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修法工作计划(精选9篇)

时间:2023-09-19 作者:笔尘最新修法工作计划(精选9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计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方向,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时间、资源和任务。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计划书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修法工作计划篇一

其一,修行打坐之前,要把里里外外的一切事全部处理完,否则,正在打坐的时候,才想起电炉没有关、煤气没有关,然后马上从坐垫上站起来,惊慌失措地往外跑,这就很难专心致志地修法。以前噶当派的好多格西都有这样的教言:在坐禅的过程中,即使是父亲死了也不能出门。我们在修行时也应该这样想:坐禅的时候,不管发生任何事情,我都绝不分心!

其二,要定好修持的时间,即安排好每天用多少个小时进行修持,上午修几座,下午修几座。

我以前也讲过,如果没有任何窍诀,光是一早起来就一直什么都不想地坐着,想起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便马上出定,这种方式并不叫坐禅。真正的坐禅一定要有观修,比如观释迦牟尼佛的身像,观修菩提心、出离心,或按照以前所得的一些空性或大圆满的修行方法,或依照上师如意宝或其他上师本来清净、任运自成的一些教言来修持。

在《七宝藏》和《上师心滴》中,无垢光尊者也曾有这样的教言:如果一直修一些无念、不作意的法,最高也就是转生到无色界。不管坐什么禅,首先应该有一个所缘境,比如,观修释迦牟尼佛,就应该把释迦牟尼佛像作为所缘境;如果修菩提心,就应该将菩提心的修法作为所缘境……坐禅的时候,还是应该按窍诀来修持。

其三,不管修什么法,自己的佛堂要收拾得整整齐齐,打扫得干干净净。

修《心经》时,供台上要陈设释迦牟尼佛的唐卡或是佛像,还要供奉《心经》、《金刚经》或其他的般若经函,然后摆放一些小佛塔,并在三宝所依前陈设供品,比如五供等等,如果五供不能全部具足,则可以随自己的经济能力点一些香,供一些清水,供品需要陈设得非常悦意、庄严(一般而言,不管陈设什么样的供品,之前都要把自己的手清洗干净)。

所有的准备完成之后,以毗卢七法坐式坐在一个比较舒适的坐垫上,然后开始正式修行:先念皈依偈皈依三宝;然后发菩提心:我今天依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坐禅修空性,并不是为了自己获得阿罗汉果位、治病或获得什么名利等等,我修殊胜般若的目的,只是为了利益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

发完菩提心之后,就与修其他法门一样,先吐三次垢气,观想无始以来以贪嗔痴为主的所有烦恼障碍全部从自己的鼻孔中排出,然后让心完全静下来,并开始想:我今天所修的法,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依靠这个法,我要获得成就。以前很多高僧大德的《心经》修法窍诀里面都是这样讲的,首先要有这样一种很强烈的作意:我要依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成佛,我修持的唯一法门,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然后一直这样作意,之后又从头开始,大概观修一百次左右。如果感到身心疲倦,就可以回向以后出定休息,也可以转修其他的法。这样算是一座。

最开始的一、两天,不需要思维《心经》的意义,而要这样专门作意,藏传佛教前辈高僧大德的教言中都是这样讲的。如果每天上午坐五次,下午坐五次,每一座当中都这样作意一百次,则一天就能作意一千次。这样的结果,用世间的话来说,就是让自己的心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之间的感情变得很深,有一种特别相应的加持。

可能有的人心里会有疑惑:就这样反反复复地想,到底算不算是坐禅、算不算是修法啊?这是我们的分别念造成的疑惑。其实,不管以什么样的意乐对殊胜对境作观想,都有非常大的功德。也就是说,即便以无分别的念头对其作意,也有很多功德,甚至以嗔恨心想:唉呀!这个《心经》很讨厌,这个《心经》如何如何不好带等等,虽然暂时会有不好的报应,但以后这种嗔恨作意也会变成证悟空性的殊胜因缘,《如意宝藏论》与《入行论》中都有这样的教证。

这不像我们平时的胡思乱想,比如,今天我吃什么菜啊,买不到菜啊,今天天气很干,怎么不下雪啊等等的,没有任何价值的分别念,这些分别念不仅对今生没有用,对来世也没有用,但如果以《心经》作为对境来作意,就有相当大的功德。

第二步坐禅的方式,开始还是一样,先作意——我要依靠《心经》而成佛,我要修《心经》。之后,就思维从缘起直至最后的随喜赞叹之间的教义。

具体如何观修呢?比如观修十二处,就是用离一多因、金刚屑因等中观的观察法,对这个问题进行思维剖析,从而抉择出十二处不存在,然后安住于这种境界当中。部分智慧稍高一点的人,可以将《心经》的内容从头到尾观想一遍,如果自己的智力有限,就观想其中的'部分内容,比如五蕴或十八界等等,将这部分内容反复观想安住四十至五十次左右,将此作为一座的禅修内容。这一步是最关键、最重要的。

虽然我们平时也听闻、思维过《心经》,但听闻、思维所得的智慧与修持所得的智慧是完全不同的。我们现在的闻思任务比较紧,除了一些闭关的人以外,想专门实修恐怕也不大现实,但在闻思的同时,通过刚才的方法一步步去推理,最后就能在自己的相续中油然而生定解:以五蕴、十八界为主的所有轮涅器情万法名言中如梦如幻地显现,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在这样的空性境界中,哪怕只有一刹那的安住,也具有无量的功德。以前的很多高僧大德都是这样修持的。

作为初学者,首先肯定需要以离一多因、金刚屑因、有无生因,或者其他的一些推理来进行观察,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在观察所得到的境界中安住。当然,对于从来没有和空性法门相应,也没有对空性进行过思维的人来说,刚开始时会有一定的困难。以上是《心经》的正行修法。

很多上师也讲:根据自己的情况来修是很重要的。比如,上午打坐两次,每座大概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刚开始时时间不能太长,当自己真正能安住在这样的空性境界中以后,将时间稍微延长一点也可以。如果感觉有点不舒服,就不能再继续修下去,如果强迫自己修,就可能会出现精神错乱、厌倦修行,或一些其他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思维《心经》的功德,释迦牟尼佛和观世音菩萨的功德,般若空性的功德等等。这样忆念一方面可以消除疲劳,另一方面,自己的空性见解也会有所增长。

修任何一个法,都要与自己的四大相应。在麦彭仁波切、华智仁波切等很多高僧大德的教言中也说,修法时适合自己的心意很重要。如果自己本来身体就不好,还要强迫自己:遇到这样的空性法门很难得,不管我的心脏如何,即便再痛,我也要使劲修。不但医生认为你的做法不对,而且很多上师也不赞同这种做法。

不管修什么法都不能强迫,强迫的效果不但不好,有时候还会起反作用,所以要张弛有度,一方面有一种精进力,另一方面也要适时地放松。如果觉得不适应,就不能再继续修下去,而应该适当地休息。

修持的时候,首先抉择一切万法为空性,然后在这样的空性光明境界中安住。上师如意宝在有些密法教言中讲,这样的安住可能也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的安住,就是不离空性境界的安住;还有一种安住,是接近于愚昧、昏迷状态的阿赖耶识,在这种状态中好像说是也不是,说不是也不是,只是一种迷迷糊糊的,什么分别念也没有的状态,这不是什么境界,而是修行过程中的一种歧途,不应该把它作为什么修行的境界来看待。

在修行中,自始至终都要对般若空性有很大的信心,这个很重要。有时候可能会有实在修不下去的意念,因为从无始以来,我们一直串习的都是什么都存在——“我”存在,“柱子”存在,“瓶子”也存在,包括形形色色、里里外外的所有法都存在,我们一直都是这样认为的。如果一下子说这些法全部都没有,就跟我们原来的串习、心态不相应,此时,我们首先应该以破除有边的单空方式来修。

在专修《心经》期间,座间休息的时候,也不能离开读诵、书写、供奉、思维、听受、传讲《心经》等善事。

以上是修《心经》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每次观修圆满的时候,就要回向:我这次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能有观修《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样殊胜的因缘,愿以此功德回向三界轮回所有可怜众生,愿他们早日获得解脱!

这个时候心里应该生起更强烈的大悲心,大家也清楚,对三界轮回的众生而言,不要说这样甚深的般若空性法门,有些甚至连佛的名号也听不到。包括有些金刚道友的家乡,也的确算是边鄙、黑暗、愚痴之地——很多人可能连三宝的名称都没有听到过,甚至还会对三宝生邪见。那里的有些人一看到出家人,就仿佛看到了夜叉或是罗刹。有些道友回家的时候也问过我:“我可不可以在回家时穿在家人的衣服,不然我的家人、亲朋好友都会非常不方便?”听到这种情况,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难受。

所以,在回向时,我们应该祈愿,愿天上地下无量无边的所有众生,都能早日依靠般若空性法门获得成就!

回向出定以后,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都应该处于如梦如幻的状态中,尽量在不离觉性的状态中利益众生。

修持《心经》以后,我们的相续中应该生起这些功德:一方面对般若法门和整个大乘佛法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另一方面,对可怜众生也能生起更强烈的悲心:以后有机会,只要对方能接受,哪怕只有一个人,我也一定要把自相续中对《心经》的证悟,以及《心经》所宣说的道理讲给对方听。如果这个人能好好地读诵、受持《心经》,我就没有白来这个人间,我的任务就算大功告成了。

如果目标订得太大,就不一定能实现。比如,一开始就想:我要一个人度化普天下的所有众生!这个愿望在短短的一辈子能不能实现就很难说。即使在释迦牟尼佛的传记中,也有他在因地时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度化一个众生的公案,所以,我们也应该量力而行。

有时候我也这样想:自己的相续中虽然没有什么证悟,但对空性法门和三宝的信心应该是千真万确的,今生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违缘或困难,这种信心都不会被摧毁。除非是自己得了精神病或者是着了魔,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好说,这种时候人的心态是非常难掌握的,但除此之外,我对三宝的信心,对佛法的正信,不管任何科学家、医学家怎样说,都肯定是不可动摇的。

在这个寂静的山沟里闻思将近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之后,才终于在自己的相续中培养出这样一个小小的凡夫正见,即便是这样小小的凡夫正见,恐怕也是很多人所没有的。在穿着袈裟的出家人当中,也有对三宝、因果半信半疑的人。所以我想,如果能将这个正见传递给别人,我就没有白来这个世界!

修法工作计划篇二

计划网专题频道工作计划栏目,提供与2018年工作计划格式范文相关的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8年工作计划格式范文【一】

时间如指尖上的沙,总是留不住。总结了xx年自己的一些成果后,就意味着xx年个人销售工作计划的到来,刚接触销售时,在选择客户的问题上走过不少弯路,那是因为对这个行业还不太熟悉,总是选择一些食品行业,这给销售工作带来很多不便,这些企业往往对标签的价格是非常注重的.所以今年不要在选一些只看价格,对质量没要求的客户.没有要求的客户不是好客户。

xx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对于老客户,和固定客户,要经常保持联系,在有时间有条件的情况下,送一些小礼物或宴请客户,好稳定与客户关系。

二;在拥有老客户的同时还要不断从各种媒体获得 客户信息。

三;要有好业绩就得加强业务学习,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采取多样化形式,把学业务与交流技能向结合。

四;xx年对自己有以下计划

1:每周要增加10个以上的新客户,还要有3到5个潜在客户。

2:一周一小结,每月一大结,看看有哪些工作上的失误,及时改正下次不要再犯。

3:见客户之前要多了解客户的状态和需求,再做好(幼儿园年度工作计划2018)准备工作才有可能不会丢失这个客户。

4:对客户不能有隐瞒和欺骗,这样不会有忠诚的客户。在有些问题上你和客户是一直的。

5:要不断加强业务方面的学习,多看书,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与同行们交流,向他们学习更好的方式方法。

6:对所有客户的工作态度都要一样,但不能太低三下气。给客户一好印象,为公司树立更好的形象。

7:客户遇到问题,不能置之不理一定要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要先做人再做生意,让客户相信我们的工作实力,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

8:自信是非常重要的。要经常对自己说你是最好的,你是独一无二的。拥有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

一、市场分析

二、营销思路。营销思路是根据市场分析而做出的指导全年销售计划的"精神"纲领,是营销工作的方向和"灵魂",也是销售部需要经常灌输和贯彻的营销操作理念。针对这一点,李经理制定了具体的营销思路,其中涵盖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1、树立全员营销观念,真正体现"营销生活化,生活营销化"。

2、实施深度分销,树立决战在终端的思想,有计划、有重点地指导经销商直接运作末端市场。

3、综合利用产品、价格、通路、促销、传播、服务等营销组合策略,形成强大的营销合力。

4、在市场操作层面,体现"两高一差",即要坚持"运作差异化,高价位、高促销"的原则,扬长避短,体现独有的操作特色等等。营销思路的确定,李经理充分结合了企业的实际,不仅翔实、有可操作性,而且还与时俱进,体现了创新的营销精神,因此,在以往的年度销售计划中,都曾发挥了很好的指引效果。

1、根据上一年度的销售数额,按照一定增长比例,比如20%或30%,确定当前年度的销售数量。2、销售目标不仅体现在具体的每一个月度,而且还责任到人,量化到人,并细分到具体市场。3、权衡销售目标与利润目标的关系,做一个经营型的营销人才,具体表现就是合理产品结构,将产品销售目标具体细分到各层次产品。

比如,李经理根据企业方便面产品abc分类,将产品结构比例定位在a(高价、形象利润产品):b(平价、微利上量产品):c(低价:战略性炮灰产品)=2:3:1,从而更好地控制产品销量和利润的关系。销售目标的确认,使李经理有了冲刺的对象,也使其销售目标的跟踪有了基础,从而有利于销售目标的顺利达成。

四、营销策略。营销策略是营销战略的战术分解,是顺利实现企业销售目标的有力保障。李经理根据方便面行业的运作形势,结合自己多年的市场运做经验,制定了如下的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坚持差异化,走特色发展之路,产品进入市场,要充分体现集群特点,发挥产品核心竞争力,形成一个强大的产品组合战斗群,避免单兵作战。

