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课论文(优秀18篇)

时间:2023-11-02 作者:雁落霞初中综合实践课论文(优秀18篇)

综合实践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他们能够培养自信心与团队精神。在综合实践中,我们还可以借鉴其他学校或机构的经验,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初中综合实践课论文(优秀18篇)篇一

[论文摘要]音乐欣赏教学是高等教育职业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完善大学生生理素质和心理素养的重要手段。在高职院校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应当突破传统的、单一的“听赏”方式,采取具有时代特征的、能够调动多重感官参与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性欣赏教学,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知识需求。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欣赏综合性音乐教学。

诚然,介绍音乐作品的背景与内涵对于音乐欣赏是重要的,但由于当代大学生知识面较宽,文化素质较高,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单一讲解音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其深厚的文化功底,将各种艺术形式同音乐结合起来,使音乐欣赏形式综合化。应采取综合形式的音乐欣赏教学,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避免音乐欣赏课流于形式。

近几年,教育领域提出了“学科综合”的新理念,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的教学要求,并进一步阐述了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这一理念的提出,无疑是对传统音乐教学观念的一大突破。“学科综合”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是以人为本教育的具体体现。

人类知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学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研究表明,人类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综合、整体地进行学习,也就是多感官、多角度、多领域综合地进行学习。关于这一点,已经在各国教育界中达成共识。如美国教育专家艾伯利斯、霍弗在《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一书中就阐述了此观点:“实质上,所有能提供审美的和人文学科经验的艺术都是相互关联的,所以学校课程应该为提供相关艺术的经验留有一些机会。……把各种优秀的艺术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对艺术在较高和较广的境界的理解。……学科越是深入融合到学校的整体教育方案之中,就越能成为有意义的基础的学习内容。人类需要发展对于周围世界的美的敏感性和鉴赏力。当一个人开始理解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价值时,他对音乐的美学价值的和敏感性也就提高了。”此外,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贝尼特·雷默在他的《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中提出了“综合审美教育”的概念,他认为“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的主要要素,音乐中有旋律、和声、节奏;绘画中有色彩、线条、质感;诗歌中有比喻、形象、韵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每种艺术都可以借用其他艺术的要素,再与自己的领域同化,而许多艺术又可以借用非艺术界的要素,加以艺术地运用,转化成表现素材”。由此可见,追求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已成为当代教育家关注的焦点。

音乐教育应该成为音乐与各学科间联系的纽带,通过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性教学,促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理解音乐,通过以音乐为本的学科综合性教学,改变过去学科教学之间的相互分离的现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进而提升审美教学的质量。此外,教师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适度的启发和讲解,可以使学生明白学科交叉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从而促进他们在其他学科学习上的融合,既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又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

众所周知,自从有人类文明史以来,歌、乐、舞便紧密结合于一体。既然人类早期的音乐活动形式是综合性的,音乐的雏形是融合诗歌、音乐、舞蹈于一身的综合体,那么我们在欣赏音乐时就不能完全把音乐同其他艺术割裂开来,而应该把音乐作为文化艺术的一部分,把目光投向音乐背后深厚的文化背景,从与其相关的多元文化角度来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打通我们的视、听、味、嗅、触觉,全身心投入来感悟音乐。音乐同其他文化艺术门类的结合方式众多,以下将从四个方面阐述:

1.音乐同文学联姻。缪斯神殿中最动人心弦的两个艺术门类——音乐和文学,伴随着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抒情诗人海涅说过:“语言的尽头便是音乐的开始”,由此可见,音乐是文学的一种延伸,一种补充。在我国,音乐同文学相融合的形式两千多年来依然存在,诗歌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从“诗歌”的字面意思我们就不难看出,我国“诗”与“乐”自诞生之日起就紧密结合在一起。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每一篇都可以合乐歌唱。《尚书》中“诗言志,歌咏言”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纵观中外优秀经典音乐,无论是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东方诗歌,还是流传于公元前八世纪的荷马史诗,或是后来发展成熟的16世纪意大利歌剧以及19世纪浪漫乐派的交响诗,很多杰出音乐作品都同文学作品相互联姻、血脉相连。

由于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是多渠道、多角度的,他们的知识面相对较宽,因此在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文学知识,结合与所欣赏乐曲相关的文学作品,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如在欣赏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前,教师先向学生介绍18世纪德国诗人席勒和他的诗歌《欢乐颂》,当吟诵到“只要在你温柔的羽翼之下,一切人们都成为兄弟”之处时,适时地播放贝多芬的终曲乐章,让学生在辉煌的乐章中真切感受到超越时代、超越种族、超越地域、超越国界的人间大爱。席勒诗词中的文字生动地界定着音乐的情感,反过来,贝多芬式的震撼乐音又烘托着诗歌的意境,二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2.音乐同哲学结合。马克思说过:“艺术、哲学和科学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虽然音乐和哲学艺术掌握客观世界的方式不尽相同,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但它们所掌握的对象都是同一个客观世界。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思维发展的最高形式,音乐代表着人类感性思维发展的最高形式,两者共同建构着人类绚丽多彩的精神王国。那么,如何用具象的音乐来表达抽象的哲学呢?其实在浩瀚的音乐海洋中也不乏用音乐来表现哲学的实例:如在介绍理查·斯特劳斯的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哲学家尼采的同名散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著作是尼采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在这部哲学巨作中尼采宣告“上帝死了”,让“超人”出世。教师在充分的理论铺垫之后,让学生听赏这首关于抽象思想的音诗。理查·斯特劳斯完全采用尼采论著中的标题作为自己交响诗中各乐章的标题:“隐居人”“极度的渴望”“欢乐与热情”“死亡之歌”“科学”“康复”“舞之歌”和“夜游者之歌”等八个乐章,斯特劳斯赋予这首音诗戏剧性的音乐冲突,可以说作品的梗概是尼采的,然而内容和细节上属施特劳斯的风格。学生在这样一部经典音乐作品中,不但得到美妙乐音的滋养,同时对尼采的哲学有了全新的认知,通过细腻感性的音乐,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抽象理性的哲学思想。

3.音乐同绘画携手。音乐与绘画是艺术领域中两种不同的门类,从艺术的存在来划分,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从艺术的运动方式划分,音乐是动态的艺术,绘画是静态的艺术。然而,音乐和绘画又存在着许多相通之处,两者借助不同的媒介物,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向人们传达着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音乐史学家安勃罗斯曾经说过“音乐是心灵状态最伟大的画家,也是一切物质最不高明的画家”,道出了音乐和绘画艺术的关联。如说绘画中的术语“色彩”“色调”和“线条”等词时常作为音乐用语出现在音乐评论中,而音乐中的术语“节奏”一词也经常用于界定绘画中的风格。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牛顿曾对乐音的振动频率及颜色的波长关系作过研究,他认为音乐中的c、d、e、f、g、a、b七个音的音高分别同绘画领域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相对应,这也给音乐教育工作者们试图将乐音同色彩相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赵宋光先生曾经明确提出,当前不仅要努力克服听觉(音乐)与视觉(美术)彼此分割的传统习惯,还应注意对一向被忽视的薄弱环节予以特别关怀。

当欣赏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斯克里亚宾的交响诗《普罗米修斯》时,可以尝试把各种调性与具体的色彩相对应,如用白色、红色代表c大调;棕色、金色、橙色、玫瑰色代表g大调;黄色代表d大调;玫瑰色代表a大调;蓝宝石代表e大调等。教师可以效仿斯克里亚宾的做法,用投影做成七色光键盘,把色彩投放到幕布上来配合音乐,以产生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艺术效果。学生在这种双重感官的刺激下,能够对这首交响诗有进一步的了解。

4.音乐同戏剧联袂。音乐同戏剧天生就有着不解之缘,我们知道,现存最早的戏剧产生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戏剧产生的基本元素之一就是属音乐范畴的民间歌舞。此外,在古希腊时期上演最频繁的戏剧中总有“歌队”的助威,一方面对戏剧起着烘托气氛的作用,一方面担任着大幕的职责。由此可知,音乐和戏剧有着必然的种种关联。因而,教师在设计音乐欣赏课时就要考虑将戏剧元素融入其中。如设计欣赏19世纪浪漫乐派大师瓦格纳的音乐戏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时,就要着重强调音乐同戏剧的结合,两者相互依托,相互协助,这时音乐是手段,戏剧是目的,音乐与戏剧共同联手为“乐剧”的发展推波助澜。

由于大学生生理、心理都已趋向成熟,具备了初步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并且具有旺盛的求知欲望,此时期的音乐欣赏课程应当充分挖掘音乐的文化内涵,加强音乐与其他艺术和相关文化的联系,这为接受综合性的文化积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建立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渗透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音乐欣赏课程也在探索综合性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其学科价值。音乐是人文的,因此不应只是单纯追求知识技能,而应该追求对文化品格和精神内涵的感受和理解。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音乐常常让我们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超越,我们应借助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联合一切相关知识领域,深入挖掘音乐文化内涵,通过有限的课堂欣赏教学扩展学生无限的艺术视野,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升音乐修养和文化素质,陶冶高尚的艺术情操,最终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初中综合实践课论文(优秀18篇)篇二

