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通用20篇)

时间:2023-11-09 作者:HT书生专业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通用20篇)

通过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希望以下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专业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通用20篇)篇一

1、诵读、释词、译句相结合,积累有关文言实词(许、急、奇、好等)。

2、利用关键词语分析课文结构、辅助背诵。

3、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作者创设的意境,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主旨。

4、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步骤】。

一.课文准备。

教师提问,学生举手抢答。

1、齐读:吴均的诗歌《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提问:1)这首诗是谁写的?

2)写了什么?

3)你还知道关于这个作家什么知识?

明确:1)吴均2)写“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的烟、落日、鸟、云这四种景物3)吴均(南朝),字叔痒,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梁朝吴兴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他出身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他的诗文“清拔有大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当时有的人效仿他这种文章,称“吴均体”。吴均著有《后汉书注》、《齐春秋》、《庙记》等书,后来都失传了。

3、引入:今天我们来欣赏吴均另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与朱元思书》。

二、课文阅读。

(一)、一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1、欣赏:放配乐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课文,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

2、质疑:是否有还不明白的读音、句读?(举手提问)。

明确: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的读音。

3、朗读: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流畅感和美感。

(二)二读课文:正确释词并译句。

1、朗读:出声散读课文,请学生圈出不能解释的词句,准备提问。

2、导读:教师投影补充注释,帮助理解。

1)独绝:独一无二。

2)负势竞上:依凭(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的主语是“高山”,不是“寒树”,从下文“千百成峰”可以看出。

3)“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语出《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所以“好鸟”的“好”是友好,友爱的意思。韵:和谐的声音。

4)“鸢飞戾天”:语出《诗经·大雅》,原诗以“鸢飞戾天,鱼跃天渊”起兴,意思是鸢飞到天上,鱼在深渊中跳跃。本文作者只是借用《诗经》的语言材料,所表达的意思与原诗无关。

3、质疑:对照注释,是否能一句一句解释?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看。

4、讨论: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课堂讨论解决。

明确:以下句子要能够正确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显现着共同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任凭(船儿)随着江流往东或是往西。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5)负势竞上,互相轩藐:树木凭着山势,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看到这样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也与黄昏无异。

8)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有时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三)三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和主旨。

1、朗读:齐读课文。

2、欣赏:教师分发欣赏板块,学生自读。

3、质疑:教师投影问题,,小组再读课文,根据欣赏板块讨论:

1)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物的特征?为什么?

2)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

3)根据文句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吗?

4)本文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板块一——全译文。

(那空中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呈现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

(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板块二——吴均的文学创作。

《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其诗今存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吴均善于刻画周围景物来渲染离愁别绪。如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白日辽川暗,黄尘陇坻惊,写景都很细致。

吴均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拟作了不少乐府古诗,如《行路难》5首、《胡无人行》、《从军行》等,虽辞藻华美,但不失刚健清新的气息,有鲍照余绪。

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3篇,俱以写景见长。《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录,可自成一篇写景散文。文中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里间的山光水色。天下闻名的富春江景色被写得细入毫发。

板块三——吴均体。

梁武帝曾经斥责吴均:“吴均不均”,活画出他的个性。他不仅越职私撰历史,而且偏实录梁武帝的痛处。文如其人,虽用当时盛行的骈体,但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任性气,自成一体,谓之曰:“吴均体”。

板块四——吴均的志向。

吴均家世贫贱,终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往往表现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气,如《赠王桂阳》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借松树来吐露怀才不遇的牢骚,其构思立意很象左思的郁郁涧底松和陶渊明的青松在东园。再如《梅花落》、《行路难》、《赠别新林》等诗中,也含蓄地抒写了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

明确: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奇“异”这两个字展开。

2)景——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看”(高山寒树,轩藐成峰)“听”(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3)无拘无束、任性自得(负势争高,息心忘反)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4)文句清新优美,写景状物细致,句式“两两相对”,又骈中带散。

四、课文拓展。

1、教师出示欣赏板块。

2、小组自读选文,讨论说出大致文意。

板块五——《与顾章书》。

注释:〔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薜荔;萝,女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森壁争霞〕阴森陡峭的峭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

〔孤峰限日〕孤特耸立的高峰遮断了阳光。

〔幽岫〕幽深的山穴。〔英英〕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绵绵〕形容声调悠长。〔重〕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葺宇其上〕在上面修建屋舍。葺,修建。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富,充裕。偏,特别。饶,丰富,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菊花、竹实,都是隐士所食之物。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意思是说,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资,提供。办,具备。

〔仁智之乐〕意思是,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五、课文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和同步练习。

2、背诵课文,准备默写。

3、将课文拓展的《与顾章书》改写成现代汉语的小散文,注意既要语言自然又不要失却原文的韵味。

专业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通用20篇)篇二

先总后分。先总写: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八字大笔勾勒,将一幅天高气爽、色彩清丽的整体图画推至读者面前。既境界阔大,又画面清新。接着,在进行具体描绘之前,作者又用高度概括的笔调告诉我们从富阳至桐庐的大约一百里之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下文,以激起读者的极大兴趣。

分写:首先写水。这里的水,第一个奇异之处是极其清澈:“千丈见底”,甚至游鱼细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另一个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作者在此处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这两个特点可以概括为一静一动,而动静变化的交替描写,既可以使我们看到江水的千姿百态,也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接着写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写“奇山”——富春江两岸高山之雄伟,并且争着往高处伸展。这样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山”写活了,显示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与勃勃生机。不仅如此,作者还加入了听觉的效果,把山之情韵交代得神趣盎然。

2.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信,可写的却是富春江的秋景,写信的用意何在?

六朝文人在往还书信中好用景语做点缀,其作用大概是用景物打动对方,烘托写信人的心情,写景最终是服务于书信的。至于吴均此书宗旨如何,因不见原信的全文,难以臆断。但从“先是均将著史以自名,欲撰《齐书》,求借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其《春秋》,奏之。书称帝为齐明帝佐命,帝恶其实录,已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十条,竟支离无对。敕付省焚之,坐免职”等文字可以看出,吴均虽有俊才,但帝王昏恶,志不能发,不免心中郁结横生。这富春江的奇山异水,竟让作者流连忘返,于是发出了这样的慨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此封书信由景生情、因景而明志,既表现了富春江的魅力,更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典型问题例析〕。

〔例一〕下面的加点词均为词类活用,请解释: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b.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c.横柯上蔽,在昼犹昏。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解析:a.东西,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往东、往西;b.竞,动词作状语,译为争着上,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向上;c.上,名词作状语,译为在上面d.湍,形容词作名词,译为江流。奔,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译为奔马。

专业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通用20篇)篇三

教学设想:

本文的语言骈散结合,很有韵味,所以应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品味作者在作品中蕴涵的感情,以感情诵读引导学生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感悟。通过自主探究把握景物特征及写景特点,体会文章整体布局之妙。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

3、引导学生体会景物特征及写景的巧妙。

4、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5、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同目标1、2、4。

教学难点:

同目标3、5。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新安江、富春江是钱塘江的上游。新安江发源于安徽黄山,经淳安县,流至建德县;江水再往东流,经桐庐,流入富阳县境,曰富春江;再往东,到了萧山县的'闻家堰,称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区就位于上起淳安,下至富阳的一段区域内,是浙江省的一个重要风景区。)。

2、播放视频《富春江风光》。

是的,富春江是美丽的,那么古人笔下的富春江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与朱元思书》,感受吴均笔下的富春江。

3、板题及作者。

4、介绍作者、作品。

二,美文美读,初步感知。

1、听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字形及停顿、重音。

2、指导朗读,学生自读课文。

3、朗读展示。

4、想象诵读(美景配美文)。

三、自学展示,理解课文内容。

(检查预习情况)。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字。

(1)任意东西。

(2)水皆缥碧。

(3)经纶世务者。

(4)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

(6)皆生寒树。

2、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3、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大意。

4、内容探究。

(1)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妙点揣摩,欣赏文本之美、景物之美、写法之美。

1、采用“山水之美,美在”的句式,说说你对课文美点的品味。

(示例:山水之美,美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美在水清皆缥碧、水深若千丈、水急甚箭、浪高若奔。)。

2、作者是如何描摹奇山异水?

