湖四海,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没有一个有力、团结的组织来保护他们的权益。所以,使得农民工始终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但实际上却没有最基本的国民待遇,依然被排除在城市各类保障体系之外。他们从事条件最差、负荷最重的体力劳动,而用工单位却不愿投入更多成本给予改善。

我们认为,社会在得到农民工如此多的给予之后,理应付出对等的回报,给予他们更多实际的关爱和帮助。首先,就应该切实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让他们享有法律所赋予公民的权利,对于侵害其劳动权利的个人与单位,进行有效的惩处,切实保障每个公民的权利。

四、我们的总结:好政策还须落到实处。

春节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新旧农民工也早已进城务工,开始了又一年的辛劳。有关农民、农民工的问题也开始摆到我们的面前了。国家一直以来都很重视民工问题,今年的“一号文件”又强调了多项关于农民工的问题。在这个文件中,提出了很多对农民对城市民工有利的政策,例如税收改革、科技投入、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等等。

我们认为,要解决农民工问题,就要保证“一号文件”的政策落到实处,真正帮助农民、农民工提高生活水平,切不可流于形式。要在农村里解决好“三农”问题,改革各种制度,让留在农村里务农的农民的生活慢慢改善。而对进城务工的农民,首先要解决好城内市民的观念,给予他们认同,让他们在城里也能找到“归属感”;其次就必须真正做到改善农民工在城里的就业、保险、子女教育等的问题。

相信要是这样双管齐下,一定能让农民无论选择留在农村还是闯荡城市,都能有基本的保障,这样才会有利于我们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党的执政,切不可只重视浮于表面的喊口号,出台一些形象工程性质的政策,而应重视让农民朋友这一基础地位阶层的生活得到切实保障,提高他们的地位,通过宣传改变大家的观念,共同关心这一庞大的弱势全体。

[1]伍泽平.破解“三农”问题的思考[j].达州新论,2006,(02).[2]李慧.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8,(03).[3]葛志华.转型之痛“三农”问题的由来与终结[j].江海纵横,2007,(03).[4]解决“三农”问题的神来之笔——如何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江海纵横,2006,(05).[5]孙春明.“三农”问题与城市化进程[j].武汉建设,2008,(04).[6]刘涛.“三农问题”的困境及其对策[j].商业经济,2009,(02).[7]阴月灵.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06).[8]寇丽.对我国的“三农”问题的解析[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1).[9]谭凌宇.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路径[j].文史博览(理论),2009,(02).[10]张西茹.“三农”问题要发展需要职业教育做支撑[j].西北职教,2006,(10).

最新农民工就业调查报告(汇总16篇)篇六

根据《通知》要求,市总工会专门成立**市农民工基本状况调查领导小组。组长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梁欣担任;副组长由市总工会副主席李谷担任;成员有市总工会组织工作部部长张国伟、市总工会办公室主任王丽萍、市总工会生产劳动保障部部长舒建忠、市困难职工援助中心主任曹筱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总工会组织工作部,主任由张国伟担任,副主任由王丽萍担任,组织工作部的工作人员参加,负责开展调查、汇总上报工作。

二、当前**市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一)用工情况。

(二)农民工队伍结构。

1、在调查的4160人农民工中,年龄最低18岁,最大48岁,多以青壮年为主,平均年龄为31.4岁。其中,男3071人,占总数的74%;女1089人,占总数的26%。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2、从来源地看,本省农民工较多,占农民工总数的67%;非本省籍的农民工,占总数的33%。

3、从文化程度上看,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各占半数。

4、从从事工种上看,小学文化的农民工多从事体力劳动;初中文化的农民工多从事餐饮服务行业。

(三)农民工的特点。

受调查的农民工基本特点为:文化素质低、观念旧、自我维护意识不强、劳动技能不高、服务形式单一,工资收入较低。主要特点为:

1、目的明显。

大部份农民外出打工的主要目的就是挣钱,虽然体力劳动强度大,并且危险系数高,只要工资收入比在家务农多,无论从事哪类工种都乐意干。

2、地域性、家族性明显。

在厂矿、企业里,农民工多半是以“老乡”为基础结成一个班组。如明威公司下属的三支搬运队,顺祥装卸队的农民工多数来自**本地,巡检司装卸队来自**市小龙潭,建南搬运队则来自建水。而在餐饮服务行业里,绝大多数农民工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的。调查表明,无论是从事何种行业,他们的就业渠道都体现了地域性和家族性。

3、不稳定性。

“流动大、不稳定”是农民工的共性。调查中发现,餐饮服务业的农民工年纪轻、自主性强,大部份打工者认为工资低,没有必要签订劳动合同。相对于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来讲,工厂、企业的农民工较为稳定,他们的工资相对要高一点,并且均与用工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有的单位还为他们购买工伤保险和意外伤亡保险,但大部分用人单位存在着季节性用工,农民工的工作仍然不稳定。

4、劳动技能匮乏。

农民工文化素质低,大多数农民工缺乏劳动技能,服务形式单一,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甚至有的少数民族妇女还不会说汉话,存在语言沟通障碍,给用人单位的管理带来困难。调查表明,农民工法律观念淡薄,自我维护意识不强,在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不能够有效地自我保护。

农民工是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对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农民工的贡献是在工作环境差,各方面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做出来的。从调查中发现农民工普遍受到不公平待遇,如:调查中用人单位对调查不予支持配合、数据的真实性有待考证。由于农民工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直接影响农民工本人及其家庭生活,影响其子就学问题,为社会的稳定留下隐患。

(一)就业渠道不规范。

绝大多数的农民工是通过老乡、亲友介绍等方式就业,无论是乡(处)的劳务输出,还是用人单位的输入,在管理方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反映出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合法机构少,从业的选择余地小,农民工需求的市场信息不畅,政府引导就业工作不力,管理服务工作相对薄弱,合法职介机构作用发挥不够。

(二)收入分配及社会保障情况。

我市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为479元/月,基本能按时、足额拿到工资。平均日工作时间在10.3小时内,统计结果表明,在4160名农民工中,有2445人签定了劳动合同,签定劳动合同率为58.8%。但签定的劳动合同中还存在约定条款不规范、不平等、内容不具体的问题,部份农民工没有与雇主签订平等的劳动合同的意识。

(三)劳动安全和卫生保障情况。

在危险系数较大的工厂、矿山、建筑行业,农民工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不能按时领取,从事高危工作时得不到有效保护,存在职业病隐患和安全隐患。居住地的卫生条件也无法保证,大多数农民工衣着陈旧,居住简陋,饮食简单,住宿问题急须解决。

(四)民主权利及精神文化权益保障情况。

据调查,在农民工数量多,且相对集中的地方,用人单位并没有成立基层党支部、团支部的组织,农民工们没有任何组织生活可言,业余生活单调。少数建有工会组织,建有“职工之家”的,能通过开展活动来丰富职工业余生活。绝大多数农民工在业余时间的主要消遣方式是闲聊和睡觉,年纪较轻的多半是结伴进城游玩,基本上没有其它的精神文化娱乐方式。

通过调查中反映出,大多数用工部门和农民工队伍负责人眼里,农民工只是单纯的劳动力,基本上不用管他们的培养和教育。而大多数农民工从不自己主动学习,没有学习的观念意识。

(五)农民工维权工作。

随着中央到地方对农民工问题的关注及一系列针对农民工政策措施的出台,政府和用工单位也开始重视农民工的维权问题,共同做了许多工作,农民工维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拖欠工资现象得到遏制。

在调查者看到,并无长期拖欠工资现象,只有极少数的不能按时发放工资,但可以通过预支生活费等方式得到货币,生活得以保证。

2、生活费、子女学费有了保障。

由于拖欠工资现象得到遏制,农民工的生活费、子女入学费得到了很好的保证。自学校实行“一费制”后,农民工子女入学与市民同等待遇,大大减轻了农民工的负担,解除了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3、用工方对农民工待遇有所提高。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管理理念的冲击、工会组织的介入,用人单位逐渐接受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用人方及工会等组织在逢年过节时经常举行农民工座谈、聚餐,给农民工发放过节所需物资,通过农民工自己的基层工会组织不定期的开展工会活动,同时还能对家庭困难的农民工进行帮扶。

四、目前农民工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农民从农村到城市务工,参与城市就业的平等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建议劳务输出方要与用工单位协调沟通,组织一个有效的就业管理渠道,更好的维护好农民工各项权益。

2、农民工依法享受社会保障的权益得不到落实。建议政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级组织及劳动部门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维护力度。

3、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职业指导工作方式和手段相对滞后,致使农民进城务工盲目性较大,成功率较低。建议加强指导和扶持力度。

4、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不够系统,熟练工人培养速度过慢。建议加强培训面和培训力度。

5、在稳定农民工队伍,留住农民工人才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手段。

6、农民工是危险行业、危险工种和职业危害严重作业场所的主要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大大高于其他群体。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在恶劣的劳动条件下工作,农民工队伍负责人无法按质按量的提供基本的劳动防护用品,加之经常性的加班加点,农民工在身体疲劳,又缺乏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工伤事故。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监督力度。

农民工的问题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这不仅涉及到农民工的切身利益,而且也关系到用工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和市民的利益,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是一项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也是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研究、共同努力、共同推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努力。

最新农民工就业调查报告(汇总16篇)篇七

本次共调查各类农民工29425人。

1、样本分布情况。

按工作岗位分,固定岗位就业农民工23880人,流动就业农民工为5545人,分别占81.16%和18.84%。

按从事工作的行业分,在制造业,建筑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中工作的农民工分别占19.53%、15.12%和14.84%;在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工作的农民工分别占13.88%、9.75%、8.22%和1.26%;其他农民工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采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金融业中工作。

按从事的职业分,主要为各类服务员、生产工人、技术工人、建筑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等,分别占17.49%、15.46%、13.22%、9.08%。和7.17%。

