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物八年级知识点总结苏教版血液(通用10篇)

时间:2023-10-13 作者:琴心月最新生物八年级知识点总结苏教版血液(通用10篇)

通过知识点总结,我们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应用水平。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成功的学习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生物八年级知识点总结苏教版血液篇一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公式: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

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生物八年级知识点总结苏教版血液篇二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文档为doc格式

生物八年级知识点总结苏教版血液篇三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或写成。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

(2)费力杠杆:l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生物八年级知识点总结苏教版血液篇四

1、病毒形态结构:比细菌小得多,形态多种多样,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由蛋白质的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

2、病毒生命活动: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一但离开寄主细胞,就不会再有任何生命活动了。它在宿主细胞中通过复制、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结构来繁殖后代。

3、病毒种类: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动物体内)、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体内)、细菌病毒(又称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

4、病毒的繁殖:细胞内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

生物八年级知识点总结苏教版血液篇五

1、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1)生态环境改变和破坏;

(2)掠夺式开发利用;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入侵。(如来自国外的水葫芦)

2、建立自然保护区:含义:是指含有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个区域就是自然保护区。功能:具有“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和“活的自然博物馆”的特点。目的:

(1)保护生态系统(如长白山温带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2)保护珍稀动植物(如保护斑头鸟、棕头鸥等鸟类及其生存环境的青海湖鸟岛保护区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2)迁地保护——迁出原地,移入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种子、精子库)

(4)健全法制管理,全球合作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不同种生物及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归根结底是基因组成有差别。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的法律和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我国还是最先加入国际《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

作为一名公民,在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方面,应当如何做?

(1)人人都来植树造林;

(2)开展爱鸟周活动;

(3)人人都来消灭白色垃圾;

(4)不随地吐痰,不随意打鸟,不攀折花木等

6、植物的分类:

无茎叶(无根):藻类植物(如:水绵、海带)

无种子无根的(假根):苔藓植物(如:葫芦藓)

有茎叶有根的:蕨类植物(如:肾蕨)

种子无果皮包被:裸子植物(如:松树、杉树)

有种子种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

(1)单子叶植物:平行脉,一片子叶(如玉米)

(2)双子叶植物:网状脉,两片子叶(如大豆)

生物八年级知识点总结苏教版血液篇六

细菌是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细菌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或著与其他生物共生。

以菌治虫又称微生物治虫,主要是利用利用害虫的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自然生态系统中,昆虫的疾病是抑制害虫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主要指微生物侵染的虫病。以菌治虫具有繁殖快,用量少,无残留,无公害,可与少量化学农药混合使用可以增效等优点。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立克次体、线虫等。尤以前三类居多,后两类极少,细菌的`应用最广。

主要病原微生物介绍如下:

(1)细菌:应用最多的杀虫细菌是苏云金杆菌、松毛虫杆菌、青虫菌等芽孢杆菌一类,可防治菜青虫、棉铃虫、玉米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松毛虫等一些农林害虫,这类杀虫细菌对鳞翅昆虫有很强的毒杀作用。

(2)真菌:能寄生在虫体的真菌种类很多,其中利用白僵菌、绿僵菌较为普遍。

(3)病毒:病毒对害虫的寄生有专业性,一般一种病毒只寄生一种害虫,对天敌无害。病毒侵入虫体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口器,感染虫态都是幼虫;成虫可带病毒,但不致死。

生物八年级知识点总结苏教版血液篇七

1、高级动物的运动系统构成一般是骨、骨骼肌和骨连结。若将运动系统比作作杠杆,则骨相当于杠杆,关节相当于支点,骨骼肌提供动力。

2、关节的构成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关节的特点有牢固性和灵活性。

3、人在完成曲肘运动时,肱二头肌收缩,同时肱三头肌舒张,共同完成了这个运动。

4、运动的完成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牵动所附着的骨围绕着关节产生运动。

1、动物的行为按表现可分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贮食行为等。

2、动物的行为按来源可分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3、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控制的。

