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读后感 我不是坏孩子读后感(精选5篇)

时间:2023-10-09 作者:字海2023年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读后感 我不是坏孩子读后感(精选5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读后感篇一

我不是坏孩子,估计很多小孩在小的时候都会这么说,看看作家写的是不是与我们当时的心境一致。读完后,别忘了把感触写出来哦。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我不是坏孩子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这本书我是利用睡前的两个晚上一气儿读完的,欧阳宁远也只用了将近一周的时间就看完了。我是先看的,看完后觉得心里沉甸甸的,但我什么都没有对孩子说,主要是不想给他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我想他会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果然,儿子第二天看完几个章节后就连说了两三遍:“叶小开太可怜了!”之后,每次看完书挂在儿子嘴边最多的就是同样的这么一句话,随着情节地发展他会忿忿不平地替叶小开打抱不平:“高洁太可恶了、他的班主任太坏了、高洁的表哥真的很讨厌。。。”等等,感觉孩子非常能理解叶小开的心理,觉得他受了很多委屈却无处“申冤”。特别是作者在最后章节写了两种结果---一种是以叶小开跳楼作为悲剧收场,另一种以叶小开转学开始全新的生活给读者留下了希冀。当然,我想每个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在合上这本书的时候都希望叶小开会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站在家长的角度上,我首先觉得叶小开的父母太“失败”了---他们太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回家后情绪表现异常、闷闷不乐的情况下,作为父母却没有及时跟孩子进行沟通,只是一味地指责他,那么孩子怎么会有心情跟他们诉说“委屈”呢?合格的父母首先应该从作孩子的朋友开始,要努力成为孩子最信任和依赖的人,当他在外面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他才会毫无保留地向家长敞开自己的心扉。

其次,我和欧阳宁远的观点比较一致的是叶小开的班主任也不能算是一名称职的老师。作为老师肯定喜欢成绩好、各方面表现良好的孩子,但事实上没有一个孩子会十全十美,他们的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即使大人也是如此的)。好老师就像伯乐一样,应擅于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他们自己或许尚未意识到的潜能!如果很轻易地就给孩子贴上一个不太好的“标签”并一直以这样的眼光看待他,那么这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和潜能是会被逐渐埋没的。如果老师能更多地关注到孩子们取得的点滴进步并及时地表扬他们,那么每个孩子都能树立“我很棒!”、“我真的很不错!”等等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意识。

同时,该书的作者引发了我和孩子对很多问题的思考,比如应该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才算真朋友?---至少我认为像刘大威这样的孩子是让人不敢作为好朋友去接纳的。欧阳宁远一度很排斥高洁,我问他:“高洁真的过分吗?男孩和女孩该如何相处?出现矛盾时该如何化解?”通过这样的提问,他也意识到同学间的交往也是一门学问。作者在文章最后提到一个人物---王伟,我也曾问过欧阳宁远:“与叶小开相比,王伟是好孩子吗?”“他帮助叶小开就是好孩子!”孩子曾如此回“那么他偷人家的手机呢?他利用叶小开拿他家里的钱上网呢?”我又问,最终,孩子才意识到书中真正的坏孩子其实是王伟。

最后,感谢吴老师向我们推荐的这本书,它引发了家长和孩子们对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很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我们从中确实获益良多。谢谢!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一直是我认为的最好的学习方式。虽然对目前教育体制下的一些教育方式不尽认同,但对“多读书,读好书”的倡议,我们一家都是欣然而为的。从买书到读书,再到写读书心得,我都欣喜的处于一种“被推动”的状态,孩子成了主导——不仅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书,自己认真地阅读、学习,还督促我读、主动与我交流感想,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

在读完《我不是坏孩子》这本书后,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好像最珍贵的东西像废纸一样被无情地撕碎。书中的叶小开,是一个单纯、活泼、热情的孩子,如果能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正确的教育引导,他肯定是完全另外一个样子。但故事中,他得到的待遇是不公平的——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公平地对待他,在孩子眼里,他已被抛弃,没有人相信他,甚至没有人愿意听他微弱地辩解。文中的结果都是我很不愿看到的,甚至我不太赞同作者把这样的结局写在书里给孩子们看,但叶小开似乎没有其它的出路。