1、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2、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3、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4、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3)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鼓励并支持学生发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强学校、家庭与社区三者之间的联系。

1、评价的对象: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三部分组成。

2、评价的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

3、对课程的评价:学校行政、教师和学生三部分合成。

4、对学生评价: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为每一个学生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整理存放:

(1)学习成果: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专题研究论文等;

(2)多元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习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

5、对教师的评价: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合成。

(一)强化理论学习,贯彻听评课制度:

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的培训,鼓励任课老师根据各自学科开发出一些有意义、学生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教师继续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框架结构》等,通过学习、讨论、交流体会,使教师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通过教育观念的改变,使教师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培养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骨干教师,让其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积极参加各级课堂教学评比。

(二)根据实际,合理确定活动内容。

1、从日常生活中生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生活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如原来爱吃肥肉,现在都偏爱吃瘦肉了;原来爱吃新鲜蔬菜,现在爱吃野菜了。这些生活中的细微变化,也都能成为活动主题。这些活动的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实在易行。以往的活动脱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忽视了现实生活这宝贵的资源,使学生的生活“沙漠化”。

2、从学科中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学科完全分开、割裂,可以大胆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的学科领域的知识,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科领域的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加深。

3、从中外节假日中生成。

一年四季中,有许多中外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此外还有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有特定意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都能成为一个活动主题。如愚人节到了,同学们也纷纷赶时髦,相互开开无伤大雅的小玩笑。但是,对愚人节的来历和意义却一无所知。据此可引申出一个活动主题。另外,也可让学生对中外的节日进行对比。

4、从生存环境中生成。

学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他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我们应充分注重环境的功能,挖掘身边的资源。

学生一旦确立了自己所关注的研究课题,只要环境许可,随时随地都能进入一种活动状态。它能激发学生主动生成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获得一种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学生将伴着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做活动中去,会觉得快乐无比。

(三)教师备课与学生作业两手抓。

教师做到无备课不准上课,备课要做到先周备,并且要详实可用,还要有活动记录、活动总结。作业设计要科学合理,要从拓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出发,全员参与,认真批改。作业每次都要设封面,封面上要有主题有时间、学校、班级、任课教师;每次作业纸张要统一,要有学生制定的活动计划,作业最后要有活动感受或是评价。

(四)确保活动时间,加强过程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亲历过程,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自主构建,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我们要注重活动的过程,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为此,我们应选择“小而精”,简便易行的主题。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活动。

(五)评价制度。

本学期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计划制定、活动实施、总结、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初中综合实践课论文(优秀18篇)篇三

一、联系生活实际,凸显实践性。

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实践能开发学生无限创意和智慧,教师也可以从中获得意外惊喜。学生的大脑不是空白,而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实践是打开学生大脑宝藏的钥匙,是点击学生思维的鼠标,是学会走向创新的基石。

《设计运动场》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选取了学生每天都会看到的运动场作为载体,通过在设计运动场平面图及建造运动场中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周长、面积、体积、比例尺等知识,使学生充分享受课堂生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在活动课上我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实践的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如“我是预算师”、“起跑线我设计”、“我是策划师”三项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正确计算运动场占地面积、建筑材料及造价,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学生通过一系列观察、思考、讨论、计算、调查、合作等学习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数学成为学生与生活联系的一种思维模式。

二、注重创设情景,彰显综合性。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的特点。强调的是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超越严密的知识体系和学科界限,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所以要求学生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解决活动实施中的问题。

例如在设计运动场的跑道时,“最内侧跑道直道的长、弯道的直径”学生出现了多种设计方案。那种方案合适?许多学生都产生了疑问,我暂时不评价而是借助于多媒体,把图形放大,帮助他们理解半径的变化,并提供以下资料:“如果直道长的数据较大,那弯道半径的数据就会较少,那么运动员在过弯道时,不便于加速,如果弯道数据较大,直道数据较小,那么不便于在这个运动场内的直道上设计短跑跑道,也不利于运动员发挥水平,当直道和弯道的长度大致相等时,才能兼顾到以上两方面的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课件演示、分析网上信息资料后,综合考虑场地限制、实际生活的需要,运动场美观实用,一致认为“长是50米,直径是32米”方案比较合适。

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信息技术课学生已有电脑的知识,正确引导,发挥网络的作用。例如一个学生质疑“运动场为什么要设计成椭圆形?”由于课上我无法做出科学解释,就建议学生上网查询。课后许多感兴趣的学生自动上网查找资料,并在班级群展开热烈讨论。利用网络资源所提供的丰富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体验到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学习提供的方便。这样就充分发挥了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也可以使学生形成在课后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去解决数学问题的习惯。同时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在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活动中也充分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张扬学生个性,显现探究性。

探究性是综合实践活动又一重要特点。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设想,合作探索,勇于实践。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形的宽和圆的直径都是容易出错的地方。计算跑道面积,学生应该可以想到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即分割为圆环和两个长方形或者用运动场的面积剪掉最内圈的面积。这些都需要学生集思广益,相互点拨才可以达成一种正确的认识。所以,小组合作探究有助于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认识,同时在不断的补充和争论中形成一套完整的思维,使问题的结论更加准确和明朗;同时还可以取长补短,彼此之间相互借鉴好的方法,起到共同进步的作用。

四、激发学生思维,体现开放性。

开放性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探究的问题不局限于书本、或学科课程中的问题,而更多的是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由于这些内容本身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而且结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探究过程和途径也因人而异。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这个开放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参与机会,努力诱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为学生创造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例如画运动场平面图,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各种比例尺后、由于学生准备的白纸大小不同,教师没有规定比例尺大小,而是引导学生分组计算,自主探索出每组认为最合适的比例尺后再画出最美的平面图。这一设计任务,由于确定比例尺作为一个开放题目,学生可以自己自由选择,每组画出的平面图各不相同。评选最佳设计奖时,教师还营造“问”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交流“这幅作品好在什么地方?”学生在自己开放性的操作、实验中,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体会数学的价值。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质疑、互相争论、各抒己见中,学生对比例尺知识或平面图设计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思维会实现质的飞跃。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运用知识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活动的引导者,希望在未来的实践活动中能引导学生大胆地探索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孩子能在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中乐学好学,能引导学生进一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

初中综合实践课论文(优秀18篇)篇四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更有效地提升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尽早地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实践中体验,探究中创新,拓展知识和技能,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实践能力、正确对待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激发和养成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素养、有能力的现代中学生。

1、主题性原则。

传统的课程类型既包含有知识,又包含有经验,并按照知识和经验的系统结构组织和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尽管也包含有知识和经验,但它是以知识和经验的现实主题为中心进行组织,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通过活动的方式来实施的。因此,它既不是单纯的学科课程,也不是活动课程,而是综合了各种课程优点达到了优势互补的,以主题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

2、生活性原则。

长期以来,受理想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教育将人类迫切要求解决的现实问题与人类生活的课题置之度外,结果导致学生缺乏起码的社会生活常识。正因为如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着力解决这一问题,促使学校教育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未来与现实的统一。

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避免学术性、学问化,多选取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家庭、环境、健康、交通、文化、城市建设等问题。

3、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综合,决定了其教学组织形式在时间、空间上应该是开放的,而非限制于教室和课堂45分钟,教师应让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引导他们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4、全面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认知系统,也要内化个体的心理因素,发展他们的非认知系统。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知识、能力,而且要关注学习方法和过程,关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内容指向。

第一,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知识以及相关的直接经验;

第二,旨在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的经验和素材;

第三,在整体背景和视野中形成的态度与情感。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在寻求人的发展的前提下,从文化领域的全面性和均衡性角度考虑,认为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应包括:

(1)发展思维能力;

(2)培养读书的兴趣和读书习惯;

(3)认识社会问题;

(4)发展想象力和鉴赏能力;

(5)从事劳动与技术活动;

(6)搜集信息;

(7)促进身心健康;

(8)展示个人才华。

从上述八个方面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不仅可以克服活动主义和经验主义课程的弊端,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已有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四)活动主题。

书香伴我成长。

初中综合实践课论文(优秀18篇)篇五

初三思想政治课的综合复习工作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如果方法得当,一位政治老师可以上五个班,并且学生的成绩可居全县首位。反之,一位老师上两个班,而且学生的成绩相差甚远。通过本人的实践,以下几种基本的复习方法,供同行参考。

初三思想政治课教材较之过去有了很大幅度的调整,突出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减轻了学生作业负担,充实了教材的时代内容。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首先共同构建每块知识系统,接着倡导学生根据本章本节的知识体系,自己去详细读书。

