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实用13篇)

时间:2023-10-13 作者:纸韵最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实用13篇)

条据书信的写作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思考,避免过于简单或复杂的表达方式。我们应该如何编写一个清晰的引言部分,引导读者进入整个条据书信的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条据书信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我们也可以学习相应的电子条据书信范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篇一

认识本课生字。

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苗苗的见解:

季先生的`见解: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篇二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疑点的分析与定位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阅读是学生个体化行为,所以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在略读课中教师更应放手一些,要借助阅读提示,围绕课文重难点,提出一两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自由读中积极思考,然后讨论交流,理解课文语言和体会思想感情,获得自悟。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六、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七、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八、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板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篇三

这篇文章是读课文,是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风格。这个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学习的小学生。他们在年龄、经验和知识上有很大的差距,但他们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逐渐进行了深入的阅读交流。季老指出:写好文章,多读书;努力培养中西、古今、文理人才,不偏科,学好外语,积累古诗词。这些不仅有利于幼苗,也激励读者。在两者的对话中,你可以感受到苗苗的幼稚和礼貌,也可以感受到季老的善良、幽默、平易近人,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和深切关怀。

选择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确健康成长的要求;二是继续开展阅读综合学习,为口头交流和练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1、借助字典认识三个生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含义。

2、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

3、如何从对话中获得阅读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阅读综合学习活动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从对话中获得如何阅读和学习的启示,感受阅读的乐趣,进一步开展阅读综合学习活动的教学。

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学生展开想象力,自由地说(不,老师指导)(引导学生从许多方面思考,如:树木教育树苗学会坚强,学会勇敢地与风、霜、雨、雪作斗争等)

(设计图:培养口

表达力和想象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中的小树苗、大树分别指的是谁呢?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

林的资料。指名回答。学生交流,介绍季羡林

板书:苗苗季羡林

(设计意图:了解被采访者的主要事迹,为了解课文内容、入采访角色做准备。)

2、设想如果你要采访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爷爷,你会问他什么问题?小组讨论,小组长做好记录,再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中激发对文本的阅读和学习兴趣,为文本打好基础。)

3、同桌讨论一下,在采访时要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看看小作者是怎样采访这位酷爱读书、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听听季爷爷对读书的见解。

听录音,课文朗诵。学生看书。

(设计意图:养成听读的习惯,边听边思考。)

三、品读课文,感悟读书之道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准字音。

ppt出示:生字词(水浒传、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起码、滚瓜烂熟、能文能理、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古文观止、绿林好汉、一百单八将、闲书)

(设计意图:检查读音)

3、同桌分角色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一老一少都谈论了哪些问题?读完后同桌互相简单的说一说。

(设计意图:角色朗读,初步了解人物的对话。)

4、组织讨论:

a、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板书:多看书三贯通学古文

回答问题,并说出对季老提出的要求说出自己的见解。

b、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板书:访谈录

(设计意图:理解什么是访谈录?)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

(与二人名字相关;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题目的精妙。)

(设计意图:揣摩人物的特点)

3、自由读课文,把对话的内容记清楚,把人物的特点读出来。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4、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5、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并全班对其评价。

6、师生表演“现场采访”,再进行评价。全部学生演苗苗。

7、从朗读中,你觉得季老与苗苗分别是怎样的人?请你评价。

五、课文总结,梳理文章脉络

从课文的谈话中,同学都得到了读书和学习的启示了吧。

六、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如老师、同学、家长或亲友,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篇四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3、品味题目寓意。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4、课外拓展。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篇五

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这些不仅使苗苗受益,也使读者受到启发。在两者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能感受到季老的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还有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二是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为口语交际、习作打好基础,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1、能借助字典认识三个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感受阅读的乐趣,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

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学生展开想象,自由地说(不会时,老师加以引导)(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如:大树教育小树苗要学会坚强,学会勇敢地与风霜雨雪作斗争等)

(设计图图:培养口头表达力和想象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中的小树苗、大树分别指的是谁呢?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

林的资料。指名回答。学生交流,介绍季羡林

板书:苗苗 季羡林

(设计意图:了解被采访者的主要事迹,为了解课文内容、入采访角色做准备。)

2、设想如果你要采访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爷爷,你会问他什么问题? 小组讨论,小组长做好记录,再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中激发对文本的阅读和学习兴趣,为文本打好基础。)

3、同桌讨论一下,在采访时要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看看小作者是怎样采访这位酷爱读书、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听听季爷爷对读书的见解。

听录音,课文朗诵。学生看书。

(设计意图:养成听读的习惯,边听边思考。)

三、品读课文,感悟读书之道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准字音。

ppt出示:生字词(水浒传、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起码、滚瓜烂熟、能文能理、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古文观止、绿林好汉、一百单八将、闲书)

(设计意图:检查读音)