2、价格策略,高质、高价,产品价格向行业标兵看齐,同时,强调产品运输半径,以600公里为限,实行"一套价格体系,两种返利模式",即价格相同,但返利标准根据距离远近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定价策略。

3、通路策略,创新性地提出分品项、分渠道运作思想,除精耕细作,做好传统通路外,集中物力、财力、人力、运力等企业资源,大力度地开拓学校、社区、网吧、团购等一些特殊通路,实施全方位、立体式的突破。

4、促销策略,在"高价位、高促销"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连环促销"的营销理念,它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促销体现"联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其目的是大力度地牵制经销商,充分利用其资金、网络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有效挤压竞争对手。

二、连环的促销方式至少两个以上,比如销售累积奖和箱内设奖同时出现,以充分吸引

分销商和终端消费者的眼球。

加大宣传力度也是市场开发一种重要手段和措施。

销售工作计划:

一、销售部获得利润的途径和措施

销售部利润主要来源有:计算机销售;电脑耗材;打印机耗材;打字复印;计算机网校等和计算机产业相关的业务。今年主要目标:家庭用户市场的开发、办公耗材市场的抢占。针对家庭用户加大宣传力度,办公耗材市场用价格去竞争、薄利多销。建立完善的销售档案,定期进行售后跟踪,抢占办公耗材市场,争取获得更大的利润。这里也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送货一定及时、售后服务一定要好,让客户信任我们、让客户真真切切的享受到上帝般的待遇。

能够完成的'利润指标,***万元,纯利润***万元。其中:打字复印***万元,网校***万元,计算机***万元,电脑耗材及配件***万元,其他:***万元,人员工资***万元。

二、客户服务部获得的利润途径和措施

三、工程部获得的利润途径和措施

在追求利润完成的同时必须保证工程质量,建立完善的工程验收制度,由客户服务部监督、验收,这样可以激励工程部提高工程质量,从而更好的树立公司形象。

四、在管理上下大力度、严格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工作效率、服务意识上上一个层次,树立公司在社会上的形象。

对那些不遵守公司规章制度、懒散的员工决不手软,损坏公司形象的一定严肃处理。

五、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健全的管理运行体系。

1、从方案的设计、施工、验收、到工程的培训这一流程必须严格、坚决地贯彻执行,客户服务部要坚持不验收合格不进行维修的原则。

2、尽量创造出一些固定收入群体,如计算机维修会员制、和比较完备的设备维修收费制度,把一些比较有实力、有经济基础的企事业单位、委办*变成我们长期客户。

3、对大型客户要进行定期回访,进行免费技术支持,建立一个比较友好的客户关系。要利用各种手段、媒体,如利用我们自己的主页把公司的收费标准公布出去、从领导到每位员工要贯彻执行。

4、服务、维修也能创造利润。近几年工程越来越少、电脑利润越做越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可以从服务、维修创造利润,比较看好的有保修期以外的计算机维修市场、打印机维修市场等。

六、创造学习的机会

不断为员工提供或创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内部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努力把***公司建成平谷地*计算机的权威机构。

职工培训工作是人力资源开发、干部队伍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培训,可以统一目标、统一认识、统一步调,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树立学习风气,不懂得要问,不会的要学。

培训内容:

一、爱岗敬业: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了解企业的光荣传统与奋斗目标,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培养主人翁意识。

二、岗位职责:学习公司制度、员工纪律,明确岗位职责、行为规范。

三、岗位技能:学习从业技能、工作流程及在岗成才的方法。

培训方式:

1、公司内部定期不定期安排员工培训。

2、积极参与中心或公司组织的管理人员、技术员和全体员工的培训活动。

3、培训目标:为员工在岗成才创造条件,为企业提供员工积累。

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具有团队精神的集体,变成一支能够打硬仗的队伍。每个部门、每位员工,岗位明确,责任到人,个人奖金与部门效益直接挂钩。这样一来我们应该既有压力又要有信心,没有信心就不会成功,没有压力就不会使人在各个层面进步、提高。

同志们,时间是有限的、尤其是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一天不学习就会落后,因此现在我们在座的每位职工都应该要有树立时间意识、竞争意识,引用xx大精神里的一句话就是要"与时俱进"。

公司各个部门应互相配合相互协作、按时按量、完成领导交给我们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去实现本次大会制定的121万利润指标。

2018年工作计划格式范文【二】

在这xx年的一年里,凭借前几年的蓄势,已具备步入了快车道,为实现了稳步的效益增长,以崭新姿态展现在客户面前,一个更具朝气和活力的、车间完善后,管理水平必将大幅度提高,这不仅仅是市场竞争的外在要求,更是自身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对于各部门来说,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与公司同步发展,既是一种压力,又是一种动力。为了完成公司20xx年的总体经营管理目标,厂部特制订20xx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根据本年度工作情况与存在不足,结合目前公司发展状况和今后趋势,人力资源计划从九个方面开展20xx年度的工作:

1、进一步完善公司的组织架构,确定和区分每个职能部门的权责,争取做到组织架构的科学适用,三年不再做大的调整,保证公司的运营在既有的组织架构中运行。

2、完成公司各部门各职位的工作分析,为人才招募与评定薪资、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3、完成日常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

4、推行薪酬管理,完善员工薪资结构,实行科学公平的薪酬制度;

5、充分考虑员工福利,做好员工激励工作,建立内部升迁制度,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培养雇员主人翁精神和献身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

7、大力加强员工岗位知识、技能和素质培训,加大内部人才开发力度。

8、建立内部纵向、横向沟通机制,调动公司所有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和谐、融洽的企业内部关系。集思广益,为企业发展服务。

9、做好人员流动率的控制与劳资关系、纠纷的预见与处理。既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又维护公司的形象和根本利益。

二、增加人员配置:

(1)前台:前台增加至3名,分管不同区域。

(2)车间管理人员:车间行政主管1人、技术主管1人、所需机电维修组长约3名。

三、强化人员素质培训

春节前完成对各区域所需人员的招聘和培训,使20xx年新的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人员素质方面有充分的保障。认真选择和慎重录用基层管理人员,切勿滥竽充数。

四、加大人员考核力度

在人员配置、资源保证、业绩考核等方面作出实施细则规定,从制度上对此项工作作出保证。并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和研究,以督促其在短期内按规定建立和健全管理的工作。

五、加强市场调研,以业务部提供的信息量和公司在各区域的业务进展情况,将以专人(兼职)对各区域业务的发展现状和潜在的发展趋势,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通过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为公司在各区域开拓新的市场方面作好参谋。

六、品牌推广

1、为进一步打响“振兴”品牌,扩大振兴的市场占有率,20xx年乘公司车间乘改建的东风,初步考虑以宣传和扩大品牌,创造更大市场空间,从而为实现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3、加强和外界接触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素质教育工作,树立良好的企业员工形象和企业文化内涵,给每一位与我厂人员接触的人都能够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从而对有更清晰和深层次的认识。

七、客户接待

客人接待工作仍是业务部工作的重点之一。做好客人接待工作是业务接洽的必要的前提和基础。按照公司有关规定要求保质保量地做好客人接待工作是业务部必须进行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表面上看起来接待工作比较简单,但实质上客户接待是一门十分深奥的学问。不去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就不能让该项工作做得完善。因此,业务部要在方法上、步骤上、细节上下一番功夫。

为了既少花钱,又不影响接待效果,需要更多地了解客人的生活阅历、为人禀性、处事方式、办事风格、企业价值取向、管理理念、产品特色、行业地位等。仔细研究分析和琢磨推敲日程的安排,让每一位客人在最短时间内有全面的、清晰的、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对振兴的产品表现出最大限度的认同感,对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产生足够的兴趣。把长期地、坚持不懈地认真对待每一批客人和每一客人,使他们对的接待工作满意作为业务部每一个接待工作人员的准则。从而以此来提高跟踪的成功率,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目的。

2018年工作计划格式范文【三】

为进一步抓好医疗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今年的护理工作要以抓好护理质量为核心,围绕医院的发展规划,本着“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质量、安全”,为工作重点的服务理念,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社会满意度。制定2018年护理质量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不断强化护理安全教育,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讨论借鉴,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差错因素、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常鸣。

2.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监督医学,并有监督检查记录。

3.加强重点环节的风险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减少交接班的频次,减少工作中的漏洞,合理搭配年轻护士和老护士值班,同时注意培养护士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

4.加强重点管理:如病重病人交接、压疮预防、特殊用药、病人管道管理以及病人现存和潜在风险的评估等。

5.加强重点病人的护理:如手术病人、危重病人、老年病人,在早会或交接班时对上述病人做为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作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6.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减少安全隐患,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问题,记录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错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使护理文书标准化和规范化。

7.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如输血、输液反应、特殊液体、药物渗漏、突发停电等,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二、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1.主管护士真诚接待病人,把病人送到床前,主动做入出院病人健康宣教。

2.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提高人性化主动服务的理念,并于周二基础护理日加上健康宣教日,各个班次随时做好教育指导及安全防范措施。

修法工作计划篇三

下面是计划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8年工作计划模板,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计划网工作计划栏目。

2018年工作计划模板

在这xx年的一年里,凭借前几年的蓄势,已具备步入了快车道,为实现了稳步的效益增长,以崭新姿态展现在客户面前,一个更具朝气和活力的、车间完善后,管理水平必将大幅度提高,这不仅仅是市场竞争的外在要求,更是自身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对于各部门来说,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与公司同步发展,既是一种压力,又是一种动力。为了完成公司20xx年的总体经营管理目标,厂部特制订20xx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根据本年度工作情况与存在不足,结合目前公司发展状况和今后趋势,人力资源计划从九个方面开展20xx年度的工作:

1、进一步完善公司的组织架构,确定和区分每个职能部门的权责,争取做到组织架构的科学适用,三年不再做大的调整,保证公司的运营在既有的组织架构中运行。

2、完成公司各部门各职位的工作分析,为人才招募与评定薪资、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3、完成日常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

4、推行薪酬管理,完善员工薪资结构,实行科学公平的薪酬制度;

5、充分考虑员工福利,做好员工激励工作,建立内部升迁制度,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培养雇员主人翁精神和献身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

7、大力加强员工岗位知识、技能和素质培训,加大内部人才开发力度。

8、建立内部纵向、横向沟通机制,调动公司所有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和谐、融洽的企业内部关系。集思广益,为企业发展服务。

9、做好人员流动率的控制与劳资关系、纠纷的预见与处理。既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又维护公司的形象和根本利益。

二、增加人员配置:

(1)前台:前台增加至3名,分管不同区域。

(2)车间管理人员:车间行政主管1人、技术主管1人、所需机电维修组长约3名。

三、强化人员素质培训

春节前完成对各区域所需人员的招聘和培训,使20xx年新的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人员素质方面有充分的保障。认真选择和慎重录用基层管理人员,切勿滥竽充数。

四、加大人员考核力度

在人员配置、资源保证、业绩考核等方面作出实施细则规定,从制度上对此项工作作出保证。并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和研究,以督促其在短期内按规定建立和健全管理的工作。

五、加强市场调研,以业务部提供的信息量和公司在各区域的业务进展情况,将以专人(兼职)对各区域业务的发展现状和潜在的发展趋势,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通过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为公司在各区域开拓新的市场方面作好参谋。

六、品牌推广

1、为进一步打响“振兴”品牌,扩大振兴的市场占有率,20xx年乘公司车间乘改建的东风,初步考虑以宣传和扩大品牌,创造更大市场空间,从而为实现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3、加强和外界接触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素质教育工作,树立良好的企业员工形象和企业文化内涵,给每一位与我厂人员接触的人都能够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从而对有更清晰和深层次的认识。

七、客户接待

客人接待工作仍是业务部工作的重点之一。做好客人接待工作是业务接洽的必要的`前提和基础。按照公司有关规定要求保质保量地做好客人接待工作是业务部必须进行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表面上看起来接待工作比较简单,但实质上客户接待是一门十分深奥的学问。不去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就不能让该项工作做得完善。因此,业务部要在方法上、步骤上、细节上下一番功夫。

为了既少花钱,又不影响接待效果,需要更多地了解客人的生活阅历、为人禀性、处事方式、办事风格、企业价值取向、管理理念、产品特色、行业地位等。仔细研究分析和琢磨推敲日程的安排,让每一位客人在最短时间内有全面的、清晰的、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对振兴的产品表现出最大限度的认同感,对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产生足够的兴趣。

把长期地、坚持不懈地认真对待每一批客人和每一客人,使他们对的接待工作满意作为业务部每一个接待工作人员的准则。从而以此来提高跟踪的成功率,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目的。

2018个人工作计划

转眼间又要进入新的一年-2018年了,又是一个充满挑战、机遇与压力开始的一年,是辞旧迎新、再次展现自己的又一开始。也是我非常重要的一年。出来工作快3个年头,面对竟争激烈而有现实的社会,生活和工作压力驱使我要努力工作和认真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实力的管理者,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在此,我订立了本年度工作计划,以便使自己在新的一年里有更大的进步和成绩。

一、熟悉公司新的规章制度和工程管理开展工作。公司在不断改革,订立了新的规定,作为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必须以身作责,在遵守公司规定的同时全力开展工程管理工作。

1.明确职员工的职责和工作任务调度分派各职员工必须履行工厂员工应尽义务和《工程部管理职责》规定的职责,其工作任务可根据公司部门需要服从上级随时调配支持。

4.工作方法改善:加强部门协作沟通,营建和谐进取的企业文化氛围,发生异常时第一时间到现场去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制订符合实情的工程及相关部门工作反馈改善方案和办法,建立培训计划,加强技能训练和心态教育,稳定人员流失。

5.工程设计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发扬技术民主,对争议较大的问题,组成审查班子进行认真的论证,如还有疑义则寻求第三方的论证(客户或技术开发者)

