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眼中的李清照作文字(4篇)

时间:2023-05-29 作者:储xy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我眼中的李清照字我眼中的李清照字篇一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清照女子酒词中的情感,欢迎大家阅读。

读李清照的词,会发现词人常以酒抒发内心的种种情思。在她毕生的词作中,反应出时超时代限制的女性特有的饮酒体验。

在她的一生中,少女的天真、浪漫、任性;晚年的孤寂、哀怨、无奈、思国统统寄于酒。可以说酒里有词人的情感世界,有词人的精神寄托。

李清照嗜酒,通过一首首抹不掉的酒渍词作,词人坎坷失意的一生经历便凸现于世人面前。

少女时期的天真、优雅、浪漫任性;少妇时期的缠绵、闺怨、苦恼、思夫;晚年的孤寂、哀怨、无奈、思国的情感都寄情于酒。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酒造就了她灵敏善感的气质,是酒延续了她丰富多彩的诗词生活,甚至可以说酒为她的作品增添了无穷的光彩。

在她的词《如梦令》中,看不到轻步细走,笑不露齿的大家闺秀。展现的却是小船迷航争渡的场景,鸥鹭的鸣叫盘旋,荷花的摇曳灿烂,少女酒醉颜飞红霞的娇憨。一切都关和了酒。饮酒而醉,醉而忘归,归而迷航,误入藕花深处,既而出现了“争渡,争渡”的场景。

词中的少女遣兴游玩,至醉而归,她的才华和行为都堪比男性。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李清照是如何成长为一位超越时代限制而才力华瞻的女词人的,为何她能饮酒而醉,醉酒而归?她少女时期的天真、浪漫、任性的性情又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熏陶的?要解开这些谜团我们就要走进李清照的家庭。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菲,是位精通儒家经典的饱学之士,曾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做过山东郓州教授、太学录、太学正,还做过太学博士。同时,李格菲的文学造诣也很深,他的文才得到了苏轼的赏识,与其他几位苏门弟子合称“苏门后四学士”。另外,李格菲的性格刚正不阿,为官非常的廉洁。李清照的母亲,王氏,宋仁宗朝的科举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在《宋史·李格菲传记》中有载:“妻王氏,拱辰之孙女,亦善文”。一位饱读诗书的文学之士,又是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父亲和一位“亦善文”的母亲,为李清照创造了一个开明的、文学氛围浓厚的成长环境。加之,宋朝民族融合,女子的地位有所提高。可以看到李清照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已经超越了时代对一个女子的限制。

正是因为生于书香门第,又得到父母的精心培养,李清照从小就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成就了她在诗词文赋及音律上的成功。同时,在这种开放的家庭、社会环境中,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才能饮酒游玩,拥有把酒邀明月,共赏梅花的卓越风姿。

然而,在她的词作中,因欢愉之情,以酒遣兴的作品很少,更多的是以哀苦的心情写酒。无论是短暂分离的闺怨、无子的烦恼,还是死别后的思夫、孤寂,她都寄予酒,酒成了她缓和心灵痛苦的灵丹妙药。

事实上,这与词人所处的社会背景有关。

一,赵明诚是一位官宦子弟,高居太守之位,有他自己的事业要干,如读书、求学、交友、处理政务、还有相应的应酬,以及一些士大夫文人必须做的事情要做,就不能陪伴着闺中的李清照。夫妇之间分离就成了常事。那习惯了和赵明诚喝茶饮酒的李清照离开丈夫后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又能做些什么呢?只能把酒独饮,黯然神伤的闺怨:“酒意诗情谁与共”。

