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鲁迅呐喊作文字六篇(优质)

时间:2023-05-28 作者:储xy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我心中的鲁迅篇一

据周作人回忆,鲁迅因祖父科场贿赂案在舅父家避难时,曾影写了《荡寇志》和《西游记》的全部绣像。在教育部任职期间,鲁迅常常搜寻旧书,刻石图画等的拓片,精心加以整理、考证,并曾经一度在厦门大学开过展览会。关于这一点我们从中学课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作品中找到端倪,“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做‘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此处可以看出鲁迅对卷头纸画书中人物的绣像尝试绘制。

1.朴素文字的装帧形式

《三闲集》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此书收集鲁迅1927年至1929年所作杂文三十四篇。封面中只有文字,书名字体笔划匀称,朴素而灵活,封面设计形式符合书籍内容。《引玉集》鲁迅先生拿到日本印刷的苏联版画作品集,封面中以文字作为设计元素,版式编排整齐,规矩。封面最左边有一黑色边线,填满整个书脊和封底。红与黑、与封面的白底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鲁迅先生的装帧作品中,封面上使用哪种字体,都与书籍内容及封面所要表述的主体精神、气质相符合。

2.古雅插图与毛边的装帧形式

鲁迅先生是最早意识到插图在书籍装帧设计中重要性的装帧家,发表过许多关于插图的言论,如“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所不能及的”。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对于封面中插图的理解,他主张插图应与书籍内容相关联,渲染书籍氛围。他对封面的要求十分讲究无论是图案的`位置,字体的大小,还是颜色的深浅,都是其装帧设计所重视的细节。《勇敢的约翰》一书封面印出后,鲁迅就指出:“这回的本子,他们许多地方都不照我的计划:毛边变了光边,厚纸改成薄纸,书面上的字画,原拟是偏在书脊一面的,印出来却在中央,不好看了。”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鲁迅的设计态度。鲁迅非常欣赏书籍装帧艺术家陶元庆、钱君稥等人,其中小说集《彷徨》的封面就是陶元庆设计的,鲁迅对他的许多书刊设计非常赞赏。

3.强调书籍装帧中的“民族性”和“书卷气”

鲁迅装帧设计的书刊,带有强烈的“书卷气”与“民族性”。传统线装书的陈旧格局被鲁迅先生彻底打破,装饰画、版画、汉画等都被大胆引入书籍封面,版式设计也力求推陈出新,简洁典雅。鲁迅在致何白涛的信中指出:“我想,现在的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足以表明鲁迅先生的观点,“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呐喊》鲁迅最优秀的封面设计之一,整体上看,封面装帧留有大量余白,深红色作为封面底色,显得沉重有力。深红色象征着受害者的血迹,又预示着斗争和光明。黑色的方块放在封面的中上方,象征着封建社会的牢笼和被禁锢的象征。鲁迅先生把自己的名字一同放在了黑色方块之中,象征着与广大志士们站在同一立场,一同呐喊着,斗争着,寓意非常深刻。《华盖集续编》本书1927年由北新书局出版,封面中“华盖集”三个字简洁、端正。“鲁迅”两个字用横写的外文,置于书名上方。下面大面积的留白,体现了鲁迅先生强调画面构图的现代意识。“续编”二字画成图章一方,用红色倾斜地印在书名之下,阅读秩序不言而喻。无论是从构图还是从色彩来说,都显得格外清晰和生动。《萌芽月刊》该刊物的封面被设计为白底色,刊名为鲁迅手写“萌芽月刊”四个大美术字,字体笔划相连,有丰富的细节变化,印黑色,四个大字编排醒目突出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封面色彩雅致,构图颇具形式感。通过对以上作品的解读,使我们对书籍装帧家鲁迅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鲁迅只是民国时期装帧景观中的一个亮点,具有代表性也放映了当时的人文环境下作家群体对装帧艺术的热衷。现在,学习鲁迅,就要了解鲁迅对艺术的民族精神、民族性的深刻思想,融入现代艺术意识,不断地贯彻并指导我们艺术活动和艺术创作。