(温情提示:从描写角度、词语运用、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达作用等角度,任选一点,揣摩妙处,体会写法。)。

(示例:游鱼细石,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鱼群穿梭,不仅衬托水之清秀,且逗人游兴,给山水增添无限生趣。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3、小结:本文构思别具一格,描写形神兼备,动静互见,虚实相生,行文骈散相间,实为一篇优美隽永的写景散文,不仅给我们美的享受,还为我们学习景物描写提供了范本。那么现在我们也来学习作者的写法,创造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共赏。

五、拓展训练,课堂练笔。

1、运用你学到的写景的一种或几种方法,完成100字左右的写景片断。

2、学习了本文,欣赏了富春江的山水美景,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写一篇导游词。

六、课堂总结。

(谈学习收获)。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总之,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七、布置作业。

2、修改整理导游词。

板书设计: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与朱元思书吴均异水动静结合,奇山视听结合,鄙弃功名热爱自然。

专业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通用20篇)篇四

《与朱元思书》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3.熟练地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认知生字:湍轩邈泠嘤鸢窥柯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美丽的西湖是我们每位同学的骄傲。其实我们浙江美丽的游览胜境还有很多。例如在桐庐、富阳一带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倘佯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元朝吴桓赞就曾推崇说“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阳”。不知有没有同学去过?(生:没有)。没关系,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细致描绘了此处胜景,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二、据注释了解作者:

吴均,南朝梁,字叔庠(xiang),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三、师:文言文需要多读,尤其是这样的美文更要从读中去体会。朗读要注意的是哪些?

生(齐答):读准音;注意停顿;读出感情;读出重音;不能太快......

1、请一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有没有读错的字音。(正音)。

2、多媒体展示重点字词读音。缥碧湍轩邈泠嘤嘤成韵横柯鸢飞戾天经纶窥谷。

四、刚才同学朗读能注意字音,停顿等,那么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可以再有感情一些;重音没读出来。

师:很好,要读好一篇文章需要理解文意,才能读得声情毕茂。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同桌合作互译课文.。有问题全班交流讨论。教师板书展示重点字词解释。

(明确:古文翻译要注意逐字翻译,灵活成句;字字正确,语句通顺;句意要与文意一致。)。

五、学生理解文意后有感情齐读课文,感受文章中山水之美。

六、师:你能用一句话总括这里的美景吗?

学生齐答:“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师:从这一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这里的美景充满了怎样的感情?

生:赞美之情。

生:请同学再齐读,读出赞美之情。

七、如此美景,如此美文,需要我们细细去品读。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采用。

“我读,仿佛看到了。”或“字词甚妙,写出。”的模式讨论交流。

生1:我从“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仿佛看到了这里的水清澈得出奇。因为“千丈见底”、“游鱼细石”可以看出水很深却能看到水底的细小的石头和鱼。

师:从“千丈见底”、“游鱼细石”感受水深与清澈,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生:前面是正面描写,后面是侧面描写(板书:水深、水清--正面、侧面描写)。

生2:我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读出了这里的水水流湍急,气势非凡,特别是“甚箭”、“若奔”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进行了描绘。(板书:水急--比喻、夸张)。

师:这句朗读应注意什么?

生:读出气势。“甚箭”、“若奔”要读得重一些。(齐读)。

生3:我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似乎听到了一场悦耳动听的音乐会。泉水声清脆得象钢琴伴奏,鸟鸣声好象歌手在唱歌。

师:很好,想象力丰富。的确,这是大自然演奏的自然和谐的曲子。写声音的'句子还有吗?赏析一下。

生:“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从这句感觉到了山谷的幽静、连绵不绝。

生:要舒缓。(齐读)。

生4:我从“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仿佛看到了这里山峰高耸入云,树茂盛葱茏。特别是“寒”形象写出了树茂盛得透出了寒意。

生5:我觉得这句还特别写出了这里山充满了生机。因为“竞上”、“轩邈”、“争高直指”把山写活了,也是以静写动的手法,显得特别机盎然。(板书:树茂,山高--以静写动)。

师:很好。那么这句朗读应怎样读好呢?

生:要读出气势。“寒”“竞上”、“轩邈”、“争高直指”套读重音。(齐读)。

生6:我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仿佛看到了很多人都被这里的美景吸引,流连忘返,连追求功名的心都没了。也从侧面更好写出了景色出奇的美。

生7:赞美之情。

生8:对山水的热爱之情。

生9:向往大自然,厌恶官场的感情。

八、教师小结: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奇山异水的佳境,抒发了由衷的赞美与感叹之情.也含蓄表达了自己向往山水,避世隐居的高洁志趣.(有感情齐读课文)。

九、几位学生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更好。(学生评价)。

十、教师据板书指导背诵。学生诵读课文,争取成诵。然后看图片,联想文章语句。

十一、板书:奇水:水清水深水急(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夸张、比喻)。

异山:山高树茂(以动写静;以声写静)。

泉水好鸟猿蝉。

教后记:

韩爱国。

专业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通用20篇)篇五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体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由赏景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3、培养诵读能力。

4、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1课时。

一、导入。

古人描写山川景色的文章很多,同学们前个学期还学习了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大家一定还记忆犹新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文中给大家描绘了山峰、河流的美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感受一下这篇文章又是如何来介绍富春江的秀美景色的。

二、检查预习情况,识记生字。

缥轩邈泠泠嘤嘤鸢戾纶柯。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朗读:听录音,注意停顿、语气、重音。生齐读。

2、疏通文意:

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课堂交流,翻译全文,教师点拨。

补充注释:

在昼犹昏:犹如,如同。

一百许里:余。

天下独绝:极顶。

百叫无绝:断。

急湍甚箭:超过,胜过。

猛浪若奔:奔马。

泉水激石:冲击。

四、探究学习。

1、请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2、本文结构上有何特点?

3、本文主要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4、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第一段总领全文,二、三段分别写异水和奇山。

3、描写,表现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水之清澈和沿岸山之高峻。

4、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中可以看出。

5、语言优美,一骈为主,骈散结合,讲究声律、对仗。

五、小结。

山川景色,古来共谈。当我们手捧书卷,领略这些美文的时候,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眼观自然之象,耳听天籁之音,身感物外之趣,杂念顿然消逝,心灵得以净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有朝一日,我们能背起行囊,去饱览祖国的旖旎风光。

六、布置作业。

比较《与朱元思书》与《三峡》的异同。(提示:可以从写作目的、表达方式、文章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

水清:水皆缥碧、直视无碍。

异水:爱慕自然。

奇山异水:(总写)水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分写)看:高山寒树、轩邈成峰。

奇山:志趣高远。

听:泉水作响、好鸟成韵。

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专业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通用20篇)篇六

1、进一步掌握积累一些常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理解文意,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3、再现写景画面,感受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1、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1、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2、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正确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的内涵,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你看那江水碧波荡漾,两岸高山危耸……这就是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心驰神往、为之倾倒的美丽的富春江!今天,我们就到这美丽的富春江来游山玩水!