二则,李清照终生无子嗣,在封建社会家庭这便是大逆不道。一旦赵明诚离开,我们的词人便因缺乏安全感而陷入深深的苦恼和闺怨中。

正是上述的两个原因,凡是遇到夫妇的分离,李清照就催生了思夫情愫。往往寄情于酒的词人,在这种时候更是借酒浇愁,洒脱与诗词与酒的奇妙境界。

《醉花阴》这首词写于李清照婚后不久,夫妇两地分居,时届重九,思念之情尤其强烈,便写了首词寄给赵明诚。“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把闺房中的生活情调,特别是当日如李清照身份的女子的寂寞的感情表现的很好。香烟袅袅消磨了长昼,说明了白天的寂寞。“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说明了晚上夜间的孤独。“嫁接又重阳”点出了季节,这里有佳节重阳为反衬。这样的佳节,赵明诚不在,不能一起饮酒对诗,从早到晚都是孤寂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东篱”出自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典故。东篱就暗示着菊花,说自己在种满菊花的地方拿着酒杯,小口揠着酒,思念之情油然而生。“黄昏后”说的正是最寂寞的时候。可见,她独自一人在菊花前已经很久很久了。“有暗香盈袖”隐隐之间有阵阵菊花香气飘到衣袖中。闻到花香想起思念的人,真想与他一起共同欣赏。可思念的人不在身边,路途遥远,采花送去又办不到,惟有写下我的思念。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几句出人意外,又在人意之中。前面写的思念寂寞之情已不少,这里笔锋突转,不再直说相思怀念,却道菊花清瘦,帘内的人也一样清瘦。

由此以往,长亭边,古道旁,安排酒宴夫妻二人把盏话别“阳关四叠,唱千千遍,泪湿罗衣脂粉满。”可该走的还是要走;“惜别分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从此以后,便是剪不断的相思,浇不透的浓愁。独守空闺时,酒是他暂时忘掉分别的寂寞和独处的闺怨。

李清照45岁时,赵明诚突犯急疾,不治身亡。为了驱除心灵的苦痛,打发苦闷的岁月,缓解浓郁的乡愁,词人更加沉醉于酒。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声声慢》。

词的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引进了无尽的悲凉,表达了词人空虚迷惘、孤寂沉痛的心理状况。经历巨大的打击,往日欢乐已成梦寐,丈夫已经去世,生活已经破碎,一切已消失。如今,她要寻找什么,似乎自己也说不清,想找一个可以寄托情感的对象。但,找来找去四周冷冷清清,就连饮下的酒,其味也淡薄乏味了。

这里,酒慰藉了她的心灵,填补了她空虚迷茫孤寂的生活。同时,暮年生活的凄清落寞也在酒中浸出了况味。晚年的李清照带着对往事的追忆,对岁月流逝的感叹,以及哀怨、无奈、思国的情思走完了她曲折坎坷的一生。

我们可以看到:在“但愿人醉不复醒”的背后,隐藏着李清照借酒浇愁的内心苦衷。她的词,前期的芳馨俊逸,后期的飞扬健举,用特有的女性视角和女性笔触感知人生和书写内心的情感世界,可以说,是酒引发了她的创作灵感,焕发了她的创作热情。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着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李清照的代表作分为词、诗、文三方面。

词是李清照最为擅长的,也是后世最为传诵的。她的词独具一家风貌,有“易安体“之名。根据人生阶段的不同分为南渡前期和南渡后期。前期词多描述闺阁生活,感情敏感真挚,后期词多表达对故国旧事的依恋,纤细又超逸。李清照善于白描,长于运用精练的口语,将自己女性身份的特殊经历融入词中,创出新意,又含蓄自然,拓宽了词的情感深度和内涵。

后人积极汲取李清照词中营养,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效仿,还有了“效易安体”的出现。

李清照在代表作《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将诗词进行严格区分,明确了词的文学地位。

绍兴四年(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十月,避乱金华,写成《打马图经》并《序》,又作《打马赋》。虽为游戏文字,却语涉时事。借谈论博弈之事,引用大量有关战马的典故和历史上抗恶杀敌的威武雄壮之举,热情地赞扬了像桓温、谢安等忠臣良将的智勇,暗讽南宋统治者不识良才、 不思抗金的庸碌无能,寄寓对收复失地的愿望,抒发了个人“烈士暮年”的感慨。

在金华期间,李清照还曾作《武陵春》词,感叹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表达对国破家亡和嫠妇生活的愁苦。又作《题八咏楼》诗,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其“江山留与后人愁”之句,堪称千古绝唱。

