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折扣教学设计(通用17篇)

时间:2023-11-12 作者:梦幻泡六年级折扣教学设计(通用17篇)

教学计划可以根据不同的教材和学科特点进行灵活调整和优化。接下来是一些经过改进和优化的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的教学质量提升有所帮助。

六年级折扣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一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教材第76页例2是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由于学生是初次学习进位,所以这里安排了一个数目较小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例子,以便学生更容易理解进位的道理。情境图引出了小精灵提出的问题:“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

这道例题出现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只有一次进位的乘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着做一做,然后在小组内和全班进行交流。应组织学生着重讨论两个问题:一是先乘哪一位?再乘哪一位?使学生体会到应从个位乘起,否则遇到进位就很麻烦。二是遇到个位上的积满十应该怎么办?在竖式中,对进到十位上的数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应尽可能由学生自己找出答案,自己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还可以借助学具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情分析:

记在竖式十位的横线上。

在学生做过一些练习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探寻计算的规律:什么时候要进位?什么时候不进。

位?怎么知道该进几?怎么进位?启发学生得出:哪一位上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四、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巩固乘法竖式的计算法则。

“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进位法则,并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学习习惯。

五、重点难点:

重点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巩固乘法竖式的计算法则,经历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进位法则,并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是掌握笔算乘法中的进位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让学生自行观察、独立思考、自主实践,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七、课前准备:

1、课前要求学生预习。

2、教师准备课件。

八、教学教程:

(一)、复习旧知。

a)用竖式计算。

32×2=321×3=431×2=。

最后一题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为进位乘法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1、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主题图,

新年快到了,王老师准备给大家买一些连环画作为礼物,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请学生看图口头表达图中所表示的意思。

2、探索算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简要概括,并板书题目:

板书:王老师买了3套连环画,每套18本,一共买了多少本?

(1)可以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出算式。

(2)你用什么方法计算出结果的?想好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会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

3、指导竖式算法。

(1)计算18×3,写成竖式该怎么写?先乘哪一位?(个位)结果是多少?(3×8=24)。

(2)个位上的积满十怎么办?(个位上的积满十应该向十位进位,个位积是24,4写在个位上,2写在十位上,写得小一点。)。

(3)再乘哪一位?(十位)。

(4)在竖式中,对进到十位上的数该怎么处理?(在竖式中,进到十位上的数应该加上)。

(5)指导看书: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比较这两个竖式。

一个加法算式:18一个乘法算式:18。

18×3。

+182。

5454。

(6)找出异同点:相同点:结果一样,都有进位“2”。

不同点:竖式的写法不一样。

算理一样,乘法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过程的思考与探讨,发散思维。

(7)引导学生归纳笔算乘法的算法。

(8)练习反馈:

课本第76页的“做一做”。

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一步掌握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指名板演,说说计算方法。

反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通过练习,反馈存在的问题,特别抓住第3小题,指导学生领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方法相同。

4、小结归纳。

谁能说说我们是怎样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

引导学生回答、归纳: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探寻计算的规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18127。

×2×3。

26561。

(2)课本第77页第1题。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第2-4题。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先自己独立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四)拓展性练习。

你会用电脑打字吗?

每分钟你能打()个字,4分钟能()个字。

设计意图: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九、板书设计。

板书:王老师买了3套连环画,每套18本,一共买了多少本?

18×3=54(本)。

1818。

18×3。

+182。

5454。

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十、作业设计。

1、笔算。

31×3=12×4=243×2=312×3=。

2、交朋友,把积相同的算式连接起来。

39×2224×415×6。

18×56×13112×8。

3、解决下面问题。

(1)黄花有32朵,红花是黄花的3倍,红花有多少朵?

(2)201班第一小组同学拍皮球,平均每人拍111下,6人一共拍了多少下?

教学反思:

十一、镇街交流意见。

十二、教师使用体会。

六年级折扣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二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二、教学重点:

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课题“桥”所蕴含的意义。

四、课前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揭题。

(1)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认识吗?谁能来读读?(请两位同学读。齐读)。

(2)老师把这词语分成了两排,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板书:洪水老汉)。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大声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洪水的,用波浪线划下来。(学生交流)。

(1)反馈评价。

同学们找得都很准,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老师也摘录了几个句子,请看屏幕上,请你们反复读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2)生自由读好后,选择一句你最能读好的读给大家听。

(3)教师相机引导:读到“受惊的野马”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了这种体会,你肯定会读得更棒。

从“跳舞”一词里,你读懂了什么?