我心中的鲁迅篇二

;

内容摘要:鲁迅严于剖析自我,悲哀觉醒,悟出社会之哀,人之不幸。《风筝》一文以风筝为引线,作者回顾自己粗暴对待小兄弟的言行,作了深刻的反思和内心自我的解剖,对小兄弟这样的人的不觉悟,表示出深深的悲哀,同时抨击了旧中国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倍感改造“国民性”任务之艰巨。

關键词:《风筝》 剖析自我 悲哀觉醒 社会之哀 国民性

《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该集收录了鲁迅1924~1926年所作的23篇散文诗,主要是用象征手法表达20世纪20年代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鲁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深刻、也最复杂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自己所处时代的政治活动中一以贯之的激烈而坚韧的态度,使他始终居于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前列。这位思想深刻的巨人以他独有的敏锐感受着自己的内在矛盾,那种精神痛楚锐利得有如承受酷刑的肉体的感觉。作为一个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都具有深刻而清醒认识的“精神界之战士”,鲁迅几乎是悲剧性地感受到了为民族振兴而必须首先进行的思想启蒙的艰难和复杂,改造国民性的困境和窘境,他想借助文章来唤醒人民的思想,从而憧憬未来社会及美好的明天!

一.严寒之冬,悲哀之境

鲁迅当时居住在北京。文章一开头写道:“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北京的冬天“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眼前的情景使作者回忆起故乡的孩子们在早春二月放风筝的情形,想起小时候对小兄弟精神虐杀的一幕——“我”过去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作为兄长,严格管束弟弟,原是为弟弟有出息。现在反思起来,当年为落后观念所支配,自己的行径实在是“精神虐杀”的行为。作者将那段悔恨的往事画面慢慢展开,内心充满了“惊异和悲哀”。鲁迅把往事的回忆设在这样的画面中,并逐渐展开,使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相互映衬,既增添了往事回忆那种哀伤、动人的力量,又使作品带上几分明丽的色彩,透露了作者对现实黑暗的不满,对光明社会的向往。

鲁迅用自我解剖与反思的方式,抨击旧中国封建家长制度的罪恶,同时也包含着对虐杀儿童天性的封建礼教的批判。文章一经《语丝》发表,便因其对传统的封建儿童教育思想的强烈抨击,深受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还曾作为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推荐给外国读者。

二.剖析自我,悲哀觉醒

《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文章以风筝为引线,鲁迅对“我”粗暴对待小兄弟的言行,作了深刻的反思和内心自我的解剖,同时对小兄弟这样的人的不觉悟,表示出深深的悲哀。这无疑是对封建宗族制度摧残儿童的罪恶行经进行控诉。鲁迅在1919年9月9日的《国民公报》上发表过一篇题为《我的兄弟》的散文诗,内容也是反对小兄弟放风筝的事。五年多以后,鲁迅以为先前所作的《我的兄弟》“散失”了,所以又以《风筝》为题,再写一次。为什么时隔六年又写《风筝》,不过是童年的一段生活,这样一直念念不忘,而一写再写?这就说明了这件令他内疚的事,长久地萦回在他的记忆中。

“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墮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墮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墮着,墮着。”③

而又不至于竟……断绝,只是墮着,真让人受不了。“又不——只是”写出了一种状态,心头有个铅块在那里悬着,把心要拽下的状态。作者这里写了两个墮着。为什么要重复?丢不掉。心头的铅块总在悬着,很长时间,甚至多少年都在悬着,老在这里成为一块心病抹不掉。这不是更让人难受吗?作者用了两个虚词将自己内心自责的沉重心情更加形象细腻地刻画出来了,在这里进行了反思。透过这个小“我”,我们可以看到旧的伦理道德统治下的整个社会面貌:大“我”——家长式的管理。长幼尊卑的秩序是何等的神圣,何等的残酷,何等的愚味无知!