2、在正式开始这趟快乐之旅之前,我先给大家找了一个导游——吴均。下面就让我们紧跟着他的脚步走进文章《与朱元思书》,去领略富春江美丽的山水风光。

1、从吴均的一首小诗《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入手,简介作者及风格。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他出身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他的诗文“清拔有大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当时有的人效仿他这种文章,称“吴均体”。吴均著有《后汉书注》、《齐春秋》、《庙记》等书,后来都失传了。

今天我们来欣赏吴均另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与朱元思书》。本文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描写的是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富春江是浙江境内全国闻名的胜景之一,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饱览一下富春江的美景吧!

2、文体简介:

骈文:起源于两汉辞赋,到南北朝时繁荣起来。

特点:1、在句法上,讲究对偶。

2、句的字数也渐渐趋向于骈四俪六。

3、在声律上,要求平仄相配。

骈文注重形式美,当然并不等于形式主义。但是形式主义作家特别喜欢骈文,但也有一些内容比较充实深刻,具有独创风格。

本文虽名“书”,实际上全篇皆为写景抒情的文字。

要求学生仔细听课文,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

缥碧急湍轩邈泠泠行旅桐庐悠然领略遁世见日经纶亟思鸢飞戾天窥谷忘反。

1、读准课文。

(1)、对于这样出色的写景美文,需要我们好好品读吟诵,就让我们一起来边欣赏美景边聆听朗读示范,同学们仔细听,认真品味。(播放朗读录音,)。

(2)、面对如许美文,不亲自品读品读,岂不遗憾?还是让同学们也来享受享受吧!一起来读一遍,读时一定要注意重音、节奏、语速、情感等方面的处理。

2、读懂课文。

听着你们动听的朗读,享受着如此优美的文章,老师都有点陶醉了,但还是别忙,学习古文不仅要求会读文章,还要能读懂文章。下面我们还是先来疏通文意。

要求:结合课下注释,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如有困难词句,可随时提出来。

专业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通用20篇)篇七

1.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创作,简单介绍骈体文的基本特点。

2.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读通大意。

3.通过反复诵读,熟读成诵,体会本文的语言美。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体味清新精美的语言,体验富春江的美丽风光,学习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写法。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把握关键句子,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词汇,把握景物特点。

2.学习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突破方法:在整体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圈点批注重点词汇,完成“诵读一一感悟—一品析”的学习过程,把握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通过美读,品析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教学方法。

1.情境导人法:积极地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关联的气氛,激发学习趣味。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美、理解美、欣赏语言美、体会作者的高洁情趣。

3.语文活动式教学法: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结合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的特点,设计语文活动,对比阅读,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美,并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整体感悟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设计(一)。

有一首赞美富春江的诗歌:

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这首小诗短短明句28字,写尽了桐庐风景,写活了富春江的风韵。

而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仪用144字也极其生动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旖旎风光,这篇如诗的短文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骈文家吴均的这篇《与朱元思书》。

设计(二).-。

我国有无数名山大川,让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歌唱。浙江富春江一带让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前来游历,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中杰作,后来人们把它叫做“唐诗之路”。

唐代诗人憧憬着这一带的山水,不仅因为富春江一头连着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有“归来不看岳”之誉的安徽黄山,恐怕还得益-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的淋漓尽致的描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领略富春江的无限风光。

设计(三)。

利用多媒体出示富春江的视频或者图片,来领略富春江的迷人风光,现在富春江沿途被誉为“黄金旅游线”,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吴均一千多年前给我们描绘的富春江美丽风光。

二、尝试句读,初读课文。

1.尝试给本文加标点断句。

多媒体展示:

1.尝试给原文加标点。

加标点的过程,就是初步理解的过程。

自主合作,探究原文的标点。

看课本,明确标点答案。

2.认识骈文,了解作者。

加标点的过程里,我们有没有发现该文的句式特点?

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如下列句子: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所以本文读起来音节和谐铿锵有韵。

多媒体出示吴均简介:

(4)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不明白的,讨论探究,师生交流明确。’。

三、理清背诵思路。

根据文章想象富春江美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六组交流,每组在统观全篇的基础上重点负责一个语段,然后各组选一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孑自己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山水总的印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说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现同样的颜色。这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寓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奇山异水”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这.段总领全篇,结构上细举目张,脉络分明。

教师。

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学生齐读第1段,想象作者乘舟顺流而下,尽兴观赏的情形。

2.学生明确:第2段写水,突出“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从两个侧面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

教师。

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异水千丈见底水之清急湍猛浪水之急学生齐读第2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与壮阔。

3.学生明确:第3段写山,突出“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商直指,千百成峰。”两岸高山,夹江而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写树之“寒”反衬山之“奇”,以“竟上”

“轩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层峦耸翠的景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延宥的蝉声、清厉的猿声,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寓视于听,动静相生。“鸢1s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具有一一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流连忘返。这一句从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这可算作是文章的补笔,补写群峰中林深叶茂来突出作者喜不自胜、流连忘返的观赏之情。

教师。

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奇山高山寒树树之奇负势轩邈山之势泉鸟蝉猿山之音息心忘反山之力横柯疏条林之密学生齐读第3段,想象桐庐一带山的奇异,感受其挺拔美、清幽美。

4.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与朱元思书》。

2.选择“山”或“水”,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富春江秀美壮丽的景色,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写一段写景文字。

专业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通用20篇)篇八

1、学习先总后分的描述方法。

2、体味精美清新的语言,积累描绘山水的词语。

3、培养诵读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4、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教学步骤:

一、引入课文。

1.从吴均的一首小诗《山中杂诗》入手,简介作者及风格。

《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提问:引导学生读一遍后:你能运用第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写了什么?

(明确:写“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四种景物)。

3.提问: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明确:吴均(南朝)(板书),可见这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南朝人)。

4.引入:今天我们来欣赏吴均另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

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

二、分析课文。

(一)、朗读课文。

1、明确读音和句读。

轻声朗读课文,标出不明白的读音、句读。学生提出。

(学生若不提出,可提醒: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板书备用))。

朗读:学生全文朗读。(注意其生字新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

点评:侧重在句读方面。适当点评学生的情感处理:强调:向上的那种“劲”。

2.关键词语释义并译句。

朗读:出声散读课文;请学生圈出不好解释的词句,准备提问。

导引:对照注释,是否都能解释?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

讨论:在学生发问时,视情况作分别处理:

一般词语可互答解决;

涉及下列板书中的重点词句,板书待用,同时依然互答解决;

学生无人发言时:指定下列板书中的关键词,点名回答。

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翻译(学生不提不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任凭(船儿)往东还是往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负势竞上,互相轩藐;——……,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二)、分析课文。

1、理清课文结构。

讨论: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

(请1—2个学生(水平稍差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自圆其说,语言完整)。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这两个字在做文章)。

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

(请2—3个学生(水平较好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利用板书上的关键词句,教师注意肯定、补充)。

小结。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利用板书明确:

景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看”(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听”(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本文写作手法上采用了先总后分的手法。

先总写: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八字大笔勾勒,将一幅天高气爽、色彩清丽的整体图画推至读者面前。既境界阔大,又画面清新。接着,在进行具体描绘之前,作者又用高度概括的笔调告诉我们从富阳至桐庐的大约一百里之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以激起读者的极大兴趣。

分写:首先写水。这里的水,第一个奇异之处是极其清澈:“千丈见底”,甚至游鱼细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另一个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作者在此外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这两个特点可以概括为一静一动,而动静变化的交替描写,既可以使我们看到江水的千姿百态,也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接着写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写“奇山”——富春江两岸高山之雄伟。

2、明辨课文的主旨。

朗读:全体朗读课文,建议学生利用板书内容尝试背诵。

讨论:读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从中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吗?

