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个人心得(通用21篇)

时间:2023-12-13 作者:JQ文豪

年度总结是一个评估和调整的机会,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法。如果你正在为写年度总结而苦恼,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灵感和启示。

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个人心得(通用21篇)篇一

202月18日,农历新年刚过,《感动中国颁奖盛典》如约而至,钟杨、刘传建、王继才夫妇等感人事迹在此之前早已传遍整个网络,原来我一直相信他们的不平凡,然而却依然低估了他们的伟大。朴实的感情没有华丽的语言是他们的共同点,但他们用高贵的心灵和无私的大爱,给我们书写了一张高标准的人生答卷,值得我们所有人去思索。

张玉滚扎根乡村,钟杨科研援藏,其美多吉30年为民服务,王继才夫妇32年为国守岛,程开甲一生埋名为国奉献,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叫从容,彷徨的时候,我们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到坚定,怀疑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们什么叫相信。吕保民的见义勇为,刘传健的临危不乱,杜富国的“你让开,让我来”,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叫真正的勇士,生死关头,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什么叫视死如归,害怕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们什么叫勇敢。马旭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张渠伟局长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一户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叫无私奉献,艰难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们什么叫党员,浮躁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们守得心灵的高贵。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于国,他们忠于祖国、鞠躬尽瘁,于民,他们见义勇为、不惜生命。是他们挺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感谢这些可爱的人们,感谢能与他们相遇,感谢他们为这个时代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感谢他们给予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让我们把一个个时代的美好代代延续。

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个人心得(通用21篇)篇二

2013年,七星小学跳绳队带着独门秘籍和法宝,参加了花都区第二届中小学生跳绳比赛。第一次参赛,他们就包揽了80%的金牌,还拿到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第二年,七星小学跳绳队参加全国性跳绳比赛,拿到团体总分第一和36块金牌。

继在全国比赛中一鸣惊人之后,七星小学从偏僻的乡村走向了世界跳绳赛场。2015年,赖宣治带孩子们到迪拜参加首届世界学生跳绳锦标赛。这是孩子们也是赖宣治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国。

在这届比赛中,七星小学跳绳队拿到了金牌总数28枚中的27枚。成为世界跳绳的.“梦之队”。赖宣治: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在哭,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觉得能为国争光,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当所有外国选手都站起来给你鼓掌那一瞬间,我觉得特别棒,真的特别棒。

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个人心得(通用21篇)篇三

近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播出。其中,有这样一群融入年轮的追梦人,彷徨时,他们用行动描绘坚定;怀疑时,他们用忠诚表达坚信;迷茫时,他们用担当书写坚守。他们的。

事迹。

深深敲击着广大党员干部的心灵,他们是中国脊梁,是良知,是责任,是偶像。党员干部要汲取“感动中国”人物的追梦力量,汇聚成“行动元素”,浇筑追梦之路,真正为人民服务。

总有一种力量令人勇往直前。无论是六年坚守扶贫一线,昼夜奋战超负荷工作的基层干部张渠伟;还是为孩子们劈柴生火、执鞭上课,用扁担挑起乡村未来的80后教师张玉滚;还是无畏戈壁寒暑,无惧野地黄沙的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等等,都以心中的追梦力量,汇聚成忠诚担当、矢志报国的“行动元素”。

将追梦力量化作为民情怀。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新时代的追梦人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疾苦记挂在心上,以“民”的心态为民,以“民”的身份想民。正如张渠伟同志,始终怀揣“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之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为民激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为民热血,把群众装在心里,把扶贫工作扛在肩上。为渠县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贫困人口脱贫、130个贫困村脱贫和整县摘帽贡献了健康、智慧和热血。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党员干部要真正为群众谋心谋事,察民情、体民苦、排民忧、解民难。

将追梦力量化作责任担当。从一名放弃城市就业机会的大学生,到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的全能教师。几十年间,张玉滚用心中的追梦力量诠释了自身的职业价值和人生追求。张玉滚的一根扁担,挑起的不仅是学生的课本、文具,更是将孩子们对知识对渴求以及对未来的渴望挑进了大山。张玉滚从平凡到非凡的蝶变,启示着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保持本色、强化责任担当,敬业报国。广大党员干部对待工作要始终保持火热的“温度”,将“温情”融入到工作中,保持“满电”状态,激情常在线。

将追梦力量化作脚踏实地。每个人都很平凡,但在平凡的人生中,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因为我们都是追梦人。正如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29年如一日往返于1208公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雪线邮路,将来自党中央的声音、四面八方的邮件送往雪域的各个角落。党员干部要将为民办实事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之中,把目光聚焦到人民群众的需求上,不追求“轰动效应”,多些“细水长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真正把一件件关系民生的事办出实效。更要从“感动中国”人物中汲取营养,充实追梦力量,追逐理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方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20_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个个都那么震撼人心。但是最让我感动的还是“爬”遍青山送医上门的夫妻周月华和艾起。

周月华,女,43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艾起是她的丈夫。

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

毕业。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周月华因身体残疾而四处碰壁。后来,看到乡亲们每次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医院看病,她就动了行医的心思。

周月华将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200元加上家中仅有的600元储蓄作为开诊所的启动资金,又把家里堂屋修整了出来做场地,药品采购则靠两个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1990年11月,周月华的“柳荫镇西河村卫生室”终于正式挂牌营业了。

“我喜欢我的工作,喜欢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周月华说道,“住在偏远地方,农民看病要走上好几小时。所以我现在做多一点,让乡亲们少跑一点,少花一点,自己会感到很开心。”

最开始行医时,周月华右肩挎的是药箱,左肩杵着拐杖在山间艰难行走,这种行医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条左腿――她的丈夫,艾起。

周月华和艾起结婚之后,无论上山涉水,刮风下雨,只要有出诊,艾起便会揽起周月华的手,用宽阔的后背将她背到病人家里。“背你一辈子,我无怨无悔!”这个男人用20年的行动,默默支持着妻子的事业。

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没有他,这么多年,我做不到的。”周月华说道,“他是我这辈子的第二条左腿。”“我背着她走了18年。我说过要背她一辈子,就要实现这个诺言,永远都不放弃。”周月华的丈夫艾起说。

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我祝愿这对夫妻好人能有好报,能够幸福美满的过完一生。

今晚,我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这次颁奖典礼中,有为了中华民族付出了一切的科学家于敏;有为了山区孩子的前途而放弃优越条件去艰苦的地方教学的朱敏才、孙俪那夫妇;有坚持做好事30年的炎黄张纪清;有跟听力障碍的儿子同桌16年的母亲;也有为了新疆的和平不畏牺牲的警察木拉提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而又让我最感动的是警察木拉提和炎黄张纪清。

木拉提是一民警察,这是一个光荣的职业,同时也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职业,木拉提跟他的同事们每天有任务,每天都不分昼夜地工作。因为他们在新疆,众所周知,新疆是恐怖根据地,所以有很多恐怖以及各种各样的坏人,每年都有许多无辜百姓受到伤害,但因为木拉提以及他的队伍,使得老百姓能在这里安居乐业,虽然木拉提他们很可能在某次任务中殉职,但他们依然不畏牺牲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木拉提的许多战友都因为执行危险任务而牺牲离开了我们,但木拉提依然为了和平与恐怖勇敢战斗着。

还有一位也令我非常感动的人物炎黄,炎黄的真名叫张纪清,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他为孤儿院,学校,灾区捐赠了许多资金,每次捐款都以炎黄的化名填汇款单。他原本有三百平米的房子,可他为了捐款,卖了房子,住在70平米的屋子里,默默地坚持做好事。因为他每次捐款都用化名炎黄,人们找了他三十年,直到2014年因为他在银行汇捐款时摔倒被送去医院,人们看到他撒落地上的汇款单才知道他就是默默做了三十年善事的炎黄。