按东中西部划分,东部地区调查农民工13435人,中部地区调查农民工8980人,西部地区调查农民工7010人,分别占被调查的农民工数的45.66%、30.52%和23.82%。

在调查的29425名农民工中,男性农民工19027人,女性农民工10398人,分别占64.66%和35.34%。

从婚姻状况看,已婚的有18191人,未婚的有10743人,分别占被调查农民工数的61.82%和36.51%。

从年龄上看,16-25岁的农民工有8954人,25-35岁的农民工有10553人,35-45岁的农民工有7516人,45岁以上的农民工有2402人,分别占被调查的农民工数的30.43%、35.86%、25.54%和8.17%。

从文化程度上看,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农民工有756人,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3750人,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15312人,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7848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1759人,分别占被调查的农民工数的2.57%、12.74%、52.04%、26.67%和5.98%。

(一)农民工的求职主要靠亲朋好友。

许多农民工在外出务工经商前并没有联系好工作,进城后,一般经城里的亲戚、朋友或已在城里定居的老乡介绍找到工作。据调查,由定居本地的亲属、朋友介绍的占28.20%,由同样在外务工经商的同乡、亲友介绍的占25.99%,自荐到用工单位工作,占10.51%。另外,还有部分农民工是通过自主就业,招工广告,包工头、老板招募,劳务市场,招聘会,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找到工作,分别占7.94%、7.38%、5.15%、3.85%、2.46%和2.05%。

(二)农民工职业涉及城市生活的诸多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从事的职业有各类服务员、生产工人、技术工人、建筑工人、专业技术人员、一般职员、办事员、管理人员、居民服务人员、商务服务人员、个体业主、小摊小贩、家政服务人员、市政环卫工人等。

从性别上看,男性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主要有技术工人、生产工人、建筑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占被调查农民工总数的17.65%、16.66%、12.99%和8.94%;女性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依次为各类服务员、生产工人、一般职员及办事员,分别占被调查农民工总数的35.14%、13.27%和10.45%。

(三)农民工工作时间过长。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城里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29天,平均每天工作8.93小时。

从每天工作时间看,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不足8小时的占6.85%,每天正常工作8小时的占53.26%。每天工作9-10小时的占26.28%,每天工作11-12小时的占10.70%。有2.91%的农民工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

从每周工作时间上看,46.90%的农民工每周工作7天,36.71%的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为6天,15.58%的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为5天,只有0.81%的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在4天以下。

从调查中了解到,造成农民工劳动时间过长的原因主要是:私营、个体业主追求高产量,高效益,而工人也为了多挣钱,主动延长工作时间。

(一)农民工所在单位提供的工作待遇普遍不高。

据调查,29425名农民工所在的单位提供工作待遇情况是:签订合同或协议的占54.01%,能兑现工资的占85.14%,提供加班补贴的占49.87%,有双休日的占11.87%,能提供工伤补偿的占42.84%,可以带薪休假的占20.47%,可提供岗位培训的占47.23%,有住房补贴的占7.58%,提供住房公积金的占4.76%,妇女可以带薪休产假的占被调查的女农民工的比重为20.22%。

(二)半数以上的农民工签订了劳动合同。

在调查的29425名农民工中,签订了劳动合同的有15891人,超过半数。其中,签订固定期限合同的占68.27%,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占10.53%,签订临时合同的占21.20%。

在签订有固定期限合同的10849名农民工中,平均签订合同期限仅为一年。其中,75.68%的农民工签订了9-12月的合同,7.91%的农民工签订了1-2年的合同,只有10%左右的农民工签订的合同时间超过两年。

据调查,签订过合同的农民工对合同的认知程度相对较高,很清楚所签合同详细内容的农民工占了22.94%,比较清楚合同内容的占了41.94%,一般了解合同内容的占了23.02%,不大清楚和完全不清楚合同内容的只占9.05%和3.05%。

(三)农民工购买保险比重较低。

据调查,农民工没有购买保险的情况居多,没有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分别占被调查农民工总数的73.37%、73.77%、84.65%、67.46%。以上四险由单位购买的比例分别为11.89%、12.61%、8.41%和23.09%,由农民工个人自己购买的比例分别为6.56%、7.23%、2.55%和4.62%,由农民工个人和单位共同购买的比例分别为8.18%、6.39%、4.39%和4.83%。

(四)多数单位能够为农民工提供基本安全防护措施和防暑降温措施。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特殊岗位上就业的农民工中,10.93%的农民工有非常严密的劳动安全防护措施,23.74%的农民工有较为严密的劳动安全防护措施,51.47%的农民工有一些劳动安全防护措施,13.86%的农民工没有劳动安全防护措施。

调查结果还表明,在高温下作业,由单位给农民工采取防暑降温措施的占60.97%,由农民工自己花钱采取防暑降温措施的占19.77%,还有19.26%的农民工未采取任何防暑降温措施。

最新农民工就业调查报告(汇总16篇)篇八

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民比例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我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他们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我省及务工地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新一代河南农民工得到各地的普遍认可和好评,涌现出了李学生、魏青刚、周国允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为了解我省农民工的就业现状,记者采访了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劳务输出处的有关人士。综合河南省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和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提供的资料和数据,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农民工生活质量调查,形成了本文。

就业现状: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

资料显示:我省总人口9768万,乡村人口6774万,农村劳动力4752万人,需要转移的富余劳动力2800万人。截至底,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1746万人,比增加189万人。其中省外输出1090万人,省内转移652万人(含县内就地转移357万人),境外就业(含外派劳务)4万人。

在外省务工的农民工,集中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深圳、广州、东莞)、江苏、浙江、新疆等经济发达的省市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塘等经济发达地区。在国外务工的农民工,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日本、韩国、中东、非洲等地区。主要从事建筑、运输、矿业、制造、电子、纺织、服装、烹饪、保安、采棉、机械、维修、船员等行业。

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组织形式主要为政府劳动部门、有关单位集体组织或自发外出务工,其中有组织的农民工输出所占比例较小。18个省辖市农民工外出务工人数不平衡、情况不相同。周口、南阳、信阳、驻马店、商丘、开封、濮阳等农业区外出务工人数占全省外出务工人数的近70%。而郑州、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许昌、漯河、三门峡、济源等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外出务工人数占全省外出务工人数的30%。

目前我省农民工外出就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在叫响全国的“林州建筑”、“长垣厨师”、“鄢陵花工”三大劳务品牌的基础上,又培育了“遂平家政”、“汝阳电子”、“xx县涉外”、“平舆防水”、“唐河保安”等一大批势头强劲的新品牌。近年来,我省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劳务收入逐年增加。全省已有1746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已由的20%提高到36%,成为全国第一劳务输出大省。20全年劳务收入955亿元,比20增加225亿元,人均年劳务收入5727元。

我省相关部门在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中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外出务工人员中组织开展“为当地作贡献、为河南添光彩”的“双为”活动,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新一代河南农民工得到各地的普遍认可和好评,涌现出了李学生、魏青刚、周国允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主要特点:就业领域涉及生活诸多方面。

农民工就业多数不稳定,流动性大。农民工以非正规就业为主,多数是临时工、季节工、承包工、劳务工、时工、派遣工等,很多与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只是口头协议,劳动关系呈现动态化。据调查,有18.7%的农民工在一个单位工作时间不足一年,38.5%的工作时间在1至2年左右,工作时间超过5年以上的较少。

农民工的从业领域涉及城市生活的诸多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从业主要集中在煤炭、冶金、化工、机械、纺织等条件艰苦、污染较重的行业和城市基本建设、第三产业等收入较低的岗位上。据调查,我省农民工在建筑业务工的战到27.74%,矿产采掘业的占10.39%,纺织业占20.55%,餐饮商贸占23.11%。

农民工多以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聚集。据调查,农民工有组织输出的只占36%,其他则投亲靠友、自找门路或者通过务工地劳务市场介绍务工。在城市陌生的社会环境中,他们为了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逐步形成了以血缘、地缘、及业缘为纽带的聚集现象。农民工中男多女少,以中青年为主。从性别上看,男性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主要有技术工人、生产工人、建筑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女性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依次为各类服务员、生产工人、一般职员及办事员。我省农民工中男性占62.93%,女性占37.08%。但在一些具体的行业差别大,如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中,99%为男性。女性多数在纺织及餐馆等服务业中居多。农民工年龄在18~45岁之间的,占整个务工人数的76.89%。他们年轻力壮,身体素质较好,文化水平较高,容易掌握劳动技能,又有吃苦耐劳精神,在职业竞争中具有较强的优势。

农民工的文化素质低于城市同龄劳动力。我省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的最多,占60.78%;其次是小学和高中文化程度者分别占18.16%和18.7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这两极的人员比例都很低。从流出地来说,这部分群体文化素质并不算低,而且是农民工中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思想意识较新,适应环境能力较强的群体。但与城市同龄劳动力相比,其素质仍然较低,对高层次就业岗位的选择余地非常小,绝大多数只能从事那些技术含量低,脏、累、重、苦、险和城市人很少问津的工作。

长期滞留者增多,但真正融入城市社会者较少。据调查,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加快,一部分工作稳定的农民工逐步在城市扎下根来,“举家迁徙”的现象也在不断增多。但由于他们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社会地位较低,他们要想真正融入城市社会还有一定的困难。

权益保护:合法权益受侵害现象依然存在。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为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是由于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和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在不少地方和单位,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问题和现象依然存在,有的还相当严重。

