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总结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调研报告(通用7篇)

时间:2023-09-24 作者:琴心月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总结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调研报告(通用7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总结篇一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围绕江华瑶族自治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022年4月7—13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黎明柳带领专题调研组一行9人,深入码市镇、水口镇、大圩镇、河路口镇、白芒营镇、界牌乡等地,采取实地察看、现场询问、座谈汇报等方式,对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厕所革命”稳步推进。县级财政安排农村改厕专项资金,按照“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方式,对改(新)建卫生厕所的农户按照每户2000元的标准进行奖补,项目乡镇和村组动员改厕农户自筹部分资金积极参与。全县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104211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4.2%。

(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明显。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转运率进一步提升。在乡镇推进垃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并以自然村为单位,加设有害垃圾收集存放池,大部分村庄公共区域配有垃圾收集桶(箱),部分乡村振兴卫星村设有垃圾分类收集亭,16个乡镇304个行政村建有8座乡镇垃圾压缩中转站,村级垃圾收集点1738个,配备垃圾分类桶24万个,配置垃圾收运车辆800台,实现村级环卫设施全覆盖,基本保障了垃圾的分类减量及无害化处理。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续推进。出台了《江华瑶族自治县 2021 年河长制工作考核方案》,坚定不移扛牢湘江源头保护政治责任。污水乱排乱倒现象明显减少。全县建有乡镇污水处理厂5个,2021年推进11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了乡镇全覆盖,建有村级污水处理站21个。今年,完成沱江镇山寨村一组和白芒营镇拔干蜜蜂山村生活污水治理两个村的阶段性治理任务,目前已完成2座农村生活污水站建设,总容量50 m/d。根据各行政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逐步实施了生活污水治理,鼓励和引导村民采用净化沼气池、三格式化粪池、四格式化粪池、小型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保证了农村生活污水不直接排入河道和沟渠。

(四)农村巷道建设成绩斐然。入户巷道硬化建设采取村民筹资投劳为主、财政奖补为辅的方式推进,建设资金由县财政奖补资金、村集体资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项目奖励资金、乡贤捐助、后盾单位筹措等多方面解决。2018年以来,全县投入1.5亿元(其中县财政资金8000万元),完成农村“户户通”硬化工程950公里201.7万平方米。

(五)村容村貌全面提升。按照干净、整洁、有序的标准,全面创建清洁村庄。一是加强乡村风貌引导。在完成所有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上,按省市的要求完成了沱江镇山寨村等100个行政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因地制宜推进了4个中国传统村落(大圩镇宝镜村、涔天河镇水东村、大石桥乡井头湾村、河路口镇牛路社区)、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大圩镇宝镜村、大石桥乡井头湾村、白芒营镇五庵岭村、大路铺镇毛栗井村)和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沱江镇)保护。二是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所有行政村结合基层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巾帼行动,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在重大节假日关键节点,先后组织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春夏秋冬”战役,集中攻坚了一批农村环境卫生中的老大难问题。2022年1-3月,清理农村生活垃圾3650吨、清理村内塘沟740处、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30吨。三是有序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加强“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绿化。全县共建成246个绿色村庄(森林乡村)。全县集中居住型村庄土地面积1992.97公顷,林木绿化面积697.54公顷,林木绿化率为35%,超过了规定的30%的村庄绿化覆盖率5个百分点。今年调运樟树等29465株绿化苗木在48个村组种植。四是切实推进农村亮化。全县安装路灯22443盏,基本实现村庄主要出入口、主巷道、公共活动空间等公共场所路灯全覆盖。

(六)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步伐加快。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总投资1.425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4500万元。在大路铺镇邓家湾村计划投资9500万元实施江华恩泉环保科技公司集中处理中心建设,占地100亩。进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完成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粪污防治设施设备升级改造236家,建成发酵床、沼气池、化粪池、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池等20.65万余(立)平方米,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的粪污防治设施设备配套率达100%;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91.31%,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的粪污防治设施设备配套率96.77%,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0.45%,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96.3%。

(一)出台一套制度。结合县域实际,制定出台了江华县乡村振兴“1+x”政策体系。其中“1”是管总方案,即《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议》,x是配套制度,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实施办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农整合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办法》等系列配套文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党委政府任期目标及年度绩效考核,建立县级统筹、乡镇主体、村级实施的责任机制和长效保洁机制。

(二)强化两大保障。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卫健局、县环保局、县城管局、县村镇文明办、县供销联社等为成员单位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建立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联席会议制度,印发《关于明确各工作组工作职责的通知》,成立“一室七组”,明确生态振兴工作组、乡村建设工作组等各单位职责。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农整合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1年,安排村级环境卫生专项1380万元,用于农村环境整治;安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2080万元,支持全县所有农村围绕“一拆二改三规四化五到位”,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安排债券资金1523万元用于支持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安排590万元用于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建设。

(三)坚持三项原则。一是坚持分类推进。按照聚集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针对各个村的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区位条件,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将全县312个村划分为乡村振兴卫星示范村、重点帮扶村、面上推进村,分年度、分阶段推动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有序提升。二是坚持因村施策。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尊重民俗民风、尊重新发展理念、尊重农村工作实际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专班、一村一方案、一村一规划、一村一联系”机制,通过“一拆二改三归四化五到位”,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既突出瑶族文化特色、保留个性特色,又防止“千村一面”。三是坚持示范办点。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县20个乡村振兴卫星村,均由县委常委、副县长挂点联系,通过不定期召开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流动现场会,县级领导联点村作表率,组织全县各相关部门、各乡镇现场观摩学习。在户与户、村与村、镇与镇之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竞赛评比活动,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并探索建立“村为主、乡落实、县考核”的工作推进模式,实行“月督查、季考评、年底结总账”的考核评比制度,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效果。

