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后备人才培养目标(通用19篇)

时间:2023-10-20 作者:GZ才子最新后备人才培养目标(通用19篇)

文明礼仪是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规范。学习先进的文明礼仪范例,可以参考优秀的书籍、文章和演讲,也可以向身边的学长学姐、老师或专家请教。请大家参考下面的文明礼仪总结范文,以期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社交技巧。

最新后备人才培养目标(通用19篇)篇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人才的需求和竞争也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国家对于会计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在日益增加,会计行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就使得我国高校在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会计人才工作上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

根据近年来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不难看出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新形势就是国际化和信息化,这种蔓延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新环境体系是当今我国会计培养的发展趋势,早在近30年前,世界知名的会计事务所就预测过这种发展趋势,也就是企业的业务主要完成形势将会有所变化,由从前的完全独立完成变成现在的外包形式,事实证明,这种预言完全正确。

(一)学科结构单一、知识体系培养面窄。步人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信息化的发展以惊人的素速度前进着,在现代科技迅猛的发展过程中,各个领域的人才培养学科分化越来越细致,而且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也越来越明显。对于在企业经济和利益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财务工作者而言,只有具备超强的专业素质与广泛的学科知识才能驾驭管理岗位,但是在目前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上,我国高等学校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其中最基本的就是知识面过窄,我国目前的会计人才培养一般都以专业知识为主,在结构设计上以会计学基础和中级以及高级财务会计为划分,并不注重会计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二)教学思想陈旧、对管理会计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无论对于企业内部改革还是经济体制的变革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很多高校对于管理会计人才并不是非常重视,这种守旧的思想阻碍了人才培养的发展,学校对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忽视更是阻碍了符合当今经济市场、富有实践能力的人才输出,所以,为了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学科发展,为社会培养拥有全面管理丰富的人才,学校和教师都应该改变教学思想,重视学科建设,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一)更新教育观念、重视人才培养。为了近一步迎合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出更加高素质的人才,首先应该落实的人才培养策略就是改变观念,从教育的根本上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尽管对于观念的改变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基于我过常年来对于财务和会计教育的禁锢偏见,就必须跳出会计看会计,把专才教育转化成通才教育,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也是如此,学校应该在培养学生财务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的情况下,重点面向未来和应用程序,把财务相关的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以及考核等都作为学习涉猎对象。

(二)构建全新的、系统的知识体系。管理会计专业,是一个复合型专业,顾名思义,这也就要求教育者学会以复合型教学模式去开展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管理与会计更加完美的融合,并且吸收与管理会计相关的学科知识,培育更近高素质的人才。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可以实行选课制度,通过全校性选修课,建立学科和专业选课模块,让学生结合自身兴趣更好的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第二种方式就是主辅修制度,也就是在学生学习主修专业的同时对辅课进行学习’以学分为划分标志,修满规定学分、就能得到辅修证书。

(三)实施教材创新与教材同行。实施教学创新是培养高质量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策略步骤之一,众所周知,只有教师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全新的视角去学习,才能得到更高的教学效率。由于管理会计这门学科与企业经济的关联性特别强,所以专业教学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启用启发式教学,弓i导学生走进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还可以用研讨式教学,让学生在相应话题中进行独立的`思考与实践,从而加强对知识的探索欲望。

综上所述,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下,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是企业发展的需求,更是转变经济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文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目前管理会计专业存在的我问题,结合其发展趋势和现状总结了相应的实施策略,分别提出了实施教材创新与教材同行和加强人文教育,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以及构建全新的、系统的知识体系等四种教学改革策略,相信我国新形势下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会越来越高效。

最新后备人才培养目标(通用19篇)篇二

杨智勇。

人才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依据教育目的的总体要求和不同类型教育的性质任务,对受教育者提出的特定的规格标准。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认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指高等学校在培养学生的素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和规格(培养过程完成后,学生所能从事的工作类型与层次)方面的目标。”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则是指高职人才培养的层次、种类、规格和要求。〔日对于高职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不同高职院校也有不同的认识。如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高职教育及学院自身特点,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这一目标定位体现出五个特点,即规格的高层次性、素质的综合性、技能的专业性、发展的持续性和服务的区域性。规格的高层次性体现在总体要求上,即人才必须是高技能的,且拥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一技之长;素质的综合性是指培养的人才既要具有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价值观,又要有作为“职业人”的良好的职业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技能的专业性要求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即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技能和态度完成职业活动的综合能力;发展的持续性表现在对人才职业拓展能力的要求上,即培养的人才在达到基本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其能力能够在以后得到进一步延伸、扩展或提升,这既可以是在现有职业能力上的纵向提升,也可以是在现有职业能力上的横向扩展;服务的区域性是指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适应该区域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为进一步阐明这一极富特色和内涵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下面拟从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三个层面进行淦释。

一、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来的。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framesofmind一书中,给“智能”下了新的定义,即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并且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每一个人类个体都具备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linguistic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空间能(spatial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intelligence)、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和自然认知智能(naturalistintelligence);各智能之间没有优劣之分,但不同的人有自己独特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恰当的教育可以促进或强化这种优势.传统的智能理论大多只承认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从而只对智商加以重视。由此演化出来的模式化教育,既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又抹煞了地区与学校的特殊性,结果导致以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去塑造同一规格的人才。而多元智能理论则不同,它肯定了智能的多元性、差异性和发展性。对智能多元性的肯定,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有了心理学理论支撑;而对智能差异性的肯定,既承认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又进一步揭示了个性化教育的可行性,这为地方高职院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依据多元职能理论,可以确立新的学生观、人才观和评价观。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提出要培养具有“一技之长十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不仅仅是对就业需求的现实反应,它更多是对客观规律的尊重和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理性思考与运用。

三、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价值论。

教育为社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根本在哪里呢?根本在服务于人的发展,也从多方面保证和推动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是人的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是人的社会的发展。[31教育,不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不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其基本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通过人的发展发展则无从谈起。因此,教育的本体价值在于培养“人”,培养和谐发展的“人”,而非“制器”。正如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指出,教育的宗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4]。作为教育之一部分,职业教育同样需要尊重教育的本体价值,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使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在论述职业教育时始终强调这一点。如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主张:教育和劳动相结合,重视职业教育,以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明确反对纯粹出于“经济目的”和“实用利益”而进行职业教育,主张职业教育应力求促进个人的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在论述职业教育目的时,将“谋促进经济的发展,通过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如果没有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经济的个性之发展”摆在首位。等等。[6]具体来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就人才培养而言,其价值应包括四个基本内涵:。

一、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必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培养的是“人”,因此必须培养学生“为人”的基本素质;。

三、培养的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因此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培养的是专业人才,因此必须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一技之长十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较好地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价值,不仅突出了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掌握就业需要的“一技之长”,而且突出了综合素质培养,包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的思想道德素质。以人的身心和谐为核心的身心素质;以兴趣爱好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发展。

四、教育学基础二:教育目的论。

论教育目的》中写到那样:“一些人认为教育应当从其自身出发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或者知识、推理能力以及智力);另一些人则认为,教育应当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有些人把‘个性’和‘自治’看作头等重要的东西.有些人相信全面发展,相信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成就之间,在艺术和科学之间达成某种平衡;另外一些人则更重视在一些专门领取杰出成绩。„„总之,教育目的之多几乎无穷无尽。rf(61虽然学者们对教育的目的莫衷一是,但作为一个国家,总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具有普适意义的育人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以基本法律的名义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进一步对职业教育目的做了表述:“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要求:“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三部法律,从不同层面确立了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总目的,为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提供了法律依据。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一技之长+综合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即是对我国教育总体目的要求的个性化表述,彰显了职业教育的目标特色,丰富了高等教育的目的要求。

最新后备人才培养目标(通用19篇)篇三

在石河子大学园林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城市生态学”课程为32学时(包括8学时实验),为此,从专业角度出发,遵循“生态系统是主线,城市生态学理论是基础,城市人口、城市植物、城市气候是重点,城市生态是核心”的课程内容框架,合理分配课程体系3大模块(基础篇、原理篇和应用篇)的课时。具体表现为:绪论2学时,讲授城市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发展简史和研究基础等。通过学习,让学生对本课程有个全面概括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篇安排4学时(包括生态学基础2学时,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与思想2学时),简要介绍本课程必备的生态学基础知识。原理篇安排20学时,包括城市人口(2学时)、城市植物群落(6学时)、城市非生物环境(6学时)、城市景观(2学时)和城市生态系统(4学时)。这部分内容很多,是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将生态系统的基本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来,在未来做园林规划与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景观、功能的需要,更要满足城市生态的需要。应用篇(6学时)包括城市生态评价(2学时)、城市生态规划(2学时)和城市生态建设(2学时)。本篇以案例教学为主,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以及进行科技写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紧扣园林专业的需要,编写教学讲义。

在众多的教材中,笔者认为由宋永昌主编的《城市生态学》较好,它是上海普通高校“九五”重点教材,体系结构合理,涵盖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满足了“城市生态学”教学的基本任务要求,并且每章内容后有思考题,部分课程内容后有附注,这样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自学、复习和提高。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案例选择上,我国城市规划法中明确提出了“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城市政策,该教材多以世界或我国过密化发展的大城市为例,过度地强调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和生态后果,而对我国当前倡导的“农村城镇化建设”,即“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认识不足;在课程内容方面,本教材详细阐述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环境、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但对于作为整体的“城市生态系统特征”方面缺乏详细叙述。针对这些情况,笔者所在教研组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汲取各种教材中的精华,紧扣园林专业的需要,编写了适合本院学生学习的'教学讲义。

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学科内容,还要紧随时代发展,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素材,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因此,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除了教材、讲义之外,还不断更新和补充了一些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及最新研究成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授课教师除了熟悉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外,还应多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课程内容,以宽厚的知识面来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如在讲授“城市生态环境”一章时,可同时参考《城市生态学与城市环境》和《城市园林生态学》的相关内容。

重组教学内容后,任课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衔接性,有利于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合理安排课时,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

二、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以其在处理信息上所具备的集成性、生动性、广泛性及高效性等突出优点,迅速地在各个领域获得广泛使用,并取得显著效果。“城市生态学”内容涉及极为广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电化教学与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增加学生的信息量,提高讲课的效率。例如在讲解“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内容时,如果利用城市食物循环、水循环和氧气代谢模型的课件,能有助于学生直观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二)案例教学。

案例式教学是一种引导式、启发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对某个具体知识点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以达到深入理解知识并加以运用的教学目的。案例教学使专业课程由注入式知识教育向研究式素质教育转变,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向多形式的互动交流转变。采用案例教学,教师必须有充分的教学准备,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城市生态学“的内容是一个相互承接、逐渐过渡的体系,比较适合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例如,在“城市生态系统的城市人口”教学中,就有一个非常有特点的案例——城市人口规模和结构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笔者在教学中结合目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如“未来城市人口老龄化”“农民工”“房价过高”等,提出“如何看待这些现象”“与城市发展有什么关系”“应该如何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等。让学生们先在课后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学习,然后展开课堂讨论。这样,既突出了教学内容,又可以让学生达到认识社会的目的。

