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第三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模板10篇)

时间:2023-10-03 作者:琉璃三上第三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模板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三上第三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篇一

知识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方、引、善、遽、任、悖、涉、契、刻舟求剑、惑等),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语境意义。

2、积累“引婴投江”和“刻舟求剑”等出自《吕氏春秋》的成语,了解其典故,理解其寓意。

3、了解解释说理、以小见大的手法。

能力目标:

理解两个寓言故事的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两个故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概括故事的哲理;了解“寓言”的特点。

情感目标:

领悟两则寓言故事的哲理,懂得做事不能主观臆断的道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语境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简介《吕氏春秋》。交流查找的有关《吕氏春秋》和预习课文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进入新课文作铺垫。

二、老师范读,

学生齐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讲述了怎样的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家长依仗老话“有其父必有其子”的逻辑,强迫幼小的生命“游泳”差点溺杀小生命,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说明“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改变,否则会酿成大错。

楚人乘船渡江,剑掉入水中,他不是马上潜水寻找而是在船上刻好记好等船停下再去寻找。船已行驶,而剑却沉入江底,此时去找有什么用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明情况变化,解决问题的手段不能不变,否则会失败。

2、作者(编者)对这两则事是什么态度?不认可、嘲讽、蔑视甚至批判!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提示重点掌握的词语:方、引、遽、任等字的用法。

2、挖掘故事寓意,了解“以小见大”的写法。“引婴投江”,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不变——“悖”。“刻舟求剑”地点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不变——“惑”。

3、对学生的感想及认识进行评点,揭示故事的现实教育意义。

4、分别找出文中的叙述和议论部分。

5、通过比较找出两则故事在上述各方面的异同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进行两则故事的比较分析。

同;

1、作者对两则故事的态度相同

2、都告诉人们事情本身发生变化时,解决问题的手段也应该随之改变。

不同;

1、故事内容相异

2、说明对象不同

3、一个强调说明“对象”一个强调发生地点。

五、延伸阅读

1、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加深对寓意的理解,训练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朗读感知“引婴投江”“刻舟求剑”故事。组织学生品读课文,并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价。

六、布置作业

完成《点击》

三上第三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篇二

1.认识11个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学习新笔画:竖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体验、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种树的快乐,感受自己像小树一样成长。

1.认识11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感悟、朗读、背诵课文。

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1.识字、词语卡片。

2.图片、课件或录像。

第一课时

(一)导语引入,激情引趣。

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盼来了美丽的春天。我们小朋友该怎样为春天增添色彩呢?

2.展示课件:你从画面上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三个小学生在植树。)

3.板书课题我们去植树(指导学生读好课题。)

(1)哪位小朋友读读课题。你知道什么是植树吗?对,植树就是种树的意思。

(2)那好吧,我们一起植树去吧。

(二)初读课文,初悟情感。

1.听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看图片,边感受。

2.谁来说一说,你们听出老师是什么心情?能说说你自己的心情吗?

3.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生字朋友找出来,多读几遍。

4.同桌的小朋友轮读课文,互相帮助,把课文读正确。

5.我们一起在春天里去植树,该怎样读呢?自己再练一练。

(三)随文识字。

1.(出示生字卡)生字宝宝从课文中着急地跑出来,要和你们做朋友呢,小朋友们还认识它们吗?采用多种方法读。

(1)开火车读。

(2)小老师带读。

(3)去掉拼音读。

2.走进“聪明屋”自主识字活动。

(1)从聪明屋中任意摘取生字宝宝,从字音、字形、字义三个方面和宝宝对话,说说你对宝宝的了解。

(2)自主识字我最棒,我有识字小窍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字。

比如:有的同学可能归类识字,把独体字与合体字分开记忆。

比如:有的同学可能会用旧字换偏旁识新字

教师要适时引导,鼓励学生。本课生字比较简单,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教师重点指导书写新笔画竖提,并提醒“洒”字右下边没有横。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形义规律:

为什么“们”是亻旁?

为什么“树”是木字旁?

小朋友还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宝宝:看它们在字形、占格上有什么特点?

2.重点描红:独体字——衣里成

3.抄写字头,请小老师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人人闯关,小老师互查。

2.为生字找伙伴,比比谁组的词语最多。

3.自由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看图,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2.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读书来回答这个问题。

3.体验课文,让学生体会到小朋友植树虽然辛苦,却很快乐。

(1)你能读出小朋友的动作吗?(端、铲、洒、载)

(2)假如你就是其中一个小朋友,你再来读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呀?

