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7篇)

时间:2023-12-05 作者:念青松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盲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改进和发展。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

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一

小学科学新课标学习心得近期,认真的研读了《小学标准》,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科学的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思想上也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改变。让我意识到了自己以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一下就来谈谈我的体会——科学新课程。

通过学习我明白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而这其实就是所谓的科学素养,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养成对将来的科学研究学习将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从小学就开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做到三维目标。以前我只是吧注意力放在科学概念上,现在我认识到过程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同样重要。这是科学素养不可缺少的部分。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科学的教学不单单只是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或者说是科学上的相关科学知识,这样的话这就不是科学课,科学概念、知识的掌握要靠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而的来的,而实验过程最主要的就是探究,在做实验前一切都只是个人的猜想,猜测,是没有事实来支持的,只有在完成实验以后才等得到结论,而实验的过程中如何操作,如何处理得出结果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为了验证结论而去实验,而是为了研究去实验,原先的假设或许是错的。但是我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更多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这个结论而去实验,对于数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加以分析,甚至,当这个实验叫复杂,很难准备时就干脆取消这个实验改为我现场做或者干脆不做,而是我口述的形式向学生表达结果以及知识点,现在想想这个的做法很不好,这不是一个科学教师应该具有的。这违背了科学的主旨——探究,没有探究就不能称之为科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的注意这点。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但是我必须承认不同的学生由于先天遗传,后天环境,以及自生的主管能动性,他们的成绩必然存在一些差距,在面对这些差距时我们应该尽量做到合理的分组,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小组活动实验的效率,同时对于小组成员的分工也能预先制定好,大大提高效率。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组成一定的结对同学,带动后进生学习。让每位同学都能体会到科学的乐趣,而不是负担。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研读新课程标准后,我对将来要走的路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在教学设计时应当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精心选择和设计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二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提出了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强调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使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但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能力中心论的影响,过于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单一,忽视了教学中“人”的的主体地位,造成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语文知识面狭窄、语文能力比较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文化修养及主动积淀吸收能力差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反思,寻找能够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有了一些心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老师的培养。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学生心中才能产生学习的欲望,才会主动去探究、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同时,我也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兴趣和情感,进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在读李大钊英勇就义的一段时我播放了一段哀乐,孩子们带着悲痛的感情读着文章,加深了对李大钊的敬佩之情,有的同学甚至一边读文一边流泪,真正的触动到了血色很难过的情感深处,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让我们更健壮》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进行体育活动和做游戏的情景,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讲述自己快乐的经历。我就相机把他们说到的体育项目的名称写在黑板上,进行识字教学。同时渗透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教育学生要多锻炼身体,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壮!将来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在教学《画鸡蛋》一课时,我问学生鸡蛋是什么形状的,大多数学生说是椭圆形的,这时他们也就认可达芬奇对老师说的话了,是呀,鸡蛋都是椭圆形的,为什么老师却一直让达芬奇画鸡蛋呢?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就采用了实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鸡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状,最后点明老师让他画鸡蛋是来训练眼力和绘画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训练才能扎实过硬的。

好的习惯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教师要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既要正面引导,也需要强制养成。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一、主动、刻苦学习的习惯;二、细心认真的习惯。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大胆说普通话,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好问的习惯;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八、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例如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我在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在本子上写字时必须清楚整洁,有速度。每周一次评比,做得好的同学,我会在他的本子上贴上一个小的红五星以示奖励。每月一次总结,全部优秀的换成一个大大的黄色的五角星。这样,在全班形成了一种风气,学生也逐渐养成了认真书写,整洁有序的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就稳步提高了。

语文课堂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如何创设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教师的课前精心准备,课上灵活机智,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尝到探求知识的乐趣,并努力把外在的兴趣引向内在的兴趣。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激发他们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如学习童话时,我总是让学生们自选角色表演课本剧,另外,我还经常采用猜谜语,分角色朗读,小话剧表演等方式创设生动的文中情景,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个性,将个人爱好、思想感情融入到教学设计中,使课堂教学既呈现出语文教学的共性,又展示出与众不同的个人风格。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使自己的教学设计能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一定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锻炼其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如教《寓言二则》时,我让学生结合注释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要求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讲故事,再互评出故事大王。每个学生都渴望当故事大王。自学时就非常用心,讨论也异常热烈,全班同学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节课下来,同学们对内容已了然于心,关键词汇也掌握了,为下节课深入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平时,只要涉及到启示感悟的问题,我总是告诉他们言之有理即可,鼓励孩子们畅所欲言,并给与他们肯定的评价。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乐于也善于表达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活动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成为语文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厚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其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每日一句、每周一诗”活动,古诗名句、歇后语、成语典故,名言名句等,使学生在积累展示的过程中发现了汉字里蕴含的审美价值,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情。