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越十余年,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或者以后,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实的角度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我眼中的李清照字我眼中的李清照字篇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 【梁 衡】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本来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是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①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而她却一直还奢想什么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专,别人看她如同怪异。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像祥林嫂一样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②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甚至后来陆游为这个孙姓女子写墓志时都认为这话说得好。以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李清照是研究金石学、文化史的,她当然知道从夏商到宋,女子有才藻、有著作的廖若晨星,而词艺绝高的也只有她一人。都说物以稀为贵,而她却被看作异类,是叛逆,是多余。她环顾上下两千年,长夜如磐,风雨如晦,相知有谁?鲁迅有一首为歌女立照的诗:“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尊。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泪痕。”李清照是一个被封建社会役使的歌者,她本在严妆靓容地侍奉着这个社会,但忽然想到她所有的追求都已失落,它所歌唱的无一实现,不由得一阵心酸,只好“佯说黄花与秋风”。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岁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③有多少女性,就像那个孙姓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行,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或者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永远高悬于历史的星空。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蕴涵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耐得人们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经如淡烟薄雾,可是当我们偶然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

19.作者为什么说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试根据文章简要回答:(4分)

20.为什么说李清照是“乱世中的美神”?试根据文章回答。(5分)

21.文章四次提到那个“孙姓女子”,其画线的三处作用分别是什么?(6分)

20.答案:因为李清照身处乱世之中,不愿与世沉沦,偏偏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永远高悬于历史的星空。(5分)

21.答案:第一次是为了揭示李清照超时空孤独的缘起。第二次是为了说明李清照的才华不被当时任何人理解。第三次是为了说明李清照所处时代女性的普遍可悲状况。(6分)

我眼中的李清照字我眼中的李清照字篇三

读李清照的词,会发现词人常以酒抒发内心的种种情思。在她毕生的词作中,反应出时超时代限制的女性特有的饮酒体验。在她的一生中,少女的天真、浪漫、任性;少妇的闺怨、苦恼、思夫;晚年的孤寂、哀怨、无奈、思国统统寄于酒。可以说酒里有词人的情感世界,有词人的精神寄托。

李清照嗜酒,透过一首首抹不掉的酒渍词作,词人坎坷失意的一生经历便凸现于世人面前。

少女时期的天真、优雅、浪漫任性;少妇时期的缠绵、闺怨、苦恼、思夫;晚年的孤寂、哀怨、无奈、思国的情感都寄情于酒。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酒造就了她灵敏善感的气质,是酒延续了她丰富多彩的诗词生活,甚至可以说酒为她的作品增添了无穷的光彩。在她的词《如梦令》中,看不到轻步细走,笑不露齿的大家闺秀。展现的却是小船迷航争渡的场景,鸥鹭的鸣叫盘旋,荷花的摇曳灿烂,少女酒醉颜飞红霞的娇憨。一切都关和了酒。饮酒而醉,醉而忘归,归而迷航,误入藕花深处,既而出现了“争渡,争渡”的场景。

词中的少女遣兴游玩,至醉而归,她的才华和行为都堪比男性。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李清照是如何成长为一位超越时代限制而才力华瞻的女词人的,为何她能饮酒而醉,醉酒而归?她少女时期的天真、浪漫、任性的性情又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熏陶的?要解开这些谜团我们就要走进李清照的家庭。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菲,是位精通儒家经典的饱学之士,曾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做过山东郓州教授、太学录、太学正,还做过太学博士。同时,李格菲的文学造诣也很深,他的文才得到了苏轼的赏识,与其他几位苏门弟子合称“苏门后四学士”。另外,李格菲的.性格刚正不阿,为官非常的廉洁。李清照的母亲,王氏,宋仁宗朝的科举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在《宋史李格菲传记》中有载:“妻王氏,拱辰之孙女,亦善文”。一位饱读诗书的文学之士,又是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父亲和一位“亦善文”的母亲,为李清照创造了一个开明的、文学氛围浓厚的成长环境。加之,宋朝民族融合,女子的地位有所提高。可以看到李清照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已经超越了时代对一个女子的限制。

正是因为生于书香门第,又得到父母的精心培养,李清照从小就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成就了她在诗词文赋及音律上的成功。同时,在这种开放的家庭、社会环境中,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才能饮酒游玩,拥有把酒邀明月,共赏梅花的卓越风姿。

