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去向论文(实用16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笔砚

范文范本是在学习和写作过程中,为了方便参考或者借鉴而收集的一种样本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丰富自己的写作技巧。我想我们需要一些范文范本来作为参考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迪和帮助。

大学生就业去向论文(实用16篇)篇一

摘要:高职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院校地域文化、师资力量、生源层次、基础设施(实验实训)、人才培养、教学目标等条件特征,与教学研究型高校存在诸多差异,使得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竞争中的侧重点、就业创业内容、薪酬也有所迥异。如何创新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路径,提升其质量和水平,成为当前全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以丽江师专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研究为例,从就业、创业、择业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材教法、实践教学环节等进行探析,希冀增强研究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指导;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由传统的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培养和造就什么样的社会需求人才,成为众多高职院校不断探索的重要内容。随着高校扩招,一方面,受到高校教育的人数增多,大学教育已渐进大众化,生源层次不齐;另一方面,高校因其办学规模、条件等诸多因素限制,难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不断需求,因材施教更是众多高校难以企及;而对用人单位而言,其目的很简单,“召之即来,来之能干”。众所周之,学校培养人才的复杂周期性与用人单位等的社会需求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辅之学生、家庭、社会的思想观念等,这三者的趋同,成为全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难以置身事外,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专业技能的同时,应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择业的指导工作,扩大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渠道、路径,提升其质量和水平,成为应有之义。以滇西北高职高专院校丽江师范高等专科为例,着重分析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以求实效和增强研究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在民族地区教育教学中的功能。

高职院校毕业生,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军的主力,同类高职院校,相对不同地域、师资、办学规模和条件而言,其差别也较大,培养的毕业生层次、质量也存在较大差别,进而影响学生就业、创业的质量、水平。作为滇西北民族地区--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功能因而也具有一般高职院校的共性,也体现其个性差别。

(一)提高认知,强化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在滇西北高职教育中的符号功能。

就业、创业,对于全国高校应往届毕业生而言,目标是一致。但对于东部江浙沿海地区来说,用人单位相对较多,社会岗位在供需链接上体现出多层次性、多领域、多渠道,毕业生薪酬待遇的差异性,对同类院校毕业生相比较,差别体现落差不大。对西部地区,则未东部地区优势明显,学生的思想观念、择业、创业的机会在减少。在西部民族偏远地区,开设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结合就业、创业课程教育教学、民族地区特征(多民族构成)、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实验实训、图书资料、办学条件等,因地制宜,因时而化,因材施教,对于在校学生和毕业生进行创业、就业指导教育,有利于民族团结、边疆安定、社会和谐、家庭幸福,更加突显出了高等教育强烈的符号功能和价值。

(二)转变观念,打破传统、落后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择业壁垒的功能。

西部地区,比之于东部地区,在经济、文化、科技、交通等领域,显得优势不够明显,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对西部高职院校来说,受限于主、客观因素,在院校的财力状况、基础设施、师资力量、人才培养、实验实训等育人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显得历史的单薄,对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表现在学习条件、育人环境、思想观念、学习动力、实践能力、见识等的滞后性。通过现代多媒体的信息化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有利于学生、家庭对就业、创业机会的认知重构,打破传统落后的大学生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的壁垒,让学生、家庭、社会、学校增强就业的危机意识、公关意识、创新意识,减少就业误区和成本,增加对大学生就业、择业、创业教育、引导、指导的机会。

(三)扩大学习,加大就业与创业指导在大学生中的教育教化功能。

西部高职院校,通过开设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积极教育和引导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外,应加强综合素养的提高,诸如对大学生心理学、民族学、哲学、社会学、计算机、体育、写作、英语、礼仪礼貌、廉洁等课程学习。充分利用开设的就业与创业指导课倒逼青年大学生对相关知识、行业、领域的汲取,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增强就业、创业的意识,增加就业、创业的机会。通过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课堂教学,起到深刻的教育教化功能[1]。

(四)结合地域特色,走高职学生在就业、创业、择业中的可持续发展功能。

受经济、社会、地域影响,西部地区在就业方面,表现出就业创业机会少、就业岗位有限、创业制约因素多等不利因素,因此,西部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指导课堂,更应结合地域特色,立足当地社会经济,“引进来,走出去”,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更新就业、择业、创业观念,不能“一岗定终身,一业定人生”,走可持续发展的就业、创业、择业之路。

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在丽江师专教学中的成功展示。

(一)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特点,实践课堂化专业教学。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20xx年起,在国家教育部、云南省教育厅等相关文件精神指示下,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开始有步骤、有计划、分阶段对在校大学生、毕业生进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教学,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学分制,要求在校学生每学期必修满6学时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课堂教学,全年共12个学时,全日制专科学制三年中,累计修满36学时,共计6学分,方为合格。未修满学分者,须修满方可毕业。学生毕业前夕,由学校和相关教学系部再次对毕业生进行大学生就业、创业、择业讲座指导,确保就业、创业、择业的专业性、实效性。

(二)实施教师竞聘上课,学生试听课、选课制。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提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质量,每年举行的“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课堂教学竞赛”,通过学生听课、专家评课的方式,对自愿报名参加课堂竞赛的教师进行评比、淘汰,优胜的教师方可进行全校范围内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课堂教学。同时,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对进入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团队教师,再实行全校范围内学生试听课、选课制度,从而达到“教师喜爱教、学生爱好学”的教学目的,促进教学相长。

(三)实行教师集体备课,规范专业教学大纲、教案、课件。

由学校招生就业处、学生处,负责召集每学期任课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教师,实行集体备课,严格课堂教学内容,规范课堂专业教学大纲、计划、教案、课件,做到针对性、时效性、趣味性教学,提升课堂效果,为大学就业、创业、择业提供规范的教育、引导、指导,达到服务学生的目的。

(四)执行严格的教学评价,提高教育教学。

质量学校把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纳入正常的教学评价机制,由学校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科、学校教学督导等,严格按照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进行教学评价,通过授课内容、方法、手段,教学难点,学生反馈等进行全面评价,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明确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教学目标、任务[2]。

(五)积极组织就业信息统计员、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教师到省内参加学习。

学校招生就业处,积极组织学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课程任课教师、就业信息统计员参加云南省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举办的“全省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人员培训”专题培训班,以提高就业信息统计员、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任课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

三、就业与创业指导课在学校实践教学中的不足。

学校部分师生,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认识不够。相当部分学生,认为就业距离他们很遥远,是毕业之后的事情,现在不用关注那么多,即便上课学习了,也忘记了,等到毕业找工作,仍然比较茫然。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要学好专业知识,还担心找不到工作?基于此,存在着教育教学、观念上误区。

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不是专业必修课,学分低,学时短,认为学校不够重视,他们也没有必要重视,进而形成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堂的漠视,兴趣性不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够,自然无创造性可言。

(三)部分任课教师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知识系统性把握不够,学生实践少。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任课教师,存在部分教师对课程的系统性把握不够,不能有效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难点,对学生就业、创业、择业予以适时指导,不能富有成效地及时跟进学生所关注的,把学生的关注点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有机结合,部分授课流于传统填鸭式说教,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趣味性、互动性效果不够,达不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任课教师学缘结构差异较大,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学习深浅不一,部分教师教学中典型案例知识老化,数据停留在若干年前,不能把最新的、最生动的、鲜活的大学生就业、择业、创业的典型案例融入课堂教学[3],使得学生听起来觉得枯燥、乏味,看起来雾里看花。部分学生身边成功的教学案例,没有及时融入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课堂教学,列举成功的案例总是距离学生是遥远的,或者专业性不强的,或者和学生间隔年代的,让学生觉得课堂教学有点看戏的感觉,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结合学校特点、学生实际的校本本土教材缺乏。

全国关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相关教材、用书较多,针对学校自身、专业特点,学生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本土教材、用书缺乏,这样很难有针对性地对在校学生、毕业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和指导。

(五)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学时、学分、学期的合理分布不足。

学校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在学时、学分、学期上分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学期课时较少,学分分值较低,上课时间段集中(一次上完),让部分师生产生错觉,认为学校不够重视,所以学生理所当然不重视。

某种程度上,校外大量的业界成功人士、学生创业就业择业典型人士的现身说法,远比校内教师的说教效果对学生的影响要深刻。满足日程的教学需要外,应聘请大量的校外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对校内的课堂教学进行有益补充,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学校基于建设、发展,经费有限等诸多因素,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经费投入有限,在教师进修、学习,聘请校外兼职教师,就业创业科研探究等方面需加大投入,促进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有序发展。

四、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一)加强重视,加大对课程建设、教学相应的经费支持,提供教学物质保障。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关系国家、学校、社会的大事,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家庭幸福的实事,做好就业、创业、择业指导,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重视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指导,能够积极、主动、有效地引导广大学生,正确对面对就业、择业、创业,切实转变观念,秉持一颗平常心,积极、乐观、健康的面对就业、择业、创业的过程中各种挫折、失败、教训,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基于此,应重视课程的合理分布,健全评价机制,加大对实验实训、实践、课堂研究、师资队伍等的经费投入,为课堂教学提供物质保障,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可持续发展[4]。

(二)加大宣传力度,在师生中营造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氛围,提高教学意识。

在师生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网络、展板等宣传大学生自主创业、应征入伍、就业、择业的典型成功案例,充分分析大学生就业、择业、创业心理特征,营造就业、创业、择业的良好氛围,让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进课堂、进生活,促进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

(三)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兼职人员聘用,丰富课堂教学专业性。

加大对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学历、学缘、行业经历、教学经验等,打造一支专业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师团队,注重聘请校外行业、业界大学生创业、择业、就业成功人士,进入校园,进入课堂,通过内外教学团队,促进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实效性[5]。

着重探索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注意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与其他学科的个性差异,既尊重课堂教学的规律性,又注重其特殊性。鼓励学校教师、校外兼职教师,编写编著适合学校特点、专业特点、行业特征的校本教材,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创业指导、择业指导更具实践性、可操作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五)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引进来,走出去”,提升师生教学的趣味性。

通过教师公开课、示范课、专家听评授课,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课堂教学竞赛、走出去,引进来等多途径、广渠道、宽领域,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增强鲜活的内容和生动的案例,提高课堂师生互动,提升师生课堂教学、学习的趣味。

(六)与学生提供就业、创业的机会,增加课程、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安排,充分利用专业见习、定岗实习等机会,为学生搭建校内、校外就业、创业平台,不拘泥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课堂教学,带动学生加强专业认知,提升综合学习能力,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增强实践性,进而体会认知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五、结语。

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学的因素很多,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就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堂本身去探究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具体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教师、学生、教学场景、教材、教法、课堂实践等诸多复杂因素,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教学等入手,探析课堂(实践)教学研究,希望能引起共鸣。

参考文献:。

[2]高峰.大学生就业指导[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xx:120.。

[5]刘洪杰.就业.创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108.。

大学生就业去向论文(实用16篇)篇二

关工委虽然以组织老干部关心、教育下一代为工作目标,虽然在年纪、思维想法、工作理念与年轻人存在一定差距,但他们用几十年的匠人精神和工作经验引导年轻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面对当代年轻人因社会环境的外因和个人发展的内因双重因素影响而急剧改变的就业思潮,关工委如何顺应年轻人的思想,给予正确指导?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工委;匠人精神;就业;创新创业。