(3)师:你们植树这么累,为什么你还读得这样高兴呢?

4.你们到哪里植树去了?快读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说:马路、小山、河岸

(2)师引读,引导学生感悟:

你们来到马路植树,马路对你们说:“。”

你们来到小山植树,小山对你们说:“。”

你们来到河岸植树,河岸对你们说:“。”

(3)你们听了,想对他们说:“。”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表达自己的感受。)

5.你们就像一棵棵小树,读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想法?

(1)当你们和小树一样快乐、健康长大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呢?

(2)带着你的感受,背诵课文。

(三)自主积累。

1.小组间背诵课文大比拼。

2.积累词语我会用。

(1)把词语娃娃请到自己家:我会读、我会写。

(2)带词语娃娃去旅游:我会用。(比一比,在课文中我会用,在课文外我会用。)

(3)课外词语大展示:四人一组,在组内交流自己课外积累。

(四)总结:这节课我的收获是什么?

三上第三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篇三

1.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图文结合介绍自己的方法。

2.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并配上自己创作的自画像。

3.按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方法,图文结合抓住主要特点向大家介绍自己。

4.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1、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

2、图文结合介绍自己的方法。

课件范例

2课时

课时目标:读例文,明确目标

一、展示自画像。

1、同学们看了杜小虎的自画像后,都跃跃欲试,回家去画了自己的自画像,今天都带来了吧!

2、老师随即选择几幅,让大家猜一猜。

3、请同学们选出画的最像的一幅,讨论:这幅画的哪些地方最像?

4、请这幅画的作者介绍:怎样画的?(抓住了长相、衣着、神态、姿态等方面特点。)

小结:要画得像,就得找准人的特点。画画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

二、学习例文

1、读例文,说说文章写了什么?

2、再读文章,把文章中主人翁的特点找出来并画出来。

3、分析人物有哪些特点?

姓名:杜小虎年龄:9岁

体重:20千克身材:身高1.2米,瘦而结实

表情:笑眯眯穿戴:蓝色衣服

爱好:喜欢打乒乓球,喜欢读书。

找重点:

(1)要点:身材、长相、表情、穿戴、爱好

(2)顺序:从身材、长相、表情、穿戴到爱好从头到脚从整体到部分

4、教师小结:写人要抓住每个人的特点来写

(1)我的十分钟

1、请同座位互相对自画像提意见,说说对方的特点。

2、按一定顺序说一说《我的自画像》。

四、师生交流:

1、有没有觉得难写的地方?

2、重点交流写一个人的外貌应该怎样写?

(要抓住一个人的特点,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五、品读范文

课时目标:修改习作。

一、学生写草稿

1、教师巡视,拿一篇习作读一读,大家猜一猜

2、师生共同“评评看”,肯定,表扬优点,指出缺点

(2)我的十分钟

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文章认真的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地方加上去,删除不必要的语句。

三、相互修改

自己修改满意的.作品读给同桌听,征求别人的意见。

四、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五、朗读习作

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六、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

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板书设计

我的自画像

要点:身材、长相、表情、穿戴、爱好

顺序:从身材、长相、表情、穿戴到爱好

从头到脚从整体到部分

智慧空间:

附范文

三上第三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篇四

本课以亲切、中肯的语言娓娓道来,揭示了自信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并告诉我们如何树立自信心,面对人生。

全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用事例开头,引出下文对自信的议论,这部分,讲了一正一反两个事例,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第二部分,向学生推荐了一道可以调查自己自信心的测试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部分,讲述了四种提升自信心的可行办法,由主到次,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易于接受;第四部分,用诗的语言,意味深长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脉络清楚,语言特点亲切、自然,非常有说服力。

1.情感目标: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教育学生如何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2.知识目标:把握文章中语言特点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能力目标:体会文章亲切、自然的文字风格。

1、导言:我们已经知道了自信对于一个人的神奇作用,那么,你有几分自信呢?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这12个题目来初步测试一下。

2、打开课本,学生如实自我测试(师读题,生作答)。

3、测试的结果是怎样的呢?指名读结果分析。

4、请结果是“信心十足”的同学谈一谈平日是怎样看待自己的.。

1、自读第三部分。说说作者提供了几个方法。

2、再读课文,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使自己自信起来的方法。(可以自己总结,也可以在课文中画出语句。)

3、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4、请测试结果为“自信不足”的同学齐读,后指名谈谈自己此时的想法。

5、小组讨论:想想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自己自信起来?全班交流。

1、自读。本段语言有什么特点?说说应该怎样读?

