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模板21篇)

时间:2023-11-10 作者:笔尘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模板21篇)

范文是对某一种文体、体裁或主题的典型表达方式的概括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指导和帮助。

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模板21篇)篇一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精神,在全体研究生中倡导诚信严谨、开拓创新的学风,营造追求真理、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培养研究生求真务实、开放包容的学术品格,进一步推进我校研究生的学风建设,特举办xx师范大学20xx年“研究生学风建设活动月”。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守学问之道,兴创新之风。

二、活动时间:20xx年月1日——20xx年月0日。

三、参加对象:全体在校研究生。

四、活动安排。

1.启动仪式:举行xx师范大学20xx年“研究生学风建设活动月”开幕仪式(发布活动倡议书,签订诚信承诺书,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2.宣传动员:利用广播、橱窗等传统载体与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大力宣传研究生“守学问之道,兴创新之风,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3.集中学习:组织全校研究生深入学习《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参考大纲》、《学位论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等,进一步牢固研究生诚信意识。

4.研讨交流:邀请校内外学术科研优秀典型,就学术创新、论写作等方面与研究生广泛开展研讨交流,积极营造科学道德与学术创新的良好氛围。

5.示范引领:综合传统与新兴媒体,集中展示学校2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研究生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6.专家报告:邀请校内外学养深厚、为人师表的专家学者,为研究生做系列专题报告,帮助研究生确立严谨治学的品格,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7.调查研究:面向全体研究生,开展“xx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发展现状”专题调研,撰写xx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8.典型案例:举办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案例巡展”,引导研究生树立诚信意识,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

9.摄影比赛:举办研究生“最美科研人”摄影比赛,通过摄影创作的方式,捕捉科研人的最美瞬间,激励研究生积极投身科研。(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10.导师评选:开展首届研究生“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活动,发挥导师典型示范作用,增进师生感情,弘扬教书育人精神。(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11.论检测:建立联动机制,集中对所有申请学位人员学位论开展学术规范检测工作,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提高学位论质量。

12.表彰奖励:对在研究生学风建设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在全校研究生中弘扬“崇真务实、开放包容”的良好学风。

五、工作要求。

1.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活动方案,做到时间保证,内容落实,确保研究生学风建设活动收到实效。

2.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紧紧围绕活动主题,结合实际需要,拓展活动形式与载体,增强活动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积极拓宽学风建设活动的覆盖面。

3.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导师的示范引导作用,加大对科学精神与学术道德的宣讲力度,努力在本单位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学术氛围。

4.各单位要广泛利用多媒体,认真做好活动宣传动员与总结汇报,及时将有关活动的总结宣传材料上报研究生院(研工部)。

xx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研工部。

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模板21篇)篇二

它的特点是需要了解问题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状态的表现。比如观察超市货架能够得出很热销产品都在超市货架的中层。通过观察来收集资料的方法称为观察法,观察方法有直接的观察法也可以间接的靠仪器去观察,比如交通信号灯的时间控制就是通过检测人流的数据得来的。

第二种市场调查方法是提问。

我们往往采用比如提问的方法、座谈的方法、访谈的方法来进行。这种调查方法是提问,不仅仅可以了解问题的外在表现,同时也可以了解问题内在的原因,称之为是提问调查方法。

第三种市场调查方法是实验。

在人为创造的条件下来研究问题,分为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在这方面现在有一门学科对市场研究工作带来很大的支撑,称之为行为经济学,还有类似的叫实验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当中,有专门的软件程序可以模拟做一些市场营销的决策,称为市场营销决策的模拟。

如何做市场调查?

做市场调查首先要调查所经营的业务,开展的服务项目所属行业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行业规则及行业管理措施。

市场需求调查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市场需求趋势调查。了解市场对某种产品或服务项目的长期需求态势,了解该产品和服务项目是逐渐被人们认同和接受,需求前景广阔,还是逐渐被人们淘汰,需求萎缩。了解该种产品和服务项目从技术和经营两方面的发展趋势如何等等。

市场调查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访问法和问卷法。

(1)观察法是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由调查人员根据调查研究的对象,利用眼睛、耳朵等感官以直接观察的方式对其进行考察并搜集资料。例如,市场调查人员到被访问者的销售场所去观察商品的品牌及包装情况。

(2)实验法由调查人员跟进调查的要求,用实验的方式,对调查的对象控制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对其进行观察以获得相应的信息。控制对象可以是产品的价格、品质、包装等,在可控制的条件下观察市场现象,揭示在自然条件下不易发生的市场规律,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市场销售实验和消费者使用实验。

(3)访问法可以分为结构式访问、无结构式访问和集体访问。结构式访问是实现设计好的、有一定结构的访问问卷的访问。调查人员要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或访问提纲进行访问,要以相同的提问方式和记录方式进行访问。提问的语气和态度也要尽可能地保持一致。

常用的市场调查方法有那几种?

市场调查中,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询问法、情况推测、问卷法等。拓展资料:市场调研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使用者怎么运用调研结果,主要在下面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通过了解分析提供市场信息,可以避免企业在制订营销策略时发生错误,或可以帮助营销决策者了解当前营销策略以及营销活动的得失,以作适当建议。只有实际了解市场情况下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和企业经营发展策略。

在企业管理部门和有关人员要针对某些问题进行决策时,如进行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广告和促销策略的制定。

(2)提供正确的市场信息,可以了解市场可能的变化趋势以及消费者潜在购买动机和需求,有助于营销者识别最有利可图的市场机会,为企业提供发展新契机,企业为适应这种变化,就只有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及时地了解各种市场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的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通过对市场因素,如价格、产品结构、广告等的调整,去应付市场竞争。

(3)有助于了解当前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和技术经验,为改进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信息,为企业提供最新的市场情报和技术生产情报,以便更好地学习和吸取同行业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技术,改进企业的生产技术,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强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模板21篇)篇三

它的特点是需要了解问题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状态的表现。比如观察超市货架能够得出很热销产品都在超市货架的中层。通过观察来收集资料的方法称为观察法,观察方法有直接的观察法也可以间接的靠仪器去观察,比如交通信号灯的时间控制就是通过检测人流的数据得来的。

第二种市场调查方法是提问。

我们往往采用比如提问的方法、座谈的方法、访谈的方法来进行。这种调查方法是提问,不仅仅可以了解问题的外在表现,同时也可以了解问题内在的原因,称之为是提问调查方法。

第三种市场调查方法是实验。

在人为创造的条件下来研究问题,分为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在这方面现在有一门学科对市场研究工作带来很大的支撑,称之为行为经济学,还有类似的叫实验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当中,有专门的软件程序可以模拟做一些市场营销的决策,称为市场营销决策的模拟。

如何做市场调查?

做市场调查首先要调查所经营的业务,开展的服务项目所属行业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行业规则及行业管理措施。

市场需求调查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市场需求趋势调查。了解市场对某种产品或服务项目的长期需求态势,了解该产品和服务项目是逐渐被人们认同和接受,需求前景广阔,还是逐渐被人们淘汰,需求萎缩。了解该种产品和服务项目从技术和经营两方面的发展趋势如何等等。

市场调查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访问法和问卷法。

(1)观察法是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由调查人员根据调查研究的对象,利用眼睛、耳朵等感官以直接观察的方式对其进行考察并搜集资料。例如,市场调查人员到被访问者的销售场所去观察商品的品牌及包装情况。

(2)实验法由调查人员跟进调查的要求,用实验的方式,对调查的对象控制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对其进行观察以获得相应的信息。控制对象可以是产品的价格、品质、包装等,在可控制的条件下观察市场现象,揭示在自然条件下不易发生的市场规律,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市场销售实验和消费者使用实验。

(3)访问法可以分为结构式访问、无结构式访问和集体访问。结构式访问是实现设计好的、有一定结构的访问问卷的访问。调查人员要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或访问提纲进行访问,要以相同的提问方式和记录方式进行访问。提问的语气和态度也要尽可能地保持一致。

常用的市场调查方法有那几种?

