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维吾尔族思想汇报 维吾尔族的春节习俗(精选5篇)

时间:2023-09-12 作者:梦幻泡最新维吾尔族思想汇报 维吾尔族的春节习俗(精选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3年维吾尔族思想汇报 维吾尔族的春节习俗通用篇一

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在中国的西边有一个美丽的边疆叫做“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基本上居住在这一座白雪皑皑的山脚下。维吾尔族的人们也是能歌善舞的。不管过年过节,维吾尔族人民都会热情的舞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维吾尔族的春节习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诺鲁孜节是一个十分古老的传统节日。在新疆,维吾尔,哈萨克,克尔克孜,乌兹别克等突厥民族都庆祝这个传统的节日。“诺鲁孜”一词来自古伊朗语,意为“春雨日”。相当于伊朗古太阳历的每年三月二十二日,也即公历3月22日。

维吾尔族把一天的时间分为日出更、午时更、日落更、星现更、午夜更和黎明更等六更。诺鲁孜节仪式在节日的黎明更开始。那一天,男女老少都要着民族盛装举行各种节日活动。各家的家长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烧起一堆松柏树枝,将冒烟的树枝在每人头上转一圈,预祝他们在新的一年中平安快乐。然后,家长把冒烟的松枝带到牲畜圈门口,让畜群在烟上通过,祈求新的一年里,牲畜膘肥体壮,迅速繁殖。

节日当天日出更以后,维吾尔人要做“诺鲁孜饭”,家家户户用剩余的粮食和食物,加上多种佐料(也加野生调味佐料)煮成稠粥,称作“克缺”或“冲克缺”(丰盛粥)。做这种饭时,不再宰牲畜。从当天午时更起,维吾尔人成群结队地相互拜年。到日落更以后,每户请客吃饭,男女老少分别跳舞和唱歌,尽兴表达对新春的欢悦之情。

“诺鲁孜”节过后,在农村,紧张的春耕生产就开始了。诺鲁孜节距今至少已有3千年的历史,内容与汉民族的春节相似。该节日形成初期,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突厥部落的先辈过着游牧生活,他们在晚冬初春把昼夜时差持平之日称之为“日生”、“年头”,并把此日开头的月称之为“羊羔月”。

此时正值冰雪消融、草木返青、大地复苏、牲畜产仔的时节,这时牧民们—面兴高采烈欢度节日,一面清点安全越冬的牲畜,准备开始草原放牧。随着以牧转农、定居、城郭进程的发展,该节日增添了更丰富的内容。大约在公元前1020xx年左右,史料上以“九回鹘”记载的西回鹘用塔吉克语称此节为“诺鲁孜节”。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节在保留原始面貌的基础上,增添了浓郁的“艺术节”色彩。

维吾尔族年节家宴食品有:用大米、羊肉、葡萄干等做成的“普罗”,用面粉、羊肉、洋葱等做成的“匹提尔芒达”(包子),用带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面团抻成的“兰曼”(抻面),以及与汉族馄饨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尔”等。此外还备有多种民族传统糕点和小吃食,如“艾西姆桑扎”(圆盘馓子)、“亚依玛扎”(花边馓子)、“波呼萨克”(炸吉皮)、“沙木波萨”(炸合子)、“卡依克卡”(花色炸食)等。

朝鲜族春节,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

八宝饭是汉族传统名点,腊八节节日食俗。流行于全国各地,江南尤盛。民间认为八宝饭来源于古代的八宝图,各地的配方大同小异,基本上是把糯米蒸熟,拌以糖、油、桂花、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等果料的器具内,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味道甜美,是节日和待客佳品。

此菜历经千年,流传全国,色泽鲜艳美观,质软香甜,为酒席上的佳肴。由于各地习俗,口味有异,用料亦不尽相同,但其烹制方法和风味基本相似。

湘中南地区必有一条一公斤左右的鲤鱼,称“团年鱼”,必有一个3公斤左右的猪肘子,称“团年肘子”。

皖中、皖南餐桌上有两条鱼,一条完整的鲤鱼,只能看却不许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余,另一条是鲢鱼,可以吃,象征连子连孙,人丁兴旺。

祁门家宴的第一碗莱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笋、虾米、鲜肉等制成,含义为“和气生财”。

