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民政调研报告题目(优秀22篇)

时间:2023-11-14 作者:雅蕊2023年民政调研报告题目(优秀22篇)

通过调研报告,我们可以了解课题的现状、问题以及潜在的解决方案。接下来是一些经典调研报告的摘要,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2023年民政调研报告题目(优秀22篇)篇一

称钩驿镇位于安定区西北部,距市区35公里,陇海铁路、宝兰二线、312国道、巉柳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镇流域面积18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94万亩,人均6.23亩。现辖14个行政村153个社,4267户17003人,现有农村低保户856户2917人,五保户111户135人,其中集中供养6人。人均纯收入为2689元。

雇佣专职厨师1名,配备电视、冰箱、洗衣机等一系列生活用品。为了进一步提升敬老院的服务水平,镇政府筹资为敬老院安装太阳能庭院灯一座,同时积极争取到资金30万元用于扩建基础设施。积极落实老年人优惠政策,为高龄老人发放高龄补助6000元。

全镇现有64名优抚对象,7名老复原军人,1名退伍军人,5名伤残军人,7名三属人员,按时发放各项优抚资金12.8390万元,为老复原军人的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积极动员农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1年参合农户3952户15609人,参合率92.3%。截止目前住院费用报销250人、29万元,报销比例为54%,发放大病医疗救助金69户、25万元,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二、面临的困难。

我镇民政工作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导致民政工作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二是救灾救济工作十分困难。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经费缺乏,贫困人口多,加之自然灾害频繁,每年因灾因病返贫人口增多,救灾救济物资缺乏,工作的难度较大。三是低保五保基数大,不能做到应保尽保。四是基层民政专职人员人少事多,且兼职太多。五是农村敬老院项目建设进展较慢。

三、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有效提高民政工作整体发展水平。

(二)加大救灾救济物资,对因天灾人祸、金融危机而新产生的困难家庭,符合条件的要及时纳入保障范围。

(三)进一步完善低保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审核审批等工作环节和程序。强化家庭收入核算,倡导诚信救助,切实做到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差标准有升有降,及时掌握其生活水平,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四)要确定专人从事民政工作,最好不要兼职,做到熟悉政策,精通业务。

(五)重视敬老院建设,督促加快建设进程,保证五保老人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服务水平。

2023年民政调研报告题目(优秀22篇)篇二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对民政工作进行调研的具体要求,现就乌加河镇民政工作总体情况汇报如下:

根据旗民政局文件精神,针对我镇农村实际医疗情况,经过下乡入户调查核实,符合我旗民政局大病医疗条件的有34人,整理后上报34人,实批24人,合计补助金额3.6万元,下拔经费已全部发放到患者或家属手中,今年根据实际情况,镇民政办将不分批次,凡有即报,以确保患者及时能够得到资金上的资助,以助他们早日得到康复。

二、春荒期间灾民、贫困户缺粮情况。

介于20我旗大部分地区旱情严重,我镇受灾情况虽不及山旱区严重,但对农民收入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根据年末我镇组织人员下乡的摸底调查,受灾农户共750户,计2625人,灾后贫困户370户1295人,经我镇党委、政府一再努力,现仍有受灾贫困户141户509人,需民政资助、救济口粮户141户509人。

三、五保户供养情况。

根据撤乡并镇后原乡镇材料总结,以及今年年初民政工作人员下乡入户的调查统计,全镇共有五保户68户68人。其中集中供养10人,分散供养58人,集中供养人员除民政拔付生活费外,乡镇每年付五保户生活费3.4万元,镇敬老院,除上[找文章,到本网网]级拔付经费外,我镇给予解决院民部分生活开支,医疗费用实报实销,并在节假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努力让集中供养人员吃好、喝好、安享晚年。

四、优抚对象基本情况。

撤乡并镇后,我镇共有优抚军人40人,现这部分优抚军人大多年已古稀,生活收入偏低,而民政每年拔付的生活费仅有1700元,远远不够优抚老军人一家人一年的生活开支,而大多优抚军人子女均没有工作,在家务农,加子女上学,生活开支的费用外,能真正给予老人的补贴并没有多少,经过镇民政办入户调查,这些家庭年开支都在6000元以上,其中包括老人的医疗费用。有一部分优抚军人家庭年开支在万元以上,这部分生活费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希望上级民政部门调查核实后,能够在经济上给予这批优抚军人更多一点资助。

五、撤乡并镇后,婚姻登记方面存在的问题。

撤乡并镇以后,我镇面积增加,而且镇政府所在地位置靠东,距石兰计地区最远距离达到80公里,这就给这部分农民办事造成许多不便。因为办一次结婚往来所需路费就要32元,而且交通很不方便,因此,办完手续后只能在镇里过夜,第二天才能够搭班车回家。这些问题同时也给镇民政工作造成了许多不便,如有些人嫌路途远,便请人代办,由于婚姻法规定,在婚姻登记时双方当事人必须在场,因以上的不便因素,有些人只举行了结婚仪式,而办理结婚证却一拖再拖。这不仅给民政工作带来了不便,同时也给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影响。鉴于此,特请民政部门同意,我镇在石兰计地区的民政助理员,在当地将相关手续办好签字后,统一拿到镇民政办领取结婚证。

六、撤乡并镇后,进一步发挥农村专业经济组织服务功能的具体措施。

撤乡并镇后,在乌加河镇党委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题,以实施“双链双推”活动为载体,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以广大党员和旗、镇、村三级干部为骨干,继续深化“党员三结合致富链”,完善“三级干部服务链”,推进农民组织化进程和基层组织建设,努力开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全镇共结成种、养、科技、信息、法制、林业、水利、计划生育、流通服务业产业链10大类1058链,涉及党员763人,全镇7071户农民168名产业带头人全部组合在链内,并把347户贫困户作为三级干部服务链的重点结链帮扶对象。

在三结合致富链上,镇党委对各种链结进行了规范整合提高,就“一链三户”扶贫帮困的传统模式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延伸拓展。一是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型产业链,由党员牵头链接农户,依托龙头企业进行产业生产经营。二是发展市场引导型产业链,通过结链把农村的信息、生产、经营、科技、服务、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把农户组织起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三是发展协会支撑型产业链,充分发挥各种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以农畜产品营销合作社为主体,下设番茄、脱水菜、葵花、肉羊等10个规范运行的专业协会。四是发展经济人组织型产业链,由经纪人与产业链合作,签订产销合同,使农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加工一体化,全镇经济人队伍达到566人,链内接链农户5874人。

七、撤乡并镇后进一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村各公开和民主管理。

撤乡并镇后,我镇镇域面积扩大为729平方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东西长约78公里,其中距镇政府最远的小组为86公里,这样便给各项具体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加大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力度,进一步规范公开内容和形式,完善公开工作机制,健全公开监督保障措施,提高公开针对性和实效性。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重点,通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解决。

八、殡葬改革方面。

继续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殡葬改革的各项制度,完成了清平坟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对本地丧殡中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陋习有所抑制,但部分群众思想觉悟差,观念落后,文化素质低,说服教育困难,今后还将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改变陈规陋习。

以上是我镇民政工和的一些经验和总结,如有不妥,不足之处,望主管部门领导批评、指正。

2023年民政调研报告题目(优秀22篇)篇三

2、社区服务的开展情况。

社区服务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计划生育上门服务、低保三级审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登记及审批、爱心服务联盟,失地农民技能培训等。

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设及2010年工作进展情况。

现在我街成立了两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清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天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通过积极发挥社区内外资源,通过介绍钟点工、保姆、保洁等家政服务,为辖区老年人送服务、送健康,居家养老服务站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辖区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两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已通过自治区民政部门的验收。2010年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在街道2010年全年工作安排中已经向十个社区全面推开。

二是:将受助人员扩大到低保边缘的困难家庭。

二、就业工作。

胜利街街道办事处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遵循“创业富民、就业利民、保障惠民、和谐安民"的指导思想,紧扣创新推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宗旨,不断拓宽思路,搭建平台,努力使全体社会成员劳有所得、学有所教、弱有所助、老有所养,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1、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街道按照自治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考核标准,狠抓“充分就业”指标的完成,加大社区平台建设,细化社区基础信息管理,健全就业台帐,落实社区就业政策,07年清和社区已创建自治区级充分就业社区,08年陈家寨社区、宝庆社区已创建自治区级充分就业社区,09年双城门社区、祥和社区、康馨社区、南华社区、南关社区、天盛社区已申报创建自治区级充分就业社区。目前已申报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已全面开始,各社区充分就业工作开展良好、软件资料齐全。存在的问题是有的社区硬件设施不够,如活动场地、办公条件有限等。

2、社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情况和低保与就业联动工作进展情况。

街道针对低保人员的不同情况,经常性的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拓宽低保人员就业渠道,对有就业能力的人员,争取介绍三次就业机会,积极推荐就业困难家庭人员参加再就业和创业培训,及时在街道和社区发布就业供求信息,建立定期走访制度和动态跟踪服务机制,通过努力,三月份我街帮助就业困难家庭人员实现再就业5人,安置零就业家庭就业5人、公益性岗位人员就业16人、残疾人就业74人、高校毕业生就业15人、低保人员就业20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192人。确保实现了“出现一户、帮助一户、解决一户、稳定一户”的目标。

3、街道组织城镇失业人员创业与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展情况。

为鼓励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积极性,街道通过“送温暖、送政策”等活动,开辟就业平台,提供创业场所,在辖区银泉早市设立了下岗职工就业摊点,为辖区63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家庭解决了就业困难。南华社区劳保站积极协调苗木场花卉市场,为辖区58名人员解决了就业,让下岗人员坐在家里就能就业,摆脱了困境,增加收入。全年开办两期创业技能培训班,对参加创业引导培训的人员免费进行培训。今年还计划在在南华社区中心巷建立1500平米的下岗职工自主创业市场,安置100个摊位,带动就业人员100人。

道对自主创业的群众大力支持,针对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士兵、两劳释放人员、高校毕业生创办个体工商户等,都积极鼓励和扶持,街道、社区为创业提供创业建设基地546平方米,扶持资金2000元,扶持创业成功的2个创业点,其中:一是康馨社区的“康立宁”护理部,下岗失业人员伍金宁自主创办了“康立宁”护理部,经过半年的运营,现以带动30人从业;二是清和社区的“社区信息服务中心”,失业人员王晓欢在街道和社区的协调下,自主创办了社区网络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主要为本辖区住户提供全面、快捷的网络服务和带动辖区下岗职工及无业人员就业,并带动了5名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实现“一居一品”创业特色社区9个;三是天盛社区和清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带动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6人。

5、街道劳动保障所建设“六到位”情况。

1、机构到位,我街道设立劳动保障所统一办公,社区统一设立劳动保障工作站;

3、经费到位,能按时下拨经费,财务统一管理;

4、场地到位,能按标准完善办公场所;

5、制度到位,统一工作流程,落实“一站式”服务;

6、工作到位,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基本情况的调查统计。

目前,街道劳动保障所人员少,工作量不断增大的矛盾日益突出,承担大量基础性工作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因到期或自动辞职的情况,导致人员流动性强,工作衔接连续性差。

三、残疾人工作。

1、关于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情况;

我街现有残疾人375人,将近占辖区总数的10%,其中肢体残疾274人,智力残疾40人,语言、听力、视力残疾25人,精神病人36人,有97人享受低保。街道每年都要组织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积极参加兴庆区和银川市组织的就业培训工作,已累积就业74人。

2、关于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情况;

我街于2008年在兴庆区残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天盛社区残疾人康复站,同时街道积极争取上级部门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器材,已为25余人发放轮椅、肓杖、腋杖、手杖、拉力器,为贫困残疾人发放电视机,为肓人发放收音机。争取资金为残疾人提供临时救助,同时我街天盛社区医疗服务站和南桥社区医疗服务站为30名精神病人免费发放药品。

3、关于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开展情况;

对残疾人的文体爱好和特长进行登记,在组织他们参加兴庆区和银川市文体活动的同时,积极动员他们走出家门参加社区组织的广场文艺活动,我街残疾人陈瑾颖爱好唱歌,参加了银川市2009年助残日文艺表演,2010年将组织陈瑾颖、洪伟参加银川市残疾人演讲比赛和残疾人运动会。

4、关于残疾人专职委员和联络员工作情况;

残疾人联络员工作情况:我街10名联络员都能协助社区做好残疾人工作,做用发挥良好,10名残疾人联络员大都对自己的工作都能尽职尽责,为社区及时提供残疾人的各类信息。让上级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到残疾人的需求,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2023年民政调研报告题目(优秀22篇)篇四

本文目录。

——揭东县砲台镇家电下乡、医疗改革落实情况。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余海静罗平平。

摘要调研报告介绍了对信息化指导下揭东县砲台镇家电下乡和医疗保险的宣传情况、实施情况、影响力度和推动作用,并进行调查分析。通过查阅文献、派发问卷、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从中了解了惠农政策的实施情况,总结了惠农政策取得的成效,对比了农民的在惠农政策实施前后的生活水平;分析了惠农政策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信息技术推进惠农政策的实施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砲台镇  家电下乡  医疗改革  补贴  信息技术。

1.前言。

实施家电下乡是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重大举措。广东省从xx年2月10日起全面启动家电下乡工作。按照国家、省家电下乡工作的要求,揭阳市响应上级的政策,希望通过家电下乡等给农民们带来真正的实惠;xx年,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基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xx年7月份,本研究小组到揭阳市砲台镇开展研究调查,详细调查信息化指导下砲台镇家电下乡、医疗改革的实施情况,旨在为砲台镇信息化建设规划及家电下乡、医疗改革的实施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和建设性意见。

2.调查地点。

3.1家电下乡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查的方法对砲台镇的乡民们进行调查。在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乡民中发放调查问卷、以及分样随机采访不同职业的镇民。为全面、客观的了解家电下乡落实情况,我们采访了家电销售商及镇政府财政部门,收集真实情况;镇上实地调研以及网上搜索相关文献,同样是家电下乡调查的方法。

3.2医疗改革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查的方法对砲台镇的镇民们进行调查。在不同地点各选取几户人家进行调研采访,并收集不同职业人户,及到村委会、居委会、医疗站等了解相关情况。另外在网上搜集相关文献作为参考。

4.信息化指导下家电下乡实施情况调查。

4.1“家电下乡”的主要内容。

1.补贴形式。按照xx年11月15日,财政部、商务部发布的《家电下乡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的规定:“按补贴类家电产品销售价格的13%给予补贴”。这个是一直被坚持的方式,还有另一方式是以旧换新。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同时作为国家的惠民政策只能二选一,不可以同时参加。家电下乡必须是在指定范围内中标的型号才可以享受国家13%的补贴,而以旧换新是在五大品类(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内不限制型号。

2.产品标准。农户购买家电补贴品种为彩电、冰箱(冰柜)、手机和洗衣机,具体品牌和型号由商务部和财政部招标确定。补贴产品最高限价为:彩电xx元、冰箱(冰柜)2500元、手机1000元、洗衣机xx元。

3.补贴对象。具有广东省农业户籍的农户,在广东省行政区域内于xx年2月1日至xx年1月31日在指定销售网点购买补贴类家电产品,均可享受财政补贴。

4.2“家电下乡”的意义。

1.有利于拉动农村消费。扩大农村需求是扩大国内需求的重点,把农村潜在的巨大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为我国日益形成的强大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为国民经济提供持久拉动力。

2.有利于促进行业发展。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家电生产和出口国,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出口依存度大。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家电出口受阻,家电行业发展遇到较大困难。推广家电下乡,能够促进家电生产、流通和农民需求的有机对接,有利于消化家电产品过剩产能,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拓展了空间。

3.有利于改善民生。推广家电下乡,能够让更多的农民用上性价比高、服务有保障的名牌家电产品,尽早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特别是在农村普及彩电和手机,可以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帮助农民了解国政策、获取更多市场信息、学习生产技术,促进农民增收。这是贯彻国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

4.3“家电下乡”在砲台镇落实的基本情况。

目前,揭东县砲台镇的家电下乡销售网点主要分布在镇上商贸集中区域。全部为当地原有的较大型家电销售店。据经销商介绍,销售网点陈列的家电下乡商品型号种类较齐全,而且呈上升趋势。据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村民了解家电下乡这个惠农政策的比例占了86.75%,此数据说明了政府对“家电下乡”这项惠农政策的宣传是比较到位的。村民对此项政策也是积极响应。其中,知道彩电和冰箱的占最多,其次是热水器和洗衣机。大部分的村民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拿到补助,但仍有少数村民买彩电、冰箱、手机等领到了相应的补助。据经销商介绍,刚实施“家电下乡”的惠农政策的确引发了一阵家电购买热潮,拉动了内需,改善了民生。但是,有能力购买家电的大多数是城镇居民,而且集中在年轻人,中老年人都不需要添置家电。而大多数没有购买能力的农民仍然难以承受13%补贴后剩余的87%的支出,从长远来说还是很难通过此政策来刺激消费。

图1砲台镇农户已享受到补贴的电器数据图。

4.4当前在砲台镇影响家电下乡实施的主要因素。

1.从“家电下乡”补贴的获得来看,农民购买家电后,需在规定时间内,持购买发票、身份证、户口薄等到户口所在乡镇财政部门申报补贴,经乡镇财政部门审核和县级财政部门确认后,才能得到补贴,导致了部分农民怕麻烦或不愿意承担较高的成本而放弃获得补贴的现象。

2.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未经核准的销售网点以家电下乡为旗号乱搞促销、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很多核准销售网点假借家电下乡销售经过翻新废旧家电产品、不合格家电产品,严重挫伤了农民购买的积极性。

3.农村售后服务普遍存在网点数量少、规模小、经营能力弱,以及维修服务人员匮乏、维修观念陈旧等问题。不利于家电下乡售后服务工作的开展。

4.由于家电下乡指定产品的价格是国家商务部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的,利润空间非常小,再加上缴纳营业税,经销商利润空间更小,由此造成经营者积极性不高,不愿意销售家电下乡产品或者在销售家电下乡产品时不愿意开具发票,还有一部分经营者持观望态度拖延开具发票的时间,农民消费者不能及时拿到补贴。

4.5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家电下乡落实的建议。

1.政府官方网站及时、全面公布有关惠农政策“家电下乡”方面的信息。并且充分发挥12315网络系统的作用,切实保护农民的权益。及时公布“家电下乡”的最新信息,给农村消费者提供合理的购买指导,健全消费者咨询跟申诉、举报、反馈等制度。

2.通过短信方式接受农村消费者的监督。利用信息化方便政府接受农村消费者的监督,使政策的实施更加透明。

3.增加家电下乡电器的种类。国家和企业应对下乡产品的结构做以调整,使之适应农村市场环境和农民消费需求。

4.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重点检查经营者销售的家电来源是否合法,是否为废旧家电翻新,质量是否合格,经营行为是否规范,严防以送货下乡等名义经销假冒商品。

5.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检查落实工作。

6.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实际购买力。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要打破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种植结构,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优化产品质量,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打造名牌产品。

7.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建立家电下乡售后服务标准;建立售后服务人员定期培训机制;建立企业售后服务合作机制。

4.6结论。

在经济低迷状态下,以财政补贴为推动的“家电下乡”活动作为扩大农村消费的“应急”措施,在短期内确实具有明显成效,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还是应该更加注重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建立健全农村消费品市场网络体系、方便农民消费;引导家电企业以及其他消费品企业向农村进军、开发适合农村消费要求的家电产品,同时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及制度体系,加强农村市场监管,规范农村市场竞争秩序,以充分的市场竞争降低产品价格、普惠农民等。

今后政府在出台类似产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到制度供给中存在制度供给与制度执行的不一致性、委托代理中的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的条件、政策的外部性等问题,使产业政策得到有效实施。

5.信息化指导下医疗改革实施情况调查。

5.1“医疗改革”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老百姓大部分感觉到“看病难”、“看病贵”。据卫生部门统计,xx年门诊病人平均医药费用146.5元/人次,住院病人平均医药费用5463.8元/人次。同时,由于缺乏风险分担机制,大量的医疗费用需要个人直接支付。自费医疗不但缺乏公平性,而且抗风险能力弱,使得许多人生病时面临费用障碍,人们收入的不平等就转化为获得医疗服务的不平等。xx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xx年4月份广东省推出新的医疗改革方案,按照党的xx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根据近日发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xxxx年)》,三年内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将覆盖城乡全体居民。

5.2“医疗改革”的意义。

1.解决农民看病难、治病难。在农村,因为经济原因,农民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患病,往往一人生病,就会影响一个家庭的正常生产生活,有的甚至因病致贫,更有的农民有病不治,因而小病集成大病。

2.提高身体素质,保持健康体魄。医疗的改革为广大人民群众伸出了援助之手!让大多数人能够提高身体素质,保持健康。

5.3“医疗改革”在砲台镇落实的情况。

在医疗保险相关的调查中,由于砲台镇人口居多,无法挨家挨户采访,需要全面的客观调查,我们采用了比较科学的调查方法——随机抽样法。在调研中,我们在不同的村落里,随机选择一些乡民,运用简单的采访工具,手记笔录地把相关情况记录清楚。通过运用这种方法,了解到,现在砲台镇几乎每个村民都有购买医疗保险。

据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来砲台镇的人民们对购买医疗保险的人数都在提升,在xx年基本上完成了这一政策的实施。这表明,医疗保险这一政策,正不断的深入民心,医疗改革有了很大的发展。

有上面这一情况,一方面乡民响应有关国家医保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乡民们也得到了国家的优惠补贴政策。乡民们也很乐意地接受医疗保险这一相关政策。医保费用也从原来每人一年10元变为每人一年20元,可见国家对农民医保这方面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的加强。医保按照职业的不同分为以个人为单位和团体为单位上交医保费,以务农等个体单位为主的家庭以个人为单位上交医保费,而企业或国家机关人员则以团体为单位上交医保费。

5.4“医疗改革”实施情况分析。

鉴于只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到的数据是不够全面的,为此我们还采用了分类抽样法做调查,不同职业的人观念不同,在教师、商人、农民、国家机关政府机关、无业人士、工人等职业中各选取一些代表收集相关数据。另外为了更具体更全面,我们还到了村委会、居委会医疗站等地方采访有关人士。由此得到的数据比较客观事实,能够作为分析的依据。

一直以来特别是党的xx大以来,为了缩小农村与城市的贫富差距、及建设新型的农村体系,一方面国家的重视、另一方面基层组织的积极响应,达成了建设小康新农村的共识,为医疗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医疗保险作为一种新型的惠民政策,并且实施了好几年了,通过近几年在落实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发展到了现在有了更为具体的内涵,农民对医疗保险不在是陌生的事了。农民知道了惠民政策能够切实的给他们带来了好处。购买医疗保险的费用在农民的收入水平范围之内,农民们易于接受。另外农民们购买了医疗保险后有了一定的补贴,更是吸引着农民们的购买意愿。这些都是医疗改革落实到实处的良好原因。如今又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黄金时刻,借助信息化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加大力度地宣传医疗改革,不断让农民们了解医疗改革,并清楚医疗改革的好处。这也是极其重要的原因。