市场调查中,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询问法、情况推测、问卷法等。拓展资料:市场调研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使用者怎么运用调研结果,主要在下面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通过了解分析提供市场信息,可以避免企业在制订营销策略时发生错误,或可以帮助营销决策者了解当前营销策略以及营销活动的得失,以作适当建议。只有实际了解市场情况下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和企业经营发展策略。

在企业管理部门和有关人员要针对某些问题进行决策时,如进行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广告和促销策略的制定。

(2)提供正确的市场信息,可以了解市场可能的变化趋势以及消费者潜在购买动机和需求,有助于营销者识别最有利可图的市场机会,为企业提供发展新契机,企业为适应这种变化,就只有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及时地了解各种市场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的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通过对市场因素,如价格、产品结构、广告等的调整,去应付市场竞争。

(3)有助于了解当前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和技术经验,为改进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信息,为企业提供最新的市场情报和技术生产情报,以便更好地学习和吸取同行业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技术,改进企业的生产技术,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强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模板21篇)篇四

三实证分析法:在价值中立的条件下,以对经验事实的观察为基础来建立和检验知识性命题的各种方法的总称。

包括以下六种。

1社会调查法,社会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社会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材料的方法。

测验或实验等科学方式,对有关社会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借以发现存在的社会问题,探索有关规律的研究方法。

2历史研究法,

历史研究法是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

亦称纵向研究法,是比较研究法的一种形式。

在政治学领域中,它着重对以往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等的研究。

3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

4逻辑分析法,主要是指“语言的转向”之后出现的分析哲学、科学哲学中所使用的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现代数理逻辑这个强有力的工具,对语言进行分析,并通过语言分析来解决传统的哲学问题。

5语义分析法,语义分析法是运用语义区分量表来研究事物的意义的一种方法。

6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quantitativeanalysismethod)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模板21篇)篇五

论文的撰写要结构合理、文字表达清楚确定,容易让人理解。形式上要尽量采取可视化的效果,例如多用图表来表现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具体论文的撰写要考虑包含如下内容:摘要、研究介绍(包括背景、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样本选择、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研究的局限性)、研究的发现、结论(简要结论、建议、启示意义)、附录、参考文献。

针对社会科学和商务领域的问题研究,我们传统上所遵循的研究思维模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承认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遵循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决策者快速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然而,用这一思维模式来指导研究的过程,容易使我们混淆研究者与决策者的地位,找不准研究者的定位。首先,这一研究思路和模式将问题的解决和问题的研究混在一起了。其次,没有突出,或者说掩盖了对研究方法的探讨和遵循。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是结果导向的思维方式。它忽略了问题的识别过程和研究方法的遵循过程。而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问题的识别过程和研究方法的遵循过程是一项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前提。问题的识别过程可以保证所研究的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与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防止出现只做表面文章的情况,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研究方法的遵循过程可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使研究结果有说服力。当然,在此,我们并不是说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传统模式是错误的,也不否认研究的目的是指导实践。然而,我们觉得,这一传统研究思维模式太笼统,太注重结果导向,不足以说明科学的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研究步骤。

在社会科学和商务研究中,运用这一传统的研究思路和模式来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容易出现两个不良的倾向。一是使我们过于重视论文本身的写作过程,而忽略了论文写作背后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也就是只强调结果,不重视过程。在此情况下,论文的写作多半是进行资料的拼凑和整合。当然我们并不能低估资料的拼凑和整合的价值。可是,如果一味将论文的写作定位在这样的过程,显然有就事论事的嫌疑,无助于问题的澄清和问题的解决,也有悖于知识创造的初衷。特别是,既没有识别问题的过程,也没有形成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甚至没有用任何可以遵循的研究分析方法,就泛泛对一个问题进行一般描述,进而提出感觉上的解决方案。这种研究结果是很难被接受的。第二个不良的倾向是上述传统的研究思路和模式使我们辨别不清我们是在做研究,还是在做决策。研究通常是在限定的一个范围内,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进行证明或推理,从而得出一定的结论。我们希望这个结论对决策者能产生影响。然而,决策者毕竟与研究者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考虑的问题与研究者或许一致,或许会很不一致。有价值的研究是要给处在不同地位的决策者(或者实践者)给予启示,并促其做出多赢的选择。因此,传统的研究思维模式缺乏研究的质量判定标准,缺乏系统性和可控性,也不具备可操作性,容易让研究者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片面的终极的解决方案。

在指导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的实践中,我们曾试图改变以往的传统思维模式,尝试让我们的研究生将论文的写作与研究过程结合起来,特别注重研究的过程和研究方法,并且要求在论文的写作中反映这些研究的方法与步骤。例如,2002届研究生万莲莲所写的《电子采购系统实施中的管理因素-摩托罗拉公司电子采购系统实施案例研究》硕士论文就是在这方面所做的最初探索。此论文的结构就分为综述、指导理论、方法论、数据分析,以及研究结论和启示等五个主要部分,运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定性和定量的各种具体方法。其研究结论具有非常强的说服力,因为研究者并不限于第二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而是借鉴前人的理论研究框架,运用问卷定量调查等手段,遵循案例研究的方法,对第一手资料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对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相同的研究方法,我们又应用在其他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过程中,例如2002届龚托所写的《对影响保险企业信息技术实施的主要因素的研究》、2003届王惟所写的《对中国铜套期保值现状的研究》,以及2003届马鸣锦所写的《中国银行业知识管理程度与网络银行发展程度的关系研究》等。通过论文写作,这些研究生的确掌握了一般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步骤。以上的研究结论对教学和实践直接有借鉴的意义。在教学和咨询过程中,其方法和结论都得到了肯定。据多方反馈,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模板21篇)篇六

为了使研究方法更加丰富、更加合理,我们要提高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认识,这无论是对学前教育的学科建设,还是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都是不无裨益的,同时也是对每一位学前教育研究者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唐莹.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99.

〔5〕武田久夫.教育学〔m〕‖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28.

〔6〕陈桂生.教育学的建构〔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22.

〔7〕刘晓东.学前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模板21篇)篇七

对于艺术史的研究不同于一般的史学,由于艺术最本质的价值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就使得音乐学界研究者们除了采用一般史学的研究方法以外,还必须借助其他领域的研究方法来充实和丰富艺术史的研究。随着艺术多元化的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互补已成为音乐学各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当代西方音乐史学界已经把触角延伸到更多的方法中去,试图以更为广阔的视角来研究音乐的历史。

一、过去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

从80年代开始,音乐学界对方法论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探讨了研究的对象、目的、方法等问题。学者们普遍认为,单一的方法不利于音乐史学的研究。并对惯常采用的历史研究方法进行了重新的审视。无论是孤立叙述事件的历史还是简单地把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的方法照搬到音乐史学研究的方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同时,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兴趣。

近年来,史学与美学相结合的趋势逐步得到了学界的认同。于润洋先生提出:“历史与逻辑是音乐理论发展的两大基石。”从某种程度而言,历史与逻辑的关系对于音乐而言就是历史与美学的统一关系。其实,就音乐本身而言,作为音乐史的研究对象,作为一门听觉的艺术,它所具有的非语义性、非具象性等“抽象”的特性,使得人们对它的史学研究较之其他艺术有着更大的难度。首先,音乐是一门表演艺术,许多伟大的作品是靠表演者精湛的演绎得以表现,继而得以接受和留存。然而,在录音设备发明之前,乐谱是音乐唯一的载体。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只能借助乐谱来进行音乐本体的研究。而对于过去的表演情况以及乐器的性能只能通过史书所记载的文字来得知,更多的感性细节则知之甚少。同时,由于记谱的不甚完善,又使得研究者们纠结在“文本问题”和“真伪问题”之中,这给准确地把握当时的音乐风格制造了一定的障碍:其次,作曲家本人的生活、创作经历,以及当时社会、历史的变革,主流的文化思潮等但凡能与作曲家沾边的细枝末节也是史家们在乐谱以外所热衷的考察对象。当然,这是为了能更客观地探寻到作者的创作意图,更准确地剖析出作品的内容。然而,这些考察的对象是否与作品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无可否认。社会生活是能够直接引发人的感情体验。无论是一场重大的政治斗争,一个社会事件,还是人与人交往中的方方面面,都可能引发作曲家的创作欲望。无论是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肖邦的《革命练习曲》,还是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我们都能够感受到社会生活在作曲家心中造成的强烈的冲击。但是,还有很多音乐现象却并不容易找到它的社会原因,像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人们或许更多的只能从音乐本身来进行分析。这样看来,对于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不同作品所采用的历史研究的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