初三政治课的复习过程,要贯穿教材主线“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教师无论是按单元复习还是分类复习,都要根据主线,体现教材主题。

复习同时,教师也要始终抓住“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基本国情、国策的教育”这个中心,突出“国情、国策部分”这个重点。应该要求学生弄清楚,抓住重点。

复习工作也可以从横的方面组织复习,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横向复习主要把散布在各课中的相似相关的知识集中复习。平时学新课时,即使是学同类的知识,都是遍布各个章节。复习时必须指导学生把他们归结在一起,这样,比较才能鉴别类别,同时也把知识记得清楚明白。会考的考查难度比较大,教师要抓住其内在的联系提示本质,教会学生突破思维模式的束缚,化繁为简,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年会考都会有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去作材料分析题。目的是考查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渗透德育功能,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复习时取热点材料题目,教会学生把材料与教材中的观点联系起来,有时一道材料题,考查学生所学政治思想内容中的几个观点。同时也是考查学生的几个方面的德育精神。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课学习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十分必要。

初中综合实践课论文(优秀18篇)篇六

通过开展“中国茶文化”主题活动,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相关知识,营造一个研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增强探究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激发学生研究中国茶文化的兴趣。

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相关知识。

活动时长:4课时。

第一课时。

1、引导学生提出研究性学习课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历史悠久。人们常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引导学生掌握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

2、各小组确定研究主题,讨论并制定本小组研究计划和活动方案。准备好收集资料工具,如笔记本、照相机等。

第二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谜语):“生在山上,卖到山下。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你们真聪明,谜底就是茶叶,板书:茶。

二、师生介绍茶知识,引出家乡茶。

茶的种类繁多,茶有绿茶、红茶、花茶、白茶等,我们家乡也盛产茶,你知道我们的茶属于哪一种茶类呢?板书:家乡的绿(并让学生简要介绍家乡的茶资源情况、茶的种类等。)。

三、观察茶叶,学生感言。

1、教师出示茶叶片(新鲜)。

引导学生从它的形状、色泽等方面谈。

2、教师出示成品茶(一粒),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表达。

3、突出两者之间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不易与艰辛。)。

教师总结:是啊,从一片片嫩绿的叶儿到制成蜷曲成螺的成品,其中要经历多少艰辛的劳动和复杂的工序。这其间,饱含着多少茶农的汗水呀!

四、引领学生入境,回味“成茶”的过程。

1、指名学生说说茶叶的“成茶”过程。

2、教师小结。(种植、采摘、杀青、揉捻、焙干)。

3、按顺序重点讲述采摘、焙茶。

(1)出示采茶图、焙茶图。

(2)谈感受、说体会。(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3)表情感。(你想对家乡的这些茶人说些什么?)。

小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正是这些家乡的茶农,用他们的艰苦炮制了茶的醇香。其实,家乡陆郎的绿茶不仅胜在她的色、香、味、形上,她还有许多保健的功效。让我们在这声声古朴的乐声中品茗,让我们了解茶的功效,让我们“饮水思源”,让我们向家乡的这些茶人表示崇高的敬意。板书:我爱。

五、了解功效,细细品茗。(播放配乐录音,静静地品茗,深深地思考。)。

六、交流学生搜集到的与茶相关的诗句、词句。

七、布置作业。

以“家乡的绿茶”为题,写一片小练笔。

第三课时。

1、走进茶园学采茶。

清明时节,正是茶树生长茂盛的时期,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到处是一垄一垄碧绿的茶树。采茶人头戴草帽,身背竹篓,穿行在茶园中,灵巧的双手在茶树上飞舞,茶叶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这一切构成了一幅极美的图画。

我们带领学生走进茶园,跟随采茶人学采茶叶。所采茶叶的标准是一芽二三叶,但是采哪些茶叶,怎样采,都很有学问。在茶农的耐心指导下,学生们从不会采,到有一定的速度;从采大叶到标准的一芽二三叶,进步很快。望着采摘回来的嫩绿的茶树叶,同学们虽然腰酸背痛,但是感觉很有成就感。

听茶农们介绍茶树的生长过程。

仔细观察茶农采茶,听茶农介绍采茶技巧。(采茶好像“凤点头”,采茶时,左右手都要用,一左一右轮流采,动作讲究协调;其次采下的嫩叶也分几个等级,最上等的嫩叶为一个嫩芽,如雀舌;次上等的嫩叶一般为一个嫩芽加1至2片侧叶。)。

学生学采茶,茶农指导。

2、学种茶树,初步掌握茶树的栽培技术。

听农技师介绍茶场的两个茶树品种,学生观察两种茶树各有什么特点,制出来的茶叶各有什么特点。(都是楮叶种,灌木型,树姿半开展,芽叶黄绿,白毫中等,发芽密度大,整齐,产量高,持嫩性强,内含物丰富,是优质绿茶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发芽期中生偏晚,适宜品种搭配和机采。场内的品种一种是大楮叶,一种是小楮叶。)。

学生询问茶树的生长特点(气候、温度、水分、土壤等)。如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5【16.5度,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

初中综合实践课论文(优秀18篇)篇七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也日益频繁,留学生数量也与日俱增。然而大部分外国留学生的汉语都是零基础,对于汉语、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如何让这些留学生尽快适应并融入新环境,学会使用最基本的汉语日常生活用语很关键。目前中国高校的对外汉语课主要有汉语综合、听力和口语等课程,其中汉语综合课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是基础课程,全面培养和训练留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笔者以近年来承担汉语综合课教学的经验和感受为基础,对零基础留学生的汉语综合课教学进行了如下探索和实践。

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母语非汉语的外国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外语教学,即第二语言教学。在汉语综合课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选取一些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积极训练,从语音知识、汉字知识和简单日常对话开始,逐渐增加词汇和语法内容,由日常生活用语到相对正式的汉语表达,注重培养留学生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大部分汉语零起点的留学生在开始学习汉语时,都有着较为急切的求知欲。他们期望课堂上学到的汉语能够解决他们在日常交往中遇到的语言问题,比如吃饭、购物、坐车、看病等。这就要求汉语综合课教师适当地增加一些常用的生活用语,紧抓留学生学以致用的心理。这一阶段留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都很高,比如在学“对不起”时,可以补充“没关系”“不好意思”“没事”等说法,有的留学生就会立刻指出,对中国人说“谢谢”,他也会回答“没事”。在师生热烈的互动交流中,留学生不仅能丰富自身的汉语词汇提高汉语表达能力,还能在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中学习汉语,自信地去克服自身语音语调、辨识汉字的问题。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语言传授的过程,更是文化传播、推广的过程。即使是针对汉语零起点的留学生,也要关注中国文化的适当导入。如讲解汉字“好”时,告诉留学生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儿女双全就是好”,一方面增强了汉字学习的趣味性和汉字记忆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使留学生对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有所了解。再如讲到询问年龄时,可以补充多种询问句式及其应用对象,用“你几岁了?”问10岁以下的儿童,用“你多大了?”问青年人,用“请问您高寿?”或“您多大岁数了?”问老年人等。虽然有的用法留学生不能立刻掌握,但是他们能够了解中国文化中尊老敬老在语言上的表现,懂得在实际生活中不同的场合、情境应使用不同的句式。另外,汉语零起点的留学生多是第一次来中国,对于中国的社会文化、风俗人情、文化古迹都充满了好奇。汉语综合课教师还可以配合课文话题,增加中国的节日习俗、风味小吃、名胜古迹等相关内容,特别是高校当地的风俗文化、旅游景点等,这些都是留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些文化内容的加入,不仅活跃了汉语教学的课堂,也增强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对中国的感情。

汉语综合课堂教师应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留学生快乐学汉语。

第一,创设生动有趣的话题、情境。教师可以依据课文主题设计相关情境,让留学生分组练习并当堂表演,如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国家、家庭状况等;也可以发动留学生自设情境,让他们使用课外所学的语句进行对话;或布置课外题目,课上轮流作口头报告,如谈谈自己的中国朋友、描述去某个地方应该怎么走等。这样的练习方式生动有趣,留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无疑会使他们的汉语学习更有动力。课堂上,我们最常用的是情景模拟法,也就是围绕课文或所学内容进行模拟情景练习。比如,学完购物的课文,就把讲台课桌布置成商店柜台,放上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生活用品(主要是课文中所涉及的),让学生两人一组来进行购物表演练习。这种练习有助于学生把所学内容以脱离书本的形式进行记忆,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们的角色体验能力和情景适应能力,提高了他们汉语运用的综合能力。但在情景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细致,除了具体的设计方法外,创设的情景要贴近所教授学生的水平和年龄,易于学生接受,符合学生的心理因素和学习个体的需求,这样学生便会自主地学习。教授者注意情景运用在课堂活动环节的渗入,才能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达到最佳的教授效果。

