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调查报告题目(优质17篇)

时间:2023-12-03 作者:薇儿

调查报告的质量和深度取决于我们的调研方法和数据分析能力。这些调查报告范文详细介绍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可供大家参考借鉴。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题目(优质17篇)篇一

为了更多地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作业布置,改善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学生作业质量,特进行本次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1、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普遍较高,也是比较喜欢语文作业的。

调查显示:70%的学生是喜欢语文这门学科的,20%的学生谈不上喜不喜欢,10%的学生不喜欢。70%的学生喜欢做语文作业,95%的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后是感到快乐的。

2、对语文作业态度比较端正,作业质量明显上升。

调查显示:50%的学生认为这作业很少,40%的学生认为作业适量,89%的学生能在半小时之内完成作业,61%的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30%的学生基本能按时完成作业。当学生碰到难题时,35%的学生和同学合作,35%的学生问老师或家长,15%的学生自己独立解决,5%的学生放弃。可见很多同学是任务观点,但至少并不是由他人逼、压着做,而认为是自己的任务了。并且全力以赴做完作业并能及时纠错,直接导致了作业质量的上升。

3、学生对老师所布置的作业意见

调查显示:60%学生最不喜欢老师布置的作文,觉得写作文难,30%的'学生不喜欢练习册,觉得练习册有点难,对老师现在布置作业的方式55%的学生满意,25%的学生认为过得去,说明老师布置作业的方式还有待改进。55%的学生喜欢老师统一布置作业,这样便于交流讨论解决难题,便于纠错。15%的学生想要分层布置作业,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做不完或做不出部分作业。学生希望的作业方式40%的学生希望是作业中无作文,70%的学生希望是记忆性作业。10%的学生无所谓。

4、学生对老师作业批改的意见

5、学生不能完成作业的原因

1、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

80%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习语文的爱好程度浓厚,完成语文作业的情况却是一般,不太好,90%的教师认为学生完成最好的作业是词句训练等基础性作业。

2、教师布置作业情况

99%的教师布置的作业都在半小时以内,80%的教师偶尔布置家庭作业,20%的教师有想过分层布置作业但并没有分层布置作业,教师一般都是布置的书面作业。

3、教师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工作方式可以改进,但须加大工作量

30%的老师布置作业前熟悉题目,对难题做以辅导,能突显效果。40%的教师认为练习册有点难,但也不是很难,只是如今的学生浮躁,完成作业时不耐心看题、读题,特别是阅读能力较差,亟待提高。20%的老师布置写作前有所辅导,文题也能联系生活实际。

此次调查发现,学生大多都是特别喜欢语文的,但老师觉得学生的语文学得一般并不是很好,说明老师和学生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没有达成共识,学生爱好语文,但学得又不太好,说明教师教的行为方面还是存在问题。通过调查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理解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同时也看到教师教师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工作方式有待改进,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找到了突破口,使我们看到了提高小学语文作业质量的希望。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题目(优质17篇)篇二

为了促进我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为此对我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为小学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调查方法:访谈法;听课。

2、调查内容:

(2)学生方面: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生成状态。

3、调查对象:学校的12名语文新课程实验教师及其学生。

(一)结果概述。

此次活动历时两个星期,教研组成员听了学校9名语文新课程实验教师的常态课,并与教师进行了访谈。

在听课及与授课老师进行的对话交流中,我们感受到大部分教师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面貌也正在逐步地发生变化:师生关系趋于民主和谐,教学方式悄然改变,教学评价趋向多元,教师探究、合作成为共识,校本教研崭露头角。

(二)教师方面。

1、教学目标。90%以上的教师能正确地定位和把握教学目标,

约40%的教师非常关注生成性目标。

2、教学内容:85%以上的教师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约30%的教师能创造性处理和使用教材,约20%的教师能合理、有效开发和补充语文课程资源。

3、教学过程。80%以上的教师的教学流程清晰,师生活动时间分配较合理,语文学科特点较突出。

4、教学方法。70%左右的教师能灵活运用教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和求知动力。25%左右的教师注重学法指导,能设计出质量较高的探索类问题和发散类问题。少数教师教法陈旧。

5、教学调控:80%的教师基本上是按预设方案(教案)组织教学,只有20%左右的教师能根据学情组织教学,50%左右的教师能采用多元评价。

6、教师素质。90%的教师有亲和力,教学基本功较强。从学历程度看,合格率100%。其中,中师2人;大专9人;本科1人。授课的12名教师,第一学历均是中师,第二学历(专科、本科)均是电大、自考或函授学习取得的学历,具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只有4人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因此,教师的专业文化知识不是很强。

7、教学特色。约40%的教师教学有亮点,有创意,约20%的教师有较明显的教学风格。

(三)学生方面。

1、参与状态。从参与的广度上看,50%的课中的80%以上的学生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40%的课中的50%左右的学生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10%的课中的多数学生很少参与或几乎没有参与学习过程。从参与的深度看,50%的课中的80%以上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40%的课中的50%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10%的课中的多数学生是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2、交往状态。约50%的课中的多数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敢于评价自己、学生和教师,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10%左右的课中的学生几乎没有交往。

3、思维状态。约50%的课中的一部份学生敢于提出一些有挑战性与独创性的问题,并能与他人合作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思维活跃,发散性思维得到教师的重视与培养。

4、生成状态。50%左右的课中的学生,大多数学习兴趣浓厚,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度较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效果较好,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一)结论。

1、教师教育理论,特别是现代教育理论薄弱,有的还存在模糊认识。对课程标准解读不够,课程标准未起到应有的作用。评价方式欠完善且不尽科学。

2、教师的情感、价值判断与现代教育思想有一定差距,专业知识欠深厚,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理解不够。

3、教师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存在着矫枉过正的现象,对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创造性使用教材把握不够,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益。

4、教师的教研科研能力普遍较差,综合知识与知识结构尚不理想,只知埋头教书,不懂科学研究的现象还很严重。

5、教师对现代教育中自身的角色地位把握不准,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得到有效体现。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手段在现代教育中的应有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6、学生对语文学习相对缺乏自主性,语文学习过程中还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

7、学生到了二年级基本上掌握了一两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在综合运用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的学习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8、学生在课堂中个性能得到一定的张扬,但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上的一些问题视若无睹,置若罔闻。

(二)建议。

1、识字和写字的要求还应认真把握。教材的识字量大,教学时间紧,课堂上注重了识字和说话的训练与拓展,而对写字的训练有所忽略,学生写字的质量应进一步加强。

2、教师的引导过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我们知道,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受课文的意境,感受语言、感受人文精神,才能真正完成学习任务。但在课堂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语言充斥着整个课堂,生怕学生不会,一开始就进行引导、讲解。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排斥教师的分析讲解,只是要少说一些,让学生多些读书的时间,多些自己的感悟。这正如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样。我们提倡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学习以及平等对话中因势利导,师生在互动交流、教学相长中一起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3、“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形式多,但缺少“探究”的实效性。丰富多彩的教学组织形式,确实能焕发孩子们的学习激情。但“为形式而形式”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一堂课,几人“围成一圈”,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这就叫“合作学习”了吗?要关注合作学习,但什么时候合作,合作起来干什么,合作如何分工?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围绕一个具有挑战性或探究性的问题合作研讨?如何调控各小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如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静心倾听、交流、评价、发表个人见解,使探索富有实效?值得反思。

4、只注重学生的说话,而忽视了学生的倾听习惯。在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小手林立,学生发言积极,但其他学生却无视发言同学的存在,依然我行我素。特别是在低年级的课堂中,学生只管自己发言,而很少去关注其他学生,去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我们知道,学会倾听就是学会学习,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对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各项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密组织课堂教学,值得思考。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题目(优质17篇)篇三