面临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现状,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有计划性地调整企业用人要求;通过鼓励学生创业,带动新型市场,分散就业压力。在全世界都在探讨“创新”、“变化”的今天,重提“忠诚”、“敬业”、“主动”之类的话题未免会让人觉得无趣和过时,但这些标贴却是关工委老干部们身上内化的绝对敬业、高度执行力和主动性工作美德,是他们希望传承给年轻人的就业“法宝”,而这是大学生匮乏的宝贵品质。

1.就业竞争环境激烈。

从多家门户招聘网站信息可以看到,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本科及以上学历、有工作经验,这两个词被提及的次数最多,而这恰恰给高职类学生砌上了双层隔墙。与本科相比,专科生只有3年的学习过程,在就职体验上稍逊一成;每年考研人数屡创新高,使得招聘市场对于学历要求也是水涨创高。连着很多年,只要到6月份,新闻总是不出例外地打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标语,这种日趋常态化的问题对于就业学生来说似乎“没有最难,只有能难”。

2.结构性矛盾突出。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区经济差异也有扩大趋势,北上广及周边城市成为学生就业的首选,导致这些地区竞争异常激烈,其他城市出现“用人荒”。再加上高职类学校与本科高校存在较大专业差异,大部分本科院校专业布局大、广、深,高职类学校的专业设置比较局限,导致专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要求,文科类尤其明显,对外经贸类、外语类一度招生火爆却是就业困难专业。

3.就业期望值不匹配。

根据最近几年麦克斯公司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追踪分析得出:80%以上的毕业生首选都是大公司、大企业或是企事业单位,认为福利待遇好、发展有前景,这一方面说明了企业效益带来的人才驱动,另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的预期期望值与实际情况存在匹配困难。总结目前的就业形势,从外部环境来看有效要求不足、劳动力供大于求,招聘信息不对称、难以优化配置;从学生个人因素来看最大的问题是知识能力不适应、思想准备不够。关工委可以依据问题导向,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实现有效就业。

一般说起匠人,我们的理解是把那些只会埋头干事不知创新的人叫作匠人,前不久,李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关工委的老干部来说,他们是对本职工作中“匠人精神”最好的诠释。第一,“匠人”的敬业精神。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就推崇“匠人文化”,“匠人精神”不仅是日本社会走向繁荣的重要支撑,而且是一份厚重的历史沉淀。他们对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也是本职责任。年轻人要学的不仅仅是聆听老一辈的人的教诲,更要将敬业精神付诸行动。第二,“匠人”的执行力。“匠人”对于自己要完成的事业精益求精,也外显在强大的执行力上。对待工作严谨、认真,与现在年轻人光说不做、办事拖拉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匠人”摆脱急功近利的心态,将自己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完全显现在强大的执行力上。第三,“匠人”的主动性。传统教育充斥太多“被动教育”,上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似乎没有多少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执行,父母似乎掌握着子女人生的主动性,大学生或主动或被动地丧失了支配自己人生的“主动权”。

1.就业知识的普及化。

就业成果作为考量一个学校工作的硬性指标,得到了学校的有效重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把就业培训纳入必修课程;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实施方案,把就业素质作为基本素质之一等措施都是为保障学生就业做出的努力。但是与专业课程授课存在明显不同的是:学生通过3-4年的渐进式学习掌握专业课程知识,只想通过1-2个月的密集型授课就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受用一生的就业技能,这几乎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关工委在每个大学阶段有计划地安排就业培训、就业讲座。通过阶段性专业知识普及,让学生在入校后就能实现有效的就业规划,而不是等到大三再考虑“要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2.就业实战的常态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虽然谈起来有些过时,但这一理念却永不过时。再好的专业培养都是为了进入社会后的实践运用,实战好比容器,将学习过的知识置于这个容器中。关工委可以利用自己长期工作的经验,为学生搭建在校实战平台。定期开展模拟招聘、网上招聘会,让学生们在一次次的锻炼中得到增长;运用企业人脉,推荐优秀学生开展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利用短期集中培训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

3.就业机制的完善化。

目前大力提倡创新创业的校园环境,保障机制随之完善,很多学校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建立起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受到个人潜力和市场机遇的阻碍因素,大部分学生最终还是会选择就业。但是就业的配套保证体系却没能跟上时代要求,依然停留在每年11月和4月的招聘推荐会上。关工委可以组建就业特长生工作室,激起学生对就业的内在要求;创立就业学生保障组,提供一站式咨询、困难帮扶体系、多元化的推荐就业等方式。从学生进校后就能对就业产生认同并积极采取措施,保障自身就业。

[2]朱文武.高校关工委工作的价值及其拓展研究[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大学生就业去向论文(实用16篇)篇三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大学生就业高峰期已然而至,就业困难成为了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针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现行就业政策虽能够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但仍有不足之处,本文将对现行就业政策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迅速递增。高效毕业生数量从2004的280万,逐年递增到2010年的630余万人。毕业生人数剧增,而初次就业率却逐年下降。据统计,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3%,2005年同期为72.6%,2006年同期为71.9%,2007年同期为70.9%,2008年同期为70%,2009年为68%。从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世界经济发展明显放缓,经济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实体经济受到严重的影响,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急剧上升,美国、欧盟各大经济体失业率先后达到近二十年以来的最高点。在我国,就业形势同样严峻,特别是大学生就业情况,在金融危机和毕业生人数剧增的双重压力影响下越来越严峻。一方面金融危机对生产部门的影响导致不少企业缩减或取消了大学生招聘,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限,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另一方面,政府机构改革,精兵简政,国企改革,人员分流,在一定程度上又压缩了就业岗位;再加往年未就业的待业毕业生,每年的毕业生数量远多于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增大。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被提高到国家政策的高度,综合来看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或偏远贫困地区就业。

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围绕基层面向群众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领域,大力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对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实行优先,在地市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时也要进一步扩大招考录用的比例。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地方项目,鼓励和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础就业,并给予生活补贴和社会保障。

(二)减免税费,鼓励企业积极吸纳、引进高校毕业生人才。

相关政策规定,企业招用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招用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达到规定比例的,可按规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对符合条件的定享受最高为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对困难国企保留高校毕业生的情况给予社保补贴或岗位补贴,困难国企开展在岗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资金补贴等。

(三)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四)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及高校要加强协作,采取网络招聘、专场招聘、供求洽谈会和用人单位进校园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免费就业信息和各类就业服务。高校要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并作为必修课程,重点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落实人员、场地和经费。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招聘活动安全保障,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

(一)现行政策不切合大学生就业心理,政策效果不明显。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们的行为是在一定的心理活动支配下产生的,而这种心理活动又是由某种心理需要引起的。所以政策制定是否合理,能否顺利执行以及可否产生预期的政策效果,都取决于政策与人们心理需求的拟合程度。因此,现行的就业促进政策效果不明显、执行力度不足,其根本原因还是政策措施没有适应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二)缺乏相应的法律体系以及完善的政策保障大学生的就业。

从我国的就业促进法律体系来看,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全国性的明确规范基本法律,促进大学生就业立法基本尚为空白。于是各种各样的就业歧视,不规范用工普遍存在。女大学生受到性别歧视、学历层次低的受到学历歧视、外地大学生受到地域或户籍歧视等横行肆虐,这些都抑制了大学生与职业岗位的有效匹配,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三)政策评估体系不健全。

当前只能看到政府出台的关于保障大学生就业的相关的政策规划,实施细则等,而没有对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价做任何的交代,这反映了政府对政策的评估重视还不够,即使有一定的评估,也只是政府内部的评估,而没有相应的专家和政府外的评估机构,这样无法反映出客观状况。这首先对政策执行反馈是十分不利的,由于没有有效的评估机构,政策制定部门就很难得到有效的反馈来验证其政策是否合理,对存在的问题也就很难发现和纠正。

四、完善我国大学生就业支持体系的对策分析。

(一)深入调查和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整和制定政策措施。

了解大学生心理需求尤为重要,只有对大学生心理进行深入了解,才能制定出有效、可持续的就业促进政策。通过全面掌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并以之为依据制定相关的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才能使政策效果得到更显著的体现,此外要注意分析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了解其产生的原因,思考其解决方法。

(二)完善政策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法律保障。

首先,要不断完善的法律制度能够确保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权利,能够实现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公开、公平与公正。其次,加大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实施力度,将各类促进就业的政策落到实处,再次,加强宏观调控,建立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体系。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及城市社区、农村地区吸纳大学生。深化劳动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相关制度的改革,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三)建立有效的政策评估信息系统。

政策评估是政策延续、调整和终结的重要依据,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是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是政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也是公共部门构建良好社会形象的有效途径,它有利于提高政策水平。首先,建立科学的政策评估标准。它是衡量大学生政策的利弊优劣的指标或准则。对于政策评估而言,没有标准就不可能有评估,因此,建立政策评估标准是进行政策评估的起点,也是政策评估的重要内容。其次,进行全面综合评估。采取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健全公共政策评估的信息系统,确保评估信息来源的可靠性;扩大公共政策评估主体,加强评估专家队伍建设;加强公共政策评估的制度建设及对评估工作的监督。再次,加大对公共政策评估的投入和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介传播迅速与广泛的特点,发挥其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传播与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大学生就业去向论文(实用16篇)篇四

高职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院校地域文化、师资力量、生源层次、基础设施(实验实训)、人才培养、教学目标等条件特征,与教学研究型高校存在诸多差异,使得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竞争中的侧重点、就业创业内容、薪酬也有所迥异。如何创新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路径,提升其质量和水平,成为当前全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以丽江师专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研究为例,从就业、创业、择业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材教法、实践教学环节等进行探析,希冀增强研究意义。

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指导;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由传统的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培养和造就什么样的社会需求人才,成为众多高职院校不断探索的重要内容。随着高校扩招,一方面,受到高校教育的人数增多,大学教育已渐进大众化,生源层次不齐;另一方面,高校因其办学规模、条件等诸多因素限制,难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不断需求,因材施教更是众多高校难以企及;而对用人单位而言,其目的很简单,“召之即来,来之能干”。众所周之,学校培养人才的复杂周期性与用人单位等的社会需求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辅之学生、家庭、社会的思想观念等,这三者的趋同,成为全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难以置身事外,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专业技能的同时,应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择业的指导工作,扩大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渠道、路径,提升其质量和水平,成为应有之义。以滇西北高职高专院校丽江师范高等专科为例,着重分析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以求实效和增强研究意义。

高职院校毕业生,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军的主力,同类高职院校,相对不同地域、师资、办学规模和条件而言,其差别也较大,培养的毕业生层次、质量也存在较大差别,进而影响学生就业、创业的质量、水平。作为滇西北民族地区--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功能因而也具有一般高职院校的共性,也体现其个性差别。

(一)提高认知,强化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在滇西北高职教育中的符号功能。

就业、创业,对于全国高校应往届毕业生而言,目标是一致。但对于东部江浙沿海地区来说,用人单位相对较多,社会岗位在供需链接上体现出多层次性、多领域、多渠道,毕业生薪酬待遇的差异性,对同类院校毕业生相比较,差别体现落差不大。对西部地区,则未东部地区优势明显,学生的思想观念、择业、创业的机会在减少。在西部民族偏远地区,开设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结合就业、创业课程教育教学、民族地区特征(多民族构成)、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实验实训、图书资料、办学条件等,因地制宜,因时而化,因材施教,对于在校学生和毕业生进行创业、就业指导教育,有利于民族团结、边疆安定、社会和谐、家庭幸福,更加突显出了高等教育强烈的符号功能和价值。