合肥的饭桌上有一碗“鸡抓豆”,意思是”抓钱发财”。管家人要吃一只鸡腿,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进宝。

安庆的当家人要在饭前先吃一碗面条,叫“钱串子”。

南昌地区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2023年维吾尔族思想汇报 维吾尔族的春节习俗通用篇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民族也就多了。各个节日也就丰富多彩,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维吾尔族过年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诺鲁孜节是一个十分古老的传统节日。在新疆,维吾尔,哈萨克,克尔克孜,乌兹别克等突厥民族都庆祝这个传统的节日。“诺鲁孜”一词来自古伊朗语,意为“春雨日”。相当于伊朗古太阳历的每年三月二十二日,也即公历3月22日。

维吾尔族把一天的时间分为日出更、午时更、日落更、星现更、午夜更和黎明更等六更。诺鲁孜节仪式在节日的黎明更开始。那一天,男女老少都要着民族盛装举行各种节日活动。各家的家长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烧起一堆松柏树枝,将冒烟的树枝在每人头上转一圈,预祝他们在新的一年中平安快乐。然后,家长把冒烟的松枝带到牲畜圈门口,让畜群在烟上通过,祈求新的一年里,牲畜膘肥体壮,迅速繁殖。

节日当天日出更以后,维吾尔人要做“诺鲁孜饭”,家家户户用剩余的粮食和食物,加上多种佐料(也加野生调味佐料)煮成稠粥,称作“克缺”或“冲克缺”(丰盛粥)。做这种饭时,不再宰牲畜。从当天午时更起,维吾尔人成群结队地相互拜年。到日落更以后,每户请客吃饭,男女老少分别跳舞和唱歌,尽兴表达对新春的欢悦之情。

“诺鲁孜”节过后,在农村,紧张的春耕生产就开始了。诺鲁孜节距今至少已有3千年的历史,内容与汉民族的春节相似。该节日形成初期,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突厥部落的先辈过着游牧生活,他们在晚冬初春把昼夜时差持平之日称之为“日生”、“年头”,并把此日开头的月称之为“羊羔月”。

此时正值冰雪消融、草木返青、大地复苏、牲畜产仔的时节,这时牧民们—面兴高采烈欢度节日,一面清点安全越冬的牲畜,准备开始草原放牧。随着以牧转农、定居、城郭进程的发展,该节日增添了更丰富的内容。大约在公元前1020xx年左右,史料上以“九回鹘”记载的西回鹘用塔吉克语称此节为“诺鲁孜节”。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节在保留原始面貌的基础上,增添了浓郁的“艺术节”色彩。

用大米、羊肉、葡萄干等做成的“普罗”,用面粉、羊肉、洋葱等做成的“匹提尔芒达”(包子),用带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面团抻成的“兰曼”(抻面),以及与汉族馄饨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尔”等。此外还备有多种民族传统糕点和小吃食,如“艾西姆桑扎”(圆盘馓子)、“亚依玛扎”(花边馓子)、“波呼萨克”(炸吉皮)、“沙木波萨”(炸合子)、“卡依克卡”(花色炸食)等。

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初雪节等。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等。

屠宰的牲畜不能出卖,除将羊皮、羊肠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过肉孜节时,成年的教徒要封斋1个月。封斋期间,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 房屋建筑:住房一般为土木结构的平房,经济条件好的住房讲究,设有廊房,并雕花纹或绘图案。

2023年维吾尔族思想汇报 维吾尔族的春节习俗通用篇三

维吾尔族是一个十分重视礼仪的民族,待人接物非常讲究礼貌。维吾尔族的历史既有与其他民族共同的地方, 又有自身发展的规律。由于地域辽阔, 地理环境复杂多样, 他们的生息环境、人文景观、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在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过程中, 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文化。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维吾尔族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男性礼节

男性之间见面的礼节维吾尔族的礼节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见面时必道“萨拉姆”。“萨拉姆”是阿拉伯语,原意为“和平”、“平安”。一个人用手掌扶胸,身体微躬,两眼目视对方,一方先问道:“萨拉姆里空(愿真主赐福于你).”对方也用同样动作回答“外艾来里萨拉姆(愿真主也赐福于你)。”然后双方握手,再行寒喧。如果一方是熟识的领导或是年长之辈,另一方在问候时,双臂下垂,两手相靠,表示对对方的尊崇。问候毕,开始互相询问家庭成员的身体、生活、子女等情况。如果一方说一切都如意时,对方要做出祝福性回答。现代青年男子见面时只握手。