四年级下册11课《小树死因调查报告》一课,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什么是调查报告,学习了这一课后,我让孩子们懂得了,要写一个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也就是原因——调查——分析——结论——建议这五个基本的结构。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百花园三里面有一个语文大课堂,本次语文大课堂的就是要让学生去到社区、校园、村镇进行社会调查,然后也学一篇调查报告。我就想,我怎样引导学生做好这次习作呢?处于时间和安全的考虑,我不可能让学生自己到校外坚持几天的调查,我们的家长也不可能有时间陪着他们去,从老师的角度来考虑,我们也不可能用那么多的教学实践来去做调查,那怎么办呢?又不可能不做吧?我觉得学生重在参与社会调查,至于调查报告写得好坏,这不是最重要的,当然能写得出好的调查报告就更好,如果写的调查报告不是那么理想,只要我们的学生去写了,学会了调查报告是怎么写的,以后有了基础,不愁写不出好的文章,基于以上各种想法,我那天在课上让同学们观察身边的同学,发现了什么?然后我找个很胖的孩子,找了一个很瘦小的孩子,还找了一个高大不胖的孩子,我就让学生再次观察,发现了什么?最后我们得出共识,为什么有的孩子营养过剩,有点孩子缺少营养,还有的`孩子张得很健康?找到了做调查的原因,学生也非常的感兴趣,最后我就布置任务,每天晚上记录自己吃了什么东西,越详细越好,连续记录一周,再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我想做调查最好是找学生身边,每一个孩子都能触手能做到的事,而不要把调查的主题太大,还要考虑班上每一个孩子是否能都有条件去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人做调查,人人写调查报告。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亲自去体验,真正的做好语文大课堂的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题目(优质17篇)篇四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单单依靠语文课堂,还应在课外阅读中广泛涉猎,广泛汲取。为了了解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现状,营造一个充满书香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促使每个学生热爱阅读。我特制订了本次教师问卷调查,以便课题组老师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思路。

37名语文老师,37份,回收37份。

20xx年12月23至12月25日。

为了更准确、合理地调查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情况,考虑其可操作性与实效性,本次调查方法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

问卷共11个问题,10个采用固定选择问答方式,1个简答题,从教师角度对自己的阅读以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情况进行评价。

将试卷中的问题及做答进行梳理,分析,划分为三个板块:

(一)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的现状:

问卷中共有6道题涉及到了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现状,现对试卷中的调查分析如下:

2.你经常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吗?

有26人选择了a经常要求。11人选择了根据需要而定。

4.你经常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吗?

有27人选择了a经常,10选择了b偶尔。

6.你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吗?

有19人选择a经常,16人选择了b偶尔。

9.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遇困难,你会指导他们怎么做?

21人选择了a查工具书,10选择b请教他人。

10.你会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做笔记、写感受吗?

25人选择了a会,7人选择了c偶尔会。

从以上的选择题中可以看出大部分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经常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有50﹪的教师选择了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在学生的课外指导遇到困难时,56﹪的教师都会指导学生查工具书。阅读课外书时,有67﹪的教师会引导学生写课外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这说明我们的语文教师都再积极的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但在指导中没有具体的方法。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题目(优质17篇)篇五

我们有理由认为,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语言活动之一。半个多世纪以前,史蒂文斯发现高中教师平均每天在课堂上几乎要问400个问题。弗洛伊德从一个抽样调查中得出小学教师一天平均在课堂里提348个问题。贝拉克发现,在中学的水平线上,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是教师再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应。我们的经验告诉自己,无论在哪一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可能是使用最为频繁也是最为重要的教学方式。故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设计之优劣,对其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以上的问题和考虑因素本人在研究课题中进行了一次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的调查。

(一)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12道题目。

(二)调查方法。

调查方式是以问卷调查形式对本校五六年级3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五六年级共31名学生。

(四)调查步骤。

3月15日问卷调查。

3月20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3月28、29日深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1、你认为课堂提问这种教学形式会帮助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吗?

选a占66%;选b占3%;选c占13%,由此可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清楚的意识到课堂提问能有效帮助自己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但仍有极少学生认为帮助不大。看来,从思想上帮助学生认识积极应答课堂提问是非常有必要的。

2、语文阅读课上,你是否主动举手发言?

选a占44%;选b占28%;选c占3%,选d占25%,数据显示,上课愿意回答阅读课堂提问仅占44%,其余学生则显示过于被动。可见,教师在教学阅读课,必须提升学生兴趣。兴趣是人们活动强有力的动机之一,它能调动起人的生命力,使大家热衷于自己的事业而乐此不疲。

3、上课选d或e的同学,你“不太愿意”或“非常不愿意”举手发言的原因是?

选a占12.5%;选b占25%;选c占9%,选d占6%,此题设置是针对上题不愿意上课举手发言同学的调查。数据显示,25%学生困扰他们回答问题的是口头表达有困难,剩余学生或是问题太难,不会回答;或是懒得动脑思考;或是缺乏自信,不喜欢出风头。可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应兼顾问题设计巧妙,还应时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与表达习惯。

4、课堂上,你是怎样对待语文老师提出的问题的?

选a占38%;选b占25%;选c占3%,选d占25%,总是积极思考教师所提问题的学生仅占38%,经常积极思考问题和很少思考的学生各占25%。这组数据告诉我们,教师必须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设计教学问题,所设问题应突破旧有观念、陈旧理论的限制,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5、上题选d或e的同学,你为何“很少思考”或“从不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选a占12.5%;选b占41%;选c占6%,选d占9%。41%的学生认为对于老师课堂提问不知道如何思考,看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思考方法,特别是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应该给于适当提示。

6、你愿意回答何种形式的问题?

选a占31%;选b占19%;选c占16%,选d占3%。一部分学生喜欢回答以记忆为主的问题,少部分学生喜欢回答以理解或应用为主的问题。可见学生的课堂动脑思考习惯养成欠缺。

7、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你通常?

选a占22%;选b占50%;选c占28%。调查显示,过半同学能够在默读的过程中理解全文,在文章不懂的地方作标记。少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带着疑问浏览课文,也准备向老师提出自己疑问的地方,而对于只默读不思考的学生也占不少人数。可见,培养学生有效思考问题至关重要。

8、当老师要求你回答词句的意思时,你会?

选a占22%;选b占3%;选c占41%。绝大部分学生选择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组织语言进行回答,但要求同学互助或是主动查阅的写生却很少。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和团结协作的习惯。

9、在课堂上,你觉得语文老师提问后给你的思考时间?

选a占50%;选b占38%;选c占13%。一半学生认为教师给于学生思考问题时间比较适合,不过不少,极少部分认为不够充足。这部分所占比例较大,由此可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根据学情备课。

10、当你暂时回答不出问题时,语文老师通常会?

选a占44%;选b占6%;选c占28%,选d占9%,选e占12.5%。这组数据显示教师对于未回答问题的学生能够延长等待时间,重新解释,尽量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的这种处理方式是开明可取的。

11、当你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会?

选a占38%;选b占16%;选c占12.5%,选d占34%。对于学生所回答问题,教师必须能够严厉批评错误并加以纠正,但也存在仅是简单的“好”“很好”。学校教学中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具有激励机制的评价系统。

12、通过教师的提问,你能够?