第二,开展游戏、竞赛等课堂活动。可以组织写汉字比赛,把普通的听写测验变为写汉字比赛,听到汉字或词语最先举手的留学生到黑板上写,写对汉字最多为胜。读写汉字对于汉语零起点的留学生来讲是最困难的部分,心理上的畏难情绪和学习中的挫败会使很多留学生丧失继续学习汉语的信心。在刚开始接触汉字的阶段,这个简单的比赛能够激发起留学生识记、书写汉字的兴趣,而这个基础打得越好,后面留学生的表现也会越好。还可以多组织一些语音练习游戏,每个留学生代表不同的声母、韵母,教师随机念出一个拼音,这个拼音中包含的声母、韵母两位同学就站起来,使留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在一开始语音学习时,可以多让留学生练习一些绕口令。比如大部分留学生的“s”与“sh”不分,就教他们说绕口令“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谁能数准四十四,就请过来试一试。”对这些活动,学生都很感兴趣,在轻松的气氛中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借助图片、卡片、音乐、动画、多媒体等教具,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不少留学生对很多中国流行歌曲也很喜欢很熟悉,笔者经常看见学生们课下听中国歌曲。比如在讲解中国人的家庭关系和亲属时,可以给学生放《家族歌》以帮助他们理解;在介绍方位词时,可以教学生唱《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在母亲节到来的时候,教他们唱中国歌曲《妈妈的吻》,用汉语交流关于妈妈的话题。让留学生快乐学汉语,可以调动和保护其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唯其如此,留学生才能培养起学习汉语的兴趣,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把汉语学好,也才能进入汉语学习的良性循环。

在汉语综合课的课堂上,教师最初的教学语言只能是英语,尤其是针对零基础的留学生,汉语起步阶段必须借助英语来沟通和交流。即使每节课补充一些汉语的课堂用语,留学生也不可能很快记住并反应过来,此时教师不必刻意追求双语教学,随着留学生汉语词汇量的增加,应该逐渐加大汉语的使用比例。如留学生学了数字的读法和“书”后,教师就可以用英汉双语说“把书翻到第50页”并辅以翻书的手势,说过几次之后,直接只说汉语,留学生就能听懂了。很多汉语课堂用语在反复强调和使用中给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就能单独使用,但是此时的课文、词汇、语法难度都在增加,要确定留学生准确理解课文、生词的含义,掌握词汇、句型的使用,还是需要借助英语的媒介作用。特别是讲解语法时,一些较难理解或是容易混淆的`语法现象,用英语解释还是省时省力。虽然以英语为媒介语能极大地提高汉语综合课的效率,但很容易使留学生形成对英语的依赖心理,理解汉语词句时总是先翻译成英语,再翻译成其本国语言。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课堂内外使用留学生已学过的汉语词汇,尽快使汉语综合课堂脱离英汉双语的阶段,留学生只有更多地在纯汉语的情境中学习,才能使他们的语言思维模式完成由本国语言、英语到汉语的转变。

除了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汉语综合课外还必须组织留学生参与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催生学习动力。光说不练,只能是纸上谈兵。每次课后都应该布置一些课下实践操作的任务,鼓励他们走出去,充分利用校园内外的真实语境,让学生去完成,下一节课检查。比如,学完购物后,除了课上的模拟情景练习外,我们要求学生课下去学校的超市或者附近的市场购买一件生活用品,下一堂课向班级同学汇报购买的经历。学完中国菜的内容后,就要求学生回到宿舍亲自实践一次,下一节课向班级同学说一下自己做了什么中国菜,做的过程是怎样的。我院为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还专门组织中国学生与外国留学生开展一对一的汉语学习小组,互帮互助,中国学生帮助留学生提高汉语水平,留学生帮助中国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双方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又收获友谊,一举两得,形成良好的汉语学习氛围。此外,还组织留学生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运动会并表演节目;利用周末时间组织他们到本地各个著名景点参观旅游,回来后用汉语写游记、说经历,亲身感受中国文化,亲口叙述身心感受。组织中国学生和留学生成立中外文化交流社团,举办校园国际文化节,留学生们教中国学生做外国美食,中国学生教留学生们学做中国菜,然后大家放在一起共同品尝交流;举办中外服装秀,表演中国武术和外国民族舞。还组织留学生们游览校园、参观博物馆等活动。这些丰富的课外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让他们学到了课上学不到的东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语言知识,提高了运用汉语的能力。吕必松先生曾说过,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造。教无定法,汉语综合课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针对汉语零基础留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从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发掘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及时更新内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帮助汉语零基础留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感受学习汉语的乐趣,让他们快乐学汉语,提高学习效率,并为他们更高层次的汉语学习打好基础。

初中综合实践课论文(优秀18篇)篇八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发展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的内驱。

进入新一轮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无可避免地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首先我们要明白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坚持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让学生了解社会、深入社会,适应当今社会环境,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要本着综合实践活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为原则,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

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让综合实践活动课充满生命活力。

第二,综合实践以活动为形式,以实践为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密切联系学校与社会,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坚持以人为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时注重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搜集和加工信息的方法、表现和创造的方法、交流与合作的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活动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发展了学生个性,并注重培养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及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例如我们要组织一个有关垃圾的调查活动,那么课前我们要组织组织搜集有关垃圾的一切资料,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组成小组,选一个责任心强的同学作为组长,落实组员的任务。每个小组给自己取了个响亮的名字,并制定简单的小组计划,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搜集资料,统筹安排,提高效率。同时对学生外出进行了安全教育等。通过活动,以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让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环境,说出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并通过写观察日记、心得体会、调查报告,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整理提练的能力还要让学生感受垃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保护美丽的地球。通过活动以达到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并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实践探究等生活情境,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主动去探索、体验、交往、重演、亲身亲为获取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过设计、创作、想象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三,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问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对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处理问题;信息查询面不够广泛的问题;学生居住分散,结伴外出调查时的安全问题;得不到家长的支持问题,学生面临问题会退缩的心理辅导问题等。面临种种困难,在教学中要尽量做到让学生自主参与,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去发现、去感悟,在获得体验的同时,获得自尊与自信,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反思自己、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同时并与教师做好信息沟通,尽最大努力扩大学生搜集的信息途径、范围、和速度,利用家长会时机与家长取得联系,与家长讲清综合实践活动的益处,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等。

只有真正做到了实践加活动,让学生走出去,亲身体会,亲自动手,亲自动脑,逐步形成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让课程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

初中综合实践课论文(优秀18篇)篇九

新课改中,综合实践活动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它如和煦的春风,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与此同时,过程的实践性、内容的开放性、参与的自主性和目标的生成性等特点也给我们农村指导老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受条件限制,这里多媒体教室、图书室资料还很缺乏,也没什么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校外的课程资源。我们无力开发条件性课程资源,但我们可以重视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学生和学校以及社区的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素材,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在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和教学中,我们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在了解社会、了解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着重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为学生的知行合一搭起一座桥梁。

“冬天你别跑,和我一起放鞭炮”的童谣还在耳边回响,春节又一次如约而至。二月点亮的不仅是街道两旁红红的灯笼,还有小孩的眼睛,因为春节注定会让孩子们的钱包鼓起来。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孩子们的压岁钱也越来越多。可该如何合理使用压岁钱呢?大部分孩子都会用这笔钱买一些玩具,零食,但实际上钱花的没有意义。为了引导孩子们正确、合理地使用压岁钱,初步培养学生的理财观念和节约习惯,我们开展了“压岁钱哪儿去了”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围绕压岁钱提出了自己想要调查的问题,并按各自想调查的问题分好组,设计好相应的调查表,又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学校部分同学进行采访,还收集了一些有关乱花零用钱带来危害的事实材料。最后,孩子们在交流中纷纷阐明本组对压岁钱的看法,展示出压岁钱的使用方案。大家一致认为,压岁钱是长辈们对自己的期望和祝福,要用它来做有意义的事,有的说要用压岁钱买上几本好书,有的说要成立一个“上学基金”,以后上学的学杂费、书本费等一律从这里开支,这样既减轻了父母的经济负担,又做到了自立自强,还显现出了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心。还有的说把钱存放在妈妈那里,想买什么就写一份所需用品清单,再估算出大概需要的金额。如果不用,就一直存放在她那儿。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不都是独立于学科教学、独立于学生现实课堂。我们要善于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选取有利于实现目标的内容加以重组、综合和拓展,把一些学习环节设计成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综合地运用各学科知识于实践活动中,从而实现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学科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整合,以便使学生形成对周围世界的完整认识和全面体验。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才能体现出内在的作用,才能避免综合实践活动“手拿小旗子、上街兜圈子”浮于表面“轰轰烈烈走过场”的弊端。