2、指名读,齐读。

3、说说本段的修辞手法,仿照课文句式补写文中省略号部分。

4、交流。

罗曼罗兰说过:“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自信于每一个人是如此的重要。学了这篇课文,我相信同学们都有各自不同的领悟,文中的哪些句子对你有所触动呢?请画出来,写写自己的体会。

1、背诵最后一段。

2、练笔《说说我的优点》

3、搜集关于“自信”的名言或故事。

三上第三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篇五

一、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新词,辨析多音字、形近字。

2、能理解跟课文中心有密切联系的重点句子的含义。会修改病句。

3、给课文分段,说出每段段意和全文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5、懂得分辨课文中哪些写的是实实大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想象,并要求在习作时学会运用。

二、教学重点:

读文章,要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写文章要学会在具体叙述真实事物的同时,展开合理而又丰富的想象。

三、教学难点:

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要从小女孩的处境和作者的想象的强烈对照中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穷人》一课要着重通过对词句的理解,看看作者是怎样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

三上第三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篇六

1.学用字词句,能联系自己的平时阅读谈谈自己了解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2.写好钢笔字,注意字要站得稳,上下中心必须相对。

3.读读背背,积累带有动物的成语,并学习一篇美丽的诗歌。

4.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学会正确的求救方式。

思维发展目标: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1、区分“漂流”和“漂浮”

2、说和写植物种子的传播。

3、读、背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和小诗《晨牧》。

4、口语交际:遇到意外情况如何自救和求救。

课件、图片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积累运用。

2、练习写好钢笔字。

一、学用字词句

1、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1。

(1)学生自由读读这些词。

(2)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漂流”“漂浮”。

(3)指名读读这些词语,齐读。

(4)讨论讨论,并互相说说联系自己的平时阅读谈谈自己了解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5)指名说说自己熟悉联系自己的平时阅读谈谈自己了解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3、练习连一连。

4、反馈。

5、指导2

(1)选择一种植物,读一读,想一想,并和同桌说一说。

(1)指名说一说,有不完整的地方师生共同补充。

(2)自己练习填一填。

6、我的十分钟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地谈一谈。把你熟悉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写下来。

7、指名读一读。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

(1)出示:“素、晃、荒”。读一读

(2)注意观察:注意字要站得稳,上下中心必须相对。

(3)集体交流,总结:写这一类型的字注意注意字要站得稳,上下中心必须相对。

(4)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6)反馈、点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能够背诵“读读背背“中的8个成语和诗歌,结合插图形象理解。学写毛笔字。

一、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

2、我的十分钟: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的读,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要熟读这些成语。

(2)指名读成语。

(3)边读成语,边看图,要求能边读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4)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读,练背。

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动物的词语?说一说。齐读这些词语。

3、指导第二部分

自由读读这首诗歌。

指名读读。

讨论这首诗歌的大概意思:早晨的时候,晨雾浓密,一个孩子干这鸭子往河沿里走,他吹着牧歌,鸭子刮刮的叫,构成了一幅非常优美动人的乡村图景。

同桌练习熟读并背诵。

指名背诵、齐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师:板书“点”,它是汉字笔画中最小、最不起眼的笔画,但可别小看它哟,它是非常重要而且变化最多的一个笔画,传说东晋王献之小时侯练书法很勤奋,练完了三缸水。有一次,他写一个字忘记写点了,父亲王羲之见了就顺手在上面补了一个点。后来王献之的母亲见了这个字后说:“吾儿写完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

2、指导学生观察“方”字中的点——露锋点

(1)向右下直下起笔;(2)逐渐按笔;(3)提笔,笔锋至中心处;(4)自右向左圆转收笔。

3、教师执毛笔范写点(这叫露锋点)

4、学生临帖描红(提示正确的执笔姿势)

5、指导观察“小”中的第一点——藏锋点:将点起笔处的笔锋藏起来,不是直下起笔,而是逆锋向左上起笔,然后提笔圆转,再向右下逐渐按笔,其它步骤与露锋点相同。

6、学生临贴描红。

7、学生自由练习写两种点,互相交流书写心得,教师巡视指导。(程度高的学生还可以练习写含有点画的字。)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变的能力,规范学生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