正如《风筝》中写的“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和“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这些質朴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出鲁迅那种发自内心的悲哀和自责,恳求宽恕自己过失的心理,悲哀于自己当年的举动和封建家长意识。

三.社会之哀,人之不幸

文章开头“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和结尾处“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都写到“悲哀”,前者在程度上要轻一点,主要表达对个人过错的痛楚,后者要重一点,那种悲哀不仅是对自己的,更重要的是为“弟弟的不怨恨”而感到悲哀。

当小兄弟私自做风筝的秘密被发现后,文中写道:“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作者在这里写出了小兄弟的精神状态,是被社会封建礼教所麻木的自然流露。社会黑暗,人当然也会遭到不幸。从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现象上看,鲁迅的感慨尤其深沉,留下无尽的悲哀和发人深思的问号。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这是因为被虐杀者并不认为被虐杀,只是把兄长的行径视为合情合理的。做风筝要偷着做,正说明自己也不认为游戏是“正当”的,以为兄长该管,一旦被兄长发现,自认该罚,并不耿耿于怀。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是尤其令人悲哀的。

小兄弟幼稚纯真,全然忘却别人的错误,深受“虐杀”却毫无怨恨,鲁迅反而是“我的心只得沉重着”。为什么他不记得“我”曾经给予的“虐杀”呢?当年,他为什么又不反抗呢?“我”的悲哀更加深了一层,而且在这风筝已经“浮动”的季节,“我感到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此时,鲁迅的这种悲哀并不仅仅在于作者内心的深刻自我反省,而在于他从弟弟的“全然忘却”中,体会到中国老百姓对封建道德奴役、家长式的专制制度的不觉醒,因而倍感改造“国民性”任务之艰巨,点出作者心情沉重的内在原因。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指导,才不至于干出逆情背理、愚昧落后的行为,而正当的行为也应该捍卫自己正当的权利。

参考文献

①鲁迅:《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69页。

②鲁迅:《书信·341009致萧军》,《鲁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4页。

③鲁迅:《野草·风筝》,《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8页。

④鲁迅:《热风·随感录六十一》,《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76页。

⑤崔绍怀:《从野草看鲁迅“最理想的人性”思想》,《齐鲁学刊》2016年第1期,第150页。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阳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相关热词搜索:;

我心中的鲁迅篇三

;

摘  要:在1980年代之后的鲁迅研究中,钱理群的研究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他将自己的生命感觉融入对鲁迅的理解之中,尤其强调与鲁迅的精神对话与心灵相通。本文将首先从鲁迅研究史的脉络,分析这种感性的解读之成为可能的历史语境,指出钱理群正是借助这种方法发掘出了鲁迅丰富的心灵世界。钱理群始终坚持这种认识鲁迅的感性方法,他与1990年代后追求专业化、纯学术的鲁迅研究界存在着明显张力。钱理群通过塑造不同的鲁迅形象,使鲁迅的精神传统以及鲁迅研究保持着与同时代的密切关系。钱理群的研究视野虽然从鲁迅扩展到20世纪知识分子精神史,但是他关注个体研究对象感性生命的方法未曾改变。

关键词:鲁迅;钱理群;感觉;生命

在中国现代文學领域中,恐怕不会再有第二个作家像鲁迅这样受到人们长期不断的关注和研究。如果从鲁迅生前的评论文章算起,鲁迅研究至今已有百年多的历史。在那些汗牛充栋的研究性著作中,钱理群先生的鲁迅研究始终有其独特的一面。如今,任何寻求进入鲁迅精神世界的——无论是喜爱鲁迅作品的大众读者抑或专业的研究者,往往需要首先叩访他的成果。如研究者所指出的,就鲁迅研究的影响力而言,钱理群有着他人无出其右的地位。{1}当越来越多的专精的学术成果涌现而最多只能在圈内激起几丝涟漪,以至于有学者开始深思表面上繁荣的现代文学研究其实早已无法引起社会公众的兴趣时,{2}钱理群的鲁迅研究就更加是一个令人注目的现象。

