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投资(3篇)

时间:2023-05-22 作者:储xy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内容篇一

;

管理者的角色a(p6):

人际角色: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管理者所扮演的管理者 角色是代表 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能够得到 足够的信息。管理者所扮演的信息角色是监督者角色和发言 人角色。

决策角色: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负责作出决策 并分配资源 以保证决策方案的实施。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 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者的技能c(p8):

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 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是指成功的与别人打交道并于人沟通的能力。

概念技能: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b(p13):

工作定额:把工人的操作分解为基本动作,在对尽可能多的工人测定完 成这些基本 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同时选择适用的工具、机器, 确定最适当的操作程序,消除错误的和不必要的动作,将最 后得出的最有效的操作方法作为标准,最后,将完成的这些 基本动作的时间汇总,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 和其他延误时 间,就可以得到完成这些操作的标准时间,据此制定一个工 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这就是所谓的工作定额原理。

标准化: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 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标准化原理。

能力与工作相适应: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一流的工人。 要根据人的能力把他们分配到相适应的工作岗位 上,鼓励他们努力工作,并进行培训,教会他们科 学的工作方法,使他们成为第一流的工人。

差别计件工资制: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来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工作定额;

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共 额;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非工作类别来支付工 资。

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泰罗主张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由 专门的计划部门承担计划职能,由所有的 工人和部分的工长承担执行职能。

法约尔的贡献a(p15)

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法约尔指出,任何企业都存在六种 基本活动,包括: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 动;管理活动。

管理的14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 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 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系统管理理论b(p21):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 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

权变管理理论(p21):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和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 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他强调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 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寻求相应的管理模式。

决策的原则(p99):决策遵循的原则是最满意原则,而非最优原则。

决策大道最优必须具备的条件:1)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

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拟定 出所有可能的方案;

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决策过程(p101):1)诊断机会;2)明确目标;3)拟定方案;4)筛选方 案;5)执行方案;6)评估结果。

决策的影响因素c(p104):

环境因素:环境的稳定性;市场结构;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

组织自身的因素:组织文化;组织的信息化程度;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 式。

决策问题的性质:问题的紧迫性;问题的重要性。

决策主体的因素: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个人能力;个人价值观;决策 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

集体决策方法c(p109):

头脑风暴法:特点是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的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 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

原则是:1)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作评论;

建议不必深思熟虑,越多越好;

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

名义小组技术:1)对要解决的问题有研究或有经验的人作为小组成员, 并向他们提供与决策问题相关的信息;

2)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提出决策建议,并将自己提出的 方案写成文字资料;

3)召集会议,小组成员一一陈述自己的方案

4)投票选出最赞同的方案

德尔菲技术:运用的步骤:

1)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或邀请做过相关研究或有相关经验的专家;

2)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分别提供给专家,请他们各自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写成文字材料;

3)管理者收集并综合专家的意见后,将综合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再次发表意见。如果分歧很大,可以集中开会讨论;否则,管理者分头与专家联络;

4)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

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c(p110)

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该方法认为在确定某个单位经营活动方向时,应该考虑它的相对竞争地位(决定了企业的销售量、销售额和盈利能力)和业务增长率(反映业务增长的速度,影响投资的回收期限)两个维度。

“瘦狗”型:经营单位市场份额和业务增长率都较低,只能带来很少的 现金和利润,甚至可能亏损

“幼童”型:经营单位业务增长率较高,目前市场占有率较低

“金牛”型:经营单位的特点是市场占有率较高,而业务增长率较低, 从而为企业带来较多的利润,同时需要较少的资金投资

“明星”型:经营单位的特点是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长率都较高,代表 着最高利润率和最佳投资机会,企业应该不失时机的投入 必要的资金,扩大生产规模。

政策知道矩阵:

计划的内容(p125):包括“5w1h”,即:what---做什么?目标与内容。why--- 为什么 做?原因。who---谁去做?人员。where---何地做?地点。 when---何时做?时间。how---怎样做?方式、手段。

计划的类型a(p128):

分类标准 类型 时间长短

长期计划

短期计划 职能空间 业务计划

财务计划

人事计划 综合性程度

(涉及时间长短和涉及的范围广狭) 战略性计划

战术性计划 明确性 具体性计划

指导性计划 程序化程度 程序性计划

非程序性计划 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b(p130)

分类标准:根据涉及时间长短和范围广狭的综合标准。

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设立总体目标和寻 求组织在环 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特点:长期性:是指战略性计划涉及未来较长时期;

整体性:是指战略性计划是基于组织整体而制定的,强调组织整 体的协调。

战术性计划:是指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其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的具体部门或职能在未来各个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

它们的联系:战略性计划是战术性计划的依据,战术性计划是在战略性计划 的指导下指定的,是战略性计划的落实。

作用和影响:战略性计划的实施是组织活动能力形成与创造的过程,

战术性计划的实施则是对已经形成的能力的应用。

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b(p131)

程序性计划:是例行活动。这类活动的决策是经常反复的,而且具有一定的结构,因此可以建立一定得决策程序。出现这类工作或问题时,就利用既定的程序来解决。这类决策叫程序化决策,对应的计划叫程序性计划。

非程序性计划:是非例行活动。这些活动不重复出现。处理这类问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或程序,性质和结构捉摸不定或极为复杂,需要用个别方法加以处理。解决这类问题的决策叫程序化决策,对应的计划叫程序性计划。

计划的特征:面向未来、面向行动。

计划编制过程b(p135):确定目标、认清现在、研究过去、预测并有效地 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制定主要 计划、制定派生计划、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战略环境分析:天地彼己与顾客c(p139)

“天”:是指外部一般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 技术环境、自然环境;

“地”:是指企业竞争所处的行业环境,主要分析行业竞争结构;