2、经典诵读活动。结合我校的“诵读经典,文化健身”的主题活动,我在班内开展不定期的诵读活动、朗诵会。结合新课标,精选优秀古诗文作品,涉及写景、立志、惜时、做人、求学等方面,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并能够谈出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既掌握了大量的经典诗文,又锻炼了朗读记忆,还陶冶了性情,培养了审美能力,深层次加深了学生的文化积淀。

3、开展阅读文学经典子籍活动,倡导国学育人。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精选古代经典子籍,指导学生阅读。

4、还可以指导学生办手抄报、进行调查访问等。办手抄报可以锻炼学生处理信息和运用媒介的能力,调查访问则可以实地演练学生语言表达学会交流,读书报告会是一种读讲结合内化阅读体验的实践活动。

总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始终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终极目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从自身做起,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以爱促学,指导学生扎扎实实走好语文学习的每一步,让学生凭借着坚实丰富的语文素养,放飞明天的梦想。

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三

这段时间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我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变“备教材”为“备学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如在教学认识圆柱时,我让举出生活中的圆柱有一个同学脱口而出电线杆。有68%的学生同意,32%的学生不同意。于是我让他们下课后仔细观察。课后学生们都跑到校园中电线杆旁纷纷争论有的同学说出了不是圆柱的理由。同意是的同学也心服口服改变了认识。这个问题是不容易从学生的记忆中挥发掉的。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四

小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启蒙阶段,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还是学生养成良好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2014年教育部曾就“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问题”出台了相关《意见》,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培养机制与评价体系。因此,作为当代教育工作者,应从实际出发,为落实相关政策献计献策。

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五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学校。7月6日-7日,我们语文组也进行了两天的集中培训,再结合之前对新课标的学习,我学习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从而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新课标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方方面面是融合在一起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强调日积月累、长期修习、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不能急功近利。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思想,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为落实各项能力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的“任务型”学习方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要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语言文字,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型”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对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4、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应有益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注重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为了全面、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还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教师评价、学生自己评价和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相结合。

总之,本次的学习使我感受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六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通过研读课标,我进行了以下思考: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这无疑是对我校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路径上了一剂强心针。在之后的大单元设计与实施教学中,应更加关注教学内容的重组,实现多种教育元素的融合。

真正有效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贴合真实生活情境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将生活真实的情境带到课堂上来。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与单元学习目标相关的真实且富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诱发孩子们产生更多的思考、情感、审美、文化体验,从而真正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标的提出也为“双减”政策深入实施提供了课程依据和专业支撑。在“双减”背景下,作为老师必须坚持把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发展的新方向,不断地朝着“真实课堂”转变,从而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习惯、学有动力,学有思维、学有所得。

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七

(一)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作为当代小学数学教师,首先需要改变自己原有的教学理念,不再一味追求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等,而是转移为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培养与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比如,在日常教学中,营造适宜数学学习的氛围,以学生为本,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方法,真正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其次,教师需要正确看待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生活问题,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相应的数学知识。