例如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学科的相互融合。《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凭借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上课时,生动形象、多姿多彩的图片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一堂课下来,同学们个个意犹未尽。于是,我及时地把握住这次机会,带同学们走进了微机室。同学们分小组合作,收集了大量的有关海洋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视频资料,又将这些资料整理成讲解稿,在组长的主持下交流修改定稿,并在每一小组中选出一名组员代表本小组发言。活动过后,我要求同学们以日记的形式写了当“小解说员”的体会,克服困难的艰辛,有享受成功的喜悦,还有一些胆小没能走上演讲台的同学也表示,以后也要勇敢地表现自己。

科学课里,大自然就是我们永远都学不完的“大教材”,孕集着许许多多知识和奥秘,里面活生生的虫、鱼、鸟、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瞬息万变的电闪雷鸣和不断风化的岩石土壤等都是学生用以探究的对象,假如这些探究只局限于课堂上,单凭标本、直观教具或课件演示是远远不够的,这样既会束缚学生探究的思维空间,又会造成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减弱。只有让孩子走出课堂,更多地到广阔的大自然去开展活动,去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理想素质,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例如在研究“动物的生长”这个问题时,我们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到学校附近的池塘边、水渠里去捉来小蝌蚪,带回学校边喂养边观察。为了真实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和成长时具备的条件、我们还把这些小蝌蚪分别养在两只玻璃缸里进行对比实验。孩子们耐心地等待着小蝌蚪的成长,观察着小蝌蚪每一点细微的变化。通过这次试验,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和发育情况,也激发了孩子们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陶行知先生说:“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社会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也为孩子们的活动贡献出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只有把社会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社会中学习“社会”,才能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使课本的知识变得“活”起来,在社会中得到拓宽、发展、延伸。

我们可以结合农村时令开展活动。在农村,一年四季的色彩分得最清晰。抓住农村时令特征明显的资源优势开展野外实践活动,带领孩子们亲近大自然,有利于激发他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秋天到了,金黄的稻子成熟了,洁白的棉花从棉果里钻了出来,村头柿子树上的柿子笑红了脸,我们班开展了季节性很强的主题实践活动“成熟的秋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寻找秋天,歌咏秋天,甚至跟大人们一起收稻子、采棉花、摘果子,在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验劳动的滋味,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还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开展活动。例如刘河渔业的蓬勃发展。为此,我们学校高年级专门开展了保护渔业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采访了渔民,调查、了水质的全过程,通过采访、上网查阅等多种途径获取了保护水资源的各方面资料,用孩子们的话说:“通过这次实地调查、采访、研究,我不仅了解了巢湖的历史、鱼的种类,而且还亲自拉了一网鱼,还有刘河的银鱼文化、焊粑粑文化以及社会环境、社会生活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我们要通过各种社会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社会的现状,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让学生体会参与社会服务的意义,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养成收集、分析、整理信息、交流思想和发现、安排和组织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均有着自身的优势,不仅条件优越的城市学校,条件相对缺乏的农村学校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它应当而且必须摆脱传统“教材”及其知识的局限;“主题”不是现成的结论,而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它只提供一种指南和一些范例,具体内容则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去充实。作为综合学科的教师一定要努力为学生开辟学习的空间,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以及大自然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处在探究之中。只有这样,新课标创导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行动,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初中综合实践课论文(优秀18篇)篇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实践,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做”。但这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其中必然包括一定的文本学习。文本学习是一种符号学习,是对前人积累下来的认识成果通过各种间接学习的方式来获得。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实际上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关系。同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实践的深度,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与意义,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恰当地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完成达到活动的具体任务和目的。

活动课中,我们对现有教材作适当改造,增加一些时代信息和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信息,以促进学生综合地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实践知识。如我校开展了一次《家乡小河的寻访》综合实践活动。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我们安排了参观、访问、摄影、绘图等,将语文、社会、美术、法律、家乡环境调查等诸项知识与见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后,大家又展开了“如何保护环境”大讨论。同学们积极参与,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声情并茂地表达了他们对污染母亲河的不良行为的愤慨,以及要求保护的请求和愿望。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智和语言素质,而且得到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启蒙教育,培养了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让他们在“动”中学。因此,教师应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寓于活动之中。如我们开展“十个一”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发一则现代科技信息”,“收集一条科技小常识”、“提一个科学小创意”,“写一则读书笔记或心得”“编一份科技小报”等。活动中,同学们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搜集现代科技新信息,收集科技小常识。每个同学都作了读书笔记,写了读书心得,还亲自设计科技小报参加“六一”展评。此类活动,学生自己动手,不但学到了许多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使阅读和语言实践能力都得到了训练。

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多种“感官参与”,在“动”中接触事物,感知事物。如我校小记者团到掇刀义乌市场采访后,同学们都写出了300—400字的现场报道,课堂上开展一次评选活动,把评出的优秀报道张贴在宣传窗中。从这些报道中可以看出,不少同学对如今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作了很好的宣传,也有不少同学对市场的一些焦点问题进行如实报道和评论。这种实践活动,不但使学生能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而且提高了广大学生采仿、撰稿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我们还结合地方实际,挖掘地方资源,开展以语文学科为主题的各种实践活动,来拓宽语文知识运用的时空领域,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大自然的情感。如“家乡小茶馆的寻访”、“荆门‘老莱子’路探源”、“给违规乱闯红绿灯者的一封信”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调查研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挫折、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人的创造力要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们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交叉活动,通过“发展”途径进行“提高再创造”的训练,使创造潜能得到发掘,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如二年级老师设计的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找春天》:老师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春天,寻找春天;然后组织学生说春天,画春天,写春天;最后在班里举行展示会。在这次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这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老是圈在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与同伴们讨论与合作。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文本学习是必要的,但如果把实践学习完全变成灌输式的文化学习过程,那么,综合实践活动也会名存实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正是由于我们正确处理了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表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实际测量或估算中进行了一次研究性学习,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印象深刻,正是由于我们没有只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让学生去测量,去贴近生活,学习效果才十分明显。

游戏是儿童自由表现最明显的形式,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百折不挠的认证,自由表现和游戏是一致的。心理学家福录倍尔甚至认为游戏在儿童方面是人类发展的最高表现,因为只有游戏才是儿童心灵的自由表现,是儿童最纯洁且纯精神上的产物。所以,利用游戏是学生产生兴趣的最佳途径。

在二年级进行长度测量实践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的方法,让学生用尺子丈量自己的课桌、凳子的实际长度,结果同学们的情绪空前高涨,测量物体的能力大大提高,课后很多同学说:“我们太喜欢这样的课了。”

综合实践活动,为沉闷的教改带来活力,让学生感受到了开放自主的痛快,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

初中综合实践课论文(优秀18篇)篇十一

1. 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2. 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3. 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4. 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1)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

(3)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鼓励并支持学生发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强学校、家庭与社区三者之间的联系。

1、评价的对象: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三部分组成。

2、评价的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

3、对课程的评价:学校行政、教师和学生三部分合成。

4、对学生评价: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为每一个学生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整理存放:

(1)学习成果: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专题研究论文等;

(2)多元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习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

5、对教师的评价: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合成。

(一)、强化理论学习,贯彻听评课制度:

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的培训,鼓励任课老师根据各自学科开发出一些有意义、学生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教师继续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框架结构》等,通过学习、讨论、交流体会,使教师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通过教育观念的改变,使教师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培养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骨干教师,让其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积极参加各级课堂教学评比。

(二)、根据实际,合理确定活动内容

1、从日常生活中生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生活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如原来爱吃肥肉,现在都偏爱吃瘦肉了;原来爱吃新鲜蔬菜,现在爱吃野菜了。这些生活中的细微变化,也都能成为活动主题。这些活动的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实在易行。以往的活动脱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忽视了现实生活这宝贵的资源,使学生的生活“沙漠化”。

2、从学科中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学科完全分开、割裂,可以大胆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的学科领域的知识,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科领域的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加深。

3、从中外节假日中生成。

一年四季中,有许多中外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此外还有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有特定意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都能成为一个活动主题。如愚人节到了,同学们也纷纷赶时髦,相互开开无伤大雅的小玩笑。但是,对愚人节的来历和意义却一无所知。据此可引申出一个活动主题。另外,也可让学生对中外的节日进行对比。

4、从生存环境中生成 。

学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他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我们应充分注重环境的功能,挖掘身边的资源。

学生一旦确立了自己所关注的研究课题,只要环境许可,随时随地都能进入一种活动状态。它能激发学生主动生成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获得一种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学生将伴着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做活动中去,会觉得快乐无比。

(三)教师备课与学生作业两手抓

教师做到无备课不准上课,备课要做到先周备,并且要详实可用,还要有活动记录、活动总结。作业设计要科学合理,要从拓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出发,全员参与,认真批改。作业每次都要设封面,封面上要有主题有时间、学校、班级、任课教师;每次作业纸张要统一,要有学生制定的活动计划,作业最后要有活动感受或是评价。

(四)确保活动时间,加强过程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亲历过程,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自主构建,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我们要注重活动的过程,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为此,我们应选择“小而精”,简便易行的主题。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活动。

(五)、评价制度

本学期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计划制定、活动实施、总结、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初中综合实践课论文(优秀18篇)篇十二

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中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中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

近三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

整天在公司辛辛苦苦上班,天天面对的都是同一样事物,真的好无聊啊!好辛苦啊!在那时,我才真真正正的明白,原来父母在外打工挣钱真的很不容易!