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

读得好,是有原因的,老师注意到你的表情,来让我们一起把脸沉下,把声音提高,一起读。

【课件出示】。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板书:狂如魔。

2、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这几句话,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一起读。

【出示课件】。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三)聚焦老汉,体会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

1、同学们,现在的情景是洪水势不可挡!村民们惊慌失措!在这危难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谁?(老汉)让我们走进老汉,自由读读第6到13自然段,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面前,老汉是怎么做的?请用横线划出。

【课件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站!老汉怎样的站着?如果让你们在“站着”前面加一个词,你会加什么词?在这些惊恐不安的村民的眼里,老汉像什么?--一座山(板书:稳如山)。

【课件出示】。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2、生自由读读这两段话。

3、反馈交流。

怎样的朗读才能显出老汉像一座山?

3、在这危难时刻,面对如此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出示课件】。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前面?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在这个危难时刻,老汉会如何下这道命令呢?(指名朗读,评价)。

哪一个标点引起了你们的注意?(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

4、小结:

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稳如一座山。

(四)设置矛盾,体会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

1、同学们,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小伙子)请你们认真默读第14到2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

反馈交流。

【出示课件】。

请你们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矛盾的地方吗?

这一“揪”是把小伙子从哪里揪到哪里?老汉犹豫了吗?哪几个词可以看出?(突然,冲)老汉揪得像大山一样果断来,一起果断地读读。

后来,老汉与“揪”相反的动作是“推”。这一“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

这一“瞪”,是小伙子对老汉的不满,不情愿。可是后来这一“推”,又是那么心甘情愿地把生的希望让给老汉。

矛盾之处(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

2、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同学们,你们能读懂吗?

出示文章的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让我们一起怀着沉痛的心情读读这段话。

(五)再读课题,总结全文。

再读课题,你对桥又有什么感受?理解桥的象征意义,并总结全文。

【投影出示读句子】。

他像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他更像一座桥,一座联结生命的桥。

(六)作业布置。

1、巩固生字、新词。

2、完成《课堂作业本》。

(七)板书设计:

洪水。

狂如魔。

老汉。

稳如山。

六年级折扣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三

本文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字词。读读记记“瘙痒、窈窕、秽物、堂皇、缈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重点难点】。

清楚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五个兄弟,住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你们猜这是什么?对,就是手指。

2、谈话:同学们,我们人人都有一双手,手上长着十个手指(伸出两只手),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可你去仔细想过他们吗?是不是对他们的存在感到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比如我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3.简介作者:丰子恺(出示)。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他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过渡:那么围绕手指主要写了什么?丰子恺先生笔下五个手指各有什么长与短?请大家自己去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答案。

1.学生自读。(出示)提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汇报自读效果,讨论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瘙痒、窈窕、秽物、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不理解的词语提出讨论。(本文语言浅显朴素,较容易理解。)。

(2)指名说说的主要内容,出示。课文主要内容: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___,然后分别具体写___,最后总结写___。

(板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六年级折扣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四

执笔:周碧英执教:周碧英。

一、知识梳理。

教材分析:

总复习的安排要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系统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认识。把计算、概念、应用题和几何知识分别集中起来复习,便于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分数乘除的意义、法则和应用题的理解和掌握。

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可以将分数四则运算加以系统整理,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其他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提高四则混合运算和解答用题的能力,全面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复习步骤:

第一部分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简算;

计算题要求怎样简便就怎样算,要求学生有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合理的选择简便算法的能力。

第二部分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1)梨比苹果多1/4,

(2)苹果比梨少1/4,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多数没有注明用算术解法还是方程解答,有的是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合理的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三部分复习圆和轴对称图形。

复习圆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让学生能够熟练应用圆的有关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的问题。

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分数四则运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难点: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

课时安排: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12课时。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13课时。

圆和轴对称图形8课时。

综合训练7课时。

二、学情分析。

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准确性有待提高。

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四则运算,计算的错误主要出现在几个方面:

(1)数字抄写错误;

(2)运算符号抄写错误;

(3)约分后的结果抄写错误;

(4)计算粗心造成错误;

(5)计算结果没有化成最简分数;

(6)能够简算的没有进行简算。

2、学生对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还应进一步强化。

(1)找单位“1”的量易错的类型。

如:这个月节约电费7%。

由于题目中省略了单位“1”的量,学生容易出错。

(2)根据单位“1”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准确确定解题方法,排除负迁移的影响。