我们知道,历史是无法穷尽的,史学家们所写下的历史不过是历史本身的一部分而已。一方面,由于人认识能力的有限,不可能洞察历史的方方面面,因此留下了历史的部分记载:而另一方面,这些“部分”同时可以视为一种选择的结果。试想,史学家们对史料进行搜集整理、编撰罗列的过程,不正是一个判断和选择的过程吗?那么,他们选择的依据是什么?是出于时代的需要?还是出于各自的趣味?拟或其他一些更为深层的因素。我想,原因是多样的。传统的沿承、政治的需要、审美的偏好……都可能成为选择的原因。总而言之,他们是选取了他们认为有意义的音乐来进行历史的研究。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杰作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为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们所接受。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它所具有的审美本质,在于它所承载的普遍情感的意义,能够永载史册的音乐作品必定是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作品。

二、用美学的方法研究西方音乐史。

有学者认为:“现代音乐史学的真正目标或终级目标不是历史的音乐作品本身,而是音乐作品背后的音乐审美意识。”我想,无论现代音乐史学的真正目标是什么,美学意识在史学研究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因为“音乐史光凭事件,记载是不够的,一般的史学法则也不适用。必须借助美学,音乐史家才能说明作品的意义,恢复作品在过去的样子(前史),暗示它在今天的含义(后史)”

克罗奇曾提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向传统的科学主义态度的历史研究提出了挑战。就音乐而言,当音乐作品作为研究者的研究对象时,由于“现时”的研究者不可能脱离“此时”的特定背景因素去理解“过去时”所创造的作品,加之音乐“抽象”的特殊性,因此,研究者们对它的解释不可避免地较之其他艺术有着更多的主观色彩。伽达默尔认为音乐意义的丰富性正是通过现时与过去时之间的“时间间距”中理解者的再创造过程来实现的,据此提出了“视界融合”的观点。即要求理解者拓宽自己的视界,使自己现在的.视界与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过去的视界相融合,从而使二者都超越自身,到达一种新的视界,进入一种新的理解和解释。毕竟。历史学解释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对事件原因、结果的解释,对于事件特质、特性的说明也同样必要:历史学家区别于他人的并不是他的对象――过去的事件,而是他在处理自己对象时所持的态度和所采用的方法。

艺术史的研究需要美学意识,需要美学的方法,这是本文一再所强调的。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过去的史学研究中,一些批评理论在音乐史学研究中的机械使用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也应该引起研究者的反思。比如反映论就“仅仅涉及艺术家及其作品与社会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艺术哲学的有些问题不是仅用‘存在决定意识’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而“音乐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显得更为隐蔽”。同样,进化论也并不非常适用于艺术研究。因为从总体来看,艺术的发展呈积累式而不是淘汰式,艺术样式从整体上看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而不是不断取代。因此对于音乐历史的研究要根据音乐的特殊性来进行。

本文主要是就西方音乐史学方法论中有关美学的方面提出了一些感想和思考。而像社会学、民族音乐学、音乐形态学等学科的方法对今天的史学研究同样有着深刻的启示。当然,对方法论的思考与探讨是为了开阔人的视野,使研究者能对事实的不同侧面进行强调,对历史有着更为丰富的认识和评价。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前提必定是不违背历史事实。毕竟,方法只是通向史学研究的途径,它自身并不能提供真正的史实。

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模板21篇)篇八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状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决定,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到达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务必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带给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带给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能够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能够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阅读精选(2):

01、规范研究法。

会计理论研究的一般方法,它是根据必须的价值观念或经济理论对经济行为人的行为结果及产生这一结果的制度或政策进行评判,回答经济行为人的行为就应是什么的分析方法。

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带给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决定,只揭示客观现象的内在构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

03、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们的分析潜力、决定潜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潜力的培训方法,具体说来:

04、比较分析法。

是透过实际数与基数的比较来提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常常用到,他与等效替代法相似。

05、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好处。

06、资料分析法。

资料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资料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资料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好处的词句推断出准确好处的过程。资料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07、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透过对文献的研究,构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分析法是一项经济且有效的信息收集方法,它透过对与工作相关的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来获取工作信息。一般用于收集工作的原始信息,编制任务清单初稿。

08、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状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决定,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到达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务必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模板21篇)篇九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到达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在科学研究中,透过定量分析法能够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证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此刻世界上有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构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透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透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到达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透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模板21篇)篇十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或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学前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它的研究方法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研究方法可以规范和指导学前教育研究,在学前教育研究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

在学前教育研究不断深入的今天,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也从教育研究方法中逐渐分化出来,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特别是近20年来,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成为学前教育研究领域中一个日益升温的课题。这一方面与人们对学前教育研究意义的理解不断加深有关,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学前教育研究的理论追求。

笔者以“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为关键词,查阅了1979~的学术著作和相关期刊,试图对我国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作一个梳理。笔者的基本发现是,与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相关的研究可分为两类:一类直接以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即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另一类则是以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为工具来解决学前教育具体问题,反映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运用情况。对这些研究细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无论是在实际运用还是理论研究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一、对“方法”概念和层次的理解模糊混乱。

教育理论在其发展初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他学科知识,很多时候是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借鉴。〔1〕教育研究方法也不例外,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借鉴了很多不同的方法,如哲学思辨的方法、逻辑分析的方法、科学抽象的方法、直觉思维的方法、文献研究的方法、量的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方法、定性的方法、学科研究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的分类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统一的标准,众多的分类方法也不符合“排他性”或“平行性”的逻辑关系。〔2〕近几年来,一些关于方法的新概念层出不穷,但它们很多没有明确、系统的定义,指向较为模糊,如科学研究方法、现场研究方法、教育研究诊断方法等等。某些新旧概念之间非常容易混淆,如定性研究和质的研究,这些给教育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也从一开始就存在着这种先天不足,并且在还没有厘清这些概念之前,就开始使用这些方法了。

除此之外,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层次理解也较为模糊。由于强调学前教育的实践取向和应用性原则,人们习惯于把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看作是一种具体的技术和技巧,把观察法、文献法等收集资料的方法等同于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或者把研究方法的外延缩小至等同于实证研究。众所周知,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要从三个层面来探讨:(1)方法论层面,即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包含理论基础、研究逻辑和思路等。(2)研究方法或方式层面,即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方式。(3)具体的技术和技巧层面,即在研究的某一阶段使用的具体的工具、手段和技巧等,主要是指收集资料的具体策略。〔3〕教育研究方法论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是为研究教育规律而建立的一整套理论以及相应的方法体系,而各种具体的教育研究方法则是方法论在实际研究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转化形式,具体的技术和技巧则是方法或方式的情景适应。这三个层面互相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正如叶澜指出的:“形成科学理论的方法是一组方法的集合,而不是一个方法。”〔4〕因此,任何学前教育研究若要做得科学、系统和严谨,都要考虑到这三个层面,不能将三者简单地混为一谈。

二、强调技术手段,忽视对方法论的认识。

由于缺乏对研究方法层次系统的了解,在学前教育研究和实践中人们更多把注意力集中在研究方法的第二和第三层面,即强调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忽视对方法论的认识。也就是说,有的研究者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持有的态度往往是“用什么”“有什么可以用”或“怎么用”,而很少去思考“为什么用”的问题,将“是否能用”作为学前教育研究方法选择的标准。这就导致了在选择和运用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方法论研究和学习的缺失是导致学前教育研究产生众多问题的重要原因。

学习过某种研究方法,不等于就掌握了某种研究方法,更不等于会有效地使用某种研究方法。我们要真正理解和有效地运用某种研究方法,必须将其置于背景中,从其历史渊源、哲学或世界观基础入手,探讨这种方法的历史演变过程、使用的基本原则、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对研究方法有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准确地使用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效率,得出令人信服的研究结果。