(三)互动教学。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应积极推广师生互动教学。笔者在每堂课后,会给学生布置一些课程复习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寻找答案,并通过课外作业、课堂讨论等方式来检验和巩固学习效果。这些自学内容,一方面是一些简单易懂的章节,如生态学基础中的生态系统、城市化的发展及其生态后果、城市动物和微生物等;另一方面是在其他专业课程中,有重复内容的章节,如“城市景观”与园林专业的“景观生态学”课程内容就有重复的部分。采用互动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而且有益于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一举两得。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城市生态学”不仅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增加课程实践内容十分必要。在大学阶段,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实验、实习、参观来进行的。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可以增加感性认识,改善思维方式,同时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积累必要的实践知识和实践经验。例如,在城市气候因子测定的实验课项目中,通过丰富的实验内容和仪器操作,增强了学生们的动手和操作能力,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除了课程教学中规定的8学时的实验课之外,还应该借助学生暑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开展城市生态保护的调研工作,深入环保部门了解环境保护技术流程,掌握城建部门颁布的有关城市绿化建设条例等内容。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城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现实城市生活中的具体利用。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变了部分大学生中“高分低能”的现象,使培养的高质量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是进行教学评价、取得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方法。为了适应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必须建立一套全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弱化分数占第一位的考评方式,强调智力、能力、创造力的重要性,考核时间上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在实践中,采取综合评定的办法,即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40%)和期末成绩(60%)两个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外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讨论、课堂提问和出勤情况等;期末成绩以闭卷形式考试。教学考核管理体系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在试卷上就是期末闭卷考试内容要涵盖80%以上的教学知识点,包括名词解释(20分)、汉英互译(10分)、填空题(20分)、问答题(20分)和论述题(30分)4种题型;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理论的试题(前三种题型)分值占到70%,而反映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论述题分值占到30%。

这种考核评价体系,摒弃了过去“好记性等于好成绩”的“临阵磨枪”式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注重日常学习的点滴积累,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等“三项能力”。学生认为这种考核机制更加公平公正,更能检验自己的实际能力。

最新后备人才培养目标(通用19篇)篇四

(一)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不完善。首先,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和学习能力与一般本科院校的同学有着较大的差距,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根本没有接触过钢琴教育,即使有,程度也不高;其次,高职的学生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大多数同学只知其然却不能灵活使用,使得学科教学的难度大大增加。虽然一些学生能够顺利地弹奏部分钢琴曲,但他们也只是在技法上一味地进行模仿,对于节奏和速度的把握都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作曲中思想的表达也不够完整,对作曲家相关的时代背景也知之甚少,这些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效率。

(二)学生对钢琴曲的弹奏选择比较盲目。在钢琴曲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盲目追求难度较大的曲目,对于乐曲的表现力往往容易忽略。弹奏过程中,学生更多地集中在钢琴的指法及句法练习上,忽略了钢琴的艺术表达效果。一些学生在钢琴的练习过程中,不考虑自身的水平和能力,选择高难度的曲调,造成理论教学和实际的严重脱离,对于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弊端。

(三)高职钢琴教育没有完整的教学体系。高职钢琴教学大多沿用专业院校的培养体系,没有形成一套较为明确的针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这就使得高职钢琴教学的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师对于学科的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教学中技能展示、知识结合以及文化思想的发挥都是随性而为,缺乏严谨性,严重影响了钢琴教学的效果,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一)建立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结合高职院校生源的实际情况,高职钢琴教学应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形式上,可根据学生的知识程度将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先从集体课开始打基础,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将学习情况相似的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授课,一些接受能力强、学习进度快的同学可以在个别课上进行培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整体教学效率,也能够有的放矢地培养尖子生,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对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个人的悟性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效地学习钢琴技能及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思想进行指导,让他们能够通过学习很好地克服困难,不断提高钢琴学习的有效性。此外,还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实践演出,培养学生钢琴技能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弹奏时的心理素质,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建立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体系。钢琴的综合能力,指的是学生对钢琴曲的正确理解以及深入探究能力,这些能力对于钢琴教学中情感的表达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高职院校需建立起综合能力培养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学会聆听,通过聆听别人演奏的曲目,找出差异及自身问题所在,对整个演奏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为今后在实践中展现出更高的演奏水平打下基础。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查阅更多的钢琴知识,从欣赏室内乐、合唱以及声乐等不同形式的作品中体会到钢琴演奏的效果,通过融合多种演奏作品于钢琴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入了解钢琴艺术,提升自身的综合表达及思考能力。

(三)建立人才质量评价体系。高职钢琴教学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学生质量及教学培养目标的构成上,高职院校需建立起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综合考虑教师教学和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以教学活动是否将学生作为主体来开展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本质。

三、结束语。

新时期,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理念在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技术能力培养的综合院校,教学培养目标的制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让学生未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高职院校应该将教育视线凝结在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上,以能力培养和素质锻炼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作者:谈静单位:江汉艺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潇.试论职业院校钢琴学生学习目标与高职培养目标的关联——以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音乐系为例[j].大众文艺,2012,(14):238-239.

最新后备人才培养目标(通用19篇)篇五

[摘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和较低的就业率,已成为制约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和毕业生就业的最根本、最紧迫的问题。本文在分析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定位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与行业相结合、突出高职特色、与就业需求相结合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设想。

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业界可谓风起云涌,从百度上市到雅虎中国与阿里巴巴的并购,从淘宝的热卖到百度有啊的横空出世,就连佛门清净之地少林寺也高调开网店,电子商务在中国一片红火。各普通高校纷纷设置了电子商务专业,目前在读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达数十万人,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极低的就业率,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约为20%,对承担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而言,重新定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成为当务之急。

电子商务实现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高效、协调运转,被看成是未来全球商务活动的主流,代表着未来商务发展的方向。培养和造就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政府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战略选择,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作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巨大的国内市场对电子商务这一新兴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呈逐年递增趋势。

为了培养社会急需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高职教育利用其专业设置灵活、人才培养贴近市场的特点,早在1999年一批院校开始试办电子商务专业,到目前为止已设置电子商务专业的高职院校达700多所。我院是在2005开办电子商务专业的,累计毕业生约120名。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这些毕业生在进入人才市场时本应抢手,但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是70%。一方面是企业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另一方面每年大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无法就业,或是做着与自己专业不相干的工作。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

1.2高职人才培养现存问题分析。

作为一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和研究者,在平时的教学和与学生的交流中以及参阅相关资料,总结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上所存在的问题如下:

1.2.1培养方向模糊。

当前主要存在有三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电子商务就是简单的“电子化技术十商务知识”,在教学内容上无侧重点,以为只要把商务知识和电子化技术简单地堆砌在一起就可以了,而未追求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学生在校短短的几年中什么都学,什么都会一点,但又什么都不精,这样的教学无疑是失败的;另一种思路是电子商务本质仍是商务,因此电子商务的教学应该就是商务知识的传授,把电子商务的教学等同于经济管理专业中传统商务的教学;还有一种就是高度重视各种计算机网络技术,而忽略了商务知识的教学,由此电子商务专业也就基本等同于信息技术专业。以上三种模式以第一种最为常见,因为这种模式对于学校来说最容易组织和实施:有现成的教材、现成的师资、现成的讲义,运作起来十分简便,需要变化的只是将信息技术专业和商务专业多个方面的资源揉合在一起就行了,很容易形成批量教育,但这种“万金油”式的人才是不能支撑中国电子商务未来的天空的。

1.2.2课程设置欠佳。

专业科目开得过于多,我们首先来看看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协作组确定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大纲的核心课程:除了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经济学、网络营销等,还要学习生产管理、企业管理、网页设计、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数据库等诸多课程,每门课都蜻蜓点水的学一点,走马观花。从课程设计上来说,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横跨经济、管理、营销、技术四大领域。短短大学三年,能精通其中一域就已实为不易,即使有学生苦读三年,成绩优秀,虽各领域均有涉猎,却无特点,在笔者看来,充其量可称为通才,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人才。

1.2.3缺乏技能训练。

目前高校电子商务教学的现状是:教师以说为主,学生以听为主,而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的商务学科,无论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商务策划、项目实施都需要大量的动手训练。尽管近年高校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推出了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供学生模拟练习,但是这些软件仍然脱离于实际的商业环境,甚至有不少软件已落后于现有的应用。学生的实习大都在虚拟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另外,由于教师本身很少参与商务实际运作管理,课程的案例来源、实习指导、创业指导都受到了极大限制。

1.2.4毕业生就业方向模糊。

由于不能准确定位应聘的行业与职位,因此泛泛的简历不能吸引用人企业,电商应届毕业生往往失去面试的机会。另一方面,即使获得面试机会,由于不了解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对于企业提供的职位缺乏工作方法、经验和热情,使他们也很难应聘成功。

1.2.5供需双方的理解出现偏差。

尽管毕业生在简历中都标明了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及学分成绩,但招聘企业很少在招聘岗位上明确写出“电子商务专业”这样的职位。可实际上,对很多企业来说,包括信息调查、市场策划、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网络计算机技术、财务、行政等在内的工作岗位都需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只不过这些企业没有在岗位描述中列出“电子商务”四个字罢了。由于毕业生不了解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当他们没有发现“电子商务”四个字时,便放弃了投递简历;即使投递,也作为专业不对口的无奈之选。这些毕业生并不具备将所学专业、课程与以上某个岗位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突显自己知识与优势的简历撰写能力和面谈能力。

纵观上述所列的原因,因为当前高职院校未能清晰地界定出所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将来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而提出的培养目标相对宽泛,造成了当今就业率不高的现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充满了迷茫和疑惑,无法给自己定位,久而久之容易对这个专业失去了信心和兴趣。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做什么?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竞争优势就来自于对电子商务行业的深刻认识。那么,如果偏向于管理或营销方向,就要时刻了解全球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动态,为公司管理和市场开拓提供更合理的建议;偏向于技术者,如果能充分了解电子商务的特性,了解互联网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则技术工作就会变得更具有营销性和亲切感,能从管理者的高度来从事技术工作,而这些,是计算机类、工商管理类、市场营销类等专门专业的学生所不具备的一种思想和理念。

故电子商务人才知识的复合型特征,决不意味着是一堆现有技术和商务知识的随意组合,而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在电子商务这种现代商务模式的基础上整合起来,充分认识到他们掌握的决不只是用于应用或修补的工具,而是一种新的`现代商务活动方式。因此,电子商务专业应当理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务组织、管理和业务方式及其特点,理解电子商务决不仅是商务手段和方式的更替,而是整个商务运作体系的变革,应该具有完整的电子商务观。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职业经理认证办公室研发中心主任郑培先生说:“我们学习电子商务,首先就要培养自己拥有电子商务感。”什么是电子商务感?简单的说,就是无论碰到什么事情都能想想如何用电子商务来帮助解决和实现问题,这就是电子商务感。作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有时候更多的要扮演一种新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的角色。

从专业分工的角度看,电子商务应毫不犹豫以商务为主,技术层面的知识以理解为主,对技术感兴趣的实在应该去计算机、软件工程、软件开发等系部,而不是电子商务。如果大家对此形成共识,则这些网络公司对商务类岗位的要求,也就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几年学习期间应该精心打造的核心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首要的核心能力就是交流能力。

交流包括口头和书面,口头的能力主要指在进行电子商务营销和策划时与公司各个阶层的人或是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电子商务通过虚拟的网络为媒介来进行交流,文字是主要的表达方式,故书面的表达能力在电子商务中也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博客和论坛营销等都需要深厚的文字功底。

3.2理解技术与商务的关系。

技术是为商务服务的,通讯、网络、软件技术对商务有着重大的影响。电子商务学生应该熟悉电子商务技术的最新进展,同事具备足够的现代商务知识,对组织、商务流程、市场环境、消费者、竞争、商业信息等各方面要有独到的领悟。如果电子商务的学生没有独到的网络商务分析能力,就和传统商务的学生没有区别,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现在网络公司的一些创新商务模式,往往就是技术和商务结合的产物。故电子商务学生应经常关注这些问题,尝试策划和在实践中创新。