5.5结论。

就砲台镇而言,全镇98%以上的人都购买了医疗保险。医疗保险得到了落实,并且当百姓们生病的时候,不再是全部负责一切费用,有得到一定量的补贴。医疗改革逐步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经济压力,促进经济的提高。从目前砲台镇农村经济水平上讲,医疗保险的费用暂时可以接受,但由于国家的经济水平及市场的成动态性,物价水平变化不稳,医疗保险想要长久的使人们接受还有待改革。又目前医药费高,医疗保险满足不了农民们治病的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有待努力。

5.6建议。

1.目前一个小病的医疗费用对农村一般的家庭来说费用都很高。虽然购买了医保,有了一定量的补贴,但是农民还是支付不起余下的费用。减低看病费、买药费是减少医疗费用、减少农民经济压力的的重要途径。

3.医疗改革确实能够给农民们带来不少实惠,但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宣传健康知识、提供治本方案、让老百姓们懂得医学、懂得健康知识,减少生病的概率才是解决医疗问题的根本所在。国家政府等部门应该在医疗改革的基础上加大健康知识的传播,借助现代信息化的通道,好又快的改革与发展。

4.新医改的目的是覆盖全国,让每个人都享受到医疗保险的优惠,但新医改在推动建立一个普遍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同时,也要满足民众的差异化医疗保障需求。各个地区实施的方案可能会有些差异,依据各个地区的要求,因地制宜的实施医疗改革是关键。

5.加大力度提高农村医疗站、诊室的管理与服务,完善农村的医疗体系。实施医疗直通车,减少农民看病难这一问题不容忽略。定期邀请一些医疗工作人员下乡服务是个不错的途径。

结束语。

本次调研活动持续了七天,总共到学校、村落、市场、商场、村委会和镇政府进行调研。调研过程中队员们收获颇多,了解到了乡村的习俗、经济情况、文化水平等。大家都提高了自己的见识,学习到了调研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准确及时的记录相关信息是调研中不可缺少的,另外团队的协助尤其重要。

基于本次调研的人员是学生,对调研工作的效率、方法、过程等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调研中有时也遇到了跟调研主题有矛盾的问题,但经过调研小组成员的努力,大家一起往共同的目标前进,最后终于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谢辞。

本研究作为华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服务重点团队,得到了华南师范大学的资助;在科研调查的过程中得到了砲台镇政府及乡民们的热情帮助;尤其是李海云老师,也得到了团队成员的协助,一并致以深深的谢意。砲台镇家电下乡及医疗改革调查数据是东行记之队全队的成果。

参考文献。

[2]王亚楠.家电下乡:农民收获了什么?.市场周刊.xx(6)。

[3]秦大河.家电下乡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中国工商管理研究.xx(7)。

[4]郭振宗.家电下乡效果分析.社科论坛.xx(6)。

[5]周扬,纪成君.影响家电下乡的因素及对策.科技和产业.第9卷第6期。

[6]汤蕴懿.年第1期。

[7]博广.东软发布“新医改”信息化方案.中国社会保障·xx年第7期。

[8]新医改10问.《人民日报》xx年4月8日。

[9]新医改前后.健康时报.xx(6)。

[10]顾昕.全民医保是医改的突破点.中国人卫生产业.(10)。

[12]朱俊生.新医改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大众理财.xx年第7期。

返回目录。

稳定是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前提和基础,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民政部门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进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信访对象、内容、形式。

二、成因。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策方面的原因。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民政对象的救济、补助等标准虽然几经调整,有所提高,但民政对象的生活水平仍难以实现同步提高,例如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二是资金方面的原因。国家每年投入救灾救济、优抚、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巨大,但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县级的资金已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造成了信访对象的增多。三是人员素质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少数民政信访对象自身人为因素,造成不应有的来信来访增多,主要表现在:不懂政策;不满足对问题的解决,要求过高;盲目攀比,造成心理失衡;法制意识淡薄,无理取闹等。其次,个别民政信访接待人员素质不高,对新政策、新标准及有关知识了解不全,业务不熟,工作被动应付,处理问题质量不高,有的工作方法简单,带来负面效应,促使矛盾激化,造成信访。

三、对策。

一是提升人员素质,以情感染信访对象。要培养和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政策水平高,业务精通,务实高效,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信访干部队伍。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更新各种专业知识,熟悉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国家和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协调、化解矛盾和理论政策研究的能力。优化接待工作,真正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开水解渴,一片诚心办事”。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和。

规章制度。

对来访者反映的问题提出的要求无论是否合理都要热情接待认真听取能解决的当场联系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向来访者说明情况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这样我们就能求得来访者的谅解避免重复来访和越级上访。反之如果信访接待人员态度粗暴推诿扯皮必然会激化矛盾引起不良后果。

二是收集信访信息,以主动面对信访对象。建立健全县、乡镇(街道)、村三级民政信息网络,加强基层信访力量,加强横向联系,形成多元化的信访格局,把信访触角延伸到基层的各个角落。广大民政工作者特别是党员干部必须善于利用各种渠道倾听民政对象的呼声,正确把握民政对象的思想脉搏,及时发现和掌握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防止突发事件和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现象的发生。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以高效服务信访对象。民政对象来信来访主要源于一些实际问题难以解决。所以我们在信访工作中,对信访对象反映的实际问题,要真正做到“封封信有回音,件件事有着落”,以提高信访者对信访工作的满意度,真正从根本上控制信访量。在解决民政对象信访中反映的问题时,凡是国家有明确规定的,必须保证不折不扣地及时落实到位;对一些信访反映较多的难点问题,要想方设法解决好;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要强化宣传,耐心解释,积极引导,认真研究解决。在工作中要加强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的联系和配合,特别是职能部门要切实负起责来,严格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该哪一级、哪个部门解决就由那一级、那个部门解决,不能互相推诿扯皮,更不能将矛盾上交或推给社会。总之,切实解决好民政信访对象的实际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保障民政对象的合法权益。

返回目录。

胡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两大任务与民政工作紧密相关,既是党和国家站在全局高度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对新时期民政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民政工作的根基在基层,工作的重点也在基层。乡镇身处民政工作的第一线,是全部民政工作的重心和基础,是反映党和政府执政形象的前沿窗口。为全面了解我县乡镇民政工作机构现状,近期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笔者对我县乡镇民政工作机构现状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长期以来,我县乡镇民政队伍秉承“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工作理念。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牢牢记住“解决民生、保障民权、维护民利”的核心职责;牢牢把握“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核心任务。,认真履行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服务职能,提高社会保障效能,在化解社会矛盾、稳定农村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尊重与好评。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政职能的增加,基层民政工作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反而随着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主要表现在:

一是机构建设缺位,基层力量薄弱。我县辖22个乡镇,总人口80余万人。xx年乡镇机构改革前,我县普遍设置了乡镇民政办公室,领导、人员、经费、机构全部到位。伴随着xx年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取消了乡镇民政办公室,改设乡镇民政助理员一职,且多为兼职。如我县北部山区乡镇名曰“乡镇民政(扶贫)助理员”等等。止目前全县乡镇有专兼职民政工作人员26名,女性6名,其中行编14名,事编12名。全县配备1名的有18个乡镇,占乡镇总数的81.8﹪;配备2名的有4个乡镇,占乡镇总数的18.2﹪。全县乡镇民政工作人员平均年龄40.42岁。40岁以上13人、其中59岁以上3人,。30岁及以下的仅3人。

二是人员调整频繁,业务知识匮乏。据统计,目前全县乡镇民政工作人员,从事民政工作时间平均4.1年。5年以上9人,1年以下达6人、占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总数的23.1﹪、占乡镇总数的27﹪。有两个乡镇五年时间调换了三位民政工作人员,县民政局事前不知情,乡镇民政工作人员角色难适应,这在全县还不是独例。熟悉和准确掌握民政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是干好民政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据统计,全县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有17人参加过县及以上专业知识培训,未参加过任何形式培训的有9人、占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数的34.6﹪、占乡镇总数的27﹪,形成了“上面守营房,下面流水兵”。尽管县民政局每年花费很大精力组织各类培训,培训的速度逊色于乡镇调换的力度。乡镇民政工作人员频繁更换,业务知识匮乏,乡镇民政工作无连续性,其结果必是“一年忙到头,万事理不清”,严重影响了我县民政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是民政职能增多,队伍兼职过多。民政是为民之政,和谐之基。进入新世纪后,民政职能逐渐增多,尤以社会保障任务繁重。今年省政府实施的28项民生工程,由乡镇民政直接承办的有7项,协助相关部门办理的有3项。至目前,我县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近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万余人,五保供养对象近万人,重点优抚对象近万人,此外还有因自然灾害造成生活困难群众,年均在2万余人。正常年份服务对象近8万人,乡(镇)均服务对象近4000人,最高乡镇近万人。年均发放各类民政优待抚恤、定补救助款物5000余万元,乡均200余万元,最高乡镇近600万元。随着社会保障措施的到位,民政服务对象、各类款物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眼下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普遍兼任残联理事长,还有兼职乡镇司法所长、党政办主任、文化广播站长、村支部书记······,兼职可谓五花八门。此外还要住村参与各项中心工作。人员过少,任务加重,兼职过多,势必对乡镇落实民政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深度和广度带来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注定大打折扣。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民政工作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民政所涉及的社救、优抚、低保、婚姻登记、殡葬改革、村民自治、社区建设业务,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社会管理,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高度重视和关心乡镇民政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现实需要,是加强社会建设,抓好民生工程实施的有力保障。

(一)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民政工作是和谐之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城乡低保工作,能有效保障城乡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利益关系和谐;做好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对于巩固国防,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军政军民关系团结和谐意义重大;加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依法推进村(居)民自治和和谐社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对于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有利于弘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二)、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乡镇民政工作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民政的每一项工作都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息息相关,每一项工作体现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极大关怀。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利民之意,惠民之举,很多方面是通过民政工作来实现的。在当前,各种社会群体利益分配格局不断调整变化的形势下,乡镇民政工作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要求越来越严格。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出发,切实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基本职责,落实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民主管理权益,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有利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民政工作在政府的职能转变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政工作的基本职能是解决社会问题,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发展社会民主,维护社会稳定。社区建设村民自治与民间组织管理等工作,都属于社会管理职能范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工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可以说,在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中,民政社会保障占有极重要位置。此外,如婚姻登记、收养登记、殡葬管理、社会救助管理、行政区划、地名管理等工作都是社会管理的基础,也是政府为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总之,民政工作是各级政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是政府必须坚持和强化的主体责任。总理在第十二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深情地说:“作为总理,应该是最大的民政部长,是一个最直接的民政工作者”。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加强民政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从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清加强乡镇民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进一步把乡镇民政工作抓实抓好。

总体思路是:按照充实、完善、规范、提高的基本思路,借鉴我省池洲、宣城市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好做法,建立健全乡镇民政办事机构,加强人员配备,改善工作条件,从体制机制上构建乡镇民政服务平台,全面承担起为民服务的职责。

二、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民政工作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民政所涉及的社救、优抚、低保、婚姻登记、殡葬改革、村民自治、社区建设业务,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社会管理,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高度重视和关心乡镇民政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现实需要,是加强社会建设,抓好民生工程实施的有力保障。

(一)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民政工作是和谐之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城乡低保工作,能有效保障城乡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利益关系和谐;做好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对于巩固国防,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军政军民关系团结和谐意义重大;加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依法推进村(居)民自治和和谐社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对于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有利于弘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二)、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乡镇民政工作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民政的每一项工作都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息息相关,每一项工作体现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极大关怀。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利民之意,惠民之举,很多方面是通过民政工作来实现的。在当前,各种社会群体利益分配格局不断调整变化的形势下,乡镇民政工作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要求越来越严格。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出发,切实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基本职责,落实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民主管理权益,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有利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民政工作在政府的职能转变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政工作的基本职能是解决社会问题,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发展社会民主,维护社会稳定。社区建设村民自治与民间组织管理等工作,都属于社会管理职能范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工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可以说,在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中,民政社会保障占有极重要位置。此外,如婚姻登记、收养登记、殡葬管理、社会救助管理、行政区划、地名管理等工作都是社会管理的基础,也是政府为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总之,民政工作是各级政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是政府必须坚持和强化的主体责任。总理在第十二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深情地说:“作为总理,应该是最大的民政部长,是一个最直接的民政工作者”。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加强民政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从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清加强乡镇民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进一步把乡镇民政工作抓实抓好。

三、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努力提高民政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总体思路是:按照充实、完善、规范、提高的基本思路,借鉴我省池洲、宣城市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好做法,建立健全乡镇民政办事机构,加强人员配备,改善工作条件,从体制机制上构建乡镇民政服务平台,全面承担起为民服务的职责。

返回目录。

按照区委《关于在滨海新区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实施方案》要求,今天,我以《以“三严三实”为标准打造风清气正的民政干部队伍》为题讲一次专题党课,这既是中央及市、区委要求的规定动作,也是对民政系统进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动员和部署。下面,我结合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区委“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联系民政干部队伍建设实际,谈谈对“三严三实”的认识和体会,跟大家交流、共勉。

“三严三实”产生的背景,缘于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要求。他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应该说“三严三实”言简意赅、内涵深刻,阐明了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丰富了管党治党的思想理念,为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提供了重要遵循。

第一,践行“三严三实”是推进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驰而不息抓作风建设,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四风”积弊渐次革除,党风政风行风新风拂面,但“四风”之弊非一日养成,在一些干部的思想深处,仍或多或少残留着好大喜功、浮夸浮躁、贪图享乐等沉疴病垢。

严以修身,就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严以用权,就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严以律己,就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谨记“三严”,才能炼就思想上的“金钟罩”,增强抵御各种“病毒”的免疫力,用制度规范权力使用,确保权力运行始终不偏离为民利民的轨道,以廉洁奉公的作风、夙夜在公的勤勉达致两袖清风、一心为民的境界。

谋事要实,就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

创业要实,就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做人要实,就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

遵循“三实”,以求真务实的工作追求不掺水分的政绩,以忠实于党和人民的行动赢得群众拥护,才能对得起手中权力,无愧于肩上责任,履行好光荣使命。唯有严格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警钟长鸣、发条常紧、保持力度、善始善终、善做善成,才能推动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第二,践行“三严三实”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迫切要求。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具体来说,“三严三实”从精神支柱、价值追求、行为规范等方面,全面阐述了新时期党员干部应有的精神特质,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指导。首先,“三严三实”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会蔚然成风,选人用人风气,事关党风、影响政风、带动民风。“三严三实”对于党关于干部选拔的一贯要求作出了精确概括,同时又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是要让那些认真践行“三严三实”的干部干事有舞台、工作有位子。其次,“三严三实”是教育培养干部的重要内容。加强思想教育,提升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是党的建设的传统优势,也是从严治吏的基础工程,“三严三实”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修身立德、干事做人的标准,应纳入到各级党组织中心组学习之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认清“三严三实”的重要意义、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将对党忠诚、干净干事、敢于担当落实到工作各个环节。最后,“三严三实”同时是监督管理干部的重要要求,忠诚忠实、干净干事、担当担责是“三严三实”核心灵魂,以此为准则,强化纪律建设,严明政治规矩;强化实干意识,弘扬担当精神;强化权力监督,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指日可待。

第三,践行“三严三实”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有力抓手。践行“三严三实”,就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明规矩、严纪律、强约束,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具体的讲:

一是规范标准要严,过程督导要实。党内政治生活内容丰富,包含学习教育、党内监督、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多个方面,要制定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规范,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党内政治生活关键过程、重点环节进行严督实导,真实抓、抓真实,才能真正起到对党员干部起到教育管理、锤炼党性、改进作风的作用。

二是党规党纪要严,执纪问责要实,党内政治生活娱乐化、庸俗化,长期听不到批评的声音,会让人不知党内政治生活为何物,需要加强党员干部外部约束,严格执行政治组织纪律,对党内政治生活随意化、平淡化行为进行执纪问责,使党内政治生活在全党严肃认真开展起来。

三是相互批评要严,自我批评要实。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活氛围取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要改变以往批评和自我批评蜻蜓点水、避实就虚、避重就轻,使党内政治生活失去应有的严肃性的问题,确保批评与互相批评真正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常态。

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彰显了我们党一鼓作气抓作风、驰而不息改作风的坚定决心。当前,新区民政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主动站位全区大局,准确把握民政转型发展新机遇,在全面实施新区“三步走”战略中,充分发挥民政职能,找准切入点、契合点,推动各项重点政策和重点工作落实,强化民政在全区大局中的作用,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风清气正,忠诚干净、勇于担当的干部队伍。

总结群总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问题不散光,扭住问题不放松,以钉钉子的精神解决问题。反观现在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中不符合“三严三实”要求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为有的精神空虚、浑浑噩噩,脑子不想事、心里不装事,干事不用心、出工不使劲,不知道居其位该干什么、该追求什么;有的干工作不怕群众不满意,只怕领导不注意,好大喜功、哗众取宠;有的台上一套、台下一套,人前人后“两个样”、表里不一“两面人”;有的仍然存在特权思想或侥幸心理,律己不严、小节不保;有的甚至无视党纪国法,心无敬畏、行无底线,面对正风肃纪仍然不收敛、不收手,等等。这些问题,与党的宗旨根本背离,伤害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总体上看,我们民政系统的干部队伍是好的,许多同志长期工作在服务群众第一线,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任劳任怨,是一只素质过硬,顽强拼搏,能打胜仗的队伍。但也有极少数人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现象,需要我们结合这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认真查摆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三严三实”要求化作改进作风、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化作抢抓机遇、推动发展的具体行动,为推动新区民政事业健康发展凝聚正能量。

领导班子是落实“三严三实”的“关键少数”,我们在专题教育中,要坚持从局党委开始、从“一把手”做起,树起标杆、作出表率。具体的讲就是:

要带头讲好党课发挥带学促学作用。党委书记在全系统范围、党委班子成员在分管部门范围、党支部书记在本部门范围率先讲党课、作动员,对“不严不实”的表现危害抓准确、点透彻,把“三严三实”的内涵意义讲明白、说清楚,真正触动思想灵魂。

要带头学习研讨引导形成浓厚氛围。由局党委班子成员牵头,成立专题研究小组,坚持眼睛向下看、脚步朝下走,蹲下身子听实情、解民意,在创新党建工作、落实主体责任、推进基础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服务及提供落实和解决党风廉政建设难点及重点问题上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发展思路举措,确保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要带头开展批评带动召开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按照上级部署,以直奔主题的自我批评、辣味十足的互相批评,切实组织召开一次让大家“出汗加油”的民主生活会,重点剖析解决一些干部纪律松弛、作风散漫、为官不为等问题,共同营造严肃认真、健康向上的党内政治生活氛围。

干部队伍是推动民政事业改革创新发展的骨干力量,也是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点对象。践行“三严三实”,教育上要从严要求。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对象加强党纪法治教育,牢固树立纪律规矩意识,提高法治素养,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为目标加强政治忠诚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铸就“金刚不坏之身”。制度上要从严规范。要以党规党纪,总书记提出的“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五个必须”要求,为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划出不可逾越的界线,为好干部塑造确立标尺,为察人选人用人提供依据,为严管严教严惩明确规则。监督上要从严落实。从严治吏离不开对干部强有力的监督约束,纪检监督部门明察暗访、问题通报、谈心谈话等多种手段还要多管齐下,着重发挥监督的预防功能,抓早抓小抓苗头,发现干部有违反纪律的倾向性问题,及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早提醒、早纠正,防止破窗效应。

三是坚持谋事要实,打造“三严三实”过硬业绩。建设一流的业务骨干队伍,最终落脚点依然是打造一流业绩。统筹今年民政重点工作,要围绕六个方面,提升“六项能力”,力争各项工作上水平、有特色、创品牌。具体的讲就是:

要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阳光救助体系的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申请“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推进建设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大力实施慈善“134”工程,深入开展“慈善月”、慈善助学等慈善救助活动,实现救助更多困难群体,打造滨海慈善新品牌。

要围绕加快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提升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普惠能力。统筹推进城乡居家养老服务,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推进新区第一、二、三老年养护院、汉沽福利院康复中心及河西托老所建设,力争新区第一、二老年养护院建成投入使用,第三老年养护院动工开建。

要围绕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制度改革,提升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出台社会组织“1+8”政策文件,完善社会组织党组织、政府管理部门和枢纽型社会组织三轮驱动体系,按照“1+n+x”模式,着力加强街镇社会组织联合会及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培育更多草根型社会组织,为社区、村建设发挥更大作用。积极探索吸引行业协会商会学会服务新区经济发展新渠道新举措,协助中心商务区等功能区拟定鼓励吸引行业协会商会学会投资专门政策,支持社会组织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要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升社区建设体系的治理能力。抓好居(村)“两委”换届选举,严把选举程序,严审任职条件,确保居(村)“两委”换届选举平稳有序进行。完善城市社区组织体系,推动形成具有新区特色的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居委会组织为主体,以社区共建理事会为支撑,以社区成员广泛有序参与为基础的社区服务管理新格局。

要围绕双拥模范城复审,提升军政军民携手共建能力。强化双拥职能建设,高质量地抓好异地学习交流、军地走访互动、解决实际困难等经常性工作的落实。探索建立滨海新区退役士兵和现役军人技能培训基地,全面激活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要围绕提供和强化社会服务,提升专项社会事务的服务能力。坚持“四个标准”,进一步规范婚姻收养登记,保证婚姻收养登记合格率达到100%。加大惠民殡葬政策落实力度,拓展殡仪服务领域,推行“一条龙”殡仪服务新模式。统筹规划殡葬用地,新建和改造殡仪服务设施,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如23项重点民政基础设施项目,要按照项目进展情况和发展要求,立足抢先提前,实行分类推进,加快实施进度,力争高标准完成。

当前,解决“四风”问题在一些党员干部那里仍然停留在“不敢”上,“不想”的自觉尚未形成,作风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节点。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就是在已有的基础上巩固和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使好的作风成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尤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抓好学习教育。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首要的是抓好学习教育、打牢思想根基。应在学习教育上下足功夫、花足力气,切实把“严”和“实”的要求立起来,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把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学习教育的重中之重,领会核心要义,掌握精神实质,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二是明确领导责任。要增强政治责任感,把学习贯彻“三严三实”要求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题教育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能否把这个重大政治任务完成好,是对各级党组织履行党建主体责任的直接检验,各级党组织书记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抓专题教育情况作为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发挥好带头作用,层层作出示范。

三是突出问题导向。把问题意识、问题导向贯穿专题教育全过程,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列出问题清单,一条一条梳理,一项一项整改。对存在“不严不实”问题的领导干部,立足于教育提高,促其改进;对群众意见大、不能认真查摆问题、没有明显改进的,应进行组织调整。应建章立制的,强化刚性执行,推动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四是贯彻从严要求。这次专题教育虽然不分批次、不划阶段、不设环节,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要求,而是要按照中央和市、区委的要求,发扬讲认真的精神,贯穿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以严促深入、以严求实效。应结合实际,认真谋划,精心实施,把专题教育各项工作做扎实、做细致、做到位。

五是做到“两手抓,两促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最终目的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同样道理,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也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做好当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民政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与改进干部作风结合起来,与全面从严治党结合起来。要积极探索经常性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有效办法,把作风建设激发出来的进取精神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做到“两手抓,两促进”。