(放开回答,一般要求能用最精练的词、短语概括;回答人数不少于5人。适当板书待用)。

小结.引导学生回顾作者所选之景、绘景语言等内容后明确:

志——无拘无束、任性自得(负势争高,息心忘反)突破束缚同时又不被身外之物所累。怡然自得,轻松自如。

生平简介: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

人。官奉朝请。通史学。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辞清拔,表现沉。

湎山水的生活情趣;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亦能诗,原有集,已散佚,

明人辑有《吴朝请集》。别有小说《续齐谐记》。

总之,生平多坎坷,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

想情绪。

3、体会写作特色。

朗读:全体朗读、尝试背诵。

提问:读到现在,你觉得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放开回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句式“两两相对”的特点及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三、作业。

1、比较阅读: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已,日奉壹。

吴文尚自然,少人之活动。意境是天然生成的,人只需去感受即可。

而柳文人的活动更多。意境的生成是需要人的活动的,人是景的'有机组成成分。

吴文句式井然,有韵律。柳文语言活泼,形式自由。

2、探究活动:补写一封结构完整的书信。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无头无尾的文章,但与晋宋时期简牍体的比较分析来看,其风格极为合拍。当时的书简体大都信笔拈来,随兴而止。而且这种文体直到清末依然不衰,是为四六体的典范。但是,既然是一封无头书,就有他的可利用之处。为此,可要求学生用现代书信的格式,保持原文的语气,语调,补出全文的开头和结尾,写成一封结构完整的现代书信。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讲,写信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难的是基于这篇原文而把一封古今结合的信写好。

元思兄台鉴:

当阳一别,忽忽数月,不甚思之。前日余自富阳沿江而下,观两岸之景甚美,笔录之,与君共享。

惜时光匆匆,美景不再,望兄珍重。

弟叔庠敬上。

可略:(你觉得生动地描写表现在哪里?(论讨后回答)。

本文描写十分出色,关键在于抓住了景物特征。选用了形象的语言:“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仅八个字就描写了风清日朗、天碧山青、一尘不染、一视万里的富春江环境。以“净”托“色”,“景”中孕“情”。置身于这样的山光水色之中,那心情该何等舒畅!

写异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出江水的明净澄澈。写奇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五成峰。”这里写出了山“色”青葱,写出了山“势”高耸,更写出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

备用:

一、骈文,又称“骄体文”,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骄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即所谓“骄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的字数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其次是讲求平仄,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其三是讲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用典有明典和暗典,有时还将典故反用,起衬托、对比作用。为了追求形式美,骈文还讲究词藻华丽,大量使用颜色、金玉、花草等类词汇。骈文对唐宋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律诗、律赋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由于过分追求形式,逐渐走向形式主义,妨害思想内容的表达,成为文章的桎梏。

二、课文参考译文。

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山峦都是同样的颜色。(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地,奇山异水,(可以说是)世上独一无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水深千丈清澈见底。水中游鱼,水底细石,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急湍的水流,比箭跑得还快;凶猛的浪头,好像狂奔的马群。

两岸的高山上生满让人看了感到寒意的树木。山峰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先恐后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的山峰。泉水冲激岩石,泠泠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相向和鸣,和谐动听;鸣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群猿哀鸣经久不绝。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社会事物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在江面上边遮蔽着,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又可见到明亮的阳光。

三、桐庐—富春江旅游区简介。

钱塘江上游从闻堰开始就进人富春江,两岸青山如黛,明秀雅致。沿岸的富阳有郁达夫故居和郁氏兄弟纪念馆。七里泷段,群山夹峙,峭壁陡立,有小三峡之称。至桐庐境内,有瑶琳溶洞、桐君山、严子陵钓台、白云源等景区,都是旅游热点。

白云源融林海、奇石、碧溪、清泉、飞瀑、幻雾于一体,可与四川的九寨沟相比。它又是唐代诗人方干的故里,历代墨客骚人问津之地,素有“诗村”之誉,至今耕读之风不绝。当你进人白云源,立时就发现这里“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媛”的情景,显示出一种自然的美、原始的美和神奇的美。这条旅游线路,最理想的是乘船溯江而上至桐庐,也可以先到桐庐,顺江而下。上述游览方法,对双休游的旅客来讲,最好是周五晚出发,星期天晚回原地。如果是在长假期间出游,在游完富春江、桐庐之后,可顺便进人新安江畅游千岛湖。从杭州出发、溯富春江、新安江而上,经富阳、桐庐、建德到千岛湖半岛上的淳安,历来是浙江省的一条重要旅游风景线路。

四、拓展阅读:吴均诗歌三首。

《山中杂诗》。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从军行》。

男儿亦可怜,

立功在北边。

阵头横却月,

马腹带连钱。

怀戈发陇坻,

乘冻至辽川。

微诚君不爱,

终自直如弦。

《梅花落》。

终冬十二月,

寒风西北吹。

独有梅花落,

飘荡不依枝。

流连逐霜彩,

散漫下冰澌。

何当与春日,

共映芙蓉池。

五、课堂练习。

一、按要求写出句子。

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富春江水清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听觉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二、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参考答案:。

1.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2.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3.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4.当人们仰望盘旋峰顶的老鹰,就自然而然平息了追求名利的欲望。

5.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6.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专业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通用20篇)篇九

1.自学寻找资料,了解吴均的创作和写作特色。

2.通过课堂竞赛、导游、演讲把握文中的字词解释,解读作者对山水的喜悦之情。

3.体味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逸的高洁志向。

4.培养学生想象与联想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课前活动。

1、根据以下论题搜集资料。

1)吴均的生平。

2)吴均的主要文学创作及代表作品。

3)吴均文学创作的独特性。

2、根据搜集材料的多少和理解程度选择两个论题写成200字的小论文。

3、教师评改论文,指出优劣。

4、学生修改小论文。

二、课堂活动。

(一)新课导入。

1、美景图片情景导入。

2、你去过的景色最优美的地方是哪里?

(二)赛一赛:吴均知多少。

1、以大组为单位接力介绍吴均的文学常识,每组每次一人,每人只说一句话,选出说得最多的优胜组进行表扬。

2、学生接力竞赛时教师择要在黑板上板书。

3、学生在接力比赛后笔记加横线的内容:

吴均,字叔痒,梁朝吴兴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他出身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他的诗文“清拔有大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当时有的人效仿他这种文章,称“吴均体”。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3篇,俱以写景见长。还著有《后汉书注》、《齐春秋》、《庙记》等书,后来都失传了。

(三)说一说:小导游说富春美景。

1、齐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2)边读边感悟文句之美。

3)初步感知文章的大体内容。

2、小导游说富春美景。

1)学生根据工具书或资料口头翻译课文一遍,同桌之间相互指正。

3)15分钟时间写出导游词。

要求:a、紧扣课文大意,然后大胆加入想象。

b、尽量学习课文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又要适宜口语叙述。

c、选择山景或水景之一,不需面面俱到,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之内。

4)导游技能比赛。

学生自愿举手参加导游技能比赛,教师作为评委从反映原文精髓、想象奇特合理、口语表达流畅三个方面给小导游打分,评出最五星级导游一名、三星级导游两名,给予象征性的物质奖励。