“彼”:是指企业竞争对手;

“己”:是指企业自身条件;

“顾客”:是指企业为之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

“知天知地”:是指认识企业所面临的利与危、机遇与威胁;

“知己知彼”:是指了解企业的长与短、实力与不足。

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必须能为顾客创造价值,与顾客的需求相匹配。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才能创造和获取顾客。

行业环境b(p140):根据国学者波特的研究,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5种作用力,这些作用力汇集起来决定着该行业的最终利润潜力,并且最终利润潜力也会这种合力的变化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个公司的竞争战略的目标在于使公司在行业内进行恰当定位,从而最有效的抗击五种作用力并影响它们朝着自己有利的方向变化。

1)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研究

2)入侵者的研究

3)替代品生产商研究

4)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

5)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

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b(p147):

1)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 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级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制定共 同的目标确定彼此扽责任,并将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 的准则;

3)每个企业的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 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

4)管理人员和工人是依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自我管理,他们以所要达到的目 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

5)企业管理人员对上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滚动计划法a(p151)的特点:这种方法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可以避免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其最突出的优点是计划更加切合实际,并且使战略性计划的实施也更加切合实际。滚动计划相对缩短了计划时期,加大了计划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是战略性计划实施的有效方法。滚动计划方法使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互衔接,短期计划内部各阶段相互衔接,保证了即使环境变化出现某种不平衡时,各期计划也能及时的进行调节,从而基本保持一致力。滚动计划方法大大加强了计划的弹性,可以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

组织设计的任务a(p165):组织设计的任务是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并编制职务说明书。

组织设计的原则c(p167):专业化分工的原则、统一指挥原则、控制幅度原则、权责对等原则、柔性经济原则。

1)专业化分工是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专业化分工就是把企业活动的特点 和和参与企业活动的员工的特点结合起来,把每个员工都安排在适当的 领域中积累知识、发展技能,从而不断地提高工作的效率;

2)统一指挥原则就是要求每位下属应该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上级,要求在 上下级之间形成一条清晰的指挥链。(为了避免多头领导,组织的个各项 活动应该有明确上下级的职权、职责以及沟通联系的具体方式)

3)控制幅度原则是指一个上下级直接领导与指挥下属的人数应该有一定的 限度,并且应该是有效的。

4)权责对等原则是指组织中的每个部门和部门中的每个人员都有责任按照 工作目标的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任务,同时,组织也必须委之以自 主完成任务所必须的权力。(有责无权,会缺乏积极性;有权无责,会导 致权力的滥用,助涨不正之风)

5)柔性经济原则是指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是可以根据组织内外环 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调整和变动的。(避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职能部门化b(p177)

优点:1)能够突出业务活动的重点,确保高层主管的权威性并使之能有效 的管理组织的基本活动;

2)符合活动专业化的分工要求,能够充分有效的发挥员工的才能,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并简化了培训,强化了控制,避免了重叠,最 终有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

缺点:1)不利于开拓远区市场或按照目标顾客的需求组织分工;

2)可能助涨部门主义风气,使得部门之间难以协调配合;

3)不利于高级管理人员的全面培养和提高,不利于“多面手”式的 人才成长。

矩阵型结构(p180):矩阵型组织结构是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矩形组织结构,一套是职能管理系统,另一套是为完成某项任务而组成的横向项目系统,横向和纵向的职权具有平衡对等性。

优点:1)一方面可以获取专业化分工的好处,另一方面可以跨越各职能部 门获取他们 所需要的各种支持活动;

2)可以有效的克服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推介的弱点,易于发挥事业单 位机构灵活的特点,增强职能人员直接参与项目管理的积极性, 增强矩阵主管和项目人员共同组织项目实施的责任感和工作热 情。

缺点:1)产生因权力的不均衡分配而产生的矛盾;

2)要求一些项目成员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平衡协调矛盾能力;

3)存在任务分配不明确、权责不统一的问题,影响组织效率的发挥。

动态网络型结构b(p181):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通过与其他组织建立研 发、生产制造、营销等业务合同网,有效发挥核心业务专长的协作 型组织形式。

优点:1)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柔性;2)结构简单、精炼,都实现了外包; 3)靠电子商务来协调处理,组织结构可以进一步扁平化;

缺点:1)可控性太差;2)外部合作组织都是临时的,组织会面临解体的风 险;3)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也比较低。

管理幅度与组织层级的互动性c(p182)

所谓管理幅度,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的指挥和领导下属的 数量。

扁平式组织结构的优点:1)由于管理层级比较少,信息的沟通和传递速度 比较快,信息失真度比较低;

2)上级主管对下属的控制不会太呆板,有利于发 挥下属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缺点:过大的管理幅度增加了主管对下属的监督和协调控制 难度,同时下属缺少了更多的提升机会。

锥形式组织结构的优点:1)由于管理的层级比较多,管理的幅度比较小, 每一管理层级上的主管都能对下属进行及时的 指导和控制

2)层级之间关系比较紧密,有利于工作任务的衔接, 同时为下属提供了更多的提升机会。

缺点:过多的管理层级会影响信息的传递速度,信息失真度 会比较大,这会增加高层主管与基层之间的沟通和 协调成本,增加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管理幅度设计的影响因素c(p183)

工作能力

工作内容和性质: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下属工作的相似性;计划的完 善程度;非管理事务的多少

工作条件:助手的配备情况;信息手段的配备情况;工作地点的相似性

工作环境:组织环境稳定与否会影响到组织活动内容和政策的调整程度。

集权与分权c(p185):集权和分权是组织层级化设计中的两种相反的权力分配方式。

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高层次上的集中,也就是说下级部门和机构只能依据上级的决定、命令和指示办事,一切行动必须服从上级的指挥。