同志们,“三严三实”要求,好比一面镜子、一把标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经常照一照、量一量,就会发现修身、用权、律己方面的问题,就能找出谋事、创业、做人上的不足。古人云: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体现着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心爱护,解决自身问题的最终落脚点是解决群众的问题。前者需着力一个“严”,而后者则突出一个“实”。这就要求我们用严的标准、严的状态解决好群众实的诉求、实的期盼,进一步聚焦重点、精准发力,重点解决好民生热点难题,一件接着一件办,切莫贪多嚼不烂;多做雪中送炭之事,多为扶危济人之举,让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变化,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为推进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履行维护社会稳定神圣使命,汇聚强大力量、提供坚强保证。

2023年民政调研报告题目(优秀22篇)篇五

街道的民政工作主要承担基层民主建设、社会保障、社会组织管理等多项社会行政事务,业务面广量大,且都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做好街道民政工作对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街道的民政工作主要包含城市低保、大病救助、基层民主建设、慈善捐赠、优抚优待、孤老残弱、双拥共建、社会团体、地名管理等诸多方面,现就街道的低保工作展开调查研究,情况如下:

一、太东街道低保工作基本情况。

太东街道现有15291户,55834人,配有民政助理员一名,且为兼职,六个社区各有分管低保工作人员一名,都为兼职。

太东街道截止11月有城市低保户244户(占十个街道总享受户数的5.77%),524人(占十个街道总享受人口的5.84%),每月享受低保金108755元(占十个街道总享受金额的5.87%),平均每人每月享受207.55元。

二、太东街道低保工作变化情况。

从施行低保救助政策至今,街道享受低保救助的户数和人数整体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低保政策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管理。

二是政府公益岗位的增加,再就业人群的逐步增加,缩小了低保救助的范围。

三是低保对象动态化管理日趋完善。低保公示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入户调查走访制度等相关制度的完善,促进了低保动态化管理,确保“应保尽保”的同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不搞“终身制”。

四是管理队伍素质提升与规范化管理有机结合。上级主管部门理论培训长效化,注重日常培训与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提高,责任明确。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家庭收入界定难。主要是隐形化的家庭收入难以界定。如:银行存款、私有房产出租收入、服务处不如实提供的收入证明等,造成部分申报家庭实际收入非常难确定。严重影响了工作人员对实际情况的掌握。

二是各类证明真实性不能保证。部分申报家庭借助各类关系,开具的收入证明、医院证明、学校证明等存在隐瞒事实真相的情况,根本不具备证明效力,但工作人员又不具备监督核查的能力,严重影响了工作质量。

三是无专职工作人员、人员调整频繁,业务知识衔接欠缺。因为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多为兼职,调整就在所难免。势必造成业务知识衔接欠缺,工作连续性差。加之近年来,社会事务面的不断拓宽、工作量不断加大等因素的存在,不利于街道低保工作的有序开展与长效发展。

四、加强街道低保工作的建议。

街道的城市低保工作是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程,它对维护社会稳定及人民基本生活权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抓好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低保工作水平。首先是配备街道社区的专职工作者;其次,工作人员要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强、善于做群众工作且经验丰富;最后,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低保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是交流学习经常化。对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先进人物、先进经验等,要及时通报,总结经验,交流学习,更好地促进街道低保工作的发展。

三是低保工作动态管理不能放松。严格落实低保工作职责,加强入户调查走访,做到日常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紧密结合,该退保的退保,该降低标准的降低标准,针对部分申请低保人员不如实申报家庭收入情况,有的采取虚报、伪造、隐瞒、骗取低保金以及提供虚假证明的单位和责任人,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调查解决。

四是合理运用“网格化”管理模式。“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运用,可以事半功倍地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诸如网格内所有家庭基本情况的掌握、定期的走访调查、人员变动情况等,都非常有利于各项日常工作的开展。

五是更新观念加强宣传引导,以再就业代替享受低保。一方面坚持正确的舆论宣传导向,新闻媒体应该进行正确的舆论宣传,改变人们的一些落后的传统观念。要使“主动申请低保,积极走出低保”的观念深入人心,就需要困难户对低保的性质有正确的认识,即低保不是施舍与恩赐,进低保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最终走出低保,而不是永远躺在政府的怀抱里。另一方面要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对于一些有劳动能力而申请低保的,通过政府提供的再就业岗位或按实际需要开发的岗位等方式,帮他们实现再就业,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从根本上帮助低保家庭脱贫。

总之,民政工作是各级政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低保工作又是民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从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清加强街道民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街道民政工作的全面提升,进一步把国家的利民惠民政策抓紧抓好,有力地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日趋完善。

2023年民政调研报告题目(优秀22篇)篇六

尊敬的调研组各位领导: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县民政局对调研组一行各位领导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我县民政工作在上级民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指引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年初工作的安排和部署,突出工作重点,狠抓薄弱环节,民政工作“十一五”开局之年有了新的进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积极发挥了重要基础作用;社会救助框架建立完善,并全面贯彻落实整体制度科学化;优抚安置工作由完善落实政策向深化改革与建立保障机制的目标迈进;区划地名、婚姻等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继续朝着依法行政、文明服务、寓管理于服务的方向推进。总体上说,我县民政工作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切实提速增效,推动民政事业的稳定、协调、全面发展得到有力的保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对工作做如下。

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一)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建立,城乡困难群众生活有效保障。

1、加强农牧特困群众工作,全面贯彻落实救助资金。我县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试点工作于3#33年开始,目前,全县人均收入不足##元以下的农牧区特困人员有33@户!!人。其中***户****人持有西藏自治区统一印发的农牧区特困群众生活救助证。全年共到位农牧区特困群众生活救助资金50.52万元;现已足额落实到了特困群众手中。

2、城乡低保制度深化完善,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县纳入城镇低保对象**户**人,农村低保对象**人,与上年相比新增低保对象*户*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临时生活补助标准从*元调整到每人每月到*元;组织了*批次4人次到*个乡镇、各企业、道班工人、病故家属等进行串户实地核查,切实保障好收入低于最低保障标准线以下的城乡特困家庭,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加强了低保的动态管理,严格执行低保对象的申请、评议、审批程序,合理核定保障家庭成员收入,规范了保障金领取手续,确保按时足额发放,落实好低保户的优惠政策,使低保制度真正发挥“最后一道安全网”作用。

3、新建福利院等得到自治区民政厅的许可。全县符合农村五保条件的对象有*户79人,其中女性3*人,老年人50人、孤儿16人、残疾人13人。已享受五保待遇79人,(其中入敬老院集中供养的6人同配1名护理人员),供养率已达100%。通过自治区民政厅的“五年扶贫”规划及上级部门的正常渠道,积极为新建福利院等资金,力争今年投入并竣工使用。

4、抗洪救灾工作取得胜利,灾后重建有序推进。去年*月23日,我县锡钦乡等地发生了暴雨洪水之灾,洪灾发生后,县民政局在帮助做好抗洪救灾及灾后恢复生产和危房重建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间解决了46户转移群众的“安居”问题;发放救灾棉被12条、衣服1023件,确保灾民“不受冻、不露宿”。认真及时做好核灾和灾情上报工作,据统计,灾后需重建46户253人472间,目前重建工作还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5、城乡医疗救助解决了因病返贫的难题。为了帮助城乡最困难的弱势群体解决住院治疗费用的问题,我局结合我县实际,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县电视台宣传《城乡医疗救助3实施办法》和《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年共实施医疗救助*人,列支经费*元。

(二)社会福利事业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服务需求。

1、老龄工作不断深入。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实现权益维护法制化、社会保障制度化、为老服务社会化、福利设施多元化、文化生活多样化,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为五保、低保、特困户的老人们提供定额的医疗补助,共计就诊@人次,补助金额达@万元,切实为他们解决“就医难”的问题。目前,全县共有寿星老人323人(@年新增@8人,其中女性26人),共落实健康补助资金9.95万元。

2、深入推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根据区、地两级的有关文件精神,我县深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2007年护送定日、萨迦等乞讨的69人次,所在单位联系38人次,解决其返乡路费、食宿费合计2684.5元,区外乞讨的6人解决路费、食宿费合计1365元做到符合条件的全部提供帮助。

3、慈善事业在灾年之中发挥重要作用。“慈善一日捐”活动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据统计,@@年共有43个机关事业单位892人及个体工商户@@人参与募捐活动,收到善款@@元,在抗洪救灾中共投入7.05万元;全年48人获得慈善助学款(其中区内学生7人,区外学生39人)。@@年全县中直、县直、区直单位的干部职工@@人向内地南方灾区捐献@@元。

(四)落实完善优抚安置制度,有力支持国防军队建设。

1、巩固城镇义务兵职业安置成果。2007年,我县共接收符合安置条件的3名城镇及1名农村退役士兵共4人,发放优待金共6218元。目前领取工作已完成100%。

2、加强双拥工作,提高服务水平。继承优良传统,做好“春节”、“八一”慰问。在春节期间,我们为全县@@户义务兵家属送上@@元的慰问品,“八一”前夕,举行了军民座谈会,送上0.5万元慰问金,于细微处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

5通过广播宣传的形式,派出车辆@辆,@人次,散发宣传单@@余张,从而体现了军民间的鱼水关系,提高了双拥工作的宣传力度;@@年度,被评为双拥模范城(县)、双拥工作先进奖。

4、加大优抚对象生活的保障力度。对全县@@名重点优抚对象。

进行一次全面普查。按照自治区民政厅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完善以乡为重点优抚对象的优抚标准自然增长机制,241名化为重点优抚对象,严格按照自然增长机制,落实了3名残疾军人的抚恤金,在乡残疾军人按不同等级不同比例的增发抚恤金,年增加980元;多位年老体弱、生活特困的优抚对象提供了临时补助,2008度共支付临时补助金13620元。

(五)行政事务管理不断规范,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1、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不断改善服务态度,完善服务程序,健全规章制度,创新工作机制,时而婚姻登记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加强管理,依法行政,专门设立档案室,及时分类归档,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62007年共办理婚姻登记52对,其中结婚登记39对,离婚登记10对,补办婚姻登记3对。

2、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不断推进。强化门牌管理,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全县统一规范设置门牌后,严把地名命名关,开展6条主干道和若干个小区及主干道名称的统一命名更名工作,进一步加大设标工作力度,全县统一安装大门牌116块,小门牌486块,发放大、小门牌使用证共602本,编制完成了《拉孜县县城地名规划管理》,有力促进了城市道路命名更名规范化,为全县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六)民政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服务能力水平不断提高。积极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深入开展机关服务品牌建设,创建“满意在民政、关爱在群众”的民政服务品牌,树立起民政良好形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监督体系,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从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入手,着力抓好党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机关内部管理,出台了考勤、信息等一系列工作规则;不断强化信息工作,积极向上级民政部门上报民政信息;加强了民政综合档案和婚姻登记档案的管理工作。

二、下一部工作思路。

2008年是全面实施民政事业“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民政工作肩负着十分繁重的任务。2008年我县民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七和第十一次全国民政会议的要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全面提高民政工作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努力促进社会公平。

坚持以健全体系,完善制度,做好衔接为工作的着力点,进一步巩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低保规范化管理,完善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认真做好低保对象和补助标准调整调标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努力提高医疗救助水平,探索新的医疗救助方式,扩大医疗救助收益面,确保困难群众有病能够及时得到医治。进一步健全集中供养长效机制,现有敬老院的基础上新建福利院、“五保”户住房等,提高集中和分散供养的水平和质量,确保集中供养率达到100%以上,8分散供养率达98.3%以上。探索建立“五保”户和低保对象白内障患者的免费手术长效机制,积极推行为边缘困难群众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手术。进一步完善灾害救助应急机制,修订救灾应急预案,加快救灾应急反应速度。建立工作机构,配备人员,保障工作经费。

(二)努力构建福利体系,满足城乡居民需求。认真贯彻自治区《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通知》精神,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加强农村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推动城乡老龄工作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救助管理水平,加强对受家庭暴力伤害妇女、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特别是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工作,全面保障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大力发展慈善捐赠事业,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更加紧密慈善事业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衔接,全面加快慈善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大社会捐助工作力度,建立区域性救灾物资调剂系统化。

9开民主管理制度建设,严肃、认真、细致地开展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四)提高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水平,加强服务国防现代化。

切实抓住纪念建军八十一周年的契机,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主线的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再一次掀起双拥活动新高潮。进一步完善落实优抚制度,提高优抚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水平,依法维护优抚对象合法权益。进一步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坚持安置就业工作,建立完善退役士兵谋职补助金长效机制,确保城镇退役士兵谋职率达到100%;完善教育培训、推荐就业、政策扶持相结合的服务办法和工作机制。全面完成各类安置对象的接收安置任务,加强复退军人的稳控工作。

(五)增强公共事务管理工作,全面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充实完善地名数据库,进一步推进地名规划工作。深入开展乡(镇)主干道和居住区及建筑物名称的统一命名更名工作,切实加快农村地名标志设置进度,确保乡镇地名标志设置率达到98%。加强婚姻登10记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认真细致地做好收养、计财、法制、信访、教育、培训等各项常规工作。

(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

1、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继续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作风建设,认真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进一步推进“满意在民政、关爱在群众”的民政服务品牌建设,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努力践行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种良好风气”。

2、加强制度和改善队伍建设。

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职工干部的管理、教育及学习,努力创新工作体制,改善工作方法,争创学习型、制度型、创新型的民政机构,为拉孜的民政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

存在的问题。

11中也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发现离自治区民政厅和地区民政局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需要继续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多下功夫,干部职工自身素质和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2、在今年的村民自治达标自验工作中发现,我县的105个村委会中,除了安康工程的25个村委会外,其他80个村委会办公条件普遍都差,有待进一步改善。

3、特困群众救助方面,由于我县是灾情多发易发区,且就业机会少等原因,致贫返贫现象较为严重,需要救助的特困群众较多,而资金又非常有限等情况,对我单位的工作开展有很大阻碍。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

二00八年三月廿一日。

2023年民政调研报告题目(优秀22篇)篇七

本文目录。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要点和#人办发[xx]22号通知要求,县人大常委会采取县乡人大联动的方式,通过抽样入户核实、走访座谈、查阅资料等方法,对我县城乡低保和五保户供养工作及县民政局长##同志履职情况进行了视察调研。从六月中旬至7月中旬,各乡镇人大组织部分代表组成了25个调研组,抽查了50个村2个居委会中的低保4227户8052人、五保648户663人,涉及资金5822405元;县人大常委会抽调部分常委会成员、县民政局分管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组成两个调研组,抽查了8个村3个居委会中的低保969户1758人、五保112户112人,涉及资金1220947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城乡低保和五保户供养工作。

(一)城乡低保和五保户供养工作开展情况。

xx年,我县全面开展了农村低保工作,到xx年底全县累计保障农村困难居民47302户78574人次,发放保障金3007.5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224万元。低保规模从当年的5189户7124人、低保金102.6万元、人均144元上升至xx年的17552户3xx人、低保金2026万元、人均633元。1999年,我县在原来城镇定期定量生活补助对象的基础上,将15个建制镇的困难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xx年扩面将更多困难城市居民纳入城市低保对象,共保障998户2626人,全年发放低保金123.9万元;xx年提标,保障人数增加到3700人,共发放低保金、取暖费、双节补助676.2万元。xx年,我县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全面启动,采取包帮并户、集中供养、分散供养等措施,保障了五保对象的正常生活。从当年供养2714人、发放供养金325.7万元、人均发放1200元发展至xx年供养人数2811人、发放供养金702.8万元,人均发放2500元。三年来,累计供养五保人数8239人次,发放供养金1360.9万元。城乡低保及五保户供养工作的开展,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视察调研的情况看,县政府及主管局在此项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加强了领导,强化了政策宣传。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调整充实了基层工作人员,县民政局设立了低保股,各乡镇成立了民政办,配备了工作人员2-3人,保证了城乡低保及五保工作的正常运转;制定了《##县城乡低保实施细则》,使低保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组织实施城乡低保提供了制度保障;围绕城乡低保保障范围、申报审批程序、保障标准等政策规定和工作要求,采取业务培训、印发资料、召开会议、广播电视、公布咨询电话等有效形式,加强了低保政策的学习宣传。

二是规范了程序,比较合理地确定了对象。各乡镇结合实际,按照农村低保属地管理原则,以户为单位,统一家庭收入核算口径,核定家庭收入。在对象确定、申报和审批上,大多数乡镇坚持了“一评三审三榜”的运行机制,基本完成了“户报、村评、乡(镇)审、县定”的规定程序。由于我县贫困面大,需保障的困难人口多,财政拮据配套资金少,贫困居民一次性全部纳入不现实。通过摸底调查,认真测算,本着低标准起步,小范围启动,再逐步扩大的原则,根据低、中、高山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城乡居民收入状况,对温饱线以下的城乡贫困居民进行分类施保、分档补差。对痴、呆、傻、残民政救济对象予以重点保障,对生存环境恶劣或因其他原因致使生活暂时难以维系的一般贫困户也纳入保障范围。在低保实施中县乡都健全了低保档案管理制度,对城乡贫困家庭基本情况进行分类排队,登记造册,实行一户一档,并按照县有档案室、乡有档案柜、村有低保台账的标准完善设施、规范管理,及时掌握收入状况及其他相关情况,努力探索了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标准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模式。

三是加强了监管,力保资金安全。为规范资金运作程序,县财政局、民政局联合制定了《##县城乡低保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县乡两级建立了低保专账,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全县城镇低保和部分乡镇农村低保、五保实现了财政一折通发放,对因年老体弱、智障、残疾的对象,乡镇委托村组党员干部及监护人、包帮人监督使用。

四是规范管理,保障“五保”供养。按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扶养人无扶养能力的;无劳动能力的;无生活来源的“三无”条件,严格审批程序并颁发《五保供养证书》,。分类确定包帮责任人和监护人,加强供养金管理,确保供养金及时足额到位。新、改、扩建敬老院(安置点)28处,集中供养五保户370人,集中供养率达到了14%。每年投资7万元将五保对象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了五保对象看病难等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低保政策学习宣传不到位。

低保实施以来,虽然县乡都采取了各种方法,加强了对低保政策学习宣传,但仍有不到位的地方。一是宣传面窄,干部会开的多,群众会不好组织开的少,所以干部知道的多,群众知晓的少;二是学习不够细,乡村干部的学习仅满足于能应付工作,学习不系统、深入,不求甚解,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向群众宣传解释不清。三是宣传内容单一,大多局限在政策层面,对于补助对象、标准、项目等宣传的少。由于宣传不到位,造成了村组干部和群众对农村低保工作的片面认识,从而影响了低保工作的正常开展。一些基层干部和群众误认为农村低保制度是一项福利待遇,低保金是政府白给的,人人有份,只要纳入低保就能永久享受,因此,在有的地方出现了竞争参保的现象;更有少数群众不知道享受低保的条件,戏称“吃低保是国家发工资”;部分村干部在对待低保户退保问题上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思想,该核销的不核销,使“应退尽退”的动态管理工作落不实。

2、低保对象确定待规范。

部分乡镇村组、居委会没有严格按规定确定低保对象,“一评三审三榜”的运行机制成摆设,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村都是由村两委会的干部说了算,相当一部分村张榜公布没落实,致使“户报、村评、乡(镇)审、县定”的程序走过场,存在“人情保”、“关系保”的问题,使不该保的保了,该保的未保,降低了低保资金使用效率。一是有将不符合条件的亲戚纳入低保对象的。如:洞河居委会张先余、吴时怀两户均是现任居委会主任的亲戚,家里常年做生意,收入固定,家庭情况比较好,不符合低保条件却在享受低保;二是有将不符合低保条件的纳入低保的。如:洞河居委会张开初属供销社下岗职工,于xx年12月办理养老统筹手续,月享受养老金1200元,同时享受低保金250元;蒿坪居委会王家凤与儿子、儿媳共同生活,其子在蒿坪中街开了一个理发店,月享受低保金400元;三是有干部职工遗属在享受遗属生活补助的同时享受低保补助的。如:洞河居委会田先春丈夫过世前为粮食部门职工,现享受遗属生活补助230元,同时享受低保金100元;四是家里有吃财政饭而享受低保的。如:洞河居委会原支书常青海,家里开商店,大儿子在县社保局工作,月享受低保金100元;蒿坪居委会有一教师的家属也在享受低保补助;五是有个别农户存在同时享受低保和五保的补助的。如关庙村二组的余发典在与其兄享受低保补助的同时也在享受五保供养补助,但五保供养金发放花名表中的名却是余发检,村干部说余发典与余发检为同一个人,但经过调研组查看余发典的身份证件发现与余发典五保供养证的名、年龄均不相符;香炉村一组的田宗会在与其兄田宗奎享受低保补助的同时也在享受五保供养补助;六是有不分残疾程度、家庭收入状况,一律把残疾人和老年人纳入低保的。而这些残疾人和老年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有一定的生活来源,不符合享受低保的条件却在享受低保补助。七是有子女不尽赡养义务,将老人推向社会吃低保的。调研中发现相当一部分享受低保的老年人的子女家庭条件并不差,有开商店、开舞厅、开麻将馆、外出务工等,按照家庭收入是完全可以赡养老人的,但子女并不履行赡养义务,并说“国家政策不拿白不拿”。

3、资金兑现环节有漏洞。

按照规定,低保金发放由财政部门将低保资金直接拨到县信用联社低保专户,实行社会化发放,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户。当前我县保障金发放有由信用社“财政一折通”发放、定期到乡镇领取和由有关人员代发现金等几种形式。城镇低保全部实现了“一折通”,而农村低保和五保目前仅有城关、蒿坪、毛坝实行了“一折通”。调查发现没有实行“一折通”的,资金兑现存在不安全的因素较大。如洞河镇低保金由民政办集中在镇政府兑现,由于兑现时没有公布名单、金额,工作人员给多少,低保户就领多少,在该镇红岩村随机抽查十多户所领资金没有一户和民政办发放表对得准的;该镇民政办在兑现xx年五保户每户900元震灾款时,将其分列为xx年1-9月每月100元补助金发放至全镇的五保户,有挪用、套取的嫌疑。说明这种兑现形式存在明显漏洞。

4、动态管理工作进展慢。

调查中发现有的低保户连续几年都在享受国家补助,但家庭经济水平有所提高,按照规定不能再享受国家补助仍然享受;多数乡镇民政办与村组、社区干部反映低保存在着“好进难退”,低保动态管理进展缓慢。因低保家庭收入不固定,民政办与村组、社区干部要定期跟踪随访低保家庭,以随时了解最新情况。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许多低保户采用种种手段逃避甚至抵制检查工作,以冒领多领低保。更有部分低保户,在收入达标被取消低保资格后心生不满,认为损害了自己应得的利益,有谩骂、攻击民政、村组、社区干部的现象,阻碍了低保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下岗、失业、疾病等造成的贫困是暂时的,当被保者摆脱困境后,就目前低保工作的运行机制而言,退出机制反应慢是一个普遍现象。另一方面对被保者的经济收人动态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被保者的收入包括劳动所得、投资所得、继承所得、救助所得、意外所得等,但作为主管的民政部门,对被保者经济收入上的动态监控缺乏有效措施,村组、社区干部也很难做到有效监控,使一部分收入高于低保线家庭不能及时推出,因而被保者的救济标准审定和“脱保”工作还存在很多困难。