(四)聚焦四个关键。一是聚焦垃圾清理。按照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中转、县处理”的处置模式,建立了城乡生活垃圾治理一体化模式。各乡(镇)村因地制宜制定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案,并按要求配置了分类垃圾收集桶。按照农村人口每人每年10元标准,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机制。二是聚焦厕所革命。严格落实“首厕过关制”,组织改厕技术现场培训,杜绝了改厕工程质量不合格现象。给每位改厕群众发放“改厕明白卡”,确保群众知情权。坚持建管并重,明确改厕施工队为管护主体,确保粪污满了能及时清掏、厕具坏了有人及时维修。通过完善湖南省农村厕所革命信息管理系统和工作台账,将全县所有改厕户纳入信息化管理。三是聚焦污水治理。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了县级河长制年终绩效考核。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分流分类处理,积极探索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鼓励和引导村民采用净化沼气池、三格式化粪池、四格式化粪池、小型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确保农村生活污水不直接排入河道和沟渠,有效减少污水乱排乱倒现象。四是聚焦村容村貌提升。本着“规划设计不搞一个样、旧村改造不搞一刀切、产业发展不搞一窝蜂、资金支持不搞一样多”的原则,严格落实“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和“一户一宅”和“建新拆旧”政策,扎实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开展省市卫生县城、卫生乡镇、绿色村庄创建,确保村容提升有效果、有特色、有亮点。

五是落实五种举措。“一拆”,拆得清清爽爽。按照“拆除应拆除的、保留应保留的、修缮应修缮的”原则,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处置农村违建房、空心房、老旧房、特色房等。至止拆除危旧空心房、乱搭乱建等18744栋,保留村民需存放生产资料的老旧房2100余间,修缮具有民族特色的旧民居1700余间,既改善了村容村貌,也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二改”,改得干干净净。即改造卫生厕所、改造农村巷道。实施改水改厕治污一体化,构建城乡全覆盖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将农村改厕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统筹结合。三归”,归得井井有条。即畜禽养殖归圈、柴火杂物归堆、菜园菜地归片。让各家各户老百姓自己动起来,做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做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就能做好的事。通过“三归”,鸡鸭不再满地跑、柴火不再到处堆、菜地不再随便种,农村群众生活环境从“将就”变得“讲究”,“美丽乡村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逐渐成为共识。“四化”,群众内生动力得以激发。即群众参与主动化、卫生保洁常态化、垃圾清运有偿化、卫生评比制度化。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打破政府“大包大揽”、群众“等靠要”的惯例,建立“一约四制”长效保洁机制,即村规民约、“庭院三包”制度、公共区域保洁制度、文明户卫生户评比制度和卫生缴费制度,让群众自己的事自己议、自己办、自己管,还形成了“每天早起十分钟,房前屋后扫一通”的行动自觉。“五到位”,齐抓共管局面得以形成。即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引导到位、资金支持到位、村庄规划到位、奖励处罚到位。实行财政专项资金奖补和群众自筹投入相结合,县财政按农村人口30元/人/年的标准进行奖补,群众自筹投入按不少于10元/人/年的标准筹集。配齐保洁员1058名,形成了“县级统筹、乡村为主、全民参与、群众监督”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格局。

按照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以“五联系五到户”主题活动为抓手,围绕突出“两条主线”、建设“五个瑶都”,全力实施“一拆二改三归四化五到位”行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建设干净、整洁、有序、绿色的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一是落实好重点任务。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文件精神,对照《湖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查激励考评细则》等文件要求,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3个以上,持续推进沱江镇省级全域美丽乡村示范镇创建,完成1400户卫生改厕任务,完成省市分配的污水治理示范任务。结合基层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巾帼行动,组织乡村利用春节、清明、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节庆日,常态化开展以“三清理三整治四提升”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集中整治活动,着力解决面上“脏乱差”问题。

二是抓好项目建设。设立3000万元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优先安排用于拆除旱厕、危旧房、残垣断壁等有碍观瞻的“空心房”和改造卫生厕所、巷道,以及“三归”设施等项目。项目申报按照自主申报原则,以自然村为单位进行申报,每个自然村根据任务轻重,安排5至25万元。28个卫星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沱涔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村庄主要围绕“一拆二改三归四化五到位”申报;55个重点帮扶村、示范村主要围绕“一拆”、改厕和归圈申报。未完成“一拆二改三归”要求的,资金不得用于亮化、美化等其他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按照“四议两公开”等要求,在申报、实施、验收等环节群众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形成合力。

三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打破政府“大包大揽”、群众“等靠要”的惯例,大力推广以“一约四制”为主要内容的长效保洁机制,全面建立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的村庄保洁管理体系。要营造“每天早起十分种,房前屋后扫一通”的良好氛围。申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时,群众签好承诺书,让村民主动参与,实现共建、共享。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引导青少年、儿童参与爱卫活动,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并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辐射到全县。持续组织巾帼志愿者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结合“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表彰、农村妇女技能培训、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大力营造氛围,进一步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

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总结篇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落实联席会议制度,更好发挥基础设施建设、村庄规划、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五个专班及其成员单位的协同作用,及时召开各类现场推进会议,总结推广基层探索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利用广播、电视、网络、融媒体等多种宣传手段,加强先进典型、工作成效等方面的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持续加强农民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切实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实现美丽乡村共建共享共受益的目标。

;

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总结篇三

要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宣传力度,通过积分兑换、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红黑榜等活动,提高村民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从庭院环境卫生做起,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2022年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

为提升全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按照中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2022年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在xx镇启动美丽宜居精品乡村建设,6镇(街道)各建设提升1个美丽庭院示范村落、各探索1条经验做法在区级以上推广、各完成1篇市级以上媒体的宣传报道,我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智能管护平台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全区美丽宜居乡村占比达90%以上。