对于教师来说,教好一个好学生固然重要,但教师更大的成就应该是教育好那些看似有“顽疾”的学生。作为学生,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单纯而天真。他们希望得到关注和认可,有时,为了达到被关注和认可的目的,他们采取的行动可能会超出常规,我们习惯于以成年人的视角评判他们行为的对或错,往往忽略了孩子最基本的动机,从而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简单勾画出好孩子坏孩子的界限。而我们现行教育体制上的瑕疵将少数教育者的思维导向推向了功利主义,不仅没有心平气和的对待孩子行为上的偏差,甚至给他们贴上“无可救药”的标签,没有给他们公平的表达机会。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关注和服务于每一个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以此为出发点,作为一名教育者,将那些行为上有偏差的孩子引导到正常发展的轨道,远比升学率、高分率这样的数字游戏更有实际意义。

我觉得,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公平的教育环境而努力:

一是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慎用“标签”,不要轻易下“坏孩子”的定义。用同样的眼光看所有的孩子,有的孩子可能会做错事,但不是坏孩子,一旦被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孩子的心理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变化,因为被肯定的愿望不能实现,孩子就会真的按照“坏孩子”的标准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在缺少判断力的年龄,很容易误入歧途。所以,我们的责任在于,不要轻易否定孩子,不要戴上有色眼镜,要给他公平的表现机会和一个充满希望的成长环境。

二是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每个孩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但引导不是命令,不是包办,不是决定。要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甚至对孩子也要有敬畏之心,在批评孩子之前先想一想,我们是不是还能做得更好。孩子有时何尝不是我们的“老师”,从“小手拉大手”到“廉政进校园”,孩子们的纯洁和真诚难道不值得我们敬畏吗?弯下腰和孩子说话,多用孩子的眼光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特别是那些看似有“顽疾”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肯定,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多聆听他们的声音。

虽然都知道成长比简单的获取知识重要,但落后的体制、浮躁的心态往往让我们在实践中迷失,我不知道孩子眼中的教育公平到底是什么样的,也许每个孩子想的都不一样。作为家长,我只是希望孩子们以后能生活得比我们这一代更加从容而幸福。

最后,我想用这样一句话作为这篇心得的结尾:中国的教育尽管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我们心底依然充满对教育的期待和热爱,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我不是坏孩子》这本书罗凯路还没有读完,也许他读完了也不会完全理解其深层的意思……仍需要我们慢慢的解释、辨别和引导!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孩子的自信、自尊和责任来源于父母、老师的态度和眼光。这本书中所描写的一个令班主任头疼的差生叶小开是一个性格顽皮,喜欢恶作剧的男孩,是一个沉浸在快乐日子里、不知世事变化、有集体荣誉感的男孩。然而突然有一天得知自己在老师心中竟然是一个个坏孩子,于是开始了自己不是坏孩子的证明过程。叶小开通过努力学习、做好人好事来证明自己,但是由于家长、校长和老师的不经意,使得叶小开证明自己不是坏孩子的努力失败。叶小开在学校得不到老师和同学关爱的阳光,在家里父母也没有细心关注过他的感受,整天生活在不尊重、不理解、不信任之中,最终走向了绝望,记录了一个天使翅膀渐渐消失的心疼历程。

“宽容、理解和关爱”是净化孩子心灵的过滤器,是缔造孩子美好人生的源泉!多年来,我们对孩子的评论似乎就形成了一种定论,那就是孩子是否听话、成绩是否好。听话、成绩好就是好孩子,反之就是坏孩子。一个孩子再聪明,只要不听话,给别人带来一些麻烦,日子久了就成了大家都看不顺眼、讨厌的坏孩子。

通过这个故事,我深刻地认识到要细心关注孩子的内心活动,特别是调皮捣蛋孩子的心灵世界。不要用成绩好坏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分数至上”的教育会伤害绝大多数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承受自卑的情绪和巨大的压力,甚至会形成伴随孩子一生的阴影。其实无论成绩好坏,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都渴望被尊重、理解、关爱,渴望被公平对待。孩子也是有思想有大脑的人,不是一个任人支配的木偶。活泼好动、好奇、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属于正常现象,这说明了他们生命力旺盛、有思想和冒险精神、有独立意识。我们不能以这些理由过分批评、打骂刺伤孩子的自尊,给他们框上一个“坏孩子”的罪名。

我们都爱孩子,都希望他们将来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那么我们家长应先从提高自身做起,身教更甚于言教。家人对待孩子的教育方法要一致,要和蔼,没有压力地和孩子聊天,真正的了解孩子心中的所思所想,和他们成为好朋友。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不要用脱离孩子能力的高目标来要求孩子,要知道成绩不是唯一,一个拥有健康身体,良好心态的孩子也一样能在其它方面赢得掌声。多用欣赏、赞许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多用肯定、表扬、鼓励的话去激励孩子,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够做的更好。试想如果叶小开在证明自己的过程中,有人能发现并及时给于肯定就绝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家长老师要多一些细心、耐心、爱心来对待孩子,正确引导启发、鼓励协助他们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希望!