综观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历史,任何一种新的进步的教育理论取代传统的理论或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都是发端于对权威的挑战,也都离不开方法论的突破和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研究方法的进步,就没有学科的发展。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借鉴、因袭或模仿某种研究方法,学前教育理论就无法在新的层次、新的规范上获得发展。因此,我们在提高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论认识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反思研究方法论,走出自我创新和发展道路。

三、注重研究方法的运用,忽视对研究方法的研究。

“强调技术手段,忽视对方法论的认识”这一误区,反映在学术研究中,就是研究者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于研究方法运用的探讨,而较少对研究方法本身进行研究。

从内容上看,这些文章大多停留在介绍某一种研究范式或某一种技术方法对学前教育研究的启示,极少从学科角度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殊性进行思考,也极少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哲学方法论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好比是沟通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座桥梁,它的正确运用对实践活动的指导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对其规范性、科学性的理论追求,可以丰富和充实学前教育理论。因此,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研究缺一不可,两者只有“齐头并进”,才能推动学前教育学科朝着更科学更理性的方向发展。

四、盲目地借鉴其他学科或领域的方法。

近几年来,在学前教育领域,很多研究者热衷于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学前教育问题。这虽然反映了研究者跨文化多学科的视野,但有很多研究对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既不考虑这种方法与学前教育具体问题的适宜性,也不考虑这种方法产生的深刻理论渊源,为赶时髦为突破和拓展方法而使用这种方法,结果往往只是借用新的术语和概念对学前教育研究进行表面化的装饰,产生不了具有说服力的研究。

任何研究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取向,不能无限地夸大其作用。学前教育研究对象是学前儿童,具有特殊性和规定性,这就要求我们运用研究方法必须具体化和特殊化。

五、将各种研究范式人为地对立起来。

目前,在学前教育研究领域,一直以来普遍存在“重实证研究,轻理论研究”的倾向。虽然陈桂生在概括我国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状况时指出的“比较偏重于实证――实验科学研究的介绍”〔6〕这一现象有所改善,但又有一种新的倾向在逐渐显露,人们将量化和质化两种主流研究范式等同于研究方法的全部,常常在研究中选择非a即b。这样一来导致人们将量化和质化的研究方法看成是矛盾的,人为地将其对立起来;二来忽视了其他研究范式,将不能归于量化或质化范式的研究全部归入思辨或定性研究,认为思辨或定性研究无非是感性的体会感想、个人的经验总结、率性的散论杂谈等等,“无章可循”,没有科学规范,进而忽视其研究价值。

学前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开放性系统,对学前教育现象、问题和规律进行研究的研究方法也应该呈现出多种形态。对于一个具体的学前教育问题,会因为切入的角度不同,运用到不同的研究范式,通常要全面深入地研究这问题不是凭一种研究范式或一种具体方法就可以解决的。再者,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它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将不同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对立起来,固执于某一种研究方法,会影响人们对学前教育现象的客观认识,会阻碍研究者创造性的发挥,对全面深入地研究学前教育问题是没有益处的。

为了使研究方法更加丰富、更加合理,我们要提高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认识,这无论是对学前教育的学科建设,还是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都是不无裨益的,同时也是对每一位学前教育研究者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唐莹.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99.

〔5〕武田久夫.教育学〔m〕‖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28.

〔6〕陈桂生.教育学的建构〔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22.

〔7〕刘晓东.学前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模板21篇)篇十一

摘要:随着高校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断推进,高校的学生群体备受关注,而高校学生的公寓生活管理并没有完全得到数字化的有力支持,因此本研究将结合软件工程相关技术分析搭建一套完整的学生公寓生活服务系统的主要环节。在实际的功能上,完全按照学生的具体需求,提供在线申请及信息查询操作,给学生提供了生活琐事的解决途径,意见实时反馈,信息实时传输,这在校园数字化建设上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软件工程;系统设计流程;生活服务系统。

1引言。

软件工程是将规范的、系统化的、可度量的方法应用于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的'过程[1]。在软件工程方面,大量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随着各大高校的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断推进,致力于打造智慧校园[2]。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高校的核心管理信息系统越来越完善,但学生活动方式和内容不断地被复杂化、具体化,存在大量信息处理需求,却没有得到完善的一体化系统的支持。因此,设计一个符合高校自身特点的学生公寓生活服务系统重要且迫切,这为校园生活服务奠定了基础,提升了标准化、高效率的管理[3],并促进了智慧校园的发展。通过对软件工程的研究,在信息发展的大环境下铺开的一个落于细节的项目,结合当前的信息化在校园中的发展趋势,迎合目前公寓管理的数字化建设目标,将着力解决学生在公寓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以信息化带动生活为主旨,以为学生的实际生活带来便利为目标,分析搭建一套完整的学生公寓生活服务系统的相关环节。

2需求分析。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使用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modelinglanguage,uml)进行形象化描述。在对系统需求描述时,需要考虑全面,对其功能、性能、用例、运行环境、约束条件、可行性等都要进行有效性分析。根据对软件工程的研究,学生公寓生活服务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模式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用户通过角色身份登录。该系统包含管理员、学生及工人等三大角色和七大板块十三大功能,用户可通过此服务系统快速解决生活中的设备故障、海报张贴、连廊使用、早出晚归等复杂性申请问题,同时给学生提供失物招领、意见反馈的渠道,为学校后勤公寓中心与各在校学生之间搭建了桥梁。另一方面,系统充分考虑了社会、团队及技术等实现的可行性,在系统性能上考虑了系统效率、处理方式、适应性、可靠性及安全性等各个方面,使系统具备实时性强、响应速度快、稳定性高等优点。

3系统设计。

在系统设计方面,系统原型是需求交流中最好的表达方式,非常便于客户及参与项目开发者等人员对系统框架及功能点的认识与理解。在高校学生公寓生活服务系统中,重点对系统的后台功能进行了原型设计。当前系统的原型设计使用axure软件,界面设计使用photoshop软件;系统前端使用dreamweaver,技术采用html5+css3、bootstrap等;系统后端使用visualstudio作为开发工具,技术采用c#、等,xml作为后台数据存储介质;系统数据库使用sqlserver[4]。在原型设计、ui设计、web前端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数据库设计和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中具体需要设计实体-联系图、对实体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创建数据表。数据表创建成功后,就可以利用现有的相关框架或者是自定义结构进行功能研发。

4系统测试。

软件测试是通过执行软件来判断软件是否具备所期望的性质,是可信软件开发中一个行之有效的、必不可少的、客观地评估软件可信性的方法[5]。对于软件测试的管理,不同的公司都根据各自的经验采取不同的流程进行管理。本研究系统在需求分析和界面设计阶段主要采用静态测试,在前端页面设计阶段主要采用的是白盒测试,而在系统功能开发阶段主要采用的是黑盒测试。系统测试贯穿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在本研究过程中,对界面、前端和数据库等内容都进行了测试。通过测试,尽快尽早地发现了该学生公寓生活服务系统所存在的各种缺陷,通过对该服务系统进行不断验证和确认,最终完成了一个实用型的高校学生公寓生活服务系统。

5结语。

软件工程是研究系统设计的主要方法工具,通过结合软件工程相关技术,对学生公寓生活服务系统进行合理研究,该系统用于提高学生生活质量并将学生生活中的各项繁琐事务网络化、信息化。在研究过程中,软件工程中分析、设计和测试技术目前仍是在工程上保障软件高可信性的主要手段[5],在本文软件工程研究中,也是以高校学生公寓生活服务系统为例对此研究过程进行实例化分析。通过每个阶段的具体分析,不仅梳理了用户需求、系统设计及系统测试等环节,同时还提高了系统本身的研发效率,节约了研发成本,对自身今后学习软件工程也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3],,,“studentapartmentmanagementsystemdesignandimplementationbasedonasp,”appliedmechanics&materials,vol.687-691,pp.2234-2238,.