5、“五保”工作需加强。

一是有少数村组的五保户监管责任未落实,有的虽然落实了监管责任但村组干部对监管责任落实情况疏于检查。二是五保对象多为痴、聋、傻、哑、残,理财能力差,供养金实行银行代发后,大多不能到信用社亲自领取,由他人代领,在资金使用监管上容易出现漏洞。三是对集中供养的对象,敬老院(安置点)没有专设管理人员,多为临时聘请,存在责任落不实,管理不规范,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人员、编制、经费等有待解决。四是现有敬老院(安置点)太少,不能满足目前五保人员的安置需要,要继续加大敬老院(安置点)的建设力度。

(三)建议及意见。

1、加大低保政策的学习和宣传力度。

实施农村低保制度,是党和政府实践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民心工程。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低保工作长期性、重要性的认识,继续加强对城乡低保政策的学习宣传,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要进一步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方式,有效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城镇低保政策,让广大群众知晓城乡低保政策。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宣传导向,改变人们的一些落后的传统观念。如低保是国家的救济,不拿白不拿,享受低保是自身无能为力的表现等。要使“主动申请低保,积极走出低保”的观念深入人心,就需要困难户对低保的性质有正确的认识,即低保不是施舍与恩赐,进低保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最终走出低保,而不是永远躺在政府的怀抱里。

2、严格低保评审程序。

在低保对象确定、申报和审批上,坚持“一评三审三榜”的运行机制,严格执行“户报、村评、乡(镇)审、县定”的程序,实行层层评议,层层把关,“三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务求公正、公平、公开,力求做到“不漏保一户一人,不错保一户一人”。民政部门要查“村评”记录,看有无群众代表参加;要重点监督公布环节,要公布举报电话,要查公布内容全不全、范围广不广、次数够不够。防止村组搞形式,走过场,把好进口关。要坚决纠正部分村在低保评议中以“村两委会”代替应由“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其他人员”组成的村级评议小组评议低保对象的问题。

3、积极推进动态管理。

严格落实低保工作职责,加强入户访视,做到低保类别清、致贫原因清、补差金额清、家庭收入清、家庭住址清。根据低保家庭收入变化及时调整低保金,对超过保障标准的家庭及时、坚决停保。工作人员要克服畏难情绪,该退保的退保,该降低标准的降低标准,该追究责任的追究责任,真正把低保动态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针对部分申请低保人员不如实申报家庭收入情况,有的采取虚报、伪造、隐瞒、骗取低保金以及提供虚假证明的单位和责任人,要制定相关规定进行严厉处罚,打击骗保的不良行为,以维护低保政策的严肃性,使政府有限的资金切实用在需要帮助的人群身上。建议在入保时同时签订《脱保协议》,细化低保户的责任义务及相关法律责任,从制度上促使低保对象消除依赖思想,坚持自力更生,早日改善处境,走出低保范围。

4、完善制度加强监督。

一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效实施。民政部门要严格坚持审批制度,不因任务重、工作多而减少审批环节。要制定和完善科学的量化标准,使低保对象的界定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要始终坚持申报对象公开、家庭经济收入公开、审批金额公开的原则,把农村低保工作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要强化低保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把审批关,坚决杜绝人情低保、关系低保、混吃低保、骗吃低保等现象的发生,确保全县农村低保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二要加强城乡低保资金管理,建立城乡低保资金管理运行机制,保证城乡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进一步规范资金发放形式,加快农村低保“财政一折通”工作进程,在尽快实现社会化发放的同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总结研究行之有效的发放形式,确保资金安全。三要严格按政策标准适时调整保障对象及补助金额,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动态管理长效机制,杜绝“一保定终生”、“养懒汉”和保障标准长期不变等现象,提高农村低保的整体效益。四要逐步完善和实施监督的多元化管理,通过民政、审计、纪检等部门行政监督、社会舆论等手段进行全方位监督,防止滥用职权、暗箱操作、截留挪用、弄虚作假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有必要对乡镇民政办管理的低保和五保资金分批进行审计,以堵塞漏洞,查处违规违法行为。五要积极探索把城乡低保工作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的脱贫新途径。各乡镇政府及扶贫办、民政、农业等部门,要探索城乡低保与相关配套政策的有机衔接,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困难群众的长效帮扶机制,特别是低保对象在医疗、教育、法律援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或帮扶措施,为其提供及时必要的救助,切实增强低保户的“造血功能”。积极扶持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寻求就业渠道或脱贫项目,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救助工作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让低保家庭早日脱贫。

二、关于##同志个人履职情况。

(一)基本情况。

##同志自xx年8月担任民政局局长以来,能带领局党组一班人,围绕县委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的总体部署,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履行“解决民生,维护民利,保障民权”的职责,按照“统筹兼顾,单项突破,点上创新,面上拓展,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阳光、安全、法制、和谐”四大民政,着力加强“民生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民政工作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是注重了队伍建设,转变干部作风。##同志上任后狠抓了班子队伍建设和机关制度建设,围绕学习型机关的创建,在系统内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增强了民政干部的学习意识、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和廉政意识,干部作风发生了明显转变。工作中能够接受主动接受人大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决议、决定,认真听取并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二是坚持了项目带动,提升服务水平。经过筛选论证,编制上报项目17个,申报中、省投资1.16亿元,已争取到救助站、减灾安居工程、社区建设、乡镇敬老院、灾后恢复重建等项目。止xx年底投资2530万元的县救助站、殡仪馆、部分敬老院已竣工,投资1920万元的安居工程,建成553户,安置2208人,民政项目建设进度加快。xx年底纳入城市低保3700人,累计发放低保金676.2万元;纳入农村低保17552户3xx人,累计发放低保金2026万元,城乡低保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县城乡低保、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全部纳入农村合作医疗,累计投入287万元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对大病对象实施了有效救助,医疗救助基本实现城乡覆盖。将全部五保户2714人纳入供养范围,新、改、扩建敬老院(安置点)28所,集中供养370人,农村五保供养水平逐步提高。去年“5•12”震灾后,及时争取国家赈灾资金,下拨乡镇灾民建房资金2296.42万元、生活补助资金517.52万元;发放救灾粮58万斤、棉被3000床、棉衣1600件、单衣5000件;完成灾民建房1088户2827间,解决了3438人灾后住房问题,灾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同时,婚姻登记、优抚抚恤、城乡社区建设等社会事务工作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坚持了依法行政,努力打造阳光民政。民政一班人能够认真学习、广泛宣传和贯彻执行《婚姻法》、《收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积极选派人员参加各类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和行政执法上岗考试,严格执行“持证上岗,亮证执法”的工作程序,公开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和办事程序。对群众关注的最低生活保障、抚恤金补助、社会救灾救济、社会捐赠款物等“热点”问题,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实行“阳光操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民政项目建设争取力度不大,进度缓慢。虽然编制上报了17个项目,申报中、省投资额达1.16亿元,但到位资金仅xx多万元,只占申报计划的20%。已争取到的在建项目进展也缓慢,如:县城居民十分关注、迫切需要的殡仪馆修了几年还未正式投入使用;安置点建设也不能满足当前五保集中供养的需要。二是城乡低保工作和五保供养工作急待加强。城乡低保扩面后,民政局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政策宣传不到位、低保对象确定不合理、资金兑现有漏洞、动态管理难开展等问题;五保户供养也存在着监管责任未全面落实和集中安置点少等问题。三是民政款物的发放、管理待规范。民政工作量大面广,工作人员经手的款物较多,工作性质既严肃又敏感。过去由于交通不便,通讯不畅,金融服务差,款物的发放都是打表格,盖章子领取。现在交通、通讯、金融服务条件大为改善,民政款物的社会化发放时机已成熟,但财政一折通仅在城镇低保发放中实行,而低保、救灾等其他民政资金的发放只在少数乡镇实行,造成了如洞河镇低保金发放难核实、五保震灾补助挪用套取等问题。

(三)建议及意见。

一要加大民政项目争取和建设力度。要抢抓机遇,坚持项目带动,把对民政项目的争取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方面要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多向省市主管部门汇报工作,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快在建项目的进度,以快速、优质的项目建设成绩赢得上级的支持,从而争取更多的民政项目造福当地百姓。二要以本次人大调研为契机,通过加强对低保政策的学习宣传,把握重点环节,完善相关制度,加大检查监督力度等方式,改进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工作,真正做到“应保才保”,切实维护和有效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三是积极探索民政款物发放的新模式,确保民政款物及时准确地发放群众手中。要迅速和财政、信用联社协调,尽快实现全部民政资金发放财政一折通,让党和政府放心,还百姓一个明白、干部一个清白。对救灾物资的发放要健全发放手续,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平常要加强对系统干部的教育,时刻提醒其规范行为,不做党性、人性、良心不容之事,防范于未燃。

返回目录。

自我局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严格要求机关干部深入××乡××村,作民情调研。

一、乡情概况。

××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xx年末,全乡总人口9924人,其中农业人口9713人。全乡总耕地面积有12496.4亩,其中旱地11601.73亩,水田894.67亩,全乡粮食总产量432.05吨,人均有粮441.2公斤,经济总收入139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1414元。全乡农业生产值完成2145万元。

二、××村基本情况。

××乡××村地处乡政府东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5.2公里、县城23公里,从村委会到国道为土路,交通方便。总人口2869人,其中农业人口2783人,下辖21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16.90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气温16.90摄氏度,年降水量1480.5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桐油、漆树、核桃等农作物及经济林木。全村有耕地面积2640.20亩,人均耕地面积0.88亩,截止目前,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该村设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40名,均为少数民族党员,其中男性-1-34名,女性6人。团支部1个,团员76人。目前在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区外出务工人员23人。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的帮扶下,该村粮食增产、经济收入逐年增多,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据调查,xx年,单个农户家庭年总经济收入最高达10000元,最低仅有840元,两极分化严重。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核桃、漆树等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受气候、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村85%的农户居住在山顶和半山腰一带,不适应种植水稻,养殖业方面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绝大多数村民仅仅依种植几分田地、几棵核桃树、漆树,养几头(只)猪鸡来维持生活。

三、农村低保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立农村低保公示制度。在申请审批享受农村低保户过程中,村委会主要做到了几方面工作:一是严格农村低保申请审批制度。村委会及时成立由村支书、主任、副主任、村民小组组长组成的工作组,通过调查了解家庭人口基本情况及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做好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对象产生、低保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工作。二是及时传达省、州、县农村低保有关政策,通报全村农村低保人数及相关工作情况,共同分析研究当前村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低保实施办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等相关办法和、细则,村委会加强对低保制度的落实,本着“本人申请、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组审定上报、张榜公示、政府审核、民政审批”的农村低保工作方式,认真做好该村农村低保工作,形成了农村低保工作责任制度。

(二)加强低保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自xx年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村加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坚持舆论先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村干部通过办宣传栏、贴标语、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把实施农村低保工作的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工作程序、资金发放和管理等讲明讲透,做到农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晓。据了解,××村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专项宣传农村低保相关政策,xx年召开了2次会议,重点动员青年群众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参加会议人数达1593人次,印发宣传涉农惠农政策资料500余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按时足额发放低保资金。县级民政部门下拨那粗低保资金后,由乡民政办负责造册登记、逐户发放应享受保障资金,发放情况按月向县民政局汇报,并核销相关发生业务账务。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由于该村村民居住在山腰半山腰,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还有相当一部分尚未享受到农村低保待遇。二是全村生产资料少,林果地少,耕地面积少,现有人均旱地面积仅为0.88亩,没有可耕种的水田。加强发展种植业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缺乏管理能力,全村的养殖业发展态势不明显。三是进村路面为土路,汛期开车进不了村,需要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有待加强整治;四是保障标准偏低,农民群众生活改善不明显。在实际工作中,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般是通过贫困线来确定的。我县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840元,即每人每月70元。从目前的物价上涨情况看,这点资金只能够买点粮食,买肉类和植物油等生活必需品就显得比较困难。农村群众在没有相对稳定的经济来源的情况下,这样低的保障标准是很难维持一个农村居民的基本生存需求。

五、几点建议。

(二)、建议林业、农业部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加大核桃、漆树、草果、黄连等树苗的供应和扶持力度。

(三)、建议结合实际,加强农村低保工作调研,适当增加享受农村低保名额。

(四)、加强做好思想工作,积极协调劳动保障部门,帮助联系务工场所,正确引导和输送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可以至少安排20~30名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返回目录。

今年,我县被列为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的试点县,县委、县政府按照“全域规划、试点先行”的理念和“四化并举”的目标,提出首先在x村和xx镇xx村试点,逐步在全县全面铺开城乡统筹工作。因此,当前在我县推进城乡统筹工作面临重大的良好机遇,我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用新的发展理念调整城乡关系,用全新的机制整合城乡资源,用发展的办法解决“三农”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循环中统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社会的进步中统筹城乡发展繁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我县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

近两年来,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城市开发、重点项目、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先后实施了村村通油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二是在社会保障方面先后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农村规范化卫生室的建设。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已列为我县的重点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班子,抽调了专门人员,设立了办事机构,还把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纳入到了全县绩效考核范围,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已全面展开。

二、我县城乡统筹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基层干部群众对城乡统筹发展概念仍比较模糊。调研中了解到,有不少干部群众在思想上对推进城乡统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清。一是安于现状,故土难离。许多村庄虽然规模小,人口少,基础差,但大多数村民世代居住在这里,不愿意搬离。二是有的村民认为集中居住虽好,但担心会造成距土地较远,生产上会不方便;三是对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所需投入资金感到压力很大;四是对于城乡统筹的含义有些误解和曲解。有相当部分人认为盖座楼、修条路就是城乡一体化。

2、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城乡统筹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县与其他县市一样,城乡二元结构非常明显,农村依然落后,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城乡基础设施投入不平衡、不同步,农村缺少集体文化生活的场所,没有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另外,由于受经济的限制,农村各项社会保障还很不完善。

3、农民综合素质较差,思想观念落后。在我县的农村中文盲、科盲、法盲仍有一定的比重。农民思想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据不完全统计,在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种地粗放经营,打工只能卖苦力,从而严重地制约了农民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所抬头。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和谐社会发展的进程。

4、城乡统筹发展思路和规划尚不够明晰。我县作为试点县,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很多工作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之中有很多建设性课题、难题需要我们破解,很多创新性领域有待我们探索。

三、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建议。

1、抓根本,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统筹城乡工作不是搞形象工程,而是让老百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质的提高,在做群众工作过程中,要围绕群众的利益来开展。要深入群众搞调查,多争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能闭门造车想当然。让失地农民能得到生活的保障,跳出土地这个圈。

2、抓宣传,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让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和理解什么是城乡统筹,为什么要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进程。通过宣传教育,使群众明白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体制的创新、机制的创新。使群众清楚我县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规划、特色、步骤,形成加快发展的氛围。

3、抓政策,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政策是推进城乡统筹的保证。各部门要以改革的精神,打破城乡体制和政策壁垒,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全局来创新体制、完善政策。当前要突出抓好县城、中心镇和中心社区的规划,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体现风貌。要强化规划的执行和管理,加强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

4、抓关键,突破资金瓶颈。通过在外地的参观学习了解到,凡是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工作做的好的地方,资金是关键。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抓经济,一是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更多的支持。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的力度。壮大农业发展资金、工业强县资金规模,加大对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努力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基础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业;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民。三是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采取以奖代补、以物代资等办法,激励和引导群众投资投劳建设家园,使之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投入主体、建设主体。四是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投入机制。大力发展农业保险,鼓励发展形式多样、产权多元化的农贷担保机构。积极引导支持农业银行、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努力形成多元化的“三农”资金投入长效机制。五是充分利用民间资金,在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示范导向作用的基础上,着力营造由优惠政策、优质服务、优良环境为重点的“洼地”效应,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向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建立起“政府引导、群众决策、项目补助、民资参与”的良性投入机制,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5、抓产业,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空间规划和要素整合,调整优化城乡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布局。工业按照集聚发展的原则,通过各类园区建设,引导主城区产业向城郊有序转移。农业要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向交通便捷的交通干线集中。服务业按照全面搞活农产物资,促进消费品流通的原则,自上而下由城市向农村延伸。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带动农民的就业和增收,尤其是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作为发展工业的主攻方向。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依托本地特色,努力开发名、特、优、新产品,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和优势产业带。三是推进产业化经营。围绕优势和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一批有品牌、有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发挥龙头企业、经营实体、社区组织、农民经纪人的作用,积极发展各类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鼓励合作社跨区域、跨行业经营。

6、抓改革,推进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借鉴先进地市的土地流转模式,建立农民“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保障”的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农民从农村和土地上解放出来,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搭建农民变市民的有效载体。积极探索和破解土地流转的政策和有效形式,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出租、入股、质押、置换等各种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土离乡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村闲置土地、闲置宅基地和撂荒地普查,搞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产业聚集、集约经营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开辟新的空间,为城乡各种资源的合理自由流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7、抓队伍,建立一支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战略任务,需要一批有活力、有朝气、有思想的农村干部来完成,特别是要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用他们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和带动群众。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农民专业合作负责人中选拔干部,及时注入新鲜血液,把那些真正有文化、有胆识,思路新、点子灵,有群众威信,有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又具有改革和拼搏创新精神的能人推选为村支部书记,让他们带领广大农民完成城乡一体化这项新的历史变革任务。

2023年民政调研报告题目(优秀22篇)篇八

关注辖区贫困户工作,促进辖区和谐建设,已成为民政工作的当务之急。民政工作作为政府和广大居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广大居民群众合法利益的维护者,时刻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政策贯彻到广大居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近期对辖区内贫困户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辖区内贫困户情况。

碱巴拉荒共5个居民组,居住人口3149人,辖区内户籍户数802户,户籍人口数2610人,平均每户4人,其中农业人口约占5/6;18周岁到60周岁男劳动力人数1054人,18周岁到55周岁女劳动力人数为960人,劳动力占总人口的3/5;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居民2156人,占户籍人数的83%;贫困户致贫有以下三个主要原因:一是年老体弱,二是因病致贫,三是因残致贫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截止2011年1月末,本辖区贫困户46户,占户籍户数的5.7%;低保户70户、164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6%。

二、贫困户救助开展情况。

1批程序,加强监督管理,有效地保障了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民政办在上级民政部门和社会事业局的领导下,认真学习,积极工作,以落实贯彻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实施的扶贫、济困、优抚助残等政策为己任,积极争取多方面资源,努力做好民政工作,维护了辖区的稳定和谐。

1、2010年以来对贫困户的救助情况。

一、中秋期间走访困难户17户,共计送去慰问金4100元。春节期间开发区管委会王文新副主任和陶俊杰副主任看望了贫困户和家庭困难的老党员,送去了党的温暖同时勉励他们要自强自立,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渡过难关,被走访对象纷纷表示感谢。

2、对有特殊情况的贫困户还开展了专项救助,进一步解决贫困户的生活困难,减轻了贫困户的生活负担,贫困户的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我辖区内有一名孤儿王闯,父母于2008年相继自杀,现在跟爷爷和叔叔一起生活,生活十分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为其申请了孤儿分散供养救助金,一次性补发3200元,以后每月领取400元。2011年开发区管委会陶主任还专程来看望王闯,为其送去了500元慰问金,并鼓励王闯要坚强起来。

蔡广文是一位糖尿病综合症患者,孩子在上高中,生活十分艰难,得知这一消息后,民政办为其缴纳电费,并送去了冬季取暖用的燃煤,还给他安排了在富海馨居看护自行车棚的工作,使得蔡广文一家在生活上有了基本的保障。

袁志新母子智力不健全,不具备正常人的思维能力,由于其房屋年久失修,已形成危房,民政办将情况反映给管委会领导,经管委会研究为其翻建了房屋,并送去了冬季取暖用的燃煤,使袁志新母子住进了温暖的房子。

须进一步加强。贫困户救助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兜底线、安全网,在调节收入分配、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民政部门,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落实,适时调整贫困户救助标准,加大分类救助力度,健全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操作,确保本辖区贫困户救助工作健康顺利地开展。

三、目前的工作重点。

从解决辖区困难群众实际问题出发,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强化低保工作。一是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坚持低保申请审查和审批程序,切实按条件把好“入口关”,在随时受理申请的同时,严格“动态管理”,做到至少每季度审核一次保障对象,对符合条件的坚决予以保障,对不符合条件或已不再具备条件的坚决不予纳入,保证低保对象的准确性;二是继续做好分类施保,保证辖区内低保对象中的特殊困难群体能依法享受特殊保障。全面推进辖区低保工作。坚决做到“应保尽保”,同时强化管理,明确责任,以解决辖区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四、努力完善工作机制。

面广、服务对象复杂,要做好各方面工作,提高依法执政和优质服务水平,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加强民政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理论及业务知识学习,加强经济、文化、科技等知识的学习,掌握新知识,增长新本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民政工作要求。

2、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加强调查研究。要结合民政系统行风建设,以为民服务为宗旨,改进工作方式,发扬敢、严、细、实、高的“五字”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掌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研究新特点、探索新途径,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立足于“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立足岗位、多做贡献。

3、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强化考核。民政工作是关系我辖区发展建设与社会稳定的大事,各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分工,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以推动碱巴拉荒民政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023年民政调研报告题目(优秀22篇)篇九

为贯彻落实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筹备召开全国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挖掘发达地区民政工作好的经验做法,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选取上海市作为代表,成立调研组于4月24日至27日赴上海开展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一、上海市民政工作整体创新情况。

上海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东北亚航运中心,经济和社会发展均处在全国前列。统计显示,上海市占全国0.06%的领土,1.72%的人口,完成财政收入占全国33%,港口吞吐量占47.6%,口岸货物进出口总额占29.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2560元,位居全国第一。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上海市民政工作在全国也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一是民生保障水平高。上海市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不断探索建立完善各类民生保障政策,1993年建立城市低保制度,1994年建立农村低保制度,试点推行城镇低保家庭廉租房制度,开始实施与基本医保改革相配套的大病重病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将符合条件的高龄无保障老人统一纳入社会保障,将城镇重残无保障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这7项制度均是在全国率先建立。近年来,上海市还建立完善了“支出型”贫困群体的发现、监控和预警机制,使“支出型”贫困群体生活得到了制度性的保障。上海市城镇低保标准57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5160元/年,农村五保供养标准7216元/年,农村社会散居孤儿养育标准每人每月1400元,机构孤儿养育标准每人每月1600元,这些保障标准也均为全国最高。

二是社会管理创新力度大。上海市按照“居民自治、社区共治”的原则,在居委会层面建立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在街道层面建立了政府机构、驻社区单位、社会组织协同合作、共同参与的社区共同治理机制。探索完善特大型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在川沙新镇等地开展了“镇管社区”试点。在全国率先对村(居)委会界线进行核定,填补了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空白。创新社会组织培育机制,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通过推动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和委托职能,建立了政社互动的新型合作模式,目前,上海市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达到7个;获得专业资质证书社工人数达到1.3万名,占全国获得资质证书总人数的24%,社会工作服务从民政领域拓展到了司法、人口计生、教育、信访、医疗卫生、民族宗教等领域。