孩子的路还很长很长……而我们需要做的则更多更多!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读后感篇二

利用一个晚上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我不是坏孩子》一书,第一感觉是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似乎稍嫌早了一些,特别最后跳楼的情节,孩子估计是难以理解的。小学高年级或者是初中的孩子来读这本书可能更合适。

记得我在孩子这个年纪,喜读《少年文艺》,此次阅读,似乎找到些当年看该杂志的感觉。

因为动笔较晚,因此有机会拜读了其他爸爸妈妈们作品,收获良多。临到自己写时,竟斟酌了许久,不知道从和何处下笔。

正如一些家长所言,本书的风格笔调比较沉重,我觉得这是作者刻意为之。个人认为,本书的受众应该是成年人,比如家长和老师。本书虽然是从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的故事,着力描述了一个小孩子的行为和其背后的所思所想,对于老师和家长的.刻画是比较脸谱画的,着墨不多。为什么这样写?无他,目的只有一个,让身处成人世界的家长和老师们,让作为强势群体的家长和老师们再次从孩子的视角审视我们的学校教育,我们的孩子们是多么的无助,多么地需要我们的平等对待和无私的关爱。

叶小开到底是一个坏孩子么?

相信,读过此书的孩子和老师们,基本上不会有几个会认为叶小开是个坏孩子,相反他诚实,善良,有活力,有上进心,有爱心,如果不在学校,一定不会被贴上“谁和叶小开玩,早晚进班房”的标签。然而,不该发生的情况,它确实地发生了。为什么会这样?无他,用成人世界的价值评判标准来衡量,叶小开当然不够好,从成人世界的利益角度出发,叶小开一定是坏的。在家长和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一定要听话,懂事,守规矩,还要学习好。不满足以上几条标准,一般就会被归入坏孩子的行列,而叶小开很不幸的一条都不满足。

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这些容易作到么?不容易。对于老师来说,学习不好的学生,会影响班级的平均成绩,拖班级的后退,乃至影响老师的考核评定;不遵守课堂纪律,好动的孩子,确实也会影响到课堂秩序,在管理上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家长来说,更多的是希望子女成龙成凤的期望和现实的差距,会造成自身的心理落差,这种落差会导致在教育上的急噪,甚至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和爱。极少数可能还会觉得孩子给自己丢面子。看来,确实是不容啊!但是,不容易,也得做啊。

想到陶行之先生著名的“四颗糖”故事,顺便贴在这里,再回味一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担任过一所小学的校长,有一天看到一位学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他去制止了王友,并要王友放学后到校长室去一趟,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时,王友已经在门口等候着,准备挨训。但出于意料之外,陶行知非但没有训他,反而送了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听话,能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很惊奇地接过这块糖。之后,陶行知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制止你时,你立即停止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所以我应该奖你。”王友在惊奇之余又接过了第二块糖。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块糖,对王友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同班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同学,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勇气与坏人作斗争,所以应该奖励你。”这时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陶校长,你惩罚我吧,我做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听了很高兴,笑着掏出第四块糖,说:“你能正确的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我的糖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吧。”

如果叶小开的老师能够如陶先生那样,是多么的幸福啊!

再谈谈文章的两个结局。

一定要写跳楼么?