二、工作内容

(一)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设施建设,2022年全区新配备户用生活垃圾分类桶xx个、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车x辆,新改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xx处、农村大件垃圾处置设施x处。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日常监管,重点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承包人不及时清运、收集点周边脏乱差、焚烧减量等问题,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运行管理水平。持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提高村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和能力,源头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加强村规民约执行,对建筑垃圾乱倒、生活垃圾乱丢、废弃秸秆乱扔等破坏农村人居环境行为进行严厉批评教育和约束管理。强化村庄保洁员配备,按照行政村和村民小组保洁员配备全覆盖的要求,借鉴xx县村庄保洁员及经费筹集办法,建立健全本地村庄保洁员配备机制和村庄保洁制度,对村庄保洁员配备不到位的及时进行调剂增补,重点针对公益性岗位合理安排保洁频次时长、范围内容等,约束公益性岗位充分发挥作用。

(二)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资源化利用、可持续治理为导向,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办法,切实落实运行管护责任,加强镇街道、村组、农户技术宣传和帮扶,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常态运行。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宣传力度,引导农户采用人工湿地、土壤渗滤等生态处理技术,防止房前屋后生活污水滞留发黑发臭。向村级延伸河湖长制,重点防范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形成较大面积的、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

(三)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完成xx街道xx村、xx街道毛店社区、xx社区、xx街道岐山村xx街道xx村、xx村、xx镇xx村、xx场社区等8村(社)、xxx户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目标任务。同步建立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实现设施设备坏了有人修、粪污满了有人抽、抽走之后有利用的目标。我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智能管护平台探索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市推广经验做法。认真对照中央、省、市、区通报各类改厕问题,持续摸排整改,对摸排数据不准、整改措施不力,发现问题多的镇村进行通报、约谈。扎实开展脱贫户改厕情况摸排,实现20xx年以来各村社中脱贫户愿改尽改。

(四)开展村容村貌提升。有序开展镇街道片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规划编制。全面推广“拆收改栽画”五字工作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在xx镇启动美丽宜居精品乡村建设。加强村庄风貌引导,引导鼓励农户开展庭院因地制宜建设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小游园。分批推进村容村貌提升,2022年重点对成昆铁路、成乐高速、工业大道、岷东大道、103线等铁路、国道、省道、县道两旁开展绿化美化和庭院整治,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拉乱围等。常态开展“三清一改”(清理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村庄清洁行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区制度,各村组制作并张贴“门前三包”责任牌,广泛开展“最美庭院”“红黑榜”和“积分制管理”评比,促使村庄清洁行动由面上向庭院屋内拓展,引导农民逐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五)深化乡风文明提升。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乡风建设十大行动。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常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建设等创建活动,着力提升创建质量。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开展文明家庭和“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引导约束作用,推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规范化运行,广泛开展先进典型选树和陈规陋习治理,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完善乡风文明专栏设置,利用多种载体或形式加大文明新风传播力度。推进文明乡风示范建设,到2022年底,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示范点和文明乡风建设示范点x个以上。

(六)推进农村路灯照明工程。2022年1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分配,2月底前锁定路灯安装点位及方案制定,3月进入建设阶段,9月底前完成xxx组路灯安装,10月底前完成各级验收。积极争取社会资金通过捐赠、赞助等方式建设农村路灯照明工程。根据路灯维护责任,督促相关责任单位(企业)对现有农村路灯进行维护,确保基座稳固、灯杆端直、照明正常,无藤蔓攀附、蜘蛛网、拉扯广告等现象。

(七)启动美丽庭院示范村落建设。各镇(街道)按照村落美、庭院美、居室美、厨厕美、家风美“五美”标准,各建设美丽庭院示范村落1个,每个村落建设美丽庭院不少于xx户。2022年3月底前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美丽庭院示范村落建设参考标准(试行),4月底前各镇(街道)确定建设地点,并完成建设内容摸排、工程预算、方案制定等,5月启动建设,11月进行项目验收并评选市级最美庭院。

三、保障措施

(一)宣传贯彻《条例》。广泛开展《xx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条例》宣传贯彻,在条例施行1周年(2022年9月1日)之际,取得一定成效。区级有关部门要将条例相关规定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纵向指导基层扎实开展相关工作。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推进乡村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横向联动同级有关部门将条例宣传贯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推动条例相关规定和政策措施落地落实。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要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把条例宣传贯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有学习贯彻、有安排部署、有组织推进。村党组织要激活“神经末梢”功能,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把条例宣传贯彻融入到具体工作中、实际行动中,加快推进辖区内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年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坝坝会等形式组织学习4次以上,同时将学习贯彻情况在媒体进行宣传报道。2022年8月30日前,区级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将本单位条例宣传贯彻情况,报区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农业农村局)。

(二)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区领导随机抽取镇(街道),每2月召开一次由6镇(街道)轮流主办的农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推进会。区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组织区级部门调研不少于10个村(社),随机走防农户50户以上,编发工作简报及时将调研情况反馈给镇(街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曝光负面典型,帮助村组发现并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遇到的问题;每月区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上月调研情况。进一步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考核评价机制和奖惩激励措施,结合每月调研、项目推进、经验推广、宣传报道等情况,通过奖扣资金、项目安排等方式对6镇(街道)进行奖惩。

(三)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以镇(街道)为主体,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有”长效管护机制。6镇(街道)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重点攻克1个专项问题,如农户庭院乱象整治、道路绿化美化、农村厕所管护、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收运、农户门前三包、保洁员配备和保洁机制建立、村容村貌监管等问题,形成可复制可操作的经验做法进行宣传报道,并报区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推广。宣传使用“xx农村人居环境大家拍”小程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监督,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有效运行。

(四)抓实宣传引导。区级部门、镇(街道)、村(社)要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宣传力度,通过积分兑换、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红黑榜等活动,提高村民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从庭院环境卫生做起,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充分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总结宣传一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经验做法和典型范例,各镇(街道)须完成1篇在xx日报或更高媒体上的宣传报道目标任务。