[4]刘静,“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模板21篇)篇十二

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大都来源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进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选择适当的符合课题研究工作需要的科研方法,是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许多种,如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实验法等。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用哪种研究方法好,应该看哪种方式方法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具体选择何种研究方法要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来确定,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的起源与发展。

行动研究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途径,起源于二战后的美国。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勒温于1944年明确提出了这个概念。他认为,“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强调认识和改进社会实践,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必须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合作研究。该方法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西方较为盛行,80年代初传入我国。

“研究”就是探索,而行动就是参与。所谓行动研究法充分肯定实践者在认识实践和在知识产生中的作用,充分肯定实践对理论、思想的检验作用,鼓励人们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倡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参与协作,共同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探索新理论。这种以教育实际工作者为主体所开展的教育方法,一般被称为行动研究法。确切地说,行动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的主题而进行系统研究,它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以科学方法研究别人的问题,研究者通常为专业人员,目的在于建立新理论,发展新规律;另一类是以科学方法研究自己的问题,研究者通常为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目的在于解决教育教学及管理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3、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

第一,以中小学教师为教育研究的主体。形成由中小学教师、专职教科研人员和教育行政人员参加的教育科研队伍,教师得到专家的帮助和行政的支持。研究结束后,教师又成为成果的应用者。

第二,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研究的首要目标。行动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研究的问题是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遇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去发现什么规律,去发展什么理论。参与研究者根据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做为课题,将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为变量,在研究过程中逐个加以检验。一边研究,一边解决问题。问题初步解决也就是研究的初步成果。

第三,以自然状态为研究背景。行动研究法基本以学校、班级、学生等自然状态为研究对象和背景,要求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观察现实中发生的现象(因变量),分析说明现象可能与什么因素(自变量)相关,提出假设,通过调查搜集资料,证实或否定提出的假设,为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第四、以研究方法灵活为策略。行动研究不强调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或进行对比,在研究过程中,允许在总目标的指引下,边行动边调整方案,即所谓“走一步,看一步”。研究者可依据逐步深入的认识和实际情况,修改总体计划,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更改研究课题。

4、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的比较。

(1)实验研究以验证假说为首要目标,而行动研究则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

实验研究的过程是封闭的,方案确定后,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易与教学实际相脱离。行动研究注意研究过程中的不断学习、探索,计划是暂时的、开放的,允许不断地修正计划,把未考虑到的情况纳入计划。它克服了研究者以主观假设为研究出发点的缺陷,使研究的问题更加客观和具有针对性。

(2)实验研究的过程是探求既定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控制是实验研究的最基本要求。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企图寻找影响教育效果的一切因素的过程,它要求一方面按计划进行,另一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开放、灵活是行动研究的显著特点,这一特点使行动研究更符合实际,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研究客观性强,准确度高;行动研究主观性大,经验成分多。

(4)实验研究对研究者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而行动研究通常不需要进行严格的研究设计和分析,对设计和研究方法方面的知识要求不高。

(5)两种经验都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有目的的实践,它们既是科研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又是实践性的教育科研活动。同时两者又相互依赖,相互结合,彼此渗透,二者难以截然分开。

5,行动研究与常规工作的区别。

(1)从对教师工作出现的'问题看,常规教学工作遇到问题时,只要不影响大局,一般是回避问题,回避矛盾。而行动研究则把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契机,正是问题,正视矛盾,把它做为课题来研究。

(2)从教师对工作的态度看,搞常规工作只是单纯为完成当前任务而工作,重结果,轻过程,急功近利。而行动研究则即重结果,更重过程,需要借助理论来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是有头脑、有眼睛的研究。

(3)从工作结果上看,做常规工作结果是获得一般教学成绩,而行动研究既获得工作上的成绩,还获得科研成果,是工作、学习、研究上的成果。

6、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行动研究做为一种教育科研方法,符合教育科研的一般程序,又有其自身特点。研究过程可分为三个循环阶段,即实现“概括问题———实施研究———解释结果———反馈、概括问题”的三个循环。每个循环阶段“反馈”后的“概括问题”都是新的问题。

实施步骤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实验工作中,通过思考发现存在的问题。

(2)鉴定问题,从所发现的问题当中选择研究的课题,调查问题存在的原因,为有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3)查阅文献,作好行动研究的策划和筹备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利用研究者自身的现有条件,深入研究有关文献和信息,了解、掌握“问题”研究的国内外、省内外现状,了解解决问题的相关理论。

(4)建立假说,假说是某种行动可能产生某种结果的预测,是未经证实的结论。假说应包括两部分,一是将要采取的行动;二是对行动结果的预测。

(5)拟订计划,应遵循可行性、协调性、同步性和操作性等原则。计划应包括如下内容:标题、目的、假说、被试的选择、变量的控制、方法、步骤、材料与实施工具的选择、人员与分工、经费、研究时间及研究措施等。

(6)实施行动,根据计划和研究假说进行研究行动,在行动过程中,通过观察、调查、问卷、测验等研究方法,不断搜集各种资料和数据,并根据行动中得到的信息,不断对计划内容加以改进。

(7)评价结果,实施研究行动结束后,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在专家指导下,将研究结果加以整理,得出结论,供评价行动研究效果和推广之用。

(8)反馈,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把行动研究获得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发现新的问题,在以往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转入下一轮行动研究。

第一,行动研究法的优缺点。

优点:(1)反应及时;(2)快出成果;(3)易于应用。

缺点:(1)取样缺乏代表性,成果推广有局限性;(2)受研究者学识的限制,教育理论不足;(3)研究者自行验证结果,成果本身具有主观色彩。

第二,在行动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好研究问题;

(2)界定研究问题的范围与内容;

(3)拟定周密可行的行动计划;

(5)在行动研究中,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依据实验目标,修改方案与行动计划;

(6)建立课题研究档案;

(7)对研究结果要进行客观分析,进行理性思考,深入研究,发现新问题,确立新课题,进行下一轮行动研究。

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模板21篇)篇十三

论文选题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研究基础、研究能力和研究兴趣。所选的研究课题一般应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具有重要性。学位论文选题要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定要是尚未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而又要必须解决的问题,即能解决理论问题以推动学科发展,能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多种效益,这样的问题当然就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是具有创新性。学位论文课题应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产生的新问题,以及前人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推动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应用创新,因此,论文选题可以是完善或创新理论与方法,也可以是拓展现有理论的应用研究领域。

三是具有学术性。论文讨论的问题一定要是一个学术问题,才有学术意义和学术价值。四是具有可行性。论文选题要求在科学上成立并可以探究,符合发展趋势,并有一定宽度,可分解,能循序渐进,可以深入研究。

在选题方向确定后,拟定具体的题目就非常重要了。论文题目是文章的题眼,可谓“干言万语第一句话”。拟定题目时要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体现专业性,符合本学科专业的学术要求和规范。

二是要有问题意识,有针对性,从题目表述就可以看出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

三是题目大小要适度,表述简洁、无歧义。一般采取中生表达,文题相对。字数一般在25个字左右,最好不要超过3o个字。

2.文献选择与阅读。

围绕研究方向领域或关键词选择文献,所选文献要尽量基金项目:湖北省高校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大学内部治理研究”(0324)和湖北民族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优化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权威和前沿,特别是近五年的同类研究文献,要尽量“一网打尽”。与此同时,耍对文献进行编排处理,并严格按文献著录格式标明文献出处。文献选定后就要认真阅读,通过阅读文献,熟悉了解本研究领域国内外主流期刊最新的研究成果。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四个问题。一是论文所研究的科学问题是什么?是否重要?为什么重要?二是论文中用到哪些研究手段?这些研究手段足以解决所提出的科学问题吗?三是论文中是否有创新的思想?是否使用了新的研究手段?四是论文产生了新的结论或概念吗?论文的数据是否能够支持这些结论或概念?在此基础上,尽量整理出系统的文献综述,并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以实现“更加熟悉前沿研究、有效提高写作能力和形成物化成果”等多种目的。同时,通过多看文献来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和精炼的语言词汇。