3.3较高的搜索、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电子商务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要比别的专业更高,要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判断形成自己的视角,从而对外界的变化能更快做出反应。否则,在这个领域很容易被淘汰。和会计比起来,5年后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没有人能预测,但会计不会有什么变化。

4.1如何定位。

马云说过,阿里巴巴是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因为中国的中小型企业是最普遍且最需要电子商务的。阿里巴巴因为准确的定位,已经成为全世界赫赫有名的b2b交易平台。中国拥有3亿网民,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市场,2006年中国中小型企业总数已达到3000万,中小型企业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那企业需要哪些电子商务人才呢?企业进行电子商务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平台,自己建网站或是使用门户型行业网站,或是将两者结合起来。故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中小型企业的需求重点培养网站策划和运营、网络广告策划和推广、网上贸易平台应用、网络营销等方面的人才。

4.2如何实施。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定位分为四种类型后,实施是关键。高职高专学制三年,真正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半的时间,第一年开设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如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安全。后一年半的时间就按照专业方向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小班教学和培养。

4.2.1定位在网络策划和运营方向。

企业进行电子商务不单是建个漂亮的网站当门面,而是需要整合网上网下的资源,把传统的营销和管理整合到网上,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增加利润的效果。由于企业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一般的网站技术人员不能胜任,而这些则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优势。电子商务的学生要去做网站建设的工作,首先要把本专业的优势告诉企业,让企业知道计算机专业不能做的事情你们能做,而且这些事情对于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故定位在此方向的学生,在校期间应该重点打造策划运营方面的能力,从大二起开始实习,尝试去构思网站和运营网站,关注和参加电子商务大赛等比赛,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4.2.2定位在网络推广方向。

企业网站的点击率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关注程度,所以企业非常需要网络推广人员,网络推广员的主要工作就是要把企业的网站在网络上推广,通过有效的网络推广工具来提高企业网站的流量,从而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故定位在此方向的学生应该熟悉现在流行的网络推广工具,了解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有效性。同时熟悉各种网络广告的表现方式,如图片广告、横幅广告、文字广告、flash广告、主动弹出和点击弹出广告等,尝试在网络中推广自己学校网站是一种比较好的实践方法。

4.2.3定位在网上贸易平台应用方向。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所以在中国开展电子商务的b2b模式是很有优势的,这几年来出现了许多b2b贸易平台,如阿里巴巴、慧聪网、环球资源网、中国制造网等等,中国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贸易平台发布供求信息,在线与客户洽谈生意和在线支付等,从而降低销售成本,也增加了销售量。因此,许多企业都要聘请一些从事电子商务贸易的人员,除了能用英语跟客户沟通之外,还要懂得网络贸易平台和相关网络工具的使用方法。如阿里巴巴、淘宝这样的贸易平台都会招聘一些客服人员的兼职,电子商务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做,既可以了解网络平台的交易流程和操作模式,又可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4.2.4定位在网络营销方向。

网络营销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渠道,把商业信息传递给目标或潜在的客户。网络营销的方法主要有:搜索引擎营销,博客营销,论坛营销,网络广告,事件营销等。职业方向定位在此方向的学生除了需要熟悉常见的网络营销方法,还要关注互联网各个企业对各种营销方法的应用,如王老吉汶川5.12事件营销成败,淘宝店主乐此不疲的论坛和博客营销等。

另外,打造上述四种职业能力最直接可行的一种方法就是在c2c贸易平台上开个网店,以锻炼自己的实际策划运营推广以及营销能力为主,以盈利为辅。只有在实践的操作中,才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能为网上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当下,已经有很多大学生尝试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实现个人的就业和创业。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此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该校有1200多人在淘宝上开网店,有钻石级卖家400余家。

5结束语。

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涉及面很广的新兴行业,故其在发展之初存在着一些专业定位误区。随着电子商务发展步伐的加快,电子商务人才市场也越来越趋于细分。在充分认识电子商务人才特征与类型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抓住最新的就业契机,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机接轨,推动职业教育与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2]陈念。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探讨[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3]黎柏富。电子商务岗位指导[eb/ol].电子商务就业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后备人才培养目标(通用19篇)篇六

[摘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和较低的就业率,已成为制约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和毕业生就业的最根本、最紧迫的问题。本文在分析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定位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与行业相结合、突出高职特色、与就业需求相结合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设想。

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业界可谓风起云涌,从百度上市到雅虎中国与阿里巴巴的并购,从淘宝的热卖到百度有啊的横空出世,就连佛门清净之地少林寺也高调开网店,电子商务在中国一片红火。各普通高校纷纷设置了电子商务专业,目前在读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达数十万人,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极低的就业率,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约为20%,对承担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而言,重新定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成为当务之急。

电子商务实现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高效、协调运转,被看成是未来全球商务活动的主流,代表着未来商务发展的方向。培养和造就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政府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战略选择,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作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巨大的国内市场对电子商务这一新兴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呈逐年递增趋势。

为了培养社会急需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高职教育利用其专业设置灵活、人才培养贴近市场的特点,早在1999年一批院校开始试办电子商务专业,到目前为止已设置电子商务专业的高职院校达700多所。我院是在2005开办电子商务专业的,累计毕业生约120名。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这些毕业生在进入人才市场时本应抢手,但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是70%。一方面是企业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另一方面每年大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无法就业,或是做着与自己专业不相干的工作。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

1.2高职人才培养现存问题分析。

作为一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和研究者,在平时的教学和与学生的交流中以及参阅相关资料,总结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上所存在的问题如下:

1.2.1培养方向模糊。

当前主要存在有三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电子商务就是简单的“电子化技术十商务知识”,在教学内容上无侧重点,以为只要把商务知识和电子化技术简单地堆砌在一起就可以了,而未追求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学生在校短短的几年中什么都学,什么都会一点,但又什么都不精,这样的教学无疑是失败的;另一种思路是电子商务本质仍是商务,因此电子商务的教学应该就是商务知识的传授,把电子商务的教学等同于经济管理专业中传统商务的教学;还有一种就是高度重视各种计算机网络技术,而忽略了商务知识的教学,由此电子商务专业也就基本等同于信息技术专业。以上三种模式以第一种最为常见,因为这种模式对于学校来说最容易组织和实施:有现成的教材、现成的师资、现成的讲义,运作起来十分简便,需要变化的只是将信息技术专业和商务专业多个方面的资源揉合在一起就行了,很容易形成批量教育,但这种“万金油”式的人才是不能支撑中国电子商务未来的天空的。

1.2.2课程设置欠佳。

专业科目开得过于多,我们首先来看看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协作组确定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大纲的核心课程:除了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经济学、网络营销等,还要学习生产管理、企业管理、网页设计、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数据库等诸多课程,每门课都蜻蜓点水的学一点,走马观花。从课程设计上来说,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横跨经济、管理、营销、技术四大领域。短短大学三年,能精通其中一域就已实为不易,即使有学生苦读三年,成绩优秀,虽各领域均有涉猎,却无特点,在笔者看来,充其量可称为通才,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人才。

1.2.3缺乏技能训练。

目前高校电子商务教学的现状是:教师以说为主,学生以听为主,而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的商务学科,无论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商务策划、项目实施都需要大量的动手训练。尽管近年高校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推出了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供学生模拟练习,但是这些软件仍然脱离于实际的商业环境,甚至有不少软件已落后于现有的应用。学生的实习大都在虚拟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另外,由于教师本身很少参与商务实际运作管理,课程的案例来源、实习指导、创业指导都受到了极大限制。

1.2.4毕业生就业方向模糊。

由于不能准确定位应聘的行业与职位,因此泛泛的简历不能吸引用人企业,电商应届毕业生往往失去面试的机会。另一方面,即使获得面试机会,由于不了解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对于企业提供的职位缺乏工作方法、经验和热情,使他们也很难应聘成功。

1.2.5供需双方的理解出现偏差。

尽管毕业生在简历中都标明了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及学分成绩,但招聘企业很少在招聘岗位上明确写出“电子商务专业”这样的职位。可实际上,对很多企业来说,包括信息调查、市场策划、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网络计算机技术、财务、行政等在内的工作岗位都需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只不过这些企业没有在岗位描述中列出“电子商务”四个字罢了。由于毕业生不了解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当他们没有发现“电子商务”四个字时,便放弃了投递简历;即使投递,也作为专业不对口的无奈之选。这些毕业生并不具备将所学专业、课程与以上某个岗位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突显自己知识与优势的简历撰写能力和面谈能力。

纵观上述所列的原因,因为当前高职院校未能清晰地界定出所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将来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而提出的培养目标相对宽泛,造成了当今就业率不高的现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充满了迷茫和疑惑,无法给自己定位,久而久之容易对这个专业失去了信心和兴趣。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做什么?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竞争优势就来自于对电子商务行业的深刻认识。那么,如果偏向于管理或营销方向,就要时刻了解全球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动态,为公司管理和市场开拓提供更合理的建议;偏向于技术者,如果能充分了解电子商务的特性,了解互联网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则技术工作就会变得更具有营销性和亲切感,能从管理者的高度来从事技术工作,而这些,是计算机类、工商管理类、市场营销类等专门专业的学生所不具备的一种思想和理念。

故电子商务人才知识的复合型特征,决不意味着是一堆现有技术和商务知识的随意组合,而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在电子商务这种现代商务模式的基础上整合起来,充分认识到他们掌握的决不只是用于应用或修补的工具,而是一种新的`现代商务活动方式。因此,电子商务专业应当理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务组织、管理和业务方式及其特点,理解电子商务决不仅是商务手段和方式的更替,而是整个商务运作体系的变革,应该具有完整的电子商务观。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职业经理认证办公室研发中心主任郑培先生说:“我们学习电子商务,首先就要培养自己拥有电子商务感。”什么是电子商务感?简单的说,就是无论碰到什么事情都能想想如何用电子商务来帮助解决和实现问题,这就是电子商务感。作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有时候更多的要扮演一种新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的角色。

从专业分工的角度看,电子商务应毫不犹豫以商务为主,技术层面的知识以理解为主,对技术感兴趣的实在应该去计算机、软件工程、软件开发等系部,而不是电子商务。如果大家对此形成共识,则这些网络公司对商务类岗位的要求,也就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几年学习期间应该精心打造的核心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首要的核心能力就是交流能力。

交流包括口头和书面,口头的能力主要指在进行电子商务营销和策划时与公司各个阶层的人或是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电子商务通过虚拟的网络为媒介来进行交流,文字是主要的表达方式,故书面的表达能力在电子商务中也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博客和论坛营销等都需要深厚的文字功底。

3.2理解技术与商务的关系。

技术是为商务服务的,通讯、网络、软件技术对商务有着重大的影响。电子商务学生应该熟悉电子商务技术的最新进展,同事具备足够的现代商务知识,对组织、商务流程、市场环境、消费者、竞争、商业信息等各方面要有独到的领悟。如果电子商务的学生没有独到的网络商务分析能力,就和传统商务的学生没有区别,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现在网络公司的一些创新商务模式,往往就是技术和商务结合的产物。故电子商务学生应经常关注这些问题,尝试策划和在实践中创新。

3.3较高的搜索、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电子商务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要比别的专业更高,要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判断形成自己的视角,从而对外界的变化能更快做出反应。否则,在这个领域很容易被淘汰。和会计比起来,5年后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没有人能预测,但会计不会有什么变化。