作者的用意应该是希望能够以一个悲剧的结局来对读者产生更大的触动,相信跳楼的结局相对转学的结局来说,更能被读者记住。当然,这个结局也不是没有现实意义。注意到因为学习压力而轻生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低龄化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由此看来,作者也并非只是为了营造文学效果。对孩子的挫折教育,也越来越重要。在这一点上,家长应该比老师担负起更多的教育孩子的责任。现在的学校,一个班动则是大几十个孩子,老师疲于应对日常的教学事务,要求他们能够洞察每个孩子的细微的心理波动,不太现实。而家长和孩子朝夕相处,孩子在学校遇到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家长应该及时给予孩子帮助,做好孩子心理上的疏导工作,防微杜渐,防患未然。如果叶小开的父母能够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平等地对待孩子,及时解开孩子的心结,相信叶小开也不会走上绝路。从叶小开的悲剧结局上,我觉得有两件事情家长没有做好:

一是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的时间不长,很多孩子不太适应两种教育模式的转换。

幼儿园时期,虽然也有一些活动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但是对孩子的约束还是相对较少。但是进入小学阶段,小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规章制度等,以保证学校的教学有条不紊的进行,让学校能够正常运转。很多孩子对于这种大大增强了的约束不适应。这时,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可能从效率出发,只是提出要求,但是能够真正和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的,还是不多。像叶小开身上最为人诟病的调皮捣蛋的毛病,如果能够给他讲清楚不应该这样做的道理,相信他应该能够理解:学校生活实际上是一种集体生活,要让学校这个集体能够正常的运转,必须制定一些规则让大家去遵守。如果大家都不遵守,会给这个集体里的所有人带来不便,也包括你自己。要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是讲道理的,前提是你将道理说清楚并且获得他们的认可。

东西,公平地待人待己。但是另一方面,家长也要让孩子认识到,在学校中,并不一定事事都能保证做到公平。比如说,叶小开和高洁在操场上发生冲突的事情,确实叶小开是背了刘大威的黑锅,受到了老师和校长的批评。从绝对公平上来讲,这对叶小开是不公平的,对叶小开的心理影响很大。但是如果家长能够早些让叶小开认识到,现实社会上,不公平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今天可能发生在你的身上,明天可能就会发生在别人的身上。被老师错误批评了呀,被同学冤枉了呀,被爸爸妈妈误解了呀,都有可能发生。如果学会用一种平常的心态去看待这种不公平,也就释然了。

当然,要做到以上两点确实有难度,需要家长敏感地体察。但是,帮助孩子提升心智,从容应对世间事,确是家长必须应该担负的责任。

关于转学的结局。

这是作者留给我们的希望。

可爱的孩子们,让他们选择时,几乎无一例外的选择了这个结局。如果叶小开能够象聪明的小豆豆那样幸运,转到“巴学园”,遇到小林校长那样的校长,那就太好了。愿孩子的生活中,还是尽量多一点阳光吧!

亦涵的观点:

1。这本书里除了王伟以外,没有坏孩子。

2。叶小开很冤枉,他只是有点调皮。

3。一旦失去了大家的信任,想要重新获得信任,就很难了,所以叶小开很难改变别人对他的看法。

4。叶小开很可怜,希望他能够转学,不要跳楼。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读后感篇三

《小屁孩日记・好孩子坏孩子》是一本爆笑的、又能学到英语的日记,书中的主要人物格雷是一个淘气的小孩,从他经历过的种种事情反映出现代小孩的性格特点。

有一篇写到:下雪了,格雷只好听从妈妈的吩咐,出去帮别人铲雪挣钱。格雷找了一个小时才找到一家需要铲雪的人家,他说:“我帮你铲掉私人车道上的雪,只收5美元。”屋主说成交。

格雷开始铲了,进度还不错,不过铲着铲着雪又下了起来。格雷铲得气喘吁吁了,就拿了奶奶家的铲草机来铲,铲草机很快就坏了。突然,他看见屋子旁连着屋里水管的庭院水龙头,灵机一动,打开了水龙头,雪遇水及融,他又把洒水器打开,很快就完工了。

屋主看到车道上一干二净,就付了格雷5美元。但是车道上的水很快就结成了冰,格雷只好花钱买了5大袋矿盐来给人家结冰的车道解冻,格雷不但没有挣到钱,还给自己添了个20美元的窟窿。

我从这本书得出的结论是:做事一定要经过大脑的思考再处理,不然就会做的一塌糊涂。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读后感篇四

《我不是坏孩子》这本书罗凯路还没有读完,也许他读完了也不会完全理解其深层的意思……仍需要我们慢慢的解释、辨别和引导!