然而,在她的词作中,因欢愉之情,以酒遣兴的作品很少,更多的是以哀苦的心情写酒。无论是短暂分离的闺怨、无子的烦恼,还是死别后的思夫、孤寂,她都寄予酒,酒成了她缓和心灵痛苦的灵丹妙药。

李清照十八岁嫁给了太学生赵明诚。二人志趣相谐,嗜爱古器书画,又诗词唱和,生活非常美满。据其《金石录序》中记载,她在初入夫家之后,曾同夫一起出入相国寺逛街购书;后来,在随夫屏居青州乡间时,又在“归来堂”中一起从事古籍校勘、题签和文物的考订、鉴赏工作,并完成了《金石录》这一部大型学术专著;业余则相对品茶、饮酒,甚至还玩“智力竞赛”——指堆积史书,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较胜负,为饮茶先后。

事实上,这与词人所处的社会背景有关。

一,赵明诚是一位官宦子弟,高居太守之位,有他自己的事业要干,如读书、求学、交友、处理政务、还有相应的应酬,以及一些士大夫文人必须做的事情要做,就不能陪伴着闺中的李清照。夫妇之间分离就成了常事。那习惯了和赵明诚喝茶饮酒的李清照离开丈夫后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又能做些什么呢?只能把酒独饮,黯然神伤的闺怨:“酒意诗情谁与共”。

二则,李清照终生无子嗣,在封建社会家庭这便是大逆不道。一旦赵明诚离开,我们的词人便因缺乏安全感而陷入深深的苦恼和闺怨中。

我眼中的李清照字我眼中的李清照字篇四

;

摘 要:“帘”在李清照的词作中是一个重要意象,不仅使用颇多,而且意蕴独到。对“帘”的不同描写,也正对应着李清照不同的人生阶段:在为“卷帘”时,李清照的生活是闲适而美满的;
在呈“垂帘”时,也正是李清照凄苦悲凉的生活阶段,这与李清照词风的“愁”也是紧密相关的。本文通过“帘”的意象来分析李清照之愁思,主要包括待字闺中的闲思之愁、思念丈夫的离思之愁,以及国覆夫亡的哀思之愁。

关键词:李清照 帘 闲愁 离愁 哀愁

“帘”是唐宋词中的比较重要和广泛应用的意象,尤其在婉约词中表现更突出,它与双燕、飞絮等意象一起构成了意味隽永的意境。a纵观宋代婉约词人李清照的49首词作中,包含“帘”意象的词作共有14首,在不同程度上都抒发了自我的思与愁。通过对“帘”意象的梳理分析,李清照的愁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不同阶段。

一、“卷帘”——闲思、離思之愁

当“帘”卷起之时,人的视野会开阔明亮,心情也会随之愉悦而舒畅。像这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在苏轼词中也可见一斑,如《少年游·润州作》中的“对酒卷帘邀明月, 风露透窗纱”。“帘”意象虽然在东坡笔下出现不多,但每次出现,也都是“卷而不垂”,尽显达观与洒脱。相比之下,李清照的“帘”尽管屡次出现,都是或“卷”或“垂”,或喜或悲。但至少在“卷帘”“疏帘”之时,她的心境也是如苏轼一般愉悦恬适的。即使愁,也是闲适、相思的愁。

(一)待字闺中的闲思之愁

正值适龄、青春年少的李清照是纯真活泼、热爱生活的。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中,一句“试问卷帘人”,虽未提及问何内容,但“卷帘人”“海棠依旧”的回答已使答案跃然纸上。历来对“卷帘人”的解读或为李清照的侍女,或为其丈夫赵明诚。不管是谁,对话语气中的俏皮生动都溢于字里行间。或是侍女,面对宿醉未醒的小姐的问话,自己对外界的变化毫无所感,并不知道心思细腻的小姐心中所想,只能回答“海棠依旧”,但小姐仍记得昨夜“雨疏风骤”,并似乎料到了这个回答,因此娇嗔反问:“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道吗?经过昨夜的雨疏风骤,海棠花可能早已是“绿肥红瘦”了。通过“卷帘”引发的一场对话,更体现了主仆关系的亲密之感。或是赵明诚,夫妻之间的对话也更显争强好胜的俏皮之感。在这里,“卷帘”虽为惜花之意,却也映射了闺中小姐的愉悦心情和闲适之思。