在这次实践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招"难!"意思就是说:在家里的时候,有自已的父母照顾,关心,呵护!那肯定就是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了,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时候,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是靠自已一个人去解决,在这二个多月里,让我学会了自强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已!现在,就算父母不在我的身边,我都能够自已独立!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

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中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中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

近三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

初中综合实践课论文(优秀18篇)篇十三

荆门市掇刀区掇刀小学安文。

[内容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学生在善于发现、勇于实践中获得真知。

[正文]: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是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其它各类课程的根本特点,没有学生的实践,就等于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当前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和综合实践活动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在我国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就要求我们执教者要树立更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不能把课改只当做是纸上谈兵而已。

说到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很多老师拿着课本一筹莫展,不知该从何下手。其实不然,我认为,只要我们像平时教学生写文章那样,处处留心,时时思索,很多有价值的题材就会跃然纸上。只要你善于开发并利用好这些题材,那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就变得轻而易举了。下面是我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几点探索。

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对学生而言,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由此,我们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把学生的精彩生活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用自己的心灵去探寻综合活动之源,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活动,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还学生一个原生态的自我。我利用我校内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先让学生自行找合作的小伙伴,再讲清楚在活动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接下来就带领学生开始寻找了解小蜗牛的活动。草丛中、大树下、小池塘旁都有同学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时弯腰寻找,有时低声交流,有时认真思考、分析判断,有的还认真地做着记录……一个个十足的小昆虫学家样子。之后,我再组织大家坐在草地上汇报各小组的观察结果。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个个兴趣盎然,收获丰硕。

二、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着手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既是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又是一门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等科目并行设置的综合性课程。而我们农村小学的教师其实都是身兼多科教学的多功能教师,这就像人们常说的“农村小学的教师是‘甘草’,一身都是‘小刀’。”那我们就应该把每一把刀都磨锋利些,让它们有用武之地。

1、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实践活动。

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趣”,那是不可能达到教学要求的。教师的这种老套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不仅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而且会使学生养成“用别人的肺呼吸”的坏习惯。这不仅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而且对他们今后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相当的不利。

课改呼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呼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得靠我们教师用新的教学方式去正确引导了。所以,在此单元的教学中,我决定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把“要我学”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我要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受《幸运52》节目的启发,我决定用参加“看表演猜词语”的比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时,我先准备好各种动物名称的卡片,然后讲明比赛规则,再让各小组选两位同学上来表演,其他同学在下面猜。在同一时间内哪组猜最多,算哪组获胜。其中两组同学的表演让我印象深刻。第一个是陈奕仲同学表演的“蝎子”,只见他双手拄在地上,一只脚还不忘弯曲地向后翘起来左右摆动;另一个是陈川文和陈元农表演的“蚊子”,他们“嗡嗡嗡”地飞了一会,结果同学们不是猜苍蝇就是猜蜜蜂,大家都很着急,催他们赶快下去,让人猜下一个。这时,只见川文同学想了一下便和元农同学耳语一番,就又开始表演了:一个装出认真看书的样子,另一个就“嗡嗡嗡”地飞过来,围着看书的同学转了一圈,然后用两个手指做出蚊子尖嘴的样子叮在看书同学的手上,只听见“啪”的一声„„“蚊子!”“蚊子!”大家兴奋地叫了起来。我也不觉得为他们的表演鼓起了掌。这就是我心目中胆子小,反应迟钝,毫无想像力的学生吗?我为自己感到羞愧。兴趣之门打开了,一切都变得容易了许多。接下来,再由活动过渡到教学内容中,同样用比赛的形式,同学们大胆地去探讨、研究,一节课下来,他们还觉得余兴未尽,相约下午活动课时还要再比一场呢!

只要你当个有心的教师,敢于去实践,相信你也会像我一样发现我们的学生有着多么令人难以至信的天赋,发现我们的学生是多么的可爱!

新课程要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是实现其方式的最佳手段。它能突破时间、空间,教学方式不局限于课堂形式,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自主性学习。

在教学第五册《科学》第二单元中的《蜗牛》时,我打破常规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因地制宜,利用学校内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我先让学生自行找合作的小伙伴,再讲清楚在活动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接下来就带领学生开始寻找了解小蜗牛的活动。草丛中、大树下、小池塘旁都有同学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时弯腰寻找,有时低声交流,有时认真思考、分析判断,有的还认真地做记录„„一个个十足的小昆虫学家样子。之后,我再组织大家坐在草地上汇报各小组的观察结果。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已见,个个兴趣盎然,收获丰硕。

我认为,不管你任教的是哪一门学科,只要教师心中有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你也一定会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有模有样。

三、走进孩子的生活从德育入手。

现代教育呼吁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何为素质教育?用特级教师高林生的话来说,让学生把好的习惯养成了就是高素质教育。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是设计者、实践者、体验者、发展对象和评价者,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自主实践,主动探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我们积极引导学生面向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要探究的问题或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组织、帮助学生通过游览、考察、访问、探究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

每个人的习惯来自他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以,教育必须植根于生活,表现并服务于生活,而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架能让教育通往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走进学生的生活也是便捷之路之一。

比如针对我班学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按时做值日的不良习惯,我设计了一个“争当文明小公民”的实践活动。首先,我先收集一些相关内容的图片和影带,利用班会时间让大家观看,让他们初步了解到这些不文明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然后让学生调查自己身边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最后让学生交流自己对此的看法。在此活动过程中,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良习惯给别人带来的不良影响了。目的达到了,我便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要为争当“文明小公民”而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学生们也表现得信心十足。仅仅几天时间,我突然发现我们班学生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了,其结果来得如此之快,是以往任你怎样苦口婆心的说教都无所能比的。可见,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所悟的情境教育,真的是一种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初中综合实践课论文(优秀18篇)篇十四

著名教学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中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生活。”回顾以往的英语教学,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播,而忽视了英语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单调枯燥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原本活生生的充满人性与生活气息的英语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基于此,我们认为,英语教学应回归生活,放飞孩子,把生活引进课堂,把课堂引向生活,在教师的引导点拔下,让学生自由思考、观察,自觉地发现、 探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实践能力。本文试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谈点个人体会与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知识,社会课题与学生问题、 理论与实践、 课内与课外、 跨学科性知识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主题活动的形式统整起来,通过学生主体的、 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学习活动,有机地将学问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单一学科性知识与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 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践意识、 主体意识、 合作意识、 促进学生发现自己,欣赏自己,展示自己的能力。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应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而设计。因此,在开展某项实践活动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注重实践活动的趣味性、 创造性、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靠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学生始终处于动态活动之中,并属于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兴趣选择活动,并积极参与、组织和开展活动,成为学习和活动的主人。

综合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动脑动手,通过亲身体验操作获得经验,扩大视角,拓宽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创新思维。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和多种能力解决问题,并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综合评价,产生综合性的教育功效。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关心活动中的对象,不是他们的“作品”,而是看学生在整个活动中表现和态度的变化。

学生在活动中应不限地点和时间。活动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nunun认为,活动具有结构性,并由教学目标、输入、活动形式、教师与学生角色和环境五个部分组成。

本课题的理论依据之一是中小学英语动态真实原则。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有明确目标和可操作性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最终学习和掌握语言。在学习过程中要用形式性评价手段来鼓励,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是具有内在学习潜能的。其潜能的开发有赖于他人的理解和信任。如果教师着重学生的意志,情感的需要,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内部动力只有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而且融于民-主化的学习氛围中,才能起到对学生的促进作用,使教学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和发展是社会合作活动,这种活动是无法被教会的,知识是由学习者个人自己构成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教师最重要的'角色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同时进行探究的环境。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支持下的任务型语言教学使学习过程充满真实的个人意义,要求外语老师学会促进学习者的个人发展,学习能力的发展,积极的情感因素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

(1)任务:制作英文海报。

(2)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合作意识。

(3)材料:关键词、 水彩色、 纸。

(4)活动形式: 4- 6小组。

(5)操作过程:

1)教师布置任务并提出具体要求。

2)学生分组收集材料,汇总并设计。

3)作品展示。

(1)任务:编写家乡旅游手册。

(2)目标:让学生运用语言知识;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锻炼学生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能力。