就业歧视依然存在。当前,限制农民工进城务工制度性障碍正在逐步取消,但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管理部门较多,需要证件多,相应的收费也多。据了解,外出务工必须办的证件主要有:外出前由当地有关部门开具身份证明、务工证、婚育证;到就业地后需办理暂住证、就业证、计生证、健康证等证明、证件,人为地提高了农民进城就业的门坎和劳动成本。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福利、同工不同权利的现象依然广泛存在。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据调查,企业没有与农民工签订书面合同的达71.79%,对有些农民工而言,有活干、有钱挣就行了,签不签合同关系不大。就是签订了合同的农民工,还有12.1%的人不太清楚合同内容,无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即使企业与农民工签订了劳动合同,许多合同文本不规范,存在着很多无效条款和霸王条款;有的用试用期作幌子,到试用期快结束时,马上辞退,重新招录;有些单位履行合同走形式甚至不履行的现象仍然存在。拖欠和克扣工资现象依然严重。尽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这个矛盾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但问题依然严重。据问卷调查,有23%的农民工被不同程度地拖欠过工资。超时劳动的现象普遍存在,劳动报酬偏低。一些雇主随意延长农民工的劳动时间,增大劳动强度。问卷调查显示,有60%以上的农民工每天工作在8~10小时以上,甚至更长,有81%的人每周休息不足两天。有一半的农民工拿不到加班补贴,57%的农民工得不到工伤补偿,近八成的农民工不能带薪休假,90%以上的农民工没有享受住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还有八成的女职工无法享受带薪休产假制度。有3.96%的农民工月劳动报酬不足300元,24.22%的人月工资报酬在300元至500元之间,46.31%的人在500~800元之间,800~1000元的占17.56%。有些企业生活条件差,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隐患突出。劳动强度大,劳动保护条件差,工伤事故比例高,职业危害比较严重,是农民工较多反映的问题。据了解,在安全生产事故中,农民工因工致残、死亡的人数占大多数;职业病人数较多。不少用人单位尤其是非公企业,忽视对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教育,有的用人单位未按规定发放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造成安全生产事故。参加社会保险率低。74.81%的农民工未参加任何保险,其中,有73.37%、73.77%、84.65%和67.46%的农民工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劳动力市场供过与求,用人单位处于强势地位,农民工只好接受许多不平等的条件,为以后权益受侵害留下了空隙;二是农民工文化水平不高,在证明劳动关系的问题上取证难;三是部分用人单位为节省生产成本或经营困难,在为农民工提供工作场所、环境条件、安全卫生保障等方面大打折扣;四是部分用人单位提供虚假材料骗取经营资格,或存在违法经营情况,使农民工各项权益无法保障;五是相关部门对劳动力市场及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技能培训:半数农民工参加了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工岗位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调查的农民工中,尽管有一半的被调查的农民工参加过职业技能的培训,但大多也只是临时的、短期的岗前培训。近三成的农民工拥有专业技术证书。在调查的29425名农民工中,有9196名农民工拥有专业技术证书。在9196名拥有专业技术证书的农民工中,拥有初级证书的占59.43%,拥有中级证书的占34.45%,拥有高级证书的'占6.12%。一半以上的农民工参加过简单的劳动技能培训。在调查的农民工中,有50.20%的农民工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其中,男女农民工各有51.41%和47.99%参加过培训。从文化程度上看,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民工群体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人员越多,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中有74.02%的人都参加过职业技能的培训,而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农民工中只有18.65%的人员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工提高职业技能的主要方式是参加短期职业培训,快速上岗。调查了解到,农民工提高职业技能的主要方式有:参加短期(半年内)职业培训、自学专业知识、个人拜师学艺、接受长期(半年以上)职业教育等,分别占39.4%、24.1%、16.4%和9.7%。

最新农民工就业调查报告(汇总16篇)篇九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一支重要力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仅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为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并且已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本文以-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为依据,对海南农民工就业、收入与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宏观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一、农民工基本特征。

(一)农民工规模逐年增加。

据海南农民工监测调查资料推算,20海南农民工总量为112.3万人,比增加13.3万人,年均增加6.7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68.1万人,年均增加5.5万人;本地农民工44.2万人,年均增加1.2万人。

(二)农民工从业比例稳步提高。

年农民工人数占农村从业劳动力比例28.9%,比20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农民工占农村从业劳动力比例14.7%,比2013年提高1.5个百分点;本地农民工占农村从业劳动力比例14.2%,比2013年提高0.4个百分点。

(三)青壮年农民工比例逐年增加,女性农民工比例有所提高。

2013年至2015年间,30-50岁年龄段的农民工所占比重分别为42.9%、45.6%和46.6%,比重逐年增加;29岁以下的农民工比例由2013年的46.6%下降到2015年的43.4%,下降3.2个百分点;51岁及以上的农民工比例由2013年的10.5%下降到2015年的10%,下降0.5个百分点。2015年女性农民工比例为39.5%,比2013年增加1.6个百分点。

(四)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专业技术型人才逐年增加。

海南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每年的比重在60%左右上下波动,2013年至2015年间,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比例逐年提高,分别为63.8%、65.7%和67.0%;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所占比例分别为7.1%、8.9%和9.9%。2015年专业技术型人才所占比重为9.5%,分别比上两年提高2.4和4.2个百分点。

(五)接受培训的农民工增加,职业技能水平有所提高。

农民工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比重在提高,尤其是接受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较多。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海南省政府开展了一系列帮扶农民工的政策措施,如“春风行动”等,加大了对农民工的培训和转移力度,加上农民工自身也意识到增强职业技能的重要性,主动接受职业技能的农民工越来越多。2015年农民工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占5.7%,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接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14.7%,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

1.农民工就业主要集中在省内,本地化趋势愈发明显。受特殊地理位置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海南农民工就业主要以省内为主,所占比重达90%左右。其中,乡内从业的占48.9%、乡外县内从业的占15.6%、县外省内从业的占27.1%,近几年受本地工资水平不断上升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省外务工人数逐年下降。资料显示:2015年省外务工的农民工仅占8.4%,比2013年下降0.2个百分点,有回流趋势。

2.农民工就业以第三产业为主,但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重逐年增加。2015年从事第三产业的比重为74.6%,与2013年相比,减少了1.4个百分点;从事第二产业的比重为25%,与2013年相比,增加了1.9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和建筑业比重分别为8.2%和16.2%,比2013年分别增加0.2和2个百分点。

4.外出农民工主要流向地级以上城市,在县市地区及乡镇务工的外出农民工比重增加。2015年,外出农民工于地级以上城市务工的占66.6%,其中:直辖市务工的占3.3%,比重增加0.6个百分点;省会城市务工的占39%,比重下降5.8个百分点;地级市务工的占24.3%,比重增加0.4个百分点。近几年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小城镇加快建设步伐,为外出农民工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在县市地区及建制镇务工的外出农民工所占比重逐年增加,由2013年的24.7%增加至2015年的28.3%,提高了3.6个百分点。

1.农民工收入水平逐年提高,为农民增收做出积极贡献。

近年来,海南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省政府连续多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农民工收入水平增长较快。农民工监测资料显示: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从2013年的.2032元提高至2015年的2434元,三年间增加402元,年均增长9.4%;本地农民工人均月收入从2013年的2118元提高至2015年的2477元,三年间增加359元,年均增长8.5%。分职业看,2015年平均月收入最高的是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月均3226元;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月均3104元;居第三位的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月均2609元。农民工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农民增收做出积极贡献,据监测资料显示:2015年外出农民工除去必要的生活消费支出,人均寄带回金额为5220元,占务工收入的比重为20.8%,比2013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

2.中高收入农民工比例增加,低收入农民工比例减少。

外出农民工中,月收入元以下的农民工比例由2013年的46.9%,降至2015年的28.3%,下降18.6个百分点;月收入2000-3000元的农民工比例由2013年的42.8%,增至2015年的44%,增长1.2个百分点;月收入3000-5000元的农民工比例由2013年的9.4%,增至2015年的24.8%,增长15.4个百分点。本地非农务工农民工中,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农民工比例由2013年的53.1%,降至2015年的34.9%,下降18.2个百分点;月收入2000-3000元的农民工比例由2013年的29.2%,增至2015年的38.5%,增长9.3个百分点;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农民工由2013年的17.7%,增至2015年的26.6%,增长8.9个百分点。

三、农民工生活和福利保障情况。

1.收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随着外出农民工收入的增加,农民工在外生活消费支出也随之增加。2015年全省外出农民工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12675元,比2013年增加1618元,增长14.6%,年均增长7.1%,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从单位或雇主向农民工提供的伙食和住宿情况看,2015年,每天提供三顿饭的占39%,提供两顿饭的占17.5%,提供一顿饭的占8.1%,不提供但补贴部分伙食的占2.8%,不提供也没有补贴的占32.6%;提供住宿的占49.7%,不提供住宿但有补贴的占12.1%,不提供住宿也没有补贴的占38.1%。

2.外出农民工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以单位宿舍或合租房为主。外出农民工多数居住在单位宿舍、与人合租住房或独立租房为主,所占比重分别为40.2%、26%和12.7%,随着就近就业人数的增加,回家居住的人数比例逐年提高,由2013年的2.5%上升到5.1%,增长2.6个百分点。

(二)外出农民工权益保障情况。

随着各级政府和部门加大对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关注和扶持力度,加上农民工自身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海南省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情况有所好转。2015年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较好,拖欠现象减少,全年仅有0.2%的农民工被拖欠工资,比2013年下降0.9个百分点。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的比重分别由2013年的15.9%和12.6%,提高到2015年的18.7%和13%。

最新农民工就业调查报告(汇总16篇)篇十

2月24日,由徐州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组织实施的“徐州市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报告”出炉。此次调查对象为徐州五县及铜山、贾汪两区在本地企业和尚未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有效样本266人。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知识水平偏低,6成农民工从事短期零工,“看电视”、“上网”为主要消遣娱乐方式等。,66.2%的农民工将“继续外出打工”,14.3%选择“在家创业”,农工民最期盼工资能够及时发放,社会保障能够加强落实,增强农民工的“生存安全感”,希望政府能够在产业信息、创业渠道方面提供帮助和支持。

70后、80后男性。

调查显示,70后、80后男性为农民工主力军。266位被访农民工中,70后和80后占63.5%。其中,男性占89.5%,女性占10.5%。7成以上的农民工学历为初中或高中、中专。47.7%的农民工文化程度为初中,24.4%为高中、中专,16.9%为小学及以下,10.9%为大专及以上学历。