(二)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意识,其实就是在帮助他们形成最初的数学思维,而数学思维其实就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种表现。所以,教师在教学小学数学知识时,应将各种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更有带入感,锻炼他们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形成基本的数学意识。以长度单位认识的讲解为例,教师可创设一个情景:“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而长度就是和我们的课本一样长,那么我们需要向售货员说明具体的长度,要怎么办呢?”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模式思考,并从中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三)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通过数学视角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提出的基本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应用能力。强化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同样也需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对称轴的讲解为例,教师可创设一个情景:“春天外出放风筝,有蜻蜓风筝、蝴蝶风筝等,我们要怎样才能剪出同样的`蜻蜓、蝴蝶图形呢?”教师通过让学生自由讨论,自由提问,从中发现关键点,寻找正解的答案,从而实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四)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代学者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它也属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综合自身的知识与经验,从全新的角度解决对应的数学问题。以讲解两位数的加减为例,教师可以直接举例:“学校组织春游,一共有4个班参加,人数分别为30、30、36、40,但是只有两辆车,每车只能乘坐70人,请问应该如何安排?”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再分别发表自己的解题思路,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八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把学生当做主体,就要真正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了解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过去,我们为了学生的考试成绩,总是习惯让他们熟记概念、公式,做大量的练习,搞题海战术,以为“见多识广”,题型练习得越多,考试的时候就越熟悉,越轻松,当然成绩也就越好。可事实是,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尤其是我们的小学数学,更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打基础,如果我们现在只让他们学了应付考试,他们就会觉得很无趣,这对他们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些能力就可以陪伴他们一生。比如说数学运算,无论是我们的工作还是生活都是永远离不开的;还有数据分析,我们也常常用到。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去超市里购物,我们想到买到价格便宜洗涤剂,也要将自己先前收集来的各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某种品牌的洗涤剂最便宜。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想要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培养与提高,我们的老师必须要转变观念,由过去的那种看重考试成绩的思想转变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为主的思想。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最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因为大家认为学习数学,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培养和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学必须以思维培养为基础,这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才能得到提高。比如,教学《简便运算》这部分内容时,对于第一题目图中的李叔叔“第一天看到66页,第二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234页,还有多少页没有看?”然后教材中展示了三位小朋友的算法,问学生哪种更简便。课堂上我没有这样直接问学生,而是先让学生读清题目,因为教材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所以一定要让学生看懂题目意思。题中的“看到”与“看了”是不是同一个意思,需要学生认真读,这其实就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一个步骤。这个题目并不难,观察一下题目,看看这些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想想我们可以怎样算得更快,还要让他们想想这是根据什么定律来思考的。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自然也就会从直观的思维到抽象的思维过渡,懂得归纳。

一、在课堂上善于激活学生已有的。

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时,教师要能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巧妙地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探索生活的问题,能加深学生对学习数学价值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情感,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之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积极营造开放性课堂。

在数学课堂中,要为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积极的发展学生自我,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一个轻松而丰富的课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把课内外、校内外的。

教育。

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量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质疑情境,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了疑问学生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样,学生才会向主动探索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改进中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场所,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这样自由开放的课堂,才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三、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

同一阶段的学生也有着不同的心理,就像有的学生喜欢。

唱歌。

有的喜欢跳舞有的喜欢绘画一样数学课堂学习也是如此有的学生爱举手回答问题哪怕是错误的而有的学生则不轻易举手即使心中已有了答案还有的学生想举不敢举。这时就需要对症下药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很容易满足也很容易受伤害。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好强心他们做梦也想超越他人他们有权利得到社会、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只是有的学生缺乏强烈的竞争意识缺少自信心需要我们的支持与帮助。我们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在实践与探索中认识数学、了解数学。

改变教学观念,使学生得到教师的心理支持与认可。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一方面,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利用课堂和课外的时间,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培养小学生的。

创新思维。

能力。第一,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教材为中心的。

思维方式。

将课堂范围进行拓宽在课堂中引入各种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和行为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读中有思、行中有思。第二教师应当从传统的课堂主体中走出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扮演引导者或者指导者的角色。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

方法。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学观,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转变师生角色,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理支持与认可。作为教师,要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对学生在课堂中发表的不同意见要认真倾听,并且引导学生。

发散思维。

减少学生思考问题的难度使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心理支持与认可。小学生没有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的心理支持就是帮助他们完善人格和培养创新潜质的基础。

不同的。

教学方法。

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采用合理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引导,作适当的提示,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主探索,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解决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体现数学学习在现实中的社会意义,又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教学与周围环境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把数学概念具体化,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并存,使学生在学习时不至于觉得数学学习的枯燥无味,逐渐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的通过幻灯投影演示、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等电化教学形式,使学生一目了然的看到生动的函数图象变换,使学生在学习中有焕然一新的感觉,提高学习兴趣,因为视觉和听觉会给学生学习数学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之外,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课外活动,例如趣味数学小讲座,相关数学专题讲座,数学课墙报等来调动各类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采用小组教学,个别辅导等形式的教学,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好奇生疑,在“奇”中启思维。