钱理群对此有着明确的方法论自觉,他多次向读者表示:“我有一个设想,就是讲的比较形象,比较感性,这也是这些年来我自己的一个学术追求。”{4}并在演讲中不断地追问读者的情感反映——“你的内心有什么感觉?”{5}他试图以此把自己从鲁迅世界中所感受到的情感体验传达给每一位听众。⑥在他看来,“感觉”正是“接近鲁迅内心世界和他的艺术的‘入门’的通道”。{1}这种直击人心的感性力量或许正是钱理群鲁迅研究的精髓及其获得广泛影响力的原因之一。钱理群通过一种“感觉主义”方法向读者展现了他心目中的鲁迅形象,{2}并激励着读者用属于自己的生命感觉塑造出独特的鲁迅观。

一、“感觉”的历史起源

当我们称钱理群的鲁迅研究充溢着丰富的感性经验时,并不意味着这种方法使得他的研究蜕变为了随意性的阅读感受,而是要求我们首先思考一个相对不那么感性的话题,即,去寻找他的感觉主义所诞生的历史语境。对钱理群而言,“感觉”最开始经过了一段与先验主义抗拒和斗争的过程——这种先验主义来自于他早先阅读鲁迅的政治压力。

钱理群恢复独立思考的过程毫不轻松,他描述当时走进鲁迅的感受——“我觉得鲁迅是在用鞭子抽打我的灵魂,我无地自容。”{4}同时伴随着“难言的、掏心挖肺的痛苦”。{5}倘若没有那个时代的历史经验与深刻的自我认知,这种面对鲁迅而生的痛彻心扉的感受或许会显得难以理解。这种感受不仅在当时深入骨髓,而且一直延续在他此后的研究中,他始终真诚地面对着自我与鲁迅,也自然由此催生了那些饱含着丰富情感的词汇。按照钱理群自己的说法:“鲁迅就是这样在这非常年代开始与六七十年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发生了心灵的感应。”⑥对当时的钱理群而言,与鲁迅的相遇也是背负起精神重担的开始。

钱理群常常推广这样的经验之谈:“人在春风得意、自我感觉良好时,大概是很难接近鲁迅的;人倒霉了,陷入了生命的困境,充满了疑惑,甚至感到了绝望,这时就走进了。”{8}如果说第一次与鲁迅的相遇,使他在“文革”的阴影中真正体验到了鲁迅——按钱理群自己的说法,他此前根本读不懂鲁迅,只有“经过那场灾难,进入绝望的境地,这才找到了鲁迅,与他相遇”。{1}第二次与鲁迅的相遇,则是经历了2000年前后的一场大病。尽管钱理群每每使用着“相遇”这一感性色彩浓郁、容易让人生出美妙联想的词汇,但每一次的“相遇”却都与他的精神、生命陷入绝望的感受密切相关。因此,钱理群对于鲁迅更能生发一种同情的理解,如在1980年代的那部体现了一个时代鲁迅研究转向的《心灵的探寻·序言》中,“认同”就是屡屡出现的关键词,诸如,“我们与鲁迅认同,实质上就是在审视鲁迅灵魂的同时,更严峻地审视、解剖自己的灵魂,‘煮自己的肉’,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理解与接近了鲁迅”。{2}钱理群此后的鲁迅及其他的研究从根源上受益于早年在贵州安顺的那次深刻反省。