从被访农民工平均每月休息日来看,35.0%的农民工表示每月几乎没有休息日,持续工作,15.4%的农民工平均每月仅有1-3天休息日。从被访农民工自身感受来看,35.3%的农民工表示劳动强度很大,超出了身体负荷,仅有10.2%的农民工表示工作较为轻松。

从事短期零工。

调查显示,在“家”打工成首选。20,39.5%的农民工选择在徐州本地(含各县区)打工,与同期的调查比较,提高了11.4个百分点。其次是长三角地区,比例为36.5%,与20基本持平。剩余24.1%的被访农民工散布在全国各地打工。

6成农民工从事短期零工,自主经营比例较往年提高。除4.1%的农民工目前“失业”外,60.9%的被访农民工为“短期零工”,22.2%为“长期合同工”,12.8%为“自主经营”,而年的调查中,仅有9.0%的农民工自主经营工作。在工作种类上,技术类工作和工厂普通工人为主。63.9%的农民工从事包括建筑工、木瓦工、泥水工、电工、修理工、缝纫工、厨师、驾驶员等在内的`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种,工厂普通工人的比例为12.9%。各种职业比例较2014年没有明显的变化。

近7成农民工。

对收入感到满意。

调查显示,66.5%的农民工对自己的收入感到满意,其中10.5%“很满意”,56.0%感到“基本满意”。有29.3%的农民工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2.3%“很不满意”。

在选择主要生活开支时,除去日常生活开销,子女教育和赡养老人占比较大,而用于储蓄的比例较去年有所增加,尽管收入满意率有所提高,但由于开销日益增多,农民工群体经济压力较大。

调查显示,“看电视”、“上网”为农民工主要消遣娱乐方式。“看电视”、“上网”是农民工工作之余主要的两种消遣娱乐方式,比例分别为37.2%和33.1%。“和朋友聊天”以及“麻将”的比例也超过了10.0%。

在回答“您对今后的工作有什么具体打算?”时,66.2%的农民工选择“继续外出打工”,14.3%选择“在家创业”,另有15.8%表示“还没考虑好”,而选择“在家种地”的农民工仅有3.8%。

期盼多渠道创业帮扶。

调查显示,选择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最期盼工资能够及时发放,社会保障能够加强落实,增强农民工的“生存安全感”。同时也有人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管理,控制工作时间,杜绝疲劳工作,保障农民工正常福利待遇。还有一些农民工表示,孩子上学难、家乡老人没人管依然是他们不能安心外出工作的两大难题。

选择在家创业的农民工,最希望政府能够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并提供小额贷款优惠帮扶,同时希望政府能够在产业信息、创业渠道方面提供帮助和支持。

选择在家种地的农民工,最期盼政府能继续整治村庄环境,合理规划,维修道路,保障村民出行,同时还对子女教育、医疗保障、降低物价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诉求。

最新农民工就业调查报告(汇总16篇)篇十一

我们学校现有在岗教师128名,学生1051人,下设5所村小,学生居住在三个乡镇26个村。其中,农民工子女127名,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2%;农村留守儿童12名。最近,我们进行了一次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

我们学校地处近郊农村,6所学校分布于新城子现代副城周边。事实上,已成为大量接纳农民工子女的小学。我们学校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体现,不是简单的城乡差异,而是本地学生与外地学生间的差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全校所有的农民工子女的问卷和统计资料进行了分析。

农民工子女实际上包括了两个群体,一个是流动儿童,一个是留守儿童。从这样一个整体的概念出发,这两个群体都是我们所要关注的。这两个群体之间,从整个变化态势来讲,是动态的,今天的流动儿童可能会成为明天的留守儿童,今天的留守儿童也可能成为明天的流动儿童。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加之城市劳动力的缺乏,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心理问题突出。文化背景各异、学习方式不同,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不平衡。农民工子女大多来自经济条件比较差、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偏远农村,且农民工子女都是从农村的学校直接进入本地,他们和真正的农民并不相同,而是介于城市和农村这两个群体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生活,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进度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的成绩较本地孩子差,使农民工子女极易产生自卑、自控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戒备能力强等不良心理。来自本地孩子的歧视,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也让农民工子女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

2.安全无法保障。流动人口的工作大多不稳定,工作变动导致了居住场所的不固定,而且流动人口出于经济上的考虑,租住房往往都是在环境较差、出行不便、租金低廉的地方。这样一来,学校和家庭无法建立稳定的联络方式,致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法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脱离家长监护问题非常突出,而且导致学生的出行安全无法保障。

3.教学内容相异。一般来说,农民工子女大多是从偏远农村的学校转入我校。他们的文化基础较差,所采用的教材版本往往不同(尤其是英语教材),不同的教学进度、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的学习环境导致流动儿童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出现了不能适应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学习热情,缺乏成就感,情绪不稳定,如忍受性低、孤独感强等;二是缺乏团体归属感,易产生不良情绪如反抗倾向、被压迫感等。同时,农民工子女还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偏低、自卑、自闭、压抑等心理特征。这些原因导致流动儿童产生厌学态度。

4.家长思想观念落后。家庭能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上的帮助对学生适应性有显着影响。调查表明,大多数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还是非常关注的,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家长不能对子女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辅导。流动人口多半来自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农村,较低的文化程度和生活上巨大的压力让他们没有能力、时间和精力来科学合理的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家里根本没有读书学习的氛围,以致流动儿童在学习心理上也存在一定问题。

(三)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解决,不仅是对农民工子女权益的尊重,更关乎国家、社会的长期稳定和长远发展,因此全社会应一起来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让所有的农民工子女都能在共同的蓝天下一起成长。

1.制度创新问题。我们国家已逐渐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义务教育就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国家已经规定了两个为主的原则,就是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以政府为主,这体现了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价值,要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的职能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以政府为主,公办学校为主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是要改变当前以户籍人口为准的教育管理体制。我们管理模式是以户籍为主的,要适应流动人口的现实,就要改成以常驻人口为准,把常驻人口纳入地方公共服务的范围,纳入政府的教育的日常管理。

农民工子女教育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不仅仅是教育制度的创新问题,它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制度的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就教育问题来谈教育的制度创新,因为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只是技术性的问题,不是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当务之急,是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我们最重要的还是要经济制度的改革,要消灭城乡两元制度,这个制度不改革,经济不发展,城乡的差异造成了农民工子女教育永远解决不了,为什么农民要进城,就是因为经济水平的差异,经济制度的差异,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2.正确认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首先,教育是“全民教育”,农民工子女享有受教育权利,而且是平等的教育权利。其次要认识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子女正逐步递增,搞好农民工子女教育已是一个克不容缓的问题。这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农民工子女比较懂事,有良好的自强自立意识,但也有孤僻、自卑的性格倾向和与社会对立的不良情绪,他们需要得到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总之,农民工子女也是公民,他们的父母也是国家的建设者,政府义不容辞地有为他们提供教育的责任。

最新农民工就业调查报告(汇总16篇)篇十二

一、调查背景:。

农民工问题一直是社会上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也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社会话题,也多次被政府和一些机关单位提到工作日程上的话题。

由于我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半数以上,故关于农民工的一些话题仍需引起大家的关注。

但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每天没有机会或心思涉及有关农民工的一些信息。

二、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现代大学生对在外打工的农民工的认识欲对其所持的态度,并在此同时加深大学生对农民工的关注,从而可希望通过此渠道,可使大学生乃至社会把更多的目光与关注投向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从而使其权益得到保障。

三、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以《大学生眼中的农民工形象》为调查题目,调查主要在大一新生中展开,调查人数为50人,实际收问卷48份,问卷调查真实有效。

四、问卷样式:略。

五、结果分析:

据问卷调查22项,每个调查项目所选选项占总体的百分比,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调查人群半数之上为农村的学生,其余为城镇学生,故对问卷的调查人群较具代表性和普遍性,调查有说服力。

根据调查,在校大学生由于身在学校与外界很少接触,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故对农民工的一些信息来源不是很多,但对农民工的问题还是很关注的。

调查涉及大学生对农民工工作范围,工作条件,工作报酬,工作原因及在城市工作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项目做了简单的统计。

根据调查数据得知大学生对农民工的话题还是较为陌生,对其工作的岗位仅局限于在城市建设工地作为建筑工,餐饮行业。

但对其工作的稳定性可以得出一致意见,认为农民工作的职业不稳定,均为临时性质,从而导致一系列有关农民工的利益问题出现。

问卷的主题部分对如今农民工参与城市建设的原因,在城市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对城市建设的影响作了详细的调查。

对于农民工参与城市建设的原因,大学生认为其主要原因应归结于如今农村家庭因各方面经济压力所迫,简单的农业经营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代的生活消费,因此需步入城市,参加进城市建设的队伍中来,同时农民工步入城市满足了城市建设对劳动力的需要。

从而农民进入城市变成为了一种潮流,更多的人进入农民工的队伍中。

关于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与生活上的问题是大学生关注最为密切的,其中包括在城市中的消费,医疗,工资发放,及城市居民对待农民工的态度。

对于城市中高水平的消费和农民工工作的人格尊严,广大大学生对此表示是农民工在城市务工面对的最大的问题。

对于低收入的农民工群体城市的高消费使农民工无暇自顾,省吃俭用从而对其健康状况带来不利影响,间接对城市建设带来不利因素,由于城市中的医疗模式对于农民工来说无法接受,因而加剧了有关消费方面的问题。

关于农民工在城市中所受到的不公平对待,广大学生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对于商家忽视农民工人身安全,工作场地经常存在安全隐患;2,对于农民工的工资拖欠问题;3,对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从而引出一些社会制度的不完善及社会制度具体实施上的问题,认为有必要完善涉及农民工利益的法律法规,加强其实施力度,切实做好对农民工的维权工作。