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

组织分权程度的四条标准:1)较低的管理层次作出的决策数量越多,分权 程度就越大;

较低的管理层次作出的决策重要性越大,分 权程度越大;

较低的管理层次作出的决策影响面越大,分 权程度越大;

较低的管理层次作出的决策审核越少,分权 程度越大。

影响组织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1)组织规模的大小;

政策的统一性;

员工的数量和基本素质;

组织的可控性;

组织所处的成长阶段。

29. 员工招聘的来源b(p195)包括外部招聘和内部提升

外部招聘:就是根据组织制定的标准和程序从组织外部选拔符合空缺职位要求 的员工。

外部招聘的优势:1)具备难得的“外部竞争优势”;

2)有利于平息并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3)能够为组织输送新鲜的血液;

局限:1)外聘者对组织缺乏深入了解;

2)组织对外聘者缺乏深入了解;

3)外聘对内部职工的积极性造成打击。

内部提升:是指组织内部成员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充分确认之后,被委以比原来 责任更大、职位更高的职务,以填补组织中由于发展或其他原因而 空缺了的管理职务。

内部提升的优点:1)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

3)有利于保证选聘者迅速展开工作;

缺点:1)可能会导致组织内部“近亲繁殖”现象的发生;

2)可能会引起同事之间的矛盾。

30. 组织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b(p220)

概念: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 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 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主要特征:1)超个体的独特性;2)相对稳定性;3)融合继承性;4)发展 性。

31. 组织文化的结构和内容c(p222)

组织文化的结构:有三个层次结构,即潜层次、表层和显现层。

潜层次的精神层:指组织文化中的核心和主体,是广大员工共同而潜在 的意识形态;

表层的制度系统:指体现某个具体组织的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 德规范和员工行为准则的总和,也包括组织体内的分工 协作关系的组织结构。是组织文化核心层与显现层的中 间层,是由虚体文化向实体文化转化的中介。

显现层(物质层)是组织文化载体:是指凝聚这组织文化抽象内容的物 质体的外在体现,既包括组织整个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 过程,又包括组织实体性的文化设备、设施等。是组织 文化最直观的部分。

组织文化的内容b:1)组织的价值观;2)组织精神;3)伦理规范。

32. 组织文化的功能c(p223)

整合功能:组织文化通过培育组织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起成员 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依存关系,是个人的行为、思想、感情、 信念、习惯以及沟通的方式与整个组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 相对稳固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合力,以此激发出组织 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并为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努力;

适应功能:组织文化能从根本上改变员工的旧有价值观念,建立起新的 价值观念,使之适应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

导向功能:组织文化是一种软性的理智约束,通过组织的共同价值观不 断的向个人价值观渗透和内化,使组织自动生成一套自我调控机 制,以一种适应性文化引导着组织的行为和活动;

发展功能:组织的文化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和变化,推动组 织从一个高度向另一个高度迈进;

持续功能:组织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所以它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经过长期的倡导和培育,一旦形成,就 会有持续性。

组织文化的塑造(如何培养组织的文化)(p225):

树立正确的组织价值观;

2)强化员工的认同感;

3)提炼定格;

4)巩固落实;

5)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关系c(p236):两者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很大差异。

共同点:1)从行为方式看,领导和管理都是一种在组织内部通过影响他 人的协调活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 从权力的构成看,两者都与组织层级的岗位设置有关。

不同点:1)管理者的本质是依赖被上级任命而拥有某种职位所赋予的合 法权力而进管理,被管理者往往因追求奖励或害怕出发而服 从管理;

2)领导者的本质体现在被领导者的追随和服从,完全取决于追 随者的意愿,而并不完全取决于领导者的职位与合法权力。

领导权力的来源b(p237):领导的核心在权力,

领导权力有5种来源:法定性权力;奖赏性权力;惩罚性权力;感召性权力; 专长性权力

感召性权力(p238):是由于领导者拥有吸引别人的个性、品德、作风而引 起人们的认同、赞赏、钦佩、羡慕而自愿的追随和服从 他。感召性权力的大小与职位高低无关,只取决于个人 行为。

专长性权力c(p239):是知识的权力,指的是因为个人在某一领域所特有 的专长而影响他人的能力。

领导风格类型a(p239)

按权力运用方式划分:集权式领导者、民主式领导者

按创新方式划分:魅力型领导者、变革型领导者

按思维方式划分:事务型领导者、战略型领导者

管理方格论b(p244)

(1,9)型:乡村俱乐部型,表示领导者只注重支持和关怀下属而不关心任 务和效率;

(9,1)型:任务型管理,表示领导者指重视任务效果而不重视下属的发展 和士气。

菲德勒权变理论c(p245):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领导方式或领 导风格,领导工作受到领导者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

s=f(l,f,e)

s代表领导方式,l代表领导者特征,f代表追随者特征,e代表环境。即领导方式是关于领导者特征、追随者特征和环境的函数。

菲德勒设计了一种问卷来测定领导者的方式。该问卷的主要内容是询问领导者对最不与自己合作的同事(lpc)的评价。

如果领导者对这种同事的评价大多数用敌意的词语,则该领导趋向于任务型的领导方式(低lpc型);

如果评价大多数用善意的词语,则该领导趋向于人际关系型的领导方式(高lpc型)。

领导环境决定领导方式:在环境较好的i、ii、iii和环境较差的vii、viii情况下,采用低lpc领导方式比较有效;

在环境较差的iv、v和vi情况下,采用高lpc领导方式比较有效。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a(p248):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这两 种领导维度,并将这两种维度进行了细化,从而合成四种具体的领导方式:

指导型领导(高任务——低关系),领导者定义角色,告诉下属应该 做什么、怎样做什么;