(二)转变观念,打破传统、落后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择业壁垒的功能。

西部地区,比之于东部地区,在经济、文化、科技、交通等领域,显得优势不够明显,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对西部高职院校来说,受限于主、客观因素,在院校的财力状况、基础设施、师资力量、人才培养、实验实训等育人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显得历史的单薄,对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表现在学习条件、育人环境、思想观念、学习动力、实践能力、见识等的滞后性。通过现代多媒体的信息化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有利于学生、家庭对就业、创业机会的认知重构,打破传统落后的大学生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的壁垒,让学生、家庭、社会、学校增强就业的危机意识、公关意识、创新意识,减少就业误区和成本,增加对大学生就业、择业、创业教育、引导、指导的机会。

(三)扩大学习,加大就业与创业指导在大学生中的教育教化功能。

西部高职院校,通过开设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积极教育和引导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外,应加强综合素养的提高,诸如对大学生心理学、民族学、哲学、社会学、计算机、体育、写作、英语、礼仪礼貌、廉洁等课程学习。充分利用开设的就业与创业指导课倒逼青年大学生对相关知识、行业、领域的汲取,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增强就业、创业的意识,增加就业、创业的机会。通过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课堂教学,起到深刻的教育教化功能[1]。

(四)结合地域特色,走高职学生在就业、创业、择业中的可持续发展功能。

受经济、社会、地域影响,西部地区在就业方面,表现出就业创业机会少、就业岗位有限、创业制约因素多等不利因素,因此,西部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指导课堂,更应结合地域特色,立足当地社会经济,“引进来,走出去”,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更新就业、择业、创业观念,不能“一岗定终身,一业定人生”,走可持续发展的就业、创业、择业之路。

(一)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特点,实践课堂化专业教学。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2010年起,在国家教育部、云南省教育厅等相关文件精神指示下,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开始有步骤、有计划、分阶段对在校大学生、毕业生进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教学,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学分制,要求在校学生每学期必修满6学时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课堂教学,全年共12个学时,全日制专科学制三年中,累计修满36学时,共计6学分,方为合格。未修满学分者,须修满方可毕业。学生毕业前夕,由学校和相关教学系部再次对毕业生进行大学生就业、创业、择业讲座指导,确保就业、创业、择业的专业性、实效性。

(二)实施教师竞聘上课,学生试听课、选课制。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提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质量,每年举行的“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课堂教学竞赛”,通过学生听课、专家评课的方式,对自愿报名参加课堂竞赛的教师进行评比、淘汰,优胜的教师方可进行全校范围内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课堂教学。同时,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对进入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团队教师,再实行全校范围内学生试听课、选课制度,从而达到“教师喜爱教、学生爱好学”的教学目的,促进教学相长。

(三)实行教师集体备课,规范专业教学大纲、教案、课件。

由学校招生就业处、学生处,负责召集每学期任课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教师,实行集体备课,严格课堂教学内容,规范课堂专业教学大纲、计划、教案、课件,做到针对性、时效性、趣味性教学,提升课堂效果,为大学就业、创业、择业提供规范的教育、引导、指导,达到服务学生的目的。

(四)执行严格的教学评价,提高教育教学。

质量学校把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纳入正常的教学评价机制,由学校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科、学校教学督导等,严格按照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进行教学评价,通过授课内容、方法、手段,教学难点,学生反馈等进行全面评价,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明确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教学目标、任务[2]。

(五)积极组织就业信息统计员、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教师到省内参加学习。

学校招生就业处,积极组织学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课程任课教师、就业信息统计员参加云南省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举办的“全省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人员培训”专题培训班,以提高就业信息统计员、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任课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

学校部分师生,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认识不够。相当部分学生,认为就业距离他们很遥远,是毕业之后的事情,现在不用关注那么多,即便上课学习了,也忘记了,等到毕业找工作,仍然比较茫然。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要学好专业知识,还担心找不到工作?基于此,存在着教育教学、观念上误区。

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不是专业必修课,学分低,学时短,认为学校不够重视,他们也没有必要重视,进而形成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堂的漠视,兴趣性不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够,自然无创造性可言。

(三)部分任课教师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知识系统性把握不够,学生实践少。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任课教师,存在部分教师对课程的系统性把握不够,不能有效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难点,对学生就业、创业、择业予以适时指导,不能富有成效地及时跟进学生所关注的,把学生的关注点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有机结合,部分授课流于传统填鸭式说教,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趣味性、互动性效果不够,达不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任课教师学缘结构差异较大,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学习深浅不一,部分教师教学中典型案例知识老化,数据停留在若干年前,不能把最新的、最生动的、鲜活的大学生就业、择业、创业的典型案例融入课堂教学[3],使得学生听起来觉得枯燥、乏味,看起来雾里看花。部分学生身边成功的教学案例,没有及时融入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课堂教学,列举成功的案例总是距离学生是遥远的,或者专业性不强的,或者和学生间隔年代的,让学生觉得课堂教学有点看戏的感觉,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结合学校特点、学生实际的校本本土教材缺乏。

全国关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相关教材、用书较多,针对学校自身、专业特点,学生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本土教材、用书缺乏,这样很难有针对性地对在校学生、毕业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和指导。

(五)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学时、学分、学期的合理分布不足。

学校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在学时、学分、学期上分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学期课时较少,学分分值较低,上课时间段集中(一次上完),让部分师生产生错觉,认为学校不够重视,所以学生理所当然不重视。

某种程度上,校外大量的业界成功人士、学生创业就业择业典型人士的现身说法,远比校内教师的说教效果对学生的影响要深刻。满足日程的教学需要外,应聘请大量的校外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对校内的课堂教学进行有益补充,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学校基于建设、发展,经费有限等诸多因素,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经费投入有限,在教师进修、学习,聘请校外兼职教师,就业创业科研探究等方面需加大投入,促进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有序发展。

(一)加强重视,加大对课程建设、教学相应的经费支持,提供教学物质保障。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关系国家、学校、社会的大事,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家庭幸福的实事,做好就业、创业、择业指导,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重视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指导,能够积极、主动、有效地引导广大学生,正确对面对就业、择业、创业,切实转变观念,秉持一颗平常心,积极、乐观、健康的面对就业、择业、创业的过程中各种挫折、失败、教训,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基于此,应重视课程的合理分布,健全评价机制,加大对实验实训、实践、课堂研究、师资队伍等的经费投入,为课堂教学提供物质保障,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可持续发展[4]。

(二)加大宣传力度,在师生中营造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氛围,提高教学意识。

在师生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网络、展板等宣传大学生自主创业、应征入伍、就业、择业的典型成功案例,充分分析大学生就业、择业、创业心理特征,营造就业、创业、择业的良好氛围,让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进课堂、进生活,促进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

(三)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兼职人员聘用,丰富课堂教学专业性。

加大对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学历、学缘、行业经历、教学经验等,打造一支专业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师团队,注重聘请校外行业、业界大学生创业、择业、就业成功人士,进入校园,进入课堂,通过内外教学团队,促进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实效性[5]。

着重探索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注意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与其他学科的个性差异,既尊重课堂教学的规律性,又注重其特殊性。鼓励学校教师、校外兼职教师,编写编著适合学校特点、专业特点、行业特征的校本教材,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创业指导、择业指导更具实践性、可操作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五)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引进来,走出去”,提升师生教学的趣味性。

通过教师公开课、示范课、专家听评授课,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课堂教学竞赛、走出去,引进来等多途径、广渠道、宽领域,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增强鲜活的内容和生动的案例,提高课堂师生互动,提升师生课堂教学、学习的趣味。

(六)与学生提供就业、创业的机会,增加课程、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安排,充分利用专业见习、定岗实习等机会,为学生搭建校内、校外就业、创业平台,不拘泥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课堂教学,带动学生加强专业认知,提升综合学习能力,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增强实践性,进而体会认知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学的因素很多,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就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堂本身去探究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具体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教师、学生、教学场景、教材、教法、课堂实践等诸多复杂因素,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教学等入手,探析课堂(实践)教学研究,希望能引起共鸣。

[2]高峰.大学生就业指导[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120.。

[5]刘洪杰.就业.创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08.。

大学生就业去向论文(实用16篇)篇五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重点就当前的就业形势、新时期人才的需求特点及大学生如何直面就业压力进行探讨。

就业是一个敏感的社会性问题,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每个大学生都面临就业的现实,而且就业的形势又十分复杂。因此一个尖锐的问题就摆到我们面前,大学生应该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大学生的择业和创业应该适应时代的需求。既要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更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充分解和把握我们当前的就业形势是理想就业、奋发创业的重要条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就业在就业的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就业压力较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就业的机制有待完善,需要就业的人数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自20xx年以来,高校应届生数量以跳跃式幅度增长,20xx年是1999年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212万,比前一年增长46%,而到20xx年更是高的630万比20xx年翻几番,“大众化教育”取代“精英教育”。大学生的就业高峰与社会的就业高峰重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开始凸显。

二、新时期对人才的新要求。

当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虽然要求各种各样,但是最基本仍然是专业职业技能,可以说这是对每一个求职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各种工作的最基本需要。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仍然是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不能被所谓的“大学学习的很多东西以后基本用不到”所迷惑。现在我们所学的可能以后不能直接用到,但是大部分工作时的后续课程都需要现在的知识。

众所周知的,现在的用人单位除看基本知识水平的同时,对综合能力的注意有很大倾向。也就是说他们不再单单看文凭,很多时候要考虑应聘人的行政办事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以及是否取得其他职业资格证书等等。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就不能单一的学习基本专业知识。要比较广泛的涉猎其他知识,例如,取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努力拓展自己的见识和人际关系网。通过参加学生会和社团活动,培养一个良好的处理问题方式以及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为以后的就业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时代带给我们各种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更大的挑战,也导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的更高要求。

鉴于这样形势,大学生在现在的学习生活中就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更多解吸取先进的思想先进的经营理念,并且勇于把自己推销出去。很多求职者就业期望过高,尤其是大学生,他们思想独立,通常的教导无法在短期内使其调整就业期望,在现实面前也容易泄气或产生自卑心理。良好的心态最重要,认识到客观现实,调整人生规划,相信自己、相信未来。所以大学生的自我完善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包括身理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代化生活的节奏日趋加快,要求要有一个良好的身体才能足以应对当今的社会压力,”病秧子”是得不到企业的认可的,因此在大学期间我们就应当锻炼自己,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同样,心理上的素质也是很重要的。在未来的面试、就业过程中,大学生所面临的考验将是巨大的,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应聘职场首先就需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大学生从此时此刻就开始培养自己,不论是在即将到来的实习还是以后的面试和工作中,这都是非常重要的。过硬心理素质的前提是要有充分的准备,倘若在面试前不做好充实的准备,那么无论面多少回也是不会成功的,所以充足的准备是必须的。其次,保持一颗平常心是很重要的。在面对许多次的失败后,许多心理素质不好的人就会丧气。而对于初次涉世的大学生而言,所面对的挫折将是更加巨大的,所以这就要求大学生对每一次的面试做充分准备保持一颗平常心,胜不骄,败不馁。

(二)知识素养。对于大学生而言,知识是很重要的,这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作为学生的本职,学习知识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话题,在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后应当让自己朝着这一方面发展,在大学期间努力扎实好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这样将使自己在未来的工作更容易适应工作所带来的压力。当然,学习的基础知识不能只局限于那些单纯的理论基础知识,还应有些实际应用的知识,并且加以实践的操作,这样的知识将是更有用于未来的工作岗位。

(三)社交能力的完善。大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机会是远远大于在中学时候的机会,一般的大学都开设有许多的社团,这一方面不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是很大程度上是给学生创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大学生应当抓住这个机会,锻炼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也可以学习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吉他、舞蹈等等,因为这可以帮助你成为一个丰富的有情趣的人。美国工作尤其看重这一点,他们往往并不要求员工是一个在专业上多么拔尖的,但希望员工是一个很全面、平衡的人。

总之,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首先,我们要刻苦学习专业文化知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广泛的涉猎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培养认真积极的工作态度,为以后的工作提前积累各种经验。为以后的升职或者跨专业就业奠定基本。再次,培养一种勇于创新的办事理念,以便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敢于推销自己,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最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并处理好与学习关系。相互促进。为以后把握好家庭与事业的关系打下良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1]卡玛.谁说本科生找不到好工作[m].中国青年出版社,20xx.[2]吴翔.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xx(s3).[3]蒲昕艳.应对危机调整心态——浅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j].科教文汇(中旬刊),20xx(7).