小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索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铺陈设疑,让学习自己提出问题,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问题,然后从各个方面去思考问题,多提问,并发表新见解。

比如,在教学面积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示范摸一摸黑板的表面,在让学生去摸一摸课本的表面,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物体的表面。由于这些面都是规则的长方形,学生得出面是有大有小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还能想到什么,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

篮球。

的表面是什么形状?茶杯的表面是什么样的?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适时地引导,让学生知道: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是物体的表面。这些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能自己解决,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质疑式教学。

学习的兴趣来源于思考,现今的学生好奇心强,对周围的事物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联想,因此,“数学课堂中的好奇心”对学生来讲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索,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首先,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质疑环境。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能够自由发挥的空间。往往教师的每一个亲切的称呼、期待的目光和充满爱意的笑容,都会对学生起到鼓励的作用。学生大胆的质疑,发挥。

想象力。

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某一自学环节后学生可能不自觉地相互讨论并提出一些问题。某个同学会指向中心而大多数同学却了解片面。这时教师不应给予评价应多采用鼓励的方式把握轻重。

其次,要善于引导,大多数学生的“疑”却不知从何“质”起,在教学环节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的说理能力。我们可以采取学生领说,学生仿说的方式。如在讲解“感受大数”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的爸爸买彩票中了五百万,要从银行取回来,他拿了一个麻袋能装回来吗?学生顿时来了兴趣,讨论五百万元人民币摞起来,体积有多大。在浓厚的兴趣下学生感受了大数。

文章。

2.

3.

4.

核心素养如何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5.

6.

7.

各学科的教学模式。

8.

各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大全。

9.

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九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词之一。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讨论中国的核心素养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校情。哪些素养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我们的'学生和国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将为北京学校带来六大变化。”有关专家表示,六大变化包括:

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

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在论坛演讲中表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工作报告已经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鉴定。

对于这一国家版“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社会各界充满期待,同时提供了多个方面的建议。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xx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十

近日,在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后,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为广大语文教师带来了“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专题讲座。听完讲座后,我受益匪浅,下面就讲座内容,浅谈我对新课标的理解与体会。

此次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指引,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强调和凸显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并依据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那么,身处新课标时代下的语文教师应如何“学”和“做”呢?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作为一名新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明白学无止境,才能学以致用。新课标时代下的每位语文教师,都是新课标的研究者,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学习并适应新课标,以迎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自觉投入新课标时代。

其一,转变观念。观念指挥着行动,作为语文教师要主动改变固守旧课标的经验的观念,时代在不断地进步,教育观念也要不断地发展变化,我们应主动面对新时代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比如,我们可以主动去了解新课标的“新”在什么方面,只有做到转变观念,主动接受新课标的新变化,才有可能付诸正确的行动,才能够准确达成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目标。

其二,细致研读。当我们从心态上接受了新课标时代已经到来的事实后,就可以主动、细致甚至于是热情地研究新课标标准,这也是后续实施新课标教学的前提与保障。比如,本次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从三个层面设置6个学习任务群,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是与现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形成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衔接。全新的6个学习任务群的具体任务是什么?怎么做?如何评价?新课标中均给出了细致的指导,语文教师应认真研读,才能将新概念融入自己的认知领域。

主动学习并适应新课标,这是新课标时代下语文教师的一个方面——“学”的方面。

当然“知之不若行之”,新课标时代下语文教师还应知道另外一个方面——“做”的方面。

新课标下语文教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践行新课标的内容,温儒敏教授在此次讲座中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建议,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借鉴学习。

其一,在日常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具体落实。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标,将标准中提出的具体方法与实施建议转化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往,无疑是践行新课标的一条最佳途径。比如新课标提出的“以文化人”,这是对语文课程概括的补充,这也是社会发展提出的严峻要求,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做到“润物无声”。再比如新课标提出的“学习任务群”,统编版的教材是以单元教学为主,这些单元都是有人文主题的,也有语文的要素,这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在落实任务群。日常教学中的方方面面,都是落实新课标的'阵地。语文教师可以在一阵地中,让每一次扎实的教学指导,成为学生发展进步的台阶。