二、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正确认识自己,纠正自己的缺点.认真听取他人忠恳意见.更加勤奋的工作,刻苦的学习,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各种工作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真正走上管理道路。我也会向其它同事学习,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好的工作经验,共同进步。征取更好的工作成绩。

以上是我针对2018年的工作计划与发展方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及他人的协助能够成功的达成计划并突破,xx年取得更好的成绩,全面提高自己。

修法工作计划篇四

一、对销售工作的认识

1.市场分析,根据市场容量和个人能力,客观、科学的制定出销售任务。暂订年任务:销售额100万元。

2.适时作出工作计划,制定出月计划和周计划。并定期与业务相关人员会议沟通,确保各专业负责人及时跟进。

3.注重绩效管理,对绩效计划、绩效执行、绩效评估进行全程的关注与跟踪。

4.目标市场定位,区分大客户与一般客户,分别对待,加强对大客户的沟通与合作,用相同的时间赢取最大的市场份额。

5.不断学习行业新知识,新产品,为客户带来实用的资讯,更好为客户服务。并结识弱电各行业各档次的优秀产品提供商,以备工程商需要时能及时作好项目配合,并可以和同行分享行业人脉和项目信息,达到多赢。

6.先友后单,与客户发展良好的友谊,处处为客户着想,把客户当成自己的好朋友,达到思想和情感上的交融。

7.对客户不能有隐瞒和欺骗,答应客户的承诺要及时兑现,讲诚信不仅是经商之本,也是为人之本。

8.努力保持和谐的同事关系,善待同事,确保各部门在项目实施中各项职能的顺利执行。

二、销售工作具体量化任务

1.制定出月计划和周计划、及每日的工作量。每天至少打30个电话,每周至少拜访20位客户,促使潜在客户从量变到质变。上午重点电话回访和预约客户,下午时间长可安排拜访客户。考虑北京市地广人多,交通涌堵,预约时最好选择客户在相同或接近的地点。

2.见客户之前要多了解客户的主营业务和潜在需求,最好先了解决策人的个人爱好,准备一些有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并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从招标网或其他渠道多搜集些项目信息供工程商投标参考,并为工程商出谋划策,配合工程商技术和商务上的项目运作。

做好每天的工作记录,以备遗忘重要事项,并标注重要未办理事项。

5.填写项目跟踪表,根据项目进度:前期设计、投标、深化设计、备货执行、验收等跟进,并完成各阶段工作。

前期设计的项目重点跟进,至少一周回访一次客户,必要时配合工程商做业主的工作,其他阶段跟踪的项目至少二周回访一次。工程商投标日期及项目进展重要日期需谨记,并及时跟进和回访。

前期设计阶段主动争取参与项目绘图和方案设计,为工程商解决本专业的设计工作。

8.投标过程中,提前两天整理好相应的商务文件,快递或送到工程商手上,以防止有任何遗漏和错误。

9.投标结束,及时回访客户,询问投标结果。中标后主动要求深化设计,帮工程商承担全部或部份设计工作,准备施工所需图纸(设备安装图及管线图)。

10.争取早日与工程商签订供货合同,并收取预付款,提前安排备货,以最快的供应时间响应工程商的需求,争取早日回款。

11.货到现场,等工程安装完设备,申请技术部安排调试人员到现场调试。

12.提前准备验收文档,验收完成后及时收款,保证良好的资金周转率。

三、销售与生活兼顾,快乐地工作

1.定期组织同行举办沙龙会,增进彼此友谊,更好的交流。(会议内容见附件)

客户、同行间虽然存在竞争,可也需要同行间互相学习和交流,本人也曾参加过类似的聚会,也询问过客户,都很愿意参加这样的聚会,所以本人认为不存在矛盾,而且同行间除了工作还可以享受生活,让沙龙成为生活的一部份,让工作在更快乐的环境下进行。

2.对于老客户和固定客户,经常保持联系,在时间和条件允许时,送一些小礼物或宴请客户,当然宴请不是目的,重在沟通,可以增进彼此的感情,更好的交流。

3.利用下班时间和周末参加一些学习班,学习营销和管理知识,不断尝试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网查本行业的最新资讯和产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上是我这一年的销售工作计划,工作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会向领导请示,向同事探讨,共同努力克服,争取为公司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2018工作计划模板【二】

当前,钢铁行业形势十分严峻,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成为钢铁企业的普遍共识。2018年,酒钢集团公司计划投入科技研发经费达到主营业务收入的1%以上,在资源利用研究、产品开发方面形成6项以上具备产业化条件的研究成果,推动企业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摆脱困境提供科技支撑。

今年,集团公司将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导意见》为核心,发挥技术委员会策划引导和决策把关的功能,充分体现各产业特点和技术发展方向,确立了加强研发力量,改善研发条件;提高技术改进效果,逐渐形成酒钢的产品和成本优势等六项科技工作目标。

围绕各项目标的实现,2018年,在科技重大专项方面,集团公司计划安排实施科技重大专项13项;计划在资源利用、工艺技术研究等方面立项开展研究项目21项;计划开展新产品开发项目26项,计划新产品批量生产18.2万吨;计划各分子公司第一批具备立项条件的技术改进项目177项。在技术经济指标攻关方面,按照纵向比有进步、横向比有进位的原则,确定了56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攻关计划。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计划针对表面分析、材料分析、资源研究和炼轧钢模拟试验等研究环节,增设电子探针、应力腐蚀装置等设施。在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方面,今年计划推荐甘肃省领军人才候选人5名,具备教授级高工评选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10名。在科技政策利用及科研平台建设方面,计划申报省级、市级各类科技项目30项以上,争取获得各级政府部门项目资金支持500万元以上,力争科技免税5000万元。在科技成果与专利方面,计划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0项以上;计划专利申请受理量220项。

修法工作计划篇五

工作计划要怎么写?计划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工作计划范文模板大全,感谢阅读。

工作计划范文模板大全(一)

随着11月份的结束,也意味着进入下一步的实质性工作阶段,房产销售每月工作计划。回顾这一个月的工作,非常感谢公司领导和各位同事的顶力支持,使我掌握相关业务知识。基于本人是第一次接触房产销售行业,面临困难和压力较大,针对行业特点、现状,结合本人这一个多月来对“房产销售”的理解和感悟,特对12月分工作制定以下房产销售工作计划。

本工作计划包括宗旨、目标、工作开展计划和计划评估总结,日计划,等五部分。

一.宗旨

本计划是,完成销售指标100万和达到小组增员10人。制定本计划的宗旨是确保完成指标、实现目标。

二.目标

1. 全面、较深入地掌握我们“产品”地段优势并做到应用自如。

2. 根据自己以前所了解的和从其他途径搜索到的信息,搜集客户信息1000个。

3. 锁定有意向客户30家。

4. 力争完成销售指标

三.工作开展计划

众所周知,现代房产销售的竞争,就是服务的竞争。服务分为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和售后服务,而我们房产销售也是一种“服务“,所以前期工作即就是售前服务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正是因为如此,我的工作开展计划也是围绕“售前服务”来进行。

1.多渠道广泛地收集客户资料,并做初步分析后录入,在持续的信息录入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使自己在对房产销售特点掌握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入体会,做到在客户面前应用自如、对答如流。

2.对有意向的客户尽可能多地提供服务(比如根据其需要及时通知房原和价格等信息),目的让客户了解房源和价格,在此基础上,与客户进行互动沟通。

其次给客户一种无形的压力,比如:房源紧张,价格要上涨,等。挑起其购买欲望.

3.在用电话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实时掌握其心理动态,并可根据这些将客户分类。

4.在交流的过程中,锁定有意向的客户,并保持不间断的联系沟通,在客户对我们的“产品”感兴趣或希望进一步了解的情况下,可以安排面谈。

5.在面谈之前要做好各种充分准备,做到对房源,面积,单价等。了如指掌

6..对每次面谈后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向上级汇报,听取领导的看法。克服困难、调整心态、继续战斗。

7.在总结和摸索中前进。

四.计划评估总结

在一个月后,要对该月的工作成果、计划执行情况做一次评估,总结得失,为下个月的工作开展做准备。

工作计划范文模板大全(二)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能力,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对销售工作的认识:

二、对销售工作的提高:

1、制定工作日程表;(见附表)

4、每天坚持打40个有效电话,挖掘潜在客户、每周至少拜访2位客户(此数字为目标,供参考,尽量做到),促使潜在客户变成可持续客户:

7、提高自己电话营销技巧,灵活专业地与客户进行电话交流;

8、通过电话销售过程中了解各省、市的设备仪器使用、采购情况及相关重要追踪人;

三、重要客户跟踪:

1、江西萍乡市公路管理局供机科林科长、养护科曾科长;

2、山西、陕西、江西、河南各省市级公路局养护科;

3、浙江省临安市公路局、淳安县公路段、昌化县公路段、建德县公路段的相关负责人;

4、山西省大同市北郊区公路段桥工程乐;

5、河南市政管理处的姚科长;

以上是我十月份工作计划,我会严格按计划进行每一项工作;敬请魏总对此计划不全的一面加以指点,谢谢!

修法工作计划篇六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

之前,按照藏传和汉传佛教一些高僧大德的教言,我们对《心经》的内容作了字面上的简单介绍,大家应该反复推敲思维,力争掌握其内容。如果不懂《心经》,那么,学习中观或其他甚深法门,也会有一定的困难。凡是佛教徒,都应该重视这个法门。

仅仅会念诵,不懂得其意义;或仅仅懂得意义,却不身体力行其教义也不行。

现在世间也有一部分人专门从学术的角度探讨、研究《心经》,但这部分人并没有真正领悟《心经》的含义,也可以说,他们还没有品尝到《心经》里面所包含的殊胜味道。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种理论性的研究,就像一些西方哲学一样,完全是纸上谈兵式的探讨,并不具有实际的价值。现在很多世间人对三宝既没有恭敬心,对佛法也没有定解,他们学习、探索这些佛法的原因,一方面出于一种个人爱好,另一方面,可能也有想通过这种途径而获得名声、地位、或是财产等目的。

佛教界也有一些辩论、研讨、讲说《心经》的人,但他们可能也从来没有思维、修行过其中的真义,因此也无法领略《心经》般若空性的教义。有些出家人从出家开始,直至白发苍苍之前一直在辩论,但如果仅仅只是早上辩、晚上辩,每天都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却从来不去思维为什么没有,为什么大慈大悲的佛陀要宣说一切万法——从色法乃至一切智智之间的所有法都不存在的道理?如果从来没有真正思维并实际修行的话,我们的心相续中就很难真正体悟到般若空性的教义。

因此,包括法王如意宝在内的很多大成就者,也严厉地遮破了两种人:一种是每天都耽著在一些词句糠秕上的人;另一种是什么闻思基础都没有,整天只是盲修瞎练的所谓参禅打坐的人。

作为真正的佛教徒,既要有广闻博学的智慧,也要有脚踏实地的实践修持。先在具有法相的善知识面前听闻《心经》教义,听完后自己要思考其意义,如果没有思考而仅仅听闻是不行的;而如果仅仅是思维,又没有真正修持,也无法得到《心经》的`精髓。

就像我们宣传一个东西如何如何好吃,即使说得再清楚,对一个从来没有品尝过这个东西的人而言,仍然无法了知这个东西究竟是如何好吃,只有他自己亲口尝了,才能彻底清楚。同样的道理,如果通过闻思对般若空性有了正确的认识,也进行了思维,但要了知它的真正味道,就一定要修持。

当然,由于众生的根基意乐千差万别,也有一部分人很难做到广闻博学,但即便如此,最起码也应该不离《心经》这样的修法,这一点我们应该能够做到。

修持《心经》的人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首先是对上师三宝要有虔诚的恭敬心,这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对上师三宝没有恭敬心,就不可能在自己的心相续中生起这样的空性意义。印光大师也说:佛法的所有功德都是依靠恭敬心而获得的;其次,是对众生要有大悲心(如果自己的悲心还不足够,就要经常依靠《入菩萨行论》等一些能令自相续生起菩提心的论典,以培养自相续中的悲心与菩提心);其三就是空性正见。修持《心经》的法器,就是要具备上述三个条件。

在这个基础上,还要了解《心经》的所有内容,至少要理解经文的字面意义。真正修持的时候,按严格的要求来讲,还要像《经庄严论》中所讲那样,具备十一种作意、九种助行等等,因为不管修什么禅定,都需要具备这些条件,但如果无法达到这些要求,最起码也要具足上述三个条件,这是很重要的。

修法工作计划篇七

必须提醒大家的是,修法和理论是不能相互脱离的,只讲理论没有修法,就没有什么用处;没有理论只讲修法,虽然方法懂了,却没有相应的见解,那修什么呢?虽然我以前所讲的中观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表达的,但却是正统的中观,即使再讲复杂一点,也不会有什么更新的内容。

在观修“色即是空”的时候,当所有的前期准备做完之后,就在自己的前面观想一座高大宏伟的楼房,然后去观察这栋楼房:

在宏观世界当中,它就是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建筑物,但实际上它是不是存在的呢?然后,我们既可以利用量子物理的理论走一截路——把物质分解为分子、原子等等,直到“场”为止,但只能走到这个程度;也可以利用佛教理论一直走到底,从佛教的角度来分析,就可以像《俱舍论》当中所讲的一样,把这栋楼房分解成很多很小的微尘,这些微尘又可以一再细分,直至分到无分微尘,无分微尘再分下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它打破了。

这个境界,是量子力学与佛教的共同结论,从量子力学的角度,也可以分析到此——一栋高大的建筑物,可以消失在纯能量当中。

你们不要以为纯能量也是什么东西,纯能量虽然也称为物质,但它却没有物质的属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仪器才能够测量的,无形、无色的东西。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这个“场”也可以被推翻。

这样一来,一栋楼房经过一再观察最后就没有了。它不是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了,就是在这个空间当中消失了,这个时候就要思维:虽然在我的眼、耳、鼻、舌不观察的时候,它是一栋楼,但经过观察之后,它不但不是一栋楼,甚至连一个微尘都不是。

当深深体会到楼房是空性的时候,此时要注意两点:第一点,就是要保持这个体会;第二点,就是要让我们的心从侧面去监督。看它自己是否一直处于这种状态,看它有没有往外的散乱,有没有往内沉重的昏沉困倦。如果发现意识在胡思乱想,已经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了,根本没有处于这种状态,那个时候,就要让它回来,继续停留在这个状态中。除了这两点,其他没有什么。

如果实在不能坚持,就停下来。然后又去观察一座山,或者是观察湖泊,分析方法也是一样的,水是物质,往下是分子、原子……这样观察之后,则无论多么大的湖,最后都可以消失。

这个修法和有些空性修法的不同点,就是需要观想一个对境,其他没有什么区别。最后是回向、起座。这就是最方便的修空性。

如果你们以后有时间,可以去了解一下其他书上所讲的空性修法,但可以肯定地说,除了禅宗以外,任何一个显宗的空性修法,说来说去,都万变不离其宗,精华就是这两点。

每一个写书的人,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哪些该写,哪些该保留,每个人所掌握的分寸是各不相同的。有些人在写作的时候,会把很多意义隐藏在一、两个词句中间,而不可能把所有的意思都说出来。我们在讲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些隐含的意思都讲出来,应当比看书更清楚一些。如果讲的时候,还是原书当中的内容,那讲不讲都一样了。

这就是“色即是空”的修法。

空即是色

“空即是色”是什么意思呢?