由于以前学生做的题目通常是“现在比原来怎样”,“原来的”是单位“1”的量。而这道题是“原来比现在怎样”,“现在的”是单位“1”的量。不少学生因为没有仔细分析,按照惯性思维就会找错单位“1”的量,误认为“原来的”是单位“1”的量,误列式为:74.1×(1+14%)。

3、学生对有关圆的计算公式的正确运用应继续强化。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有关圆的计算公式,但在具体使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然很容易出错。因此,还应不断巩固练习。

(1)如:一个圆的直径是7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这是个很基本的问题,但是有的学生会因为读题不仔细把7厘米当作是半径来做。

(2)学生易忽略单位换算。

如:一个圆的半径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因为题目本身很简单,学生放松了警惕性,极易忽略单位不相同的情况。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

具体方法:1、复习分数四则运算时,让学生弄清计算法则间的联系和区别。如分数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计算法则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要抓好基本训练。

2、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简便算法时,要注意提醒学生在动手做题之前,先要全面审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以后,再计算。做完以后,还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进行简便计算的,互相交流经验,以开阔学生的思路。

3、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重点仍要放在使学生分析和弄清题目的数量关系上。

可以先复习一些简单的文字题。如结合练习三十五第10、15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已学的谁是谁的几分之几的认识,分清用分数表示的量和分数的区别。如1/3米和1/3,1/3米是一个不变的数量,而1/3则是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相比的关系,所以要明确哪两个数相比。即把谁看作单位“1”。

对于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要通过题组的对比练习,使学生明确解答这些应用题,首先必须确定把谁看作单位“1”,其次是弄清题目中的基本关系。如:

(5)梨比苹果多1/4,

(6)苹果比梨少1/4,

可以在学生完成之后,进行分类。达到明确当单位“1”的量是已知量时,求对应量用乘法,当单位“1”的量是未知量时,用方程或除法。

还要特别强调借助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确定算法,正确地列式解答。如:在做上面这个题组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画图分析后,再解答。

4、复习圆、轴对称图形时,应注意多利用实物、图形,引导学生回忆这些图形的计算公式是怎样得来的;不要死背计算公式,要根据题目中的不同条件和问题灵活运用公式解答。

复习策略:

1、认真钻研教材,力争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

2、提高每节复习课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3、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思路开放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4、加强学生作业的批改,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

5、注意加强学生的补差工作。采用教师集中补差和学生互助等形式进行。注意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严格要求相结合。

6、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应注意抓住“单位1”进行复习。练习时应避免机械重复,以防学生思维僵化。

7、在复习中要结合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8、复习中要注意知识面的扩展,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

9、注意和学生家长联系,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10、在复习整理时,对学得较好的学生可以多让他们回答一些稍难的问题,多做一些综合性的练习;对程度稍差的学生,要多帮助,可以让他们多回答一些稍容易的问题,多做一些基本题,把主要内容掌握好,使这些学生都能达到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

11、出一套复习题。[附后]。

四教学反思。

六年级折扣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五

学习目标:

1.感悟“折扣”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理解“打折”的含义。

2.明确有关“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相同,并能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3.体验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重点:明确有关“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相同,并能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学习难点:能灵活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折扣”问题。

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本第8页第一段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1.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俗称()。

2.几折就表示十分之(),也就是()。

如:四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3.商品打七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也就是降价()%。

一件毛衣打九折出售,这句话的意思是()是()的90%.

一批旧书打六五折出售,这句话是说()是()的()%,()比()便宜了()%。

4.几折表示()是()的十分之()或是百分之()。

合作探究:

解决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例1)。

分析:“八五折”表示()%,就是()是()的()%,

单位1的量是(),求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就是求()是()的()%。

列式计算:

答:

(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分析:打九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____%,把原价看作单位“1”的量,现价比原价便宜了____%。即“便宜的价格=原价×(1-90%)”。

列式计算:

答:比原价便宜了____元钱。

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列式?

归纳总结:解答这类应用题时,关键是理解打折的含义,把折数化成百分数,再按解百分数应用题方法解答。

现价、原价、折扣之间的关系:

现价=原价=折扣=。

三、达标检测。

1、课本第八页“做一做”

课题:成数。

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时间: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我能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认识“成数”、解答有关“成数”实际问题的过程。

2、我能了解“成数”的含义,会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3、对“成数”问题有好奇心,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理解成数与分数、百分数的关系。

难点:解决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导入。

商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折扣,你知道农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什么吗?