作为钱理群鲁迅研究最重要的关键词,“心灵”一语标示着鲁迅研究转入了更为内在化的层面,从而与那种外在的、僵化的、意识形态化鲁迅拉开距离,“鲁迅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及思维方式,独特的心理素质及内在矛盾,独特道德情感及情感表达方式,独特的艺术追求、艺术思维及艺术表现方式”。③最能够显示鲁迅“独特”之处的地方在于他的“心灵辩证法”,通过对鲁迅心灵的探寻,钱理群揭示了鲁迅何以能够获得人们的景仰,“鲁迅正是通过这种探求,真正深入到民族大多数普通人民的心灵深处,转化为真正的精神力量”。{4}与此同时,他此前被压抑的感性经验也得到了释放。

与感性相对的是先验的鲁迅形象,这种先验的鲁迅形象來自于政治意识形态的压力。这种压力在1940年代及之后塑造、强化了鲁迅研究中的形而上学权威,并终于在1980年代遭到一批具有反叛精神的鲁迅研究者的批评。正如同钱理群一代的鲁迅研究者汪晖先生在其《鲁迅研究的历史批判》中所指出的,在此前长期的历史中,鲁迅研究充斥着政治意识形态化的“简单的决定论思维”,研究者的个人感性经验无不被这种决定论思维所引导,这导致了无论从哪一方面开展的鲁迅研究最终都要归结到先验的、不证自明的政治化结论。这是一个被圣化的、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鲁迅给研究者造成的困境。先验的政治判断窒息了研究者在阅读鲁迅过程中所产生的感性经验,汪晖描述了诸如冯雪峰这样有着深厚造诣的鲁迅研究者所遭遇过的困境,尤其突显出先验判断如何阻断了他的直观感受,“他直觉地感到那些指责鲁迅‘悲观’、‘虚无’的幼稚的马克思主义者没有理解鲁迅‘正视黑暗’和执着现实的精神,但先验的判断却使他没有循此而去研究鲁迅精神的这种复杂现象及其意义”。{5}由此,先验的政治压力使得研究者与鲁迅的思想、文学世界之间必然产生隔阂。

对钱理群而言,“回到鲁迅本体”使得他的鲁迅研究总是附带着个人的生命史痕迹。在1980年代之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巨变,作为一个敏锐的时代观察者,钱理群的问题意识发生过明显变化。1990年代中后期,他又发掘出了“社会的鲁迅”“民族的鲁迅”“左翼的鲁迅”。{2}当鲁迅与社会、民族、左翼再次关联在一起,或许会让人想起上一代鲁迅研究的范式,钱理群亦曾坦陈:“在某种程度上回到了前辈的研究那里,又有了新的发展。”③鲁迅形象的变换不仅具有当代中国史的镜像意义,同时也是他个人对时代变化不断更新的历史感觉的结果——这或许是钱理群鲁迅研究中所未曾改变过的内容。

二、捕捉“感觉”的可能与方法

现代学术体系越发专业化与精细化,钱理群以个人感觉作为第一前提的鲁迅研究同这一趋势存在着明显的张力。尤其在1990年代之后,从社会科学领域率先发出的建立中国学术规范的要求,使得1980年代那种带着个人生命史痕迹的研究遇到了挑战。

如果说钱理群及其所代表的1980年代的鲁迅研究的特点,在于反抗因为政治意识形态的压力导致鲁迅被“圣化”“僵化”而与读者产生的心灵距离,强调回到鲁迅本体,继而寻求研究者主体同鲁迅之间的心灵沟通,那么,1990年代学术界旨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学术规范恰恰要求研究者与对象之间保持一种理性化、科学化的距离。

与此并非巧合的是,一生对理性化情有独钟的西方古典社会学大师韦伯在1990年代得到了中国学术界的热烈赞和。在《以学术为业》这篇演讲中,韦伯提出了一种祛魅的价值中立的学术观念:“今天,作为‘职业’的科学,不是派发神圣价值和神启的通灵者或先知送来的神赐之物,而是通过专业化学科的操作,服务于有关自我和事实间关系的知识思考。它也不属于智者和这人对世界意义所做沉思的一部分。”{4}韦伯为了维护理性原则,要求学者把个人的好恶态度、美丑观念、价值判断、终极的意义清除出去。韦伯的《以学术为业》正是有感于当时德国学者沉湎于直观和个人化的神秘体验,他担忧这种同研究对象丧失距离的状况会损害理性的普遍有效性。按照韦伯的现代学术理念,现代学术研究并不具有为人生提供指导的意义与功能,个人化的感性经验应当受到研究者自觉地克制。据此,钱理群的鲁迅研究或可以被划到浪漫主义或理想主义的类型中去。