大学生就业去向论文(实用16篇)篇六

求职择业是人生必经的门槛,但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提高择业竞争力,找到理想工作,成为很多大学生毕业时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从高校和大学生自身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高校应从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建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加强就业指导中心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等方面引导学生做好就业准备;而大学生本身也要从知识、思想、能力、材料等方面做好准备。

随着我国的教育事业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创出历史新高,2015年有749万毕业生,今年达到770万以上,再加上出国留学回来的约30万以及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将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进入就业市场。如何在如此庞大的求职大军中找到理想的工作,对刚从学校踏入社会,开始职业生涯第一步的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那么,应该如何做好就业准备,提高大学生择业竞争力呢?笔者认为要从两个方面做好准备,即学校的积极引导和大学生自身的准备。

高校作为培养学生的摇篮,积极引导大学生就业成为其重要职责之一,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就业,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大学生做好就业准备。

1.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开展就业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大学生走向择业成功的第一步。高校应从大一新生就开设这门课,引导学生尽早学习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样做,首先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通过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大学期间针对性的锻炼,弥补自身不足之处,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其次可以尽早认识职业、了解职业,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可以涉猎更多的课外知识,丰富自身素养,这对将来自身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第三了解就业市场,了解当前的对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了解自身将来想从事职业的就业环境,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高校引导学生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也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作出计划并根据发展态势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从而增加就业竞争力,提升就业质量。

2.建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大学生还未走进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和对社会环境的深入了解,对于行业、职业与专业之间的关系及就业政策和就业市场的情况等方面没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而对处于职业生涯探索期的大学生来讲,这个时期学习能力旺盛、可塑造性和接受能力强,可抓住这个特点,通过就业指导老师和辅导员的教授和答疑,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对大学四年做好学习和实践锻炼规划。对大学生来说,教师的引导和教授对学生起重要作用,这也就要求学校建立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学校可通过组织就业指导课老师及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进行学生就业工作交流,也可通过对已就业的学生进行调研,整理反馈回来的信息,在授课时,更多的联系实际,穿插实际案例讲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有利于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就业。

3.加强就业指导中心的引导作用。

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是专门从事学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工作的部门,对学生的就业有很大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就业指导中心一方面应根据当前就业形势积极开展就业教育、就业推荐和就业咨询指导等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应多方面收集、整理和发布招聘单位的信息,举办校内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最后还要积极与招聘单位联系,努力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重要的就业方式,国家也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自主创业既能解决自身就业难的问题,还能拓展就业渠道,更重要的是也满足了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也要求学校一方面积极宣传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鼓励和吸引大学生自主创业;另外设立创业教育基地,为学生创业做坚强的后盾;第三聘用专业的创业导师或社会上创业成功的人士讲授课程,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创业相关知识及实践经验;第四保证资金的充足和到位,为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支持和保障。

大学生作为就业的主体,自身是否做好准备是择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在当前就业压力比较大的形势下,大学生应做到不打无准备之战,根据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就业准备。

1.知识上的准备。

当今是知识竞争的时代,知识就是力量,所以,大学生要学好学业知识,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笔者认为,作为大学生应学好和涉猎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首先是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未来工作的根本,在职业发展道路上起着重要作用。其次是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必要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能使大学生更加理性和睿智。第三是计算机、网络及外语知识。当今是网络化的信息时代,这些已成为必备的职业基础要求。第四是法律法规常识。了解它能更好的保护自身权益。第五是人际交往知识。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更快适应职场,在工作中也能提高成功率。

2.能力上的准备。

大学生拥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不等同于有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知识也不能简单和能力划等号。一个合格的大学生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校内外的实践能力的锻炼,这样才能在择业竟争中脱颖而出。笔者认为,大学生应具备以下基本能力,一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要求在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当今社会的竞争,不是人才的竞争,而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大学生处于18-24的年龄阶段,正是充满激情、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时期,这个阶段要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人际沟通交往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对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友好相处、团结协助,勇于接受别人的意见,这些技能对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能使他们更快适应从大学到职场的转变,且对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起重要作用。三是组织管理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还应多组织或参加班集体活动、学校社团活动及暑期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不断提高组织能力。四是承受和应对困难的能力。学习和求职择业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面对这样那样的阻力和困难,这就要求大w生要有承受困难和应对困难的能力,这对将来走入社会适应社会更加有用。当然,同时也要加强其它方面的能力,如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等被动性的能力。

3.思想上的准备。

现在的毕业生在求职中有一些常见的思想矛盾,比如不能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评价,容易在求职中得意忘形或患得患失;理想过于丰满,毫无思想和能力准备就盲目创业或在择业中把工资待遇、工作地点、工作环境等作为首要要求;盲目从众,跟风去考研、出国或不考虑自身情况,找和朋友、同学一样的工作;四是面对竞争,缺乏勇气和能力应对等等。所以,作为毕业生来说,良好的求职心态非常重要,大学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思想上的准备,一是要正确的自我认知,找准职业目标,合理定位;二是做好竞争的准备,调整好面对竟争成功和失败的心态;三是做好职业理想与择业现实差异的思想准备;四是要做好面向基层工作的准备;五是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承受失败和挫折的准备。

4.材料的准备。

求职择业中,也要重视材料的准备,做到万事俱备。一是推荐材料的准备。包括个人自荐信;学校推荐表;专家举荐书等。二是物资的准备。包括服装;交通费用、通讯设备;用人单位的资料等。三是问题材料。包括面试中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对用人单位的了解及自我发展的认识等。

[2]王昕.论大学生的就业准备[j].克山师专学报,2004(1).

[3]姜朝晖.高校如何帮助大学生做好就业准备[j].中国劳动保障报,2013。

大学生就业去向论文(实用16篇)篇七

我国实行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毕业生数量也随之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乃至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条可行之路。文章从创业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出发,借鉴国际经验,指出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创业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创业是指创设新的职业、创办新的企业。创业能力是指工资形式就业以外的“自我就业”能力,这种能力与市场行为相结合。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enterpriseeducation)这一新的教育概念。教科文组织指出:创业教育对于培养个人的首创和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非常重要。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将它提高到与学术研究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从本质上说,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提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实际上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部分,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长远大计。

1999年4月在汉城召开第二届国际高等教育大会,会议的主要文件中关于创业教育的一段论述:“为了迎接21世纪的新挑战和变革的需求,革新教育和培训过程必须包括创业能力,这种能力无论对工资形式就业还是自我谋职都同等重要。”1998年,德国大学校长会议提出明确要求,在今后5~10年中,把每届毕业生从现在的10%的创业率提高到20%~30%。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家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高等教育通过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培养了一大批立业、创业的实用人才。农业部在农业专科学校开展了培养不端“铁饭碗”,以家庭经营专业户为目标的招生就业改革。通过改革,大部分毕业生走上了自我创业的致富之路。1988年湖南针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办了农村家庭经营专业,培养专业农户和独立经营的技术服务人才。1994年青岛市政府提出富民工程,培养一批专业户和科技示范户,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高职学校的优秀毕业生。

我国是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人口增长要到2050年才能停止。据预测,我国人口2010年为13.81亿,2050年为15.82亿。按《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我国高等教育到2010年入学率接近15%,若按每年新出生人口为2000万计算,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将达到1500万人,每年毕业生将在500万以上。据介绍,2005我国各类高校在校学生总计已超过1500万。而今后高等教育入学率将继续增加,毕业生也就相应增加。据预测,到21世纪30年代,我国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一直保持在60%以上,面对这样沉重的就业压力,如果高等学校再按照过去的思路培养人才,以所谓的“适应性”来抢占现成的就业岗位,路就会越走越窄。转变大学生毕业就是到社会上寻求工作岗位的就业观念,树立加强创业教育,引导毕业生自己创业,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其中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转变大学生的就业思路,提倡和鼓励自主创业。若改变就业教育思维模式,树立创业教育新理念,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占到20%或者30%,而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并且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也比较低,据教育部2004年的一项报告,全国97家比较早的学生企业中,赢利的仅占17%,学生创办的公司,5年内仅有30%能够生存下去。根据中华英才网发布的《2006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在回答“毕业后的意向”时,79.2%选择找工作,选择毕业后创业的仅有4.3%。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很不成熟。

2008年1月,四川大学发布的《我国本科毕业生创业失败的原因调查与对策研究》显示,在最近10年四川大学156个本科毕业生创业实例中,失败的占83.9%。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如下:

(一)自主创业参与者少,旁观者多。

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种种优惠条件,但是大学生参与的热情仍不是很高。据华南某高校于2004年对5所重点高校1400名大学生做的一份调查显示,有74.57%的学生表示有创业意向,可是最终创业的却不足1%,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大部分人都处于观望的状态。全国各地的高校情况基本上都是如此。2004届的广东高校毕业生约为13.028万人,选择自主创业的只有一两位同学;2004届的北京市高校毕业生中,也只有一名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这条路。大学生仍然把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作为择业的首选目标,自主创业发展步伐缓慢。

(二)自主创业多集中于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成功率低。

大学生在校参加的自主创业计划大赛中,大多数项目都是关于高新技术的。一旦学生毕业脱离学校后,要凭个人之力创办高科技企业,往往显得势单力薄。因为一些风险投资公司不愿意投资到学生创业这样规模小、风险大的企业。所以,大多数毕业生在创业时选择了启动资金少且风险相对较小、较容易操作的传统行业,如餐厅、咨询、零售等小而适合自己的行业。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积累经验。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培训极其缺乏。近年来,国内创业教育逐渐升温。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所长李家华介绍,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8所高校率先进行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这些高校有步骤、有层次地进行了创业教育的探索,形成了“课堂式创业教育”“实践式创业教育”以及“综合式创业教育”三种比较典型的创业教育模式。但是,中国的创业教育还属于经济学领域,还没有成为一级学科,甚至连二级学科都不是;各个高校都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做这方面的探索,但是还没有系统地纳入到国家的教学安排中。