(五)强化监督考核。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逐级开展考核评价,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区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季度评价机制,进一步严格考核标准,较真评价过程,逗硬奖惩措施,严格执行考核结果与农业农村资金和项目挂钩,确保镇村始终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成效上。

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总结篇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也是“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初步成效。为进一步改善我区农村人居环境状况,近期对全区的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区委、政府坚持把改善农村环境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积极向上对接争取项目资金1.27亿元,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坚决打好打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场硬仗。

(一)推动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理。

积极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四级清运模式建成中心乡镇建垃圾中转站9个,11个一般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同步推进,村、镇垃圾基本实现集中处理。在东峰镇大田村试点推行“财政补助一点、村集体投入一点、群众自筹一点”多元投入机制,每户每月收取不低于一元的垃圾处理费,探索解决农村垃圾处理资金保障难题。

(二)推动农村户用厕所标准化改造。

扎实开展农村户用厕所摸底调查,全面锁定xxxx年xx382户目标任务,研究细化户用厕所改造补贴标准、建设标准、验收标准、验收办法,统筹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工作,第一批改厕18xx8户(含“三改两建”4858户)已完成7643户。近期到丹山镇大佛村、保和镇明星村开展了调研。丹山镇大佛村在一期的改造中就地取材、农村废物利用,且把民风民俗融合到村容整治中,既融入了文化元素又有教育引导效果;二期通过项目整治,准备引进蜀绣培训基地落户该村,以此来壮大集体经济。保和镇明星村因地制宜进行村容塑造,并开展厕所改造,既降低了改造成本,又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三)推动农村污水集中化治理。

雁江区累计投入4590万元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保和镇明星村试点开展新标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5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成投用,1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全面摸底农村聚居点情况,包装编制乡村村庄连片治理项目,计划xxxx和xxxx年分两批实施410个聚居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四)推动村庄环境清洁化治理。

以“十清四化”为抓手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分层分类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等xx00余吨,清理水塘、残垣断壁2600余处,完成贫困村“三改两建”1235户,着力营造清洁有序、健康宜居的村落环境。

(五)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统筹推进畜禽养殖户整治,关停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养殖专业户2xx户,治理适度规模养殖户384户,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6.62%,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已达100%。启动全区首个年产2万吨生物有机肥厂建设,整合“点循环”(就地消纳)“面循环”(管网灌溉)“跨域循环”(有机肥利用)三大模式,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农村建筑垃圾、厕所粪污、生活污水治理、群众生产生活观念等方面,是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短板。

(一)思想认识盲点多。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工作中,主要还是依靠以上率下、组织推动式展开,因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制约,部分村没有将其摆在优先位置,导致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配置的资源、力量相对偏弱,村基建投资、环境整治、后期管理维护等方面主要还是依靠政府。虽然村民热情在逐步增加,但由于理念、传统习惯、技能素养等各方面制约,部分农民认为环境治理是政府的事情,不愿投工投劳投钱,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二)农业垃圾日益增多,面源污染严重。

随着农业化的进一步普及发展,很多群众不再使用传统的农家肥种植,而是完全依靠农药杀虫、化肥催肥养苗、地膜提速增效等短平快的方式。加之环保意识不强,施药后随手将包装物就地乱扔,河道、灌溉沟渠、田边地角农药包装袋和塑料瓶屡见不鲜,化肥农药污染、白色污染等问题逐渐显现,对土壤、水源甚至人、畜的生命安全带来较大隐患。

(三)保障机制有待健全。

环保设施的长效管护运营机制、政府投入机制、资金保障机制、高效的治理评估机制与监督机制等还有待完善。

(四)资金保障压力较大。

虽然我区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资金项目支持,但乡村振兴特别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点多面广,在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较大资金缺口。比如,农村户用厕所改造,按照我区现行改厕标准测算,平均每户约需xx00元,仅此一项就需要资金近1.2亿元。比如,农村垃圾处理目前尚无专项经费,资金保障困难。

(一)提高思想认识。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重大意义和迫切要求,聚焦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综合施策,认真抓好农村环境垃圾治理、改厕、污水处理三大革命”,加快补齐短板,积极推动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

(二)坚持科学谋划。

农村环境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要立足长远,科学谋划。一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农村主要污染问题、主要污染源,根据污染特征,加大力度优先整治。要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村经济发展水平和规划建设等不同实际,合理确定整治任务目标,分步分类实施,做到逐步提升、逐年完善。

(三)健全保障机制。

一要健全政府投入机制。政府应发挥独有的动员组织优势,进步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等运行费用的资金保障工作;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易地扶贫拆迁、危房改造等相关项目时,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挥好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创新政府支持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要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价监督制度,将环境保护治理和环保项目建设等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责任目标,纳入环保督查重要内容,同时加强环保日常监督考评,以考核为抓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久改善。

三要健全资金保障机制。一方面要继续加大资金的多渠道筹措力度,形成“本级财政奖补、上级单位争取部分投入整合、受益群体自筹、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格局,着重挖掘社会企业、在外乡贤等资源,深入交流,凝聚共识,争取互利共赢。另一方面要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强化工程跟踪管理,进步提高资金使用实效性及资金拨付的规范性。

(四)营造良好氛围。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不仅要提升“硬件”,“软件”也非常重要。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提升“软环境”,持续提升农村环境水平的重要保障。要通过环境整治相关工作的逐步开展,进步提升乡村特色、改善村庄环境,激发村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引导群众珍惜环境整治成果,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村民自治。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总结篇五