这本书我是利用睡前的两个晚上一气儿读完的,欧阳宁远也只用了将近一周的时间就看完了。

我是先看的,看完后觉得心里沉甸甸的,但我什么都没有对孩子说,主要是不想给他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我想他会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果然,儿子第二天看完几个章节后就连说了两三遍:“叶小开太可怜了!”之后,每次看完书挂在儿子嘴边最多的就是同样的这么一句话,随着情节地发展他会忿忿不平地替叶小开打抱不平:“高洁太可恶了、他的班主任太坏了、高洁的表哥真的很讨厌。”等等,感觉孩子非常能理解叶小开的心理,觉得他受了很多委屈却无处“申冤”。

特别是作者在最后章节写了两种结果---一种是以叶小开跳楼作为悲剧收场,另一种以叶小开转学开始全新的生活给读者留下了希冀。

当然,我想每个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在合上这本书的时候都希望叶小开会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站在家长的角度上,我首先觉得叶小开的父母太“失败”了---他们太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回家后情绪表现异常、闷闷不乐的情况下,作为父母却没有及时跟孩子进行沟通,只是一味地指责他,那么孩子怎么会有心情跟他们诉说“委屈”呢?合格的父母首先应该从作孩子的朋友开始,要努力成为孩子最信任和依赖的人,当他在外面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他才会毫无保留地向家长敞开自己的心扉。

其次,我和欧阳宁远的观点比较一致的是叶小开的班主任也不能算是一名称职的老师。

作为老师肯定喜欢成绩好、各方面表现良好的孩子,但事实上没有一个孩子会十全十美,他们的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即使大人也是如此的)。

好老师就像伯乐一样,应擅于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他们自己或许尚未意识到的潜能!如果很轻易地就给孩子贴上一个不太好的“标签”并一直以这样的眼光看待他,那么这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和潜能是会被逐渐埋没的。

如果老师能更多地关注到孩子们取得的点滴进步并及时地表扬他们,那么每个孩子都能树立“我很棒!”、“我真的很不错!”等等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意识。

同时,该书的作者引发了我和孩子对很多问题的思考,比如应该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才算真朋友?---至少我认为像刘大威这样的孩子是让人不敢作为好朋友去接纳的。

欧阳宁远一度很排斥高洁,我问他:“高洁真的过分吗?男孩和女孩该如何相处?出现矛盾时该如何化解?”通过这样的提问,他也意识到同学间的交往也是一门学问。

作者在文章最后提到一个人物---王伟,我也曾问过欧阳宁远:“与叶小开相比,王伟是好孩子吗?”“他帮助叶小开就是好孩子!”孩子曾如此回“那么他偷人家的手机呢?他利用叶小开拿他家里的钱上网呢?”我又问,最终,孩子才意识到书中真正的坏孩子其实是王伟。

最后,感谢吴老师向我们推荐的这本书,它引发了家长和孩子们对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很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我们从中确实获益良多。

谢谢!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一直是我认为的最好的学习方式。

虽然对目前教育体制下的一些教育方式不尽认同,但对“多读书,读好书”的倡议,我们一家都是欣然而为的。

从买书到读书,再到写读书心得,我都欣喜的处于一种“被推动”的状态,孩子成了主导——不仅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书,自己认真地阅读、学习,还督促我读、主动与我交流感想,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

在读完《我不是坏孩子》这本书后,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好像最珍贵的东西像废纸一样被无情地撕碎。

书中的叶小开,是一个单纯、活泼、热情的孩子,如果能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正确的教育引导,他肯定是完全另外一个样子。

但故事中,他得到的待遇是不公平的——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公平地对待他,在孩子眼里,他已被抛弃,没有人相信他,甚至没有人愿意听他微弱地辩解。

文中的结果都是我很不愿看到的,甚至我不太赞同作者把这样的结局写在书里给孩子们看,但叶小开似乎没有其它的出路。

对于教师来说,教好一个好学生固然重要,但教师更大的成就应该是教育好那些看似有“顽疾”的学生。

作为学生,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单纯而天真。

他们希望得到关注和认可,有时,为了达到被关注和认可的目的,他们采取的行动可能会超出常规,我们习惯于以成年人的视角评判他们行为的对或错,往往忽略了孩子最基本的动机,从而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简单勾画出好孩子坏孩子的界限。

而我们现行教育体制上的瑕疵将少数教育者的思维导向推向了功利主义,不仅没有心平气和的对待孩子行为上的偏差,甚至给他们贴上“无可救药”的标签,没有给他们公平的表达机会。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关注和服务于每一个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