三十年来,他一共捐了几十万元。当主持人问他每次捐款时都怎么想,他却说:捐款只是一个小事,很多人在捐,只是我捐的时间长了一点而已。他让我倍受感动的地方是他做了三十年的好事却从不留名,其实他的真名是张纪清,正如主持人给予他的颁奖词:是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你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你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你为我们点燃。

看完颁奖典礼,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们都是如此平凡的人,却又那么伟大,他们值得我们敬佩,我们都应该学习他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贡献出应有的一份力量!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初读时不禁疑惑,仓颉创字而已,何以让天地恸哭、神鬼惊惧?张彦远这样解释:“造化不能藏起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意思是,文字出现后,上天终于可以传达心意、记载秘密,所以感动得下粟雨;而文字由于有巫术,鬼怪再也不能隐秘,所以惊惧大哭。可见,当有血有肉的现实生活,化作最真实情感的文字时,它的震撼力将无以衡量。

蓦然想到,在这场悄然而至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除了有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突击队员冲锋一线,也有大量文艺工作者坚守后方,真实书写,向社会和人民传递着共克时艰的信心力量。

我在后方战“疫”,我看到每一名文艺工作者都在努力奔跑。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们没有白大褂、也没有绿军装,但是他们依然奋战一线,发挥耳目喉舌作用,用不灭的灯为战友们点亮归家的路,用如椽的笔撑起同志们疲惫的肩。他们牢记嘱托、响应号召,及时传播疫情防控知识,客观记录前线点点滴滴,深入挖掘一线感人事迹。他们,用镜头定格感动,让我看到了“国士”南山眼中饱含的深情热泪;他们,用画笔描绘温暖,让我看到了“逆行者”雪夜登机战病魔的感人场景;他们,用各种各样方式,让我们看到一张张满是压痕的脸、一双双满是血丝的眼。他们用心书写着时代的精神图谱,精心创作着平民的英雄赞歌。

我在后方战“疫”,我为每一位奋战在前的朋友点赞。我们手虽不能相握,心却紧紧相连。您的“请战书”,您的“与妻信”,您在抗击疫情中的每一次逆行、每一份温情,都是我最朴质的创作元素。正如您所言:“既然从事了这个职业,这就是我的责任,虽然心里也有不舍,但疫情面前,不能退缩。”我将始终坚守文艺初心,在这狂风骤雨中以笔战“疫”,记录感动、鼓舞士气,讴歌真英雄,传播正能量,用文字向白衣战士致敬,向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抗疫英雄致敬。

有人说:在这个古老国度每一寸土地上,成片的花在大地上“摇摆”。每一朵都那么渺小,当他们连成一片,风也要驻足,云也要致敬。这种力量聚沙成塔,集孤弱为伟力;这种精神自强不息,使困地发新芽。我在后方战“疫”,让我们一起用爱歌唱、以笔战斗,众志成城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个人心得(通用21篇)篇四

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留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决定回到革命老区百色,在自己接受教育资助走出大山的贫困家乡继续追梦;她毅然接受组织安排的任务,奔赴偏远的贫困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将扶贫当作自己“心中的长征”,带动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她忍痛告别患癌症刚做完手术的父亲,深夜冒雨奔向受灾群众,不幸在途中被突发的山洪夺走了宝贵的生命......30岁年纪正是一朵花开的最旺盛的时候,黄文秀同志用其短短一生,向广大党员、干部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毫无疑问,她是广大党员、干部看齐的榜样。我们要向黄文秀学习,要像她那样不忘初心,自觉为民造福。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始终把群众装在心里,事事想着群众。奉献是党员干部最神圣的职责,党员干部就要始终心系群众,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认真读完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的报导,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太快,快到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初心,甚至不知初心为何。科学家、建筑师、军人一个个为家为国且高尚神圣的职业一直是我们在孩童时代的理想,而随着年纪的增长,思维以及认知的具化,理想渐渐成为考一所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经济独立、独善其身......所有生活的零碎,都不再能够拼凑得起最初梦想的蓝图。也许是因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越来越浅薄,也许是因为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也许是对于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的认知超越不了“小我”。而黄文秀的事迹,正是能够让我们在感动、感慨的同时,从这些情感碰撞中再去找到自己的初心,用榜样的力量荡涤灵魂、砥砺初心、呼唤担当。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以榜样之光照亮为民初心,广大党员和青年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方能书写无悔人生。

“为中华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她不忘入党初心,坚守党员使命,艰苦奋斗。作为共产党员,尤其党员干部,当以黄文秀为榜样,百姓的幸福作为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将人民群众的小事视为自己的大事,为人民群众谋实事、干好事。我们要学习黄文秀同志勇于担当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到爱岗敬业,有责任,有担当,肯实干,出实绩。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四个意识”。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质。党员干部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参与者推动者,也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直接受益者。随着“两学一做”逐步推进,每一名党员对党要常怀忠诚之心,自觉遵守党章,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在思想、行动上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在党言党、在党为党,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补足精神之钙、强化自律之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到”,我们要深入学习党章党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自觉用党章和党规党纪规范自觉的言行,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我们要自觉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积极投身“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中,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真正做一个“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党员。

2019年6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蓬勃的朝气和昂扬的锐气奋斗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党中央决定,追授黄文秀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基本理论。黄文秀同志不论是在求学时还是在工作中都积极学习并积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

总书记曾说过,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作为基层共产党员,我们要向黄文秀学习,向一代代优秀的共产党人学习,学习他们勇于担当的魄力,学习他们迎难而上的斗志,学习他们甘于奉献的从容,坚定初心,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拼搏奋斗,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谱写自己的青春之歌。

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个人心得(通用21篇)篇五

“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3月3日晚,朱彦夫这个名字,再一次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这位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战士,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颁奖典礼现场,接过沉甸甸的荣誉奖牌,朱彦夫的女儿朱向欣非常激动,她说:“今天我来给父亲领感动中国奖,感到很荣光,我被感动中国人物感动着,被父亲的精神鼓励着。作为一名教师,我回去要本本分分,干好本职工作,尽最大努力教育好我的孩子,把父亲的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朱彦夫14岁参军,经历过无数次战斗。在朝鲜战场上,他浴血奋战,舍生忘死,在战斗中失去了四肢和左眼。回国后,他毅然放弃荣军院的特护待遇,回到了家乡。靠着顽强不屈的意志,实现了生活自理。

战场上,他扛起枪杆子,与敌人英勇作战;在家乡,他抱起锄杆子,带领群众向贫穷宣战;退休后,他夹起笔杆子,向人生极限挑战!用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写就极限人生!

命运打不倒心中有光的人。

朱彦夫当书记25年,光假肢就磨坏了7副。他带领乡亲们棚沟造地,在贫瘠的山地上造出了一块块旱涝保收的“小平原”,每年增产粮食几万斤;他顶住压力大搞副业,改善了村民生活;他带领林业队,种植苹果和花椒,千亩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能够抗衡时间、改写命运的,唯有执着信念。

朱彦夫没有忘记战场上指导员牺牲前对他的嘱托,他要把战争的壮烈写下来,传给后人。但是写书,对于失去双手的朱彦夫来说,困难之大可想而知。刚开始,他用嘴含笔,口水连着汗水,泪水和着墨水,不一会儿就弄得字迹模糊,只得换纸重写。后来,他尝试用残肢抱笔、手腕绑笔,残臂磨破了,他贴上胶布,忍着剧痛再写。这样一撇一捺,一点一滴的坚持,持续了整整7年,他以惊人的毅力,写成33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

朱彦夫曾经说,“在别人眼里,我似乎没有什么幸福可言。但我认为,幸福是有层次的。奋斗着,就是幸福的。”朱彦夫从未停止过奋斗的脚步,创造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举。