按伊斯兰教习惯,说“萨拉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进门的向门内的人先说“萨拉姆”。

站着的向坐着的人先说“萨拉姆”。

行走者向停立者先说“萨拉姆”。

年轻人向年长者先说“萨拉姆”。

知识少的向知识多的人先说“萨拉姆”。

听到有人向自己说“萨拉姆”,必须立即以“萨拉姆”答之。如一群人听到有人说“萨拉姆”,至少须有一人答之。

以下场合不说“萨拉姆”:别人诵读《古兰经》时不宜打搅;在房中赤身沐浴时不宜说;在厕所及其他污秽之地不宜说。

女性礼节

女性之间的礼节她们中的礼节亦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年龄大的,或未受过文化教育的两名女性见面时,两个脸颊相贴,拥抱,然后互致问候。有文化的青年妇女见面时握手即可。经常见面的妇女不握手,只问候“您好”。晚辈见长辈时不握手;年龄大的主动问候年纪小的:“您好,孩子!”对方可回答:“您好,阿尼卡(相似汉族人的阿姨)!”或“您好,阿恰(姐姐)!。

男人和女人见面时的礼节过去习俗规定,男女互相见面时,不准握手,只问候。如果家中只有女人时,男客不得轻易入内。现在参加工作的男女之间则不受这些旧俗约束。

信教者与不信教者之间的见面礼节一方用“您好”的现代语问候;年龄相仿的握手即可,年龄相差较大时,年龄小的对年龄大的要尊重,可一边握手,一边问候。

维吾尔人的礼仪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发生着变化。如在问候词上,解放前夕,见面时,常问“能吃饱肚子吗?”“家有几只羊?”后来生活有了提高,有问身体状况的,有问孩子上什么学的,有问家里添了哪些高档用品;在农村,则问“有几辆毛驴车?”“几头牛?”“有无电视机?”时代进比,为维吾尔人的互相问候增添了新的内容。

家庭成员中的礼节

家庭及作客时的礼节家庭成员内部的礼节也颇多讲究。

(一)晚辈对长辈的礼节。维吾尔人晚辈对长辈异常尊重。子女十分敬重父母,更敬重爷爷、奶奶。家庭成员中,年长者最受尊崇。走路让长者先走,说话让长者先说,坐下时让长者坐上首。禁止在长辈面前说不敬、粗鲁和揶揄的语言。吃饭,先给老人端去,身下铺上好的褥子。铺褥子与不铺褥子,铺好褥子与铺差褥子,是对老人尊重或不尊重的标志之一。

维吾尔家庭中,旧社会时都由母亲或妻子管做饭,由她们为丈夫或孩子盛饭、端饭。现在已有了很大改变,有进步意识的现代家庭则能实现男女平等,共同分担家务劳动。

(二)作客时的礼节与禁忌。维吾尔人好客。俗语道:维吾尔人的餐桌上不会空着。客人登门,将家中好吃的食品都端出来;有尊贵客人来,必以手抓羊肉、拉条子等美味佳肴款待。

做客时主人和客人的礼仪与禁忌

来了男客,女人不直接给客人端饭,由自己的丈夫去端,女人一般不露脸。女客不和男客同桌吃饭。男客由男主人接待,女客由女主人接待。对汉族同志则不拘这些礼节。

在家中待客,要推让长者或领导在靠近壁炉的首席就坐;当长者或领导进屋时,年幼的则起立致意后方可落坐;上炕时,要求跪坐,禁忌双腿伸直,脚底朝人。接受礼品和捧茶请饮时,要双手去接,单手接受物品被视为缺乏礼貌。维吾尔人十分讲究邻居间的和睦相处,相互帮助。家里做了好饭,左邻右舍间常互相赠送品尝。一家来了亲朋或远方的贵客,各家邻居都要轮流请到自己家作客.一家有红白喜事,邻居们少不了争相帮助.走远路的陌生人路过村落,遇到困难,维吾尔人总会慷慨帮助,不会让他饿着肚子上路。