2、习得一种在“危难之中”能够成功地自救或求救的本领。

一、口语交际学会求救

1、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练习。

(1)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录像。

(2)教师讲述注意点:当发生失火、落水、中毒等意外事件时,我们应该学会求救,生活中会有哪些意外呢?如果遇到了,应该怎样自救或者求救。

(3)教师示范火警求救。

(4)学生说火警求救。

3、我的十分钟

(1)同学间自由交流不同的求救语言和发生不同意外时怎样自救。

(2)以小组为单位,各选出一名选手参加大赛。

(3)请一同学当主持人,开始比赛。

(4)评选最佳救助天使。

教师小结本次比赛并给予热情的鼓励。

三上第三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篇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3.知道植树的好处,增强环保意识。

认记生字,知道植树的好处,增强环保意识。

了解植树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拼音读准字音,不丢字、加字。

2.同桌互读。拼音、汉字对照读,检查是否读正确,读对了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表扬她。有读错的地方,你来帮他改正。

3.说说课文共几小节?指名分节读。思考:每节都写了什么?

4.学生齐读。

5.选自己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听,说说为什么喜欢。

三、识字游戏

1.出示文中要认和要写的字。

(1)指名试读,会读哪个就读哪个。

(2)说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2.在文中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同桌互读互查:听听哪个字音没读准,你能当“小老师”帮助同桌吗?如果同桌都读对了,你就在他的书上画一朵小红花。

(2)指名读,喜欢读哪个就读哪个,教师随机正音

翘舌音:植春厂

平舌音:色走

(3)教师随意指生字,考考学生是否会认

3.巧识字形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的字形吗?

(1)四人小组讨论识记字法。 (鼓励学生结合字形和字义/歌谣/谜语巧识巧记)

(2)找一个学习伙伴,把你记住的字读给同伴听,并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

(3)汇报交流识记方法

师:谁来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识字方法(可以邀请小朋友读,并给予评价,也可以让同学围绕生字的学习向这位“老师”提出问题)

4.巩固生字:

(1)摘桃游戏:黑板上画一棵大桃树,结满桃子,每个桃上有一个生字,学生摘一个领读,再齐读,再让大家组词/说话。

(2)找朋友(拼合体字:让/河/多/坡/植)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深化理解

指名读第3小节

师:科学家怎么说的?(出示绿树制造空气的课件)

师:在这样舒适美丽的环境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生:甜蜜、幸福

师:试着读读,谁能读出这种感情(生练读)

指名读,生评议,再指名读,肯定读得好的地方,全班齐读。

师:读懂了什么?(出示课件:一棵树一点绿,千棵万棵一片绿课件)

师:这些树染绿了祖国的大地,多美啊,谁来读读。请学生推荐班上读得好的2名同学读。

师:大家来和他们比一比(全班再读)

师:你还请哪位同学读?(请一位读得少的同学读)激励男女生比赛读,读后选一人评价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植树还有什么好处?小组讨论、汇报:防风固沙……

3.哪些地方可以植树呢?

自由读第二小节组

师:通过读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老师根据回答板画:荒滩、河岸、山坡、路弯……

师:哪个词不懂?理解“安家落户”

师:同学们的心情怎样?

生:高兴、兴奋

师:读出愉快,坚定的语气,重读“走”字小组比赛读

5.请同学们快到黑板前面,画出你们植的树。 (生到老师板画的荒滩、河岸……等处画出大大小小的树)

师:座位上的同学讨论我们的学校和家的周围,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栽树种花。

汇报:

6.全文美读、背诵。(1)齐读全文,边读边想像祖国美丽的景象。 (2)试背诵课文

7.思维拓展、口语训练

出示课件(1)观赏树林为我们遮风挡沙,挡住洪水的图片。模仿课文3、4小节编儿歌。

如:妈妈说:

树林可以为我们挡住风沙……

师:(配乐读全文)今天我们栽下绿色的希望,明天,祖国大地上到处都会有挺拨的大树。

二、指导书写

1.学写:亲、老

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生认读)出示2个字的笔画顺序(学生书空)

指导观察两个字的占格位置(学生观察每一笔占格位置)

老师范写,讲解(一笔一笔跟着) “立”字旁要写得扁些

2.学写“走、河、户”

出示田字格生字“走、河、户”(学生认读)

请学生说一说每个字占格位置,老师边听边写(学生可以上台说一说,笔画及占格位置)

师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3.学生自主学习写“让、工、厂、多、今”

出示田字格中生字,(小组讨论每个字占格位置,学生自己练习书写。比较“今――令

板书设计:

3、我们去植树

净化空气

染绿大地

三上第三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篇八

1、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准“雪、灭、独、寒”4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4个生字。

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字字过目地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3、能根据画面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并能根据图画背诵符合图意的诗句。

4、认识部首“雨字头”。练习描写“雪、灭”2个字。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借助“注释”和“参考译文”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老渔翁在寂静、寒冷的江面上孤舟独钓的情景。

1、出示“江雪”图片,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师:谁能用一二句话介绍一下图上的景象?