4、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举例,如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大猩猩摘香蕉、黑猩猩钓白蚁。

5、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往往有三个特征:有组织、有分工、有的有等级。

6、白蚁的群体中有四种蚁,即工蚁、雄蚁、后蚁和兵蚁。四种蚁是喂养其它三种蚁的是工蚁。

7、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声音、气味和动作三种。

1、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2、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目前,人们认为动物中最为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_生物反应器”。它的优点是少成本,少环节,少污染。

4、人们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创造各种仪器,这就是仿生。如据蝙蝠发明雷达,据长颈鹿发明宇航服,据乌龟的背甲发明薄壳。

1、区别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应该看大小、形态和颜色三方面。

2、培养菌落的方法有四步:配制培养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

3、细菌和真菌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

4、显微镜的发明人列文。虎克(荷),微生物学之父是法国的巴斯德,青霉的发现是弗莱明(英)。

5、细菌的形态有三种:球形、杆形和螺旋形,故细菌也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如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霍乱弧菌。

6、细菌的结构类似于植物细胞,即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还有运动的鞭毛,起保护作用的荚膜,有的还有为抵抗不良环境的芽孢。

7、真菌的形态各异,原因是有的是单细胞的,如酵毒菌,有的是多细胞的,如青霉和蘑菇。但结构都相似,即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故真菌也称真核生物(已有了真正的细胞核)。

8、用蘑菇制作孢子印时,要用玻璃杯扣住的目的是防孢子被风吹散。

9、细菌有的对人类有利,少数对人类有害。有利的如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乳酸菌,制醋要用醋酸菌,制作味精要用棒状杆菌,根瘤菌能为豆类作物提供含氮的无机盐,大肠杆菌能为人和动物提供vb12和vk。有害的方面,有的能使为和动物患病,如痢疾、霍乱、破伤风、鼠疫都是由细菌引起的,软腐病菌能使蔬菜变坏。

10、真菌同样如此,有的真菌对人类有利,如制作面包要用酵毒菌,酿酒、制作酱油、腐乳都要用到真菌,也有的对人类有害,如脚癣、甲癣是由寄生的真菌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棉花枯萎病等也是真菌引起的。

11、细菌的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真菌是孢子生殖。

12、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是因为它们的营养方式主要是异养。此种营养方式又分三种类型,即寄生、腐生和共生。

13、区别寄生、共生和腐生

若寄居对象是死的,如枯枝败叶,即为腐生;是活是,即为后两种。后两种中,若对寄居对象有害,就是寄生,如痢疾杆菌、使患甲癣的真菌;若双方互利互惠,即为共生。

14、熟记几种共生的例子:

(1)豆类作物和根瘤菌:豆类作物为其提供有机物,根瘤菌则提供含氮肥的无机盐。

(2)动物和大肠杆菌:动物为其提供有机物,大肠杆菌则提供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

(3)地衣:藻类植物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则提供水和无机盐。

15、区别青霉和曲霉:一看孢子形态,扫帚状的为青霉,放射状状的为曲霉;二看颜色,青绿色的为青霉,其它颜色的为曲霉。

16、酵母菌能够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17、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故防腐的主要原理就是杀死细菌或控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据此有许多防腐的具体办法,如高温灭菌、腌制、渗透保存等。

18、污水处理时,一些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分解为甲烷。

要字精简法

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简单、光合、水”。在记忆时,要不断反问自己,“简单”到什么程度?(有些藻类是单细胞,多细胞的也基本上没有分化);“光合”意味着什么?(有叶绿素,自养);“水”是指它们大多生活在水中。

2.鱼的主要特征: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即“水鳞鳃鳍,一(心)房一(心)室”。

趣味联想法

心脏的腔与两种血管相连的关系及血流方向可用六个字概括为“出室动、回房静”,即:动脉与心室相连,血液从心室出来经动脉流向全身;静脉与心房相连,血液经静脉流回心房。

还可以用趣味联想去记忆这六个字:出了“教室”要多多“活动”,回到家里自己的“房间”就该“静下来”读书写作业。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生物八年级知识点总结苏教版血液篇八