看了颁奖盛典,淄博市博山区源泉中心医院院长亓庆良说,“我被朱彦夫的事迹感动着、感染着,朱彦夫的精神是淄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要把感动化成行动,幸福地奋斗,为打造‘厚道齐地、美德淄博’贡献力量。”

沂源作为沂蒙革命老区的一部分,是山东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被称为“山东屋脊”,朱彦夫就是这屋脊上的精神高峰。如今,他又成为凝聚奋进力量的全国精神高峰。

朱彦夫一心向党,全心为民,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成为淄博党员干部对标先进、检视问题的一面镜子,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一把尺子,激励着470万淄博人民,在打造“九个现代化新淄博”的跨越中勇往直前。

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个人心得(通用21篇)篇六

3月3日晚,“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如期而至。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中国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等获得“感动中国度人物”荣誉。

3月3日,感动中国20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和女儿在颁奖现场。

3月3日,感动中国20度人物朱彦夫的女儿在颁奖现场展示父亲书写的“光荣属于二连”“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从到2022年,《感动中国》已走过20载。来,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既呈现出普通百姓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又实录了社会变迁、时代前进的铿锵足音,其中历久弥新的中国精神力量,穿透时光的隧道,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走过20年,《感动中国》为何依然打动人心?颁奖词靠什么征服一批批观众?记者采访了《感动中国》总撰稿刘凯等主创人员。

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个人心得(通用21篇)篇七

今年七月,华坪女高将送走它的第十届毕业生。20_年高考,华坪女高118名毕业生一本上线率达到40.67%,本科上线率82.37%,排名丽江市第一。建校至今,已经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走进大学。

华坪女高佳绩频出之时,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她患上了肺气肿、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10余种疾病。6年前,因为胳膊疼得抬不起来,张桂梅停止了授课,转而当起学校的后勤。她是校长,也是保安,每天检查水电安全,熄灯与否,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上课,顺道赶走路上的蛇。张桂梅没有自己的家,她就住在一间学生宿舍里,日夜守护着校园。

“再坚持一下,”张桂梅说,“我也自己想办法找一些止疼药,先止疼,后面再说。现在也不想去检查身体了,越检查毛病越多。”尽管疾病缠身,张桂梅还是尽量让自己显得精神一点,她坚持对每个学生进行家访,把文化摆脱贫困的理念带进大山。

张桂梅的心思很细腻。前段时间因为疫情,学校只能网络授课。她担心老师一个人在教室讲课会孤独,便坐在教室门口陪着她们。长时间久坐使她疼痛难耐,张桂梅干脆在门外支了张床。教学楼晚上熄灯,只有讲课的这一层才通电,张桂梅躺在光影之外,静静地陪着正在讲课的老师。

十二年里,张桂梅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称号,她把全部奖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资共计一百多万元一同捐献给了教育事业。

张桂梅说,当她走进华坪、走进民族中学、走进孤儿院这群孩子当中,本以为一两年之后就会离开,没想到一陷进去就没拔出来。

“不管怎么着,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们后面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是对我的安慰。”

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个人心得(通用21篇)篇八

3月3日晚,《感动中国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以“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为核心主题,全面展现中国人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2021年。

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名单: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中国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

其中,苏州籍两院院士顾诵芬在列。91岁,飞机空气动力学家,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顾诵芬生于书香门第,7岁时在北平时,目睹日军轰炸城市,立志投身航空事业报国。自1956年起,顾诵芬先后参与、主持我国第一款自主设计的喷气式机型的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并创造性解决了大超音速飞行的飞机方向安定性问题和跨音速的飞机抖振问题。顾诵芬的工作经历与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轨迹完全重合。他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构建起现代航空产业体系的过程。

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个人心得(通用21篇)篇九

20__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个人心得(通用21篇)篇十

张桂梅同志深深扎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爱教育,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别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爱学校,不顾身患多种疾病,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折磨,经常超负荷地工作在教学岗位上;她爱学生,拿出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关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关爱学生。张桂梅同志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一名共产党的崇高理想和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张桂梅同志是教师的优秀代表,是教师的榜样。张桂梅同志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张桂梅同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张桂梅同志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认真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加强师德建设,真正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张桂梅同志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勤奋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向传递真爱的使者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感恩行动”在迅速掀起,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

通过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以后,我们要更加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和接班人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甘为园丁,做到教育安心和专心,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热爱本职,踏实工作,不追逐名利。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与能力。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认真听取他们的教诲。讲好普通话,使用规范字,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绝不得过且过和放任迁就学生,而要以又红又专的高标准要求学生,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循循善诱,管教管导,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一视同仁。做到深入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为学生多办实事。

对此,为保障新招收100名学生的安全,张桂梅便带着全校的女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简易“宿舍”,白天教学,晚上休息。同时,又安排学校里的男老师在教学楼的楼梯间搭起“木板床”,轮流值守校园安全工作,全体教师为学生筑起了安全保障第一关。

当张桂梅决心要创办女子高中之时,便知其一路坎坷,在这样的环境里,全校仅有的17名教职员工中有9名相继辞职离开,100名学生有6名提出转学,这些情况让创办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维艰的张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贫困家庭女孩?免除学杂费的办学制度?女子高中能否办得下去?面对社会上的质疑声,张桂梅鼓励大家:“留下的8名老师中有6名共产党员,只要党员在阵地就在,女子高中这块教育扶贫阵地一定守得住。”

张桂梅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没有放弃建立女子中学的决心。

9月,在张桂梅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下,全国惟一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华坪女子中学终于顺利成立。

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个人心得(通用21篇)篇十一

有这样一位老人,为国建功,舍一己之名;有这样一位老人,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舍一己之利,这位老人就是我们的老英雄张富清,战争年代出生入死,和平时期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让我们后世子孙深深的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学习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张富清从未因追逐名利而工作,从不求被他人铭记,但求奉献自己无愧的人生。这位95岁的战斗英雄,从未将自己的荣誉向他人提及,一直过着低调而简朴的生活,退役后,他选择到偏远山区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他是我们美好生活背后的奋斗者,他是淡泊名利、奉献自己的时代英雄。

学习他勇于担当、舍我其谁的精神。祖国的繁荣富强,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一代代为之奋斗不息的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训诫言犹在耳,正是这样的一种担当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不畏艰难、奋勇向前。张富清在民族危亡,国家危难之时,他作为西北野战军的突击队员,在战场上奋勇作战、九死一生、保卫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他没有沉浸在过去的赫赫战功之中,在和平年代、服从大局,到偏远山区投身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不忘初心,坚持向前,甘于奉献,为我们新时代的青年树立了榜样。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传承他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孜孜以求,勇于担当、舍我其谁的无名精神。弘无名之精神,扬社会之正气,促国家之发展。在面临个人利益荣辱与集体国家利益荣辱之间的考验时,我们要毅然决然地选择后者。

“投身到祖国和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将知识落地生根,将百色革命先烈们奋勇前进、不断拼搏的精神传承下去,作为一名党员,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责无旁贷。”这是黄文秀生前留下的工作视频中所表达的扎根基层的决心,她用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对共产党员的使命做了的诠释。

89年出生的黄文秀,是百色本地人。她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3月,她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挑起了当地脱贫攻坚的重任。6月17日凌晨,她在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她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百坭村,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响应号召,帮扶脱贫。毕业后,黄文秀放弃高薪工作,响应国家号召来到百坭村。脱贫攻坚,使命责任重大艰巨,黄文秀一对一帮扶走访,与帮扶对象面对面、心贴心,为他们带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展现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务实作风和为民情怀,驻村短短1年多时间里,黄文秀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并带领当地村民将砂糖橘种植面积从不到1000亩扩大到多亩,村里88户418人稳定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71%,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38万元,被评为“乡风文明”红旗村。