2、交流反馈,适时出示生字卡片“雪、寒”。

3、总结,板书古诗题目,学习“雨字头”。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完整。这幅画上画的是:寒冷的冬天到了,大雪不停地下着,江边已积了厚厚的雪。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题目是——板书——江雪写“雪”时,用红色标注“雨字头”,边写边说:第三笔是——横钩;这一点一点的多像——小雨点啊!

师:有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这部分用红笔写出来?(不知道的,可以看看书。)

1、播放媒体,学生赏听。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唐朝的诗人柳宗元写的这首古诗,大家要仔细看图,认真听录音。

2、再放媒体,老师讲解一句意思,再出示一句诗句。师:请大家仔细听老师讲解,再看着画,听录音,想想你明白了什么?师:寒冷的'冬天到了,大学纷纷扬扬,山上早已不见了小鸟的影子,山里的小路上看不见一个人影。这真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师:在这冰天雪地里,有一个老翁穿着蓑衣,头戴斗笠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一人在江上钓鱼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交流听明白了什么。先自己说说,再同桌交流。

1、出示整首古诗,明确学习任务。

2、老师一句一句范读,学生跟读。

1、自由练读。

2、小组交流读。

3、全班交流读。

4、打擂台背诵古诗。

1、抽读生字

2、交流记字好方法。

1、根据老师讲的内容,背诵相关的诗句。

2、根据画面选择诗句。

三上第三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篇九

主备人主讲人

教学目标

l、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掌握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并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能熟练的测量简单的物体的长度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千米、分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千米、分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千米、分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直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西游记吗?孙悟空的本领可大了,他能把金箍

棒变长也能变短。想不想知道他变得有多长或有多短吗?这一节课我们来

认识,千米、分米、毫米。

看老师板书课题: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1、信息分析:我现在的高度是2千米,我现在的岛度是l000米,金箍棒变

成长l千米长,变成l分米。变成5毫米长。

2、提出问题:(1)1毫米有多长?

(2)1分米有多长?

(3)1千米有多长?

二、出示自学指导1:自学红点一,思考:

1、1毫米有多长?

2、毫米用哪个字母来表示?

3、毫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自学汇报,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1)1毫米有多长?

先让学生拿出学生尺,小组讨论,看一看尺子上的刻度,尺子上l小格

的长度是l毫米,毫米用mm表示。学生发现l厘米和l0毫米,同样

长。测量以下l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l毫米,得出:l厘米=10毫米

三、出示自学指导2:自学红点二,思考:

1、1分米有多长?

2、分米用哪个字母来表示?

3、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汇报:

10厘米就是l分米,分米用dm表示。得出:l分米=10厘米

同桌互相交流手掌大约是1分米,测量一下,一支粉笔大约有多长?

四、出示自学指导3:自学红点三,思考:

1、1千米有多长?

2、千米用哪个字母来表示?

3、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汇报:

1千米就是l000千米,千米又叫公里,用km表示。

1千米(公里)=1000米

我们学校教学楼长约100米,lo座教学楼的长的约是l千米l5分钟大

约能走1千米。

2千米是多少?2千米时2个1000米,也是米。2千米=()米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

长度单位。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在()里填上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2、3米=()分米2厘米=()毫米

5千米=()米40分米=()米

3、用手势表示出l毫米、l厘米、1分米的长度,同桌交流一下。个人补充及建议

板书设计: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千米、分米、毫米

尺子上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毫米用mm表示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千米=1000米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

教学反思:

作业设置:

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1厘米、1分米的长度吗?与同桌交流一下

三上第三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篇十

第六单元奇思妙想欣赏文章

1.皇帝的新装

2.郭沫若诗两首

3.女娲造人

4.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5.寓言四则

兴趣情境导引

2003年春节来到了。小明和小华早就听说市少儿图书馆举办春节猜谜活动。于是,大年初二,他们早早就来到了市少儿图书馆。只见图书馆内挂满了花花绿绿的谜语。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小明和小华相约比赛,看谁猜得多。半小时后,他们相会了,小华手中捧满了奖品,小明却两手空空。

生:老师,为什么小华猜中了很多谜语,小明却两手空空呢?是不是谜语偏心?