20xx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来抓,以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为重点,全力推进“净美三秦”、“美丽家园”建设,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和提升。该工作受到省人居办考核肯定,我市留坝县还被评为“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一)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深入推进。市上统一制定印发了《xx市农村“厕所革命”推进方案》,形成了市级统筹、县负总责、部门指导、镇办推动、村组实施的工作格局;结合实际,确定了三格化粪池式(“三格”是指由三个相互连通的密封粪池组成,粪污由进粪管进入第一池依次顺流到第三池,第一格收集粪污,第二格厌氧消化,第三格沉淀储存)、沼气池式、集中排污式三种改厕模式供县区借鉴参考。市县镇村成立了四级技术服务队,对农村改厕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技术指导和服务。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厕所革命”整体推进村102个,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58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5%。

176个镇办建成镇级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72个。建成镇级转运站和压缩站33个,配置户用生活垃圾收集箱30余万个、垃圾收集清运车4629辆、村用生活垃圾收集箱3374个,基本达到88%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全省85.07%),形成了以县区政府为责任主体、镇(办)为管理主体、村级组织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第三方运维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运行体系。全市累计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 10373公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27座,日处理能力20660吨,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达44%(全省35.5%)。“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局面正在扭转。

(三)农业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积极推行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去年以来,累计投入1.94万台套秸秆综合利用机具,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2%;出台了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方案,提升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平,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5%。

化面积达到55.11万亩,农村环境进一步绿化美化。

(五)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步伐加快。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分类标准,全面完成了全市村庄分类。围绕“弄干净、搞整齐、无污染”的基本要求,扎实开展村庄清洁“净美xx”春、夏、秋、冬四季战役。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个、中国美丽田园5个。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1610家,年接待1310万人次,经营收入达8.1亿元。

(一)资金缺口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涉及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方方面面,所需建设资金投入巨大。目前,仅改厕有中央和省级部分配套资金,市县财政投入有限,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改厕、治污、垃圾清运等资金缺口大。据初步估算,要完成全市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的改厕任务,资金缺口高达5亿元以上。

(二)工作进展不平衡。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各级各部门精力主要在脱贫攻坚上,个别县和基层一些地方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力量投入不足,加之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工作进展参差不齐。2019年,在厕所革命整村推进中,目标任务为236个村,仅完成102个,占当年任务的43.2%;完成污水有效治理村908个,占应治理村的44%,完成污水有效管控村424个,占应管控村的21.9%。

(三)村庄规划编制滞后。目前,全市实际完成村庄规划编制273个,仅占应编制规划村的13.2%。由于受技术力量、时间、经费等因素制约,大多数村尚未进行村庄规划编制。

(四)村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农村几千年来的生活习惯、农民的环境意识、留守人员的现状,决定了宣传、教育、引导工作任务繁重。部分地方存在以干部意愿代替村民意愿,干部代替群众做主,导致出现“干部干群众看,群众还给干部提意见”的被动局面;一些地方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垃圾收转站、公共厕所等设施“重建轻管”现象比较严重。

(一)坚持联合推动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确保全民参与。对标中央和我省部署及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意见,进一步压实市级专项推进组和县镇村各级工作责任,全力推动面上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着力提高村民主动参与意识,组织和动员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形成全民动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和良好氛围,彻底扭转“要我建、要我改”向“我要建、我要改”转变。

(二)坚持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确保资金保障到位。积极争取中省资金支持,加大市县财政投入,全面整合涉农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群众自筹、社会捐助、部门联保、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多管齐下解决改厕、治污、垃圾清运、运维管理等整治资金缺口大的问题。

(三)坚持村庄规划编制与村容村貌提升相结合,确保特色鲜明。按照“多规合一”要求和“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四种类型,统筹农村生态保护修复、农村产业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布局等要素,扎实做好村庄调查、分类、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提高村庄规划编制水平,配套完善农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绘好蓝图、打好基础。

(四)坚持督查考核与问题整改相结合,确保目标实现。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列入各级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实绩考查的重要内容,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坚持明察暗访、媒体曝光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坚持检查通报、点评评比与考核奖惩相结合,形成整治环境树样板、直面问题抓整改、互比互学促提高、进度倒逼奋争先、全民动员齐参与的浓厚氛围,为“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而不懈努力。

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总结篇六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围绕江华瑶族自治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0xx年4月7—13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黎明柳带领专题调研组一行9人,深入码市镇、水口镇、大圩镇、河路口镇、白芒营镇、界牌乡等地,采取实地察看、现场询问、座谈汇报等方式,对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厕所革命”稳步推进。县级财政安排农村改厕专项资金,按照“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方式,对改(新)建卫生厕所的农户按照每户20xx元的标准进行奖补,项目乡镇和村组动员改厕农户自筹部分资金积极参与。全县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104211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4.2%。

(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明显。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转运率进一步提升。在乡镇推进垃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并以自然村为单位,加设有害垃圾收集存放池,大部分村庄公共区域配有垃圾收集桶(箱),部分乡村振兴卫星村设有垃圾分类收集亭,16个乡镇304个行政村建有8座乡镇垃圾压缩中转站,村级垃圾收集点1738个,配备垃圾分类桶24万个,配置垃圾收运车辆800台,实现村级环卫设施全覆盖,基本保障了垃圾的分类减量及无害化处理。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续推进。出台了《江华瑶族自治县 20xx 年河长制工作考核方案》,坚定不移扛牢湘江源头保护政治责任。污水乱排乱倒现象明显减少。全县建有乡镇污水处理厂5个,20xx年推进11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了乡镇全覆盖,建有村级污水处理站21个。今年,完成沱江镇山寨村一组和白芒营镇拔干蜜蜂山村生活污水治理两个村的阶段性治理任务,目前已完成2座农村生活污水站建设,总容量50 m/d。根据各行政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逐步实施了生活污水治理,鼓励和引导村民采用净化沼气池、三格式化粪池、四格式化粪池、小型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保证了农村生活污水不直接排入河道和沟渠。