前面,我们把所有的物质都分解到心的本性如来藏了,这已经是路的尽头,再往下就没有可走的路了,这就是“色即是空”;反过来说,就是“空即是色”。

比如说:当我们把这栋楼分解到心的本性光明以后,是否意味着这栋楼房的现象也不存在了呢?并非如此。尽管被我们分解了,但房子还是依然如故地存在着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上面我们通过观察,知道不仅是这栋房子,包括组成这栋房子的微小粒子都不存在,但为何它还在我的眼前出现呢?这就是“空即是色”。

佛教所说的“空”,是除了物质以外并不存在的。物质就是空,空就是物质。

这样观察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呢?

我们不是要在思维以后,就让这栋楼房不存在,就让眼睛看不见楼房,而是要获得一种胜利。什么样的胜利呢?就是跟自己的执著决斗所取得的胜利。

什么执著呢?以前我们认为,房子就是房子,物质就是物质,都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从来没有想过这都是虚幻的。

当我们想到“我要拿钱去买一束花供佛”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地想“我要拿实有的钱,去买一束实有的花,然后去供实有的佛”,虽然心里没有想到这些名词,但实际上我们却认为:“我买的就是实实在在的一束花,而不可能买的是纸上画的花,或者电视机荧光屏里出现的花”,“我拿的肯定是实有的钱”,“我供的也绝对是实实在在的佛”,“之所以我要供佛,是因为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地狱,地狱里面有实实在在的痛苦,为了避免这些难忍的痛苦,我就要去供佛积累资粮”,其实在这当中,就已经默认了自己的执著。

现在学了空性以后,就要通过观察,从而在我们心里消除这是地狱、这是佛陀、这是花的分别执著。我们现在要推翻的,不是所看到的楼房等现象,而是自己原有的这些实有执著。眼睛看得见看不见,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关键的问题,是要消除自己内在的执著。

并非如此。虽然此时我们的眼睛仍然能看到物质,但认识上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过去我们认为,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楼房,但现在我们却明白,虽然它看起来是楼房,但它却是虚幻的,而不是实实在在的,这就是我们的收获。

在刚刚开始修法的时候,我们只能从理论上知道空性,当别人问我们“这本书是实在的吗?”我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它不是实在的,而是虚幻的。”当我们回答的时候,并不是因为其他原因,才违背自己的意愿而说出来的,这就是我们的真实想法,我们发自内心地认为它就是虚幻的,但如果没有修行,就纯粹是一种观点,起不到什么作用。

如果通过这样的观察方式去修的话,最终执著是肯定可以消灭的。

这样一来,外境就不会对我们有任何利害了。什么是利害呢?就是我们自己的心去分析这些物质。比如说:在我们刚刚看到这束花的时候,就像刚刚出生的婴儿一样,虽然看见了,却没有任何思维,也没有任何执著,那时也就不会有任何利害。

佛经里面也讲过:小孩子杀生没有成年人的罪过严重,因为成年人杀生,是故意去杀的——因为这个动物身上有可以食用的鲜肉,或可以卖钱的皮毛,所以就生起了强烈的贪心,继而去杀害了这个动物;小孩子虽然也杀死了动物,给动物带来了痛苦,但他们的思维却是很简单的,没有太多的恶意,没有什么大的执著,是无意去杀的,所以没有成年人的罪过严重。这是佛经里面说的,不是我编造的。

再比如说:当有人看到战争的杀人场面,自己却没有生起嗔恨心,也就不会造作罪业。

这说明什么呢?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内心的执著,因为有了执著,便会导致很多的烦恼。如果不消灭内心的执著,我们就会认为,金钱是实在的东西,可以解决实在的痛苦,我去挣钱是应当应分的事情。如果挣不到钱,实在活不下去,那么采取偷盗、抢劫等不正当手段去获得钱财也是未尝不可的,这样就会造业,并丧失最起码的道德观念,所以,我们必须要消灭自己的执著,要跟自己的执著决一雌雄。

在消灭执著以后,是什么样的状况呢?在那个时候,虽然我们的眼睛还是可以看到所有的东西,跟以前没有听过空性,没有修过空性时完全没有两样。以前能看到的,现在也看得见;以前能听到的,现在也听得见,但心里看问题就全然不同了。以前认为是实在的东西,现在不需要去分析这束花是能量,是空性等等,不假思索地直接就可以把它看成如梦如幻,所以也不会有执著,继而也就没有烦恼;既然没有了烦恼,也就没有理由再在轮回中继续受苦了。

虽然眼睛所看到的现象,在一定的阶段也可以发生变化,但在显宗修法当中,却要经过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发生改变;而依照密宗生起次第的修法,则可以快速地改变,不但心里没有执著,而且也可以看到全然不同的景象。

当然,这不是我们现在的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无论看得到现象还是看不到现象,都没有问题,主要的是破除对现象的执著。

比如说:当我们眼睛看到一个人,如果只是眼睛看到,而心里却没有执著,既没有对他的贪心,也没有对他的嗔恨心,那看到看不到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看到这个人以后,心里产生了执著,随即开始贪爱或者嗔恨这个人,那就会造业,造了业以后,就无论如何都跑不掉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消除执著,如果不消除,就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要消除执著,就要去修行,这是非常合理的说法。

有些人认为,所有合理的东西就叫做科学。既然如此,那我们前面的推断,就应该是非常“科学”的说法。其实科学本身,也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关于这一点,前面已经讲过;退一万步说,即便科学的结论是正确的,那它的权威性,也只能限定在世俗谛当中,一旦超出了世俗谛的范畴,科学就一无是处了。

总而言之,“空即是色”,就是虽然通过观察,知道万事万物都不存在,但它却还是会在我们的眼前出现。

现在经常有些人不知天高地厚,一看到佛经当中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便望文生义,抓住字面就开始胡乱地批驳一气,但他们却根本不懂什么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就是很荒唐的。

在辩论当中,有一个十分严格的要求,就是如果想驳倒对方,就必须非常清楚地知道对方的观点,这样才有资格去评价对方。如果别人说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却不明就里地妄加评论,那就是荒谬至极的做法。

“空即是色”要告诉我们的意思,并不是说这栋楼房连现象都不存在,只是说要表明,这个世界是一个如幻如梦的虚幻世界,并进一步要我们消除对它的执著而已。

色空双运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意思和前面讲的差不多,空离不开色,色离不开空。如果离开了色法,就不存在空性;如果离开了空性,也就不存在色法。在色法或者现象之外,不存在空性;除了空性以外,也没有其他的色法或者现象。空性就是现象,现象就是空性。

为什么呢?比如说:当我们的肉眼正在看一本书的时候,同时它就是空性的。佛菩萨境界当中一切万法的空性,与我们所看到的不空二者,是位于同时的。作为现象的色法,根本就没有离开空性。现象和空性二者,是无二无别、不可分离的。

我想用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如果有人说:“运动不异静止,静止不异运动。”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是矛盾的,但实际上一点也不矛盾。

怎么理解呢?因为,我们所看到的所有静止物体,比如一座大山,实际上就是运动的,所以“静止不异运动”;实际上是运动之物,在我们看来却是静止的,所以“运动不异静止”,这就是现象和实际存在方式的两个不同侧面。

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遇到的一切都是空性,但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它们却都是那么的完整、那么的实在,这是为什么呢?就是我们的幻觉在作怪。

比如说:从我们的肉眼来看一本书,是一个静止的物体,无论怎么去看,都不能看出它在运动,但前面也讲过,从经典物理学的角度来说,你们都知道,如果用电子显微镜来看,它却是由很多粒子构成的,而其中的每一个粒子,都是以极快的速度在运动。其中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是以每秒730至2200公里的速度在运动。

在原子里面,绝大多数都是空间。我们都知道,原子里面只有一个原子核,原子核有多小呢?我们可以打一个比方,如果把原子放大到这栋楼这么大的话,那么原子核的体积就只有一粒芝麻那么小。除了原子核以外,在原子中剩下的其余部分都是空的,只是一些电子在围绕着它旋转而已。正因为电子转得太快了,人类的眼睛看起来,就像根本没有运动的固体一样,所以,以前的科学家会认为:原子就是不能分割的最小单位。

比如:如果在漆黑的夜晚用一根燃烧的蜡烛很快在空中画一个圆圈,我们就只能在空中看到一个亮的圆圈,而看不出一个个的亮点;但如果划圈的速度减慢以后,我们就能看到蜡烛的运动,以及蜡烛所在之处的亮点。

再比如:当螺旋桨飞速旋转的时候,我们也只能看到一个似乎是静止的封闭的圆圈,而根本看不到其中的叶片和空间,也看不到叶片的运转。

为什么我们看不出来呢?就是我们的眼睛出了问题,我们的眼睛还没有这样的能力,所以,我们的眼睛看起来是静止的东西,却并不能证明它是静止的。

而我手里的这本书,就是由这些飞速运转的原子、电子等等组成的。

当然,实际上运动和静止不可能同时在一本书上成立。既然如此,那么,当宏观的静止概念和微观的运动概念发生矛盾的时候,哪一个是正确的呢?肯定微观的结论说了算,所以,这本书就是运动的。

不仅仅是这本书,包括周围的房屋、花园、山脉等等都是这样,虽然我们从来没有发现它们是运动的,但它们实际上就是运动的。

同样,虽然我们看到了楼房,看到了周围的一切,对于我们来说,它们都是确确实实地存在着的,但实际上,它们却是不存在的。

在了知这一切以后,我们就会恍然大悟:噢!原来是我的眼睛有错,不要说什么胜义谛光明如来藏,连世俗谛物质的细微层面我都看不见。

我们的眼、耳、鼻、舌,只是在特定的范围内起作用。在这个范围之内,它们说了算——眼睛看到是蓝色,我们就认为是蓝色;耳朵听到有歌声,我们就认为有歌声,但是,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我就不能再相信它们。那相信谁呢?相信佛的理论。最终的真理,就是佛教,特别是大中观的境界。

那个时候,物理学就帮佛教作了一件大好事。

虽然这些道理我们都知道,我能讲得头头是道,你们也可以听得津津有味,从头到尾没有什么不懂的内容,然而,虽然我们知道自己生存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面,但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逃出去,还是要去接受现实,还是要从存在的角度来面对这一切。

这就说明我们的修行还不到位,只是理论上知道了一点,却羽毛未丰,还没有真正的本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起太大的作用。

但有一点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见解,如果在此见解上再能进步的话,则以后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也会和普通的凡夫大不一样,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而已。现在没有能力,并不说明证悟空性不能断除烦恼,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证悟空性,所以才不能断除烦恼。

也许有人会想:既然这四句话的意思都差不多,那为什么要啰啰嗦嗦地说四句呢?

其实,这四句话分别还有一些特殊的必要:

“色即是空”,是为了让我们断除常见。

常见是什么呢?我们都认为,物质是实实在在、常住不灭的,这就是常见。

要断除常见,就要证悟空性,这就是宣说“色即是空”的目的;

“空即是色”是为了让我们消灭断见。

断见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既然“色即是空”,那么一切都是不存在的,所有的因果、山河大地、宇宙等等都不存在,什么也没有。这种不建立、不承认现象,只是片面、一味地言说空性的见解,就是断见。

如果什么都不存在,那我们所看见的周围的一切又作何解释呢?所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我们要把这些概念分清楚,如果分不清楚,只是大体、笼统地知道一个空性,便含混不清地妄说一切都不存在,就是违背现实,就是断见。

为了断除断见,所以就要说“空即是色”;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两句话,是为了消除我们对空性和现象的细微分别——认为这个是空性,那个才是现象的分别。

我们就是要打破上述割裂空性和现象的执著,空性就是现象,现象就是空性,二者没有任何差别,只是我们的分别念而已。这就是宣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原因。

在此之前的内容,我们可以和现代物理结合起来进行讲解,但后面剖析受、想、行、识的时候,就跟物理完全靠不上边了,因为受、想、行、识的空性,已经超出了物理学所研究的范畴,完全是不同的两个领域。

虽然现代物理学在物质领域的研究成果还是令人可喜的,但在精神领域的研究却没有什么突破。西方的科学家也认为,在精神领域的研究方面,他们也刚刚才起步,所以,在精神世界方面,只有佛说的,才是最透彻的。

不要说物理学,包括全人类的所有思想——各种流派的哲学、宗教、学说等等,都一点也帮不上忙,他们都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根本无法对深层次的精神内幕,说出什么真实的答案来。

所以,解释《心经》剩下的内容,就是佛教自己的工作了。

前面分析了五蕴当中的色蕴,接下来观察受、想、行、识四蕴,从而抉择出它们也是无有自性的空性。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

1、何谓受蕴

五蕴当中的第二个,就是受蕴。

所谓“受”,是指众生肉体与精神上的感受。感受可以分为三种:痛苦、快乐以及不苦不乐的中等感受,这些感受都属于有为法。

以前也讲过,凡是有因有果的物质,都叫做有为法;既没有因,也没有果,已经超越了因果范围的法,就叫做无为法。

虽然我们把感受分成了肉体与精神上的两种感受,但感受本身,却属于精神的范围,因为外在物质没有感受的能力,所以不能感受到痛苦或者快乐等等,真正能感受的,唯有精神,感受是精神的一种特点。

不通过肉体,而仅仅由精神进行思维以后,便在心里产生的痛苦、快乐的感受,称为意识的感受;通过肉体而感觉到外境的某种刺激,从而产生的痛苦、快乐等现象,称为肉体的感受。

2、如何是空

感受怎样抉择为空性呢?