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例如:“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两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成数”的相关问题。

2、认识成数。

(1)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

“二成”就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就是()。

“三成五”就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就是()。

(2)几成就是十分之(),也就是百分之(),几成几就是百分之()。

百分之几十改写成成数就是(),百分之几十几改写成成数就是()。

对应练习:成数和百分数互化。

七成三()四成五()37%()100%()五成()。

二、合作探究。

解决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例2)。

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提示:“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就是今年用电量比去年节约()%,这里把()看作单位“1”。数量关系式:

列式计算:

答:今年用电____万千瓦时。

针对性练习:

某市出境旅游人数为15000人次,比上一年增长两成。该市出境旅游人数为多少人次?

归纳总结:解决成数问题时,把成数改写成百分数后,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与解决百分数问题完全相同。

三、达标检测。

1、某县前年秋粮产量为2.8万吨,去年比前年增产三成。去年秋粮产量是多少万吨?

六年级折扣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六

一、教材简析:

《匆匆》是人教版十二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散文朱自清写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已经24岁。五四运动时,朱自清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五四高潮过后,由于旧的东西没有摧跨,新的社会蓝图又不清晰,朱自清很想为国家作出贡献,但是他找不到方向,没有目标,于是陷入了思想苦闷中,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流逝,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以此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的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充满着诗意的语言,将自己的感慨依托于燕子、杨柳、桃花等多种可观的大自然景观中,读起来像一首流淌的小诗。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语言的美,进而感受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从而更珍惜时光,珍惜生命。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生词。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2.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从而更珍惜时光,珍惜生命。

四、教学重、难点:

(一)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二)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策略:

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

(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课前准备:搜集关于朱自清的资料。

七、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语言导入;

同学们,我们前边学过乐府诗《长歌行》还能想起来吗?(学生齐背)这首诗中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吗?(珍惜时间)是啊!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志士写过珍惜时间的名诗佳句,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有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

(二)作者介绍:

借助课件介绍作者的有关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生词。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四)初读课文,感知时光匆匆。

1.读准字音。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品读感悟,体会时光匆匆。

1、听录音,领悟感情,思考问题:

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

2、根据学生汇报,顺学而导,品读时光一去不复返内容。重点品读以下内容:

a引导学生汇报感受。

b学生个性化朗读。

(2)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a品读八千多日子的无声无息,体会作者比喻运用的巧妙。

b教师介绍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已经24岁。五四运动时,朱自清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五四高潮过后,由于旧的东西没有摧跨,新的社会蓝图又不清晰,朱自清很想为国家作出贡献,但是他找不到方向,没有目标,于是陷入了思想苦闷中,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流逝,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

(3)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a学习表达方法。

引导从伶伶俐俐、过去、跨过、飞去、溜走、闪过等词语中体会时光来去轻悄匆忙,在稍纵即逝间就过去了,速度越来越快。

b理解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

引导从洗手、吃饭、凝然、躺在床上、叹息体会朱自清日子的流逝,来去匆匆。

c引导学生联想时光还会怎么样匆匆流逝,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仿说.

的时候,

日子从;

的时候,

日子从;

的时候,

日子从。

d体会情感,指导朗读。

a引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来理解本文感情。

(六)小结,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写一段自己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16、匆匆。

时光匆匆。

(无奈)。

一去不复返。

六年级折扣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七

教学内容:完成练习与应用1~6页。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帮助学生理清本单元的知识脉络,体会数学学习的收获。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问:本单元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小组讨论:

1、你是怎样理解利率、税率和折扣的?举例说说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题。

(1)先独立完成。

(2)交流点评。

(3)总结有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特点及思考方法。

2、完成第2题。

(1)理解出油率的意思。

(2)明确出油的原料、油、出油率的关系。

(3)填表计算。

3、完成第3、4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总结:当单位“1”已知时,可以直接用乘法求出相关的未知量;当单位“1”未知时,通常用方程解答。

4、完成第5、6题。

(1)先画图。

(2)解答。

(3)强调:单位“1”的量已知和未知时的不同处理方法。

三:总结。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懂得了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学生交流。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2)。

教学内容:第16页7~11题及“探索和实践”,第17页的第12、13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巩固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提。

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索和实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百分数学习。

的意义和价值。

3、通过评价与反思,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7题。

(1)独立解答。

(2)交流算法。

2、完成第8题。

(1)理解题意,适当解释“合金”的意思。

明确:一块黄铜的千克数由两部分组成,是一铜的,一是锌的千克数。

3、完成第9题。

4、完成第10题。

(1)理解题意。

问:两个百分数分别是以什么为单位“1”?