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党员干部要走进基层深入群众,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只有主动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听取群众的呼声,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或建议,才能了解群众所需、所急和所盼,切实解决实际困难。黄文秀经常入户了解村民情况,力所能及的帮助贫困户。她帮助贫困户学生申请贫困补助,经常向他们传达国际有关帮扶政策,在黄文秀的带动下,帮扶户家种了22亩茶油树,申请到含抚育补助在内的7000元补助,4-5年后将有产出。一年来黄文秀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

“工作造就人格,不忘初心奋勇前行。”这是黄文秀驻村前,贴在百色市委宣传部办公室栏上关于她的一句人生格言。她用美好的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我们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个人心得(通用21篇)篇十二

2007年初,宁波市看守所设立艾滋病监区,专门关押犯罪嫌疑人中的艾滋病患者。当时省里并没有先例,也无经验可借鉴,所领导正发愁找谁接手管理时,毛卓云主动请缨,“你给我6个月时间,管好了我继续,管不好你另请高明”。

上任前,看守所给毛卓云买了防护装备,可以从牙齿“武装”到脚趾,但毛卓云坚决不穿,“艾滋病在押人员很敏感,只有‘零距离’接触,他们才会对你交心。”这些防护装备一次没用就进仓库积灰了。

毛卓云不打“没有准备的仗”,他自学了大量艾滋病医学知识、特殊群体心理及心理疏导干预方法等,每一次谈话、心理疏导,他都将对方的反应、情绪等记录在册。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写了5大本十几万字的工作日记,还总结出了艾滋病在押人员管教工作“五心法”。

靠着这套方法,毛卓云走进了艾滋病在押人员的心里,“慢慢地,他们不再有对抗情绪,还愿意主动跟我聊天了”。不过,危险依然随时出现。有一次,在押人员王强(化名)突然发狂,这个29岁的小伙子感染艾滋2年,曾因吸毒过量产生幻觉,在大街上持刀行凶,还刺伤了民警。在押期间,他的`状态极不稳定,时不时攻击医生和管教民警。眼看他情绪崩溃,龇牙咧嘴想咬人,毛卓云上前一把抱住了他,轻抚他后背。王强安静了下来,并从此对毛卓云打开了心扉,也开始遵守看守所纪律。

毛卓云的妻子徐爱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知道丈夫的“新工作”。某天,她在报纸上读到一则关于艾滋病监区的报道,里面写了一位“毛警官”的事迹,配图是毛卓云的背影照。徐爱英心里咯噔一下,回家在毛卓云那里得到确认后,第一反应就是劝他换岗,“这工作太危险了”。毛卓云将自己的工作心得和管教方法详细解说给妻子听,并再三保证会好好保护自己,徐爱英这才勉强同意。

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个人心得(通用21篇)篇十三

“不获全胜、绝不收兵”是我看完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时代楷模发布厅”关于黄文秀同志的事迹后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黄文秀同志从大山走出去,又回到大山;从一名硕士研究生自愿回到家乡工作;从一名市委宣传干事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她义无反顾踏上扶贫的长征路,带领百坭村村民脱贫致富,用生命谱写扶贫乐章。

黄文秀作为村里首位女第一书记,面对村民的不理解与排斥,她翻山越岭、走街串户,做村民的贴心人。在短短的时间里推动了百坭村的路灯修建、道路硬化、蓄水池修建等项目,为村民解决农产品问题,带领88户418名贫困户脱贫。在即将看到胜利曙光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让她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我们应以黄文秀为标杆,在攻坚扶贫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学习黄文秀同志不忘初心。黄文秀同志在硕士毕业后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告别患病的父母,前往扶贫第一线。正是这样一种为民服务的初心,让这位年轻的党员干部作出了这样重大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不管在何种岗位,只有不忘初心,才能谋好事,干实事。

学习黄文秀同志践行信念。黄文秀说过“家乡养育了我们,我们必须回报家乡;祖国培养了我们,我们必须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回报祖国”。信念是一种精神力,信念也是一种动力,信念更是在扶贫长征路上的战斗力。只有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理想信念,才能在新时代的大地上,留下自己的足印。

学习黄文秀同志坚守使命。从主动请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那一刻起,黄文秀同志就肩负起了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干部在攻坚扶贫上的使命。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党员干部,牢记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尽职尽责,勇于担当,脚踏实地,秉承积极为人民群众的奉献精神,只有坚守这样一份使命,才能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黄文秀同志给新时代的年轻党员树立起了一面光荣的旗帜,我们应以黄文秀同志的精神为标杆,追逐她的身影,完成她未完成的事业,以共产党员的身份,用无悔的青春和一颗永不忘记的初心继续前行!

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个人心得(通用21篇)篇十四

有人说平凡衬托伟大,但不如说是平凡孕育了伟大。不平凡的20_,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让我们由心的感动。20_年感动中国中每一个人物都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内心,而最让我感动的是万佐成夫妇。

谁能想到在一家肿瘤医院的旁边,只一墙之隔竟会有一家“抗癌厨房”,在厨房里做饭的又不是什么大厨,而是病人家属。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很早以前在医院旁摆摊卖油条,每当他们收摊回家时总有病人家属请求用他们的余火做些饭菜给病人吃,夫妇俩从未拒绝。甚至,在收到越来越多的求助后他们买了十几套厨具专门放在小巷里开了一家“抗癌厨房”。而更令人感动的是夫妇俩从未想过从中盈利,他们定了一块钱的价才勉强收支平衡。

夫妇两人的初心十分简单:“有的病治不好了,就让病人吃的好点,让家属少些遗憾。”

他们似乎完全为了初心忘了自己。为了病人他们不去旅游不去休假甚至就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连年也过不了。但他们的内心仍然是快乐的,他们开导过的教导过的人都感谢他们,墙上有一排排的电话号码,他们都想邀请老人去家里做客,小小的巷子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温暖,令无数人为之感动。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这两位六旬老人无私的爱与善。

夫妇两人,如此平凡又如此伟大,他们的善他们的爱足已感动中国感动人心。

从20__年到20__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__次评选,无数次感动。每次评选公布结果,总会让我们泪流满面。时光荏苒,对于感动,我们不仅没有审美疲倦,反而历久弥新。因为我们深知,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正是这些感动着我们的人不断付出、负重前行,我们的明天才更有希望。前路漫漫,踏平坎坷成大道,危难险重处更需要迎难而上。

他们的故事感动中国,感动着你和我。今天我们被凡人英雄感动,明天我们就要感动他人。只有将这种奉献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感动不断、动力不减,才能在奋斗中不断淬炼伟大民族精神,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

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个人心得(通用21篇)篇十五

今天,我观看了“20_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和“炎黄”张纪涛。

朱敏才,是中国外交官一位风度翩翩的一位官员,他在地球奔波,工作期间到了不少的城市。等到他退休后,人们以为朱敏才会回到北京,像老人一样与老伴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但现实却不是这样。在一个特殊的机遇后,朱敏才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与老伴孙丽娜一起当起了一名乡村教师。他们一起在教师这个岗位坚持了十年,期间帮助了许多孩子,他们的出现,使许多孩子改变了命运。但是,在这个时候,朱敏才老师因劳累过度而倒下了……他得了脑出血,倒在了教学的路上。幸运的是,在妻子和学生们的期待下,朱老师战胜了死神,可他清醒后,却还惦记着上课。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人啊!感动中国给予朱老师和孙老师五个字:为霞尚满天。是啊,他们宁愿为了乡村里的小孩子能学习,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他们宁愿住在丑陋的房屋,也不愿住豪华的房子……他们是为了什么?他们是为了让更多山区孩子走出大山,取得好成就!