文献阅读一般包括精读(基础文献、经典文献)和泛读(知识点、跨学科文献)两个层面。对重点文献、经典文献要精读,而且要进行解释、评论和分析。

3.研究内容与提纲。

第一,与专业相关。这是研究生论文选题和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通过毕业答辩的基本前提。

第二,与兴趣相关。论文选题既要与兴趣相关,也要与自己未来的发展相关。“题对一生荣”。如果今后从事学术研究,就要选定较为长远的研究领域,深入持久地做下去,持之以恒,逐步培养自己对研究问题的兴趣。

第三,适当跨学科研究。运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或方法来研究本学科专业的问题,常常能产生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结论,不仅体现了创新,而且会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因此,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要注重学术交流,请教不同专业的同行,善于从多角度来思考所研究的问题。

在开题报告与论文撰写前,要在充分查阅和研究国内外相关的权威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针对研究对象,尽可能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事实上,任何理论的创新归根结底都是方法的创新。对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要尽可能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运用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观点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定性和规范分析,确定研究对象的内涵与外延、特点与本质。在此基础上,借助数理工具,建立分析模型,推演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深化对所要研究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研究选题确定后,就要努力去构建一个创新的研究思路,设计一个创新的技术路线,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一些改进或借用,就有可能有新的发现,从而找到课题的创新点。

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模板21篇)篇十四

所谓准备,主要就是充分占有资料,研究、参考他人的看法。

材料越多越好,材料不够就写不出好文章。

读的书看的论文很少,知识贫乏,是没法写论文和提出新的见解来的。

如何搜集资料?可以围绕法学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和具体题目,去图书馆、书店,查找有关的专著、论文集、主要法学期刊以及最近几年的统编教材,也可以在网上搜索、查找法学论文。

搜集材料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思考钻研、形成论点的过程。

(二)提炼材料,确定论证的主题和方法。

在提炼材料的过程中,通常有三种情况:

一是同意别人的论点,但自已有独特的感受,可从新的角度补充新的理由,丰富别人的论点。

二是不同意别人的见解,可以展开争论,但必须注意忠实地引用原文,说明自己的理由。

三是受了别人的启发,在别人见解的基础上产生新见解,或者别人没有讲到,自已有见解,只要言之有理,也是创见。

论文的主题,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和灵魂。

法学毕业论文的主题,就是作者对这个法律问题研究成果的基本观点。

主题应力求做到以下五点:

一要正确,符合法理和客观规律。

二要新颖,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不人云亦云。

三要直白,不要隐讳。

法学毕业论文的主题越直白明确越好,要让读者一看就知道,一看就懂,不能让读者云山雾罩,看后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四是主题要贯彻始终,在文章中不能改变,应围绕中心和基本观点去写。

五是主题要简明,理论要深厚。

论证方法是说明主题的基本方法。

一般来说,法学毕业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是立论,即确立文章的基本论点,围绕这个主题,全面阐述它的正确性、必要性和适用性。

有时,也适当运用驳论的方法,如针对某个问题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的观点,对它们进行评析,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从具体的论述方法来看,一般使用归纳法和演绎法。

(三)法学毕业论文提纲。

拟写法学毕业论文提纲的主要好处是帮助自己从全局着眼,构建论文的基本骨架,明确层次和重点,简明具体,一目了然。

论文定稿后,修正或保留的提纲就变成了目录。

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把材料组织成一个理论系统,而不是毫无层次、毫无逻辑联系地罗列和堆砌在一起。

法学毕业论文的初稿。

(一)运用逻辑思维写学术论文,逻辑上有两种科学方法,一个是演绎,一个是归纳。

所谓演绎,就是从一般到特殊(个别);所谓归纳,就是从特殊(个别)到一般。

依靠逻辑思维所产生的分析能力,对他人的观点作出补充、发挥、纠正、批驳,就自然会形成自已的新观点,写出自己的法学毕业论文,就不会只是停留于抄录他人现成的观点和材料。

(二)主题突出,论点鲜明。

(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四)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五)文字表述清楚准确、简练流畅。

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模板21篇)篇十五

摘要:论文针对软件工程的发展问题展开了讨论,介绍了其发展历史当中的四个阶段,概述了当下国内外的研究概况。随后阐述了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的具体内涵,分析了其较当下主流的软件工程方法的四大优点。

关键词:软件工程;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面向数据的体系结构。

软件工程这一术语,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在一次会议上被提出来的,其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规范整个软件行业,从而进一步促进软件行业的经济效益,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现在公认的软件工程的发展历史包含以下四个时期。首先诞生的是面向过程的软件工程。这一阶段主要是采用结构化的方法,对软件整个生命周期的过程进行设计、优化和测试[1]。随着技术的发展,研究也在不断推进,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也被提出,其主要是对面向对象进行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软件的后期维护等等,在当时这一理念比较先进,所以其很快被广大从业者接受,并且推广开来。但是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仍不能很好地解决软件在使用当中存在复用性低这一问题,因此有人提出了采用组件技术对软件工程进行进行优化,经过实践证明这一技术确实能够提高复用率,降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经济成本。而后随着软硬件技术的.提高,经济的发展,用户的商业需求也越来越高,软件开发者提出了面向服务的软件工程。时至今日,整个软件开发行业仍是以面向服务的软件开发为主导[2]。可是科技的发展不会一直止步不前,软件工程也一样,随着这些年大数据、云计算思潮的影响,很多学者开始构思能不能开发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软件工程。现在国内外已经有不少的学者提出了设计理念和相关模型,例如:我国学者何克清就详细分析了大数据影响下的软件工程的研究方向和一些关键技术。可是这一思想在现实的软件工程中还没有大范围的应用起来。因为其存在两个主要缺点:(1)现在的数据不仅形势复杂,而且增长速率也十分迅速,不仅包含着数据,还包含数据集[3]。因此在数据的储存、管理、分析和挖掘方面,相关的信息技术和软件技术更是难以招架。而且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快,用户理念也在不断的转变之中,这就为整个软件的开发过程带来了更多的问题。(2)当下的软件开发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开发复杂、生命周期短、维护难等问题导致软件成本高。

二、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的内涵和优势。

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是基于面向数据的结构体系,然后对软件进行开发。以数据为核心是此类体系的最大特点。整个体系结构以数据生态系统为基础,构建的软件体系能够包含整个数据的生命过程,从保护到授权。相比较现在广泛采用的面向服务的软件工程来说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优点:(1)两者核心不同。一个是以数据为核心,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被数据驱动,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来进行具体的服务。一个是以服务为核心,是典型的通过模型来驱动的,整个过程中服务不仅可以被发现而且是无状态的[4]。(2)面向数据的体系结构在数据管理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能够通过数据注册中心对数据完成有效管理、挖掘和分析,并且能够在不同结构的系统中实现信息的分享,其相较于当下主流的软件开发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信息数据的管理问题。(3)这两种软件工程所采用的软件开发方式都能够有效地提高软件的复用率。以数据为基础的软件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追求用户个人体验的满足,但是以服务为基础的软件开发方法却受限于服务重用这一缺陷,没法追求个性化定制。(4)这种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能够在数据未被使用时对数据进行加密保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数据安全进行保护,提高软件的安全性能。

三、结语。

目前已经有研究人员提出了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的具体方法,例如徐良在设计的毕设管理系统就是采用了此类思想。清华大学的张桂刚教授就提出了一种以现有的软件工程为基础的大数据软件开发过程和相关编程语言,最后还提出了软件的设计模型。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人员会更加深入的推进这个方向的发展。

参考文献。

[3]郁抒思,周水庚,关佶红.软件工程数据挖掘研究进展[j].计算机科学与探索,,06(1):1-30.

[4]徐良.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方法探讨及初步应用[m].成都:成都理工大学,.