其二,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创新。新课标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包括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这四个方面协调发展,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此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新课标的变化。而“作业作为占据学生大量课余时间的学习任务,对学生学业质量、诊断改进教学、家校关系、学生素养发展等至关重要。”因此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应有所创新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在作业设计中可以更加开放地吸收先进的理念,努力设计出更具有挑战意味的创意作业,让作业也成为语文学习的亮点。

总之,随着各学科新课程标准的的正式颁布,预示着义务教育进入了新课标的新时代。语文教师应有强烈的使命感,主动迎接新课标,勇于实践。

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十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英语作为一门重要学科,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我的小学英语学习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指引,我逐渐意识到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且在实践中体会到它的价值。

第一段:体验学习方法的效果。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老师让我们通过阅读英语短文、对话等来理解语言的应用和使用场景。有一次,老师让我们用英语讲述自己的假期经历,通过思考和归纳,我意识到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通过多种元素的结合,比如说音、形、意义、语境等,更能强化学习的效果。这也让我意识到,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单单是知识的获得,更多的是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接轨。

第二段: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除了对英语语言的认知和应用,学习英语还能够帮助我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常常会给我们讲解各种语法和语言逻辑规则,让我们在碰到难点的时候能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让我们加深了对语言逻辑结构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段:培养文化素质和国际视野。

英语是一门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语言,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接触到不同的语言文化,同时也能够培养出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英语杂志、报纸等渠道获取对不同文化的了解,以及在校外的实践中锤炼自己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这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需要。

第四段:促进个人成长。

学习英语不仅是一种语言技能的学习,更是一种培养个人素养和成长的过程。在学习英语中,我们需要通过自主思考、大量的读、听、说、写等环节来积累语言知识和技巧。这种经历,不仅能够让我们在英语语言上更加熟练,同时也能够让我们在思维模式和心理素质上更加强大。学习英语有利于启发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第五段:结语。

总之,英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语言之一,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它不仅能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是培养综合素质和用于国际交流的关键所在。我深深认识到,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从培养基本语言技能,到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再到发掘自己的创意潜力,英语的核心素养贯穿其中,成为了我英语学习的桥梁和关键所在。

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十二

本次参加江西金太阳教育教科所申洪兵老师的我培训使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转变自己教育教学的方式,分成小组讨论教学。要注重学生际,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爱好、生活乐趣着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寓乐于教。要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并采取开放的教学姿态,教师之间、师生之间都应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进步教学质量的途径。本人现详细的把培训心得总结如下: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首先,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再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二、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用活”教材,明确具体目标。

首先,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其次,课程设置——学科权重变化,课时再分配;课程开发——课程多样化、个性化、考验课程开发能力;走班选课——走班或成为必然,满足多样化成才升学需求;发展规划——教会选择,学生职业和生涯发展指导成为必须;师资提升——课程开发能力和对学生指导能力是否具备。

再次,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有时学生往往认为老师所讲的,除了应付考试外,和自己再无任何关系。这时要与学生沟通,及时转变其思想,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电视录像、甚至网上教学的优势。制作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课件。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

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那些智力发育迟缓、学生成绩不良、有过错、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还特别要尊重意见和自己不一致的学生。同时,教师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只有既尊重学生,又赞赏他,学生才能可能愉快地学习,才有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四、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审慎思考信息技术背景下本学科的研究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新特点、新变化。不崇拜、不跟风、不过分追求时尚。让我们的学生跟上时代步伐。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对常规教学方式的重要补充,可以丰富现有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面向未来的学习方式之一。借助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改变评价方式,使个性化、交互式学习成为可能,使学习过程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训中的一点点收获和体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实施上我会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应是:课程价值的思考者、学科专业的播种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探究的协作者、资源保障的服务者、终身发展的示范者。我相信,在新的教学方法的培养下,孩子们的学业将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2017年6月21日。

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十三

舞蹈是一门富有艺术性和表现力的体育项目,是一种以身体动作为核心的创造艺术。在小学时期,我们有幸接触到了舞蹈,并通过学习舞蹈核心素养,不仅锻炼了身体,培养了艺术鉴赏能力,还提高了自身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在这段时间里,我积累了许多心得体会,下面我将分享给大家。