因为农民工在城市中工作给农民带来了额外的收入甚至成为了一个家庭脱贫的渠道,从而对于低产阶级的农民来说成为了一种潮流。

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在短时间内使城市人口剧增,增加了城市生活压力,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

对于此问题,同学表示应理性看待,农民工虽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但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对城市建设也有消极影响。

城市建设离不开农民工,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可能造成城市劳动力过剩,农村劳动力缺乏的现象,因此需对农民工进入城市务工加以控制,不得盲目。

在提及当代大学生可以为农民工可以做的事情时,半数同学对此表示不曾想过,从而表现出大学生的奉献意识不强,社会集体意识不强。

认为大学生能力有限,无法为农民工作出切切实实的事情,但可以动员社会上更多的人,使大家关注农民工,做到一个积极宣传的工作。

至此,问卷所有内容总结结束。

六、对课题认识与总结: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做完此课题调查后,关于农民工也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农民工作为一个新兴的群体,给城市建设带来了新的力量,在实现我国农业化与城市化的事业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数据资料显示,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7.6%,在加工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占68%,在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占80%。

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农民工强有力地支撑了国家工业化建设,也推动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农民工步入城市也为农民家庭带来了除农业之外的收入,从而形成了一种“一人就业,全家增收”模式,在实现农村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的前提之下,实现了人力资源合理利用,促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

除此之外,农民工进城打工是工业反哺农业的具体表现,城市支持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农民工为农村与城市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桥梁,使农村不至于封闭于狭小空间之内,从而加快了我国农村文明建设的进程。

对于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增加城市生活压力和管理难度这一现实问题,我认为,对于此问题应辩证看待,农民工进入城市,由于与城市居民存在生活水平,文化水平,价值观上的差异,故在与城市居民相处过程中,存在不一致。

对于部分城市居民与城市制度不公平对待农民工与农民工子女的事宜上因给予严肃对待。

人生而平等,不管农民工存在多少“缺点”,社会应该充分认识和尊重其时代性以及鲜明个性,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和偏爱。

近年来80后、90后农民工或者叫新生代农民工逐步成为农民工队伍的主体。

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出来打工,主要不是为生存,而是为发展,盼望定居城市,融入城市文明。

他们更加关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和人生价值。

而无论是从城市化需要,还是从现行政策体制,我们都不应、也不能再把他们拒之城外,送回农村。

对待新生代农民工不能再沿用老办法,要“以人为本”,要关注他们特殊成长经历,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加快他们与城市的“融合”。

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对于城市健康发展,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从而,农民工对城市建设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是历史性的、全局性的,是符合我国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的,其创造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复苏,从而引领了世界经济的高速复苏。

对于农民工这一群体,应加强其规范化与组织化,如今所需要的是提高现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与高效性,并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对于其中存在的不足,需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提法农民工综合素质。

对于农民工能力不足问题,需根据需要对其进行一些技能与安全培训,提高其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法律意识和文明水准,全面提高农民工素质与工作效率,与工程质量。

对于农民工工作不稳定问题,采取多渠道措施,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

完善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做到劳动资源合理流动,拓宽就业渠道。

针对农民工权益问题,增强对其的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农民工维权意识,可以自己针对自己身具体情况进行法律申辩。

同时完善有关农民工的社会法律法规,可是农民工有法可依。

针对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共融问题,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农民工巨大的贡献,解决好就业、权益、文化观念等各方面的问题,是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形成共同价值观,要降低城市门槛接纳他们,用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同化他们,让具备条件的农民工有序地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和新产业工人。作为当代大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此次调查与总结知道作为当代大学生不应只局限于学校。对于此调查课题,充分认识到如今农民工这一形象真正的内涵,清楚作为大学生今后应在这方面做的事宜,虽能力有限,仍需全力以赴,切实发挥青年生力军的社会作用。

最新农民工就业调查报告(汇总16篇)篇十三

太湖县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县,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所以决定了它必然也是一个劳力输出大县,这里基本上每都有大量的农民选择外出务工。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民工的现状,于是我们就对此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5.由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念的提出,农民工的处境正在逐步改善。

五、调查分析:

(五)、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各阶层的高度关注,随着经济的更加蓬勃发展,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加之由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策略的施行,现在农民工的状况相对已经大有改善了。一方面,有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3)司法审判机关一方面监督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促使行政机关真正贯彻落实人大的原始立法精神,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同时通过自己的审判权还可以对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企事业单位进行惩罚,正确利用法律条文,真正做到“违法必究”。国家三大权利机关各司其职,相互监督;另一方面,广大的农民工自身的努力也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1)农民工自己也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加强自身修养;

(2)农民工自己不断追求进步,他们利用积累的资金学习技能或者进行创业,其中部分农民工最后还走进了社会上层,这更有利于农民工现状的改善和地位的提高。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们能力极为有限,调查范围比较狭小,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该报告中的观点和看法并不成熟,但是我们仍然期望通过这份调查报告,能够加强农民工自身的维权意识,能够加大社会对农民工的关注度和敬重度,能够唤起当权者的权利慎用意识,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最新农民工就业调查报告(汇总16篇)篇十四

在最近公布的《中国尘肺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xx)》中的数据显示,中国尘肺病农民估计数量在600万人左右。尘肺病的死亡率高达22.04%,更为严重的是,每年仍有2万名新增尘肺病患者。

欧洲和美洲国家的经验是,尘肺病问题由国家通过立法手段遏制和解决,日本最后一例尘肺病在1970年,美国尘肺病在1930年代已经消灭。目前在我国,与尘肺病的严重性相比,它的社会关注度相对较低。尘肺病患者90%是农民,他们从事矿山开采、路桥隧道开凿、金属冶炼等行业,缺乏安全和权益保障,维权艰难,更缺少发声途径。曾经很多人不知道这种职业病,但经过近些年的尘肺病农民工维权事件、媒体报道等,尘肺病的知晓率已经有所提高。

“高达82%的尘肺病农民工最终在家里去世,因为他们在患病晚期已经没有条件住进医院接受治疗了”。

“去世尘肺病农民工家庭情况十分糟糕,所调查的家庭没有一家有存款,75%的家庭有欠债,28.26%的家庭变卖过家产”。

在7月5日发布的《中国尘肺病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xx)》中,一组组数据敲击着人们的神经,这是接受调查的501个尘肺病家庭的真实写照,也折射出全国逾百万尘肺病患者的现实生活。

陕西镇安一村庄共200户人家,尘肺病家庭达70户。

“在调查的样本中,尘肺病农民工平均年龄48.5岁,其中最小的只有25岁;去世的尘肺病人平均年龄仅47岁,最小的32岁,尘肺病让他们提前结束了人生!”

在发布《中国尘肺病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xx)》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卢晖临面色凝重。

这份调查报告由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大爱清尘基金近100名志愿者完成。近1年中,他们深入安徽、甘肃、贵州、湖北、湖南、四川、陕西、云南等8个农民工输出大省,抽取20个尘肺病较为集中的村庄。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世尘肺病人中,76.9%在诊断时已经处于三期(即晚期)。

来自陕西镇安的农民工王明升就是三期尘肺病患者,他的父亲和弟弟也不同程度患有尘肺病。为了一家人的生活,病情较轻的父亲仍在做泥瓦匠赚取微薄的收入。

不过,王明升觉得自己不是最不幸的,至少在好心人的救助下,他们还活着。他所在的村里有200户人家,尘肺病家庭有70户。其中一个家庭4个孩子全因尘肺病相继离世,只剩两个年事已高的老人。

以门诊为例,33.13%的人一分钱未报销,47.46%只报销1000元。

“早期尘肺病人只要及时诊断、治疗,对生命不会有威胁。一旦到了晚期就没有任何方法进行治疗了。”无锡人民医院副院长兼胸外科主任陈静瑜,做过不计其数的肺移植手术,他深知尘肺病对生命造成的伤害。但现实却是,由于大部分尘肺病农民工入不敷出,治疗对他们来说早已成为“奢侈品”。

受访的尘肺病农民工中,年平均收入只有1万余元,平均每月收入不足1000元,最少的年收入为0元。而他们的年平均支出达到24804.9元,是年平均收入的近2.5倍,最多的更高达31万元。

调查发现,看病占了尘肺病农民工的大部分收入,平均达到12364.8元。相对的,能够获得报销的比例却并不理想。以门诊为例,一分钱也没有报销的为33.13%,只报销1000元的为47.46%。

受访的尘肺病农民工家庭中,95.7%没有任何存款,甚至有近72%的农民工负债累累,70%的农民工没有获得低保,大部分过着入不抵支的生活,小部分人仅能维持收支平衡。有22.3%的农民工为治病变卖家产,16.14%的尘肺病家庭子女辍学。

为了节省开支,尘肺病农民工选择减少或放弃治疗:57%的人有病痛但无钱去门诊治疗;超过90%的人没有到医院进行过任何疗养和康复训练。

这些都是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74.3%未申请过赔偿,申请者中82.7%未获得赔偿。

对尘肺病农民工来说,及时获得赔偿将带来生的希望。但调查报告指出,只有25.72%的尘肺病农民工申请过赔偿,74.3%的人没有申请过;仅有17.3%的人表示获得了赔偿,82.7%的人表示没有获得。

“可以看出,一方面尘肺病农民工由于受教育水平的限制,争取赔偿的意识不强;另一方面主要还是争取赔偿困难重重使他们望而却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孟燕华在报告中指出,九成受访者认为申请赔偿是十分困难的。

在有维权经历的25.72%的农民工中,申请赔偿到获得赔偿平均需要16.94个月,时间将近一年半。其中,花费时间最长的达72个月。在争取赔偿的花费上,平均为6529元,最多达9万元。