4.1如何定位。

马云说过,阿里巴巴是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因为中国的中小型企业是最普遍且最需要电子商务的。阿里巴巴因为准确的定位,已经成为全世界赫赫有名的b2b交易平台。中国拥有3亿网民,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市场,2006年中国中小型企业总数已达到3000万,中小型企业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那企业需要哪些电子商务人才呢?企业进行电子商务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平台,自己建网站或是使用门户型行业网站,或是将两者结合起来。故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中小型企业的需求重点培养网站策划和运营、网络广告策划和推广、网上贸易平台应用、网络营销等方面的人才。

4.2如何实施。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定位分为四种类型后,实施是关键。高职高专学制三年,真正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半的时间,第一年开设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如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安全。后一年半的时间就按照专业方向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小班教学和培养。

4.2.1定位在网络策划和运营方向。

企业进行电子商务不单是建个漂亮的网站当门面,而是需要整合网上网下的资源,把传统的营销和管理整合到网上,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增加利润的效果。由于企业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一般的网站技术人员不能胜任,而这些则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优势。电子商务的学生要去做网站建设的工作,首先要把本专业的优势告诉企业,让企业知道计算机专业不能做的事情你们能做,而且这些事情对于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故定位在此方向的学生,在校期间应该重点打造策划运营方面的能力,从大二起开始实习,尝试去构思网站和运营网站,关注和参加电子商务大赛等比赛,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4.2.2定位在网络推广方向。

企业网站的点击率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关注程度,所以企业非常需要网络推广人员,网络推广员的主要工作就是要把企业的网站在网络上推广,通过有效的网络推广工具来提高企业网站的流量,从而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故定位在此方向的学生应该熟悉现在流行的网络推广工具,了解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有效性。同时熟悉各种网络广告的表现方式,如图片广告、横幅广告、文字广告、flash广告、主动弹出和点击弹出广告等,尝试在网络中推广自己学校网站是一种比较好的实践方法。

4.2.3定位在网上贸易平台应用方向。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所以在中国开展电子商务的b2b模式是很有优势的,这几年来出现了许多b2b贸易平台,如阿里巴巴、慧聪网、环球资源网、中国制造网等等,中国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贸易平台发布供求信息,在线与客户洽谈生意和在线支付等,从而降低销售成本,也增加了销售量。因此,许多企业都要聘请一些从事电子商务贸易的人员,除了能用英语跟客户沟通之外,还要懂得网络贸易平台和相关网络工具的使用方法。如阿里巴巴、淘宝这样的贸易平台都会招聘一些客服人员的兼职,电子商务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做,既可以了解网络平台的交易流程和操作模式,又可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4.2.4定位在网络营销方向。

网络营销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渠道,把商业信息传递给目标或潜在的客户。网络营销的方法主要有:搜索引擎营销,博客营销,论坛营销,网络广告,事件营销等。职业方向定位在此方向的学生除了需要熟悉常见的网络营销方法,还要关注互联网各个企业对各种营销方法的应用,如王老吉汶川5.12事件营销成败,淘宝店主乐此不疲的论坛和博客营销等。

另外,打造上述四种职业能力最直接可行的一种方法就是在c2c贸易平台上开个网店,以锻炼自己的实际策划运营推广以及营销能力为主,以盈利为辅。只有在实践的操作中,才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能为网上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当下,已经有很多大学生尝试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实现个人的就业和创业。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此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该校有1200多人在淘宝上开网店,有钻石级卖家400余家。

5结束语。

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涉及面很广的新兴行业,故其在发展之初存在着一些专业定位误区。随着电子商务发展步伐的加快,电子商务人才市场也越来越趋于细分。在充分认识电子商务人才特征与类型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抓住最新的就业契机,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机接轨,推动职业教育与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2]陈念。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探讨[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3]黎柏富。电子商务岗位指导[eb/ol].电子商务就业网。

最新后备人才培养目标(通用19篇)篇七

尊敬的先生女士们:你好!

为什么要在先生女士们前加尊敬的,你知道吗?我的感觉告诉我,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间伟大的公司,自从阅读过“合众的起源”、“理念的基石”、“何谓合众”、“分亨与成长”我的感觉一直在重复,这是间伟大的公司。“合众是一个起点,承担着铸就中国民族保险业品牌的重任。做卓越企业,树领先品牌,是我们每个合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是对股东负责,对公司负责,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具体体现”这是一个伟大的公司才能表露出来的责任信念。请告诉我怎么样才能,加入这间伟大的公司。告诉你一件有趣的事,昨天下午13点48分的时,你们公司的符章莲小姐,给我发来短信,说我网上投递的简历已通过筛选,请21号星期四下午13点30分带上简历过来面试。我回复了短信确认了。过了一会符小姐又打来电话,确认与说明一下情况,让我感觉很意外。符章莲小姐工作负责、谨慎与细心,可能这是你们公司文化与教育的结果,这让我再一次感觉到这是间伟大的公司,我非常乐意加入你们公司。我的求职意向是储备干部,我已仔细阅读了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老实说我现在的能力还未没有达到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的`要求,但我有信心经过你们的启航培训后,能达到对岗位职责的要求,我来帮助你来分析一下用我的坏处与好处。我叫何方舒,还过五个月零三天就满十八岁。我明年六月份才中专毕业,就读于广州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专业是模具设计与数控技术。现在已开始实习阶段,目前正在找工作,没有工作经验,真诚地希望能加入你们的公司。

首先分析下用我的坏处:

一、我对保险业服务没有清晰的认识,没有工作经验,需要经过财力与人力的投入培训一段时间才能上岗。

二、上岗后也需要领导和同事花费时间去教育与经验分享才能达到成熟优秀的工作状态,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这种状态。到了好处了:

一、我的学习能力正处于年轻状态,新知识的接受与分析还算不错,我有信心经过培训与教育定能胜任这个工作。

亲爱的先生女士们,刚才用了你生命中的几分钟,这几分钟对于我个人来说非常重要。谢谢你的几分钟,希望的的这几分钟能换来一天的心情愉快。

最新后备人才培养目标(通用19篇)篇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财经类院校税务专业经历了设立一取消一恢复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期,税收事业的发展对税务专门人才的需求急,为适应这一形势需要,全国许多高校陆续设置了税务专业,培养目标则定位于为税务机关培养和输送人才。一段时间之后,税务部门出现人员饱和或超编情况,税务专业的毕业生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进入税务机关,绝大部分毕业生未能从事本专业工作,因此,国家取消了税务专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等对税务人才的需求加,经教育部同意,各大财经类院校又陆续恢复了税务专业。由于近几年税收工作内、外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由此也带来了税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变化。本文拟就税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问题作些探讨。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税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应发生相应的变化。

近来,在技术进步与各国开放政策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为了生存与发展,将有更多的中企参与国际经营,也有更多的外企走进中国,同时经济全球化还带来了日益激烈的国际税收竞争问题。这些新问题都要求高等财经院校税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规格要与这一变化相适应。比如,为适应在华外资企业、国内企业集团涉外发展的需要,应该加强有全局观念和组织协调能力,有敏锐的洞察力、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有国际交往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培养;为了使国内企业能有效地参与国际税收竞争,应该加大了解国际惯例、掌握国际规则的国际税务人才的培养力度等。

(二)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要求税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能力应与之相适应。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社会经济步入了一个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新的发展阶段,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保险、投资、咨询等产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也成为我国新时期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高校的税务专业不仅要为社会经济化的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提供足够数量的税务专业人才,而且应使培养模式、能力与不断深化的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相一致。为此,在专业方向上应该进一步加大适用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获取知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注意强化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税务专业人才培养手段和教学内容等应做新的改革。

信息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助推器,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技术基础。近年来,教育网络、网上课程、教学课件、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在税务专业的课堂教学中也被广泛应用。信息网络丰富了教学内容,放大了教育资源的配置,也给税务专业人才培养手段和教学内容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人才培养手段不能只停留在以往的.单一地依靠教师课堂传授知识的层面上,而应拓展渠道,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加快更新,借助于网络资源不断补充完善教学内容。

(四)市场对税务人才需求的变化,要求税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多元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社会对税务专业的人才需求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税务部门对税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呈减少趋势。而与之对应的是,中、外资企业都迫切需要税务方面的专门人才来处理其涉外税收事务和与其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其它税收事务,进行依法纳税和税收筹划,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管理水平。同时,社会中介机构对税务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海关、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在办理经济案件中,对精通税收及其相关业务的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多。市场需求的这一变化,要求税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适时地转向,由过去以为国家培养税务干部为主转为面向市场,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复合型涉税服务、税收筹划人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阶段大学本科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本科大学生目前己逐步成为一般的专业人才,精英人才的培养则可以通过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来完成。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与此相适应,税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为税务专门人才,而非传统定位的税务高级专门人才。

(二)人才职业岗位目标定位。

税务专业恢复之后,由于一些高校在思想观念上还不够成熟,还未能从市场需求角度考虑税务专业的办学思路,将税务专业人才职业主要定位于“综合素质高,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从事税务管理和企业、事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复合型、高层次应用型管理人才,以及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种职业定位较为广泛,也超越了本科层次的水平。因为大学本科期间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实践经验也比较匮乏,难以满足高层次、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要求。因此,作为大学本科阶段培养的税务专门人才,主要应从事较为复杂的税收实务工作,而不是直接从事高层次管理工作及高级专门人才所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根据这一职业定位,税务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工商企业或者财务咨询公司、中介机构、政府或非盈利机构从事纳税事务、税收管理的实际工作。

(三)人才专业知识结构的目标定位虽然现代高等教育强调“通才”教育,但由于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客观存在,这就决定了教育领域中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同时也决定了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专长,即“通才”与“专才”相结合的一体化人才。依据这一理念,税务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也必须是在该领域中具有一定的专长,具有处理涉税事务、控制税务风险和财务风险的专门能力。因此,税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体现出税务专业人才在复杂的税收环境中从事税收活动应具备的税收理论基础专业知识要求以及税收专业技能。税务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应体现出其专业特点,包括税收原理、中国税收、税务管理、国际税收、税收筹划、纳税会计、税务代理、企业纳税实务等课程都应体现在专业课程中。

(四)人才素质能力的目标定位面对税收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的现实状况,对税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从整体要求看,本科税务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等完善人格,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较强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具有能胜任财税工作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身心健康能全面和谐发展的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高校税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定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具备税收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各级税务部门、税务中介机构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新形势下,税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进一步优化,应立足于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优化上。新的课程体系可以设计为四大模块,即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验教学课程。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的设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专业课程和实验教学课的设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具体设计上,应重点优化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根据每门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进行多维度上的整合。强调各门课的相互协调,加强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体现课程之间的主次关系、层次关系及内在联系,在专业课和相关学科课程设置上,体现明显的专业特色和实务性课程的特点,创建一些适应时代进步的新型课程。专业必修课设置上应本着兼顾理论课和实务课的原则,课程应包括:税收原理、中国税收、税务管理、纳税筹划、国际税收等。专业选修课应突出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专业选修课程设置可以分为理论类和应用类两大模块,理论类课程的设置更加注意与国际接轨,同时强调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如外国税制课程的设计,应用类课程包括纳税程序实务、税务代理实务、纳税会计实务、税收征管信息化等。同时,在专题性质课程的设置上应强调前沿性。

要以社会需求和人才自身成长需求为导向,以“夯实基础、拓宽知识、强化实践、突出能力、面向应用、注重创新”为原则,以理论教学体系、实践训练体系和素质拓展体系为实现途径,创立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知识教育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坚持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基础厚、口径宽、适应广、能力强、素质高”这一人才培养模式。