一、腔肠动物

1、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水螅、海蜇、海葵、水母、珊瑚虫等

2、腔肠动物的代表动物:水螅

3、生活环境: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4、外部形态:有触手,用于探寻和捕食猎物。

5、身体:辐射对称(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左右,前后,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将身体分为几个对称的两部分)

6、内部结构:水螅的身体由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内胚层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外胚层上有刺细胞。

5、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6、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

二、扁形动物

1、常见的扁形动物有:涡虫、华枝睾血虫、血吸虫、绦虫。

2、扁形动物的代表动物是:涡虫

3、生活环境:在清澈溪流中的石块下面

4、外部形态:身体背腹扁平,身体呈两侧对称,也叫左右对称。

5、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很发达,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

6、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身体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一、线形动物

1、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绕虫、钩虫、丝虫、线虫。

2、代表动物:蛔虫

3、生活环境:寄生在人的小肠内,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4、形态结构:身体呈圆柱形,中段较粗,两端较细,体表有角质层。

5、内部结构: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构成,但生殖器官发达,无专门的运动器官。

6、蛔虫病的感染途径:和虫卵有关系

(1)人喝了带有虫卵的生水。

(2)吃了沾有虫卵的蔬菜。

(3)沾有虫卵的手去拿食物

7、蛔虫病的预防

(1)首先注意个人卫生,

(2)不喝不洁净的生水,蔬菜。

(3)水果要洗干净,

(4)饭前便后要洗手

(5)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使用

8、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二、环节动物

1、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蝉、蛭。

2、代表动物:蚯蚓

3、外形: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4、环带:距离环带近的是前端,距离环带远的是后端。

5、用手摸蚯蚓的表面,感觉到粗糙不平,这就是刚毛。

6、蚯蚓的呼吸:湿润的体壁

7、运动:刚毛和肌肉的配合完成运动。

8、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

9、蚯蚓的作用:

(1)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2)含有蛋白质、脂肪,营养价值高。

(3)药用

(4)帮助处理生活垃圾,消除环境污染。

生物八年级知识点总结苏教版血液篇九

经过七年级一年的生物学科学习,八年级的同学已经对生物学有了一定的基础,鉴于八年级下要进行生物结业考试,而且考试内容涵盖了七、八年级共四本书,怎样将这些知识系统化,整体化,这是即将进入八年级下学生要面临的首要问题。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解决这一难题。

一、熟悉生物学科框架,四本生物教材主要从“生物和生物圈”、“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及“健康的生活”八个板块。其中以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为主脉络将八个板块串联起来,这些知识体系突出了人体和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了生物圈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要深刻体会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而且人类能健康的生活必须要对自身的结构、生理、营养、保健有更多的了解。同学们按照教材的编排思路,能绘制出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可以让初中阶段的生物学知识更系统全面。

二、注重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虽然新的教材不如老教材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但是这套教材更注重概念教学,对概念的讲解更加详细透彻,表述也更为明确,每个章节中表述概念内涵的文字均以黑体字呈现,同学们可以根据每节开头部分的“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来对相应章节的重要概念进行梳理,这些需要单纯记忆的知识实际上已经非常精简,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同学们更多要注重理解,将这些概念、原理与实际生活进行关联,才能保证这些知识的时效性。

四、注重细节,往往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经常出现一些不够准确的生物学名词,课本上一些拗口,生涩的名词需要大家反复诵读,强化记忆,同时也需要大量的阅读科普读物,籍此提高自己的生物学素养。

如果同学们通过上述方法进行训练,那八下的结业考试将不再可怕!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第十四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依据:生物学家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等,将生物分为若干类群。

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原则: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就越大,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若两种生物分类上同属于一个小的分类单位,那么它们一定同属于一个大的分类单位。

2.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1)藻类植物分类单细胞藻类:衣藻、硅藻;多细胞藻类:紫菜、海带(大型藻类)。