三是社会服务走在全国前列。上海市不断创新基层政务服务机制,在全市所有街镇均建立了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以“三一两全”(一门办理、一头受理、一口管理、全年无休、全市通办)为目标,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民政救助、医疗保险、计划生育等近200项行政事务集中“一门办理”。积极打造为民服务平台,开通962200社区服务热线,直接面向居民提供各类服务;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手打造“空中一门式”为民服务平台,通过每天两小时的空中互动,使一对一的热线解决方案通过电波惠及众多碰到类似问题的听众。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上海市享受社会养老服务人数已占到全市户籍老年人口10%以上,其中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数达到26.2万人,占全市户籍老年人口7.5%;养老床位总数达到10.2万张,占到全市户籍老年人口的3%,率先实现了国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0张”的目标要求。

二、上海市民政工作创新发展的启示。

通过调研我们感受到,上海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挥区域优势,将创造性的改革作为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增进公共利益的基本手段,在民政工作创新发展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新路子。尽管由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基础不同、区域条件差异较大等因素的存在,其它地方不能照搬上海工作,但我们认为上海市创新发展理念,建立政府、市场、社会三方互动模式,营造开放、包容、参与的民政工作环境的做法,对全国的民政工作都具有启示价值,值得其它地方借鉴。

(一)注重加快民政部门政府职能转移。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创建多元社会主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格局。近年来,上海市民政部门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进行了大胆试验,通过尝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整合资源、重构关系。目前,全市民政部门正积极探索转移的职能有:福利企业管理工作,老年福利机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助餐点、老年活动室的运营工作;社会组织咨询、接待、登记材料初审、宣传、培训、调研、公益服务等工作;优抚对象的政策宣传及解读、典型材料搜集整理、特困生活帮扶、就业指导、权益维护等工作;流浪乞讨人员的引导护送、慈善救助政策法规咨询宣传、慈善救助志愿者招募和培训及受助对象的档案登记管理等工作;部分地区还将社区治理、基层社区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等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社会力量去做。

(二)注重利用市场机制开展民政工作。民政工作引入市场机制,就是运用市场经济方式来突破传统的民政工作模式,按照市场规律和各种要素,安排和发展民政事业,发挥市场机制在民政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上海市民政工作适应、融入市场经济,积极尝试运用市场机制和市场手段来推进民政工作。为提升民政福利服务水平,上海市大力推行市场化运作方式,利用多种手段和渠道融集发展资金,通过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民政事业,采取承包、联合、兼并、租赁、托管、合资合作和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盘活民政资本存量,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据统计,上海市民办福利机构数量已经超过公办机构。为提高福利彩票公益金的使用效率,上海市颠覆了自上而下、由市到区县的传统的行政审批手段,借鉴招投标这一带有市场特征的手段,采取公益创投和公益招投标方式,来决定公益金的资助方式,让公益金的使用更科学、透明、高效。以来,上海共采取招投标的形式,安排17907万元福彩公益金用于购买社会公益服务项目,累计资助项目484个。上海市还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采取多种手段,在全国率先推动退役士兵面向市场就业,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已达到81.2%。

(三)注重发动社会组织参与民政工作。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扩大公共服务,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方面有独特的功能,它不仅是政府联系市场和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也是党和政府实施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要依托。近年来,上海通过积极的社会政策和财政支持,不断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力度,探索与社会组织合作的新模式,初步建立了互动合作的新型政社关系。为帮助初创的公益社会组织克服资金、人才、政策扶持等方面困难,上海市建设社会创新项目和创新组织孵化园,为各类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了系统、全面、科学的支持。抓住推进社区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政策出台时机,上海市加强协调,大力倡导、推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把基本公共服务外的养老服务、社区便民服务、慈善超市和捐助管理站等交由社会组织运营;在社会组织的选择上,探索建立了以项目为导向的契约化管理模式,采取公开招标、项目发包、项目申请、委托管理等方式,由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有的区县还专门就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下发文件,如浦东新区政府出台了《关于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政社合作关系的指导意见》、《浦东新区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政策文件;静安区出台了《关于静安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新增)公共服务项目资质的规定》,并规定由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作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第三方机构。

(四)注重利用高科技提升民政工作。提高民政科技水平,是推动民政工作改革创新,提升民政行业技术水平,促进民政管理与服务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上海市民政部门根据民政业务工作和民政对象需求,大力推进民政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应用和产品开发,提升了民政工作效能。例如,委托上海一门式政务研发中心开发了居民经济收入核对系统、社会救助采集系统、电子比对交换系统、一门式行政服务中心事务受理系统,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标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设规范》、《殡葬代理服务规范》等多项地方标准,显著提升了民政工作的`标准化、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与上海维赛特科技网络有限公司合作,形成以车载卫星通信保障、数据中心和远程教育服务平台为基础的“天地复合型”服务专网,打造了能够服务全国的科技备灾体系。与易恩高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出了针对失智老人的跟踪定位器和针对独居老人的监控服务器——“智能居家宝”,为独居和失智老人打造独居“不孤独”的智能化环境,实现了“科技养老”的目标。

(五)注重多领域跨界合作推动民政工作。只有跨界合作和社会协同才能更好的整合资源,提升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率。上海市积极探索政府、市场、社会跨界合作的运行模式,不仅重视部门协同,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动,还积极与媒体、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各界合作,共同推动民政事业发展。通过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手打造“空中一门式”为民服务平台,开启了政府部门与媒体间创新性的跨界合作的先河。通过将具体社会事务以及专业服务职能归还、转移或委托给具有相应能力的社会组织承担,提升了政府管理和服务效能。通过举办“上海公益伙伴日活动”,搭建了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结为伙伴关系共同回应社会需求的平台,形成了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跨界合作推动公益事业发展的机制。另外,还积极开发志愿服务项目,号召企业员工参与,共同促进了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三、关于全国民政事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上海民政工作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基础良好,民政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同时,上海也较早触及了经济社会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随着全国其它地区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上海民政工作遇到的机遇和矛盾,在全国其它地区也将会不同程度出现。从一定程度上说,上海民政工作为全国民政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方向,探索了可行的发展路径。立足全国民政工作发展现状,借鉴上海民政通过先行先试已经形成的经验做法,我们对全国民政事业创新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加强社会救助精细化管理。完善居民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和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挂钩的联动机制,探索针对不同人群的分类施保措施,提高社会救助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采取临时救助和专项救助的方式,将救助政策的覆盖范围从绝对贫困群体拓展到相对贫困群体和“支出型”贫困群体。建立救助与就业的联动机制,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激励、引导、扶持救助对象通过自身努力就业脱贫,将消极救助转变为发展型救助。

(二)扩大社会福利惠及范围。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积极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服务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服务业,完善社会养老服务准入、退出、监管制度。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老龄服务产业,采取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加快探索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和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三)探索建立统一的国家优待制度。加强优抚顶层设计,探索建立优待原则充分体现、优待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统一、有序、开放的国家优待制度。继续完善面向老红军、烈士家属、现役军人家属、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退役士兵、伤病残军人、无军籍退休职工的国家优待制度,逐步将见义勇为、院士、五一劳动模范等有特殊贡献人员纳入国家优待范围,积极争取把因公死亡、致伤残的国家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并纳入国家优待范围,增强全体公民的荣誉感和对国家的归属感、对社会的认同感。

(四)建立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加强社区基层民主建设,提高基层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创新社区公共服务体制,加强部门联合,推广上海市社区事务“一门式”受理的做法,鼓励并培育社区公益性组织承接社区公共服务,通过政府、市场、社会三方互动的方式,实现社区政务服务、公益服务、便民服务有机结合。探索外来人口融入社区的新途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

(五)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和培育发展机制。扩大社会组织直接登记范围,对公益慈善、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履行登记管理和业务主管一体化职能。创新社会组织培育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引入“企业孵化器”理念,打造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对社会急需的社会组织进行专业化、多层次培育。推动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和委托职能,加快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机制和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推进对社会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促进社会组织规范健康发展。

(六)促进社会服务多元化发展。大力发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间运作的社区服务体系,提高社区服务的便捷度、亲和度和透明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推动社工专业服务和慈善志愿服务,在殡葬、婚姻、地名、康复等民政专项服务领域开发新业务、发展新业态、建设新载体,发挥民政工作在服务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社区社会福利服务供给能力,让社区福利服务惠及更多社区居民。

2023年民政调研报告题目(优秀22篇)篇十

多年来,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经过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民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市委提出“四个三”的目标,民政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加强、完善和提高。

一、民政干部职工队伍建设。

民政局机关编制21个(其中公务员17人、工勤人员2人、事业编制2人),实有人员20人,其中2人离岗,驾驶员2人,1人在乡镇挂职任副乡长,1人在村挂职任第一书记,缺编1人;本科6人,大专13人,中专以上1人,40岁以上8人,30岁以上12人。

下属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44人,其中年龄50岁以上6人,40岁以上17人,30岁以上19人,文化程度大专以上24人,高中以上6人。

乡镇民政所现有专职民政干部37人,其中民政助理员17人,民政会计20人;本科文化程度1人,大专19人,高中17人;年龄在50岁以上2人,40岁以上23人,30岁以上12人。

从民政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现状来看,总体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人员结构不合理,缺编现象严重。

二、加强敬老院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集中供养,确保实现省委、省政府民生工程。

全市现有农村五保对象1735人(其中在册1307人,应保尽保428人),在院集中供养385人,集中供养率为21.6%,年人均供养标准为2400元。分散供养对象1360人,年人均供养标准为1500元。现有17所农村敬老院,大部分房屋陈旧,条件简陋,有的已成危房,很不安全。按照省政府实施民生工程的要求,20xx年我市农村敬老院新增加床位290张,集中供养率达到30%,到20xx年实现集中供养率50%的目标,在院集中供养人员将达872人。因此,农村敬老院建设任务重、压力大、时间紧。

为确保省政府实施民生工程目标的实现,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计划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市敬老院建设任务,到20xx年全市敬老院床位数达996张。敬老院改扩建工程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做到对工程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资金安全,使所有敬老院的'院容院貌得到改观,供养人数、供养标准逐步提高。

二多方筹资,加快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和爱心人士认养、认捐、认建。除积极争取省民生工程资金外,通过发行福利彩票募集公益金,并充分利用闲置的校舍、厂房和其他房产,因地制宜进行改造建设,加快敬老院建设步伐。

三将五保老人的基本供养标准、敬老院工作人员基本报酬、办公经费等逐步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建立敬老院经费专用账户,专款专用,以保障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健康运行。

2023年民政调研报告题目(优秀22篇)篇十一

民政工作主要承担基层民主建设、社会保障等多项社会行政事务,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做好社区民政工作对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社区的民政工作主要包含城市低保、社会救助、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现就xx社区的民政工作展开调查研究,情况如下:

xx社区现有8955人,配有民政助理员三名。xx社区截止2013年3月有城市低保户97户,180人,每月享受低保金约5万元,平均每人每月享受274元。享受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8户,享受廉租住房的3户。

从施行低保救助政策至今,社区享受低保救助的户数和人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低保对象动态化管理日趋完善。低保公示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入户调查走访制度等相关制度的完善,促进了低保动态化管理,确保低保"应退尽退"。

一是低保家庭收入界定难。主要是隐形化的家庭收入难以界定。如:银行存款、服务处不如实提供的收入证明等,造成部分申报家庭实际收入非常难确定。严重影响了工作人员对实际情况的掌握。

二是各类证明真实性不能保证。部分申报低保家庭借助各类关系,开具的收入证明、医院证明、学校证明等存在隐瞒事实真相的情况,根本不具备证明效力,但工作人员又不具备监督核查的能力,严重影响了工作质量。

三是部分不应该纳入低保的人员纳入了低保范围

部分待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由于长期待业在家,无法实行再就业;社会上一部分有子女而不赡养老人的家庭,为了避免不出现重复上访、越级上访事件发生将这部分老人纳入了低保范围。

四是低保对象退保难。有些家庭将低保视为一种"福利",他们家庭情况改变后仍然有意地隐瞒收入,如临时性收入、自由职业收入等,出现了低保对象"进易出难"的现象。

五是低保优惠项目过多。如低保户可以享受的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水、电、煤气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社区低保工作是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程,它对维护社会稳定及人民基本生活权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完善家庭收入核定机制。建立低保人员动态管理数据库,与工商、劳动、房管、金融等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达到信息的最广泛、最有效的利用,实现低保工作系统化,(www.)为科学、准确的计算低保申请人及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提供准确数据。

二是建立责任追究制。针对部分申请低保人员不如实申报家庭收入情况,采取虚报、伪造、隐瞒、骗取低保金以及提供虚假证明的单位和责任人及低报工作人员,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并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具体的处罚条款,打击骗保的不良行为,以维护低保政策的严肃性,使政府有限的资金切实用在需要帮助的人群身上。

三是慎重出台低保配套项目,适当控制享受低保的联动效应。解决低收入群体的根本问题在于发展经济,扩大就业,通过劳动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如果与低保"搭车"的项目过多,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就业。慎重出台相关政策,避免低保成为福利。

四是加强部门的协作,提高低保对象的就业率。加强部门的协作,提高低保对象的就业率,特别是有劳动能力人的就业,杜绝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依靠低保生活,以此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从根本上帮助低保家庭摆脱贫困。

五是完善社保体系,提高救助力度,解决边缘人员的生活。做好城乡低保与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工作的衔接配套工作,逐步建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社会救助工作真正成为保障困难基本生活的"安全网"。《社区民政工作调研报告》出自:

2023年民政调研报告题目(优秀22篇)篇十二

乡镇民政工作是最基层的民政工作,直接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是党和政府联接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是党和政府爱民、亲民、为民的窗口。因此,加强基层民政机构和民政队伍建设,是更好地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以民为本战略思路的重要环节。

一是在乡镇政府职能中的地位得到充分凸现和发挥。以来,我国进行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主要内容的乡镇机构改革,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有利条件,较好地解决了社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对有效开展农村扶贫和社会救助,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村民自治,提高基层自治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由此确定了乡镇政府的基本职能是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维护农村稳定,巩固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随着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在以立足农村,为民服务的乡镇政府职能中,民政工作不断得到凸现,民政部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业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二是在人民群众中享有较高声望。民政部门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增强“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意识,真正做到了“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近年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救助、救灾救济、城乡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优抚安置、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区建设、民间组织培育、婚姻登记,社会救助管理等,特别是当前正在深入落实的农村低保工作,民政部门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

三是新的挑战伴随着新的机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乡镇民政工作要实现从传统工作方式向信息化、社会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方向转变的现实挑战。作为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息息相关的民政工作,必将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必将得到社会更广泛的参与和支持,这对我们更广泛的利用一切社会资源,更好的发挥民政职能作用,进一步提升民政工作地位,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因此,基层民政工作者要顺势而谋、乘势而上,切实履行好职责,不辱使命。

(二)当前乡镇民政建设与职能要求的不相适应。

一是编制结构与职能作用不相适应。在乡镇机构改革后,有的地方乡镇的内设机构只有党政办、经济发展办和事务办,通常有1-2名专职或兼职民政工作人员在党政办或事务办内办公,有的乡镇只有1名专职或兼职民政工作人员,还身兼残联、侨办、林改、扶贫挂钩等职。这不仅难于高效履行好民政职能,同时也违反财务管理规定,一个人又当会计,又当出纳,难于保证大量民政资金的安全运行。部分乡镇民政工作处于“机构无帽子,门口无牌子,办公无章子,办事无票子”的“四无”状况。乡镇民政机构是民政工作的最基层,是掌握民情、倾听民声、反馈民意的“前沿阵地”,是把党和政府温暖送给广大困难群众的最前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战场”,目前机构不明确、编制不统一、基层民政队伍力量薄弱的现状,与党和政府赋予民政部门的重要职能不相适应。

二是工作条件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工作经费不足是乡镇民政部门最普遍、最头疼的事,民政各项工作的实施都离不开工作经费,如城乡低保、农村特困救助,灾害救助、民房恢复重建、拥军优属等工作的摸底调查、核实上报、建卡建档以及各类报表等都离不开人、财、物力的保障,但很多县乡财力十分有限,属保吃饭的财政,能够把需各级财政配套的经费落实都难以做到,解决基层民政工作经费就更无能为力了。办公用房不足也是乡镇民政部门最普遍的问题,乡镇民政办(所)或民政工作人员大多是和其他部门合用一间办公室,且部分民政工作人员本身就身兼数职,真正是“几块牌子、一个身子”;办公设备简陋直接影响乡镇民政工作的效率,除陈旧的桌、椅、档案柜以外,有较大一部份民政办(所)没有配备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必要的现代办公设备,对救济、低保、优抚等人头经费的发放都靠民政工作人员带现金进村入户兑现,工作量大且不安全;此外,交通方面也存在困难,民政工作人员深入村寨主要以步行、电瓶车为主,没有其他交通工具。工作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效快捷地履行民政工作职能。

三是队伍建设及工作手段与工作任务不相适应。目前我镇民政工作人员共有4人,其中民政办主任为女性,已50多岁,1名大学生村官还有半年多到期,1名“三支一扶”人员才到乡镇几个月,还有1名返岗工资人员。而全镇现有城乡低保对象1991人,农村五保对象298人,仅20,发放低保金330.37万元,五保资金89.2万元,救助城乡患病困难对象418人,发放医疗救助金40.4万元,民政对象数量多、情况复杂。乡镇民政工作人员力量非常薄弱,民政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平时还负责民族宗教、残联、侨联、值班等工作,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需要。

民政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结构偏低、流动性较大、对民政业务新技能掌握不到位,是制约乡镇民政队伍建设的一个瓶颈。一部分民政工作人员年龄在45岁以上,大都是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对民政工作全局性把握和现代办公设备的应用有一定的难度,高标准地完成各项民政工作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尽管乡镇民政工作在人员力量少、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以“孺子牛”的精神,直接履行着为民解困的各项民政职能,但由于队伍力量薄弱而影响各项业务优质高效的完成。加强基层民政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素质,已是基层民政工作一个不容回避、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争取设立乡镇民政所,以增强基层民政工作力量。

在乡镇设立机构健全的民政所,建议按照辖区总人口万分之一的比例配备民政干部。并参照计生、财政等部门对乡镇所(办)的管理体制,由县(市、区)民政部门归口直接管理,或由县(市、区)民政局和乡镇对民政所人员实行双重管理。民政所负责人的任免须征得县(市、区)民政局的同意,民政干部的调动应报县区民政局备案,以保持基层民政队伍的相对稳定;同时,还应当尽量减少兼职,切实解决民政工作有人办事、民政干部有时间办民政的事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要建立健全以乡镇中心福利院为依托的“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性质为事业法人单位,履行农村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维权援助等服务功能;在村(居)委会配备一名民政工作协管员,构建覆盖所有村(居)委会的民政工作网络,确保基层民政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盲点。

(二)改善乡镇民政所(办)的办公条件,以提高基层民政工作的办事效率。

一方面,整合乡镇民政现有资源,分类管理和营运。公共服务类设施严格按政策搞好服务,社会服务类设施推进社会化运作,市场服务类设施搞好有偿和低偿服务,提高经济效益,增强“造血”功能。另一方面,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引导县乡加大投入,配备相对统一的办公用房、办公设施和应急装备,逐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改善乡镇民政部门的服务手段,增强应急能力。此外,在下达工作任务、分配专项资金时,各级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要给予适度的工作经费,以保证基层民政部门工作的正常运转和有效开展工作。

(三)加大对乡镇民政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以提高基层民政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着力建设一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基层民政队伍,是做好乡镇民政工作的重要条件。市民政局应负责对乡镇民政所长的培训,县区民政局应负责对乡镇民政干部的培训,不断提高基层民政干部的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使他们具备应有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能胜任本职工作。

(四)完善乡镇民政工作制度,以规范基层民政工作程序。

建立健全标准化的乡镇民政业务流程、工作职责、岗位职责等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救灾救济、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优抚经费等管理和发放程序,资金全部纳入社会化发放,基本实现基层民政干部不直接经手现金。建立健全目标考核制度,从工作目标、业务水平、服务能力等方面对乡镇民政干部进行严格考核,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强化乡镇民政干部的责任意识。

2023年民政调研报告题目(优秀22篇)篇十三

为了更好地筹划好××区慈善建设工作,我局经区领导同意,于2012年10月30日组成考察组赶赴××市××县考察慈善工作,现就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县地处××东南部,××东北部,是千里赣江的发源地,因环山多石,耸峙如城而得名。全县总面积为1581.53平方公里,辖5镇5乡131个行政村,9个城区居委会,总人口30.61万,其中农业人口25.9万,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山区农业县。1998年成立了慈善会,12年来,累计接受县内外各方捐赠款物及慈善项目资金1498万余元,救助困难群众5万余人次,实施慈善项目36个,为慈善事业稳步发展夯实了基础,为××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和奖励,多年被评为省、市先进社会团体。2012年,××县慈善会刘水兰会长被中华慈善大会评为全国优秀慈善工作者,2012年8月××县慈善会再次被中华慈善总会评为先进单位。

慈善工作是一项社会工作,要想起好步,开好头,必须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从而,才能推动慈善事业的长足发展。

××县的慈善会成立于1998年,慈善工作真正开展是从xx年开始的,当时,由县委、县政府领导出面请出热心慈善公益事业的退休县领导,担任慈善会会长。

××县慈善会工作人员勤于向县领导汇报慈善工作,让县领导从层面上了解慈善、重视慈善、参与慈善。以政府名义下发有关慈善政策性文件,并通过媒体,报刊、电台、宣传慈善。

××县慈善会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除选好“当家人”以外,还要在社会不同层面上选好威望高,公信力强,愿意参与慈善事业的企业家、退休干部和社会知名人士担任副会长或成为会员。另外,由县里面通过公开选拔,给了3个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的专职慈善工作人员。同时,给予了2万元的办公经费,并配备了工作专用车。

为了增强慈善事业的公信力,让每一笔捐赠款物发送到困难群体和个人手中,一是结合实际扎实做好各类慈善项目且汇编成册,随时接受社会捐赠。二是善于对外交流。要多跑,多协调,用真诚换真情,积极争取募捐资金。三是认真备好慈善资料和项目,随时接受外界慈善会的募捐。

2023年民政调研报告题目(优秀22篇)篇十四

前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慈善事业界定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参与力量。这体现了党中央对慈善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的充分肯定,也反映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对慈善事业的期待和需求。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好我国现代的慈善事业指名方向就显得十分重要。4月12号到18号我们组我市慈善事业现状做了调查。

关键词:慈善事业现状问题方式。

调查目的: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市的慈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政策。

调查对象:外企、民企员工。

调查时间:4月12号-4月14号。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范围:长沙市岳麓区。

(一)慈善事业现状。

我国的慈善事业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取得了很大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慈善事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同,慈善事业在救助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简要来说,在调查人群中的现状基本如下:

1、民众整体富裕程度较低,做慈善力不从心。

慈善捐赠实质上是社会资源的一种流动,是资金、实物从捐赠者一方流向接受者一方。一般而言,人们愿意捐赠的大都是自己富余的那部分财富,极少数人能牺牲满足自身生活所须,来救济他人。因此,公民个体慈善捐赠行为,直接受其经济状况的影响。