推销型领导(高任务——高关系),领导者同时提供指导行为与支持 行为;

参与型领导(低任务——高关系),领导者与下属共同决策,领导者 的主要角色是提供便利条件和沟通;

授权型领导(低任务——低关系),领导者提供较少的指导或支持。

激励与行为c(p253):激励是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动力,而行为是人实现个 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过程。

所谓效价,是指个人对达到某种预期成果的偏爱程度,或某种预期成果可能给行为者带来的满足程度;期望值则是某一具体行动可带来某种预期成果的效率,即行为者采取某种行动,获得某种成果,从而带来某种心理上或生理上满足的可能性。

激励力=效价*期望值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要求综合运用)c(p254):

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五种层次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任何动物都需要

安全的需要:保护自己免受身体和情感伤害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包括友情、爱情、归属、接纳方面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分为内部尊重、外部尊重

自我实现的需要: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

双因素理论(p256):这种激励理论也叫“保健---激励理论”。这一理论的研 究重点,是组织中个人与工作的关系问题。

赫茨伯格提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1)保健因素是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

2)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

x理论和y理论b(p259):管理者对人性的假设有两种对立的基本观点: 一种是消极的x理论;另一种是积极的y理论。

1)x理论

员工天性好逸恶劳,只要可能,就会躲避工作;

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要求;

员工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不喜欢工作,需要对他们采取强制措施或惩罚方法,迫使他们实现组织目标。

2)y理论

员工并非好逸恶劳,而是自觉勤奋,喜欢工作;

员工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工作中执行完成任务的承诺;

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还主动寻求承担责任;

绝大多数人都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麦格雷戈本人认为,y理论的假设比x理论更实际有效,因此他建议让员工参与决策,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和责任感的工作,建立良好的群体关系,有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激励的过程理论c(p260):公平理论、期望理论、激励的强化理论

公平理论: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1965年首先提出来的,也称 为社会比较 理论,指出,人们将通过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的比 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

1)横向理论,所谓横向理论,就是将“自我”与“他人”相比较来判断自 己所获报酬 的公平性,从而对此作出相对应的反应。

:自己对自己所获报酬的感觉;

:自己对他人所获报酬的感觉;

:自己对付出的感觉;

:自己对他人的付出的感觉。

,进行比较的员工觉得报酬是公平的,他可能会为此而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

,则说明此员工得到了过高的报酬或付出的努力较少。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来说,他不会要求减少报酬,而有可能会自觉的增加自我的付出。但过一段时间他就会因过高估计自己的付出而对高报酬心安理得,于是其产出又会回到原先的水平。

,则说明员工对组织的激励措施感到不公平。此时他可能会要求增加报酬,或者自动的减少付出以便达到心理上的平衡,也可能离职。

2)纵向比较,除了进行横向比较,还存在着在纵向上把自己目前的状况与 过去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仍然有三种情况。

如以代表自己目前所获报酬,

代表自己过去所获报酬,

代表目前的投入量,

代表自己过去的投入量,则:

,此员工认为激励措施基本公平,积极性和努力程度可能会保持不变。

,一般来讲他不会觉得所获报酬过高,因为他可能会认为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不会因此而提高多少。

,此员工觉得很不公平,工作积极性会下降,除非管理者给他增加报酬。

期望理论:相比较而言,对激励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研究的是激励过程的期望 理论。这一理论主要由美国心理学家v.弗鲁姆在20世纪60年 代中期提出并形成。期望理论认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 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特定的行动。

根据这一理论的研究,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依赖于对下列三种联系的判 断:

1)努力——绩效的联系。员工感觉到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而达到工作 绩效的可能性。如需要付出多大努力才能达到某一绩效水平? 我是否真能达到这一绩效水平?概 率有多大?

2)绩效——奖赏的联系。员工对于达到一定工作绩效后即可获得理想的 奖赏结果的信 任程度。如当我达到这一绩效水平后,会得到什么 奖赏?

3)奖赏——个人目标的联系。如果工作完成,员工所获得的潜在结果或 奖赏对他的重要性程度。如这一奖赏是否满足个人的目标?吸引力 有多大?

在这三种关系的基础上,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或努力程度(激励力)是效价和期 望值的乘积,即

m=v×e

m:激励力;

v:效价,是指一个人对这项工作及其结果(可实现的目标)能够给自己带 来满足程度的评价,即对工作目标有用性(价值)的评价;

e:期望值,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够顺利完成某项工作可能性的估计,即对工 作目标能够 实现概率的估计。

效价和期望值的不同结合,会产生不同的激发力量,一般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高e×高v=高m

中e×中v=中m

低e×低v=低m

高e×低v=低m

低e×高v=低m

期望理论的基础是自我利益,他认为每一员工都在寻求获得最大的自我满足。期望理论的核心是双向期望,管理者期望员工的行为,员工期望管理者的奖赏。期望理论的假说是管理者知道什么对员工最有吸引力。期望理论的员工判断依据是员工个人的知觉,、而与实际情况关系不大。不管实际情况如何,只要员工以自己的知觉确认自己经过努力工作就能达到所要求的绩效,达到绩效后就能得到具有吸引力的奖赏,他就会努力工作。

激励过程的期望理论对管理者的启示是,管理人员的责任是帮助员工满足需要,同时实现组织目标。管理者必须尽力发现员工在技能和能力方面与工作需求方面的对称性。

激励的强化理论: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首先提出的。该理论认 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刺激的函数。

1)正强化b:所谓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一边使这些 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2))

1

相关热词搜索:;

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内容篇二

;

xx市土壤污染防治2020年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保“十三五”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圆满收官,根据《xx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xx省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xx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实施情况评估考核规定(试行)》《xx省土壤污染防治2020年工作计划》等,制定本计划。