数量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

要算这个月的城市维护建设税,需先求出什么?

(2)学生解答。

5、完成11题。

(1)读题。

重点理解“携带行李超过20千克的部分,每千克要按飞机票原价的1.5%购买行李票”这句话的意思。

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

明确两点:一、首先算出超过20千克的那部分重量;二、行李票的价格=飞机票原价*1.5%。

(2)学生解答。

二、探索与实践。

1、完成12题。

(1)课前收集爸爸妈妈及自己的体重。

(2)根据公式算一算各自的标准体重。

(3)根据公式算算实际体重是否属于正常体重。

2、完成13题。

(1)现场调查。

(2)分别算出百分数。

3、思考题。

引导分析:利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

先算出这件商品打折前的售价是:104*80%=130元。

再算出商品的成本价:x+30%x=130,求出x=104元。

作出判断。

三、总结。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懂得了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学生交流。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六年级折扣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八

一、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折扣问题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种促销方式,所以我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由于折扣问题他们并不陌生,六年级的孩子学习能力较强,而且这也是本学期我们高年级组的研究的主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所以,我让学生在明确了学习任务后自主探究,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

二、用数学的语言解释折扣。

对于折扣题,学生在现实购物中虽然已经有所认识,但是具体的内涵还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就设计了篮球等促销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打折。解决本节课的难点部分,让学生知道打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这里的百分之几表示的是现价,而不是便宜的部分。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再去探索解题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三、分析题意,用数学的知识探究生活中的折扣问题。

这一过程中的我选择的所有折扣问题,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除了学生经常光顾的文具店有折扣问题,还有我们经常吃的麦当劳等等的优惠券,也蕴含着折扣问题。这样学生对于要解决的问题就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就更高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力量。

一节课下来觉得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知识掌握得也不错,可是,自主探究的部分完成得不是很好,学生学得仅仅是表面的知识,没有进行思考。应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改进:

一、选好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材料。

虽然这节课的知识是学生日常生活经常看到的,但是他们很少有机会亲身去接触,而书上的内容又太过简单,看书自主探究的效果不会好,因为有很多学生认知、理解上的难点书上根本没有,如:打折的部分表示我们买东西时花的钱,而不是便宜的钱,所以原价×折扣数=现价等等,所以,我们必须为学生选择好自主探究的学习材料,如果书上的内容不适合,我们就应另外准备。

二、日常教学时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

要想让学生自主探究就必须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因为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不同,就算我们提供的学习材料再清楚明白,也会有难点,也会有部分学生弄不明白,那么就需要学生将这些地方提出来,与大家讨论交流。如果你能提出问题,就说明你在思考着学习呢!如果学生什么问题也提不出来,可老师一质疑又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还需老师一步一步来引导,那和教师讲授就没有什么不同了,反而是浪费了学习时间。

六年级折扣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九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教学目标。

认识“皖、郝”两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先烈的宽阔胸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教学构思。

先指导自学。通过速读了解大体内容,找出不懂之处。在自学的基础上抓重点理解,理清课文条理。指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进行缩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的有关革命先烈的故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灯光,对于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灯光,会是怎样呢?(学生畅所欲言)。

3、许多革命先烈,从未见过灯光,但为了让我们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生活,他们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便围绕着灯光回忆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根据阅读提示,学生自主学习。

三、交流自学体会。

1、小组交流:可先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课文中前后出现了几次灯光?火光?

(2)作者为什么要用“灯光”作题?

(3)战斗前夕,郝副营长为什么要看那本书?

(4)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可能在想什么?

(5)郝副营长能否既照亮了道路,又不暴露自己?根据提出的问题,再读书,尝试自己解决,并在组内互相说说想法。

2、指导学生填表(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深入读书、体会。“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出现三次)讨论:他们说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对学生讨论要求不要过高,学生只要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清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的是什么就可以了。)。

第一次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天安门广场广场上千万盏灯北京的夜晚真美啊!

祖国的建设发展得真快啊!

第二次战斗前夕交通沟书中插图如果大家能够国上这样和平、幸福的生活该多好啊!

第三次战斗前夕交通沟书中插图战争结束后,孩子们都能够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四、再次自学,讨论写法。

1、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

(2)哪些地方是写往事?