相关热词搜索:;

我心中的鲁迅篇四

1.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2. 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而看一切太难,固然能使人无成,但若看得太容易,也能使事情无结果。

3.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名言

4. 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5. 没有;中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

6. 他先前怕孩子们比孩子们见老子还怕,总是低声下气的。近来可也两样了,能说能闹,我们的大良们也很喜欢和他玩。

7. 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8. 我每看户外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9.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10.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11. 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

12. 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 目标。

13. 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14. 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么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15. 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宝贵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16.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17.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

18. 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19. 中国青年之至死不屈者,亦常有之。

20. 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的,作品也一样,起初幼稚,不算耻辱的。

21. 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

22. 学习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

23. 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24. 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光。

25. 中国觉醒的人,为想随顺长者解放幼者,便须—面清洁旧帐,一面开辟新路。…xxx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感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xxx这是一件极伟大的要紧的事,也是一件极困苦艰难的事。

26.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

27.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28. 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29. 搞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30.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31. 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33.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34. 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35. 我恐怕是以不好见客出名的。但也不尽然,我所怕见的是谈不来的生客,熟识的不在内,因为我可以不必装出陪客的态度。我这里的客并不多,我喜欢寂寞,又憎恶寂寞。

36. 矛盾这里在弄作家协会,先前的友和敌,都站在同一阵图里了,内幕如何,得而知,指挥的或云是茅与郑,其积极,乃为救《文学》也。我鉴于往日之!我的伤,拟不加入,但此必将又成一大罪状,听之而已。

37. 幻灭之来,多不在假中见真,而在真中见假。

38. 发思古之幽情,往往为了现在。

39. 被我自己所讨厌的人们所讨厌的人,我有时会觉得他就是好人物。

40.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41.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评《史记》

42.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43. 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44. 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45. 我们和朋友在一起,可以脱掉衣服,但上阵要穿甲。

46. 不是上帝,哪里能够超然世外,真下公平的批评。人自以为xxx公平xxx的时候,就已经有些醉意了。世间都以xxx党同伐异xxx为非,可是谁也不做xxx党异伐同xxx的事。

47. 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

48. 人必需糊口着,爱才有所附丽。

49.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xxx正史xxx,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50. 孙传芳所以赶走,是革命家用炮轰掉的,决不是革命文艺家做了几句xxx孙传芳呀,我们要赶掉你呀xxx的文章赶掉的。

51. 游戏是儿童最合法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53. 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54. 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56.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57. 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有破绽也不妨。做作的写信和日记,恐怕也还不免有破绽,而一有破绽,便破灭到不可收拾了。与其防破绽,不如忘破绽。

58.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

59. 满身国粹,也于实际上的做奴才并无妨碍。

60.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61. 这拉纤或把舵的好方法,虽然也可以口谈,但大抵得益于实验,无论怎么看风看水,目的只是一个:向前。

62.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63. 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64. 凡是新的事情在起头总是这样一来的,起初热心的人很多,而不久就冷淡下去,撒手不做了,因为他已经明白,不经过一番苦工是做不成的,而只有想做的人,才忍得过这番痛苦。

65. 智识太多 ,不是心活,就是心软。心活就会胡思乱想,心软就不肯下 辣子手……所以智识非铲除不可。

66.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67. 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68. 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而看一切太难,固然能使人无成,但若看得太容易,也能使事情无结果。