在《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中,一句“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将闺阁女子的惜春之情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也因此为后人频频称赞。尽管春色已深,但因细风疏雨,词人不能一览春色。此时未卷阁帘,更显室内“影沉沉”。屋中百无聊赖的少女靠着窗子,似乎有满腹心事,却又沉默无语,只是对窗弹着瑶琴,又为院中经受风雨的梨花默默担心。在此处,“未卷之帘”更衬托待字闺中的少女的闲适慵懒,全词虽有愁思,却也是显现闺阁女子惜春的闲思之愁。

(二)思念丈夫的离思之愁

在嫁与赵明诚以后,二人情投意合,志趣相投。在此阶段,李清照的生活无疑是美满而幸福的。但因父亲李格非被罢官,李清照被迫暂时与丈夫分离。后来赵明诚出仕,二人经常或长或短的分离,种种因素让李清照充满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愁,而这种离思之愁,也恰恰成为李清照爱情诗词的创作源泉。在随父亲回到原籍明水的这段时间,李清照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帘”在西风的吹拂下随风飘荡,“帘”内的佳人思念丈夫,满目愁容,少妇比待嫁的黄花女子更加消瘦。一帘一人,相互映衬,将离别的愁绪书写得淋漓尽致。在这里,“帘卷西风”,虽然是抒发重阳赏菊孤独寂寞的愁绪以及思念丈夫的离愁之情,但却是幸福而甜蜜的相思之愁。

在婚后,赵明诚负笈远行,异地为官,二人不得不再次分别。写在此时的《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梅花的影子透过稀疏的月光投射在门扉上,黄昏之后,月色爬上了夜空,疏淡的月光铺满了大地,也铺满了帘子,帘上的疏淡月色,写出了初春月夜的静谧幽美。帘内的妇人思念远方未归的丈夫,思绪波荡。帘外月光和帘中之人,更衬托出一种凄凉之感。同样是写春惜春,但与待字闺中的少女的闲思之愁不同,这次是对远方入仕的丈夫的热切呼唤,表达了对丈夫归来期盼的喜悦之情。在这里,透过“铺淡月”的“疏帘”,诉说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愁。

纵观李清照的爱情词,大多数人都认为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妻二人伉俪情深,但其实有学者解读,赵明诚在对待与李清照的爱情中,实际上是存在着不忠和二心的。这一点在李清照的爱情词中也能看出,她或明或暗地透露出对赵明诚的一丝“愁怨”。

譬如在《多丽·咏白菊》中“似愁凝、汉皋解沛;
似泪洒、纨扇题诗”,一连用了“汉皋解沛”“纨扇题诗”两个典故表明被弃的女子的悲叹。透过“帘”去看李清照之怨,从《满庭芳·小阁藏春》中的“日影下帘钩”也可见一斑,日影移上帘子,作者这才意识到已至黄昏。词中虽然是咏梅,但实际上却是借梅自比,“帘钩”在春风中飘摇,和女子一样形单影只,孤冷凄清。不同于待字闺中时惜春的闲思之愁,也不同于新婚甜蜜思念丈夫的相思之愁,而是落寞生情,冷清寂寞的愁思之怨。

又如《凤凰台上忆吹箫 · 香冷金猊》中的“帘”,“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在秋日之景中,“帘钩”在秋风里孤寂的飘摇,也如词人孤寂的一声悲叹:“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实实在在只是留下了“一段新愁”,到最后,只是“楼前流水”“念我终日凝眸”,仅仅这一句,便写尽了词人的凄凉心境。

二人虽然情深意笃,但却没有子嗣,这难免也会成为夫妻之间的一块心病。根据陈祖美先生的说法,赵明诚或确实有着纳妾的事实。虽然并没有直接证据能够表明,李清照也没有直接写出,但这无法言说或许也是她的愁思之一。也是从这一时候开始,李清照的词风从原先的隽永真挚走向愁苦跌宕,而这种风格也延续到了她的晚年。