选a占59%;选b占19%;选c占9%,选d占12.5%。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提问深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见必须提高教师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升华课本主题的高质量、高标准教学问题。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认识我们也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更好的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1、创设情境、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阅读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的进行学习。阅读教学不是简单的教授阅读知识而是要在丰富的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掌握知识,让课堂变得更有趣。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对阅读课感兴趣,同时学生学习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然会被激发出来。

2、教师应掌握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依据。

课程目标是问题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材料,它影响着教师问题设计的方向以及所设计问题的难度,问题设计要符合课程目标对学生在字词句理解、标点符号掌握等方面的要求,设计过难、过易的问题都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故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除应以语文素养为导向并反映广泛的教学内容,也应关注语文知识、阅读技能。同时由于课标对三个学段的阅读要求有梯度差异,学段的.阅读重点也不同,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就要考虑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的要求。

3、教师应提高问题设计意识。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角色的定位为引导者、组织者,对学生的角色定位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论在备课、授课甚至是课后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辅助作用而不是将课堂完全交与学生,对学生学习的内容及其对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加以限制。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设计符合课程标准对年段学生阅读的基本要求以及不超出教科书对学习内容的范围规定的问题。备课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日常工作,问题设计又是备课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师们特别是新手教师应该提升问题设计积极性,明确在备课的过程中精心准备问题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而不仅是经验丰富的教师、教科书编者等人的专利。

4、提升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的能力。

确定教学内容的能力即教师对课程标准、教科书的解读能力,学情分析能力以及应用解读、分析结果选择教学内容的能力;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的能力指根据所选定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的能力,包括分解教学内容确定目标,根据目标决定给定,根据目标与给定的差距明确障碍,以及通过选词、构句将问题用语言表述出来的能力。确定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的能力是教师问题设计能力最为重要的内容。为此,提高教师问题设计能力的关键应该是提高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并将其转化为问题的能力。

5、完善教师的日常问题设计实践。

一是确定教学内容的流程。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等资料列出本学段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并绘制知识框架图;其次,将知识框架图中的知识点分配到本学段的教材中,根据教材中的选文内容、单元安排、助读系统确定教材中的每选文的教学内容的大致范围,并绘制教学内容分配表;最后,根据学情从教学内容分配表中确定学习内容。二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核心问题并预设辅助问题的过程。三是将问题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总之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将利用工作上的便利,一边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一边进行教学内容向问题转化的过程、策略等方面的深入探索,教学内容向问题转化的过程、策略等方面的深入探索,希望通过行动研究充实自己任教间的研究成果,并提高自己的问题设计水平。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题目(优质17篇)篇六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加强学生的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语文素养,让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得,读有所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让他们成为较好的阅读者,为他们建立语言发展的坚实基础,为学生未来的发展铺就成功之路。那么,小学朗读教学的现状究竟如何呢?为此,我对我校四年级部分学生及老师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和分析,以期能为本次为课题提供第一手资料。

(一)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学生卷)17道题目调查问卷(教师卷)12道题目。

(二)调查方法。

以四年级两班为单位每个班级抽30名学生及三至六年级语文教师8人进行问卷调查。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四年级两班部分学生每个班级30人共60人,三至六年级语文教师8人。

(四)调查步骤。

3月9日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一)学生问卷分析。

通过对学生问卷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我们看到显示有半数以上学生对朗读并没有热情,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表示喜欢朗读,这说明学生的朗读现状不容乐观;70%的学生对展示自己朗读兴趣不浓,大多数学生不愿展示自己朗读的原因是因为胆子小,害怕读错了;喜欢大声朗读的学生只占了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怎样让学生喜欢大声朗读出来将是我们以后课题研究的一个难点问题;只有不到8%的学生被老师经常表扬他们的朗读,这说明我们老师在朗读指导教学中没有采用鼓励学生大胆朗读的方法;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是参差不齐的,其中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多字、丢字问题和语气停顿和感情朗读的问题;有85.25%的学生是因为紧张、胆怯和怕别人笑话而导致朗读中存在问题的;81.47%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自觉早读的习惯,但是仍有近20%的比例的学生不能自觉朗读,那么在以后的朗读指导教学中,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养成自觉早读的习惯;30%的学生能自主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朗读家庭作业,说明大部分学生有回家朗读的习惯。80%的学生在家不会主动朗读课文,可见主动性朗读是学生兴趣使然的结果,这也说明在语文教学和朗读指导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自觉性,是课题工作的重点。15%的人在家里根本不读书的,那么同样我们也看到只有21%的比例读书时间在30分钟以上,大部分学生回家读书的时间在15分钟以内。

(二)教师问卷分析。

通过多我校8位语文教师进行的调查和座谈,我们看到90%的教师能清楚说出《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自己所任年级段朗读教学的要求;都能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也知道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多数老师对朗读指导方法掌握和运用不够成熟,缺乏朗读技巧和方法的指导;对布置的朗读作业不能及时检查;检查方式也大多是小组齐读或集体齐读,没有实效性,究其原因是因为班次较大,朗读时间不足,检查难度大;对布置的课外朗读更是流于形式,家长督促不利,学生很少主动朗读;只有三分之一的教师会视情况进行范读;多数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理念落后,朗读技巧有待提高;除了偶尔在课堂上进行赛读,或配合学校搞演讲诵读活动,各班基本不举行与朗读有关的活动。

1、更新教育观念,重视朗读教学。

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滞后,新课程标准未落实到教学中,出现了认识和行动上的步调不一,应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理解,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同时强化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的指导地位,切实把课标中对朗读要求落实到教学的过程之中。

小学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其次,朗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锻炼学生用语言表达能力,以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所以,在教学中狠抓朗读,的确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保证朗读的时间,做到充分朗读。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很少,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蜻蜓点水般。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种外在形式或一个过渡环节而已。所以教师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问、答让位给读。

3.明确朗读的'目的,调动全体学生参与。

纵观朗读教学,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估反馈,学生只是被动的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导致朗读事倍功半。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朗读要求和朗读评价都要因人而异,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

4、精选练点,注重朗读过程的指导。

教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指导,要切实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朗读完后,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适当点拔,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逐渐实践中掌握朗读的规律,学会朗读的基本方法。再通过比较读、示范读、评价读等多种方式吸收、改进、提高。要让学生了解,朗读的好坏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而是要在深入分析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方面多下功夫,同时经过自己刻苦的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好。

5、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要给学生一桶水,教师要有常流水”,在教学中,教师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是搞好朗读教学的关键。要加强学习,积极采用各种方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才能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朗读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在小语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小语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1、小学四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汇总统计。

2、小学四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汇总统计。

3、小学四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8份。

4、小学四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60分。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题目(优质17篇)篇七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知识掌握得好坏,将影响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而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与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有极大的关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教学功底,同时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还应该具有精湛的语言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课堂的教学语言必须要讲究。那么,在一节课中如何体现语言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大致归纳为二方面:引导性语言,评价性语言。

一、引导性语言。

在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的课堂上,教师退居“二线”担当组织引导者。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就似那放飞的风筝,线头在我们的手中。攥紧了,风筝断线而去;放任不管,一经风浪必然坠落。此时,教师有效的课堂引导语言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心灵,提高课堂效率就起到最直接的作用。有效的课堂引导语言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追求的,它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学问。如在教授《曼谷的小象》时,为了让孩子们明白小象之所以如此聪明,是由于阿玲的教导和指挥得当。作者称赞小象,其实是赞美阿玲。就在学生们为“是赞美阿玲,还是赞美小象?”争论不休时,我们这样引导他们:“小象的技艺真是精湛,但它精湛的技艺又是从哪儿来的呢?”经过这样小小的引导,孩子们顿时领悟了作者是通过写小象来赞美阿玲的指挥有方,同时也很快的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首先引导性语言要?蕴涵冲突的问题,这样激发学生思维活动能力。其次要注意在?顺势生成中的引领,把握学生对人和事正确的价值取向。例如:语文教学应该从文本的价值取向出发,再去探究、挖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当我们的教学生成中出现了学生的独特体验有悖于文本的价值取向时,教师则应该毫不犹豫地发挥语言引导的作用,顺势进行引导。课堂上,学生是我们放飞的风筝,让我们都来用心设计自己的引导语言,努力锤炼自己的引导语言,适时表达自己的引导语言,这样那根风筝线在我们手中就是张弛有度,任学生自由飞翔。