(一)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素质。

1.创业意识的养成。创业意识支配着创业者的态度和行为,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创业意识是大学生能动地掌握创业知识并具有创业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就应该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的改革意识,锐意进取、敢为天下先的竞争意识和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2.创业心理品质的教育。创业心理品质是指对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在创业教育中尤其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等心理品质,为他们日后自主创业打下坚定的心理基础。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环境及社会生活、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等,是创业必备的心理素质,同时也是创业人才成长中所需培养的重要因素。

3.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能力包括专业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能力。通过创业教育让大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职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懂得与创业有关的国家政策法规,同时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尤其是市场调查和预测市场走向的能力。

4.创业知识结构的建构。一个人知识面越广,结构越合理,创造力也就越大。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创业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教学计划中,除了安排系统的专业职业知识外,还要针对性地开设一些文化课、创业课,形成多元化课程体系,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二)加强自主创业教育。

1.高等院校应该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课程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培养目标的确定和表述是进行课程选择的基础;而课程设置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和手段。高等院校应该开设有关创业教育的课程,以系统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基本的创业技能以及正确选择创业项目,从而改善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靠少数学生的自我摸索,有一定盲目性的状况。针对创业基础、实务知识和创业选择的培训与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载体是课程的内容和体系,必须发挥教学主渠道――课堂教学的作用,才能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例如,在美国的某些大学中开设“企业经营计划”等课程;法国的某些大学设有“企业创办学”等课程。而我国尚未在高校中开设创业教育系列课程。因此,必须把创业教育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增设一些创业教育课程,并在原有的相关课程中增加创业教育内容。

首先,改革课程设置,在教育内容上进行延伸和拓宽。开设专门的学科课程,如“创造学”“科技发明学”等课程,并编写相关的教材。教材内容应包括创业风险、创业心理、创业技巧、创业理论、创业法制常识等不同的内容。并以创业需要为切合点,结合创业教育介绍一些相关且必须掌握的市场经营和生产管理知识、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通过课堂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其次,结合专业课教学,通过渗透、结合、强化的方式,加强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创业教育不要求打破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专门的创业教育,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中挖掘、开发、增强创业教育的内容。在课程建设上提倡“文理互补”等多科协作方式,加强“通才”培养,为创业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2.高等院校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施创业教育不仅要改革课程设置,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正如布莫()所指出的那样,如果教师只是依据早已设计好了的课程进行教学,而不考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习的质量必然会受到损害。创业教育条件下,教育质量的评价将主要由社会做出,对学生来说,与创业有关的知识、技能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强烈的创业欲望以及自信心与进取精神,因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这样的教学改革不是对传统教育或教学进行技术性革新,也不是传统教育、教学的现代包装,而是一种较为全面的、彻底的教学改革。

3.高等院校应积极实施个性化辅导与开业跟踪扶持。针对创业意向进行个性化辅导与开业跟踪扶持,高校通过过程辅导和政府、社会扶持等一条龙服务,解决创业过程中的相关难题,提高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三)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目前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没有健全或者落实,这就要求国家制定长期战略和政策。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优化创业环境,指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一方面要开辟融资渠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金融支持。自主创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往往是资金的缺乏,毕业生跨出校门进行自主创业时根本没有任何资金积累,这就需要政府开辟融资渠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要求政府部门加强服务意识,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方便之门。要简化手续,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进而形成全社会都来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氛围。再者,政府、社会和学校的指导、支持和保护等一条龙服务应贯穿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前、中、后三个时期,积极有效地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四)转变社会观念。

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支持,尤其是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帮助。因此我们要打破那些认为“学而优则仕”、去大公司、政府机关才是找了一份好工作的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尤其是大学生的父母应当敢于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去探索,在创业过程中,父母要关心他们的创业,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社会还必须提供一定的社会舆论导向,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向社会广泛宣传,给予大学生舆论上的支持。在创业者遇到暂时的挫折时,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

[1]郭必裕.开展创新教育是培育创业人才的基础[j].煤炭高等教育,2002(6).

[2]胡放.谈创业教育中的育人观念[j].中国高教研究,2002(10).

[3]叶育旺.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反思[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3).

[4]欧清华.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障碍与对策探微[j].教育与现代化,2004(3).

[5]赵志生.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6).

[6]陈文华,关小燕.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4(12).

[7]夏春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4(6).

[8]蔡楷有.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2(4).

[9]王永祯.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初探[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3).

大学生就业去向论文(实用16篇)篇八

目前国家的政策逐步调整,大学仍旧在扩招,导致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逐步增加,就2014年而言,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727万人,可想而知,在当前的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多么的严峻。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地完善,各种教育制度也在进行深化改革,但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仍然是值得关注的热点,也有不少毕业生走上了创业之路,但是前路迷茫,十分困难。本文就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进行介绍,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促进大学毕业生及时就业有所帮助。

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走访调查,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出路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对自己毕业后的去向也是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调查显示,近年来理工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比较理想,大多数理工科毕业生选择去企业从事技术研发的工作。相比而言,文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甚理想,选择就业的毕业生大多通过考试进入政府机关或者事业单位。

就专业而言,目前一些人才紧缺专业,如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机械自动化、医药和师范类等毕业生就业率高,毕业生供不应求。而对于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专业的毕业生需求较少,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

从地区来看,北上广等发达地区人才较为饱和,就业竞争激烈,而中西部地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但是其工作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往往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于是就出现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矛盾,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从院校类别来看,教育部直属重点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初次就业率高达85%,部门高校次之,地方院校较差。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与机遇并存。虽然目前的就业形势严峻,但是也不乏机遇,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增加就业岗位提供了动力,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在努力扩大就业,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尽力完善就业服务和劳动力市场,充分实现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自动调节劳动力的供需平衡,加之政府推出的一系列职业培训计划和再就业培训计划,使得更多的大学生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调节供需矛盾。另外,中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日益完善,国外先进技术、资本也在不断涌入,这也为增加工作岗位提供了可能。同时大学毕业生人才资源的开发程度在不断加深。将大学生安排到基层去工作,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而且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磨练他们的意志,近年来国家推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活动,而且未来工作的力度将不断增大,这成为开发大学生人才资源的重要举措,也是进行西部大开发的一项措施。

目前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也选择了创业,近五年来选择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上升,2014年约有21万大学毕业生选择了创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互联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大多创业毕业生选择利用互联网进行创业,开发app,开网店,做微商等都成为不少学生选择的职业,还有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开餐厅,开甜品店,农业院校的学生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发展种植养殖业。

(1)经济下行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就业压力。近年来经济危机直接影响到我国实体经济,加上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多家企业倒闭,农民工返乡。外资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始裁员,至少开始调整和大幅压缩招聘进人计划。这使得本来严峻的就业问题“雪上加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但也出现了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以致带来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矛盾。

(2)高校扩招以及课程设置不合理带来的就业压力。高校的扩招增加了大学生家庭的教育成本,提高了他们的就业预期。许多人认为,上大学可以改变自己的身份,只有找一个好工作才能算实现就业,就业预期的提高,无疑带来了就业的压力。如果他们没上大学,就不会有那样高的预期,或许更能够从容地就业。此外,不少学校因教学资源不足,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合理,各学科领域和专业之间很少发生联系,致使学生的专业学习普遍过窄,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3)大学毕业生的过高期望带来的就业压力。在某种程度上说,大学毕业生不是找不到工作,只是找不到自己心仪的工作,或者说找不到期望值高的工作,然而毕业生只是拥有高学历,只有浅薄的课本知识,并没有丰富的经验,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或者根本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一切都得重新学习,所以用人单位不会给毕业生支付很高的工资。低工资水平与高期望值的冲突,也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1)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政府扶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建设了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大学里开设了创业培训课程,加强了同学们的创业兴趣,还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和无息贷款。在金融、税收、工商登记等方面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给予扶持。通过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境,鼓励大学生自主就业,积极创业。(2)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通过政府的大力宣传和自身的学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就业观念发生了转变,不少人开始认为自主创业是不错的选择,通过自己寻找项目,利用所学知识自己开店当老板,这一观念的转变带动了一大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在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也为多个行业注入了年轻的血液,极大地促进了多个行业的发展。

3.1政府方面。

在创业方面,通过财政补贴、税收等减免措施,鼓励青年大学生创业。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拨发专项资金用于大学生创业培训,使得大学生拥有自主创业的能力,对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贷款和资金上给予照顾,在税收方面也给予减免,同时政府还要加强信息服务行业的发展,信息服务机构的发展和各种咨询服务机构的设立,增加了大学生的创业计划的可行性。此外,国家还要大力发展借贷业务向学生创业倾斜,大学生还可利用信用卡借贷来创业。

3.2企业方面。

在就业方面,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不能仅仅依靠学历就判定一个毕业生的能力,要从多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真正了解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单位寻找合适的人才,也要开展相应的工作培训,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工作的要领,尽早地投入工作,发挥自己的价值。在创业方面,一些成熟的企业要有责任担当意识,对创业的大学生给予技术上的帮助和指导,对于创业初期可能面临的困难,企业要勇于帮助大学生渡过难关,业务上加强与大学生创业公司的合作,帮助毕业大学生将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同时企业还应建立自己的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使得有兴趣创业的同学可以先通过在创业基地的学习,增长知识,为今后的创业积累经验。

3.3高校方面。

在新形势下,为同学们营造创业的氛围,使得有志于创业的同学能够在一起学习交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就业创业指导,开展siyb创业培训项目,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培训,给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在课程设置上对创业班的同学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课程都要涉及,同时对于毕业创业的同学,学校在技术和科研知识方面予以帮助,对于高校自行科研的项目,鼓励本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

在就业方面,当代大学生要理性地看待目前的就业形势,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全面冷静地分析自己和社会,不断地充实自己,认真把握每次就业机会。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和专业素质。只有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使自身既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又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在创业方面,面对创业的千斤重担,要用正确的方法策略和良好的心态去积极面对。面对缺乏启动资金问题,要学会利用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合法争取稳定的筹集资金、家庭资助、贷款等等。针对缺乏市场经营经验问题,要培养自身的激情和抱负,在实战中摒弃“眼高手低”,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积累经验与相关的知识。同时也要加强创新能力,大学生创业容易失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技术创新。所以大学生不要只看到他人成功的表象,不顾时间、地点的差异,盲目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合理借鉴他人经验,只要努力向正确,方法合理,相信我们就会实现成功就业或创业的。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必须尽力解决的问题。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我们了解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也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就业存在压力,创业存在机遇,一定要把握机遇,将压力化解为动力。相信通过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自身的不断努力,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很好地解决目前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相信有更多的大学生会找到实现自己价值的道路,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教育部.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百题问答[z].2012.

[2]辜胜阻,肖鼎光,洪群联.完善中国创业政策体系的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4(1).

[3]许明,肖强,韦鸿鹏.大学生创业环境现状与对策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4]李岩,田泽.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途径与对策[j].职业时空,2014(13).