首先,学习舞蹈核心素养不仅让我学会了优美的舞蹈动作,还培养了我的健康意识。舞蹈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需要让身体保持柔软、灵活。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健康的身体状况对于舞蹈表演的重要性。每次上舞蹈课,老师都会进行一些热身活动,像跑步、拉伸等,这些热身动作可以帮助我们活动关节、放松肌肉,减少运动伤害。同时,舞蹈也需要我们保持良好的体力,因此我开始重视身体锻炼,每天坚持跑操,增强我的体力和耐力。通过舞蹈课的学习,我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养成了良好的健康意识。

其次,学习舞蹈核心素养让我发展了艺术鉴赏能力。舞蹈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多样的舞蹈动作和音乐配合,可以传达丰富的情感和内涵。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动作,还要懂得如何将情感融入到舞蹈当中。在表演时,我们需要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绪,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我们的内心世界。通过观摩一些优秀的舞蹈演出,我开始欣赏不同类型的舞蹈风格,懂得了舞蹈作品背后的创作意图,也培养了自己的审美能力。这些艺术鉴赏的能力将在我以后的生活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另外,学习舞蹈核心素养培养了我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在舞蹈课上,我们经常需要在同学们面前表演,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我一直是一个比较害羞的人。但是通过反复的练习和表演,我逐渐战胜了自己的害羞,变得更加自信。舞蹈给了我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每一次表演都让我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无论是在家庭日活动中的演出,还是在比赛中的展示,我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通过舞蹈,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将自己的情感通过舞蹈表达出来,还学会了如何保持镇定自信地面对观众。

最后,学习舞蹈核心素养加强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和同学们一起排练和表演,这要求我们要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只有当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做好自己的分工,并且能够合作无间,才能够呈现出一台出色的舞蹈作品。在舞蹈课上,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并且学会了与同学们团结合作,共同克服困难,取得良好的成绩。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将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我与他人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总之,学习舞蹈核心素养是一段美好而有意义的经历。通过舞蹈,我们不仅锻炼了身体,培养了健康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还提高了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这些经历将对我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我更加自信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小学生能够参与到舞蹈学习中来,体验到舞蹈的魅力。

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十四

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培养的重点。

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是促进数学课程学习和数学思想形成的源动力。

数感。

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符号意识。

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空间观念。

利用图形描述分析问题。

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运算能力。

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者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问题抽象,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十五

8月18日上午,有幸学习了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课程教材研究中心曹一鸣教授的一堂网络直播讲座。主题内容为: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数学教学与评价改革。很精彩的讲座。让我深切感受到当前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的紧迫性,学习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让自己的专业能力又得到了一个大的提升。曹一鸣教授的讲座共分四个模块来讲。1.为什么要不断的进行课程改革?从根本上来讲:党的教育方针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具体化、细化到各学科课程之中。凝炼提出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就形成了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为什么要强调核心素养?《四基》中提出只有知识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时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其他方面,比如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3.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改革,首先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确定教学目标,注重在四基形成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基于问题情景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事件,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注重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以注重结构化,知识统整开展主题单元教学。更要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材施教,教学方式应多样化,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学会思考,并且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4.基于核心素养数学评价与命题。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应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发展素质教育,增加注重学生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健康人格培养。

短短一个上午的学习,留给我的思考还有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一下几点:1.多读教材。教材内容是经过编者深思熟虑的,每道习题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多多阅读理解编者的意图,懂得意图教学起来,才会得心用手。2.怎样教比教什么更重要,以前总认为尽心尽力的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就已经是最大的满足了,如果学生不懂,还很负责任的把学生留在留在教室给他补课,只是以前心目中好老师的标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和让一群孩子停下来等一个孩子,应该如何权衡?每个人都是个体,是有差异的,正是差异,让孩子都能够得到发展。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4.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可以给孩子们讲一讲数学的发展史等等,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数学素养也是一种文化素养。所以数学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它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方法,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与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的去学习它。“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是要不断学习,将好的观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十六