3、同桌分角色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一老一少都谈论了哪些问题?读完后同桌互相简单的说一说。

(设计意图:角色朗读,初步了解人物的对话。)

4、组织讨论:

a、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板书:多看书 三贯通 学古文

回答问题,并说出对季老提出的要求说出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理解什么是访谈录?)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

(与二人名字相关;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题目的精妙。)

(设计意图:揣摩人物的特点)

3、自由读课文,把对话的内容记清楚,把人物的特点读出来。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4、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5、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并全班对其评价。

6、师生表演“现场采访”,再进行评价。全部学生演苗苗。

7、从朗读中,你觉得季老与苗苗分别是怎样的人?请你评价。

五、课文总结,梳理文章脉络

从课文的谈话中,同学都得到了读书和学习的启示了吧。

六、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如老师、同学、家长或亲友,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篇六

认识本课生字、

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二、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篇七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重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教师做好记录)

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

如:“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

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篇八

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苗苗的见解我的感受季先生的见解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1、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书。

2、向大家推荐一些书目:《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利用课余时间读读。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篇九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3、品味题目寓意。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4、课外拓展。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篇十

1、掌握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概括谈话主要内容。

3、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4、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5.把握访谈录体裁。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名的文学家呀?(生回答)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有一位叫做苗苗的小朋友,她和你们一般大,不仅见过很多著名作家,还采访过他们。让我们来看一看,她和其中一位知名文学大家xxx的访谈故事。(板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的题目中小苗和大树分别指的是什么?让我们从文中来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朗读,注意生字词。

2、齐读课件展示的生字词,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3、让大家说说比较难记的'字,老师帮助一起记。

4、用指定词语造句。

4、读完课文可以得出:小苗指作者,大树是指xxx。介绍两人生平和主要作品。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发现这篇课文和以往学的课文有些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形式,访谈录)

2、想一想,如果你是小记者,采访一个人之前,要做哪些准备?

3、同桌两人分角色认真读课文,读完后两人一起概括出苗苗和季先生交流了哪几个问题,而季先生的见解分别如何。

4、文中季先生提到多看闲书,“闲书”指什么?你认为哪些书是闲书?举例。

四、拓展延伸,小结

有诗人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所以,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五、作业设计

1、和同学交流你喜欢读的书,相互推荐书目。

2、选择一位同学或老师,不限主题进行一个访谈,并仿照课文写一份访谈录,不少于三问三答。注意:访谈前应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篇十一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3、品味题目寓意。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4、课外拓展。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篇十二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篇十三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3、品味题目寓意。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4、课外拓展。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常用早安共勉句子短信(汇总9篇)

    别因为失败而气馁,因为失败并不代表终结,只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励志总结应该注重客观分析,找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以便提升自己。以下是一些励志人物的成功经验,让我

    春天雨的句子春天的句子(优秀8篇)

    梦想是驱动我们不断追求进步和努力奋斗的力量源泉。梦想不仅是关于个人的,也可以是与他人、社会,甚至是世界相关的,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接下来是一些梦想实现的故事

    最新公安部禁酒六个规定心得体会总结 公安部六个新规定心得体会(精选8篇)

    知识点总结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梳理知识结构,找出重点难点,并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坚持经常总结知识点,可以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公安部禁酒六

    最新幼儿毕业园长发言稿(通用12篇)

    文明礼仪的实践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在宗教场所,要尊重宗教信仰,遵守宗教仪式,不做损害宗教感情的举动。请看下面这些有关文明礼仪的真实故

    最新建筑业年终总结报告(优秀8篇)

    当个人工作环境或职业发展需求发生变化时,辞职报告成为了表达个人决定的有效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实践报告样例,大家可以从中学习如何写好一篇完整、准确的实践报

    最新三年级文艺委员竞选发言稿 三年级竞选生活委员分钟发言稿(优质8篇)

    感恩是一种传承,它能将温暖的情感代代相传。怎样通过行动来表达感恩之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感恩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和感悟。三年级文艺委员竞选发言稿篇一

    最新励志激励语录经典短句(汇总16篇)

    辩论是培养思辨意识和辩证思维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我们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在辩论中,我们需要注意提问和回答的技巧,灵活运用反问和解答技巧可以增加我们的说服力

    最新校园运动会班级入场词(优秀8篇)

    励志是激励人们超越自我、不断进取的动力。规划总结的结构和重点,写出一篇较为完美的励志总结,我们要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接下来是一些励志总结的案例,读一读它们,或许

    读希腊神话有感(通用8篇)

    文明礼仪是社会公德的具体体现,它能够营造和谐、宽容、友善的环境。在各个场合,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交能力,展现文明礼仪的风采和素养。文明礼仪的实践案例展示,让我

    2023年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小蜜蜂教案反思(优秀15篇)

    大班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教案范文中所包含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值得教师借鉴和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幼儿园小班语