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模板21篇)篇十六

地下水资源虽然属于可再生资源,但以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地下水资源现状来看,其再生速度同开采速度之间已远远不成正比。也就是说,现有地下水资源难以满足实际的需求,表现为供不应求。因此有必要施以行之有效的举措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力度,以更好地维持供需平衡。地下水取水技术,是开采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技术,通常情况下,地下水的开采要求即是要能够保证社会的正常用水,同时还需要对地下水位做好有效控制,只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做好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因此,分析地下水取水技术并致力于推动该技术的不断发展意义重大。

1、地下水取水技术控制与管理理念。

地下水取水技术控制与管理,是水利相关部门的核心工作,随着近些年来地下水超采区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多地区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使得针对地下水取水技术的相关研究成果不断增多,一系列相关管理政策也纷纷出台。然而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虽然相关政策不断累积与完善,但目前仍有多数超采区地下水位存在着持续下降的问题,无论是学术研究抑或是相关政策,都并没能够使地下水量达到预期值。结合现有研究成果与自身认识,本文认为其表现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首先,多数超采区之所以超采,主要原因在于受环境或气候等影响,致使这些地区除了地下水资源之外的其他水资源尤其匮乏,一旦水资源供需不足,社会矛盾必然因此而激化,超采区地下水位下降成了“不得以而为之”;其次,针对一个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没能对可持续开采量予以精准测定,致使开采实践因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导致地下水位递减;第三,则是因更多种原因所导致的违反规定而对地下水资源私自开采等问题,源于监管的缺失。由此可见,加强地下水取水技术的综合研究确保技术控制与管理的实效性已成为当务之急。

2、地下水取水技術控制与管理目标和依据。

发展至今,地下水取水单从开采技术层面来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并发展至一定水平。不足之处在于,地下水取水作为一项大型工程,涉及面尤其广泛。在全球生态问题逐渐突出的新形势下,水资源的开采亦需要兼顾到开采效率和资源保护以维持生态平衡,从此角度来看,有必要正确认识地下水取水技术控制和管理的'新目标和依据。

2.1地下水取水技术控制与管理目标。

地下水资源的测定,水位的变化实为最直观的依据。也就是说,一个区域的地下水含量或水位,直接反映着地下水资源量。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开采地下水成为了人类社会得以维持生存的必要选择。但是地下水资源有限,虽然可再生,但需要时间,而社会的用水需求却日渐增加,一旦开采过量,则生态环境的平衡规则便会被打破,甚至于连地质环境也会因此而受到破坏。因此,地下水取水技术的控制和管理,需要将目标定位于保证供需关系平衡层面,也就是需要对地下水取水量进行必要地控制。

2.2地下水取水技术控制与管理依据。

根据地下水取水相关理论能够看出,保证地下水取水技术的关键问题在于,既需要保证低下水位能够维持生态平衡,又能够保证供水量尽可能满足用水需求。由此看来,对地下水位进行合理化判断与设计,成为了地下水取水技术控制与管理的核心举措。实践层面,则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实际情况而对开采量进行划分,包括超采区、平衡区以及水含量充足区。也正是此区域的划分,才是决策地下水取水技术控制和管理的应有依据,需要差异化对待。

3、地下水取水技术控制与管理建议举措。

社会对于地下水的需求实为刚性需求,即便能够明确相关技术控制与管理目标且能够严格遵循相关依据进行取水技术管理实践,也很难精确维持地下水位始终平衡。为此,本文认为则有必要通过一系列相关措施有效填补供水量不足的空缺才是更有利于缓解地下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应然举措。

1.1拓展水源供给渠道。

不可否认,地下水是人类用水的重要来源渠道,但根据相关统计结果可知,地下水取水占据人类用水总量的比例大约仅占1/5左右,只有北方等一些干旱城市的地下水资源所占比例较高。由此可见,拓展水源供给渠道以用来弥补地下水资源供应的不足大有可为。这些其他类型的水源供给渠道包括海水淡化、江河湖泊、湖库水源以及雨水资源等等,甚至于有些工业用水在经过处理之后也能够二次回收使之成为可用水。因此不同区域大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方式拓展水源供给渠道。

1.2对地下水进行适当补给。

对地下水进行适当补给是保证地下水资源达标的一大可行举措。具体而言可以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嵌入各种形式的人工入渗设施,有利于促进地下水量的充足。目前,我国地下水补给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但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包括含水层的有效利用、地面沉降的控制以及地下水取水资源的扩大等等。因此可在城市建设进程中多建拦水坝,广泛使用透水性铺装材料等,对地下水进行更多补给。

1.3调整地下水取水规划。

地下水取水规划技术的应用对于地下水位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取水量相同的前提下,保证取水规划的合理性,能够有效作用于地下水水位使之最大化平衡。而若是规划不合理,则将有可能加剧水资源不平衡状况。为此,有必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状况,在保证地下水取水量保持平衡的前提下对地下水取水布局做出合理化调整,以提高地下水取水技术水平。

4、总结。

综上所述,地下水作为紧缺的资源,取水技术直接关乎着地下水资源的供给问题,不容忽视。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能够树立正确的地下水取水技术控制与管理理念,明确取水技术管控目标和依据,并尽可能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渠道推动地下水取水技术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袁普生,殷春霞,王丹.国外地下水取水计量设备和技术发展概况[j].中国水利.2009(03)。

[2]张继路,蒋咏.我国地下水管理体系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江苏水利.2014(01)。

[3]赵辉,高磊,董四方.近期我国地下水管理重点工作的思考[j].中国水利.2013(01)。

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模板21篇)篇十七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模板21篇)篇十八

实验法是透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模板21篇)篇十九

量化研究,是指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量化,就是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量化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某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间量的变化规律。由于其目的是对事物及其运动量的属性做出回答,故名量化研究。

量化研究设计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相关法和实验法。

(二)研究特点。

量化研究的特点是:

(1)在自然情境(田野)中搜集资料。

(2)以文字、图画、视听器材、访问逐字稿、照相、录音、笔记记录资料。

(3)重视过程与结果。

(4)将搜集到的资料归纳分析。

(5)注重现场参与者的观点。

(6)以统整的观点进行研究。

(7)研究者保持客观立场。

(8)视研究对象为独特的个案量化研究。

三、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各自的不足。

实际上,无论是量化研究还是质化研究,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在实践层面上,任何单一模式的使用都会带来无法解决的问题。

量化研究以其客观、精确而着称。这种研究大多采用假设一演绎的模式,即首先根据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性了解,作出一定的理论假设,然后通过对样本的调查研究,作出对研究对象整体的推论。研究开始之前的理论假设无疑是重要的,因为它规定了后继的研究方向。但是量化研究恰恰在这一阶段容易出问题。因为量化研究的客观原则要求研究者持“中立”的态度。为了保证中立的态度,量化研究往往选择那些与研究对象没有直接联系的个体,以防止研究者个人情感的`涉人。然而,这意味着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社会文化背景缺乏了解或没有透彻的了解。这样一来,理解假设和以这一理论假设为基础的调查问卷就出现了问题,其所得的结论也就很难令人信服了。

但是,量化研究的劣势恰恰是质化研究的优势。质化研究强调的是情景性和文化契合性,强调从被研究者的角度看问题,了解被研究者的文化历史背景。因此,如果在量化研究进行之前,首先通过质化研究的无结构访谈对研究对象有一般性的了解,那么理论假设就具有文化契合的基础了。

质化研究的单一模式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正如量化研究指责的那样,质化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往往不具备迁移性。换言之,质化研究结论的应用范围是有限的。当然,质化研究并不在意结论的一般性,它的本意就是研究典型的案例,得到一种特质性的结论。但是,科学研究与经验常识的基本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概括性的结论和对一般规律的研究,而后者仅仅是个人经验知识,缺乏跨情景的迁移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模板21篇)篇二十

摘要:《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课程,这门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对于土木工程专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这里阐述了课程开设现状和开设以来存在的课时安排少、授课内容浅而旧、实践教学平台尚未搭建好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以应用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关注本领域前沿-滚动更新授课内容、搭建合作示范性实践平台-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等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和建议,希望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初步的思考和探索依据。