在某个城市里,“炎黄”是大家熟悉的一个人的名称,但大家却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常常出钱资助幼儿园、敬老院等机构。他使用“炎黄”这个名称来掩盖自己,自己却默默地资助他人。他的真名叫张纪涛。他与妻子住在一栋普通的房子中,他在暗地默默将自己的钱毫不吝啬地捐出,张老人一生也不知道捐赠多少人,多少个机构了。感动中国给予了他五个字:涓涓见沧海。

我看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

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个人心得(通用21篇)篇十六

第24届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奥运主火炬将在继2008年之后,再次在中国北京的鸟巢上空燃起。奥运五环下,一个熟悉的身影也在此刻再次出现在国人眼前,他就是田径男子百米飞人苏炳添。今夜,他将作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火炬手之一,参加最后六棒的火炬传递。

当晚10时,经过约1200名火炬手传递的火种,由火炬手赵伟昌带入国家体育场。伴随着乐曲,火炬绕场一周,依次由第一火炬手赵伟昌(1975年奥斯陆世锦赛速度滑冰男子500米银牌得主)向第二棒李琰(中国速度滑冰国家队总教练)、第三棒大杨扬(中国冬奥首枚金牌获得者)传递。

随后,担任第四棒火炬手的苏炳添将火炬传递给两届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奥运冠军周洋。在去年东京奥运会上,31岁的苏炳添以创造亚洲纪录的9秒83成绩,成为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亚洲人,书写了中国乃至亚洲田径新的历史。除此之外,苏炳添也是历史上首位打破10秒大关的非归化亚洲运动员。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176名运动员当中,约有五分之一是通过跨界跨项选才从事冰雪项目专业训练,雪上项目更是有近一半的运动员来自于跨界跨项选才。这些奥运健儿中有不少是通过田径跨项转型到滑雪的运动员,其中就包括中国跳台滑雪队以及雪橇、北欧两项等首次获得奥运资格的项目。

今夜过后,苏炳添也成为七名开幕式火炬手中唯一一位既参加过夏季奥运会比赛,又担任冬奥会火炬手的运动员。随着本届冬奥会参赛运动员依拉木江与赵嘉文点燃圣火,北京冬奥盛会正式开启。

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个人心得(通用21篇)篇十七

时隔20xx年后,中国女排再次登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完成万众瞩目的壮举。一瞬间,中国沸腾了、世界华人被点燃了,在女排姑娘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这就是“女排精神”。

“即使面对强敌,也能从容应战的勇敢无畏。”

“即使几近失败,也要险处逢生的绝不放弃。”

“即使战到最后,也不忘默契配合,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即使伤痕累累,也坚定为国而战,无怨无悔的爱国信仰。”

为了那份从81年开始的那份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女排精神”,我们等待了20xx年。我们始终铭记,从1981到1986,中国女排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五连冠”队伍,为世界女排史留下了中国女排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始终铭记,中国女排在20xx年战胜日本队,重夺阔别20xx年的世界冠军;我们始终铭记,20xx年中国女排艰难逆转俄罗斯,重揽错别20xx年的奥运金牌,重创辉煌。

当然,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中国女排再度迎来低谷,20xx年北京奥运的遗憾,20xx年日本世锦赛的谷底,20xx年伦敦奥运的意外……我们的成绩也许不那么理想,但女排精神却从未消失或离去。我们可以被打败,却不能被打倒,无论何时,都要凝聚在一起、团结如一家,女排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们。

回顾女排的里约赛程,可以说跌跌撞撞,起起伏伏。我们开局不利,小组赛连续失利,以小组第四名的成绩惊险晋级;淘汰赛越勇,一分一分顽强拼搏,战胜东道主巴西队,挺进四强,逆转荷兰晋级决赛,最终战胜塞尔维亚,一路突破最终夺冠,创造了逆袭的奇迹。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中国女排向世界诠释了“女排精神”,用行动告诉了我们“女排精神”的实质。正如郎平指导所概述的:“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女排精神一路指引着中国女排前行,给予她们无限的动力,也一直感染、激励着无数中国人,这就是中国女排的魅力所在,也是“女排精神”的伟大之处。无论是在赛场上还是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挫折不应该轻言放弃,要始终坚持信念,勇敢前行。让我们祝贺郎导和女排姑娘们,让我们感谢她们带给我们的感动,让我们铭记女排精神,把女排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个人心得(通用21篇)篇十八

2021年6月23日,习近平主席与我们天地通话,赞誉航天员是“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无数奋斗者、攀登者的代表”。我们牢记习近平主席关怀重托,把事业举过头顶、把使命扛在肩上,坚定航天报国志向、坚定航天强国信念,勇做不负新时代的奋斗者攀登者。

强固矢志不渝、忠诚使命的坚定信念。载人航天举国关注、举世瞩目,既是国家战略任务,更是重大政治任务,要求航天员不仅技术过硬能飞天,更要政治过硬最忠诚。回想三次飞行经历,印象最深的是出征仪式上总指挥长下达“出发”命令那一刻。那一刻,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党和人民的重托,焕发出征战太空的无穷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不断提升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境界和本领,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以献身航天、筑梦太空为毕生追求,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自觉行动,时刻听从党的召唤、时刻接受党的挑选、时刻准备为国出征,让浩瀚太空见证无限忠诚。

赓续勇担重任、勇攀高峰的革命精神。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中国航天的创业史、发展史,是几代航天人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铸就的。白手起家的第一代航天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大漠戈壁搭架立塔,靠的是革命精神;以“两弹一星”元勋等为代表的英模群体,把最美的年华甚至宝贵生命都献给了航天事业,诠释的也是革命精神。征战浩瀚太空,会面对超乎寻常的风险和挑战。全体航天员始终满怀大无畏的英雄豪情和血性胆气,投身高强度训练、高压力备战、高风险任务,为中国梦插上腾飞的翅膀。作为国家科技成果的集大成者,载人航天能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关键在于一代代航天人潜心科研攻关、勇攀科技高峰。我们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迎难而上闯新路、奋力拼搏创一流,利用太空实验室开展大规模、多领域、交叉融合的科学试验和技术实验,推动空间科学、生命科学发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以一往无前的勇气、以一当十的锐气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航天强国、科技强国。

锤炼矢志不移、追求卓越的创新品格。载人航天处在世界高新科技领域最前沿,是一项极具开拓性创新性的伟大事业。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短短18年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独立掌握空间建站技术的国家。艰难登天路,创新能铸就。唯有创新才能为筑梦九天搭建天梯、攻破天险、跨越天障。我们要不断强化创新精神,努力把创新战略变为创新举措,把创新口号变为创新行动,大力发展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颠覆性技术。科学统筹创新资源,大力改善科研试验条件,大胆走开跨单位联合创新、跨军地协作创新、跨领域融合创新的路子,力争多出成果、出大成果。

保持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务实作风。载人航天飞行科技含量高、程序流程复杂,每一个操作、每一个细节都直接关乎任务成败。只有做到“分秒不差、毫厘不失”,才能实现所有环节操作无差错、状态无失误。我们每名航天员都要进一步强化“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胜算”理念,保持严慎细实作风,以百分之百的精细确保百分之百的成功,不放过任何细小问题,不留下任何细微隐患,不疏忽任何细枝末节,对存在的疑点逐一求证,对出现的问题逐项归零。压实合力制胜责任,牢固树立使命责任荣誉共同体意识,坚持天地一体、乘组一心,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人人负责、处处尽责、事事有责,以“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集体智慧奋力夺取新征程上的更大胜利。

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个人心得(通用21篇)篇十九

在香港商界,伍淑清颇具传奇色彩:她创办的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合资企业。因创建了注册编号为“001”的合资企业,刚过而立之年的伍淑清,得名“001小姐”。

伍淑清是香港最大的饮食集团——美心集团创始人伍沾德之女,生于1948年她即将年满71周岁,至今未婚,身边的人都称她为“伍小姐”;她还曾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三届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是她摸着石头过河,开创了中外合资企业的先河,拉开了我国招商引资的大幕。

日前,在她赞助的香港中华基金中学校园内,年过七旬的“伍小姐”接受了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的专访,讲述自己和家族参与、助力国家发展的家国情。