一、主要目标 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思路,围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着力实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各项重点工作。2020年底前,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0%,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较2013年下降10%,全市88420亩受污染耕地实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4个产粮(油)大县和蔬菜产业重点县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完成2个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试点项目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

二、重点工作 (一)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 序时完成全市23个地块的采样检测、数据上报审核入库、分析评价、图件制作,成果报告集成以及上报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信息管理平台等工作,建立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牵头,xx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新区管委会参与)
(二)实施农用地保护和安全利用 完成全市所有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工作,建立分类清单,按照国家和省级有关要求及时报送划定成果。全面完成全市88420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任务,其中安全利用类任务84895亩,严格管控类任务3525亩。完成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自评估。新干、峡江、永丰、安福县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实现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制定并实施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年度工作方案,全面推广应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与模式,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持续推进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实现2020年与2019年相比,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具体落实)
(三)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 1.推进污染地块安全利用 动态更新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和污染地块名录。收集工信、自然资源等部门工业企业信息、土地信息,结合生态环境统计信息,组织各地梳理、排查、核实可能疑似污染地块清单,动态更新各地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并上传污染地块信息系统。利用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初步采样阶段性成果,动态更新各地污染地块名录并向社会公开。组织实施联防联控,对影响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指标的问题开展进一步的排查和整治工作。(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等,xx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新区管委会具体落实)
加强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准入管理。各地在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时,应深入调研并根据疑似污染地块名单、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土壤环境质量评估结果、负面清单等,合理确定污染地块的土地用途。(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牵头,xx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新区管委会具体落实)
强化土地征收、收回、收购等环节监管。各地在组织实施土地收回、收购以及转让、改变用途等管理时,要对照查询污染地块信息系统,书面征询生态环境部门意见,生态环境部门应及时反馈,严禁污染地块进入用地程序。(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xx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新区管委会具体落实)
2.推进污染地块风险管控 依法组织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报告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及时动态更新污染地块名录。对暂不开发利用或者现阶段不具备修复条件的污染地块,制定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年度计划,督促相关责任主体编制并实施污染地块环境风险管控方案。(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xx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新区管委会具体落实)
3.推进治理修复重点项目。完善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库管理机制,督促有关县(市、区)落实项目建设、动态调整管理要求,防范环境与健康风险。制定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年度计划并实施,全面完成2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具体落实)
(四)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 继续实施新(改、扩)建涉重金属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总量替代,建立重点重金属减排工程项目库并动态更新,2020年底全市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较2013年下降10%。持续解决突出重金属污染问题,严防矿产资源开发污染。(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xx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具体落实)
持续开展涉镉等重金属企业排查、整治,全面完成全市7家涉镉等重金属企业整治和销号工作。(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具体落实)
(五)深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持续开展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整治。动态管理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整治清单,按清单实施整治,年底前组织考核验收。(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xx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新区管委会具体落实)
全面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加大城镇生活垃圾处置执法监管力度,严防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离田农业生产废弃物、采掘业废弃原料等向农村或城乡结合部非法转移、倾倒,实行整治一个销号一个,杜绝出现新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xx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新区管委会具体落实)
(六)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和宣传教育 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并向社会公开,督促列入名录的企业完成自行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各县(市、区)生态环境局组织对重点监管单位和工业园区周边土壤污染状况开展定期监测,必要时还应对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监测。

将土壤污染防治培训列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计划,适时开展相关培训,将土壤环境宣传教育列入宣教工作计划,适时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宣传教育,开展问卷调查,营造保护土壤环境良好社会氛围。(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xx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x新区管委会具体落实)
(七)强化部门协调配合 强化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城市管理、水利、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间协调,原则上每季度召开1次部门调度会,通报工作情况,共享业务信息,协同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政府是落实土壤生态环境工作的责任主体,要高度重视,将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建立部门间土壤生态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和工作协调机制并有效运行,及时督查工作进展,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对重点工作落后于时间要求的,加快推进整改。

(二)加大监督检查。各县(市、区)定期向市直有关部门报送土壤生态环境工作进展。市直有关部门对进展缓慢的县(市、区)进行催办、预警或专项督导,对问题严重的地区实行挂牌督办、公开约谈等。

(三)保障资金投入。各县(市、区)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建立多元化环保投入机制,落实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建设资金,为土壤污染防治项目顺利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相关热词搜索:;

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内容篇三

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部分地区污染较为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制定本行动计划。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一、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一)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在现有相关调查基础上,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2018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制定详查总体方案和技术规定,开展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和成果审核。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制度,每10年开展1次。(环境保护部牵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参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二)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统一规划、整合优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2017年底前,完成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设置,建成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充分发挥行业监测网作用,基本形成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各省(区、市)每年至少开展1次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培训。各地可根据工作需要,补充设置监测点位,增加特征污染物监测项目,提高监测频次。2020年底前,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参与)

(三)提升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利用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相关数据,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构建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力争2018年底前完成。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拓宽数据获取渠道,实现数据动态更新。加强数据共享,编制资源共享目录,明确共享权限和方式,发挥土壤环境大数据在污染防治、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林业局等参与)

二、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 

(四)加快推进立法进程。配合完成土壤污染防治法起草工作。适时修订污染防治、城乡规划、土地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增加土壤污染防治有关内容。2016年底前,完成农药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发布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2017年底前,出台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等部门规章。到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各地可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国务院法制办、环境保护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参与)

(五)系统构建标准体系。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2017年底前,发布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完成土壤环境监测、调查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技术规范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制修订工作;修订肥料、饲料、灌溉用水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和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等标准,进一步严格污染物控制要求;修订农膜标准,提高厚度要求,研究制定可降解农膜标准;修订农药包装标准,增加防止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土壤的要求。适时修订污染物排放标准,进一步明确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完善土壤中污染物分析测试方法,研制土壤环境标准样品。各地可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环境保护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质检总局、国家林业局等参与)