(三)改革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利用现代科技(录音、录像、投影、电视、语音实验室等)进行教学。同时,要开发各种教学软件,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方法也应该突出特色,应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校内模拟实训教学、双语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课堂教学要以引导启发、问题研究、讨论为主,系统阐述为辅,从而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要加强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加强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针对性,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选题方向,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研究能力。学习效果考核方式上应有所创新。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如论文形式、案例分析报告等,即使采取闭卷考试的课程,也要加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试题,减少死记硬背式的试题。同时,还应综合考虑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完成作业情况等,合理评估学生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杜绝考核成绩的投机性和偶然性。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实现新的培养目标,必须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为此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从业务部门选拔具有高学历、有较强工作能力的业务骨干做教师;二是选拔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到实践部门脱产实习或挂职锻炼,提高业务能力;三是聘请实际部门富有实践经验的业务骨干做兼职教师,进行授课或讲座。

(五)注重社会实践环节及技能训练,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习和操作技能训练在税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应加强与税务部门、各中介机构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或实训场所,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实验室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室可以为学生展示税务机关办税大厅、公司纳税核算业务流程、税务师事务所项目接洽办理等各种不断变化和逐步复杂化的典型税收环境和税收条件,帮助学生在模拟仿真环境中获取对实际工作的初步感性经验。实验室建设首先应明确其基本功能、内容、拟解决的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等。实验室建设应尽可能地与税务部门及企业的实际工作接近,为学生创造逼真的环境,切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最新后备人才培养目标(通用19篇)篇九

摘要:本文论述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人才规格特点,确定了高职人才质量构成的五个基本要素,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了理论探讨。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贯彻江泽民总书记“教育要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指示,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教育适应经济建设“两个根本转变”的重要举措。本文研究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人才规格的特点,确定了高职人才质量构成的五个要素,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了理论探讨。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特点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人才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组织教学的客观依据。因此,高职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是反映高职教育本质特征的两个重要方面、是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本质所在。

有关专家将人才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等四类。其中,学术型人才主要从事研究和发现客观规律的工作;工程型人才主要从事与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有关的规划、决策、设计等工作;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是在生产一线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使工程型人才的规划、决策、设计等变换成物质形态。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应用智力技能来进行工作,而后者主要依赖操作技能来完成任务。

实践证明,劳动者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强竞争能力的瓶颈。我们既需要一大批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的人才,也需要培养一大批在生产一线从事制造、施工等技术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否则,即使有一流的产品设计,最好的研究成果,也很难制造出一流的产品。高等职业教育正是为满足这种需要及时发展起来的。因此,其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例如,工科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一线从事机电设备或生产线的安装、调度、检测、运行、维修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它既不同于普通高等工科教育培养的理论型、设计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它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1.人才层次的高级性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高职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

2.知识、能力的职业性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它对学生进行某种职业生产和管理教育,以提高职业技术水平为目的。它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开发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其中,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提高,要着眼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面向21世纪科技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结合,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因而,毕业生具有上手快、适应性强等特点。高职教育人才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体现了它隶属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

3.人才类型的技术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他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高职毕业生不但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善于将技术意图或工程图纸转化为物质实体,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他还应善于处理、交流和使用信息,指导设备、工艺和产品的改进,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4.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因此高职人才毕业去向具有很强的基层性。例如,工科类高职的毕业生主要去企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施工、制造、运行、检测与维护等工作;艺术类高职的毕业生主要到文化部门从事艺术工作;经济类高职的毕业生主要去财经部门或企业部门从事财经管理工作等。高职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

5.培养手段的多样性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培养手段的多样性。在教学形式上,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而且有大量的实验、实习、设计、实训等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实施教育的参与对象上,既有学校的专职教帅,又有校外兼职教师和实习单位的指导帅傅。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双向化,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为学生学习提供资料、咨询等方面的支持,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探求者,教和学成为双向式教学过程。在教学手段上实现现代化,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将迅速、高效地为高职教育教学提供各种所需信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规格的构成要素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规格体现在德、智、体三方面,它有以下五个构成要素。

1.思想政治素质要素政治思想素质要素体现了培养目标的政治标准和思想素质,要求高职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具有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于群众的思想观点,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思想作风,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知识素质要素知识素质要素包括文化基础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文化基础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是高职人才必备的基本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是学习本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是专业学习的基础。专业知识是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高职人才来说,拥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不仅是胜任当前技术密集型岗位的需要,也是知识再生和迁移,进一步学习与提高以适应将来岗付变革的始发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不同领域的科技知识交叉、渗透和组合,使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跨学科职业岗位,这就要求高职人才还必须具备与专业相关的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才能丰富“接口”能力。

3.能力素质要素能力素质要素是人才规格的核心,是学校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具体体现。能力要素包括本专业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职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能力,在任职岗位上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在急剧变革的21世纪,工作环境、人际环境、思想环境的动态变迁和国际化、开放化的社会环境的形成,对高职人才的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和交往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在知识爆炸、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能力对高职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4.身心素质要素身心素质要素包括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它体现了培养目标的物质基础和心理素质,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具有良好的身体体能,才能胜任本专业岗位的工作;只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工作中讲求协作,对在竞争中遭遇挫折具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在艰苦的工作中不怕困难.奋力进取,不断激发创造热情。

5.劳动素质要素劳动素质是人才规格的基本素质,它包括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和劳动实践。高职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希望他们早日成才,宁愿自己多吃苦,也不让孩子受委屈,因而高职学生劳动素质较差。如果不对他们加强劳动素质教育,即使他们在学校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不可能成为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对高职学生加强劳动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劳动素质教育,使他们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增进与劳动人民的情感沟通,了解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本领,做好将来从事艰苦工作的思想准备。

[参考文献]。

[l]赵晓东.高等职业教育的跨世纪走势[j].职教论坛,1998,(8).。

[3]谷鸿溪.中国职业教育跨世纪走向[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最新后备人才培养目标(通用19篇)篇十

我校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知识面宽,经济理论功底扎实,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并注重素质全面提高的复合型的,从事理论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优秀人才。其实质,是要做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因此,我校基地建设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1.丰富知识:就是通过共同基础课、核心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等的学习,使学生拓宽知识视野,扩大知识范围,加强知识基础,更新知识内容,使其在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工具和手段性知识等的学习、理解和运用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培养通才、经济大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培养能力:就是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适应能力、自立能力、协调能力、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开拓能力、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具备上述能力,才能使学生适应未来市场竞争、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的需要,才能成为21世纪的优秀人才。

3.注重素质:就是要改变目前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重知识轻素质”的状况,通过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工具运用素质,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知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德操品位,切实培养德才兼备、品学兼优、智商情商俱佳的高品位、高素质人才。

根据上述要求,在我校基地人才培养模式上,试行本科——硕士——博士“直通车”的培养方式。从第二学年末开始实行中期筛选制,第三学年末确定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预选名单。对于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成绩优异,科研成果突出,具备继续深造能力的,可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同时试行跨学科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的制度。

最新后备人才培养目标(通用19篇)篇十一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掌握管理、经济、法律等企业方面的知识,具备相关能力,了解国家方针、政策,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质量检验、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相关管理工作等的实用型管理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掌握英语、计算机、政治、法律、统计等基础知识;掌握经济、管理、营销及现代企业营运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掌握财务管理、管理沟通、国际贸易等相关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2、基本技能要求。

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掌握办公自动化操作系统;英语达到教育部门对高职高专的基本要求,能进行简单英语对话;具有较好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3、专业技能要求。

熟悉工商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及法律体系,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统计分析、调研报告、营销方案及人力资源方案撰写方面的能力;具有利用计算机处理工商管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有较强的公关能力;具备一定的商务管理能力;具有营销策划能力等专业技能。

4、综合技能要求。

具备应有的法律知识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热爱本专业,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身体健康;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5、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师、助理物流师与商务策划师等相关的专业能力证书。

最新后备人才培养目标(通用19篇)篇十二

“城市生态学”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它在整个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要为“气象学”“土壤学”“植物学”等专业基础课程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还要为“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等后续专业必修课程做好铺垫。所以,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态学”的教学质量,笔者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结合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园林专业“城市生态学”课程的改革进行了探索。

最新后备人才培养目标(通用19篇)篇十三

首先,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管理应完善其管理组织机构。高职院校与医院相结合,优势互补,一方面利用高职院校理论培养优势和医院实践经验丰富等优势,逐步建立学校和医院相结合的临床护理管理机构。从而在学校和医院之间构建护理部、临床护理教研室、临床科室的三级护理教学管理体系。人员上构成以护理部主任、教学助理员、实习督导专家、科室护士长、教学组长、带教教员等多级护理管理机制。同时,完善临床护理管理制度、实习大纲和手册等相关管理文件,努力实现护理教学的全方位管理。其次,加强高职护理教学师资力量。高职院校应聘请一批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都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参与到日常教学工作当中来,带动原有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的护理教学师资队伍。对于教师队伍建设也应该紧跟医学教育发展步伐,努力探索和把握护理教学管理当中的新的特点和方法,建立教师队伍长期培训机制。在实际操作当中,对部分教师采取集中培训、岗位锻炼等多种模式相结合,从而达到教学理论、方法、业务水平、教学心理等多方面的提高。定期对于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进行考核,敦促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和实践教学方法。还有就是,高职护理教学过程应积极丰富教学管理内涵。带教老师是护生从事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在临床教学中,师德、师才、师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选好教学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定期邀请护士长、教学专家等举行专题讲座,将职业道德、安全防范、医患关系、健康知识、学科前沿发展等作为讲座内容,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也拓宽了护生的知识面。最后,教学过程注重护理礼仪、爱岗敬业教育,加强心理素质培训和语言沟通能力培养,使实习学生能充分掌握一些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技巧。培养学生爱伤观念,护理学生对患者要有同情心、要发自内心的.关爱患者,是做一个合格护士的必备人文素质。着重培养护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每一位护理学生,强调每一项完整的护理操作都不是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应给予强化团队意识的培养。

最新后备人才培养目标(通用19篇)篇十四

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指,中等幼儿师范教育与高校“合并”后新组建的学前教育系或学前教育学院拟招收和试行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这个目标的确定既要区别于长期从事培养学前教育本科的高校,又要形成“合并”后新的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

一、前言。

随着教育变革日渐深化以及学前教育日渐开展,幼儿园关于教员综合素质请求更高,不只请求教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学问,还需求具有十分强的理论才能。由于幼儿教员本身理论学问才能方面的限制使得无法充沛满足学前教育变革以及学前教育开展需求,同时也无法满足幼儿园对高素质教员队伍的请求,幼儿园展开教育工作十分的困难。

1.培育创新型人才。新课程变革日渐深化促使学前教育变革不时深化,国度也逐步注重学前教育变革,在一定水平上推进了学前教育变革进程。从目前幼儿园开展来看,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开展,积极性十分高,因而,幼儿园民办教育在一定水平上也促进了幼儿教育市场化开展。面对日渐剧烈的竞争,幼儿园在实践的开展过程中面临着十分大的开展压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也面临着十分大的就业压力,实践就业效率并不是十分理想。随着公办性质幼儿园数量锐减促使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求不时降低,一些毕业生不得不选择民办幼儿园,但是实践的薪资待遇却并不理想,一局部学生宁可不就业也不选择民办幼儿园,学前教育专业堕入了开展瓶颈。