3、教师小结,点评导游词,学生明确这些句子的大意: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显现着共同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任凭(船儿)随着江流往东或是往西。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5)负势竞上,互相轩藐:树木凭着山势,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看到这样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也与黄昏无异。

8)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有时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三)想一想;我对课文最理解。

1、教师出示思考题。

2、学生根据对课文的解读独立完成思考题。

3、班级讨论校对,看看哪一位同学对课文最理解,表扬优秀作业。

4、提示:允许多元理解,鼓励新的、合理的创见。

思考题。

1、这篇文章的语言好在,例如。

2、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其中以“”句最传神。

3、这篇文章的结构妙在,

使文章。

4、这篇文章的主题高在,

从“”可以看出来。

明确:

1)这篇文章的语言好在语言优美、细腻,多用修辞,骈散结合,例句自选。

2)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通过细致的描写表现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水之清澈和两岸山之高峻。例句自选。

3)这篇文章的结构妙在采用总分,使文章开篇点出中心,二、三段承上分写,条理清晰。

4)这篇文章的主题高在表心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从“鸢鸟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可以看出来。

三、课后活动。

1、完成同步和课后练习。

2、背诵课文,准备默写。

3、参考课文从“水”“山”对富春山水的描写,仿写西湖的“雨”或“雾”。

专业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通用20篇)篇十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533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写景抒情。

散文。

-----11《与朱元思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这七个方面进行汇报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本课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用生花妙笔,为友人描绘出富春江的奇山异水,隐约折射出自己的心志,意在劝友人朱元思放下争夺名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之中。

本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意境,感受山川风物的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引导学生主动积累文言字词。

二、说学情。

本单元是本套初中语文教材的第一个文言诗文单元,要在七年级分散学习古诗文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共同特点,抓住写景抒情这条主线,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本文《与朱元思书》一篇自读课文,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阅读。

通过七年级一学年的古诗文学习和锻炼,学生积累了一些简单常见的文言字词。本课《与朱元思书》处于第三单元的第三课,学生通过前两课《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三篇文章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欣赏山水诗文的方法和要点,应引导学生加以总结好的经验,运用到本文的学习中。具体来讲,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注意充分发挥朗读的教学功能。

2、引导学生调动联想和想象,体会景物之美,学习写景的方法。

3、注意作者在山水中寄托的情感。

4、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累文言字词。

三、说教学目标。

1、根据阅读提示和注释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2、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

3、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手法。

4、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情怀和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根据阅读提示和注释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2、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

3、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手法。

(二)难点。

1、发挥联想和想象,感悟景物的画面美。

2、找出代表作者寄情山水情怀的主旨句,联系作者生平身世性格,加以理解。

五、说教法学法。

1朗读指导法。

品味语言节奏、韵律等,加强文言语感的培养。

2、小组合作探讨交流法。

分成若干个小组,依据注释和词语的积累经验,理解文意,欣赏风景,探究作者的情怀。

3、设问引导法。

启发想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假定某些细节,然后设问引导。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展示浙江富春江山水风光图,激趣导入。

(二)初读,学文。

1、自由读文。

2、学生个读。

3、全班齐读。

(三)细读,品景。

小组合作,细读全文,思考:

1、富阳至桐庐山水的总特点?

2、水景?(探究写法,语言特色)。

3、山景?(探究写法,语言特色)。

(四)深读,悟情。

总览全文,找出寄托作者忘情山水的主旨句。联系作者生平身世,体悟作者情怀。学生畅谈感悟。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五)总结。

(六)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七、说板书。

本文是一篇山水文章,内容主要是描绘山水,因此,板书应简洁明晰。

专业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通用20篇)篇十一

1.采用诵读品析型课型,用整体赏析的方式处理教材。

2.引导学生诵读、品味课文,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个教学板块。

(先播放一段富春江景色)。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刚才大家看到的是富春江的美丽景色,感觉怎样?(美)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描写美丽的富春江景色的课文-----《与朱元思书》。

(屏幕上出示:诵读品味积累)。

3.发给同学们的“智能作业”,主要由同学们在听讲过程中自己完成。(“智能作业”课前下发。)。

二.过渡。

课前我们进行了预习,现在检查一下最难点。大家看“智能作业三”,试一试,说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望峰息心()从流()缥碧()经纶()横柯()负势竞上()鸢飞戾天()天下独绝()好鸟()。

指出这9个词是这一课的重点词,是需要准确了解的词。

第二个教学板块。

一.指导诵读。

诵读这一课,主要运用“口诵心惟”法,也就是在读背的时候,心中要想象文中的“画面”

(屏幕出示:“诵读”二字后面出示“口诵心惟”)。

二.第一轮诵读。

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诵读全文。要求读时要在脑海中浮现“画面”

1.全班大声快速诵读。

2.请四们同学自告奋勇地分段诵读。

教师简略评讲。

三.第二轮诵读。

1要求学生大声地字正腔地诵读。读时要想象“画面”

2要求学生以“我读出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领起,说话。

四,第三轮诵读。

听读,看屏幕上的画面是否你也想到了。

第三个教学板块。

下面我们来品味一下文中美点。学习的方法就叫“妙点揣摩”法。(在品味二字后出示字幕“妙点揣摩”)。

思考两个问题:

1.全文在结构有什么特点?

2.用我发现——美,美在—————的句式,谈谈你对课文的美点品味。

几分钟后开始组织讨论。

第一个问题较简单。

讨论第二个问题,要求同学们迅速记录大家的讨论中的发言。

教师示范: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句美,美在它抓住江水之色,江水之深,水中之物,来突出其清澈的静态美。

教师在学生发言基础上小结:全文在写“景”上妙在把动与静,把声与色,光与影,把视与听巧妙,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第四个板块。

诵读与答背。

(过渡:大家品味了课文,更加有利于我们背读)。

1.组织同学竞背课文。

2.进行“答背”,教师点什么,学生就背什么。

(1)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

(2)写出富春江的特点的句子是。

(3)观景后给人的感受的句子是。

(4)写出水之清澈的句子是。

结束:

感受富春江,(播放一段视频〈〈富春江解说〉〉,写一段解说詞。

附:《与朱元思书》课堂智能作业。

一.指出用法特别的词的意思。

俱净()若奔()任意东西()互相轩邈()。

二.你一定能从课文中找出表示声音的词语。

专业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通用20篇)篇十二

一、课文主旨。

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是一篇有名的山水游记,千百年来广为人赞。

二、结构内容。

文章很短,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乘船游览富春江的季节、天气情况、行船方式,点出从富阳到桐庐沿途的景色特征:“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引出下文分别就“奇山异水”的具体描绘。

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3段)具体描绘“奇山异水”,先写“异水”,后写“奇山”。

三、.写作特点。

1.突出景物特征:作者在本文中所写的山,是富春江两岸的山;所写的水,是富春江的水。由于突出了此山此水的特征,因此不能移置他处。

2.视觉与听觉、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的巧妙结合,为我们绘出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3.作者轻淡而使人不觉地渲染上感情色彩,使全幅画洋溢着诗情。

四、关于课堂开展关联作文训练的教学建议。

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练习关联作文,正是一条有利途径,特别是对于教学过程的优化,最终提高多种语文能力。

《与朱元思书》一般安排一课时。如果从“自读提示”到疏通字词,最后完成练习,按部就班,效果很一般。若引进关联作文,教学过程就可按以下步骤展开:

1.提要求:回忆书信格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穿越时光隧道,给吴均先生写封信,谈谈对本文的评价。

2.助分析:评/论文章优缺点。细读课文,找出优缺点(自由发言)。

优点:多用对偶,句式整齐,朗朗上口;用词精练,短短一百多字写尽两岸风光;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写景;写景状物善用动静结合;总分结构一目了然,层次感强;写景不忘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写景状物抓住特征;语言朴素简洁,通俗易懂。

缺点:“从流飘荡”,该是从上游到下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根据“总提分承”,该先写山,后写水。

3.注意点:由优点写到缺点;写缺点时语气委婉(生试说,修改);全文语言得体,注意礼貌、客气。

此过程始终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练习主线”的原则。学生情绪一直保持亢奋,书信写完,还意犹未尽。在不知不觉中教学目标已经达成字词句疏通、体会艺术特色、复习书信知识。因此,这个教学过程达到了高效轻负的效果,而且学生印象深刻。

一、课前准备。

课文录音;印发《论骈文之所长》(或其他介绍骈文的资料)。

二、引入课文。

1.从吴均的一首小诗《山中杂诗》入手,简介作者及风格。

《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提问:引导学生读一遍后:你能运用第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写了什么?