(六)全面强化监管执法。明确监管重点。重点监测土壤中镉、汞、砷、铅、铬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石油烃等有机污染物,重点监管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开采、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以及产粮(油)大县、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等区域。(环境保护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等参与)

加大执法力度。将土壤污染防治作为环境执法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环境监管网格,加强土壤环境日常监管执法。严厉打击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违法违规存放危险化学品、非法处置危险废物、不正常使用污染治理设施、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环境违法行为。开展重点行业企业专项环境执法,对严重污染土壤环境、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进行挂牌督办。改善基层环境执法条件,配备必要的土壤污染快速检测等执法装备。对全国环境执法人员每3年开展1轮土壤污染防治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完善各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加强环境应急管理、技术支撑、处置救援能力建设。(环境保护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安全监管总局、国家林业局等参与)

三、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 

(七)划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按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划为三个类别,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的划为优先保护类,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划为安全利用类,重度污染的划为严格管控类,以耕地为重点,分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2017年底前,发布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以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为依据,开展耕地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逐步建立分类清单,2020年底前完成。划定结果由各省级人民政府审定,数据上传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根据土地利用变更和土壤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定期对各类别耕地面积、分布等信息进行更新。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开展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等工作。(环境保护部、农业部牵头,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等参与)

(八)切实加大保护力度。各地要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除法律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外,其他任何建设不得占用。产粮(油)大县要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方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向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的地区倾斜。推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少耕免耕、粮豆轮作、农膜减量与回收利用等措施。继续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农村土地流转的受让方要履行土壤保护的责任,避免因过度施肥、滥用农药等掠夺式农业生产方式造成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内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减少或土壤环境质量下降的县(市、区),进行预警提醒并依法采取环评限批等限制性措施。(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水利部等参与)

防控企业污染。严格控制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现有相关行业企业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提标升级改造步伐。(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参与)

(九)着力推进安全利用。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超标情况,安全利用类耕地集中的县(市、区)要结合当地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制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加强对农民、农民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和培训。2017年底前,出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指南。到2020年,轻度和中度污染耕地实现安全利用的面积达到4000万亩。(农业部牵头,国土资源部等参与)

(十)全面落实严格管控。加强对严格管控类耕地的用途管理,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对威胁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安全的,有关县(市、区)要制定环境风险管控方案,并落实有关措施。研究将严格管控类耕地纳入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范围,制定实施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计划。继续在湖南长株潭地区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到2020年,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力争达到2000万亩。(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参与)

(十一)加强林地草地园地土壤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林地、草地、园地的农药使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完善生物农药、引诱剂管理制度,加大使用推广力度。优先将重度污染的牧草地集中区域纳入禁牧休牧实施范围。加强对重度污染林地、园地产出食用农(林)产品质量检测,发现超标的,要采取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负责)

四、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 

(十二)明确管理要求。建立调查评估制度。2016年底前,发布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规定。自2017年起,对拟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用地,以及用途拟变更为居住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的上述企业用地,由土地使用权人负责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已经收回的,由所在地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开展调查评估。自2018年起,重度污染农用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的,由所在地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开展调查评估。调查评估结果向所在地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国土资源部门备案。(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参与)

分用途明确管理措施。自2017年起,各地要结合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情况,根据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结果,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合理确定土地用途。符合相应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地块,可进入用地程序。暂不开发利用或现阶段不具备治理修复条件的污染地块,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划定管控区域,设立标识,发布公告,开展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空气环境监测;发现污染扩散的,有关责任主体要及时采取污染物隔离、阻断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国土资源部牵头,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参与)

(十三)落实监管责任。地方各级城乡规划部门要结合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加强城乡规划论证和审批管理。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地块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加强土地征收、收回、收购以及转让、改变用途等环节的监管。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和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活动的监管。建立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实行联动监管。(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

(十四)严格用地准入。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和供地管理,土地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地方各级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等部门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污染地块的环境风险,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环境保护部参与)

五、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严控新增土壤污染 

(十五)加强未利用地环境管理。按照科学有序原则开发利用未利用地,防止造成土壤污染。拟开发为农用地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组织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评估;不符合相应标准的,不得种植食用农产品。各地要加强纳入耕地后备资源的未利用地保护,定期开展巡查。依法严查向沙漠、滩涂、盐碱地、沼泽地等非法排污、倾倒有毒有害物质的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对矿山、油田等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影响区域内未利用地的环境监管,发现土壤污染问题的,要及时督促有关企业采取防治措施。推动盐碱地土壤改良,自2017年起,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开展利用燃煤电厂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试点。(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参与)

(十六)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排放重点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增加对土壤环境影响的评价内容,并提出防范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需要建设的土壤污染防治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有关环境保护部门要做好有关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自2017年起,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要与重点行业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明确相关措施和责任,责任书向社会公开。(环境保护部负责)

(十七)强化空间布局管控。加强规划区划和建设项目布局论证,根据土壤等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区域功能定位、空间布局。鼓励工业企业集聚发展,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减少土壤污染。严格执行相关行业企业布局选址要求,禁止在居民区、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周边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焦化等行业企业;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化解过剩产能等,有序搬迁或依法关闭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的现有企业。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土壤污染防治需要,科学布局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废旧资源再生利用等设施和场所,合理确定畜禽养殖布局和规模。(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参与)