争取赔偿的过程中,有31.5%的人依靠有关部门,35.6%的人主要靠自己,13.7%的人依靠社会组织。

尘肺病农民工认为申请赔偿困难的主要原因包括:不知道向谁申请赔偿;无劳动合同,没有证明,无法获得正式的职业病诊断证明,导致难以获得工伤赔偿;经济困难;申请时间及拖延时间长;用工单位推卸责任;有关部门不作为,互相推脱等。

过半尘肺病农民工从事高粉尘工作xx年以上。

卢晖临告诉记者,接受调查的尘肺病农民工中,99.33%长期从事高粉尘工作,从事xx年以上的占到52.09%。98.9%的人只接受过初中以下教育。收入高、进入门槛低和老乡介绍,是农民工选择高粉尘工作的主要原因。

高粉尘工作主要集中在矿山(87.7%)和工地(7.19%);有80.73%为民营小企业;83.07%的尘肺病农民工从事过两个以上的高粉尘单位,其中更有15.35%的人频繁换工作,已记不清工作过的单位数量。

粉尘防护措施不到位是造成农民工罹患尘肺病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62.67%的尘肺病农民工在工作中没有佩戴防护面具,25.34%的农民工只戴了一段时间。

对于为什么没有佩戴防护面具,74.16%的人表示用工单位没有提供,14.23%的人觉得戴不戴没关系,11.61%的人觉得难受和不方便。

此外,一些用工单位防护措施缺失、掩盖高粉尘对工人的危害等行为,加剧了粉尘对农民工的威胁。受访农民工表示,83.41%的单位没有向工人宣传粉尘的危害,81%的单位没有粉尘作业的安全规定,80.14%的单位没有检查工人是否佩戴面具,接近九成的农民工从没有进行过入职和离职的身体健康检查,93.2%的尘肺病农民工没有与用工单位签订过劳动合同。

最新农民工就业调查报告(汇总16篇)篇十五

自《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实施以来,农民工的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工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20xx年我国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达到20xx元,比20xx年增加359元,增幅达21.2%,拖欠问题有效缓解,政府给农民工提供的服务有所加强。但是农民工子女教育、自主创业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农民工比较强烈的自主创业愿望也远远没有实现。所以必须在进一步落实各项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加大相关投入,逐步消除农民工创业制度障碍和资金困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

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人口非农化没有同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根据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的估算,20xx年农民工外出务工人数达15863万人,加上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全国农民工总数大约为2.5亿多人,成为仅次于农民而多于城市工人的第二大劳动力群体。农民工群体为城市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几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规定和方针政策,农民工权益和生存状况基本得到解决,使农民工逐步摆脱了“弱势群体”的名称。但由于农民工数量过于庞大。为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农民工的生存条件,必须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自主独立的发展和工作。因此,对于农民工的自主创业问题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对于农民工而言自主创业意味着什么?他们自己又如何看待?对此,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外语系“三下乡”第二支队带着这些问题在我国农民工人数最多的城市之一,重庆市及周边区县通过分发统计表、踩点访问、网络查阅、图书查阅等途径搜集大量数据,在加以汇总和分析后得出相关结论并撰写此次报告。

50名调查对象中,平均年龄为27.14岁,其中16~20岁的占15%,21~25岁的占24%,26~30岁的占30%,31~35岁的占20%,36~40岁的占12%。从性别结构看,女性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低于男性。

从文化程度看,小学文化程度占8%,初中文化程度占52%,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占3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6%。与20xx年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调查数据相比,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重由83%下降到80.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重由17%上升到19.5%。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偏低。

调查显示,农民工的就业部门分布于国民经济的几乎所有部门,但是农民工的就业部门仍然比较集中。在20个样本中,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人数最多,占32%,其次依次是社会服务业占20%,批发零售业占14%,住宿餐饮业占1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10%,其他行业占8%。与20xx年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调查数据相比,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逐年上升,且上升幅度也逐年加大。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20xx年占22%,20xx年占25.2%,20xx年占30.3%,20xx年初达到42.1%;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20xx年占16.6%,20xx年占16.8%,20xx年占22.9%,20xx年初达到36.7%。

调查显示,20xx年初农民工家庭平均年收入19049元,人均收入4869元,其中人均务工收入3675元,人均农业纯收入1194元,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75.4%。20xx年,农民工月均收入达1690元,比20xx年的875元增长近一倍。从数据分析与往年相比,农民工家庭务工收入有了较快的增长,在总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成为农民工家庭收入增长的最重要的源泉。虽然,农民工家庭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并有68·2%的农民工家庭的经济情况在当地农村居于中等以上,但65.7%的农民工认为其家庭经济状况在打工地居于中下等以下,这种反差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据我们的统计和调查表明,大多数农民工对自主创业的相关常识较为生疏。在50名调查者中对自主创业有意识或对自主创业内容或国家相关政策的农民工只占到总人数的22%(11人),但希望通过自主创业摆脱打工或现状的占总人数的68%(34人)。

我们对50名农民工就业状况和创业意愿进行了详细调查,其中有自主创业意愿的7人,占14%。还有一部分农民工就业期望值过高,因就业素质低,岗位、待遇不合意愿,也在创业与求职就业之间徘徊。

目前,对于农民工求职就业,我们主要是依靠行政促进、信息转达等手段,开辟渠道行聘求对接之便,其就业成果往往依托于企业及三产服务业等提供的岗位。政府能够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仅仅是杯水车薪。没有足够的岗位,促进措施力度再大,也不会有更大的成效。而自主创业,须经政府有关部门、创业者个人及其所在基层组织合力同步才能实现。通过网络数据对某县有创业意愿的9684人调查发现,截止20xx年五月中旬,已实现自主创业、项目在建或启动开始创业的有20xx人,已建设和在建创业项目1786个,实际创业人数占20.8%。总体来说,能够走上创业之路者比例还相对较低。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农民工对待自主创业的心态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一是个人、家庭等各方面不具备创业条件,也没有创业动机;二是有创业意愿而望“海”兴叹,随着创业大潮的涌动,内心也燃起创业激情,想通过自主创业改变现状,但缺乏信息,无技能,少资金,因而显得有心无力,难以迈出创业步伐;三是虽具备一定的创业条件,但由于创业意识淡薄,感觉创业路难走,不愿担冒风险,“怕”字当头,缺乏自主创业信心;四是创业愿望迫切,掌握技能或具备一定的创业条件,有决心有信心,这类人往往是创业的成功者。

制约农民工创业的问题及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资金不足,缺乏金融支持。农民工依靠一般性耕种和在外打工所积累的资金有限,甚至没有积累。资金的关卡把许多农民工挡在了创业大门之外。政府扶持创业的小额贷款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能够拿到的是少数,有的创业项目小额贷款额度也难以满足需求。调查的有创业意愿的9684人中,因为缺少创业资金难以成行的就有7166人,占74%。无钱投入是绝大多数农民工创业的“瓶颈”。

二是创业起步,渴求指导服务。调查发现,由于一些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对项目缺乏生产行业、产品、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信息,以及投资适度、设计规模、经营核算等方面的知识,迫切需要得到有关方面对项目的“会诊”定位及其他各个环节的指导服务。没有这种指导,他们往往缺乏信心,举棋难定。一部分创业者因为缺少这种指导,使投资陷入盲目性。

三是缺乏经验和技能,期盼创业培训。大面上只注重了就业技能培训,而对创业者的培训重视不够。由于受教育程度和知识限制,部分创业者思维方式传统,营销观念滞后,市场开拓能力差,家族式管理,机制不合理,生产人员技术水平低,产品缺乏竞争力。因此,经营管理培训和生产工人的技能培训是创业者的迫切需求。

四是盼望有关部门热心支持,便捷服务。农民工创业,有创业的外在条件即产品、市场等,有内在条件即个人创业意愿,但这距挂牌开张、创业成功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需要经过工商、税务、劳动、卫生、环保、土地等多个部门的多道门槛,他们最盼望一路“绿灯”。这些部门的热心支持、快捷服务是他们顺利创业,成功创业的关键。任何一道关都有可能把创业者挡在门外。

以上农民工新情况的分析表明,农民工的状况得到效的改善,特别是工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拖欠问题所缓解,政府给农民工提供的服务有所加强,农民工的会保障实际参保率有所提高,但是农民工收入低、社会障参保率低、处境困难等基本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农民工大多没有产生积极自主创业的想法和准备。总的来说,首先是政策效应和制度因素,还包括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特点、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农民工问题解决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等。

农民工的状况之所以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就得到有效的改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工问题引起社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意见》的贯彻,显现出明显的政策效应。而农民工问题之所以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农民工自主创业的意识没有形成,主要原因也在于农民工对社会和个人的认知没有达到一定高度,以及制度的缺陷和政策效应的不足等,因此加强和普及农民工思想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同时许多政策措施还有待进一步落实,要引导和培养农民工形成自主创业的意识。

《国务院若干意见》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有效的,现在的关键是要进一步落实各项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根据上述对农民工新情况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特别要注意采取以下具体措施:采取有效措施,坚决贯彻落实劳动法,加强对农民工的学历及社会教育,逐步引导走向自主创业;加大农民工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整顿和完善政府的就业组织和社会职业介绍机构,强化对农民工的就业信息和培训服务,保证农民工就业的正式渠道的廉洁高效;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首先下决心建立强制性的、规范的、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然后再逐步纳入全国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进一步落实各项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加大相关投入,逐步消除农民工自主创业制度障碍和资金困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自主创业问题。

农民工和“民工潮”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农民工和“民工潮”既是经济市场化改革、经济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转变及经济结构调整的产物,也是经济体制转轨、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转变及结构转换都还没有完成的结果。农民工和“民工潮”虽然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和较大的积极作用,但把二、三产业的劳动者区分为城市职工与农民工两种,毕竟是不正常、不合理的现象;农民工潮水般在城乡之间大规模流动,毕竟还是一种非常规的成本过高、问题过多、副作用过大的乡城人口流动。农民工问题和“民工潮”现象最终必将消失。