以此为出发点,作为一名教育者,将那些行为上有偏差的孩子引导到正常发展的轨道,远比升学率、高分率这样的数字游戏更有实际意义。

南非有一句谚语:“教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作为家长,不能把教育责任简单地推给学校,因为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但现在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不对称点,家长的受教育经历与现在孩子的受教育经历有着很大的差别,对很多事情的理解差异很大。

在叶小开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对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从小时候对父亲的依赖,到后来对父爱的疑惑,甚至到了后来的畏惧。

造成这个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得不到来自父亲的理解、宽慰和肯定,二是亲子之间正常沟通交流的缺位。

叶小开的父母没有很好地解决两代人思想上的反差,没有从孩子的角度进行思考,甚至丧失了对孩子的信任,这对孩子的打击是巨大的,这也成为叶小开走向叛逆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觉得,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公平的教育环境而努力:

一是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慎用“标签”,不要轻易下“坏孩子”的定义。

用同样的眼光看所有的孩子,有的孩子可能会做错事,但不是坏孩子,一旦被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孩子的心理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变化,因为被肯定的愿望不能实现,孩子就会真的按照“坏孩子”的标准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在缺少判断力的年龄,很容易误入歧途。

所以,我们的责任在于,不要轻易否定孩子,不要戴上有色眼镜,要给他公平的表现机会和一个充满希望的成长环境。

二是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每个孩子。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但引导不是命令,不是包办,不是决定。

要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甚至对孩子也要有敬畏之心,在批评孩子之前先想一想,我们是不是还能做得更好。

孩子有时何尝不是我们的“老师”,从“小手拉大手”到“廉政进校园”,孩子们的纯洁和真诚难道不值得我们敬畏吗?弯下腰和孩子说话,多用孩子的眼光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特别是那些看似有“顽疾”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肯定,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多聆听他们的声音。

虽然都知道成长比简单的获取知识重要,但落后的体制、浮躁的心态往往让我们在实践中迷失,我不知道孩子眼中的教育公平到底是什么样的,也许每个孩子想的都不一样。

作为家长,我只是希望孩子们以后能生活得比我们这一代更加从容而幸福。

最后,我想用这样一句话作为这篇心得的结尾:中国的教育尽管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我们心底依然充满对教育的期待和热爱,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我不是坏孩子》这本书罗凯路还没有读完,也许他读完了也不会完全理解其深层的意思……仍需要我们慢慢的解释、辨别和引导!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孩子的自信、自尊和责任来源于父母、老师的态度和眼光。

这本书中所描写的一个令班主任头疼的差生叶小开是一个性格顽皮,喜欢恶作剧的男孩,是一个沉浸在快乐日子里、不知世事变化、有集体荣誉感的男孩。

然而突然有一天得知自己在老师心中竟然是一个个坏孩子,于是开始了自己不是坏孩子的证明过程。

叶小开通过努力学习、做好人好事来证明自己,但是由于家长、校长和老师的不经意,使得叶小开证明自己不是坏孩子的努力失败。

叶小开在学校得不到老师和同学关爱的阳光,在家里父母也没有细心关注过他的感受,整天生活在不尊重、不理解、不信任之中,最终走向了绝望,记录了一个天使翅膀渐渐消失的心疼历程。

“宽容、理解和关爱”是净化孩子心灵的过滤器,是缔造孩子美好人生的源泉!多年来,我们对孩子的评论似乎就形成了一种定论,那就是孩子是否听话、成绩是否好。

听话、成绩好就是好孩子,反之就是坏孩子。

一个孩子再聪明,只要不听话,给别人带来一些麻烦,日子久了就成了大家都看不顺眼、讨厌的坏孩子。

通过这个故事,我深刻地认识到要细心关注孩子的内心活动,特别是调皮捣蛋孩子的心灵世界。

不要用成绩好坏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分数至上”的教育会伤害绝大多数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承受自卑的情绪和巨大的压力,甚至会形成伴随孩子一生的阴影。

其实无论成绩好坏,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都渴望被尊重、理解、关爱,渴望被公平对待。

孩子也是有思想有大脑的人,不是一个任人支配的木偶。

活泼好动、好奇、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属于正常现象,这说明了他们生命力旺盛、有思想和冒险精神、有独立意识。

我们不能以这些理由过分批评、打骂刺伤孩子的自尊,给他们框上一个“坏孩子”的罪名。

我们都爱孩子,都希望他们将来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那么我们家长应先从提高自身做起,身教更甚于言教。

家人对待孩子的教育方法要一致,要和蔼,没有压力地和孩子聊天,真正的了解孩子心中的所思所想,和他们成为好朋友。

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不要用脱离孩子能力的高目标来要求孩子,要知道成绩不是唯一,一个拥有健康身体,良好心态的孩子也一样能在其它方面赢得掌声。

多用欣赏、赞许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多用肯定、表扬、鼓励的话去激励孩子,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够做的更好。

试想如果叶小开在证明自己的过程中,有人能发现并及时给于肯定就绝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家长老师要多一些细心、耐心、爱心来对待孩子,正确引导启发、鼓励协助他们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希望!