2.培育学生客观能动性。学习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实践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幼儿园教学质量。因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求注重幼儿教育学问累积工作,从幼儿的角度动身,不时探究以及学习,探求开展实质,为幼儿开展创设更多的时机,促进幼儿更好开展。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育工作中,需求为学生构建愈加全面、愈加科学课程体系,转变传统单一化教学形式。认真审视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影响,注重培育学生创新才能,提升学生客观能动性。

3.坚持与时俱进的准绳。随着学前教育变革日渐深化,促使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育呈现动身展新形势。全面性学前教育变革促使传统教育理念以及传统教育方式遭到影响,假如学生无法就业,那么实践的变革效果也并不是十分的理想,但是变革却需求破费大量的时间和精神,再加上学生可能存在的抵触心情,无法有效推进学前教育变革工作。由于遭到多方面要素限制促使学前教育课程变革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这就需求教员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勇于迎接各项应战,注重培育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创新才能,完成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育与时俱进。

1.培育定位含糊。学前教育变革以及教育建立直接的'影响培育目的。在传统学前教育工作中,主要培育两种人才,分别为应用型教员和保姆型教员。经济社会日渐开展促使幼儿园教学请求不时发作变化,再加上根底教育方面的变革工作,很多高校为了可以满足社会以及市场需求,就需求不时调整学前教育人才培育目的,培育出专业幼儿园教员,或者是幼儿园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时期日渐开展促使人才请求越来越高,因而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高校需求明白辨别教学层次,理解不同层次高校在培育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差异,这就使得实践教学缺乏操作性。例如,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育过程中,愈加偏重于培育专职幼儿教员,但是却并没有认识到幼儿园管理工作部门关于人才方面的宏大需求,这就使得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将来职业开展遭到十分大的限制,就业压力十分大,实践的就业效果也并不是十分理想。

2.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从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与学生将来职业开展存在着不谐和性,诸如,高校学前教育理念与社会市场开展需求存在着不分歧性,这就使局部学生缺乏职业顺应才能,就业竞争力并不强。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愈加注重教育方面的理性价值,以为教育理想价值在学生将来开展中具有关键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愈加关注工具性,形成了社会需求的误读,高校课程设置并没有充沛思索到实践幼儿园教学,并没有从专业化的角度去思索到幼儿教育变革以及开展。

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乏文化素质。从目前幼儿园教学来看,幼儿教员不只缺乏理论学问才能,还缺乏文化道德涵养,诸如,不保护公共财物、学习懒散等等,高校愈加偏重培育学生艺术技艺,但是却疏忽了培育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由于根底性教育缺乏有效政策保证并且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是十分理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乏自自信心,这就使得生活状态以及学习状态都并不是十分理想,并没有真正构建根底教育工作理念,无法胜任幼儿教学工作。由于幼儿教员本身要素影响实践的课堂教学气氛,由于心情不高并且缺乏学习生机促使幼儿学习不断处于较为压制状态,幼儿从教员那里承受到的更多是无法,教员或者是掉以轻心,或者是简单粗暴,直接的影响幼儿安康开展,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1.构建多元化、开放性课程教育观念。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育工作中,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的影响到如何践行人才培育工作目的,具有可不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请求不时提升,这就需求转变传统单一化课程观念,有效整合课程观念与社会开展实践需求,完成开放性以及多元化,提升人才培育工作目的科学性。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需求坚持课程教学与人才培育工作目的之间的均衡性,这样可以更好的满足社会开展需求,进而培育出契合社会开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完成开放性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育。

2.培育学生之间才能。高校教学性质影响,促使学前教育专业不只培育理论才能,还培育学生理论才能,但是学生却缺乏实战时机。因而,高校需求分离社会开展请求来转变传统教育形式,鼓舞学生积极参与幼儿园实习,取得更多接触幼儿和深化教育理论时机,这样教员可以分离学生实践特性给予更多的指导,这样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根底学习框架,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论学问,同时有利于提升学生察看剖析才能,为之后研讨工作打下良好的根底。

3.构建愈加科学的人才培育目的。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育工作过程中,教员专业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直接的影响到人才培育工作目的以及实践的课程体系,从目前课程教育体系开展来看,教育表现呈现出创新性,诸如,针对曾经存在的学科,不时丰厚教学内容,细化理论学问,针对增设科学门类的问题,则是愈加注重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络性以及穿插性等等,这就对高校教学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提出了宏大的应战,这就需求高校愈加注重建立高素质师资工作队伍,为教员专业化开展提供良好的开展机遇。

五、结语。

随着学前教育变革日渐深化,传统教育理念以及传统教育方式曾经无法顺应社会需求,这就需求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分离幼儿教育特性,设置顺应性更强的学前教育人才培育工作目的,提升幼儿教育有效性。同时,需求愈加注重学前教育专业根底方面的教学,注重教学办法以及教学体系评价工作,更需注重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编排,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技师教学素质以及教学才能,培育出契合社会开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最新后备人才培养目标(通用19篇)篇十五

首先,根据学生临床实习时,对新鲜事务好奇心高、积极性高等特点,合理安排岗前培训,将医院基本信息、护理工作制度、临床护理工作技巧、相关礼仪、法律知识等让学生在上岗之前熟悉自己岗位信息,更好地适应实习工作。同时安排经验丰富的护理工作人员为新的学生进行专题讲座,讲解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临床实习,正确面对护理学科发展趋势和病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顺利实现从学校到医院、从学生到护生的角色过渡。其次,根据不同专业和科室特点,针对性进行人文知识教学,合理安排护理实习生进行大班教学,重点讲解一些典型病例、个案等进行讲解分析,通过课堂讲解、学生提问、分组讨论和集中讲评等诸多方式,拓展学生眼界,为护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最后,在实习过程当中根据专科的特点,积极开展特色教学。如门诊部可以将服务意识、分诊方法等作为专科特色,引导实习生加强自身服务意识培养等工作。如急诊科课根据急诊收治多样化、病情多样化等特点,积极组织场景教学,模拟实际工作当救治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和相关措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护理等工作。

4结束语。

护理作为现代医疗保健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医疗当中充当重要角色,护理是一门讲究应用的学科,比较注重实践应用,其中临床护理是护理教学当中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护理教学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原有高职护理教学管理实习护士分配过程不是十分恰当等问题。因此,高职护理教学管理改革应建立学校和医院相结合的临床护理管理机构,规范管理过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应聘请一批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都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参与到日常教学工作当中来,努力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的护理教学师资队伍,积极丰富教学管理内涵。在实践当中,合理安排岗前培训,培训护理工作制度、临床护理工作技巧、相关礼仪、法律知识等让学生在上岗之前熟悉自己岗位信息,更好地适应实习工作。积极组织场景教学,模拟实际工作当救治过程中出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护理工作。

最新后备人才培养目标(通用19篇)篇十六

对口高职是指中专毕业生升入高职大专,使其有机会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也是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主要途径之一。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十七条指出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1]”我校自起招收护理专业对口高职学生,目前尚未建立对口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本研究拟通过文献回顾,查阅、比较分析国家及本地区相关政策文件、科研论文等文献资料,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借鉴其他高职高专院校对口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和评价探索,归纳整理相关经验,了解最新的前沿知识,以确定符合我校护理专业发展实际的对口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大辞典》对培养目标的解释是指教育目的或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说所应达到的培养要求、质量和规格。袁璟婷在《高职卫生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估探索》中指出:“人才培养目标其实质就是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或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是培养者对所要培养出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规定。它是教育活动的决定因素,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于学校而言,人才培养目标要结合学校的层次、类型以及专业进行具体化才能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规范、指导和检验作用[2]。”近年来,我国在中专毕业生中实行了对口升学的政策,从而使一部分应届中专毕业的护理学生有机会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这对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校从20才开始招收对口高职护理学生,由于对口高职护理专业成立时间短,学生差异性大,其培养目标的确定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有了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培养模式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强大的操作技能的综合型人才,使他们真正的符合社会的需求。

对口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是中专护理毕业生通过参加考试升入高职大专,通过这种途径升入高职的学生学制一般为2-3年,在此期间完成学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且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获得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专科文凭。由于这部分学生已经学习了中职的护理的相关课程,并拿到相关的资格证,甚至有部分学生已经有丰富的工作经历,所以这部分学生在培养目标上与中职培养人才层次是有差别的。中职教育强调职教育侧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而对口高职教育后更强调技能的拓展与延伸,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因此“中高职三二分段应该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实现阶段的顺利过渡和衔接,避免教育层次和专业技能水平的错位”[3]。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目前对口高职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围绕知识、技能、素质三个方面:。

2.1知识目标。

知识主要是指从事某一特定岗位或者岗位群所掌握的文化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知识等。面对对口升人高校的这部分护理学生是中专起点,在中专阶段的学习是以医学课程的专业知识为主,虽然在中专学习阶段学习了部分文化课程,但课时偏少、内容较浅,大部分文化课程都是考查课,造成部分学生学习不认真,收效较差。根据相关实习医院的反馈,我校学生也存在文化知识匮乏的突出问题,甚至有部分学生连基本的文书写作都存在问题,因此在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要坚持双管齐下,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体系,才能应付复杂多变的医疗环境。史可可在《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衔接研究》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学习必要的文化知识与少量的技能理论知识;高等职业教育阶段要求相应的基本知识与过硬的专业知识,对硬性知识有精准的掌握,在知识面上的要求比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更为广泛与深刻。”

2.2技能目标。

职业技能,即指学生将来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是能否顺利就业的前提。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精神,调动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技能是职业教育的基础,是重中之重。中职教育侧重的是基础技能的`培训,而进入到大专学习的高等职业教育则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对应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还要一定的组织能力、创作能力与驾驭策略层面的过程的专项能力,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训。

2.3素质目标。

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指的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性及其基本的品质结构,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作风、职业意识等。有一些学者将素质称之为“品性”、“品质”,它主要是指个体的思想品质、道德品质、身心品质、个性品质等等。在现代护理学中,人文素质培养归根结底就是引导护生学会做人,自主发展,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提高自身的人格和修养,利用人文精神解除病人的痛苦,成为名副其实的白衣天使。对于对口高职的学生经过在校的学习和长达8个月的临床实习,在技能上已经经过一定程度的专业化训练,而在职业素质方面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和培养,因此对于对口高职的学生不仅仅是掌握基本的技能,同时应该培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与人合作与沟通能力等,这些职业素质无疑会提升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以及应对医疗环境的适应力。综上所述,对于对口高职护理专业这种中高职衔接模式的培养目标主要集中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在笔者看来对口高职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既要考虑到时代经济的发展,也要考虑到本专业的特色,更要考虑到地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要,才能全方面、多角度的制定适合我校对口高职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十七条[z].。

[2]袁璟婷.高职卫生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估探索[d].南京:东南大学,.。

[4]史可可.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衔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最新后备人才培养目标(通用19篇)篇十七