我们调查的群体中其中有70%的人愿意捐款的形式做慈善,60%的人愿意做志愿活动,对于捐物这种形式的慈善也有超过45%的人愿意,而只有极少数的人愿意以成立慈善组织的形式参与慈善事。调查数据也显示在过去的三年里,有超过90%的人捐过钱或物。而没有捐赠的原因主要是经济能力有限,占60%.就捐款次数而言,在捐款次数2-4次得人有60%,捐款一次的占23%,没捐款的和捐款次数5次及以上的人只占到极小的以部分。就捐款数额而言,调查的结果显示从月到现在其个人捐款总额几乎都在1000元以下,其中捐款数额在1-100元占了46%,101-1000的占44%.有将近80%的人称等他有了经济基础或其他条件成熟了,他有可能选择去慈善机构就职。这些数据表明愿意参与慈善的人很多,但不一定有能力做好慈善事业,公众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公众捐赠顾虑大。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实践,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历史较短,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十分有限。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即便那些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项目,也不能从根本上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例如社会医疗保险,只能为个人提供最基本医疗保障,其中自负比例、起付标准、赔付限额、用药限制以及操作程序,没有真正解决大多数人的看病难问题。高昂的医疗费用,不仅使部分低收入者放弃医疗,即使有钱人或参保人都有可能一夜致贫。

近年来,教育和住房费用的攀升,更是压在百姓头上的大山。与世界学费最昂贵的日本相比,我国大学生每年实际支付超过万元。与此同时,我国目前建立的由住房公积金、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组成的住房保障体系还未能彻底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不断上涨的房价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购房压力。再加上医疗、教育、住房等支出比例的增大,使居民不得不减少其他的日常消费支出,而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完善,加重了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预期的担忧。这种担忧,更大程度上得依靠自己来解决。为了避免生计困境的突发,人们即使手里有钱也不敢消费,更不要说积极投入慈善捐赠了,公众的捐助积极性自然难以提高。

3、国家慈善捐赠政策制度不健全,公众疑虑重重。

一方面,我国虽然有很明确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但很多人对这些政策还不熟悉,加上优惠额度低、手续繁琐,在捐赠时很难真正享受到。就我们对长沙市名企员工慈善参与情况的调查显示其中有将近70%的人对捐款后个人所得税的优惠减免政策吧清楚,更有28%的人称其捐款后从未享受过个人所得税的优惠减免。为了鼓励公益救济性捐赠,我国税法中已有27项可以税前全额扣除的个人捐赠,而且在《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第二十四条规定,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但很多人在捐赠时并不了解这些政策,而且免税手续有十几道程序,让很多人不胜其烦,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民众的捐款热情不利于民众发扬善心。

另一方面,我国法律在慈善捐赠的监督管理上存在欠缺。例如《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受赠人每年度应当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受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监督。必要时,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对其财务进行审计。捐赠人有权向受赠人查询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受赠人应当公开接受捐赠的情况和受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但对于哪个部门负责管理与监督,如何监督,受赠人如何公开接受捐赠的情况和受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等实施细则方面并没有明确规定。

4、慈善组织机构势单力薄,缺乏公信力。

在我国,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慈善组织,都存在制约民众参与捐赠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慈善组织数量少,不深入民众。就我们对长沙市民企员工的调查数据显示他们的捐款渠道太单一,大多都是在是学校和单位占90%,通过公共场合募捐箱捐款的有50%.除了政府的捐赠管理部门外,我国还有不少慈善捐赠的组织单位和团体,但总体上数量不多,而且这些组织很少深入民间进行宣传、组织捐赠活动,和社会的信息交流不足。就慈善事业志愿服务这一块竟有32%的人说他们根本不知道哪里需要志愿者。追根溯源,主要还是受到政策上的限制,无论是成立正式慈善组织的高门槛,还是成立后的不鼓励政策,都使得许多慈善组织得不到发展壮大,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较弱。本来慈善组织数量就不多,再不畅通公众参与慈善的信息渠道,要形成整个社会的慈善氛围也就更难了。因为我们的调查显示长沙现阶段的慈善氛围并不容乐观。有20%的人直接指出长沙市慈善氛围比较差,而另外的80%也大都持中立态度认为慈善氛围一般。形式之严峻由此可见。

另一方面,慈善组织筹款机构、执行机构职能不清,效率低下,缺乏公信。因为缺乏管理慈善组织的相应法律法规,没有募捐和执行的专业分工,公示与监督机制的建立也较迟,造成慈善组织内部管理混乱,捐赠的善款善物的用途不公开不透明,让捐赠者不放心。一些打着献爱心、捐善款旗号的组织大肆骗钱,慈善组织的鱼龙混杂让人们都不知道把善款捐赠交到哪里才能够放心,生怕善款得不到善用。没有捐赠的理由中就有32%的人明确指出是因为不信任捐赠接收单位。就影响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而言认为慈善组织公信力不强,专业素质不高的人就占40%,认为政府重视不够,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也占了42%.其中主要体现是有将近70%的人指出慈善组织财务和项目运作不透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慈善事业的发展。

5、慈善文化教育缺失,迟滞公众慈善之心生成。

中华民族拥有传统的慈善文化,慈善活动也源远流长,儒家的仁义学说、、西方宗教等在中国慈善文化发展中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文化受经济利益驱使,逐渐被人们淡化,人们的慈善观念的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目前在这方面的教育也存在着“盲点”和“盲区”,在某种程度上迟滞了大家仁爱慈善之心的生发和长成。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以往那种依靠树立一些道德典范来激发人们的向善之心、慈爱之心的教育方式已经收效甚微了。而学校大都缺乏对慈善理念的教育,即使有相关的教育,在教育方式上也不能让学生很好的接受;家长又很少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鼓励孩子参与捐助,单单靠个人自觉自悟来培养社会责任感,参与慈善捐赠,根本形成不了慈善的大气候。相比之下,在国外,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参与义务服务的培训和实践,使帮助社会,帮助别人的观念深入人心;到高中阶段,必须拥有作为志愿者在社区进行服务性工作的经历才能顺利毕业升学,要想达到规定的要求,孩子们必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坚持为自己生活的社区作“奉献”.

6、公众慈善观念落后,社会慈善氛围不浓厚。

在这个经济转型带动社会全面转型的时期,旧的价值观念还未消退,新的价值观念又轮番上场,要在多元的价值理念中确立一种积极科学的慈善观也并非易事。

一方面,由于政府在计划经济时代长期统包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造成公民慈善观念落后,个人主动性慈善捐赠参与率较低,绝大多数的募捐活动还依靠某种行政的力量。许多人认为慈善捐赠是政府的事,或者是富人的事,与己无关。还有很多人将慈善事业看成是单纯的道德事业,对慈善捐赠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捐款上,根本不会想到在人力、时间上的捐助也可以成为慈善捐赠的方式,与发达国家慈善事业理念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人们慈善之心的发扬。

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重视物质利益的追求,人情淡漠、社会责任感缺失、同情善爱之心有所减弱。一个意识不到社会里每一个公民都有献出爱心的责任和义务的人,对慈善捐赠的热爱程度与参与程度就会大打折扣。捐赠行为的非强制性和自愿性,决定了人们的同情善爱之心对捐赠行为起道德支撑作用。若是越来越多的人无动于衷于身边弱者伸出的求助之手,这个社会的慈善事业绝不可能得到发展。

此外,人们头脑中一些非理性的财富观也阻碍了慈善捐赠行为。一般说来,追求财富是人的天性,人们爱慕财富,敬重富人,以富为荣,以穷为耻,努力创造和积累财富。这是一种自然合理的财富观念。我国有着不患寡而患不均和杀富济贫的传统,存在一些非理性的财富观念,一方面是装穷和害怕露富,一方面是炫耀财富和为富不仁。许多人一味追求财富的积累,不愿回报社会,有了用不完的钱后也不愿捐赠出来,而是留给子孙后代。既制约了穷人致富,又限制了富人慷慨,更葬送了慈善事业。

(二)造成慈善现状不乐观的原因。

以下几个方面是制约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1.有关慈善事业方面的法律法规严重滞后和缺乏。

慈善事业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法制不健全是制约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用于鼓励和规范慈善事业发展的综合性的《慈善法》或《慈善事业促进法》等基本法规。慈善事业的准入、评估、监管、激励、公益产权界定与转让、融投资等完整的法律框架尚未形成。涉及慈善组织、慈善捐赠、慈善义工和慈善事业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法规,散见于相关的法律、行政规章和政策性文件中,有的至今仍无全国性的专项法规。政策法规体系的不完善,直接影响了慈善组织的发育和慈善事业的发展。

2.现行纳税制度是最大瓶颈。

世界各国对慈善活动均给予了政策上的优惠,其中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税收优惠。美国人之所以愿意从事慈善事业,是因为首先在税收上能够得到政府的鼓励和优惠,而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按此计算,一个年利润为1000万元的企业,如果捐赠100万元,还需对其中的70万元进行纳税。这就形成企业捐赠越多,纳税越多的矛盾。正是不合理的慈善捐赠纳税制度,()使得很多企业最终选择了放弃做慈善捐赠。目前在我国给予慈善机构捐赠全额免税的,仅限于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等五家慈善机构。由于捐赠的善款也要纳税,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大多数中小慈善机构和公众的捐助热情。

3.目前合法的慈善机构尚不具备独立的法人地位。

登记注册要挂靠一个业务主管单位,政府办慈善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大大阻碍了慈善机构的建立和准入,使得慈善机构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慈善救助所需,而且造成慈善机构权责不清,效率低下。

4.我国的慈善事业还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募捐不规范,以及“多头募捐”现象的存在;部分慈善组织对资金的筹集、捐赠款项的运用、去向未能如实向社会公布,导致慈善机构和捐助活动的公信力不足;捐赠资金的安全性存在隐患;有的组织把自愿捐赠活动转为变相摊派,挪用甚至侵占捐赠款;有的组织以捐赠为名从事营利活动;甚至出现借捐赠名义促销、行骗等违法行为。

5.公众慈善理念的偏差。

在我国,人们对于慈善事业了解不深,民众的慈善公益理念尚未普遍形成,人们的慈善意识比较薄弱。如有的人误以为慈善事业是富人的“专利”,是政府或慈善组织的事情。其实,慈善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每一个公民都有献出爱心的责任和义务。慈善事业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它不仅仅是款、物的捐赠,还包括公众自愿参加、奉献爱心的义工行为、社区中的志愿者行为,以及根据自己的能力来为他人、为社会、为困难群体进行扶助的公益行为。如利用业余时间照顾孤寡老人和残孤儿童、宣传科普知识,利用专业知识举办免费培训班等。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较快提高,公民收入有较大增长,但大部分公民手中的钱财物还比较有限,频繁地捐钱、捐物也确有一定困难。但公民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利用业余时间适当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却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是可以做到的。这种不需要花费钱、物,而只需要时间、精力和爱心的公益行为,可以也应该逐步成为公民自觉的行动。今年4月去世的深圳青年歌手丛飞,是深圳首批“义工”,间他不仅先后资助了187位贫困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而且义演300多场次,义务服务时间加起来超过3600多小时。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不忘奉献社会,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来,为6名眼疾患者带来光明。丛飞助人为乐、甘于奉献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三)针对我国公民慈善捐赠问题的对策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制约我国公民慈善捐赠的因素复杂,要解决其中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对症下药、逐步改善。可喜的是,目前民政部就如何支持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开始起草一部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事业促进法》的综合性法律,已经列入了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立法计划中,引领慈善事业走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法律的出台,将会提供更全面系统的法规来促进公众慈善行为,鼓励更多的人参与慈善捐赠。

当然,要让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到慈善捐赠中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就是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发展壮大中产阶层,建成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系统的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而就目前而言,政府首先要做的是在强调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更要在医疗、教育、房价等方面发力,以减轻老百姓的生活压力,降低他们对未来生活风险的危机感,不必担心会一夜致贫。当老百姓有了更高的收入,有了更好的社会保障,手里就有更多的闲钱来投入慈善捐赠,也更乐意救济他人。

其次,政府要放手让慈善组织主导公众捐赠,消除行政色彩,但同时要推出一系列实际可行的鼓励监管政策,对相关个人和组织进行宏观指导。例如对个人来讲,要加大对个人捐赠的免税份额、简化捐赠免税程序或给予其他优惠政策;对那些有突出贡献的给予褒奖,满足捐赠人的社会荣誉感,对捐款额较大的项目予以署名立传;允许以个人、家庭名义冠名等;在条件成熟后开征遗产税、赠予税乃至特别消费税等,引导富裕阶层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鼓励富人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扩大捐赠资金量;对借慈善之名进行违法行为的捐赠人受赠人进行惩处等。同样,对慈善组织来讲,除了在税收及财政政策上对其有所照顾外,还要对其加强监督管理。可以在民政部门设立专门的捐赠管理监督机构,设立专门的公共网站,及时公示捐赠信息,保证善款善用,杜绝腐败挪用现象。

再次,还需要培育慈善文化,增强全民的慈善意识,在社会上营造一种慈善的氛围,激发、引导人们潜在的慈爱之心。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传统的慈善文化资源,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等途径宣传中国传统慈善文化中的精华,并且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慈善传统美德,提倡人们关爱他人,乐善好施;通过网络、媒体,公布慈善信息,加强舆论宣传,尤其是对榜样人物的事迹,使慈善事业深入人心,成为一种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也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社区为学生提供服务项目并记录服务时间,学校采用“志愿者服务时间”这一指标来考核学生的品行,作为毕业升学的标准。

各类慈善组织还要深入民间,消除慈善宣传的“误区”,加大慈善的宣传力度。培养参与慈善的专业与志愿人员,能根据捐赠方和善款受众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宣传及动员方式,精心策划组织各种形式的慈善捐赠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动员普通民众参与慈善,形成长期、持续的效应。例如积极开展“慈善一日捐”、“慈善义拍义卖会”、“慈善活动周”、等这类捐赠活动,也可以到社区中发动人们捐款捐物,或是和企业联手,让企业员工都参与慈善,捐赠出一天的劳动所得。

最后,全社会要积极提倡正确的财富观,积极引导人们,特别是富裕阶层热心于慈善捐赠。在现代社会中,要走阳光富裕之路,敢于光明正大地支配和使用自己的每一分钱财富。还要反对“仇富”、“藏富”、“崇富”和“炫富”等世俗的财富观,用金钱塑造高尚的人格,充分享受人生的乐趣,贡献社会、服务于大家,这才是财富的最高境界。

(四)建议。

为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大对慈善捐助的宣传力度。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弱、救孤助残的传统美德和慈善文化,加强宣传教育,深入培养人们的慈善道德观念,强化慈善意识,激发民间组织和社会各界的爱心和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形成致力慈善事业光荣、神圣的社会氛围和风气。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特别是慈善机构的作用,利用各种各样的渠道和方式,经常举办各种内容丰富的慈善捐助活动,多方拓展捐助渠道,为慈善事业作贡献。

2.加快慈善事业立法进程,尽快制订一部完备的《慈善事业促进法》,给予慈善事业和社会捐赠活动法律上的保障和监督。

3.修改《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等法律,提高慈善捐赠的税收减免比例,简化免税程序,鼓励和引导企业、团体和个人向慈善事业捐赠,以壮大慈善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尽快开征遗产税、赠与税。

4.调整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改变目前我国慈善组织过分依附政府的倾向。政府逐渐淡出捐助的主体市场,而主要担负起立法、监督、检查、评估、审计、执法等职责。明确慈善机构的独立法人地位。取消现行法规中要求慈善组织必须有业务主管单位的规定,让慈善组织真正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大力培育和发展民间慈善组织,加强慈善组织建设,为发展慈善事业提供组织保障。

5.建立健全对慈善机构的监督机制,促进慈善机构严格自律。一方面,规范社会募捐行为,完善社会捐赠资金、物品的管理,建立社会公示制度,定期公布捐赠资金和物品的来源和流向,并建立完全透明的公众查询系统。另一方面,登记管理机关要制定和完善评估办法,考核慈善资金和物品的使用效果,确保社会捐赠款物使用安全有效,确保捐赠人的意愿得到有效落实。

小组成员:朱丛,祁双,陈梦佳,蔡枭。

2023年民政调研报告题目(优秀22篇)篇十五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在联系实际、落实举措。具体到民政部门,就是要结合工作实际,做到[四个突出“、履行[四大职责”,取得[四个效果“。

一、做到[四个突出”。一要突出为民主题。民政局长科学发展观学习体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民政根本在于为民。突出为民,就能使党委政府的部署很好地落实于民政。因此,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必须始终突出为民主题,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树立为民理念,强化为民意识,落实为民举措,提高为民本领。二要突出民政特色。民政特色在于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尤其是维护好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和优抚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把维护好[三个群体“的权益作为工作的重点,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三要突出实践载体。民政局长科学发展观学习体会。围绕市委确定的主题,扎实开展[保民生、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推进民政工作、保障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四要突出取得实效。务求实效,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切实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更新观念,转化为工作思路,凝聚为工作动力,落实为政策措施,转变为体制机制,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

二、履行[四大职责“。一是履行救助补缺和福利普惠职责。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落实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生活救助制度,不断强化敬老院建设管理,大力推进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工作,及早出台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全面建成[慈善超市”和捐助工作站,提升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建设水平;积极新建社会福利机构,继续实施[尊老金“制度,全力保障福利企业残疾职工合法权益。二是履行优抚安置职责。进一步完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及时足额发放优抚对象抚恤定补资金,维护涉军稳定;积极推进退役士兵岗位技能培训工作,提升退役士兵城乡一体化安置水平。三是履行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职责。继续组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专项检查,全面推进村民监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城乡和谐社区创建工作,指导社区开展[一门式”、[一站式“便民利民服务;强化民间组织监督管理。四是履行社会事务管理职责。不断提升婚姻登记和收养登记水平,积极做好行政区划、地名及勘界管理工作,继续深化殡葬改革。

三、取得[四个效果”。一是思想受教育。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民政系统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强化为民理念,增强为民责任,树立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实现科学发展。二是思路有创新。在提高理论认识、找准突出问题、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指导发展、推进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有效破除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瓶颈和难题,促进科学发展。三是工作得促进。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把[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核心理念树立牢固,把[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民政核心职能落到实处,把[平衡利益、调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民政基础作用发挥到位。四是机制更健全。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准确把握民政工作的内在规律。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统筹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社会事务管理等各项民政业务,建立健全推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和促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民政调研报告题目(优秀22篇)篇十六

根据创先争取活动开展要求,我积极结合实际对民政局党建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结了近年来民政党建工作情况,分析了民政局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新时期加强民政机关党建工作的对策与思路。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民政局党支部隶属于政府机关党总支,支部设支部书记1名,共有党员名。其中,35岁以下名;36—50岁名;51—60岁名;61岁以上名。高中及以下学历人,中专学历人,大专学历人,本科学历人。近年来,民政机关党建工作按照上级党委、总支的部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党章》以及有关的法规,紧紧围绕党的工作大局和县委的中心任务,以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全面准确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为目标,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工作质量、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为落脚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团结一致,奋发努力,扎实工作,使党建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保证了各项民政工作任务的完成,为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民政局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几年来,县民政局党支部按照县委、县政府机关党总支的要求,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适应新形势,抓好党支部建设,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1.理顺党组织关系,加强党员的发展工作。按照《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基层工作条例》的要求,建立健全支部班子,保证了工作的正常运行。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稳妥的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以来发展新党员人。

2.选准用好干部,确保有人管事。在支部班子成员中,选配有政治责任心、热爱党务工作、有乐于奉献精神的同志,为完成各项党务工作奠定基础。

3.强化教育培训,推进党支部自身建设。我们把学习能力的提高放在机关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培养的第一位,使学习和工作相互渗透。一是健全学习制度。支部定期定时抓好党员干部的学习,使学习有组织、有考勤、有学习笔记、有心得体会。二是丰富学习形式。在坚持集中组织学习和个人自学的基础上,结合民政业务工作的特点,定期开办讲座及业务培训。三是拓宽学习内容。学习政治理论、法律、经济理论、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政治、业务的综合素质。

(二)从实际出发,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本着“次数不多,时间不长”的原则,组织全体党员过好党组织生活。

2.采取一些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开展党员活动。如就地参观考察、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向汶川灾区交纳“特殊党费”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融洽了支部与党员的关系,增强了党支部的向心力。

(三)以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为宗旨,抓好凝聚力工程,发挥党组织的枢纽作用。

1.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先导,抓好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民政部门的每个角落。针对党员干部自身存在的思想差异,广泛开展谈心帮助活动。鼓励优长、告诫缺点。同时,党组织主动关心和帮助解决党员干部个人、家庭中存在的实际困难问题,保持人员思想稳定,体现组织的温暖。

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有效制度。坚持求真务实,大力弘扬“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切实改进作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积极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3.以发展民政事业为重点,夯实工作基础。几年来,全县民政工作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突出重点、紧扣热点、破解难点、扎实推进,民政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抗灾救灾工作及时有效,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切实保证;二是社会救助体系日趋完善,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三是社会福利事业快速发展,老年人和孤儿、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得到较好帮扶;四是社区建设和民间组织管理全面加强,党的执政和社会和谐基础得到巩固和发展;五是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全面开展,国防和军队建设得到广泛支持;六是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逐步规范,服务水平得到切实提升。

三、民政局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总的来说,我局党建工作有新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机关人员少,党员人数更少,加之机关人少事多,党组织活动难开展,党员模范作用难发挥。

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形式和方法呆板,缺乏创新,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3.党支部经费较少,党员活动“难开展”。就当前情况看,党员活动经费得不到保证,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党员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4.个别党员不注意政治理论学习,理想信念动摇,党性观念淡薄,奉献精神不足,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够好。

四、新时期加强民政机关党建工作的对策与思路。

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创造性地抓好民政机关基层组织建设,努力形成“一个共识”,建立“二个机制”,抓好“三个工程”。

好综合性的协调工作;民政部门党组要指导好支持好机关党组织建设;各个党支部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不断形成机关党建工作的合力。

(二)建立“二个机制”:即责任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一是强化责任机制。制度建设是规范民政干部行为,提高民政机关党支部整体素质的重要保证。一些后进的支委会班子战斗力不强,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办事无章、职责不清。因此,要狠抓以民主集中制为重点的制度建设,健全决策程序、议事规则、民主生活会、财务管理、廉洁自律等制度,建立党支部建设责任制,明确机关党政一把手为“直接责任人”的职责,规范制度运作。二是强化激励机制。建立《民政机关党员目标量化管理考评办法》,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年度工作目标与考核办法,考评结果作为干部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工作起色大、跨入先进行列的大张旗鼓地表彰,对工作面貌依旧的给予黄牌警告,限期改正,做到“好有奖牌,差有黄牌”。

(三)抓好“三个工程”:即龙头工程、先锋工程、民心工程。

(1)抓龙头工程,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重点是优化机关干部结构,高标准选好配强领导班子。