孩子的路还很长很长……而我们需要做的则更多更多!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读后感篇五

这本书我是利用睡前的两个晚上一气儿读完的,欧阳宁远也只用了将近一周的时间就看完了。我是先看的,看完后觉得心里沉甸甸的,但我什么都没有对孩子说,主要是不想给他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我想他会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果然,儿子第二天看完几个章节后就连说了两三遍:“叶小开太可怜了!”之后,每次看完书挂在儿子嘴边最多的就是同样的这么一句话,随着情节地发展他会忿忿不平地替叶小开打抱不平:“高洁太可恶了、他的班主任太坏了、高洁的表哥真的很讨厌……”等等,感觉孩子非常能理解叶小开的心理,觉得他受了很多委屈却无处“申冤”。特别是作者在最后章节写了两种结果---一种是以叶小开跳楼作为悲剧收场,另一种以叶小开转学开始全新的生活给读者留下了希冀。当然,我想每个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在合上这本书的时候都希望叶小开会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站在家长的角度上,我首先觉得叶小开的父母太“失败”了---他们太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回家后情绪表现异常、闷闷不乐的情况下,作为父母却没有及时跟孩子进行沟通,只是一味地指责他,那么孩子怎么会有心情跟他们诉说“委屈”呢?合格的父母首先应该从作孩子的朋友开始,要努力成为孩子最信任和依赖的人,当他在外面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他才会毫无保留地向家长敞开自己的心扉。

其次,我和欧阳宁远的观点比较一致的是叶小开的班主任也不能算是一名称职的老师。作为老师肯定喜欢成绩好、各方面表现良好的孩子,但事实上没有一个孩子会十全十美,他们的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即使大人也是如此的)。好老师就像伯乐一样,应擅于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他们自己或许尚未意识到的潜能!如果很轻易地就给孩子贴上一个不太好的“标签”并一直以这样的眼光看待他,那么这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和潜能是会被逐渐埋没的。如果老师能更多地关注到孩子们取得的点滴进步并及时地表扬他们,那么每个孩子都能树立“我很棒!”、“我真的很不错!”等等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意识。

同时,该书的作者引发了我和孩子对很多问题的思考,比如应该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才算真朋友?---至少我认为像刘大威这样的孩子是让人不敢作为好朋友去接纳的。欧阳宁远一度很排斥高洁,我问他:“高洁真的过分吗?男孩和女孩该如何相处?出现矛盾时该如何化解?”通过这样的提问,他也意识到同学间的交往也是一门学问。作者在文章最后提到一个人物---王伟,我也曾问过欧阳宁远:“与叶小开相比,王伟是好孩子吗?”“他帮助叶小开就是好孩子!”孩子曾如此回“那么他偷人家的手机呢?他利用叶小开拿他家里的钱上网呢?”我又问,最终,孩子才意识到书中真正的坏孩子其实是王伟。

最后,感谢吴老师向我们推荐的这本书,它引发了家长和孩子们对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很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我们从中确实获益良多。谢谢!

相关范文推荐

    单翼天使不孤单读后感(模板7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

    优秀党支部支委会会议记录大全

    竞聘是一种展示自己能力和优势的机会,我也想尝试一下。竞聘总结需要把握适当的篇幅和重点,突出自己在竞争中所取得的成果和贡献,同时也要客观地分析和总结自身的不足和发

    老舍茶馆读后感(大全5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

    最新闯江湖的经典说说(大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康复理疗科室小结(汇总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

    最新女王的鼻子的好词佳句(大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

    最新俗世奇人皮大嘴读后感(精选9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

    集合与分类培训心得 名著读后感集合(优质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

    我们毕业了短文 毕业了我们一无所有读后感(优秀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

    酒店管理自我鉴定(优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