大学生就业去向论文(实用16篇)篇九

摘要: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应该根据形势的变化而相应进行改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进行就业观、职业观、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教育。大学生就业观的教育贯穿大学学习的全过程,把入学教育、素质能力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学习、发展、择业和实现人生目标的能力。逐步提高大学生教育质量,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意识。

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全面,专业知识不够强,与招聘单位的要求相差极大。从刚入学时,没有对自己进行规划,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不够过硬。大学生存在就业期望过高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的发展、假期的要求以及专业等方面。

学校课程安排的不够恰当,内容过于笼统,学生不能亲身体验到就业的艰辛。学业上拖延,把所有专业上的事情拖延到最后去做,导致了最后的专业学习结果不理想。生活上拖延,做事不够认真,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生活质量差。近年来,高校扩大招生,导致就业的学生增加,相应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许多学生求职时表现出的不自信、紧张,导致他们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使本应该得到的岗位错失。还有许多学生在就业时,遇到的工作与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对口,就放弃了就业的机会。

(一)引导学生制定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要从开始就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的职业特点和将来从事工作领域的相关职业信息,并结合专业和对自己的认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设计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行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二)引导学生做足准备,应对就业压力。

引导大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确立新的现代的“先就业积累经验”就业观念,不要因为工作条件不好就不选择这个工作,让大学生做足心理准备,面对就业的困难。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要有“就业教育与学业教育并重”的思想。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同时,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为将来的就职打下坚定的基础。

就业能力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前提和保障,就业质量是就业好坏的标志,最终实现人职匹配,真正做到人得其职、职适其人,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全能发展,充分发挥个人潜力,达到人力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四)学校开设具体的职业与就业课程。

课程需要注入本专业自己的特色,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构建科学的、合理的课程安排。在专业课中应该渗透就业的理念,使学生提前了解就业的过程。

(一)教学系统性的特点。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经过几年学习准备和努力最终形成毕业的就业抉择。是贯穿整个大学始终的一种就业教育体系。

(二)教学分段性的特点。

大学生自身身心的发展具有分段性,所以在就业问题上,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特点和认识。在每个阶段上实施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模块化的特点。

从整体教学内容上看课程的内容既有相互联系又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可以分为不同章节不同教师讲授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授课。

(四)教学实践强的特点。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择业观念的形成是随着不断变化的实践改变而改变的,就业技巧、笔试、面试等都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就业指导课程要以实训为主。

从入学开始,把入学教育和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风,使学生保持高考前的拼搏精神,确立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拼搏,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根据同学们在大一的表现,许多学生由于上了大学之后,出现了思想上放松、学习上出现了松散的现象。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不及格的现象。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前景和就业形式不太了解。老师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增强专业的意识和职业发展的意识。既要让学生体会到就业的艰辛,又要让他们体会到就业前景的光明。

二年级是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阶段,把专业素质能力的提高与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处在不同的阶段,也应相应的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成为全面型人才。拓宽学生的学习面,不光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加强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开展好职业决策、思维创新、动手实践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是专业知识学习提高阶段,把专业思想与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择业观。学生只有喜欢自己的专业,才会愿意去学这个课程,才不至于等到找工作时,发现专业技能弱,不被公司应聘。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无论选择的专业是什么,只要是自己想做的,就一定努力去做好。一定要学一行,爱一行,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本领。培养学生的敬业乐业精神。职业不分高低贵贱,给学生讲述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知道成功的背后得付出艰辛与努力,激发学生从业敬业精神。

四年级是学习实践的毕业阶段,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健康人生观。开始实习工作和面临就业时,这个过程许多学生会出现心理问题,需要老师及时的帮助解决问题。开始实践就要注重人际交往关系,为人处事必须要遵循诚实守信道德原则,要懂得交往的基本礼仪和尊重他人。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意识强,单位集体个人就会更加地信任,对个人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模式是一个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学生个人发展指导为线索,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需要的各种能力为目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和择业观,提高学生素质拓展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是一个立体式展示又相互交叉渗透的系统化工程。

参考文献:。

[1]赵曼,罗明晖.大学全程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r].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研究报告,20xx(5).[2]姜兴健.陕西科技大学20xx届服设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出国与就业,20xx(11).89.[3]冯小湖.从入学到毕业的大学生就业观教育[j].逻辑学研究,20xx,27(1):13-17.[4]周鸿雁.论学习的目的和动机[j].当代继续教育,20xx,23(3):46-48.[5]韦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6]李芬.当前高校美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安徽文学月刊,20xx(12):295-296.

大学生就业去向论文(实用16篇)篇十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新形势,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我们特别组织了这次调查。问卷中所列内容多为选择性答案.如选择“其它”项,则需具体注明。你的性别:()你的专业:()。

1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就业机会?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5您认为本科就学高校知名度是否影响择业a.是b.否。

6您觉得自己目前所学专业在求职过程中是否具有优势?a.有b.没有c.不清楚。

8你对自己今后的就业状况持怎样的态度?

a很乐观;b有难度,但能克服;c很悲观,不知如何是好?d其它。

10你做过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吗?

14你现在进行着怎样的就业准备?(可选二项)。

a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参加各种职业培训,拿到了若干职业技能证书;b关注社会就业市场动态,随时调整自己的就业策略;c很焦虑,很茫然,觉得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没有明显的优势,处于困惑和无奈之中;d没有特别的准备,但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顺其自然吧;e多方寻求实习机会,弥补经验不足的缺陷,增强求职的自信;f有自主创业的想法,并进行了相应的准备,争取自己主导自己的命运。

a父母及家人;b老师及同学;c社会咨询机构;d网络上的热心人;e其它。

16你觉得自己面对就业挑战最需要哪方面的帮助?(可选二项)。

a清晰的就业理念的疏导;b直接介绍一个具体的工作机会或求职方向;

c协助分析和纠正就业准备过程中的误区和盲动;d获得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指导;

e评价自己的就业准备与心理状态;f其它。

17你赞成怎样的就业观?(可选二项)。

测试;f只有被人轻视的职业,没有人会真正得不到工作的机会。

系j是否能实现自己的抱负k未来家庭考虑。

19您希望就业的地区。

21您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及近年一些地方出台的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官”的计划等举措的态度是:

a.赞成,也愿意去b.赞成,不愿意去c.不赞成22如果您不赞成或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工作,主要原因是(可多选):

a.个人未来发展受到限制b.待遇比较差c.地方偏远,生活条件艰苦。

d.对与相关计划和措施配套的优惠政策的落实缺乏信心e.其他。

23.如求职较为困难,您对去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能否接受。

a.乐于接受b.实在没有其他机会时可以接受c.坚决不接受。

24以您的角度来看,您认为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就业困难b.形势还算正常。

c.形势较好,就业比较容易d.不太了解。

25请问您认为就业难的原因。

e.个人原因f.就业单位不愿培育新人g..学历h.其它。

26您认为能够就业关键在于。

a.自我能力b.父母的人际关系c.国家政策d.所学专业e.就读学校。

27您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可多选):

a.专业成绩b.综合能力c.学校名气d.社会经验e.专业技能。

f.发展潜力g.是否获得相关资格证书h.是否学生干部i.家庭背景。

28您对国家促进就业措施的了解程度。

a.非常了解b.比较了解c.一般d.不太了解e.不了解。

29您认为国家促进就业措施对您的影响。

a.有很大帮助b.有一定帮助c.没有帮助d.没考虑过。

30您认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可多选):

a.调整个人心态,降低择业标准b.学校与社会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以上。

大学生就业去向论文(实用16篇)篇十一

随着现在高校的发展,社会中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同时大学生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次调查就是为了分析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一.单选题。

1.你的性别:()。

a.男b.女。

2.你的专业:()。

a.计算机b.工造c.汽修d.电商e.其他。

3.在校期间是否有过工作经验:()。

a.有b.没有。

4.刚毕业时,你希望你的工资待遇:()。

d.2000以上。

5.你现在是否有明确的职业岗位?()。

a.有b.没有。

6.你觉得你现在所学的专业对你以后求职就业有所。

斌王鹏辉。

帮助?()。

a.有b.没有c.不清楚。

7.毕业时所找工作与专业不符时,你会怎么选择?()。

a.不愿做b.先做着试试看,以后再考虑换工作。

c.愿意在新的领域发展,认真对待d.无所谓。

8.在求职过程中最困扰你的因素:()。

a.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b.自己没经验。

c.缺乏对求职技巧的了解d.对企业基本情况不。

了解。

9.如果自身有能力,你会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吗:()。

a.会,只要有机会b.不会c.正在考虑。

d.没有想过。

10.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看法:()。

a.易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b.自信可以找。

到合适的工作c.就业困难很大d.通过。

努力可以找到合适工作。

11.您青睐选择哪些性质就业单位:()。

a.民营企业b.国营c.外资d.其他。

12.你为毕业后的就业做了哪些工作:()。

a.参加就业指导课程b努力学好专业知识。

c.参加职业资格培训d.通过兼职或实习获取。

斌王鹏辉。

工作经验。

13.毕业后你会选择哪个城市发展:()。

a.河南省b.河北省c.湖南省d.湖北省。

14.你找第一份工作花了多少时间:()。

a.一个月内b.一到三个月c.一年以上。

d.至今待业。

15.你认为在求职前必须具备的求职知识和能力是:()。

a.如何写专业简历b.如何了解一个企业。

c.如何面试d.企业选人的标准。

二.多选题。

1.你找工作时一般考虑的因素:()。

a.工资待遇b.个人发展空间c.单位性质。

d.员工培训e.企业发展前景f.地域g.用人标准和聘用。

2.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你是怎么看待的?()。

a.毕业后先从低层做起,逐步向目标发展。

b.通过其他关系渠道,获得一份较好的工作。

c.自己创业d.通过人才市场,人才招聘会找工作。

e.学校推荐,提供工作岗位。

3.对招聘企业的印象主要来自于:()。

斌王鹏辉。

a.网络媒体b.传统媒体c.企业员工d.产品本身e.在校园的宣传活动f.其他。

4.进入企业你最希望从中得到什么:()。

a.企业的从业经验b.良好的专业技术。

c.前沿的知识信息d.团队合作技巧e.自我价值的实现f.其他。

5.对于高校就业指导你希望获取哪方面的信息:()。

a.应聘技巧b.专业出路c.就业法律。

d.政策专业指导f.其他。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就业形势的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很多人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抱着美好的向往,但他们中至少有一半的人并没有意识到就业的严峻性,没有强烈的危机感。我们同学现在只是掌握了书本知识而缺乏动手实践能力,有些人很难找到自己能够看中的岗位,更不用说是熟练精通了。

总的说就是实践能力差,我们大多数人的知识一。

直滞留在课堂上并没有带到实践中。从求职困扰因素。

斌王鹏辉。

来分析有42.86%的人表明对企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如果我们能够在求职应聘时提前充分认识到现在的不足之处,提前做些准备工作的话,一定能为我们的求职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2.关于毕业生择业的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有53.57%的人没有明确的就业岗位,在择业工作时有48.21%的人选先就业的观念,这种观念是好的,先积累经验,在工作中不断进取,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坚实的基础,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同时在选择工作时应考虑公司的发展前景、有没有给员工提供培训的机会,也要对工资有一定的的了解,努力做好自己。

3.加快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地和高等学校要围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立体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促进就业市场中的充分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还要制订相关规定,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