(明确:写“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四种景物)。

3.提问: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明确:吴均(南朝)(板书),可见这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南朝人)。

4.引入:今天我们来欣赏吴均另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与朱元思书》。

三阅读分析。

1.明确读音和句读。

欣赏: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课文,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

导引:了解学生是否有还不明白的读音、句读?

(学生若不提出,可提醒: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板书备用))。

朗读:学生全文朗读。(注意其生字新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

点评:侧重在句读方面。适当点评学生的情感处理:强调:向上的那种“劲”。

2.关键词语释义并译句。

朗读:出声散读课文;请学生圈出不好解释的词句,准备提问。

导引:对照注释,是否都能解释?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

讨论:在学生发问时,视情况作分别处理:

一般词语可互答解决;

涉及下列板书中的重点词句,板书待用,同时依然互答解决;

学生无人发言时:指定下列板书中的关键词,点名回答。

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翻译(学生不提不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任凭(船儿)往东还是往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负势竞上,互相轩藐;――……,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3.理清课文结构。

讨论: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

(请1―2个学生(水平稍差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自圆其说,语言完整)。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这两个字在做文章)。

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

(请2―3个学生(水平较好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利用板书上的关键词句,教师注意肯定、补充)。

小结。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利用板书明确:

景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看”(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听”(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4.明辨课文的主旨。

朗读:全体朗读课文,建议学生利用板书内容尝试背诵。

讨论:读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从中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吗?

(放开回答,一般要求能用最精练的词、短语概括;回答人数不少于5人。适当板书待用)。

小结.引导学生回顾作者所选之景、绘景语言等内容后明确:

志――无拘无束、任性自得(负势争高,息心忘反)。

备用:关于吴均的生平介绍:

梁武帝曾经斥责吴均:“吴均不均”,活画出他的个性。不仅越职私撰历史,而且偏实录梁武帝的痛处。文如其人,虽用当时盛行的骈体,但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任性气,自成一体,谓之曰:“吴均体”。

总之,从生平可见: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5.体会.写作特色。

朗读:全体朗读、尝试背诵。

提问:读到现在,你觉得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放开回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句式“两两相对”的特点及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提示:下发“补充阅读材料(3)”,要求课后自己阅读《论骈文之所长》一文。

专业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通用20篇)篇十三

本课,主要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各种手段构建和谐的教学平台,争取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我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和课堂的组织形式,都折射出教师新型的角色定位,在教法的设计上主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质疑、讨论为主。我计算了一下,教师讲话和活动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其余时间都给了学生。所以说在课堂的组织形式上,教师始终注意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平等、宽松、民主、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较好等地确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了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二、以读为本,体现散文教学特点。

这篇散文语句优美,适于朗读,有多年教学经验的郑教师,因此注重朗读的指导,让朗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灵活的运用录音范读、指名读、齐读、自由读、快速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感悟,读中生疑,读中答疑。并且每次朗读都带有明确的目的。例如第一次听录音朗读,要求学生把握语调感情,解决难字词;第二次指名读,要求同学进行朗读方面的点评;第三次自由朗读,要求划出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喜欢的原因,同时齐读这些优美句子;第四次默读,要求同学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通读让学生从中自我感悟,自我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同时纠正了自身的不足,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欣赏能力。

三、以问题意识为主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专业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通用20篇)篇十四

1、调动训练学生联想想象思维,身临其境地阅读文本。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句,细品文本语言,感受文本含蓄委婉的情感之美。

3、深入发掘解读文本的个体生命意识及民族文化内涵,熏染其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激发学生心怀天下的历史责任担当。

引导学生品析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情感之美。

深入发掘解读文本隐含意蕴,理解其个体生命意识和民族文化内涵。

一、导入

昨夜伏案,掩卷静思,阿来笔下的丽唤醒了属于我的诗和远方。如梦如幻,多么美好啊!沉醉之中,我头脑中浮现出这样的字句:“何妨去做个诗性的古城人呢?哪怕做一天,沾沾诗气也值!”一位香格里拉的文人竟如此深知我心。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滴水经过丽》,尽情畅游在丽的诗情画意里。

二、浸润经典赏画意

请你选取形象鲜明或印象深刻的景物、人物,进行合理的联想想象,简洁生动地描述画面。

提示:注意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预设:

1、玉龙雪山冰川剔透、白雪晶莹、雾气缭绕,巍峨挺拔矗立在苍茫云海间。“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四方街我赤脚轻踩在铺满五花石的老街,仿佛触到千百年前丽的清凉,嗅到家家户户沁人的花香,听到院落里悠扬的古乐和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马帮行色匆匆的马帮翻山越岭,和着百灵鸟的歌唱,杜鹃和山茶的舞动,消失在落日余晖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

三、字斟句酌品诗情

丽风光无限,风情怡人。让我们带着初遇丽的欢喜,细细咀嚼这座古城的悠悠诗情。请细心的你字斟句酌地精读文本,抓住重点字词句,品析本文的语言之美。

预设:

1、“又”“想”“被”

2、“看见了”“来到了”“经过”“看到了”“喧哗”

“一滴水”“丽坝,丽坝”“丽,丽”

示例:“一滴水”一滴水的来之不易。它带着美好的夙愿,经历着漫长的黑暗与等待,为即将开始的长途旅行积蓄能量。

3、“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示例:对比,让你感受丽古城净化心灵,安顿灵魂的静谧纯净,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丽古城的赞美和敬意。

4、“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示例:诗意的比喻,精妙的联想,把薄云掠过月亮的景象比作丽古城的银匠擦拭银盘,突出薄云掠过月亮星空的晶亮之美、飘逸之美、灵秀之美,让人慨叹并沉醉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仿佛能见到作者对丽之美的陶醉。

四、醍醐灌顶见真谛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家国天下在我心中。“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相关。”

我们旅行,读书,并不是为了从中诉求什么,而是因为:世界如此美丽,生而为人,我们应该用心去欣赏它,触摸它,更幸福地生活。我以我心映照此文,获益匪浅,愿分享给大家,请善思的你静静聆听,希望抛砖引玉,让你重新审视文本的意蕴之美。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它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也是修德养性的关键,还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是国与国共处的原则。反复阅读文本,我在字里行间读出了传统文化“和”。

1、个体与自我的和谐。譬如,经过丽的这滴水,它执着寻访四方街的梦想,经历山高水长,激流浅滩,最终美梦成真,回归入海,完成了生命历程,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3、个体与自然的和谐。譬如,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山水之间的亭台楼阁……丽滋养了人们,人们也美丽了丽。人们在永恒美丽的大自然的怀抱里像个纯净安然的婴孩,返璞归真,找到了心灵安适之所,建构了赤子般的精神家园。

1、丽古城实现了传统和现代的逐步融合。譬如,丽四方街白须垂胸的老者演奏清雅古乐,也有华灯初上时灯红酒绿的夜夜笙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由此,得以窥见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脉络。

2、丽古城以其亘古不变的历史积淀和文化魅力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古今中外的人们前来观览膜拜。丽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变迁的缩影,当下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一样坚定有力,彰显了我们民族自信包容的博大胸怀和传统文化中“和”的智慧。

五、情真意切咏家乡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行走世间,我们不仅要仰望星空,更要亲吻大地。我们的生活的这片土地和丽一样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一样博大盛情,笑迎中外游客,四海宾朋。

请热情的你做一名古都洛阳的宣传志愿者,学习借鉴本文拟人的手法,为美丽的古城洛阳一句话,为美丽的洛阳花会添光彩!