69. 不愿意在有权者的刀下,颂扬他的威权,并奚落其敌人来取媚,可以说,也是xxx语丝派xxx一种几乎共同的态度。

70.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干为孺子牛。

71. 哈儿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严厉。

72. 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74.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75.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76. 将文章当作古董,以不能使人认识,使人懂得为好,也许是有趣的事罢。但是,结果怎样呢?是我们已经不能将我们想说的话说出来。

77. 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78. 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

79. 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80. 孩子是可敬佩的,他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到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81. 我的杂感集中,《华盖集》及《续编》中文,虽大抵和个人斗争,但实为公仇,决非私怨,而销数独少,足见读者的判断,亦幼稚者居多也。

82. 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情都败在他们手里。

83. xxx自卑,’固然不好,xxx自负xxx也不好的,容易停滞。顶好是不要自馁,总是干;但也不可自满,仍旧总是用功。要不然,输出多而输入少,后来要空虚的。

84. 后出者胜于前者,本是天下的平常事情。

85. 目前的造物主,还是一个怯弱者。

86. 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87. 那唯一的盆景万年青的阔叶又已消失在昏暗中,破絮一般的白云间闪出星点,黑暗就从此开头。

88. 从来如此,便对吗?

89.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鲁迅·悼杨铨

90. 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死》

91. 当开首改革文章的时候,有几个不三不四的作者,是当然的,只能这样,也需要这样。

92.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93. 人不能将别人都作坏人看,能帮的也还是帮,不过最好是量力,不要拼命就是了。

94. 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95.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96. 所可惜的,是左翼作家之中,还没有农工出身的作家。

97. 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98. 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将来是子孙的时代。

99. 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101. 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小说艺术的精髓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

102.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无题

103.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

104.

105. 有时也觉得宽恕是美德,但立刻也疑心这话是怯汉所发明,因为他没有报复的勇气;或者倒是卑怯的坏人所创造,因为他贻害于人而怕人来报复,便骗以宽恕的美名。

106.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107.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108.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09. 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110. 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之脊梁。

111. 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我心中的鲁迅篇五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 。

如果黑板就是浩淼的大海,那么,老师便是海上的水手。铃声响起那刻,你用教职工鞭作浆,划动那船只般泊在港口的课本。课桌上,那难题堆放,犹如暗礁一样布列,你手势生动如一只飞翔的鸟,在讲台上挥一条优美弧线——船只穿过……天空飘不来一片云,犹如你亮堂堂的心,一派高远。

柔和的阳光斜挂在苍松翠柏不凋的枝叶上,显得那么安静肃穆,绿色的草坪和白色的水泥道貌岸然上,脚步是那么轻起轻落,大家的心中却是那么的激动与思绪波涌。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它绽放得美丽,舒展,绚丽多资;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绚丽多彩。

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弹奏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飞马牌大钟,上紧发条,便会使人获得浓缩的生命。

生活的海洋并不像碧波涟漪的西子湖,随着时间的流动,它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浪花飞溅,时而巨浪冲天……人们在经受大风大浪的考验之后,往往会变得更加坚强。

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生活,就是用心灵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叶绿的枝头;生活,就是面对困惑或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明亮且微笑的灯展。

生活是蜿蜒在山中的小径,坎坷不平,沟崖在侧。摔倒了,要哭就哭吧,怕什么,不心装模作样!这是直率,不是软弱,因为哭一场并不影响赶路,反而能增添一份小心。山花烂漫,景色宜人,如果陶醉了,想笑就笑吧,不心故作矜持!这是直率,不是骄傲,因为笑一次并不影响赶路,反而能增添一份信心。