六、加强污染源监管,做好土壤污染预防工作 

(十八)严控工矿污染。加强日常环境监管。各地要根据工矿企业分布和污染排放情况,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实行动态更新,并向社会公布。列入名单的企业每年要自行对其用地进行土壤环境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有关环境保护部门要定期对重点监管企业和工业园区周边开展监测,数据及时上传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结果作为环境执法和风险预警的重要依据。适时修订国家鼓励的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目录。加强电器电子、汽车等工业产品中有害物质控制。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拆除生产设施设备、构筑物和污染治理设施,要事先制定残留污染物清理和安全处置方案,并报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备案;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安全处理处置,防范拆除活动污染土壤。2017年底前,发布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技术规定。(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

严防矿产资源开发污染土壤。自2017年起,内蒙古、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集中的区域,执行重点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全面整治历史遗留尾矿库,完善覆膜、压土、排洪、堤坝加固等隐患治理和闭库措施。有重点监管尾矿库的企业要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完善污染治理设施,储备应急物资。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辐射安全监管,有关企业每年要对本矿区土壤进行辐射环境监测。(环境保护部、安全监管总局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参与)

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严格执行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标准并落实相关总量控制指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企业,依法责令其停业、关闭,并将企业名单向社会公开。继续淘汰涉重金属重点行业落后产能,完善重金属相关行业准入条件,禁止新建落后产能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建设项目。按计划逐步淘汰普通照明白炽灯。提高铅酸蓄电池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标准,逐步退出落后产能。制定涉重金属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生产工艺和技术。2020年重点行业的重点重金属排放量要比2013年下降10%。(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

加强工业废物处理处置。全面整治尾矿、煤矸石、工业副产石膏、粉煤灰、赤泥、冶炼渣、电石渣、铬渣、砷渣以及脱硫、脱硝、除尘产生固体废物的堆存场所,完善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设施,制定整治方案并有序实施。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对电子废物、废轮胎、废塑料等再生利用活动进行清理整顿,引导有关企业采用先进适用加工工艺、集聚发展,集中建设和运营污染治理设施,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自2017年起,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部分城市开展污水与污泥、废气与废渣协同治理试点。(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参与)

(十九)控制农业污染。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科学施用农药,推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现代植保机械。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自2017年起,在江苏、山东、河南、海南等省份选择部分产粮(油)大县和蔬菜产业重点县开展试点;到2020年,推广到全国30%的产粮(油)大县和所有蔬菜产业重点县。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模式。严禁将城镇生活垃圾、污泥、工业废物直接用作肥料。到2020年,全国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供销合作总社等参与)

加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严厉打击违法生产和销售不合格农膜的行为。建立健全废弃农膜回收贮运和综合利用网络,开展废弃农膜回收利用试点;到2020年,河北、辽宁、山东、河南、甘肃、新疆等农膜使用量较高省份力争实现废弃农膜全面回收利用。(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工商总局、供销合作总社等参与)

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防止过量使用,促进源头减量。加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在部分生猪大县开展种养业有机结合、循环发展试点。鼓励支持畜禽粪便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到2020年,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75%以上。(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参与)

加强灌溉水水质管理。开展灌溉水水质监测。灌溉用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对因长期使用污水灌溉导致土壤污染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及时调整种植结构。(水利部牵头,农业部参与)

(二十)减少生活污染。建立政府、社区、企业和居民协调机制,通过分类投放收集、综合循环利用,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整治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深入实施“以奖促治”政策,扩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范围。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试点。鼓励将处理达标后的污泥用于园林绿化。开展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建材产品等资源化利用示范。强化废氧化汞电池、镍镉电池、铅酸蓄电池和含汞荧光灯管、温度计等含重金属废物的安全处置。减少过度包装,鼓励使用环境标志产品。(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参与)

七、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改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 

(二十一)明确治理与修复主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个人要承担治理与修复的主体责任。责任主体发生变更的,由变更后继承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或个人承担相关责任;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的,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或双方约定的责任人承担相关责任。责任主体灭失或责任主体不明确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依法承担相关责任。(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参与)

(二十二)制定治理与修复规划。各省(区、市)要以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的突出土壤污染问题为重点,制定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明确重点任务、责任单位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建立项目库,2017年底前完成。规划报环境保护部备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要率先完成。(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等参与)

(二十三)有序开展治理与修复。确定治理与修复重点。各地要结合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和发展布局调整,以拟开发建设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项目的污染地块为重点,开展治理与修复。在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污染耕地集中区域优先组织开展治理与修复;其他省份要根据耕地土壤污染程度、环境风险及其影响范围,确定治理与修复的重点区域。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面积达到1000万亩。(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环境保护部牵头,住房城乡建设部参与)

强化治理与修复工程监管。治理与修复工程原则上在原址进行,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污染土壤挖掘、堆存等造成二次污染;需要转运污染土壤的,有关责任单位要将运输时间、方式、线路和污染土壤数量、去向、最终处置措施等,提前向所在地和接收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工程施工期间,责任单位要设立公告牌,公开工程基本情况、环境影响及其防范措施;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要对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工程完工后,责任单位要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治理与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实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终身责任制,2017年底前,出台有关责任追究办法。(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参与)

(二十四)监督目标任务落实。各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定期向环境保护部报告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进展;环境保护部要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督导检查。各省(区、市)要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本行政区域各县(市、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2017年底前,出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评估办法。(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参与)

八、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 

(二十五)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研究。整合高等学校、研究机构、企业等科研资源,开展土壤环境基准、土壤环境容量与承载能力、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污染生态效应、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和修复植物筛选,以及土壤污染与农产品质量、人体健康关系等方面基础研究。推进土壤污染诊断、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研发先进适用装备和高效低成本功能材料(药剂),强化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建设一批土壤污染防治实验室、科研基地。优化整合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土壤污染防治研究。(科技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林业局、中科院等参与)