(四)农村巷道建设成绩斐然。入户巷道硬化建设采取村民筹资投劳为主、财政奖补为辅的方式推进,建设资金由县财政奖补资金、村集体资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项目奖励资金、乡贤捐助、后盾单位筹措等多方面解决。20xx年以来,全县投入1.5亿元(其中县财政资金8000万元),完成农村“户户通”硬化工程950公里201.7万平方米。

(五)村容村貌全面提升。按照干净、整洁、有序的标准,全面创建清洁村庄。一是加强乡村风貌引导。在完成所有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上,按省市的要求完成了沱江镇山寨村等100个行政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因地制宜推进了4个中国传统村落(大圩镇宝镜村、涔天河镇水东村、大石桥乡井头湾村、河路口镇牛路社区)、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大圩镇宝镜村、大石桥乡井头湾村、白芒营镇五庵岭村、大路铺镇毛栗井村)和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沱江镇)保护。二是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所有行政村结合基层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巾帼行动,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在重大节假日关键节点,先后组织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春夏秋冬”战役,集中攻坚了一批农村环境卫生中的老大难问题。20xx年1-3月,清理农村生活垃圾3650吨、清理村内塘沟740处、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30吨。三是有序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加强“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绿化。全县共建成246个绿色村庄(森林乡村)。全县集中居住型村庄土地面积1992.97公顷,林木绿化面积697.54公顷,林木绿化率为35%,超过了规定的30%的村庄绿化覆盖率5个百分点。今年调运樟树等29465株绿化苗木在48个村组种植。四是切实推进农村亮化。全县安装路灯22443盏,基本实现村庄主要出入口、主巷道、公共活动空间等公共场所路灯全覆盖。

(六)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步伐加快。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总投资1.425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4500万元。在大路铺镇邓家湾村计划投资9500万元实施江华恩泉环保科技公司集中处理中心建设,占地100亩。进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完成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粪污防治设施设备升级改造236家,建成发酵床、沼气池、化粪池、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池等20.65万余(立)平方米,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的粪污防治设施设备配套率达100%;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91.31%,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的粪污防治设施设备配套率96.77%,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0.45%,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96.3%。

(一)出台一套制度。结合县域实际,制定出台了江华县乡村振兴“1+x”政策体系。其中“1”是管总方案,即《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议》,x是配套制度,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实施办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农整合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办法》等系列配套文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党委政府任期目标及年度绩效考核,建立县级统筹、乡镇主体、村级实施的责任机制和长效保洁机制。

(二)强化两大保障。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卫健局、县环保局、县城管局、县村镇文明办、县供销联社等为成员单位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建立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联席会议制度,印发《关于明确各工作组工作职责的通知》,成立“一室七组”,明确生态振兴工作组、乡村建设工作组等各单位职责。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农整合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xx年,安排村级环境卫生专项1380万元,用于农村环境整治;安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20xx万元,支持全县所有农村围绕“一拆二改三规四化五到位”,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安排债券资金1523万元用于支持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安排590万元用于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建设。

(三)坚持三项原则。一是坚持分类推进。按照聚集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针对各个村的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区位条件,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将全县312个村划分为乡村振兴卫星示范村、重点帮扶村、面上推进村,分年度、分阶段推动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有序提升。二是坚持因村施策。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尊重民俗民风、尊重新发展理念、尊重农村工作实际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专班、一村一方案、一村一规划、一村一联系”机制,通过“一拆二改三归四化五到位”,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既突出瑶族文化特色、保留个性特色,又防止“千村一面”。三是坚持示范办点。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县20个乡村振兴卫星村,均由县委常委、副县长挂点联系,通过不定期召开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流动现场会,县级领导联点村作表率,组织全县各相关部门、各乡镇现场观摩学习。在户与户、村与村、镇与镇之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竞赛评比活动,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并探索建立“村为主、乡落实、县考核”的工作推进模式,实行“月督查、季考评、年底结总账”的考核评比制度,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效果。

(四)聚焦四个关键。一是聚焦垃圾清理。按照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中转、县处理”的处置模式,建立了城乡生活垃圾治理一体化模式。各乡(镇)村因地制宜制定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案,并按要求配置了分类垃圾收集桶。按照农村人口每人每年10元标准,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机制。二是聚焦厕所革命。严格落实“首厕过关制”,组织改厕技术现场培训,杜绝了改厕工程质量不合格现象。给每位改厕群众发放“改厕明白卡”,确保群众知情权。坚持建管并重,明确改厕施工队为管护主体,确保粪污满了能及时清掏、厕具坏了有人及时维修。通过完善湖南省农村厕所革命信息管理系统和工作台账,将全县所有改厕户纳入信息化管理。三是聚焦污水治理。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了县级河长制年终绩效考核。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分流分类处理,积极探索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鼓励和引导村民采用净化沼气池、三格式化粪池、四格式化粪池、小型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确保农村生活污水不直接排入河道和沟渠,有效减少污水乱排乱倒现象。四是聚焦村容村貌提升。本着“规划设计不搞一个样、旧村改造不搞一刀切、产业发展不搞一窝蜂、资金支持不搞一样多”的原则,严格落实“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和“一户一宅”和“建新拆旧”政策,扎实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开展省市卫生县城、卫生乡镇、绿色村庄创建,确保村容提升有效果、有特色、有亮点。