关键词:防灾与减灾;土木工程;教学改革。

0引言。

近年来,灾害事件频繁发生,不但造成巨额的社会经济损失,而且造成惨痛的人员伤亡事故。上至国家层面,下至村镇个人,这一切无不深深触动着每个人的心。高校担负着传承文明的责任和义务,是培养防灾减灾综合素质强硬的人才的理想场所。而土木工程是防灾减灾应用最直接最广泛的学科和行业,该专业大学生防灾减灾知识体系的储备和防灾减灾意识的培养直接影响其在未来工作中的思想和行为。在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中开设防灾减灾课程具有其它专业和学科都不具备的主动性、必要性和不可代替性。因此,在学校提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之际,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和地方,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防灾减灾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索防灾减灾课程教学改革问题,力求今后能抛砖引玉。

1课程开设概况。

《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是我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基于土木工程地质灾害、地震灾害、风灾害、洪水灾害、火灾害和爆炸灾害等基本知识之上,研究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灾害的防灾与减灾的一门学科。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课程通常在《工程地质》、《建筑结构抗震》、《桥梁结构抗风与抗震》等课程之后开设。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让学生系统了解各类灾害的类型、特点、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及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熟悉工程上防灾减灾对策与措施,培养学生初步识别、分析及解决灾害的能力,使之能与工作中遇见的常见问题紧密结合,以保证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稳定。

2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2014年起,我院针对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开设了《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课程。实施三年来,对学生防灾减灾知识的积累和意识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2.1课时安排较少,但内容多,信息量大。

该课程共安排16个学时,1个学分,考核方式为考试。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与土木工程相关的六大类常见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风灾害、洪水灾害、火灾害、爆炸灾害)以及相应的防灾减灾工程措施,另外包括灾害风险分析与应急管理。每一种灾害都有大量的信息和案例可供分析,在如此有限的课时内涵盖常见地震、火灾、爆炸、风灾、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等,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选择与本专业以及未来任务相关的几种灾害重点分析介绍。这样在内容安排上就容易出现厚此薄彼,有所偏倚。

2.2授课浮于单纯的内容和形式,应用深度讲授不足。

多数教师的授课内容较为丰富,也加入一些案例分析,但是案例分析和讲述紧紧局限于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发生的原因、造成的损失和伤亡等客观事实方面,对于相关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防灾减灾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分析讲解较少,且相同情况下的防治措施和建议论述不充分。这种情况下,会使学生对于灾害的基本认识具备了,但是对于防治灾害的具体措施掌握上还远远不足。另外,好多授课老师的讲授案例内容老旧,仍然是几十年前发生的一些灾害事件,这些事件中的土木工程结构在当前形势下可能早就被淘汰使用了,也可能早已更新换代好几次了。这种情况就脱离了现代土木工程的实际施工实例,即使讲授清楚了,也不具有广泛和较好的现代应用意义。

2.3实践教学开展少,实践平台尚未搭建好。

由于该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强,平时仅依靠课堂教学远远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目标,还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强化防灾减灾的意识。但由于课程总课时较少,实践课时难以有效安排,实践环节中的安全问题以及时间和地点的安排协调困难,导致实践平台尚未有效搭建,实践教学没有有效开展起来。

3教学改革措施初探。

结合本校土木工程专业防灾减灾开课实情和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本文从以下方面初步探索改革的措施,希望今后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1以应用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增加课时安排。

《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是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土木工程领域常遇到的灾害的种类、成灾机理、防治措施及减灾技术。要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的高级工程人才,掌握相关的防灾减灾知识在具体开展工作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适当增加学时。课程面临课时安排少的实际问题时,教课教师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将课程的重点内容突出,并与特定的应用场景相联系,设想未来工作岗位最可能遇到的应用问题,学与用相互结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3.2关注本领域前沿,滚动更新授课内容,深挖致灾原因和防治措施。

防灾减灾学科的交叉性强,常常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和多门课程,这就使得该课程的教材更新速度跟不上研究内容的更新速度。再加上土木工程领域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许多原本可能致灾的因素得以减弱或克服。因此,一些老旧的内容和案例在现在的土木工程中并不适用了。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及时关注本领域的前沿,尤其是相关的时事事件和专业领域期刊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滚动更新课堂的教学内容,深挖事件的灾害类型、特点、致灾原因以及防治措施,使学生第一时间接触最新的应用领域实例和防灾减灾新举措。

3.3搭建合作示范性实践平台,强化工程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增加防灾减灾的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学校现实教学中存在“案例来源”与“真实土木工程环境”相脱离的矛盾,为解决这一客观问题,学院应主动与一些防灾减灾单位(如地震局台站、火灾大队、地质灾害研究所、重大灾害防治区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和联合培养学生的模式,尝试建立校内、校外两类教学示范实践平台。例如:校内平台方面,学院可以与火警中心合作建立校内实验大楼火灾与防火防灾师范基地,不仅从土木建筑结构选址、防火等级设计、防火设备设计等方面实地演示讲解火灾的防治措施;还可以定期组织各个班级的学生参加防火演练,使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实践平台,真实参与防火工程实践,零距离与土木工程防火设计结构接触,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化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4结语。

防灾减灾通过综合应用工程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提高土木工程结构、土木工程系统抵御人为及自然灾害的能力,研究和防治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工程灾害,是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体系和基础能力,进行教学改革对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2]申永江,李耀庄,冷伍明.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验班《防灾减灾概论》教学改革初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80-81.

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模板21篇)篇二十一

1、有关现状研究的课题,一般可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测量法。

3、有关发展性研究的课题,一般可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跟踪法、实验法等。

(二)根据研究的可行性确定适宜的研究方法。

1、要考虑研究范围的大小。

2、要考虑研究时间的长短。

3、要考虑研究对象的年龄、学识等因素。

(三)根据课题的目的、任务选择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任务偏于对象的认识方面特征(掌握知识、技能、能力、自我意识、道德认识等)或与认识关系比较密切的,易用语言描述的课题,可以考虑用调查法。也可以用测量法或实验法。

2、研究目的偏于了解对象的态度(认识、情感、意向)和行为方面特征的,例如学习动机、道德情感、气质、性格等等。为取得真实可靠的结果,可考虑运用观察法、测量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等。

3、研究目的任务偏于解决教育实践中提出的某些问题,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学生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可考虑采用行动研究法、教育性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

4、研究的目的任务偏于探索某些理论问题的,可考虑采用文献法、历史法、实验法等。

(四)根据研究者个人的偏好和能力,选择研究方法。

1、专业人员更适合于选择测量法、文献法、实验法、质的研究方法。

2、一线教师更适宜选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简单的实验法。

3、不同研究基础的教师选择的研究方法也会不同。

相关范文推荐

    门面房物业费催缴通知范文(21篇)

    通知对于组织的运行和信息交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组织内部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不知道如何撰写通知?以下是一些通知写作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尊敬的(物业管理项

    幼儿园参观心得体会和感想(模板24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经验,并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这里有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这次我有幸参加了山东省

    教育局德育工作计划大全(19篇)

    德育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德育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的德育工作提供一些启示

    学做新思想做好接班人活动总结大全(15篇)

    活动总结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活动的效果和影响,为以后的活动做出更好的安排。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专业的活动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提高写作水平。20xx年,会务科在办

    医院义诊活动总结与反思(专业18篇)

    活动总结可以激发我们对下一次活动的热情和动力,让我们更加期待与期许。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动总结范文,这些范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活动总结的要点和技巧

    发改局办公室个人工作总结(专业20篇)

    办公室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自己在工作岗位上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办公室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与借鉴。

    委托检测合同付款方(实用18篇)

    合同协议是商业活动中信任和合作的象征,它确保了交易的公平和诚实。接下来,我们将为您呈现几份合同协议范文,供您参考使用。甲方:乙方:根据甲方开展科研工作需要,委托

    刑事案件申请法院调取证据申请书范文(22篇)

    在写申请书之前,我们需要对自己所申请的事物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学习这些申请书范文,我们能够了解不同领域和目标申请的特点和要求,为自己的申请书写作提供参考和借

    供配电实训总结报告(专业15篇)

    在撰写报告范文之前,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已有成果。接下来是一些实用的报告写作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写作水平。1.标题:标题可以采取规范

    在安全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精选18篇)

    演讲稿范文是演讲者的灵感源泉,可以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表达问题。善于借鉴一些成功的演讲稿范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构思和写作自己的演讲稿。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