(二十六)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建立健全技术体系。综合土壤污染类型、程度和区域代表性,针对典型受污染农用地、污染地块,分批实施200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2020年底前完成。根据试点情况,比选形成一批易推广、成本低、效果好的适用技术。(环境保护部、财政部牵头,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等参与)

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成以环保为主导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一批成果转化平台。2017年底前,发布鼓励发展的土壤污染防治重大技术装备目录。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与技术交流,引进消化土壤污染风险识别、土壤污染物快速检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阻隔等风险管控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科技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中科院等参与)

(二十七)推动治理与修复产业发展。放开服务性监测市场,鼓励社会机构参与土壤环境监测评估等活动。通过政策推动,加快完善覆盖土壤环境调查、分析测试、风险评估、治理与修复工程设计和施工等环节的成熟产业链,形成若干综合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产业化示范基地。规范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从业单位和人员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将技术服务能力弱、运营管理水平低、综合信用差的从业单位名单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开。发挥“互联网+”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全产业链中的作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等参与)

九、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土壤环境治理体系 

(二十八)强化政府主导。完善管理体制。按照“国家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原则,完善土壤环境管理体制,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属地责任。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联动协作机制。(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等参与)

加大财政投入。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加大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中央财政整合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等,设立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用于土壤环境调查与监测评估、监督管理、治理与修复等工作。各地应统筹相关财政资金,通过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加大支持,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测土配方施肥等涉农资金,更多用于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的县(市、区)。有条件的省(区、市)可对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增加的县(市、区)予以适当奖励。统筹安排专项建设基金,支持企业对涉重金属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财政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等参与)

完善激励政策。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励相关企业参与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研究制定扶持有机肥生产、废弃农膜综合利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等企业的激励政策。在农药、化肥等行业,开展环保领跑者制度试点。(财政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税务总局、供销合作总社等参与)

建设综合防治先行区。2016年底前,在浙江省台州市、湖北省黄石市、湖南省常德市、广东省韶关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和贵州省铜仁市启动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重点在土壤污染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力争到2020年先行区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要编制先行区建设方案,按程序报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备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可因地制宜开展先行区建设。(环境保护部、财政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参与)

(二十九)发挥市场作用。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推动受污染耕地和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发挥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机构引导作用,为重大土壤污染防治项目提供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企业发行股票。探索通过发行债券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在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开展试点。有序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牵头,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参与)

(三十)加强社会监督。推进信息公开。根据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调查结果,适时发布全国土壤环境状况。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各地级市(州、盟)土壤环境状况。重点行业企业要依据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其产生的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排放总量,以及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等参与)

引导公众参与。实行有奖举报,鼓励公众通过“12369”环保举报热线、信函、电子邮件、政府网站、微信平台等途径,对乱排废水、废气,乱倒废渣、污泥等污染土壤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监督。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需要聘请环境保护义务监督员,参与现场环境执法、土壤污染事件调查处理等。鼓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以及民间环境保护机构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等参与)

推动公益诉讼。鼓励依法对污染土壤等环境违法行为提起公益诉讼。开展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改革试点的地区,检察机关可以以公益诉讼人的身份,对污染土壤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也可以对负有土壤污染防治职责的行政机关,因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造成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行为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相关案件办理工作和检察机关的监督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牵头,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参与)

(三十一)开展宣传教育。制定土壤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制作挂图、视频,出版科普读物,利用互联网、数字化放映平台等手段,结合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土壤日、世界粮食日、全国土地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普及土壤污染防治相关知识,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解读,营造保护土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土壤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融入党政机关、学校、工厂、社区、农村等的环境宣传和培训工作。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开设土壤环境专门课程。(环境保护部牵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网信办、国家粮食局、中国科协等参与)

十、加强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 

(三十二)明确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实施本行动计划的主体,要于2016年底前分别制定并公布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确定重点任务和工作目标。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投融资模式,强化监督管理,抓好工作落实。各省(区、市)工作方案报国务院备案。(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等参与)

(三十三)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建立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环境保护部要抓好统筹协调,加强督促检查,每年2月底前将上年度工作进展情况向国务院报告。(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参与)

(三十四)落实企业责任。有关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将土壤污染防治纳入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严格依法依规建设和运营污染治理设施,确保重点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造成土壤污染的,应承担损害评估、治理与修复的法律责任。逐步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企业行业自律机制。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带头落实。(环境保护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等参与)

(三十五)严格评估考核。实行目标责任制。2016年底前,国务院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签订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分年度对各省(区、市)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评估,2020年对本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和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环境保护部牵头,中央组织部、审计署参与)

评估和考核结果作为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分配的重要参考依据。(财政部牵头,环境保护部参与)

对年度评估结果较差或未通过考核的省(区、市),要提出限期整改意见,整改完成前,对有关地区实施建设项目环评限批;整改不到位的,要约谈有关省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明显下降、防治工作不力、群众反映强烈的地区,要约谈有关地市级人民政府和省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失职渎职、弄虚作假的,区分情节轻重,予以诫勉、责令公开道歉、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调离、提拔或者退休的,也要终身追究责任。(环境保护部牵头,中央组织部、监察部参与)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提高环境质量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土壤污染防治任务艰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切实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如期实现全国土壤污染防治目标,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安全稳定,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相关范文推荐

    2022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内容(三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计划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收集

    2022年学困生转化工作计划(四篇)

    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怎样写计划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计划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我帮大

    2023年感谢对手的作文(七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感谢对

    2022年感谢对手的作文(五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2022年感谢对手的作文素材(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

    2022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行动(三篇)

    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优秀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

    2022年感谢对手作文500字(3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2023年蔬菜批发市场调查报告(3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

    2022年蔬菜批发市场的调查报告(七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

    2023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摘要(十四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