第一个方法,就是以拆细、分解感受来抉择空性:

当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而感觉到痛苦的时候,从宏观的角度来说,这个念头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物质或者事物。前面也说过,佛教关于物质或者事物的定义是很广的,和我们平时所说的物质概念不一样,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只要能对其他的事物构成影响,就都称为物质。

如果这个感受可以保持一分钟,我们就可以像分解外在的物质一样,把这一分钟的时间先分成六十秒,再将其中的一秒钟切成一百个阶段,其中的每一个阶段再往下,又可以分成很多的刹那,最后又像微尘一样分到最小的时间单位(佛教称之为无分刹那)。

如果此时我们想保留一点,就不能再去观察;如果不需要保留,愿意让它全部成为空性的话,就再进一步观察,这样一来,它就会在虚空当中彻底消失。

这和量子物理所说的物质消失于量子场当中的概念虽然外表看起来相似,但实际上却是不一样的,这种消失的层次,比前者还要细微得多。因为我们都知道,量子场也可以像粒子消失于纯能量当中一样,通过分解而消失于虚空当中。

这样观察以后,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空性的结论。

第二个方法:

比如说:当我们生起一种痛苦感受的时候,在不观察的情况下,就会有一种真真切切的痛苦感受,同时这种感受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各种影响。此时,如果我们用前面所讲的观察因果的方法,也即因果位于一前一后不能产生,因果处于同时也不能产生的方法,去观察这一瞬间的这个感受是怎么产生的,就找不到这个感受产生的合理解释。

既然找不到一个合理的解释,那我们又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呢?这叫做缘起现象。

所谓“缘起现象”,是指虽然没有真实不虚的实在物质,但在我们的幻觉当中,却都真实存在的现象。

这就像做梦时的情景一样。对一个清醒的人而言,别人做梦时所梦到的现象,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根本不成立的东西,但对于做梦的人来说,梦中的景象却都是真实存在的。

其中存在与不存在,真实和虚幻的两种境界,哪一个是正确的呢?对此,我们肯定会回答说,因为做梦的人所感受到的梦境都是虚幻,所以是不存在的,只有清醒的人所感受到的,才是准确无误的。

同样,在佛菩萨的境界当中,一切都一无所有,像秋日高原上远离一切污垢的蓝天。

为什么说秋日的蓝天,是“远离一切污垢”的呢?

佛经当中经常会用这个比喻——以秋天的天空,来形容最纯净的境界。因为冬天时常会刮风,在刮风的时候,天空中就会弥漫着很多尘埃;春天因为气候潮湿,空气中就会有很多的水蒸气等气流,因而也会污染天空;夏天因为经常下雨,所以天空中经常乌云密布,只有在秋天的时候,灰尘、水分、气流、乌云等等都相对较少,所以秋天的天空是最纯洁、最干净的。

第三个方法:

我以前也讲过,密法里有一个修法,就是背朝太阳,也即让阳光从背后照过来,然后去看前面没有云彩等任何东西的蓝天。那时去观察内心的时候,就会看到:自己的本心与前面的虚空完全可以融为一体。

“融为一体”的感觉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像前面一无所有,没有任何物质的虚空一样,人的内心也没有任何杂念——没有善、没有恶,什么思维都没有。不但是没有任何念头,而且深深地体会到,自己心的本性也像前面的虚空一样,完全没有任何杂质,只是一片虚空。

这种感受,就叫做证悟空性,而且是证悟了心的本性光明。

佛经当中经常提到光明。所谓的光明,并不是像有些人所理解的一样——类似于阳光、月光或者灯光,因为无论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说,还是从佛教《俱舍论》的角度来说,这些光都只是一种粒子,离单纯的空性都还相差很长的一段距离,至于心的本性光明,就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二者之间根本没有任何相同的地方。

那么,什么叫做光明呢?以我们的语言来说,就是没有任何污垢、染着的,纯洁的东西,这就是我们心的本性、如来藏或者本心。

为什么心的本性是纯洁的呢?因为它的本体就是这样的,就像火为什么是热的,水为什么是液体一样,这些都是它们的本体、本质,所以没有任何其他答案。

要让这种纯洁的心的本性显现出来,要让它露出真面目,就需要很多因素——修加行、对上师三宝的信心等等。除此之外,在生活上也有很多讲究。比如说:在像这样的城市里面,要让心的本性显现出来,相对来说就有一点难度。当然,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显现出来。

为什么要有这些要求呢?因为人的精神跟外境有一定关系。

比如说:成都这个地方平时经常有很厚的云层,天灰蒙蒙的,根本看不到太阳,很多从日照充分的地方,特别是藏地过来的人都会感到无精打采;特别是在起雾的时候,心也会感觉很闷,像外面大雾笼罩的天气一样;当然,如果遇到阳光灿烂、晴空万里的好天气,人的心也会随之而变得开朗、清晰起来。

同样,在视野开阔的高山上,再加上能见度很高的清朗天气,周围的蓝天也很纯净,人的心自然就会显得很清晰、很纯净,人的心越清晰,就离心的本性越近,人的心越乱,就离心的本性越远,所以,修行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这种修行要求,修行人所处的地方最好高一些,像西藏那样的地方就非常适合,但在西藏的有些农区,还是不太适合修这些法。至于热带、低海拔地区等地方,就更不太适合这种修法。

另外,饮食方面也有一定的讲究。这种修行要求,修行人只能吃、用没有污染的东西。

所谓“污染”的意思,主要是指来自于屠夫、妓等人,或者像屠夫一样经常杀生的,杀业很重的人手里的食物、衣服等东西。

修行人在修法的时候,必须非常注意,如果食用了这些食品,就会对修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还有,修行人在生活上还不能有很大的压力,如果有压力的话,心里就经常会胡思乱想,越是胡思乱想,心的本性就越不能显现出来。

综上所述,修行的环境、食品等等,都与修行有一定的关系,至于修加行、对上师三宝的信心等等,就更是密不可分了。这也是以前的修行人为什么要住在山里,为什么要放弃世间一切牵挂的原因。

在上述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就可以看到心的本性。

在心的本性显现出来的时候,就会真切地体会到,心的本性是光明、是空性,除了“光明”或“空性”这两个字所代表的境界之外,所谓的色、受、想、行、识,全都是根本不存在的,无中生有的一大堆幻觉。

尽管不是登地菩萨,更不是佛,但作为修行修得比较好的凡夫,也可以进入这样的境界,这就是初步的证悟空性的智慧。

由于这只是初步的证悟空性之智,因而对我们的断除烦恼来说,当下还不会有太大的效果,因为,即使在一、两次短短的时间当中深深地体会到空性光明,但在我们的心中,与空性光明相反的,非光明、非空性的执著却已经根深蒂固,并且有很强的力量,所以它们对普通凡夫的影响还是特别大,在这个时候,微弱的空性之智暂时还无法战胜这些烦恼执著,但是,在证悟以后,通过天长日久的修持,证悟空性的智慧就会慢慢成长,它越有力量,烦恼就越软弱,总有一天,烦恼执著将会被彻底打垮。

通过上述修持,就能深切地体会到:心的本性是光明、是空性,无论痛苦的感受,还是快乐的感受,都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基础之上,都是不存在的。所谓的“基础”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除了这六根以外,没有其他的基础。在将它的基础一起推翻了以后,就是心的本性光明。

虽然这是显宗的修法,却与密宗的修法很接近。当然,这只是比较接近于密宗的一个修法,而不是纯粹的密宗修法。

前面我们讲过,中观的修法有两种,其中一种,是观察的修法;另一种修法,就是不观察的修法——在前面的皈依、发心等等做完了以后,让心平静下来,然后直接去观察心。这个修法,就属于后面的那种修法。

前面所讲的第一种——将感受分解到虚空的方法,或者第二种——通过剖析因果来抉择受为空性的方法,都只是一种推理,只能从理论上知道:“事实就应该是这样,否则就说不过去了”,却还没有真实的体会,只有后面的这种方法,才不是在理论上推断出它应该是这样,而是真实地体会到这种感觉了,所以,第三种方法是最好的证悟空性的方法。

你们也许会怀疑: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噢,一个对我们来说很明显、很真实的感觉,难道真的可以分解到空性这个地步吗?这是完全可以的,就像分解外面的物质一样。

虽然中观还有很多其他的观察方法,但我们就不讲了,大概都差不多。受蕴就是这样分析的。

想即是空,空即是想,想不异空,空不异想

1、何谓想蕴:

五蕴当中的第三个,就是想蕴。

“想”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观念,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的观念。

什么是观念呢?所谓观念,就是一种执著,是通过分析而得到的一种想法。比如说:我们的眼睛能看到红色、黄色、绿色、白色,或者圆的、方的、三角形的、高的、低的等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物体,在看到这些物体的时候,眼睛也有一种感受,这种感受,就称为眼识的观念,它属于“想”;另外,意识的观念,也即当我们看到一个东西的时候,认为它好或者不好之类的认识,也属于“想”;还有,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等一系列的观念,也是属于“想”。

2、如何是空

“想”本身就属于精神的范围,是精神的一种过程,“想”是离不开精神的。比如说:我们在思维“人身难得”的时候(“人身难得”是佛教人生观的一部分。),“人身难得”这个念头其实就是精神而不是物质。既然是精神,就可以像受蕴一样依照前面的方法进行分解,或者通过剖析因果的前后与同时来抉择为空性。当理论上可以证明它为空性的时候,就基本上可以推翻我们自己原有的观点。

我们原来一直认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等是存在的,虽然具体的观念因人而异,但每个人的观念却是客观存在的。通过推理的方法就能使我们知道:在不观察的时候,就像做梦时的情景一样,一切都是完好的、真实不虚的;但现在回头一观察,才发现原来所谓的“想”根本就不存在,完全都是空性。

另外一种最好的方法,就是前面讲过的:当心里冒出一个“人身难得”之类的念头之际,我们就去看这个念头的本性是怎样的。

关于精神的概念,虽然世间的哲学、宗教等等都各执一词:有人说,精神是大脑活动的产物;还有一些人又认为,它不是大脑活动的产物,而是像物质一样客观存在的东西,我们现在先不管这些,就是要去看看它本身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体究竟是什么。

以前也讲过,我们的心就是有这样的功能,既可以往外观察、分析外境,也可以往内观察、分析自己,不但是观察分析,甚至还可以看到它自己的本性。

如果加行基础很扎实,对上师三宝也有足够的信心,此时去追踪这个念头,就可以追到原始的光明当中。也就是说,我们先跟着这个念头去追,最后这个念头也会消失,在念头上面我们不会获得什么答案,但在念头消失以后,我们会看到一个东西,那就是刚刚我们一再提到的心的本性、空性、光明。

其实,对每一个物质,都可以用两种方法来抉择空性:一种是用中观的逻辑思维方式去推理;另一种,就是刚才所讲的空性修法。

我们先放弃所有的成见,既不站在中观的空性角度,也不站在凡夫的实有角度,而站在一个中间人的立场去看,谁有足够的道理,我们就相信谁。这样观察之后就会发现,中观理论的确有一定的道理。我们以前认为一切都是真实不虚的观点,原来都是建立在一个极其盲目的'基础之上的,根本没有任何理由。

在我们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有了一切都实有存在的观念,只是在佛菩萨告诉我们一切都是空性以后,我们才产生了怀疑,现在通过观察,才终于知道原来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场虚幻的大梦,而我们晚上所作的梦,只是大梦当中的小梦而已。

很多人都爱说“人生如梦”,但真正问他为什么人生如梦,他就只有含糊其辞,而说不出所以然来,所以,他们所谓的“人生如梦”,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真正地理解。

这样一来,我们原有的观点就被破坏了,一旦这些观点被破坏,就动摇了它的基础;那个时候,我们就开始不相信自己的观点;当我们不相信自己的观点以后,就开始超越轮回了。

想蕴就是这样观察的。

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行不异空,空不异行

1、何谓行蕴

“行”是什么呢?前面讲过,一切有为法,可以分为色、受、想、行、识五种,除了其他四种有为法以外,剩下的所有有为法,都属于“行”的范畴,所以,“行”的内涵是很广的。如果再具体一点说,包括时间、空间、方向、速度、因果的顺序、物质的运动,还包括善的念头、恶的念头延续的过程等精神的运动,甚至包括人、天人等等的“人我”,都属于“行”。

人和天人为什么属于“行”呢?因为,除了精神和肉体以外,并不存在一个独立的人或者天人,只是在精神和肉体的综合体上面加了一个“人”的名称,随后我们就认为有一个“人”的存在了,因此,人和天人都属于“行”。

2、如何是空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无论物质还是精神,都是空性。既然物质和精神都是空性,那么物质和精神的运动或者运动过程也必然是空性,所以“行”也是空性。其推理方法同上。

这就是对“行蕴”的观察方法。

识即是空,空即是识,识不异空,空不异识

1、何谓识蕴:

五蕴的最后一个,是“识蕴”。所谓“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

什么是“眼识”呢?现代医学所说的,眼睛所有的包括视网膜、晶状体等等在内的物质结构,佛经里面统称为“眼根”,然而,仅仅依靠这些物质结构,却不能看到东西,而必须要有一个精神的成分,那就是眼识。眼根支配精神,通过眼根产生眼识,才能看到东西。比如说:我们之所以现在能看到白色、红色等等之类的东西,其中当然需要眼根,但真正能感觉到白色、红色的感知,却是我们的眼识,除了我们的眼睛以外,手、脚,或者外面的墙壁、桌子等等,就没有这样的感受。

它们为什么没有这样的感受呢?首先,它们没有眼根;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它们没有作为精神的眼识,所以看不见。如果离开了眼识,就看不到任何东西,虽然有些仪器可以测量一些东西,从外表看来,似乎有一种类似感觉的反映,但实际上却只是物质与物质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而已,并不是什么感觉,跟眼睛看到东西,耳朵听到声音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从意识的角度来说也是这样,在我们思维的时候,意识是通过自己的本能去思维的,在一般情况下,它不需要物质的帮助。

现在科学家也发现,很多人在没有大脑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思维。这种情况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名词,叫做“脑外记忆”。顾名思义,就是大脑范围之外的记忆。比如说:有些人可以回忆前世,有些人在精神脱离肉体的状态下,可以看到很多东西等等,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啊!以前很多人都认为精神是大脑活动的产物,但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对这种说法产生了怀疑,因为,包括很多的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等等,都从不同的地方收集了很多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例,最后大家不得不开始相信,原来意识既不归属于物质,也不是物质的产物,不但不是物质的产物,而且还可以反过去影响物质。

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就是意识作用于物质的例子。虽然这还不是所有物理学家的观点,但很多非常著名的量子物理学家都对此持赞同态度,由此可知,精神是可以影响物质、“遥控”物质的。当然,西方科学界在此方面也刚刚起步,还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大家都各自为政,互不承认,所以,在解释意识方面,现代科学也没有什么可讲的,只有佛教才是唯一的权威。

除了眼识之外,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大家都比较容易理解,而六识的最后一个——意识,大家可能还不太清楚,此处着重地介绍一下。

意识是一个综合的名称,可以分为三种:第一个,是阿赖耶识;第二个,是末那识,即我执,也称烦恼识或者染污意识;第三个,是能思维的意识。

其中的阿赖耶识,也是所有识蕴的基础;在阿赖耶识的基础之上,才建立了意识和烦恼识。为什么要把烦恼识从意识当中独立划分出来呢?因为它导致了数不胜数的烦恼,造作了无穷无尽的业,所以才把它从意识当中独立划分出来,而成为一个单独的意识;剩下来的,就是作为我们平时思维的一般意识。

2、如何是空

首先,意识也跟物质一样可以分解。当然,因为意识不具有形状,所以不能按东、南、西、北、上、下的方位来进行分解。

那怎样分解呢?就像上面所讲的受蕴一样,是按照意识所延续的时间长短来分解的。

还有一种方法前面也讲了,就是以分析意识产生的因果关系,来抉择意识的无生、无住乃至无灭。

以上两种方法,都是理论上的推理方法,还不是最关键、最有用的方法。

什么是最有用的方法呢?就是修空性。

以前我们从来不观察,不往内看,只是一味地往外去分析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不好,什么东西对我好,什么东西对我不好……包括科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都是如此,大家都不去研究自己是否存在,自己的本心是什么样的,从来没有打算过要去了解自己。

我们曾经也提到过,笛卡儿的一句话很多人都以为是正确的,那就是“我思故我在”。意思是说,我们可以怀疑外面所有的东西,但却不能怀疑我们自己存不存在,因为我正在进行思维,所以对“我”无须怀疑。

虽然从宏观的角度,或者从凡夫的角度来说,这句话并没有错,我们就是在思维,但是,如果从佛教的理论去看,“我”怎么样“思”呢?什么叫做“思”呢?这样详细观察以后,才了解到更深层次的精神内幕。那个时候我们就会知道,精神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

如果我们再往深处观察,就有一种空性的感觉,那就是心的本性。越往深处思维,越靠近心的本性,我们的语言就越不管用,没有什么可以表达的,那种境界离我们的语言和思维,已经越来越远了。前面我们也引用了海森堡的一句话,来证明人类语言的苍白无力。其实,他所表达的含义比佛教的含义要浅薄得多,二者之间还有着天地的差别。

如果再往深处思维,就会认识到,原来我们认为:“心的本性不可能是真实不虚的,心的本性是空性,是虚幻的”,然而现在看来,所谓正确不正确、清净不清净、空性不空性、轮回不轮回、解脱不解脱、上下左右、黑暗光明、天地阴阳等等所有的观点,都是我们的意识所创造出来的东西。包括我们的意识本身,也是盲目愚蠢的。在没有经过释迦牟尼佛的教育、培训和锻炼以前,由它所建立的有、无、黑、白、上、下等等,全都是毫无用途的东西。

比如说:在开车的时候,就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如何超车、如何转弯、不可逆行、不能闯红灯、不能行驶于非机动车道等等,为什么不能违反这些规矩呢?因为,如果汽车不照章行驶,就很容易出交通事故。

试问:如果没有汽车这种交通工具,又需不需要这些规则呢?根本不需要。在汽车没有出现之前,根本就没有红绿灯、没有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区别,只是因为有了汽车,才制订了这样一个交通规则。如果我们都可以像鸟一样在空中飞来飞去,根本不需要汽车的话,所谓的交通规则也只有废除了。

同样,因为我们的意识错了,所以在错觉当中,由错误意识的基础而建立的东西还是需要的,有空、有不空、有左、有右、有阴、有阳……,我们也可以把空和不空、解脱和轮回、染污和清净等一大堆的东西,分成黑白分明、互不相容的好与不好的两类事物,但这些都是我们的执著。如果有朝一日连这个错觉的基础都一起烟消云散,这些东西还成不成立呢?都不可能成立了。

原来所谓的空性是怎样建立的呢?就是像交通规则一样,因为我们心里有一个执著,为了推翻它,所以就建立了一个空性的观念。与以前的愚昧观念相比,相对而言,这个空性的观念是准确的,是很有说服力的,但从真正的空性光明境界的角度而言,这个空性概念就像交通规则一样,因为没有任何执著,所以空性也是多余的东西。

既然如此,那么心的本性究竟是怎样的呢?禅宗所讲的本来面目,大圆满所讲的自然本智,显宗所讲的如来藏、光明、空性,都是一回事。就是远离一切语言思维范畴的空性。

有人会问道:刚才你还说连空性都不存在,为什么此处又说是“空性”了呢?

因为我们给这个不存在任何空和不空的境界,起了一个“空性”的名字,前面我也讲过,空性可分为一般的空性和大空性,这个境界,属于大空性、大光明。

那还不是有分别了吗?既然有大,就应当有小,这难道不是一个观待、相对的东西吗?

非常准确!这些名字是相对的东西,但只有这样形容,别无选择。不仅仅是我如今这样说,释迦牟尼佛当初也是这样说的。释迦牟尼佛证悟以后,也只能用人的语言来将自己证悟的境界告诉我们。当我们把大空性的境界纳入语言的框架之内以后,因为语言的框架本身,就是一个颠倒的东西,所以,在此框架内的“空性”、“光明”,也不可能如实地表达该境界。真正能够如实感觉这一境界的,是既不需要语言,也不需要思维,而是我们自己通过修行去证悟。前面讲过,这种境界,就像高原秋天的天空,说它有,却没有任何东西;说没有,却连没有都不存在。

大乘佛法当中讲了二十种空性,其中有一个空性,叫做空空。空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包括以前我们所讲的“空”也不存在的境界。

如果不空不存在,空也不存在,那还有什么存在呢?

这里面没有什么存在的,这里面没有什么人类,或者天人之类的凡夫语言、思维所能表达、想象出来的东西,这就是大空。这就是中观应成派、他空中观、大圆满的境界,也是禅宗所证悟的境界。虽然这些修法的具体过程各不相同,但通过修行,它们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当走到终点的时候,它们就在同一个地方汇合了。

虽然我们现在还是凡夫,但通过大圆满、禅宗等等的修行,在粗大念头稍稍离开的时候,我们还是有办法看到这个东西的。这就像太阳即将升起之前的曙光一样,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空性曙光”。

虽然能看见曙光,但真正的“空性太阳”,却是一地菩萨以后才能看到的。

怎样才能证悟这样的境界呢?

具体的顺序就是:首先通过修持外加行来培养出离心,再依靠内加行来培植菩提心,同时适当地积累资粮、清净罪业,因为此时想完全清净罪业是不可能的。在此之后,便去寻找一个合适的环境,并安排好适当的生活,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能对上师三宝、对大圆满有足够的信心,我们就有机会通过上面的修法看到这一切。

综上所述,经文当中所说的“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如果展开来讲,就是“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想不异空,空不异想;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识即是空,空即是识,识不异空,空不异识。”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空,相空),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这一段藏汉文的版本差不多,只有第一句稍有不同,在藏文版的这段话当中,讲了八种甚深道——空、相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而汉文版当中只有七种。

观世音菩萨继续说道:“舍利子,是诸法空相(空,相空)”,舍利子,因为前面所讲的种种原因,所以诸法是空性的,相也是空性的。

“相”指什么呢?就是我们刚才所讲的分别:红、白、黄、绿、高、低、左、右等等。

“不生不灭”,诸法为什么不生呢?这个很简单,我们已经讲过很多次了。如果诸法要生,肯定需要因和缘,有了因缘、有了因果的关系,才能产生。虽然在不观察的情况下,我们都承认因果关系,连目不识丁的农夫,也知道稻种播下去以后,就会生出稻芽,但这些都是未经观察的结论。通过前面三番五次的分析,我们都已经知道,无论怎样分析思维,最终都找不到一个合理的因果关系。

此处要申明一点,不是“找不到”,而应当是发现根本没有因果关系。以前我也说了,“找不到”和“找到空性”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有误会。如果根本没有因果关系,就等于是没有因果了。既然没有因果,那又怎样产生呢?如果没有因都可以产生,那随时随地都可以无缘无故地产生,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一切万法是不可能产生的。既然不生,也就不可能灭,所以说“不生不灭。”

既然没有烦恼和罪业,又怎么会有它们的干净呢?清净和污垢,是相对的东西,既然没有污垢,就没有清净,所以说“不净”。

“不增不减”,功德既不会增长,罪业也不会减少。

从世俗谛或者凡夫的角度而言,凡夫通过学佛、修行,乃至成佛,就增长了很大的功德;在功德增长的同时,罪业也就减少了。其实,所谓世俗谛的意思,也就是幻觉。在幻觉当中,不空、有相、有生、有灭、有垢、有净、有增、有减,但是,除了空性以外,没有相、没有生、没有灭、没有垢、没有净、没有增、没有减,这叫做现空双运。

以上八个要点,被称为“八种甚深道”。

前面分析抉择了五蕴的空性,下面接着讲空性的本体。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空性的本体是什么样的呢?

前面也讲了,中观可以分为自空中观与他空中观,而在自空中观当中,又有普通的空性与大空性之分:第一种,是普通的单空,也即用中观的逻辑推理方式,对色、受、想、行、识分别进行分析思维,从而抉择为单纯的空性;第二种,就是远离一切执著、戏论,远离一切物质、精神之分别的空性。

什么叫做戏论呢?就是我们平时执著的对境,包括常断、好坏、善恶等等的分别。

中观自空所讲的空性本体是什么样的呢?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因为远离了一切戏论,所以空性的本体既没有色,也没有受、想、行、识。

既然空中没有这些,为什么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一切都是有的呢?这些都是从世俗谛的角度而言的。所谓“世俗”,也就是指虚幻;而“谛”字,又表示真实。这种“虚幻的真实”表示什么呢?这就表示,虽然从物质本体的角度来说是虚幻的,但从凡夫的角度而言,却是真实不虚,而不是虚幻的。

这些虚幻物质对我们的作用,也和真实的物质所产生的作用是完全一样的。因为我们有了执著,随之便有了对境。在因缘和合的时候,对境与执著合在一起,就会产生一些实为虚假,却仿佛真实的作用。然而,这一切都只能在虚幻、无明的状态下存在。当我们还被无明统治的时候,才会产生这些现象。在我们脱离了虚幻世界以后,一切都是空性。在空性当中,根本就没有什么色、受、想、行、识。

这就像电脑显示屏或电视机荧光屏上面所显示的完整图像一样,虽然从远处看来,是一个人的脸部、手臂,一座山或者一条河等等,但实际上却只是由一些红、黄、绿等颜色的荧光点所组成的而已,除了这些光点以外,并没有什么人、山、水等等。

一开始,我们只能从理论上了解到这些,当修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就会切身地感觉到佛陀所说的这一切。

同样,那些修行人有些时候这种感受特别强烈,在那时,他们就有可能在岩石上留下脚印、手印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在这个人的心里,绝对不能有任何“我能不能在这个石头上留下脚印”的分别念,一旦产生这样的怀疑,这种念头就会覆盖空性的境界,这样一来,即使是再伟大的高僧大德,踩在岩石上,也只会像普通人一样,而不可能留下什么脚印。

关于这些现象,在史书当中也有很多记载,其中肯定有一部分是真实的,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有些人为的“手印”、“脚印”,或者牵强附会地将一些山洞中自然形成的图形,误认为是某些神迹的可能。很多去过溶洞的人都看到过,有些看起来像是佛像的石头,实际上却是洞中岩石上长期滴水,水中的石灰质所形成的石笋、石钟乳,所以,任何事物都既有真实的,也有虚假的,有智慧的人应该能分清其中的真假虚实。

尽管如此,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手印”、“脚印”却是有凭有据、实际存在的,这些不胜枚举的事实,也是外境为虚幻的有力旁证。