二、评价性语言。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在交谈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时,总少不了这样的评价:“我班的学生在课外个个活泼开朗,充满灵气,怎么一到课堂上就死气沉沉!”“到底是名师,他们的课堂上学生表现多么生动”?的确那些名师们的课堂,似乎有一种魔力,让学生的回答欲止不能,课堂气氛活跃至极,课堂教学效果十分好。我想,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名师们精彩的课堂评价语言。然而,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生硬乏力,缺乏针对性与激励性。如:“很好”、“好的”“答得不错”、“你说错了”“不对,谁来说?”等等。现在想想课堂内外学生的表现大相径庭也就不难理解了。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评价新理念已走进课堂,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发生了质的变化,令人深受鼓舞。广大教师开始认识到:评价语言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种过程性评价方式。评价的语言越来越具有人文性,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积极探索、求知创造的气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评价要保护学生自尊和自信,关注个体处境和需要,激发积极主动的情感。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实现学生自身的价值,因此评价性语言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准确性、激励性。

评价语言还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美国学者卡耐基也曾指出:“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与鼓励。”在课堂中,学生除了有渴望被认同、被赞赏的内心需要以外,他们还需要从教师那儿得到尊重、宽容和教诲。教师要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孩子的价值观去理解孩子,要把话说到孩子的心灵中去。曾观看过一位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课堂上,当老师叫同学们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这时老师发现有一位女生低着头未举手,于是她走到这位学生跟前轻声问道:“你为什么不举手?”小姑娘说:“我有点紧张。”“读书就不紧张了,能试一试吗?”小女孩望着老师不吱声。老师扶着她的肩膀,轻声说道:“我给你起个头,能读吗?”小女孩说:“能!”于是老师起了头,小女孩开始小声地读了起来,后来越读声音越大,越读越流利,待她顺利地读完后,老师接着问她:“你现在还紧张吗?”小女孩答道:“不紧张了。”老师又问:“你知道你在多少人面前读书吗?”“不知道。”“不知道我告诉你吧,你在四五千人面前读书,多不简单啊,回去告诉你爸妈。你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读书,多么了不起!”小女孩听了小脸乐得像绽开了一朵花。老师这种对胆小孩子的呵护和关爱,在关键时刻一句句真诚的评价语言,让学生找到了进步的方向,平添了无穷的力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项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由此可见,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除了具有激励性以外,还应该饱含评价者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关注,以富有真情的评价。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是蜜,可以牢牢粘住学生;是磁,可以紧紧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它让我们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听到学生爽朗的笑声,体悟到学生张扬的个性。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评价语言来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积极、主动地与文本对话,把他们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

语言是一门艺术,它随时都在向人们绽放它的光芒,展现它的美。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让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成为语文教学中超越时代,具有永恒价值的应用软件。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题目(优质17篇)篇八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这当然是件大好事。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丛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经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此刻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这,是不是必须就是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式呢像这样教学,能否到达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窃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需要与时俱进,但绝不可抛弃!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所以,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1、习惯好。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进取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好象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其实则不然。笔者认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一味的.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那,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好问的习惯。七、在合作学习中进取参与的习惯。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必须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必须经常主动习字。习惯是具有迁移性的。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在历时数年的”土家族聚居区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中,笔者发现,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必须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2、热情高。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活力。

笔者认为,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是一种活态的,有生命的现象。更赞同一种观点,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所以,离开了学生的感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的,至少是无法上好的。尤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活力的投入,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必须进入“主角”,我们常说的:不动感情不读书。拒绝伪读等等,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这方面,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这种可能随时都可能发生,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感。机械重复的抄写。教师对学困生的歧视等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后果。很好理解,试想,如果学生看了课表,某节课是语文,眉头都是皱的,语文课还怎样上笔者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对语文的情,来自于趣,要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兴趣,对完美生活充满热爱和向往。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感情自然也就产生了。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主动性强了,对教师的严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教师的要求去做。教学效果自然好。最关键的一点,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学习的活力,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种提法,笔者很赞成:用让大爱温暖课堂!

3、会读书,即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

一、学生要会朗读,要动情地读书。

二、学生要会默读,要能做到默读中注意力集中,不动指、不动唇、不回视,抓住主要资料等。

三、学生要学会快速读和略读、浏览。

四、学生要学会在读中思考、质疑、解疑,学会在读中圈点、批画。会读书,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必须数量的字词。还有课外阅读量的到达。这些,就应当说是个死任务了。当然,不一样年段有不一样的要求。

从更广的视觉看,会读书,说到底是会学习。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训练方法。学生要经历很多的语文实践活动,才可能学好语文。新课程不再提语言文字训练,但训练肯定还是要的。是必需的。语文实践活动,总得以训来年为基础。某种意义说,实践何尝又不是一种训练所以,要从听、说、读、写。从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上,从合作学习上,从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上,经过指导,让学生习得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主动去运用,构成习惯,学生将受益无穷,有的将是终身受益。

尤其是要在读书中,逐步使学生构成较敏锐的语感。即基本的感悟语言的本事。学生仅有具备了必须的语感,才可能学好语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语感的培养,当然首先靠读,但教师的引导,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训练也是必要的。笔者在平时,常用讲幽默、笑话、俏皮话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来观察学生的感悟语言的本事。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方式。诚然,光靠这种方法来训练,远远不够。还要采用其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读议古诗和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等,总之,要多方式、多层次。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题目(优质17篇)篇九

多数教师教学时没有过多地考虑教学目标,只是盲目地从教参上摘抄现成的教学目标,实际教学中,如同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目标意识淡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要么偏高,要么偏低。有的教师课堂容量大,节奏快,拔高要求,贪多求全。如“语文园地”中的“读读背背”,本来只要求学生背诵积累便可,有的教师却要学生记住意思。对于低年级的儿童诗教学,本应大致了解诗意即可,有的教师偏偏要让学生逐字逐句地解释、记忆。还有的教师低估学生的现有水平,目标定位过低。如,中年级的认读生字教学,仍然像一年级一样,由老师带着学生拼读识记,目标定位不是“学”,而成了“教”。

(2)教学目标定位不全。课程标准在目标制定上从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三个方面应该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共同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总目标。但从教师的教学过程看,多数教师只注重知识的讲解,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忽视对所习得方法运用上的指导,忽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引导。

2.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有所加强,但在课堂上落实不够

近几年,尽管我们一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满堂灌”的现象依然较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教师讲得太多,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少。有的教师甚至用不着边际的提问,代替学生的训练。这样的提问,是教师按照课文情节或顺序编排的,既不考虑学生懂不懂,也不考虑有无启发性,以问代讲,以问代读。提问当然重要,但是提问要有针对性、启发性,有些提问既无语言价值,也无训练价值,却挤掉了学生思考的时间,读书的时间。