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启蒙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于他们日后的数学学习大有裨益。小学生不具备任何的数学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思考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我对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一、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激趣引入,乐于参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也是如此。在《有余数的除法》一课中,上课之初,创设情境,通过气球的谜语引入:受到吹捧就自大,不吹不捧便疲塌,外表看来圆又壮,一遇打击便爆炸。然后出示以红、黄、蓝三种颜色为一组的气球图片,让学生说号码,教师来猜颜色,学生会思考老师为什么猜得这么准,其中一定有奥秘。这时,笔者恰当地抓住学生的疑问,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快速进入数学学习状态。在结尾时,教师给出了红、黄、蓝為一组出现的气球图片,本节课开始的时候是老师“猜”颜色,此时就可以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来推断气球的颜色,让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体验,加深了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效果显著。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提升技能,激活思维,也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兴趣。

如在《元、角、分》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理清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运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兑换钱的方法进行教学,这一教学方式贴近学生生活,既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一年级的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之内,还要运用到课堂之外。

二、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设置冲突,乐于思考1.复习旧知,引起认知矛盾。

新的知识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后来的知识又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当新知识和旧知识有着紧密联系时,就可以从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发现“暗藏”的新知识,当学生不能顺利地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发思考。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组织学生计算:14÷7;15.5÷5;15÷9;10÷3。学生们顺利地完成了前面两题,但在计算后两题时,怎么也除不完,还发现商的小数部分中的一些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情况,这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的思维指向了新知识。

2.基于经验,引发思考。

小学生如果能以生活经验为基础,进行数学学习,就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在学习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获得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就能相互交流和进行积极的思考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主动探索,不断提高思考能力。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甲、乙两杯水,水杯的容量相同,水杯中的水量也相同。在甲杯中加入半勺糖,在乙杯中加入同样的一勺糖,问哪杯水会更甜?基于生活经验,学生很快得出结论:同样容积的水中,加入的糖越多,含糖量越高,水就越甜。接着继续出示,在甲杯中有20克的水,加入了3克的糖。在乙杯中有25克的水加入了4克的糖,问哪杯水更甜?这就引发他们的思考,从而引导到本节课百分数的主题中。

三、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自主探究,乐于钻研。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更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理解知识的本质,形成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只有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才能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感悟到知识的来龙去脉,深刻领会到知识的本质,灵活地运用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1.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关键就是教给学生新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掌握主动权。例如在教学圆柱、圆锥的侧面积时,老师如果只是在黑板上进行绘制,学生就很难想象展开的过程。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如果充分利用幻灯片进行动态的演示,就更加方便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索。

2.探究方法的指导性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便会自由讨论,合作活动。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组织和合作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并不会完全顺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探索,这就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例如在几何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中,比较适合用“操作—发现”的方法,在数的整除特点的总结、周长概念的得出等一般采用“分析—归纳”法,而在乘法交换律、商不变性质等性质得出过程中一般可采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把这些方法加以渗透、运用,学生就会逐步养成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探究的习惯,从而进行有效的探究。此时教师必须扮演好“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适时启发渗透方法;及时指导,纠正偏差。

3.探究过程的体验性。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认识知识,更要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所以要重视探究过程的体验。好的探究过程可以使知识化繁为简,突出其中的数学因素,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厘米的认识》一课中,在学生认识完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段1厘米长的绳子,再用尺子量一量绳子的长度,看看自己剪的是否接近1厘米,如果误差较大,还可以剪一次。如果还不行,就再剪一次。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巩固了1厘米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估测能力。

4.课堂氛围的和谐性。

师生关系比较融洽的课堂,学生会自主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师生关系的培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课堂气氛。

课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这也是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起点,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帮助,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自我成功的机会,都能获得知识、能力和自信心。营造出良好的心理环境,消除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使他们置身于教师的期望之中,在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激起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并且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鼓励学生勤提问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勤思考、勤提问,敢于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法时,教师问:“动物园里的骆驼占所有动物数量的1/4,斑马占2/7,鸵鸟占1/5,请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予以解决。”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动物园里总共有几只鸵鸟?鸵鸟和斑马占所有动物数量的几分之几?骆驼和鸵鸟占所有动物数量的几分之几?鸵鸟占斑马总数的几分之几?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认真思考,积极解决问题。

五、重视数学课堂的实践活动。

数学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数学成绩。现在新版本的数学教材,每个数学模块之后都有相应的实践内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比如,时间优化的知识,具体来说是要求学生明确同时做几件事情时,怎样做所用的时间最短。这主要涉及数学统筹方面的知识,这方面的知识不是教学任务的内容,所以只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解决,教师尽量放宽限制,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以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对这类问题进行尝试,还可以就这些问题寻求家长的意见。在这样实际的操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以及数学核心素养。