当然,即使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这堵墙壁是虚幻的,但纵然使尽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现在也不可能穿过这堵墙壁。再比如:我们都知道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空性的,但如果我们用手去摸带电的电线,就肯定会有触电的感觉。

为什么这些外境对我们来说是那么真实,而那些修行人却能轻易地把外境改来改去呢?因为我们心里还没有太大的修行力量,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还是坚固不变的,所以我们就没有办法去改变它;修行人不但知道了这些道理,而且他们的修行也十分到位了,因而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外境,改变一切。

虽然修行人可以改变世界,但他所改变的,只是在他自己境界中的改变。不过,有些时候修行人所改变的外境别人也可以看得见,就像前面所说的手印、脚印等等。在这些证悟者的境界当中,世界的确是虚幻的,像做梦一样,他们对外境也不会有什么执著,因而可以随意改变。

我们不是在说神话,这些都是普通人通过努力都可以做到的事情。

这就像对一个四、五百年前的普通人描述现代科技所能做到的事情,他也会认为这一切都是荒诞不经的牛皮,但即使是现在的一个小学生,都知道这些是真实无疑的,因为这些科技成果,已经普遍被我们的日常生活所利用。

同样,对没有什么修行的凡夫,讲证悟的境界、菩萨的十地、佛陀的智慧、禅定的感受,也就像对几百年前的人讲量子力学、高能物理、现代科技一样,很难理解,即使翻来覆去地用中观的逻辑思维方法去推理半天,他也是将信将疑。但在他们自己通过修行开悟了以后,就谁也不会否认确凿无疑的事实了,因为他们自己已经亲身体悟到这一切了。

以上内容,宣讲了五蕴的空性。下面继续分析十二处、十八界等等: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耳鼻舌身意”,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不成立;

前面已经介绍了眼根、耳根的概念,下面介绍鼻根、舌根和身根:

所谓鼻根,是指鼻子里面用于感觉味道的特殊物质;所谓舌根,是指舌头上面所有的味蕾,等特殊组织机构,因为舌头里面有了味蕾等属于舌根的东西,才能感觉到味道,而身体的其他部位,则不能尝到味道。

所谓身根,则是指身体。因为毛发和指甲既没有和身体连在一起,也没有感觉,所以不属于身根。什么叫做“意根”呢?意根没有一个物质的结构。虽然个别的小乘经典认为心脏是意根,但这只是不究竟的说法;现在很多人认为,大脑是意识的来源,其实也不是。到现在为止,即使是医学或者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结果,也不能证明意识是怎样产生于大脑的。现在所知道的,就是大脑的某一个部分在受到破坏之后,就会发生神经错乱,或者身体的某个部分没有知觉等等之类的问题,所以大家就猜测,意识与大脑有一定的关系,意识可能是从大脑当中产生的。

但这种猜想是错误的,在佛经里面,尤其是密宗与藏医的典籍里有一个共同的观点讲得非常清楚,大脑跟人的思维和感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大脑是意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虽然实际上是意识本身在感受,但是却要通过大脑,通过眼、耳、鼻、舌、身,才能够感觉到。密宗与藏医都认为,我们的肉眼要看到东西,耳朵要听到声音,就是需要大脑,但大脑本身,只是一种工具而已。

比如说:如果一个人要画一幅画,他的画笔与他所画出来的画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画笔质量粗劣,画出来的画也会不理想。这就像计算机里面缺少了一个软件,就无法完成相应的工作;就像汽车的某个重要零件损坏,也就会出现故障而无法正常行驶一样。意识是依靠肉体来工作的,肉体的每个部位,都有自己的功能,像机器的零部件一样,如果肉体当中最关键的部位——大脑的某个部分受到了损伤,意识就失去了必要的工具,既然失去了工具,也就不可能如愿以偿地完成工作,如果受损的程度很严重,所有的大脑都彻底瘫痪,意识也就只有停顿下来了。

但这一切只能说明,离开了大脑,意识就不能正常工作,但意识本身,却并不是大脑,不但意识不是大脑,也不来源于大脑。

有的人会说:既然意根既不是心脏,也不是大脑,那是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意识在一刹那一刹那地生灭,像流水一样,当心里冒出的一个念头可以持续一分钟,我们就可以把它分成六十秒,其中前前的意识,就是后后意识的意根。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果前面一刹那的意识间断了,后面的意识就无法产生,所以,意根不是别的,就是前一刹那的意识。

以上讲了六根。

“无色声香味触法”,色法是眼识的对境;声音是耳识的对境,……法是意识的对境。

“法”是什么呢?是不是指佛法呢?不是。佛教所说的“诸法”当中的“法”,是指我们心中所想的,包括物质、精神在内的所有事物。

以前有一个人听到有些僧众在念《心经》,就说:“哎呀!你们好笨噢!你们不需要说‘无眼耳鼻舌’这么多嘛!只需说一个‘无头’,不就什么都包括了吗?!既然没有头,就肯定没有眼耳鼻舌啊!”

要知道,“无眼耳鼻舌”不是有头没有头这么简单,它要表达的含义是,六种外境和六根不存在,也即十二处不存在。

“处”是什么意思呢?

“处”,也称为“入”,表示来源或产生的地方。这段话所说的,就是“十二处”的空性。

其中五蕴是最略的,其中不包括无为法,而只有有为法;

再广一点,就是十二处。在十二处当中,既包括有为法,也包括无为法。在前面所讲的,作为意识对境的法当中,就包括了有为无为的一切法。

更广一点的分类,就是十八界。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眼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十二处”当中的眼根,在“界”的分类当中,眼根就成了眼界。虽然名字有了变化,但内在的含义却是一样的。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就是说,六根、六境、六识这十八界都不存在。其中的“乃至”,就包含了此中所省略的,眼界与意识界之间的其他十六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以及身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不仅无明不存在,老死不存在,甚至从无明直至老死之间的一切缘起都不存在。不仅无明的灭尽不存在,老死的灭尽不存在,甚至从无明直至老死之间一切缘起的灭尽都不存在。

从无明直至老死,是轮回的十二缘起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其中前前是后后产生的因法,这种顺序或过程,叫做轮回的十二缘起。

既然没有无明,也不可能有无明的果法——行支,这样一来,也就不会有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前前不存在,就不可能产生后后的法。这一系列的过程,叫做轮回的还灭——涅槃的十二缘起。

既然轮回和涅槃二者的缘起都不存在,都是空性,因而轮回和涅槃也不存在。

无苦集灭道;

在空性当中,苦、集、灭、道“四圣谛”都不成立。四圣谛和十二缘起已经讲过,所以此处就不再重复了。

无智亦无得。

佛的智慧不存在,既然佛的智慧不存在,所以就没有什么可以获得的。

大家要清楚,这些都是从空性的角度而言的,如果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说,佛的智慧当然存在,我们也肯定可以成佛,可以获得佛的智慧。如果不能成佛,我们现在学佛就成了毫无意义。

刚才所讲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是“基道果”当中的“基”;十二缘起和四圣谛,则是“基道果”当中的“道”;而佛的智慧,则是“基道果”当中的“果”。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因为没有任何基道果法,所以,诸大菩萨依靠般若波罗蜜多空性,就能使心里没有佛经所讲的烦恼障、所知障等任何障碍;因为没有烦恼障、所知障等等,所以菩萨的心里没有恐惧。为什么呢?因为菩萨的心里已经断除了烦恼障、所知障等等,所以外境对他们就没有任何影响,世间的痛苦、烦恼等等,在他们的境界中都是如幻如梦的,所以他们就无所畏惧。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颠倒梦想”是指什么呢?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所想象到的,这些都是颠倒的执著。

“究竟涅槃”,这就是究竟的涅槃。

有人会提出疑问:你刚刚还说没有涅槃,为什么此处又说“究竟涅槃”呢?

这就是混淆二谛所产生的疑问。二谛我以前也讲过了,大家一定要分清。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世所有的佛陀,都是依靠般若波罗蜜多而成佛的,没有一个可以例外。如果不依靠般若波罗蜜多,或者没有证悟空性,就不可能成就。

“阿耨多罗”是梵文“阿耨柔达”的发音,在藏文版的《心经》当中已经把它的意思翻译了。

其中“阿”,是梵文当中的否定词。表示汉语当中的无、不、没有之类的含义;“耨柔达”,是“上”的意思。“阿耨柔达”合起来,就表示无上。

“三藐三菩提”,这里面的“三”,没有数字“三”的意思,而是梵文的一个发音。

修法工作计划篇八

在专修《心经》期间,座间休息的时候,也不能离开读诵、书写、供奉、思维、听受、传讲《心经》等善事。

之前,按照藏传和汉传佛教一些高僧大德的教言,我们对《心经》的内容作了字面上的简单介绍,大家应该反复推敲思维,力争掌握其内容。如果不懂《心经》,那么,学习中观或其他甚深法门,也会有一定的困难。凡是佛教徒,都应该重视这个法门。

仅仅会念诵,不懂得其意义;或仅仅懂得意义,却不身体力行其教义也不行。

现在世间也有一部分人专门从学术的角度探讨、研究《心经》,但这部分人并没有真正领悟《心经》的含义,也可以说,他们还没有品尝到《心经》里面所包含的殊胜味道。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种理论性的研究,就像一些西方哲学一样,完全是纸上谈兵式的探讨,并不具有实际的价值。现在很多世间人对三宝既没有恭敬心,对佛法也没有定解,他们学习、探索这些佛法的原因,一方面出于一种个人爱好,另一方面,可能也有想通过这种途径而获得名声、地位、或是财产等目的。

佛教界也有一些辩论、研讨、讲说《心经》的人,但他们可能也从来没有思维、修行过其中的真义,因此也无法领略《心经》般若空性的教义。有些出家人从出家开始,直至白发苍苍之前一直在辩论,但如果仅仅只是早上辩、晚上辩,每天都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却从来不去思维为什么没有,为什么大慈大悲的佛陀要宣说一切万法——从色法乃至一切智智之间的所有法都不存在的道理?如果从来没有真正思维并实际修行的话,我们的心相续中就很难真正体悟到般若空性的教义。

因此,包括法王如意宝在内的很多大成就者,也严厉地遮破了两种人:一种是每天都耽著在一些词句糠秕上的人;另一种是什么闻思基础都没有,整天只是盲修瞎练的所谓参禅打坐的人。

作为真正的佛教徒,既要有广闻博学的智慧,也要有脚踏实地的实践修持。先在具有法相的善知识面前听闻《心经》教义,听完后自己要思考其意义,如果没有思考而仅仅听闻是不行的;而如果仅仅是思维,又没有真正修持,也无法得到《心经》的精髓。

就像我们宣传一个东西如何如何好吃,即使说得再清楚,对一个从来没有品尝过这个东西的人而言,仍然无法了知这个东西究竟是如何好吃,只有他自己亲口尝了,才能彻底清楚。同样的道理,如果通过闻思对般若空性有了正确的认识,也进行了思维,但要了知它的真正味道,就一定要修持。

当然,由于众生的根基意乐千差万别,也有一部分人很难做到广闻博学,但即便如此,最起码也应该不离《心经》这样的修法,这一点我们应该能够做到。

修持《心经》的人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首先是对上师三宝要有虔诚的恭敬心,这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对上师三宝没有恭敬心,就不可能在自己的心相续中生起这样的空性意义。印光大师也说:佛法的所有功德都是依靠恭敬心而获得的;其次,是对众生要有大悲心(如果自己的悲心还不足够,就要经常依靠《入菩萨行论》等一些能令自相续生起菩提心的论典,以培养自相续中的悲心与菩提心);其三就是空性正见。修持《心经》的法器,就是要具备上述三个条件。

在这个基础上,还要了解《心经》的所有内容,至少要理解经文的字面意义。真正修持的时候,按严格的要求来讲,还要像《经庄严论》中所讲那样,具备十一种作意、九种助行等等,因为不管修什么禅定,都需要具备这些条件,但如果无法达到这些要求,最起码也要具足上述三个条件,这是很重要的。具足三个条件之后,如果想专门修持,首先需要准备好修持的外缘:其一,修行打坐之前,要把里里外外的一切事全部处理完,否则,正在打坐的时候,才想起电炉没有关、煤气没有关,然后马上从坐垫上站起来,惊慌失措地往外跑,这就很难专心致志地修法。以前噶当派的好多格西都有这样的教言:在坐禅的过程中,即使是父亲死了也不能出门。我们在修行时也应该这样想:坐禅的时候,不管发生任何事情,我都绝不分心!