3.基本知识训练不扎实,语言训练不到位

大多数教师只注重课堂流程的完整性,对基本知识和语言训练不够重视。难认的字不多读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辨析的字形不辨析,该解释的词语不解释,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积累的不积累,该归纳的不归纳等等,造成了写字质量不高,错别字增多,词汇量下降,语言匮乏,用词不当等现象。识字写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低年级识字教学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语文教师没有把识字、写字教学摆在突出位置,缺少时间保证、指导保证、练习保证,小学各年级都应重视识字、写字,都应重视词句教学,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工程、基本任务,决不能马虎。

4.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所谓的效率不高,主要是指语文课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没有运用好课文这个例子,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劳而少功;另一方面是教学过程过于繁杂,内容多,环节多,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其次是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多数的语文课堂,还不能激起每个学生的兴趣,还不能给每个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潜心会文本”,还不能抓住课文重点语句和可学可用的写法,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和内化积累,导致了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学习效率不高。

1.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各学段教学目标,深入领会《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建议。结合课标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写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保证教学目标的科学、全面、合理。具体地说,教师要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确定每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先要作为一般读者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文本,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和目标,诸如,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等,即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如果教学内容比较精当,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教学内容“泛化”和“不确定化”的问题,真正做到“该教该学的就教就学,不该教不该学的就不教不学”。确保了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阅读教学要增效。要处理好精读、略读的关系;单篇课文教学与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的关系;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关系。要有较长远的整体规划,做到长计划,短安排。要重视单篇课文的教学,充分利用课文这一例子,扎扎实实地教能力,教知识,教方法,要有明确的语文训练点。如教必要的语文知识、组句成段或组段成篇的能力等。课堂中要精心设计有质量、有效果的学生活动,以此引领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要使阅读教学增效,还要做到简化教学程序,简约教学内容,简便教学方法。要下决心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

3.夯实识字学词的基础。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字词又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崔峦老师曾经说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想办法夯实学生识字学词的基础,并且要努力做到写字要提速,识字要提质,学词要增量。教学中要加强写字指导,保证天天练字的时间和质量。同时,要关注词汇教学,使学生掌握足够量的积极词汇,有足够的支撑书面和口头表达的词汇,为学生的语言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厚实的底子。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题目(优质17篇)篇十

长期以来,人们就一直在努力研究利用太阳能。

我们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能,只占太阳表面发出的全部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左右,这些能量相当于全球所需总能量的3—4万倍,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次,宇宙空间没有昼夜和四季之分,也没有乌云和阴影,辐射能量十分稳定。

因而发电系统相对说来比地面简单,而且在无重量、高真空的宇宙环境中,对设备构件的强度要求也不太高。再者,太阳能和石油、煤炭等矿物燃料不同,不会导致"温室效应"和全球性气候变化,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正因为如此,太阳能的利用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大家正在竞相开发各种光电新技术和光电新型材料,以扩大太阳能利用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在近10多年来,在石油可开采量日渐见底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两大危机的夹击下,我们越来越企盼着“太阳能时代”的到来。

从发电、取暖、供水到各种各样的太阳能动力装置,其应用十分广泛,在某些领域,太阳能的利用已开始进入实用阶段。俄罗斯学者在太阳池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一家公司将其研制的太阳能喷水式推进器和喷冷式推进器与太阳池工程相结合,给太阳池附设冰槽等设施,设计出了适用于农家的'新式太阳池。按这种设计,一个6到8口人的农户建一个70平方米的太阳池,便可满足其100平方米住房全年的用电需要。

另一家研究机构提出了组合式太阳池电站的设计思想,即利用热泵、热管等技术将太阳能和地热、居室废热等综合利用起来,使太阳池发电的成本大大下降,在北高加索地区能与火电站竞争,并且一年四季都可用,夏天可用于空调,冬天可用于采暖。2008年的奥运会,北京将成为我国在太阳能应用方面的最大展示窗口,“新奥运”将充分体现“环保奥运、节能奥运”的新概念,计划奥运会场馆周围80%至90%的路灯将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采用全玻璃真空太阳能集热技术,供应奥运会90%的洗浴热水。

届时在整个奥运会期间,我们将看到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电话,太阳能手机、太阳能无冲洗卫生间等等以一系列太阳能技术的应用。我们的生活将充满阳光!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题目(优质17篇)篇十一

在不同的教育学者里,有效教学的含义各不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即主体为学生,使教学达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目标,对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进行关注。

1.1让主体为学生。小学生的学习阶段仍处于依靠教师的阶段,教是为了不再教,学是为了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使学生发挥主体性,不再纯依靠教师的教授,开展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空间,也就是说,教师要放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的给学生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早日成才。

1.2高效利用教学时间。老师的教授时间是有规定限制的,在短时间内完成教授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提高效率则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科学的设计可以提高教学的高效性。在新课改的理念下,不仅可以在短暂课堂时间内进行学习,还可以在课外与校外进行学习。在设计教授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学习状况,适当调整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采取合适的策略,使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解决问题。

1.3评价标准。评价有效学习,应考虑多种因素。有效教学应以学生的进步与成长为起点,以语文的特点为依据,以时间、结果和体验为指标,建立评价标准。根据教材的目标,科学设计教学环节,突出学习重点行了,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最终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能否达到这一点是有效教学的评价之一。语文教育是最有活力的教育,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能够进行传统的教学,更要求教师能够对已有模式进行创新。通过新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联系起认知与知识,使学生的能力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教师应采取措施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激发,通过学生间的共同学习,使其得到共同进步。

2有效教学的实施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最少的精力取得最多的效果。教师应预先找出可能出现的困难,方便讲解有针对性的问题。因此,教师应不断发现有效教学的实施方法,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改进和提高。

2.1树立新型教学观。教育行为的调控和指导是通过教学观进行的。在现代教学观中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学习规律是更为重要,因此教学应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根据自己的经验把知识激活。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与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对学习的不同需求,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倡导科学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对现行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比如网络资源,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在丰富多彩的教学中增强。其方法可参照教师对“虎门销烟”的教授,在课程中,虎门销烟的视频向学生放映,这样不进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而且还能使得学生的爱国意识得到培养。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观念,遵照新的教学规律,发挥引导作用,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最终使高效教学得到实现。

2.2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形成,仅通过自己的想象对世界进行认识。他们的思维仍然处在初级阶段,不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只是在按照教师的要求机械的完成任务。当学习的目标和意义不明确时,会使学生的学习动力缺少,从而导致学生不想学习,这样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并且现在的小学生都是家里的宝贝,如果在教学中觉得自己不被重视,那么这样就会导致他们讨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给予关爱,而且与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学生知道他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都是学习的主体。当学生们认识到他们都是主人时,他们就会主动和积极的学习,从而学生能够学习到每一堂课的知识。教师应激和死板书本的知识,选择精确的内容,重新整合知识结构,使课堂氛围更加积极向上,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在任何一节课中收获知识。

2.3科学设计教学课程。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和学科的特点,选择创新的教学方式,会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有效学习要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保障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参与学习;其次,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再次,学生的学习基础也要考虑,建立科学的教学框架,帮助学生学习。有效教学影响的不仅是教师的水平,更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密切相关。在教学课堂中,采用角色朗读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可以让其融入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入社会,进入大自然,让学生观察某一场景,教师在辅以描述,这样就能鲜明地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一副景象。因此,教授的内容应与生活相关联。教师不仅只教授学生知识,而且也应教授他们怎样学习,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生活。

3结语。

有效教学普遍被大家认可的形式为:教师与学生通过通过彼此交流,将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发现新的体会,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最大化的发挥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这样才能使语文有效教学真正得到提高。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在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中必须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要追求和完善教学,在这过程中,教师能够提高专业水平,也能提高其幸福感,有了积极情绪的教师,也将提高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3]唐黎.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浅析[j].新课程小学,2015,(8):58.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题目(优质17篇)篇十二