非穆斯林群众到维吾尔族家中作客,都很尊重民族习俗,讲究礼貌.吃饭时,不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随便到厨房或锅灶前面去,不剩食物在碗中,注意勿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放在自己近前的餐布上。共盘吃抓饭时,不伸手乱抓,也不将自己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在屋内和人交谈时,禁忌吐痰,擤鼻涕,打哈欠,喧哗。否则,被认为是对他人不尊重。在称呼对方时,必须用“您”,忌讳直呼“体”(除非对自己的妻子或挚友)。

到别人家作客时,如果主人是久未晤面的亲朋好友,或是有较高威望的人,上门时,必须带若干礼品。女的带抓饭、大块牛羊肉、包子、馕、布料等。女人和男人一般不同时上门。男人一般不带礼品,如果有必要带的话,也只带些糖、水果、瓜等物。

作客后的几天,女主人自己或通过孩子,要向客人回赠礼品,如馕、糖等物,数量要比人家送来时的略少,不能超过。否则,会被对方视为不接受礼品。

宗教界上层人士到老百姓家作客时,主人要给他铺两床褥子。临走时,主人要在他面前放些钱物。给多少,视主人经济状况而定。离开时,全家人站在门外送出。主人双手垂握,说些谦逊客气话:“招待不周,请多多原谅!”。

招待客人吃饭前,由主人手执阿不都瓦壶或陶罐,为客人依次净手,连续三次倒水,用毛巾拭净双手,切不可甩手,然后,由主人在炕上或条几上铺上餐巾,摆上备好的馕、茶水、瓜果等物。主宾们一边吃着、唱着,主妇们在厨房里为客人做美味佳肴。

用过餐后,客人要表示谢意。如果是喜事请客,客人们多说“玛列克保斯木(祝贺)”的话;如果是办丧事,做“乃孜尔”(死者忌日祭礼),客人不能发笑,表情要沉重。虔诚的穆斯林要双手举到面前,说一声“阿明”,念一段《古兰经》祷告文字。大意是:请真主给你们全家带来幸福。说毕,双手抚脸,散场。气氛自始至终保持严肃。

维吾尔人以助人为乐,舍施为荣,认为这是做善事。待人接物十分热情,晤面时,将年长的称为“阿抗(哥哥)”“阿恰(姐组)”,年轻的称为“扶康(弟弟)”“森能尔(妹妹)”。

维吾尔人对亲朋好友、乡邻、街坊,甚至外乡外地人,只要他们的生活发生困难,需要接济,不论亲疏关系,不论民族,都要在财力上予以接济,即使自己少吃点,少穿点,少用点,善事不能不做。当你面临危难险境时,他们会挺身而出,热情相助。

其他禁忌 清真寺是穆斯林教徒向真主祷告之地,必须清静,肃穆,洁净.故而在寺内严禁喧闹、随地抛洒垃圾,严禁大、小便。

严禁在麻扎(墓地)挖土,毁坏草木或大小便。

不可在礼拜者面前走过,围观,取笑。

严禁在涝坝(贮水池)、伙房、水房等地大小便。

维吾尔族禁食猪肉,禁食血,禁食自死动物、猛兽、猛禽及狗肉、驴肉、骡子肉、骆驼肉。

抽大麻烟(毒品)、赌钱、酗酒、斗殴、说谎、偷摸等,都被视为丑恶行为,受到舆论指责。

2023年维吾尔族思想汇报 维吾尔族的春节习俗通用篇四

维吾尔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维吾尔族的婚姻一般要经提亲、订婚、迎娶、婚礼等过程,反映了维吾尔族对婚姻的慎重。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维吾尔族的婚礼习俗,供大家参考!