示例:

1、我愿意是古城河边的一株垂柳,春风拂面,抚慰那远行的天涯游子。

2、我愿意是古城花园的一只夏蝉,守候在凋零的落红身边,初心不改。

3、我愿意是古城天空的一朵云,为姹紫嫣红的牡丹仙子送去一片阴凉。

作业布置:

1、复习再读《一滴水经过丽》,并参考课外阅读书目,完成课外阅读。

2、选择课外阅读的一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字数不少于300字)

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威廉、华兹华斯

《一棵开花的树》席慕蓉

《我爱这土地》艾青

《牡丹的拒绝》张抗抗

《赤壁赋》苏轼

专业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通用20篇)篇十五

1、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培健康的审美情趣:

3、侧重在朗读中感悟,读出情感,还要求表现出作品的音乐美。

重点难点。

1、强调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深入体悟词语的表现力6为重点。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来感受语文的力,能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骨所收获。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设计。

1、导入。

二、读。

1、师范读,学生听读,自读注音。

2、生自读,点人读,齐读。

3、四人一组,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4、师生互动: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解决。

三、析。

1、指名一学生朗读课文,其它学生思考: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全文是如何围绕这两句来写的?从文中找出句子说明。

3、边读、边找、边背、边完成板书。

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异水急(激湍甚箭、急浪若奔)。

山色之奇。

奇山山音之奇。

4、学生总结写景方法:抓景物特征。

5、出示幅图画,让学生用课文的句子概括。

6、联想:在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与课文的句子一样的诗文。

四:结。

1、学生总结学习文言文方法。

2、积累文言实词。

课件教案试题论文图书中考高考新课标。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

专业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通用20篇)篇十六

1.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结合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奇特秀丽的景色。

2.领会作者热爱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自主、合作与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学重点】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两句。

【学法指导】读、研讨结合语境,积累词句;抓关键句子,理解主旨。

【教学安排】两节课。

第一节课。

【教学要点】1、朗读熟读课文2、划分节奏3、翻译课文。

【教学步骤】。

一、作者简介:吴均(469年-5),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时官吴兴主簿。明人辑有《吴朝清集》。

二、学生试读课文,给15分钟熟读课文。

三、学生试着划分朗读节拍。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四、翻译课文:学生先口头翻译,再落实到书面上。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四、布置作业:

1.读课文20遍,准备下节课默写全文。

2.完成课测试题:

(一)作者: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时官吴兴主簿。明人辑有《吴朝清集》。

(二)生字正音:

缥碧轩邈()泠泠()作响。

鸢飞戾天()有时见()日。

(三)文言知识:

1、通假字。

(1)“转”通“啭”,鸟叫声。原句: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反”通“返”,返回。原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古今异义。

(1)东西:古义:向东向西。例句:任意东西。

今义:指物品。

(2)许: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例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3)奔:古义:本文指飞奔的马。例句:猛浪若奔。

今义:奔跑。奔。

(4)穷:古义:穷尽。例句:蝉则千转不穷。

今义:贫穷。

(5)戾:古义:至.例句:鸢飞戾天者。

今义:罪恶。

(6)经纶:古义:筹划、治理。例句:经纶世务者。

今义: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

(7)窥:古义:看,观察,侦查。例句:窥谷忘反。

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3、一词多义。

(1)[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没有第二个)。

猿则百叫无绝(断,停止)。

(2)[上]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边)。

(3)[无]直视无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不)。

(4)[百]一百许里(确数,十的倍数)。

猿则百叫无绝(概数,表示多)。

(5)[直]直视无碍(直接)。

争高直指(笔直)。

(6)[负]负势竞上(凭借)。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背)--《愚公移山》。

(7)[穷]蝉则千转不穷(穷尽)。

穷冬烈风(深)--《送东阳马生序》。

穷则独善其身(不得志,不显贵)--《孟子尽心上》。

(8)[见]有时见日(见到)。

才美不外见(通“现”显现)--《马说》。

五、【教学反思】。

第二节课。

【教学要点】1、检查背诵,当堂默写。2、理解全文写作意图(主旨)3、复习文言知识重点部分,小测:请学生到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写在本上,然后讲评。4、学生思考完成课后练习二和练习三。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默写全文。

二、理解文章主旨:

三、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意思是:“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四、考查掌握课文主要知识点:

色、净、绝、奔、负、指、穷、息、反、见。

五、文言知识归纳:

4、词类活用。

(1)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2)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走.向西走)。

(3)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4)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5)望峰息心(“息”:使动用法,使……停止)。

(6)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7)负势竞上(“竞”: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语的意思)。

(8)负势竞上(“上”: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向上生长”)。

(9)皆生寒树(“寒”:使人感到有寒意)。

5、翻译重点。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都在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这些山)争着伸得更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猴也长久不停地啼着。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6)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

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8)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奇峭的山和奇异的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六、课后练习二:

水之澄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七、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第三题,把课文改写成散文,不受作者语句的拘束,可写成你自己的一篇山水游记,允许大量补充想象的内容。

八、板书设计:

1、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意思是:“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课文重点实词积累:

色:颜色净:洁净绝:独一无二奔:飞奔的马负:凭借。

直:笔直地向上;指:直插云天;穷:穷尽;息:停止;反:同“返,返回:

见:同“现”,出现。

3、词类活用。

(1)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2)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走.向西走)。

(3)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4)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5)望峰息心(“息”:使动用法,使……停止)。

(6)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7)负势竞上(“竞”: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语的意思)。

(8)负势竞上(“上”: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向上生长”)。

(9)皆生寒树(“寒”:使人感到有寒意)。

4、翻译重点。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都在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这些山)争着伸得更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猴也长久不停地啼着。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6)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

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九【教学反思】。

专业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通用20篇)篇十七

《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或书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

《与朱元思书》是作者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物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作者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本课作为本单元的开篇讲读课文,以写景为主,借写景来抒发作者的人生情趣,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中,起着引领学生走进文言文学习的重要作用。

八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了一些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所以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自读,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但对于写景的技法文章的内涵,学生不会自主分析学习鉴赏,这是学生的难点;还有朗读,学生能齐读、自由读,但不会有感情的朗读,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音韵美,所以要指导学生学习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体会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3、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重视朗读训练,进一步培养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注释和资料,读准字音,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并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2、通过教师点拨。讨论及学生自读,试读,有感情读等方式,体会本文多角度,多层次描绘景物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文言词汇;体会本文多角度多层次描绘景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专业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通用20篇)篇十八