2、找出文章的想象部分。

3、小结想象部分的作用。

(展示美好愿望,表现内心世界,使主题升华。)。

五、你学习了本文后,有何感想?你想对革命前辈们说些什么?怎样才能不忘前辈呢?

六、写一写感想,指名读一读。

七、教师小结:

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下学习,年仅22岁的郝副营长献出了他的宝贵生命。当我们安享灯光的温暖与明亮时,请不要忘记那些没来得及见到灯光的革命先烈。

作业设计。

1、把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

2、查找有关革命先烈事迹的资料,开个故事会。

3、灯光。

引起回忆。

灯光对往事的回忆。

回到眼前(现实)。

六年级折扣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十

2、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请自学课本97页并思考:

1、什么叫打折?

2、你能告诉灰太狼“打八折”是什么意思吗?

3、你能帮灰太狼算一算羊肉现在的价钱是多少吗?

研讨:

1、打八五折怎么理解?

2、是以那个量为单位“1”

3、怎样列式计算?

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研讨:

1、这道题与上道题有什么不同?

2、求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也就是求什么?

3、你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吗?

研讨。

1、去华联买需要多少钱?汇来又需要多少钱?

2、在哪一家买更便宜?

3、从中你想到了什么?

4、议一议:谁是理财高手。

甲、乙、丙三个鞋城搞促销活动,同一种商品在三个鞋城的原价相同。

甲鞋城:所有商品一律打八折。

乙鞋城:所有商品一律九折出售,购物100元以上送十五元现金。

丙鞋城:所有商品不满200元一律打九折,若满200元打七五折。

(1)如果买原价180元一双的运动鞋,应选择哪个鞋城?

(2)如果买原价350元一双的运动鞋,哪个鞋城最便宜?哪个鞋城最贵?相差多少钱?

1、填空。

(3)某服装店所有商品一律七五折出售,这里的“七五折”表示()是()的()%。

(4)一种橡皮买一送一,相当于打了()折。

(5)5÷()=0.25=3:()=()/4=()%=()折。

2、华联超市有一件男士上衣,打八折后售价192元,这件上衣的原价是多少钱?

学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折扣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十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折扣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折扣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实惠的购物体验,同时也可以帮助商家促销商品,增加销售量。在数学中,我们也学习了折扣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折后价格。学习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折扣的作用,合理地进行购物决策。

第二段:学习过程,讲述折扣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在六年级数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折扣的相关知识。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课堂练习,我们逐渐掌握了如何计算折扣和折后价格的方法。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比较不同折扣力度的优劣,以及如何利用折扣优惠进行购物。通过这些学习,我们不仅提高了数学水平,也增加了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技能。

第三段:实践应用,介绍折扣在实际中的运用情况。

在实际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折扣优惠。例如,商场的打折促销、网上购物的满减活动等。通过学习折扣知识,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计算出折后价格,避免因为算错价格而浪费金钱。同时,在购物时,我们也能更好地判断各种折扣力度的优劣,进行选择,获得更多的实惠。

第四段:心得体会,阐述学习折扣知识的收获和感悟。

学习折扣知识,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折扣的原理和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折扣来购物。同时,通过折扣的学习和运用,我收获了更多的实用技能,提高了生活的实用效益。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优惠信息的收集和比较,以获得更多的实惠和利益。

第五段:结尾,总结折扣知识的重要性和意义。

学习折扣知识,不仅是提高数学能力的途径,更是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折扣优惠,以获得更多的实惠和收益。因此,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我们应该继续关注折扣的相关信息,提高我们的折扣理解能力和应用技巧,更好地应对各种实际情况的需求。

六年级折扣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十二

1、理解课文,体会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练习缩写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创作了许多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怎样把课文分成三?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4)请三名同学分三层朗读课文。

四、深入理解第二段内容。

1、指导理解第一层。

(1)指名朗读率一层。

(2)通过杳字典理解下列词语:挺进、豫皖苏、围歼战。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层的内容。(在围歼战开始前,“我”在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这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他在激战之前心情是那样的平静,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中的插图,看得那样入神,火柴划了一根又一根。他从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和情景,想到了未来,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4)激战马上就要开始了,他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想什么呢?(革命胜利以后,劳动人民将有可能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而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而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郝副营长高尚丰富的内心世界。)。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这一层再朗读一遍。