长期以来,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实际,各高等院校围绕培养合格人才的需求,不断进行了实践教学体系的调整和改革。在实践教学理论、现状及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实践。但是,仍存在不少重要问题,如教学内容未及时更新,实践教学体系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设计型、综合型、探索型实验比例偏低,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与技术含量高的生产项目结合不紧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无法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等。与此同时,园林企、事业单位对高素质、强能力、广适性的高级园林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探索新形势下园林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园林专业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是一个相对年轻的新专业,是在林学专业基础上扩建成立的。与其他农林学科相比较,在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和经费条件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园林专业人才就成了当务之急。近几年,园林与旅游学院开展了基于能力素质培养的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改革了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提升。经过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园林是一门以规划设计学、建筑工程、花卉树木学、美学等为基础,设计生态学、环境科学、人文地理领域的专业。作为一个立足地方、面向全国的地方院校园林专业,以实践为中心,注重发展,采取符合国家园林建设和学校实际情况的`实践教学模式,努力为园林行业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本思路3。正确的培养模式应该是以实践为中心点传授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建立实践教学的系统工程,全方位、多层次加强实践教学。并且,不断加强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提升,培养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二、实践教学改革实施措施。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园林专业自成立以来,先后7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践和发展几乎是每一次修订的主题。以实践为中心,构建基本课程教学体系,培养与社会接轨的应用型人才。学院基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出发,结合学分制,在课程体系方面,完善和改进了“平台+模块”教学模式。学生一、二年级学习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三、四年级开始专业化方向培养,设“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树木花卉栽培养护”、“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3大特色模块。首先,将基础课比重从过去的419%提高到5304%,专业课比重由10%调整至1348%,使基础教育得到加强;其次,压缩了总课时数,把专业课教学时数由2600学时压缩到2432学时;再次,减少必修课教学时数,增加选修课数量,由17门增至25门以上,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选择机会。此外,在新的教学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加大,由以前的2397%增加到3213%;降低了理论教学环节的比重,由7603%降低到67.87%。改革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社会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了加强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改革实习方式和内容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完成实践教学的基础,有了稳定、开放的专业实验室就能为学生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3。为了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学院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校内实验室建设上。按照课程的性质对原有的实验室进行调整,成立了园林学院实验室管理中心,先后改建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园林规划设计实验室、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实验室、花卉树木实验室、组织培养室、园林建筑与工程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园林画室等。更新了园林规划设计实验室的主要仪器设备。学院所有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并配备了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从事实验室的管理和实验指导工作。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独立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这一做法深受学生好评,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参与科研实践的兴趣,对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2.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稳定的校内外实践训练基地是建立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和完成实践教学的良好条件。在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方面,考虑到扩大招生规模和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多个园林专业实习基地,使学生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是学院结合自身的科研优势,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密切与园林企业和事业单位合作。使人才培养与生产有机结合,按照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创建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利用园林企业事业单位的先进技术装备,丰富学生实践实训内容,强化学生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近几年来,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先后在张家口小五台山风景管理局、唐山豪门园林有限公司、沧州园林局、宁夏、河北高邑金色世纪农林工程有限公司等10多个单位建立了校外三结合基地。根据园林单位提出的生产任务,每年派出学生实践小组到三结合基地从事生产研究、解决生产问题。这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园林生产实际的机会,同时,有效的促进了教学水平和学生实践实训能力的不断提高。

3.改革教学实验实习环节。

教学实验实习环节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首先改革了实验课教学。大多数课程减少了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例如: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的杂交育种实验,把实验课时合理安排在长达1年的整个植物生长周期里。学生独立设计实验、选择亲本、采集花粉、去雄、套袋、杂交、栽培管理、种子采收等,直到获得杂交后代。整个实验过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是改革教学实习环节,园林专业的教学实习将原来的1名课程单独分散实习转变为多门课程的综合实习。学院园林专业的综合教学实习主要有2次:第一次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以花卉学、树木学、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为主要实习内容,时间为2周,实习地点在上海、苏州、杭州;第二次安排在第七学期,内容为多门课程的综合性实习,时间1周,地点在承德、北京。教学实习由单一课程的1名教师指导转变为多门课程的多名教师综合指导,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取长补短。邀请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园林专家参与指导教学实习。学生可以在教学实习过程中汲取众家之长,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成长,实习效果好。

(三)探索“订单式培养”途径。

按照用人单位要求选拔学生,学生与用人单位双方共同协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理论学习期间,学生除了参加日常学校规定的学习之外,专业教师针对用人单位的要求给学生“开小灶”、“吃偏饭”学生在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阶段,用人单位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技能培训,由学校与用人单位双方共同指导,并完成规定的毕业论文(设计)。实习结束后,学生留在用人单位工作,从而实现单位用人、学校育人与学生就业相结合,达到3方共赢。—,唐山豪门园林有限公司、天津创世园林规划设计公司、河北九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以“订单式培养”方式,共接收学院园林专业学生百余名,多数同学在用人单位工作表现突出,受到单位领导与同事的好评与肯定。

三、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成效。

1.以学生创新中心为实践教学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园林学科竞赛,提高创新能力近几年,园林专业学生在国内外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先后有12名同学在全国各类科技作品等比赛获奖,9名同学在省级各类科技作品等比赛获奖,27名同学在市、校级各类科技作品等比赛获奖。,学院百余名师生参加了“20中国西安世博园唐山展区景观设计大赛”,共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优秀创作奖15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院马春阳同学被评为届“全国林科十佳毕业生”3名同学被评为2013届“全国林科优秀毕业生”。

2.以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为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参与规划设计,锻炼和提高实践能力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先后有1000多名学生参加了教师承担的30余项科研课题,学生从规划设计任务的过程中得到了全方位实践锻炼,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学院共承担“小五台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保定市园林普查”“河北农业大学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唐山市湿地公园资源调查和规划设计”、“藁城市万亩科技生态园区规划设计”等各类横向课题30余项。实践证明:让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不仅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更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践能力3。

3.以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研究为平台,组织学生申报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创业能力近些年,学院组织学生申报由保定市团委和学校团委设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课题10余项,并写出了高质量的论文和总结,有3篇论文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其中,2名同学的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在河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一等奖。通过这项活动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创业能力。

4.以学生社会实践为平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和民众关心的热点调查,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为提高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解决民生的能力,在暑期组织了社会实践小分队,从山区到农村服务,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附近村庄、单位调查、了解,开展宣传。20,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在黄骅市开展了“低碳环保,青年共建绿色家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学生为纪念第30个世界粮食日这一特殊节日,于10月10日一10月16曰举办了爱粮节粮宣传周系列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与社会的融合。其中,有2支实习小分队先后被评为市级、校级先进实践小分队。

四、结语。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自20以来,紧紧围绕特色专业建设要求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条件、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改革与建设,取得了一些改革成果。目前,这些成果正逐步应用于实践教学。下一步将继续更新观念,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努力使学生在多样化、多元化、系统化的实践训练中,了解社会、了解行业,提高实践经验、实践能力,以便更好的发挥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成为园林创新人才。

最新后备人才培养目标(通用19篇)篇十八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迅速增长、人民财富日益增加。然而面对着民间巨额理财需求,我国的金融机构却存在着大量理财人员的缺口和人员素质的不足。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理财专业人员的培养特点,本文主要从课程体系、技能训练、教学方法等几方面对理财专业人员的培养进行了论证与探索。

关键词:理财专业人员;三层双轨制;证券投资;综合素质。

前言。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路程,既有风雨也有成果,最为世人所瞩目的就是中国取得的巨大的经济成功。在这30年中,中国gdp年均增长达到9。5%,成为gdp增幅的世界第一,这个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中产阶级和豪富阶层在中国迅速形成,并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理财观念从激进投资和财富快速积累阶段逐步向稳健保守投资、财务安全和综合理财方向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个人金融业务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各种理财产品、理财服务层出不穷,人们的理财观念有所转变,理财需求日益旺盛,理财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开始发展起来[1]。然而与全民理财大趋势所不协调的是,我国专业理财人员的大量缺失和专业素质的不完善。作为为客户提供全面理财规划的专业人士,理财人员应该是一位知识丰富、工作高效、耐心和蔼、待人诚恳、可以向客户提供全面与建设性意见的咨询专家。从这一角度而言,高职院校培养的理财专业人员,应该是顺应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了解中国国情与中国金融市场特点,具备实践与理论双轨、道德素养与职业操守兼备的综合素质型人才。

这里所说的“综合素质型”主要包含四点要求:一是道德素质,包括对理财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的观念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二是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较强的心理承受力、成功的信心、良好的竞争意识与应变能力等;三是业务素质,包括广博的知识面、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等;四是技能素质,包括资金管理技能、财务分析技能、风险防范技能、产品组合技能、理财建议与规划技能等[2]。

从以上素质能力培养出发,高职理财专业人员的培养应是一个全面立体的教学过程。

一、课程体系重在突出四大职业模块。

首先,高职院校的理财专业学生的主要学习地点仍然是校园,主要学习技能的手段也是课堂教学。因此,理论教学要符合综合素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就必须设计合理、计划全面、有的放矢。

所以,培养综合素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必须构建新的理论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要突出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来抓;强化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教育;突出专业认知能力、思考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明确综合职业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由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种素质相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培养思路;将就业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教育的全过程,特别体现职业认知、职业准备、就业和创业引导的新理念。

据此理念,新构建的理论课程体系,由四大职业模块所构成:职业素质能力模块(即职业思想道德)、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模块、职业知识与能力模块、职业拓展知识与能力模块。

(一)职业思想道德模块。

主要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市场经济理论教育、理财规划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就业择业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等。

(二)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模块。

主要是学习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使在校学生获得在投资。

理财领域内从事第一个工作、从事几种工作所需要的必要知识、必要技能,为在校学生今后工作提供充分专业准备的、形成现实动手能力的知识和技能,如基础会计知识和技能、经济学知识和技能、运筹学知识和技能、财政学知识和技能、经济法知识和技能、商务谈判知识和技能、现代金融学知识和技能、国际金融知识和技能、公共关系学知识和技能,以及为本专业提供基本支撑的大学英语、专业英语、高等数学、财经应用文、计算机基础、数据库、计算机安装维护等应用性知识和技能。

(三)职业知识与能力模块。

主要学习本专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如公司理财知识和技能、个人理财知识和技能、投资学知识和技能、证券投资知识和技能、期货投资知识和技能、理财实务知识和技能、财务会计知识和技能、以及统计与调查预测等应用性知识和技能。

(四)职业拓展知识与能力模块。

通过理论课程的四大模块设计、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理论教学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合理完善的人才培养构架。这就如同建造房屋时,要先搭好脚手架才能平地起高楼,此处的模块理论课程设计就如同脚手架,理财专业学生由此接受培养,犹如高楼一般逐步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技能训练重在构建“三层双轨制”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最大的特点是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多,为了使学生在求学期间尽可能与社会同步、与专业挂钩,校内的技能训练可以采取“三层双轨制”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三层双轨制”,是一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以综合素质为基础、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技能培养新模式。“三层”是指按课程间内容的依存关系分为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技能、职业综合技能三个阶段;“双轨”是指理财能力训练和投资能力训练同步进行。

第一层:专业基础技能培养。

理财能力训练:基于《理财学》课程;训练内容主要是理财的基本原理、公司理财和个人理财基础知识。

投资能力训练:基于《投资学》课程;训练内容:投资学概述。

第二层:专业技能培养。

理财能力训练:基于《理财实务》课程;训练内容为课程单元训练等。

投资能力训练:基于《证券投资》、《期货投资》等课程;训练内容主要为证券投资工具、证券交易流程、证券行情解读,期货交易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等。

第三层:职业综合技能培养。

理财能力训练:基于“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书”的培训课;训练内容主要是根据风险计量判断风险大小、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个人所得税筹划策略、个人养老规划、个人财产分配与传承、财务计算器的应用等。

投资能力训练训练:基于校内《投资理财综合模拟实训》和校外生产实习;实训内容为中国宏观经济分析、证券投资工具、证券交易流程、证券行情解读证券交易的各种技巧、证券市场运行、期货交易的操作程序及各种管理条例等。

通过三层双轨制的教学,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明显得到系统地提高。

三、教学方法创新,将课堂教学变为场地教学。

作为实践操作性极强的投资理财学课程,如果一味地在课程教学上下功夫,一来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二来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根据教学课程的要求,有些科目可以采取场地教学的方式,比如设置证券大厅,定制电子显示屏,将股票市场的大盘波动即时显示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理财工具的变化和魅力,更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场地教学既克服了课堂教学的缺点,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优点。也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角色进入,起到了很好的润滑作用。