五年级考试试卷重点突出,难易适度,紧密结合基础知识和学生书香活动的测试。具有导向性、全面性、层次性、灵活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本班学生测试基本情况如下:

第一题听力测试,学生得分普遍较高,失分不多。

第二题考查了积累运用的能力,学生的得分较高,满分率很高。第三题阅读理解题,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能力。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理解短文意思并灵活回答所提的问题。对理解短文意思答题,多数学生回答很好,答案生动灵活,少数学生答案不贴切,明显地反映出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四题是口语实践,这个测试把学生平时学到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并测试了学生表达和应变的能力。

第五题习作表达,综合考查学生的用词、造句、段落划分,布局谋篇的能力,从本次作文情况来看,我班学生作文水平较差,大部分考生能准确把握题意,紧扣中心来选材,叙事完整,详略得当,能结合现实,写出内心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但部分考生也存在不少问题:选材较单一;其次,记流水账式文章居多,缺乏悬念和波澜;第三,修辞不够形象生动,语言不够简明流畅,感情不够真挚投入,过度不够自然,结构不够严谨。

根据本次测试情况,下期六年级教学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狠抓少数后进生的辅导,多花时间一项项抓扎实。

2、认真开展书香活动,不走过程,讲究实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书写时少出现错别字。

4、老师做学生学习的典范,多读书,读好书,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书,让自己在教学中有童心、童话、童趣。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题目(优质17篇)篇十三

(一)调查内容。

调查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如何运用适合孩子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识字效果,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和识字习惯。

(二)调查方法。

采取听课、跟踪普查和行为观察方法。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西安市铁五小学低年级(二年级)部分学生,每个班级平均30人,共120人左右。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120名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中,能掌握1800个左右汉字的在80%以上,这些学生基本上能独立阅读儿童读物,能把识字当作是一种乐趣;掌握1600个左右汉字的学生在17%左右,这些学生阅读部分儿童读物有一定的困难;还有近3%的学生达不到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这类学生在独立阅读上存在困难。

调查结果分析可得:绝大部分低年级学生能很好地达到识字阶段目标,极少数还有待加强。经采取听课、跟踪普查和行为观察方法可得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如下:

(一)识字教学方法逐渐多样化。

现行新教材中,看图拼音识字、看图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等形式多样。基于这一教材的改变,教师在教学中,也相应地进行着识字教学方法改革,从单一地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逐步过渡到采用多样化的识字教学方式,更多地结合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甚至也做到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教学识字。这也充分说明,新《语文课程标准》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教学要求,开始引起部分教师的足够重视,联系了课文和生活的识字教学,学生学习生字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果。例如:铁五小学二(5)班上的《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张静老师在教学“在乎”一词时,从课文内容入手,学习课文中“小男孩在乎小鱼”,进而又将这个词的教学扩展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说说还有“谁在乎谁”。这样子的识字教学拓展,这样子的联系,不仅仅使课堂识字教学方法变得多样化了,还充分体现新课标所提的“大语文”理念。在课堂识字教学上,教师的理念还是跟上了新课改的步伐。

(二)针对生字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的意识逐渐增强。

“音、形、义”是构成一个字的三个因素,以往识字教学时,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的现象多,使重点很难实现,难点更不易化解。有些生字的“音、形、义”学生已经能够自己进行分析掌握,不用教师分析到家,但对于较难掌握字的“音、形、义”应重点出示。对于这一点,教师也已开始意识到,针对生字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的意识在逐渐增强。如二(2)班上的《识字七》这一课,刘琦老师在教生字时,对于学生日常经常碰到熟悉的生字如“锦鸡”的“锦”,一笔带过,并未多加着墨,而对于“牢”、“丛”等难懂的生字,刘老师不仅讲解了字音,还拓展分析了字义,尤其是“丛”这一字。像这样教师能抓几个学生比较难理解的,难学的字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生字的效果会更好。

(三)教学多媒体逐渐普及。

随着小学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现代教学媒体已得到普及。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借助先进教学媒体进行识字教学,这样不仅省时省力效果好,而且精彩的教学课件还能充分激发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学习情趣。

(四)忽视了识字方法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教师重视对每个字教的过程,但通过教,使学生了解识字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的意识不强,学生独立识字的方法不多,能力不强。识字的方法逐渐多样化,但教授识字的方法上,学生的思维只局限在几种简单的识字方法,比如: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的方法还比较单一。

(五)家校配合力度不够。

铁五小学有着它独特的特点,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学生来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住地比较分散,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也带来了不便,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不能及时地反馈给家长。另外家长也不了解在学校的真实情况以及忙于自己的事业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也就无法指导孩子学习,这两方面的原因,从而又导致了学生在学校学,回到家中就遗忘的现象。

(六)综合分析。

经过这次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小学低年级识字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虽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但是经过课程与教学的改革给识字教学还是带来了长足的进步。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并没有把识字作为负担,相反却成了他们的乐事。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认识,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中再也不能墨守成规,要锐意改革和创新。“改革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于理解、难于认识的汉字,变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孩子们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

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力争让学生能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生字,扫清认读障碍,提前阅读写作,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我们也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更好的让低年级学生进行识字学习。

1、创设契机,提高识字兴趣。

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合理的识字形式。一般生字教多、课文较长时,可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这样可以节省识字时间,培养自学能力,并使讲读课文较为连贯流畅,不致因教生字过多而使课文支离破碎。操作时,可让学生从“要我学”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给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找出自己想学、会学的生字,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实践证明,这种形式的集中识字,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同时,也可有意识地找出所教生字具有的共同点加以归类进行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视指导,教会学生识字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很重要,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更是如此,学生总是按照他所掌握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的。因此,教师的指导方式起着定向作用。由此可见,识字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几个汉字,更重要的是在教识字的同时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去获取和运用汉字的规律性知识,以顺利完成对汉字的分析综合过程,使这个过程更完善、更简化,有助于识字教学质量的提高。

3、运用多种形式复习巩固生字。

小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如果学过的生字不及时复习巩固,就很容易回生。儿童掌握字词,并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对于所要把握的,听懂了,也不等于完全掌握了,还要看会不会正确地、灵活地应用。多练习、多应用,既可以扩大和加深对字词的认识,又可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所学字词,都要尽量给予充分的练习和运用的机会。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生字,就必须做好复习巩固工作,而且方式方法要多种多样。

总之,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设计中,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注重在语境中理解字义,注重识字方法的交流与创新,注重写字规范的相互评价,使学生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在自我评价和获取评价的过程中,产生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和热情,培养自主识字、主动识字,创造性识字的能力。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题目(优质17篇)篇十四

鉴于目前学校各处塑料袋(主要指一次性)的使用情况严重,以及随地乱扔塑料袋的情况,我协会在学生间作了此次问卷调查,以了解各种情况,找出学生们在学校内对塑料袋的使用情况。问卷数量200份。

1.首先对于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有49%的同学十分了解,另有2%的同学对此表示不了解,由此可见同学在这方面的情况比较好。

2.(多选)对于塑料袋危害的表现在哪些方面,有超过1/2的同学认为是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令人担忧,由此可见同学们在这方面的认识也是很深刻的。

3.有49.5%的同学对于塑料袋的选择情况没有讲究,即对可降解性塑料袋不熟悉,了解,另有27.5%的人选择普通型,也是对环保塑料袋不是很了解。

4.有83.5%的同学平均每天使用0到3个塑料袋,每天3-6个的占到了12%,由此可见偌大一个学校每年产生的白色垃圾将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