六、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善于反思,乐于总结。

在反思中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知识的理解过程中,又可以促进能力的提高,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律》时,在教学“加法交换律”以后,引导学生反思“刚才我们在探索加法交换律时经历了哪几个步骤?”。学生通过反思交流后,总结出经历了“在解决问题中发现规律,然后提出猜想,通过计算、观察、比较验证规律,用字母表示规律”这六个步骤。由于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归纳过程有了深刻的感悟,本节课的后一环节“加法结合律”的学习可以根据前面总结“加法交换律”方法来自主学习。这样的反思和总结环节,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了提高,数学素养也得以提升。

数学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体现着数学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有序、逻辑性的数学思维,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游刃有余。

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十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教学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解与实践。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素养,它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或技能)、态度(或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小学语文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这同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只讲语文能力相比较,教学目的的涵盖面大一些,既包括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有整体素质培养要求。所以,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如现在教小学生识字写字,既是一种能力训练,又是文化熏陶,还是一种习惯、修养的生成,特别是要同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相结合,才是针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教学的有效活动。

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

重视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做法总体上同一位教育家指出的相同,他说:“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其具体做法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三点:

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小学语文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区,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所在地。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让学生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回答;而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四是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把作者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等。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教师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让学生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学习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的做法就是如此。

教学要立足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新课导入新颖,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语文。二是要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习惯。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很大程度上与自我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教师教学需要构建对语义的理解,要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三是要重视朗读品评感悟。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教师在阅读中要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在品评要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李时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

教学要给学生正确与美妙的语言。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有正确教学语言,不能出现病语、冷语、脏语、咒语、浮语、烦语。同样,教学更需要教师有多方面美妙语言的教学。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例子。利用好的例子教给学生对美妙语言的感悟与体验的方法是最为重要的。面向生活的教学是结合多向社会生活,将“时文”作为美妙语言学习的主要载体,对报纸、杂志、路标、图表、时间表、新闻栏目等时新内容选入教学语言的学习中。教师不时可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语言草地上去尽情享受语言的美妙。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培养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代新人,教师就应当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以生为本,以读促学,读中悟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自主合作,积累创新等等小语针对核心素养的教学,需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体现学科目标和内容的循序渐进要求。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安全生产承诺书范文(17篇)

    生产过程中要注重安全生产,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下面是一些关于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的相关知识和建议,请大家务必注意。1积极落实本部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正规协议书样本范文(16篇)

    合同协议是商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有助于提高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除了合同协议范文外,大家还可以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案例,更好地掌握合同的要点。甲、乙双方于_

    脆弱六年级(优秀16篇)

    优秀作文应该有个性和创造力,能够展现作者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风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指导。最近发生了一件让特别烦恼

    房地产员工个人反思总结(优质15篇)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对自己的目标和计划进行检视和调整,以确保自己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行。小编特地整理了一些个人总结的经典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1.人员培训:

    我的眼睛近视了(优秀19篇)

    优秀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成果之一,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那么,让我们一起浏览下面这些优秀作文范文,共同探索写作的艺术之道。最近,不是因为与电视接触的太

    带着梦想前进初一范文(19篇)

    梦想是生活的动力和奋斗的目标,只有坚持不懈地追逐,我们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接下来,为大家精选了一些梦想实现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启发和鼓舞。梦想可以化平庸为神奇,

    追忆逝去的母亲(专业17篇)

    优秀的作文,应该能够引起读者共鸣,让读者能够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些优秀作文的范例,看看它们是如何通过结构合理、论证有力和语言精彩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自查报告(通用12篇)

    自查报告是对个人自律和自我约束的要求,通过自查报告,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向。在阅读下面的自查报告范文时,大家可以思考自己的工作或学习有哪些方面需

    党史进京赶考心得体会(优秀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对某一问题或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达到深度思考和理解的目的。以下是一些精心挑选的心得体会样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灵

    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活动方案(专业18篇)

    有一个好的活动方案可以提高活动的效益和参与度,使活动更加有条不紊地进行,并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活动方案的编写需要有全面的考虑和深入的思考,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