维吾尔族婚礼分两天进行。第一天在女家举行出嫁仪式这天的上午,由男方的伴郎们簇拥着新郎,吹吹打打去女家娶亲。举行仪式时,客人分男(左)女(右)两厢,由阿訇居中主持婚礼,念古兰经,然后问新郎新否愿意结婚,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阿訇将一块馕掰成两块,蘸上盐水分别送给新郎新娘,当场吃上。这表示同甘共苦,白头偕老。这时出嫁仪式进入高潮,在琴声歌声中,众宾客齐声赞道"美满婚姻,地久天长",男,女宾客和青年们欢歌曼舞,琴瑟悠扬,行祥云聚,喜气洋洋,舞毕即入席就餐。这天下午,新娘穿戴一新,在姑娘们簇拥下,上马或坐车,径往男家驶去,一路上是吹吹打打,热闹非常。欢快的乐曲声和口哨声吸引着大道上过往的行人。按照习俗,新娘到婆家时,男家的大门前要点燃一堆驱魔除邪的神火,由一位客人钳一点火星在新娘头上绕三圈,新娘也绕火堆走一圈才能登堂入室,进入新房。有的男家从门前到新房的通道上,用毛毡,地毯铺地,表达对亲娘的特别尊重和热烈欢迎。

第二天是婚礼的高潮,在男方家举行揭盖头仪式。这一天同样是在欢宴中度过的。女方家的亲戚到男方家去,男方家要热情款待,喜筵开始时,男女双方的至爱亲朋必须用水壶洗手。然后依次围坐在地毯或毡子上。在客人面前,洁白的布单上摆满了喜糖、葡萄干、杏子、大枣、花生和糕点等,主人用具有民族特色的烤馕、抓饭和羊肉招待客人。宾客们边吃边谈,异常兴奋,小伙子们更是情不自禁地弹起“都塔尔”引吭高歌,跳起欢乐的维吾尔族舞蹈。饭后,年长的客人们都告别离去,只有青年男女们留下,等待为新娘揭盖头。

揭盖头时,男女双方的主要客人必须在场。女方客人在左,男方客人在右,同作“都瓦”(祈祷),这时男方有一客人(一般是妙龄少女)。突然从人群中跑出来,轻巧敏捷地将新娘头上的面纱揭去,新娘的真容显露,整个新房便欢腾起来。这时欢乐的歌舞开始了,一对对青年男女,在手鼓和热瓦甫的伴奏下,踩着鼓点,合着乐曲,跳起传统的刀郎舞,新郎新娘在大家的邀请下,步入会场,轻举舞步,巧转腰肢。所有在场的人也都纷纷参加。 之后,便请客人入席吃喜宴。在吃喜宴之前,先是请客人喝茶、吃喜糖、吃干果和点心,之后是馕、抓羊肉和抓饭。

在客人们饱餐之后,又开始唱歌跳舞。有的地方跳传统的维吾尔民间舞蹈,大家相互邀请,个个起舞。现代城市的维吾尔族大都举行交际舞会,以示庆贺。维吾尔族的婚礼举行方式,由于地区的不同,举行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城市和农村也不一样,有的地方还保留新娘进屋要跳火盆,或由舅舅抱着新娘上车等习俗,但城市里的这些婚俗已简化,增添了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内容。

维吾尔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在青年男女成亲之前,都要经过提亲和订亲仪式,反映了维吾尔族对婚姻的慎重。小伙子看上了谁家的姑娘,或是男方家长准备物色一位姑娘为儿媳,事先都要履行“提亲”的手续。男方向女方家提亲之前,要经过一番调查,女方家姑娘的年龄、家庭、长相、人品等情况都要进行了解,认为合适时,才会提亲。也有男女青年早已热恋,双方私下商定婚事后,再请家人去“提亲”,以达到双方关系公开化和合法化。

男女青年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码目(均为宗教职业者)诵经,将两块干馕沾上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馕、喜糖、葡萄干、枣、糕点、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饭。

2023年维吾尔族思想汇报 维吾尔族的春节习俗通用篇五

维吾尔族见面时,从来不相互握手,他们把右手放在左边的胸前,把身体向前倾说:“撒拉木列昆”(应该是“祝福”之意)若一个人一次遇到很多人,他要依次对每个人都行这样的礼;如果遇到客人或长辈,要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并点头、鞠躬,表达对长者的尊重和礼貌。妇女见面时,就不施这种礼,而是要互相拥抱,右脸面要挨一下,并说:“萨拉木”;长者见到小孩时,小孩要先叫老人的称呼,老人则要吻小孩的脸蛋和额头。不过年轻人见面时,有时行现代的握手礼,并说:“ 呀可西木涩字”(您好)。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