2、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1、任意东西东西名作动,往东往西

2、负势竞上上名作动,向上

3、横柯上蔽上名作状,在上面

4、互相轩邈轩邈形作动,轩,往高处伸展;邈,往远处伸展

5、猛浪若奔奔动作名,飞奔的马

6、望峰息心息使动用法,使...停止,平息

7、风烟俱净敬形作动,洁净,消失

1、息:望峰息心(平息)奄奄一息(气息)生生不息(停止)

2、直:直视无碍(一直)争高直指(笔直)

3、上:横柯上蔽(在上面)负势竞上(向上)

4、绝:沿溯阻绝(断绝)猿则百叫无绝/哀转久绝(消失)绝山献多生怪柏(极)

天下独绝(绝妙)

1、许:一百许里(古: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上下”。今:或许,可能,应允)

2、从:从流飘荡(古:顺、随今:顺从)

3、奔: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飞奔的.马今:奔跑)

4、经纶:经纶世务者(古:筹划今:才能、学问)

5、负:负势竞上(古:凭借今:背小于零的)

6、戾:鸢飞戾天者(古:至今:罪过,乖张)

专业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通用20篇)篇十九

1、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 祖国 文字的感情,培健康的审美情趣:

3、侧重在朗读中感悟,读出情感,还要求表现出作品的音乐美

1、 强调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深入体悟词语的表现力6为重点

1、 导入

二、读

1、 师范读,学生听读,自读注音

2、 生自读,点人读,齐读。

3、 四人一组,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4、 师生互动: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解决

三、析

1、 指名一学生朗读课文,其它学生思考:文 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 全文是如何围绕这两句来写的?从文中找出句子说明。

3、 边读、边找、边背、边完成板书

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异水 急 (激湍甚箭、急浪若奔)

山色之奇

奇山 山音之奇

4、 学生总结写景方法:抓景物特征

5、 出示幅图画,让学生用课文的句子概括

6、 联想:在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与课文的句子一样的诗文

四:结

1、 学生总结学习文言文方法

2、 积累文言实词

课件教案试题论文图书中考高考新课标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

专业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通用20篇)篇二十

镇沅恩乐镇中学张瑞玲我十分有幸参加了此次“同课异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得到了李树萍专家和同行的指导关心,受益颇多,下面是我对这次讲课的一些反思。

优点:

一、重视导入。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如一幅水墨画,所以在文章导入部分,采用画面加音乐的形式来设置情境;可惜的是音乐因设备问题没有。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声色结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学生身边的奇山异水,优美的画面与配以悠扬的古筝曲《高山流水》情景导入。营造气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二、注重朗读。《与朱元思书》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优美,所以对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在让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背诵文章。要想有效地培养这种能力,首先要做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要学生将课文读熟,并按照一定的节奏来读,那么大体意思基本上也就可以弄懂了。

例如第一次设计让男生齐读,是男生相对读的不是很准确,让女生注意听,女生相对比较细心,让学生拿起笔来做记号,旨在培养学生的圈点勾画的习惯。最后根据学生读的情况,强调容易读错的音解决难字词;第二次教师范读,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学生学习朗读的韵味及节奏。第三次一二组读课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学习要求有:“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语感。针对学生情况,先自主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不懂的可以和同桌探讨,还可以询问巡视的老师。采用反译的方法检查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此部分问题设置有一定的梯度,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学生通过以上学习,疏通了文意,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做进一步的探究。第1、2题难度较小,学生可以独立的完成,第3题难度比较大,需要学生小组合作一起质疑探讨。第五次全班齐读,要尝试根据减字背诵法背诵课文。朗读是学习文言文极为有效的方法。在朗读中串联正音、节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识的疏通,既不枯燥,又能培养语感。同时朗读还与联想想象有效结合,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助于背诵。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朗读,尽量做到熟读成诵。注重朗读。以读为本,体现散文教学特点。

三、注重背诵。景东四中8年级(5)班是平行班。对于有一点文言文基础的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本篇文章内容简短,意思明了,在文章的理解层面上应该没有多大难度,但根据平行班的特殊情况,我还是尽量把目标定得低一些,力求在短短45分钟里背课文。

四、注重写练。学完课文后,我因势利导,把课内知识向外辐射开来,让学生进行有机的训练。展出了一幅身边的山水图片,要求同学用笔仿照课文描写身边的奇山异水写成一段话。这就训练学生的知识实际运用能力,它极大的拓展了课堂的涵盖面,扩大了训练量,增强了穿透力。通过课内外结合,进一步融汇了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的感悟和能力得到提升,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缺点:

结合新课堂改革的要求,我个人认为在一些小环节上还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点,原计划以朗读贯穿全文,但实际操作的时候,到了课堂后一半,由于时间关系也由于我有些紧张,第四个环节忘记了阅读,还有应该先让学生自由的朗读,然后再分各种形式的读,尽量采取全班齐读,本来想让学生们在熟读基础上进行背诵的,但最后也只是让学生有提示的.背诵,效果没有完全达到,课堂的优美性打了折扣。

第二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这本来是一篇很优美的散文,但是我带领学生条分缕析的同时忘记了体会这篇文章的美。语文在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语文课堂应该是美的熏陶。

第三点,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加强,为了保证课堂的完整性,字、词、句的落实只是蜻蜓点水,强化字、词、句的落实和检测。

第四点,对于学生的了解不够。加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存在着教师包办,不敢放手的倾向。

第五点,更要读出感对于语文教学,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设广阔的精神空间和施展的余地。同时还要以情激情,在激情中提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激情中激发感悟和创新。所以说如果老师在课堂上的情感更热烈一些,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第六点,加强普通话,每一天都要加强练习,多听多说,努力去掉乡音及不准的音。总之,此次活动中让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也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虚心听取各位前辈和同事的建议,积极参加集体教研,主动思考如何让课堂更有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银行会计年终工作总结(模板21篇)

    月工作总结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还可以激励我们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最后,请大家放松心情,阅读这些范文时保持开放的思维,相信它们能够对大家的工作总结有所

    实用参加乡村旅游的心得体会(模板23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过程可以促使我们思考自己的行动和决策是否合理有效,从而有助于自我提升和成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最热大学生新学期心得体会范文(16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巩固学到的知识,提升我们的学习效果。我们特地整理了一些颇有价值的心得体会范例,大家一起来分享学习吧。第一段:迎接新学期的期望与挑

    最新居里夫人的三克镭课文大全(16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具有示范作用的文本,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的方向和技巧,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相应的写作任务。范文范本可以是各种题材的作文、文章、演讲稿等,在学习和工作

    实用今天团建的心得范文(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不足和问题,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准备。下面是一些值得一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最新团体舞比赛心得体会(模板12篇)

    心得体会不仅可以在工作和学习中进行,也可以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和智慧。以下是一些历史人物的心得体会,他们在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中总结出了一些宝

    热门黄健翔的辞职报告(汇总18篇)

    辞职报告是公司内部管理的重要一环,它能够记录和归纳员工在工作中的所思所想和对公司的意见建议。下面是一些辞职报告中常见的错误,希望你能从中吸取教训。尊敬的领导:您

    优质感恩学校国旗下讲话大全(22篇)

    国旗下,我们汇聚力量,共同为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国旗下的红色旅游景点和红色文化资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优质红色传奇的收获和体会(模板12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过去行为和决策的反思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梳理经验、吸取教训,做出更好的选择。下面是一些可以让人产生共鸣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思

    最优心理心得体会书大全(18篇)

    心得体会不仅是对过去学习和经历的回顾,更是对未来发展和提高的指导。请大家阅读下面的心得体会范文,或许会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示和帮助。通过几节课的交流下来,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