那么,农民工问题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工潮”现象怎样才能最终消失呢?我们认为,其一是将农民工城市化。因为,只有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民工“进厂又进城,离土又离乡”,落后的二元经济才能真正转变成一元现代化经济,“候鸟”式的农民工才能成为永久性的城市职工,农民工才能变成市民,春节一般也不需要回农村过年,也就不存在农民工及各种歧视和损害农民工利益的问题,“民工潮”及其带来的春运紧张也就自然消失。

其二是引导农民工形成自主创业的意识。随着我国,尤其是重庆市及周边区县农民工城市化的逐步扩大,城市人口量激增。对城市人口就业将产生极大的压力。同时,城市化的农民工学历文化水平较低,在社会岗位的竞争上不占优势。因此若引导农民工自主创业,不仅发挥农民工大量劳动力优势,为国家经济发展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能够一定条件下能够避免农民工在以往形式的就业中遭遇不公平待遇。

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帮扶十分重要。

引导推动农民工创业,不仅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缓解就业压力,统筹城乡就业的治本之策,长远之举。就业岗位决定着就业成果。因此,政府如果单纯在岗位和求职农民工之间为就业而推张举措,从宏观、长远的角度来说是被动的。必须从根本上探索长远的、可持续增加岗位、扩大就业容量的体制、机制和措施。那就是政府在积极推进招商引资、筹建大企业项目的同时,强化措施引导推动农民工自主创业,增加创业项目数量,扩大就业空间。发挥出农民工创业的潜能,就把包“袱变”成了财富。创业项目对于促进带动就业的作用是巨大的,门槛低,易于就地就业,双方对接相对灵活。

政府方面一是要引好路,为农民工创业定好位。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以市场的眼光选项从业。依据个人条件帮助选准项目是创业成功的重要一环。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设立由经贸、商业、金融等方面的专家及有关行业权威人士组成的指导团、智囊团或成立这方面的专门机构,帮助把脉诊断,为农民工创业人员定位选项,出金点子。对自有资金少或可能争取到的资金少的,从投资少见效快、技术含量低的小项目做起,陆续滚动发展;对缺少技能、市场开拓能力的,可立足当地农产品或产业集群上项目,利于掌握技能和融入市场;对有一技之长的帮其发挥个人优势,筛选合适项目。通过综合谋业人员各方面的条件,帮助“量体裁衣”,规避风险,扬长避短,让他们因人而宜,圆创业梦。

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这是促进创业的“瓶颈”。在用足用活小额贷款政策基础上,政府与金融部门协调,开拓支持创业的信贷渠道。实行农户联保,协调加入行业协会实施联手“抱团”担保,都是可行的。政府也可探索建立农民工创业专门扶持基金,重点对创业项目实施贴息扶持,或者研究试行农民承包土地抵押贷款,扩大抵押资产范围。逐步放宽政策,开放融资渠道,允许民营金融机构进入民间融资领域,促进资金信贷的市场竞争,激活金融机构的信贷机制,使面向农民工的信贷机制更加灵活。

三是简化程序,营造宽松创业环境。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放宽条件,降低门槛,开辟绿色通道。农民工创业报批涉及到的各个部门要一盘棋,也可以实行并联审批,减少环节。目前,各地都有对于创业的优惠政策,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方面。但创业者能否享受到、享受多少,则少有过问。这其中缺少一个牵头或综合督查落实的机构或部门。立足于在体制、机制上为农民工创业拓宽空间,有专门机构负责或制度规范,以确保搞好“保驾护航”是必要的。

四是搭台铺路,筑巢引凤。政府投入一定资金,统一规划建设创业园、创业基地或创业一条街,也可依据产业组织农民工居家集体创业,结伴出“海”。政府强化服务扶持措施,减少创业人员创业过程中的多个环节。昌乐县自去年以来,建设了下岗职工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各镇(街道)建设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基地。这些园区和基地都实行选址、规划、建设、设施配套及项目审批手续等统一办理,极大地方便和促进了农民工创业。同时,创业项目同一种类,同一行业形成集群的,由政府出资聘用权威技术能人,统一指导创业项目生产经营。对于有技能、有实力的在外务工能人,政府可引导、鼓励、邀请其回乡创业。

五是搞好创业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针对创业人员需求,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定向”、“分级”、“分行”培训,对创业项目的招用工人实施技能培训,或者按照创业项目需求进厂(场)培训,积极为创业人员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持。

六是注重给创业者以政治荣誉,提高其社会地位,打造其与政府之间的情感平台。对于创业的模范、典型,要大张旗鼓给予表彰。在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同时,在政治上给与一定的地位。通过发放慰问信、贺年卡、组织召开座谈会、茶话会等形式与创业人员沟通感情,体现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最新农民工就业调查报告(汇总16篇)篇十六

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20xx年农民工总量为27747万人,比上年增加352万人,增长1.3%。20xx年以来农民工总量增速持续回落。20xx年、20xx年、20xx年和20xx年农民工总量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0.5、1.5、0.5和0.6个百分点。

(二)本地农民工增长较快,占比提高。

从农民工构成看,本地农民工10863万人,比上年增加289万人,增长2.7%。外出农民工16884万人,比上年增加63万人,增长0.4%。本地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39.2%,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单位:万人、%。

20xx年。

20xx年。

增减。

增长。

27747。

27395。

352。

1.3。

其中:外出农民工。

16884。

16821。

63。

0.4。

10863。

10574。

289。

2.7。

(三)中部地区农民工数量增长快于其他地区。

从输出地看,中部地区农民工9609万人,比上年增加163万人,增长1.7%,占农民工总量的34.6%;东部地区农民工10760万人,比上年增加96万人,增长0.9%,占农民工总量的38.8%;西部地区农民工7378万人,比上年增加93万人,增长1.3%,占农民工总量的26.6%。中部地区农民工增长速度分别比东部、西部地区高0.8和0.4个百分点。

(一)女性农民工比例有所提高。

在全部农民工中,男性占66.4%,女性占33.6%。其中,外出农民工中男性占68.8%,女性占31.2%;本地农民工中男性占64.1%,女性占35.9%。农民工中女性比例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本地农民工在农民工总量中占比提高,而本地农民工女性比例较高所致。

(二)青壮年农民工比重继续下降。

农民工仍以青壮年为主,但所占比重继续下降,农民工平均年龄不断提高。从平均年龄看,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8.6岁,比上年提高0.3岁。从年龄结构看,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为55.2%,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17.9%,比上年上升0.8个百分点。

单位:%。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6.3。

4.9。

4.7。

3.5。

3.7。

32.7。

31.9。

30.8。

30.2。

29.2。

22.7。

22.5。

22.9。

22.8。

22.3。

24.0。

25.6。

26.4。

26.4。

26.9。

50岁以上。

14.3。

15.1。

15.2。

17.1。

17.9。

(三)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农民工中,未上过学的占1.1%,小学文化程度占14%,初中文化程度占59.7%,高中文化程度占16.9%,大专及以上占8.3%。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工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农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7.9%,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本地农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2.6%,提高1.2个百分点。

单位:%。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未上过学。

1.1。

1.1。

0.9。

0.8。

1.6。

1.4。

小学。

14.8。

14.0。

11.5。

10.9。

18.1。

17.1。

初中。

60.3。

59.7。

61.6。

60.5。

58.9。

58.9。

高中。

16.5。

16.9。

16.7。

17.2。

16.2。

16.6。

大专及以上。

7.3。

8.3。

9.3。

10.7。

5.2。

6.0。

(一)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比例提高。

从输入地看,在中部地区务工农民工5977万人,比上年增加184万人,增长3.2%,占农民工总量的21.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在东部地区务工农民工16489万人,比上年增加64万人,增长0.4%,占农民工总量的59.4%,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务工农民工5209万人,比上年增加104万人,增长2%,占农民工总量的18.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二)跨省流动农民工比上年减少。

外出农民工中,跨省流动农民工7745万人,比上年减少122万人,下降1.5%,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45.9%,比上年减少0.9个百分点。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外出农民工17.3%跨省流动,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外出农民工61.1%跨省流动,下降1.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外出农民工53.5%跨省流动,下降0.4个百分点。

表420xx年外出农民工地区分布及构成。

按输出地分。

外出农民工总量(万人)。

构成(%)。

外出。

外出。

农民工。

跨省流动。

省内流动。

农民工。

跨省流动。

省内流动。

合计。

16884。

7745。

9139。

100.0。

45.9。

54.1。

东部地区。

4944。

858。

4086。

100.0。

17.3。

82.7。

中部地区。

6592。

4024。

2568。

100.0。

61.1。

38.9。

西部地区。

5348。

2863。

2485。

100.0。

53.5。

46.5。

(三)流入地级以上城市的农民工比重继续上升。

在外出农民工中,流入地级以上城市的农民工11190万人,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66.3%,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8.6%流入直辖市,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22.6%流入省会城市,提高0.2个百分点;35.1%流入地级市,提高0.9个百分点。跨省流动农民工80%流入地级以上大中城市,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省内流动农民工54.6%流入地级以上大中城市,提高0.7个百分点。

表520xx年外出农民工流向地区分布及构成。

合计。

直辖市。

省会城市。

地级市。

小城镇。

其他。

外出农民工总量(万人)。

16884。

1460。

3811。

5919。

5621。

73。

其中:跨省流动。

7745。

1188。

1752。

3258。

1473。

73。

省内乡外流动。

9139。

272。

20xx。

2660。

4148。

100.0。

8.6。

22.6。

35.1。

33.3。

0.4。

其中:跨省流动。

100.0。

15.3。

22.6。

42.1。

19.0。

0.9。

省内乡外流动。

100.0。

3.0。

22.5。

29.1。

45.4。

0.0。

(一)在第三产业就业农民工比例提高。

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中从业的比重为55.1%,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其中,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比重为31.1%,下降0.2个百分点;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为21.1%,下降1.2个百分点。农民工在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为44.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农民工比重为11.9%,提高0.5个百分点;从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农民工比重为10.6%,提高0.4个百分点。