特征:结构比较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大都生活在水中。

天气转暖,池水变绿,这与藻类的大量繁殖有关。

应用:饵料、食用、中药材。

危害:赤潮、水华。

(2)特征:一般只有矮小的茎和又小又薄的叶,没有根,并且茎、叶中没有输导组织。

种类:葫芦藓、地钱。

应用:检测空气污染,水土保持。

(3)(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的植物)

特征:不仅有正真的根、茎、叶,而且在体内还具有输导组织,能较好适应陆地生活。叶片背后有孢子囊(孢子是生殖细胞)。

种类:石松、蕨、桫椤。

应用:能源(煤和石油)、药用、饲料、肥料。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殖都离不开水,因此,它们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4)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它们的生殖过程不需要水。

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裸子植物的种类:松、杉、柏以及银杏、苏铁。

被子植物在现存植物中占据对优势。

被子植物陆生:根系发达

水生:体内有气道

被子植物特征:是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形成的果实。生殖过程不需要水,适于生活在各种环境中。

3.我国的珍稀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桫椤、水杉、珙桐等。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铁线蕨、龙棕。

4.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1)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它们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约占动物种数的95%,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主要类群。

环节动物的身体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

代表动物有:蚯蚓、蚂蝗、沙蚕等。

软体动物大多数在身体的腹面有块状肌肉足,体外被覆坚硬的贝壳。

代表动物有:珍珠贝、蜗牛、乌贼等。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占动物总数的4/5以上,同时也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类群。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头部有眼、触角和口等器官。

代表动物有:甲壳纲---蟹、虾蛛形纲---蜘蛛

多足纲---蜈蚣昆虫纲---蝴蝶、蝗虫等。

(2)脊椎动物代表着动物界的高等类群。现存的脊椎动物主要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的背部有脊柱。

形态结构生殖呼吸生活环境

鱼类流线型,体表被覆鳞片体外受精,卵生用鳃呼吸水中

爬行类体表被覆鳞片或甲体内受精,卵生,有卵壳用肺呼吸水中或陆地

鸟类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覆盖羽毛体内受精,卵生,有卵壳用肺呼吸

空中、陆地或水中

哺乳类一般有体毛,大脑发达体内受精,胎生,哺乳用肺呼吸空中、陆地或水中

5.我国的珍稀动物

我国珍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除了被誉为“活化石”的大熊猫外,还有蒙古野驴、金丝猴、白鳍豚、丹顶鹤、朱鹮、扬子鳄等。

6.细菌分布极其广泛。

结构:它们具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部分构成。有些细胞还具有荚膜(保护)和鞭毛(运动结构)等结构。

分类:根据细菌不同的形态,可以把它们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

生活方式:寄生或腐生。有的细菌营腐生生活(分解死的动植物遗体)如:枯草杆菌、甲烷菌等。有的细菌营寄生生活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等。

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分裂生殖)。

观察方式:高倍显微镜。

应用:利用黄色短杆菌制造味精

7.真菌的主要特征

分类:除了少数真菌个体微小外,绝大多数真菌个体较大。真菌有单细胞的(酵母菌)和多细胞的(霉菌等)。

共同特征是:细胞都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生活方式:一般营腐生或寄生生活。

生殖方式:真菌通过无性生殖(出芽生殖)或有性生殖的方式(孢子)繁衍后代。

病毒主要特征

病毒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它们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一般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

生活方式: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生物的活细胞里,无限增殖。

8..病毒对人类生活有利有弊;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有益,少数细菌对人类有害。

9.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有无细胞结构有无成形的细胞核生殖方式营养方式代表生物

细菌有无无性生殖(分裂)腐生或寄生结核杆菌、甲烷菌

真菌有(单细胞或多细胞)有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腐生或寄生酵母菌(单)、木耳、

霉菌(多)

病毒无——无限增殖寄生爱滋病病毒、禽流感病毒

生物八年级知识点总结苏教版血液篇十

一、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2)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三、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四、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五、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

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