伍淑清的父亲伍沾德是广东台山人,1947年毕业于当时的广州岭南大学,后移居香港。伍淑清8岁那年,伍沾德兄弟创立了美心公司,之后逐步发展成为香港最大的饮食集团,目前美心集团已占香港饮食业市场份额的10%以上。

少女时代的伍淑清读于香港的教会学校,严苛的管理令她养成了自律的习惯。她告诉记者,自己每天只休息四小时,其他时间几乎都在工作。这个“生物钟”已经保持了几十年。

从教会学校毕业后,伍淑清留学美国,23岁学成返港,她做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决定。“我跟妈妈讲,不用麻烦您再给我介绍男朋友了,我要利用人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1978年,伍淑清30岁。就在那一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航程,开始向世界敞开大门。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伍淑清,也是在那一年12月,第一次来到内地。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中美通航事宜开始提上日程。然而,中美通航面前摆着一个重大难题:长达几十个小时的飞行时长,中国当时没有能够提供专业航空食品的企业。

通航谈判中,美方明确提出,中美航线的配餐必须符合国际标准。可当时的首都机场,为航班提供配餐的是民航北京管理局下属的一个只有30多人的配餐间,盛放餐食的是保温桶、暖水瓶。伍淑清曾对媒体回忆,她第一次坐中国民航的班机时,食物是冰冷的,空姐提着开水壶走来走去给旅客冲茶,同机的香港人纷纷抱怨。

“后来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王匡找到我爸爸说,国家希望您到内地做航空食品。”伍淑清回忆,于是她来到内地,想亲眼看一看内地的发展。伍淑清坦言,当时的感觉是“很落后”,但同时,她也敏锐地看到了内地巨大的市场潜力,感觉到了有做事情的空间。

1979年这一年,对于伍淑清和她的父亲伍沾德来说,格外忙碌。由于1980年5月,是中美两国计划通航的日期,伍淑清和父亲多次往返京港两地,就合资创办航食公司进行谈判。当时除了美心集团之外,与中国民航局进行谈判的还有来自日本、欧洲和新加坡的企业。

伍淑清回忆,当时日方提出的要求是日本航空在首都机场的优先起降权,不管其他飞机上的乘客是什么人都要为其让路。最终,中国政府决定选择华侨出身的伍家作为合作对象。

“那个时候,内地还没有外商投资方面的法律。”伍淑清回忆,当时很多合作细节都是从零谈起。他们就把香港的企业法、工商业法从英文翻译成中文,拿到北京去谈,最终签署了意向书。

然而,由于无先例可循,上级部门迟迟没有批复合同。伍淑清记忆犹新的一个细节是,时任中国民航局局长当时对他的父亲伍沾德说,“伍先生,因为中国没有审批中外合资企业的先例,审批还需时日。我们先握握手,一言为定。”听到这番话,伍沾德说:“我们都是中国人,都相信邓小平先生宣布的改革开放政策。”于是,双方握手为约。

1979年11月,距离中美通航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伍沾德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先自己垫付500万港币购置设备开工,再等待批复合同。

“500万港币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可以在香港楼价最高的中环买下好几层写字楼。但是我们有相同的目标,都是为了国家好,也都相信改革开放一定会让国家有大发展,所以我们彼此信任,甘愿为此冒险。”伍淑清说,因为父亲是华侨的后代,所以希望看到国家强大,当时不是抱着做买卖的心态,而是为了给国家做贡献的情怀去做这件事。

伍淑清回忆,父亲做这个决定时,曾背负了不小的压力。“当时很多身边的人都劝他不要‘去北京做生意’,伯父也曾警告他‘有问题要自己承担责任’。”然而她的父亲,并未退缩。

筹到资金后,北京工厂随即开建,但挑战再度来临。航线对航空配餐要求严格,要达标就需要进口欧美设备。在当时,欧美仍对中国实施禁运,伍沾德就以个人名义,从美国购买设备,在香港订货付款,设备运到香港后,再想办法将运回内地。到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终于拿到审批许可时,工厂已经开始生产,伍淑清将这比喻为“先有蛋,后有鸡”。

1980年4月,国家正式批准了成立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当年5月1日,北京航食挂牌成立,投资双方分别为:中国民航北京管理局出资300万元,占股51%;香港中国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出资288万元,占股49%。北京航食因享有“外资审字[1980]第一号”的批准文件编号,被誉为“001号合资企业”。

作为合资企业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北京航食在成立之后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回望过去,伍淑清认为:“当时引进的不仅是资金和技术,还包括整个企业合作的理念和模式。”

伍淑清曾对媒体回忆,当时他们与还习惯于计划经济思维的合作伙伴不断革新,从合资企业的法律条文、股份制概念、复式记账法、打卡管理制度等细节入手,一步步将001号合资公司塑造为行业领军企业。

“我们需要重新培训员工的概念,比如刚开始时,很多员工不愿意打卡,觉得这么做是不是瞧不起他们”,如今这些早已司空见惯的企业管理制度在改革开放伊始的中国,曾面对旧思维的挑战。伍淑清说,当时自己每两个星期都要去一次北京,落实各种各样的事情,而她的弟弟则直接在北京工作了9年的时间。

如今,北京航食占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70%的配餐市场,实现了38年连续盈利,累计纳税超过16亿元。

001号企业填补了行业空白。随后,以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形式出现的三资企业,在中国内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据统计,截至20__年底,内地累计批准港资项目近40万个,实际使用港资9147.9亿美元。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港资占内地累计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51.7%。

伍淑清说,改革开放之初,港资帮助内地企业了解市场经济、培养人才,扮演了“辅导员”的角色。而目前,在港资份额占据内地引资“半壁江山”的情况下,其角色应适时转变为“服务提供商”,吸引更多外资进来,带领内地企业“走出去”。

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伍淑清,也开始从其他方面参与祖国建设,从1988年开始,伍淑清先后担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见证和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在香港回归前,伍淑清还曾担任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为香港回归做了许多工作。

1997年7月1日,49岁的伍淑清在香港见证了五星红旗升起。香港回归后,伍淑清参与了大量推进内地和香港的交流合作工作。如今,伍淑清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青少年的教育上,在她看来,香港的青少年要同时具备国家的概念和全球的视野,由她赞助的香港中华基金中学的学生,曾多次到内地进行交流学习。

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个人心得(通用21篇)篇二十

20__年,苏炳添16岁,在体校里短跑成绩名列前茅。这一年,他代表体校来到省里参加比赛,拿到了60米短跑和100米短跑的季军。苏炳添在体校里一直成绩斐然,但从未在大赛上展示过自己的实力。省里的比赛让他一鸣惊人,体校领导甚至市里的领导,都看到了这匹在赛场上的黑马。回到学校,短跑老师宁德宝当众表扬了苏炳添。

苏炳添从小为人谦逊,没有因为成绩而骄傲,反而更刻苦的训练。或许这也是他能站在别人到不了的高度,很重要的原因。当别人因为成绩而骄傲,松懈倦怠,苏炳添却不会因此放松自己。

不久,苏炳添去到香港参加比赛,又一次大放异彩,拿到了100米和200米的短跑冠军。夺冠的那一刻,苏炳添突然想家了。他想把这些年的辛苦告诉妈妈,把拿到冠军的事情告诉表哥。回到家里,表哥亲自迎接苏炳添,并且对他赞不绝口。苏炳添抱着表哥,流下了泪水。

这些年,所有人只关心他飞得高不高,很少问他累不累。那时候苏炳添只有17岁,却更加坚定了自己跑出好成绩的信念。

20__年底,苏炳添拜别了体校的恩师宁德宝,来到广东省田径队,正式成为了一名田径运动员。在省队的训练更专业,也更严格。师傅袁国强,是全国短跑记录的保持者,很有威望。因为袁国强从小接受魔鬼训练,他认为严师出高徒,并且对苏炳添寄予厚望。除了每天跑步,苏炳添还要做大量的蹲跳,以此来训练腿部力量。经过一年的训练,苏炳添身轻如燕,拿到了全国60米短跑比赛的冠军。此时他只有18岁,刚刚成年。