2、指导理解第二、三层。

(1)指名朗读。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后续部队、千钧一发、整编师。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层的内容。(突击连冲进守敌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这样,突击队孤军深入,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可能失败,情况非常危急。人们望着黑的围,万分焦急。就在这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藏了他的遗体。)。

(4)课文中说“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表现了先烈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战斗打响后”和“战斗胜利后”这两层再朗读一遍。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第二段。

2、预习课文的其它部分。

六年级折扣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十三

本单元百分数的教学包括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相关知识,要求懂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理解分数、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应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掌握百分数的实际应用。百分数作为一种特殊的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是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同时理解这些实际应用的具体意义。这一单元的教学充分反映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在生活中怎样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初步形成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建立小主人翁意识,形成学习我自主,实践我自主,能力我自主的学习态度。

理解和掌握折扣、成数、税率、利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实践中去探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尤为重要,需要在教学中设计多种现实生活的实践活动情境(如商场购物、农业收成、银行存储等),通过设置社会实践活动去帮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折扣、成数、税率、利率各自的意义,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了解折扣、成数的意义,会解答折扣相关的问题,理解税率和利率的相关概念(应纳税额、税率、本金、利息、利率等)及相关公式(增值税=营业额中应纳税的部分×税率,利息=本金×利率×存期),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利用迁移、比较、推理的方法,进一步巩固涉及百分数的相关数量关系。

教材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主体在实践活动中自主参与,实践操作,借助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懂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获得相关知识的解答,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获得学习数学的能力,树立知识源于实践,实践获得真知的观念。

1、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百分数的意义,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意义,运用正确的方法解答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相关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公式:增值税=营业额中应纳税的部分×税率,利息=本金×利率×存期,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公式求得相关数据。

2、在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意义的基础上,能够利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中体会实践中获取知识的快乐。

3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对百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它是在学习分数、小数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本单元是对百分数的进一步学习,向学生渗透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使知识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延伸。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体会在实践中运用数学思想获得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交流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

4、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分析在实践中得到新知的方法,感受实践中灵活运用、操作、分析、交流获得知识的数学体验,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思想。

5、在初步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6、通过公式的有效变通,树立学生学习中灵活运用,用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的理念。

7、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际过程中的运用能力。

【重点】。

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意义。

【难点】。

运用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1、利用教材中设置的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发现数学知识及运用转移的思维方式来进一步了解百分数在实践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百分数的应用是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在教学中运用商店买卖的折扣、农业收成的成数、纳税的税率、银行存储的利息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教材中多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使抽象的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具体的转化,从中进一步理解百分数在实践中的拓展延伸。

2、利用典型的实践活动,置身情境,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在学生原有对百分数认识、意义掌握的基础上,理解百分数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进一步灵活运用公式:增值税=营业额中应纳税的部分×税率,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要求得到的数据,体会合作探究对理解数学、发现身边数学的作用。

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前布置给学生相关的调查任务,进行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知识的调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交流汇报调查结果,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意识、动手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课后,还可以让学生去亲自实践,体验储蓄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折扣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十四

折扣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因此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一、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贯穿全堂。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在教学中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因此以学生熟悉的商品促销情境贯穿全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打折。

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商店促销商品的情境,以明明一家逛商店,不理解打折是什么意思,从而引出折扣,让学生知道打折就是商品降价销售。购买液晶电视机打九折出售,知道打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并且能把折扣和百分之几对应起来。让学生转化成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去解答,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折扣与现价、原价之间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六年级折扣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十五

先说教学流程的落实情况:三个环节的读——朗读、轻声读、默读只有第一环节落实较好,第三环节粗浅,第二环节由于课上时间把握不当直接删掉了。

再说课堂效果:主要解决了读准确的问题,特别是多音字怎么读,弄清了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麋鹿的。至于学会生字、推想词语意思没有落实,其实也没有给学生推想的时间。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从教师自身和学生情况两方面作了如下分析:

1、个人:把握不准年段目标,弄不清本学段应重点处理的内容,所以出现了课前设计时的纠结;导入设计没有找准学生的最近思维点,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时间观念不强,各环节都有拖延时间的现象,导致教学流程不能落实。

2、学生:预习工作不够扎实,还有好多同学连基本的生字读音都没有标注;行为习惯较差,听不清老师的要求,比如对子合作要求切磋长句子的朗读,学生基本是合读全篇,浪费时间;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部分学生没有预习课文,即使预习的只是照办了《教材全解》的词语解释而没有实实在在地想一想我会什么,不会什么。