五是落实五种举措。“一拆”,拆得清清爽爽。按照“拆除应拆除的、保留应保留的、修缮应修缮的”原则,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处置农村违建房、空心房、老旧房、特色房等。至止拆除危旧空心房、乱搭乱建等18744栋,保留村民需存放生产资料的老旧房2100余间,修缮具有民族特色的旧民居1700余间,既改善了村容村貌,也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二改”,改得干干净净。即改造卫生厕所、改造农村巷道。实施改水改厕治污一体化,构建城乡全覆盖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将农村改厕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统筹结合。三归”,归得井井有条。即畜禽养殖归圈、柴火杂物归堆、菜园菜地归片。让各家各户老百姓自己动起来,做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做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就能做好的事。通过“三归”,鸡鸭不再满地跑、柴火不再到处堆、菜地不再随便种,农村群众生活环境从“将就”变得“讲究”,“美丽乡村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逐渐成为共识。“四化”,群众内生动力得以激发。即群众参与主动化、卫生保洁常态化、垃圾清运有偿化、卫生评比制度化。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打破政府“大包大揽”、群众“等靠要”的惯例,建立“一约四制”长效保洁机制,即村规民约、“庭院三包”制度、公共区域保洁制度、文明户卫生户评比制度和卫生缴费制度,让群众自己的事自己议、自己办、自己管,还形成了“每天早起十分钟,房前屋后扫一通”的行动自觉。“五到位”,齐抓共管局面得以形成。即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引导到位、资金支持到位、村庄规划到位、奖励处罚到位。实行财政专项资金奖补和群众自筹投入相结合,县财政按农村人口30元/人/年的标准进行奖补,群众自筹投入按不少于10元/人/年的标准筹集。配齐保洁员1058名,形成了“县级统筹、乡村为主、全民参与、群众监督”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格局。

按照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以“五联系五到户”主题活动为抓手,围绕突出“两条主线”、建设“五个瑶都”,全力实施“一拆二改三归四化五到位”行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建设干净、整洁、有序、绿色的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一是落实好重点任务。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xx-20xx年)》文件精神,对照《湖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查激励考评细则》等文件要求,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3个以上,持续推进沱江镇省级全域美丽乡村示范镇创建,完成1400户卫生改厕任务,完成省市分配的污水治理示范任务。结合基层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巾帼行动,组织乡村利用春节、清明、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节庆日,常态化开展以“三清理三整治四提升”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集中整治活动,着力解决面上“脏乱差”问题。

二是抓好项目建设。设立3000万元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优先安排用于拆除旱厕、危旧房、残垣断壁等有碍观瞻的“空心房”和改造卫生厕所、巷道,以及“三归”设施等项目。项目申报按照自主申报原则,以自然村为单位进行申报,每个自然村根据任务轻重,安排5至25万元。28个卫星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沱涔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村庄主要围绕“一拆二改三归四化五到位”申报;55个重点帮扶村、示范村主要围绕“一拆”、改厕和归圈申报。未完成“一拆二改三归”要求的,资金不得用于亮化、美化等其他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按照“四议两公开”等要求,在申报、实施、验收等环节群众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形成合力。

三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打破政府“大包大揽”、群众“等靠要”的惯例,大力推广以“一约四制”为主要内容的长效保洁机制,全面建立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的村庄保洁管理体系。要营造“每天早起十分种,房前屋后扫一通”的良好氛围。申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时,群众签好承诺书,让村民主动参与,实现共建、共享。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引导青少年、儿童参与爱卫活动,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并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辐射到全县。持续组织巾帼志愿者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结合“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表彰、农村妇女技能培训、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大力营造氛围,进一步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

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总结篇七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事关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为进一步掌握呼和浩特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按照《自治区统计局农牧处关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通知》的要求,呼市统计局于4月初,分别选取赛罕区和托县各5个村,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本情况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范围及方法。此次调研的10个村,均属平原地区,共涉及常住户5019户,人口9187人。累计发放200份问卷,以每个地区选取5个村,每个村填写调查问卷20份的形式,重点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村委会成员和村民,按照每个村1个村干部、19个村民的比重组织填写,基本覆盖了农村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和各从业人员。调查样本有效率为100%。

(二)调查村基本情况。此次调查的10位村干部中,男性8人,女性2人;年龄在40岁以上9人,40岁以下1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8人;年劳动报酬平均在53000元左右。此次调查的190位村民中,男性128人,女性62人;年龄在25-35岁的12人,6-50岁的56人,51-65岁的103人,65岁以上的19人;小学及以下文化34人,占17.9%;初中文化92人,占48.4%;高中或中专文化58人,占30.5%,大专及以上文化6人,占3.2%。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整体落实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政策知晓率方面,村干部100%知悉,159 个村民表示了解相关政策,占比83.7%(获知渠道中,选择村镇干部宣传的占82.6%,选择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的占83.73%);在问及所在村是否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面,有182个村民选择“是”,占比高达95.8%;在参与度方面,有99.0%的村民愿意为改变村里的环境出一份力,有74.7%的村民愿意为清理生活垃圾、打扫公共区域卫生等改善村里环境的措施付费(大部分村民愿意支付较少金额的费用,每年50元以下的占84.7%,50-100元占13.7%,100-200元占0.5%、200元以上的仅占1.1%);在满意度上,100%的村民选择满意和基本满意,99.5%的村民对所居住的村治安环境很满意和基本满意。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生活垃圾治理方面,96.3%的村民认为本村的生活垃圾是集中治理的,95.3%的村民知道垃圾分类,其中68.9%的村民做到了家庭分类处理垃圾,64.2%的村民选择居住的村有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设施;在污水排放治理方面,有38.4%的村民对生活污水是否集中处理选择“是”,有99.4%的村民对是否有较大面积黑臭水体选择“否”;在“厕所革命”方面,93.2%的村民家使用卫生厕所,98.4%的村民自愿按标准改厕;48.4%的村民选择厕所粪污是联户、联村、村镇一体处理。在问及本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来最大三处变化的是哪些,有69.5%村民选择了生活垃圾治理变好,不污染环境了,排名第一。其次47.4%的村民选择了生活污水治理变好;45.3%的村民选择村里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变少了。