四、毕业论文强调专业论文学分制。

了学生关于社会经济的关注度,二是加强了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三是为学生的就业申请增添筹码。对于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学校予以承认相应学分,并作为理财专业的重要教学成果。

五、毕业实习要求证书与经验并重。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需要学生在学完全部课程后能够获得毕业证书,同时还要求专业学习过程应与国家技能考证、国家职业资格考证要求接轨,实行多证书考核管理制度,以彰显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体现综合技能素质。理财专业学生应获取的证书有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证书、英语三级证书(或英语a、b级应用能力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期货从业资格证书和助理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书等。

同时,作为理财专业的学生又要注重实际经验的累积,要在毕业实习期间通过专业实践,将所学置于所用,用工作检验理论。投资理财专业所面临的行业局面与其他传统行业相比,更具有变化性和挑战性,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所以实践经验是对于培养真正的理财专家来说,是必经之路,也是攀岩捷径。

综合素质型理财人员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时期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培养方案。其重点是理论着眼全面、实践落在实处。高职教学应服务于国家全局,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浪潮,为中国的金融市场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巴曙松,《金融市场动荡与理财专业人士的培养》,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4月。

最新后备人才培养目标(通用19篇)篇十九

确立科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前提,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笼统,脱离社会需要,这是制约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目标应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应体现应用性、实践性,应拓展培养目标的专业方向,并寻求实现培养目标的合理途径,即构建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拓宽应用心理学的专业方向。

21世纪,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为顺应世界发展趋势,我国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从20世纪开始,我国社会各领域的改革不断推进,并向纵深发展,社会各领域经历着社会转型期的巨变。社会变革促使人们原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生活理念发生巨大改变。置身于社会转型的变革时期,人们的心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等现象日益增加,由此激发了社会对应用型心理学人才的需求。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为我国应用心理学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许多高校相继设立了应用心理学专业,为社会输送应用心理学人才。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认识偏差和管理错位,应用心理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逐渐显现,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社会对具备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有广泛需求,但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又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迫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根本问题,也是核心问题,因为培养目标决定着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构建、培养方法及途径的选择。能否合理、科学地定位培养目标,决定着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也决定着应用心理学专业自身的发展壮大。

培养目标是学校人才培养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表述和规定,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都要依据培养目标来确立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既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学生努力的方向,同时也是构建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目标展开。高校培养目标的确立,要根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和层次,依据社会特定领域的特定职业需求,既要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又要考虑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社会需求。

改革开放后,我国部分高校恢复了心理学专业,而应用心理学专业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各个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依据我国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以及自身特点,确立了人才的培养目标。各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尽管有所不同,但大致是培养具备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社会各领域独立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专门人才。各校围绕培养目标设立相应的心理学课程,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工作围绕培养目标展开。不可否认,多年来,应用心理学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毕业生,服务于社会不同领域,为社会做出了相应的贡献。但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和毕业学生也反馈出一些问题。用人单位反映的普遍问题是:毕业生适应工作的时间较长,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偏弱,后一问题尤为突出和普遍。毕业生反映的问题集中表现为:面对现实中的种种心理问题,不知道如何用所学的心理学理论去分析解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反思我国既有的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发现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以下问题:

1.定位不明确,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随着我国社会变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极大提升,但社会矛盾日益增多,人的心理失衡现象日益普遍。因此,社会需要既具有心理学理论知识,又能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心理学人才。但是,由于对应用心理专业认识有偏差,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明确,没有体现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性”特点,由此确立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方面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基础学科课程比例较大,应用学科课程比例偏小,且课程所涵盖的社会领域较少。在设立应用心理学专业早期,应用性学科课程设置零散,缺乏系统性,与教育领域相关的心理学课程较多,也有少数临床心理学方向的相关课程,但工业组织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方向的课程则较少。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是:重视理论知识讲解,欠缺实践教学环节,忽略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致使学生应用心理学知识结构不完整,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薄弱,步入社会后难以满足不同领域的职业需求,难以应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缺少针对性,没有明确的专业培养方向。

1992年,国家教委调整高校专业时,将心理学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专业方向。应用心理学是相对于基础心理学而言的,强调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应用心理学重视实践,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个人和社会中的各个领域,解决实际问题。当前应用心理学的研究涉及社会中的众多领域,如教育、医学、工业、商业、司法、军事等诸多领域,其服务范围几乎囊括了所有领域。

社会各个领域的分工不同,性质不同,专业特点亦不同,对人才需求也独具特色。应用心理学专业要培养合格的人才,适应社会各领域对应用型心理学人才的'需求,就要制定出科学的培养目标,这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前提。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均不同程度地提及要为各个领域输送心理学人才,但都较为笼统,缺少对专业领域的针对性。也较少依据不同领域对人才知识架构的不同要求,对人才培养规格做出具体规定。建立在此培养目标基础之上的课程内容庞杂、零散,难以形成具有明确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缺少系统性和针对性的课程体系难以纵向延伸,学生学习的课程虽然面面俱到,但是难以在学习期间形成完整的、明晰的心理学专业知识框架,从而导致学生在心理学应用领域样样通,但样样不精。学生掌握的应用性心理学知识零散、不完整,缺乏系统性,当面对现实问题时就难以给出专业的逻辑解释,难以独立解决现实问题。

3.培养目标狭窄、封闭、方向单一,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领域狭窄。

随着我国高校教改的推进,各院校的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也在逐渐完善,但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目标仍然存在狭窄、封闭、方向单一等问题。我国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方向设置笼统、不够细化,很多高校的培养目标没有对应用心理学四个专业方向提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由此衍生的课程设置杂乱、零散,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心理学课程,如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学生心理健康、犯罪心理学、家庭心理治疗等。纵观国外心理学专业建设,其心理学专业方向涉猎广泛,划分较细,有心理咨询专业、学校心理专业等。在台湾的心理学领域,仅临床心理师内部就分出健康心理学、社区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等许多不同的专业方向,其专业方向的广泛和细化可见一斑。

我国高校心理学专业恢复伊始,较多地把心理学应用到教育领域,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心理学的应用逐渐拓宽到教育、医学、工业、商业、司法等领域。为了适应社会需求,一些院校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做了相应的调整,但培养目标狭窄、封闭、方向单一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改善,这制约着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导致学生应用心理学知识结构不完善,最终导致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面狭窄,也使得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自身发展受到限制。

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是学校的任务之一,所以学校的培养目标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这不仅是教育的发展规律,同时也是教育自身的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培养目标是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自身持续发展的需求。

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21世纪的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个领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社会转型期的阵痛,必然引发相应的心理问题,如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家庭亲子关系问题、社会情绪问题、罪犯的教育改造、互联网线上体验问题、商品流通过程中人的行为问题、企业管理中的相关心理问题等。社会不同领域、不同群体显现出的心理问题,都需要心理学专业人士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予以指导。依据社会各领域对心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应用心理学专业应适时调整既有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规格,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人才培养应立足于“广博的知识结构,宽厚的专业基础,广泛的社会适应性”,在此基础上制订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解决社会各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改变培养目标狭窄、封闭、方向单一的现象,根据社会需求和各校自身特点,围绕应用心理学的四大领域(即工业组织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拓展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广泛的人才培养方向可以使学生既具有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又具有专业特长,增加自身的社会适应性,同时,也有利于应用心理学专业自身的发展壮大。

应用心理学专业以其应用性为特征,强调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个人和社会问题。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突出实践性,在注重整体专业素质的同时,强调专业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问题,也是核心问题,确立明确清晰的培养目标,是构建科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关键。培养目标的应用性、实践性,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决定的。

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包括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合理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以及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

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构建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围绕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组织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四大应用心理学领域展开,相应的课程模块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通识课程,包括学校统一设置的通识课程以及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科学学科中与心理学相关的课程,如计算机、哲学、高等数学等。第二,专业基础导论课程,主要包括生理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史、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统计学等,这部分课程主要是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第三,专业导论课程,这部分课程建立在基础导论课程的基础上,是基础导论课程的进一步延伸,相应的内容是应用心理学四大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主要包括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课程。

第四,专业选修课程,这部分课程建立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导论课程的基础上,是这类课程的进一步拓展,既包括基础心理学的内容,也包括应用心理学的内容,以此拓宽学生的心理学知识面,如当代西方心理学流派、认知心理学、情绪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家庭心理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消费心理学、旅游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

第五,研究性课程,这部分课程是专业课程的深入,包括心理学研究方法、各心理学流派的理论与技术以及当代心理学研究的前沿成果介绍等。

除通识课程外,专业基础导论课程、专业导论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研究性课程四个模块之间,横向相互关联,纵向相互衔接,课程体系强调其内在的逻辑关联。这样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在不同专业方向上形成完整、系统的应用心理学知识架构。

2.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课程内容的应用性,教学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本科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应着重提升其实践能力。在学生扎实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应增加实践环节教学,突出实践课的操作性和技术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适当增加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应用心理学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拓宽应用心理学的专业方向,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需要心理学作为支撑的领域越来越多,拓宽应用心理学专业方向,实施应用心理学人才分流培养将成为必然。宽泛的专业方向不仅可以使心理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各个领域,还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方向,有利于学生顺利就业,并获得长远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应用型心理学人才的培养,应根据社会对应用心理学人才的需求,细化专业方向,准确定位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从而探索出较为完善的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

相关范文推荐

    实用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方案(模板12篇)

    在项目策划中,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活动策划是一个富有挑战性和创造力的工作,但也是一个充满乐趣和成就感的工作。为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推

    实用秋季开学典礼开场白和结束语大全(14篇)

    让我们一起为精彩的运动会助威吧!创作一条完美的运动会宣传语需要对目标受众进行准确的定位,什么样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运动会宣传语:燃烧激情,创

    专业购房申请书格式大全(15篇)

    在撰写助学金申请书时,应该注重准确、简明地表达自己的经济需求和个人情况。查看离婚申请书的范文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离婚的相关知识和要求。申请人:丁某,女,

    实用参观华山有感(汇总17篇)

    团队标语是团队精神的象征,可以激励成员们共同追求目标并克服困难。团队合作中的三个误区及应对方法。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团队管理的好书推荐,一起来看看吧。

    专业总结会议议程格式及(通用15篇)

    军训总结是我们对军事训练的一种总结和反思,通过写作能够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一、会议时间2017年

    最新文书档案材料范文(16篇)

    保护环境,关乎我们的未来。环保标语的表达方式可以选择直接、激烈、幽默等多样化形式。以下是一些备受关注的环保标语示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各位领导:感谢您在百忙

    最新申请购买设备申请书大全(17篇)

    党员转正申请书是对党员个人的行为、思想和党性的一种自我检视,是党员进一步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和规范教育的重要标志。以下是一些写作辞职申请书常犯错误及其修改建议,希望

    实用金融发展调研报告大全(15篇)

    辞职报告是对工作期间的经历、成就和感悟进行总结回顾的重要文书。读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选择阅读这些报告范文,并从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和知识。近日,我们对具有发展畜

    专业新疆四史的心得体会(模板15篇)

    学习心得是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理解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如果你正在写培训心得,不妨参考一下小编为大家整理

    实用综合办公室主任先进事迹材料范文(18篇)

    诚信是公民遵守法律法规的应有态度。怎样在工作中展现出诚信的态度和行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关于诚信的实践经验,或许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