大学生就业去向论文(实用16篇)篇十二

abc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一种理论,埃利斯认为,人们通常的情绪困扰,是因为一些不合理的信念,他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event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abc理论是心理学上认知疗法的一种,它是通过纠正人们的认知来改善咨询者的情绪体验,达到调节心理状态的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发现: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比如,有两个同事一起逛街,恰巧看到另外一个同事迎面过来,但是对方没有和他们打招呼,就直接走过去了,这两个人中可能有一个人是这么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又没带眼镜,没看到我们,也可能有别的原因”,但是另外一个可能会想:“他是不是还在为前几天的吵架耿耿于怀呢,他现在故意不理我,下一步可能就要找我茬了”。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想法造成了不同的心理和行为,下一步可能前者该干什么干什么,而后者的这种情绪会让他无法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事情。不合理的信念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不合理的信念中,就有可能产生情绪障碍。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体会到,大学生的部分不良的就业心理状态等都是由于认知错误造成的,如果辅导员能够在工作中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进行积极的引导,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会有促进作用。abc理论虽然是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但是理论掌握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笔者认为,如果能和辅导员的实际工作进行融合,将会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就业形式严峻,大学生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单纯依靠学校心理辅导的老师是不可行的,辅导员通过掌握abc理论并能加以应用,将会大大增强学校就业工作的力量。

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大学生出现的不良就业心理,是由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多种因素造成的,本文在这里不再论述不良心理出现的原因,仅仅针对大学生出现的普遍的就业心理不良现象以及辅导员如何运用abc理论进行教育和引导进行探析。

1、自卑

自卑主要表现为脸红、低头、出冷汗,这些大学生胆小、萎缩,面对就业单位不知所措。按照我国的学制,大学分为重点大学、普通本科、独立学院、高职院校等,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大学生面对毕业院校比自己好的大学生或者条件比自己好的大学生容易出现缺乏信心的现象,这些大学生勇气不足,瞻前顾后,缺乏主动争取的心理。这种现象在学历相对比较低以及农村的学生中出现的比较多,女性出现的比例也比较大。自卑的根本原因是大学生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辅导员在面对这些大学生时,要通过引导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自己,因为大学生的b(信念)出现了不客观,所以他们的情绪和思维的结果c就出现了问题。面对这些大学生的b,辅导员要让大学生认识到,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通过自我认知,帮助大学生认清楚自己的性格、特长、优势在哪里,不要拿自己的劣势去比别人的长处;另外,还要认清楚现实情况,对于应聘的岗位自己符合的条件有多少,不打无准备的仗,对于条件高的岗位不要贸然去应聘,否则失败的次数多了势必打击自信心,而对于符合条件的岗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全力出击,并及时总结应聘的经验,提升自己的自信心等。

2、焦虑

焦虑主要表现为大学生长期担心、心烦气躁、心神不宁,思想压力大,睡眠不好等,严重的甚至对就业表现出恐惧心理。这种情绪的出现主要源于大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怎么面对就业形势,也不知道如何去找工作等。辅导员面对这样的学生应该首先让他们认识到,焦虑的出现是正常的情绪反应,适当地焦虑可以让大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就业,促使大学生做好就业准备,但是过度焦虑就会影响大学生的情绪以及就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在大学生过度焦虑甚至产生恐惧心理的情况下,辅导员要帮助大学生认识到b(信念)的不合理之处,比如,有的大学生感觉自己没有竞争的优势,肯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进而焦虑。辅导员要针对大学生的信念b――“没有竞争优势,肯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进行纠正,通过自信心的塑造以及提高自身竞争力等方面纠正学生的认知。

3、从众

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在就业的选择上,多数大学生都存在从众心理,表现为:选择大家都看好的热门职业;就业地区选择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或者大城市;趋向于选择工资高的单位等。这是因为大学生很多人把别人的就业选择作为自己的参考标准,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攀比,盲目从众。这种从众往往导致大学生扎堆找工作,造成很多人失利,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等后果。辅导员针对这种情况,同样要纠正大学生心中的b(不合理信念)――“别人的选择就是我的选择”。辅导员要通过引导让大学生认识到,每个人有自己的能力和性格特点,自己适合的工作和符合自己条件的工作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大学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要结合客观条件和主观认识来选择职业,不要盲目追求金钱、大城市和工作轻松等条件。而且,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刚开始起点的不同并不决定了每个人的生活,只要自己努力,辛勤工作,早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4、自我定位过高

这种大学生也体现为自大的心理,他们认为自身条件很好,自我估计较高,在职业的选择上表现为职业取向太高,脱离现实,心态上自高、自傲,盛气凌人。这种类型的很多大学生往往自己单向考虑自己的.就业理想,要求就业单位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等十全十美,对于用人单位挑三拣四,但是却忽视了自身的素质,这种单位是否能够招聘自己。而这种大学生一旦未能如愿,则容易出现失落、烦躁、抑郁等心理现象,这种好高骛远的心理对于大学生的顺利择业和就业产生的影响很大辅导员面对这样的学生,利用abc理论纠正学生的不合理信念――“我的条件很好,我就应该去那些大型企业”。纠正这种不合理信念的方法很多,辅导员可以利用清单法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认识到“人外有人”,帮助他们认识到找工作不是要找所谓的“好”工作,而是要找自己适合的和适合自己的工作等。

现实中,大学生的就业不良心理现象不仅仅只有以上分析的四种,但是笔者认为以上四种是受大学生认知因素影响比较大的心理现象。大学生就业认知因素是指由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主客观因素推理与判断是否正确导致的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而abc理论是认知疗法的一种,针对以上四种心理现象最为妥当,因此本文不对其他心理现象进行分析。abc理论本身是心理咨询方法的一种,笔者认为辅导员应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仍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咨询讲求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辅导员工作中,辅导员一定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逐步建立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只有这样的前提下,辅导员进行的关于认知等的沟通和交流才能产生效果。当今国内众多学者对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进行了研究,普遍认为辅导员是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的疏导者,但是具体怎么疏导谈之甚少,辅导员还是要经过实践总结掌握方法。

2、abc理论是通过纠正学生的认知来达到调整学生心态的目的。辅导员在开展工作前要认识到大学生自身已经具备的一些客观现实条件等的不可改变性。如,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进行心理教育工作,这时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经过大学将近三年或者四年的学习已经基本确定,每个人的素质是不同的;大学生的性格经过社会化的过程也已经是基本稳定的状态等。只有认识到这些,辅导员在开展工作中遇到瓶颈或者分析问题时才能比较全面和客观,如一位辅导员在进行一名自卑学生的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他要通过交谈认识到这名学生的自卑到底是因为什么,是家庭、自身素质还是其他原因,而家庭条件等是老师不可改变的,这时在利用abc理论进行疏导时应该把分析的重点转移,而不应该局限于不能改变的现实情况。

3、虽然本文研究的是abc理论对于辅导员就业工作的帮助,但是就业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作,辅导员在运用这个理论的过程中,还可以和其他的一些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该理论的使用也是因人而异,不一定所有的辅导员都适合使用本理论,辅导员在与大学生交流前,务必要做好准备工作,不要生搬硬套理论,注意根据学生情况随机应变。

辅导员利用心理学知识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干预,可以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在就业过程和人生过程中的抗挫能力,可以使大学生在逆境中,控制负面影响,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综合素质,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本文仅仅对心理学理论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探析,这些就业心理的教育和指导需要和学校就业指导体系的其他工作如就业心理讲座,团体辅导员,就业指导课程等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大学生就业去向论文(实用16篇)篇十三

本问卷针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作调查,主要针对的群体是在校大学生及应届毕业生,本问卷为不记名问卷,不会对您产生不良影响,请放心作答!

1.您的性别是*。

男()女()。

2.您所处的年级是*。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已毕业()。

3.您毕业后会*。

出国留学()考研深造()考公务员()就业()创业()。

4.您了解现在的就业形势吗*。

了解,很清楚()模糊()不清楚()。

5.毕业后您的期望去向*。

留在现居地()返回家乡()去别的地方()。

6.关于职业选择及工作单位信息获取渠道*。

亲朋好友介绍()各大网站()学校招聘会()其他()。

7.您在选择就业方向时是否受家庭影响*。

会完全听从家里意见()会考虑家里意见()不会,完全自己决定()。

8.您认为读研对于自己以后就业的帮助*。

很大()一般()几乎没有()说不清()。

9.您的家庭所在地*。

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城镇()乡村()。

10.如果毕业后打算就业,您会选择*。

国企()外贸()合资()。

11.在毕业前,您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和自己的未来就业前景如何看待,最担心哪些问题*就业压力大,担心找不到工作()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导致找不到工作()自身的能力不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

大学生就业去向论文(实用16篇)篇十四

就业就是民生之本,也是世界性难题,要从全局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挑战。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指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从20xx年至20xx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连续保持在1000万以上,累计将近5200万。近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4.1%左右,低于“十二五”规划5%的控制目标。然而,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就业局势虽然总体稳定,但也面临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愈加突出的新挑战。

20xx年我国高校毕业生749万人,为历史最高。大学生就业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结构性过剩、扩招、毕业季失业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是通过市场机制配置的,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是一种常态现象,但大学生群体失业基数过大,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鼓励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不仅是扩大就业的基本途径,也是增强经济活力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国家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更好地发挥这些政策措施的效用,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关键在于积极开发培育适合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并提供配套支持。

大学生拥有较高的学历,在学校经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大学生素质较高,学习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创造力,刚毕业的大学生也具备年龄上的优势……大学生的这些特点,使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创业能力是一个人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一个创业能力很强的大学毕业生不但不会成为社会的就业压力,相反还能通过自主创业活动来增加就业岗位,以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二是有利于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大学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可以把自己的兴趣与职业紧密结合,做自己最感兴趣、最愿意做和自己认为最值得做的事情。在五彩缤纷的社会舞台中大显身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并获得合理的报酬。当前社会鼓励大学生创业,虽然是从化解就业难的角度来考虑的,但从大学生自身来说,其创业的主要原动力则在于谋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只有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比例,整个社会才能形成创业的风气,才能建立“价值回报”的社会新秩序。

三是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我国高校扩招以后,伴随着就业压力,大学生素质与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一直为人所诟病。在提高大学教育管理水平与大学生素质的各类探索实践中,大学生创业无疑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之一。通过创业与创业实践,大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变自身就业心态,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学会自我调节与控制。也只有这样,大学生创业才能成功。对于一个能自我学习,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与财务,善于拓展人脉关系,并能够主动调适工作心态,积极适应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其就业将不存在任何问题。

有关调查显示,20xx年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6%,远低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我国大学生创业率与创业成功率之所以呈现“双低”态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适合大学生创业的项目不多,可供大学生选择的空间狭小,而且创业项目相似度较高,特别是缺乏掌握核心技术优势、“含金量”较高的项目。比如,有关统计表明,软件开发、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行业准入门槛不高的项目成为近年来大学生创业的首选项目。由于市场上类似项目已趋饱和,加之没有自主核心技术和优势,要在这些项目上取得成功的确很难。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当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健全创业政策法律体系。有关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创业宣传,培育和增强大学生创业光荣的意识,并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给予政策扶持。加快完善创业配套法律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政策和法治环境。强化大学生依法创业观念,引导其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降低创业风险。