表6农民工就业行业分布。

单位:%、百分点。

20xx年。

20xx年。

增减。

第一产业。

0.5。

0.4。

-0.1。

第二产业。

56.6。

55.1。

-1.5。

其中:制造业。

31.3。

31.1。

-0.2。

建筑业。

22.3。

21.1。

-1.2。

第三产业。

42.9。

44.5。

1.6。

其中:批发和零售业。

11.4。

11.9。

0.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5。

6.4。

-0.1。

住宿和餐饮业。

6.0。

5.8。

-0.2。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0.2。

10.6。

0.4。

(二)在中西部地区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比重提高较快。

在中、西部地区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比重提高,分别比上年提高1.9和3.1个百分点,主要是从事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农民工比重提高。其中,在中部地区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农民工占13.9%,从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农民工占11.5%,分别比上年提高0.7和0.6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农民工占14.8%,从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农民工占12.9%,分别比上年提高1.7和1.1个百分点。

表7分地区的农民工产业分布。

单位:%。

在东部地区。

在中部地区。

在西部地区。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第一产业。

0.4。

0.4。

0.4。

0.3。

0.8。

0.7。

第二产业。

61.2。

60.2。

52.5。

50.7。

47.1。

44.1。

第三产业。

38.4。

39.4。

47.1。

49.0。

52.1。

55.2。

(三)本地农民工从事制造业比重上升,从事建筑业比重下降明显。

本地农民工从事第二产业的比重为49.9%,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其中,从事制造业的占27.7%,提高0.2个百分点;从事建筑业的占19.4%,下降1.3个百分点。外出农民工从事第二产业的比重为60.2%,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其中,从事制造业的占34.4%,下降0.6个百分点;从事建筑业的占22.8%,下降0.9个百分点。

(四)受雇就业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上升。

受雇方式就业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为83.4%,自营就业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为16.6%,受雇就业农民工比重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本地农民工中受雇就业的比重为72.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外出农民工中受雇就业的比重为94.1%,提高0.2个百分点。

(一)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有所放缓。

农民工人均月收入3072元,比上年增加208元,增长7.2%,增速比上年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6.7、4.4、2.2和4.1个百分点。

单位:元、%。

20xx年。

20xx年。

增长率。

合计。

2864。

3072。

7.2。

制造业。

2832。

2970。

4.9。

建筑业。

3292。

3508。

6.6。

批发和零售业。

2554。

2716。

6.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301。

3553。

7.7。

住宿和餐饮业。

2566。

2723。

6.2。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532。

2686。

6.1。

(二)在东部地区的农民工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分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213元,比上年增加247元,增长8.3%;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2918元,比上年增加157元,增长5.7%;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2964元,比上年增加167元,增长6%。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分别比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高2.6和2.4个百分点。

(三)外出务工农民工收入增速高于本地农民工。

外出务工农民工月均收入3359元,比上年增加251元,增长8.1%;本地务工农民工月均收入2781元,比上年增加175元,增长6.7%。外出务工农民工月均收入比本地务工农民工高578元,增速比本地务工农民工高1.4个百分点。

(一)外出农民工生活消费支出增速加快。

外出农民工月均生活消费支出人均1012元,比上年增加68元,增长7.2%,比上年加快1.4个百分点。其中,居住支出人均475元,比上年增加30元,增长6.7%;居住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6.9%,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分区域看,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生活消费支出增长快于中部地区,且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居住支出增长最快。

表9外出农民工在不同地区务工月均生活消费和居住支出。

生活消费支出(元/人)。

其中:居住支出(元/人)。

居住支出占比(%)。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合计。

944。

1012。

445。

475。

47.1。

46.9。

东部地区。

954。

1028。

447。

480。

46.8。

46.7。

中部地区。

861。

911。

414。

425。

48.0。

46.7。

西部地区。

957。

1025。

449。

469。

46.9。

45.8。

(二)在地级以上城市务工生活消费支出增长较快。

分城市类型看,外出农民工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务工的月均生活消费支出人均为1106元,比上年增长8.4%;在地级市务工的月均生活消费支出人均1043元,增长7.7%;在小城镇务工的月均生活消费支出人均为892元,增长4.5%。在地级以上城市务工的外来农民工居住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比重与上年基本持平,在小城镇务工的外来农民工居住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表10外出农民工在不同城市类型务工月均生活消费和居住支出。

生活消费支出(元/人)。

其中:居住支出(元/人)。

居住支出占比(%)。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合计。

944。

1012。

445。

475。

47.1。

46.9。

直辖市和省会城市。

1020。

1106。

489。

528。

47.9。

47.8。

地级市。

968。

1043。

420。

452。

43.4。

43.4。

小城镇。

853。

892。

430。

444。

50.4。

49.8。

(三)独立租房、购房、早出晚归农民工比重上升。

外出农民工中,在单位宿舍居住的占28.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在工地工棚居住的占11.1%,下降0.6个百分点;在生产经营场所居住的占4.8%,下降0.7个百分点;与他人合租的占18.1%,下降0.3个百分点;独立租赁居住的占18.9%,提高0.4个百分点;乡外从业回家居住的占14%,提高0.7个百分点;在务工地自购住房的农民工比例为1.3%,提高0.3个百分点。

(四)得到雇主(或单位)提供免费宿舍或住房补贴的农民工减少。

外出农民工中,从雇主或单位得到免费住宿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为46.1%,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从雇主或单位得到住房补贴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为7.9%,下降0.7个百分点;不提供住宿也没有住房补贴的比重为46%,提高1.4个百分点。

(一)超时劳动情况有所改善。

外出农民工年从业时间平均为10.1个月,比上年增加0.1个月。外出农民工月从业时间平均为25.2天,日从业时间平均为8.7个小时,均较上年略有下降。日从业时间超过8小时的农民工占39.1%,周从业时间超过44小时的农民工占85%,分别比上年下降1.7和0.4个百分点。

表11外出农民工从业时间和强度。

20xx年。

20xx年。

全年外出从业时间(月)。

10.0。

10.1。

平均每月工作时间(天)。

25.3。

25.2。

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小时)。

8.8。

8.7。

日工作超过8小时的比重(%)。

40.8。

39.1。

周工作超过44小时的比重(%)。

85.4。

85.0。

(二)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比重下降。

20xx年与雇主或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比重为36.2%,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比重分别为39.7%和31.7%,分别比上年下降1.7和1.6个百分点。农民工签订一年以下短期劳动合同的情况有所改善,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单位:%。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年以下劳动合同。

一年及以上劳动合同。

没有劳动合同。

13.7。

3.1。

21.2。

62.0。

其中:外出农民工。

14.6。

3.7。

23.1。

58.6。

12.5。

2.3。

18.5。

66.7。

12.9。

3.4。

19.9。

63.8。

其中:外出农民工。

13.6。

4.0。

22.1。

60.3。

12.0。

2.5。

17.1。

68.3。

(三)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提高。

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为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为0.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为1.5%,提高0.3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为1.3%,提高0.2个百分点。

20xx年建筑业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为2%,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高于其他农民工集中的行业。制造业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为0.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为0.7%,提高0.2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均为0.3%,与上年持平。其他行业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表13分行业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

单位:%、百分点。

20xx年。

20xx年。

增减。

合计。

0.8。

1.0。

0.2。

制造业。

0.6。

0.8。

0.2。

建筑业。

1.4。

2.0。

0.6。

批发和零售业。

0.3。

0.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0.5。

0.7。

0.2。

住宿和餐饮业。

0.3。

0.3。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0.3。

0.3。

(四)人均被拖欠工资有所上升。

20xx年,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人均被拖欠工资为9788元,比上年增加277元,增长2.9%。其中,被拖欠工资的外出农民工人均被拖欠工资为10692元,比上年增加79元,增长0.7%;被拖欠工资的本地农民工人均被拖欠工资为8667元,比上年增加519元,增长6.4%。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幼儿园家园联系工作计划(通用22篇)

    工作计划是幼儿园教师在工作前期制定的一种计划,它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下面是一些幼儿园工作计划的参考文档,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在新的学期,依据新颁布的《纲要》,我们

    2023年安全生产事故检讨发言(优秀22篇)

    通过写检讨书,我们可以从错误中学习并成长,以更积极和成熟的态度面对未来的挑战。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检讨书的写作风格和重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

    全县食品安全工作总结(精选18篇)

    安全工作总结还可以促进沟通协作,增加团队的凝聚力和职业素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份出色的安全工作总结范文,请大家品味和借鉴。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是一项直接关系

    正规厂房租赁合同书(优质21篇)

    租赁合同是指出租方和承租方之间就租赁事项达成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租赁合同的撰写不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租赁合同参考文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特殊天气应急预案幼儿园(优质18篇)

    应急预案在危难时刻起到关键作用,能够帮助我们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针对不同行业和组织,我们整理了一些应急预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提高应对突发事件

    初中开学典礼家长发言稿范文(17篇)

    开学典礼是学生们重新聚集在一起的机会,可以见到老朋友并结识新同学。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开学典礼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收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

    最新二年级教师新学期计划(实用14篇)

    通过学期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提前做好准备和复习。范文三:在学期计划中,我注重平衡学业与兴趣爱好,既要完成学习任务,也要开展各类活动,充实自己

    2023年无房产的离婚协议书(专业19篇)

    离婚协议可以规定离婚后双方要承担的经济责任,如财产分割、赡养费等问题。下面是一些离婚协议的案例分析,通过学习和借鉴,希望双方能理清思路,编写出一份满意的协议。

    注册商标许可使用协议书(通用18篇)

    当事人在签署合同协议之前,应该全面了解涉及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条款。合同协议范文可以帮助起草人更好地组织和呈现各项条款,避免遗漏和模糊。因特许经营的需要,双方根据签

    二年级写生理由(精选13篇)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展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