5.有96.5%的同学认为在超市使用塑料袋最多,食堂其次,这最要是用在早餐中,另外也有3.5%的人认为在小摊贩那使用较多。

6.针对前言,在认为是否有必要减少塑料袋,抵制白色污染这个问题上,有69.5%的人认为很有必要。

7.为此,我们提出了在超市实行对塑料袋的收费制度时,有75%的人表示愿意支持收费制度,11%的人持观望态度,14%的人表示不太赞同。

综上所诉,经过调查,发现同学们对白色污染的认识比较到位,但是在超市实行收费方面仍有14%的人反对,11%的人观望中。因此,针对收费制度方面不能操之过急,必须通过比较合理的方法推行,希望通过我们协会今后的行动能够让更多人在思想和行为上爱护环境,抵制白色污染。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题目(优质17篇)篇十五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与提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课外阅读量少,导致口语交际能力、作文能力较低,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再加上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很少买书。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受到限制,多数学生读书积极性较低,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课外阅读更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达不到预期效果。

下面我仅从语文阅读教学的角度,谈谈自己发现的问题与几点体会。

一、主要问题。

1.只重眼前,教学一味应试。在农村,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深重,很大一部分农村家长只是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平时对孩子几乎不闻不问。对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也只看分数,不看其他。再加上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将教师考核与教学成绩相挂钩,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普遍存有“急功近利”的心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学生当前的成绩,漠视学生长远的发展。

2.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沉闷压抑。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沿袭着讲解式的单一教学法,课堂教学中仍以分析课文思想内容,会写段落大意为重。为了分析得透彻,教师设计许多问题,由浅入深让学生回答,当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能写段落大意时,教学目的就达到了,教学任务也就自然完成了。整个教学过程几乎完全是预设的产物,教师的心中只有教材、教法、问题和答案,学生一有不同见解,便遭斥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探究性受到压抑,使得语文课堂变得异常沉闷。

3.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正是记忆的最佳期。因此,积累语言应该是小学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要求之一。但一些老师平时习惯主宰课堂,以讲代读,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读书,使得学生没有读通课文,就开始讲。学生还没有读顺课文,就开始问。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致使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很少深入思考。这样非但教学成绩不理想,学生的阅读习惯也难以养成。

4.注重课堂教学,忽视课外积累。课改已实施多年,可时至今日,在农村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有多少教师舍得留给学生哪怕是几分钟的自学时间?在大多数教师看来,课堂上把时间交给学生是一种浪费,他们既不放心,也不放手。课堂时间都给了课本,课外时间都变成了作业,忽略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使语文教学脱离生活实际,从而造成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低,综合运用能力弱的现状。

二、几点体会。

1.治好教师依赖症,建设“生本课堂”。(教学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积极主动思考,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理解和应用语言。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参与,对于学生的课堂发言,尽量不要指责,要多表扬少批评,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真正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

2.变被动为主动,使课堂“活”起来。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既动脑又动口,使之始终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如教授《蟋蟀的住宅》一文,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问学生:“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读了这句话,你还会想到些什么?学生交流后发言:生:我感觉蟋蟀非常勤劳。生:我感觉作者把蟋蟀当成人来看了,它工作很努力。生:我感觉作者很喜欢它。……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变得“活”起来了,这些答案都有一定的道理,是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结果。

3.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读书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营造和谐民主、主动阅读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1)放开手脚,还给学生读书的自由。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去感受、体验、想象。大家知道,学生并不是对一切书籍都不感兴趣,只要我们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去读,其实学生同样都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阅读方式,有的喜欢高声朗读,有的喜欢低声咏读,有的喜欢边读边画。总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这样学生才会读得高兴,读得投入,对文章就能理解得透彻。所以我们要相信学生,给他们阅读的自由,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实际上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主性与求知欲,而学生的阅读量也自然会提高。

(2)保证阅读时间,倾听学生的感受。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总是不肯给充足时间让学生自主读书,让学生读书也只是一种形式,走过场,学生还没有弄懂文章的内容,教师就要他们汇报自学情况,久而久之,学生就感觉到沉闷压抑,自然就会对阅读失去兴趣。所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语文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封闭沉闷的繁琐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读书,让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发掘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抓好课外阅读,拓宽语文知识。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仅仅依靠课堂阅读就能建立的,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在课外的延伸,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农村小学基础设施差,就拿我任教的小学来说吧,一直都没有一个像样的图书室。再加上农村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家长又没有买书的习惯,孩子们拥有的课外书少的可怜,阅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近几年,学校采取每人凑一本书的方式,在班上建立图书角,供大家阅读,由班委会负责管理,每学期更新一次。这样一来,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当然,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有许多成功的典范,以上所述只是自己外出的见闻和教学中的所得,难免有失偏颇之处,只是借此向大家征得一些宝贵见解,以期待不断完善自我,在农村小学阅读这片广阔天地里,和孩子们一起感受阅读的快乐!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题目(优质17篇)篇十六

《七年级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养成的研究》是延安市2015年度立项的微型课题,从立项至今已历时4个月,在4个月的时间里,我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对我班学生数学有效课堂练习策略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现在我校七年级学生大多没有预习的习惯,只是依赖于课堂上教师的传授。

2、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实行流动学习群体,已经成为近年来欧美许多国家普通教育的一种新趋势。许多教改实践也都证明,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自主学习方式的教育效益,都可以明显地看到,学生学习的潜能得到了较好的开发。

3、特别是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培养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也已开始受到国内教育界的关注,学者在多项相关研究中,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理念。

当前,很多教师很重视语文课前的预习,很少关注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甚至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去预习新的理念,去发现新的规律。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

近四个多月的课题研究,使学生、家长、老师都受益匪浅,我自己也获得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经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我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科学原则,努力排除其中的不确定因素,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际,从以下几方面总结我的结论:

1.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首先要归因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好习惯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

2.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新课标中指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态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课题实施过程中,许多家长和老师的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3.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实施不同的方案.。

4.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更要归因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家长与学校的密切配合.。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题目(优质17篇)篇十七

20xx年6月,我校设计的课题《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获得了市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立项。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课堂教学的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20xx年秋季学期开始,我们设计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调查问卷(教师卷),对参加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做了问卷调查,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调查问卷,由我校《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组制作。问卷共设12道选择题和两道问答题。

20xx年秋季学期伊始,我们对全校教师做了关于“有效课堂教学”的问卷调查。调查过程共发教师问卷65份,收回58份,占89。2%。

a.问卷调查结果。

1.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很深的占17。2%,知道一些的占72、8%,一点儿不了解的没有。

2.认为提高课堂教学难度很大和没有难度的都没有,但觉得有一些难度。

3.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具有专业技能的占100%。

4.知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很多的占10。3%,了解一些的占89。7%,不了解的没有。

5.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知道得很全面占86。2%。

6.96.6%的教师知道怎样衡量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

7.认为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占100%。

8.全面熟悉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的占84。5%。

9.全面熟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的占98。3%。

10.全面掌握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占82、8%b.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问卷的答卷情况来看,全体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很了解的却并不多,这说明了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已经提出来好长时间了,而我们的教师没有做深层次的研究,只是听过一些名教师的次数有限的讲解,缺少理论学习与研究。

大家都知道,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一些难度,但又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我们努力了,是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

大家也都知道,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师需要具备一些专业的技能,比如信息技术,只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它可以把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的东西,用动画把它表达清楚;手工不能完成的东西,在它不是一件难事;情境的再现,是它最拿手的本领……它的直观,它的动态,它的过程的体现,它的时间跨越,空间的延伸,无不体现了它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上的魅力。