(3)材料:有关书籍,因特网上的文字图片资料。

(4)活动形式:小组活动。

(5)操作过程:

1)分组、布置任务并提出具体要求。

2)收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3)讨论并形成小组成果。

4)挑出优秀作品进行资料汇编,制成展板展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与反思来源:

(

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norris,braun,hudson和yushioka ( 1998)根据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个能调整任务难度的“3c”模式,即code、complexity、cognitive、complexity和communicative、stress。 我们在教学中所涉及到实际活动,大体上呈现由易到难的“门坎”趋势。让学生逐步入境,从而体现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和层递关系,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生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这种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具有信息差的双向交流活动的优势。小组每个人不仅自己要努力获得成功,而且还要关心、帮助其他成员获得成功。在这种pair work. group http://中,形成一个总的“共生圈”,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

1968年罗森塔尔( http://)与雅各布森( http://)发表了一份名为《教室中的皮格马利翁》( pygmalian in the classroom)的研究报告,这项研究的目的在于纠正教师的偏见。它表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为了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我们采用了portfolio的形式反映学生成长的记录。

portfolio可包含以下项目:

(1)课前的自由演讲;

(2)课外阅读记录;

(3)英语手抄报;

(4)教师描述性评语;

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讲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如果真能这样,那么他将感觉到自己日夜生活在幸福之中。” 从教经历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一是所谓“烛光”精神;“灯塔”能力;“头马”气质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把它们有机的统一到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自身,形成教师特有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启迪学生心灵深处的真善美潜质。二是要使教师特有的职业道德素质,真正发挥启迪学生心灵深处真善美潜质的作用,只有像魏书生先生所言:“进入学生心灵世界”,在他们的“心灵世界中耕耘、 播种、 培育、 采摘”。这样既能够感受到工作的无限趣味,又能够体会到工作有无穷的可深入性,工作才能越做越有劲,达到“流连忘返”的程度,“感觉到自己日夜生活在幸福之中”。三是在启迪学生心灵深处真善美潜质的过程中,也能够使自身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不断完善自身启迪学生心灵深处真善美潜质的职业道德素质。总之,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一种教育能力,也是教书育人的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综合反映。我们每个教师都要在新时期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烛光”精神;“灯塔”能力;“头马”气质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我们具备了启迪学生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水平和能力。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项光荣而伟大的任务,真正托起明天的太阳。

(5)个人发展评价;

(6)作业改错记录。

(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他在读中学时,无论是文学,还是绘画,他都很“笨拙”,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有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他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具有智慧的最佳点,如果智能得到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寻找智能发展的“最佳点”,为学生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建立自信和多元发展的机会。

(1)采用命题发言、演讲、评论的形式;

(2)通过展览任务成果的形式;

(3)举办英语文化系列活动形式。

在尝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也遇到了些困惑。

我们认为形式和内容其实不可分割,两者相辅相成。形式以内容为基础,内容又通过形式来表现,不掌握形式又想表达内容,这就等于做无米之炊。而使用不同的形式表达的内容,在程度、 指向等方面不尽相同,选择了错误的形式就有可能传达错误的信息。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学生提供机会。通常是教师向学生介绍并明确事先设计的活动任务,然后由学生或以小组为单位“执行”任务,由此看来,外语学习与幼儿习得母语的过程很相像,即在一种最接近“真实”生活的环境下学习外语。仅仅通过完成活动任务是否达到学好外语的目的呢?“在做中学”,这个过程需要多长?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商榷的问题。

在外语教学的领域里,没有哪一种教法是万能的。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同时也不可避免存在着一些弱点。因此,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改变自己的课堂行为,评估实验的效果,在验证别人发现的同时,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初中综合实践课论文(优秀18篇)篇十五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我校从20xx年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虽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进行了探索,但由于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存在这样哪样的问题:实施中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不够;体现学校的特色不够;反映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不够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仍然是个薄弱环节,制约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课改整体质量,也影响到学校的特色建设,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利于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因此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研究,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势在必行。为此,我们从20xx年起对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进行了研究。

在研究中,我们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通过探索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使学校教育办学体制从传统的单一性、平行性朝弹性化、自律性的方向发展,力求克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课程的实施从学校扩展到广泛的家庭和社区社会,广泛地发挥校内外的教育资源。

在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中,我们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学生不是为学科而存在,它应植根于学生的生活课题。应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课题,应用体现其个性特征的自己的方式展开探究。

二是体现学校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应立足于学校的特色,并使其成为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环节。

三是反映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要善于挖掘社区中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环境作为学习场所,在与社区持续交互作用中,在不断理解社区中,健康发展。

在制定研究方案时,我们确定了以下研究目标:

一是构建符合我校实际、有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资源体系,开发具有特色的师生活动辅助用书、活动教材,建立一些实践活动基地场地。

二是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培养中青年教师,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三是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改变学生单一性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或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和创新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并为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基础。

(一)从组织建设、人员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加强综合实践过程的管理。

学校建立了以分管副校长为组长,德育主任、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为成员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领导小组,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在教师量化考核方案中确定了教师工作量和获奖奖励规定,给综合实践活动一定的政策支持。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学校仍挤出经费,为此项研究提供物质保障。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是通过走出去,组织教师参加江津、重庆市级培训;二是组织教师学习《活动课程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综合实践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理论书籍和文件资料,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同时鼓励支持教师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三是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请油溪农场和四维瓷业技术人员、盘古村领导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

(三)开发利用教育资源。

学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改变仅依靠教科书开展教学的做法。充分开发利用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

课程资源的开发首先开发利用好具有油溪地方特色的物资源,依托油溪的“山”(华龙山)、“水”(长江、津壁河、吴油河)、“洞”(熔洞)、“厂”(四维瓷业、杜拉维特等)、“场”(油溪农场)、烈士陵园等,开发研究柑桔、花生,了解地方文化遗产、伟人、名人、古迹等,调查了解三峡移民生产生活情况,了解长江防护林工程开发及利用。同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信息资源、师生经验和人文资源。以上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注意在指定领域的利用,又注意在非指定领域的利用。

在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中,我们立足于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的理念,中心校、华龙村小学侧重对“山”、“水”、“洞”、“厂”、“场”、烈士陵园等课程资源进行了开发和利用,永竹村小学、联合村小学侧重调查了解三峡移民生产生活情况。

(一)开发利用具有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的变化。

在开发利用具有地方特色课程资源中,依托油溪的“山”“水”、“洞”、“厂”、“场”、烈士陵园等,开发研究柑桔、花生,调查了解三峡移民生产生活情况,使学生在实践中开阔了眼界,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学生对家乡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绩更认识深刻,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感情。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社会考察、调查、访问、参观的社会体验性学习,设计制作的应用性学习,社会参与的实践学习等,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得到培养。

(二)参与课题研究后,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更新了观念,对课程的理解更深刻,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教学的合作意识和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增强,培养中青年教师,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有1名教师获江津市综合实践活动赛课二等奖,有15人次获江津、重庆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教学案例等级奖。

(三)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我校在课题研究中,通过对油溪的“山”、“水”、“洞”、“厂”、“场”、烈士陵园等具有油溪地方特色的物资源的开发,调查了解三峡移民生产生活情况,同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信息资源、师生经验和人文资源。以上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注意在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中指定领域的利用,又注意在班队活动、节日系列活动等非指定领域的利用。在开发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中,建立了华龙山、四维瓷业、油溪农场、油溪烈士陵园等实践基地;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改变学生单一性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或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和创新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并为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基础。同时,在课程实施的形态上,从学校扩展到广泛的家庭和社区社会,使学校教育的课程组织形态由封闭性走向开放性,广泛地发挥了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注意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学校被江津市教委命名为“三结合”教育特色学校。

初中综合实践课论文(优秀18篇)篇十六

邮编:064003电话:***。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突出能力的综合训练,重视活动的实践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注重学生生活空间,实现学生乐学。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真正“动”起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

一、突出能力的综合训练。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活动课中,我们对现有教材作适当改造,增加一些时代信息和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信息,以促进学生综合地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实践知识。如我校开展了一次《探访消失的小溪流》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对“小溪流”的调查采访的活动,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有关小溪流的原貌及现状,并在活动中获得了发现和新的认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收集小溪流的资料,并尝试着把所看到的现象及感受记录下来,培养了孩子们阅读、写作、讨论、表达能力。思考分析小溪流消失的原因。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责任感、组织和策划能力。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智和语言素质,而且得到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启蒙教育,培养了综合素质。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就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二、重视活动的实践性。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多种“感官参与”,在“动”中接触事物,感知事物。如我校小记者对附近集贸市场采访后,同学们都写出了300—400字的现场报道,课堂上开展一次评选活动,把评出的优秀报道张贴在宣传窗中。从这些报道中可以看出,不少同学对如今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作了很好的宣传,也有不少同学对市场的一些焦点问题进行如实报道和评论。这种实践活动,不但使学生能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而且提高了广大学生采仿、撰稿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我们结合地方实际,挖掘地方资源,开展以语文学科为主题的各种实践活动,来拓宽语文知识运用的时空领域,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大自然的情感。如“家乡小饭馆的寻访”、“给违规乱闯红绿灯者的一封信”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调查研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挫折、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三、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人的创造力要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们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交叉活动,通过“发展”途径进行“提高再创造”的训练,使创造潜能得到发掘,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如二年级老师设计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找春天》:老师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春天,寻找春天;然后组织学生说春天,画春天,写春天;最后在班里举行展示会。在这次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