20__年,苏炳添在全国大大小小的比赛中,一共拿到了11块金牌,其中还包含了一块亚运会的100米短跑金牌。苏炳添从小谦虚的好性格,对他有很大助益。他不会因为一次成功,就放弃努力,从而错失了下一次的成功。然而刻苦的训练,带来的不仅是荣誉,有时还会有伤痛。

20__年,苏炳添因为长期的刻苦训练,受伤无数,身体终于支撑不住,倒了下去。这一年,他只能安心养伤。不过他也没有因此停下脚步。苏炳添意识到,要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的思维和灵魂,做一个有深度的人。不得不说,自信是一个人最强大的武器。

苏炳添从小练体育,也与他学习成绩不好有很大的关系。在拿到了全国冠军后,苏炳添不再怀疑自己。他认为自己不是没有学习的天赋,只是小时候贪玩,没有努力而已。于是他开始刻苦读书,最终考上了暨南大学。

第二年,苏炳添身体恢复,重返田径赛场。经过短暂的训练,苏炳添在熟悉的赛道上,刷新了60米短跑的全国记录。随后时间里,他在田径赛场上奔跑,中国的田径,也随着他一同奔跑。

20__年,在国际田径联赛上,苏炳添100米短跑中,成为“超风少年”,夺得了冠军。同年的伦敦奥运会,他又进入奥运会百米短跑半决赛,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人。

时隔9年,苏炳添又一次创造了历史,并且是整个亚洲的历史。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他成为了第一位进入决赛的亚洲人。

这9年间,苏炳添一直征战在田径赛场上。他无数次刷新了短跑记录,也为中国夺回了无数的金牌。在赛场上倒地抱头,是他独特的庆祝方式。他倒下了,亿万的中国同胞,却因此站起来了。

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个人心得(通用21篇)篇二十一

近日,《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即使是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我们依然不缺少“英雄”。于国,他们忠于祖国、鞠躬尽瘁;于民,他们见义勇为、不吝金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看《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学习心得3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近日,《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播出。樊锦诗、顾方舟、杜岚、尤端阳、中国女排……每一个人物,每一段故事,都散发着满满的正能量,为社会前行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无不闪烁着中国精神、彰显着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是一种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在当下举国脱贫攻坚任务已到了最关键的时期,增强老百姓的文化自信尤为重要。

如何发挥文化优势,通过提振文化自信,推动发展和转型升级,是新时代赋予的新课题、新使命,也是对我们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新要求、新考验。

以文化宣讲为先,打造脱贫政策“明白人”。所谓宣讲,就是要把扶贫政策讲全、讲准、讲透,来回应群众的关注、关切,不能仅仅是简单地传达会议精神,现场读读相关文件,不能只做一个“传声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多次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就善于用“家常话”“地方话”这类群众语言。对于当地老百姓来说,很多脱贫政策晦涩难懂,基层宣讲也枯燥无味,难以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关注。因此,要想让扶贫政策真正被基层群众理解,还是要多学习习总书记的“家常话”和“地方话”,多用周边生动的事例来给群众讲述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和方法,把脱贫攻坚精神滴灌进群众心里,补足精神信仰,引领当地脱贫发展方向。

以文化资源为本,激活农村发展“动力源”。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尤其当前我国正处在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更应该发挥文化自信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其实在我国大部分贫困地区,各类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对于推进文化扶贫来说,具备宝贵的资源潜力。我们党员干部在做当地扶贫工作的时候,可以考虑结合当地实际,挖掘文化资源,特别是值得传承和弘扬的特色文化和传统文化,打造当地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发展文化旅游等特色项目。同时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既要能够保护传统文化资源,又要能给当地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提供和创造工作岗位,切实提高当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以文化精神为要,奏响脱贫攻坚“最强音”。脱贫攻坚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脱贫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但是获得感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也需要精神层面的,特别需要精神文化上的脱贫。物质上的脱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也是精神文化的贫瘠导致的。针对许多贫困地区群众好吃懒做、不思进取等精神落后现象,可以借助一些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予以鞭挞,比如可以引进一些相声小品、歌舞、打快板等文化节目来传播“扶贫不扶懒、扶贫要扶志”的理念,这样既可以丰富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可以将党的温暖和关怀传递到百姓心间,振奋当地群众自主脱贫的信心,凝心聚力奏响脱贫攻坚的时代“最强音”。

脱贫攻坚,脱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贫”,更是精神上的“贫”。只有“脑袋”和“口袋”同时富起来,发挥出文化自信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形成拔穷根、真脱贫的决胜之势。

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于5月17日晚播出,他们的故事,一件件,一桩桩,仿佛都在诉说着坚持的力量和生命的不朽。人生海海,潮落之后就是潮起,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在有限的生命中,做一些坚守价值、看似无用的事。金钱、名利只会是“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只是那份舍己为人、惠及大众的大爱,才会永远存在于世人心中。

作为敦煌的女儿,她有始有终,无怨无悔。

守护敦煌,那是她的命。我们都希望敦煌“万寿无疆”,只有她竭尽所能,克服困难,为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利用数字技术让莫高窟“容颜永驻”。有人说她死守着洞窟,有钱不会赚,她不予理会,两个儿子送回老家,她无暇顾及,与丈夫两地分居多年,她没有怨言。只凭着一腔热血,为敦煌赤诚守护几十年。刚毕业一年多,选择来到偏远山区当一名选调生的我,更应该学着樊奶奶的样子,在风吹雨打中见世面、练筋骨、长才干,就像一代代文物人守着寂寞、耐着清贫、忍着荒寒,不断关心保护不平凡的文物事业、延续我们华夏五千年文明一样,在基层这片火热的土地上,“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为扶贫的干部,她无处不到,有口皆碑。

作为护山的勇士,他们有情有义,无坚不摧。

火场上,局势瞬息万变。那阵风吹来,不是山林草木的清香,却是熊熊燃烧地叫嚣着吞噬生命的魔鬼。“爆炸式蔓延”的山火,1秒钟可以烧掉一个足球场!在已经扑灭部分火源,曙光就在前方的时候,风力风向忽变,他们遭遇山火爆燃,30名扑火队员壮烈牺牲。火势蔓延的刹那,感知到无法逃过一劫的瞬间,他们在想着什么呢?家中的妻儿老小,只能对不起他们了。那位痛失唯一爱子的消防员老兵,不知道有没有后悔当初让儿子加入消防事业的决定呢?向这些牺牲的勇士致敬,向他们背后的家庭致敬,“钟鼓锵锵,淮水汤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

5月17日晚8点,《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2019年感动中国人物”揭晓。“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他们温暖着中国、感动着中国,他们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致敬每一位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的奋斗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都应成为坚守、努力、拼搏向前的追梦人!