从答卷中,可以发现,大家都知道创设情境,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价值性原则以及趣味性原则,但从我们有些教师的课堂中发现,有些情境设计只有趣味,没有价值,这就失却了创设情境的意义了。因而,我们不但要了解它,更要用好它,使其产生比直接呈现给学生更大的效果,这才是情境设计的目的。

大家都知道,要想上好一堂课,就必须要仔细研究学生、分析学情,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增强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有效。衡量一堂课是否有效,重要的一点,是你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没有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有没有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有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你的教学手段是不是最优化的。而教学的宗旨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影响一堂课有效性的因素很多,有教师教的行为,有学生学的行为,有教学目标的因素,更有评价的因素在里面,教学反思不能影响这节课的教学的有效性,但,它可以影响今后的课堂教学,反思的成功与否,对一名教师的进步与否,有着很大的关系,成功的反思,会真正做到“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更成功的起点。

从问答题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认识还是比较深刻的,有着比较新的教学理念。例如有教师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强化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创设真实自然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体验是使课堂有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有了积极的体验,才能够深入到问题的探究中去,只有探索,才有收获,有了成功的喜悦,才有进一步的探索与创新。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好的情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很自然的把学生引进自主探索知识的空间,是使课堂有效的有效方法之一。

老师们在答卷中也有一些好的建议,比如说请名师到校上示范课,请专家来校讲学,这些都说明了,老师们有着非常强烈的求知欲,大家都有一颗要搞好教学的心,都想使自己的课堂有效、高效。也有教师提出,要加强课改理论、课程理念的学习,不断更新教学思想。这个建议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有效课堂的重视度,说明了,我们的教师是想研究教学的,他们也深深知道要想搞好教学,光有实践不行,还要从理论入手,要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实践去检验理论。同时要不断的更新理念,紧跟课程改革的形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不落伍。有的教师还提出:要重视课堂上学生生成的东西,因为那里闪烁着学生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不断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说明了我们的教师已经在课堂教学上进行思考了,进行研究了,并且提出的想法较有深度,很值得重视与研究。

根据本次调查了解到的我校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我们认为,我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近年来,我校教师通过外出学习和请专家讲学,在理论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改进了教法,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高。不少教师还参加优质课比赛,在市级基本功竞赛中获奖。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

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可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所以,我们应当总结经验,扬长弃短,改革创新,通过深入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1.认真学习相关理论,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提高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的最佳途径,就是认真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比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出版的《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美]加里·鲍士奇所著的《有效教学方法》、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堂教学艺术》、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课堂教学心理学》等等。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可以更好的转变我们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我们要真正的弄清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

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发展就其层次而言,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发展就其形式而言,存在“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发展就其机制而言,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眼前发展和终身发展;发展就其主体而言,有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显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绝不仅仅限于教学的效率与效益,更不能把其窄化为“双基”和考试分数。一个人的发展与成才,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主要是靠自己学出来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教”的有效性和学生“学”的有效性的有机结合。发展也是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有清晰的认识。这节课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掌握知识的程度如何,要养成哪些行为品质,要使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什么样的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等等。教师在上课前都要非常清楚。整节课中,师生活动都应围绕这些目标展开。这就要求我们要很好地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这样才会使得所提出的问题有足够的针对性。才能真正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积极实践、探索、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理论要联系实际,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因而,我们要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探索中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在改进中,创新我们的教学方法。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课堂教学是在校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高效,不是看教师是否教得认真,是否讲完了课时教学的内容,而是看学生是否真正学懂或者学得好不好,看学生是否体验到学习的兴趣。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检验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有效教学关注的是:

首先是“学生”,教师的心里要有学生。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这是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更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只有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其创新思维的发展才能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同时,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思考的多样性,要始终把学生放在心里,也就是说要读懂学生。

其次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一方面是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情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在教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发展。第一个层次是新教师,他们的着眼点是完成教案。第二个层次是有经验的教师,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完成教学任务,并能处理一些突发性的问题。第三个层次是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研究表明,有很多教师直到退休还停留在第二个层次,仅仅是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关注自身的发展,没有进行研究。因此,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探索研究是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教师发展好了,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

第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读懂学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读懂教材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读懂课堂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证。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把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更加聪明——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之一,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根本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把方法教给学生。学生课堂自学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学习,同时指导学习方法,或者引导学生回顾用过的学习方法。例如:怎样看书,怎样抓重点,怎样用好例题,怎样勾画圈点,怎样筛选信息,怎样质疑解难,怎样梳理答案,怎样联系实际,怎样迁移应用等等,实践活动课还要讲清应注意什么事项。

第二,把课堂还给学生。当代教育理论认为,一节课应该把2/3的时间交给学生,教师的讲解累计不要超过1/3的时间。

第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从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的教学方式要适应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要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外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方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方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运用听觉和视觉可接受知识的65%。如果把所有感觉器官都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将达到90%左右。再通过系统复习和记忆,学生就能够全面掌握学过的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坚持听、说、读、写、思、算相结合。

3.优化课堂教学,注重激励评价,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课堂有效教学的三个指标。学习时间是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时间用在学习上,千方百计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争取在相对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学习结果是关键:学习结果是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感觉得到有具体的学习收获。学习体验是灵魂:教师通过组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表扬激励,激发兴趣,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表扬激励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心情,好心情容易唤醒学生的上进心,上进心容易诱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内动力的发挥能使学生不断进步。

特别说明一点,潜能生尤其需要鼓励和表扬,对待潜能生,我们要用放大镜去看他们的优点和成绩,要利用一切机会对他们进行表扬,以使他们对学习提高信心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就得乐学。

教学是艺术,艺术是无止境的,要使课堂教学成为艺术创造的精品,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必须做到有意识地长期追求、探索、创新和超越。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看得更高才能做得更佳。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更新的挑战,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有效,高效而高质。

相关范文推荐

    汽车文化课的体会(专业17篇)

    汽车的制造和销售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涉及到许多相关领域。汽车保养和维修是保证汽车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关于汽车保养和维修的知识和技巧。引言:在当今现代社会

    个人现实表现鉴定怎写(实用22篇)

    范文范本可以拓宽写作者的写作视野,引导他们接触不同领域和不同类型的作品。这些范本给我们展示了优秀作品的魅力和力量,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感悟和收获。兹有我单位---同

    新疆发展心得体会新疆发展心得体会(模板19篇)

    在写心得体会时,要着重突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感悟,而不仅仅是描述事情的发生和结果。以下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段:引言(

    缅怀烈士心得体会缅怀烈士的感悟大全(13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过程的记录和反思,有助于我更好地认识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警察是维护社会治安,保卫人民

    说好的秋天就回来(优秀18篇)

    优秀作文是在学生作文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内容独特、结构完整、语言得体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它不仅能够展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给读

    我心中的中小名人(实用16篇)

    知名作家常常通过写作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写好作文是我们成为思想家的一种方式。优秀作文是字里行间流淌着思想火花,给人以启示和思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

    真善美伴我行读后感范文(21篇)

    读后感是对书籍的回应和思考,也是培养个人阅读习惯和兴趣的重要方式之一。精选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一本书,让我受益终生;一本书,让我知

    婚礼上父亲致辞范文(21篇)

    一个成功的致辞需要事先准备,包括对听众和场合的了解,以及演讲稿的撰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致辞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参考。各位嘉宾、各位亲朋好友:今天是

    小草之歌说课稿(专业18篇)

    教案模板的编写过程应该注重反思和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的教案模板范文,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反腐工作表态发言大全(18篇)

    发言稿是传递信息和思想的有效工具,它能够让我们的演讲更加有条理、生动有力。如果你正在为一份重要的发言稿而苦苦思索,不妨看看下面这些精彩的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