(三)农村人居生活环境改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生活服务配套设施方面,95.8 %的村民家里安装了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等网络,100%的村民选择所在村内主要道路是水泥路面;36.0%的村民表示自己村有电子配送站点,收寄快递方便快捷;100%的村民选择本村有图书馆、文化站,业余生活更加丰富;100%的村民选择本村有卫生室,不出村就可以就诊;100%的村民选择本村有健身锻炼场所,方便村民锻炼身体,增强体魄;100%的村民选择本村有业余文化组织;44.0%的村民知道本村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99%的村民确认本村完成电网升级改造。在村容村貌改善方面,81.0%的村民选择本村实施了“三清一改”工作;近55%的村民表示本村设立村庄清洁日、“门前三包”等制度。

以上数据充分证明,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明显,村民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显著提升,村民们普遍反映农村人居环境极大优化,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村民主动参与意愿强烈,群众获得感不断提高。

(一)坚持高起点谋划,因地制宜精准规划乡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林则林的总原则,以展现地方特色、突出当地优势、避免千村一面的差异化建设为思路,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例如,黄合少镇在开展美丽村庄规划时,就做到了“多规合一”一体推进,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了农村发展和村规民约中,目前全镇已完成24个村的村庄规划,未来村庄发展也将严格按照规划进行。

(二)坚持高标准治理,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管护机制。为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挥长效作用,坚持“谁建设、谁受益、谁所有、谁管护”的要求,全面建立村级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体系,明确了镇、村两级职责分工,落实管护责任主体。建立长效清洁管护机制,做到建管结合划分卫生责任区,实行“三定”(定岗、定责、定人)和八小时工作制,做到垃圾及时清理、公厕专人管护。引导村民做好“门前三包”“垃圾分类”。

(三)坚持全方位宣传,营造全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氛围。注重对村民的宣传引导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村干部、驻村干部等入户进行宣传”开展专题讲座,通过新媒体、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广播等向村民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相关内容,使其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切实搞好村庄清洁卫生,个人生活卫生,从源头减少污染产生。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行政府、乡镇、村三级奖补措施,激励居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四)坚持人性化理念,确保环境整治工作有力有效。在生活垃圾治理方面,综合考量乡村建设规划、村民实际需求、村庄分布、转运距离、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采用“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收运处置模式,合理布局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全力推进农民生活垃圾的规范化收集、专业化运输、制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在厕所改造方面,按照政府引导,村民自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原则,通过采用单户分散式水冲厕所、整村连排式水冲厕所、小型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式、接入污水处理厂管网式处理式、卫生厕所等模式,满足农村不同情况的多样化需求。

(一)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缺口仍旧较大。村居集中居住点相对分散,厕所、垃圾、污水治理资金投入巨大,主要依靠政府补助,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市各级政府收入有限,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资金保障不足问题仍然突出。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的10个村的人居环境整治资金主要来源是政府和村集体资金,近一年投入人居环境治理资金的村有8个、总资金496万元,主要用于自来水和污水改造。有90%的村支书表示本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最突出的困难是缺乏资金。

(二)统筹谋划和长效管护仍有待加强。当前,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各旗县区长效管护机制建设仍属摸索起步阶段,村庄整体规划水平不高、后续管理不够精细的问题仍旧普遍存在,还没有建立起更为科学合理的规划编制体系和蓝本,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成本核算体系,还缺乏高效完善的运营管护计划、资金安排、人员配置和科学管理制度,特别是在对户厕、公厕的后续管护方面考虑不足,还没有形成建设管护一体化综合体系,在推进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方面仍然滞后。

(三)村民的思想认识与生活方式仍有待提升。调查结果显示,仍有部分村民对农村环境整治认识不到位,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群众“等、靠、要”思想很难改变。在加强宣传引导方面,仍欠缺与农民的接受能力和生活习惯相适应的有效手段,还不够深入人心,起不到共鸣作用,村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参与程度不高,工作中还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农村中垃圾乱扔、杂物乱堆、污水乱倒等不良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群众沿袭的传统生活方式、卫生习惯、思想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一)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积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资金,根据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实际完成情况,对“十四五”期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所需要的资金规模进行科学核算,结合任务目标,做好财政预算,确保整治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同时,探索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逐步建立政府主导、集体补充、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资金保障渠道,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逐步实现专业化、市场化建设。

(二)完善统筹谋划和长效建管机制。坚持高起点谋划,大力推进“多规合一”和一体化推进,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经验,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编制体系和蓝本。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因地制宜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加强垃圾处理基础建设,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确保农村垃圾收得拢、运得出、消得毁;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有序加快道路硬化建设,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加强示范村建设,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局面。

(三)全力激发村民参与整治工作的动力。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坚持高位推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是本地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作用,做到有清单、有布置、有落实“三有”标准。要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组织领导作用,发挥农村党员带动示范作用,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目的意义,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农民推进移风易俗、改进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动员农民自觉动手改造和美化家园,变“上头冷下头热”为“两头热”,切实增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内生动力。

总之,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是农村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乡情乡愁的重要寄托。近年来,我市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导向,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旧村改造和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措施,加快补齐了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各地村容村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生动图景。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护士辞职报告(汇总9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

    专业公司揭牌仪式讲话稿(案例16篇)

    我衷心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信任和支持。结合一些幽默的元素,可以使致辞更加生动有趣,从而吸引听众的关注。小编精心收集了一些成功致辞致谢的案例,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实用教师对十一个坚持心得体会(汇总17篇)

    军训心得是对军事训练期间的感悟和收获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份文字材料。培训心得范文的分享可以促进学员们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互动。第一段:教师是一份既光荣又辛苦的职业,为

    基层工作开展情况报告(模板5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

    认识猪的课件 认识角教学反思(优质9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

    2023年三违分析报告(大全5篇)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

    2023年祝福三八妇女 三八妇女节qq祝福语(精选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

    最新行政单位绩效自评报告(优秀5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

    2023年大班第二学期幼儿健康计划表格(大全8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那关于计划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计划又该怎么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计划书怎么写才

    小学二年级班级管理计划文库(通用9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更加有条理地进行工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