她用满头白发换来敦煌容颜永驻,她是敦煌的女儿——樊锦诗。

“陌上花开无声响,心之所向是敦煌”,把青春挥洒在祖国最偏远的地方,把一生奉献给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经历半个世纪的“风沙”吹打,她守护着大漠石窟的历史,更见证了美丽敦煌的涅槃。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作为江南闺秀和北大才子,本可享有更加闲适的人生,她却选择了将生命托付给古老敦煌,把国家的需要当作自己的需要,在守护国宝中默默奉献一生。她率先在全国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投身科技研发,上线“数字敦煌”资源库,守护千年壁画的最美容颜,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得到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作出巨大贡献。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需要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樊锦诗院长的身上正是文化工作者的坚守与传承,更是一种属于中国人的精神,他们用汗水书写着文化强国的不朽篇章。

他们是青山忠诚的卫士,危难的永恒对手——四川木里森林扑火勇士。

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30名逆行勇士在海拔3700余米处与大火搏斗,他们把青春和梦想永远地定格在了逆行的身影中,他们把血肉之躯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们之中,1个80后,24个90后,2个00后,面对火海,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把生死置之度外,用生命守护了一方安宁,在这个属于青年人的时代中,他们不畏艰险义无反顾,扛起了国家和民族赋予的重任,他们无愧于时代的青年英雄。为了祖国山河的无恙,这一群忠诚热血的“火焰蓝”负重前行,逆火而行的无畏只为保卫国家森林资源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坚毅的背影永远地镌刻在了人们心中,时间记得、国家记得、人民记得,他们的人生是那样短暂,矢志坚守、向火而行的烈士精神将激励着我们,照亮我们奋斗前行的方向。

鞠躬尽瘁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片赤诚,他是“糖丸”爷爷——顾方舟。

一颗履立功勋的“糖丸”造福无数人,一条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坎坷路写满拳拳赤子心,一个心系国家卫生事业的人民科学家为中国儿童健康创造了奇迹,他是“糖丸”爷爷顾方舟,他是战士,也是“国士”。他说:“我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而就是这一件事,控制了中国脊髓灰质炎,让中国成为“无脊灰国家”,更让千千万万儿童免于罹患小儿麻痹症。1955年,脊髓灰质炎大规模暴发,在祖国和人民最艰难的时期,顾方舟团队临危受命扎身于疫苗实验室,与生命赛跑、与病魔较量,成功研制出脊灰病毒单克隆抗体试剂盒,在为人类健康这条道路上书写了一个伟大成就。生于战乱年代,放弃当医生投身于公共卫生事业,埋头深山克服重重困难,在疫苗研发过程中,面对未知风险以身试药,甚至舍己幼为人之幼,那颗“糖丸”是治病灵丹,而“糖丸”爷爷正是人民的方舟。

虽看不见阳光,黑色的双眸里却自带光芒万丈,她是盲人中医师——朱丽华。

“我把经历当成磨砺,苦难也是一笔财富”,黑暗里,她用心中的光照亮了无数贫困学子的求学路,她用勤劳的双手为经历磨难的人送去阳光和希望,盲人中医师朱丽华豁达与坚毅的人生,给人深深的感动。18岁的一次意外让她跌入失明的黑暗中,在短暂的人生迷茫期,张海迪的故事唤醒了她,她说,身体残疾不可怕,心灵残疾才是最可怕的,只要心中有光,人生就不会黑暗。她走出家门,靠自己的双手安身立命,并且用实际行动帮助相似经历的人走出黑暗,与他人分享经历和生活,以自强不息集聚越来越多的正能量。从1991年到2019年,她捐资助学的脚步从未停止,为480名孩子圆了上学梦,她的人生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刻画着无私奉献,更镌刻了身残志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不屈精神。

70年如一日,五星红旗在澳门上空冉冉升起。她是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第一人杜岚,1949年10月1日,她在濠江中学升起了澳门第一面国旗,从事教育工作数十年,始终坚持爱国主义精神、永葆一颗爱国心,坚持爱国主义教育,用无畏和勇敢为澳门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爱国爱澳的优秀人才,她一生辛苦耕耘关心民族兴衰,并把手中的接力棒传给女婿尤端阳。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学工作者,杜岚校长和尤端阳校长将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埋在心中,培育青少年的家国情怀,教导一代又一代澳门青少年懂得中国的历史,懂得澳门的历史,把爱国融入孩子们的心中,引导孩子们走向更好的未来。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记录了澳门最美的样子,更延续着两位校长身上不灭的爱国星火,爱国主义精神让中华儿女备受感动和鼓舞,鲜艳的五星红旗将更加闪耀。

走遍中国,用最客观的笔触讲述最真实的中国故事,他是最中国的“老外”——潘维廉。

相知无远近,感动无国籍。在中国工作生活31年,从“小潘”到“老潘”,从了解中国到热爱中国,“不见外”的潘维廉教授用最客观的笔触向世界讲述和传播最真实的中国故事。1994年,带着对中国土地的“求知”“求真”“求实”及热爱,潘维廉驾驶着一辆小小面包车开启了长达3个月的自驾游,这一行让他对厦门、福建之外的中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不凡的经历丰富了其客观的笔触,随后,他如实地记录和传播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从32岁到63岁,从求学厦门到走遍中国,从写信到写作,潘教授写下了精彩的中国故事。他的书籍《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更是记录和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变革,字里行间满是深情,这份浓浓的厦门情、中国情,让中华儿女为之感动,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这种“不见外”真的很了不起。

英姿飒爽、铿锵玫瑰,一支点燃青春的力量,她们是几代人共同的偶像——中国女排。

作为中国体育的王者之师,女排姑娘第四次站上了感动中国的颁奖舞台。自1951年第一代女排成立起,近70年的风雨兼程,女排姑娘在世界舞台上频频创造奇迹,荣誉背后是付出和坚守,面对逆境她们从不低头服输,怀着对排球的热爱和对祖国的责任感,一往无前所向披靡。从走出低谷到重回巅峰,从默默无闻到登顶夺冠,女排姑娘们日复一日脚踏实地地艰苦训练,几十年不抛弃不放弃拼搏不息。她们在赛场上祖国至上、团结协作、永不言败的模样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时代最强音,她们身上坚忍不拔、顽强奋斗的女排精神,增强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激发着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热情。正如颁奖词所说,“你们的身影是民族性格的缩影,你们的脚步是一个国家成长的过程”,胜不骄败不馁的王者风范诉说着“当你真正准备好的时候,胜利就一定在前方”。

还有深藏功与名、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优秀共产党员张富清,脱贫战场上最醒目的黄花黄文秀,以及超越港岛的远见、不让须眉的担当“001小姐”伍淑清,“感动中国”人物的身影留下一道道深刻的辙,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车轮滚滚向前。

相关范文推荐

    干部失职检讨书(实用15篇)

    检讨书是一种反思能力的培养,它能够让我们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以下是一些著名企业的检讨书实例,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成功的经验。尊敬的书记及院辅导员:您

    市容个人总结(模板15篇)

    个人总结是一种对自己在某一段时间内的成长和经历进行回顾和总结的重要方式。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一些大学生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

    安娜卡列尼娜初二读后感(通用17篇)

    读后感是一种对读书过程的回顾和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吸收书中的知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

    论语读后感四年级范文(19篇)

    读后感是对书中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思考和感悟,通过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意图。这是一些知名作家对于一些经典著作的读后感,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思

    村主任三年述职报告(优质18篇)

    述职报告是一种对自己工作的负责任和认真态度的体现,它展示了我们在工作中的成果和进步。如果您正在为撰写述职报告而感到困惑,不妨参考以下范文,或许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完

    万能的实习鉴定小评语大全(24篇)

    “通过实习鉴定,实习生可以了解自己在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并进行自我调整和提升。”实习鉴定是对实习期间学生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和鉴定的一项重要工

    电信半年度工作总结(模板22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是对自己工作态度和效果的一次自我梳理。对于刚接触月工作总结的朋友们来说,这里有一些范文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酒店安全隐患排查报告(模板19篇)

    报告范文为读者提供了全面了解某项工作、研究或事件等的机会,具有很高的信息价值。通过阅读这些报告范文,可以了解不同写作风格和思路,为自己的写作提供一些启发和指导。

    给老婆认错的检讨书在学习工(专业15篇)

    写一份检讨书需要我们冷静客观地分析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找出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案。接下来是一些专家学者的检讨书,他们对自身研究工作进行了批评和反思,推动了学术

    战争论读后感大学(专业19篇)

    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一本书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对书中内容进行总结和表达的一种文学形式。针对这本书,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