二、“垂帘”——国覆夫亡的哀思之愁

当“帘”垂下的时候,就像一道厚厚的屏障,将屋内与屋外隔开,也将屋内之人和外部世界的交流隔断。“垂帘”虽然能让人不受外界的困扰,但却也是词人为自己设下的一方帷幕,在自己的心中树起了一座无形的高墙,在这片天地里,镌刻着李清照的悲凉、无奈的愁思。这一时期的李清照,可谓是“不幸之至”:旧都覆亡,丈夫去世,家产尽失,膝下无子,年事已高,孤身一人居住在临安,本以为能与张汝舟共享晚年之乐,谁知张汝舟只是贪图几箱珍宝,有时甚至對李清照大打出手,为了“休夫”,李清照又经受了牢狱之灾。可以说,在这时的“帘”之垂态,无疑寄托了词人不必“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国覆夫亡的哀思之愁。

如在《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中的“帘”是这样的:“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夜晚寂静无声,明月留恋难舍,翠帘低垂。不同于其他的咏梅词,李清照选取的是残梅,正是残梅将已是“沈醉”的词人“熏破梦睡”,没有办法在梦中回到遥远的故乡。夜深人静,低垂的“翠帘”衬得夜色更显几分静谧。帘幕低垂,作者心情也同样低落,全词无愁字,却又字字在说愁:国破家亡,流落他乡,一腔哀思之愁,全借着残梅而发。

又如《南歌子·天上星河转》中的“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天上的银河转移,人间的帘幕低垂。天上的牛郎织女尚且有相会之时,而李清照与赵明诚却天人永隔,再也无法相见了。一句“旧时天气旧时衣”,天气如旧,衣服也如旧,可此时的情怀,却再不如旧时了。此时的帘幕低垂,也正如词人心中的悲伤,外在的景物似乎一切如旧,可经历过国破家亡、夫丧身零的种种苦难又怎能如旧呢?在这里的“垂帘”,也正是作者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的相思的哀愁之绪的化身。

或是如晚年流寓江南所作的《永遇乐·落日熔金》,一句问“人在何处”,正是流露出流落他乡的孤独之悲,又因为经历过太多变化,所以即使是元宵佳节,也会担心突降风雨。回忆往昔盛景,到如今物是人非,历尽沧桑,不同于之前的“垂帘”,最后只是一句简单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词人居住的环境并非深宅大院,而是临街修建的浅狭之屋, 其生涯之沦落潦倒可想而知。b一个“帘”,隔开的却是两种世界:“帘”内的人们家庭团圆,其乐融融;
“帘”外的人却是历尽苦难而形单影只,将相思之愁、思乡之愁、孤独寂寞之愁集于一身。仅仅一个单薄的“帘”,却承受了词人失落与无助的厚重负担,这也是不加修饰的“帘”所能表达的最大悲伤。

作为婉约派代表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无疑都与“帘”密切相伴。在李清照的词作中,“帘”已不再是普通的客观实物,而是承载了其无数心事与情感的具体意象。“卷帘”之时,李清照是闲适相思的愁;
“垂帘”之时,李清照是神伤哀思的愁。透过不同形态的“帘”语,实际上也是诗人不同时期的心语。

a 赵梅:《重帘复幕下的唐宋词——唐宋词中的“帘”意象及其道具功能》,《文学遗产》1997年第4期,第41页。

b沈祖棻:
《宋词赏析》,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80页。

参考文献:

[1] 陈祖美.李清照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作 者:
姚金宜,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范文推荐

    我眼中的李清照作文字4篇(汇总)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我

    最新我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作文字(三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我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作文小升初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作文字作文(优质三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

    我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作文小升初字(通用五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我

    2023年有趣的实验作文四篇(优秀)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

    2023年我眼中的李清照作文字优质(4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

    最新社区美化环境心得体会 社区心得体会(模板8篇)

    心得体会是对所经历的事物的理解和领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一种反思和总结。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

    小学生讲文明懂礼貌教案(大全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

    2023年徽州古城导游词五分钟(大全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

    最新书屋飘香作文字3篇(实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