(2)抓先锋工程。加强机关党员队伍建设。一是活化党员教育形式。要建立以支部为龙头,以电化教育为手段,以党员活动室为阵地的党员教育网络,充分利用党员电教、“三会一课”、党员谈心会和民主生活会等有效途径,强化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二是做好新党员的发展工作。一方面要做到定责定人培养,建立党支部发展党员责任制,对要求入党的机关青年和确定为入党对象的,培养责任要落实到人,实行跟踪培养;另一方面要做到定期定点培训,定期将入党积极分子输送到上级党委安排的培训班进行培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党员质量。

(3)抓民心工程。民政部门担负着保障民生的重要职责,大量的工作都是民心工程,通过社会救助,有效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发挥保障民生的“兜底”作用;通过减灾救灾,全面提高抗灾救灾工作水平,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通过社会福利事业,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提高孤老、孤残、孤儿等特殊群体的保障水平;通过优抚安置,维护优抚安置对象的合法权益;通过促进慈善事业发展,为慈善受助者排忧解难。因此,民政机关党建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必须高度关注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困,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民政事业与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做好廉政文化进机关等工作,努力在民政机关形成一个良好的党建工作氛围。把机关的管理与党员的教育结合起来。要开展创建党员模范岗,进一步动员各方面力量,以党支部为单位,把机关党员组织起来,成立党员两个文明建设的模范岗位,同时要大力开展文化事业,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体科教活动,倡导先进文化,推进民政机关的精神文明建设。

2023年民政调研报告题目(优秀22篇)篇十七

20xx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努力打造了一支结构较合理、素质较优良的民政人才队伍。

一、总体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履行民政工作管理服务职能的人员65人。按年龄分:30岁以下3人,31至40岁29人,41至50岁19人,51至60岁14人。按学历分:中专及以下学历的有13人,大学专科学历的有32人,大学本科学历的有20人。

(二)取得的成效。

1、多措并举,拓展人才培养渠道。一是依托阵地,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全市民政系统充分依托市委党校、自学函授、集中学习等培训主阵地,组织开展培训,大力实施公务员及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切实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能力。二是借脑育才,实施技能培养工程。通过选派技能人才赴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交流经验。同时积极举办座谈会、研讨会,邀请县委党校的专家学者,通过专题辅导、难点答疑、经验交流等方式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指导。三是选拔推荐,实施人才创新工程。通过建立人才推荐选拔、竞争上岗、综合考核、民意评价等制度,选拔推荐骨干优秀人才担任中层和下属事业单位负责人职务。

2、创新机制,强化人才队伍管理。一是创新考核机制。采取群众评议、领导评定、实绩分析和综合评价等方式方法,对干部职工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核,激发了工作活力。二是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人才管理制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均衡布局,实现了岗位设置到位、人员利用到位、队伍建设到位、职能发挥到位。

3、完善制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一是健全激励机制。对在基层工作的人员优先。二是完善人才发展配套制度。建立了人才跟踪服务制度、定期体检制度,帮助人才解决住房、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用感情拴心,用待遇留人,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队伍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保障措施。

(一)多方面全方位给予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成立局民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民政人才发展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民政部门要尽快结合单位实际,协调市、区县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人才队伍建设意见配套措施,确保人才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2、建立经费保障。将民政人才建设经费列入各级民政部门财务预算,建立政府、用人单位、社会多渠道筹措的投入机制,为培养、引进、表彰、奖励各类民政人才提供资金支持。在重大项目建设和民政科研经费中要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人才开发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建立政府购买、鼓励社会资金捐赠和彩票公益金支持等民政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机制。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营造良好环境。加强舆论宣传,广泛宣传民政人才的职业内容、特点和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舆论,营造全员关心、认同、尊重和支持民政人才发展的氛围。

4、加强监督评估。建立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制,建立加强民政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实施的过程跟踪、执行监督、信息反馈机制和定期评估制度,对实施情况及时进行督促指导,确保各项任务和要求落实到位。

(二)存在的不足:

从业人员短缺,服务能力不强。民政工作涉及范围广,工作领域宽,服务对象多,工作任务重,对社工需求量非常大。目前,全县民政工作从业人员人数很少,总量严重不足,非但如此,而且专业工作者极其匮乏,大部分从业人员专业不对口,专业技能不强,服务层次不高,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民政工作的需求。

三、重点工作开情况。

1、民政部门公务员队伍建设情况。县民政局拓宽干部职工培训渠道,鼓励职工参加业务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没有新进公务员,所以现在的公务员队伍比较老化。几年来共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公务员培训、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养老机构观摩、低保、婚姻业务等各类培训226余人次,为提高民政服务水平、打造优质“民政为民”的服务窗口、推动民政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基层民政工作队伍建设情况。在乡镇工作人员配置上,有民政职位,但没有明确职数,民政助理员由乡镇在行政事业编制人员中统一调配使用。目前,我县共有民政助理员31人,每个乡镇有1名民政助理员。在新的形势下,民政工作出现了对象扩大、内容增加、任务加重、领域拓展的新趋势。目前,乡镇民政工作所承担的职责和业务范围,涉及诸如救灾救济、城乡低保、五保集中供养、医疗救助、优抚(双拥)、村级基层政权建设、社区建设、殡葬改革与管理、社会事务、地名等多项工作。而各乡镇专职的一名民政助理员除了主要承担民政工作外,基本上都承担了残联、慈善等其他工作任务。导致乡镇一部分人不愿意继续做民政工作。

3、民政部门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建设情况。一是注重队伍建设。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努力帮助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拼搏奉献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诚实守信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脱产深造、岗位培训、个人自学、交流考察、岗位练兵等多种措施,不断优化服务队伍的科学文化水平、业务服务素质和开拓创新能力。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倡导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使服务队伍的实际能力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提高。要加强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一方面紧密结合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试点和推进,认真组织民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积极设置开发民政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率先培养造就一批社会工作者,提高民政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民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民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民政队伍职业化水平。二是积极吸引人才。在稳定现有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大视野、拓宽渠道,坚持以我为主、按需引进、讲求实效的方针,按照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人才,有计划、有目的地充实到服务队伍中来,进一步优化服务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积极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科技咨询等柔性方式,流动到民政事业单位创新创业。还要创造条件,积极吸引、认真组织志愿者队伍到民政事业单位,开展方式灵活、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效果实在的志愿服务活动。四是善于使用和激励。要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改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办法,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的主要标准,做到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广纳群贤,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要采取灵活的用人政策,针对各类队伍的不同特点和成长规律,创新不同的使用方法,做到不拘一格、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形成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的局面。要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在做到奖惩分明、实现有效激励的基础上,充分体恤一线服务人员的辛勤劳动,想方设法地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住房、就医、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方面困难,鼓励他们干事业,支持他们干成事业,帮助他们干好事业。

4、民政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一是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同等条件下民政行业领军人才优先承担有关民政业务领域重点项目或者重大研究课题,优先参加民政部专家咨询和评审机构。二是建立民政行业领军人才与民政部直接联络机制,不定期组织民政行业领军人才专题研讨会,围绕民政事业发展重大问题,向群众和上级提供专业咨询和建议。三是组织民政行业领军人才专题研修,积极为民政行业领军人才更新知识、提升素质创造条件。四是组织民政行业领军人才参加培训,帮助民政行业领军人才开阔工作视野、加强交流。五是采取多种形式,展示民政行业领军人才的突出业绩和重要成果,为民政事业发展积累宝贵经验。联合相关媒体,重点宣传报道民政行业领军人才的典型事迹,扩大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在全社会树立民政部门的良好形象。六是优先推荐民政行业领军人才参加国家各类表彰活动、奖项评选、课题申报。

5、民政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一是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局党组十分重视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始终把教育培训工作当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做到措施有力,工作到位。首先制定具体的教育培训计划。针对我县民政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能力建设为中心,加强在职干部和基层干部的培训培养”的思路,结合党组中心组学习和党校培训工作,制订了年度学习计划,对干部培训的任务、目标、内容等作了具体的规定。其次领导带头学,干部自觉学。我局始终坚持每周五下午的例会学习制度,认真学习民政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上级会议精神和领导的重要讲话,以及领导科学和现代科学知识等,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局领导不仅自己带头学,还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每月为工作人员进行一次理论辅导讲座,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局领导的带动下,全系统干部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仅努力学习政治理论,而且还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各种业务知识。二是突出重点,保证培训质量。首先,重点抓好中青年干部的培训教育,增强了理论水平,提高了工作能力,努力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其次,重点抓好政治理论的培训。坚持不懈地组织广大干部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干部讲政治、讲大局、讲正气,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自觉遵守政治纪律,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同时,积极组织和引导干部学习法律、电子政务等各方面知识,通过举办讲座、收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对干部进行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教育,教育广大干部较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敬岗爱业精神。三是改进方法,注重实效。在教育培训中,我们注重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培训途径,不断改进培训方法,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在注重培训实效上下功夫。首先坚持集中培训与在职自学相结合,采取多种途径,灵活多样地进行教育培训。在抓好干部集中培训的同时,注重引导广大干部坚持在职自学各种理论业务知识,在全系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取得较好的效果。其次是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切实加强民政部门自身建设,着力抓好党员干部职工的反腐倡廉教育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民政宗旨教育,着重解决干部职工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党员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中率先垂范,做廉洁自律的表率、勤政为民的表率、坚持原则的表率、接受监督的表率和艰苦奋斗的表率。最后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我们始终坚持学习理论与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学以致用,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要求各乡镇民政助理员、机关各股室每人都要结合工作实际,撰写理论研讨文章,并列入民政目标考核的.内容,与民政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广大干部确实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创新,努力进取。

总体来看,我县民政人才队伍初具规模,在提高社会服务水平、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但民政人才队伍发展仍然比较滞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还很不适应。主要表现在:

(一)人员总量不足。民政工作直接面向群众,业务性质较为复杂,尤其是乡镇的民政工作者,既要做好政策宣传、入户调查、信访接待等基础性工作,又要参与上传下达、数据报送、政策研究等行政工作,工作量较大,无法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社会服务需求。

(二)专业化水平不高。从总体上看,我县基层民政领域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学历不高,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教育。民政工作往往是以自上而下的模式开展的,难以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服务,无法有效应对和解决新的、复杂的社会问题。

(三)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我县大多数民政工作者没有编制,一部分是以钱养事的聘用人员,还有一部分是居委会或村委会的聘用人员。目前关于编外人员福利待遇、绩效考评、技术培训、职业认证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还很不健全,没有形成对人才队伍的有效管理和整体开发。市民政局每年组织一次社会工作师(助理)资格认证考试,但由于缺乏应有的激励保障机制,编外人员参加考试的积极性都不高。

(四)培训形式较单一。当前对民政工作者的培训多是以会代训的模式,培训内容往往是上级部门的政策性文件。培训过程中实践锻炼少、调查研究少,培训结束后往往忽视了对培训效果的考核评价,加之参训人员热情不高,往往使培训工作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对落实《规划》,进一步加强民政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将人才培养工作纳入民政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民政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和年度培养计划,建立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联合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认真研究基层民政组织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明确各级民政组织人员配备标准和要求,建立充满活力的民政人才流动、职业生涯发展机制。

(二)强化人才教育培训。针对现有民政工作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要根据条块管理原则,将培训任务分解到科室和单位,大力实施职业素质提升工程。通过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组织外出观摩学习、开办专题讲座、开展防灾演练等形式,有计划、有层次的对各级民政组织社会工作人才进行培训,提高其政治素养、道德水平和专业能力。

(三)建立人才保障机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薪酬保障制度,采取学历、资历、资格、业绩、岗位等多种指标相结合的方案,以岗定薪,以绩定奖,按劳取酬,设立合理的社工薪酬标准。要切实改善编外人员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逐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职业威望和职业发展空间。要采取嘉奖、评优、培训等多种方式,留住业绩突出、能力卓著的民政工作者,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民政工作队伍,促进民政人才队伍稳步发展。

2023年民政调研报告题目(优秀22篇)篇十八

为全面了解我县乡镇民政工作机构现状,近期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笔者对我县乡镇民政工作机构现状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长期以来,我县乡镇民政队伍秉承“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工作理念。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牢牢记住“解决民生、保障民权、维护民利”的核心职责;牢牢把握“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核心任务。认真履行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服务职能,提高社会保障效能,在化解社会矛盾、稳定农村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尊重与好评。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政职能的增加,基层民政工作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反而随着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主要表现在:

一是机构建设缺位,基层力量薄弱。我县辖22个乡镇,总人口80余万人。xx年乡镇机构改革前,我县普遍设置了乡镇民政办公室,领导、人员、经费、机构全部到位。伴随着xx年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取消了乡镇民政办公室,改设乡镇民政助理员一职,且多为兼职。如我县北部山区乡镇名曰“乡镇民政(扶贫)助理员”等等。止目前全县乡镇有专兼职民政工作人员26名,女性6名,其中行编14名,事编12名。全县配备1名的有18个乡镇,占乡镇总数的81.8﹪;配备2名的有4个乡镇,占乡镇总数的18.2﹪。全县乡镇民政工作人员平均年龄40.42岁。40岁以上13人、其中59岁以上3人,30岁及以下的仅3人。

二是人员调整频繁,业务知识匮乏。据统计,目前全县乡镇民政工作人员,从事民政工作时间平均4.1年。5年以上9人,1年以下达6人、占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总数的23.1﹪、占乡镇总数的27﹪。有两个乡镇五年时间调换了三位民政工作人员,县民政局事前不知情,乡镇民政工作人员角色难适应,这在全县还不是独例。熟悉和准确掌握民政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是干好民政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据统计,全县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有17人参加过县及以上专业知识培训,未参加过任何形式培训的有9人、占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数的34.6﹪、占乡镇总数的27﹪,形成了“上面守营房,下面流水兵”。尽管县民政局每年花费很大精力组织各类培训,培训的速度逊色于乡镇调换的力度。乡镇民政工作人员频繁更换,业务知识匮乏,乡镇民政工作无连续性,其结果必是“一年忙到头,万事理不清”,严重影响了我县民政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是民政职能增多,队伍兼职过多。民政是为民之政,和谐之基。进入新世纪后,民政职能逐渐增多,尤以社会保障任务繁重。今年省政府实施的28项民生工程,由乡镇民政直接承办的有7项,协助相关部门办理的有3项。至目前,我县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近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万余人,五保供养对象近万人,重点优抚对象近万人,此外还有因自然灾害造成生活困难群众,年均在2万余人。正常年份服务对象近8万人,乡(镇)均服务对象近4000人,最高乡镇近万人。年均发放各类民政优待抚恤、定补救助款物5000余万元,乡均200余万元,最高乡镇近600万元。随着社会保障措施的到位,民政服务对象、各类款物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眼下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普遍兼任残联理事长,还有兼职乡镇司法所长、党政办主任、文化广播站长、村支部书记······兼职可谓五花八门。此外还要住村参与各项中心工作。人员过少,任务加重,兼职过多,势必对乡镇落实民政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深度和广度带来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注定大打折扣。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民政工作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民政所涉及的社救、优抚、低保、婚姻登记、殡葬改革、村民自治、社区建设业务,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社会管理,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高度重视和关心乡镇民政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现实需要,是加强社会建设,抓好民生工程实施的有力保障。

(一)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民政工作是和谐之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城乡低保工作,能有效保障城乡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利益关系和谐;做好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对于巩固国防,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军政军民关系团结和谐意义重大;加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依法推进村(居)民自治和和谐社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对于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有利于弘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二)、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乡镇民政工作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民政的每一项工作都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息息相关,每一项工作体现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极大关怀。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利民之意,惠民之举,很多方面是通过民政工作来实现的。在当前,各种社会群体利益分配格局不断调整变化的形势下,乡镇民政工作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要求越来越严格。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出发,切实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基本职责,落实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民主管理权益,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有利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民政工作在政府的职能转变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政工作的基本职能是解决社会问题,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发展社会民主,维护社会稳定。社区建设村民自治与民间组织管理等工作,都属于社会管理职能范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工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可以说,在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中,民政社会保障占有极重要位置。此外,如婚姻登记、收养登记、殡葬管理、社会救助管理、行政区划、地名管理等工作都是社会管理的基础,也是政府为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总之,民政工作是各级政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是政府必须坚持和强化的主体责任。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二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深情地说:“作为总理,应该是最大的民政部长,是一个最直接的民政工作者”。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加强民政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从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清加强乡镇民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进一步把乡镇民政工作抓实抓好。

总体思路是:按照充实、完善、规范、提高的基本思路,借鉴我省池洲、宣城市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好做法,建立健全乡镇民政办事机构,加强人员配备,改善工作条件,从体制机制上构建乡镇民政服务平台,全面承担起为民服务的职责。

设立乡镇民政事务所。在全县各乡镇设立民政事务所,所长按副科级配备。

充实配强工作人员。总人口在3万人以下的乡镇,民政事务所配备3名工作人员;总人口在3万人以上的乡镇配备4名工作人员。据此全县共需新增配52人。配备的工作人员必须热爱民政工作,熟悉法规政策,安心扎根基层,乐于吃苦奉献。人员可从现有乡镇人员中择优选配或从大学生村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中招聘。

明确工作职责。乡镇民政事务所主要承担社会救助、灾害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双拥优抚、老龄工作、慈善事业、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职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抓好民生工程,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等重点工作。

加强规范化建设。各乡镇民政事务所要有专门办公用房。办公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可采取调剂、改建、或新建的方式解决,并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健全服务管理制度,完善办事机构,加强人员培训,实现乡镇民政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制度。

改进管理配备方式。乡镇民政事务所所长调整配备,县组织部门在考察过程中,须征求县级民政部门意见。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乡镇民政干部培养、选拔和使用力度,努力提高民政干部队伍开拓创新和为民服务能力,为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崛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3年民政调研报告题目(优秀22篇)篇十九

从总体上看,近年来,在各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下,我县乡镇民政工作得到一定加强,民政助理员队伍结构得到一定改善,基层民政干部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大部分民政助理员工作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安心热爱本职工作,整个民政干部队伍基本稳定。但是,随着民政业务的深化发展,以及民政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实施,面对民政工作量的不断增加,民政办规范化水平不对称,民政助理员人员数量不足、整体力量薄弱,与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适应等问题日益凸现。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影响和制约整个民政事业的发展。从调查了解情况看,目前在乡镇民政办规范化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情况:

(一)专职民政助理员配置不足,兼职情况比较突出。

(二)民政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出现“四偏”现象。

(三)民政干部队伍的素质与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

一是部分干部缺乏改革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

针对目前我县乡镇民政办规范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建立健全民政工作制度。按照政务公开和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有关要求,以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社会监督为出发点,应根据乡镇民政办主要职能,制定各项规范化制度,民政办工作职责、民政业务操作流程图、各项制度必须上墙,统一制作后上墙公布。同时设立意见箱,公布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公布县民政局监督举报电话、聘请的行风监督员的姓名和联系电话等。

2023年民政调研报告题目(优秀22篇)篇二十

本文目录。

乡镇民政办身处民政工作的第一线,是整个民政工作的前沿。乡镇民政办直接面对每个群众,民政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任务都要靠他们去贯彻执行。特别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民政工作涉及的社会面越来越宽,内容越来越丰富,乡镇民政工作所担负的任务越来越重,乡镇民政办工作绩效,直接影响民政职能的履行,事关社会的稳定。目前,乡镇民政工作基础薄弱问题仍很突出,必须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乡镇民政工作基础,确保各项民政工作在基层得到有效实施。

我县总面积3131平方公里,总人口54万人,共有各类民政保障对象41900余人。xx年下拨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类民政资金3000多万元。按照民政部1995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民政组织建设的通知》,我县49个乡镇(场)都设立了民政办公室,配备了民政专干。xx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撤并为31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共设立基层民政办34个,配备民政专干34名(政府干部兼职)。近年来,民政专干在认真履行职责,狠抓各项民政工作在基层的落实,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乡镇民政工作力量不强。我县3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都只配一名民政专干,而我县共有各类民政保障对象41900余人,平均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有1230余人,也就是说每个民政专干要管1230名民政对象的事。其中里耶镇民政对象最多,共有1418人,其中乌鸦乡最少也有261人。按照民政有关政策,这些对象每年都要到户调查审核一次,一个民政专干根本忙不过来,而且大部分民政专干要驻点包村,完成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帽子”工作,工作量相当大,导致部分乡镇民政专干不知道有多少民政对象,也不知是哪些人,基层民政工作粗放。

(二)乡镇民政干部有为无位。乡镇民政工作线长面广、任务繁重、政策性强,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基层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近年来,各乡镇民政专干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的落实,有力的保障了民政对象的切身利益。但就其工作地位而言,乡镇领导对民政工作不够重视。乡镇党委、政府领导认为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相比,民政工作只是软任务,无关大局,被作为“搭头”,我县34名乡镇(街道)民政专干大部分是不在职的老同志和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兼任,分管民政的领导不是“党政”主要领导,都是由副书记或副镇(乡)长分管,在目前乡镇权力相对集中的情况下,分管民政的领导有位无权,民政办人员在乡镇安排工作开展、经费开支又无自主权,导致民政工作难以落实。

(三)乡镇民政工作无经费保障。我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老、少、边、山、穷”地区,乡镇级财政十分困难,乡镇(街道)没有专门的民政工作经费,民政工作又是实打实的工作,走村入户路途很远,大部分时间在翻山越岭,业务经费的不足给工作带来不便。目前各乡镇基本没有专门的救灾车,救灾设备和物资难以保障。还有民政专干进城办事和下村走访都需要费用,由于没有经费,民政专干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民政专干也就是应付交差,导致各项民政工作很难得到落实。

(四)乡镇民政干部更替频繁,稳定性差。从调查中发现,我县3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连续做了3年的民政干部目前只有几个乡镇。其它乡镇的民政干部可以说“走马灯式”的换人,一年一个新面孔,甚至有的一年几个新面孔。究其原因,一是乡镇主要领导对民政工作不重视,随意指派民政干部;二是乡镇主要领导更替频繁,造成了连锁反应。三是县级民政部门对民政专干的确立上没有自主权。

(五)乡镇民政干部队伍素质普遍不高。我县34名乡镇民政专干都不是专业“出生”,没有一人是学民政专业的,没有接受过专业知识培训,而且文化程度不高,其中大专以上18人,中专以上13人,初中文化3人。而且年龄偏大,34名民政专干平均年龄42岁,其中年龄最大的有53岁。乡镇民政专干绝大多数是随意指派,相当一部分乡镇民政专干不懂业务,不懂民政相关的政策法规,甚至不了解民政工作对象是哪些,对自己的服务对象不熟悉,民政资金到帐后,不知怎么发、发多少,给上级业务部门上报的情况和数据也是过估,基层民政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

(一)提高思想认识。民政工作以民为本,其工作宗旨是“上为党政分忧,下为百姓解愁”,民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民政工作,基层民政工作的好和差,领导重视与否是关键,上级党委、政府应从制度、政策和工作部署等方面对乡镇加强基层民政工作提出要求,作出规定,并督促落实,把乡镇民政工作纳入乡镇工作目标,类同计划生育和综合治理工作。

(二)理顺民政干部的管理体制。乡镇民政干部直接由县级民政局管理,每个乡镇设立民政工作站,每个工作站至少配备2名工作人员,大的乡镇配备3-4名工作人员,民政工作站参照基层财政所管理落实编制。