一节课的失败并不是偶然,是长期以来学习方式和习惯养成累积的结果。所以,我们还需要做很多的努力:

1、找准方向: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紧紧把握年段学习目标,围绕年段学习目标展开重点训练。

2、狠抓习惯:a、预习提出具体要求:用发散思维学习生字,推想生词的意思,标号段落序号,长句子划停顿,提出几个问题;b、注重倾听习惯和随文批注、随时批注习惯的养成。

3、能力培养:坚持《日积月累新评价》,从识字写字、背诵古诗词、课外阅读、摘抄积累、日记展示等几个方面抓起,全方位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有人羡慕六(1)的学生能力高,素质好,其实人们只惊异于花朵绽开的美艳却很少有人关注花朵成长的艰辛,作为六(1)班语文老师——刘老师的朋友我知道这两年来她是如何用心用情去培养孩子们发展的,我和六(2)班的孩子虽然只有一年的共处时间,但这一年我能做的也还有很多很多,正如我们的石校长倡导老师们称“后进生”为“待优生”一样,我们这个“待优班”也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掘,努力吧!

六年级折扣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十六

这几个问题之间较好地顺承了学生的认知,使之沟通了折率与原价(单位“1”)之间的联系。在学生通过自学具备了自身解答的认识基础后,让学生凭借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解决p97例4的问题。如: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生:打八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80%,原价是单位“1”,单位“1”已知,要求买这辆车用了多少元,就是求180的8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180×80%=144元.)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少花了多少元?)谁能回答这个问题?使学生明白:原价是单位“1”,用原价×折率=实际售价。原价×(1-折率)=降低了多少元。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我又提出了如下问题:“原价每袋2元的某种牛奶,正在搞促销活动,甲商店每袋降价15%,乙商店‘买四送一’,丙商店每袋打八八折出售。小明要买5袋牛奶,从哪个商店买便宜?”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一致认为:因为88%85%80%,所以买5袋牛奶从乙商店买最便宜.培养了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六年级折扣教学设计(通用17篇)篇十七

1、以逛商场为整节课的主线,脉络清晰,不会给学生和听课者有杂乱无章的感觉,同时,例题的设计,我适时地结合生活情境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由易到难,层层深入,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都好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2、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好的数学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学中,不断地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如在学生掌握发现折率与百分比的相互关系的前提下,分别提出了“求现价、求原价、求折率”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不断地理解折率表示的是现价与原价的关系这一核心内容。

3、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情景的设计贴近生活,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为学生创设了展示智慧、发挥潜能的空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折扣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不足之处:

个别学困生还是有理解较慢的情况。由此看来,教师应在讲授新课前,适当增加对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相关范文推荐

    父亲的背影五年级(优秀19篇)

    优秀作文不仅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有深厚的思想底蕴和广博的知识储备。这些优秀作文中包含了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思考,让人叹为观止。今天20xx年6月xx

    幼儿园教师教书育人演讲稿(优质19篇)

    通过演讲稿,教师可以向听众传达教育价值观、学科知识、学习方法等重要内容。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教师演讲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在写作教师演讲稿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

    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热门19篇)

    工作计划书也是一种自我管理的工具,帮助我们提高自我组织和执行力。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编写工作计划书,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围绕学校语文教研组工作计

    学生没带书检讨书(优质15篇)

    检讨书是一种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行为和错误进行深刻思考和总结的书面材料。在下面,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检讨书样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路和灵感。

    返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热门21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学习、工作或其他方面经历之后,对所获得经验和感受的总结和体悟。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这些

    财务能力培训情况的心得体会总结范文(22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一种对培训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以下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从中汲取一些写作技巧和

    工程部的工作计划与目标(实用21篇)

    通过工作计划书的编写,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请结合以下工作计划书范文,根据自己实际的工作情况合理编写你的工作计划书。

    六年级难忘的第一次(汇总18篇)

    优秀作文是展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的重要方式,我们常常为了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而努力。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指导范文。

    社区两委班子测评报告(实用16篇)

    报告的撰写需要注重客观、清晰、简洁的表达方式,以及准确的数据支持和论证。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报告写作技巧,特意整理了以下范文,供大家参考:**年,本人加强理论

    纪检监察意识形态工作的讲话稿(热门17篇)

    通过撰写讲话稿,演讲者可以更好地把握时间,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最重要的内容上。尊敬的各位嘉宾和亲爱的听众们,大家好!我想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我在生活中的感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