我心中的鲁迅篇六

在小说中,总少不了人物语言的对白描叙。它既是作文的语言表达方式之一,又是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思想情感的必要手段之一。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在人物语言描叙方面独具个性.用了重复对白来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鲁四老爷,对这一人物在小说中作者着墨不多,只轻描淡写地交代了他的书房、他的几次皱眉,还有私下里告诫四婶不准祥林嫂参与祭祀,但作为一个写作高手并没有忘记小说的要素之一——刻画人物,用语言最妙。于是就出现了经典性的个性语言:当有人报告说,祥林嫂是被两个山里人和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老婆子绑架走了时,他说了四个字,“可恶!然而……”“可恶”是指这伙人的绑架行为,简直是强盗,不知礼仪,败坏鲁家的门风,至少说也该给有点威望的四爷打声招呼或者说光明正大地来要人,何必这样的粗暴无礼?但一想到祥林嫂是背着婆家逃跑出来的,也有违背“妇道”之嫌,婆家人捉她回去,也是情理之中的,所以一个“然而”就原谅了他们的粗暴无礼。从“无礼”到“有礼”的这个过程,仅这四个字就把它的逻辑讲通顺了。接着,卫老婆子亲自出马来鲁家释疑,四叔第一句话就是“可恶!”,见对她的不满情绪:你是个中人,隐瞒实情不说,连个照面都不打,还帮着别人暗暗地劫走我家的佣人,闹得沸反盈天的,这成什幺体统?但当卫老婆子把情况一说,把罪一认,把证一保,嚯,四叔立即释然,又一个“然而”就心平气和了,也认为卫老婆子合“礼”,几乎把一个两面讨乖而又得利的滑头,当成了一个大好人了。这合哪样的“理学”?鲁迅先生就用这四个字,时合时散地运用到四叔身上,一下子就把一个封建遗老冷酷、自私、伪善的面孔揭开了,语言是多幺的精炼而有力啊!

四婶的反复言语是在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镇之后。当听到祥林嫂的遭遇之后,四婶眼圈有些红了,尽管先前有些踌躇,但还是让祥林嫂做了家里的女佣。可当四叔告诫她,祥林嫂这种人固然可怜,但“伤风败俗”,用她帮忙可以,要是祭祀,一切饭菜要自己做,如果让她做,不干不净的,祖宗是不吃的。这样一来,作为鲁家特别隆重的祭祀大事,四婶再忙也不让祥林嫂插手了。当祥林嫂照旧去分配酒杯和筷子时,四婶慌忙地说:“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祥林嫂又去取烛台,四婶又慌忙地说“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这种语气算客气,先称呼,后说事,理由是不言的。祥林嫂虽有些为难,显得疑惑,但也不是傻子,就因为自己嫁了再嫁,死了两个男人而被众人鄙薄嘛。可当她听了柳妈的话,捐了门槛,赎了罪,以为自己就清白无罪,完全可以干一个女工力所能及的家事了。然而,四婶在祭祀时,见她老不听安排,便慌忙大声地说:“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次声音提高了,语顺变动了,句子缩短了,且是先说事,后称呼,足见其既不客气又显慌乱的情态。对于同是女性的四婶,虽同情祥林嫂的遭遇,两次自作主张收留她为佣人,但她在四叔的指使下,无意中充当了封建礼教的执行者,断送了祥林嫂的生存希望,把她一步步地由家庭佣人变成无家可归的浪人,直至推向了死亡的深渊。祥林嫂人生悲剧的造成,四婶虽说主观上没有什幺过错,但客观上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尽管只呵斥了这幺几句。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以礼物为话题写作文(优秀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

    最新保护环境手抄报 保护环境的措施7篇(汇总)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

    最新幼儿园科研工作计划下期 幼儿园小班下期工作计划(模板10篇)

    计划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工作领域。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最新书包和笔盒与铅笔的童话作文通用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2023年感动的事作文字优秀(五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

    我心中的鲁迅呐喊作文字(模板八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

    暑假最高兴的事作文字优秀(六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

    2023年暑假最高兴的事作文字 暑假最高兴的事作文(大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

    2023年暑假最高兴的事作文字 暑假最高兴的事字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读书我的快乐作文字实用(3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