(三)增强民政干部的稳定性。在选配乡镇民政干部时,既要考虑选配懂业务、有农村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的干部,又要考虑民政干部的工作时限,乡镇民政干部至少要连续工作3年以上。另外,对连续工作3年以上的比较优秀民政干部,而且工作业绩比较突出的,组织上应考虑解决政治待遇。

返回目录。

胡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两大任务与民政工作紧密相关,既是党和国家站在全局高度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对新时期民政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民政工作的根基在基层,工作的重点也在基层。乡镇身处民政工作的第一线,是全部民政工作的重心和基础,是反映党和政府执政形象的前沿窗口。为全面了解我县乡镇民政工作机构现状,近期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笔者对我县乡镇民政工作机构现状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长期以来,我县乡镇民政队伍秉承“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工作理念。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牢牢记住“解决民生、保障民权、维护民利”的核心职责;牢牢把握“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核心任务。,认真履行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服务职能,提高社会保障效能,在化解社会矛盾、稳定农村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尊重与好评。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政职能的增加,基层民政工作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反而随着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主要表现在:

一是机构建设缺位,基层力量薄弱。我县辖22个乡镇,总人口80余万人。xx年乡镇机构改革前,我县普遍设置了乡镇民政办公室,领导、人员、经费、机构全部到位。伴随着xx年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取消了乡镇民政办公室,改设乡镇民政助理员一职,且多为兼职。如我县北部山区乡镇名曰“乡镇民政(扶贫)助理员”等等。止目前全县乡镇有专兼职民政工作人员26名,女性6名,其中行编14名,事编12名。全县配备1名的有18个乡镇,占乡镇总数的81.8﹪;配备2名的有4个乡镇,占乡镇总数的18.2﹪。全县乡镇民政工作人员平均年龄40.42岁。40岁以上13人、其中59岁以上3人,。30岁及以下的仅3人。

二是人员调整频繁,业务知识匮乏。据统计,目前全县乡镇民政工作人员,从事民政工作时间平均4.1年。5年以上9人,1年以下达6人、占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总数的23.1﹪、占乡镇总数的27﹪。有两个乡镇五年时间调换了三位民政工作人员,县民政局事前不知情,乡镇民政工作人员角色难适应,这在全县还不是独例。熟悉和准确掌握民政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是干好民政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据统计,全县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有17人参加过县及以上专业知识培训,未参加过任何形式培训的有9人、占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数的34.6﹪、占乡镇总数的27﹪,形成了“上面守营房,下面流水兵”。尽管县民政局每年花费很大精力组织各类培训,培训的速度逊色于乡镇调换的力度。乡镇民政工作人员频繁更换,业务知识匮乏,乡镇民政工作无连续性,其结果必是“一年忙到头,万事理不清”,严重影响了我县民政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是民政职能增多,队伍兼职过多。民政是为民之政,和谐之基。进入新世纪后,民政职能逐渐增多,尤以社会保障任务繁重。今年省政府实施的28项民生工程,由乡镇民政直接承办的有7项,协助相关部门办理的有3项。至目前,我县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近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万余人,五保供养对象近万人,重点优抚对象近万人,此外还有因自然灾害造成生活困难群众,年均在2万余人。正常年份服务对象近8万人,乡(镇)均服务对象近4000人,最高乡镇近万人。年均发放各类民政优待抚恤、定补救助款物5000余万元,乡均200余万元,最高乡镇近600万元。随着社会保障措施的到位,民政服务对象、各类款物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眼下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普遍兼任残联理事长,还有兼职乡镇司法所长、党政办主任、文化广播站长、村支部书记······,兼职可谓五花八门。此外还要住村参与各项中心工作。人员过少,任务加重,兼职过多,势必对乡镇落实民政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深度和广度带来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注定大打折扣。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民政工作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民政所涉及的社救、优抚、低保、婚姻登记、殡葬改革、村民自治、社区建设业务,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社会管理,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高度重视和关心乡镇民政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现实需要,是加强社会建设,抓好民生工程实施的有力保障。

(一)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民政工作是和谐之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城乡低保工作,能有效保障城乡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利益关系和谐;做好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对于巩固国防,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军政军民关系团结和谐意义重大;加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依法推进村(居)民自治和和谐社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对于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有利于弘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二)、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乡镇民政工作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民政的每一项工作都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息息相关,每一项工作体现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极大关怀。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利民之意,惠民之举,很多方面是通过民政工作来实现的。在当前,各种社会群体利益分配格局不断调整变化的形势下,乡镇民政工作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要求越来越严格。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出发,切实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基本职责,落实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民主管理权益,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有利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民政工作在政府的职能转变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政工作的基本职能是解决社会问题,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发展社会民主,维护社会稳定。社区建设村民自治与民间组织管理等工作,都属于社会管理职能范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工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可以说,在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中,民政社会保障占有极重要位置。此外,如婚姻登记、收养登记、殡葬管理、社会救助管理、行政区划、地名管理等工作都是社会管理的基础,也是政府为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总之,民政工作是各级政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是政府必须坚持和强化的主体责任。总理在第十二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深情地说:“作为总理,应该是最大的民政部长,是一个最直接的民政工作者”。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加强民政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从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清加强乡镇民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进一步把乡镇民政工作抓实抓好。

总体思路是:按照充实、完善、规范、提高的基本思路,借鉴我省池洲、宣城市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好做法,建立健全乡镇民政办事机构,加强人员配备,改善工作条件,从体制机制上构建乡镇民政服务平台,全面承担起为民服务的职责。

二、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民政工作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民政所涉及的社救、优抚、低保、婚姻登记、殡葬改革、村民自治、社区建设业务,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社会管理,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高度重视和关心乡镇民政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现实需要,是加强社会建设,抓好民生工程实施的有力保障。

(一)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民政工作是和谐之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城乡低保工作,能有效保障城乡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利益关系和谐;做好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对于巩固国防,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军政军民关系团结和谐意义重大;加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依法推进村(居)民自治和和谐社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对于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有利于弘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二)、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乡镇民政工作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民政的每一项工作都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息息相关,每一项工作体现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极大关怀。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利民之意,惠民之举,很多方面是通过民政工作来实现的。在当前,各种社会群体利益分配格局不断调整变化的形势下,乡镇民政工作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要求越来越严格。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出发,切实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基本职责,落实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民主管理权益,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有利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民政工作在政府的职能转变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政工作的基本职能是解决社会问题,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发展社会民主,维护社会稳定。社区建设村民自治与民间组织管理等工作,都属于社会管理职能范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工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可以说,在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中,民政社会保障占有极重要位置。此外,如婚姻登记、收养登记、殡葬管理、社会救助管理、行政区划、地名管理等工作都是社会管理的基础,也是政府为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总之,民政工作是各级政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是政府必须坚持和强化的主体责任。总理在第十二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深情地说:“作为总理,应该是最大的民政部长,是一个最直接的民政工作者”。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加强民政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从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清加强乡镇民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进一步把乡镇民政工作抓实抓好。

三、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努力提高民政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总体思路是:按照充实、完善、规范、提高的基本思路,借鉴我省池洲、宣城市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好做法,建立健全乡镇民政办事机构,加强人员配备,改善工作条件,从体制机制上构建乡镇民政服务平台,全面承担起为民服务的职责。

返回目录。

胡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两大任务与民政工作紧密相关,既是党和国家站在全局高度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对新时期民政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民政工作的根基在基层,工作的重点也在基层。乡镇身处民政工作的第一线,是全部民政工作的重心和基础,是反映党和政府执政形象的前沿窗口。为全面了解我县乡镇民政工作机构现状,近期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笔者对我县乡镇民政工作机构现状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我县乡镇民政工作机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县乡镇民政队伍秉承“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工作理念。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牢牢记住“解决民生、保障民权、维护民利”的核心职责;牢牢把握“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核心任务。,认真履行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服务职能,提高社会保障效能,在化解社会矛盾、稳定农村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尊重与好评。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政职能的增加,基层民政工作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反而随着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主要表现在:

一是机构建设缺位,基层力量薄弱。我县辖22个乡镇,总人口80余万人。xx年乡镇机构改革前,我县普遍设置了乡镇民政办公室,领导、人员、经费、机构全部到位。伴随着xx年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取消了乡镇民政办公室,改设乡镇民政助理员一职,且多为兼职。如我县北部山区乡镇名曰“乡镇民政(扶贫)助理员”等等。止目前全县乡镇有专兼职民政工作人员26名,女性6名,其中行编14名,事编12名。全县配备1名的有18个乡镇,占乡镇总数的81.8﹪;配备2名的有4个乡镇,占乡镇总数的18.2﹪。全县乡镇民政工作人员平均年龄40.42岁。40岁以上13人、其中59岁以上3人,。30岁及以下的仅3人。

二是人员调整频繁,业务知识匮乏。据统计,目前全县乡镇民政工作人员,从事民政工作时间平均4.1年。5年以上9人,1年以下达6人、占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总数的23.1﹪、占乡镇总数的27﹪。有两个乡镇五年时间调换了三位民政工作人员,县民政局事前不知情,乡镇民政工作人员角色难适应,这在全县还不是独例。熟悉和准确掌握民政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是干好民政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据统计,全县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有17人参加过县及以上专业知识培训,未参加过任何形式培训的有9人、占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数的34.6﹪、占乡镇总数的27﹪,形成了“上面守营房,下面流水兵”。尽管县民政局每年花费很大精力组织各类培训,培训的速度逊色于乡镇调换的力度。乡镇民政工作人员频繁更换,业务知识匮乏,乡镇民政工作无连续性,其结果必是“一年忙到头,万事理不清”,严重影响了我县民政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是民政职能增多,队伍兼职过多。民政是为民之政,和谐之基。进入新世纪后,民政职能逐渐增多,尤以社会保障任务繁重。今年省政府实施的28项民生工程,由乡镇民政直接承办的有7项,协助相关部门办理的有3项。至目前,我县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近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万余人,五保供养对象近万人,重点优抚对象近万人,此外还有因自然灾害造成生活困难群众,年均在2万余人。正常年份服务对象近8万人,乡(镇)均服务对象近4000人,最高乡镇近万人。年均发放各类民政优待抚恤、定补救助款物5000余万元,乡均200余万元,最高乡镇近600万元。随着社会保障措施的到位,民政服务对象、各类款物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眼下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普遍兼任残联理事长,还有兼职乡镇司法所长、党政办主任、文化广播站长、村支部书记······,兼职可谓五花八门。此外还要住村参与各项中心工作。人员过少,任务加重,兼职过多,势必对乡镇落实民政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深度和广度带来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注定大打折扣。

二、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民政工作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民政所涉及的社救、优抚、低保、婚姻登记、殡葬改革、村民自治、社区建设业务,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社会管理,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高度重视和关心乡镇民政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现实需要,是加强社会建设,抓好民生工程实施的有力保障。

(一)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民政工作是和谐之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城乡低保工作,能有效保障城乡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利益关系和谐;做好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对于巩固国防,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军政军民关系团结和谐意义重大;加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依法推进村(居)民自治和和谐社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对于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有利于弘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二)、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乡镇民政工作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民政的每一项工作都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息息相关,每一项工作体现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极大关怀。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利民之意,惠民之举,很多方面是通过民政工作来实现的。在当前,各种社会群体利益分配格局不断调整变化的形势下,乡镇民政工作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要求越来越严格。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出发,切实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基本职责,落实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民主管理权益,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有利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民政工作在政府的职能转变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政工作的基本职能是解决社会问题,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发展社会民主,维护社会稳定。社区建设村民自治与民间组织管理等工作,都属于社会管理职能范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工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可以说,在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中,民政社会保障占有极重要位置。此外,如婚姻登记、收养登记、殡葬管理、社会救助管理、行政区划、地名管理等工作都是社会管理的基础,也是政府为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总之,民政工作是各级政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是政府必须坚持和强化的主体责任。总理在第十二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深情地说:“作为总理,应该是最大的民政部长,是一个最直接的民政工作者”。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加强民政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从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清加强乡镇民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进一步把乡镇民政工作抓实抓好。

三、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努力提高民政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总体思路是:按照充实、完善、规范、提高的基本思路,借鉴我省池洲、宣城市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好做法,建立健全乡镇民政办事机构,加强人员配备,改善工作条件,从体制机制上构建乡镇民政服务平台,全面承担起为民服务的职责。

设立乡镇民政事务所。在全县各乡镇设立民政事务所,所长按副科级配备。

充实配强工作人员。总人口在3万人以下的乡镇,民政事务所配备3名工作人员;总人口在3万人以上的乡镇配备4名工作人员。据此全县共需新增配52人。配备的工作人员必须热爱民政工作,熟悉法规政策,安心扎根基层,乐于吃苦奉献。人员可从现有乡镇人员中择优选配或从大学生村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中招聘。

明确工作职责。乡镇民政事务所主要承担社会救助、灾害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双拥优抚、老龄工作、慈善事业、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职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抓好民生工程,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等重点工作。

加强规范化建设。各乡镇民政事务所要有专门办公用房。办公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可采取调剂、改建、或新建的方式解决,并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健全服务管理制度,完善办事机构,加强人员培训,实现乡镇民政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制度。

改进管理配备方式。乡镇民政事务所所长调整配备,县组织部门在考察过程中,须征求县级民政部门意见。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乡镇民政干部培养、选拔和使用力度,努力提高民政干部队伍开拓创新和为民服务能力,为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崛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3年民政调研报告题目(优秀22篇)篇二十一

围绕“三保一增”(即:保重点、保运转、保待遇,预算经费递增)的目标,以“十二五规划”编制为引领,以争取资金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基础,不断强化财务和项目管理,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二、做好两项基础工作,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规划财务工作要按照“保障为主题、管理为主线,服务为抓手”这一总体工作思路的要求,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思路,突出重点谋大局,加强配合求发展,围绕中心争资金,科学理财出效益。继续围绕“三保一增”,即:保重点、保运转、保待遇,财政投入增长15%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服务、保障、协调和监督的职能作用,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突出重点,做好预算管理和统计工作。

1、加大力度争取财政投入,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一是加大民政事业经费争取力度。科学编制部门预算,挖掘政策依据,争取资金超额到位,确保传统项目经费的递增和新增项目经费的落实,重点争取解决民政工作经费,确保单位人员经费和正常运转。同时,积极配合相关科室和二级单位,做好各项专项资金和项目资金的争取、分配和拨付工作。二是提升预算管理水平。要加强预算实施管理,确保预算执行进度。按部门预算执行进度严格资金划拨、发放程序,增强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预算执行中要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强化预算执行分析,积极开展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促进支出结构优化,提高预算管理和决策水平,通过加大治理“三公”经费支出力度等措施,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提高预算执行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2、高标准起步,全面提升民政统计质量。

加强对基层民政统计人员的培训。进一步修订完善《黄冈市民政统计工作评价办法》,将财务统计工作纳入全市民政工作先进单位的重要考核指标。创新统计日常工作管理机制,加强民政统计分析,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二、把握要点,做好民政经费管理工作。

1、抓建章立制,规范各项民政资金管理。从制度上、程序上规范各项民政资金的管理、使用和发放。进一步健全完善机关财务管理制度,加大对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以制度管人管事。

2、抓指导培训,提高基层财务管理水平。采取以会代训,现场培训的方式加强对二级单位财务人员以及县市和基层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三、突破难点,做好规划及项目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规划工作是计财的一项新的工作任务,随着国家对项目的投入日益加大,规划财务部门的建设项目管理任务也越来越重,从编制规划到项目的上报和具体实施,财务部门都要全程参与,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所以,这项工作是我们需要突破和加强的一项工作。要以落实和启动“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项目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吸纳资金为保障,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规划财务部门的主导作用。

1、推动规划项目落实。按照“十二五”规划关于民政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确定的建设任务和目标、进度,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加强与发改委在项目立项、审批方面的联系与沟通,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指导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2、加强在建项目监督管理。加强项目管理的政策和业务知识的.学习,组织开展组织项目实施、进行项目监管及项目评估等方面的培训。建立切合实际的项目管理模式,推进项目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3、健全完善项目储备库。项目数据库的建设和项目集中储备,是项目申报和项目实施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要做好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储备库数据的录入工作,及时申报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储备项目,并于省厅规划项目储备库实现了有效对接,为有效争取民政项目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2023年民政调研报告题目(优秀22篇)篇二十二

按照县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方案》的要求,我局认真组织了学习交流活动,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民政局领导班子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抽调相关股室工作人员组成联合调研组,分别深入到全县18个乡镇民政所及部分村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通过与基层民政工作人员,民政服务对象座谈,总的来看,近年来我县民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的大力帮助支持下,经全体民政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县的民政工作有了新的进步和发展,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全市民政工作整体情况看,我县一些基础性工作与先进县(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有的工作开展也很不平衡。加之基层民政工作基础条件差,资金短缺,影响和制约了全县民政工作的整体推进。在新形势下如何夯实基础,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于弱势群体和优抚对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与民政事业发展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亟待关注和加以解决。

我县为革命老区,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历史等方面原因,导致县内孤老单身、优抚对象、特殊困难家庭人员较多。据统计全县有贫困户13304户、30600人,五保户2198人,农村低保对象7937户、10779人,城镇低保户1627户、4283人,优抚对象3489人,其中伤残军人445人、老复员军人681人、病退军人1266人、三属147人、参战涉核人员421人、义务兵529人,为解决民政对象的实际困难,我局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各项民政事业的开展,救灾救济、婚姻登记、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民间组织和社会事务管理切实加强,双拥创建、优抚安置和老龄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共发放救灾资金103万元,救灾棉衣5000件,棉被500床,先后对7345户、9875人给予了救助,对257户看病难的农村特困户给予了医疗救助,发放医疗救助款27万元。城镇低保工作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新纳入低保对象85户、210人,对超出保障线标准的及时停保,全年共发放城镇低保保障金390万元,农村低保发放保障金360万元,五保供养金216万元。商林、淮镇、县城中心敬老院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优抚对象的优待金和抚恤金及定期定量补助金全部发放到位,共发放保障金900余万元,解“三难”资金25.98万元。

通过调研民政工作成绩的取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度到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县民政局结合工作实际,及时补充和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做到了民政工作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同时建立了各项民政工作保障制度,明确了工作目标,细化了工作措施,为民政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管理到位。在救灾救济和城乡低保工作上,由上而下逐级申报,严格把关,办理程序和审批对象做到了上墙公示,实行阳光操作。对低保对象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三是组织到位。县委、县政府对民政工作十分重视,坚持把民政工作纳入全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统一研究、统一部署、统一考核、统一督促检查,形成了民政局领导班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和主管股室具体抓,社会各界共同抓的齐抓共管的局面,全县形成了上下一条线,纵横连成片的机制,保证了全县民政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乡镇民政工作是整个民政工作的基础,乡镇民政所是民政工作的基层单位。近年来乡镇民政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职能被消弱、人员更换频繁、业务不规范、工作落实难的问题。主要表现一是工作任务与力量不相适应。有的乡镇只配备1名民政干部,日益繁重的民政工作任务与人员配备的矛盾突出,人少事多,工作忙不过来,制约了民政工作的开展。二是有的乡镇领导对民政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民政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党委、政府综合协调。三是办公条件差,工作经费困难。

具体到实际民政工作,有些方面力度不够。

一是政务、村务公开力度不够。

1、部分乡村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表面、轻实效;重集中、轻民主现象。

2、群众希望知晓和反映的热点问题及时公开的不够。

二是救灾救济工作力度不够。

1、部分乡镇报灾不及时;

3、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城乡低保工作力度不够。

要使基层民政工作提档升位,我们认为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民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奖惩;将民政事业纳入乡镇总体发展规划,与其他事业同规划、同统筹、同协调、同发展。一是加大民政工作宣传力度,深化民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但要宣传民政工作的广泛性、服务性、重要性和复杂性,还要广泛宣传民政工作在以人为本、扶贫济困、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对民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乡镇民政队伍的综合素质。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建设一支学习型、政治型、实干型、业务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乡镇民政干部队伍。三是加大为基层民政队伍排忧解难力度,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乡镇党委、政府和县民政部门要着力解决乡镇民政干部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逐步加大对民政事业资金投入,确保各项民政工作任务的完成。四是加大制度建设和创新力度,严格依法行政。上级民政部门要经常深入基层,重点检查各项资金是否按规定及时发放,办事程序是否规范,真正使乡镇民政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具体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政务、村务公开力度。一是进一步规范乡村政务公开工作,内容要实,不流于形式;二是公开的内容要简单易懂,让村民一看便知。通过实实在在的政务、村务公开,切实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

(二)加强救灾救济工作力度。一是要严格落实救灾应急预案,明确工作职责,责任落实到人,保证查灾报灾任务的完成。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救灾应急体系,确保救灾工作及时有效。

(三)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力度。一是加大对低保条例的宣传力度,让低保政策更加公开、透明;二是规范操作程序,实行阳光作业,将“申请、入户核查与民主评议、审核、审批、公示公开”五个环节作为申办农村低保必须履行的程序来抓;三是科学测算收入、准确界定低保对象。

通过对乡镇民政工作的调研,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民政的根基在基层,民政的亮点和经验在基层,矛盾和问题也反映在基层,只有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和掌握基层的真实情况和第一手资料,才能立足实际,探索研究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才能够真正转变观念和作风,切实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爱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民政部门才能树立好形象,民政干部才会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民政事业才会有更大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小学安全责任书家长意见(实用24篇)

    岗位职责的明确性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自己在组织中的角色和职责,从而更好地发挥个人优势。下面是一些常见岗位的职责安排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岗位职责的编

    2023年地铁施工心得(优质16篇)

    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遵守相关的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施工工序和施工要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施工过程。

    最新手卫生培训计划方案(汇总20篇)

    培训计划可以帮助组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整体竞争力。培训计划范文9:本次培训计划将以团队文化建设为主题,通过团队合作和文化培养,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2023年护理岗位竞聘演讲稿(通用19篇)

    护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这些护理总结范文是经过精心编写和筛选的,它们代表了护士们的智慧和经验积累。老师:。大家好!给

    2023年破产债权申请书(优秀18篇)

    申请书的最终目的是引起对方的兴趣和信任,从而获得进一步的考量和机会。以下是一些申请书的成功案例,他们的精彩之处或许能够启发我们创作更好的申请书。申请人:地址:电

    2023年企业疫情复工方案范文(19篇)

    计划书的写作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我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计划书范文,通过阅读和借鉴,可以帮助大家对计划书的写作有一个更深入

    2023年小学二年级养成教育工作计划(优秀24篇)

    工作计划书还能够提醒我们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流程,使得我们能够高效地完成工作。通过以下的工作计划书案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023年网络安全隐患排查情况报告(热门24篇)

    情况报告是对某一具体情况或事件进行详细描述、分析和说明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所涉及的情况。随后,我们将呈现一些优秀的情况报告,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

    最新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总结与反思(汇总18篇)

    在教师总结中,我们需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评估和反思。借鉴一些优秀教师总结的范文,对于我们总结工作的开展和提升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023年大学生党员月思想汇报(汇总20篇)

    通过党员思想汇报,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这里是一些党员思想汇报的范文,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写作经验和方法。敬爱的党组织: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