其二,要定好修持的时间,即安排好每天用多少个小时进行修持,上午修几座,下午修几座。

我以前也讲过,如果没有任何窍诀,光是一早起来就一直什么都不想地坐着,想起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便马上出定,这种方式并不叫坐禅。真正的坐禅一定要有观修,比如观释迦牟尼佛的身像,观修菩提心、出离心,或按照以前所得的一些空性或大圆满的修行方法,或依照上师如意宝或其他上师本来清净、任运自成的一些教言来修持。

在《七宝藏》和《上师心滴》中,无垢光尊者也曾有这样的教言:如果一直修一些无念、不作意的法,最高也就是转生到无色界。不管坐什么禅,首先应该有一个所缘境,比如,观修释迦牟尼佛,就应该把释迦牟尼佛像作为所缘境;如果修菩提心,就应该将菩提心的修法作为所缘境……坐禅的时候,还是应该按窍诀来修持。

其三,不管修什么法,自己的佛堂要收拾得整整齐齐,打扫得干干净净。

修《心经》时,供台上要陈设释迦牟尼佛的唐卡或是佛像,还要供奉《心经》、《金刚经》或其他的般若经函,然后摆放一些小佛塔,并在三宝所依前陈设供品,比如五供等等,如果五供不能全部具足,则可以随自己的经济能力点一些香,供一些清水,供品需要陈设得非常悦意、庄严(一般而言,不管陈设什么样的供品,之前都要把自己的手清洗干净)。

所有的准备完成之后,以毗卢七法坐式坐在一个比较舒适的坐垫上,然后开始正式修行:先念皈依偈皈依三宝;然后发菩提心:我今天依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坐禅修空性,并不是为了自己获得阿罗汉果位、治病或获得什么名利等等,我修殊胜般若的目的,只是为了利益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

发完菩提心之后,就与修其他法门一样,先吐三次垢气,观想无始以来以贪嗔痴为主的所有烦恼障碍全部从自己的鼻孔中排出,然后让心完全静下来,并开始想:我今天所修的法,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依靠这个法,我要获得成就。以前很多高僧大德的《心经》修法窍诀里面都是这样讲的.,首先要有这样一种很强烈的作意:我要依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成佛,我修持的唯一法门,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然后一直这样作意,之后又从头开始,大概观修一百次左右。如果感到身心疲倦,就可以回向以后出定休息,也可以转修其他的法。这样算是一座。

最开始的一、两天,不需要思维《心经》的意义,而要这样专门作意,藏传佛教前辈高僧大德的教言中都是这样讲的。如果每天上午坐五次,下午坐五次,每一座当中都这样作意一百次,则一天就能作意一千次。这样的结果,用世间的话来说,就是让自己的心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之间的感情变得很深,有一种特别相应的加持。

可能有的人心里会有疑惑:就这样反反复复地想,到底算不算是坐禅、算不算是修法啊?这是我们的分别念造成的疑惑。其实,不管以什么样的意乐对殊胜对境作观想,都有非常大的功德。也就是说,即便以无分别的念头对其作意,也有很多功德,甚至以嗔恨心想:唉呀!这个《心经》很讨厌,这个《心经》如何如何不好带等等,虽然暂时会有不好的报应,但以后这种嗔恨作意也会变成证悟空性的殊胜因缘,《如意宝藏论》与《入行论》中都有这样的教证。

这不像我们平时的胡思乱想,比如,今天我吃什么菜啊,买不到菜啊,今天天气很干,怎么不下雪啊等等的,没有任何价值的分别念,这些分别念不仅对今生没有用,对来世也没有用,但如果以《心经》作为对境来作意,就有相当大的功德。

第二步坐禅的方式,开始还是一样,先作意——我要依靠《心经》而成佛,我要修《心经》。之后,就思维从缘起直至最后的随喜赞叹之间的教义。

具体如何观修呢?比如观修十二处,就是用离一多因、金刚屑因等中观的观察法,对这个问题进行思维剖析,从而抉择出十二处不存在,然后安住于这种境界当中。部分智慧稍高一点的人,可以将《心经》的内容从头到尾观想一遍,如果自己的智力有限,就观想其中的部分内容,比如五蕴或十八界等等,将这部分内容反复观想安住四十至五十次左右,将此作为一座的禅修内容。这一步是最关键、最重要的。

虽然我们平时也听闻、思维过《心经》,但听闻、思维所得的智慧与修持所得的智慧是完全不同的。我们现在的闻思任务比较紧,除了一些闭关的人以外,想专门实修恐怕也不大现实,但在闻思的同时,通过刚才的方法一步步去推理,最后就能在自己的相续中油然而生定解:以五蕴、十八界为主的所有轮涅器情万法名言中如梦如幻地显现,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在这样的空性境界中,哪怕只有一刹那的安住,也具有无量的功德。以前的很多高僧大德都是这样修持的。

作为初学者,首先肯定需要以离一多因、金刚屑因、有无生因,或者其他的一些推理来进行观察,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在观察所得到的境界中安住。当然,对于从来没有和空性法门相应,也没有对空性进行过思维的人来说,刚开始时会有一定的困难。以上是《心经》的正行修法。

很多上师也讲:根据自己的情况来修是很重要的。比如,上午打坐两次,每座大概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刚开始时时间不能太长,当自己真正能安住在这样的空性境界中以后,将时间稍微延长一点也可以。如果感觉有点不舒服,就不能再继续修下去,如果强迫自己修,就可能会出现精神错乱、厌倦修行,或一些其他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思维《心经》的功德,释迦牟尼佛和观世音菩萨的功德,般若空性的功德等等。这样忆念一方面可以消除疲劳,另一方面,自己的空性见解也会有所增长。

修任何一个法,都要与自己的四大相应。在麦彭仁波切、华智仁波切等很多高僧大德的教言中也说,修法时适合自己的心意很重要。如果自己本来身体就不好,还要强迫自己:遇到这样的空性法门很难得,不管我的心脏如何,即便再痛,我也要使劲修。不但医生认为你的做法不对,而且很多上师也不赞同这种做法。

不管修什么法都不能强迫,强迫的效果不但不好,有时候还会起反作用,所以要张弛有度,一方面有一种精进力,另一方面也要适时地放松。如果觉得不适应,就不能再继续修下去,而应该适当地休息。

修持的时候,首先抉择一切万法为空性,然后在这样的空性光明境界中安住。上师如意宝在有些密法教言中讲,这样的安住可能也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的安住,就是不离空性境界的安住;还有一种安住,是接近于愚昧、昏迷状态的阿赖耶识,在这种状态中好像说是也不是,说不是也不是,只是一种迷迷糊糊的,什么分别念也没有的状态,这不是什么境界,而是修行过程中的一种歧途,不应该把它作为什么修行的境界来看待。

在修行中,自始至终都要对般若空性有很大的信心,这个很重要。有时候可能会有实在修不下去的意念,因为从无始以来,我们一直串习的都是什么都存在——“我”存在,“柱子”存在,“瓶子”也存在,包括形形色色、里里外外的所有法都存在,我们一直都是这样认为的。如果一下子说这些法全部都没有,就跟我们原来的串习、心态不相应,此时,我们首先应该以破除有边的单空方式来修。

在专修《心经》期间,座间休息的时候,也不能离开读诵、书写、供奉、思维、听受、传讲《心经》等善事。

以上是修《心经》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每次观修圆满的时候,就要回向:我这次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能有观修《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样殊胜的因缘,愿以此功德回向三界轮回所有可怜众生,愿他们早日获得解脱!

这个时候心里应该生起更强烈的大悲心,大家也清楚,对三界轮回的众生而言,不要说这样甚深的般若空性法门,有些甚至连佛的名号也听不到。包括有些金刚道友的家乡,也的确算是边鄙、黑暗、愚痴之地——很多人可能连三宝的名称都没有听到过,甚至还会对三宝生邪见。那里的有些人一看到出家人,就仿佛看到了夜叉或是罗刹。有些道友回家的时候也问过我:“我可不可以在回家时穿在家人的衣服,不然我的家人、亲朋好友都会非常不方便?”听到这种情况,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难受。

所以,在回向时,我们应该祈愿,愿天上地下无量无边的所有众生,都能早日依靠般若空性法门获得成就!

回向出定以后,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都应该处于如梦如幻的状态中,尽量在不离觉性的状态中利益众生。

修持《心经》以后,我们的相续中应该生起这些功德:一方面对般若法门和整个大乘佛法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另一方面,对可怜众生也能生起更强烈的悲心:以后有机会,只要对方能接受,哪怕只有一个人,我也一定要把自相续中对《心经》的证悟,以及《心经》所宣说的道理讲给对方听。如果这个人能好好地读诵、受持《心经》,我就没有白来这个人间,我的任务就算大功告成了。

如果目标订得太大,就不一定能实现。比如,一开始就想:我要一个人度化普天下的所有众生!这个愿望在短短的一辈子能不能实现就很难说。即使在释迦牟尼佛的传记中,也有他在因地时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度化一个众生的公案,所以,我们也应该量力而行。

有时候我也这样想:自己的相续中虽然没有什么证悟,但对空性法门和三宝的信心应该是千真万确的,今生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违缘或困难,这种信心都不会被摧毁。除非是自己得了精神病或者是着了魔,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好说,这种时候人的心态是非常难掌握的,但除此之外,我对三宝的信心,对佛法的正信,不管任何科学家、医学家怎样说,都肯定是不可动摇的。

在这个寂静的山沟里闻思将近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之后,才终于在自己的相续中培养出这样一个小小的凡夫正见,即便是这样小小的凡夫正见,恐怕也是很多人所没有的。在穿着袈裟的出家人当中,也有对三宝、因果半信半疑的人。所以我想,如果能将这个正见传递给别人,我就没有白来这个世界!

《心经》修法就此圆满。

修法工作计划篇九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不是在行般若波罗蜜多,而是般若波罗蜜多完成;用这果地的境界来实践的时候,这样才能「照见五蕴皆空」,而这个照见是当下观照。

1.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心经》修持法中,我们要修什么?行什么?观什么,我们来看看在《心经》最前面的一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个「深」是什么意思?就是指:「他在实践般若波罗蜜多圆满的境界!」所以说「深」,是般若波罗蜜多的圆满,也就是到达彼岸圆满的境界。

有人认为在汉译的佛经里,没有进行式,或认为玄奘大师翻译得不好。因此,有人依现有的梵文,再翻译成「正在实行智慧到彼岸的完整的时候」,而认为这才是最忠于原经典的意思;但是,这在中文文意上,实在很不通顺。

「深」字是玄奘大师翻译时,用来表达时态的用词,是完成式的用词,为现在完成式。因此,玄奘大师用「深」字来代表现在进行且完成,他用「深」字来代表智慧已经到彼岸,这是什么意思呢?是整个完成了。

所以说,「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不是在行般若波罗蜜多,而是般若波罗蜜多完成;用这果地的境界来实践的时候,这样才能「照见五蕴皆空」,而这个照见是当下观照。但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是没有能照、所照的,所以在这当中,不是有一个「般若」的东西,而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也同时在觉照;亦即般若波罗蜜多在运作时,同时照见五蕴皆空。这两个动作,是同时一如的,也就是说他观照的同时,就是安住在般若波罗蜜多的境界中。

所以,我们看起来、讲起来,好象是分立的两个动作,好象是一个般若在观照现空,观照五蕴现空,即能观的是般若,所观是五蕴,境界是现空。但事实上这三者是统一的,只是用处不同而已,绝对不是有一个「般若」的东西存在与观照。

假若有一个般若自性存在的话,请问般若是空或不空?如果般若有自性的话,那以般若观般若怎么办?以般若观般若,不是要破般若吗?也就是以般若观般若,最后还是一个空,那么这样的一个般若是被观破的对象,而这被观破的对象,怎么能观破别人呢?这与理相违!所以说,般若是现观的,这现观般若是能观、所观、境界这三轮当下,都是体空的。

我们再把前面的见地拿出来。前面我们所安住的正见,这正见是不是也是空?正见也是空,才不会变成执着于正见。

现在,要怎么修?就是在二六时中,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我们二六时中,怎么修「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呢?就是随拈一境,现观般若。比如说,我们随拈一境为桌子,桌子是属于什么?它是属于外色,现观色无,即是我们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但是桌子存在不存在?当然存在!我们在这边要不即、不离,就是行深照见桌子是空,照见我是空,任何一境都涵摄在《心经》的观照当中。

2.无智无得之观行

我们再看经文「无智亦无得」,这也是一种观行。例如此时我们说:「好高兴,我很有智慧!」这就是起有所得心,这时候要回破。我们可以现观,但是心要无得。无智无得,这是一种还照的境界功夫。

另外,行深《心经》,是否也是一个果位行法?是可以这样说,但是我认为大家在此时修证,可以用「行深《心经》」,来做一个实践观行的功夫。因此,「五蕴皆空」在前面是做一种见地,但是我们此时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来照见五蕴皆空,这是一种观行。

所以,现在想想看,在我们的思想观点里面,有没有任何问题?果然,一看全是贪恋执着,这就是没有照见五蕴现空不可得。如果我们能够照见五蕴皆空,就不会贪恋执着了。因此,前面所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这种现观现照的功夫里面,它就必须被马上的应用,不再是一种见地了。

3.心无罣碍行

「以无所得故,菩萨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湼盘。」这几句话,就菩萨而言,是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所证得的果位,但是就《心经》而言,仍是属于修持位。从「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湼盘」可知,这都还是在断除的过程。

首先,我们来看看「心无罣碍」是什么?我们若依据般若波罗蜜多,这个心在运作起来的时候是无罣碍,无住生心;而这生心也是无罣碍的。我们心生起来的时候是无罣碍,就可以去除掉我们所有的恐怖,远离一切的颠倒梦想,现在总算可以休息了,安住了。但是,这个休息、安住,还不是在那边立地成王,也不是「普天之下皆是王土」的圆满境界。他还不是那么圆满,只是到达一个境界,休息一下。就菩萨而言,他是证得湼盘,没有罣碍了,这是一种很欣然、很喜悦的觉受,达到一个安住的地方。

故就菩萨而言,他总算到了没有罣碍的境界,也没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而安住下来了。不过到这里,都还是在断除微细尘沙惑的过程,还没有完全把如来的境界提起来,尚未起大作月、大力量,也还没有成就如来圆满果地的境界。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服务合同包括 翻译服务合同(模板5篇)

    随着法律观念的日渐普及,我们用到合同的地方越来越多,正常情况下,签订合同必须经过规定的方式。拟定合同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合同模板

    最新工作计划的例子(通用9篇)

    计划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有条理的行动步骤。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计划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计划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工作计划的例子篇

    妇幼工作计划卫生室 卫生院妇幼工作计划(通用9篇)

    计划是一种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工具,也是一种组织和管理的工具。怎样写计划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计划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计划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

    2023年四年级安全自护手抄报(大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最新委托服务协议和委托合同一样吗 委托经营服务合同(优质7篇)

    合同是适应私有制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出现的,是商品交换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合同是适应私有制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出现的,是商品交换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那么大家

    最新寒假学校安全工作总结 寒假工作总结(汇总9篇)

    写总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每一个要点写清楚,写明白,实事求是。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总结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

    服务意识的思想汇报材料(优质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

    最新高考工作总结发言(大全9篇)

    总结是对某种工作实施结果的总鉴定和总结论,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那么,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总结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高考

    2023年阅读教学的思考(优秀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

    最新预防流感班会教案 法制班会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