四、注重学生生活空间,实现学生乐学。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老是圈在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与同伴们讨论与合作。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文本学习是必要的,但如果把实践学习完全变成灌输式的文化学习过程,那么,综合实践活动也会名存实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正是由于我们正确处理了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表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实际测量或估算中进行了一次研究性学习,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印象深刻,正是由于我们没有只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让学生去测量,去贴近生活,学习效果才十分明显。

五、学生在课余体验社会角色。

“让抱大的孩子自己走路吧!”这曾是许多老师的期待。眼看着这群生活在21世纪的儿童,不会给自己梳辫子,父母不在家宁可自己饿肚子,出门一次换洗衣物全装袋子,这的确是个严峻的问题。时代要求他们具有独创的本领,生活需要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啊!“逼”着孩子“走”吧,即使“走”需要勇气和执着,前途会有坎坷和困难,我们也要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因为他们总要在学习中自己长大。与国外的学生相比,中国的学生所缺乏的并不是知识技能,解题技巧,而是良好的心理态度,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主性,创造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恰恰正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使他们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教会学生关爱三大自然,关心生存环境;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自己;培养学生发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充裕的时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翅膀,广袤的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综合实践活动,为沉闷的教改带来活力,让学生感受到了开放自主的痛快,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多元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一个个新的生命在实践中生成。迎着初升的太阳,怀着收获的渴望,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期待。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真正“动”起来!

初中综合实践课论文(优秀18篇)篇十七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

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春天》时,可以让学生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春的变化,春的气息,这毫无疑问比课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其次,要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

其次,如何来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这样,学生们欣喜地走出校园,领略了青山绿水的美丽,了解了地方的历史文化,目睹了高科技生产的神力,体验到生活的真谛。综合实践活动赋予学生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赋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

最后就是“让抱大的孩子自己走路吧!”这曾是许多老师的期待。这群生活在21世纪的儿童,不会给自己梳辫子,父母不在家宁可自己饿肚子,出门一次换洗衣物全装袋子,这的确是个严峻的`问题。时代要求他们具有独创的本领,生活需要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啊!“逼”着孩子“走”吧,即使“走”需要勇气和执着,前途会有坎坷和困难,我们也要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因为他们总要在学习中自己长大。

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使他们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教会学生关爱大自然,关心生存环境;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自己;培养学生发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为沉闷的教改带来活力,让老师们走进了新鲜。

丰富的教育时空,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开放自主的痛快。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学生在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一个个新的生命在实践中生成。我们相信虽然尝试的过程不会一路平坦,但一定会阳光普照。

初中综合实践课论文(优秀18篇)篇十八

通过开展“中国茶文化”主题活动,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相关知识,营造一个研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增强探究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激发学生研究中国茶文化的兴趣。

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相关知识。

活动时长:4课时。

第一课时。

1、引导学生提出研究性学习课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历史悠久。人们常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引导学生掌握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

2、各小组确定研究主题,讨论并制定本小组研究计划和活动方案。准备好收集资料工具,如笔记本、照相机等。

第二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谜语):“生在山上,卖到山下。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你们真聪明,谜底就是茶叶,板书:茶。

二、师生介绍茶知识,引出家乡茶。

茶的种类繁多,茶有绿茶、红茶、花茶、白茶等,我们家乡也盛产茶,你知道我们的茶属于哪一种茶类呢?板书:家乡的绿(并让学生简要介绍家乡的茶资源情况、茶的种类等。)。

三、观察茶叶,学生感言。

1、教师出示茶叶片(新鲜)。

引导学生从它的形状、色泽等方面谈。

2、教师出示成品茶(一粒),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表达。

3、突出两者之间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不易与艰辛。)。

教师总结:是啊,从一片片嫩绿的叶儿到制成蜷曲成螺的成品,其中要经历多少艰辛的劳动和复杂的工序。这其间,饱含着多少茶农的汗水呀!

四、引领学生入境,回味“成茶”的过程。

1、指名学生说说茶叶的“成茶”过程。

2、教师小结。(种植、采摘、杀青、揉捻、焙干)。

3、按顺序重点讲述采摘、焙茶。

(1)出示采茶图、焙茶图。

(2)谈感受、说体会。(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3)表情感。(你想对家乡的这些茶人说些什么?)。

小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正是这些家乡的茶农,用他们的艰苦炮制了茶的醇香。其实,家乡陆郎的绿茶不仅胜在她的色、香、味、形上,她还有许多保健的功效。让我们在这声声古朴的乐声中品茗,让我们了解茶的功效,让我们“饮水思源”,让我们向家乡的这些茶人表示崇高的敬意。板书:我爱。

五、了解功效,细细品茗。(播放配乐录音,静静地品茗,深深地思考。)。

六、交流学生搜集到的与茶相关的诗句、词句。

七、布置作业。

以“家乡的绿茶”为题,写一片小练笔。

第三课时。

1、走进茶园学采茶。

清明时节,正是茶树生长茂盛的时期,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到处是一垄一垄碧绿的茶树。采茶人头戴草帽,身背竹篓,穿行在茶园中,灵巧的双手在茶树上飞舞,茶叶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这一切构成了一幅极美的图画。

我们带领学生走进茶园,跟随采茶人学采茶叶。所采茶叶的标准是一芽二三叶,但是采哪些茶叶,怎样采,都很有学问。在茶农的耐心指导下,学生们从不会采,到有一定的速度;从采大叶到标准的一芽二三叶,进步很快。望着采摘回来的嫩绿的茶树叶,同学们虽然腰酸背痛,但是感觉很有成就感。

听茶农们介绍茶树的生长过程。

仔细观察茶农采茶,听茶农介绍采茶技巧。(采茶好像"凤点头",采茶时,左右手都要用,一左一右轮流采,动作讲究协调;其次采下的嫩叶也分几个等级,最上等的嫩叶为一个嫩芽,如雀舌;次上等的嫩叶一般为一个嫩芽加1至2片侧叶。)。

学生学采茶,茶农指导。

2、学种茶树,初步掌握茶树的栽培技术。

听农技师介绍茶场的两个茶树品种,学生观察两种茶树各有什么特点,制出来的茶叶各有什么特点。(都是楮叶种,灌木型,树姿半开展,芽叶黄绿,白毫中等,发芽密度大,整齐,产量高,持嫩性强,内含物丰富,是优质绿茶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发芽期中生偏晚,适宜品种搭配和机采。场内的品种一种是大楮叶,一种是小楮叶。)。

学生询问茶树的生长特点(气候、温度、水分、土壤等)。如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5【16.5度,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国防政治建设心得体会及感悟范文(21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如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案例分析,希望可以激发大家对写作的兴趣和思考。“党员政治生日”是院党

    学生退费协议(精选19篇)

    通过签署合同协议,可以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护,避免出现争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同协议范本,供大家参考使用。立协议人。木鱼镇小学(乙方):甲方子女系乙方年级

    初二学生代表国旗下演讲稿(优秀18篇)

    学生演讲稿需要通过朗读和练习来达到口语流利、语调自然和表达自如的效果。以下是一些有关勇气和梦想的学生演讲稿,希望能激励到大家。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怎样传

    在半年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大全(21篇)

    在演讲稿的写作中,应注意措辞准确、简洁明了,尽量避免废话和重复。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取得更好的表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及流程(模板13篇)

    规章制度的宣传是为了提高员工对规章制度的理解和遵守程度,增强组织凝聚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规章制度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完善企业关于固定资产

    国有资产转让合同(热门19篇)

    转让合同可以涉及不动产、动产、知识产权等各种财产形式的转移。借助这些转让合同范文,可以更好地了解合同的结构和常见条款的使用方式。法定代表人:xx,职务:xx。约

    教育时政心得体会初中(精选15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启示。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入团申请书全文(汇总22篇)

    通过入团申请书的撰写,我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团组织大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看一看以下入团申请书的范文,或许可以为你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实岗实训心得体会(汇总15篇)

    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到真实客观,客观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自己的成长找到突破口。这是小张总结的一篇关于互联网行业就业心得,欢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学生野炊实践活动心得范文(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并且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制定更好的计划。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