建立大学生创业项目库。一是根据产业发展形势培育项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高科技、创意等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可以选择具有发展前景和一定基础的项目进行储备,提供给具有一定专长的大学生,助推其创业。二是根据大学生特点开发项目。小微项目具有成本低、经营方式灵活、技术门槛低的优势,适应大学生创业。可以根据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需要,规划一批小微项目并匹配一定启动资金,提供给大学生进行创业。三是立足学校及社会资源优势开发项目。可以借助学校品牌,开发教育培训、技术转让、专业咨询等项目;利用智力优势,开发家教服务中心、成人考试补习、会议礼仪服务、速记训练等项目。

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持系统。学校应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更多地向大学生传授创业知识,更加注重通过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有关方面应积极拓展渠道,通过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创业互助基金等,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优惠、便捷的资金支持;同时,通过开展财务知识技能培训、提供财务顾问等,帮助大学生搞好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政府、学校、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应搭建相应的平台,提供政策、法律、咨询等配套服务,形成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合力。

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全社会形成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氛围与机制,提升中国青年“创业力”,对提高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对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就业去向论文(实用16篇)篇十五

就业是一个敏感的社会性问题,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每个大学生都面临就业的现实,而且就业的形势又十分复杂。因此一个尖锐的问题就摆到我们面前,大学生应该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大学生的择业和创业应该适应时代的需求。既要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更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充分了解和把握我们当前的就业形势是理想就业、奋发创业的重要条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业在就业的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就业压力较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就业的机制有待完善,需要就业的人数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自20xx年以来,高校应届生数量以跳跃式幅度增长,20xx年是1999年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212万,比前一年增长46%,而到20xx年更是高的630万比20xx年翻几番了,“大众化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大学生的就业高峰与社会的就业高峰重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开始凸显。

当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虽然要求各种各样,但是最基本仍然是专业职业技能,可以说这是对每一个求职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各种工作的最基本需要。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仍然是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不能被所谓的“大学学习的很多东西以后基本用不到”所迷惑。现在我们所学的可能以后不能直接用到,但是大部分工作时的后续课程都需要现在的知识。

众所周知的,现在的用人单位除了看基本知识水平的同时,对综合能力的注意有很大倾向。也就是说他们不再单单看文凭,很多时候要考虑应聘人的行政办事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以及是否取得其他职业资格证书等等。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就不能单一的学习基本专业知识。要比较广泛的涉猎其他知识,例如,取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努力拓展自己的见识和人际关系网。通过参加学生会和社团活动,培养一个良好的处理问题方式以及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为以后的就业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时代带给我们各种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也导致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的更高要求。

鉴于这样形势,大学生在现在的学习生活中就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更多了解吸取先进的思想先进的经营理念,并且勇于把自己推销出去。很多求职者就业期望过高,尤其是大学生,他们思想独立,通常的教导无法在短期内使其调整就业期望,在现实面前也容易泄气或产生自卑心理。良好的心态最重要,认识到客观现实,调整人生规划,相信自己、相信未来。所以大学生的自我完善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包括身理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代化生活的节奏日趋加快,要求要有一个良好的身体才能足以应对当今的社会压力,”病秧子”是得不到企业的认可的,因此在大学期间我们就应当锻炼自己,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同样,心理上的素质也是很重要的。在未来的面试、就业过程中,大学生所面临的考验将是巨大的,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应聘职场首先就需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大学生从此时此刻就开始培养自己,不论是在即将到来的实习还是以后的面试和工作中,这都是非常重要的。过硬心理素质的前提是要有充分的准备,倘若在面试前不做好充实的准备,那么无论面多少回也是不会成功的,所以充足的准备是必须的。其次,保持一颗平常心是很重要的。在面对许多次的失败后,许多心理素质不好的人就会丧气。而对于初次涉世的大学生而言,所面对的挫折将是更加巨大的,所以这就要求大学生对每一次的面试做充分准备保持一颗平常心,胜不骄,败不馁。

(二)知识素养。对于大学生而言,知识是很重要的,这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作为学生的本职,学习知识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话题,在确定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后应当让自己朝着这一方面发展,在大学期间努力扎实好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这样将使自己在未来的工作更容易适应工作所带来的压力。当然,学习的基础知识不能只局限于那些单纯的理论基础知识,还应有些实际应用的知识,并且加以实践的操作,这样的知识将是更有用于未来的工作岗位。

(三)社交能力的完善。大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机会是远远大于在中学时候的机会,一般的大学都开设有许多的社团,这一方面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是很大程度上是给学生创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大学生应当抓住这个机会,锻炼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也可以学习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吉他、舞蹈等等,因为这可以帮助你成为一个丰富的有情趣的人。美国工作尤其看重这一点,他们往往并不要求员工是一个在专业上多么拔尖的,但希望员工是一个很全面、平衡的人。

总之,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首先,我们要刻苦学习专业文化知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广泛的涉猎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培养认真积极的工作态度,为以后的工作提前积累各种经验。为以后的升职或者跨专业就业奠定基本。再次,培养一种勇于创新的办事理念,以便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敢于推销自己,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最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并处理好与学习关系。相互促进。为以后把握好家庭与事业的关系打下良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1]卡玛。谁说本科生找不到好工作[m]。中国青年出版社,20xx。

[2]吴翔。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xx(s3)。

[3]蒲昕艳。应对危机调整心态——浅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j]。科教文汇(中旬刊),20xx(7)。

大学生就业去向论文(实用16篇)篇十六

就业难,已经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对于人口有十三亿的中国来说就业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尤其是刚迈入社会的大学生。自1999年高考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上涨飞快,已从原先的供不应求变为现在远远的供大于求,使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困难,大学生能否在社会中找到最合适自己的位置,把自己所学的东西充分的发挥出来,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前途的发展,还直接的影响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繁荣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帮助

我国劳动力总量大导致了大学生难就业的基本背景。根据陈岩松的表述我们可知,目前中国在就业方面出现了“三峰叠加”的形式,即应届毕业的大学生、下岗再就业的职工与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劳动力总量急剧增大,使刚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式更加困难。丁元竹教授则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在全世界是普遍存在的,人们不应过度渲染大学生难就业的现象,应该以平常心看待,整个社会中存在一些就业难的大学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生产力逐渐加大,生产效率也稳步提升,人们的劳动效率也越来越快。这就使原先四个人干的工作现在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而且还可以更加轻松完美的完成任务,使生产效率越来越好。但凡事都有两面性,生产效率逐步加快就导致需要的生产力越来越少,也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就业难的现象。

(一)认清目前的就业形势

大学生应清楚的知道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劳动力市场都会是供大于求的现象,这就会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虽然国家每年都会实施相应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还是不能满足毕业大学生对于工作岗位的需求。

(二)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社会实践经历不足。在企业的应聘会中,大学生往往不能在面试的短短几分钟内全面的表现出自己的优势,无法使用人单位更好的了解其的'能力。用人单位希望得到的是可以尽快进入工作岗位的人,有些大学生通过假期的实习经验就能在用人单位的面试中脱颖而出,赢得这次机会。因此,大学生应该注重在实习过程中积累宝贵的经验,从而在今后的面试中获得更大的机会。

2.没有掌握专业技能 。根据《20xx年中国人才报告》中提到20xx年我国需要的具有专业技能的大学生为6800,而实际提供的大学生只有4500万,这就显示就业岗位还有空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目前毕业的大学生不具备所学专业应有的专业技能。可见,目前还有很多职位供大学生选择,就是需要大学生具备相应的能力与技能,便能适应这份工作,摆脱就业难的情形。而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往往注重的不是学习专业技能而是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玩电脑游戏、谈恋爱上面,使自己的学习成绩一降再降,从而导致毕业后无法在工作应聘中通过用人单位的考核从而得到这个机会。

(三)大学生创业的思考

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后就开始自主创业,但大多数大学生都以失败告终。这时大学生往往会埋怨社会形势的不利,国家政策的不支持,但大学生往往忽视了更主要的问题,那就是自身的问题。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大学生应注意以下的准则: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或创业方面就行创业,因为兴趣是支撑你一直努力下去最主要的动力之一;大学生应该具备与之创业内容相辅相成的专业技能,如果自己不具备,自己所组成的团队也要具备,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创业失败的风险。

只有国家经济状况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工作条件才会越来越好,就业岗位才会逐步增多。因此,国家应保持目前经济快速发展的状况,让稳速增长的经济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改变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式。同时政府也应颁布符合本地区的就业政策,为毕业的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政府也应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就业,从而让大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更好的造福西部和农村地区的人民,同时也解决了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政府也应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便利条件,帮助大学生的创业工作。

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应符合目前社会市场的需求,才能使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同时,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的需要对相应的专业进行扩大招生,而不是不管市场发展的需要盲目的增加各个专业的大学生人数。高校还可以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以便让毕业的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上的工作,还可以与相关专业的企业进行密切的联系,让其高校的大学生可以再实习中掌握更多的实践知识,从而更好的适应以后的挑战。高校还应增加对其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让大学生清楚目前的就业形势,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指导方式,让大学生在校内可以及时地了解到社会上的就业趋势和相关的形式。从而使大学生更好的应对毕业后的应聘与工作上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形。

就业是民生的根本,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社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国家只有更好的解决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才能使国家经济更加快速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俗话说:“安居乐业”人们只有拥有一份工作能使其有生活下去的经济来源才能更好的工作,为国家创造更多的价值。

[1] 陈岩松.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8).

[2] 丁元竹.正确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宏观经济研究,20xx(3).

[3] 李强.社会分层与社会发展[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xx(01).

[4] 刘宇舸.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xx(6).

[5] 杜蕾.大学生职业社会化浅析[j].南昌高专学报,20xx (02).

相关范文推荐

    泉水六年级(专业18篇)

    优秀作文是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造,是写作者的才华和情感的展示。感谢以下作者为我们提供了这些精彩绝伦的优秀作文,让我们收获了很多启发和思考。阳光明媚,是个出游的好

    饭桌上的启示(通用19篇)

    写一篇优秀的作文是我们对自己思想和表达能力的一种挑战。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潜力。节日是给客户送礼的爆发期。但是各位正打算给客户送

    打工暑假社会实践心得(热门21篇)

    通过社会实践,我们可以将课堂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社会实践的成功经验和故事,希望可以给大家启发和帮助。

    创新珍惜时间演讲稿(优质19篇)

    写演讲稿要经常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确保内容准确、连贯和有说服力。推荐大家阅读一些成功演讲者的演讲稿范文,可以帮助大家提升写作能力和演讲技巧。同学们:

    被讨厌的勇气经典读后感(专业16篇)

    读后感是一种书写作品的方式,通过写作来整理和表达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想要改变,却又无从下手,最后

    我是小雷锋二年级(优秀17篇)

    一个优秀的作文应该具备逻辑严密、观点独特、语言优美等特点。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参考。雷锋的一生很短,但是却给我们留下了

    中医药工作计划(热门20篇)

    工作计划书需要包括具体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以及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的具体步骤和时间节点。工作计划书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对工作任务、目标和计划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

    包饺子包饺子的五年级(通用21篇)

    优秀作文能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让人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力量。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示和指导。星期三的晚上,妈妈在客厅里高兴的大

    八百字劳动心得大全(17篇)

    劳动是生活中必备的一项技能,它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为自己赚取一份收入。作为现代人,应该具备一定的劳动素养,本文将分享我的劳动素养心得体会。第二段:

    政治业务学习心得范文(21篇)

    学习心得的写作可以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学习心得,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心得体会应由本人根据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