师:不是谜语偏心,其实呀,是因为小明还不会张开联想和想像的翅膀,去收获一个又一个诱人的奖品。

生:老师,联想、想像和猜谜有什么关系呢?

生:三国时刘备好像有一匹马叫“的卢”。

师:“百花开”意味着什么?

生:春天到来。

师:那哪一位围棋名人与“马”、“春天”有关系呢?

生:马晓春!

师:对!

生:我明白了,如果我们按照谜面,适当联想、想像,进行分析归纳,往往能猜出谜底。

师:其实,不仅猜谜用到联想和想像,学习文学作品,更离不开联想和想像。我们马上要学习的第六单元,就需要我们张开联想和想像的翅膀,在艺术的世界中翱翔,感悟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难点互动探索

难点问题1展开联想,拓宽思路

生:老师,什么是联想?

师:所谓联想,就是人们“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到相关的人或事物,由于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的过程,是从已知到已知。

生:什么是想像呢?

师:想像是指人在脑子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也就是人们将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一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属于从已知到未知。

生:联想和想像有什么作用呢?

师:它们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形式。运用联想和想像,我们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从而使我们的文学欣赏与创作充满奇思妙想,增强了美的感受。

生:您能具体说说联想和想像同本单元的童话、寓言、神话、诗歌学习的关系吗?

师:童话、寓言、神话等,都不是现实生活的`直接写照,而是人们凭借联想和想像,对现实生活的曲折表现。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适应儿童的情趣爱好和接受能力,以儿童所理解的人和物作为描写对象,通过丰富的想像和幻想,采用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用假想或象征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

因此,童话除了必须具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借虚构的故事情节来挖掘生活的哲理,颂扬人间的真善美外,还必须把丰富的想像以至幻想同现实巧妙地溶在一起。在童话中,作者总要张开想像的翅膀,用幻想虚构出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创造出一个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和生活常规制约的奇异境界。

同样,寓言和神话更离不开想像和联想。

就是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也常常要运用到联想和想像。这些联想和想像,无疑对深化主题、充实文章内容、开阔文章思路起了很大作用。

因此,可以这么说:没有联想和想像,就没有文学创作,更没有文学欣赏。

生:那怎样才能激活联想和想像呢?

师:激活联想和想像的方法很多,一般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辨别详略,寻找空白;其二,品味形象,展开想像;其三,把握整体,进行联想。

相关知识链接:激活想像,拓宽思路

基本要素概念方法

联想由此及彼,从已知到已知1.辨别详略,寻找空白;

2.品味形象,展开想像;

3.把握整体,展开联想。

想像从有到无,从已知到未知

范例1:《皇帝的新装》的想像美在何处?

分析:

1.理清故事情节,辨别详略。《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童话经典。其故事情节可梳理为“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大臣看新装-皇帝看新装-穿上假新装-揭穿假新装”,据此可以辨别出想像夸张的部分;2.品味形象,展开想像。本文的人物形象大致有以下几类:皇帝、骗子、大臣、百姓、小孩,我们可以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在头脑中进行艺术想像,加工出人物艺术形象,进行欣赏;3.把握整体,进行联想,努力挖掘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更深刻的领会文章主旨。

解答:

《皇帝的新装》从开头到结尾,都在作者丰富的想像中展开。开头写两个骗子所设下的骗局,想像非常奇特。接着文章写皇帝派随员前往,看新衣服。于是,大臣随员为了保护自己只得说假话,皇帝为了自己的“尊严”也要说假话,高贵的骑士们、街上和窗口里的老百姓、成百上千的人都在异口同声、自欺欺人地称赞皇帝的“新装”。作者的想像既丰富又合理。在人物的刻划上,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细节表现了安徒生卓越的想像能力。关于结局的想像也是合乎逻辑的。皇帝既意识到自己出了丑,又生怕国人说他不称职,说他太愚蠢,这时“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这样的想像很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充分体现了想像的美。

解题方法链接:

其一辨别详略,寻找空白;其二,品味形象,展开想像;其三,把握整体,进行联想。

范例2怎样激活联想和想像,欣赏《郭沫若诗两首》?

分析:

[4][5][6][7][8]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